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网络安全趋势报告精选(九篇)

网络安全趋势报告

第1篇: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金融钓鱼网站两大趋势:

趋势一:钓鱼网站的威胁虽有所减弱,但特殊情况可能迅速反弹

报告中显示:金融钓鱼网站数量在2012年3月的月度增幅高达80%,并达到监测时间段的峰值,此后,钓鱼网站的总体数量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但是,从8月份开始,钓鱼网站的数量又开始抬头,增幅接近30%。这说明,钓鱼网站对金融行业的威胁虽有所减弱,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在特殊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趋势二:钓鱼网站的攻击日益隐蔽、狡猾

在对数据的分析中,趋势科技发现,近期的金融钓鱼网站与过去有着显著的差异:从IP地址来源看,绝大部分的钓鱼网站不再以内地作为据点,而是将IP地址搬移到美国和中国香港,以逃避日益严厉的法律监管;从内容来看,将近三分之二的钓鱼网站将攻击目标对准了银行,并将获取网民的网银账户信息作为主要目的。

除了搬移IP地址,不法分子还改进了攻击方式,使其更加难以防范。根据趋势科技对某银行网银的钓鱼网站单独分析的结果:80%网银钓鱼页面是支付型钓鱼页面,也就是说网络犯罪分子先建立一个虚假的网购页面,诱使用户购买,最后将用户引导至虚假的网银支付页面套取网民的网银账户信息。这说明以网购的名义来骗取网民的网银账户信息是网络犯罪分子最常用的伎俩。

据趋势科技(中国区)资深安全研究员谷亮进一步介绍:“从这些攻击的特征来看,犯罪分子越来越狡猾,使用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这也警示我们,网络防护与网络攻击之间的博弈仍然没有到达终点,在我们的防护方式发展的同时,不法分子的攻击手段也随之发生着进化,并随时准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漏洞进行攻击,获取非法利益。”

其他金融网站安全威胁

除了钓鱼网站,趋势科技建议值得关注的金融网络安全威胁还有以下两点:

一、移动威胁日益增长

进入2012年,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趋势科技预估,到2012年12月,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总数将突破129,000个。在这些恶意程序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以窃取个人用户的金融资产信息为目的,对用户的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趋势科技预计,移动威胁在之后几年会继续增长,而且会更多的利用NFC(近场通信)等新功能进行攻击。

第2篇: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根据Websense安全实验室最新的报告,最受关注的100个网站大部分是门户网站、Web2.0以及搜索类网站。这几种类型代表了当前网站的典型形式,其中45%以上的网站支持用户互动内容,这令它们也成为黑客们关注的焦点。借助这些网站庞大的数据库、良好的信誉和对Web2,0应用的有力支持,这些网站为那些恶意程序的制造者创造了大量的机会。

尽管,这些网站绝大部分既不是恶意内容的发起者,也不会将其用户链接至恶意网站,但它们依然成为了恶意攻击的对象。更必须引起注意的是,2008年上半年,Websense所分类的网站中,75%以上的网站已被黑客们利用,这些网站均拥有高可信赖度和良好的信誉。相比于2007年,该数据增幅高达50%。Websense安全实验室同时也发现:29%的恶意攻击中包含数据窃取程序,证据显示黑客们意在窃取核心机密数据和信息。

比较可怕的是,目前混杂了网页和邮件的各种威胁仍在持续增加,按照Websense安全实验室的报告显示:在过去6个月以来,76,5%以上的邮件都包含恶意网站的链接或垃圾邮件发送网站等,该数据比2007年上升了18%。

Websense安全实验室是通过一项名为了hreatSeeker的技术来发现、分类并监测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威胁状况和发展动态,该技术包含5000万个实时数据收集系统,每天可对10亿条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Websense首席技术官DanHubbard指出:“如今,黑客们已然放弃了自行建立恶意网站的行径,他们瞄准那些合法的、拥有良好信誉度和庞大用户群体的网站。在Web2,0时代,人们认为那些被大量访问的网站是安全的,但黑客们也正在利用这种拥有‘高信赖度’的网站来发动攻击。当前的大多数web安全和URL过滤技术严重依赖于网站的信誉度,但这种方法已逐渐过时。从安全方面而言。URL链接已变得无关紧要,它仅仅意味着在网页上提供着动态的内容和服务。为了安全使用互联网,企业需要能够实时分析网页内容的Web安全防护。”

AutomafionDirect IT公司的安全分析研究员Tim Lawrence表示:“基于业务的原因,我们的员工很有可能去登陆那些合法的网站,大大增加了遭受网络犯罪攻击的风险。Websense安全实验室最新的近期威胁和Web安全防护报告对我们十分重要。作为Websensed的客户,我清楚知道我们的员工和企业的核心数据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以避免遭受各种新型攻击,同时我们的员工还可以安全的使用网络以及登陆Web2.0网站。”

Web安全云时代――趋势科技secureCloud云安全技术架构

日前,趋势科技展示了基于云安全技术架构(Cloud,Cllent)的下一代内容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用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快速增长和极具动态性的网络威胁。

secureC00ud云安全技术作为下一代内容安全架构,旨在通过动态对被访问信息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估,在恶意信息侵入网络之前,在源端直接就将其进行阻止,从而达到零接触、零感染的防护价值。趋势科技Securecloud云安全技术的应用,为内容安全防护技术打开了一条创新之路。

趋势科技Secure Cloud云安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Web信誉服务、电子邮件信誉服务、文件信誉服务、行为关联分析技术、自动反馈机制以及威胁信息汇总。云安全的关键在于超越了拦截Web威胁的传统方法,转而借助威胁信息汇总的全球网络,该网络采用了趋势科技的云安全技术,在web威胁到达网络或计算机之前即可对其予以拦截。

目前,趋势科技已将云安全技术架构融入公司全线产品中:网关安全设备0WsA、客户端产品officeScan、中小企业产品Worry Free5.0以及个人消费类产品网络安全专家(TIS)等。

揭露网上犯罪生态系统

日前,思科公司的安全业务部门IronPort Systems,发现了网上犯罪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利用僵尸网络发送垃圾邮件来宣传其网站的非法药品供应链。通过把垃圾邮件转换成具有高价值的药物购买行为,这些药品供应链企业让兜售信息的僵尸网络盈利,为僵尸网络攻击以及持续的创新提供利润来源。在IronPort最新的年度网络安全趋势报告中,IronPort分析了这些僵尸网络的影响并且揭示了药品垃圾信息与相关恶意软件经济背后的真正驱动因素。

IronPort技术副总裁同时也是思科院士Patrick Peterson表示:“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利用僵尸网络的加拿大药品网站按订单售出的非法药品背后有一个非常精明的供应链。但是到目前为止,专注技术的僵尸网络负责人与全球供应链组织之间的关系仍然不为人所知,我们的研究表明,Storm和其它僵尸网络生成委托订单,然后由或GlavMed等供应商完成订单,这些信息的公司每年可以获得超过1.5亿美金的收入。

IronPort的报告同时也指出,目前,恶意软件感染寄主PC并跳过安全软件的方法,主要包括:网络垃圾邮件、利用Google搜索、邮件自动回复功能,值得大家注意!

“机器狗”重出江湖

8月4日,金山毒霸全球反病毒监测中心病毒预警,近日曾造成“狂犬病”疫情泛滥的“机器狗”病毒再现新变种,病毒采用系统托盘区拼音输入法的图标迷惑用户,较以前更狡猾,目标直指用户的“口袋”。

金山毒霸反病毒专家李铁军表示,“机器狗”新变种吞噬系统资源,导致电脑运行越来越慢。且下载的海量木马多为盗号器,严重危险用户虚拟财产安全。同时“机器狗”能穿透还原系统,对网吧等公共场所的电脑危害极大,用户操作公用电脑时需提高警惕。

第3篇: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最引人注目的是,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

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上网设备呈多元化发展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依然构成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我国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发展,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增速最大。《报告》显示,2010年,网民使用台式电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占比分别为78.4%、66.2%和45.7%,与2009年相比,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上升最快,增加了15个百分点,手机和台式电脑上网使用率分别增加5.4%和5%。

商务应用持续“领跑”网络 网络娱乐渐入平稳期

当前,娱乐类应用在我国网民网络应用中呈现下滑势趋势,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

《报告》显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而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也以45.8%和48.2%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我国更多的经济活动正在加速步入互联网时代。

与电子商务类应用规模和模式的快速增长,网络娱乐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报告》显示,2010年大部分娱乐类应用渗透率均已下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下降4.2%、2.4%和0.4%,用户规模增幅相对较小。

中小企业试水“网络营销” 基础网络安全不容忽视

当前,中小企业纷纷试水“网络营销”。《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92.7%,规模较大的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更是接近100%。43%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57.2%的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其中电子邮件以21.3%的比例成为“最普遍的互联网营销方式”。

第4篇: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会计;发展趋势;策略选择

一、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的发展趋势

1.会计目标的内涵与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传统的会计信息只充当了信息过滤的角色,它负责筛选进入会计系统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汇总以得到相应的财务报告。其设计目标主要是如何使会计循环中各项工作自动化。在网络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要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以此增强其发展潜力。同时要求企业的会计目标更倾向于决策作用,即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及新型的财务分析软件,全面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趋势,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职能由于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而弱化,会计人员更多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评价工作,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管理型会计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使得财务会计在现有的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参与决策、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内容,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

2.会计核算的重心将发生转移

在网络经济时代,人力资产和物力资产均为企业拥有或控制,并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源趋于多元化,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成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将不完全依赖物力资源和资金等有形资产来获得发展,而是主要依赖人力资源、商誉、专有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企业的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有显著提高,因此会计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详细反映无形资产的构成、取得、使用和摊销等情况。

3.信息将作为资产进行计量

网络经济下,信息的增值能力正在逐步超过资本的增值能力,伴随着资产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一项新的信息资产“域名”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商标一样,域名网址必须先申请,经全球域名机构lana注册登记后,方可正式使用。域名网址往往与企业的名称、商标和产品名称密切相关。电子商务中,一个网址即代表一个企业,无论是“虚拟企业”还是“实体企业”,只有通过域名网址,企业方可在网上进行国内国际交流,从事跨国经营。如何计量这项资产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域名应是企业继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商誉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4.会计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企业财务目标不仅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且也是相关者得益最大化。在传统会计信息中,信息的提供受到技术的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传统的会计假设要求必须为编制报表留出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将企业持续经营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续的期间,形成定期报告形式,以便于核算和报告企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成为使用者的强烈要求;企业外部使用者可以随时登记企业网站读取网页上的信息,或根据授权通过防火墙身份检查,正当合法地利用数据中心浏览所需的数据;阅读者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这样,企业外部与内部的信息使用都可实时获得最新的信息,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网络计算将使会计核算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极大延伸,会计核算效率极大提高;动态核算将极大地改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丰富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实时报告将极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

5.会计人力资源价值将产生巨大变化

在网络经济下,一个崭新的财务管理时代———网络财务时代已来临。网络财务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下,利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原有财务系统引入网络技术。它的推出及应用,使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在管理方式上割除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等模式,支持在线办公、远程办公、分散办公和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在信息提供上,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财务信息查询方式。与我国传统的利用算盘、纸、笔“老三件”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相比,已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税收、金融、法律、审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外,还必须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财务实现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以及经营预测、决策,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6.会计信息更趋标准化,会计报告体系更趋完善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正改变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传送、存储、使用的环境,不少跨国公司通过internet向相关的信息客户发送可随时更新信息的联机财务报告,这一方面为会计信息走向国际化并与其产品一起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求会计信息的组织方式、传递机构等逐步国际化和标准化。由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会计职能的转变,未来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将更加丰富,揭示的内容将更加充分,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产品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雇员数量及素质、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非财务信息;不仅包括历史性信息,而且还包括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企业管理部门的计划以及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等比较前瞻性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性信息,还包括分部信息;不仅表内信息更加充实,表外项目披露也更加详细和充分,另外还披露企业管理部门对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的分析等。

二、网络时代会计业务面临的问题

1.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侵蚀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与此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网上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屡屡发生。一些通晓计算机尤其是网络知识的专业人员可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嵌入非法程序以达到侵吞企业公有财产的目的。再者,当财务数据在跨地区跨国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网络黑客或其他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对其进行恶意破坏性的修改,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就得不到保障,这样不仅不利于而且还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2.计算机系统具有脆弱性,数据传输安全受到威胁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一方面大大加快了处理会计数据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缺陷,也造成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除去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易受网络病毒感染外,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企业的机密信息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即使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另外,如果是在国际线路上传送的数据,在通信网中会计数据极有可能被改动、增删或窃取。随着电子计算机构造的日趋复杂化,计算机人员秘密改动数据和程序将会很难发现和核查。

3.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

知识经济形成后,会计控制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由部分有形资产转移到了无形资产。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可发生,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在网上很容易转移。

4.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与保密面临巨大威胁

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利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载体与信息相辅相成。传统会计实行纸质档案管理,在网络时代,新型磁介质载体将取代纸质档案管理成为新的管理方式。虽然磁介质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的查阅,但此类载体信息具有可变性、可操作性和对系统的依赖性,而且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频繁,如果隔代兼容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档案的安全和保密会面临巨大威胁。

三、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业务开展的策略选择

1、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我国加入wto已4年,会计制度完全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会计实现网络化的重要前提。为此,财务部门应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一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使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办事,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2、建立数据备份和数据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很容易被删改或消失而不留下痕迹;另外,由于电磁介质容易变形、损坏,使得会计信息存在丢失或损坏的危险,所以,必须采取各种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存取数据时,要设置口令、密码,验明用户身份;修改、删除数据时,随时留存操作日志,留下操作的痕迹以便日后核查;每次操作完成退出系统时,系统都应提示用户进行备份,使得数据一旦遭受破坏,可以直接从备份盘中恢复数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另外,为防止非法篡改,还可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特殊定义,未经授权不得改动。数据资料备份要有专人负责,建立相应的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对任何非法伪造、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软盘等行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树立全新的信息安全理念,寻求最佳的安全解决方案,避免因网络安全防范失误而可能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有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因素,也有利用计算机舞弊或犯罪的人为因素。系统的安全控制就是指防止这些因素危及系统安全,发现影响系统安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的所有措施。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尽可能选用安全等级高的操作系统产品,并经常进行版本升级。对计算机资源授权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系统维护控制、防病毒、防“黑客”等多方面入手,设置多级保密措施,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第5篇: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全面泛化,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思想和技术应对各类安全威胁,是国内外产业界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报告从风险演进和技术逻辑的角度,将网络空间安全分为网络系统安全、网络内容安全和物理网络系统安全三大领域;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借鉴 Gartner 公司的 ASA 自适应安全架构模型,从预测、防御、检测、响应四个维度,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模式。与此同时,本报告结合国内外企业最佳实践,详细阐释人工智能赋能网络空间安全(AI+安全)的最新进展。最后,本报告提出,人工智能安全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大蓝海,人工智能的本体安全决定安全应用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将长期主导安全实践,人工智能技术路线丰富将改善安全困境,网络空间安全将驱动人工智能国际合作。

目 录

第一章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沿革

(一) 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阶段

(二) 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因素

(三) 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代表

(四)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 网络空间安全的内涵与态势

(一) 网络空间安全的内涵

(二)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态势

1、网络空间安全威胁趋向智能2、网络空间安全边界开放扩张3、网络空间安全人力面临不足4、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趋向主动

第三章 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模式

(一) AI+安全的应用优势

(二) AI+安全的产业格局

(三) AI+安全的实现模式

1、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2、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3、人工智能应用于物理网络系统安全

第四章 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案例

网络系统安全篇

(一)病毒及恶意代码检测与防御

(二)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

第三章 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简称 AI+安全)不仅能够全面提高网络空间各类威胁的响应和应对速度,而且能够全面提高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全面应用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在应对智能时代人类各类安全难题中发挥着巨大潜力。

(一)AI+安全的应用优势

人们应对和解决安全威胁,从感知和意识到不安全的状态开始,通过经验知识加以分析,针对威胁形态做出决策,选择最优的行动脱离不安全状态。类人的人工智能,正是令机器学会从认识物理世界到自主决策的过程,其内在逻辑是通过数据输入理解世界,或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然后运用模式识别实现数据的分类、聚类、回归等分析,并据此做出最优的决策推荐。

当人工智能运用到安全领域,机器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技术能有效且高效地帮助人类预测、感知和识别安全风险,快速检测定位危险来源,分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方式,综合智慧大脑的知识库判断并选择最优策略,采取缓解措施或抵抗威胁,甚至提供进一步缓解和修复的建议。这个过程不仅将人们从繁重、耗时、复杂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且面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异常的攻击威胁形态比人更快、更准确,综合分析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更高。

因此,人工智能的「思考和行动逻辑与安全防护的逻辑从本质上是自洽的,网络空间安全天然是人工智能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

(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效威胁识别:大数据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提供源源动能,使人工智能保持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升级的安全分析引擎,具有动态适应各种不确定环境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针对大量模糊、非线性、异构数据做出因地制宜的聚合、分类、序列化等分析处理,甚至实现了对行为及动因的分析,大幅提升检测、识别已知和未知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效率,升级精准度和自动化程度。

(2)基于深度学习的精准关联分析: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发掘海量数据中的复杂关联方面表现突出,擅长综合定量分析相关安全性,有助于全面感知内外部安全威胁。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种网络安全要素和百千级维度的安全风险数据进行归并融合、关联分析,再经过深度学习的综合理解、评估后对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还能够自主设立安全基线达到精细度量网络安全性的效果,从而构建立体、动态、精准和自适应的网络安全威胁态势感知体系。

(3)基于自主优化的快速应急响应: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大的学习、思考和进化能力,能够从容应对未知、变化、激增的攻击行为,并结合当前威胁情报和现有安全策略形成适应性极高的安全智慧,主动快速选择调整安全防护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帮助构建全面感知、适应协同、智能防护、优化演进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

(4)基于进化赋能的良善广域治理:随着网络空间内涵外延的不断扩展,人类面临的安全威胁无论从数量、来源、形态、程度和修复性上都在超出原本行之有效的分工和应对能力,有可能处于失控边缘,人工智能对人的最高智慧的极限探索,也将拓展网络治理的理念和方式,实现安全治理的突破性创新。人工智能不仅能解决当下的安全难题,而通过在安全场景的深化应用和检验,发现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指明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变革及其更广域的赋能。

(二)AI+安全的产业格局

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各类安全场景中形成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从可观察的市场指标来看,近几年来人工智能安全市场迅速成长, 公司在 2018 年的研究表明,在网络安全中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增多,同时地域覆盖范围扩大,将进一步扩大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市场内将快速发展,预计到 2024 年,可用在安全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市场规模将超过 350 亿美元,在 2017-2024 年之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可达 31%。

MarketsandMarkets 公司在 2018 年 1 月的《安全市场中人工智能》报告则认为,2016 年 AI 安全市场规模就已达 29.9 亿美元、2017 年更是达到 39.2 亿美元,预测在 2025 年将达到 348.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1.38%。而爱尔兰的 Research and Markets 公司在 2018 年 4 月份了专门的市场研究报告,认为到 2023 年人工智能在安全领域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达 18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4.5%。由于机器学习对付网络犯罪较为有效,因此机器学习作为单一技术将占领最大的一块市场,到 2023 年其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60 亿美元。

除了传统安全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安全,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安全实践,如 Google、Facebook、Amazon、腾讯、阿里巴巴等均在围绕自身业务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安全应用。

(三)AI+安全的实现模式

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综合交叉学科,涉及技术领域众多、应用范畴广泛,其知识、技术体系实际与整个科学体系的演化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根据各类场景安全需求的变化,进行 AI 技术的系统化配置尤为关键。

本报告采用 Gartner 公司 2014 年提出的自适应安全架构(ASA,Adaptive SecurityArchitecture)来分析安全场景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此架构重在持续监控和行为分析,统合安全中预测、防御、检测、响应四层面,直观的采用四象限图来进行安全建模。其中「预测指检测安全威胁行动的能力;「防御表示现有预防攻击的产品和流程;「检测用以发现、监测、确认及遏制攻击行为的手段;「响应用来描述调查、修复问题的能力。

本报告将 AI+安全的实现模式按照阶段进行分类和总结,识别各领域的外在和潜在的安全需求,采用 ASA 分析应用场景的安全需求及技术要求,结合算法和模型的多维度分析, 寻找 AI+安全实现模式与适应条件,揭示技术如何响应和满足安全需求,促进业务系统实现持续的自我进化、自我调整,最终动态适应网络空间不断变化的各类安全威胁。

1、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较早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领域,从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以及过程自动化等到如今的深度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证实能有效增强网络系统安全防御:

机器学习 (ML, Machine Learning):在安全中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可增强系统的预测能力,动态防御攻击,提升安全事件响应能力。专家系统(ES, Expert System):可用于安全事件发生时为人提供决策辅助或部分自主决策。过程自动化 (AT, Automation ):在安全领域中应用较为普遍,代替或协助人类进行检测或修复,尤其是安全事件的审计、取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度学习(DL, Deep Learning):在安全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探测与防御、威胁情报感知,结合其他技术的发展取得极高的成就。

如图 3 所示,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在四个层面均可有效提升安全效能:

预测:基于无监督学习、可持续训练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提前研判网络威胁,用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和过程自动化技术来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安全基线,可以让系统固若金汤。

防御:发现系统潜在风险或漏洞后,可采用过程自动化技术进行加固。安全事件发生时,机器学习还能通过模拟来诱导攻击者,保护更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避免系统遭受攻击。

检测:组合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等工具连续监控流量,可以识别攻击模式,实现实时、无人参与的网络分析,洞察系统的安全态势,动态灵活调整系统安全策略,让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

响应:系统可及时将威胁分析和分类,实现自动或有人介入响应,为后续恢复正常并审计事件提供帮助和指引。

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正在改变当前安全态势,可让系统弹性应对日益细化的网络攻击。在安全领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不仅有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网络攻击等伴生问题,还有如隐私保护等道德伦理问题,因此还需要多种措施保证其合理应用。总而言之,利用机器的智慧和力量来支持和保障网络系统安全行之有效。

2、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可被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领域,参与网络文本内容检测与分类、视频和图片内容识别、语音内容检测等事务,切实高效地协助人类进行内容分类和管理。面对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实时海量的信息内容,人工方式开展网络内容治理已经捉襟见肘,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内容治理层面已然不可替代。

在网络内容安全领域所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下:

自然语言处理(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可用于理解文字、语音等人类创造的内容,在内容安全领域不可或缺。图像处理(IP, Image Processing):对图像进行分析,进行内容的识别和分类,在内容安全中常用于不良信息处理。视频分析技术 (VA, Video Analysis):对目标行为的视频进行分析,识别出视频中活动的目标及相应的内涵,用于不良信息识别。

如图 4 所示,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在四个层面均可有效提升安全效能:

预防阶段:内容安全最重要的是合规性,由于各领域的监管法律/政策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且动态变化。在预防阶段,可使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和解读,并设定内容安全基线,再由深度学习工具进行场景预测和风险评估,并及时将结果向网络内容管理人员报告。

防御阶段:应用深度学习等工具可完善系统,防范潜在安全事件的发生。

检测阶段:自然语言、图像、视频分析等智能工具能快速识别内容,动态比对安全基线,及时将分析结果交付给人类伙伴进行后续处置,除此之外,基于内容分析的情感人工智能也已逐步应用于舆情预警,取得不俗成果。

响应阶段:在后续调查或留存审计资料阶段,过程自动化同样不可或缺。

3、人工智能应用于物理网络系统安全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 等技术的成熟,网络空间发生深刻变化,人、物、物理空间通过各类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由于涉及的领域众多同时接入的设备数量巨大,传感器网络所产生的数据可能是高频低密度数据,人工已经难以应对,采用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但由于应用场景极为复杂多样,可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加广泛,并会驱动人工智能技术自身新发展。

情绪识别(ER, Emotion Recognition):不仅可用图像处理或音频数据获得人类的情绪状态,还可以通过文本分析、心率、脑电波等方式感知人类的情绪状态,在物理网络中将应用较为普遍,通过识别人类的情绪状态从而可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更为安全。AI 建模(DT, Digital Twin/AI Modeling):通过软件来沟通物理系统与数字世界。生物特征识别 (BO, Biometrics):可通过获取和分析人体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来实现人类唯一身份的智能和自动鉴别,包括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技术。虚拟 (VA, Virtual Agents):这类具有人类行为和思考特征的智能程序,协助人类识别安全风险因素,让人类在物理网络世界中更安全。

第6篇: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而根据趋势科技连续8年的调查报告表明:被调查者所属机构中病毒的流行性和破坏性每年都变得更为严重,对数据和系统造成更为实质性的破坏,并且所形成的成本损失更为高昂。这还不包括因使用防病毒产品、改善的更新和升级产品以及提高防病毒系统的管理功能而增加的费用。企业在购买、安装和维护防病毒产品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除了感染病毒之外,趋势科技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还会遭遇网络阻塞、系统瘫痪、信息传输中断、数据丢失、拒绝服务攻击、端口扫描攻击、篡改网页等等问题,一些拥有邮件服务器的中小企业,还会面临垃圾邮件的问题。可以说,小型企业面临着与大型企业一样的挑战和安全威胁,只不过中小企业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整体增长,而不太去关注安全问题,因而在解决安全问题中拥有的资源更少,不会采取预防性措施而处于劣势地位。

当病毒、蠕虫、垃圾邮件和黑客攻击给中小企业造成的损失逐年增长的时候,趋势科技一直审视中小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策略。根据众多中小企业的特点,这部分企业的所需要的安全策略,应该是使用户在处理网络威胁时无需过多的花费时间。

针对中小企业的网络安全产品,不仅要具有价格优势,还要考虑如何通过尽量少的产品提供一套整合度高、易于维护的方案,能够实现防病毒、防垃圾邮件、防止非法入侵、身份识别与访问控制、反端口扫描、数据备份和恢复、防止无线数据拦截等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IT部门,网络安全的复杂性更加突出,因此需要便于集中管理、能实现自动监控的方案。

第7篇: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一、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遭遇“寒流”

随着市场的发展,如今媒体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日趋“白热化”。根据《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7:创新成就未来》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共出版各类报纸1935种,各级各类报纸总数均有增无减。而且,2000年以来的“厚报”化趋势进一步明显。庞大的出版数量,令读者目不暇接。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少城市纸质媒体早已饱和,甚至“报纸过甚”。众所周知,一份报纸如果发行量和广告量上不去,其市场份额必然受限。为了吸引读者订阅,各类各级报纸都挖空心思在订报优惠上大做文章。

同时,不同性质媒体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电视台纷纷推出的深度报道类节目和广播领域推出的现场采播和数字广播等形式,正是这种市场竞争加剧的体现。

不仅如此,新型媒体也加入到这场近乎残酷的竞争当中来。随着社会信息化速度的加快,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终端,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工具,①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应当看到,由于报纸自身载体的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以电视广告收入为例,2007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总额为67.956亿元,比2006年的58.69亿元增长16%,而中标额最高的企业总额为4.2亿元,两项数据均创下新高。

电视广告收入居高不下,报纸广告份额却急转直下,于是乎报界人士大喊报业遭遇“寒流”,报业的“冬天”已经到来。来自全球报纸协会的数字显示,从1995年到2003年,美国的报纸发行量下降了5%,在欧洲和日本分别下降了3%和2%。据美国发行审计局2006年5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面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激烈竞争,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的6个月时间里,美国报纸日发行量下跌了2.5%,周日版发行量则下跌了3.1%。看来,不仅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的报业大军遭受了“寒流”的袭击,就连世界知名大报也难逃此厄运。

二、目前报纸电子版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给报业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正是看好其高速的发展和在受众当中广泛的影响,报纸纷纷与网络结合。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开内地报纸上网之先河,成为中国媒体上网的先行者。②在此之后,开设电子版的报纸不计其数,报社都希望通过这一具有高度实时性、参与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的新兴媒体来改变自己的尴尬处境。

但效果似乎并不那么尽如人意:慧聪媒体研究中心对2005年1月至5月全国城市报纸投放广告量进行统计,北京市以24.58亿元排在第一位,不但远远低于同城的其他媒体,而且8.32%的同比增长幅度较2004年36.74%的同期增长幅度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报纸投放广告前10位的城市中,广州、青岛、深圳三地的广告投放量还出现了负增长。严峻的形势再次出现。强强联手为何没有让“在夹缝中生存”的报业看到希望?究其原因,只能归咎于简单的整合使之产生了“1+1<2”的效果。

应该说,报纸选择和互联网联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互联网除了具有交互性、实时性等几大特点之外,网络的大容量性也是报纸没有办法企及的。据2008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2007年7300万新增网民中的四成,有2917万来自农村。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

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8%都属于18岁至24岁的青年,95.8%的网民年龄在50岁以下。“读者的老龄化往往意味着读者消费能力不强,广告效果不好。”③因此开辟报纸电子版应该意味着读者量的增加。

从广告投放来看,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发表的2007年全球广告数据看,全球网络广告同比上升18.9%,报纸广告则下降了15.2%。尼尔森预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增幅超50%,网络广告市场将达140亿元。网络广告的强劲发展势头为何没能让报界人士感到一丝欣慰呢?原因是,门户网站仍是主要的网络广告媒介。报纸电子版或者报社网站的广告投放所占比例仍然处于低水平。

从报纸电子版本身而言,不论是《人民日报》、《解放日报》这样的全国大报,还是一些刚开通网站不久的地方小报,其电子版报纸可以说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简单机械地将报纸上的新闻搬到网上。所谓的电子版报纸可以说只是报纸的“网上翻版”,除了一部分稿件的标题为适应网络媒体特点的要求略有变化外,唯一增加的功能就是网民可以根据时间或文章的关键词等方便地查看以往的报纸。

目前全国已有10家经济实力雄厚的报社在网上开设了PDF版,读者不需要购买报纸,只要通过网络就能非常直观地看到报纸的版面形式,更好地领会编辑的意图。这应当说是报社在利用网络优点、整合媒体资源上的又一次进步。但纵观这些PDF“全真电子版”,不难发现,仍然是以“网上翻版”的形式出现,而新闻本身所能带给读者的信息,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因此不少报社的经营状况仍呈下滑趋势。

三、改变观念、充分整合

为了遏制报业发展的下滑趋势,打造好电子版的工作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打造电子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借助网络多媒体传播手段。从目前报社开设的电子版来看,几乎每一家报社都利用了网络具有海量信息与易检索的优点。而网络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优点,人们认为图、文正是报纸的本质特点,是其与广播、电视及其他新兴媒体的区别。如果报纸也视听兼备,那还能称之为报纸吗?正是由于这种狭隘观点的影响,使得网络的介入并没有彻底改变报社的艰难处境。

在报社,一般都有专门的网站工作人员,将报纸上的新闻“搬”到网上。报社电子版的“复制”新闻,让不少读者在查看新闻时仍然选择的是新浪、雅虎等大型门户网站。报社花高价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记者拍摄下来的精彩新闻片段做成视频挂在网上,如果读者需要,只要点击一下,就可以观看到部分新闻现场的精彩活动画面,其效果远远好于大幅照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网络毋庸置疑的优点使其有惊人的发展速度,但传播的随意性和匿名性的特点又使其信息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而这又恰恰是报纸的优点。试想,在受众心目中建立了良好信誉的报纸,如果能充分做好“拿来主义”的工作,建立一个集多种传播手段于一身,又具有良好信誉度的报社网站,报社及其下属传播媒体在受众当中的影响能不扩大吗?

根据读者需求合理安排稿件。当然,“拿来”的东西也是需要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由于目前报社网站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计算机界或电子专业的业内人士,他们在新闻方面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导致其将报纸上的新闻照搬到网上或只是进行简单编辑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如今报纸读者的组成和上网阅读新闻网民的组成,在年龄、学历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媒体性质的本质区别导致受众组成状况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受众对于媒体的选择。为了留住稳定受众,吸引潜在受众,报纸电子版新闻的编排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比如绝大多数报社网站工作人员在安排稿件时依照的顺序仍然是版序:一版二版三版四版,传播效果未必尽如人意。网站编辑应大胆做出一些改革,比如考虑到网民中年轻人较多,编辑可适当将部分适合青年人口味的稿件靠前安排;鉴于学历高的人较学历低的人更多地接触网络,编辑也可以专门开辟一些深度报道的板块,满足这部分读者的要求。“读者就是上帝”,只有不断研究读者的需求,报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利用网络容量的无限性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应该说,在报社,每日传到编辑部的稿件一定会多于最后和读者见面的报纸上的新闻,尤其在一些全国知名的大报,供编辑选择的稿件数量是远远大于最后和读者见面的稿件数量。这其中有部分稿件是编辑出于稿件质量、报社政治立场或风格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而舍弃的,这样的稿件是不能和读者见面的。但有更大一部分稿件是由于版面自身原因的限制,编辑经过多次比较之后,为了保住最精华的稿件,不得不忍痛割爱,将一些具有一定质量和信息量,又能满足读者需求的稿件打入废稿库。读者需求是多样的,即使是最精华的稿件也很难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把一些经过编辑审定、各方面均合乎要求、只是因为版面限制而没能上版的稿件安排在网站的特殊位置(如这部分稿件可在网站上独立成区,特别注明等),既能充分发挥网络“海量”的优势,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又能尊重记者的劳动,不浪费报社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能增加记者的知名度,提高记者工作的积极性,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变则通,相信只要报社改变观念,充分整合,打造出令大众耳目一新的电子版,中国的报业市场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注释:

①《中国移动开通“掌上天下・两会专题”》,http://it.sohu.com/20060310.

②刘仁圣:《媒介通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③陈国权:《厚报不合时宜变薄已成趋势》,《中国报业》,2006(1)。

第8篇: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4月20日的开幕式由广电总局科技委秘书长周志强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代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常务副主任、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到会致辞,对第八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 2008)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在推动广播电视行业新媒体的发展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NWC 2008对于新时期推进我国视听新媒体的大发展,促进广电行业新媒体业务的大繁荣,增进业界的技术交流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做了《广播网帮助互联网――通信广播因存储而走向融合》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当前全球的一个热门话题“2010年互联网将崩溃?”谈起,明确提出不会的,因为广播网将帮助互联网渡过难关。报告预言网络将会出现两大创新:出现播存结构,广播进入下一代;广播帮助通信,出现双结构互联网。所谓播存结构,就是通过互联网把全国最有影响的一千种报纸、期刊、网站的全部内容(

第二个主题报告是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郭炎生的《从广播电视的发展看三网融合》。他从有线电视数字化、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等十个方面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介绍。在回顾了“三网融合”政策十年的论争与十年的博弈之后,他提出: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技术问题不是瓶颈,政策问题是关键,部门垄断要打破,竞争有利于发展。“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网络通过技术改造,都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他特别指出,“三网融合”不是广播电视媒体与电信、计算机媒介之间的融合。在谈到对策和建议时,他强调:一是实行双向准入,不对称开放的政策。放开电信业务,适度放开广播电视业务;二要统筹规划、典型引路、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三是建设具有播存功能的双结构互联网。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制定推动“三网融合”的方针、政策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创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避免恶性无序的竞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科技部CNGI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景做了《国外网络视听产业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他认为: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导致传统音视频媒体产业的重构;全球的互联网新媒体处在对传统供应链延伸和优化的阶段;互联网音视频新媒体出现了从产品向服务转移的趋势;开放的产业环境是推动音视频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中国传媒大学宽带研究室主任曹三省做了《新媒体环境下的Web2.0技术应用及Web3.0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提出了Web3.0的几个本质特征:开放整合、普适化、人性化、有效有序。当前主要互联网门户发展特点是:Web2.0业务、技术与应用构成其共同的发展战略核心,存在不同程度的Web3.0探索;发展战略各自不同,各自的“杀手级”应用均以各自资源优势出发;新技术―新概念―新盈利模式―新业务,层层带动。最后他介绍了运行于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示范基地的网络化视听媒体互动业务制作平台。

4月20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侯自强的《互联网新媒体》主题报告开场。在报告中他提出,网络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无所不在、低进入门槛和多对多的个性化媒体。新媒体是运营在公共互联网上,以多种方式提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连接。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视频流量的猛增,需要解决运营环境和分布管理问题。一些新的标准如P4P等正在发展制定中。手机电视向移动多媒体广播演化,进一步与宽带移动互联网融合构成宽带无线多媒体。对广播运营商而言,在UHF/VHF频段融合宽带无线接入与移动多媒体广播发展宽带无线多媒体是最佳选择。

在接下来的媒体新技术专题论坛中,《构建Web2.0 TV大社区―创新技术及应用》报告介绍了曙光集群存储技术以及掌中微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广东移动等的合作案例。北京尚为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做了《打造新媒体门户,共赢新传媒明天》的报告,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在《移动流媒体内容制作及其应用研究》报告中介绍了方正的技术解决方案,北京时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悠视网成年礼――如何服务飞速增长的多元化在线直播需求》的报告,介绍了悠视网的发展情况。

在互动交流环节,就“技术趋势与新媒体变革”这一主题,李幼平、侯自强、尹逊钰、李涵、徐浩宇、高国连、夏中华等嘉宾展开了讨论。嘉宾们围绕2010年互联网是否会崩溃?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网络视听技术的新发展等问题与台下参会代表展开互动交流。

4月21日上午宁夏自治区广电局副局长赵利宁主持了“管理与应用专题论坛”。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所所长、研究员董年初做了《网络视听业务规范管理与加快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了56号文出台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广电行政管理部门为监管主体;视听新媒体步入依法管理轨道;将积极促进视听网站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管理网络视听业务的主要手段:法律手段、行业自律、行政许可与技术监管。对视听媒体发展的基本走势做出判断:视听媒体的二元格局已成定式;网络成为视听媒体重要传播手段;网络媒体正在重组媒体广告市场;网络媒体正在改变受众分析方式。他着重提出广电媒体的应对策略:一要清醒认识商业网站的快速成长性;二要把网络视听业务发展纳入重要议程;三要建立台直属事业主体或台控股企业;四要强化网站宣传联动经营功能;五要努力打造完整产业价值链。

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总裁徐玮峰做了《网络电视――从媒体大国到媒体强国》的报告,提出网络电视有机会在未来中国从媒体大国到强国中发挥力量;中国在视频互联网的趋势中可以从传播渠道及技术发挥全球的影响力;网络电视同传统电视会有很好的结合点,在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共赢;表示PPS网络电视愿意在这个跨时代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广电总局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黄薇莘在《兴利抑弊,促进网络视听媒体繁荣发展》的报告中指出,网络视听迅猛发展,成为丰富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传播方式。但不良网络视听内容也亟需治理。如节目,血腥、暴力内容,低俗、恶搞类节目,恶意攻击、抹黑党和政府的视听节目等。因此必须要兴利抑弊,促进网络视听媒体繁荣发展,引导与规范网络视听媒体的发展。要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UT斯达康首席科学家杨景做了《网络电视商业模式及其结构探讨》的报告,提出传统电视节目传媒商业模式出现瓶颈,音视频产业结构正在悄悄改变,商业模式也在重构之中。要做网络音视频产业的创新者,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网络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建设开放产业环境,推动音视频内容制作业发展,做大做强音视频服务业。

广播科学研究院技术经济所马在报告中介绍了美国网络视听服务的研究情况:流量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网络视听服务流量的时间分布在黄金时段与广播电视相近。报告特别介绍了正在进行的《网络视听服务国际发展与影响力评价》课题的基本情况及阶段性研究成果。提出网络视听服务已经开始争夺广播电视的用户和用户的消费,但暂时还没有明显分流用户。广播电视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广电业的政治影响力目前仍很强,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产业力是控制力,政治力巩固要依赖产业链的延伸,融合提供了广电产业发展的机会。从产业角度竞争不可避免,关键是协调,协调的方法得当,广电行业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无锡广电集团太湖明珠网只是一个地级市的广电媒体网站,但在网站排名中却名列前茅。其总监林刚做了《共同突击――视听网站对广电传媒的盛情邀请》的报告。他指出:视听网站是广电传媒危机的报警人,传统广电传媒面临四个方面的危机:收视率不能认可之惑;创作成本不能承受之重;话语权不能把持之痛;技术创新不可突破之急。他认为,视听网站是广电传媒突围的同盟军。广电传媒对于视听类网站采取的政策与态度应该是合作“突击”。合作对于视听网站、对于广电传媒都具有积极意义。而管理政策应具有引导双方合作的主观倾向,目的是为了加强建设,打击违法网站。

第9篇:网络安全趋势报告范文

关键词:理性回归;网络舆论;新媒体环境

综观近几年的公共事件,从其爆发至扩大,都与网络、手机这类新媒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河北大学撞车门”事件、“江西抚州宜黄“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和“蛆虫柑橘”事件等。

一、网络舆论非理性的表现

虽然各种事情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但是《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涉及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道德伸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公共问题最有可能成为网络热点事件。这一系列非理性网络舆论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的批判、民族主义的激发和谣言的恶性循环。

1、对现实的批判

在我国,社会阶层的冲突尤以民与官的矛盾、贫与穷的冲突为最突出的两个方面。人民日报曾刊文称收入差距加大导致国民弱势心理蔓延。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财富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普通百姓包括白领阶层普遍感觉经济上受挤压,社会地位快速下滑。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交织成全社会的“弱势心理”。不仅是经济上的“弱势”,近年来,征地强拆、黑砖窑、工资拖欠等事件中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一方,全都是农民、农民工以及城市贫困居民等人群。①这种弱势现状和弱势心理使得公众对现实的不满增多,而公众又缺乏适当的排解渠道,于是非理性言论就大量集中于社会的传播空间,而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特征又给这些非理性言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播空间,于是非理性的舆论得以在网络中大量传播。②

一直以来,普通百姓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群,他们内心一直存在着“官官相护”“无奸不商”的心理。在“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中,当遇上钉子户这个喷发口,人们一直以来的观念和弱势心理就找到了一个爆发的导火索。这些网民的心理特征十分相近,都是为“弱势群体”鼓气加油,为拆迁户“维权”,抨击开发商和政府相互勾结,使得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因素凸显。

2、民族主义的激发

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和财富的一种愿望。现阶段,我国的网络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宣扬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为出发点,以互联网为依托,以表达民族情感和扩大其影响的网上互动为形式,并试图以此来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③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利益冲突更加凸显。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上升,使得西方国家出现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目前,网络民族主义有泛化和极端化倾向,言论失之于幼稚偏激。因此网络民族主义给人的印象并不是理性的思考,而是网民情绪失控后的鲁莽行径。

以2008年“抵制家乐福”事件为例,奥运火炬在法国的传递过程中遭到干扰,同时网上盛传法国人助资达赖,激起了很多中国民众保卫祖国奥运胜利举行以及国家安定统一的强烈愿望。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愿望使得在短短几天内数十家海内外网站论坛的一部分中国网民,发起了一场抵制家乐福的网络言论大行动,呼吁大家抵制法国货。随后,又通过手机短信的转发,呼吁广大民众抵制家乐福。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广大民众从互不识的状态迅速连接成一个抵制家乐福的群体,并且从网络的线上走向了现实的线下,从而导致了抵制家乐福的非理性行动。在这种一边倒和非理性的舆论产生过程中,新媒体和网民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结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谣言的恶性循环

谣言自古就有,网络更是为谣言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贵州瓮安”事件中,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瓮安事件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并且在此事件中,谣言跑到了真相的前面,对于李树芬的死因说法不一,网上盛传“女学生是被奸杀后投入河中,元凶是县委书记的亲侄女,女学生的叔叔在与公安人员的争执中被打死”等等。关于这件事的网上谣言之中,有时间,有人物,有事件,还有各种猜测,而在这些传闻和谣言肆虐时,政府并没有及时澄清和引导。受首因效应的影响,人们更是对网络谣言深信不疑而未作理性的思考。正是这种非理性谣言的恶性循环,致使一时群情激奋,爆发了围攻县委、县政府的“打砸抢烧”突发性群体事件。

二、网络舆论在引导下趋于理性化

1、网民结构具有回归理性的基础

从普及率上看,互联网在中国还是高学历人群的工具,还没有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世界的平台,大专以上学历的居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90%。④此外,网络舆论的核心群体具有年轻化、主要分布在城市、精英化的特色。因为参与网络舆论需要一定的网上交流意愿、写作能力或思考能力,所以网络舆论的核心群体一般是中高收入、对社会问题比较关注的精英阶层。⑤精英阶层的思想观价值观相对比较成熟,具有很强的责任和包容意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理性思辨能力,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不易受到偏激思想的影响。

另外,笔者统计了CNNIC对我国历年(2007年至今)网民的调查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网民在学历、职业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出逐步向高龄人群发展的趋势。

图1

由于互联网的门槛降低,网络渗透的重点从低龄群体逐步转向中高龄群体,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更加成熟和优化的方向发展。⑥如图1所示,在“年龄”这项指标中,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而18至30岁网民所占比例呈下滑的趋势。网络意见表达平台的搭建,促成了“真理越辩越明”的现象,成熟理性表达方式也被热捧。⑦

                         图2

注:其它包括农林牧渔劳动者,产业、服务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退休人员等 。

                           图3

在“学历”这项指标中(见图2),从2007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3.9%到如今的大专及以上所占份额为23.3%,而高中学历占40.1%,初中占36.7%,这种变化说明我国网民正逐渐由高学历向多元化的学历方向发展。

在“职业”这项指标中(见图3),学生一直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30%,而其它的行业例如企事业单位、党政工作人员、失业人群所占比例有多下降,而自由职业者、农林牧渔劳动者、产业服务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都出现了增长,使得各种职业人群的网民所占比例趋于多元化和均衡化。

2、 政府对舆论的重视和理性引导

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政府不仅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已经越来越重视,而且在对舆论的把控引导上也越来越理性。一方面,增强了媒体危机意识;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危机处理思维方式,从容面对突发事件,秉持着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地信息的原则,并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议,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做到转危为机。

在近几年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对于之前的“非典”和“禽流感”事件,我国政府在处理甲型H1N1事件中,更加重视对舆论的理性引导。我国首例四川甲流患者出现时,政府及时召开新闻会回应公众舆论对人员感染情况的知情诉求,减轻了民众的恐慌心理,从而有力地引导了公众舆论。

3、传媒引导下网络舆论趋于理性化

随着历年来公共事件和危机事件的频发,我国媒体对这类事件的应对机制更加成熟和优化,媒体评论和意见领袖的作用不断被挖掘。深度报道在引导网络舆论和稳定民心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评论性深度报道也不再局限于曝光式的批评性报道,更多地转向富有建设性的议题。⑧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积极利用对事件的调查性深度报道引导舆论。但随着媒体对事件报道和评论的深入及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纠正一些不当的做法,情绪宣泄逐渐被理性思辨所替代。

2007年“孕妇之死”事件中,刚开始网络舆论的重点集中在声讨肖志军和医院的不作为上。但随着《新京报》和央视等媒体的深入调查分析,腾讯网和新华网策划专题,对该事件进行了回顾、剖析和评论,在阐述事实的基础上对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进行了深刻分析,网友的意见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⑨。在这种多元化的舆论氛围中,网友从对事件的情绪发泄转而到反思现实生活中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源,呼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真正触及事件的解决之道,从而使得网络舆论更加地理性化。

三、结语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凭借其快速,便捷,集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为一体的优势,使得许多公共事件和社会原本存在的问题能够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体被报道出来,并逐渐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在政府和传媒的引导下,网民的责任理性意识得到了回归,同时也使得网络舆论的理性回归成为一种趋势。

    对这一理性回归趋势的论证,能对政府和传媒理性引导网络舆论起到一定的基础指导作用。网络舆论体现的是公众对社会公共问题发出的声音和民意的表达,政府和传媒如何利用网络舆论的理性化趋势,能更有效地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对公共领域的积极作用,为我国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注释:

①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人民日报刊文撑收入差距加大导致国民弱势心理蔓延》,2010年11月12日.

   news.qq.com/a/20101112/000188.htm?pgv_ref=aio.

② 彭鹏:《网络情绪型舆论的调控》,《军事记者》,2004年第7期.

③ 卜建华 赵金亮:《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探析》,《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4月.

④ 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7年7月.

⑤ 吴飞:《传媒影响力》,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90页.

⑥ 第二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7月.

⑦ 陈晨:《从乱“拍砖”到发倡议 网民意愿表达日趋理性》,新华网,2010年11月22日.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1/22/c_12801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