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信息化教学概念精选(九篇)

信息化教学概念

第1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导数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是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本文以导数概念为例,给出其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题目:导数的概念

二、概述

《高等数学》是我校面向各个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教授对象是高职一年级学生。“导数的概念”是《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引例、导数的概念、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及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等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导数的概念是学习微分学的基础,为后续求导公式的推导、高阶导数、函数的微分等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更是我们研究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和解决生活中优化问题的有力工具,其地位不容忽视。

三、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导数的概念,了解用定义求导数的方法,掌握函数求导公式,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并领会导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领会极限思想和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严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静与动、量变和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学习任务

思考瞬时速度的求法,上网搜集圆形餐桌玻璃的制作方法,总结曲线与其切线的关系,观察割线变切线的过程,合作讨论切线斜率的求法。结合两个实例,抽象归纳导数的定义,体会导数的物理意义与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探索性操作。

3.学习重难点

(1)重点: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2)难点: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态度较差。虽然其在高中已接触过导数计算,但对导数的概念并不了解。学习障碍是对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特别对概念蕴含的思想和方法,短时间内无法真正掌握。学生刚学完极限概念,两个实例与学生专业相贴合,新知识教学有较好的基础。

五、学习环境资源与情境创设

1.学习环境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安装几何画板软件,

2.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网络精品课、多媒体资料库、题库;

3.学习情境:主要采用问题性情境,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创设情境,以问题为驱动,在教学环节启发学生探究、思考、提升。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七、学习评价设计

采用课堂提问、小组比拼及课后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课堂提问时,由学生点评,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在小组讨论完成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各人协作学习时对本组的贡献。在小组比拼中,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各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成果,其他组给这组打分。课后作业布置网络题库中的练习题,学生自主完成,对照本节课知识点,自我评价。

八、设计反思

本节课遵循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本,采用问题驱动模式,在协助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借助几何画板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突破难点,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不足之处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趣味性等方面仍须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吉耀武.高等数学[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第2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整合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形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引起课改专家与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

如何跨越整合理念、技术以及策略的高门槛,并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实现有效整合与高效整合,真正惠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促进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的同步发展,我校在整合理念、技术应用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引进了概念图这一先进的工具。

概念图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在西方国家,概念图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非常普遍,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随着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以Inspiration为代表的,一批功能强大的概念图绘制软件的普及与推广,概念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更加广泛,它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习,建构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合作交流,促进意义学习,还可以用来进行网络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整合教学课件制作等,作为指导师生整合教学的实用性工具化平台的价值日益显现。

概念的界定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方法,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是指以概念图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概念图应用软件为基础性整合平台,并可实现与信息化媒体资源,以及Blog、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多元整合的教学形式。

理论与实践基础

主要理论基础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和脑科学现论。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运用概念图提升整合教学能力的师训研究

课题组从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出发,通过报告、示范、展示、研讨、评优竞赛与网络研习等活动,结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行动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辅助以考核、激励等策略,点面结合,分层递进,整体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二)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深化概念图的理论研究,从教与学两方面梳理概念图与教学的内在联系,发掘并拓展概念图在整合教学环境中的功能与应用方式。按学科分类下设11个二级子课题,通过概念图在不同学段与不同学科中的运用,探索和形成可推而广之的应用策略,指导和优化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实践。

(三)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应用模式的建构

以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为整合教学实践的基础平台,积极探索这一软件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同时重点研究概念图Inspiration与Blog、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的有效融合。

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探索并总结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在教学中的六大应用功能

鉴于概念图绘制软件Inspiration良好的易用性和功能性,课题组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教与学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提出并总结出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在整合教学中的六大功能:知识可视化的表征功能、高级思维的发展功能、合作交流的媒介功能、促进教学的评价功能、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课件开发功能,以及构建网络课程的设计功能等。

传统的概念图通常是用手工绘制的,只要有纸和笔,即可绘出教学需要的各种概念图。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目前手绘概念图已逐步成为师生常态的思维工具与研习策略。实践表明:师生共绘概念图不仅仅可以促进教,而且同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它既可以充当教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学的工具;既可以建构知识与思维路径,也可以同步发展认知与思维能力。

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实践表明:作为一款集整合技术、功能、理念与应用策略为一体的信息化专家平台,概念图Inspiration软件的推广与普及,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的快速成长,符合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总结并提出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与课程整合的两大操作策略

策略一:“放眼网络、内外整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构策略

课题组积极地引导教师把目光投向网络,重点依托互联网免费性、共享性资源,以及学科软件平台,提升信息化资源建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引导把教师有限的时间放在资源的合理选择,以及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的设计上,从而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劳动,有力保证了整合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如生物教学中引入的Flasteethwise,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认识牙齿、组装牙齿,而且还可以练习如何正确刷牙等,很有趣味性;如在数学图形教学中引入的七巧板Java动画资源软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多样化的造型,尝试各种拼接技巧,同时还提供涂色美化的功能,学生非常喜欢;再如在物理光的色散教学中引入的Shockwave动画资源,不仅可以定性地比照各种色光透过棱镜后的偏折情况,而且还提供了偏折角度的测量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定量研究;他们在弥补学生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不足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互动过程,有力支撑了新课标各学科的教与学。

策略二:多元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整合策略。

同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一样,博客、魔灯以及一些学科类的教育软件,功能强大且简单易学,是实实在在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往往各具优势与不足,多元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整合策略旨在通过以概念图为支架的多元平台整合,取长补短,弥补概念图单一平台在整合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功能不足,拓展优化概念图的资源开发功能、网络互动功能与课程开发功能。

(三)基于Inspiration等信息化专家平台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初步形成

本课题组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纠缠于空泛的理念、策略以及纯粹的技术培训与灌输,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引入技术零障碍,但又饱涵当今先进教育理念与策略的概念图Inspiration、博客Blog、摩灯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又一次快速成功地跨越了整合技术、理念以及策略的“高门槛”。

Blog具有很好的互动特征,但由于本身技术的限制,它的页面结构和呈现方式,则明显逊色于Inspiration的表现。鉴于此,课题组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成功引入整合策略,实现了Inspiration和Blog两个零障碍专家平台的优势互补。借助于Inspiration与Blog的课外整合,有效打破了时空等因素的制约,实现了隐性课堂显性化,封闭课堂网络化,静态课堂动态化,交互形式多样化,教师同行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课件与Blog进行深度研习和交流反思,有效推进教师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共享度。

相对于Blog而言,Moodle在教育教学领域则显得更为专业,功能也更为强大。不仅在信息管理方面支持的类型更为丰富,而且最为突出的是,互动形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回复,还可以是投票、讨论、测验、评价、问卷调查等,既可以很好地满足网络课堂教学的需要,又可以在远程网络教学与管理方面游刃有余。而且概念图Inspiration与Moodle的整合也有利于改变Moodle课程界面过于线性化、单一化的不足,课题组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Inspiration 和 Moodle 与网络教学的整合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值得期待。

当然随着整合教学的发展和需要,网络互动平台也会不完全局限于Blog和Moodle,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结合整合的理念加以发展和充实,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这两个平台应该是当下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网络互动平台的首选,因为它们既不需要额外的经费,也没有高难度的技术培训,但是确功能强大,非常适合整合教学的现实需要。

(四)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师训策略与模式日趋完善

课题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培训与发展的过程,在启动阶段,课题组主要围绕与概念图有关的理论专题研习、技术培训展开工作。整理了《概念图参考文献专辑》,涉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有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化了对概念图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每学期均组织2次以上的专题学习,有效推进了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逐步走向深入。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段、不同教师的整合教学开始呈现出许多个性化的亮点,当然也伴随着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对此课题组及时开展了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展示研讨、教师论坛,以及理论与技术的高级培训,坚持扶持与推进相结合,在有效分享科研集体智慧的同时,有效化解了新的矛盾和困惑,课题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入和深化。

第3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多种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种矛盾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发展方向,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感,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样厉害?”“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如“重力”教学时,我先播放铅球和跳高比赛的视频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奋力投出的铅球和跃过横杆的运动员最终会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的竞技项目挑战的是人类的什么极限?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待学生回答之后,再播放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员在飞船舱内的生活和工作情景的视频,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用任意的姿势“漂浮”在船舱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一”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免费。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总之,在引入概念、揭示本质属性、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活化概念等方面,如果都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加以展示,会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4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注重知识联系,形成概念体系

认识论原理指出,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同时,由于事物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鉴于此,对于概念教学的规律,教师应该从过程和联系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也就是把概念放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去,考察它的来龙去脉,不仅要知道学习这一概念需要怎样的基础,还要知道掌握它以后能干什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更强大的概念体系。

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构建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框架,进行高结构化的概念教学,有基础、有铺垫、有延伸,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来进行概念教学。例如,在教学《信息的概念》一课时,教材只是简单地给出信息的特征: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如果教师就此一笔带过,学生对信息及香农都不会有太多了解,但如果引入如何量化地度量信息量这个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对信息论创始人香农有感性认识,也能让他们对“比特”这个信息量的度量单位有初步认识。因此,笔者先通过让学生猜硬币的正反面游戏(硬币的正面用1表示,反面用0表示),使学生明确猜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需要的信息量就是1bit,这时再引出二进制数字,原来bit来自binary digit(二进制数字),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位(bit)。接着,笔者趁热打铁,以图表的形式请学生填写:一盏灯泡的状态(如果开用1,关用0表示),可用多少位存放;两盏灯泡的状态,可用多少位存放……四盏灯泡的状态,可用多少位存放。然后,笔者再反问:“4bit是几位二进制数,有多少种状态?可以存放从几到几的十进制数?”学生们马上得出4bit即4位二进制数,有16种状态,可以存放0到15的十进制数字,8bit即8位二进制数,有256种状态,可以存放0到255的十进制数字。最后,笔者又给出字节与比特的关系,原来8bit就是1字节,1字节可以存放0到255间的任意一个整数……通过这样的知识联系,学生对信息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对下载速度的单位bps,学生的理解也是存在偏差的。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电信局在你家的安装协议上写的是10Mbps,但是大家下载文件的时候,真能达到这个速度吗?为什么呢?这时候再把B和b的区别告诉学生,经过这样的概念引入,学生通过建立、巩固、深化的过程,然后对新概念和已学概念进行整理、归类,就形成了自己的概念体系。

另外,按照教育学理论,当知识构成一个网络时,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会更为有效与深刻。所以,教师开展概念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将原有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制作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这对体系化的知识点教学是相当有用的。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时,将整个计算机系统软硬件体系进行分层分类,形成一张思维导图,这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形成认知体系

对概念的学习,光靠死记硬背没用,忘记它仅仅是时间问题。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记住概念就容易多了,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概念的灵活运用和深化。所以,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还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例如,IP地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论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认识及理解IP地址的相关概念。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每位学生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来标识自己的身份,网络中的计算机也需要一个身份证号码,这个身份证号码就是IP地址。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IP地址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格式?之后,学生查看自己本机的IP地址并记录下来。师生共同归纳IP地址的基本格式。接着,请学生比较一下自己的IP地址和周围同学的IP地址有什么异同?比较后,学生发现前三段网络地址相同,最后一段主机地址不同,教师随即引入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概念。最后,教师介绍三类IP地址。

在教学计算机网络的内容时,各网络设备的作用、协议的特点是较难理解的,尤其是在讲解网络中数据的分组、传输和应用时,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技术基础,认识理解这些概念是相当困难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系列形象的类比,从用户在浏览器点击某个超链接开始,从本地计算机开始到因特网,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例如,货物(http请求的数据)被倾倒入小车(数据包)中,贴上发件人地址(源IP)和收件人地址(目的IP),进入到家门外的路上(局域网),经过主干道路(交换机)和枢纽路口(路由器),离开海关口岸(防火墙核验数据)后,来到广阔的交通网络(互联网)中。

至此,教师将数据发送至互联网的过程描述了一遍,接下来交给学生,让他们完成从数据到服务器并回传的过程,并将教材中出现的各个概念一一筛选,在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类比。

又如,在讲解“信息压缩”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比较、讨论等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活动一:教师给出一串重复的数字“2340000000000000000012”让两组学生传递,一组逐个报数,一组用“234,17个0,12”的方式报数,比较哪组传递得快。活动二:图像压缩游戏(“用相同颜色连续出现的次数+该颜色名称”来计算图像容量,发现图像的容量比原来小了一半多)。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信息可以压缩是因为存在重复的冗余信息。接着,教师再讲解两类压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用ACDSee和WinRAR软件进行压缩实验,比较压缩前后及解压还原后文件的大小。学生亲历活动,对概念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第5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势营造最佳教学情境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情况有待于教育教学界同仁不断深入探索。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以提高素质教育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目得。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有利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数学概念,认识数学命题和公式的本质。小学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教育理念。尤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亟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具体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改善这种现状首先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其次是展示与新课程配套的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与研究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水平。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不仅仅在于能简单地将数学概念用语言表述出来,而是需要在本质上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表现为能对具体数学对象进行识别和概念推到归类.奥苏倍尔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新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在学习者的头脑中获得意义的过程”。教师要把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以形象、生动的动态化演示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在对数学概念的反复感知过程中进行分析、类比、抽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二、改变传统文化观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情境

传统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循规蹈矩尊崇权威,对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不敢随意改变,更谈不上有自主创新意识,长期以来必将扼杀潜在的创新思维能力。传统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过于严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传统教学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门重要学科,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运用于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 现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构建教学的情境。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就是一种在“做中学”,“玩中学”的学习方式,学生愉快地学习,自主地学习,老师扮演的只是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应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由简单被动变为主动多样,学生学习更主动、更快乐,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和“交互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自学等方面的能力大有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有算式,算理的运算与推理,有对事物的数量、形状、运动状态的分析;还有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数”“形”的转化。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状态要对很多事物进行归纳、探究、验证。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与教师交流,学生之间也需要交流,甚至有学生之间的解题比赛。这些操作、思考与交流中若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可较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而这种整合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整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使学生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形成内在联系。达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是整合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为创设这种情境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为“多元联系表示”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为复杂、重复的运算、制图,提供了简洁、快速的工具,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只有把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教师借助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等多媒体对数学问题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学生和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本来是好事,但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上课要有高度的注意力,跟随老师上课的逻辑思维能力,数课件太花梢,反而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而不漏任何痕迹,更不用严加管理学生,课程导入时必须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内容主要是与数学有关的话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前后4-6位同学为一个小组,课前由小组成员收集和加工信息,课时由小组的代表上讲台交流发言,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的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他们不仅仅会从书本去获取知识,在课外书籍、报刊和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以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等多种途径中都可以获取知识,尤其是课外书籍,学生的兴趣面比较广泛。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去思考,操作与相互探讨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素养。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自觉的数学思维与操作学习数学,成为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的关键。

第6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使用信息技术对各种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能够使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非常生动和形象,能够使学生直观地对各种数学概念和原理进行掌握。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模型的方法对数学概念进行解释,但是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对一些几何问题的解释,对于很多其他概念无法实现直观地展示。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很多,并且有很多枯燥、抽象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面对三角函数、空间几何问题的时候非常头疼,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无法对数学提起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信息技术以其趣味性和直?^性,将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数学转变成一个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小题目,让学生通过轻松的方式来对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当前,在我国很多教学过程中,依然习惯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参与者,被动对知识进行学习,完全按照教师的步伐行进,没有自主地对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想要探索的问题进行思考。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手段,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对自己数学知识中的盲点进行分析,找到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对自己想要寻找的数学知识进行搜索,从而得出想要的解决,学会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概念教学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是从概念入手的,通过对事物的感性知觉过渡到理性的理解。数学教学中特别强调对概念的学习。例如:数、方程、函数、点、线、面、三角形、四边形、垂直、平行、变换等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包含了许多个概念。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并培养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动手能力。过去遇到一些难懂的概念,教师总是设法把它讲解透彻,尽量让学生听得明白,但是学生的参与是十分有限的,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丰富直观、展示概念内涵的数学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而计算机教学这种新颖的手段,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数学世界,恍如变数学为游戏天地,生动、直观、形象,改变学生心目中的对于数学的形象定位:抽象、枯燥、缺少人情味。计算机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各种数学现象与数学应用,展现数学概念的内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变抽象复杂为具体简单,让学生借此进入数学思维状态,这与过去单凭教师口头上来调度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路,无疑是增添了一个形象的教学助手。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任务教学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面对一个任务,对这个任务进行分析,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任务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对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应用,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绝对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而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能够让学生便捷地利用手边的工具(手机、计算机等),对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搜索,并且针对某一个问题,能够搜索到与教师所教内容不同的答案,从而实现数学思维的发散,也能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第7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学习理论 概念图 合作学习 锚式情境教学 网络专题导向学习 虚拟实境 格式塔定律

21世纪教育最重要的改变是由教学信息化引起的。由于教学信息化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明显作用,使其不仅赢得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也对现任教师产生巨大的冲击,学校和教师从被动顺应到主动迎合,而教学环境亦因之发生许多改变。教学信息化引起的变革如:教学地域由封闭转为开放,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教材呈现由静态转为动态,教材内容由定转为变动等,局势已愈来愈明朗,未来学习方式的主轴将是信息化学习,信息化教学将逐渐取代传统教学的地位,而学习者可以跨越时空的鸿沟,不需参与传统的教室教学,就可以直接透过电脑及网络来获得学习与通过教育认证。

教学的形态虽然改变,但教育的本质和学习的原理并未改变,成功的信息化教学必须以学习理论为指导原则,基于信息教材、网络及系统工具的特性,来发展学习工具、建设学习环境、开发教材内容、设计学习活动、组织学习社群,从而达到透过网络传递知识给学习者及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与信息化教学有关的重要学习理论主要有建构主义、情境理论以及格式塔心理学,根据学习理论与信息化教学应有的环境功能,许多人曾提出信息化教学可以运用的各种策略,大致有概念图、合作学习、锚式情境教学、网络专题导向学习、虚拟实境、格式塔定律等。

一、概念图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组织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经验、行为的整体性,因此,为了让学习者能够对学习课程内容有整体性的了解,用概念图来呈现整体的课程架构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概念图是用层级式将概念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让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能够有一全盘了解及归类,它是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的功能在于提供学习框架,帮助学习者形成整体的概念,有助于学习者对课程建立整体概念及厘清学习单元之间的关系。所以信息化教学课程的设计时在章节前应提供整体课程的概念图(或架构图),每个章节亦应提供各章节内容的概念图,以协助学习者了解课程架构及概要。

二、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主张,知识是由个人心智所主动建构,经由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而形成,而情境教学理论亦主张,知识是学习者与情境互动的产物,且本质上深受活动、社会脉络及文化的影响。学习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是不可分割的,而透过社会互动亦可以促进与支持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组织的分组学习方式,其策略是让学习者在异质的团体中,一起合作、分享资源,互相帮助,透过与同伴的互动来获得知识以及完成学习。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可以运用网络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成效,运用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留言板等具有同步、非同步互动功能的网络通讯工具,让学习者透过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来提升学习成效。

三、锚式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理论的学者强调:知识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下的产物,无法从环境中单独隔离出知识,从真实的环境习得的知识才具意义,知识有透过真实活动而逐渐发展的特性。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电脑科技及多媒体,用影片制作的方式将学习活动设计和定位在一个剧情中,即“定锚”,而这个剧情是以专案研究或问题背景为基础,学生需扮演剧中角色,去寻找有关的目标和解答问题并产出知识。在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中,可以利用信息媒体的制作软件来制作短片或拍摄短片,让学生能进入真实的问题与情境中,引发学生主动寻求知识之兴趣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将多媒体特性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出来。

四、网络专题导向学习

网络专题导向学习是以连结课堂和现实世界的方式来充实学习的方法。网络专题导向学习让学习者针对某一专题,透过主题相关之活动及信息科技工具之运用来进行探索、分析、归纳、操作与学习,是一种本着“从做中学”的理念,在实际环境中学习的教学法。其功能在于让学习者能主动的探索答案和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及高层次的思考能力。

五、虚拟实境

虚拟实境是情境教学理论最佳的实践,是利用多媒体电脑技术模拟真实场景,以电脑模拟画面结合互动式周边设备,如头载式显示器、立体眼镜、感应手套等,让参与者有身历其境的感觉。有影像式虚拟实境、几何式虚拟实境、及混合式虚拟实境三种表现方式,在教育课程的应用层面将越来越广。

六、格式塔定律

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与传统教学有极大的不同,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工具为电脑网络,因此除了传统教学重视的教学课程设计以外,系统程序设计及人机界面设计占了非常重要的份量,一个成功的信息化教学课程,必须结合教学课程内容设计、系统程序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这三方面的专家来组成团队,设计信息化教学的网络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科技、人性与学习心理相互结合,而产生最大的学习效能。根据格式塔理论的说法,视觉理解对学习者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在人机界面的呈现与设计上,文字、声音、动画、图形、颜色、明暗的组合对学习具有很大影响,应善用格式塔定律的原理,来提高学习成效,其设计应以人性化、尊重学习者、易学易用为设计的最高指导原则,要点如下:

1.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愈大,愈可突出成为知觉的对象,在设计人机界面时,要确定背景不会妨碍图形的呈现。

2.使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概念或导入知识,避免内容全以文字呈现。

3.为提高学习成效,可将声音、影像、图片、文字一起或交叉运用,课文中的关键部份,也可以适度的使用颜色、动画、闪烁以吸引注意,但切勿过度卖弄多媒体技术以免喧宾夺主。

4.设计荧屏布局时,把相关的单元或元素放置一起,学习者才能自动组织成一类。

5.如果概念非常复杂,应由浅入深由简而繁来安排课程。

另外,教学系统工具应有亲善的界面设计、简易的操作方法、完整的学习记录及互动的学习社群机制,若再能提供充分的学习诱因、足够的网络频宽、及坚强的工作团队(教师、助教、网管人员,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更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温嘉荣.从网络学习理论的观点谈教师在科技变革中的因应之道.

第8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图 ; 高中计算机教学; 应用

新课改和计算机的学科特点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研究、探讨,寻找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概念图作为表征知识的工具,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与学习。本文从概念图的内涵和教学功能入手,简要论述了概念图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具体应用。

一、概念图的内涵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的Novak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意义学习理论发明的一种学习管理方法。它由节点、连线、层级、命题四个要素构成,以认知理论为基础,把知识的内部组织方式转化为概念命题的层次网络图模式,它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明晰概念之间的联系,然后用更具体的概念加以填充。概念图这一知识学习管理方法逐渐应用于教学领域中,相比于其它学习方法,概念图的认知层次更深,基于概念图自身的结构化特点,绘制图形使信息的可捕捉性更强,信息的统计更加直观、形象。在概念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认知组织模式,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概念图把旧知识和新知识通过图形的形式概括起来,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和认知结构。

二、概念图的教学功能

概念图作为帮助学生认识的教学策略,可以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了解概念图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不同类型及教学功能,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效用。概念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具有以下功能。

1.知识表达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概念图可以作为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的应用让知识理解的可视化,此外,概念图展示的完整直观的知识结构框架,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明确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为具体知识概念、命题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习工具

概念图除了帮助学生加强概念之间的关系,也使知识的整合过程的意义更加明晰。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有助于学生保持长期的记忆。Jonassen认为当学习者用图形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最有助于思维的激活。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在各种学习策略中加以应用和发挥,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建构和识记,更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的长期储存,通过绘制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在所学的知识结构中注入新的概念、命题,进一步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修正等。

3.评价工具

概念图可以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概念图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理解程度,概念图还可以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对某一知识点、某一章节课程绘制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复习所学、巩固记忆,并且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概念图的实践应用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思维方式复杂、创造性高、逻辑性强的学科,在计算机课程设计中可以找到许多的工程图和流程图,这就需要利用图例把计算机的复杂的知识结构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是一个繁琐的创作过程,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使用软件,而概念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以“网上搜索”为案例:

教学准备:

在学期伊始,对某班级进行分组,准备以小组为组织方式开展新的学习模式。该班共有52名学生,其中男生30名,女生22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差异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8到9名成员,每组5台电脑,选择一名概念图掌握较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学习搜索引擎以及搜索方式

教学目标: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分工,用概念图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学策略:教师讲授示范后,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工,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明确概念图的构图任务,学生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制图工具,比如纸、笔、Microsoft Word 软件制图等。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法,讲解搜索引擎和搜索方法的使用,制定“环境污染”的概念图的绘制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上机操作能力。

课时:2课时教具:计算机网络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教师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具体的情景。介绍如何搜索引擎和常用的搜索方式,演示上机操作的网上信息查找方式,之后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创设有福安污染问题的概念图。

2、组长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制图任务。比如,组长可以安排三名同学负责制作大气污染的概念图,两名同学负责噪声污染的概念图等,遇到困难可以进行小组交流或向教师寻求帮助。

3、小组成员做概念图。小组成员按照组长的安排完成各自的收集任务,自主、合作、整合,共同完成概念图的制作。

4、组际交流概念图。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概念图展示给教师和同学,其它小组可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质疑,锻炼学生的批判和反思能力。

5、归纳总结、修正完善。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解答疑问,完善小组概念图,最终制作出最佳概念图。

教学评价和反思: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后,各小组针对本次教学活动写一份总结。

在计算机教学中,概念图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应用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运用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

[2]齐伟:《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教育技术导刊》,2005年7月

第9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将两者的概念混淆,认为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但是,从事实角度来讲,这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有一定的交集,两者之间的领域不同,概念更不同。本论文针对两者之间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1 比较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1.1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含义

信息处理、手机、存储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集合体被称之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它包含了技术性非常高的内容,涉及到技术层面以及应用层面。它是在70年代,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通讯技术水平的提升而针对信息收集、储蓄、整理、传送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它是能够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科技技术,并且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为主导。

1.2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含义

教育中的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统称为教育技术。其中教育中的技术是物化了的技术,是教育媒体本身反应出的技术,被称之为软件和硬件技术。例如,教育信息的传播和通讯技术,加工和处理技术。它是利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成果,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教育的技术是指非物化技术,如何使用教育和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计划等问题,是从教育角度研究教育技术的问题,其中涵盖了教育心理技术、计划技术等等。现代教育及时就是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在于优化教学效果。

1.3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比较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新科技对于教育的影响和运用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在1920年左右我国所兴起的视听教育技术就是围绕着那个年代所兴起的电影技术的运用发展起来的。到了1950年代,我国计算机得到了普及,我国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些历史事实足以证明,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教育技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证明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够影响教育,必须将信息技术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影响教育,也就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结合。

2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1 教育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含义

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是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它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涵盖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包括了如何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和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推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2.2 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80年代中期之前强调了计算机辅助教学,80年代到90年之间强调了计算机辅助学习,90年代之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转变成强调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这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这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因在于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结合在一起,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环境支撑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机构,实现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例如,中小学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高效教育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

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将传统教学和计算机教学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了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强调了教师培训通过对办公软件的了解针对教学制作教程,强调了教师在数量掌握计算机的我基础上,通过信息检索、学生自主学习等手段实施课堂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它将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辅助教学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机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了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激励工具和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从总体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3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教育信息技术不仅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而且能够实现教学设备自动化、多样化和微型化。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影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的乐趣,改变了传统说教的现状,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从被动性学习转变成了主动性学习。这一系列的改变都归功于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结合,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使我国的教育有质的飞跃。

3 结语

本论文着重针对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含义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了细致性的论述。认为两者的结合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教育信息技术的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遵从教育价值观念、现代化教学理念出发,在适用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前提下才能够发挥其根本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