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精选(九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第1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为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营、效益、市场和规范管理情况,进一步分析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借鉴经验,为县委、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好的建议和意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贫困户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县政协组织调研组于4月10日-20日分别到农牧局及水东、居仁、厍东关、左鸠戛、中岭等乡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纳雍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纳雍县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通过大力宣传、强化指导、开辟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绿色通道”、举办农民合作社培训等方式,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总体发展数量快速增长,但运行不规范,质量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截至2018年5月,全县经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户,登记成员11万余人,成员出资总额逾22亿。其中2018年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50户,注册资金22730.1万元。经营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技术服务、供应农用物资、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等,涵盖种植、养殖、林业、渔业、服务业。

目前通过农业部等部门认定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其中2家检测不合格,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5家。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引导,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特别在茶叶、蔬菜、中药材、经果林、畜牧业产业建设方面作用日益明显。如左鸠戛乡珍稀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作原料,聘请专业人员指导,经营冬荪制种,年产菌棒500万棒,售价1万元/吨以上,安排就业人员10余人;居仁众益绿色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猪规模达到1000余头,通过向贫困户无偿提供仔猪,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防疫指导,达到出栏标准时按市场价回收,也可自行销售,连续发放3年,带动26户贫困户靠养猪脱贫。

二、纳雍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社目的不明确。部分合作社违背宗旨办社,有的为争取国家优惠政策,获取国家项目资金或征地等方面的便利;有的为取得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有的为了完成上级政府或业务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

2.设立登记不规范。部分合作社有证无牌,有生产、无办公场地;章程不规范;注册资金与实际出资不符,投资不到位。

3.运作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无保障,不按章办事;财务管理不规范,未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管理。

4.合作层次低。除贫困村村社一体化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其他合作社入社成员少,覆盖农户比例不高,规模小,形同家庭农场;合作层次低,含金量不高,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原材料生产、销售上,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应不强、商品附加值低。

5.经济实力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政策性项目、资金、信贷支持不到位。合作社总体实力不强,“空壳社”占比大,做大做强难。

6.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市场风险大。由于农业风险较大,农业商业险种少,农民合作社实力不强、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极其有限。绝大多数合作社内部未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合作社自身无法抵御,农民利益受损。

7.多数合作社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引领,生产技术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差。

8.贫困村建立的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入股贫困户利益机制不明,合作社经营效益低,贫困农户看不到分红希望。

三、推进纳雍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1.建立强有力的指导队伍,加强对合作社管理和指导

呼吁恢复乡镇农经机构设置,加强县、乡农经体系建设,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涵盖技术指导、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农业法律法规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强化合作社注册登记审查,对出资额的真实性、农户参与率、基地、办公场地等进行初步审查;帮助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提供相关信息,加强经营指导;帮助建立和规范财务管理;实施合作社运营监管。实施合作社运营年审制度,对不按法律法规规定运营的、有名无实的合作社按修订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予以吊销,提升合作社总体规范程度和运营能力。

2.强化能人作用,提高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参与率

有没有一个能人作为合作社领头人,是注定合作社成败的关键。特别是村社一体合作社,选准领办人尤为重要。要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能人、基层干部、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和创办农民合作社,发挥能人效应,提高合作社影响力和凝聚力。加大合作社宣传,使农民充分认识和了解合作社的作用、性质,自觉地参与和加入合作社,提高农民的参与率。

3.以健全制度为目标,以实施制度为手段,加强管理,规范运行

农民合作社的良好运行,需要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要把规范内部运营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推动合作社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完善组织内部民主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自我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依法组建、股权明晰、民主管理、规范运作的内部运行机制,使合作社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逐步建立科学的生产规程和技术规范,统一标准,规范经营。

4.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农民合作社

围绕地方优势主导产业,选择发展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辐射面积广的农民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通过签订单,拓基地,创品牌,充分和有效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好落实兑现

加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投入,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技术、产品认证、市场营销、社员培训等服务工作;税务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合作社在税收上给予减免优惠;农业部门重点支持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产业化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农业开发项目、科技项目和资金也要向合作社倾斜,通过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为农民合作社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

6.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安排必要资金,认真抓好农民合作社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相关培训班,并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借鉴外地经验,提高其素质,加快合作社发展步伐;积极向社会招纳人才,把那些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贤能之士聘请到合作社进行指导和管理,逐步提高合作社人员的整体素质。

7.加强税收、信贷支持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合作社贷款难、资金周转不灵的实际困难。一是认真抓好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的落实和兑现。二是通过政府引导、协调和担保,使各类金融单位通过提供无息、低息、长期等优惠贷款,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支持。

8.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化解机制

一是建立地方性农业保险组织体系,结合商业保险,实行非盈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二是引导建立农业互助保险组织。由农民、合作社自愿出资形成的非盈利性合作保险组织,政府给予经济扶持。三是建立农业保险风险补偿基金制度,分散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四是由农民合作社在产、购、运、销和加工经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基金,用于弥补经营上的亏损,以保护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9.抓好典型示范,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培育和推广一批章程规范、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好的农民合作社,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加强宣传和推广,辐射带动一批覆盖面广、农户参与率高、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第2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工商局就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

问题一,部分登记人员对合作社登记不重视。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当前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唯一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的时候也比较仓促,有的地方规定不够严谨、详细,我们登记人员也要从支持农民经济发展的角度,简化程序、审查无需太严。如:合作社名称、业务范围用语表述、成员身份确认等问题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

问题二,合作社业务范围用语亟待规范统一。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经营范围的表述不统一,造成各地工商部门核准的业务范围多样化。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范围是组织供应成员所需的化肥、农膜、药械等农业生产资料,这些合作社的成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立法本意不一致,不能有效地推动农民经济的发展。

问题三,农民身份和签字的确认。确认农民身份证往往都是凭村民委员会出具的相关证明,村民委员会出具证明把关不严就会引起非农民身份的居民假借农民身份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农民的签字有一部分是政府代办人员为完成合作社成立任务而帮助代签,登记的成员有可能就不知情,上述两种情况在隐瞒事实的情况下,登记审查人员无法辨清申请人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签字,此类执照发出后,加上监督管理力度跟不上,很容易出问题。

问题四,成员发生变化,由法定代表人签署修改后的成员名册报送登记机关,没有要求其他成员签字,退社社员的利益有可能无法保障。

问题五,有的企业把成立专业合作社作为保证自身企业货源供应、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途径。比如,有的发起人在发起之初就是以某加工企业为中心考虑的,并没有考虑该企业一旦不适应市场,退出市场,自己如何发展的问题。

应当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是简单的农民组合体,它的设立不仅有一套严格的法律程序,而且在经营中又会产生更多的法律责任,一旦解散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程中,工商部门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该法,使农村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正确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让基层干部、农民真正了解这部法律,端正发展专业合作社的态度,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使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参与农民主业合作的好处,增强他们参与合作组织建设的信心。

二是应加强培训教育。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专业性很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迫切需要专业人员对农民合作组织进行系统的指导和管理。一方面加强注册登记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登记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和对外指导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涉农部门及相关领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负责人和部分农村种养大户开展工商登记业务的培训,引导农民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设立和管理合作社。

三是应加强发展引导。一方面要适度控制合作社规模,防止盲目发展,实现真正的自愿联合;一方面应严格规范设立程序,防止因任意简化程序可能对登记工作造成的被动。要突出章程制定、财务会计制度和成员账户的建立,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农民成员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开展广告宣传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从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应严格审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防止其从事非成员产品之外的经营活动,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其可能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冲击。

五是尝试统一规范业务范围用语,避免出现各地登记的业务范围用语不统一的现象。农民身份证明建议由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相关手续。各级镇村不应提倡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买的专业合作社,而要注意引导农民从事以种植业、饲养业、养殖业为基础的专业合作社,从而真正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建议成员退出办理成员备案登记的,由退出成员说明该成员已带走自己加入时的出资和记载在其成员账户内的由公积金形成的财产份额。

第3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____办事处位于前旗中部,大兴安岭南麓,素有“天然大氧吧”之称的__草原腹地,闻名中外的__下游,享有“塞外江南”美誉的边陲小镇––__;这里水草丰美,空气清新,土地肥沃,是重要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____农民稻田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__年,入社成员98个;20__年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达200个,销售收入600万元,帮助农户实现收入550万元,入社成员人均增收3000多元;截止目前,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已达408个。专业合作社为入社成员增收致富插上了金翅膀。

一、 基本情况

为了开发__水稻产业,20__年,由当地农产品经纪能人张忠伟创办了兴安盟草原盛业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成立了__水稻科技协会,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开发生产有机水稻,20__年种植有机水稻100亩。在开发有机水稻过程中,由于草原盛业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农户直接对接机制上不理顺,有机水稻开发进度缓慢。20__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让广大稻农看到了曙光,同年,由草原盛业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成立了__稻田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0万元,首批入社成员98户,专业合作社实行“八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栽培、统一有机肥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加工销售)管理,20__年专业合作社种植有机水稻3575亩,养殖河蟹500亩,养殖有机鱼75亩,收购水稻900吨,其中,收购成员产水稻600吨,加工大米 600吨,20__年入社成员种植有机水稻比种植绿色水稻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户均增收1.5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

二、 主要做法及成效

____稻田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水稻新品种等对比试验。为了更新水稻品种,防止引进盲目性,专业合作社20__年建立15亩水稻试验基地,引进6个水稻良种,择优2个品种作为主推品种;20__年建立100亩水稻试验基地,引进14个水稻良种,择优3个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同时,还开展了施用化肥与农家肥、有机肥产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年施用有机肥(含农家肥)比施用化肥每亩减产500斤左右,第二年施用有机肥比施用化肥每亩减产300斤左右,第三年施用有机肥比施用化肥每亩减产100斤左右。为了鼓励成员按标准化生产有机水稻,专业合作社实行价格激励机制,年初以定单形式确定下来,绿色水稻每千克收购价2元,第一年转换有机水稻收购价每千克4元,第二年转换有机水稻收购价每千克5元,第三年转换有机水稻收购价每千克6元。入社成员在投入不增加的前提下,生产有机水稻,单产逐年回升,收购价逐年提高,成员收入逐年大幅增加。

2、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水稻品质。为了保证水稻有机、绿色的生态品质,专业社采取多种措施,除了在种子、施肥、灌溉等方面严格质量标准外,他们还通过水稻收购价格进行调节,转换期越长收购价格就越高;强化水稻质量、品质检测。对收购后的水稻按收购时各户排序专业社与农户共同抽样,样品专业社与农户各执一份,然后统一送权威部门检测,如农户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用自己保留那份复检;如水源上游有施用化肥的地块,则下游农户水稻不得认定绿色、有机。

3、推广“一地双收、一水两用”立体种养模式。为了达到有机水稻生产标准,专业合作社借鉴先进地区生物除草灭虫经验,在500亩稻田养殖河蟹,75亩稻田养殖有机鱼,养殖河蟹既可达到除草、松土、灭虫的效果,经济效益又十分可观。养殖1亩河蟹,需蟹苗5千克,成本150元,【每亩投入蟹苗5千克(150元),每千克蟹苗长成后为4千克,成活率按照50%计算,成蟹20千克,市场价格最低为50元/千克,毛收入1000元,减去人工、塑料围子等其他投入200元总成本的350元,】秋后,每亩可收获成蟹20千克,收入1000元,扣除成本,每亩可获纯利650元。

4、实施品牌开发战略。专业合作社不仅在工商部门进行了依法登记,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草原盛业”商标,同时,还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了农业部中绿华夏认证中心国际有机食品认证,通过了__路桥认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注册商标和各种认证,提升了产品市场知名度,产品价格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5、强化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专业合作社每年都要聘请__、__、__等地农业专家,举办10多期种养技术培训班,讲授有机水稻早、中、晚期等生产技术,通过培训,农民的种养水平逐年提高,同时,专业合作社每年都要组织骨干成员赴盘锦、五常、松原等地考察有机水稻种植和稻田养蟹等先进技术;20__年又高薪聘请盘锦养蟹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成员养蟹积极性空前高涨;依靠科学种(养)植的观念、个人生产技能素质得到提高。

6、统一购进良种、有机肥等生产资料。【购入生产资料全过程由监事会成员参与】为了提高产品品质,按模式化、标准化生产有机水稻,专业合作社统一购进良种或自繁良种,统一购进有机肥等生产资料,不仅可以确保生产资料质量,而且规模购进生产资料或自繁良种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20__年,仅统一自繁良种和统一购进有机肥两项,入社成员每亩就可以节约成本100多元。

7、统一收购、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按照年初鉴订的定单,对符合条件的产品按定单收购,20__年收购专业合作社成员水稻600吨,其中:有机水稻300吨,然后通过专业合作社稻米加工厂统一加工、包装、销售,该专业合作社的有机大米远销__、__、__、__、__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其中:一年期转换有机大米销价每千克8.60元,二年期销价每千克11元,三年期销价每千克20元,四年及以上期销价每千克56元。

8、提供贷款担保。今年初,专业合作社协调农业银行为成员提供贷款,截止目前,由专业合作社担保,共为200多户成员每户办理一张授信额度5000-8000元的金穗惠农卡,办理“金穗惠农卡”,既可以解决成员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同时惠农卡随借随还,又可以减少成员的利息支出,专业合作社成员得到金融服务在我盟尚属首例。

三、成功的主要经验

1、党

委、政府重视是前提。旗委、政府及办事处高度重视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20__年,旗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协调投资10万元,解决专业合作社聘请养蟹技术员工资等费用,协调50万元财政周转金,缓解了专业合作社收购资金短缺问题;办事处把专业合作社作为开发水稻产业的重要抓手,全力解决专业合作社运行中的具体困难;农业部门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__两级供销社充分发挥职能,多次深入专业合作社开展调研,总结专业合作社经验,指导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2、技术支撑是保障。要生产出优质的有机大米,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而要真正达到标准化生产,科学技术是保障。专业合作社不惜技术投入,除聘请__、__农业专家举办讲座外,还聘请__农业专家作长年技术顾问,同时,还高薪聘请外地专家常年跟踪现场指导。

3、全程服务是关键。产前,专业合作社与成员签订定单,产品不愁销路,同时还统一购进良种和有机肥料等生产资料,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生产成本;产中,专业合作社统一聘请专家,举办培训班,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保证了质量和产量;产后,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工龙头企业按标准收购产品,不打白条,不压等压价。

4、好带头人是根本。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面对同样的政策平台,有的专业合作社在快速发展,有的却裹足不前。__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忠伟不仅研究政策、研究市场,同时还研究农民。他从创办龙头企业,一买一卖,到组建专业合作社,建立与农民利益联结、风险共担的长效致富机制,从种植绿色水稻,到开发有机水稻,无时不在捕捉着政策信息和市场的巨大潜力,实现了与农民联利联心、合作双赢的宗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购资金短缺。20__年,专业合作社成员生产水稻1500吨左右,专业合作社收购600吨,占产量的40%,其余流入市场,主要原因是收购资金短缺,专业合作社除得到政府提供的少量财政周转金外,其余全部为民间高息借贷,若金融部门给予贷款支持,专业合作社可以按定单把成员生产的产品全部收购上来,即可降低财务成本,又可以达到成员利益最大化。

2、缺少活动场所和经营设施。专业合作社每年要举办10余期培训班,专业合作社成员400余人,由于缺少培训场所,多数培训只能在露天举办,需要购置必需的声像器材,筹建必要培训场所,同时,专业合作社场地小,缺少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等经营设施。

3、运行尚不规范。由于专业合作社刚刚起步,章程尚不完善,规章制度也不健全,财务公开还不到位,民主管理有待加强,盈利二次返利机制尚需建立等。

五、几点启示

1、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目前,农村经营中有分无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甚至徒有虚名。建立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成员不仅不改变分散经营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享受统一经营的优质服务、统一采购原料降低成本和规模经营的高效益。专业合作社是规模经营的市场主体,既可以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政府办不好、村委会包不了的事情,同时,也是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

2、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龙头企业和农户地位不对等,农户永远处于被动局面,无话语权;“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农户通过加入专业社,走联合与合作之路,既提高了谈判地位,又有利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第4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数量与规模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于20世纪末,且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由农民专业协会演变形成的,但总体数量较少,规模较小。20__年以来,尤其是自20__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据县农委的普查统计,截止20__年2月末,我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个,其中:种植业36合作社个、养殖业合作社5个、农机合作社1个、食用菌合作社4个。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中,__县祥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凤山五味子生产合作社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__县华隆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46个合作社共有成员2219人,资产总额971.9万元。

(二)行业分布及分类

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其中:种植业合作社的比重为78.2%;养殖业合作社的比重为10.8%;农机服务合作社的比重为2%;其他为9%,这与我县种植业、养殖业在农业总收入的比例相关。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看,按牵头人划分:由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领办的39个。依托涉农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6个,其他形式创办的1个。由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领办的合作组织据主体地位,比例为84.7%;由涉农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13%。从合作社与成员结合的紧密程度看,较为紧密的专业合作社是主要形式,约占80% 。

(三)基本特点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机制和运行方式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全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形式、行业各不相同,但有许多共性,表现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在合作方式上,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二是在经营内容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合作社能够围绕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为成员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三是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自愿结合,民主办社。专业合作社由农民自愿组成,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专业合作社内部实行民主管理,重大事项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四是在办社宗旨上,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专业合作社对其成员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资供应,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五是在盈余分配上,让社员得到实惠。专业合作社无偿、低偿为社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辅导、信息,甚至无偿提供良种等;帮助社员进行产品销售,或者按不低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后销售;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盈余按交易量实行二次分配,给社员带来实惠。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县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难和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运销、服务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部分分享流通、加工环节的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祥顺镇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均纯收入7360元,比20__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802元。

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经营方式,组织带领千家万户共同闯市场,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__县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前,农户养猪疫病难防、销路难寻,市场竞争力差,养猪效益不高。20__年9月,__县生态养猪合作社成立后,合作社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培训、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该社成员养猪的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20__年该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到8200元,增幅达32%。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情况,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共同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在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__县祥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注册了绿色水稻“祥驰”牌商标,实行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统一供种,统一应用水稻富硒技术,统一使用生物有机肥,农家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品牌销售,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较少,规模较小

据县农委的普查统计,截止20__年2月末,我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个,46个合作社共有成员2219人,每个合作社平均拥有成员48人,每个合作社平均拥有资产21万元(数据未经核实)。不仅数量较少,而且规模较小。究其原因,一是我县的合作社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二是在合作社的效益和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之前,暂时不宜盲目扩大规模。因此我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规模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量达到5人以上就符合办社条件,规模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门槛低、经营灵活的优势,也是合作社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

2、合作层次低,覆盖面小,辐射带动能力差

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内容上主要是以地域内生产资料的采购和农产品销售为主,农业生产资料的跨区采购和农产品的跨区销售相对较少,从事的农产品加工多为初级加工,给农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并且覆盖的领域狭小,多数是种植业,因此,合作社对本村及周边农户的影响和带动能力

较差,影响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3、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

当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不规范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合作社的成员甚至理事长不清楚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合作社的运营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上。有的合作社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但缺乏对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充分协商、论证。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权制度的设立、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不能按照合作社的要求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4、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指导和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目前的情况是工商部门只负责登记发照,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导以农委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由于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不具体,造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指导和管理上的不到位,甚至缺位。出现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现象。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管理措施不到位,使得一些合作社钻政策的空子,不是在办合作社为社员增加收入,而是在利用合作社的招牌为个人谋私利。

5、效果不明显,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多数合作社规模小,运营差,在增加合作社农民收入上不明显,使得没入社的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多数处在观望状态,造成合作社发展一度滞缓。

6、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较差

特别是能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尤其缺乏。

四、对策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又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其参与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公开板、宣传栏等工具,通过科技下乡等活动,向农民宣传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释讲《农民专业合作法》,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使更多的农民了解、支持、参加合作社。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讲课、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等形式,进行合作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能人,鼓励、引导和扶持他们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2、规范内部运作,夯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础。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管理民主、服务全面、分配公平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明晰产权。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对社员的出资方式、出资额以及出资所占比例,经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进行重新确认,以明晰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保障成员的合法权益。二是规范完善章程。合作社要对章程重新进行完善,①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必须出资,并且是从事与合作社业务有关的农户、企业、事业单位或团体。②成员个人所占股金比例最多不能超过总股金额的20%。③实行一人一票制。④主要按照社员的交易量(额)返还合作社盈余。三是民主管理。合作社必须按照“成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民主管理机制运行。四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作社必须建立规范健全的财务管理、生产销售管理、社员管理、盈余分配、议事规则、社务公开、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财会人员要持证上岗,合作社必须独立建账核算,在银行开设账户;建立社务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并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五是强化对社员的服务。合作社与成员在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供应、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要有稳定的服务关系。合作社要建立统一的生产质量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县政府应重点培养2—3个要章程规范、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运行效率高、作用发挥好的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各乡镇也要重点培养1—2个规范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其他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4、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扶持力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1)搞好登记服务。县工商局和农委要联手搞好合作社的登记和备案工作,共同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证、指导服务及监管工作,防止一些农民只办照、不办社,甚至办假社的情形出现;(2)产业政策倾斜。各涉农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项目,要给予优先扶持;(3)财政扶持。财政部门要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作用发挥好,农民得实惠的专业合作社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对其开展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扶持。(4)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农村信用社要专门安排一定额度的贷款,解决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5)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税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等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办实体无需纳税申报。工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登记不得收取费用,不得以违反证照管理规定进行经济处罚。

第5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与创新,扶持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结合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推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办法和措施。

一、现状和特点

1.发展现状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截至去年底止,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7家。其中各类专业合作社93家,成(社、会)员数3.1万人,带动农户10万多户,占总户数的43%。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拥有固定资产总额2.81亿元,实现经营服务总收入近20亿元,获经营纯收入1.2亿元,二次返还利润0.7万余元,成员人平比非成员人平多获利近2000元。

2.组建形式

2.1从种类上看,合作社中从事种植业有52家占55.9%;从事养殖业的有34家占36.6%,从事加工运输业的有3家占3.2%;从事其他行业的有4家占4.3%。

2.2从规模上看,合作社成员成员人数在5人以上46家占49.5%;成员人数在20人以上22家占23.7%,成员数在60人以上2家占2.2%。

2.3从结构上看,以生产销售为主的有40家占43%;以产品销售为主的有22家占23.7%;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的有28家占30%;其他行业的有3家占3.2%。

3.组建类型

按组建主体划分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专业大户创办型。即由农村能人和专业户牵头领办,全县该类型的有71家,占76.3%。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牵头主办,目前该类型的我县有7家,占7.5%。三是基层干部领办型。即由乡村干部领办的,该类型的我县有12家,占12.9%。四是涉农部门扶持型。即由基层供销社、农技推广部门、畜牧、水产、林业、农机等部门领办的,全县该类型的有3家,占3.2%。

4.显著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较快。2007年,我县发展合作社13家,2008年新发展28家,到目前已达到157家。二是覆盖范围较广。我县合作社围绕粮食、棉花、柑桔、蔬菜、茶叶、油茶、水产、牲猪、蛋鸡、肉牛等十大主导产业全覆盖。三是服务功能较强。合作社以组织农民、服务农民为宗旨,有效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促进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四是带动作用较大。近年来,合作社在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

二、发挥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水平,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强农业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1.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统计,凡是加入合作组织的的农户收入都高于非成员农户的收入,全县130个专业组织2012年实现经营纯收入近20亿元,成员户人均获利达2000元。

2.提高了农民素质

通过参与合作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合作社成员的合作意识、科技意识、民主意识、市场意识,使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

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

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组织,生产资料由合作组织统一购买,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减少了交易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受到了农民的真诚欢迎。

5.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自愿组织起来,通过规模经营,实行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变为大生产,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6.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过去政府直接管生产管销售,管得过细过宽,越管得多农民越不满意,而今农民有了自己的合作组织,政府借助合作组织的作用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使政府从微观管理中脱离出来,工作职能转移到抓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为合作组织提供优质服务上来,这样群众满意了,改善了干群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模“小”

一是成员人数少。截止目前,我县在县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成员为837户,仅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3.7%,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农户、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非常有限。二是资产规模小。尽管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量大,但由于相当一部分社员是采取以土地经营权、林木等实物作价入股,以现金方式入股的并不多,从而形成合作社账面资产数额庞大,而实际可营运的资金很少。三是基地规模小。绝大多数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方面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加之自身条件所限,其数量、规模与规范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

2.合作层次“低”

一是服务范围窄。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村本乡镇,跨乡镇发展的合作社还非常少。二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合作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上,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不能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三是产业链条短。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从事系列产品和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经营的少之又少。

第6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区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有83家,合作社分社10家,涉及畜禽养殖、蔬菜种植、食用菌培训、良种种植、农机服务、供销合作社等多个种类。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供销合作社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共计19513.1万元,注册成员845户,带动农民2万多人。

1.按照经营范围划分

主要有:养殖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等几种形式。

2.从地理位置看

我区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布局分布在搬口办事处、城北办事处及李埠口乡周围。

3.从经营范围看

目前我区的合作社规模和经营范围较小,与太康、沈丘等发展迅速的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1.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参与的基本情况

我们对全区已经工商部门注册的8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查。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员情况看:有 42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是党员,占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49%;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身份看:农民自办的19个,占22%,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领办的有9个,占10.5%,一般党员领办的有11个,占14 %,其他的2个,占0.2%;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人数中党员情况看:已在工商局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共有 845人,其中党员122人,占14.6%。

2.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党组织及党员创办的类型

2.1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的类型

在被调查的83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9个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人领办、创办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上项目、兴产业、办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支部成员与合作社负责人双向介入,交叉任职,有利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2农村优秀党员领办、创办的类型

在被调查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12个一般党员领办、创办的类型。他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地源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信息优势,领办、创办为农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双向流通,互利双赢。

三、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1.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认识不足

多数乡(办)、行政村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非常重视,工作积极、措施有效。但也有部分领导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的,是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群众组织,党组织参与作用不大。也有个别领导有思想顾虑,怕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良发展,影响党支部的工作和威信。

2.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管理尚需进一步完善

一大批有头脑、有知识的党员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而这一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及党员管理落后于现行管理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的很少。党的重要文件,不能先向党员传达,一些重大决策不能及时征求党员意见,党员的权力保障做得不够,党员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人数少,覆盖面小。

3.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从内部建设上看,一些合作社章程、组织制度不够规范,机构不够健全,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社没有监事会等必要机构,有的虽然有章程、组织机构也流于形式,内部管理随意性较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并没有良好地运转,有的就是一人说了算,与会员之间利益关系不紧密。从外部环境上看,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法地位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办理登记的手续比较繁索,相应的党员岗位服务平台少,相关服务部门应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优惠政策,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四、对策及建议

应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政治领导、协调服务、教育引导和组织发动等方面的作用,保障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作用

一是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法律上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地位,营造有利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是把发展纳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日程,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的职责,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信息、营销等方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全优的服务。

2.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党组织及制度。

一是建立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按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及党员参与情况,对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党组织的工作,创造条件成立党组织。

二是发展新党员。做好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展党员工作,培养、鼓励致富能人加入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建立党员民主参与制度。建立农村党员民主参与制度,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设。

3.培养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党员典型。据统计资料显示,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领办人都是党员。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已经成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心骨”、“领头雁”,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推动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第7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制度;农业产业链

皖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淮南6市,经济相对落后,农业小规模生产现象明显,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该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快发展,为了了解该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选取皖北地区的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

一、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杜的特点

(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

近年来,无论是依托商业化的企业、还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农民专业社发展都很迅速。在合作社的规模、带动非合作社的社员。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课题组通过实地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皖北地区的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选取了合作社入社社员数、固定资产、经营收入、盈余和培训等方面的指标,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特点。

在调研的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5家亏损,占调研合作社的13.1%;有3家盈亏大致平衡,占7.9%;其余30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利。尤其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营利水平和社员入社速度以及带动非社员农户规模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组建形式多元化

在调研的38家合作社中,有3家是从以前的集体组织演化而来的;3家是农民自发形成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乡镇干部及生产大户、运销大户等农村的“能人”。牵头下组建而成;目前发展较为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是由商业化的公司或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的稳定的供求关系。有效地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的“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寻求自强、自富的一种内在需求诱致的制度变迁。随着皖北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经历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较规范、从松散联合到紧密联合的渐进发展过程,在合作关系上,呈现出松散型、半紧密型和紧密型等多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多种形式竞相发展的喜人格局。

(三)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对农民的培训需要加强

从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对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570名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中,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仅有8人;占大多数的是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员,甚至还有7.3%左右的人员没有读过书。这种知识结构与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在调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5家农民专业,还没有对社员进行培训:对农民培训最多的合作社年均培训也只有8次。由于皖北地区是劳务输出较多的地区。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年迈的老人和仅受过高中以下的妇女,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科技化的要求有着很大差距,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其社员的培训应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区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在调研的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覆盖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产、加、销一体化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农'林、牧、副、渔等“大农业”内部的各个领域,在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有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已从本村、本乡为主转向跨村、跨乡镇、甚至跨县域拓展,吸收的社员也突破了乡村界限,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在调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从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其中的4家合作社还实行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统一”服务,合作的层次得到了提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二、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2007年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为皖北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指导和安徽省的高度重视下,皖北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快发展,结合皖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今后该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成为城乡产业链互动的连接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保证农户利益的增值性。以分散农户作为产业链的起点不利于提升产业链和实现农户增收,必须有合适的组织载体将农户组织起来,才能保证农户参与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并分享专业化生产带来的利益增值。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而且应该成为城乡产业链互动的连接体。农户生产的产品通过合作社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必然能够提升农业的比较利益。在调研的38家合作社中,已经有了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统一购买农资,统一包装销售产品,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绩效。而城市的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等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规模、批量购买能够提高与城市工商业谈判的能力,帮助农民获得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农业生产资料。这样,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桥梁。能够实现城乡产业链的良性互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提高党的惠农政策落实的效率

近年来,党对农村推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政策的宣传、实施、落实以及效果的反馈,面临着效率问题。千家万户的分散农民,很难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对农村的政策。笔者在皖北地区调研中发现。很多农民对农村的诸如中央2009年1号文件的大致内容、大病救助、特困补助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大的方针和政策知之甚少。还有部分农民根本就不知道。这是由于皖北地区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仅仅通过有限的大众媒体、从合作社获得的大多是农技方面的有限信息。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成为实现皖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淮河从皖北地区流过,经常的洪涝灾害和日益转移的农民工,加上农业制度变迁中累积的许多问题,使得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实现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流域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协调的路径是皖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在普及先进的农业科技,将农业科技运用于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在实践取得良好的经济绩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

行为比单个分散的家庭生产更容易监控,更加有利于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基于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及趋势,结合2009年中央和安徽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民专业台作社的指导性文件,促进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有。

(一)学习其他省份的经验,出台配套政策,支持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湖北、河北、四川、广东、甘肃、云南等省相继下发了促进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文件。北京、江西、海南等省市在财政、税收、登记、建设项目、科技、人才、信贷、保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浙江省先后组织开展“百社万户”和“千万工程”。湖北将农业板块资金整体运作重点支持专业合作社,重庆市财政安排资金组建合作社担保公司,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业保险,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比其他省份,安徽在促进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策支撑力度还不够,促进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采用多种政策配套措施。首先要加大项目扶持力度。要改进支农方式,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支农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其次,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对皖北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经常遭受淮河水患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财政上加大补贴力度;最后,给予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要降低贷款门槛。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销售订单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

(二)为皖北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为皖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技术服务,提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科学决策;农产品推介服务,相关部门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城市中的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对经济实体的对接服务,拓宽合作社产品的销售渠道。

第8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育模式;功能;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7-0027-0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它将众多农户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国内、国际大市场有效对接,成为我国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牵动农村的方方面面,包括土地、生态、人才、市场、物流、营销、信息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一盘活棋,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组织化。为了解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课题组两次前往浙江省温州市开展调研,具体调研的县域为温州市的瑞安市和乐清市。调研主要利用座谈法与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展开,通过与当地主管部门座谈获取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实地重点调研了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中主要针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一、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育模式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路径。欧美国家是先进行初级农产品购销层面上的横向联合后进行价值链的纵向延伸,而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是与农业产业化运动紧密相连的,因而从一开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以强调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的纵向联合为主要形式。[2]而纵向联合关联的生产环节多,对资本要素和人才要素的要求更高。正是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纵向联合特征使得目前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育呈现出以资源占有优势群体的发起和带动为主的特征。根据对浙江省温州市9个案例合作社的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育主要依靠3类群体:一是村委会;二是有能力的大户;三是协会组织(见表1)。

(一)产业协会带动型

基于地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特色产业成为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政府扶持建立了不少产业协会。乐清市政府通过协会将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产业协会为了发展好产业,会帮助专业大户和农户成立合作社。如乐清市茶叶协会的组织模式即为:茶企+茶种植业者+茶馆等经销者+茶叶专业合作社。一般,协会不参与具体的生产经营,它主要发挥综合性的作用,是连接政府与各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桥梁。乐清市水果产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水果产业协会下面有很多分会,如杨梅协会、西瓜协会、葡萄协会、草莓协会等,2004年在水果产业协会下成立鑫欣葡萄专业合作社,起步早、发展良好。鑫欣葡萄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了葡萄协会的资源。另外,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也承办了一批合作社。联合会熟悉合作社的业务,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脉资源,联合会承办的合作社起步相对容易,合作发展方向也比较明确。

(二)村委会牵头型

在部分地区,有强烈发展欲望的村委会干部以合作社为载体,带领村民试验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例如瑞安市稻田养鱼合作社是在主要村干部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村委会在用地、办公上大力支持合作

社的发展。合作社的负责人是该村村委会主任,据村主任介绍合作社发展一方面增加了村集体现有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农户发展稻田养鱼,使农户每亩增收达到500元。

(三)大户带动型

合作社发展依靠村庄内部有资本、有能力和有技术的大户,能够迅速形成组织发展的内部凝聚力,减少合作社初期阶段的无效率,稳定人心,为合作社的实力壮大奠定基础。大户带动型是合作社发展中比较普遍的组建形式。如瑞安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是由黄则强坚持十几年带动的,从最初帮助农户解决销售困难到如今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61万元的示范性合作社都离不开黄则强和其他骨干成员的努力。乐清市珠屿水果专业合作社是乐清市清江镇珠下村傅永光从扩大水果种植面积开始,并带动周围农户发展果业,水果种植规模达350亩,2008年被评为乐清市第八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二、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

(一)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浙江省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市场,突出合作社发展的“专”、“特”、“优”。合作社的“专”就是要围绕专门为农服务一个方向,实施专项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专立社;“特”就是在市场竞争中以特色取胜,以特增效;“优”就是以优质产品扩大其知名度,创名牌效应,以优占市。[3]如瑞安的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是温州市的示范合作社,其社员分布在7个乡镇37个行政村,连接4,000农户,年产值达4,500万元,集蔬菜生产、农资供应、技术培训、产品包装、运销和社员活动等等于一身,做好了产品、技术和营销环节,突出了合作社发展的“专”、“特”、“优”,合作社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地方政府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连片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产业园区、产业带,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孕育了良好的土壤;[4]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抓手。上述9个案例合作社的发展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只有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才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如瑞安高楼杨梅合作社利用政府打造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区的重点项目支持,努力做好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自身实力的发展;同时保证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优化布局。

(三)整合农村要素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要素主要指农村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在要素配比和利用上明显低于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在农产品种植、农资购买、加工包装、品牌营销等方面的统一,需要整合信息、市场、人才等诸多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搅动了农村的各要素并对其加以整合。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造办公楼和加工厂事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和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具有企业家才能的发起人和负责人的需求客观上调动了农村中一直被埋没的人力资本或者防止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主体,同样存在资本积累的强烈需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呼吁很高。总而言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村土地、人才和资本的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整合现有的要素资源,同时也起到了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

三、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稀缺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实践中存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上的稀缺。在人才要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尤其缺乏文秘人员和技术人员。文秘人员主要用于申报项目的材料撰写、营销方案的设计和农村经验总结等。技术人员主要用于解决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出现的技术问题。在资本要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收贮服务设施和生产必须的水、电、路建设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季节,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但是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产普遍无法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大部分贷款只能以负责人个人名义贷。在技术方面,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有相关的技术作为支撑,但是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并不完善,有些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例如瑞安市鹿木乡马蹄笋专业合作社产量逐步增长,但是遇到了技术瓶颈如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不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有别于企业的市场主体,发展中要遵循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原则的核心是成员民主控制,盈余按交易额返还及资本报酬有限。[5]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制度安排上理应遵循这些规范。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关于利润分配及民主控制的制度形同虚设。大部分被访合作社负责人认为合作社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农户的产品卖出去,至于盈余分配和民主控制等在目前阶段并不会受到重视。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规范化是保证合作社发展方向和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按照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开展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机制体制,合作社发展要么越来越空壳化和形式化,要么转化成为一般性的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三)农民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

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可度低,社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悟程度不一。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强调整合产业优势,而产业提升必然要求大量的投资,农户如果觉得回报太低或者其中的风险太大,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如乐清市珠屿水果专业合作社在发动农户过程中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果树种植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前三年基本上是有投资而无产出,农民容易产生观望的心态。其次,农民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创办人的事情,他们利用这个平台挣钱,合作社发展经营状况与大多数农民社员并没有多大的联系。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确发挥了作用,如农资联购及产品营销等。这些作用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拓市场中的作用并没有被广大农户认识,农民的市场观念略显淡薄,从而也直接影响了其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浙江省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显示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主要功能是销售农产品。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农民避免中间商的盘剥,把利润最大程度的留在农业环节、留在农户手中。总体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了联系千家万户的小农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的桥梁作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国外合作社相比,目前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力还比较薄弱,在盈利和制度建设的能力方面仍需加强。针对目前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上述困难,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创造条件鼓励农村各要素的充分发展

政府可以制定如下政策:切实做好合作社的平台建设,加强人才输入和支持,如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进合作社实习,帮助合作社做好申报材料、会议记录、网站建设、营销策划及经验总结等工作;发展农村金融,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投入问题,如果合作社能够为成员提供贷款,那么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将提高,对合作社的依赖也会增加,也将更加关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完善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做好合作社、协会与政府的技术研发推广的接洽融合,鼓励合作社与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创建社会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性建设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性建设,坚持开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坚持发展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策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示范作用,将农民培训、独立建账、二次返利作为合作社运作的基本事项,增加农户对合作社的认同。另外,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管,对合作社进行年检,适时调整或取缔经营不善或已经流于形式的合作社,增加合作社在农民心中的地位,让农民意识到合作发展的好处。

(三)开展农村合作教育,提升农民参与意识

国外对农民在合作知识方面的免费培训取得了明显的绩效。如丹麦自1844年就成立了成人夜校,对青年人及成年人进行教育,在宣传合作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话,让学员在讨论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问题中养成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习惯。因而丹麦也形成了非常发达的农民合作社体系。[6]现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即可参照国外经验,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性资金中可以安排专门一块支持合作教育事业的推广,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农民议事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立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 黄祖辉,徐旭初.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制度安排[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5(4).

[3] 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EB/OL].(2009-07-22)http:///news.asp?Page=2&id=640.

[4] 任永昌,郭晓鸣,丁延武.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2012(5).

[5] 潘劲.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J].中国农村观察,2011(6).

[6] 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42.

The Development Model, Function and Constraints

of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at the Present Stage: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Guan Shan,Wan Jianghong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第9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范文

>>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北京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研究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研究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北京市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管理体制研究 北京市农民蔬菜专业合作发展研究 寿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鹤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林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胶州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与对策 吉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高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齐齐哈尔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 广西贺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北京市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2012年1—4季度[EB/OL]..

[4]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5] 赵友森,赵安平,王川.北京市场蔬菜来源地分布的调查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8):41-44.

[6] 金寨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EB/OL]..

[7] 徐水县2010—2015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