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公共交通运输精选(九篇)

公共交通运输

第1篇: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关键词】物流;信息平台;功能结构

0.引言

现代交通运输已经发展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并且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产业。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交通运输市场的逐步开放,以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现状,远远不能满通运输行业的需求。

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提升区域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1.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概念与特征

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中,按照既定的规则从不同的子系统提取信息,在平台内部对交通运输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和挖掘,为平台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层次的基于全系统范围的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信息服务,满足城市各层次平台用户对公共交通运输信息的需求,实现交通运输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存储、和共享,以达到整合整体交通运输信息资源、降低整体社会运输成本和提高整体运输效率的目标[1]。

2.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作用和意义

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是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子系统联系的纽带和中枢,可以为区域交通运输提供数字化的平台和信息保障[2]。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系统由各部门自己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各个部门、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流程处理方式和应用接口各不相同,各个系统之间互不兼容,数据很难甚至无法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无法在及时、准确、全面提供信息的条件下进行全局的决策优化。通过建立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能够有效的整合现有各种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加强区域内不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为各个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高效的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3]。

3.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系统功能分析

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本质上是一个数据仓库系统,是整个信息组织过程中的枢纽,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管理和各种交通运输信息的技术载体[4]。

3.1能与其他系统建立良好的接口

区域公共交通运输平台关键是发挥信息中转功能,集中采集、各种动态和静态交通运输信息,因此接口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与其他系统建立良好的接口是保障平台能够顺利运行的基本条件。

3.2充分发挥平台强大的信息辅助功能

平台内部集中从各个子系统采集到的大量的、可用的信息,但是平台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信息集成,应该充分发挥平台强大的信息功能,深层次挖掘隐藏的、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为宏观交通行业管理和决策服务[5]。

4.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功能结构

4.1总体功能结构

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功能在总体上是对共享信息实现采集、处理、存储、等功能。

4.2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平台划分为以下八个功能模块:交通运输信息接入及传输模块、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模块、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模块、交通运输信息辅助决策模块、车辆监控调度模块、交通运输信息模块、交通运输信息查询模块以及平台运行管理模块。

5.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软硬件系统设计分析

5.1软硬件设计原则

5.1.1硬件设计应基于以下原则:

(1)满足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进行业务处理和其他管理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为各种处理功能、计算功能和管理功能提供统一的硬件平台。

(2)具有系统扩展能力。随着路网的扩大,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和其它新需求的出现,硬件平台应有扩展能力。

(3)由于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是衔接各职能部门的枢纽,系统应安全可靠,以确保主要设备不中断工作和数据不丢失[6]。在设计阶段,应综合性价比,提出合理的硬件备份方案。

5.1.2软件设计应基于以下原则:

(1)统一的软件系统功能。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作为信息交互中心,它为政府部门、运输企业等提供统一的信息交互硬件平台,故应当提供统一的软件平台,其中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通信和网络管理支持软件。

(2)软件的开放性和标准性。软件以主流成熟技术为基础,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业标准的规范要求的软件和相关的接口协议。

(3)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功能扩展和处理能力的扩充。

(4)软件应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具备在异常情况下自我保护、识别的功能。

(5)软件应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管理者、使用者和系统之间的交流。

5.2 软硬件设计

在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中心的系统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数据文件服务器、业务处理服务器、通信服务器、WEB服务器、地图数据库服务器、控制管理计算机,各种功能单元终端工作站、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打印服务器、激光打印机、网络线材等。共用信息平台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7]。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组成应用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满足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处理、组织和各种管理需求。公共信息平台软件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结构。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各个模块可以分别配置在各个节点计算机中,易于扩充和升级,同时具有分级保密功能,在不同层次上实现系统的保护。所有软件操作员界面应用国标GB2312汉字显示,选用菜单和图形方式驱动,界面应简练直观、易于操作。 [科]

【参考文献】

[1]卢志滨,叶蔓.哈尔滨市物流信息平台分析与设计[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3(5):41-44.

[2]董雷、刘凯.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实施与运营研究[J].物流技术, Logistics Technology,2006(1):66-68.

[3]Lu zhibin,Ye man.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Public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ICLEM 2014:347-350.

[4]卢志滨,李良宝.城市物流信息平台分析与设计[J].物流科技,20013(4):8-13.

[5]高文海,宋伟,卢东,刘懿.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需求及结构模型研究[J].商场现代化,Market Modernization,2005(4):22-26.

第2篇: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就交通运输领域而言,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从而减少车辆的尾气排放并减缓大气污染问题。

2低碳经济的要求与我国公共交通的现状

2.1低碳经济的内涵与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地球村的环境正在受到严重的污染,同时资源也面临着枯竭。传统的以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前提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低碳经济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鸣,但关于这一概念的全面解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总体而言,低碳经济就是使经济的增长更多的依赖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不再是以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为代价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低碳经济的要求就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的同时,有效的保护环境。

2.2我国公共交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公共交通的现状

城市公共交通包含很多部分,如公共汽车,公共自行车,轨道交通和轻轨等。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很大的差距,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略显不足。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建国初期的经济不发展,所以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我国人口众多,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同时这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只有少数一线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对比较完善,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等设备设施比较齐全,但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公共交通则不尽如人意,没有地铁、公共自行车等设施,公交的数量和质量也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要求。在加上政府不够重视,投入力度小,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2.2.2我国公共交通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结构以及人口流动情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涌向少数几个一线的大城市,来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医疗、教育等条件。这使得城市的公交交通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2.2.1城市公交车速度慢。轨道交通由于走专用道,其速度很快。但是公交车的速度却还不如自行车的速度。这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尤其是正常工作日的上班时段,公交车的速度更是远达不到人们的要求。究其原因还是私家车过多,道路的承载能力有限。

2.2.2.2公交车的分布网络不合理。公交车应能够覆盖整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且应根据每个区域的人口流动量和人们的出行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公交车数量明显不足,人们等车时间长,且车内拥挤。而人口流动量少的地方公交车又不能有效的利用。且公交车网络不合理,个别线路换乘次数过多。

2.2.2.3公共交通方面的相关人才匮乏。目前高校之中鲜有公共交通领域的相关专业,这导致公共交通领域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要。所以建议高校应开设公共交通领域的相关专业,聘请专业的国内外人才执教,多多培养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来对城市的公共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

2.2.2.4公共交通的形式单一。目前只有少数一些一线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的形式比较齐全。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情况的日常外出。但是大多数的二三线城市则不容乐观。由于轨道交通的工程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政府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当地市民的出行只能依赖于公交车,但其速度和及时性又得不到保障。

3低碳经济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和途径

3.1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私家车的确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带来不小的负面问题。目前环境污染严重,而其中大气污染的一个很严重的方面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中还有大量的氮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成分,不仅但来了温室效应,甚至在一些地方还造成了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更为严重的后果。另外,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的大城市,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领人们感到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私家车的保有量严重超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提倡和发展公共交通来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效减少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数量,从而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同时减缓环境污染。

3.2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

首先,加快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施“公交优先”,首先是加快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城市规划、城建、市政,国土、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把公交场站和专用道建设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公交优先”创造良好条件。其次,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路网规划;按照“方便快捷、减少重复、扩大覆盖范围”、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城市路网总体规划,尽快研究制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对建成区现有线网进行规划、调整,努力提高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和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优化运营结构,逐步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公共交通线网。最后,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范围;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扶持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行政区域的大公交网络格局,方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市公交价廉、便捷、优质的服务成果,促进城乡和谐协调发展。

4结束语

第3篇: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重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并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列为九大工程之一。2013年1月,工信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把推进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作为主要任务,着力推进政府、行业、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相互交换和数据共享。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具有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

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路径、模式和相关政策,把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搭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自由流动的“高速公路”,最大程度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便捷传输、高度集成和高效、低交换成本作为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的重大基础工程和突破口,通过部省共建、试点探路、多方参与、开放合作的方式,积极探索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不断提升行业物流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事实上,交通运输部门在这一领域早已试水先行。2009年交通运输部与浙江省签订了部省共建协议,把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作为共建示范项目,充分发挥部省联合优势,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开创了“多方共建、多层共建、多省共建、多国共建”的开放式建设模式。2009年7月,浙江与上海、江苏、黑龙江等11个省(市)签署《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协议》,并成立省际共建领导小组,共同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发展至今已有21个省(市、区)参与平台共建,平台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建设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服务的内涵和深度不断扩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快、覆盖领域广、合作层次高和重大突破多的特点。2012年9月15日,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联席会议暨技术专家组成立会议,审议了平台建设纲要,并计划“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建立一个管理中心和多个省级节点,这标志着平台建设在全国全面启动实施。

通过多方努力和实践探索,平台建设稳步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一是联网规模不断增长,目前,平台共联接用户已超过万户,累计向社会提供交换服务的数据量达到2亿条以上,日交换量最高峰值突破200万条。二是应用开发扎实推进,已初步建设了信用中心、交易中心、跟踪中心等等一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基于平台功能实现了物流园区(港区)“一卡通”、危险品企业电子路单监管、小件快运联网工程等。三是助推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普通货运、危化品运输、仓储、货代、集装箱、物流园区等物流通用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建设进程,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建设资金压力大、企业投入成本高、缺乏统一标准、重复投资性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四是加快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平台电子枢纽交换和信息集成功能,如中远物流、新华书店、华东医药等企业围绕供应链信息管理,实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供应链企业之间业务协同和物流全程透明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和物流成本支出。五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了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建设,先后完成了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共享标准和集装箱状态信息共享标准的制定,并在中日韩三国内积极推进试点示范项目的开展。目前,neaL-net中方的宁波、舟山等沿海港口已顺利完成了neaL-net集装箱船舶动态接口的改造,并通过了neaL-net技术团队的联调测试。韩日双方也完成了韩国仁川、光洋和日本川崎、神户和大阪的接口改造工作。在多边、双边合作框架下平台积极争取与东盟、欧洲各国和美国等国家、地区在国际物流信息化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扩大平台应用的范围,加快国际化步伐。

阶段性短板亟待突破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出现了如河南“八卦来网”、“锦程物流网”、“发啦”物流信息平台、广州林安物流等典型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物流信息资源的汇集,提升了物流运行的效率和水平,满足了广大客户对物流信息的市场需求。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尚缺乏全国性、规模化、标准化,商业模式清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处于发展起步期,缺乏相应的经验借鉴,在整体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对平台总体结构和定位认识不统一。通过实际调研,各个方面对平台的战略规划、总体架构、功能定位、关系定位等认识不一,对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分辨不清,缺乏对平台建设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客观上造成平台参与各方思想不统一,步调不一致,难以形成推进合力。

平台建设的协调机制仍待加强。平台建设是一项庞大、持久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沟通协调的对象多。目前虽然建立了推进平台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但仍然缺乏有力的工作组织,尚未形成沟通顺畅、交流及时、责任明确、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平台建设缺乏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平台建设缺乏实化抓手。平台建设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有效需求信息供给不足、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弱、缺乏实际应用支撑、对用户引力不大等实际问题,亟需加强平台在园区管理、港口物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零担快运、城市配送、企业 供应链管理等应用层面的项目建设,实化平台功能。

未来平台的发展路径

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既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物流成本,又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未来平台建设将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久”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多方合作,立足市场需求,推进平台建设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深化对平台建设和发展规律性认识,强化平台顶层设计。物流信息化、信息平台的发展是物流业及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分工协作与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必然要求,其自身发展遵循着客观规律,必须加大对平台发展规律性研究,不断提高对平台建设和管理的认识,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做好顶层设计,提高决策和行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预见性。

发挥政府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基于标准化、网络化的部级交换平台,具有极强的公益性特征,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平台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作用,加强在基础网络布设、标准制定、技术指导和攻关、组织协调、安全保障、运行管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创新管理模式,为平台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弥补市场不足。

积极探索平台商业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应及时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平台发展的正确方向,立足市场需求,提高平台自我生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自身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应扎根市场,充分考虑政府、企业、公众等不同需求群体对平台的实际需求及需求变化,把握市场规律,加大平台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港口物流、物流园区管理、城市配送、危险品运输、网上审批以及信用管理、路径查询等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高平台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公众的能力。

尽快形成高效有力的推进工作机制。加快制度和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力度,统筹部门之间、部省之间、政企之间、政社之间、行业之间、国际之间等的利益关系,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尽快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建立日常联系和沟通协调机制,尽快形成推进合力,加快平台建设步伐。

第4篇: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1.1交通管理不符合城市规划国家对公共交通投入大量资金,但交通管理不当会致使资金浪费,如果交通管理有碍城市规划,反而会使公共交通达不到交通便捷的目的。城市规划与人口分布息息相关,公共交通则是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如果交通管理安排不当,在人口少的地区投入过多的交通设备势必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样的,如果城镇居民密集区公共交通设备投入不足,必将造成居民出行不便,起不到公共交通的作用。从哪种情况来看,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不相符都将导致能源浪费,有违低碳经济的初衷。

1.2交通工具不能准时到达预定地点交通设施迟到现象在公共汽车上表现比较明显。公共汽车是我们最常接触的一种公共交通设施,公交晚点情况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公路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是公路拥堵的主要原因,公交运行期间赶上交通阻塞必然致使到站晚点。交通阻塞只是公交晚点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资金不足,公交车辆不够,如果有车辆出现突发状况,没有其他车辆补充,会致使公交短期瘫痪。资金不足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公交车不能及时报废更新,老旧的车辆在运行速度及尾气排放方面都存在问题。

1.3信息系统有漏洞由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迅猛,在很多城市完备的信息系统还没有确立,这就导致公共交通管制不完善,在交通运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入21世纪后,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第一手信息就占据的先锋地位。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信息同等重要。不能及时更新信息会导致管理方针的制定有偏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在指定地区投放公共运输设备,信息系统不完备直接造成资源浪费。

2针对现今不足提供以下管理方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问题才能优化体制改革,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也不例外。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2.1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公共运输包含于城市规划,但又有其独立发展的趋势。由于公共运输在近几年才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致使管理方针制定不是很完备,有些运输途径还会与城市规划相冲突,为避免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投入的资金浪费,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变得尤为重要。公共交通运输要考虑人口密集程度,在商业繁华区、校园所在地、旅游景点等地加大公共交通设备投入,保证人们出行便捷。除了考虑人口问题,公共交通运输还应注意一些客观因素。例如地铁的建设应避开地下运输管道。为保障煤气、天然气等运输安全,地下运输管道会定期检查,如果地铁与运输管道相近,管道检查期间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营运,为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而且一旦管道出现问题,发生煤气、天然气泄漏,地铁里人们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合理的管理方针不仅能提高人们出行率,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还能从根本上节约成本。

2.2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公共交通运输日益壮大,现有资金不足以使公共交通进一步发展,很多现有问题归根究底都是因为资金不足。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共交通舒适度,吸引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此便可减少私家车上道率,不仅有利于道路通畅,更能实现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在车辆更新上也投入大量资金。以前的车辆在速度方面不及现在的车辆,而且排放量大,对环境有一定污染。投入资金购买排放量小、对环境污染小的公共交通设备,从而达到绿色公交的目的。增加新型公交车能在提高乘车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

2.3落实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的完备性是公共交通运输事业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这个信息就是金钱的时代,公共交通运输也需完备的信息系统。信息是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资源,它不同于汽油柴油等可见的能源,但在公共交通事业中的地位不容质疑。车辆信息能保证车辆正常运行,降低在运行途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道路信息能保证车辆畅通,在经过交通拥堵的地段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应对措施。人口信息能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得当,交通设备分布合理。政策信息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也很重要。政策信息是政策主体制定正确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计划、控制政策执行过程的基础,直接决定公共交通事业能否开展。由此可见,信息的完备和畅通是公共交通运输过程中正确决策和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开发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的综合运用。

3结束语

第5篇: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关键词:汽车运输;管理;问题;措施

一、引言

汽车运输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它具有便捷、高效、灵活的特点。近些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国汽车总量在逐年上升,我国已经由自行车王国变成了汽车王国,但是在繁荣的背后,汽车运输业也面临许多问题,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汽车运输业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

二、汽车运输业面临的问题

(一)道路建设速度缓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观念有了巨大的改变,汽车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人们也越来越倾向选择驾车出行,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年成倍增加。虽然我国公路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公路网在不断扩大覆盖面积,但是公路建设速度远低于我国汽车的增长速度,道路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在节日、周末等节假日时私家车的大量出行已经对汽车运输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旅游景点以及城市郊区附近。所以,我国道路建设的速度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汽车的增长速度,道路承载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运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公共交通运输业低迷

近些年,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公共交通运输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外在客观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公共交通自身的问题,首先,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竞争力;其次,公共交通运输业多数由国有企业或政府部门控制,服务态度较差导致许多人不愿采用公共交通;最后,人们对公共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公共交通发展极为缓慢。解决公共交通运输的问题对有助于缓解汽车运输业面临的压力。

(三)管理水平与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各种交通违章、交通事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交通警察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所以,交管部门聘任了许多协警以缓解人员紧缺的问题,这就造成了警察业务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交警处理事故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现阶段我国对于交通违章和交通肇事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处罚,缺少交通教育,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交通违法问题,使得交通违法现象得不到有效根治。

(四)交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交通发展的合理性是制约汽车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我国交通发展规划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导致交通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运输能力等不相协调的现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交通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城市建设、地形状况、人口分布等多种因素,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避免前后交通规划不统一,加强对交通建设的重视程度,让交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汽车运输业。

三、解决汽车运输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汽车运输管理的科学性

随着城镇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入,首先道路规划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在道路规划和建设时进行考虑,比如建设城市快速路、专用车道、地下车道、过江隧道、城际公路,高架桥等;合理设置交通灯数量,提高运行效率;对于车流量较大的路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分流,避免交通拥堵。不仅如此,在道路的后期管理和维护上要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长时间维护,保证工程质量。

(二)加大公共交通运输的管理和支持力度

公共交通运输是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加大对公共交通运输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将公共交通运输业作为政府惠民实事,改善公共交通工具的硬件配置,让人们享受舒适的乘车环境,同时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做到乘车方便、价格合理,在人员流动密集的地段设置多路公共交通工具,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政府要大力宣传公共交通的优势,倡导人们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缓解交通拥堵。不仅如此,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不仅缓解交通运输压力,还对于环境保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建设

道路建设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作为支撑,现在我国道路建设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这对于政府是非常大的负担,资金问题是制约道路建设的重要因素,今后政府要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建设,采取公开、透明的招投标方式,将交通建设市场化,一方面激活了社会闲置资金,有助于货币流通,另一方面政府依靠社会资金进行交通道路建设,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所以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加快交通道路建设。

四、结语

加强对汽车运输管理的重视,面对目前汽车运输面临的困难,政府部门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从设计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后期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汽车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地区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繁荣我国汽车运输探索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曹慧芳.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模式探讨[J].交通与运输,2009(12).

[2]金海涛.汽车运输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1):194.

[3]朱坤.汽车运输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38):46-47.

第6篇: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论文摘要: 立体公共交通电子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管理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立体运输体系,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空间内、大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电子运输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地配合、和谐地统一,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一个城市空间内任何点对点的一小时交通的目的。

智能电子运输系统的内容:北美、北欧和韩国在智能电子公交运输系统研究方面各有侧重,美国虽然起步晚于北欧和韩国,但从电子智能公交运输研究领域和内容看,美国的ITS研究领域较宽,研究内容也比较丰富。在1995年10月份以前,美国IWHS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业车辆运营系统等方面。目前美国的ITS研究集中在7个领域共29项研究内容。1998年美国交通运输部门确定电子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项目为311项。下边主要介绍ITS的7个领域研究内容,这些内容如过应用于我国的公交领域,将会对公交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及安全便捷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 出行和运输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了6项主要内容:① 出行者服务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快速服务,如出行者到达目的地的位置、工作时间、食物供应情况、停车场的情况、车辆修理站、医院和交通警察办公室。② 路线引导系统。它为出行者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行驶路线。③ 交通控制系统。为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提供一个自适应的智能控制系统,从而改善交通流状况,为公交车辆提供优先权,以缓解所有机动车辆的交通拥挤问题。④ 交通事件管理系统。帮助公共和民间机构迅速确认突发事件并作出响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⑤ 车辆排放物的检测和控制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车辆排放物检测设备进行空气质量监控,并采用一系列措施控制污染。⑥ 在线驾驶员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驾驶员的引导系统和车内标志系统。

2 出行需求管理系统

2.1 出行前的信息系统。出行前的信息是指出行者出发前在家中、工作地和其他地方所获得的出行实时信息,如公共交通线路、时间表、换乘和票价等,另外还有城市间长途出行和休假出行信息,以及实时的交通事故信息、线路变动和线路行车速度等信息。

2.2 合伙乘车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提供合伙乘车信息,这样可以减少小客车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挤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不仅对工作出行的人有利,而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3 需求管理和营运。该项研究通过制定运输需求管理和控制政策,减少个人单独开车工作出行的数量,促使人们更多利用高乘载率车辆和公共交通运输,并为欲提高出行效率的人员提供更多的备选出行方式。

3 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3.1 公共交通管理。为了改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它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对车辆及设施的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公交系统营运、规划及管理功能的自动化。

3.2 途中换乘信息。该项研究可为使用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中转和换乘信息,帮助出行人员在途中根据需要作出及时的换乘决定并调整出行计划。

3.3 个体的公交运输。这种公共交通运输可以满足个人非定线或准定线的公共交通运输需求,为乘客提供非常方便的服务。

3.4 公共交通运输安全。它为公共交通的乘车人员和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输环境。

4 电子收费系统

电子收费系统是为用户支付通行费、车票费、存车费等提供一种通用的电子支付手段,目前我国只是应用IC卡支付车票,未来将逐步实现一卡通,通过本卡实现公交、出租、城铁等公共交通的一卡支付。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实现收费和支付的自动化,从而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5 商业车辆的运行系统

1)商业车辆的电子通关系统。这个系统要求货车和公共汽车装有无线电接收装置,确定主要行驶路线的车辆行驶速度和装载质量,以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2)路边安全检查的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为车辆和驾驶员提供一个实时的安全检查途径,它可确定哪台车辆应该停车受检。3)车载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能自动监控商业车辆、货物和驾驶员的安全状况。4)商业车辆的行政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电子手段办理注册手续,自动记录里程、燃料消耗报告和检查账目。5)商业车队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为驾驶员、调度员和多式联运管理人员建立通信联系,利用实时信息确定车辆的位置,并便车辆在非拥挤道路上行驶。6)危险品应急响应系统。该系统可以为执法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危险品种类信息,使其能在紧急情况下作出适当处理,从而控制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6 紧急情况管理系统

1)紧急情况通报和个人安全。这个部分包括两个功能:其一是保证驾驶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其二是自动通报系统在危险事故发生后,会便车辆自动制动并通知救援机构。2)紧急情况车辆管理。这种车辆管理首先必须具有公共安全机构,由该机构与车队管理部门建立直接通讯联系。

7 先进的交通控制和安全系统

1)避免纵向碰撞。这个服务系统主要目的是减少车辆间的首尾相撞、车辆与人和物相撞。2)避免侧向碰撞。为防止车辆离开道路产生的车与车、车与物的碰撞,该系统设置的监控器可以观察到驾驶员看不到的地点,同时警告驾驶员避免即将发生的碰撞。3)避免交叉路口的碰撞。这个系统可以警昔驾驶员防止在逼近和穿过交叉路口时发生的碰撞,在交叉路口通行权不清楚的情况下,提醒驾驶员小心驾驶。4)拓展视野防止碰撞。改善驾驶员的视野,使其避免潜在怕的碰撞。该系统还可以帮助驾驶员遵守交通标志和信号。5)碰撞前的预防措施。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在不可避免棚撞的情况下,应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防止人员伤亡。6)安全预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驾驶员、车辆、道路状浙的预报,例如:装在车内的监测器,在驾驶员瞌睡时,警告他(她)注意行车安全。7)自动化的公路系统。该系统能提供一个全面自动化的运行环境,实际上是创造一个电子智能的运输系统。

电子智能运输系统是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是实时交通信息理论和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新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经过数年的研究和电子智能运输系统的内容项目逐渐应用,相信我们会达到和实现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一小时经济公交运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国,《电子新产品开发》,《经济》,2008年,3期.

[2]林正,《电子视窗应用程序》,《才智》,2010年,2期.

第7篇: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关键词: 公交 电子 运输 系统 应用

 

智能电子运输系统的内容:北美、北欧和韩国在智能电子公交运输系统研究方面各有侧重,美国虽然起步晚于北欧和韩国,但从电子智能公交运输研究领域和内容看,美国的its研究领域较宽,研究内容也比较丰富。在1995年10月份以前,美国iwhs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业车辆运营系统等方面。目前美国的its研究集中在7个领域共29项研究内容。1998年美国交通运输部门确定电子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项目为311项。下边主要介绍its的7个领域研究内容,这些内容如过应用于我国的公交领域,将会对公交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及安全便捷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 出行和运输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了6项主要内容:① 出行者服务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快速服务,如出行者到达目的地的位置、工作时间、食物供应情况、停车场的情况、车辆修理站、医院和交通警察办公室。② 路线引导系统。它为出行者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行驶路线。③ 交通控制系统。为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提供一个自适应的智能控制系统,从而改善交通流状况,为公交车辆提供优先权,以缓解所有机动车辆的交通拥挤问题。④ 交通事件管理系统。帮助公共和民间机构迅速确认突发事件并作出响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⑤ 车辆排放物的检测和控制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车辆排放物检测设备进行空气质量监控,并采用一系列措施控制污染。⑥ 在线驾驶员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驾驶员的引导系统和车内标志系统。 

2 出行需求管理系统 

2.1 出行前的信息系统。出行前的信息是指出行者出发前在家中、工作地和其他地方所获得的出行实时信息,如公共交通线路、时间表、换乘和票价等,另外还有城市间长途出行和休假出行信息,以及实时的交通事故信息、线路变动和线路行车速度等信息。 

2.2 合伙乘车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提供合伙乘车信息,这样可以减少小客车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挤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不仅对工作出行的人有利,而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3 需求管理和营运。该项研究通过制定运输需求管理和控制政策,减少个人单独开车工作出行的数量,促使人们更多利用高乘载率车辆和公共交通运输,并为欲提高出行效率的人员提供更多的备选出行方式。 

3 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3.1 公共交通管理。为了改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它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对车辆及设施的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公交系统营运、规划及管理功能的自动化。 

3.2 途中换乘信息。该项研究可为使用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中转和换乘信息,帮助出行人员在途中根据需要作出及时的换乘决定并调整出行计划。 

3.3 个体的公交运输。这种公共交通运输可以满足个人非定线或准定线的公共交通运输需求,为乘客提供非常方便的服务。 

3.4 公共交通运输安全。它为公共交通的乘车人员和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输环境。 

4 电子收费系统 

电子收费系统是为用户支付通行费、车票费、存车费等提供一种通用的电子支付手段,目前我国只是应用ic卡支付车票,未来将逐步实现一卡通,通过本卡实现公交、出租、城铁等公共交通的一卡支付。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实现收费和支付的自动化,从而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5 商业车辆的运行系统 

1)商业车辆的电子通关系统。这个系统要求货车和公共汽车装有无线电接收装置,确定主要行驶路线的车辆行驶速度和装载质量,以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2)路边安全检查的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为车辆和驾驶员提供一个实时的安全检查途径,它可确定哪台车辆应该停车受检。3)车载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能自动监控商业车辆、货物和驾驶员的安全状况。4)商业车辆的行政管理系统。该系

统以电子手段办理注册手续,自动记录里程、燃料消耗报告和检查账目。5)商业车队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为驾驶员、调度员和多式联运管理人员建立通信联系,利用实时信息确定车辆的位置,并便车辆在非拥挤道路上行驶。6)危险品应急响应系统。该系统可以为执法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危险品种类信息,使其能在紧急情况下作出适当处理,从而控制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6 紧急情况管理系统 

1)紧急情况通报和个人安全。这个部分包括两个功能:其一是保证驾驶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其二是自动通报系统在危险事故发生后,会便车辆自动制动并通知救援机构。2)紧急情况车辆管理。这种车辆管理首先必须具有公共安全机构,由该机构与车队管理部门建立直接通讯联系。 

7 先进的交通控制和安全系统 

1)避免纵向碰撞。这个服务系统主要目的是减少车辆间的首尾相撞、车辆与人和物相撞。2)避免侧向碰撞。为防止车辆离开道路产生的车与车、车与物的碰撞,该系统设置的监控器可以观察到驾驶员看不到的地点,同时警告驾驶员避免即将发生的碰撞。3)避免交叉路口的碰撞。这个系统可以警昔驾驶员防止在逼近和穿过交叉路口时发生的碰撞,在交叉路口通行权不清楚的情况下,提醒驾驶员小心驾驶。4)拓展视野防止碰撞。改善驾驶员的视野,使其避免潜在怕的碰撞。该系统还可以帮助驾驶员遵守交通标志和信号。5)碰撞前的预防措施。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在不可避免棚撞的情况下,应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防止人员伤亡。6)安全预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驾驶员、车辆、道路状浙的预报,例如:装在车内的监测器,在驾驶员瞌睡时,警告他(她)注意行车安全。7)自动化的公路系统。该系统能提供一个全面自动化的运行环境,实际上是创造一个电子智能的运输系统。 

电子智能运输系统是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是实时交通信息理论和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新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经过数年的研究和电子智能运输系统的内容项目逐渐应用,相信我们会达到和实现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一小时经济公交运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国,《电子新产品开发》,《经济》,2008年,3期. 

[2]林正,《电子视窗应用程序》,《才智》,2010年,2期. 

[3]倪彬华,《信息新技术的发展》,《科技信息》,2006年,3期. 

第8篇: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关键词:衡水区域 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内陆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临京、津,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衡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一)铁路

衡水境内拥有京九、石德两条国家铁路,在衡水市区呈“十”字交叉通过,走向基本贯串衡水南北、东西,使衡水有“京南第一大站”之美誉。京九铁路:位于京广、京沪两大干线铁路之间,是连接首都北京至香港九龙的一条一级双线铁路。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等9省市,全长2381千米。石德铁路:西起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向东经衡水,至山东省德州市,全长约180公里,绝大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衡水境内。

(二) 公路

衡水市公路网是以大广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衡德高速公路及G106京广线和G307岐银线为骨干,以省道S231保衡线、S282肃临线、S040石黄高速武强连接线、S281富德线、S302正港线、S392衡井线、S385宁武线、S383武千线、S391衡德路、S393郑昔线、S324邢德线等为主干,以其它县乡村道路为基础的公路网。

(三)道路运输

衡水市主要运输方式为道路运输。在客运和货运方面,道路运输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十一五”期间,公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1.05亿人,客运周转量77.83亿人公里;货运量1.44亿吨,货运周转量699.05亿吨公里。

1.汽车保有量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目前达到25万辆。衡水市货车总量年均递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道路运输站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全市共有客运站83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11个、三级站15个、五级站5个、乡镇客运站51个),拥有货运站场122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站场为中心,县级站场(点)为节点的站场网络体系。

3.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全市共有客运企业3家,营运班线客车1319辆、30969座,客运线路887条(其中跨省187条,跨市149条,县际291条,县内260条),年均日发班次1551班。高速公路客运班线24条,全市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已基本形成了连通全市所有县、乡、村的客运网络。

4.出租、公共交通运输稳步发展

全市有客运出租汽车公司21家(其中市区内7家),拥有客运出租汽车1986辆(其中市区1324辆轿车);有公交公司10家(其中市区1家),拥有公交车884辆。

5.现代物流已见雏形

全市共有运输货物企业7家,拥有营运货车32400多辆、193600多吨位(其中危货502辆、8400吨位),农用车3400辆、4500吨位,拖拉机1900辆、3200吨位。安平物流基地已投入使用,区域物流中心(衡水货运站)也正在建设中。

6.运输服务业逐步壮大

全市已发展搬运装卸30户,维修场家336户(其中一类9户,二类74户,三类253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8个,驾校36所(二级驾校15所,三级驾校21所),建立维修救援网点11个。

(四) 航空及水运

王瞳机场是衡水境内唯一的军用机场,位于故城县里老乡。现已列入省民航发展规划,计划启动前期工作。京杭运河冀津段贯通我市东部,目前除山东段、江苏段等部分通航,其余段尚未发挥航运功能。河北省已经启动水运规划,为京杭运河冀津段复航创造前期条件。衡水湖属内陆湖泊,目前码头建设初具规模。

二、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衡水市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等多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具有“公铁为主、骨架成型”的特点,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从发展现代交通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看,衡水交通运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交通结构尚不合理

在衡水的综合运输体系中,仅有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方式尚未实现突破,加之国家铁路受能力因素制约,能够承担的客运量仅为5.05%,承担的货运量仅为1.78%,大量的客、货运输需要公路提供,而衡水公路干线的集聚,至今未形成交通经济学中提出的“经济走廊”。

(二)干线通过能力仍显不足

京九、石德铁路干线能力利用率都在90%以上,处于饱和状态。一些主要公路干线交通量达到或接近线路设计能力,加之多数省道混合交通,重型车比例大的路段,路况差、瓶颈现象严重;干线公路沿线城镇化趋势明显,过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相互制约和牵制,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

(三)运输网络、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第9篇:公共交通运输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交通枢纽体系

1、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

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交通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公共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它包括三个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和组织管理技术。运输是指借助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和运载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运输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四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和运输对象。交通运输可以概括为:运载工具在公共交通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具上在运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因此交通运输系统可以这样定义:一定空间范围内有集中运输方式、技术设备,按照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和国防等社会运输要求组成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枢纽的综合体。

2、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

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

这五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在载运工具、线路设施、营运方式以及技术经济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各有优势吗,各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围,这说明这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

3、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特征

3.1、公路运输系统的特征

①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②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③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

④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⑤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

⑥运行持续性较差。

⑦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

3.2、铁路运输系统的特征

①牵引力大,输送能力强。

②运行速度快。

③运输成本低。

④环境污染小。

⑤适应性强。

⑥行驶具有自动控制权。

铁路运输还有许多 缺点,例如:1)资本密集、固定资产庞大和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金属;2)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和短途运输平均成本高;3)货损较高;4)营运缺乏弹性;5)设备庞大不易维修,且战时容易遭受破坏。

3.3、水路运输系统的特征

(1)水路运输的优点

①运能大,能够运输数量巨大的货物

②通用性较强,客货两宜。

③越洋运输大宗货品,连接被海洋所分割的大陆,远洋运输是发展国际贸易的强大支柱。

④运输成本低。

⑤平均运输距离长。

(2)水路运输的缺点:

①受自然气象条件因素影响大。

②营运范围受到限制,如果没有天然航道则无法运输。

③航行风险大,安全性略。

④运送速度侵,淮时性差,经营风险增加。

⑤搬运成本与装卸费用高。

3.4、 航空运输的特点

①速度快。

②机动性大。

③舒适、安全。

④建设周期短、占地少和投资少。

⑤适用范围广泛,用途广。

⑥运载量小、运输成本高。

⑦噪声污染严重,受气候条件限制。

⑧直达性差。

3.5、管道运输的特征

①运量大。

②建设投资相对较小,占地面积少,受地理条件限制少。

③由于埋于地下,基本不受气候影响,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④设备运行比较简单,易于就地自动化和进行集中遥控。

⑤沿线不产生噪声,有利于环境保护。

⑥漏失污染少,据近10年西欧石油管道统计漏失污染仅为输送量的4%。

管道运输也存在一些缺点:

①调节运量及改变方向的幅度较小,灵活性较差。

②运输对象单一,不具有通用性。就某一具体管道而言,只限于单项货物的运输。

③如一旦油田产量递减或枯竭,则该段原油管道即报废,而不像其他运输工具可移往他处使用。

④自管道投产之日起,管内即充满所输的介质,直到停止运行之日止,有一部分介质长期积存在管道中,其费用占去部分运输成本。

3.6、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特征

①载客量高,占地面积少据估测

②环境外部成本低。

③能耗小。

参考文献:

【1】胡思继.综合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郭晓汾.王国林.交通运输工程学. [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