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媒体传播分析精选(九篇)

媒体传播分析

第1篇: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传统电视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广告联动有利于节目交流客户资源,提升广告收入,且节目自身的特点为其通过视频网站传播增加广告传播价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由于视频网站与电视的受众不完全交叉,其特约播映广告在传统媒体平台上播放时传播给了电视受众,在网络平台上播放时又实现了向网络受众的传播,跨平台的合作交流了彼此的客户资源,扩大了它的广告传播范围。另一方面,广播电视作为受众创造性双边市场,受众和广告主的利益往往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而节目中奖品与广告结合的节目设置使其无论通过广播电视传播还是视频网站传播,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种矛盾。作为一档益智问答类节目,丰厚的奖品是节目的一大亮点,而将奖品与广告结合无疑能引起观众对广告产品更大的关注。节目将部分环节融入产品元素,将产品与节目悬念巧妙结合,这样的软性植入不仅能使观众更乐于接受,而且使节目即使通过网络传播时也不会出现观众到广告部分就快进或是跳过的现象。这也提高了广告通过电视和网络视频传播的有效性,进而提升了广告的传播价值。

    二、通过微博传播

    《一站到底》在新浪、腾讯等多家门户网站均设有官方微博,其中新浪微博的影响力最大。截止到2013年3月30日,《一站到底》官方微博的粉丝数为520695个,江苏卫视官方微博粉丝数为3720015个,其官方授权游戏微博的粉丝也达到了177482个。这些官方微博通过或者转发一些关于节目的互动消息和节目视频,实现了节目与观众的有效互动;微博内容再通过数量巨大的粉丝的评论、转发,实现了观众与观众的有效互动,扩大了节目的宣传范围,进一步提高了节目的影响力。其传播特点具体分析如下:1.降低营销成本以目前国内微博的运营方式来看,在微博上建立营销平台,效果不输传统媒体,而其成本却几乎为零。这使节目在保证营销效果的同时直接降低了营销成本。在传统的媒体营销中,广告通常是有偿的,无论是媒体产品广告、媒体形象广告,还是户外广告、楼宇广告等等,都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一站到底》以自媒体的身份在微博上建立营销平台,节目广告或公关活动广告。裂变式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其广告营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些都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2.筛选潜在受众微博既可以帮助判别潜在受众的品牌忠诚度,又能通过精准营销提升潜在受众的关注度。一方面,将媒体的市场定位与微博相结合,可以通过受众的不同行为判别这些潜在受众的品牌忠诚度,帮助媒体较为迅速地进行市场定位微调。比如那些沉默不语的受众未必对节目有很高的关注度,而经常在微博上留言、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受众往往是忠诚于此节目的受众。对于受众忠诚度的判别和以此为基础的市场微调均有利于节目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媒体可以向潜在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营销,比如直返式广告。直返式广告是对传统广告传播方式的改良,它主要是通过策划一项关于产品和服务的主题活动让受众参与,激发其兴趣,让消费者在参与的同时也接收了活动所要传递的信息,于无形中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例如,《一站到底》官方微博在2012年6月27日了面向全国的征题活动,这不仅有效地完成了征题工作,还吸引了更多对节目感兴趣的微博用户的关注,从而提高了节目的关注度。3.增强互动感网络被认为是媒体与用户交流的最佳渠道,在媒体现在的营销体系中,媒体自办网站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但在用户交互层面,微博远远优于媒体自办网站,能为节目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和传播广度。一方面,在传统媒体自办网站中,用户反馈通常是通过专门超链接进入,不会在首页上完整显示;但在微博上,只要进行答复,所有关注者都可以看到。这就提高了微博的传播效率。另一方面,在媒体自办网站中,用户是与企业进行对话,其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平等的;而在微博上,品牌人性化将大众传播化为人际传播,用户更像是与人对话,其交互关系更趋于平等化。4.兼顾广告主和受众营销在以往的媒体营销中,对广告主的营销和对受众的营销有着很明确的分界,但微博给节目提供了一个同时面对广告主和受众的平台。一方面,《一站到底》的官方微博通过信息的传递,向受众传播节目的核心价值和理念。在节目中,节目组根据当天节目内容,同步题目或答案的微博宣传节目的知识性和益智性,或是通过对选手表现的调侃,来表现节目追求人物个性真实表达的价值理念,都体现了节目要传达的核心价值和理念。另一方面,《一站到底》的官方微博给企业提供一个更加直观的平台,向企业展示自己的影响力,这也为节目争取更多广告增加了筹码。在节目中,企业可以根据微博粉丝数量、微博转载情况、粉丝互动频率等因素判断该节目的受众市场,从而判断是否应该投放广告。

第2篇: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影视传播;传播途径;传播特点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6-0021-01

新媒体概念的提出时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发展到今天,其受众群体依然庞大。传统媒体较之于新媒体既有其优势,又有不足之处。新媒体指的是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也包括博客、博客等。综合来看,新媒体的概念会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变化,重要是与网络相关的延伸,都可将其归结到新媒体中。在数字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方式也在随之改变,一些新的影视形式在不断涌现。现阶段,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宽频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的出现,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等一些新媒体电影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强占传统影视传播产业市场,改变传统思维方式,迎合新媒体发展趋势,革新影视传播思路,是现阶段影视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分析

与传统媒体固定的传播载体相比,新媒体拥有更多的传播载体可供选择。传统媒体在影视传播方面,其传播载体基本都是固定的,如电视机、电影院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多样化,在影视传播方面,其传播途径由固定转为移动,去传播方式由强制传输转为互动传输,其传播内容反馈方面,由事后反馈转为实时反馈。总体而言,新媒体背景下影视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基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所有的新媒体都是与网络相关的延伸,信息化网络成为新媒体传播最主要的载体。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都必须通过连接网络达到传播效果。传统媒体的影视传播途径相对固定,只能透过院线或者购买光盘等方式实现传播。新媒体传播的途径的多样化,使影视传播不再局限于外部环境,可以从手机、网络等多种媒体实现影视传播。另外,新媒体的互动性使个性化影视作品蓬勃发展,有代表性的如微电影等,个性化意识的逐渐发展与审美意识的改变,普通受众对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需求,更开始注重参与。影视作品的制作从专业化向大众化发展。

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分析

现阶段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主要有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途径融合化、传播行为个性化、传播速度实时化、与受众的高互动化。新媒体依托网络技术,在数字领域实现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比如数字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使信息接收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变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就影视传播而言,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途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移动终端方面,受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影视作品,也使影视作品传播的广度扩大。

2.1 传播途径多元化

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多样,可供受众选择的方式多。传播途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线性单向传播,其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信息,受众被动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这在影视传播中的表现是,受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可以实时与其他人评论作品的优劣,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动态的传播方式,对影视作品的创作与改进都是极为有利的。

2.2 传播途径融合化

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的出现,实现了传播途径的融合。信息网络作为媒体传播的桥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分工和界限,催生了媒体之间的融合。其具体表现在可以再网上收看或收听电视广播节目,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影视作品等,新媒体传播途径的融合是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巨大优势。

2.3 传播行为个性化

新媒体使信息不在是固定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者,个人意愿或观点的表达成为可能。其在影视传播中的具体表现为微电影的传播等。个性化在充分表现的同时,难免会带来诸多问题。不良信息、不健康信息或视屏的,对保护个人隐私、净化传播内容带来了挑战。这种现象的出现,为新媒体传播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对受众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提出了更好要求。

2.4 传播速度实时化

网络直播的普遍出现,使信息传播速度达到最快。新媒体的这种优势是传统媒体不能相比的。传统媒体在节目播出之前,要经过前期制作与后期剪辑环节,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而且节目的播出有延迟性。新媒体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现场直播所需要的技术成本与资金成本直线下降。但是,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实时化也有很大的弊端。媒体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在网络直播中,一旦出现失误将不能及时弥补,这也是网络直播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2.5 与受众的高互动化

与受众的实时互动是新媒体独有的特点。依靠网络技术,新媒体在传播中实现了与受众的双向传输。使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接收受众反馈,在得到实时建议的同时,更拓宽了信息来源。受众可以很方便地对新闻进行个性化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新闻,成为新的信息来源。与受众的高互动化在影视传播中的具体表现为弹幕。目前几乎所有的视屏网站与手机视频工具,在观看影视节目的时候,提供弹幕功能,方便受众直接交流,或给影视作品提出意见。

3 手机电影发展

手机短片在手机成为一种媒体之后才在真正意义上出现。网络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成就了手机短片。手机电影是手机短片的一个重要部分。手机电影是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电影形态,手机电影也是电影在诞生一百多年后发生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手机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占领电影受众市场,并成为电影产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手机电影的表现方式、接受方式、创作方式等各个方面,均颠覆了传统意义的电影制作模式。中国的手机用户量超过七亿人,手机电影的发展前景广阔,免费模式是手机电影的最大亮点。虽然,手机电影还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屏幕尺寸,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必将得到解决。显示技术、手机摄像、数据通讯能力的综合发展,使手机在影像创作和播放领域的功能全面整合,手机使用者既创作个人纪录片、剧情短片、个人视角的新闻,也成为这些影像作品的消费者,手机技术延展了摄像机和显示器在生活中的便携性,将以上两种设备的功能加以整合,令消费者卷入影像消费的互动中。

第3篇: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新媒体;传播规律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和发展背景下,新媒体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的获取信息,受众群体不断增长,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促使传统媒体行业被迫面临改革和转型,而在这个过程中,从互联网思维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动媒体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强对其研究,可以为媒体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对于后续相关工作同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1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传播特点

其一,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在互联网思维角度下看待新媒体,信息传播更加自由,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信息传播源,人们在和接收信息时,通过网络媒体渠道实现,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更加自由的沟通和交流。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特性,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实现双向互动,整合网络知识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信息传输个体还是整体,都可以积极参与到网络传播过程中,实现信息的双向交互,互动性特点较为鲜明。也正是这种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混淆,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突显出包容性的特点[2]。其二,互联网背景下,对于用户个性化体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背景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借助新媒体不仅仅可以传输单一的文字内容,还可以实现图像、声音和视频多种形式的传播,为用户带来更加直观上的感官刺激,为用户带来深层次的体验和感受。用户的个人体验提升,新媒体传播效果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其三,个性化行为。在互联网世界,不同的个体个性化需求不同,无论是私人日记还是新闻评论中出现的图片影像,都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受众群体不再是以往单一固定的,而是朝着分众化方向发展[3]。较之互联网文化而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促使传播观念发生变革,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传播主体发生变化,在新媒体传播时代,传播机构和媒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信息传播主要是借助实体机构实现,包括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等。而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分享媒介,可以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的分享信息。其二,传播过程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多对多,每个人都可以更加立体的传播信息。其三,媒体传播个性化,用户拥有自,可以结合不同的服务需求来定制信息服务,这样获取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信息服务自主化,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2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传播规律

在互联网思维下进一步探究新媒体传播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构建更大范围的社会信息共享网络,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其意义较为深远。

2.1用户思维

在互联网背景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用户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每个人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信息的自由传播。用户最早出现在IT领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渐被定义为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将其引入到新媒体领域,成为网络媒体使用者,树立正确的用户思维,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强化和锻炼用户思维,了解如何优化和改进产品[4]。传统媒体想要获得发展,就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为用户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媒介,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2平台理念

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渠道逐渐多样化,可以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获取更加自由,可以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在特定信息传播平台上获取低成本的信息[5]。故此,从媒体角度上来看,传播体系逐渐多元化发展,占有信息内容的也可能是多家媒体。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制作,如果仅仅依靠一家媒体是无法完成的,所以需要转变媒体发展理念,通过特定的载体和机制,建立更加开放的媒体平台,实现信息更大范围共享和交流。

2.3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主要是强调在传统媒体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维和体制,深入市场调研,总结规律,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更具创新性的思维,满足新时期市场发展需求。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渗透和融合,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上的革命,更是一场产业上的革命,推动产业融合是新时期媒体行业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领域间跨界融合,有助于吸收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把握行业领域发展规律,尽可能满足更大范围受众需求,推动媒体行业发展。

3用互联网思维帮助媒体走出误区

其一,传统媒体是权威。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传播占据中心,控制力较强,是媒体传播的主流,依靠自身强大的采编能力,保持着媒体的权威性。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传播形式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革和创新,传统媒体的控制能力逐渐弱化,传播能力较之新媒体而言要稍显不足。而且新媒体主要是以售中和市场为中心,无论是传播能力还是传播效果,都要远远优于传统媒体,占据着主流地位。当前互联网处于粗放型增长态势,良莠不齐的现象难以有效避免,但是仍然无法抹杀互联网传播的优势。传统媒体自身拥有较为突出的人才优势,采编能力较强,新闻报道内容权威性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所以,传统媒体应该充分结合时展趋势,同新媒体融合,吸收和借鉴新媒体商业网站的设计,灵活的分析和把控市场变化,动态调整战略部署,在传统媒体优势基础上,进一步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其二,内容优质的优越感。部分媒体只是将新媒体技术当做是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工具,忽视了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变革带来的促进作用。新媒体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可以动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如果仅仅依靠采编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界能,是无法满足时展需求,不利于传统媒体的变革和创新。所以,为了可以走出内容为王的误区,应该对这一观念强化认知,改变以往只有做出优质内容,才能获得更多受众的支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这种陈旧观念,应该借助大户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动传统媒体行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通过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将更加优质的内容呈献给读者,充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推动媒体行业发展。与此同时,传播渠道和平台多样化发展,促使平台、内容和渠道有机整合,有助于推动媒体行业产业链优化,提升媒介竞争优势,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传统媒体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如何能够推动传统媒体转向升级,就需要从互联网思维下深层次分析,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整合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拓宽受众范围,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媒体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佳伟.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6,8(15):61,91.

[2]夏德元.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出版业的互联网思维与编辑素养提升[J].新闻爱好者,2016,14(5):42-46.

[3]王勇,王冠男,戴爱红.论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传播力的提升[J].中国广播,2016,31(3):33-37.

[4]向仲敏,朱炜,朱莹燕.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研究——基于青少年使用新浪微博的数据统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2):77-83.

第4篇: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文化考量商业价值

互联网等网络媒体迅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新型新闻传播的崛起。同时,新文化与新商业也得到了更新。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媒体新闻中心所代替。在信息时代与经济环境下,人们只有对传统思维方式予以改变,对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文化形态进行认真思考,并对其商业价值予以挖掘,才能够对风险予以规避,进而适应市场变化。

一、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分析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是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社会与技术等多种因素予以有机融合,进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媒介形态。新媒体的诞生有其特定基础,借助数字技术与传播工具其发展更加迅猛。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人们借助虚拟世界与现实的结合,不仅能够将情感予以发泄,而且还能够实现虚拟与真实的相互交织、跨区域的沟通。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形式因新媒体的出现而得到改变,信息传播格局、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社会发展等都因新媒体而发生变革。新媒体有效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与形态,进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普通用户不仅能够借助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而且借助互联网获得了多元的信息传播环境,并实现了信息交流与共享。互联网让受众实现了呈现自我、分享自我的夙愿,媒体革命也因此而得到发展与创新。

二、新媒体新闻的传播与当前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分析

传统文化与当前文化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有机的补充与渗透。新闻传播借助新媒体,不仅对原有文化介质面貌进行了改变,而且已经成为真实性与参与性相互结合的网络文化。首先,新媒体网络文化实现了互动。新媒体文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文化景观。人们在对各种信息予以寻找、发现及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自己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够借助互联网进行歌曲与电影的制作等。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内容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其次,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虚拟生活伴随着新媒体新闻传播,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借助互联网,人际关系在不断增大,各种信息也变得更加真实可靠。第三,新媒体已经融入人们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全球化的经济生活借助新媒体,发展迅猛。人们文化实践已经不再受到区域与时间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新媒体新闻传播文化与本土文化获得了共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借助新媒体不仅突破了时间与区域的限制,而且变得更加有效,文化认同感得到了强化。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传媒与文化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渗、互补以及互证。新媒体文化借助新媒体得到了繁荣,两者之间得到了共赢。人们借助新媒体传播,不再受到区域与时间限制,现代人类生活因新媒体而发生变化。同时,媒介文化也因新媒体而发生了极大变化。参与性、真实性以及全球性的新网络文化,已经悄然融入人们生活。随着“参与式文化”的兴起,普通公民借助媒介技术,就能够对存档、评论以及再传播等媒介内容予以参与。普通民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媒介生产者,以不同方式主动参与新媒体,逐渐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媒介消费因此也不再是独立的过程,人们借助互联网不仅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对话,而且不再被动接受所需信息。同时,人们能够依据自己喜好与需求,对信息内容予以整合。人们借助新媒体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借助优酷、土豆等网站实现了视频分享,实现了个人媒体价值的最大化。

三、新媒体新闻传播具有的商业价值分析

在目前经济时代的环境下,不仅企业与商家的经营环境与商业模式在不断改进,而且消费者的行为与心理也在逐渐变化。同时,商机也在伴随着新市场与新模式的诞生而出现。各个商家如果依然实施封闭经营、商品品种依然传统单一,在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的今天,其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一)市场变化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子商务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新媒体已经成为企业与商家的必需品。消费者随着新媒体的营销和传播,已经成为网络营销中的主体,在商品信息方面已经取得主动权,自己的需求也随着网络互动等方式而得到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产企业与商家已经不再受到区域、时间以及人们文化程度与身份的影响,如果其产品具有足够的诱惑力,就能够获得消费者青睐。这样,网络市场逐渐走向全球化。

(二)市场模式

人人网、土豆网等不同网站,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销售目的,都在借助不同销售模式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对赚钱模式不断创新。很多游戏爱好者借助网络,在享受没有费用的网络游戏时,其增值服务却让商家得到了更多利润。很多网络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借助优惠券、微博等方式,让消费者体验自己的优质服务,消费者在愉快的畅游中,商家获取了盈利。

(三)商家因新媒体传播而获取商机

新媒体有效体现了协作与聚合的力量。企业与商家很多创新性思维与行动,来源于员工、客户以及相关利益者。他们在增加战略资本的同时,也获取了很多商机。很多国家知名品牌在发展中,借助新媒体开放平台,通过集体协作以及其他方式,不仅有效扩大了资源,而且也与相关商家得到了共同发展。在国内,诸如凡客诚品等很多企业与商家,在进行营销与推广产品过程中,有效借助了新媒体网络的力量,实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

四、结语

随着时展以及互联网的诞生,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不仅借助新媒体得到了改观,而且人与人相互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便捷。新媒体服务职能得到了最大化。同时,人们也逐渐感受到新媒体所具有的文化力量与商业价值。同时,人们在对新媒体内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对不同事物的发展趋势予以判断。这样,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因新媒体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媒体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肖珺.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脉络[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04):122-128.

第5篇: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在账号选取上,以媒体的主账号为主,由于部分媒体细分领域账号的粉丝量更具优势,如央视的账号@CCTV和央视英语新闻频道账号@CCTVNEWS推文总量相差不大,而账号@CCTV粉丝量约五万,@CCTVNEWS粉丝量超40万,所以本报告选取了@CCTVNEWS(央视新闻)为研究对象。同理,中国日报的众多媒体账号中选取了粉丝量较多的@ChinaDailyUSA(中国日报〈美国〉)。其余五个账号均为该媒体主账号,账号分别为:@China Plus News(中国国际广播电台)、@globaltimesnews(环球时报)、@PDChina(人民日报)、@Echinanews(中国新闻网)、@XHNews(新华社)。

一、中国主流媒体Twitter账号现状观察

(一)账号传播效果

1.账号之间粉丝量差距较大

中国主流媒体Twitter账号传播效果主要从粉丝量、转发量、点赞量维度进行分析。以开通时间来看,七家中国媒体开通Twitter账号时间均在2009-2013年期间,其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账号开通时间最早,为2009年4月;央视新闻账号开通最晚,为2013年1月。

根据粉丝量,七家媒体账号在Twitter上的粉丝量差异较大,与账号开通时间并不呈现正相关的关系。2011年开通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账号粉丝量均在百万以上,而2009年开通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Twitter账号粉丝量未足一万。

2.人民日报转发率最高,新华社转发总量排第一

以七家媒体各自的3200条样本推文分析,推文转发率方面人民日报高达99.7%,央视新闻、中国日报(美国)也有95%以上的推文曾被转发。中国新闻网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文转发率不足50%。

不过依据每个账号的3200条推文被转发总次数来看,新华社3200条推文的总转发量约17万,位居首位,平均每条推文被转发约60次。人民日报推文总转发量近15万,央视新闻推文总转发量超八万。

3.整体至少四成推文被点赞,人民日报获赞比例最高

“点赞”方面,我国媒体账号推文整体获赞比例较高。在3200条分析样本中,人民日报有3191条推文获得点赞记录,比例排行榜首。中国日报(美国)、央视新闻等其余媒体账号中至少四成以上推文获得Twitter用户点赞。

而在推文累计的获赞总量方面,只有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25万次以上,新华社推文平均每条获赞110次,而其他媒体的单条推文平均获赞量均在20次以下。

(二)账号活跃程度

1.推文总量平均过三万

账号活跃程度主要依据媒体账号的推文总量和更新频率维度。推文总量方面,自账号开通时间至2016年8月4日,七家媒体发文总量均在一万条以上。新华社、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美国)、人民日报推文量在三万以上,其中新华社推文总量超63,000条,位居第一。

2.新华社日均百条推文

在推文更新频率上,以七家媒体账号截至8月4日的3200条最新推文为样本,推文总量较高的新华社、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美国)、人民日报四家媒体账号平均每日更新推文在30条以上,其中新华社更新频率最高,为100条/日。此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每日推文约17-27条。

(三)账号互动人群

1.人民日报最喜欢关注其他用户

从媒体账号主动与其他用户的互动上来看,中国媒体官方Twitter账号的关注量普遍较低,除人民日报关注的用户为5000以上外,其他媒体账号关注的用户均在500以下,其中央视新闻关注的账户数最少,仅为47个。

2.中国新闻网最喜欢@其他用户

在与其他用户的互动方面,中国新闻网账号提及其他用户的次数位居第一,3200条样本推文提及其他用户次数超过1000次。

中国媒体在提及其他账户的类型方面也较为多样。在中国媒体互动的账号中,主要包含以下类型:提及其他媒体账号,既包含@CCTVNEWS、@PDChina、@ XHNews等中国媒体,也包含了@AFP(法新社)、@WSJ(华尔街日报),@AP(美联社)等国外媒体账号;提及国际政要,如@HillaryClinton(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RealDonaldTrump(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avid_Cameron(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BarackObama(美国总统奥巴马)、@Theresa_ May(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等;提及国际组织,如@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UN(联合国)、@WorldBank(世界银行)、@ NATO(北约)、@EU_Commission(欧盟委员会)等;提及企业,如@Disney(迪士尼)、@Xiaomi(小米);提及演艺界、体育界等名人,如@lang_lang(钢琴家郎朗)、@EvgeniPlushenko(俄罗斯花样滑冰运动员叶夫根尼・普鲁申科)等;提及中国地方政府账号或者与中国文化相关类的账号,如@LoveJiangsu(江苏省官方账号)、@ChinaComedy_c4(有关中国生活和旅行的搞笑视频账号)等及其他机构或个人账号。

(四)账号内容特征

1.媒体推文原创比例超八成,国际广播电台爱附链接

内容特征主要考虑Twitter账号的包含链接数情况、推文内容的原创率和是否含有话题标签。在各媒体账号包含的推文链接方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超过八成推文包含链接,位居榜首。此外,中国日报(美国)、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社四家媒体账号的分析样本中,64%以上的推文都包含链接,引导Twitter用户阅读媒体外文官方网站。

推文原创率方面,样本媒体账号的推文都保持较高的原创率。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美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五家媒体账号原创文章均在99%以上。

2.话题标签多元化

话题标签(Hashtag)作为社交平台的一大特色功能,用户可以在Twitter平台上使用“#”为某一话题创建主题标签,从而快速实现网络信息归集,并便于进行搜索。根据对中国媒体账号话题标签使用量的分析,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三家媒体话题标签使用较为频繁,平均每条推文使用标签不止一个。

综合分析七家媒体使用的标签内容和次数发现,话题标签#china的使用量最高,约1800次。2016年春节期间,中国新闻网还利用话题标签推出了流年运程预测的中国年小游戏,Twitter用户通过发出一条含有自己出生年份和#CNYfortune的推文,便可得到一条中英双语的生肖猴年运程。除此之外,政治外交类的标签也经常被使用,如#southchinasea(中国南海)在七家媒体各3200条推文中,使用量超950次,#CPC95years(中共建党95周年)标签使用70次、与国家领导人相关的标签#xijingping、#xivisit使用量各328次和160次。话题标签的使用在我国的对外传播与议程设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问题与思考

在对中国部分主流媒体Twitter账号的运营现状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后,一些现存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

1.媒体账号集群存在管理问题

前文已经指出,目前国家众多主流媒体在Twitter上开设了不止一个具备官方认证的账号。例如,中央电视台旗下拥有@CCTV、@CCTVNEWS、@CCTV_brk等约10个左右的账号,新华社开通了西班牙语、土耳其语等一系列账号,人民日报也有中英文两个版本的Twitter账号。

但是,冒充官方账号的情况亟需注意。从受众市场细分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语种、不同兴趣人群开设社交媒体账号确实有利于影响力的打造。但目前在Twitter平台上,一是部分看似官方的账号亟待认证,二是部分账号冒用主流媒体的名字传播针对中国的负面信息。例如,搜索“人民日报”账号时,在前十位的搜索结果里有账号名为“人民日报社评论”。观察发现,该账号不仅是个人账号、还长期、转载、点赞与中国、中国共产党相关的负面信息。对此,针对有意冒充官方的账号,媒体应该尽早向Twitter平台申请处理;对于各大媒体自身而言,也应加快旗下各个单位Twitter账号的认证。

2.媒体之间的传播矩阵有待建设

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均在努力打造自身的媒体账号梯队,包括增加了各自的内容转发。例如,新华社推文最常被@XHsports(新华社体育)转发,央视新闻推文最常被账号@CCTV_America(央视美国)转发,而人民日报推文则甚少被我国其他媒体转发。

在现阶段,从推文量与粉丝数来看,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可视为中国新闻在Twitter平台上的主要窗口。因此,在顶层策略制定上,三大账号应当合力打造“媒体国家队”的矩阵影响力。以转发、点赞、提及等方式增加账号间的互动,促进粉丝群体关注的流通,在垂直领域吸引更多的粉丝群体,从而提高“国家队”的整体影响力。

与此同时,我国媒体也应当加强与其他国际媒体合作,增强社交平台影响力。例如,浙江大学教授韦路曾指出,以欧美为中心的传播格局并未发生改变,因此我国媒体需要巩固与亚非国家媒介机构的紧密联系,积极拓展与发达国家媒介机构间的双向链接关系,增强中国媒介机构在Twitter全球媒介机构网络中的社会资本。①

3.微博大V效应未能形成有效溢出

在国内微博舆论场中,除了媒体账号外,网络明星、知名博主、记者、评论员、公务员等各种职业的社会人群都有可能成为“大V”,具备与不少媒体比肩的舆论影响力。但是,这个现象并未能在Twitter上形成有效的正面溢出。

在海外,网络新闻报道除了会署上记者名称外,一般情况下也会附上记者在各大社交网络上的个人账号。日积月累,海外媒体的社交网络影响力甚至更依赖“名记效应”。据了解,美联社、《芝加哥论坛报》等媒体甚至明确要求旗下记者开通个人社交账号,从而构建与网民沟通的渠道。②这使得西方传统媒体记者在信息和传播过程中经常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在重大事件爆发后也往往成为国际舆论的信息基调定性者。③

反观,我国主流媒体旗下媒体人在Twitter上的影响力仍具备较大的提高空间。

4.寻求议程设置与满足受众需求的平衡点

国家主流媒体推文内容信息以政治话题为主。例如,在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三个账号话题标签的使用上,我国领导人名称以及“南海”都是非常高频的话题标签。

但实际上,社会与娱乐领域偏轻松的话题内容更受 Twitter网友的关注。例如,在调查样本中,人民日报被转发量前五与点赞量前五的推文均是娱乐与社会领域较为轻松的新闻。

如何将政治、经济领域等较为严肃的新闻题材与吸引受众的表达方式相结合?有学者发现,人民日报账号打造的品牌栏目“漫画评论”(Cartoon Commentary),由相关机构制作的系列卡通动图,新鲜有趣,视觉效果很好。④此外,《十三五之歌》也提供了一个较有参考价值的案例。2015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次日,这首描述中国怎样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英文音乐视频《十三五之歌》就在新华社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首发。有研究发现,朗朗上口的旋律、类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乡村音乐的曲风及饶舌的英文歌词使其几乎一夜之间便风靡国外,引起外国网友轰动,一举成为积极、正面宣传报道中国宏大主题的“网络神曲”。⑤

因此,维护与运营Twitter账号的编辑团队需要继续努力在严肃议题与轻松话题之间寻求平衡,以更好地满足我们自身引导议程的需求与Twitter粉丝的关注需求。

三、总结

人民日报在2011年便开通了Twitter账号,近几年Twitter也迎来了中国媒体的进驻潮。客观而言,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央视新闻为首的国家主流媒体,打造海外影响力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与其中极高的更新频率和原创率等因素都无法分割。

本文谨慎地对各大媒体Twitter账号之间的特征进行比较观察,力图还原其最真实的生存状况。出于对社交网络发展的快速与复杂性的考虑,本文并未给出影响力的综合排名,而是选择从多元的微观角度进行考察,并提炼出相关现象与问题,希望对从业者与研究者的思考与工作有所帮助。

「注释

①韦路、丁方舟:《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图景:基于Twitter媒介机构账号的社会网络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②朱佩:《美联社社交媒体新闻生产研究》,《传媒》2016年第3期(上)。

③相德宝、人文:《借助社交媒体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对外传播》2014年第6期。

第6篇: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关键词 公益传播 传统媒体 新媒体 异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公益传播,作为逐步被重视的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如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网站、公益活动、公益项目工程、公益捐赠等等。而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包,在公益传播方面有舆论导向的作用。所以,本文重点审视我国媒体公益传播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报纸公益传播:价值体现趋势

以报纸媒体为研究对象,在对报纸公益传播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笔者梳理国内学者聚焦报纸公益传播的价值以及问题研究,并探讨纸质媒体功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纸公益传播的价值方面,若水从《法制周报》“守护天使守护生命”湖湘抗癌公益大行动和《成都商报》“心灵工程特别行动”策划两个案例出发,探讨报纸媒体经常选择举办公益类活动的主要原因。第一,公益活动能够充分利用报媒的固有优势。从公信力讲,报纸是一种历史较长的媒体,报纸所代表的观点和言论始终都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号召力讲,报纸长期以来在本地区内积累了强大的覆盖力和影响力。第二,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作为,作为社会传播的平台,媒体有责任和义务来宣传、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媒体从在读者中树立和弘扬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个目标出发,也需要媒体做和谐社会的代言者和参与者。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行销力。但现实生活当中,传统的发行广告的宣传效果正日益受到挑战。报纸公益广告仍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公益广告要注意创意。二是公益广告在报纸上要有强势。三是公益广告要与报纸的特征相符。针对上述问题,报纸公益广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黄凌从“公益推广战术”角度提出了独到的解决办法。公益推广战术运用于报纸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报纸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支持着报纸品牌的发展,报纸品牌又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这样的良性循环。另外还有从其他角度来论证的,刘桂茂、李振芳的《报纸公益广告的贴近性问题》从公益传播策划方面提出类似的办法,王玲《报纸公益广告的制作策略》则从报纸特性的优劣角度提出类似的观点。

二、广播公益传播:弱势转型优势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竞争加剧,在传播上有其自身的弱势,但在公益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国内对此作了一些相关研究,但还为数不多。综合起来考察,主要从广播传播的优势、社会功能、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对公益传播进行了探讨。

鉴于广播公益广告除具有制作容易、费用低廉的特点外,还有着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广播公益广告具有一维特性;广播覆盖面广,传播迅速,不受场地限制;广播随着自身的发展开设了许多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的频率,形成了“群落效应”,也使广播的声音“无孔不入”;广播节目质量的提高,内容的丰富,易于和听众沟通的特点,增强了媒体自身的吸引力,使广播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广播有如此优势,广播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有传播功能、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审美功能、听觉调节功能和促进商业广告发展的功能等。所以,就发展前景来看,广播上网可以改变广播传统的播出形态,使广播媒介的生存空间和广播公益广告的空间得以扩大。并且它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内容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加上情感、艺术、无商业味的表现手法而为人们所喜闻乐听,广播公益广告有着非常宽广的舞台。虽然广播公益传播有巨大的社会功能,但仍不可避免其现实问题。有研究者谈到在频率专业化的改革中,原有的一大批公益性节目无法分门别类进入专业化频率之中而不得不以停播告终;有很多听众,尤其很多是弱势群体的收听需求得不到满足;考虑到吸引商家投放广告,专业化广播频率更乐于把收听群体锁定在具有消费能力的中青年听众,节目设置大都以满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需求为主,这些节目更多地呈现出流行文化的特质,而较少高雅的内容。。他建议增设公益性广播频率,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日趋旺盛的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意义重大。我们国家一旦广泛设立公益性广播电台或频率,则有必要在政府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公益性电台或者频率的经费投入与管理、节目设置与质量标准进行宏观管理,如有广告收益则必须采取“收支两条线”的办法进行管理。而也有学者细化到公益策划方面,宋康以厦门广播媒体的公益慈善活动为例探讨媒体公益慈善活动策划。结合厦门广播媒体近年来在这方面所做的策划实例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媒体在做公益慈善主题策划时一应注重“人文关怀”精神。二要拓宽选题。三要扩大活动或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四公益慈善主题策划要有持续性。五要提高公益慈善节目或活动的励志性。。所以,从研究可以看出,广播已经逐步从弱势传播转型为优势传播,其功能值得进一步发掘。

三、电视公益传播:营销彰显价值

以电视媒体为视角的公益传播,其研究主要探讨公益传播的传播特点、传播效果和公益营销等学术界的焦点问题。研究的对象主要聚焦在公益节目和公益广告等方面。

l、电视公益节目。节目作为传播公益的重要载体,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郎劲松、潘飞通过解析贵州卫视“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的公共话语空间,诠释电视公益节目的社会价值与传播期待。他们从电视媒介的角度出发,以贵州电视台“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作为研究范本,认为电视公益节目是一种嬗变中的电视媒介产品形态。媒体从政府的“看客”到公益传播的“主角”这一媒介传播角色的悄然转换,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电视节目可以进行“前馈”与“反馈”的互相映照。。这一视点透过传播形式深入到传播价值,从衡量电视公益节目传播效果的二重判断“社会价值”与“传播效果”两个层面,从“知识沟”假说人手认为公益话题是传媒社会价值的“长期议程”。同时从媒体作为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以及新时代、新形势赋予了中国媒介组织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利益的“权利”出发,说明了营造公共话语空间的传播期待。并认为媒介公益营销作为一种公益活动的范式创新,可%从市场这个角度来考虑,传媒组织一般都持有“受众即市场”的观点,电视媒体与企业公益形象可推行捆绑式销售的双赢模式。这是个案的研究。而对公益电视节目系统给予观照的是严三九等人的《2007年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发展年度报告》。他们认为,电视公益节目不是简单

的民生新闻,所追求的公众利益也不是单纯的“慈善”概念。电视公益节目是指以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公益性质的电视节目形式。广义上,只要服务目的与宗旨具备公益性的节目都属于电视公益节目。所以,根据电视公益节目分类根据电视节目形态的不同,将目前国内主要的电视公益节目分为社会新闻类、人物专题类、考察体验类、娱乐综艺类、大型活动类等。社会责任与公益意识已经逐步成为电视媒体的彰显其价值的孪生兄妹,所以,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公益节目,是电视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2、电视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已相当普及,尤其是电视公益广告。我国自1987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广而告之》至今,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对公益广告特点和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从2001年开始,中国电视公益广告步入一个政府主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方位的快速发展阶段。”。公益广告作为电视媒体传播公益的重要表达手段,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国内对公益广告进行系统研究的潘泽宏,撰写了《公益广告导论》一书,将公益广告置于研究视界的中心,从传播学、电视学、广告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公益广告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力求揭示公益广告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公益广告的独特个性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并从艺术学角度,对公益广告的艺术构成、艺术创作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同时对公益广告的栏目及公益广告精品进行个案研究。具体来说,国内对电视公益广告还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公益广告价值体现在公益广告的人文关怀、社会功能、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在社会功能方面,作者进一步细化,认为公益广告能够规范公众道德行为、服务公众利益和塑造企业形象。二是公益广告传播艺术,在诸多影响公益广告传播效果的因素中,传播形式对于公益广告的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是公益广告传播方式。在公益广告传播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传播方式:(1)力求“日播”,保证宣传频度;(2)实现“展播”,提高宣传量度;(3)开展“联播”,增加宣传广度;(4)应时“插播”,强调直传热度。。面对公益传播中乃至公益广告中的难题,也有人尝试提出,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市场化运营应当理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电视媒体与经济利益、公益事业与社会赞助、公益广告市场化与商业化等几个主要关系;建议将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市场化链条进行重新分割,建立独立的全国性公益广告机构,分别从政策的制定、广告主、广告公司、电视传媒四个市场化链条来讨论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市场化运营,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各链条。

四、新媒体公益传播:技术拓展渠道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扩展了公益传播的载体形式。有关新媒体的研究日趋成熟,但是目前关注新媒体公益传播研究的文章数量非常有限。综观国内研究,主要是结合新媒体公益传播特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探讨媒体公益传播,研究对象也主要是聚焦网络公益广告。

研究认为,网络公益广告除了具有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征:公益性、教育性、人本性、观念性、倡导性等特性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社教性、交互性、非强迫性、时空广泛性、多元素性、传播质效性、低成本性特点。汤劲则进一步细化到对手机媒体进行分析,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短信公益广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覆盖面广,受众众多。二是迅速便捷,可即时传播。三是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四是手机短信是一种半强制性的广告媒体。五、费用低廉。六是从其文本特征看,它短小精悍。在进一步的手机短信公益广告问题上,还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于信息的自主选择权不大,带有某种强制性,不够人性化;在传播过程中“噪声”对信息会起到干扰作用。由上述媒体特点可见新媒体已成为一个重要媒介,但其在公益广告领域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现阶段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目前我国支持网络公益广告发展的环境还不成熟:缺乏既懂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又懂网页制作的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专门人才,企业公益意识淡薄,未能加入此行列,存在为比赛评奖而制作网络公益广告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网络和手机短信公益广告有着其存在的意义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挖掘其潜力,充分发挥其效能,寻求适合网络和手机特点的公益广告传播模式,探索出一条公益广告发展的新途径。针对网络,汤劲提出:一是营造网络公益广告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创意,吸引受众。三是将网络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结合起来,它们并不是对立的,二者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做。四是与传统主流媒体合作,整合传播。五是提高网络公益广告创作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既懂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又懂网页制作的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专门人才。而手机短信公益广告上,在提出上述发展趋势上,还特别提出对发送者、发送时机等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新媒体在衍生意义上包括了IP化以及与网络媒体有关的众多媒体形态,比如IP电视、网络广播、网络和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公益传播的研究成果在新媒体研究领域相当稀缺。

五、异态时期的媒体公益传播:危机成就公信

以上更多的从常态的角度来审视媒体公益传播研究,而在非常态时期尤其是自然灾害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传播中,媒体公益传播彰显了其重要的价值和传播特征,研究者也往往从异态背景下媒体公益传播的价值和营销方面进行理论探讨。

第7篇: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关键词:危机事件;新闻媒体;传播作用

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其传播的速度和影响的范围便会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在这种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其准确、客观、详实的报道是人们了解危机事件的窗口和渠道。因此,在危机事件中,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利用好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其向社会公众传递具有正能量的讯息,让舆论的发展朝着正面且可引导的方向。这才是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一、危机事件的一般含义与特点

危机事件具体指的是由一些意外缘由而引起的,能带来巨大公众效益或者是社会破坏力的事件类型。遇到危机事件,大家都期望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平息或得以完善解决。换句话说,危机事件是一个社会价值和准则受到威胁,且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实践。

一般而言,危机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不确定性几个明显特征。而目前的危机事件主要有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企业突发事故等几大类。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提升,危机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力日趋加深。如果对于发生的危机事件处理不恰当的话,势必会产生很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这都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定时炸弹”。

二、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

(一)信息传递功能

新闻媒体的最基本职责即为实现信息的传播。不管是任何形式的社会,公民获得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都是新闻媒体,因此新闻媒体传播信息的准确性、合理性与否直接引导着该社会的社会舆论发展方向。而危机事件又往往是社会公众非常急于了解的一类事件。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各种新闻媒体中搜集事件的各种信息。而此时,如果一些主流新闻媒体传递和传播信息的速度不及时、不客观的话,势必会导致谣言满天飞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或者是电脑进行信息传播,经过人们的一传十,十传百,事件的真相反而会被掩盖,取而代之充斥于社会的则是各种与真相不符的谣言。因此,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必须承担信息传递的功能,避免社会混乱,舆论失控。

(二)舆论引导功能

新闻媒体除了具备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外,还应该具有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的作用。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很多个人情绪会不可避免或者是不自觉地被加入到报道中,而这些加入了个人情感因素的新闻报道一经传播,势必会让受众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情感共鸣。因此,缺乏理性且不当的新闻报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是巨大。一些新闻中的不当言辞会加深民众的误会,让危机事件的处理变得更加困难。

新闻媒体作为宣传的主力军,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理性的舆论方向,始终坚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特别是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让社会公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迅速消除危机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在进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播报中,就应该以宣传人道主义、奉献牺牲精神为主,而不是向社会传递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

(三)舆情反馈功能

舆情的反馈也是新闻媒体应该承担的一个社会功能。新闻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接触到危机事件的核心面,对于公众对这次危机事件的认识、看法等都能进行及时地掌握。因此,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为相关部门收集舆情,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传播中不足

(一)反应速度不够快

现如今,社会早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外,人们更喜欢从互联网上获得各种信息。而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危机事件一旦发生,透过互联网很快就会被世人皆知,这无形上给新闻媒体的传播反应速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新闻媒体在面对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反应不够及时,不能满足公众对于事件需要第一时间了解的需求。这些不足极容易让一些不良或假信息被迅速传递,进而给公众带来不良的影响,并让危机事件的处理变得难上加难。

(二)互动沟通的不足

目前,很多的新闻媒体在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与公众的互动沟通交流工作做得不是很足。很多新闻媒体认为自己只需要承担起传递信息的社会责任即可,对于与公众的互动则显得漠不关心。而缺乏相应的互动和沟通容易让危机事件不能及时被公众所获知,而公众对舆情的反映,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完全不知情。

四、提高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传播的策略

(一)对危机事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新闻媒体应该第一时间奔赴事件现场为社会传递发生地的第一手消息。这种时间上的迅速性非常关键,稍有延误,所带来的效果往往就不尽如人意了。因此,在发生危机事件后,新闻媒体必须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结果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一些公众的过激行为。

此外,新闻媒体还应该在平时做好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的演练训练。只有平时过硬的训练才能让新闻队伍在危机事件中反应迅速、快速进入状态。反之,如果缺乏必要的训练,在“实战”中,新闻工作者则会显得务必慌乱,新闻报道的最佳时间势必会被耽误。

(二)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新闻媒体是重要的舆论窗口,人们可以从新闻媒体中及时获得舆论信息,同时也是搜集社会民众情绪的重要渠道。在危机事件发生的开始阶段,由于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破坏力让公众极其渴望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事件的更多信息。这个时候,新闻媒体应该尽可能多的汇总信息,安抚民众情绪,维持社会稳定。此时,如果稍有不慎,一些媒体错误的舆论引导很容易让原本就情况很坏的危机事件继续恶化。

(三)有效沟通,提供交流平台

发生危机事件,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发挥其沟通交流的责任,多部门、多渠道要协同合作,让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及时消除。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宣传喉舌,这就要求他们既要传播正能量,又要对国家负责。决策者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将最终决策传递给民众,透过媒体,民众能够了解各种细节,让危机事件的影响降低到最弱。此外,通过新闻媒体,各个部门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一起汇总信息,共同,起到了稳定社会的效果。

(四)监督不正当的行为

新闻媒体在报道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督的责任,对于发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应及时揭露。同时,对于一些事件的真伪要给予准确地辨别,一旦发现存在危害社会的行为,应该予以及时曝光。这种曝光够起到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在公众的监督下,当事人也容易做出改正行为。

结束语

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对一些发生的危机事件,新闻媒体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一个好的舆论引导,可以让危机事件的破坏力削弱很多,而相反,则可以加大危机事件的破坏力。因此,各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发挥自己的传播作用,为危机事件的解决提供自己应用的贡献。(作者单位:葫芦岛市绥中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第8篇: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闻人物 报道意义 解读

《经济观察报》第20110404期第9版发表了《阿文的等待》,讲述了阿文们的命运:奋斗失败的“小人物”,以卖肾求取生存的资本。

其人其事

阿文等人是“小人物”。阿文今年24岁,很早外出打工,后来开了一家服装店,年收入三四十万元。阿文实现了或者打算实现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上的诸多理想,如找女朋友、谈婚论嫁、买一处大房子、把父母接来同住,等等。但因为迷上机,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阿文将积蓄统统输掉,还欠下十几万元赌债,服装店关门。之后,阿文竟偷了女友为她父亲治病的钱来翻本,最终输掉。最后女友离阿文而去。现在的阿文,为了躲避追索赌债的人,也为了躲避昔日朋友鄙夷的目光,还为了还债,开始过起“一个人独来独往,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等待需要他的肾的人”的“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小冰、王可等也过着阿文这种日子:试图通过卖肾来解决生存的急难问题,并对这一求财路径同样向往不已。但是,卖肾的收益并不高,除掉中间环节的消耗,“一般不会高于5万”。尽管收益甚低,但是“能找到配型适合的受体”也并非易事,所以阿文们“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迷茫无助”。因为有诸多的不便,又加上等待受体的时间太过漫长,所以急需用钱的阿文们最后不得不作出抉择:以2万元钱的价格做“尸肾”。而对于记者“为什么一定要卖肾,为什么不能做一份工作,等状况慢慢好起来”之类的逼问,阿文说:“我等不了!我欠人家十几万,找份工作每个月只能拿到一两千块,我怎么能翻身。翻不了身,我怎么对得起家里人,我的女朋友不会原谅我。”其实,这一连串的回答可以用阿文的一句话作结,那就是“哎,我的处境你不会懂的”。身处逆境但似乎又充满坚强生活意志的阿文们的形象被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英雄取向的传统人物报道模式

新闻人物产生于现实的政治、经济或者社会生活,其行为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素使其在某个领域颇有影响,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报道新闻人物的意义常在于塑造一种形象,张扬一种精神,这种形象和精神常是当时社会的稀缺而又急需的资源,起着典型辐射的感召作用。如20世纪60年代有关雷锋、“铁人”王进喜的报道,90年代有关孔繁森、李素丽的报道等,都属此类。这些人物本身是平凡的,但是他们处于平凡岗位的平淡人生中所做的平凡事业所包藏的精神,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稀缺的,公众对这种精神有着深切的呼唤。当然,这也必须是一种被主流所认可同时恰恰又被主流所期待的稀缺,所以,一旦这种稀缺的精神萌生并被发现,便迅速成为各类媒体热衷报道的对象,不管这种报道行为对于媒体来说是主动还是被动。

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相对滞后的时代,民众的价值观几近趋同,故媒体所热衷报道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往往会成为大家议论并向往的偶像。所以,包藏时代稀缺精神的人物报道经常会达到引导舆论的宣传效果,而这些被报道出来的人物以其精神的象征力量常常会成为精神英雄,引领人们向共同的目标奋进。

对媒体发现“小人物”原因的多重解读

今天,不能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当媒体如狂潮般地报道一个典型人物后,其产生的效果在弱化,但有关阿文们多舛遭遇的报道却让人欲罢不能地要去读完,并能心有戚戚、怦然而动。其实,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说,阿文们是生活中的“底层”,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只是为了自身“小我”的生存。况且,在这些小人物为生存所做的所有努力中,看不出蕴涵着任何同时代的民众所需要的“包藏的精神”。可以这样说,他们是生存竞争场中的失败者,是被命运左右着的无奈者,是精神处于空虚状态的流浪者,所以阿文们的生活现状是一无所有,有的只是自己的身体。为了生存,已经奋斗惨败的阿文们竟然把身体的一个器官――肾作为利器,再次向生存做出一番搏击,即经济学意义上的风险再投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关阿文类报道让人怦然心动、欲罢不能的原因并不在于阿文们的重要或者显著,也不在于阿文们的事情能够彰显出时代的某种稀缺的精神。那么,阿文们的新闻价值的权重到底何在?

今天的国人面对的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观念业已冲掉积习模式的精神偶像。精神皈依何方?这是国人现实情境下找不到答案的终极问题。而现实中经济所带来的生存方式的多重选择使得成功的模式具备多种不确定的形态,或官场腐败、或情场高手、或魔咒,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同时,当“成功”成为生存价值的唯一旨归并且“金钱”的拥有量又成为衡量“成功”的至上指标时,人们对于心灵深处所需要的偶像的形象也就变得多样化了,而这个多样化是以除掉对于作为人的品质和道德的要求为基础的。所以,偶像呈现出多元之态,而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所呈现的价值观也是多元态势的。哈钦斯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的报告总结新闻应该:1.提供对于当日事件真实、正确、理性的叙述,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明白;2.担当交流意见与批评的平台;3.呈现社会各阶层的真实情况;4.负起体现及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责任;5.及时充分地提供信息。这五点意见既是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重要内容,也足以阐释媒体存在的价值所在。对于中国当前的媒体来说,如欲实现存在价值的第三点“呈现社会各阶层的真实情况”,则必须正视当前社会中真实的存在,即以上所述的处于生存焦虑中的各类人群。

可见,媒介关注阿文们的命运,从学理上讲是一种必须。清华大学的孙立平教授以“断裂”一词来描述和抽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断裂现状显现出的核心镜象是:最基础的财富分配的巨大差距和最形而上的民众普遍的道德沦丧和信仰的缺失,如此,社会人群整体处于生存的焦虑之中,而阿文及阿文们的具有怪诞色彩的其人其事恰恰是处于其阶层中的人们的生存焦虑的具体体现。从新闻价值的角度来讲,选择阿文及阿文们等作为媒体新闻人物报道的主角恰恰是应合了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类似阿文们生存方式的怪诞本身即具有某种猎奇的成分,故还可以吸引阿文阶层之外的众多人的眼球。

一个多元的社会总是由多元的人的群落组成,不同群落的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媒介在真实反映社会整体状况时的多元,在当前的中国尤其如此,所以,主流与次主流人群在媒体中被选择及被报道的合理性都是同样的,即主流所推崇的英雄色彩和平民的多姿多彩理应同样被再现。

不管如何解读其原因,大家不能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传统新闻人物报道的意义在悄然变化,类似于《阿文的等待》中的人物产生于现实社会,他们的形象也跃然于媒体之上。对阿文及阿文们的命运加以媒体再现的意义迥然不同于张扬一种具有示范价值的形象或者精神,而在于对平民生存方式的多姿多彩的再现:真的不在于张扬什么、示范什么,仅在于“再现”。当然,由于媒体在中国语境中的特殊属性,所以媒体选择新闻人物的多元是有前提条件的――媒体管理者的宽容,只有这样,不管选择何种群落的典型个体作为报道的题材才有其合法性。因为在现实媒介操作的过程中,合理总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才能得以生成。从这一点来讲,中国媒体的管理现状

正在向着文明的方式演进。

“小人物”所包藏的“大”传播价值

那么,对于阿文及阿文们等命运“再现”的意义何在?在于通过“再现”来揭示、启示和警示一些社会存在。

“再现”的第一层意义在于揭示。从媒体的功能上讲,对于阿文们命运的报道是符合新闻规律的,对其生存的现状加以报道的意义即是在于再现,因为这类报道揭示了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亦即告知民众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尽管阿文等类的新闻人物的生活方式以及支配选择生活方式的理念悖于常理,但它毕竟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而错综复杂的民众生活方式,即构成了社会存在本身的复杂。不管如何复杂,将其内容及时报道出来,从而展现社会整体的面貌,是媒体传播信息的天职所需。所以,“揭示”本身即是“再现”的意义所在,也是媒体和媒体工作者的责任和良心所在。它既可以展现社会整体的真实画面,也可以避免社会管理者因为信息的不完整而作出对于社会整体运行管理的误判。

“再现”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启示。对于今天在生存中奋斗的大量小人物来说,生存的困境会随时出现。故媒体通过选择合适而典型的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再现”是可以起到启示作用的,其一在于这类人物报道本身对于启示社会中不同人群对于一类人群的生存方式、生存理念、价值观念等出现的问题产生反思,比如他们对于财富的获取和拥有、人格因此产生的分裂及精神生活的空虚、生活方式的迷魂颠倒、作为人的道德缺失等问题的拷问,其实这些都可以引发相关人群对于生命的终极价值的思考,启发社会管理者实施合理的人生引导;其二在于启发媒体工作者时常关心自身所具备的“涵化”的功能,即以其报道发挥对于公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一点对于今天诸多以商业利益为唯一价值选择取向的媒体来说太重要了。在哈钦斯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的报告的第四条是这样的话语――“负起体现及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责任”,在今天这样一个民众普遍迷失的时代,尤其需要媒体的“涵化”功能的张扬。

“再现”的意义还在于“警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活跃于美国新闻界的重要人物约瑟夫・普利策对于媒体的警示功能深有感触,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近年来,报喜鸟式“唱红”或者乌鸦嘴式“唱衰”的报道使得“一边倒”之风弥漫于媒体,可以用一哄而起、再哄而散的比喻来形象地表达媒体报道的“一边倒”。其效果可能是神话般的,即瞬间制造一个名人、名企业,一夜间又搞垮弄臭一个对象。此种情况下,媒体的社会责任所赋予的报道中应有的理性和冷静荡然无存。而对于阿文等的报道来说,它实际上是在警示媒体如何报道才是负责任的,是建设性的。

相对于求取新闻人物报道的“昭示”意义来说,“再现”所包含的揭示、启示和警示更能够适应当前这个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对新闻人物进行选择的时候,是否思考应该突破陈年的规范,遴选出具有“再现”价值的人物来加以报道,而不管这个人物的地位高低,只要其本身具有“风向标”的意义,选择他即是媒体的良心和责任所在。因此,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过度推崇成功学和急于求取叱咤风云效应的时代,真的要感恩报道阿文等小人物的媒体,是它们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另一个真实世界的窗户。毕竟,成功的人的几率可能不到整体人群的千分之一,其他人想在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肯定是要依赖于媒体的,而对于记者来说,“媒体对难以发出声音的人群负有特殊的责任”①。(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中国新闻学60年”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CXW005)

注 释:

①安雅・谢芙琳[美]、格雷海姆・瓦茨:《当代西方财经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9篇:媒体传播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服装行业 品牌传播 策略分析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样,它不同于传统的电视广播媒体的传播,受到时间、次数的多方面制约,在新的数字技术支持下通过数字杂志、手机、移动电视、互联网等进行传播。因此,新媒体也被成为“第五媒体”。

一、新媒体传播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新媒体有以下优势:1.传播的受众人群更加精确,传统的媒体传播是将大众作为了受众群体,虽然广泛,但是没有针对性,新媒体下,受众群体的规模变小,使得企业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潜在客户进行宣传。2.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传统的媒体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而且也有一定的经济要求,门槛较高,但是,新媒体传播中,所有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一工具进行宣传,企业可以进行自我宣传。3.实现了和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传统的媒体只是进行单方面的传播,新媒体时代,企业可以和顾客在互联网上进行互动,有利于企业及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企业的服装制造提供参考。4.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新媒体通过网络传播,可以将音像、文字作为自己的传播工具,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二、新媒体对服装品牌传播的影响

1.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广泛而迅速,进行媒体传播的企业也就增多。但是这种信息传播的泛滥和爆发,直接分散了信息接受者的集中力和注意力,众多的选择使得消费者接受到的信息复杂多样,对于企业的宣传反而不利。因此,通过单一的媒体已经很难使得企业的传播起到作用,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的很多服装企业在品牌传播上做了很大的努力。整合服装品牌,优化资源配置以使得企业在传播中取得成功。2.新媒体下,服装品牌传播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在品牌宣传时更多的体现服务精神,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服装企业多从精神层面来满足消费者,赋予企业丰富的文化内涵,标榜企业独特的个性话设计,这些信息通过新媒体传播给潜在的消费者。传统的传播模式使得企业不能很好地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历史,新媒体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企业传播的内容更加多样化。3.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品牌传播的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企业的传播方式更加便捷。4.新媒体为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提供了可能性,调动了传播受众对品牌的关注。新媒体门槛低不仅是针对企业,还是对受众者来说,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和数字信息的普及,用户可以直接在网上或者用手机参与自己所关注的事情。调查发现,现代民众大多热衷于互动节目。企业通过新媒体与消费者互动,使得他们参与进自己喜欢和关心的事物,这种开放性可以调动受众的热情和对企业品牌的关注。新媒体作为一项新时展的产物,使用群体大多是年轻人,对他们需求的满足可以为企业带来众多的客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新媒体下,服装品牌传播的策略分析

针对国内服装品牌众多的状况,企业要想在发展传播中取得优势,就必须要对品牌的传播制定可行的战略。总的来说,企业可以对品牌与其他品牌进行差异塑造,整合已有品牌,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发展传播企业品牌。

1.塑造品牌独特的差异。(1)对品牌定位的差异。针对国内服装行业品牌混杂的现象,企业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树立自己鲜明的品牌形象,使得自己区分于其他的企业。在服务理念上,要有自己专供的销售渠道。在设计风格上,要个性鲜明,无论是运动、休闲、成熟,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是怀旧的英伦还是简洁的欧美,或者是比较适合东方人体型的服装,或者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都应该给消费者明确的界定。设计风格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品牌的差异性。在目标群体的差异上,不同类型的服饰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也会吸引不同人的眼光,这不仅体现在年纪,性别上,不同的行业也应该有针对性,消费者的职业,消费水平差异的存在,促使服装行业出现了高、中、低档服饰,因此,企业必须对自己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位。(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国内的一些品牌如美特斯邦威,阿依莲,特步等通过有效的的市场营销都获得了成功。从他们的经验来看,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消费者的选择和认同。新媒体时代,服装品牌的受众分的越来越细,他们主动选择性强,这就使得企业在品牌传播的时候要重视受众需求的差异化。消费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必须不断的生产出适应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获得成功。

2.企业对服装品牌的整合。市场营销中消费者是核心,企业所做的任何手段的传播都是为了刺激消费者对本品牌的认可,进而形成消费。企业在进行资源整合时必须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统一企业的品牌形象,传达统一的生产理念。消费者才会长期稳定的选择自己的商品。企业的整合主要包括:内容整合,渠道整合和方式融合。

3.企业在传播品牌时要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互动。企业在传统的品牌传播中,由于受到传播方式的制约,是单方面的说教,只能对消费者的心理和喜好进行猜测以进行生产。新媒体的存在改变了这一现状。企业在品牌传播中要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互动,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注意他们的情感诉求,喜好和生活态度,然后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品牌的传播,从而获得受众的认可。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出现了众多品牌,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充分的运用好新媒体这一传播手段可以有效地树立企业形象,打出企业品牌。因此,企业在进行宣传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传播策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