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

第1篇: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

小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其中的制约因素是比较对应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过于重视读书的分数,规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在学生资产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正在不断的社会转型,存在很多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社会中不良的环境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利用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励志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2.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习惯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通过积累,就会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机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先进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知识,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需要以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道德认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长的规律,养成过程的设计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层递性。

3.健全监督机制。在各个班级活动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队活动,利用大型的校队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训练。在活动开始之后,学生要以排队的形式入场,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们认真的听讲,给予礼貌的故障,严格规定队员的敬礼和站立等行为,使学生可以集体活动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确遵守规范的意义,结束了互动,需要让每个学生对活动给予反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规范化和序列化。

4.优化乡镇德育环境。利用乡镇德育,可以有效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德育,德育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自身具有辐射力和渗透性。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属于一种社会外部控制,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社会文明风尚。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对策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当代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我国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可以更好的做人。

作者:鹿清溪 单位:山东省东阿县关山联合校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14-1

农村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现状是怎样的呢?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门口小食品包装袋等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加强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以德育活动月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小学立德树人的基础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为进一步夯实德育基础,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我校制定了十个德育月主题活动。分别是:二月举止文明活动月,三月尊重他人活动月,四月勤俭节约活动月,五月卫生环保活动月,六月安全自护活动月,九月惜时守时活动月,十月热爱祖国活动月,十一月懂得感恩活动月,十二月锻炼身体活动月,一月诚实守信活动月。

2.十个德育主题月活动,由我校德育处主任亲自主抓该项工作。每月围绕主题月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周一国旗下讲话、手抄报比赛、剪贴画比赛等,做得真,抓得实,成果显著。如,二月“举止文明活动月”:(1)开展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横幅、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报道。举行一次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班级、校园内要张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文明习惯十做到”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有计划地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自我排查。组织学生对照《小学生守则》、“文明习惯十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查找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并制订整改措施。

(4)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

(5)开展“我与文明同行”征文竞赛。组织开展一年级“一日常规”比赛等。

(6)进行一次全员参与的“文明习惯”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明确良好的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突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评价,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

3.延伸活动,长期坚持。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班队要以活动为契机,认真进行研究分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以《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为引领,强化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1.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我校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在举止文明习惯、尊重他人习惯、卫生环保习惯、安全自护习惯、惜时守时习惯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所以,我们把《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划分为十个子课题,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组、分工,确立了子课题负责人。

2.为了进一步夯实我校的德育主题月活动的成果,我校举全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合力,开展了《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分为十个子课题:举止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尊重他人习惯的养成教育;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教育;卫生环保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自护习惯的养成教育;惜时守时习惯的养成教育;热爱祖国习惯的养成教育;懂得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教育;诚实守信习惯的养成教育。这十个子课题和十个德育主题月活动一一对应,有利于进一步把我校的德育工作做真、坐实,并彰显一定的特色和成果。

第3篇: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中小学阶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律、自护、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最终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实现习惯养成教育一个月成效明显,一学期基本养成,一学年逐渐规范的近期目标。

三、主要内容

按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优秀传统礼仪教育,开展日常礼仪专项训练,引导中小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知书达礼、孝亲敬老等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宽以待人、自尊自律、善于合作等良好品质。

(二)抓好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加强节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强身健体、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家庭教育、升学择业、人生规划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专心听课、规范书写、爱好读书、独立作业、合理表达、质疑探究、创造创新等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主要措施

(一)文化熏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以特色学校创建为目标,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标语、板报、橱窗、校园网等载体,彰显养成教育文化,为实施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着重就“管理文化、校训、办学理念、学生守则、校纪校规”等方面积淀学校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在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一是提高师德修养,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教育教师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教育教师要语言文明、服饰得体、举止大方、礼貌待人、和蔼谦逊。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二是树立学生榜样,发挥带动作用。要制定并公布“优秀班干部”、“优秀团(队)员”、“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标准,经常开展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三)督促激励。充分发挥政教处、班主任、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的管理监督功能,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采取学校行政值周检查、教师值日检查、学生值日检查、学生互查、家长督查等办法,全面、细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予以教育和引导。建立激励、表彰机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日评比、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年度评比等形式,带动全体学生加强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

(四)自我约束。加强学校团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的组织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组织要发挥优势,培养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学校要大力支持学生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家校互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学校、班级交流群、校信通、电话交流、家访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让学生把在学校训练和培养的好习惯带回家,使之能够得到督促与强化。

五、活动安排

一是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各校要把习惯养成教育与德育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以活动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各校“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安排一定要认真,全学期有总体计划,每个月形成书面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活动主题鲜明、活动内容具体、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要求明确、活动效果明显。各校要把每月的活动主题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活动有氛围,让学生有感应。

二是开展“+1-1”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假期坚持培养一个好习惯,改掉一个坏习惯,开学后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讲故事、谈感受、说体会。

三是组织好习惯养成知识竞赛活动。各学校要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好习惯30条的宣传及学习,组织好习惯养成知识竞赛。县教体局将在每年五月份组织全县的好习惯养成知识竞赛活动。

四是建立个人好习惯养成成长档案。各学校为学生建立好习惯养成成长档案,记录每学期学生自评、组评、班评、家评情况,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每学期各学校将学生个人习惯养成情况如实记录在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价表中。

五是开展“最美学生”、“文明学生”、“三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将好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估中,根据综合评估评选 “最美学生”、“文明学生”、“三好学生”、 “新时代好少年”,并参与县级优秀学生评选。

六是充分利用节庆日活动,促进行为习惯养成。利用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规范言行,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开展如入团、入队、入学、毕业等仪式教育活动,创新方式方法,展示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保障措施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覆盖面大,涉及面广,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这项工作,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各学校成立“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各校校长要负总责,亲自抓,实行校长负责,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全员参与制度。

(二)广泛宣传,认真学习。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积极宣传发动,通过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提高认识,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逐步转变为广大师生、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三)优化环境,全面育人。广大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要转变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处处体现环境育人的影响,同时,形成全方位、多渠道齐抓共管的教育教学氛围,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四)突出重点,注重课堂。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校长、教师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征文活动比赛等形式,在学校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注重强调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第4篇: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在一年级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他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处处有着良好习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制定工作计划能够让班级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一)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入学之后,一方面由于学前段的教育不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一年级的学生本来就比较好动,加上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学生会很难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与方法。通过习惯养成这一校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二、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三、本学期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要求:

行为习惯:

1、尊敬国旗国歌

2、讲文明懂谦让

(十一月重点)

3、维护公共卫生

(本学期重点)

4、课间午间活动正常秩序

(本学期重点)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学期重点)

6、孝敬父母

(本学期重点)

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准备

(九月十月重点)

2、写字姿势:一拳一尺一寸

(本学期重点)

3、上课听清老师的要求,发言先举手

(本学期重点)

4、与书报交朋友

(本学期重点)

卫生习惯:

1、卫生好习惯

(本学期重点)

2、小学生卫生习惯

(本学期重点)

3、讲究个人卫生

(本学期重点)

四、教学措施:

1、新生入学一月内加强各项习惯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开学一周内集中训练学习常规。

2、寓训练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习得习惯,体会到小学学习的乐趣,热爱学校生活。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时渗透小学生日常行为要养成好习惯的思想。

4、做好家长工作,家校联动,向家长讲明习惯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家庭巩固各种正确的习惯。

5、努力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二)一、目的意义

教育德为先。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更是一年级新生德育工作的重点,通过系列有效地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丰富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内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具体内容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养成教育的内容分为下列几个板块:

(一)礼仪常规

1、自学生入学起,着重让学生懂得:

①上学穿戴要整洁;

②上课铃声响立即有序的进教室坐好,不打闹、不讲话,能唱歌,在班干部指挥下朗读或背书。

③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问好。站立正直、声音自然洪亮、整齐。

④上学迟到,应在教室门口先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才可进入,进教室时,脚步要轻捷,入座时不要发生较大响声,并立即集中精神听课。

⑤懂礼貌,在校内外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会用“请”、“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

⑥课间如有紧急情况需要离开课堂,须向老师请假,经老师同意后才可出去。

(二)学习常规

1、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每天自觉将下堂课所需物品准备妥当。

2、班主任要结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我爱国旗”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升旗时态度要认真严肃、列队要整齐、唱国歌时声音要响亮、整齐。

3、老师上课时应向学生强调读书写字的基本要求:①文具摆放:书、本分别摆放在课桌左右角,文具盒与书本垂直成直角,上什么课摆什么书;

②坐姿:两手自然下垂 分放两边,胸离课桌一拳,身坐正,眼平视;③握姿: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④写姿:眼距书本一尺,书本摆正,不歪头、不斜肩、不横写;⑤读书:书拿 起,倾斜45度角,朗读时身坐正,读书声音洪亮,要抑扬顿挫,不能唱读。注意句与与之间的停顿;⑥发言:先举手,动作要轻,经允许再发言。身体站直,听准 问题,回答完整,声音洪亮,不说半句话。

4、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并交老师批改,如作业有错误要及时订正。

5、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要利用晨会和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学会专心倾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三)纪律常规

班主任要结合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

1、每天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师请假。

2、集队做到快、静、齐,行进中不打闹。

3、上下楼梯时靠右走,不准推挤别人,不扶肩搭背。

4、课间活动不追赶打闹。

不大声喧哗,不做危险、剧烈的动作。

5、爱护公物,不破坏花草树木。

(四)卫生常规

1、各班设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

学会打扫卫生。学生值日时不许家长代劳,班主任要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2、不乱涂墙壁,不乱丢乱吐。

3、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早晚刷牙。

常剪指甲。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爱惜课本、文具。

6、教育学生不乱扔杂物,主动维护校园卫生清洁,见到纸片拾起来。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举行如“我能行”、“小鬼当家”之类有益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比学习、比纪律、比能力”的活动。同时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以点带面。

(五)列队做操

要求学生学会听体育口令,班干部报数。培养从小锻炼身体的意识,齐步走、向右、向左转等基本常识。养成做操认真、动作规范,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习惯。

具体内容:

1、是否快速准确到达指定地点。

2、按音乐完成整套动作。

3、做操动作正确,规范、到位,整体效果好。

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 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所以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 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我坚持从实践出发的 原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需要的10种道德 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动开展目的意义: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 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播种一个品格,收获一个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为此,我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三、活动内容:

1、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收听收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

2、自觉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尊敬国旗、国徽,唱国歌声音洪亮。

3、热爱班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爱护公物,热心为集体服务。

4、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5、尊敬师长,有礼貌。

见老师能主动问好;对家长称呼“您”;不顶撞老师和家长;

6、使用文明用语:“谢谢”、“对不起”、“你好”等已成学生口头语、

7、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骂街,不打逗,不欺负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

四、教育计划:

(一)学习习惯:

1、课前要尽量早点进教室,摆放好学习用品,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课。

离开教室整理好桌面。

2、课堂上积极表现,大胆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开朗、更乐观,还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 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班级内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班会时间进行一周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最 佳拇指奖”“文明礼仪之星”等,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四)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第5篇: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79-001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实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对此,中国也有许多类似的论述:“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祸患常积于忽微”……

由此,我想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也正是如此吗?在我们学生中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纸屑随地抛、课间追打闹、讲话无礼貌等等,如果我们老师们在第一次看到时认为是小事,或者熟视无睹的话,就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更多次、更多的学生出现这些陋习,那我们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的步行街上我们看不到一张纸片、一口痰迹,为什么?除了市民的个人素质很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出现第一张纸片时就有管理人员的及时制止和处理,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你即使有垃圾也扔不下手,这就是环境教育人、培养人的作用。我认为学校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学校无小事,养成教育应从最细微处做起。我们提倡“宽容”,但在对待学生的教育上却不能纵容他们的看似不起眼的“小错误”。对他们的一个小小的苗头或趋势,都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小题大做,这样才能教育本人,防止蔓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是每天都会发生的“日常小事”,但用教育的眼光看,这些小事恰恰是学生素质的外部反映,通过一些细小的外部行为表现,就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如上下扶梯靠右行是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表现;早晨进校对同学问好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表现;主动把掉在地上的垃圾拣起来是关心公共环境的行为等。正是这些具体行为,构成了学校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正是这些“日常小事”,日积月累,逐渐积累成人的一项项优秀品质。

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没有科学的方法,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教师进行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方法是训练法。许多学校养成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中发生的问题临时确定主题,一抓而过,结果时间不长坏习惯又“死灰复燃”。或者制订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训练目标,但不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能坚持而逐渐松懈,就是被学校其他教育主题而冲淡,效果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因此,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除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数年如一。在第一时间修好“被打碎的玻璃窗户”,是养成教育的明智之举。

第6篇: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一、构建得力的领导机构,加强教师规范引领作用。

1、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各年级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带头人。领导小组成员以自己的能力、人格,高尚的品德,带好班主任队伍和加强学校骨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提升观念、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

2、强化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确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育人的管理理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此,教师首先行为要规范。教师每天自己打扫办公室,升旗仪式时排在学生队伍后面,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按时值勤,护导护送按时到岗,半年来,我校教师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社会,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

.开学初我校要求各位班主任教师制定养成教育工作计划,把读记习惯和书写习惯作为重点工作同时,把文明习惯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方向。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二、养成教育工作重点

1、文明习惯

本学期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通过“一台”(校园广播台)、“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岗”(校文明礼仪监督岗)、“一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全面开展“文明习惯”教育活动。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内容,使文明习惯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为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真正将工作做好做实,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采取了“日检查、周评比”制度,其中日检查是基础管理,周评比是及时反馈、强化教育,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对每班学生的好人好事,行为习惯进行监督记载查评和常规管理评分,并把各班每天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以利各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有较大程度进步,学生的文明意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所养成。

2、写字习惯

、读记习惯

学校将每日早7:40----8:00定为晨读时间,培养学生坚持每天朗读20分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每周至少诵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歌;及时批改学生的记录笔记。

三、养成教育具体活动

1、在纪念学习雷锋活动47周年之际,为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得以弘扬,大队部发出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倡议,组织大队干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走进社区活动。学校全体少先队员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对校园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真正体验到了“学雷锋、树新风”的快乐。

2、为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优良品质,学校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全校各中队还开展《感恩母亲》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绘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等等。学生从最细致的事情入手,体验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快乐与幸福,将感恩的心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第7篇: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一、在班集体生活中渗透养成教育

社会是由不同的家庭和人群组成的。同样,每一个班集体又是家庭和社会的缩影。班级中的所有孩子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长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观念和意识,使孩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尤其是独生子女所具有的那种自私自利的特点在当前的孩子们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他们毕竟是孩子,怎样才能用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孩子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的导向教育呢?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充分认识和掌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并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通过“班队会”“故事会”“课前三分钟”等多样形式,开展学生感兴趣和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让他们接受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体验,从而受到启迪,明白道理,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通过开展《小行动保护大地球》系列环保主题活动,以小队位单位,到社区、广场开展爱家园实践活动,清除白色垃圾、粘贴广告和回收废旧电池,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制定《班级行为细则》,从学生早晨到学校日常的正确做法到值日、间操、午休等具体参与的活动,都将要求细化,使每一名学生都明确在学校的这一天里我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由于条款细致,可操作性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使班级的日常工作管理得心应手。班级在短短的一学期内,面貌大为改观,也使我真正看到了在班级开展不同的活动,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最好途径。

二、通过校内外活动推进养成教育

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定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养成的。创新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必将更有力地促进养成教育的实效。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为每一名学生特长的发挥和展示提供了机会。我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使学生们通过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被选上的同学更是珍惜机会,同时对落选的同学也是一个触动。通过不同的活动创造意境,让学生在直接经验中学习知识,锻炼胆识,积累感悟,形成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技能,及时改正自身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这样既调动了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无形中养成了“事事我参与”“事事尽全力”的积极心态,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课本的育人功能深化养成教育

小学生在学校参与最多的就是课堂教学。利用课堂这一广阔的空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已经为教师教育教学创设了灵活多样的载体。比如,结合《苏菲的帽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课文的分析和学习,让学生畅谈学习体会,带领学生走进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感受残疾人的痛苦和脆弱,及时引导他们认识和了解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生命平等、尊重生命的善良意识。曾经有一名同学因为使用激素治疗重病导致身体过胖,当他回到我们班集体当中时,无人歧视,无人嘲笑,全班每一名同学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让他感到了集体的温暖。

第8篇: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使学生得到熏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纠正不良习惯;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教育资源,配合学校齐抓共管,形成制度,进一步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实践活动是孩子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能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同时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须持之以恒,教师须首先率先垂范,更须从点滴的小处入手,才能更好地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养成教育 习惯 持之以恒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时就有“养习于童蒙”的思想,主张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须从小抓起。孔子提出的“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显示,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不善分辨是非,易于接受新事物及影响,养成各种不同的习惯。但正是他们的可变性很强,所以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因此,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最有效的途径。

我校的大部分生源是来自农村的外来民工家庭的子女,在语言、行为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良的习惯,随手扔垃圾、破坏绿化,语言举止不文明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礼貌待人、讲文明、守纪律、爱校园,充分挖掘社区潜力,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

一、挖掘校园环境资源,奠定养成教育基础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较强的情境性,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个性的陶冶、情感的激发、精神的升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是一所“花园式”学校,校园内树木葱郁,四季常青,花儿品种众多,四季常开。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是校园,孩子们每天在校园内学习、游戏、玩耍,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画一像给他们的感觉最具体、最直接,最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校的走廊里、教室内和上下楼梯口精心布置名人名言和各类宣传画,草坪上、绿化丛中竖立的标牌……这些字、画、诗、牌、窗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蕴涵着对学生热情的鼓励和呼唤,激励、熏陶着学生的思想情操。

二、构建三结合教育体系,形成养成教育制度

构建三结合即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承担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承担着学生的启智启蒙教育。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我们要求家长放手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训练与监督学生在家、到亲友家的文明礼仪。一旦发现问题,学校与家长互相配合,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三者之间的联系,注意互相补充,形成合力,共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制度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如组织学生学习和遵守《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四项评比规则》、《文明班队评比细则》、《优秀少先队员评选要求》、《三好学生评选要求》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得养成教育有方向,学生行为有规范可循,教师执行也有的放矢。

三、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养成教育训练

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制度的建立和行为的指导上,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方法及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在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现实中吸取道德思想,形成自己的善恶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情感,同时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结合学校实际,以养成教育为中心,从抽象到具体,从导行到明理,我们在班队课、综合活动课、晨会课、思品课等课程活动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让学生明晓事理,知道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又是我们不应该做的。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教育。只有重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才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

1. 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 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貌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教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教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学生熟读“文明规则”、“小学生守则”,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第9篇: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建设和谐社会、合格公民基本素质的大事。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如果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及早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激励功能

怎样在活动中发挥激励作用,在激励的刺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到底。

(一)开展规范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班级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规范的作用。如果光靠死记硬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条条款款,自然是有口无心,无法落到实处。我利用班会课,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各种活动,具体化,形象化。如:拍手《三字经》、相声《争创文明城,争做文明人》、快板《24字核心价值观》、手语《文明之歌》、歌唱《小学生守则》、脱口秀《文明之花遍地开》……每次活动,都有评分细则,优胜者获奖。通过自编自演将生硬的道德说教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喜闻乐见。这样利于学生理解,内化,产生共鸣。将要我怎样做,变成了我要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二)开展美化教室活动,发挥育人功能

教室作为校园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室环境,不但可以给人春风拂面的新感觉,还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学双边的积极性。因此,充分重视教室美化的新功能,会达到相得益彰的教育。教室门口的班牌:“静能生智,博能生辉”,到教室看到黑板上方张贴班训“乐学乐创,绽放光彩”,激励学生以此为目标,创建良好班风。教室后墙上设立,“春桃风采”的展示板块,张贴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奖状。前呼后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其次,教室一侧“桃李精神、桃李争妍”分期展示学生的作文、手抄报、书画等作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珍惜点滴时间,发扬拼搏精神,形成务实、求实的学风。另一侧窗台的花台里种上各种各样的花草,点缀教室,给整个教室环境平添几分和谐、自然、蓬勃向上的气氛。

精心设计墙报,发挥导向作用。每学期结合学校德育处的安排,我班都要精心设计主题鲜明、新颖的墙报。开学初设计“新学期,新气象”;重大节日或历史纪念日设计,如:“纪念胜利××周年”、“祖国在我心中”、“奥运与我同行”……围绕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展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名言警句是一种理想的导航工具。在美化教室的同时,我要求学生在课桌右上角上,每人贴上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时常激励自己,约束自己,力争让学生成为文明的人。在这种浓浓的教室文化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品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鼓励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

二、良好的情感体验,促使行为习惯的养成

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小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我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学生们站在国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得以感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契机。国旗下,学生代表们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老师们强调的种种规范,都把各种道理和规范要求蕴含其中。每次升旗仪式完毕,我都会问他们:“今天讲的是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做才是文明行为?”这样“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动手动脑”、“加强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等。这些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形成了,又促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的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我组织学生们把每期用过的废书废纸积累起来,到校园垃圾桶收集废纸,塑料瓶等,然后送到废品回收站变卖。把卖得的钱积攒起来买奖品,奖励给每学月操行评比优秀的同学。劳动往往创造美好,勤俭节约是美德。同学们对变废为宝是乐此不疲,这事在他们年少的心灵里烙下深深的印记。

还有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如:“保护母亲河我在行动”、“清明扫墓”、“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等。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水平,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小学时期是情感因素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情感丰富、脆弱且波动的时期。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小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青少年才能在情感人格和人性等各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自然体验到做人的尊严,理解人生的真谛。

三、各学科相互渗透,齐抓共管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光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把养成教育渗透到家庭中,社会教育中,构建德育教育的网络,使养成教育立体化。与任课老师,家长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到班主任战略枢纽作用。让每一位任课老师在自己班能上课,上好课是我的目标。每周,我都会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组织召开班干部培训会,以各个层面了解到班级动态。及时将违纪行为好在班上通报,并利用校讯通平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建立“学校联系卡”及时与家长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效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强化训练,已经渗透到他们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个时候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算真的养成了。

四、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记载。建立学生操行评比的考评制度,对全班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加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定期评选出“文明小标兵”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行为常规管理,做到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使行为规范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自己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就会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总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发挥教师身教作用,树榜样,做示范;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增强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行为规范慢慢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