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公允价值的特点精选(九篇)

公允价值的特点

第1篇: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 本质 优缺点 现实运用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债务的金额。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公允价值。对公允价值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理解:首先,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才能产生,但若无相反的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其次,计量客体的价值凡不是在市场上达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作公允价值。因为不同主体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再次,在某些事项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则可在市场上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最后,有时在市场上也寻找不出类似的交易价格,则必须在恰当、合理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计量属性,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证明该估计是非恰当的。大多数人在理解公允价值的含义时很容易将其与市价混淆。事实上它与市价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概念:当存在活跃市场时,市价可作为公允价值,考虑投入价值时公允价值是重置价值,考虑脱手价值时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当不存在活跃市场且没有相类似的资产存在时,公允价值则相当于未来现金流量,此时,公允价值就不能用市价来衡量。

二、公允价值的本质

(一)公允价值的使用价值本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任何商品都具有且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种基本属性,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看,价值是与成本相联系的,其量的规定性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时间上则属于现在或历史的范畴。使用价值则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与财富相联系的,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其时间范畴既包括过去,更强调现在和未来,其量的规定性取决于人们对其有用性的量度。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对卖方而言体现为交换价值并具体量化为由价值所决定的交换价格,对买方而言则意味着存在于物品本身之中的有用性。对于企业资产而言,这种有用性就体现在人们对其获取未来经济利益能力的判断与估计。因此,公允价值中的“价值”无论从“量”的范畴或“时间”范畴考察,指的都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

(二)公允价值的真实可靠性本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中的“公允”体现的是公允价值的真实可靠性本质。所谓公允,它存在于公平的交易当中,只有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所确认的价值才算是公允价值,而不单单指某一方面的单方面意识。国际会计准则在定义公允价值时也强调其“知情、公平交易和自愿平等”。“知情”意味着信息公开,而“公平交易和自愿平等”是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相联系的。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市场的有效性,而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本质特征就是真实可靠性。因此,公允价值的“知情、公平交易和自愿平等”,体现的都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缺陷

(一)公允价值的优点首先,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性是针对决策的首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为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能确切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更有利于投资者评价企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促使其做出投资决策和其他决策。其次,公允价值更符合配比原则。为使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配比原则,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下,强调的是在时间上和经济内容与经济性质上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配比,但这种配比却忽视了计量的因素。由于收入的取得,与成本、费用的支出在时间上不一致,也导致了计量上的不一致。收入总是按现行的市场价值计价,而成本与费用却总是按过去的历史成本计价,这显然有失公允。因此,对与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的计量也应按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才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第三,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公允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具有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随着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企业需按公允价值不断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重新计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使会计报表具备一定的公允性。尤其对于金融资产来讲,其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若以历史成本计量其资产,很可能会导致该资产的真实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距。第四,公允价值更加符合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计入本期损益;对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不应计入本期损益”。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到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计量上,如按历史成本计量,可能会偏离现行市价,低估损失费用,造成所选择的决策方案缺乏稳健性。而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更加合理地预计损失费用,由此而采用的决策方案,也就更加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最后,公允价值具有国际通用性。运用公允价值可以体现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发展。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国际惯例是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这一属性的。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也是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这一潮流,向与国际惯例充分协调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二)公允价值的不足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计量概念,以它来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从事实性基础出发的历史成本计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其次,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再次,企业主体计量的一致性方面。企业主体对某些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价值的确定,通常是基于未来收益(或损失)与不确定性的计量(估计),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这种价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资者的决策即更能提供对企业管理层有用的信息,但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因此,对不同的企业主体而言,公允价值计量的受欢迎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性方面。当某些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而且在市场上找不到相类似的资产,则只能采取现值技术,即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

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也就成了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难点。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一)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存在活跃市场。在活跃市场上企业已持有的金融资产或拟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出价;企业拟购人的金融资产或已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要价。金融工具组合的公允价值应当根据该组合内单项金融工具的数量与单位市场报价共同确定。二是不存在活跃市场。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采用估值技术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工具定价时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尽可能不使用与企业特定相关的参数。三是有活跃市场但无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类权益工具挂钩且必须通过交付该类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在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合理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在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且能够合理地确定两种情况下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业合并,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对被并购方资产负债的记录,以公允价值体现,不影响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则;所得税方面,也没有处理上的很大争议,因为在并购交易的过程中,实现当期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实现,其金额也有限。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计量是必须采用的方法,主并方公司支付的并购溢价,分配为两部分,即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与支付对价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记录为“商誉”,因而可合理预见,主并方公司未来资产折旧的基数,将超过合并各方企业的简单加总,因而产生所得税递延的效果,这是产业整合的结构性利好。新准则在企业合并中的变化,还体现在不记录“负商誉”(或称“合并价差”),支付对价低于公允价值的部分,增加当期收益,这种情况虽然少有发生,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往企业处置资产或股权才带来非经常性收益;未来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业合并,也可能给主并方带来当期收益;“商誉”不再逐年摊销,而是每年做减值测试,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年度不能转回。这样规定其实给了企业很大的灵活性:如果注重当期收益指标,可以不做处理;如果注重现金流,可以加速减值以获取所得税递延的好处。

(三)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人当期损益,公司通过债务减免或重组所获收益计作当期营业外收入而进入利润表,成为利润来源。部分债务负担沉重的上市公司便可能在2007年之后,通过债务减免或者重组而获得收益增加利润。企业或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得巨额利润。这样,对一些本来无力还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的水平。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护公司业绩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负债较大可能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利润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

五、公允价值现实运用的难点

(一)公允价值基本特征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考察,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特征既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也是对会计计量的基本要求和制约,偏废任何一方的会计信息都是低质量的和无用的。其两个特征本身就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公允价值现实运用难点的根本所在。一方面,会计信息要满足决策相关性要求,就要求会计计量应尽可能的将所有影响企业现实及未来收益的因素完全涵盖。其中既包括资产的预期未来收益,也包括目前广泛讨论的对企业未来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人力资源及物价变动等因素。在这个不断扩大的会计计量范围中,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与判断不可避免且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和中立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就在于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即知识结构大致相同的不同专业人员对同一客体的计量结果应大致相同。这就要求在会计计量过程中与个体差异(主要指知识结构、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相联系的主观估计与判断应尽可能的减少。因此,在现时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加强势必导致其可靠性的削弱,反之亦然。因此,会计计量属性必须也只能在会计信息两项基本质量特征的制约下选择和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现实运用的难点和关键点都在于对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有效调和程度。

(二)公允价值相关性从前文对公允价值的优点及不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计量优势在于其建立在未来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决策相关性。但要准确计算公允价值,就必须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涉及的因素至少包括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及折现率。但对上述三项因素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主观估计和判断,这样就如同活跃市场的公平交易价格不存在时求助于现值技术一样由于主观随意性而缺乏可靠性,公允价值的确认存在很大弹性。

(三)公允价值可靠性由于历史成本信息比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而这正是公允价值信息的不足,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估计公允价值时存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使少数企业有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这样反而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提出挑战,不仅使其计量的科学性存疑,更易导致资本市场的混乱。

此外,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整体中的各部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也即以单项资产为计量对象所得到的公允价值并不能代表会计主体的整体公允价值,但若以会计主体整体作为计量对象,其理论依据及实务操作都存在很大的难题。由此,倘若不能从现值技术和会计处理程序的角度解决会计主体整合生产而对其分离计量的矛盾,公允价值的决策相关性也是有待商榷的。因此,尽管公允价值从其本质上说具有严密完整的理论基础,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对其的现实运用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广大会计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第2篇: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 特点 优越性 发展障碍

在会计理论学界,公允价值一直备受争议,但从未遭到过多非议,不过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公允价值却被推倒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在危机爆发之前,公允价值一直是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利器,但现如今,美国华尔街的财团、各投资银行纷纷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声称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夸大了次级贷款的损失,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允价值会计。但会计界仍力挺公允价值计量,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缺陷,相反,公允价值计量及时、透明、公开地揭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风险。在此番争论中,公允价值到底是“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羔羊”呢?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

(一) 公允价值的特点

FASB的SFAS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强调了公允价值的公正性、假定性和时效性三个特征。我国会计专家葛家澍先生也提出了公允价值的六个特点:第一,公允价值就是公允价格,是以市场为基础,而不是以买卖双方即主体为基础;第二,公允价值作为当前市场脱手价格,不是以“现实的交易”为前提,而是以“假想的交易”为前提;第三,公允价值主要针对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非货币易、债务重组或合并等业务主要是同金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有关;第四,要求市场参与者必须是自愿的、主动的,不是被强迫的,而且不应是关联方,即没有利害关系;第五,具有顺周期性,即在市场景气时,资产或负债的价格总体上是平稳的、上升的,而在市场不景气时,资产的价格总体上就会下降甚至暴跌;第六,公允价值需要后续计量,即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计量不是一次完成的,在持有期间,每经历计量日(可能有好多个计量日)。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

第一,其他计量属性都是以特定主体为基础的计量,而公允价值则强调以市场为基础计量。第二,公允价值保留了“交换价格”这个说法。交换价格当然产生于市场的交换即交易。但其他计量属性所计量的是实际的交易即已完成的交易,而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则是假想的交易。第三,其他计量属性都以由交易产生的实际数据为依据,而公允价值则是以市场价格主要参数的估计价格为依据。由于它主要参照市场的估计价格,因而即使估计未必完全可靠,它始终面向未来,在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

(一) 外生合理性

1.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会计的计量模式是一种多重计量模式,即会计核算中包含多种计量属性。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现代会计主要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无论从哪个分支出发,最终都是为了各利益相关者服务。为了能给利益相关者提供更相关、更有效的信息,公允价值计量已经成了现代会计的首选。

具体阐述如下:第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与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会计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更相关的、面向未来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在会计核算中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第二,新型经济业务的出现。会计是经济环境的产物,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新型经济业务的出现使得原有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能满足会计计量的要求。第三,会计目标的转化。会计的目标已经有单纯的“受托责任观”转化为“经济决策观”和“受托责任观”并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决策观”有高于“受托责任观”的趋势。会计是一种服务活动,要为各利益相关者做决策提供依据。为了体现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必然的选择。

2.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历史成本计量在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面前的扭扭捏捏已经暴露了自身的短处。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反映的主要是企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并在账面上一直保持金额不变(即一般不进行后续调整)。这既显示了它的优点,也暴露了它的缺点。市场经济是动态经济,服务于市场经济的财务会计不能无视市场的变动而陷入僵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少有两个方面使得历史成本穷于应付:一是不少市场参与者在决策时更希望求助于预测信息,而对历史信息不感兴趣。尽管真实的信息对所有决策者都有用,而相关的信息未必有助于每个决策者,但相关而并不可靠的信息仍然受某些决策者所偏爱。二是金融创新引起企业投资结构与融资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少企业的投资,尤其是金融企业的投资是买入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或者通过发行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价值波动很大、杠杆性强、收益和损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跟踪反映其价值变化即反映其价值的不确定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要求,也是现代许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显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此无能为力。

(二) 内生合理性

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可以得知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第一,能使计量结果更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由公允价值的定义可知,公允价值是面向未来,而资产与负债的主要特点就是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流出的可能性很大,强调的是未来,公允价值计量恰能反映;第二,更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决策时预测性的,需要的信息也是面向未来的,公允价值是以现时市场价格为基础的一种计量方法,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所获得的现金流量,并能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更好地为决策提供依据;第三,在提高会计信心相关性的同时又不过分损害可靠性,公允价值能够反映物价、汇率变动及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贬值等因素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从而动态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四,是资本保全概念的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全部采用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有效维护企业的食物生产能力,并且更好得保全企业资本;第五,符合全面收益的要求;第六,造成资产负债管理的不配比和套期会计的复杂性。

三、发展障碍

(一) 现实阻碍

美国国会2008年10月3日通过的救市法案《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授权美国证监会出于保护公众利益或者保护投资者的需要,暂停上市公司或者某些交易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继美国后,10月15日,欧盟决定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紧急修改。新修改后的准则使银行在为某些价格大幅下跌的资产估价时有更大的空间。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能够对一些金融资产“重新分类”,将这些资产从自己的交易账簿中移除,而之前的会计准则规定:这些资产必须以“公允”或当前市场价值入账。对会计界来说,公允价值计量的放宽和松动无疑是一种倒退,尽管是出于“救市”的目的。

(二) 公允价值本身的局限性

除了金融危机说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外,公允价值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公允价值是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的:首先,它的初始确认不是实际的,而是假想的交易;其次,作为计量属性,它仅仅是估计价格;最后,它的计量是以市场为基础,而不是两个主体间的交换。从这三个基础出发,我们就可以看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第一,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二,公允价值计量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对未实现损益的处理存在问题;第三,公允价值确定的技术方法难度大,不易操作,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一定的困难;第四,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人为制造虚假信息现象等。

四、展望

虽然公允价值存在缺陷,虽然某些利益相关者要求暂停和修改公允价值计量,但其理论基础仍然存在,而且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基础方面已日趋完善,并且在理想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应用也得到了可行性论证。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其他多种复杂因素的存在,尤其是因为全面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的理想环境在现阶段还没有完全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可能暂时会停滞不前。即便如此,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应用是大势所趋,然而对于会计实务领域目前的情况来说,在具体实践中,应在采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找到一个衔接口,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我的公允价值观[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 24(2).

[2]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1).

[3]谢诗芬,戴子礼. 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9).

[4]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3).

[5]蒋雪清.公允价值变迁:理论与现实的博弈[J].会计之友,2009(16).

[6]王芳,李志强. 金融危机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修正[J].中国农业会计, 2010(6).

第3篇: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公允价值 本质 多维 透视

公允价值重新登陆新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种新的计量观,无论是从本质还是从意义方面来看,它均是一种最为客观和现实的计量观,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观。

1. 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市场而非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的认定

公允价值的认定依据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或市场上对资产和负债公平、自愿的交易金额,其最大特征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其确定的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交易,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愿以及由此达成的契约。由于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价则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平的或出于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当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应采取其他的计量办法,如考虑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 如果存在,则应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2. “公允价值”并非真正的“价值”,而是对真实价值的“点估计”

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计量。按照传统会计学收益的;念,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交易期间巳实现的收入和相对应费用间的差额。经济学的收益概念除包括会计收益外,还包括非交和未实现的资产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较之会计收益内容上更为真实和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正是既要计量资产和负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还要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所造成的利得和损失。因此,公允价值是对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价值计量的结果。这种计量的时态观是跳跃的,它强调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

但是会计学中所讲的“公允价值”并非真正的“价值”,而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或马克思所讲的交换价值。实际上公允价值这一提法忽视了价值与价格的区别。会计学中的“公允价值”主要从短期,从资产的需求方面解释价格的形成;而相对忽视了长期内供给方面的作用。这和财务信息及时性要求是一致的。但由于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效用价值。同一物体的效用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甚至对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这是公允价值导致资本市场混乱及其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实际上马克思所称的“等价交换”和会计中所讲的“公平交易”是一致的。但是市场交易的价格是一个随机变量。即使交易双方都是“熟悉情况的当事人”,由于不确定性及现实中存在交易成本和人的有限理性,“等价交换”不可能存在于每一个场合。

因此,“公允价值”实际上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有关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估计,即根据当时的交易状况对资产或负债价值所作的点估计。总之,公允价值只是一种近似相对的真正价值,它围绕真正价值波动。趋近真正价值是公允价值的理想追求,但并非其实际目的。

3. 公允价值模式下的会计信息并非绝对真实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资产还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对于会计人员而言,采用估值技术和未来现金流折现计算以及公允价值的后续计量难度较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系数的确定主要依赖于职业判断,且较多地受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由此人们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必然需要引入除了市场之外的特定主体来做出判断、评价,这显然会引起公允价值的操纵问题,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而在于双方一致性而形成的价值。其本质特点是在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时,对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所作的估计。除非公允价值的计量日和资产的实际交易日在同一天,否则公允价值并不是所计量资产已经发生的实际交易价格。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实务中,很多情况下,主体很难找到相同或相似资产的市场报价,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主观判断。有时许多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价,往往就成为公允价值计价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

本质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有“形式的真实”与“实质的真实”之分。实质的真实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是指会计信息描绘的形象与事物的客观存在高度吻合,通过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了解企业。形式的真实是指会计信息的加工符合制度规范的要求。

4. 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种计量属性,而是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一个总称

计量属性是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换而言之,作为一个计量属性,它必须能够反映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这一特征应是独特的,不能与被计量对象的其他特征重合。即它应该能够分别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不同特征或方面;在时间上,要分清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交易性质上,要分清实际交易、假设现时交易和预期交易;在交易类型上,要分清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因此,我们认为,严格地说,公允价值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计量属性,它与各种计价属性相联系,是各种计价属性的综合,或仅仅是对五种计量属性在某种市场交易条件下的一种再现与重复;现值只需排除以特定个体为计量目标,采用巿场上达成的价格即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亦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可变现净值虽是未经贴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但只要物价相对稳定且时间不长,一些短期的应收、应付项目的可变现净值也可视为公允价值。所以,公允价值应涵盖下列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

第4篇: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支付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指出:\"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将其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由以上三个组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B是趋同的,但与FASB的相比,有明显不同的地方。笔者对其差异分析如下:(1)SFAS157中,着重强调了所发生的交易不限于实际交易者,是一种假设易;但IAS32把当事人定为实际交易者。(2)IAS32将负债公允价值界定为\"清偿\"的金额,SFAS157界定为\"转让\"的价格。(3)SFAS157更加强调公允价值具有强的时效性,明确将公允价值界定为脱手价,而IAS32界定的公允价值既不是脱手价也不是买入价.

同时笔者认为,SFAS157(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和IAS32对相同之处在于:(1)本质相同,即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个面向市场、强调公平的会计计量属性。(2)交易发生的市场条件相同。SFAS157指出公允价值是在有序交易中发生的活动,IAS32强调在公平交易中发生的活动,两者都强调市场交易者是自愿参与交易,不是受胁迫去交易的.

二、公允价值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比较

我国财政部于2006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中,有17项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其中《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最为实务界关注,同时也是运用公允价值较多的.

1.公允价值运用于金融工具项目

公允价值运用于金融工具项目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的分类、计量和公允价值的确定三方面。首先,对于金融工具的分类,国际会计准则(IAS39)(以下简称国际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我国准则)在内容和范围上是基本一致的,即将其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负债)、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四类。但是,我国更为谨慎,规定金融资产(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负债).

其次,在金融工具的计量方面,我国准则和国际准则均规定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初始计量,但对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则有所不同。在我国准则中,除了以上所说的第一类金融资产(负债),其交易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外,其他的交易费用均计入成本。而国际准则规定,交易费用应在初始计量时计入各金融资产(负债)的成本.

最后,在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面,有两种情况,即存在活跃市场和不存在活跃市场。当存在活跃市场时,可采用金融资产(负债)的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但是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我国准则规定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而国际准则是在不能获得标价的情况下,才可采用估计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运用于投资性房地产项目

公允价值运用于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主要体现在计量和披露两方面。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国际准则规定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模式或成本模式。而我国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附有一定条件,即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

由此可见,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主体在公允价值模式和成本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强调了公允价值的领导地位。而我国会计准则将成本模式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基本模式,适当引用了公允价值模式,对其运用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即有活跃的市场,或者企业能够在交易市场上获得同类房地产价格及其它相关信息.

这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的谨慎态度.

三.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特点

由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具有趋同性,谨慎性和非主导性三个特点.

1.公允价值运用的趋同性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正在扩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纵观国际会计准则体系,2003年至2007年14项改进的IASC及7项新颁布的IFRS中有12项与公允价值相关,占60%,公允价值在准则中应用的频繁度大大超过以前.

借鉴国际惯例和趋势,我国新准则取消了历史成本作为基本会计核算原则的规定,不再排斥公允价值。新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项,而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公允价值的有17项,约占准则体系的43.6%。虽然具体项目运用方面,我国准则较国际准则较为保守,但是总体却是向着和国际趋同的方向发展.

2.公允价值运用的谨慎性

我国准则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做了审慎的改进,强调只有在能可靠地确定公允价值时,才允许运用公允价值。并且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我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例如,非货币易在运用公允价值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谨慎性\"是最为主要的特点,贯穿于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始终.

3.公允价值运用的非主导性

国际准则规定主体在公允价值模式和成本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并强调了公允价值的主导地位,而在我国,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分层不是很明显,在许多准则中,两者是并列选择关系,但仍然强调历史成本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

四.结语

我国在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总行上是和国际趋同的。但是趋同不等于相同,目前,我国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设定了一些苛刻条件。并且,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在我国的分层不是很明显,并非主导性的会计计量属性。但是公允价值却具有信息更为相关的特性,符合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选择。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盲目借鉴。在和国际趋同的同时也要保持中国特色,使其适应我国的经济环境,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石磊.FASB和IASB公允价值研究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8,(04).

[2]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财务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上,下)[J].会计研究,1999.7[4]应华羚,张维宾.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在我国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8.(10)[5]许家林,龚翔.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发展,比较,协调[M].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9.

第5篇: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争议;公允价值审计

2006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全球经济一蹶不振,金融企业在本轮的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最大的损失。随着雷曼兄弟等国际投行的轰然倒下,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发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运用,新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确认与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根据谢诗芬(2006)等学者的初步统计,我国现行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有35项、约占90%的会计准则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或现值计量,许多准则都对公允价值或现值的计量及披露做了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争议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之争

新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如下:“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IASB32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而FASB于2006年9月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所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所付出的价格”。

对比以上三个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公允价值的定义是经常变化的,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并不统一,我国主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允价值的定义方面国际会计准则与FASB的主要区别在于:FASB的公允价值是采用的脱手价格而不是交换价格,因为它认为脱手价格能够更好地代表现金流入与流出,更加符合现行的资产、负债的定义。

(二)公允价值运用的后果之争

公允价值的运用无疑是对以前计量属性的重大创新,它被运用的本意是为了能够提供对决策更为有用的信息,以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及经济学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国家经济形势走向做出预测和判断。然而,2006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却使得公允价值遭受了一片责难之声,有人就认为是金融工具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导致了本轮金融危机的发生。SEC在对金融企业及部分上市公司调查后认为,金融企业在资产及负债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在报表中确认的比重并不高,它不可能是银行经营失败的原因。它进一步发现,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贷款质量审核的严重失误、风险管理的不当措施以及现行监管政策所存在的漏洞与缺陷。因此,本文认为公允价值仍是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最恰当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给审计带来的影响

公允价值会计是基于价值和现值,具有“真实和公允”本质特征的计量属性,无疑具有很多优点。一般认为公允价值具有公平交易、假想交易、为实现性及非客观性的特点(葛家澍,2009;孙丽影、杜兴强,2008),但就是因为它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得它从诞生的第一天就存在着广泛的争议。

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公平交易,其实这里面暗含着交易应该是在非关联方之间进行的。因为,一般认为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其交易价格的确定可能并不是资产的真实价格。我国的上市公司有很大比例的是受国家统一控制的国有企业,虽然它们之间可能并没有相互的持股关系,也并没有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关联关系,但是它们的终极控制人都是同一个主体。如果说仅仅就此认定它们是关联方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因而交易不能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话,笔者认为这似乎不太合理。最终受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之间,只要不存在控制、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关系,其发生的交易应该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也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并没有关于公允价值的专项准则,只是在其他的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做出了一些规定。在运用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价格进行确定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确认,如果没有相同的则要根据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确认,最后才能采用特定的估值技术对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率等进行估计,从而得出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并不是那么完全可靠,其估计价格会出现偏差,尤其是在确定未来现金流、适用折现率的时候,因为包含了一系列的估计和假设,这也就给我们做出合理、恰当的审计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实现现代审计目标之一——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发表意见,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也有利于消除长期以来审计界和司法界之间在“公允表达”理解上存在的重大分歧(谢诗芬,2006),但是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认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的时候,也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公允价值审计的应对策略

(一)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时的公允价值审计策略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管理人员以及财会人员根据市场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这就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尤其是当市价不存在需要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并且还要选择合适的折现率的时候。所以在审计时,首先,注册会计师需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能力和态度的分析。注册会计师进行公允价值审计时应对管理层的诚信度和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其是否存在公允价值计量舞弊的可能性。同时,注册会计师也要对被审计单位对待公允价值审计的态度进行分析。如果在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一反常态,出现一些怪异行为,对注册会计师所需要的资料迟迟不予提供,对注册会计师的提问含糊其辞、甚至是故意回避或绕开话题,这时注册会计师要提高警惕。

其次,要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融资扩股情况等相关内容,要把握其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被审计单位的市场占有率情况,被审计单位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作假大多是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特别是上市公司,其作假往往是为了达到再融资指标、避免退市以及管理层的期权行权等方面的考虑,如以前股市上的10%现象以及现在的6%现象。

再次,注册会计师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要特别关注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实施程序;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价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该特别关注管理层采取特定措施的意图,对其意图获取审计证据、做出评估,并考虑管理层实施相关行为的能力。因此,注册会计师要考虑以下事项:当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规定了选用估值方法的标准时,管理层是否充分评价和适当运用这些标准来支持其选用的方法;根据被估值资产或负债的性质以及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判断采用的估值方法是否适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行业状况和所处的环境,判断采用的估值方法是否适当。

(二)实质性测试阶段的公允价值审计策略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非常简单也可能非常复杂,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本着谨慎、怀疑的态度,贯彻风险导向的审计意识。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相关的实质性测试时,首先,要对管理层采用的重大理论假设、选用的主要估值模型、采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准确性等进行测试和分析;然后对依据管理层选用的假设、模型、数据对公允价值进行重新估值、重新计算,来印证管理层计算的公允价值是否真实、是否恰当有效;最后,还要考虑或有事项、期后调整等对期末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的影响。在评价管理层确定的公允价值的合理性、有效性、可靠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考虑下列因素:管理层的假设是否建立在合理的理论推导之上,有无理论根据;公允价值估价运用的模型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考虑了相关的制约因素;能够及时、可靠地获取管理层的假设、模型需要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公允价值审计时,要对资产运行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市场价格等信息,还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并运用询问、观察等方法了解事实真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允价值具有诸多特点,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价格,并不是真实的交易价格。公允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仅靠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提供的数据是不行的,注册会计师要了解更多的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比如资本市场证券的价格信息、企业的持有意图、有关折现率采用的市场利率等。为此,注册会计师可以询问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该资产或者负债的市场交易情况以及调阅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相关文件,比如董事会的有关决议等。注册会计师还要善于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性复核程序是行之有效的、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审计方法。

总之,目前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存在广泛的争议,各国准则对它的定义也是各有不同、时常变化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具有的假设性,非客观性等特性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不断地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视野,科学谨慎地对公允价值的有关信息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2).

[3] 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

第6篇: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适用环境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而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达到公允价值所要求的完善程度,资本市场容量严重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性,适宜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完善,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影响,着重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环境进行探讨,为我国企业未来执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建议。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特点

在传统会计计量中,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一直在会计实务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外部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与历史成本计量性相比,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之处。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利润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配比进行计算的, 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 而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因此,由于收入和费用计量属性不同造成的价差, 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因此对收入和成本、费用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对更科学合理。

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能够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 从而更加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其高度的决策相关性受到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者的青睐,能够满足其决策需求。

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符合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 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 而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 由于计量属性上的差异, 导致不符合会计信息配比原则的要求。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以体现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等原则的要求。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最优环境的中国化

1.公允价值要求的活跃市场完善程度

不少人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的市场环境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他们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活跃的成熟的市场。由于中国缺乏活跃市场,因此,很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里,活跃市场是“指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市场:(1)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2)通常可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3)价格公开”。这种模糊认识阻碍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接轨的进程,使我国已正确树立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与其具体操作途径南辕北辙。对于某种资产或负债来说,目前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可能满足上述活跃市场条件,也可能不满足。从总体上来说,可以说中国缺乏活跃市场。但是,笔者认为:(1)所谓活跃市场只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其所有种类的资产和负债都存在活跃市场,也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其所有种类的资产和负债都不存在活跃市场;每个国家或地区,总是存在某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较活跃,某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较不活跃,这两者间的比例决定了该国家或地区市场的总体的相对活跃程度。当然,市场越活跃,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就越有利。(2)即使在活跃市场环境下,若不存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公允价值也无法正确完整地采用,因为现值是公允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7篇: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公允价值在我国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的过程(谢诗芬2001),在我国与国际惯例之间、我国与经济合作国之间、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过程中,我们领略了教训也收获了经验。笔者认为这个用中学、学中用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经的、持续的,更是有益的。

一、公允价值概念沿革

2000年2月,经过十多年的酝酿和反复讨论,FASB在SFAC No.7中对公允价值所作的定义如下:“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 2005年10月,FASB又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工作稿,进一步修改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从资产中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支付的价格”。此次修订较 SFAC No.7的显著差异是:取消“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的表述,意在强调“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上”,事实上,如果资产负债交易价格源于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则无需强调“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这一修订用词更加专业、简明精炼。 FASB的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2006)又将公允价值定义确定为:“在计量日,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为某项资产所能接受的价格或为转移债务所支付的价格。”此修订较之前的工作稿定义更加严谨,将“在当前交易中”改为“在计量日”,更加注重时态观,是计量日的时态,而非当前交易时态,二者在内涵上是有差异的。变“在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上”为“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强调交易以市场参与者定价资产或负债时所使用的假设为基础,而不是参与实际交易的特定买方或卖方的假设为基础,体现市场基础计量,而不是特定个体基础计量。

IASB对公允价值所作的定义也是得到广泛接受的定义之一,它在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对公允价值作出了界定:“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当事人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2004年4月IAS39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arm’s length transaction)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结算一项负债时,所采用的金额。”两个公允价值定义没有实质性变化。

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建设也非常重视公允价值计量,1998年首次在部分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2001年修改会计准则时,取消了大范围的公允价值;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的新会计准则又重新启用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首次在法规层面上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该定义与IASB/IASC在其制定的IAS39(199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定义一致。但这种趋同决非会计规则的简单趋同,而是交易实质相同情况下的规则趋同。在表述上与FASB的SFAS157不同。IAS39与CAS公允价值定义没有涉及时态,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点,是广义的公允价值,FASB强调计量日,属于狭义的公允价值,实务中更多使用的应是狭义的。FASB用了三个关键词:有序交易、计量日和脱手价格,用有序交易表述在计量日之前一段时间这些资产和负债已暴露在市场活动下,并已经历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不存在强制、清算和迫售交易;用计量日强调交易的当前时态,即非过去时,也非将来时;用脱手价格强调计量日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而非入账价格;隐含的一个前提是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基于假设基础之上。FASB在定义中没有直接提及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等关键词,只用有序交易表述,在解释有序交易时实质内容又体现了公平交易,但更加强调计量日交易的假设性,笔者认为这一表述更具可操作性。总的来说IAS39、SFAS157、CAS都包含以下要点:一是强调公平交易、熟悉情况、自愿情况下的脱手价格,而非强制、清算和关联交易而产生的迫售价、清算价和关联交易价。二是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是买卖双方意欲成交的现行交易达成的金额(葛家澍 2006)。实际上是资产负债表日有关资产和负债价值的估计,是根据当时交易状况对资产或负债的点估计(陆宇建2006)。三是公允价值是交换价格而非价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公平交易和等价交换的实现不可能存在于任何场合,但也不会出现系统性偏差,是个平均修匀值,但从长期来看,公允价值应与价值一致。

二、公允价值概念研究中的误区

长期以来, 学术界局限于介绍IASB与FASB机构公允价值研究的动态、相关概念理论、应用前景与应用基础等,但对公允价值方法本身、现阶段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限制条件及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之间关系的研究略显不足。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争论与模糊认识。公允价值概念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也是相关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随着IASB与FASB对公允价值的含义内涵及外延不断的修订与完善,我国学界在解释与介绍中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曲解。

(一)公允价值不是独立的计量属性

非计量属性说(石本仁、赖红宁,2001)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只是一种检验尺度,将公允价值与公允列报、真实公允等标准混淆了。1984年12月, SFAC5提出了五种当时流行的可以在财务报表中使用的计量属性。其中,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主要用于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以后的新起点计量;历史成本主要用于初始确认和以后各期的摊销;现值主要是一种摊销方法。尽管SFAC5没有涉及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但是它彻底动摇了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计量中的统治地位。它所界定的除历史成本外的四种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基本上一致,从而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务中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框架。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理论上存在三种:非计量属性说和复合计量属性说(裘宗舜,谢诗芬,2001)、独立计量属性说(黄平,2003)。复合计量属性说和独立计量属性说的共同点是承认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独立计量属性说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复合计量属性说认为公允价值并非特指一种计量属性,而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市价、短期应收应付项目的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种观点与IASB、FASB、CAS一致,应是目前的主流观点。

(二)公允价值就是现行市价或现值

公允价值和现行市价二者在某些属性上一致,均是计量日的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参考市场上的脱手价值,但从交易费用角度来讲,公允价值不包含交易费用,而现行市价则包含交易费用,所以不能将现行市价等同于公允价值,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现行市价才是公允价值。现值分为两种类型:即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和以特定个体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只有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才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

(三)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对立

人们一提到公允价值的优点时,就往往以历史成本为对立面,历数历史成本的不足,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广义的公允价值是包含历史成本的,可以是历史时点上的公允价值,狭义的公允价值才不含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IASB、FASB、CAS列举了五种计量属性,并要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在列举的五种计量属性中,与公允价值相对的分别是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而并不仅仅是历史成本。

第8篇: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理论

一、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会计

(一)公允价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一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目前,理论界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强调在公平的交易中,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金额。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应该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市场参与者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转移的金额,该金额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同,只能是一个相对公允的金额。笔者之所以得出这一定义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首先,交易的主体应该是包括了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即市场上的独立于会计主体、有能力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如果假定交易仅涉及到交易双方,就排除了通过假定的第三方来估计资产等公允价值的可能性,采用市场参与者的说法可以避免这种缺陷。(2)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其转移价格并非清偿价格,这就意味着负债只是转移而并非被清偿,仍在市场存续。(3)公允价值是相对的。首先,公允价值具有时态性。根据公允价值的时态性,可以将公允价值分为过去时态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现在时态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和未来时态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对于同一项资产或负债其在不同时态的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但是即使该金额发生了变化,我们仍然能够称其为公允价值,因此笔者所定义的公允价值是区别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可称为狭义公允价值)定义的,可称其为广义公允价值(以下部分如无特殊说明,所指公允价值均为广义公允价值)。其次,公允价值会随着空间的变化而不同。比如,对于同样的一项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和负债,在都采用公允价值反映的情况下,其在美国和在中国所得出的公允价值会因人因地而不同。此“公允价值”非彼“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只是一个相对的金额,而并非是一个绝对值。

(二)公允价值会计

公允价值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是同一概念,会计计量模式是会计信息系统生成会计信息的方式方法和工具。

黄世忠(1997)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定义仅将公允价值会计定义为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刘刚(2003)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他认为将公允价值限定在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以公允价值为主要计量属性,然而定义中所言要将公允价值作为公允价值的主要计量属性,可见作者采用的是狭义公允价值的定义。

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应该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

(一)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解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应该是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而且是唯一的、独立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计量属性。如同,人们要计量人的可以量化的属性,通常通过身高和体重来描绘。对会计而言,计量属性,也应是被计量对象(资产或负债)的价值特征,是资产或负债本身能予以货币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即资产或负债本身的客观价值属性——我们称其为公允价值。由于公允价值具有时态性,我们说,公允价值在不同的时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概括起来可有四种表现形式:历史成本(即过去时态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即现在时态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即未来时态公允价值)。

(二)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计量中最关键的是采用估价技术。公允价值的估计有三级估计与五级估计两种说法,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FASB2006年最新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一公允价值计量》中的相关规定,并对其进行完善。为此,我们可以把市场按照时态性和活跃性两种方法来进行分类。

第一类,按照时态性,我们可以把市场分为过去交易市场、现行交易市场和未来交易市场。在过去交易市场上,我们采用历史成本来对各项交易和事项进行计量;在现行交易市场上,我们采用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来计量;在未来交易市场上,我们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计量。

第二类,按照活跃性,我们可以将市场分为活跃市场、类活跃市场和不活跃市场。(1)存在活跃市场。活跃市场即存在这么一个公平交易的资产或负债的现时交易市场,我们可以在该市场上获取到各项交易的公允价值。对于股票和债券,我们可以采用这一级别来确定其公允价值。(2)类活跃市场。即活跃市场中找不到某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但在该市场中存在相同或者相近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虽然该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公平交易市场,但是其相同或相近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如二手市场)。在这一市场上,我们可以确定出投资性房地产和某些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当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近资产或负债不只一个时,我们应当选择最有利的市场(主市场),这一市场将最大化资产的出售价格或最小化负债的转移价格。(3)不存在活跃市场,或者与其相同或者相近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比如对于一些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获取。这时,我们需要应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时我们需要注意如何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如何合理选择折现率,如何通过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应当是:以恰当的形式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令他们满意和认可的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会计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其目标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根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不同,我们可以对目标进行分解。

在市场发展的初期,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权关系比较清晰,为了达到真实、公允的会计目标,公允价值会计需要能够有效的反映和报告企业资源受托者的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此时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无疑会更加倾向于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上。

公允价值会计只要能够相对可靠地确认各项会计要素的价值及其变动,即使没有发生真实的处置交易,在每一会计期末也应该根据市场反映的其价值的变化,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以便使得人们能够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公允价值会计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大需求,提供最全面、最及时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同时兼顾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

[2]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第9篇:公允价值的特点范文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特征及其应用原则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和特征

1、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的英文解释是“正直的,公平的,公正的”,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概念,公允价值可以为知识经济时代大量涌现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提供更为相关实用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学界,各个国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的特征。(1)交易的公允性。公允价值是在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之间进行的交易中形成的,不是在强迫或清算的过程中形成的;(2)交易市场的兼容性。活跃市场和非活跃市场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在存在公开活跃的市场,且存在相同或类似交易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如果不存在适用的市场价格,则以适当估值技术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公允价值金额;(3)价值的公认性。公允价值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公认的市场价值,不是个别的和特殊的价值,而是被普遍认同的;(4)计量的全面性。公允价值既包括资产的公允价值,还包括负债的公允价值。对于负债的公允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略。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原则。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且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诉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例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也因此,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普遍而具体的运用,势必会对会计计量、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而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公允价值是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公允价值理论与我国运用问题研究性的质量特征,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公允价值应该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一个总称,它涵盖了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几个计量属性。

之所以包括历史成本,是因为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历史成本其实反映的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也就是面向过去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和现行成本都是可以观察的市场确定金额,因此它们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似乎与公允价值概念不符,但对短期应收应付项目来说,由于其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忽略不计,故其可变现净值也可以近似地代表这些项目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包含两种类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和以特定目的实体为计量目的的现值。由于不同主体(如市场和不同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折现率有不同的预期,对于同一项资产或负债将产生不同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虽然二者都具有合理性,但金额上会产生差异,所以目前的公允价值概念只包括了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核算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列举

1、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范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来自于计量属性的变化。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入损益。在能够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条件下,即使按照历史成本计量,重组债务与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将全部计入损益。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债务重组主要以债务减免和非流动资产清偿为主,极少涉及用存货方式清偿债务,但由于《应用指南》中,将以存货清偿债务视为一种销售行为,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这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使得存货清偿受企业、特别是那些急需提升营运能力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的欢迎。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增加企业的利润;相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例:中鼎股份(S*ST飞彩)资产置换案。2009年12月13日,S*ST飞彩《董事会关于重大资产置换及关联交易实施结果的公告》。公告中指出,2009年11月16日该公司与安徽宁国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按照《资产置换协议》,分别以皖国信评报字[2009]第147、148号《资产评估报告书》为基础进行资产置换。飞彩公司置出净资产账面价值36,530.73万元,公允价值40,261.11万元;调整后中鼎密封件置入上市公司净资产价值40,632.14万元,置出资产的净值与置入资产的净值的差额371.03万元由置入方与置出方以往来账形式先挂账处理。在不考虑交易损益的情况下,历史成本法与公允价值法下的会计处理分别如表1所示。(表1)可见,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3730.38万元被记入损益。

从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出,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确认了换出资产的潜在损益,使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更为真实的反映了该资产的内在价值,显现了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巨大影响,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列报的影响

第一,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项目的披露上,相应调整或增加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项目。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二,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披露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利润表列报的重要变化是:在利润表上出现了一项“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损失以“-”列示),用来单独反映因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

第三,由于会计报表编报理念的变化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新准则规定: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企业编报的一张主表。在该报表具体项目的列示上,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中单独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和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第四,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调整也进行了单独的反映。

四、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影响

由于实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极大地影响重组当年业绩。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而且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计入损益。这样,绩差公司或债务重组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增加当期利润。

投资者分析年报时,如果发现存在上述情况的公司业绩大幅改观,那就要关注是否存在债务重组等因素的影响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债务重组收益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并不具有持续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能带来利润。上市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这与原准则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存在较大区别。投资者可参照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分析。

总的说来,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年报信息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反映了公司资产及负债在某个时点的价值;但另一方面,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年报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而且对于某些具体事项,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易而言,又具有一次性,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范畴,不具有持续性,对此投资者也应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