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超声医学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超声医学就业方向

第1篇: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1.1超声诊疗对人员素质的依赖性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论文。

第2篇: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61-02

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条件,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恢复了住院培训的试点工作。经10余年的实践,一套较为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制度和模式已经得到了确定和完善。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适应临床的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开展,以往的超声医学教学方式是否能够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目前探讨的热点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目的:通过3年在有资质的培训基地(三甲医院)进行正规化培训,要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思维,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接触大量的临床病例,包括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打下扎实的诊断基础。主要采取在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整个过程着重强调了医师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尤其是知识全面性的培养。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超声医学以往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上级医师对典型病例进行临床示教。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对医师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实习医师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可供实习医师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

基于以上问题,首先,超声医学专业要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采用系统高效满负荷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6个月)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在内、外科的轮转时间。第二阶段(7~21个月),在影像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第三阶段(22~33个月),住院医师在选定的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组内进行培训。主要分为医学影像诊断、超声和核医学三个执业方向。这种培养模式不再局限于医师的专业限制,注重各专业结合,全面扩展医师其他各相关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拓展医师临床思维。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教学中也应配合医师的轮转时间,调整培养模式,注重提高医师的学习效率,在本科室轮转期间,尽量让轮转医师多接触临床病例,多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让其应用之前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全面的诊断思维模式[3]。笔者科室专门指派多名超声专业上级医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轮转医师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轮转医师每天需完成一定多数量的病例操作及诊断,并整理典型病例,随时可以进行病例讨论,训练诊断思维。在第三阶段培训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接诊病例-实践操作-结合临床-思考诊断-提出问题-解疑答惑-总结经验”的思维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系统的无缝衔接。

在规培期间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第3篇: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孜孜以求,

做一名出色的“领军人”

我国有位著名医学专家曾说:“医学是一项极其神圣的事业,是一项极需做出奉献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事业。”纳丽莎主任正是这样一位视医学事业无比神圣、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医德情操的医师。48岁的她,温文尔雅的举止,亲切和蔼的为人,却掩饰不住她对待医学专业的严谨、认真和务实。她从1990年7月在西北民族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便一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超声心动图室工作。现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脏中心功能检查部主任和心脏中心管委会委员。她的专业是心脏大血管超声诊断,主要技术专长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各种心脏疾病及术中监测手术疗效,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病例筛选、术中优化参数、术后随访和疗效评估,以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的应用等。

工作中,纳丽莎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己任”,廉洁行医、勤业敬业、精益求精。自2009年担任心脏中心功能检查部主任以来,她主持了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带领科室大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并获得多项荣誉;多次主持大型国际会议,培训和推广心血管超声诊断新技术,将医院心脏大血管超声诊断工作做得风声水起,为该区心血管超声影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已成为宁夏地区心脏大血管超声影像专业学科带头人,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在国内,尤其是西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在24年的医学生涯中,病人的需求、科学的诊断就是纳丽莎行动的指南。她为人谦虚严谨,真诚热情,工作中更是严以律己,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在全科树立 “服务病人、服务临床”的理念,时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千方百计为病人、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断报告。日常工作中,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在认真履行好本岗位职责的同时,严谨求实、奋发进取,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工作之余,她悉心关心科室同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各个方面考虑每个人的实际困难,并予以帮助和解决。

作为全区心脏大血管超声专业学科带头人,纳丽莎始终致力于做好超声心动图诊疗、教学、科研、培训及行政管理为一体的工作模式。她紧紧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制订适合本科室发展的各阶段工作计划,并分步实施。她始终把诊断报告质量和患者安全管理提高到科室日常工作的首位,制订、修改、完善科室各种检查流程、诊断报告质量控制体系、患者安全管理等文件。积极参与危重症及疑难病例的诊断、会诊和治疗工作,做到及时诊断、及时处理,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她尤其注重加强科室基本设施建设,购进高端心脏超声专用医疗仪器、设备,全面提高科室业务水平;同时,她还十分重视学科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合理培养、利用人才资源,拟定出科室各级医师的亚专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加强培养。她针对实习、进修医师及临床住院医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定期开展专业小讲座、专题讨论,使他们在业务能力上逐步提高。她积极带领科室人员开展新课题、新项目的研究,不但提高了科室整体科研水平,还有效激发了全科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并在紧抓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仍然不忘加强科室员工的医德医风教育和思想素质教育。

真情奉献,赢得尊敬与爱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责任重于泰山。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纳丽莎对医学前沿的探索坚定而执着,对慕名求医的患者极为热情和负责任。她经常叮嘱下级医师:“做医生,医德是最重要的。一颗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的心就是一剂良药。作为医技科医生,科学务实的态度更重要,如何在第一时间为病人做出准确的诊断,便于病人早期治疗、解除病痛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永恒的课题。”

婴幼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同行公认的“最令人头痛”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婴幼儿通常需要在安静状态下才能顺利进行检查。一部分婴幼儿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烦躁不安、不易入睡、哭闹,个别患儿服用镇静剂后也不起作用,这非常不利于检查,使得诊断难上加难,花费的时间更长。而且,凡是纳丽莎参与会诊的婴幼儿,几乎都伴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情常常处于危急状态。为了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让婴幼儿最大限度地“配合”,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并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每一次检查时,纳丽莎都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安排科室人员为小患者播放手机音乐、喝水喝牛奶、边检查边逗孩子,让家属给孩子讲故事等等;有时实在没办法了,就让年轻医生给患儿小声唱歌;如果仍然行不通的话,就再次预约检查时间。对于远道而来的患儿,无论下班后的中午还是晚上,科室人员总会看到纳丽莎忙碌的身影,还会听到她耐心细致地给家属交待孩子的病情,以及诸如下一步需要到哪个科室去就诊之类的问题。

作为守护生命的卫士,纳丽莎经常强调:“一定要多为患者着想。”她以身作则,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认真检查,耐心解说并科学地因病施诊。她教育年轻医生:“健康是指身心健康,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面对患者针对诊断结果的任何疑问,你的回答都必须是严谨、准确、科学的,但同时还要讲究技巧,争取给患者满意的答复。”每逢专家会诊时,她面对前来就诊、咨询的每一位患者,都不厌其烦、通俗易懂地向对方讲解。当患者有疑虑时,她总是耐心、仔细倾听并给予满意的回答。病人期盼的眼神、发自内心的感激,激励着她更加努力工作。在她看来,给病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本身就是良药。

她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从检查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为患者着想。如果是远道而来的患者,尽量争取当天做完检查明确诊断;若诊断结果属于“危急值”范畴,她会亲自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请对方及时施治或尽快收住院。这不但为患者争取了治疗时间和抢救机会,还节约了食宿费用。许多患者及家属深受感动,送来锦旗或感谢信,以表达他们的谢意,赞誉这位“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好医生;有些患者甚至会送给她钱物及礼品,但都被她婉言谢绝。

“真情换真心”。多年来,纳丽莎凭借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高尚的医德医风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全区同行、全院同事以及广大患者的爱戴、信赖和尊重。

攻关科研,专注学术

做一名德技双馨的好医生是纳丽莎不懈追求的目标。伴随着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促使她及时了解、跟踪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新动态,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经过多年勤奋刻苦的钻研和努力,她在宁夏全区乃至西北地区心脏大血管超声医学专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通过严格的国家公派留学考试,纳丽莎以Visiting Scholar的身份赴瑞典林雪平大学医院研修一年,主要从事心血管超声领域的科研工作。回国后,她应用所学知识,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进行科研立项3项:2005年、2007年获得批准自治区人事厅“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项目2项、2006年立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2006年、2007年分别荣获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技术新业务院级二等奖、三等奖殊荣。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她以Academic Fellow的身份赴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带薪研修一年,主要从事心脏超声专业技术临床实践工作。回国后进行科研立项4项,其中2009年自治区人事厅“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 项目1项,2010年立项自治区外国专家局“2010年度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1项,2010年立项自治区科技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项;2011年立项自治区人事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择优资助经费” 项目1项。2010年、2013年获得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新技术新业务院级三等奖和二等奖殊荣。

自2010年至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宁夏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已连续举办了5届,由该院心功能检查部超声心动图室承办的“宁夏心血管医学影像学术会议”也已连续举办了5届,每一届参会代表均超过120人。作为宁夏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纳丽莎不仅肩负着本科室业务发展的重任,还以全面促进全区心脏大血管超声专业的发展,促进宁夏地区超声心动图专业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己任,旨在惠及广大病患者。每次论坛或会议都特别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心血管疾病基础、心血管影像学,以及临床内外科治疗方面的最新诊断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指南解读、个案报告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题讨论和现场操作演示。5年期间,纳丽莎所领导的团队持续、深入地贯彻医院“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方针,共邀请国内外著名超声心动图专家和临床心血管专家36人次来院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仅国外专家就达13人次,分别来自丹麦奥尔堡大学医院、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新加坡妇女儿童医院。 2013年10月,她还牵头承办了自治区人社厅项目“全区超声心动图与临床高级研修班”,参会代表超过120人。

纳丽莎和她的同事们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学术会议,将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传播进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本地区心血管医师诊断水平,规范了心血管疾病诊断指南;加强了心血管影像学领域诊断新技术的交流及推广,同时改变了基层医师诊疗的理念,降低了误诊率及错诊率;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共同提高了本地区心血管诊断水平和科研水平,为宁夏及周边地区心脏大血管超声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全大局,铸就累累硕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各专业学科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临床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新生儿科、儿科、呼吸科等科室对超声心动图诊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纳丽莎深知,只有自己首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科研能力,向纵深度发展,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才能够不负众望地当个合格的科主任,科室才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壮大,最终满足临床科室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她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合作,不断提升团队服务能力,积极组织选送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她特别注重学术梯队建设,心脏中心功能检查部目前已有两名医生为在读博士。对年轻的下级医生,她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精湛的技艺、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一支科研能力强、临床技术水平高、教学水平过硬的科室专业队伍。

自从2004年赴瑞典林雪平大学医院研修返回医院以后,她以第一主持人身份相继开展了6项新技术新业务,其中4项获得了院级奖励。2007年、2013年与心血管内科合作2项,2010年、2013年、2014年与心脏大血管外科合作3项,2006年与妇产科合作1项。以上所有新技术新业务均填补了区内学术空白,为该领域专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力提升了该院心脏大血管超声专业在宁夏地区的影响力。

纳丽莎的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和科室工作,却常常对家庭照顾不周,用于操心女儿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并不多。2012年6月,正是她女儿高考的冲刺阶段,但就在她女儿实现人生“冲刺”的关键时刻的7日和8日这两天,碰巧遇上心脏中心功能检查部承办“第四届宁夏心血管医学影像学术会议”。为保证会议能够如期顺利进行,她舍小家而顾大家,在会议现场有条不紊地主持大会,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国外专家。在她的精神感召下,科室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和潜力,虽然办会期间工作较辛苦,但良好的科室氛围,使每一位员工都倍感温馨快乐,并进一步激发了大家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热情。

在率领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前进的同时,纳丽莎自身也取得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她个人发表了专业学术论著34篇,其中14篇为部级核心期刊;共参加完成科研课题18项,主持科研立项7项(均为省厅级项目),3次获得自治区科技厅成果奖,4次获得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院级奖项;作为编委,2012年、2013年她参编发表了两部有关心血管超声影像学方面的教材和书籍;主持或参与原卫生部全国多中心注册项目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

第4篇: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医学超声仪器》原理 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43-01

1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1.1教材与课程教学内容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分流后,课程增多,课时减少。《医学超声仪器原理》按教学计划,理论36学时,实验3学时,课时非常有限。讲授内容需突出重点,去粗取精,点面结合。其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医学仪器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销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授课过程中要既重基础又结合实际。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选择西安交通大学万明习教授主编的《生物医学超声学》作为教材。该书是目前国内对医学超声学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超声新技术发展介绍最为全面的一本专著,但内容较多且难,并不完全适用于3时的本科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实际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了相应筛选调整,并结合具体超声仪器实例进行授课,真正做到既重基础又结合应用实际。

具体课程内容归结为如下6个章节。(1)绪论:介绍医学超声仪器的分类,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2)医学超声的物理基础:介绍描述超声波的重要物理参数,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波动方程、多普勒效应,超声波的生物特性及安全剂量。(3)医用超声换能器:介绍压电效应及压电材料特性,医用超声换能器的种类与结构、声场的形成与分布。(4)超声波束的接收、预处理与DSC数字扫描变换器:介绍B型超声诊断仪超声回波信号的前置放大、接收多路转换、可变孔径技术、相位调整技术、增益控制与动态滤波、对数放大、检波与勾边技术,以及DSC数字扫描变换器。(5)超声多普勒血流测量与成像:介绍多普勒血流测量的基本原理,所需提取的主要参数,血流速度大小及方向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普勒血流仪系统和各自距离选通的原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基本方法和原理。(6)其他医学超声技术及发展:介绍超声治疗技术、超声显微技术、超声CT,以及医学超声研究的新进展。

1.2实验设置

在教学实践的第一学年,我们采取的是以学生为检测对象,指导学生完成对颈部主动脉、肝、肾的纵向和横向扫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但是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学生有一些解剖学基础,但是实验中让其独立准确找到解剖学位置仍有一定难度;二是教学资源有限,男女生同组,实验过程中进行腹部检测时难免尴尬,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因此在第二学年,我们借鉴了其他高校的经验[2],将检测对象由人换成熟鸡蛋,不仅可以形象地显示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而且很容易探测到熟鸡蛋的蛋白与蛋黄的切面图,避免了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向鸡蛋内注入色拉油等物质,模拟组织内部发生病变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鲜明、生动、直观。

2 生物医学工程的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具有抽象难懂、内容繁杂等特点,是医学院学生感觉最难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缺乏一部为该专业量身打造的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极为突出。就本校而言,该专业的生物化学理论学时数仅为40学时,而使用的教材为刘新光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案例版)》,该书系统全面完整,但课时数远远不够,如果按照一般医学本科教学大纲进行讲授,学生感觉难以消化,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增加。其次,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课堂的绝对主体,进行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容易疲劳。第三,考查形式单一,仅对书本知识进行闭卷考试的单一评价考核体系,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容易使学生投机取巧,仅关注考点,而忽视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

针对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每一章节授课前先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课堂中寻求答案,变“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国内外重大研究成果、新方法、新应用等内容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医学超声仪器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实验教学内容略显单薄。针对这一问题,我已着手解决,将在原3个学时实验的基础上再设置相应的开放性实验,如生物组织超声参数的测量与估计、单阵元圆形超声换能器辐射声场分布特性测试与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的操作及数据分析等。所设计的实验项目将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进一步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超声仪器原理涉及多个学科,内容较为抽象,且课时量有限,因此教学难度较大。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专业的实际需求,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结合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万明习.生物医学超声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第5篇: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超声波;医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71-01

医学中的应用医学中各种先进的技术我们不不少见,其实超声波的技术在医学中应用也是相当之广泛的,超声波医学跟声纳有部分的类似性,超声波直接穿透我们的人体(超声波具有超强的穿透能力),当其进入我们人体的时候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是一个传递的过程的道理是一个样的,当能量在介质中传递的时候会随着在介质中不断消耗而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在我们人体中有不同的内部结构以及构造,在不断的衰减或者损耗中也是不同。因此在反射以及折射的过程之中也会有不小的差别。超声波折射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专门的医学精密仪器进行检测,结果进一步的处理我们把所有的数据反映在显示屏上,根据数据的显示我们可以判断各种组织是否有异样。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或小于20赫兹时,我们便听不见了。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兹。

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模式,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目前腹部超声成象所用的频率范围在 2~5兆Hz之间,常用为3~3.5兆Hz(每秒振动1次为1Hz,1兆Hz=10^6Hz,即每秒振动100万次,可闻波的频率在16-20,000HZ 之间)。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般要发生反射、折射以及多普勒效应等现象。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声能衰减。因此超声通过一些实质性器官,会发生形态及强度各异的反射。声束通过肿瘤组织,声能的吸收和衰减现象也比较明显。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解剖情况的不同,对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衰减也各不相同。超声诊断就是根据这些反射信号的多少、强弱、分布规律来判断各种疾病。超声在医药学的各个领域,诸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制药业、微生物学、卫生学及外科、口腔科等,都有应用,并取得飞速发展,从而产生了超声医学这一分支学科。

超声诊断与超声成像:

1942年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学领域里非侵人性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初用于医学目的的一维超声,功用就像一把尺子,仅限于测量器官的大小,例如眼球直径、大脑直径等,对医生判断病情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二维B型超声成像技术,则极大地扩大了超声波的临床应用范围,提高了医学诊断水平。尤其是在1950年被应用于妇产科之后,B超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这一领域里大放异彩,成为现代化妇产科医院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许多帮助。近几年来,医学超声成像系统向更高层次发展,其目标主要是:利用更多的声学参作为载体,以获取体-126. 2004年10月下半月版中国西部科杖内更多的生理、病理信息;提高图像质理,使图形清晰;显示更为细微的组织结构。从工程技术角度看,医学超声成像在彩色血流测量技术、数字化波束形成技术、谐波成像技术、三维超声等方面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

超声治疗:

超声波是机械波,它的生物学作用有三种:

(1)机械作用: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压缩与伸张,形成了压力变化,这就是机械作用。它对增强组织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及细胞的功能,均有重要意义。

(2)温热作用:超声波的产热过程,实际上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超声波的热作用,可引起血管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在人体组织产生各种效应。

(3)化学作用:超声波的生物化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影响酶的活性,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刺激人体细胞合成等。

以上超声波的机械作用、温热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结果,使局部组织细胞受到微细按摩,使局部组织分层处温度升高,细胞功能受到刺激,血循环增进,组织软化,化学反应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蛋白分子和各种酶的功能受到影响,pH值变化,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改变等,并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而产生治疗作用。

【小结】超声在医学上的应用还有很多,如超声药物透人疗法、超声雾化吸人疗法、超声外科、超声美容及超声减肥、超声碎石等。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深入的研究,超声波在医疗方面还会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若,汪荫棠.超声治疗学.

[2]吴恩慧.影像诊断学.

第6篇: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如果说既往超声诊断医师的知识是由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基础知识和超声专业知识加上其他影像手段所构成的相对单纯的平面型知识结构,那么介入性超声的进展,还要求超声医师(尤其是从事介入超声的医师)了解更加广泛、深入的相关临床专业知识,也就是要求知识的结构向更为复杂的立体交叉型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对超声医师已有知识的优化和整合,同时是对自身知识更新能力和适应竞争能力的检验。实践已经证明,超声医师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超声医学包括介入性超声学科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实习过程中,为学生建立这样一种立体的知识体系,思维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在每一个病例中的运用同样是教学的要点。比如恶性梗阻性黄疸这样的病例,介入超声的直接目的是在扩张的胆管内置入引流管,缓解胆管系统内压力,减轻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那么我们针对连续的4例患者的诊疗过程和术后随访结果,为学生举办了题目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超声治疗”的科室内讲课。从梗阻性黄疸的病理变化,发生因素,患者症状的科学解释几个方面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不同部位梗阻之间的异同;然后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做外科手术,为什么要选择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在选择穿刺部位时的思路等等。讲课结束后要求学生查询相关科技文献,并说出自己的体会。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从病理、解剖、临床到介入超声原理到科研观点的立体思维框架。学生普遍表现为比传统的课堂授课要更有兴趣、更加主动去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重视基础培养

严格要求细节操作尽管医学逻辑性思维很重要,但是离不开每一个基础的知识点和细节操作,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实战性人才,不是空有想法的理论家,尤其在实习阶段,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超声诊断还是介入性超声病例,基础方面包括:超声成像原理,伪像的鉴别,测量、取图、描述报告的具体要领和要求。细节操作方面包括:围术期适应证、禁忌证的取舍,与患者的术前谈话、签字、穿刺操作的定位、穿刺针、引流管等工具的特点、使用方式,选择不同工具的原因,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随访内容等等。只有重视细节,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才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介入超声工作,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想法。这些工作依然在病例讨论结合理论讲授这样一种核心模式下完成。

三实习作业法-规范报告书写

第7篇: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有了创新意识、创新思想才能形成创新行为,从而产生创新效应,并取得创新结果,实现自主创新[3]。超声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自始至终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每年让研究生多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了解超声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创新特点;鼓励研究生多与专家进行交流,使研究生直接感受其创新过程,领悟其成功经验和创新精神。积极创新的人应该勇于突破,在借鉴前人优秀成果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因此,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如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学会用与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以事实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创新性的突破。研究生培养区别于本科生培养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上。科研能力包括科研的洞察能力、科研的创新能力、科研的动手能力、科研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英语论文读写能力[4]。科研基本功的训练是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点。科研能力的培养应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或解决临床问题为前提,密切结合临床工作,要求研究生在繁杂的临床工作中,保持敏锐的科研洞察力,随时随地发现问题,从细微处入手,找出科学研究的切入点,思考其是否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并作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此外,还应培养研究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查阅文献获取科研信息的能力是超声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基本能力。医学科技情报资料反映了国内外医学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是科学工作者了解同行工作、追踪国际最新动向的窗口,也是确定或调整课题方向的重要依据[5]。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应鼓励研究生养成每天查阅文献的习惯,专门请医学检索教研室教师向学生传授查阅文献的方法和技巧,使研究生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认真查阅文献,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外的进展动态,摸清前辈所做的工作及达到的水平,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萌发新见解。我们还应要求每位研究生多写综述、科研标书等,使其在获取科技信息方面得到更多的经验积累;还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英语能力,英语能力的强弱决定着研究生获取国外文献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每两周组织一次外文文献抄读学习,由研究生担任主讲,就近期查阅的文献进行重点汇报,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通过让研究生学习查阅文献,使其及时更改研究内容,提高科研水平。

建立立体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超声医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超声图像的成像和观察都在一个动态的状态下进行,例如从不同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观察同一器官,这是超声相对于其他影像检查手段的优势,同时也是研究生学习的难点[6]。在临床工作中,指导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研究生将显示屏上的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进行概念转换,从而建立研究生的立体思维,改变其单纯的平面思维概念。帮助研究生建立立体思维,首先要让研究生凭借积累的解剖学、病理学及成像技术知识等去辨认二维图像,同时进行逆向思维,使研究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虚拟的三维人体组织结构,然后让研究生根据病情进行综合判断,最后达到诊断的目的。整个影像成像诊断过程就是一个“立体—平面—立体”的变换过程。

兼顾人文素质,提高综合能力

第8篇: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摘要

通过研究分析超声医学影像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就诊需求,对不同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营造温馨的就诊环境,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彻底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超声检查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超声医学影像;心理;就医体验;延伸护理

超声医学影像检查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我院超声医学影像科承载着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任务,每天承接2000~3000名来自各地的患者的诊疗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方针,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本研究针对行超声检查的门诊患者进行需求调查,通过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超声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2月至5月于我院门诊行超声检查的患者,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孕妇、残疾人、疑难杂症的患者等,共308例。

1.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问卷根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若干要求自行设计。调查前由超声科护士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并承诺对调查资料保密。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并匿名填写后现场收回。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诊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流程、隐私保护4个方面的就诊需求,共计20条。调查人员为本研究参与人员,熟悉问卷的内容和意义,保证现场问卷的真实性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2结果

2.1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老年人的就诊需求:老年人感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语言等各种认知能力下降[2],加之患病时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常使其烦躁焦急、恐惧,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尊重和安慰。儿童及家长的就诊需求:超声检查虽然是无创检查,但患儿因恐惧而出现不配合检查的抵触心理,或因空腹、饥饿而哭闹,家长则因心疼孩子会出现焦虑,甚至暴躁情绪。妇女的就诊需求:女性患者做某些检查(如阴式超声、乳腺超声)时,尤其是遇到异性检查医师时,常常出现害羞、紧张的心理,同时对隐私的保密性要求非常高。孕妇的就诊需求:孕妇本身怀孕期间心情焦虑,尤其是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更是关注,检查时会出现更多的担忧、紧张情绪。残疾人的就诊需求:盲人、聋哑人和肢体缺失的残疾人会有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还有些患者因活动不便,需要他人提供帮助。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患者的就诊需求:某些疑难病、慢性病患者因病情复杂、病程长,对治疗和医生缺乏信心,希望得到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名医准确快速的诊治[3],导致患者时常出现悲观、忧虑、紧张和求名医心理。

2.2患者对医院的要求患者对超声科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硬性条件要求必须过硬,同时对服务环境、就诊条件、细节服务要求也很高。包括隐私保护、超声检查流程说明、配合事项、检查前准备工作等细节。

3护理

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我科通过改善服务流程,创新方便群众就医的措施,从患者的就医体验、心理需求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了满意的服务。

3.1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了解超声检查的前沿知识,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4],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

3.2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为了给前来检查的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我科做了如下改造:提供温馨的检查室、宽敞的候诊环境,保持整洁、安全、舒适;执行“一室一医一患一陪同”诊查制度,在诊室门口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在每个楼层的电梯口都设有导诊台和超声科标牌,设置就诊区域建筑平面图,以防患者因找不到位置而急躁;在候诊大厅配备了舒适的候诊椅和清晰的LED大屏幕电子叫号系统,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设置哺乳专区、儿童玩具区、孕妇候诊专区等;为患者提供饮水机、纸杯、轮椅等便民设施。

3.3合理调配超声资源,有效分流患者实现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时间,尽量缩短等候时间。根据门、急诊检查患者病种,科学安排各专业检查医生数量,增设专家出诊人次,确保出诊医师的数量和质量。对于特殊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安排机动人员进行检查。

3.4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告示板、微信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利用微信平台对门诊检查的患者开展延伸服务,包括检查注意事项、准备工作、心理指导等,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就医体验,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专业的超声检查事项。

3.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实现个性化护理服务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病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从而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烦躁的心理。为老年患者检查时,允许2名家属陪伴。对于行动不便者,提供轮椅,并安排专人扶老人上、下检查床。轻音乐能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系统的功能,起到镇静、调整血压及心率的作用[5],故在检查室内播放轻音乐。让患者提前2min进入检查室,向其耐心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帮助患者摆好,让患者握住护士的手,进行深呼吸等[6]。对于儿童患者,带其熟悉检查环境和仪器,并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舒缓其焦虑的情绪。对于接受有空腹、憋尿等特殊要求的检查的患儿,尽量安排在上午10:00之前完成检查。检查时安排家长在场陪伴,以增强患儿信心。

对于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求家属陪伴,尽量安排女性医生操作,异性医生诊室内一定安排女性打字员,以缓解患者紧张和害羞的心理[7]。为就诊孕妇设置候诊专区,检查时家属陪同,避免紧张。对于检查结果有问题的情况,医生应尽量避免和孕妇直接交待,以免影响孕妇的心情。对于残疾人,护士除了给予特殊的关爱外,还为其提供检查绿色通道,提供沟通板、扩音器等,并多采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对于慢性病、疑难病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外,尽量安排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医生为其检查,并安排多名家属陪同。

综上所述,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是门诊常见的检查方式,在检查中,医护人员应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并通过微信平台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使用,实现医院与家庭的无缝隙延续护理,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降低检查的重返率,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娜.护理美学在超声门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9):3418-3419.

[2]黄莉.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6):1129-1130.

[3]程利辉.关于超声医学影像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3):315-316.

[4]李凤娣,曾映琼,邓玉泉,等.心理护理干预在中期引产未婚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241-243.

[5]陈莉华,陈建林.潘倩萍,等.心理干预加音乐疗法在普通胃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3):242-244.

[6]汪志梅.1207例胃镜检查患者心理干预护理对策的分析[J].吉林医学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3):358-359.

第9篇:超声医学就业方向范文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3—0167—03

事情经过

产妇张某某自20__年2月7 ft(妊娠17周)至

20__年5月24日在某市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据事后

了解,此前产妇在外院进行过产前检查。具体诊疗情

况不详)。此期间,产妇先后于2月7日、3月12日(妊

娠31周)、4月1>:请记住我站域名/<5日(妊娠36周)、5月11日(妊娠40

周)、5月24日(妊娠42周)共分5次在该院接受了b

超检查,5次检查结果皆提示孕妇为宫内晚期妊娠。其

中2月7日超声报告提示胎儿结构未见异常:3月12

日及4月15日超声报告记录:因胎儿关系及胎周

较大,胎儿肢体显示不满意.余胎儿结构未见明显异

常;5月l1日和5月24日超声报告提示:因胎儿月份

较大及关系。肢体结构无法完整显示。余胎儿结

构未见异常。5月31日。产妇在医院行剖腹产手术。分

娩出一左上肢缺如的女婴。

家属于20__年5月16 ft向某区人民法院.

要求某市医院承担赔偿责任。8月22日,该法院依法

向某市医学会委托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原告认

为本例属于医疗差错,无需进行鉴定。l1月7日该医

学会做出终止鉴定的决定。一审法院于20__年l1月

22日做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原告不服提出上

诉。二审法院于20__年9月31日做出撤销一审法院

判决、判令医院给付患方55万余元的判决。

医学检查材料摘要

、某市对孕妇张某某产前保健经过

某市医院在20__年2月7日给该孕妇建立产前

保健档案,5月24日行最后一次产前检查。前后共进

行12次产前检查,2次普通b超检查,3次彩超检查。

第一次彩超于2月7日(孕27—1周),第一次b超于3

月l1日(孕31+2周)。5月31日,产妇在医院行剖腹

产手术,分娩出一左上肢缺如的女婴。

二、某市医院超生检查报告

20__—03—12 根据bpd、fl、hc、ac综合估计孕

周28w6d;胎儿颈后方见“u”形压迹,颈后方两侧见

脐带回声.因胎儿关系及胎周较大,胎儿肢体显

示不满意。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超声印象:宫内晚期

妊娠,脐带绕颈(一周),超声孕龄小于实际孕龄。建

议:结合临床

20__—04—15 宫底体后壁部分左侧壁.胎盘i~ⅱ

级,厚度3.1cm;胎儿颈后方见“u”形压迹,颈后方两侧

见脐带回声,因胎儿关系及胎周较大。胎儿肢体

显示不满意,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超声印象:宫内晚

期妊娠.脐带绕颈一周。

三、某市医院彩超检查报告

20__-02-07 胎儿颈后方未见“u”“w”形压迹。胎

儿结构未见异常。cdfi:胎儿颈部未见脐血流环绕.脐

血流通畅。胎儿心内未探及异常血流信号。根据胎儿

目前大小.超声孕龄约24周。超声印象:宫内晚期妊

娠,超声胎龄小于实际孕龄。

20__-o5一ll 胎儿颈后方见“u”形压迹.颈后方两

侧见脐带回声,因胎儿关系及胎周较大。肢体结

构无法完整显示,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cdfi:胎儿颈

部见脐血流环绕一周,脐血流通畅。超声印象:宫内晚

期妊娠,脐带绕颈二周。

20__—05—24 胎儿颈后方见“u”形压迹.颈后方两

侧见脐带回声,因胎儿关系及胎周较大。肢体结

构无法完整显示。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cdfi:胎儿颈

部见脐血流环绕一周,脐血流通畅。超声印象:宫内晚

期妊娠。脐带绕颈一周。

法院诉讼及判决

一审诉讼

20__年5月16日,张某某以医院“未尽特殊注意

义务,产前检查诊断未发现胎儿肢体明显畸形.未告

知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建议导致分娩畸形儿.属明显误

诊,妨碍了优生优育,侵犯健康生育权”为由,向法院

提讼,请求法院判令医院承担原告医疗费、精神

损害抚慰金等合计人民币16万余元.并根据鉴定机

构对新生儿伤残程度支付残疾生活补助费及生活自

助费。诉讼中,医院申请对本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法院依法委托某市医学会进行鉴定。后由于原告

· 168 ·

方认为本例属医疗差错,无需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故

医学会终止了本次鉴定。

20__年1 1月22日。法院对本案做出了一审判

决。认为:“医生对产妇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建议,必

须是在产前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原告也只有在产前对

胎儿已明确诊断情况下才享有健康生育选择权,本案

的原告张某某产前诊断未明确胎儿肢体残疾,因此,

也不存在健康生育权被侵犯的前提⋯ ⋯ ”,故法院认

为原告张某某生产出左上肢缺如的女婴不是被告的

医疗行为所导致。依法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二审诉讼

一审判决做出后,张某某以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

清、适用法律不当为由。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

诉。20__年9月30日,某市中院对本案做出了二审判

决.认为:“⋯⋯ 医院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存在过

错。首先,某市医院存在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17条规定,‘经产前

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

行产前诊断’。然而某市医院通过b超检查发现‘胎儿

肢体显示不满意’、‘肢体结构无法完整显示’。却未按

《中华人民共和 国母婴保健法》第17条的规定,对孕

妇进行产前诊断,故其行为具有未尽法定义务;其次,

有损害结果的发生。对赵某某、张某某夫妇而言,其遭

受的具体损害是。未能与其他正常人一样,生出一个

肢体健全的婴儿;第三,某市医院的行为与损害后果

之间有因果关系。正是由于某市医院在发现或者怀疑

胎儿异常后没有做出进一步的产前诊断。致使其未能

及时发现胎儿肢体残缺。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最终导致肢体残缺女婴的发生:第四。某市医院主观

上有过错。作为具有胎儿保健专业知识的某市医院。

其应当知道胎儿出现异常不作进一步产前诊断。可能

导致出生的婴儿肢体残缺,其却没有预见到。或者其

已经预见到这个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因此。某市医

院的行为符合侵权责任构成四要件.应承担民事侵权

赔偿责任⋯ ⋯ ”。判令医院赔偿医疗费、残疾生活用具

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精神损害赔偿费、鉴定费、残疾

用具评估费等合计人民币55万余元。

专家讨论

王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市医

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

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从专业角度说。应当在产妇

末次月经l8至22周对胎儿肢体结构发育进行筛查

的最佳时期。因为b超检查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妊娠期增加,胎儿逐渐长大,位置相对固定,羊水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3期)

量也减少。对胎儿肢体的观察受限制。b超的成像原理

是通过反射成像,不是穿透成像,如果胎儿肢体在身

体背侧的时候.超声波反射不到。此时b超大夫就很

可能看不到胎儿的肢体。据美国的文献记载,在12周

以后有对胎儿上肢肢体发育阶段性尺寸进行测量的

记载,但美国专家也认为,尽管有这种测量方法,但也

不能发现全部的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以我国现有的

医疗现状。并没有把胎儿双上肢尺寸的检测列为常规

检测指标:目前产科超声检查常规只是要求测量胎儿

股骨的尺度。股骨尺度的检测通常不受胎儿的限

制,是检测胎儿重量、大小的指标之一。所以,虽然从

理论上而言,b超专家应当观察双上肢情况。但实践中

有时也很难发现双上肢缺如情况。

医学影像学检查并不是医学上确诊的必须手段,

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超声波主要用于对软组织的观

察,在胎儿发育早期,骨骼钙化不完全时,通过超声检

查可以观察到。要求早期进行超声筛查畸形的目的也

在于此;但到了后期,羊水量逐渐减少,成骨没有钙

化.胎儿的活动减少,此时超声检查有时对四肢显示

不清;此时理论上还存在另外一种检查手段。即x线。

x线虽然可以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但放射性射线对

胎儿有害,属于一种有创检查,对胎儿存在潜在危害,

在孕期应当尽量避免。

本案例中的这种畸形非常罕见。据统计其发生概

率是十万分之一至二点八.这个比例还包括致死性骨

骼发育异常。b超检查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

是客观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情况,医生在检查中没看见

胎儿肢体。结论上写“肢体显示不满意”是客观反映了

图像表现。胎儿肢体的残疾与先天发育有关,是自身

因素,与医院的检查程序无关。

刘俊涛(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

北京市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

师):我非常同意王主任的观点。

首先.b超是产前检查中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孕周越大,胎儿位置越固定,越难以全面检查;本例b

超报告示:“肢体显示不满意”,作为产科医生只能建

议产妇进行b超复查进一步排除异常情况。一般孕妇

妊娠期常规只需进行3 4次b超检查,本例中,医院

在孕27周后,先后建议孕妇进行了5次b超检查,说

明医院主观上还是努力进行检查;根据现有的医疗水

平,在孕期,b超是无创的、常规使用的相对安全的产

前诊断方法。

其次.b超提示“肢体显示不满意”不代表肢体一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3期)

定缺如.是对于由于各种原因肢体显示不清的客观描

述;由于b超只是辅助检查手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作

为临床医生,在没有明确肢体残缺的情况下难以提

明确的医学建议。

最后,胎儿肢体发育异常是由于胎儿先天性因素

或发育过程中的其他因素所造成,与医院检查诊断的

医疗行为无因果关系。

刘鑫(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副所长;

副主任法医师):首先,本案中原告方和审判人员对于

产前保健存在认识错误。产前检查只是一种优生筛

查,并非意味着进行了产前筛查,所有的问题都能筛

查出来.也不是说进行产前检查胎儿就不会有任何问

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如果说本案中医院存在一些过错.主要在于产前

诊断的医生与b超医生之间缺乏沟通,医生向患者交

待的不够详细.医院不是没有告知,只是在告知上不

够完善,责任程度也应当是很轻的。我国的b超水平

差距很大,本案中医院的超声检测已经足够,不存在

诊断上的问题。法官单纯引用《母婴保健法》第17条

对本案进行判定是错误的,因为法官对医学专业知识

了解有限,不能对复杂的医学专业问题进行简单地评

估,即便原告方不同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法院也应

当就产妇是否具有进行产前诊断适应证的问题委托

进行司法鉴定或者进行专家咨询,而不应当仅凭自己

的主观认识随意下判

从因果关系上说,胎儿畸形的系自身情况发生发

展的结果,医院行为与胎儿的畸形肯定没有直接因果

关系,只能说存在辅助因果关系。如果医院存在告知

不完善的情况,医院只应就告知不完善的行为承担很

轻的责任,而不应当承担承担胎儿肢体缺失的责任。

其次,本案中对于新生儿一级伤残的鉴定结论不

正确,即使按照《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标准》的规定,一

侧上肢缺如应当被认定为5级伤残.绝对不应是一级

伤残。它引用的是一侧上肢缺如,两肢功能丧失.与本

例不符。

我认为,本案事实上是医院是否尽到诊疗中的知

情告知义务的问题。如果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应承担什么责任?从民法上讲,知情同意权属于其他

人格权益,那么根据民法理论的规定,侵犯其他人格

权益只是承担精神损害抚慰的赔偿。本案中.如果医

院告知不完善,医院只能 承担适当的精神损害抚慰的

赔偿。

孙东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学专家):

我看过本案法院一、二审的判决书,有几点看法:

· l69 ·

第一,我认为此案件,医院没有过错!现代医学影

像检查,如b超与现实实际误差一般在3o%以内,这

是现代医学水平的局限。

第二,该医院一直在给孕妇进行检查.该孕妇的

胎儿肢体显示不清,是由于其胎位的原因,b超无法显

示清楚,而医院已经告知“肢体显示不满意”,尽到了

自己的义务。

第三,一审法院判决是正确的,二审法院判决“胎

儿畸形是医院造成的”显然是错误的.明显的是事实

认定不清,责任确定错误。该孕妇的胎儿畸形是其父

母基因突变导致胎儿先天性发育畸形.与医院的诊疗

无关。并不是因为医院在其怀孕期间使用药物或行x

线拍片而导致畸形。医院完全是在履行正常的检查手

段。

第四,关于医院是否存在告知不完善的问题,我

认为医院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告诉你胎儿“肢体不

满意” 妊娠与治病不一样,比如患者患肿瘤疾病,医

生必须蝓患者医学治疗的建议—— 切除治疗或者化

疗等等,医生是在履行诊治疾病的职责。而妊娠是人

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过程,医生在无法准确判断胎

儿是否存在畸形的时候,是无法给予终止妊娠的建议

的。是否终止妊娠只有夫妻自己做出决定!当孕妇在

得知胎儿“肢体不满意”时.自己有义务进一步咨询从

而决定是否终止妊娠,而并不是把这个责任交给医

胎儿畸形与医院b超检查和诊断没有因果关系。

以往全国也有一些类似案件,均没有一例判决医院承

担胎儿畸形的后果责任。如果医院确实存在告知不完

善的情况,医院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但决不应当

承担全部的责任。

郑雪倩(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律师):我同意上

述专家的意见,二审法院判决比较草率。首先,对于胎

儿的肢体残疾的后果与医院医疗行为有关的判定是

缺乏科学和客观的依据的。胎儿肢体残疾的后果是由

于其自身的先天性因素导致的,与医院的诊疗行为无

因果关系。b超只能作为辅助的检查手段,而不是惟一

的诊断标准,由于客观条件和医学水平的局限.有时

是不能准确判断的。在此案中,医生在超声诊断中已

经明确“肢体显示不满意”,实际上已经向孕妇告知.

已尽到了告知义务。孕妇自己也应当就此提示向专家

进一步的咨询。如果医院存在告知不够完善的和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