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精选(九篇)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第1篇: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稳健性,问题

一、公允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1)公允价值概述

早在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即对公允价值作出概念表述,到了1991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又对公允价值给出新的界定,随后又多次修改和完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各方自愿展开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但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我国财政部又对公允价值给了不同的诠释,其中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趋同,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及负债根据公平交易原则,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展开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显然,即使定义有差别,但公允价值始终具备三大特征,一则交易各方在自愿、公平的情况下实行交易,如果在强制或者清算拍卖的交易中产生的价格,其并不算作公允价值;二则公允价值的界定范畴包括了资产与负债;三则交易过程具有交易前提,并且交易可以是现在进行的或者是尚未实现的预期交易。

(2)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一方面表现在基本准则中,另一方面表现在具体准则中。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新增了“会计计量”的内容,在此章节中,公允价值与现值、可变现净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一起被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这一变化显示出我国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大胆尝试和突破,但同时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前提,则其应用须谨慎。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一词竟出现180多次,这意味着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是多变的,不同环境中的公允价值存在不同的内涵,其中,公允价值多用于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准则,且大多与金融工具准则相关,这也充分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以金融工具为主要对象,其次便多用于股份支付、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资产交换、长期股权投资等一些和投资、重组相关的准则中。

但目前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取代历史成本虽已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公允价值仍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缺少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公允价值可靠性很难有效控制,公允价值极其不容易直接获取,公允价值的实施成本实际较高,公允价值的应用极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二、会计稳健性及其主要分类

(1)会计稳健性的基本概念

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会计稳健性是一个重要特征,稳健性会计原则也是当代世界多国常常采用的一个原则。在产生之初,会计稳健性被定义为,“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无法预见任何不确定的收益”,后来,各国准则对会计稳健性的界定大多存在相似之处,且不易操作。直到美国财务会计原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其进行新的定义,前者将会计稳健性详细描述为,“对不确定性的谨慎反应,尽可能保证商业环境下存在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受到充分考量,进而在未来收到或者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产生同等可能性的情况下,稳健性要求财务报告应使用相对不乐观的估计数”;后者则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谨慎性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运用判断,进行必要的评估,且在估计中包括一定程度的审慎,诸如资产或者收益不予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则不予低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则对稳健性提出如此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实施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时,须保持一种应有的谨慎,其中不可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可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会计稳健性的主要分类

当前,会计稳健性主要划分为条件稳健性与无条件稳健性两大类,其中条件稳健性主要用来表示预期损失当被预见时便即刻被确认,但预期收益则须在是实现时方可确认,换言之,会计报告对坏消息的确认比较于好消息更加及时;无条件稳健性则是在消息发生前便以加速费用确认或者推迟收入确认的方式,持续低估资产的账面价值。此种定义下,条件稳健性又被称之为消息依赖稳健性、损失表稳健性或者事后稳健性,无条件稳健性又被称之为独立于消息的稳健性、资产负债表稳健性、事前稳健性等,其二者区别主要在于会计确认与当期消息是否相关,其中无条件稳健性只对那些在资产寿命期开始时已知的信息加以应用,条件稳健性除此之外,则还应用资产未来价值的预期消息。

三、公允价值应用的难点分析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取代历史成本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

     尽管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已有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突出表现在估价技术的欠成熟上。实务界对复杂的估价技术无所适从。很多领域短时间内还很难克服人为的因素影响,也使其处于明显的阶段性的规定上。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如何协调IASB与FASB对公允价值的不同意见,还没有一个更好的协调方案,保证二者在重要问题的立场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2)公允价值可靠性难以控制

     公允价值主要是通过市场确认的,如果两个交易主体之间除了交易事项之外没有其他利害关系,那么他们的交易价格被认为是公允的。但是在现实中企业与其关联方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上市公司甚至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虚增会计利润。由于公允价值主要是市场价格,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要由会计主体自己来确定,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价值的公允性。在实践中,有少数企业不考虑公允与否,把公允价值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比如通过资产减值以及以后的减值冲回等手段从而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计量概念。作为会计计量的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 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能保证能提高或不会减弱。

     (3)公允价值不易直接获取

     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仍然是难以取得的。在此情况下,新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果没有合适的替代方法,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但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也成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推行应用的难点。

四、如何在运用公允价值时兼顾会计稳健性对策

   (1)合理平衡相关性和稳健性

     “以市值计价”的公允价值,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即它会放大资本市场的风险,而当市场泡沫破灭时又加重危机。当外部经济环境急剧恶化时,公允价值的波动性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加剧危机的扩散。所以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该处理好两者关系,并适当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补充计量,从而在最大可能地在提高信息的相关性时,又能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健性。公允价值必须在维护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当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相冲突时,应根据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定: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应优先考虑以历史成本计量反映较可靠稳健的信息,以实现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积极防止人为操纵的行为出现

一些企业出于避税及其他目的而“宁可多计损失,也不能预计收益”,导致应入账的不入账,应按规定标准计提的成本费用故意扩大计提的范围和标准,甚至设置秘密准备,出现过度的稳健性。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确保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使其能够准确的把握会计准则,力求做到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3)加强公允价值的披露

     当企业出现公允价值和稳健性冲突的情况时,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表外披露,来实现充分披露的目的。加强表外披露包括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和非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例如公允价值的层级判断的依据、公允价值的估计方法、公允价值的估计假设、参数,估计现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以及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未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披露等。让信息使用者能够通过披露的方法、假设、参数等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做出谨慎的估值判断。通过这样的详细披露,增加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加快制定可操作性的具体准则,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分类及披露等,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主题的法律责任。目前一些企业利用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来人为地调整会计数据,使企业会计数据失真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与法律法规不健全和法律责任不明确有重大关系。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维护公众的利益,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杨华军.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会计研究[J],2007(1):82~88

第2篇: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会计 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

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的主要特点就是与国际准则趋同,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与国际通行做法的接轨,为中国经济更快地融入全球一体化作了基础性的铺垫。在新准则体系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就是公允价值的引入。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及其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必然联系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业务模式不断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内在需求日益增长,实际上有些企业已经在会计处理中变相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速,不动产和基础材料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日益体现。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老企业来说,其会计报表在现行准则框架体系下基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回避公允价值的使用导致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前后不一致,在相关性、可靠性及可比性上无法找到较好的平衡点,同时也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始终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对于不动产和固定资产我国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国际会计准则(IAS)在固定资产的计量时除按其账面价值来计量外,还允许按公允价值进行重新估价;在所有者作为资本投入的无形资产计量上,我国是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量,IAS规定按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非货币性交易,我国是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IAS规定所有的资产变换交易均应以公允价值计量,除非该项交易不具有商业性质,或者收到资产和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地计量。此时,以所放弃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收到资产的成本。如果主体能可靠地确定收到资产或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按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收到资产的成本,除非取得资产的成本更加可靠。

(二)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必然联系

公允价值之所以被拿来与历史成本作对比,是因为我们常常将公允价值计量理解为按报表日的市价重新计量,如此则公允价值成为公允的现时价值,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与历史成本的二元对立。实际上,公允价值每期必须进行新起点的计量,静态的历史成本只能量化企业所投入的努力,而预期的资本增值则结晶于动态的公允价值。不过因此指责公允价值不如历史成本可靠却不一定站得住脚。说历史成本更可靠实际上是就可靠性中的可验证性而言;但若究及可靠性的另一层含义的“真实反映”,则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许要超过历史成本,至少不比历史成本不可靠,比如涉及重大摊配的自建资产。

二、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计量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在自愿双方之间现行交易时,不是强迫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含义进行理解:

1.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才能产生,但若无相反的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2.计量客体的价值凡不是在市场上达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作公允价值,因为不同主体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

3.在某些事项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则可在市场上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4.有时在市场上也寻找不出相类似的交易价格,则必须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计量属性,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证明该估计是非确当的。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

1.通常情况下,最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价格。公允价值最适用于对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计量。这是因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项并未实际发生,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历史成本的发生,传统的会计很难对其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即现行市场交换价格计量可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也是按购销双方达成的现行市价即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存货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是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2.会计人员无法取得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时,可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现值计量更能反映形成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包括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用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和包含在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非确定性以及一些难以识别的其他因素等。因此,现值计量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具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分析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模式,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看,有其自身的优势。它与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人为操纵提供了便利。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方面。选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计量概念来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从事实性基础出发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

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

企业主体计量的一致性方面。企业主体对某些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价值的确定,通常是基于其未来收益(或损失)与不确定性的计量(估计),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这种价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资者的预决策即更能提供对企业管理当局有用的信息,但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

第3篇: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研究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都是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新时展的影响之下,我国经济体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革与发展。经济体制简单的来讲就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以及管理方法的总称。我国对于经济体制的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在不断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终于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道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会计的工作就是一个企业对于已经完成的资金运作系统,进行整体的核算监督的过程,以方便为外部和企业有经济利害的关系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目标,所进行的一项关于经济管理的活动。目前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设置了多个分支部门进行更好的会计工作,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7 年开始市场的发展需要遵循新颁布的会计准则,2014 年陆续对一系列准则进行修订。新会计准则的意义不仅从会计层面来讲是进一步将会计的规章制度标准化,而且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审计跨出新的一步,对于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有着重大作用, 同时公允价值作为新会计准则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会计工作的一系列流程可以看出计量工作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但在计量工作中,能够影响计量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是计量属性。在计量属性内容里,融入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和现值以及公允价值,这五种计量属性,这就使得计量基础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这其中,所谓的公允价值就是指:在会计审计工作中,最复杂、应用最广的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从会计层面定义来讲就是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的同时用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这样一个概念。

二、公允价值审计运用存在问题与完善

目前我国的会计审计工作体系中已经开始运用公允价值准则,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于公允价值的真正内涵,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掌握。

首先,我国现在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准则,其他纲领的制度以这一原则为基础,具有指导性作用;二是具体准则,按照基本的准则的基础上具体的会计办法; 三是应用指南,对于会计工作的重点以及难度做出了具体的规范, 具有实际操作性。其次颁布新的会计准则主要方面的好处就是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上保障社会人民的利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构建提供保障。其具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侧重于会计信息透明化管理,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之上,不管是对投资者还是社会公众而言都是有极大帮助的;第二,对财务报告所出现的纰漏,做出了非常紧密而又严格的梳理工作,努力提高了关于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并且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秩序的公开公正公平;第三,加强了对于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度,这就对于加强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市场资源利用最大化发挥着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的改革意义

在新的会计准则改革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政策的空间选择也有影响,这主要包含:第一,会计政策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吸引公允价值的概念,这就促使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很多的金融工具、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债务重组等现象,已经开始运用公允价值的方法;第二,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性很小。在新的会计准则前提下,将原来运用的先结算货物在进行先进先出的方法改为直接使用先进先出法,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将会防止毛利率以及利润的不规则波动。在新的准则体系下,关于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以及无形资产跌价准备等,在计提之后,就不可以冲回,而是只适合资产处置的时候再结转,所以,极大的缩小了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同时,将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区别,采用开发费用资本化,在这一方法之下,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科技创新初始阶段时候,资金方面的压力;第三使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更加具体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公允价值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会计以及其他的经济领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历史成本理论相比较,优越性很强,公允价值会计是建立在价值和现值的基础上,面对现在的各种形式和不确定因素,有着“真实和公允”本质的特点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领域得到进一步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值、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价值是衡量一个物品的值钱程度,是经济学中的核心,价值增值是管理学中的永恒追求,与此同时价值计量也是会计计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值是价值的直接计量,是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同利率的结合,如果现值想要转变成计量属性,那么必须反映,至少是应该能够接近的反映公允价值的意义,所谓公允价值就是指公允价值的现值和间接计量的总称,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了未来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会计由成本计量转变为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当前值的准确测量,一直以来都是价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一项重点和难点。总而言之,公允价值就是在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一种会计表达,它的反映会计要素的本质的现值概念;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建立在会计计量的基础上的价值和现值。对于这种关系的理解,有一点要记住,现在的价值是会计要数的特征,这也是会计计量的最高目标,而且其他的计量属性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现值替代品。从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来看也能看出在运用现值计量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总的概括。因此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其重要的是公允价值跨级的基础上的价值和现值,目前、未来、市场和风险以及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的意义就是体现现值与价值的计量意义,尽管在很多会计准则中都应用到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可是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以人不能够达到有效统一,最终不能达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2 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我国的会计领域的研究中,对于公允价值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人们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就无法理解公允价值的真正内涵;另一个方面则是会计准则方面缺乏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方面的实施依据,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统一。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具有两大特点, 分别是复杂性和特殊性,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中,所关系到的复杂情况,全部会影响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公允价值也只有在市场价格无需未来现金流量等现值进行计量时,由于受到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特别多就很容易导致错误量频发才会变得比较复杂,其余情况都是比较简单方便的。

目前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尚处于发展期,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育程度还相对较低、不太完善,如何有效判断第三方估值是否符合公允价值定义、如何识别非有序交易、如何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部分项目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等实际具体情形,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中国政府也是反对全面公允价值计量的。但是不管怎样,今后我们还应该不断去努力改革和完善,确保我国会计准则真正实现国际趋同。

参考文献:

[1]张庆明. 公允价值审计的最新进展及启示. 中国农业会计, 2009

[2]谢诗芬. 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

第4篇: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研究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不完善,应用缺乏相应参考

我国在2006年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对于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披露等制定了相关规定,其中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中的亮点。但是,由于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引用实施较晚,国内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和活跃,无法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提供合适的舞台和条件,公允价值研究偏重于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主要研究其定义和性质,关于实际操作方面的研究严重缺乏。这些我国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上的缺陷在会计准则中也有所体现,我国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规定主要是针对定义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但是关于操作层面上缺乏详细具体的方法规定,尤其是在确定估值技术方面一直存在一些争议。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不完善使企业在确认金融工具时,没有明确的参考。对于公允价值如何计量也缺乏明确解释,导致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大,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合理有效运用。只有完善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加强可实施性,才能推广公允价值属性在金融工具领域的有效应用。

(二)市场机制不健全

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很多的企业无法获得市场上大众的价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得到公允价值,使得公允价值判断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当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主要采用的方式主要将未来现金按折现率折算成目前的现金价值的现值,但是金钱和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量是不确定的,导致公允价值的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很难使结果合理,加上对其实施评判和监控的标准也不是很清楚,因此更难保证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健全公允价值市场机制,其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以及对社会诚实守信氛围的建设是重要部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行业行为的标杆,是相关从业人员的行动准绳,而行业问题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的,因此要不断的持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加大执行措施和惩罚措施的实施。与此同时,非制度方面的建设对完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机制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缺乏诚实守信的氛围,会计信息的造假和滥用,现象严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了投机倒把分子粉饰自己的工具。

二、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公允价值理论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的出现最初是为了弥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不足,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世界会计领域基础计量属性地位的确认也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在我国的应用时间更加短。公允价值是专业会计人士根据会计计量需求同时依据环境改变根据研究出来的,在早期没有形成明确的内涵,直到今天,公允价值内涵仍然不明确。一直以来,公允价值多重计量属性的观点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公允价值既体现为历史成本,同时又体现为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等。这种观点虽然表明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但是也导致公允价值缺乏明确的边界,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时缺乏统一的计量目标。同时,会计准则制定者应该明确界定公允价值定义,理论研究的不全面对公允价值的实务操作性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实践上的不足也导致了实证研究的缺乏。

(二)健全市场机制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和美国等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而言,还有待继续培育和发展。大力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将有助于会计目标向决策有用性的方向转变,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对于我国进一步推行和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注入无限动力。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积极培养各级市场,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的进程,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成熟活跃的市场有利于企业获取客观市价,使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和客观,市场价格也是公允价值最为简便、成本最低廉的来源。因此,努力培育各级市场,尤其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和可靠,有利于金融价格市场化,金融衍生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如果存在公平活跃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将会很容易获得,在市价不公平时,公允价值的计量具体实施将会存在很大难度。所以说,一个比较健全成熟的市场机制是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更好地推动公允价值的发展。

结束语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国际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在金融危机时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但是仍然没有阻挡其成为主流计量模式发展趋势,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但也有一些深入的有价值的研究。通过阅读前人的文献资料,本人对公允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虽然目前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存在一定难度,但回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则是一种倒退,即使艰难也应该奋力前行。因此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希望可以认清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缺陷,通过对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去深入剖析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改进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使得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财务报表信息能够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更加符合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精准、可靠、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研究公允价值理论及其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使市场经济秩序趋于稳定,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公允价值指的是在交易过程中,资产以及负债的金额依据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者清偿的数额来确定。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加符合会计准则中关于相关性、稳健性的要求;第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更加科学全面的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第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以市场角度对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进行的评估,对于我国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二、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进来,在体现了充分的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具体说来,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的经济环境制约着公允价值的运用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尚不充分,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约束非常有限,这就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面临较高的风险。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较多,往往会产生实际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较大的现象。所以说,我国尚不具备完善的运用公允价值的外部环境。

(二)缺乏科学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技术

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公允价值要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在没有合理市场价格作为参考的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计量技术以及计量模式来确定评估对象的公允价值问题。由于目前尚未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技术体系,这一问题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三)公允价值极易被企业用于利润的操纵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上市公司出现亏损或者为了向相关利益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财务报告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运用公允价值的确定来影响会计信息数据,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操纵公司利润的目的。

三、应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科学运用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深入开展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步构建完备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由于我国当前关于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以及实践探索刚刚起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不完善,我国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确认等方面的方法规定也只是散见于不同的具体准则中,缺乏统一的高层次规范。各个具体准则之间关于公允价值计量规定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复杂性。在这种形势下,深入开展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步构建完备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关于公允价值方面的信息披露政策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快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法律规范,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关于公允价值的披露予以进一步的指导,确保上市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披露,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职业判断、利润操纵空间大的会计政策,从而有效实现遏制公司重大会计政策披露不明确的问题,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三)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与财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对会计政策的应用方面具有更多的相应选择权,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的自主权大大增加。基于这一现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在日常对财务信息监管过程中,需要督促公司建立健全与财务相关的内控制度,明确对公司财务影响重大的会计业务的核算标准和控制程序,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具有其独有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还dylw.net 学术参考网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改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环境,深入推进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会计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才有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参考文献:

[1]贾云义,陈凤玲.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北方经济,2007,(24).

第6篇: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可靠性;可操作性;市场环境制约

引言

在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再一次引入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这是会计准则里一个最重要的变化,被称为“最大的亮点”。之后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2012年5月)、《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1月)进一步推动且规范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可是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还只能算起步阶段,受到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存在着一部分的问题。因此,剖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探究其优化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料文献在国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公允价值的计量、报告与审计的方法研究;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的问题、可靠性与实证研究。2006年,FASB了SFASNO.157,对公允价值定义做了详细规范,并统一了估值技术〔1〕。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可靠性存疑

“市场无效、人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造成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2〕可靠的公允价值的取得依赖于合理的渠道和规范的计算方式,但是我国现实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可靠性。从可核实性角度来说,当可观察的市价无法获得时,只能借由估计来得出公允价值。然而,我国现阶段在一些范围里对公允价值的计算仅仅在原则上做了规定,具体的操作并没有到达规范程度。结果,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便存在困难,公允价值进行计算时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公允价值的中立性。

(二)公允价值可操作性较差

可操作性同样是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一重要成分。“周期性效应、估值技术造成了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因素”〔3〕。进一步来说,在我国,很多的公允价值计量实务场合其实并不满足活跃市场的外部环境。只能依靠估值技术来获得公允价值,这又带来新的操作问题。“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和估值的技术应该与资产评估应基本吻合”〔4〕科学合理的估值需要满足多个要素:其一,必须要找到较为丰富的、相关的市场信息和参数;其二,选择合适的估值模型,这是估值的技术手段的确定,也是估值准确与否的关键;其三,具备专业判断能力的会计人员的整体参与和把控,在估值时,需要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来确定现值,而目前我国非常欠缺这些信息。

(三)公允价值获取成本高

如果企业要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会面临很多操作性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公允价值的获取成本会比较高,甚至会超过带来的效益。首先,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都应该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进行多几次确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以获取并处理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相关数据。其次,随着公允价值的引入,存在着企业和会计人员舞弊的风险,监管部门不得不投入相当的精力进行公允价值的审计工作。最后,现阶段我国熟练地掌握这一价值计量的会计人员整体还比较缺乏,因此,企业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成本来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增加了开支。

(四)公允价值存在成为企业操纵利润工具的风险

公允价值的动态性和主观性很强,是指公允价值计量通常是依靠相关人员根据本身的职业判断来进行,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价值也不都一样。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企业有着强烈的动机利用政策的漏洞,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五)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越来越频繁被使用,税收制度与公允价值计量两者的冲突问题愈发的显著。相关准则的规定与税收法律虽然在不断趋同,但分离和隔阂犹在,企业不得不在纳税中做或增或减的调整,需要结合所得税的会计计算方法以反映存在的差异。

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市场环境的制约

单从理论上来考察,公允价值无疑是最为可靠的。但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常常受到活跃的公开的市场这一前提的制约。在我国虽然市场经济环境发展仍然尚未完善和成熟,不少领域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活跃的市场环境、不足的有序标准,影响着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不高,这就导致了市场信息无法真实可靠地反映资产或者债务的实际价值。使得会计信息存在着不真实性。另外,交易后对交易价格进行确认的信息体系也远未完善,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信息的获得难度。

(二)重要问题研究的肤浅

即便相关部门在许多项目的具体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有所涉及,但实际并上没有针对公允价值制定独立的计量标准。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中,就出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不一致,可比性也比较缺乏,进而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因此,需要对公允价值的核心理念进行研究,形成体系,并加强相关准则的统筹协调。从估值技术角度来讲,相应的规定和应用也有所欠缺,缺乏健全的信息纰漏机制。结果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公允价值的使用缺乏合适的准则指导,或者不同准则中的规定相互矛盾冲突,造成使用中的尴尬。

(三)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限制

会计人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判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在金融资产、企业合并等领域尤为突出。在现在的市场环境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缺乏高层次的人才。比如,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虚假评估、隐瞒真实信息、调低损失的估值或是调高收益的估值等,这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大大降低了。

(四)监管机制不健全

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直接影响到政府对公允价值实务中违法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很多犯罪行为无法对应到相关法规上。审计准则体系应该保证会计核算的体系,但是和国外对比,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并没有提供针对公允价值估计的具体类型的操作方法,同时,在公允价值的衡量标准也没达到标准点。因此在资产或负债信息的取得方面的方法规定还不明确。一方面是利益的诱惑,一方面是惩罚的力度欠缺,使得部分企业违法操作,操纵利润、制作不真实的财务报表等。

三、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以及问题的描述,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充分的市场环境是制约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完善市场环境是首要工作。因此,认清楚公允价值计量目前的现状,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公允价值计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市场环境

不充分的市场环境是制约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在活跃而且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才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取得成本也会相对降低。因此,应该加强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健全完善生产资料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动市场的健康、高效以及有序发展,促进各交易主体之间充分竞争、规范交易。

(二)确立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规范性理论体系

受市场环境不够完善的影响,公允价值更多只能地通过估值模型和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得出。在实务中,缺乏客观可靠的评估机构提供的有效的公允价值估值,这成为限制企业使用公允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专业的评估机构能够促进估值技术的完善成熟,增强可操作性,提升估值质量,减少企业使用公允价值的成本。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防范虚假估值与利润操纵需要法律法规的建设,强化监管。首先,必须对操作利润的行为进行比较详细的界定,减少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舞弊空间。其次,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处罚的力度,增加违规和违法的成本,防范和减少舞弊的情况。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的力度,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与道德水平

公允价值的可信度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会计人员必须能够快速获取到有效的市场信息,并具备良好的估值技术,以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同时,会计人员必须坚守职业道德,不舞弊。因而,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的培训,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一定要加强会计人员道德教育,增强其守法意识,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利润操作等舞弊行为。

(五)与税收制度的协调

目前我国的税收方法中,税法与会计两者是分离的,企业基于避税的考虑而非可靠性考虑选择相应的计量方式,对于进一步推广使用公允价值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协调,明确税收所基于的计量方式,以及税收的方法,以促进公允价值的正常发展。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必将日益密切。我国的会计计量准则与国际接轨是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当下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环境、体制、法律、金融机构等各种因素远未发展成熟。而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广大的财务和审计工作者在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创新,需要及时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受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渐渐成熟,市场环境不断规范化。不断出台的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逐步完善。放眼未来,我们相信公允价值计量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02):18-23.

〔2〕管考磊.公允价值失真的经济学分析及治理〔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06):12-18.

〔3〕刘洪,方拥军.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不确定性的成因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2,(02):6-8.

〔4〕彭江嘉.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应用及选择〔J〕.财务与会计,2013,(02):31-33.

〔5〕牛博.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22):103-104.

〔6〕卫强.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中的问题与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30):76-77.

第7篇: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化,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按照固有的经济手段反映会计资源的价值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在1997年第一次提出了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2006年12月5日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核心的会计审计准则完整体系便应运而生。现如今,公允价值依然是国际上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从2006年的出台到2015年,历经9个年头的发展,探讨热点已然从“公允价值是否好”、“是否适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环境下生存”演变成“如何完善社会公允价值体系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目前,公允价值准则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一些不相容的弊病开始展露出来。因此,公允价值体系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会计准则,完善公允价值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和特点

公允价值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我国对于公允概念的定义,是指在买卖双方公平交易的前提条件下,对交易中所涉及的资产问题掌握的清清楚楚,双方对对方没有任何隐瞒,自愿进行的一种资产交换或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财产清偿,不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欺诈胁迫等情形下进行交易等问题。而美国比较权威的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债务所需要支付的费用。显然,我国和西方国家对公允价值意义的界定标准略有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进行的。公允价值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易双方平等自愿,信息真实。真实性是公允价值的最本质属性,真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易双方对交易中所涉及的财产状况毫无保留的告诉对方,对买卖双方没有任何隐瞒;二是双方对提供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的认知。第二,及时性。对于交易双方所提供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对方,国际会计市场交易信息的及时更新,都体现出公允价值的及时性。第三,交易双方的虚拟性。在国际市场上的大多数交易都不是现实中的交易,对资产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现了公允性在市场上尤为重要的作用,准确的风险评估不仅仅可以节省现实交易中不必要的开支,也使买卖双方避免遭受因为市场变化而引起的资产或者实物价值下跌造成的损失。第四,公允价值不仅是对资产的公允性也是对债务的公允性。

二、公允价值发展应用的现状

19世纪8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一次提出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这在会计体系发展的历程中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对于公允价值的概念比较陌生,所以公允价值的发展一度是比较缓慢的。直至90年代,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大举推动下,社会公允价值的概念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对其的态度转向了支持与认可,不再是之前对新兴事物的抵触情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从1990年12月到2006年9月和修订的55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就有41份,约占准则总数的75%。2003年至2004年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中,有关资产、负债确认与计量的准则直接运用公允价值的比例已超过90%。而在我国,1997年各位专家学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中,公允价值准则在我国被首次提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会计制度一次大的改革,对我国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0年引进公允制度,其发展结果不是特别理想,公允价值的运行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内部制度混乱。所以在2000年到2005年期间,国家会计委员会明确指出,回避公允价值在财政事务中的应用。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逐渐销声匿迹了,公允价值的引进未能在我国长足的发展,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走切合国情的道路,没有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发展措施,所以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停滞不前。但是好的事物总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2006年12月5日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核心的会计审计准则完整体系的应用,由于经济市场大环境的改变,公允价值也是如鱼得水,迅速的发展起来,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和新鲜的血液,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有序稳定发展。

三、公允价值应用难题和改进措施

我国在公允价值的运用方面取得了傲人成绩,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是不能忽视的。第一,公允价值的发展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公允价值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国内市场环境还是相对不稳定的,市场环境比较复杂,所以一些企业的也未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公允价值涉及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会计人员在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对会计工作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才能加大执行力度,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第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现如今,一些单位会计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力军,一些企业急需会计人员,因此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大学生被招聘进来,对于会计业务实际操作完全陌生的他们,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更好的做贡献。一些年龄相对比较大的财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比较新奇的事物,其接受能力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还是比较差的,比如互联网的应用和计算机的操作等。因此就出现了会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素质低下、管理工作秩序混乱。第四,公允价值的可信度问题。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阻碍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同时社会诚信的缺失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针对公允价值应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我国市场环境的稳定发展。第一,改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机制。我国应该加大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和适合发展的优良外部条件。第二,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掌握财政的相关专业知识是必要的。对于一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但是未取得相应证书的在岗人员,应该定期开展会计知识培训以及互联网应用和计算机操作等相关业务知识,积极督促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根据《会计法》相关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对于一些刚从大学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就是进入财政部门工作的敲门砖,这个硬性规定是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和职业操守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定期开展一些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因此,入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后期的思想教育是尤为关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第三,建立监督约束体系。对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舞弊的人员,加大处罚力度,以儆效尤。

四、关于公允价值实验研究的展望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文献是公允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这些研究点明了我国公允价值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条件,为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打好理论基础。除此之外,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层面,,很少从微观技术层面来研究,可见实证研究方法的陈旧,缺乏创新。所以,公允价值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加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13年1月分颁布实施了《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框架,也对公允价值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也修订了公允价值准则,为公允价值的研究提供了制度条件和微观技术条件。我国应在国际研究基础上,从公允价值相关性研究、国际差异研究、特定行业研究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索公允价值与市场稳定的关系,促进公允价值深度与广度的提高。

结语

第8篇: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上述都是我国近阶段较为典型的关于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其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对其价值相关性的探索上。实证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市场数据中寻找答案,检验理论,学术界真正关心的问题是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获取公允价值,并将其反映于财务报表是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综合各观点,认为公允价值的核心探索归结于两个方面:

(一)公允性的研究,即究竟什么样的价值发现过程才是“公允”的?这其中涉及两个层次的思考,第一,公允价值公允的前提是市场公允;第二,公允价值执行过程中的第三方评判问题,利益相关者对公允价值以利润的操纵、市场机制存在漏洞等都会使这个执行评判过程有失公允。

(二)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对资本市场稳定、金融体系健全以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我们的实证研究应该基于这样的层面的考虑上进行,而非用单纯地用数据“炒冷饭”。

虽然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我们似乎总是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作为资产或交易的公允价值,这是实证研究的客观存在的误差。其原因不仅在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同时也在于资本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的非一体性,尤其是松散情况下主导性主体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导致原先的公允变成不公允,而且当企业活动由简单的交易双方演变为多方时,利益博弈的复杂结果更加难以预料。

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对价值相关性研究是以财务报表中某一项或几项指标为参数,结合市场数据加以检验论证,这一过程就存在公允价值的层次性问题,以及企业价值的整体性联系。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握公允价值实证研究的意义和本质,从变化多端的数据中提炼出具有实践价值的信息,而非从一堆数据中找到另一堆所谓的经过技术加工的数据。

总结:

规范性研究——实证研究——“复”规范性研究虽然公允价值问题争议不断,但随着市场机制以及公允价值估价模型的不断完善,并辅之以其他替代性计量(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完全可以得到既相关又合理可靠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王建成,胡振国,2007)。那么,引入公允价值的最终目的仅在于得到相关又合理可靠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吗?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友善的结果,但并非结束。

第9篇: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

[论文摘要] 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已是大势所趋。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但这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得出相应的对策。

历史成本的特点是有着很强的可靠性,但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仅有可靠性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利益相关人需要的是能为他们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财务报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此应运而生。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是一种新兴的会计计量属性,它的出现实质上就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着很多优势,然而它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接下来,我们就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

一、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尽管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已有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很多领域短时间内还很难克服人为的因素影响,也使其处于明显的阶段性的规定上。总之,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势必影响其全面的推广与运用,这也是公允价值目前还不能全面取代历史成本的重要原因。

2.公允价值不易直接获取。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仍然是难以取得的。在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果没有合适的替代方法,势必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 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 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但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 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也成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推行应用的难点。

3.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公允价值主要是通过市场确认的,如果两个交易主体之间除了交易事项之外没有其他利害关系,那么他们的交易价格被认为是公允的。但是在现实中企业与其关联方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 很多上市公司甚至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虚增会计利润。

4.公允价值被少数企业不法操控。由于公允价值主要是市场价格,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要由会计主体自己来确定,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价值的公允性,影响程度不同,价值的公允性也会随之不同。在实践中,有少数企业不考虑公允与否,把公允价值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比如通过资产减值以及以后的减值冲回等手段从而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

5.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判断。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计量概念, 作为会计计量的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能保证能提高或不会减弱。

6.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不确定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有人认为,如果波动性存在,那么财务报表就应反映这种波动,这样报表使用者才能获得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是,反映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 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二、对策

对于公允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以上诸多问题,笔者研究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各方专家的各种观点加以总结和进一步思考,得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

1.不断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和细化具体应用指南。公允价值的应用虽然是一个实务方面的问题,然而却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以计量属性、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等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因为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所有实务工作的方向引领。此外,还应不断细化具体应用指南,从而加强准则的操作性。

2.建立相应价值参考系统。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公开市场的条件下交易双方对资产或负债认可的公平价格。笔者建议,由指定的部门(如财政部门)实时收集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一个或几个有一定规律的较为客观、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信息,然后公布于相关的官方网站并不断更新,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参考标准。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来自企业的管理当局,只有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利用公允价值操控企业财务信息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允许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适当调整股东大会、 董事会、 经理层以及监事会的法定权限;扩充监事会的权力, 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

4.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和执业能力。在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营造会计诚信的社会环境;二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三是要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四是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最后是加大对有关违法违规人员和单位的惩戒力度。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后一道把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一是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二是在审计准则中明确和细化有关公允价值的执业标准和措施;三是加强对相关领域评估专家工作成果的引用。

6.大力发展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在大力发展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的同时还应注意不断提高评估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准、独立性和公信力。

随着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进程的不断深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必将愈来愈热烈,这对探索会计发展规律、完善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上有关公允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水平,切实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让财务报告使用人读到的是一份可以为其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的“有用的”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