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媒体传播形式精选(九篇)

媒体传播形式

第1篇: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关键词:地方电视媒体;

涉农传播;

形式

1 地方电视媒体的职能定位设计

电视媒体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信息事业的重要角色,近年来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一般来说,电视媒体作为媒体的一部分,有其固定的作用:一方面电视媒体在社会主义环境下,有“喉舌”的作用,也就是充当党和政府的舆论先锋;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媒体又有经济主体的角色,参与很多重要的经济活动。

众所周知,地方媒体作为基层的信息平台,必然要与其他电视媒体指向略微不同。中国目前依然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从本质来讲,我们依然是一个农业社会,基层电视媒体所要服务的受众,农民要占大多数。所以说,基层媒体所针对的受众是有别于大城市媒体的。这不得不作为我们媒体战略设计的重要考虑维度。

从发展沿革来看,我们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专业的涉农媒体并不多。而且涉农媒体的信息量也不是很大。这寥若晨星的区区几家媒体,显然无法满足我国新农村事业的建设要求。而根据查阅相关资料,这些农业频道中实际运营成功的就更少了,这显然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收看诉求,与咱们农业社会的现实完全不符合了。

所以我们的基层媒体人在进行媒体的职能设计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三方面的思路。

一、牢牢把握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大局。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大量的实用资讯、信息交换。我国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觉悟,把服务三农作为一项战略问题来抓。这是由我们电视媒体的先天属性来决定的。

二、充分考虑基层实际,以受众的信息诉求为工作中心。电视媒体既不能没有专业的高度,又不能脱离受众的信息诉求。因此,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自己地区的农业情况。要按照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文化情况、农业季节和天候的变化、农业市场供求信息等等情况的不同,来进行媒体策划。力争做既有水平,又为基层群众欢迎的农业节目。

三、创新媒体节目机制,要树立品牌意识产生综合效益。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对我们的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部门不注重效率、不注重品牌、不注重经济效益,导致很多工作缺乏发展后劲,最后不了了之。所以在新时期,我们的基层电视媒体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力争做出一个有知名度的节目,做出一个有美誉度的频道。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要着重服务农业市场,只有市场资讯、市场思维进入农民的意识,才有可能有现实效益和提供发展后劲。

2 地方电视媒体的涉农传播形式的思考

电视媒体有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如何扬长避短,更好进行涉农传播,将是值得思考的一个好话题。

电视媒体具有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作为传统的媒体,它拥有巨大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这一点连网络媒体也没有达到。其次,电视媒体画面生动,形式通俗,易于被受众接受。显然,作为传统媒体,它拥有巨大的覆盖率。 最后,电视媒体还可以进行大众的互动活动。

当然,电视媒体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的信息采用线性传播,如果观众错过,将很难再获得相关信息。其次,昂贵的传播费用也影响了一些农业资讯的传播。当然,电视媒体作为大众媒体,在进行客户的分析、选材的定位上也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们在传播中根据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考虑农民作息规律和季节差异,调整不合理的节目时间安排。

(二)大胆增加大量通俗易懂的材料并且结合本地农业产业情况,从而方便制作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

(三)建议改变以前的单向传播策略,增加涉农节目的互动性,特别是对某些农民十分关心的话题,可以专门开辟热线,邀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及时的答疑;同时也为农民朋友反馈情况提供渠道。

(四)针对电视节目的线性传播缺点,可以开辟专门的网络渠道,有需求的观众可以登录电视台官网进行检索。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将相关的节目信息提前传播出去。

(五)寻求相关的企业合作。电视媒体起到联系农民和产业终端的作用,在解决农民资金缺少的问题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市场营销做出精准的目标优选。

(六)打造一档有知名度的涉农栏目或农业频道。

(七)在坚持节目稳定性,取材连贯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于受众的精准定位和服务,改变过去的大而空、广而泛的传播印象。

3 地方电视媒体涉农传播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由于长期以来工作中的某些错误没有得到纠正。导致了涉农频道、涉农节目的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些弊端,做出及时的创新。

(一)某些节目闭门造车,只讲枯燥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使得节目在老百姓心中接纳度不高。

如果节目只考虑策划的完美、取材的方便,只顾拿格式化的数据进行说教,完全不考虑老百姓的实际操作效果。那只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节目制作过程只考虑单纯经济收益,插入广告量太大,造成了收视率不高、观众抵触情绪较强等后果。

(三)专业人员不足,实践经验缺乏。

我们很多媒体人有媒体的相关知识,但是有可能缺乏农业相关知识。同时,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很多媒体策划无法做到自然的亲近农民的效果。

正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深入三农,做好节目策划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大量的拍摄前采访,实地考查各类资料。坚决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并且要引入有经验的一线涉农人员参与节目活动。

(二)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员素质决定了节目和媒体的质量,因此人员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培训和采访,我们要着重了解农民到底关心什么样的信息?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关注?如何关注效率最高、最容易接受等等。只有消除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隔阂,我们的传播和沟通才算是有效的。传统以来的节目内容与农民需求脱节,节目形式单调、播出次数少等等问题都应该在培训中做出针对性的纠正。

(三)涉农传播的受众素质。电视媒体的涉农传播本来就是服务于三农大局的,因此这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各方面的通力配合,因此,申请政策支持,为受众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是我们传播效果 的重要环境。

作为服务者和管理者,政府要做的还有很多。至少在农村,我们针对信息的接受者,应该进行更多的关注和教育。这就要求国家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媒体信息传播的硬件环境。涉农传播的公益属性比其他节目更大,因此,在对三农进行投入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涉农公益媒体的扶持。这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刘为民.涉农传播技巧[J].中国三农,2009(09).

[2] 陈雷.媒体优势在涉农传播的运用[J].中国媒体人,2010(09).

第2篇: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1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点

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探索和创新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尽最大可能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成媒介观察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相似之处。

1.1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

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观察者,在社会新闻事件传播中,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是媒体必须具备的职能。然而,媒体的新闻传播不能只停留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上,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新闻深度报道,形成新闻事件传播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以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为例,在形成对受众的引导性上,网络媒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网络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和信息的自由性使得网络意见领袖的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公知对网民的网络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同样也对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价值产生积极作用,例如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传播,央视的《新闻1+1》以及一些地方台的新闻评论节目等,还有报纸的新闻专栏评论等,都对传统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职能产生重要作用。

1.2新闻娱乐化现象普遍存在

在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探索上,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这其中新闻传播娱乐化方式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所共有,为社会新闻事件传播的改革带来不小影响。新闻娱乐化方式改变以往对新闻传播内容和形式中的刻板印象,形成轻松活泼的态势,这样更有助于实现新闻传播内容满足受众需求的目标。例如今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为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对两会的新闻报道除了报道会议的议程内容外,对参加两会的代表的采访中,很多媒体对准一些热点话题人物,采访他们的提案,例如采访毛新宇、倪萍、张艺谋等等,另外针对一些代表的提案,网民在网络媒体上进行评论,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网民是带着调侃的目的发表意见,媒体的新闻娱乐化传播形式形成了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特色。

2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不同点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不同的媒介下,形成了对新闻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点,这是当前构成双方激烈媒介市场竞争的原因,在双方拥有共同传播形式基础上存在的不同传播特点,这才能构成网络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吸引力。

2.1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2.1.1注重信息传播的独家性媒介市场竞争的直接表现之一体现在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独家性上,通过独家新闻的才能形成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利用这个平台,网民可以随时自己身边的新闻信息,在新闻时效性上远超传统媒体,例如2011年发生的7.23动车事件,网友苗苗最先动车追尾事件,微博发出后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同时在对事件的处理和善后上,网民也是通过网络媒体关注事件的最近进展。这些在网络微博中最先重大社会新闻事件信息的形式,构成了网络媒体强大的独家新闻传播特征,也是网络媒体优于传统媒体获取独家新闻信息的直接表现。

2.1.2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延伸新闻话题在媒体传播理论中,受众的反馈理论对形成媒体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意义。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并成为其区别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最大特征。而在媒体的互动性之外,新闻传播信息话题的延伸性对形成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产生了重要价值。2011年底,方舟子将打假矛头对准韩寒,对韩寒的部分作品持质疑态度,这在网络上掀起种种热议,韩方论战成为网民讨论的话题,网民利用微博、博客以及论坛等形式,各抒己见,由此也延伸出了对韩寒作品的挑错,以及韩寒一些列反击行为的讨论等。方舟子打假斗士的头衔不断收到网民的热议,总之事件的发展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网民在网络上的互动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2.2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2.2.1新闻直播形式满足受众需求在重大新闻信息的报道中,谁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最快信息,展现真实场景,谁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在受众对信息和新闻审美立体化、多元化、近乎苛刻化的今天,直播新闻仍然是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最有时效性、影响最广泛的传播方式。在国外,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成就了一些知名的媒体,例如半岛电视台,在对伊拉克战争以及关于围剿本拉登等新闻事件的传播上,半岛电视台传播的内容获得了全球受众的肯定。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地震,对日本的经济和民众人身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破坏,日本NHK电视台积极参与到新闻的直播中,海啸蔓延日本东部地区,日本民众在震后的自救等,都成为电视新闻直播的内容。

2.2.2对受众的信息引导更具有权威性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发挥对受众的舆论引导职能,这是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发展环境下对媒介的要求。在实现媒体信息引导上,权威的信息来源更能发挥媒体的引导性。相比网络媒体的信息引导,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更具有权威性,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媒体中的信息引导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网络媒体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在形成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和引导中,容易带有一定的个人价值取向,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权威性存在争议。传统媒体在信息引导上,站在媒介的立场,以媒体新闻评论的形式发出信息,因此更具有客观性,保证了信息引导的权威性,这对提升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影响力产生重要作用。

第3篇: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移动式广告;应用;分析

所谓的数字媒体是指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一些信息载体,这里所说的载体是进行编制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能够感觉到的物质和表达观念的媒体编码叫做逻辑媒体[1]。采用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形式的实物媒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媒体。在移动式的广告应用中能够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

1 移动式广告与数字媒体的完美结合

1.1 广告形态的多样化

在目前的研究中,广告的形态会不断的变化,能够逐渐成为最熟悉的媒体。在以往的广告形态中主要的呈现模式是平面和静态,采用单一的宣传方式,但是如果采用媒体传播的形式,就能够呈现出多样化的构成方式[2]。例如:某个楼盘需要做推广,以往的推广是采用平面广告的形式,这种传播的形式很单一,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传播,这样就造成购买人群受到限制,传播的效果非常不好,二现在采用数字媒体的形式进行移动式广告传播,除了能够实现大范围的宣传,还能够对让群众了解楼盘的构造,实现楼盘的全方位展示。有的时候会把这种楼盘广告投放到电视这个播放媒介中,形成全面覆盖的形式,对楼盘的销售情况起到一种促进的作用。

1.2 广告形态随媒体的交互性实现自身的转变

交互性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双向性,现阶段广告已经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媒介形式。是一种能够实现自身的主动性媒体。在实际的宣传活动中,数字广告媒体能够使群众更加了解宣传的物质,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交互性的过程,进行交互传播的时候,需要按照形式进行传播[3]。

1.3 广告形式的集成性

广告的形式由于媒体的形式,进行集成化的传播在进一步加深,这方面也同时决定了管用广告这种形式,使广告向集成的方向发展。很多广告采用了平面文字、立体图形一些动态影像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广告的集成化保护过程。例如。在网络的传播形式中,可以在网页浏览和论坛交流中出现广告的传播,实现了广告传播形式的改变。

1.4 广告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广告是一种全新的媒介艺术形式,实现了艺术和媒体技术的全面结合,广告产生的根本是艺术形式的一种转变[4]。宣传某种产品的时候,生产厂家都会对市场进行调查,找准产品的受众人群,然后把产品和媒体艺术结合起来,进行媒体传播,保证消费者对这个产品有一定的了解,最后达到最终购买目的,这是整个商品宣传的过程。

2 广告的形式随媒体传播模式逐渐增加丰富性的内容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逐渐增加,由于这种原因,在网络中有了数字媒体的传播,实现信息接收的广泛性。

2.1 原始的广告传播模式

以往的广告传播模式是针对受众人群进行传播的,这种信息的传播过程是,媒体发出信息,受众人群在报纸、杂志、传单上接收这种信息,这种传播形式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广告在这种平面的形式中,如果设计师没有从各个角度展现商品蕴含的理念,却用大量的文字进行说明,造成受众人群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宣传的效果。

2.2 丰富的数字媒体广告的传播模式

针对平面广告的弊端,数字媒体广告走入了我们的实现,在移动式的传播过程中,这种广告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商品的特殊性质,实现了展现方式的多样性,在数字媒体技术和时效性这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在相应的技术支持下,取得了个很好的发展。我们利用一个汽车广告展示的内容进行说明。见表1

在这个广告的展示内容中,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这种汽车的应用效果,实现了消费者对汽车的全部了解,所以说数字媒体广告和其他的广告形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 数字媒体广告的应用特点

3.1 继承了平面广告优点

数字媒体广告在应用中,继承了平面广告的优点,在平面广告的传播中,进行的传播方式的改变,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平面广告的传播途径增加,但是传统的形式是还是不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只有在传播过程中发扬光大,才能够更好的应用数字媒体广告。

3.2 促进广播广告的发展

按照目前的形式,数字媒体的出现,带动了广播广告的发展,目前声音可以采用无线技术及进行传播,能够满足广大观众不用出门就可以听见广告,声音广告的传播有效的实现了这一点,使广告的传播更加广泛。

3.3 视频影像的应用

数字媒体广告不只靠声音做为媒体,也可以用视频作为传播的媒介,因为在视频的传输中,很多内容不能够得到真实的体现,如果出现受众群体听不见或者听不懂的情况,声音形式的广告就失去了传播的效果[5]。因此,在声音的基础上采用视频的模式,能够消除上文中的那些缺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3.4 虚拟影像技术的展现

在视频广告中,采用虚拟的形象技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商品具有的特性,虚拟的视频广告在媒体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一些明星代言的产品就采用这种形式。如今数字多媒体技术实现了高速度的发展,能够让很多视频广告中达不到效果的,采用虚拟的形式都能够取得良好的观看效果。虚拟影响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程度上达到很好的应用。

4 数字媒体在移动式广告的应用前景

数字多媒体技术在移动式广告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广阔,这种技术能够表达出商品具有的特性,从多个角度展示商品的特性。消费者看到这种数字媒体广告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商品的特性,在加上有创意的营销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商品的营销,能够帮助产品的销售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方面需要更多的采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意。

5 结束语

数字媒体在移动广告中的应用,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拉近消费者,做广告产品的宣传者,是广告传播的重要部分,现阶段在数字媒体在移动式广告中的应用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数字媒体广告的市场需求量在迅速增加,为了能够更好的发现,需要数字媒体广告人员具有更好的创意,使广告具有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袁超.中国数字媒体中的广告艺术研究[D].江南大学,2008.

[2] 中国数字媒体广告大幅增长[J].印刷经理人,2011(10):16.

[3] 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J].现代传播,2009(5):2027.

[4] 胡欢.论数字媒体时代下广告教育如何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7):223.

[5] TNS市场研究.2007年数字媒体广告排行榜[J].市场研究,2008(5):710.

第4篇: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开展全媒体传播,扩大典型宣传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传播渠道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全媒体传播应运而生。全媒体传播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等,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的具体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多种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①

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全媒体传播不再受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手段的限制,而是能够突破现有各种媒体形式的局限,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聚合在一起,实现信息传播平台的全面覆盖,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构建多落点、多形态的大传播体系。

将全媒体传播模式引入典型宣传中,就是要借助其“兼容并包”的特点,使典型宣传从单一媒体、单形态的运作转变为多媒体、多形态的运作,通过各媒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媒体的联动传播,从而扩大典型宣传的传播范围,促使典型宣传传播效果叠加和放大。同时通过全媒体传播模式的运作,拓展典型宣传的表现方式,使典型宣传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从而满足受众对信息全面接收和感知的需要,进而大大提升典型宣传的影响力。

当然,全媒体传播并不是多媒体的简单组合,它是以各种媒体表现手段为基础促使不同媒体互相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传播体系。而要促使各为独立系统的各种媒体形式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形成有机组合并产生质变,精心的策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策划,各个媒体平台才能通过有序的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运作、互为补充,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进而才能够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和各传播媒体的特点,制作出可以产生最佳传播效果的信息,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因此,对于典型宣传来说,在运用全媒体传播模式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从媒体融合的视域出发,强化传播过程的整体策划。通过精心策划,合理选择并运用特性各异的不同传播媒体,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典型宣传的全媒体传播活动,使各媒体之间有效融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立体整合传播之势,产生宣传合力,扩大典型宣传的影响,实现宣传效益的最大化。

突破典型形象塑造的模式化,增强典型宣传的可信性

长期以来,在进行典型宣传时,一些媒体习惯于简单化、模式化地塑造典型形象。比如,在刻画典型人物时,总是将典型人物“神化”,甚至为了突出典型人物的伟大而对其刻意拔高。

而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为受众提供了众多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受众与典型宣传主体之间正在逐渐由信息的不平衡走向信息获取的对称与平衡。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知传播者未报道的信息,或者对传播者报道的不客观、不全面的信息进行更正、补充。

面对全媒体时代传受关系的新变化,如果典型宣传主体还固守着传统的思维方式,不考虑广大受众的接受心理,按自己的想法单一性地塑造“高大全”式的形象,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所树立的典型形象缺乏感染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典型形象更加全面的信息后,受众会对这种按照简单化、模式化思路塑造出来的典型形象产生极大怀疑。

“典型宣传的目的就是让典型事迹或者典型人物内化为社会普通民众或者某一行业的一种标杆和模范。”②而达到这种舆论引导目的的前提条件,是典型宣传所传播的信息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受众认可、接受典型宣传的内容。如果受众对典型形象产生不信任感,觉得典型形象不真实、不可信,必然会由此对典型宣传产生反感、排斥以至拒绝和抵制,从而使典型宣传丧失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典型宣传只有改变以往简单化、模式化的典型塑造方法,遵循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理念,才能让典型形象变得更加可亲、可信,进而使典型宣传深入受众内心,赢得他们的认可,最终实现典型宣传的舆论引导目的。

加强互动,提升典型宣传效果

在以往的典型宣传中,贯穿于其中的是一种“传者本位”思想。典型宣传报道往往都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策略由媒体采编人员主导,对受众进行单向式、灌输式的传播。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播手段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传播渠道的限制,降低了公众参与信息传播的成本,为人们参与传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极大便利,信息传播已成为一项全民皆可参与的活动。这使旧有的“我说你听”式的传播越来越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互动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成为受众普遍的要求。

为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典型宣传必须充分考虑到互动在典型宣传中的重要性,赋予典型宣传鲜明的互动化传播色彩,主动为受众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与渠道,与受众建构起常态的互动联系,借此促使受众对宣传内容产生强烈的信任和共鸣,进而增强典型宣传的舆论引导力。

典型宣传与受众的互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体现在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如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多直接参与传播内容生产的机会,使受众不仅是典型宣传的接受者,还能成为典型宣传的发起者、推动者。在全媒体时代,受众能够便捷地利用微博、论坛等各种传播渠道主动地推荐身边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迹,为典型宣传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进行典型宣传时,在选拔和树立典型的环节就要强调公众的参与,从而进一步拓展典型宣传资源,并通过公众集体认同元素的注入,使典型宣传从信息的源头就与受众形成深度互动,这无疑有助于受众对典型宣传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典型宣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开设常规的短信互动渠道、开放固定的网站页面互动区域、开发移动客户端的互动系统等方式,不断开辟互动平台和空间,引导受众围绕典型宣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为受众提供便捷的互动通道,让受众最大化地参与到典型宣传活动中来,从而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典型宣传的舆论声势,提升和强化典型宣传在受众中的影响力。

【本文为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全媒体环境下南通典型宣传研究”(项目编号:2012BNT0011)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罗鑫:《什么是“全媒体”》,《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

第5篇: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广播电视 传媒业 经营模式

新媒体是随着传媒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词,目前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并没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电视传媒业的经营发展模式造成了重要影响,面对这一冲击,广播电视传媒业得出路何在?下面我们将进行分析。

一、关于新媒体的介绍

一般来讲,新媒体的定义主要包含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之所以称为新媒体,是与以前的传统媒体相比较来说的;第二,新媒体是依托数字技术的支撑而产生的;第三,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是非线性的;第四,新条件下,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是多元化的。”以上是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新媒体有着自己的特点。新阶段,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不断增加,上班族的人们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通过行消遣和娱乐的方式来放松自己,生活过程中他们只拥有零碎的时间,于是新媒体的出现正好可以使人们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既缓解了上班人们的生活精神压力,又催生了现代新媒体的产生。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诞生的,因此人们在进行信息交流和表达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受现代人们的欢迎。另外新媒体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包括: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等,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二、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影响

1.广播传媒业的地位受到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广播、电视、报纸“三足鼎立”的局面,在现代传媒界拥有较高的地位。现阶段,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在变革过程中,遭遇了新媒体的巨大挑战,新媒体的出现,动摇了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地位。新媒体目前享有主流媒体的美誉,主流媒体是指,迎合社会发展要求,最符合人们的需求,现代化的重要媒体形式,主流媒体占据着大量的资本、拥有最广泛的受众和最先进的信息表现形式。在资本、受众以及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新媒体都占有着绝对的地位和优势,因此,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地位影响无疑是根本性的,深远的。

2.广播传媒业的受众显著减少

新媒体的出现运用了先进的手机、互联网等传播工具,传播的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传播速度更迅速,传播内容也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都是新媒体发展的优势所在,这些优势与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业相比,具有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使新媒体赢得了更多更广泛的受众群,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的受众,这个年代的人大多都以互联网为依托来进行传媒信息的传播和沟通,而新媒体的特点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因此深得他们的喜爱。由于新媒体实现了更迅速、更广泛、更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传播,传统广播电视的大量受众正不断转移到新媒体传播下,传统广播电视的受众群在明显减少。

3.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广告受到影响

广告在传媒行业当中占有大量的比重,在我国,目前广告收入是传媒业收入的主要收入,占传媒业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为目前我国的广告性质大多是盈利性的商业广告。新媒体的广告与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广告相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广告的覆盖率也明显增加。由于新媒体广告的更加多元多和更具优势,各大广告企业纷纷都选择新媒体的形式来广告,这对广播电视传媒业无疑是致命性的打击。因为广告是传媒行业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失去了广大的广告客户,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传媒业的经济收入。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成为众多投资者不断讨论的投资热点。未来新媒体将以更快的速度不断发展,受新媒体广告迅速发展的影响,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广告收入总体上不断下降。

三、广播电视传媒业经营模式的战略选择

我国的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比较晚,而且在经营体制上,兼顾行政、事业、产业为一体,阻碍了广播电视传媒业自身的发展。另外,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因此,为了保证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地位,必须要进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选择广播电视传媒业多远化的经营模式。

1.信息服务性的经营模式

广播电视传媒业是服务性的报道,其中一大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形形的社会信息都是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传播的,社会信息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社会情况,解决生活中社会问题等,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拥有内容广泛的信息传播和最先进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有用信息,才能提升自身媒体的地位,才能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2.多元化经营模式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传媒要明确自身的经营范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要想在现代传媒业中占有一席之位,就必须要实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通过寻找新的利益点,与几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企业同时经营,这样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的联合经营,还能扩大自己的规模,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

3.技术领先的差异化经营模式

传媒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层面上的竞争,掌握过硬技术是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技术保障,这对广播电视传煤业来说也是如此。技术上的差异,使不同的媒体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电视传播媒体要善于运用技术上的差异,通过为受众提供不同于新媒体的特色的产品来吸引客户。

参考文献:

[1]张弛.新媒体影响下的广播电视传媒业经营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14)

第6篇: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创新;限制

引言

现阶段我们国家社会持续进步,信息技术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新媒体时代,而且新闻传播形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要想满足持续增长的人们需求,就需要充分分析新媒体背景中新闻传播形式。本文特意研究了新闻传播方法在新媒体时代中的主要特点,而且对于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希望能够使得我国的新闻传播获得更加显著的发展。

1.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的特点

1.1时效性较强,全时性比较显著

对于新闻而言,时效性属于主要的特点以及特征。通过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法的研究能够看出,大部分都是借助报纸的形式来完成传播,报纸的信息收集、编排和印刷都会消耗比较多的时间,如此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很难得到保证。现阶段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平台开始取代传统的新闻媒体形式,人们可以借助这些全新的方法来获取新闻事件,而且可以做到对于新闻事件的跟踪,如此新闻传播时效性能够显著提升,而且新闻传播也会增加全时性的特点。

1.2数字化趋势比较明显

传统的新闻传播内容,大多数都是文字比较多,图片比较少,能够满足人们在这个时期的有关需求。不过由于时代的持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新闻内容很难满足人们对于新闻资讯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中,给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内容,其中增加了声音和音频等内容。不仅如此,新闻传播的媒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今出现了计算机和手机等即时通信设施,如此在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数字化趋势也变得更加显著。

1.3互动性比较强

通过对于传统新闻传播形式的分析能够看出,虽然可以做到互动,不过大多数都是选择信件以及电话等方法,效果比较差,并且周期比较长。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了比较多的即时通信设备和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借助这些全新的形式来获取新闻事件,并且可以进行评论以及转发,这样可以保障人们的知情权,而且可以使得人们能够及时地收取新闻资讯,当然也会保障人们的言论自由权,之后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根据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来掌握民意,这样可以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4新闻传播主体的多样化趋势

传统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主体都是新闻编辑以及记者,不过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全体公民都能够借助手机和电脑这些设施来记录、传播以及评论有关的新闻事件,这样能够看出,新媒体时代中的新闻传播主体变成了全体人员。如此能够显著降低新闻制造以及传播的成本,而且可以显著提升新闻的真实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能够显著降低新闻记者以及编辑工作的复杂性,对于那些有价值的新闻,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地跟踪和报道,如此也可以显著提升我国新闻的整体质量。

1.5全媒体趋势比较显著

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媒体的全媒体化主要包括这样几点:第一点就是新闻传播形式变得全媒体化,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不再只是文字较多、图片较少的方式,开始朝着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进行联系的方法变化,如此新闻趣味性会显著提升,而且会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使得新闻传播获得更加显著的发展。第二点就是新闻传播介质的全媒体化,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主要就是报纸和电视的方法,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我们国家新闻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手机和电脑都能够实现对于新闻的传播和阅读,如此人们新闻阅读的方法也会发生变化。

2.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创新形式的研究

2.1把自媒体增加到新闻传播中,增加新闻传播的途径

在传统的媒体时代中,新闻的传播方法比较单调,主要就是借助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的方法,人们在获取新闻以及各种资讯的时候方法比较少,并且不太方便,很难及时地获取。不过由于现阶段开始进入新媒体时代,产生了自媒体这种全新的形式,人们都能够借助自媒体这种全新的方式传播新闻、获取新闻和评论新闻,如此时效性也会显著提升,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传播以及读取。不过自媒体传播的新闻大多数都没有被确认,通过和传统媒体进行比较能够看出,自媒体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所以现阶段借助自媒体来阅读以及传播新闻的人员数量持续增加,不过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员选择报纸广播这些传统的方法来获取新闻信息。对于我们来说,需要以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为基础,增加自媒体传播方法,增加新闻传播的途径。由于网络和新媒体的持续进步,把自媒体增加到新闻传播中属于一种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充分联系传统的新闻传播和自媒体新闻传播,使得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优势能够被充分利用,给人们提供质量更高的新闻信息。

2.2新闻传播形式需要满足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

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是比较便捷的,不过需要充分分析人们的阅读习惯。由于经济的持续进步,人们生活节奏也在持续增快,工作压力也在持续增加,由于新闻信息比较多,所以比较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很难在这些新闻信息里面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所以对于新闻工作人员来说,在处理新闻的时候,需要分析大众的阅读习惯,正确分类以及管理新闻信息,把相同话题的新闻放到相同的栏目里,而且最好是在首页,如此能够使得大众及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来阅读,这样能够显著提升阅读效率以及阅读兴趣。在这个时期,需要划分好阅读群体,由于群体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的阅读习惯也存在差异,其中对于青少年来说,新闻传播的内容需要比较简单,方便理解,确保读者能够掌握获取的信息。对于那些中年的人员来说,这些人员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显著强于青少年,对于这部分人群,需要做好信息的精炼,而且需要突出重点。

2.3增强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方式比较多,人们都可以直接传播新闻,如此新闻产量持续增加,并且因为大多数的新闻没有被确认,这样就会产生比较多的负面新闻,这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持续提升。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保持职业操守,对于新闻信息需要进行核实以及整理,而且不可以随意渲染,保障新闻的真实性,确保新闻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

第7篇: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对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着新闻传播的面貌和运作方式,也使广告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方式的变革,了解广告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以使广告活动更好地应对媒介融合的新环境。

随着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又称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媒介融合”概念是舶来品,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蔡雯发表《培养具有媒体融合技能的新闻人才—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的对话》一文,首次向国内介绍了“媒介融合”。之后,国内学术界开始讨论关于“媒介融合”的理论界定,近几年的研究,绝大多数从新闻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国内媒介融合的现状和前景,从宏观层面上探讨媒介融合带来的传媒产业的影响,微观层面上则关注媒介融合对新闻业务变革引发的变化。实际上,媒介融合对社会结构和传播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着新闻传播的面貌和运作方式,也打破了中国广告业的生态,使广告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变革,探索广告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在广告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综合此前学者对媒介融合的认识,媒介融合大致包含三层含义:一指媒介功能的多样化,即各种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指单一媒体融合了多种媒体的功能,强调单一媒体对不同传播手段的整合;二指不同媒体之间的联盟与共融,即传媒业内部不同媒介间的联合,主要指不同媒介之间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强调信息内容针对不同载体的整合传播;三指传媒产业与通信产业等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指大传媒产业的形成,强调媒介产业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笔者认为,未来的媒介融合,是以数字和网络为基本平台、多种媒介形式为终端的媒介形态。数字和网络是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电脑、手机、电视等成为信息输人和输出的设备。媒介融合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即时、移动、交互”,使大众可随时、随地地传受任何信息,信息传播方式随之发生变革,传统的广告传播思维也需要大的突破。

从针对不同受众群的传播到针对某一受众群的传播

传统媒介受到传播技术的限制,信息传播的时空性有较大局限。例如,电视媒介由于收视终端的限制,受众一般只能在固定场所主要是家里进行收看。受众的信息接收就要受到生活、工作的时间规律的影响,对传统媒介来说,也就无法一天24小时对同一受众群体进行信息传播,造成了传统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必须对传播时间段进行划分,根据不同时间段能接触到媒介的受众进行信息内容定位。以中央电视台一套2010年3月2日的节目编排为例,早上8:35安排了针对老年观众的《夕阳红:老年人家园》,下午4:58编排了针对家庭妇女的《天天饮食》,从17:43到19:00,是针对少儿观众的《动画城》和《智慧树》,而针对中青年上班族的节目则集中在晚上,也就是所谓的“黄金时段”。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首先把传播时段进行划分,再找出每一时段主要的受众群体,根据其需要制作、播放信息内容。这种情况下,媒介可能只需要关注非主流受众在非黄金时间的信息需求和主流受众在黄金时间的信息需求,媒介以受众为中心,是以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受众群体为中心,也就是媒介要面对不同时间段所对应的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内容制作和营销。

而随着无线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单一媒介融合了多种媒介的功能,如手机融合了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的功能,网络受众的媒介可得到性大大加强,受众全天24小时暴露在媒介中,随时随地都可接收、阅读和上传信息。这时,媒介传播要考虑的就是怎样针对受众不同时间段的信息需求来传播信息了。对于融合多种传播手段的媒介来说,就是针对受众在不同时间段传播信息,信息的传播手段则根据信息的内容灵活选择,可能有时候是手机报,有时候是手机电视,有时候是短信。对于整合了不同媒介形式的传媒集团来说,则是如何针对类别受众根据不同时段进行不同媒介的信息传播。此时,媒介面对的就是类别受众群体的全时间段。媒介以受众为中心,就是选择某一类或某几类受众为服务重点,分析具体目标受众群在不同时间段的信息需求和媒体接触习惯,打造适合他们的信息内容,并选择不同的媒介进行传播。

这种变化对于广告传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媒介组织来说,其广告传播的对象不再是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受众群体,而是精准的某一类别受众群体。这对要求媒介组织对于受众有更深人更全面的了解,要深人到他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形影相随。对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来说,媒介投放不再是在众多的媒介中选择目标受众可能接触的时段或版面,而是选择与自己的品牌形象相符合、目标受众相吻合的媒介、覆盖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时空。同时,在信息全天候围绕受众轰炸的媒介融合环境下,信息针对受众搜索的反应能力更加重要。广告主与媒介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分众传媒致力打造的“中国生活圈媒体群”,就是融合媒介针对特定受众群体进行全时空传播的典型案例。

从渐进式传播到整合传播

对传统媒介来说,由于其传播手段都是单一的,不管是印刷媒介还是电子媒介,其信息传播从时间顺序来看,都是线性的,即媒介如果要对某一信息进行多次传播,只能在不同时间段上进行渐进式的深人传播。传统媒介组织对信息内容特别是新闻传播的思维方式不外乎 随着新闻事件的发生做跟进式报道和进一步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两种。但对融合媒介来说,除了传统媒介的纵向传播思路外,因为对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思考重点转向如何对同一个信息素材针对不同载体形式进行加工处理,再选择适当的媒介组合进行,也就是同一信息在不同媒体形式或媒介间的整合传播,实现最终信息产品的差异化和最优化。如果说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线性的、平面式的,那么融合媒介的传播方式就是立体式的。

媒介融合对媒介组织在新闻信息处理上的要求同样体现在广告传播上。媒介组织不再只是单纯地销售媒介的“留白”时间或版面,媒介组织销售的是其目标受众的生活时空,或者说“生活场”(“场”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外界环境,“生活场”所指的是与个体行为活动相关的各种人、事、物)。广告传播的效果不再只是依靠媒介或内容产品的收视率或发行量,更多的是媒介的整合信息传播能力。“一个媒介所赖以赢得竞争、赢得对手的主要因素,决不只是靠具有原创性的独家新闻,而是靠独家的、具有原创性的信息加工标准、加工方式、信息处理手段及信息表现方式。’,峻对于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来说,多媒体的媒体形态为产品及品牌的营销打造了全新的3600的体验环境,广告创意不再仅仅是创造广告,更应该是创造品牌的体验。

从信息的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 传统媒介的传播是以媒介组织为主导的单向传播,虽然受众通过来信、电话和短信等方式可以进行信息的反馈,但这种参与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传播的能力,他们不但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评论节目、投票、参与节目和点播节目等,还可以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闻,表达观点。“草根记者”的新闻报道、dv、彩信图片上报纸、上电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单方面的填鸭式的传播向双向互动交流的传受合一转变,受众在传播中的主动权日益上升,受众成为播众。

媒介融合带来的双向传播对广告传播最大的影响就是互动与内容共创。互动性对广告效果的提升作用已无须赘述,媒介融合为传受双方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但多样化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手段给受众带来的显然并不只是与传播主体的即时交流,受众在广告传播中不再只是被动的客体,其不但与传播者的地位日趋平等甚至能反客为主,成为传播中的主导者。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媒介组织对于传播渠道的垄断,来自公众的创造力喷薄而出。受众直接参与到信息内容的创意和制作中,进行内容共创,将成为丰富广告创意、提升广告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2006年百事可乐举办了“百事我创巨星广告你做主”活动,面向消费者征集广告剧本,再在网上进行评选,活动共收到近9000个剧本。之后,百事可乐又策划了“百事我创flas征集大赛”,根据“巨星广告你做主”的优秀创意,面向flash爱好者群体征集flas广告片,大赛提供巧个“百事我创”活动中的优秀剧本,参赛选手可以根据剧本制作30-60秒的flash广告片,主题人物以周杰伦为主,参赛选手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自由创作。2007年,百事可乐再次策划了“百事我创我要上罐”活动,在全国消费者中遴选21位上罐英雄,打造中国消费者肖像罐,创造了206596081次网页点击率、143987068投票人数、25690003人参与活动、7525488个讨论留言帖、上传相片2465159张的惊人的参与记录。这几个活动中,百事可乐都充分利用了多种媒介形式,调动消费者参与广告甚至是产品包装的内容共创,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关注度,加强了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更使消费者获得了深刻的品牌体验,获得了远胜于硬性广告投放的传播效果。

从单一的“信息条”传播到综合的“信息包”传播

在泛媒体的大背景下,传播活动空前活跃,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海量信息在丰富人们信息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的烦恼,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阅读有效信息,成为受众对信息传播的新要求。传统媒介在信息内容方面更重视“时效性”与“独家性”,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们对专业媒介组织筛选、整合信息的更多依赖决定了媒介的信息产品应该完成从“信息条”到“信息包”的转变,受众需要的不只是一“条”信息,而是与某一人物或事件相关的一“包”信息(之所以称为一“包”而不是一“组”,是因为“组”只是“条”的累加)。信息传播内容从分散到整合,对媒介组织的信息整理、加工能力(或者说打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8篇: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一、新媒体下的音乐传播现状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相继出现,日益普及,播客、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网络交流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手机等种类繁多的移动终端和功能强大的自媒体已经成为音乐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

1.手机已经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渠道

音乐的传承中相应的记录方式一直多变,目前,文字、电子媒体等多种方式可实现音乐的记录。在1887年,唱片被推出,音乐得到了真正的记录,随着时代的变迁,相应的记录形式也随之变化,经历过卡带、CD、数字存储载体等多种形式。最近几年,移动互联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音乐记录的重要介质。目前,社会正在步入移动生活时代,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6年10月,移动互联用户已经达到10.77亿;在移动音乐方面,仅网易云音乐这单一音乐产品而言,其在2016年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亿,入驻明星已经达到1500人,移动端用户占总用户数的81%,手机成为听音乐的绝对主流设备。与此同时,根据易观智库对于2015年移动音乐的相关报告,我国整体移动音乐规模已经超过60亿元,在2015年,移动音乐的用户、规模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上述数据可知,我国的音乐习惯出现了转变,移动音乐已经成为主流,未来市场广阔。移动端的音乐应用App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相关产品已经十分多样,包括网易云音乐、酷狗等,这些App为很多用户提供了移动音乐平台,成为现有音乐传播的主要渠道与工具。

2.自媒体是音乐传播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助推力量,音乐通过数字化存储,可在互联网中方便传播,电脑或移动端能够有效地对数字化音乐进行控制,并在移动互联中,轻松和快速地获得音乐,成为以音乐为纽带交流互动的交互媒体。

在现有互联网中,自媒体已经广泛流行,其通过自

有终端设备向特定人群或公众群体进行传播。自媒体的传播形式十分丰富,包含现有所有的载体,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方便快捷传播。随着自媒体被广泛认可,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实现信息传递,通过自媒体形式实现信息共享与传递。以微信为例,以音乐为名的公众号十分丰富,不仅能够实现音乐传播,同时能够实现音乐的个性化教学,并能够在微信朋友圈内进行快速传播。自媒体使得音乐传播更加快速,颠覆了以往音乐传播的形式。

二、新媒体下的音乐传播特点

在新媒体下,音乐的传播呈现出以往音乐传播所

不具备的特点,与乐谱、唱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为载体的传播方式有很大不同,它汇集了传统媒体的符号、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各种信息表现方式的优点。交互数字化的传播模式使得音乐传播的覆盖面更广、信息获取更便捷1.传播的多样化在新媒体中,音乐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播源不再单一。在新媒体下,音乐传播的覆盖面更加丰富,除了专业人员,业余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获得相应的音乐;其次,在多媒体下,音乐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

2.存储的海量化

在多媒体技术下,音乐能够被海量存储,特别是云时代的到来,音乐存储技术已经十分发达,海量存储音乐已经不成问题;与此同时,手机存储量随之增大,其内容与形式呈现海量化趋势。

3.渠道的交互化

在新媒体下,音乐的传播渠道呈现出较大的变化,音乐虚拟社区化已经成为趋势;在音乐传播过程中,其用户之间的交互、用户与创作者之间的交互已经成为趋势;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传播渠道交互更加方便,在App端可以更加方便地形成交互链接,即时交流更加方便。这种传播渠道使得音乐传播互动性大大增加,音乐更加亲民。

4.受众的个性化

在现有的多媒体下,受众的个性化逐步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更加个性、细分,个性化趋势明显。多媒体下的移动音乐可细分为:社交类,音乐服务中加入诸多社交因素,提高用户满意度,这是未来移动音乐的重要趋势,唱吧等服务供应商就是符合趋势的产品;曲库类,这一形式是十分传统的音乐服务,这类服务的供应商是目前最多的,但曲库类产品的用户黏性不足,容易流失;电台类,豆瓣FM等产品就是此类别的代表,其主要通过被动收听方式实现音乐传播;音乐商店类,在这种模式下,收听音乐需要付费,需要依靠较好的音乐环境才能较好支撑其产品;运营商类,主要通过彩铃等形式进行产品运营,沃音乐便是其典型产品。二是交互、共享等特点已经成为音乐传播的标签。在多媒体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下,音乐传播的广播式传播形式已经成为过去,交互式传播成为趋势;在音乐社交文化方面,多米等产品已经实现由用户自行新建歌单,并实现上述音乐的分享,互动交流大大提高;在唱吧产品方面,通过社区化的形式提高互动程度。

5.效果的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移动无线网络等技术的推动,音乐传播已经呈现智能化的特点。在音乐传播中,音乐云技术大大提高了音乐传播效率,增强了音乐体验。通过云技术,用户只需利用网络和智能手机便可实现海量音乐的获取,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相关个性化推荐技术实现用户爱好与动作的记录,并依据用户偏好个性化推送音乐,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在海量音乐中快速获取自身感兴趣的音乐,随时随地享受音乐。

三、音乐传播的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环境下,音乐依靠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用户接受、倾听音乐的形式、途径和渠道,同时快速地在传播媒介、传播平台和产业模式等方面影响着音乐艺术的社会传播方式。这种音乐传播的多媒体化能够有效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并深刻地介入人们参与音乐的全过程。整体而言,音乐传播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音乐传播媒介的变化,更加利于一体化播出

媒介是音乐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中,媒介传播具备了一体化特点,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各种传播形式都具备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其传播不再局限于一对一,群组讨论模式已经十分普及。音乐传播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上述传播形式的变化使得音乐作品不仅需要考虑创作层面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音乐传播媒介传播自身的作品。其次,新兴的社交媒体传播形式,如QQ等,在传播音乐方面效果不错,音乐作品借助多媒体传播渠道实现分享、转发等可以实现音乐作品的一对多传播,其扩散效果十分快速。例如,《小苹果》这一音乐作品就是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实现病毒式传播,最终成就了神曲。然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已经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手机实现音乐创作、交流已经成为趋势。音乐的移动式欣赏已经成为趋势,音乐的传播模式与渠道也会随之变化和完善。

2.音乐传播平台的变化,更加注重平台融合发展在多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平台的变化显而易见,其传播平台不再局限于一个平台,更多地转向多媒体多渠道方向。平台之间的整合成为必然,新旧媒体平台的整合以及不同新媒体平台之间的整合能够有效地实现音乐传播的实施,为此,媒体平台整合思路成为未来音乐传播的新变化。新媒体与传统传播渠道已经呈现融合的趋势,例如,以往的音乐传播媒介电视,通过各种音乐综艺节目中的互动将新媒体进行融合,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观众的参与性,不断提高节目收视率。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产品的不断发展,电脑或手机端的音乐产品不再局限于内容,内容融合互动已经成为趋势。在这种趋势下,音乐传播已经不仅仅看重内容的传播,关注互动已经成为传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自媒体环境下,音乐与受众之间的联系需要重新审视,两者应该更多由受众转变为用户,真正体现用户特点,并在此理念中实现音乐产品的创作。

3.音乐传播产业模式的变化,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第9篇:媒体传播形式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冲击;应对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以迅猛之势快速发展,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此推动下,近年来,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技术也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传播形式及内容多元化、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等优势,对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形成了强烈冲击,因此,必须探索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策略,才能使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1 新媒体的产生带来的积极作用

当今时代已进入数字时代,新媒体技术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产生使得受众群体对于信息的抓取更加深入,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动,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其中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

1.1 传播形式及内容多元化,拓宽了传播途径

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新媒体具有强大的融合性,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包含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并能把各部分融合于一体,还可以通过链接,实现信息的分享与拓展。

从传播形式上,新媒体更灵活、更多元。相较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不仅能以广播电视媒体的声音、视频等方式传播信息,也可以通过报刊的声音、图画来实现信息传播,还能把各种传播形式融于一体,大大拓宽了信息的传播途径。

从传播内容上,新媒体更丰富、更实时。新媒体融合了声音、画面、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可以把信息内容变得更丰富、更直观。同时,借助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传播和更新,大大保障了信息的实效性。

1.2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比如,一则新闻从发生到传播的过程,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需要制作、印刷等流程,而新媒体可以完全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尤其是一些移动互联设备,可以随时随地最新信息,并能快速更新补充。同时,由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受众很容易获取资讯,并能通过互动交流,了解掌握更全面、更实时的信息。

同时,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而新媒体可以实现多对多的传播,并能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发散辐射。并且,新媒体的传播不受空间限制,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音频和视频的实时传播。一则信息在网络上以后,能瞬间传遍全世界,不同地域的人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到同一事件。

由于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传播范围广泛,新媒体的传播效率是传统媒体难以超越的。

1.3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新媒体以其高效的传播效率,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方式等各个方面。借助于新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生活资讯,了解国家动态及经济趋势,享受视听娱乐,了解其他国家的奇闻异事,借助新媒体还可以用来工作和学习。新媒体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受益于先进的数字技术,人们已不再是传统媒体时代下被动的受众,而成为了新媒体时代里信息的接受者、传播者和者。人们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通过传播信息,更新补充信息,可随时随地信息,并实现信息分享,互动交流。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人们的生活正变得更高效、更便捷。

2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一些传统行业带来了冲击。作为以传播信息为主要业务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尤其强烈。

2.1 对传播模式的冲击

在传统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为线性传播和一对多传播,传播者带有强烈的信息垄断者色彩,而受众是被动的,只能根据传播者的安排来接受信息。而新媒体不仅可以实现多对多传播,还能实现互动传播,这种开放性对广播电视造成了强烈冲击。

由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广播电视媒体在技术条件、节目制作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人们的期望。而新媒体的双向互动传播则开启了一个开放的、个性化的传播时代,这对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

2.2 对经营模式的冲击

伴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的精细化、分众化优势日益明显,这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造成了冲击。

由于发展历史较长,传统媒体具有一些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比如地域性的广播电视媒体,基本上在当地都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受众。然而,新媒体小而精的分众经营模式越来越赢得市场,与此相比,广播电视媒体则缺乏灵活性和专业度。如果不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以及经营模式,广播电视媒体将遭到严重的打击。

3 广播电视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策略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对广播电视媒体造成了强烈冲击,但只要广播电视媒体顺应潮流,借助新媒体,及时完善经营模式,调整发展方向,依然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1 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信息内容竞争力

虽然广播电视媒体遭受了新媒体的冲击,但其内部依然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编辑、记者、主持人等资深媒体人,这些人才资源将是广播电视媒体重获新生的重要保障。因此,整合人才资源,提高从业者的新时代意识,将是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要重视分析信息源,创新传播方式。围绕信息源,分析内容与受众群体,采用更新颖的理念、更有效的表述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增强信息内容的竞争力。

3.2 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联合

以城市台为基础的广播电视媒体具有较强的地域局限,不同媒体之间存在较厚重的壁垒,这使得广播电视媒体各自为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因此,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

3.3 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在竞争中合作

新媒体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广播电视媒体依然有其自身长处。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应主动向新媒体靠拢,借力使力,与新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形成“竞合关系”。

首先,要借鉴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广播电视媒体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建设自身网站和移动应用平台,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优势,实现信息的再传播。同时,在创新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要丰富、优化信息内容,提高信息的专业度、全面性。

其次,采取分众经营模式,精细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分众经营、精细发展成为传统媒体的改革方向。广播电视媒体要改变以往的运作方式,细化内容,分众经营,探索并创新分众服务模式,强化传播效果。采取分众服务,细化频道,采用付费方式经营,把排斥广告的观众分解出来,吸纳进新的频道,由此形成了新媒体。

此外,由于新媒体的信息内容过于碎片化,广播电视媒体可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以稳定、高质的内容为核心,不断创新传播介质,实现传播途径和内容的多元化,打造“全媒体”平台。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