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精选(九篇)

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

第1篇: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综合规划

发言陈辞

常用公文

党政培训

和谐社会

节约社会

平安社会

五中全会

|首页|文章中心|本站留言|投稿需知|会员需知|撰稿专区|免费影视|

报告规划

总结汇报

热点专栏

医务科2005年工作总结【字体:小大】

医务科2005年工作总结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2更新时间:2005-12-1

医务科2005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科室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的重要精神,凭着“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狠抓医疗制度规范化,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细则》、《山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效率,有力促进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科的首要任务。严格按《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标准》,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做到人手一册,并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到每个月的质量评比中,文秘写作秘书网现将今年各类医疗质量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临床科检查情况

1、病案质量:2005年住院病人数39827人次,比04年同比增加28。6%

2005年1—11月各临床科室总评结果比较接近,优异的前三名为:精神一科,精神二科,西药房,三个科室共获得11个月份的10个第一名(其中精神一科二科共获八个,西药房获三个。)。

(1)归档病案:①2005年1—11月份共抽查归档病历484份,未查及乙级病历,甲级率100%。今年泉州市卫生局对二级医院进行随机抽取归档病历进行评比,我院获得第一名。②每月各科室均能在5号前上缴前一月份的病历。

(2)现病历:①严格按《福建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标准》,进一步规范现病历、病程记录书写标准,今年平均每月查及15份病历/病程记录未按规定完成,较去年同比有所好转,但完成率随着月份的递增日渐提高;②均有及时办理住院手续;③门诊病历检查基本完成。

(3)处方质量:每月随机抽查5天处方,1—11月份平均合格率为96.2%。

2、院内感染控制:、①感染率: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共监测260份病例,感染病人5例次,感染例次率为2。1%;感染率为2。9%。②漏报率:2004年11月—2005年10月监测的病例,漏报1例次,漏报率为2%;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④在建设感染性疾病科时,指导科室的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⑤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内窥镜、口腔科的操作。

3、文书档案:基本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主要存在问题:《抢救危重病人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不够仔细,与交班记录时有出入。无认真履行危重病报告制度。

4、“三基”技能/理论考核:对“三基”进行理论考试二次,合格率98%。

5、病床使用率:2004年1月1日—11月30日,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为117954天,前二名为:精神一科,精神二科。这二个科室共占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98%。

全院平均病床使用率86.4%,与去年同比上升较大,妇产科病床使用率同比上一年下降。

6、防止医疗差错和事故: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术能力培训,特别是对卫生部分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分级标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的学习,并做到人手一册,以达到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科学划分医疗事故等级、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本年度共有0起医疗纠纷,为历年最少。无出现重大医疗事故。

(二)、医技科医疗质量

加强医技人员技术培训及服务质量的改进,注重检测结果的附合率及准确率的监测,不断增设新项目以满足临床需要。

今年1—12月份,心脑电图室接诊患者人数1500余例,与去年同比增长11%。

(三)、门诊部医疗质量

精神科

加大门诊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将精神科门诊、癫痫门诊及神经症门诊整合为精神科综合门诊,各区布局合理,为应急精神科急诊做好准备,改建门诊大厅,增设导诊服务台,大大改善就医环境。

今年1—12月份门诊量254197人次,与2003年同比增加12%;

二、继续教育

1、把继续教育纳入我院的工作计划,院长亲自任继续教育领导组组长,注重院内外人员培训及宣教。今年我院共派出5人外出到省内外三级医院专科进修学习,派出各类短期学习班近10人次,已进修学习结束回院的几位医生能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积极开展工作,对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起到较大作用。

2、今年我院有近20人参加各类成人高考及自学考试。

3、积极撰写论文,全年共17篇。

4、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各临床科每年4次以上上墙宣传,到社区开展6次以上防治宣传活动,多次到院内外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三、教学工作

今年共接收进修生6人,实习生12人,中专实习生4人。

医务科于8月及11月份分别召开全体进修、实习生会议进行了强调,并将进一步对违规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及处分。

五、传染病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通知》,于元月份起开始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落实不明原因肺炎、麻疹、AFP、新生儿破伤风等单病种监测,大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共报告结咳病人两例,未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严格执行结核病“双向转诊”制度,共转病例2人次。

2、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布局相对合理。于6月—9月开设肠道门诊及肠道隔离病房,送检粪便标本86例,无收住疑似霍乱病人。

六、保健义诊活动

1、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下乡到贫困边远乡村为当地群众及残疾人义诊共15次,配合市卫生局、市肿瘤协会等分别到青莲村、湖西村等地进行义诊、送医送药活动,共为老弱病残的病人诊治350余人次,并送药一千多元,分发健康处方,深受群众好评。

2、派出保健医生,为市政府部门各种大型会议运动会等做保健工作共23人次。

3、认真做好新生儿计划免疫登记造册工作,配合疾病监控机构搞好全市范围内足龄儿童的计划免疫,1—11月份共办理儿童计划免疫368例。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各病区及门诊共出宣传栏48期。

七、体检工作

今年为中考学生体检约1800余人,征兵体检总检500余人,为市各机关单位、企业团体工作人员、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共3000余人次,在院领导重视及支持下,于今年9月份正式成立体检科,配备专门的体检场所及引起B超机及、心电图机等体检专用设备并增加相关人员,新推出健康体检套餐,简化体检程序,为体检者提供优质、优惠、高效的服务,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体检的需求,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不足之处:。

第2篇: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市实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

二、主要任务目标和试点安排

(一)主要任务目标。

总体目标: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期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促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切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合理调整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完善控费机制,提高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严格疾病诊疗规程,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试点安排。

年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开始在市人民医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年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注重加强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工作。年底前完成改革试点,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力求试点工作在难点上有进展、重点上有突破、亮点上有特色。

三、试点主要内容

(一)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加强政府规划和调控。修订完善《市区域卫生规划》,统筹布局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总量、结构比例、功能配置、区域分布,使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和结构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匹配,提供的服务水平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形成公立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院共同发展的格局,构建以区域性医疗中心(市级医院)为龙头,以各镇、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岛旅游度假区(以下统称各镇)卫生院为支撑,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统称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面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照不同级别公立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标准、技术规范、价格标准等规定,加强监督指导,促进公立医院提供标准化的基本医疗服务。

2、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按照全市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重点发展市级医院为区域性医疗中心,使之具备三级医院水平,年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东部院区、市中医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市疾控中心大楼和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年规划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楼。强化王村等7处中心卫生院的建设,逐步将其建设成为基层医疗中心,其余镇卫生院要改变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建设成为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底前,新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40所,新建或改造村卫生室298所,村(居)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3、界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公立医院主要负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疑难、危重急症病人的救治,承担相应的教学、科研等任务,并负责对各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各镇卫生院主要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等综合诊疗服务,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主要承担辖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责。

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巩固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继续实施市级医院对口帮扶镇卫生院工程,实施划片分区、包片诊治的措施,由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分别对口帮扶14处、7处镇卫生院,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镇卫生院发展水平。加强市、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镇、村“三制六统一”管理体制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的集体权属,进一步增强村卫生室的公益性和服务能力。严格执行市级医院医务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满一年的制度。

(二)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1、建立基层首诊引导机制。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守门员”制度,引导病人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符合转院诊疗的病人予以转院治疗。自年1月1日起,除疑难、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外,一般诊疗首先应到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确定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就医的,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的报销比例,建立分级递增报销制度;过渡期后,未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直接到上级医院就诊的病人,在结报比例和结报金额上予以严格控制。

2、严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规范。明确诊治范围、转诊标准、工作流程,凡符合转诊治疗的迅速转诊,不得截留病人,延误诊治。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首诊,疑难、危重急症病人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市级医院;在市级医院的康复期病人和需长期护理的病人转回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到年底,全市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格局。

3、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基层实用人才培训、市级医院分片帮扶、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资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病人合理就医,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逐步解决群众就医难现状。

(三)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1、设立由市政府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市发改、卫生、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市医药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市医药卫生体制发展规划,以及涉及的有关建设、保障和医药安全等重大决策,全面负责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2、成立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市政府委托市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在市卫生局设立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为隶属于市卫生局的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执行市医药卫生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策;负责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负责公立医院的成本费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管;负责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负责公立医院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可行性论证审核。

3、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院长年度考评制度。制定落实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问责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院长选拔、任用、薪酬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事业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科学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科学考核、合同管理。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将适用人员条件放宽到主治医师,增加多点执业的地点数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2、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水平,逐步解决部分人员收入过低问题。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含全额事业单位)中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年,试点医院要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院、科二级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比例可达40%;完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

3、完善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推行总会计师制。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推进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4、完善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积极探索实施“四权分离”(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和使用权)机制招标采购各种物资,进一步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变“养人”为“养事”。在医院后勤物流系统中广泛应用信息集成,建立配送中心。年起,在试点医院逐步建立完善精细化成本控制体系,通过医院信息化平台及实施物资供给的流程再造,对医院运行成本进行测算并全程监控,积极探索医院运行成本控制规律。

(五)加强医疗及服务质量管理。

1、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落实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制度。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探索实施科学的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强普通药物的配备使用管理。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在加强规范和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建立健全疾病诊疗规程,推动病种规范化诊疗,年在试点医院完善细化60个临床路径,并启动20个单病种质控。年推广实施卫生部制定的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2、改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精细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通过采取预约挂号、一站式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就医环境和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提高群众就医满意率。年下半年,在试点医院建立群众满意度电子测评系统,并逐步在全系统推广。

3、建立医疗行业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年完成“以风险保险为载体的医患关系第三方管理”模式,积极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依法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和谐稳定的医疗环境。

(六)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科教兴医战略。研究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力争打造2个以上市级重点学科,提高疑难、危重急症的医疗救治能力和医学教学、科研水平。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引进培养,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市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层次人才,适当拉开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与其他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组织住院医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规范化培训,重点为市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整体推进规范化护理水平。

(七)建立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现医药经济利益分开,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提高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2、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补偿机制,鼓励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由政府财政予以补偿。年使用国家、省基层基本药物目录达到医院药品总目录的20%,到年底,使用基本药物目录达到医院药品总目录的50%。

3、建立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长效投入机制。

一是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重大活动保障、重大传染病防治、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

二是建立公立医院发展基金。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在职人员保险和分级诊疗、总额预付等政策性亏损补贴;对中医、传染病、精神病、结核病、急救医疗、妇幼保健、采供血机构等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和倾斜。

三是设立社会公益救助基金,对“三无”(无身份证件、无亲属、无支付能力)病人、贫困患者医疗费用等社会公益性支出和减免予以补助。

(八)严格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1、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医疗保险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的综合改革,完善门诊医疗费用支付制度,落实医疗救助、慈善助医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年,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疗卫生机构医药总费用、均次费用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实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建立完善医药费用合理、适度增长模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过度医疗问题。

2、严格控制医药成本,降低医药费用。实行收费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示制度,加强对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单病种费用的分析、检测,严格执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诊疗规范,控制药占比,所有费用公布上墙,实行门诊及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

3、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以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调机制为支撑,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平均住院天数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及诊疗常规收治住院病人,确保医疗质量。年,试点医院年平均住院日控制在9.3天以下,年年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8天以下。

4、规范公立医院医用耗材、试剂使用管理。制定医用耗材、试剂管理制度,建立使用常规,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试剂的采购、保管、使用,确保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对需要使用常规以外的医用耗材、试剂,必须征得病人签字同意方可使用,倡导使用国产试剂、国产耗材。

(九)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按照市加快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与市相衔接的信息交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统一医药卫生信息平台;年,建立完善以“一卡通”服务模式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层(包括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信息系统。通过优化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信息网络,整合卫生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与医保(包括新农合)、药监等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相互交换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十)改革公立医院监督管理机制。

1、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市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2、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市卫生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医务人员技术职称、绩效考核和评价结果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十一)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税收优惠政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公立医院改革组织实施的主要责任,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沟通协调,细化改革相关配套文件,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发改部门负责公立医院的规划布局,配合上级物价部门修订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依法监督;财政部门负责研究制订公立医院改革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项补助政策;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牵头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医疗保险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的标准和方式,有效降低群众医疗费用;市人民医院要不断探索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改革,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

第3篇: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促进卫生科学发展

----关于**县卫生系统医疗安全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

杨 建 华

(20xx年4月)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共同努力,我们从容应对92年大型食物中毒,97年特大洪水,01年艾滋病,03年“非典”,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05年狂犬病,08年冰雪灾害、手足口病、汶川大地震、婴幼儿奶粉事件等严峻挑战和考验,全力以赴抓好了卫生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卫生科学发展规律,我县医疗安全保障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医疗安全监管仍然不力,违规医疗执行屡禁不止,医疗市场和医疗广告监管有待加强。二是个别单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不强,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环节质量控制不力,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意识较差,医患沟通不足,纠纷隐患较多,医疗纠纷仍然居高不下,每年都有5-10万元以上的大额医疗纠纷赔偿发生,并且呈上升势头。三是违规执业现象仍然存在,越权超范围手术、违规开展剖宫产仍然存在。四是医院医疗安全救治能力和财政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

科学发展观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建立科学工作理念,形成尊重科学管理规律,正确制定科学发展措施。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核心,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卫生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问题的社会民生工作,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胡总书记在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各种论述和报告中,均强调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有健康才有小康,把我们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的高度,把卫生工作视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弘扬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见,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就是卫生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卫生的目标做好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做和医疗安全工作,不断谋划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取得新突破,切实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呈现卫生工作新局面,推动卫生科学发展。

为此,医疗安全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以创建“平安医院”为载体,结合卫生部开展的“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和省卫生厅开展的“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专项活动,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切实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努力实现全县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一是突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行医疗安全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防范医疗纠纷。

近年,医疗纠纷呈上升势头,并出现医闹事件,给我们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卫生系统一个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各医疗单位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特别是当发生在我们人少势单的乡镇卫生院时,处理医疗纠纷那真是要有多难就有多难,迫于无奈,赔了许多“冤枉钱”。但有时反过来看,站在患方的角度,由于我们工作不细致,观察不及时,检查不全面,诊疗不规范,预后不掌握,告知不到位,甚至超范围执业、无证行医,医疗差错事故等,因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态度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不在少数,据调查达60-70%。所以切实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管理,努力减少、积极防范和有效处置医疗事故纠纷,是我们卫生系统各单位必须常抓不懈的课题。一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和管理好病人。要向社会和病人广泛宣全健康与疾病以及医院文化,要推行医务公开,要履行病人签字告知制度,要实行首诊负责制,要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实行病人至上,服务至上等等,这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二要落实医护人员责任,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继续推行医疗安全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防范和及时处置医疗纠纷,这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一方面要确保重点目标任务的实现。即:不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差错控制在1%以内,不发生影响恶劣的一级医疗事故;不发生影响恶劣的违反医德医风规定的问题;不发生违反《献血法》的医疗事件;临床医疗、医技、护理工作,按省、市下达的医院分级管理要求达标;不发生因医疗、护理工作失误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不发生因预防接种的医技、疫苗问题所导致的接种对象死亡;不发生影响恶 劣的违反《药品管理法》规定的事件,特别不出现因使用假、劣药品致人死亡、伤残的事故。一方面要采取过硬措施,确保责任制落实。包括:制定和完善《防范与处理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有医疗质量监督员,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记录、有奖罚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医技、护理、行管、后勤等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并与工资、奖金挂钩;认真组织全员进行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学习,开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经常性学习活动;坚持首问首诊负责、上级医生查房与院长查房、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医疗安全、医疗差错、事故讨论等各项诊疗工作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手术项目准入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超范围超级别手术,遇特殊情况必要时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严禁截留高危孕产妇,违规开展剖宫产手术等等。三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因严重违反《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搞好医疗安全”的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反复出现违反上述目标要求,导致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并给予通报批评,相关单位及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年度不得评先评优,按职改政策规定,事故责任人三年内将不予晋升职称,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二是抓好“全面协调”,切实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监管。全面协调抓好医疗安全工作,迁涉到社会,病人,医院,政府各个方面。一要依法行政,严格医疗服务准入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以及《湖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疗机构审批和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县《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标准、要求,严把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关,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医护人员准入关,确保依法执业。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要持续开展医疗市场和医疗广告清理整顿工作,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二要依法行医,加强医疗机构自身管理。各医疗机构要不断增强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始终把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摆在医院工作的首要位置,以质量安全为主线,做好医院各项工作,要把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监管作为突出的核心工作,切实抓好抓实,要继续抓好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和素质培养,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建立健全和落实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以及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组织检查评价和严格实行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要不断完善医疗质量分析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指南20xx年版》的要求,全面加强医院管理和建设,做好医院等级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护理工作力度,全面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和《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大专科护士和专业化护理人才的培养,要切实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强化监测和培训,健全院感病例诊断与报告制度,加强院感重点部门的监管。三要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实现医患和社会互动,切实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根据中央综治办、卫生部等部委局和省、综治办、卫生厅等厅局有关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要求,以及市综治委《关于印发<怀化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县已经制定并即将出台“平安医院”创建实施方案,我们要组织各医疗卫生本单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当好当地党委、政府的参谋,加强同各有关部门的协调,牵头组织好各项创建工作的开展。一要加强领导,要成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工作有经费,办公有场所,落实有措施,具体工作有人做;二要针对本地、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三要精心布置,广泛宣传,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墙报、宣传栏,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创建工作,做到人人知晓创建活动,人人参与创建活动;四要将创建活动内容纳入本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行奖优罚劣;五要将创建活动同“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专项活动紧密结合,形成医疗纠纷处理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创建成员单位的作用,加大对医闹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达到优化和改善医疗服务环境的目的。

第4篇: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 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149-02

为全面了解珲春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状况,进一步加强消毒卫生监测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2007~2011年笔者对全市的县市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连续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共监测医疗机构147家,其中县市级3家,乡镇级12家,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132家。

1.2 监测项目

灭菌医疗用品、无菌器械浸泡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细菌、医院污水。

1.3 检验方法

每年监测1~2次,按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1]、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3]进行检验。

1.4 判定标准

灭菌医疗用品、无菌器械浸泡液无菌生长为合格。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数按Ⅲ类环境≤10 cfu/cm2、Ⅳ类环境≤15 cfu/cm2,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为合格;医疗用房空气细菌菌落数按环境空气Ⅱ类≤200 cfu/m3、Ⅲ类≤500 cfu/m3为合格。医疗卫生机构污水的排放质量应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和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5],粪大肠菌群≤900 MPN/L、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总余氯(氯化法)≥3.5 mg/L为合格。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率的比较应用列×行表资料的χ2检验,P

2 结果

2.1 各年度监测情况

2007~2011年共监测各医疗机构消毒样品2 593份,合格2 037份,总合格率为78.6%。各年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7.8%(645/735)、77.9%(561/720)、71.8%(318/443)、65.8%(240/365)、82.7%(273/330),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χ2=88.09,P < 0.01)。

2.2 不同项目监测情况

2007~2011年各类样品监测合格率比较,以无菌器械浸泡液合格率最高,为94.4%;依次为物体表面合格率87.2%、空气细菌合格率77.5%、医护人员手合格率73.4%、灭菌医疗用品合格率72.3%,医院污水合格率最低,为44.6%。见表1。

2.3 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

监测合格率县市级医院为83.45%(247/296),乡镇卫生院为80.86%(131/162),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为77.70%(1 659/2 135)。县市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消毒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 > 0.05),县市级医院与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消毒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 < 0.05),乡镇卫生院与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消毒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 > 0.05)。

3 讨论

珲春市2007~2011年各类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78.6%, 2007~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大幅回升。说明各医疗机构因各种原因从2007~2010年对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视程度不够,2011年全市采取举措,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引起重视,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监督监测力度,消毒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使《传染病防治法》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结果显示,全市医疗机构医院污水合格率最低,仅为44.6%,因此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保证医院污水的消毒质量。

另外,灭菌医疗用品和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也较低。医务人员的手因直接接触患者,直接触摸已消毒器械,直接影响医院环境的消毒效果[6]。要求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对隔离消毒工作的认识,加强自身管理,强化隔离消毒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监测结果表明,相对来说规模小、条件差、级别低的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消毒质量较差,是今后消毒管理工作的重点,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监督管理,结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加大政府投入,把医疗用房、消毒设施、人员培训作为重要的硬件要求[7],卫生监督部门和疾控中心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监测,尤其是加强对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医务人员消毒工作水平及消毒管理意识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隔离消毒工作水平,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事故的发生[8]。

[参考文献]

[1] 国家技术监督局. 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2]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4] 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技术监督局.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 北京:199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5] 陈海明,刘旭振,周伟清,等. 韶关市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33(3):67-68.

[6] 陈建民,王中春,张传成,等. 费县2003-2005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33(3):66-68.

第5篇: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市镇村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满足广大群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完善体制,依法按章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如党务公开、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等。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如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会议制度、议事程序、监督制度等。

(3)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文印制度、保密制度等。

(4)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如CT、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等。

(5)建立健全服务管理规范。如文明用语、市卫生系统十大窗口服务规范标准等。

2、完善医院管理体制

(1)推行“五制”。即推行院长竞争上岗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全员聘用制、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五制”制度。

(2)稳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

(3)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推行“绩效工资制”,通过严格内部考核制度,使职工收入水平与其技术能力、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4)严格执行新农合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措施,保证服务质量,严格控制费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1、基础建设。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和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建成市、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2、设备配置。按照医院功能定位,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需求。专人使用管理医疗及辅助设备,确保完好率、使用率达到要求。市局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补贴。

3、科室设置和病床设置。科室设置符合要求、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功能;病床配置符合规定、床单元必备设施配备齐全。

(三)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用药

1、科学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适时开展处方评价和药品使用分析会,严禁滥检查,杜绝不合理用药。

2、注重质量。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制定改进措施。各种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医院要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服务收费公开透明

1、实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及时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高收费透明度。

2、落实费用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3、健全咨询制。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4、加强新农合管理。严格执行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国家医疗收费项目及价格,规范补偿保障手续和病历、处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权益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畅通快速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疾病预防。专人负责按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4、做好妇幼保健。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各项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搞好卫生监督。协助开展农村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市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管。

6、深入健康教育。定期更换宣传板报或宣传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掌握传染病和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农民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俗逐渐得以改善,建立健康档案。

7、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六)改善服务环境,创建和谐卫生

1、培养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胸牌清晰、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用语文明、礼貌,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2、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导医服务,设立导医台,做到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电话等。

3、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科室、病房、走廊、厕所做到空气清新,无异味;有专用污物桶分类收集医疗和生活垃圾,专人专区消毒处理。

4、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防火、防盗、防病人意外事故等制度落实到位。

(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就医氛围

1、标识规范明显。院内标识牌指示明确、整体划一;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各种标语、标牌统一规范、美观大方;科室内外服务标识、专业技术人员公示、医疗设施设备简介、卫生工作政策法规、业务宣传等方面做到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实事求是。

2、文化内涵丰富。加强院内文化内涵建设,每楼层(过道)至少设置两块文化建设内容的宣传牌,院墙墙面可设计体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画。

3、环境优美舒适。做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院内功能分区及地面、通道规划合理;院容院貌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夜间各工作、生活区域及通道照明设施完好;周围环境卫生,门前整洁美观,院内所有房屋的外墙装饰美观、协调。

(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卫生系统开展治理“庸懒”行为活动,加大督查力度,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2、开展评先树优活动。通过开展创“十佳”评选活动,选树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倡新风、树正气,增强医护人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3、打造“健康盾牌”党建服务品牌。结合开展的“创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活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加强医院管理,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红包”;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制度。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员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员评价结果等。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

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8月-年10月)

1、方案准备(年8月-9月)。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报市卫生局。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工作。

2、落实整改(年10月-年10月)。各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结合实际,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工作进度和保证措施。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局将按照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12月)

卫生局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全市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建设活动领导到位、安排具体、措施得力、督查有效、成效明显。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单位要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要求,确定各自的建设重点,真抓实干,务求成效,整体推进医院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三)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机制,健全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改提高。卫生局将适时组织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在规范化建设活动中创造的好做法、取得的好经验。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力争到年使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市镇村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满足广大群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完善体制,依法按章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如党务公开、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等。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如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会议制度、议事程序、监督制度等。

(3)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文印制度、保密制度等。

(4)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如CT、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等。

(5)建立健全服务管理规范。如文明用语、市卫生系统十大窗口服务规范标准等。

2、完善医院管理体制

(1)推行“五制”。即推行院长竞争上岗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全员聘用制、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五制”制度。

(2)稳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

(3)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推行“绩效工资制”,通过严格内部考核制度,使职工收入水平与其技术能力、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4)严格执行新农合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措施,保证服务质量,严格控制费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1、基础建设。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和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建成市、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2、设备配置。按照医院功能定位,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需求。专人使用管理医疗及辅助设备,确保完好率、使用率达到要求。市局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补贴。

3、科室设置和病床设置。科室设置符合要求、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功能;病床配置符合规定、床单元必备设施配备齐全。

(三)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用药

1、科学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适时开展处方评价和药品使用分析会,严禁滥检查,杜绝不合理用药。

2、注重质量。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制定改进措施。各种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医院要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服务收费公开透明

1、实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及时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高收费透明度。

2、落实费用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3、健全咨询制。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4、加强新农合管理。严格执行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国家医疗收费项目及价格,规范补偿保障手续和病历、处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权益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畅通快速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疾病预防。专人负责按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4、做好妇幼保健。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各项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搞好卫生监督。协助开展农村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市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管。

6、深入健康教育。定期更换宣传板报或宣传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掌握传染病和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农民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俗逐渐得以改善,建立健康档案。

7、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六)改善服务环境,创建和谐卫生

1、培养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胸牌清晰、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用语文明、礼貌,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2、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导医服务,设立导医台,做到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电话等。

3、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科室、病房、走廊、厕所做到空气清新,无异味;有专用污物桶分类收集医疗和生活垃圾,专人专区消毒处理。

4、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防火、防盗、防病人意外事故等制度落实到位。

(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就医氛围

1、标识规范明显。院内标识牌指示明确、整体划一;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各种标语、标牌统一规范、美观大方;科室内外服务标识、专业技术人员公示、医疗设施设备简介、卫生工作政策法规、业务宣传等方面做到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实事求是。

2、文化内涵丰富。加强院内文化内涵建设,每楼层(过道)至少设置两块文化建设内容的宣传牌,院墙墙面可设计体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画。

3、环境优美舒适。做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院内功能分区及地面、通道规划合理;院容院貌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夜间各工作、生活区域及通道照明设施完好;周围环境卫生,门前整洁美观,院内所有房屋的外墙装饰美观、协调。

(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卫生系统开展治理“庸懒”行为活动,加大督查力度,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2、开展评先树优活动。通过开展创“十佳”评选活动,选树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倡新风、树正气,增强医护人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3、打造“健康盾牌”党建服务品牌。结合开展的“创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活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加强医院管理,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红包”;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制度。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员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员评价结果等。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

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8月-年10月)

1、方案准备(年8月-9月)。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报市卫生局。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工作。

2、落实整改(年10月-年10月)。各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结合实际,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工作进度和保证措施。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局将按照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12月)

卫生局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全市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建设活动领导到位、安排具体、措施得力、督查有效、成效明显。

第6篇: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为改变我国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存在的“短缺型”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发展主要围绕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展开,政府的直接投入抑或医疗机构自身积累都集中在增加机构、人员、设备、床位等,属于比较典型的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方式。迄今,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供求关系有了很大变化,2009年每千人口医师数为1.79人,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加拿大1.9人,日本2.1人,英国2.1人,美国2.7人),每千人口床位数为3.56张,甚至超过了美国(3.1张)[1]。从总体看,我国已经具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卫生供给基本能够满足需求。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供求总量失衡,而是结构性矛盾,如公共卫生资源明显不足且配置有失公平;医疗资源供求不匹配;卫生人才奇缺且流通不畅;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碎片化等。显然,转变发展方式乃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结构性矛盾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所谓转变发展方式,是指医疗卫生发展从粗放型、外延式转向集约型、内涵式,使医疗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均等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和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医疗服务。立足我国卫生国情,结合世界卫生发展趋势,转变医疗卫生发展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均等化

公共卫生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新“医改”着力要抓好的五项重点改革之一。2009年以来,政府提高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施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控制了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提高了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公共卫生资源不均衡,农村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远远不如城市。即便在城市,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同样千差万别;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低下,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亟待提高。2010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以下学历和初级以下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占35.2%和56.1%;执业(助理)医师中,中专以下学历和初级以下职称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别占32.2%和47.4%[1]。为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必要在扎实开展现有国家公共卫生项目基础上,相应增加服务项目,如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台开辟专门的健康教育频道等;要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公共卫生资源统筹配置层次,实行垂直管理和省级统筹;要打破部门分割,统筹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由医疗与公共卫生分置转向二位一体(除卫生监督外),将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健康促进等资源整合,提高效率;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开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切实提高人员素质;要以受众感受和实际受益为主导,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与方法,通过科学考核引导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公立医疗机构运行公益化

当前,医疗服务市场的主要矛盾有二。一是资源配置结构性矛盾突出,医疗服务供给呈现“倒三角”,与医疗服务需求“正三角”不匹配,城乡之间及城市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畸轻畸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城市大医院。2010年卫生费用筹资总额农村与城市为0.26:1,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9.5:1[2]。二是公立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模糊,在药品加成等政策诱导下,公立医疗机构有悖政府举办宗旨,过度市场化,推动着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偏离了公益性轨道。一般商品和服务市场,“无形的手”能够通过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动态变化,使供求关系从不匹配走向匹配。在医疗市场中,医生居于垄断地位,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医生诱导需求问题,市场机制不仅不能实现供求平衡,而且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解决医疗市场供求结构错位问题不能靠市场,主要靠政府干预。

1.切实增加财政投入。2009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27.46%,占财政支出的6.31%,占GDP的1.41%[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加大政府直接投入无疑是缓解乃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当务之急。同时,通过政府投入带动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以优化资源配置。

2.政府为社区购买“名医”[3]。研究表明,现有三级医院80%以上的门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完全可以在社区解决。实现大病首诊、康复及小病在社区的关键,是医生质量(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和市场声誉)。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医生素质低下、声望不高,患者诱导需求(患者要求什么药医生就开什么药),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普遍,门诊病人的输液率在80%以上。现有社区医生培训和应届医科大学生进社区,无疑是提高社区医生质量的必要路径,但是短期难以改变居民对社区医生的不信任。鉴于公立三级医院事实存在的优质医生过剩,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促使剩余“名医”即公立三级医院50岁以上、副高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进社区,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感和吸引力,以改变病人流向不合理的问题。我们研究发现,三级医院“名医”剩余率约为30%,如果政府将其“购买”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体上每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拥有2个“名医”。

3.明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促使其回归公益性。政府是保障公益性的主体,医院只是载体。近年来医患关系扭曲的主要诱因并非医疗技术而是医疗收费(看病贵)。政府直接投资举办公立医院的基本目的是弥补市场不足、抑制医疗市场价格、攻克疑难杂症、培养医学人才、承担医学研究等。单从医疗服务价格而言,衡量公立医院具有多大程度公益性的核心指标,就是其价格和实际收费水平多大程度低于同等次的民营医院。医疗市场普遍存在供方诱导需求问题,有多少病床就会有多少住院病人。因此,只有进一步明晰公立医院功能,有效抑制其过度外延式增长,促使其转向内涵式发展,才能促使其回归公益性。

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高效化

制度很重要,但是制度的高效率更重要。医疗保险发展方式与医疗卫生发展方式是相向而行的。医疗保险的设立及其扩面的过程,也是释放医疗需求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医疗卫生往往呈现外延式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参保(合)率达95%以上,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水平、参保人受益率均有所提高。但是,制度分设、管理体制分治、经办资源分散,以致碎片化制度难以衔接、制度漏洞难以修补、多重参保难以避免、逆向选择难以克服、道德风险难以规避、管理效率难以提高。为适应和推动医疗卫生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效率,亟需三管齐下。一是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重庆、珠海、神木、长沙等地在探索城乡医保资源统筹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效果,有必要总结提升并择机推广。要以省为统筹层次,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居民基本医保合并运行,然后逐步实现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均等化供给、一体化运行。二是积极推进门诊统筹向门诊免费提供过渡。这样,既可以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有效防止小病转向大病,又可以促使劣质卫生资源自觉退出医疗市场。2010年全国门急诊人次199178万次,次均医药费167.3元,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48451.5万次和87420.1万次,次均医药费是82.8元和47.5元[1]。即使现有财政投入格局不变,实行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免费医疗,只需增加投入816.42亿元,所有门诊免费则需增加投入3332.25亿元。如果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先行实行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医疗是完全可能的。三是总结、完善、推广“患者限额付费”的湖南模式。湖南省蓝山县和桑植县先后实行了参合患者付费改革。蓝山的做法是“10+100”模式,即参合农民在县内乡镇卫生院看病,门诊只需交10元,住院只要出100元,其余费用由新农合基金依规补偿。桑植的做法是只管乡镇卫生院住院环节,参合农民住院只需交150元,剩下的由新农合基金全报销。从实践看,人们担心的门诊或住院病人“井喷”现象和新农合基金难以承载问题都没有发生。限额付费的意义在于引导医生和医院主动去控制费用,参合病人看病缴费心中有数。当然,患者限额付费后,医院和医生可能出现医疗不足、小病大医(无需住院的诱导其住院)等道德风险,必须在制度设计、运行尤其是监管等环节未雨绸缪,有效规避。#p#分页标题#e#

四、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

第7篇: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 医疗费用; 控制机制; 有效途径

好的医疗卫生体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我国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建立一套保证社会公众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广覆盖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提高人口素质,强化国家的竞争力,有利于经济增长。为此,政府必须选择合理的干预方式来解决卫生资源的有限供给与老百姓无限的医疗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医患双方对医疗费用的制约作用,通过制度的有效设计强化政府责任,最终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一、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合理结合

(一)价格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

卫生事业应该以实现医疗的公益性为目标,各国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医疗和药品价格方面均加以管制,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上涨也有其必然性一面。在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医疗保险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增多,使社会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医疗价格的上涨;二是医疗科技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医疗价格的增长,上涨的成本会最终反映在医疗费用总额度的增长上。药品价格的增长也有其合理的因素,主要包括药品的更新换代、社会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人用药增多等方面。政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加强管理,不仅要使用丰富的调控手段,还要加强调控的力度。对于市场竞争充分、群众可以自主选择的药品和医疗服务可实行市场调节价,形成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国家将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医疗服务机构根据提供医疗服务的性质,划分为政府调控价格和市场调节价格。非营利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展的其他特需服务以及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

(二)强化政府职能,建立监管机制

德国的政府和市场的职责明晰,为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监管树立了典范。根据我国的情况,应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合理分工,适当分权。中央政府制定政府的法规政策;省一级政府负责规划、管理三级以上医院,并对保险机构和医师协会进行监督;地方政府负责区内医院的规划和公共健康项目。各级政府监管的职能归纳起来有: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政策的制定;重大传染病防治;医院规划管理。

监管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价格管制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通过立法对医疗费用的结算方式、定价机制和支付机制作出规定,分别对营利和非营利医疗机构以及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结算方式加以区分,主要控制手段可以设立药品目录控制和限制处方的费用总量。二是对医疗的服务质量实行间接管制。政府可以不通过直接干预的方式对医疗行为和服务质量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健全保险机制来管理。如果医院达不到政府法律制度要求的医疗服务质量,保险机构将根据相关法律,减少对医院的支付及补偿。政府还可以建立质量监督委员会,负责解决医院和医保基金管理部门之间的纠纷。

二、医疗价格与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付费机制改革

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机制是各级政府按各自制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或按服务单元支付医疗费用,属于“后付制”。后付制是指医疗保险机构在费用发生后,根据投保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作为审核基数并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费用支付的方式。服务项目是确定医疗付费最原始的费用依据,也是进行项目成本核算、收费标准的制定及调整的根据。尽管项目支付对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是对于患者一次就医或一个病种来说,医院应该使用什么项目,整个诊疗过程中哪些项目费用是合理的等问题,目前为止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诱导需求现象。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按项目支付存在固有弊端,许多国家在进行医疗改革时都不采取这种支付方式。当前,我国医疗费用不断上涨,需要将有限的医疗投入和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此种支付方式亟待改革。

(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服务的多层次性

医院在医药合一、以药养医的模式下,不可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只有通过医疗体制的改革,才能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定价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应从以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第一,调整目前卫生总费用的构成,使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合理。通过加大政府的投入,使政府卫生支出比例上升,个人卫生支出从目前40%左右调整到世界公认的30%左右,保证医疗事业的公益性。通过这一比例的调整,使公立医院能够在得到合理补偿的情况下,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时,可以对公立医院强化政府的预算管理,逐步控制公立医院逐利的倾向。

第二,正确认识医药分开,合理制定药品的分类和价格。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医药分开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因为改革触及各方利益,对医药分开的理解也出现很多误区。药品本身乃是一种特殊商品,必须通过流通渠道进入消费群体,但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药品的消费与人民生命息息相关。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其高质量性和专业性要求必须通过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的指导才能使用。医药分开的实质是将医疗服务的专业性、技术与药品的商业性分开,从根本上区分医疗行业公益性和药品行业的商业化,从而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

借鉴德国对药品管理的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将药品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同一有效成分的药品,二类是药理作用治疗效果有类似成分的药品,三类是具有同等治疗效果的药品。然后对每一类药品规定一个可以由国家或医疗保险公司报销的固定价格,如果患者所用药品价格高于同类药品的参考价,其差额部分由患者本人负担,如果低于参考价则按实际价格报销。这一制度的目的是控制国家或保险公司的药费支出,力图通过减少患者对高价药品的需求刺激制药企业主动降价。实践证明,德国政府运用参考价格制度较为有效地控制了药品价格和药费的上涨。

第三,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原则,区别对待不同医疗机构的从业行为。对于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地方病和专科疾病防治等机构,政府应给予全额补助,同时取消这些机构的商业性收费项目,保证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对于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政府给予经常性补贴和专项补贴。营利必须从公立医疗机构剥离出来,建立独立法人机构,自负盈亏,不纳入医保,政府不承担补偿。

第四,借鉴英国的经验,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构建多层次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大、中、小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分工合理、互为补充、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政府应制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政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分级投入、专项补助的长效机制,对社区公共卫生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补助。

三、把握费用变化的内在规律和加强监管

(一)健全支付机制和加强政府监管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了第三方付费的职能,但是对费用的监管没有到位,分析其原因有监管职能不到位,更主要的是支付机制的不健全所致。为了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快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让单纯性的后付制的结算方式,向预付制以及复合式支付方式转变,建立能够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总量的支付体系。对于不同的支付方式,分别建立与之配套的监管内容和重点,同时提升信息化的监管手段。

制定政府指导的医疗服务价格应体现公益性原则,以医疗机构合理运行成本为测算依据,将政府财政补贴冲减医疗成本。在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幅度的前提下,按照医疗服务补偿运行成本的目标调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内部成本构成因素及比价关系,逐步提升人员和技术成本在医疗费用中的比重,体现诊疗、手术、护理以及危重病人抢救等技术和劳务价值。同时,对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的服务成本加强监审,合理制定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治疗价格,健全医疗成本调查和价格检测体系,配套医疗成本核算原则和制度,建立药品标准制造成本核算方法,不断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的调查和监控体系。

(二)把握医疗费用变化的内在规律及对症下药

首先,从卫生总费用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的演变规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以及特殊的增长规律。结合看病贵问题,分析医疗服务供、需和组织三方失衡状况,找出其特殊规律,并明确卫生总费用科学增长的趋势和占GDP的合理比重,特别是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以及个人支出中三方各自的责任及其长效的维持机制,这是解决医疗费用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从医疗机构内部费用结构角度来分析,尽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一直是国际性难题,但从我国国情特征出发,在调整卫生费用中政府、社会、需方各自支出的责任时,应该深层次关注医疗机构净收入和其业务收入的比例关系,它们之间大致的比例是1:5~7。从这个角度看,对医疗机构的投入需要引入“净投入”概念,它对医疗控费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把政府投入、医保投入演变为医疗机构的净收入,也就是转变为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或按人头预付思路,才能够通过1:5~7关系达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单纯对补供方和补需方的争论都是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连载十六[J].中国医疗保险,2010(8):69-70.

第8篇: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一年来,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科室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的重要精神,凭着“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狠抓医疗制度规范化,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细则》、《某省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效率,有力促进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科的首要任务。严格按《某省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标准》,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做到人手一册,并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到每个月的质量评比中,现将今年各类医疗质量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临床科检查情况

=、病案质量:====年住院病人数=====人次,比==年同比增加==。=

====年=—==月各临床科室总评结果比较接近,优异的前三名为:精神一科,精神二科,西药房,三个科室共获得==个月份的==个第一名(其中精神一科二科共获八个,西药房获三个。)。

(=)归档病案:①====年=—==月份共抽查归档病历===份,未查及乙级病历,甲级率===。今年泉州市卫生局对二级医院进行随机抽取归档病历进行评比,我院获得第一名。②每月各科室均能在=号前上缴前一月份的病历。

(=)现病历:①严格按《某省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标准》,进一步规范现病历、病程记录书写标准,今年平均每月查及==份病历/病程记录未按规定完成,较去年同比有所好转,但完成率随着月份的递增日渐提高;②均有及时办理住院手续;③门诊病历检查基本完成。

(=)处方质量:每月随机抽查=天处方,=—==月份平均合格率为==.=。

=、院内感染控制:、①感染率: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年==月—====年==月共监测===份病例,感染病人=例次,感染例次率为=。=;感染率为=。=。②漏报率:====年==月—====年==月监测的病例,漏报=例次,漏报率为=;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④在建设感染性疾病科时,指导科室的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⑤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内窥镜、口腔科的操作。

=、文书档案:基本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主要存在问题:《抢救危重病人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不够仔细,与交班记录时有出入。无认真履行危重病报告制度。

=、“三基”技能/理论考核:对“三基”进行理论考试二次,合格率==。

=、病床使用率:====年=月=日—==月==日,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为======天,前二名为:精神一科,精神二科。这二个科室共占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

全院平均病床使用率==.=,与去年同比上升较大,妇产科病床使用率同比上一年下降。

=、防止医疗差错和事故: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术能力培训,特别是对卫生部分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分级标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的学习,并做到人手一册,以达到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科学划分医疗事故等级、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本年度共有=起医疗纠纷,为历年最少。无出现重大医疗事故。

(二)、医技科医疗质量

加强医技人员技术培训及服务质量的改进,注重检测结果的附合率及准确率的监测,不断增设新项目以满足临床需要。

今年=—==月份,心脑电图室接诊患者人数====余例,与去年同比增长==。

(三)、门诊部医疗质量

精神科

加大门诊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将精神科门诊、癫痫门诊及神经症门诊整合为精神科综合门诊,各区布局合理,为应急精神科急诊做好准备,改建门诊大厅,增设导诊服务台,大大改善就医环境。

今年=—==月份门诊量======人次,与====年同比增加==;

二、继续教育

=、把继续教育纳入我院的工作计划,院长亲自任继续教育领导组组长,注重院内外人员培训及宣教。今年我院共派出=人外出到省内外三级医院专科进修学习,派出各类短期学习班近==人次,已进修学习结束回院的几位医生能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积极开展工作,对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起到较大作用。

=、今年我院有近==人参加各类成人高考及自学考试。

=、积极撰写论文,全年共==篇。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各临床科每年=次以上上墙 宣传,到社区开展=次以上防治宣传活动,多次到院内外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三、教学工作

今年共接收进修生=人,实习生==人,中专实习生=人。

医务科于=月及==月份分别召开全体进修、实习生会议进行了强调,并将进一步对违规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及处分。

五、传染病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通知》,于元月份起开始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落实不明原因肺炎、麻疹、AFP、新生儿破伤风等单病种监测,大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年=月=日至====年==月==日,共报告结咳病人两例,未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严格执行结核病“双向转诊”制度,共转病例=人次。

=、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布局相对合理。于=月—=月开设肠道门诊及肠道隔离病房,送检粪便标本==例,无收住疑似霍乱病人。

六、保健义诊活动

=、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下乡到贫困边远乡村为当地群众及残疾人义诊共==次,配合市卫生局、市肿瘤协会等分别到青莲村、湖西村等地进行义诊、送医送药活动,共为老弱病残的病人诊治===余人次,并送药一千多元,分发健康处方,深受群众好评。

=、派出保健医生,为市政府部门各种大型会议运动会等做保健工作共==人次。

=、认真做好新生儿计划免疫登记造册工作,配合疾病监控机构搞好全市范围内足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月份共办理儿童计划免疫===例。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各病区及门诊共出宣传栏==期。

七、体检工作

今年为中考学生体检约====余人,征兵体检总检===余人,为市各机关单位、企业团体工作人员、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共====余人次,在院领导重视及支持下,于今年=月份正式成立体检科,配备专门的体检场所及引起B超机及、心电图机等体检专用设备并增加相关人员,新推出健康体检套餐,简化体检程序,为体检者提供优质、优惠、高效的服务,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体检的需求,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不足之处:。

第9篇: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总结范文

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皮肤疮疡科20*年被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为“十五”重点专科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科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重点专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报告如下:

一、综合情况

人员结构方面,我科现有人员23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8人,中级4人;研究生8人,本科生10人,高级职称人数占全科医务人员的47%,研究生人数占全科人员的34%,人员结构较专科建设前得到了优化。在医疗环境方面,目前我科有门诊用房3*.60M2,有诊室9间、治疗室5间、实验室4间(81.2M2),病房用房970M2,设置床位48张,治疗室2间、药物研制室1间、办公室2间,病人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医疗设备方面,全科现有生物诊断治疗仪、荧光免疫定量PCR扩增仪、表皮移植机、中药汽疗机、红外乳腺诊断仪等大小设备30余台件,设备总资产共计285.4158万元,由于近年来添置多台专科设备,极大的满足了业务需求,设备配置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0*年~20*年我科共收治门诊人次59798人,其中外阜病人占20%以上,住院病人2350人,床位使用率约为70%、中医治疗率91.2%基本上达到重点专科的要求。20*年~20*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投入建设资金10万元,省级主管部门投入95万元,医院投入资金394.44万元,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尤其是医院的按计划超额投入资金,确保了重点专科的建设能按计划顺利进行。

二、重点专病情况

我科的重点病种20*年初步定为湿疮、白庀、蛇串疮、白驳风、蝶疮、丹毒5个病种,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重点病种的诊疗规范、重点病种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20*年~20*年重点病种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中医诊断符合率、中医辨证准确率、中医治疗率、治愈显效率等呈上升趋势,重点病种门诊、住院费用逐步下降。竹黄颗粒剂内服青黛散外用治疗银屑病;紫铜消白片、消白颗粒剂内服,紫铜消白酊外用治疗白癜风;红升丹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如意金黄散外用治疗丹毒;中药熏洗治疗湿疹已成为我科重点病种的常规疗法。20*年~20*年我科已开发皮肤疮疡内服外用院内制剂23种,在中医药防治皮肤疮疡病方面具有浓厚的特色。

三、医疗

20*年~20*年我科业务量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基本上保持原有水平,20*年门诊人次为19785,占医院总门诊人次的17.13%,住院人次为796,占医院总住院人次20.3%;20*年门诊人次19890,占医院总门诊人次的16.00%,住院人次为812,占医院总住院人次的20.00%;20*年门诊人次为20123,占医院总门诊人次的18.00%,住院人次为832,占医院总住院人次的18.00%。业务收入不断提高,20*年为480.*32万元,占医院总收入的15.23%,20*年为6*.7791万元,占医院总收入的17.10%,20*年为576.6231万元,占医院总收入的15.52%。由于积极的开展新的诊疗设备的临床应用,使临床诊疗手段不断完善,诊疗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近年来,我科严格执行诊疗标准,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临床疗效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由于实施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护理,开展了整体护理,完善了随访制度,随访率超过了20%,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医疗质量在医院质控委员会及质控办的领导下,科室成立了质控小组,严把医疗质量关,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了三级查房、危重病人讨论、病历审查等制度,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确保了医疗质量的提高,20*年~20*年全科严格执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未出现一例医疗差错事故,无违法、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多次受到医院及上级领导的好评。

四、科研

近年来我科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为银屑病、湿疹、白癜风等的中医药防治,重在整理应用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创新专科疾病诊治理论、手段、药物。20*年~20*年共获得省厅级科研课题25项,完成科研课题并通过鉴定1项,共发表科研论文35篇,其中核心期刊、统计源2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6部,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实验室建设上,近年来,我科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实验室从原有的1间增加到4间,面积从不足50M2增加到81.2M2,新添置生物诊断治疗仪、荧光免疫定量PCR扩增仪等设备,设备总资产从100.52*万元增加到285.4158万元,为重点专科的建设构建了一个较好的技术平台。

五、教学能力及开展学术活动

学科带头人欧阳恒教授为全国著名的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中医皮肤病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新药评审专家、湖南省名中医、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学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会、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疡科学会主任委员,在全国中医皮肤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及学术地位,欧阳恒教授创立的“以色治色”、“以皮治皮”、“以形治形”等疗法,在中医皮肤科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为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等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欧阳恒教授创立的“以色治色”法在20*年9月武汉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技术成果推广会上作专题介绍,普遍受到同行的认可。学科继承人杨志波教授为科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中医药跨世纪人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疡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我科“十五”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我科20*年~20*年狠抓继续教育和专科培训工作,举办了全国中医白癜风诊疗继续教育培训班、全国中医湿疹诊疗继续教育培训班各一次,学员来自新疆、山东、*、湖北、湖南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另外,我科还举办了湖南省皮肤性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继续教育培训班2次,受到了学员的好评及同行的赞许。我科作为中医外科博士、硕士授予点,20*年~20*年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研究生4人,其中海外留学生1人,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10人,在读15人,每年承担湖南中医学院中医外科本科、中医医疗本科等专业的《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疮疡病学》等课程150学时,20*年~20*年我科接受湖南省及外省进修人员共计32人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外科、皮肤科人才。

六、信息管理

搞好信息管理是重点专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科在信息管理上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硬件上方面,添置了台式电脑3台、手提电脑1台、数码照相机1台、扫描仪1台、电视机1台。软件方面,建立了专科建设的相关档案,建立了本专业医学信息查讯、检索通道并对国内外本专业医学情报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创建了湖南中医学院中医外科重点学科网站。全科人员40岁以上的60%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40岁以下的100%的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重点专科的建设创造了条件。20*年我科与广东省中医院、北京市中医院、甘肃省中医院、*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贵州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20*年~20*年在本专业医疗、科研、教学等领域进行交流,取得了一些成绩。20*年~20*年我科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皮肤病医院、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等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派出专家教授指导专科临床工作。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近3年来的国家重点专科建设,虽然我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床位数达不到国家重点专科的要求,国家重点专科病床应为60张,但目前我科仅为48张,分析原因主要为皮肤科学科所决定,皮肤病与其他疾病相比较住院病人相对较少,目前皮肤病床位数超过60张的医院仅2~3家医院且均为西医院。

2.住院门诊人次未能明显增加,其原因主要为20*年~20*年我院门诊大楼重建,影响了门诊和住院人次,加之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我院处于多家省市三甲医院的包围中,短时间在住院门诊人次上难以突破。

3.缺乏高级别的科研成果及向全国推广应用的成果,其主要原因为以前我科科研基础较差,科室医务人员大部分时间穷于应付繁重的临床工作,再则形成一个向全国推广的成果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

4.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我科实行了单病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其原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及模式。

八、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我科在重点专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科拟定以下改进措施:

1.在提高门急诊人次的基础上增加床位数12张,以期在1年之内使我科病床数达到60张。

2.通过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环境、降低医疗费用、丰富诊疗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来增加我科住院门急诊人次。

3.引进高级人才,加大实验室建设、人才的培养,尤其在重点专病的理论、诊疗创新等方面花大力气,力争在重点专科建设周期内开发一种新技术或成果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