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培训范文

养老培训精选(九篇)

养老培训

第1篇:养老培训范文

目前,我国从事养老的护理人员主体有两方面:一是医院里的护士及老年病房的护士、护理人员,二是来自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普遍缺乏医疗护理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偏低。这两类护理人员由于养老护理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很少,提供的只能是保姆式护理服务,主要停留在照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综合上述,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开始摸索性工作,但无论医学院校学生还是已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都缺乏系统正规的专业化教育培训,同时对于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体系的研究也还很缺失。

2国外养老护理教育发展概况

有关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业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例如美国在60年代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70年代开始发展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AdvancedPracticeNurses,APNs),他们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生学历,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高级执业护士包括老年病开业护士(GeriatricNursePractitioners,GNPs)和老年病学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Specialists,CNSs)。美国早期有关老年护理的研究侧重描述老年人及其健康需求,以及老年护理人员的特征、教育与态度。目前开展更多具有临床意义的研究,例如:在约束与跌倒、压疮、失禁、谵妄与痴呆、疼痛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美国护理协会每年为上万名护理人员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在养老护理、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国外许多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养老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3我国养老护理教育发展的建议

3.1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老年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养老护理不仅只是简单的生活照料,实际上还是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负责日常常规护理工作外,还要为养老机构和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核心能力,即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专业技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健康评估、疾病管理、护理管理等核心能力。因此,要逐步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是构建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的关键。

3.2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逐步建立与养老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技能课程体系是改革的核心。还应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深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和爱岗敬业的理念,侧重培养养老护理人员的评价和判断性思维,让护理教育课程真正为培育目标服务。我们认为通过建立养老护理教育实训基地,实施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针对老年护理是实践性很强、个性化特点突出、涉及专业内容及领域广泛且复杂,加强技能实训和灵活创新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养老护理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将现有养老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老年护理实践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础与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即各学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新兴学科实验,还包括实验室对在培人员开放,让具有一定能力的养老护理人员早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二是实践教学课程,涵盖了养老护理员所在养老机构和培训院校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结业小结。

3.3完善教育制度,推进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第2篇:养老培训范文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06-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人口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及其老龄人口健康照料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及世界共同面临的民生问题,这不仅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对养老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养老护理队伍是养老服务行业中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最大群体[1]。然而,目前老年护理队伍建设面临着持证率低、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覆盖面窄等问题,政府和养老机构应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培训。本文就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如下:

1.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现状

1.1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率低 2000年国家《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了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90个职业的人员(含养老护理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2]。但由于国家有关养老护理就业准入的规定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地方相关部门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重视不够,大量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及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据统计,全国现有约100万养护人员,其中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普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3]。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市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持证率仅为43.5%。广州市养老护理员持证率更低,仅为12%。天津市141家民办养老机构中甚至有52.7%的养老护理员连简单培训都没有进行,养老护理员5成无证在岗[4]。

1.2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内容陈旧 培训内容多为生活照料知识、老人安全知识及常见老人疾病的简单护理知识,而老人心理护理及康复、急救知识培训极少,难以满足老人对护理服务的特殊需要。而培训后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护理员认为仍然难以完全胜任养老院的照护工作。专业知识的缺乏不仅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甚至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覆盖面小 目前全国、省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基地主要侧重于养老护理员晋级培训,包括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由于每个级别的晋升条件中都有年限的限制,即对于养老护理员个体而言要经过3-4年才有晋升培训的机会,当然各市、县民政机构也组织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评价性,相对于养老护理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的需求,培训覆盖面小,培训时间短[5]。

2.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对策

2.1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员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的老年群体,有不同的养老需求,但我国护理业发展与国际标准水平相比远远不相适应。目前,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是直接从社会招聘过来的下岗或农村务工人员,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而养老服务应当是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领域,养老护理员除了需要具备必要的医学、康复和护理知识与技术外,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语言沟通、交往礼仪、社会组织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及行业需求状况,以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确定整体课程目标,在形式上采用项目组合的方式,每个项目中分为不同的专题,按照项目、专题进行教学[6]。

2.2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 据调查[7],养老护理人员最希望受到的培训内容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基础护理知识,其次是心理护理知识、生活照料知识、康复知识、安全及紧急救护知识。因此养老院的护理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疾病护理知识,来满足患病老人的疾病护理需求。

2.3实施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分层次培训 养老机构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所谓分层培训是指按照不同年龄、等级、能力进行划分的培训教育方式。可充分利用护龄长短或职称、文化等级等属性将护理员进行分批分层次培训。

2.4发挥地方高校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 探索适合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培训方法和内容 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利用医学院校丰富的护理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护生资源,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3.小结

老年人群是弱势群体,老年人群中约70%以上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自理能力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因此,政府和养老机构要重视护理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建立学习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老年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建立一支由护理专家、高学历护士及处于职业生涯成熟期的护士组成的师资队伍,对处于职业起点及低学历或无学历的护理员进行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庄梅宝,孙小娅,向敏.养老机构护理员面临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康学,2012,24(19):2430-2431.

[2]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等.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回顾及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2-504.

[3]Hanson CM,Hamric AB.Reflecting on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advance practice nursing[J].Nursing Outlook,2003,51(5):203-211.

[4]李兵,张恺悌,王海涛,等.关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建设,2011(1):66-68.

[5]白利民,白婧文.江苏省养老机构护理员专业水平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1,25(8):2090-2091.

[6]李玲,耿杰,梁文兰.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的教学研究与设计.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311-4312.

第3篇:养老培训范文

一、就业培训对象

1、《实施意见》所指对象中处于劳动年龄段内(男性16—44周岁,女性16—39周岁)的被征地人员为就业培训的重点对象。

二、就业培训工作

2、强化政府责任,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充实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力量,配置专职人员,为被征地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平台,组织被征地人员参加各类就业培训。对积极引导组织被征地人员培训、就业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实行考核奖励。

3、大力开展被征地人员职业培训。将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列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的重点对象,由区劳动保障部门为其发放《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手册》,被征地人员可凭册免费参加辖区内五大培训基地或公共职业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工种实用培训,同时对参加并通过职业技能(初、中级工)鉴定的免收鉴定费。持册人员到辖区外指定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一次性给予300元补贴,实际培训金额低于上述标准的,按实际培训金额作为补贴标准。

4、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吸纳被征地人员就业。各级各部门管理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如环卫工、物业管理员、镇村协管员等,要优先安置就业困难的被征地人员就业。同时,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督促指导征地入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被征地人员就业,并与符合条件的被征地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对一次性招收50人以上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社保手续的企业,经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认定,给予每招收1人100元的奖励。

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象

5、经洛江区劳动保障部门确认符合《实施意见》参保条件(男性16-44周岁,女性16-39周岁)的新被征地人员,可按下列两种方式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是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二是已实现就业的新被征地人员,以员工身份参保。

四、参加养老保险程序

6、参保登记:符合《实施意见》新被征地人员首次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由村(社区)统一填写《参保人员登记表》、《灵活就业人员认定表》,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向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并提供以下参保资料:①经确认的《洛江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申请表》及其复印件;②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③《参保人员登记表》、《灵活就业人员认定表》;④近期一寸照片一张。

新被征地人员以员工身份参保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向所在地地税部门和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办理参保手续。

新被征地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格认定由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新被征地人员身份确认按《实施意见》的规定进行确认。

7、缴费标准:新被征地人员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每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确定(以当年公布的全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为准),20__年缴费比例为20%。

新被征地人员以员工参保的,应按月缴费,月缴费基数不低于省政府公布的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不高于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20__年缴费比例为26%(单位负担18%、个人负担8%)。

8、对账单发放:根据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提供的参保人员名册,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每年6月底前负责将参保人员上年度缴费对账单打印出来,交由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发放到参保人员手中。

五、社保费筹集

9、个人负担部分的筹集。新被征地人员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参保人员应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要求进本文来源:文秘站 行参保,采用先缴后补的办法。

10、区财政负担部分的筹集。根据参保人员享受社保补贴的标准和年限,实行社保补贴“先缴后补”。新被征地人员的社保补贴由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编制全年预算向区财政局申拨,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根据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当年度参保人员的缴费名册确定社保补贴金额,并负责将参保人员个人缴交的社保费中社保补贴按年度一次性拨入参保人员的活期存折(卡)中。

新被征地人员参保8年后,不再享受社保补贴,其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保费由本人全额负担。参保人员每年应该按《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及时缴纳社保费,否则,视同放弃参保资格。参保人员参保后如果死亡或愿意放弃参保资格的,应及时按程序向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申报参保减员表。

六、社保补贴标准和申领

11、补贴标准:参保人员从参保的第一年起可连续享受8年的社保补贴。新被征地人员到企业就业,用人单位依法为就业的新被征地人员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50%补贴,期限8年(如:20__年补贴标准900元×8%×50%×12=432元/年);对自行到我区灵活就业窗口缴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新被征地人员,每年政府按照当年实际缴费标准的50%给予补贴 ,期限8年(如:20__年补贴标准1100元×20%×50%×12=1320元/年)(具体补贴标准每年由政府公布实施)。

12、社保补贴申领:新被征地人员必须先按规定及时足额缴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申请补贴时必须提供:①《洛江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申请表》及其复印件;②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③提供社保费缴纳发票原件及复印件(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社保费缴纳发票或个人缴费对账单原件及复印件(由用人单位以员工参保的)。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根据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提供的职工年度缴费数据,确定参保新被征地人员的社保补贴金额,经审核批准后,其社保补贴由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按年度一次性汇入参保人员的活期存折(卡)中。

七、享受待遇

13、退休条件及待遇:新被征地人员退休年龄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并在退休前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可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直至死亡,其养老金待遇按《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14、其他待遇:参保人员在职时死亡或退休后领取基本养老金不满120个月死亡、出国定居其退保待遇按《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达到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如允许其按政策补交补足15年的,补缴费用由本人负担。

八、其他规定

15、参保对象以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参保人员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用为工作人员的;或者户口迁出在外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得重复参保。

16、新被征地人员以员工参保的,失业后可选择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程序续保。

17、被征地人员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达到《实施意见》参保年龄,不得再参加被征地人员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

18、本实施方案实施后,如上级有新的政策规定,从其规定。

19、对于实施过程遇到的特殊情况,本实施方案又没有具体规定的,提交洛江区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领导小组研究。

20、本实施方案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4篇:养老培训范文

关键词:居家养老;人力资源;困境;解决路径

养老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一代人步入高龄,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我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一、居家养老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涵日常生活料理,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心理健康疏导服务。居家养老的服务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另一种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一般是“三无”老人。

居家养老相比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他更多的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一种提炼和总结。中国五千年来,向来主张孝道,封建统治者也将孝作为衡量和评判官员的重要依据;同时,一直以来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在我国都是占主要地位,这种经济方式决定了农民离不开土地,也决定家人之间根据血缘居住在一起,养老方式主要依靠自己的子女。

二、居家养老中人力资源的困境

(一)人力资源的数量匮乏

家庭养老的人员减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造成了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出现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最重要的支持是子女的供养,但是这种养老方式受制于子女的经济收入水平,一旦每个子女的收入有限,在保证子女自己的花费后,用于赡养老人的花销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之下,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用于赡养老人的家庭成员人口减少。可以给老人提供养老的人数减少,支持力下降。专业养老人员不足。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的阶段,据民政部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16亿。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4.8亿人步入老年,占总人口数的35%左右,届时每天将有3万人加入老年人队伍。老龄化日益加剧,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但是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不100万,其中,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10%。

(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匮乏

首先,专业技能单一。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涵盖内容较多,涉及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文体健身、心理咨询、维权、热线服务等。但是,在实践中养老护理人员能给老人提供的服务往往比较单一,多集中在家政、文体健身上,提供的服务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错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日的工作主要就是帮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聊天,更像是一个家政服务员和情绪调解员。一旦遇到突发状况,需要维修东西或者是突发病情需要采取急救措施,这些养老服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就会束手无策。实践中,大部分养老人员都属于非专业人士,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队伍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辅导技能不足。家庭是亲情维系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和老年人情感和精神的重要支柱, 老年人对亲情的的需要是以及因此需要的心理问题需要养老专业人员有足够的心理辅导技能。养老服务人员应掌握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护理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交流沟通能力等,尤其是应该掌握较强的心理健康辅导技能。应该认识到,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仅只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需要,更应该关注老人内心情感的渴望,对子女陪伴的渴望。这些内心情感的需求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会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健康。目前来看,多数养老机构中从事第一线工作的养老服务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缺乏老年学、心理学、护理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对老人们的心理问题有效的疏导和沟通,其综合能力素质仍与实际工作需要有较大差距。

(三)人力资源保障制度和资金投入匮乏

人力Y源管理制度缺乏。虽然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工作队伍快速发展,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养老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我国并没有统一标准的养老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办法,各个省市都是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有关的养老人员管理规定,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效果不佳。以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定为例,社会工作者和养老服务人员有很强包容性和想近行,某些工作内容也相似,也是近几年来被《国家职业标准》认定为一项职业的,各地拟定相关管理办法仍处在探索阶段,许多地方还需要修改和完善,严重制约着养老服务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养老人力资源的资金有限。随着居家养老规模的日益扩大, 供养对象的增多,支付养护员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培训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资金不足、来源渠道不稳定等问题凸现出来。目前,由于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导致养老机构的经营成本也不断增多,多数养老机构周转资金匮乏,极少部分的养老机构能付出高额薪酬聘用专业护工,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整体较低。这种较低水平的待遇,无法吸引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得养老机构无法招聘到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机构人力资源建设出现恶性循环的局面。

三、创新解决居家养老人力资源匮乏的路径

(一)完善制度,激发人才活力

制度的完善是保障居家养老人力资源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目前养老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整体较低的情况,建立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权利保障机制。最首要任务要切实提高养老服务工作者的收入,建立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必须提高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有效监督养老机构为养老工作人员依法提供相关社会保障,切实保障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引入市场化公司制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机制,把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与其绩效相结合,鼓励良性竞争,激发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作者的岗位职责、任务量和工作表现确定考核标准,对那些服务态度好、服务本领强、社会评价高的工作者加以物质和荣誉奖励;对于长期不思进取、服务水平差、社会评价低的工作者要予以解聘,促进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建设的发展。

(二)构建培训体系、提高养老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现存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不健全,且执行不到位。政府部门应确立起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所掌握的资源。首先,明确培训目标,编制培训计划,整理好养老服务人员所需要的技能的具体内容。其次,在明确培训目标和编制培训计划的基础之上,分门别类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精准培训。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政策类技能培训可以又民政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医疗卫生和突发疾病急救可以由政府协调医院开展培训等等。再者,培训之后要评估,有反馈。通过开展培训构建养老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常态化开展养老工作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通过对新从业者开展岗前培训,引导新从业者培养其尊老、爱老、养老的思想观念,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最后,加强培训监督,保证培训执行到位。为了避免培训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还要对在岗职工开展规范化、经常化的在岗培训,举办技能培班、经验交流会、考察观摩等,使在岗服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服务理念和技能。最终通过构建培训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人员技能专业化建设,逐步实现专业化、系统化。

(三)推动政府购买,扩宽养老人员来源渠道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资金保证是解决居家养老人力资源不足的重要举措。因此,巧借政府购买的东风,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资金力度,提高养老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通过政府购买精准定位和高校签到合作协议。通过政府精准购买,为报考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护理、医疗、心理健康)的考生支付学杂费。其次,通过政府购买,培育一批市场化程度较高专业水平过硬的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弥补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境况。再者,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赡养人赡养老人的意愿,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和城市独生子女养老问题。

四、结论

当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处于不断摸索和发展阶段,经过政府和社会的不断努力,民众们已经逐步认可和接受了居家养老这一符合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培育了一批专业的、有效率的养老服务人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列的养老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的养老问题解决提供了一条明确的,有效的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1]任炽越.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思路[J].社会福利,2005(01):8-13.

[2]戴卫东.居家养老―――应对“未富先老的可行性选择[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年5月24日,第9版.

第5篇:养老培训范文

[论文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涉老专业 人才 体制机制 创新

一、我国涉老专业人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1.高职院校相继开发涉老专业。1999年,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养老机构培养高级护理和管理的专业人才,该专业的建立填补了我国老年服务专业教育的空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0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康复医学系内创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涉老机构管理、老年人的康复与护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之后,又相继有江苏南京的民办学院——应天学院等十多所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2006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原有旅游管理、食品营养、文化产业等强大专业群的支撑下,首次以二级学院的高度在国内创办了老年产业管理学院,培养老年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2.涉老专业人才培养受到政府重视和用人单位的关注。开设涉老专业的各个学院在办学时都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涉老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各院校也积极吸纳相关行业、涉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共赢发展。与地方有特色和品牌的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操作技能实训,完成毕业顶岗实习,用人单位评价良好。

3.我国涉老专业人才培养瓶颈。我国在老年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严重滞后,至今尚未构建起完整、独立的老年服务类教育体系。尽管先后有十余所学校开办了涉老类专业,但办学层次多为中专或大专,办学模式多以职业教育为主。老年产业人才的培养,起步晚、规模小、层次低,已经凸显出很多问题,从教育层面看,国家对于社会需求量大的老年服务类专业还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纲、教材、办学条件、高素质专业教师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从社会层面看,社会对老年服务工作存有偏见,政府对老年服务工作缺乏必要的引导;从学生层面看,很多学生对未来涉老服务的职业定位存在误区,由于薪酬较低,门槛较低导致的人才流失率高居不下。基于上述原因,加快为老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尤其是培养具有先进理念和较高实践技能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先行。

二、高职院校涉老专业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探索

围绕“十二五”教育规划“创新政产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这一主要任务,开办涉老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角度探讨人才培养的可能性。

1.建立理事会。学院可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与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合作,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新机制,建立理事会。理事会由本专业领域内政府部门、公益性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校代表组成。为学院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和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建设等,提供咨询、指导、建议和决策。具体包括:指导学院探索机制体制创新;根据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审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技能训练大纲;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协助组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探索二级学院发展新模式。创新政产校企深度合作的运行机制,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借鉴合作多赢的企业管理理念,依托政府部门、引进知名企业或公民个人等资金,合作办学,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探讨体制创新(包括办学、管理、人事、筹资等)和新的运行机制,建设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整合专业办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凸显行业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切实提高毕业生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老龄事业发展。

3.成立“专业实体化”公司。高职院校应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秉承“把学校引向市场,让社会参与办学”的指导思想和“依托政府,紧联企业、市场运作”的引企入校合作理念,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组建由民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由学校、行业、企业、自然人等共同参与,按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进行组建、注册、经营管理和运作的“专业实体公司”,实现教学实体、经济实体和管理实体的“三位一体”。涉老专业的实体化公司可围绕中国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两大养老模式,分别承担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条主线的运营,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文娱活动、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分别发挥教学和生产(经营)双重功能。(1)居家养老中心的运营机制探索。与民政部门合作,共建示范性“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政府提供场所、政策扶持和项目,学校负责服务、人员和管理。这种校政合作新机制,可破解目前国内居家养老服务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组织体系运转衔接不规范、服务队伍规模小和素质低等发展困境。(2)机构养老中心的运营机制探索。政校企可合作共建机构养老服务中心,探讨校、政、企多元投资的渠道,坚持管理运营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以服务地方、服务老年人为宗旨,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一体化服务为特色,建设集养老服务、康复医疗、研究、培训于一体的示范性养老基地和涉老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并以老年公寓为平台,逐步搭建省际、国际养老服务、研究和培训网络。机构养老中心可整合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建立顾问团队;整合高校在涉老服务行业所需的养老服务、酒店管理、旅游策划、营养与保健、财务管理、文化创意等方面具有一线管理经验和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组建管理团队;招收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运动与保健、老年营养与保健、老年休闲旅游等涉老专业的学生组建一支年轻化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专业服务团队。同时学校要出台相关的政产校企合作共建管理办法,制定科学标准,对政产校企合作进行全面的评估,树立参与政产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同时以评价体系为基础,建立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企业、政府、产业参与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积极性,以此保障政产校企合作长期稳定进行。

三、高职院校涉老专业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预期效果

遵循“政府支持,校企联合,市场导向,龙头带动”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涉老专业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加强校政企合作的紧密性,可达到政产校企共同培养涉老专业人才的预期效果。

1.开创鲜明的政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依托政府,对养老行业和涉老专业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倾斜,扩大涉老专业招生规模,规范养老行业从业标准。同时,探索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制度,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多渠道融资手段,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政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共同建设老年产业管理学院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运行模式。同时,该平台还将实践教学和职业训导、技术推广应用开发、课题研究、政府委托培训与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鉴定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办学特色,是人才培养机制的一种积极创新。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将专业办成实体后,专业实体必然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承担生产经营任务,履行法人职责,从而将本专业第一线的职业岗位要求与素质要求及时提供给教学部门,为教学部门制定与调整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第一手资料,并据此为调整专业教学目标和构建课程体系提供有力支持。依托养老服务中心,可夯实涉老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根据目标工作岗位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目标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加强专业调研论证,动态调整适应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现养老服务行业特点和课改方向的创新型课程、精品课程、“工学结合”校企合著教材、教学辅助软件等。

3.培养创业创新型学生。“专业实体化”建设能够通过综合性、实战型的人才培养流程,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是对高职院校德育素质教育新模式的践行。同时,依托实体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切实体现能力本位和实战本位,为涉老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轮岗机会和完善科学的实训锻炼计划,将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学生顶岗实习,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高职学院将认真研究并实施可以系统化、专业化、任务化训练的涉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市场敏锐度,找准市场机会,探索创业方向,推动和扶持学生在养老行业中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进而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4.做大做强“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实体化”建设将为进一步夯实集教学和实践技能于一体,培养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具有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身份的“双师型”教师。学院应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专业实体进行产、学、研等生产性实践活动、开展师徒结对,以优带新、鼓励教师校企“双向挂职”、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并制定“双师素质”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措施,以确保教师队伍建设过程的良性运行。

第6篇:养老培训范文

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经济的振兴与否,归根到底在于人才。多年来,乐昌市老促会把培训老区人才作为促进老区经济发展主要抓手,采取多种渠道为老区培训人才:组织老区镇和村委干部、农技站技术员、种养大户参加韶关市老促会举办的种养培训班,学习各种发展经济的知识和技术;带动保障部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老促会与关工委联合举办青年创业致富培训班,请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家集中授课培训。

几年来,乐昌老促会与关工委举办的创业致富培训班,为老区培训了260多名青年;市劳动保障部门为5个老区镇培训了2900多人次,其中9个老区行政村432人次。通过举办培训班,为老区培养了一批致富人才,为老区人民创业致富、发展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少学员都高兴地说:“培训班使我们认清了形势,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交流了经验,增强了扎根农村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们都纷纷表示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勇当老区致富的带头人。如梅花镇大富老区青年廖文忠,2003、2004两年参加市老促会与关工委举办的培训班,回去以后带头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了黄烟、水果和养猪等种养业,每年收入近10万元。他家盖了一幢楼房,还带动了一批青年共同致富,使全村10多户人家在近几年也盖起了新楼房。由于他在本地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实行劳务输出,把年青力壮的老区农村青年输送到珠三角等地务工,这既为老区解决发展经济的资金困难,又学习发展经济的技能,带回老区本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增加经济收入和培养人才的双重效果。几年来,市劳动保障部门和老区镇积极进行劳务输出,累计为5个老区镇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400多人次,其中9个老区村委会1580人次,增加了老区村民的收入,推动了老区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老促会还专门请从事种养业的老板,到各地老区帮助带动发展种养业。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乐昌市梅花镇青年余志荣到梅花老区大付、大坪、流山,以“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模式发展了450亩蔬菜生产。到2010年,老区大付村已建起一个面积1310亩的蔬菜基地,种植农户达386户,全年蔬菜产值达700多万元,销售收入637万元,户均收入1.65万元。大坪村有520多户种植蔬菜3000多亩。

余志荣为了使老区群众掌握好生产技能,发展好生产,在生产中实施“五统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种植规划、统一供应种苗及生产资料、统一提供生产技术规程并培训指导、统一品牌最低保护价收购销售,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缺资金、少技术问题和农产品销售难及受价格波动而“菜贱伤农”的后顾之忧。这一模式得到省委书记的肯定,高度评价大富村发展种植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做法,并命名为“大富模式”。

第7篇:养老培训范文

【关键词】 老年;护理员;专业水平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问题和重大的社会问题。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提供的数据,目前,社会上约有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的人才需求。养老服务业为社会创造出众多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受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不大愿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从全国各地养老服务调查情况看,现有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低,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其业务技能通常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难以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多样需求。我院作为河南省首家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本研究旨在对我省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现状水平进行调查,为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的养老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于2011年10月对参加河南省首批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来自郑州、许昌、鹤壁、南阳、信阳、开封、焦作、三门峡8个地市75家养老机构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3.3%。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2部分,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护理员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等;专业水平现状主要包括文化程度、是否有医学学习背景和是否接收过有关养老护理的培训等。由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让学员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

1.2.2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养老护理员专业水平采用频数和百分率来表示。2 结 果

112名研究对象中,年龄在21-5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8.61±9.69岁;研究对象以女性为主(占90.2%);婚姻状况:87.5%已婚,8.9%未婚;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42人(37.6%),高中或中专学历的52人(46.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8人(16.4%);27.7%的研究对象有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12.5%护理员刚开始涉足养老护理工作,工作时间不到1年;大部分的研究对象没有医学相关专业的学习背景(占75.0%);69.6%的研究对象没有接受过养老护理的相关培训。3 讨 论

第8篇:养老培训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 社会体育指导员;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57-001

老年人身体衰弱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身心健康问题是老年人面临的严重问题。体育健身活动是老年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出现,使老年人在进行健身活动时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但是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老年人的需求,所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的为老龄化服务,就成为了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国正处于老龄化阶段的时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应该适应老龄化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传授体育技术技能的本领,还要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知识,细致、耐心的服务,尊老、敬老、爱老的品德,才能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内容

1.理论学习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大纲》,执行这几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纲培训内容有体育人文社会知识、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体育健身方法知识三大类,29个专题。应该说基本满足培训的需要,但是,还不能完全达到老年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老年人不仅要能够带领他们做运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还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有较强的健身保健方面的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细致、耐心的服务态度;使他们在健身锻炼的同时还能获得养生保健的知识,抒感、排解寂寞的愉悦和家人般的关心和照顾。

根据老年人的这些要求,在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还应增设心理学基础知识、公共关系学基础知识、中老年健康、保健、营养等基础知识、运动康复基础知识等更加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理论知识课程。要加强对老年人防病治病的咨询指导能力,使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通过对老年人讲解养生、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程度。

2.技术学习

首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学习要注重项目的选择。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学习的项目应该是有普遍性、健身性、娱乐性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学习要着重强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只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动作正确了,大众的动作才能规范、合理,才能起到健身锻炼的效果,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再次,在进行技术学习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社会体育指导员既能做出优质标准的动作,又能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使参与健身的大众真正学会、学懂。最后,要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创新和开发新的健身项目的能力,使参与健身的大众能够拥有更多更好的健身项目可以选择。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途径

1.体育院系

体育院系体育人才密集,学科齐全,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体育人才的任务,同时为全民健身计划服务是体育院系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体育院、系、普通高校体育部应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师资力量、场馆设施、实验条件开展各种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进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对体育院系来讲,也是教师研究社会体育,结合社会实践的过程;同时也给在校学生提供了培养实践能力的极好机会。

2.培训班

培训班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主要途径,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今后在发展其他培养途径的同时,还要继续坚持这种培训班的培养方式。培训班既可以迅速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可以集中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集体培训,有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再培训

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地进行新的健身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再培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各个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理论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还可以有计划地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按不同指导项目组织起来进行再培训;也可举办表演、观摩、比赛等,使其在技术指导上统一规范化,提高指导效率。这样才能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4.老年体育健身积极分子的培训

当今进行体育健身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体育健身除了强身健体、丰富生活、延年益寿的目的以外,还有自我展示、促进交流的作用。很多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在大众健身中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如果能够通过培训把这些老年人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既鼓励了他们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评估

1.结业考试

结业考试作为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最后一道关卡,要为其健康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结业考试的的形式不应是单一的,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设置,考试内容要以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和教学管理能力为主。这样才能综合评定一个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2.不定期抽查评估

对在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是了解他们工作情况的有效手段。评估员要对其专业能力、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进行评分。抽查评估的结果应记录在案,成为年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以后社会体育指导员晋级的依据。

3.年终考核

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定期的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考核。考核后集中开会讲评,请培训教师讲解试卷,指导示范,总结工作,这样既了解了大家前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又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学习进步的机会。而且,主管部门应当将考核成绩作为评优的依据存入管理档案。

参考文献:

[1]褚可邑.21世纪中国人口面临新的挑战——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J].中国统计,2000(8)

第9篇:养老培训范文

问:天津马刚

――听说国家出台了新文件,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给予培训补贴,请详细介绍一下具体内容好吗?

适用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2010】36号

答:

“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企业新录用的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劳动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费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

涉外民事关系上的财产继承有哪些规定

问:吉林杜云

――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上,涉及财产继承方面,我国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适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36号

答:

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规定: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遗产管理等事项,适用遗产所在地法律。”

“无人继承遗产的归属,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遗产所在地法律。”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六条,与本法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

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怎么计算金额

问:河南宋百川

――我准备办理养老关系转移。听说从去年7月起,在省内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有了新的规定,请解答一下吧。

适用文件:《关于印发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的通知》

辽人社发【2010】13号

答:

“自2010年7月1日起,参保人员跨省辖市流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要一并转移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和统筹资金。转移资金额统一按以下方法计算: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账户资金本息(不含2001年7月1日后个人缴纳记入个人账户部分资金)据实计算转移;统筹基金为1996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本人各年度实际缴费基数的12%与2010年7月1日后本人各年度实际缴费基数乘以对应期单位缴费比例的总和(实际就业参保不足一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资金)。应转移的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应转出的资金由于特殊原因不能随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一并转移的,转出地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出有充分依据的书面说明,年底前由转入地与转出地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结算。”

哪些关系人可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

问:山东符音

――我有个朋友,他父亲生前留有一处房产,他的哥哥和妹妹已经到法院进行行政诉讼,我的同事可否作为当事人?房屋登记行政案件可否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适用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0】15号

答:

“人民法院受理房屋登记行政案件后,应当通知没有的下列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

(一)房屋登记簿上载明的权利人;

(二)被诉异议登记、更正登记、预告登记的权利人;

(三)人民法院能够确认的其他利害关系人。”

“房屋登记行政案件由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请求房屋登记机构履行房屋转移登记、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等职责的;

(二)对房屋登记机构收缴房产证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

(三)对行政复议改变房屋登记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

Tips

广东省广州市路余男同志注意:

《关于退休人员被判刑后有关养老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中规定:退休人员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或被劳动教养的,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基本养老金,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可以按服刑或劳动教养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刘阳同志注意:

职工的直系亲属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0周岁,有劳动能力的,不能列为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因此,你来信提到的非因工死亡职工49岁的家属,是不能获得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