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税收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国内陆续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型企业,而国家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还保留着原始的各项管控政策,特别是财政税收管理模式主要考虑了大型国有企业的需求,使得现行的财政税收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在这种形势下,国家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创新显得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在中小型企业发展前景里的抑制情况,理论结合实际的提出一些对财政税收管理体系的制度创新新思路。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企业扶持
一、目前国际行情下大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财政税收相关部门也逐步的对新兴起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了不断的定位,也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相关财政管理制度做了详细的说明,使得人们也越来越了解中小型企业,但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只是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全球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形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且随着我国各项综合实力的逐步提升,人民币也出现了不断升值的现象,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面临一些需要高成本的投资机遇时,总是在资金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更有可能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就此面临破产肯能。根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很多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十分窘迫的企业发展状况,约有20%的中小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政危机和效益亏损,对于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资金来源紧张,就使得中小型企业面临很沉重的税收负担和融资的层层压力,由此可以看出,财政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二、中小型企业在财政税收制度中面临的问题
财政税收制度没有针对性,虽然国家在不断的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来适应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但是很多政策内容还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税收相关规定有差异,所缴纳的税额也不尽相同,在纳税金额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国家财务的针对中小型的优惠政策也无法很好的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目前我国财政税收政策中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基准为27%和18%两种,但是这两种在实际实施中只适合大型企业而不适合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小型企业还是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这样也就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财政税收的征收依据为发票,虽然我国的发票开具形式在国税和地税税收政策中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缺乏对税收政策的严谨性管控,一些偷税漏税逃税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的操作比如:将私人日常消费的生活费用作为开票内容,将一些虚拟的交易费用作为发票开具项目等等出现了各种虚假形式的发票开具情况,这种财政税收的不合理现象对中小型企业的自身发展产生了很严重的阻碍作用,再加上中小型企业对自身资金池的不稳定,使得他们与大型企业面临同等市场竞争形势下,没有任何的自身优势,从而造成了自身终究被淘汰出局的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多家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财政税收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运用来看,很多财政税收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应该使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效结合,目前的税收费率,商业领域是百分之五,工业领域是百分之七,但从征收比例上来看税率是个比较小的占比,企业缴纳金额应该不多,但实际上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也比较小,企业资金来源又不稳定,这种小额的税率也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不利于企业的有效发展。
三、创新型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扶持作用
通过财政税收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来看,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命脉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国家一些列专项创业型基金的设立,充分的体现了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关心和资金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很多中小企业度过了资本寒冬,向着正常化盈利方向迈进。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扶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相比大型企业对国家的财政税收贡献来说,单个的中小企业可能在增加财政税收收入上不那么明显,但是如果我们充分认识到现在国际社会的经济模式,就不难看出,中小型企业已经占据了市场领域的至少“半壁江山”,集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这种中小型规模的大比重已经开始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进行税收制度的创新可以帮助中小型企业健康稳定的度过幼年期,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康的重要保障。第二,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有利于社会安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都时刻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就业率低问题,而国内每年但应届毕业生得就业也是文明不得不重视的一大国情,传统观念里,只有进入政府事业单位或者大型企业才算是找到了正式的工作,但毕竟大企业有限,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不多,而且很多企业也因为自身企业难处而采取了重男轻女的用工选择,造成了男女就业比例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这几年的就业方向来看,中小型企业已经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作用,所以,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就是对社会就业形势的扶持。第三,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作用还体现在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自主性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不论大小,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到发展机会,就必须进行技术和发展的创新,创新就需要设备、人才、资金等成本投入,这时如果财政税收部分给自主创业和研发的企业提供技术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对应的项目采购,就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在创新探索和科技研究中获得一定的财政保障。中小型企业的自我发展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使其提高了自身的行业竞争能力。第四,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在以往的国内外经济发展中,政府往往将优势资源都倾注于能给国家带来明显效益的少数大型企业,但就是因为这种资源“专宠”,使得国家大型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没有企业发展的活力,通过借鉴古今中外的财政税收管理经验,我们应该考虑将一部分资源从大型企业上抽取出来进行重新合理分配,而中小型企业正好适应这种形势,需要国家资源的有力支持,通过这种将集中资源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合理分配起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升作用,从而也就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第五,针对性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创业发展,可以采取特定的税收不定期优惠或者是直接优惠政策,相关税收管理部门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性给与不定期优惠,通过这种量体裁衣式的税收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度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使许多需要长期发展才能产生效益的中小企业能够在发展初期减轻税费负担,而在企业盈利后进行直接优惠才体现税收制度对企业的经济扶持作用,通过科学的税收政策来为企业发展的不同轻重环节提供资金间接支持,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稳步发展。
四、结束语
中小规模的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型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人口的90%,因为,对于这部分企业的发展情况,国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相应的技术扶持和国家税收上也必须采取合理的创新改革保证中小型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能够与国家大型企业并驾齐驱的进行市场公平竞争,通过中小型税收的合理扶持可以使中小型企业实现自身经济利润的不断增长和企业社会财富的增加,只有占就业人口大多数比例的中小型企业稳定发展了,国家才能实现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得国家经济繁荣昌盛和社会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马建超,董晓平,刘立军,等.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研究[N].西南政法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10):113-115
[2]宗丽.“十二五”时期下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4):10
[3]蔡美华,董雪飞,张晓丽.浅谈加快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下旬刊),2013,22(14):107-110
关键词:财政税收;制度创新;中小企业;扶持作用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单靠企业自身的资源去拓展市场,形成竞争力还是很困难的。为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从长远纳税的角度出发,可以在中小企业的前期发展阶段,减少其纳税的份额,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科学、技术钻研,而减弱纳税要求,使得企业得到创新发展,而国家的财政税收也能够源源不断。
二、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
(一)资金扶持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整体的市场适应力差,部分企业还没有构建明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受到了资金、资源的局限,自身无法获得更大的资金流,也就难以找寻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而挣扎在生存线上,财务应用上缩手缩脚,发展缓慢。财政税收基于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增设了对企业的投资、扶持项目,能够开通专款专项计划,使得企业的融资压力减小。同时,我国为鼓励企业进行科研、有长远的发展计划,对于能够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可进行行业技术科研的企业给予了相对的研究资金,而对于其他发展缓慢的健康企业,也开通了信贷扶持业务,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暂时地摆脱出眼前的困境,为着长远的发展而努力。
(二)政策倾斜国家结合自身的资源,在企业与政府的对接工作中,有所倾斜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利。如以国家采购为例,中小企业可在国家采购平台上,简化申请的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给予企业部分的优惠与便利政策,使得中小企业在一定的采购份额下,可以优先与政府采购形成链接,使得企业在政府采购行动下获得利益,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而增加资金进项。
(三)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改革创新中小企业应适应市场的潮流,随着市场环境的调整、改变,而做出变革,为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就需要财政税收的支持。很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活动受限,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企业变革,甚至维持经营还有困难,企业的内部结构难以调控,财政税收如同活水注入中小企业后,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形成自身特点,找到发展的角度。如此,企业能够有更充足的空间进行产业调整,自主创新和经营优化,并有助于中小企业从经营模式转换为技术模式,利用更具科学力量、技术形式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致使当前很多中小企业的科研能力厚积薄发。
三、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扶持规划我国不同地区政府、机构单位等,对于不同企业的扶持方向与力度均有所差异。在财政税收的扶持与管控下,未形成比较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比较混乱,致使一些中小企业得不到有力的支持,部分专项基金,用于地方龙头企业,扶持方面没有一个评定的标准。部分的中小企业刚起步,自身价值、社会影响力均不高,没有引起财政税收部门的重视。对此,也没有评估与监督的严格指标,扶持的力度大小不一,扶持的资金供应量不充分,造成资源的分配不匀,优惠的落实性较差,形成本身已有优势的中小企业得到扶持,而本身还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二)扶持的手段相对单一财政税收扶持的形式与扶持的对象皆不够明确,扶持的方向与方法都比较单一化,现阶段仍旧是以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专项基金来尽心扶持,而实际上的中小企业面临很多问题,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转型,都在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影响下,受到了一定的掣肘。而这些问题无法通过财政税收扶持形式获得转变,企业仍旧缺少自身突破的机遇,比较单一的资金供应模式,对中小企业起到的扶持效果不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旧遇到了相应阻力,而这个阻力却不能因得到财政税收的扶持得到瓦解。
四、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措施
(一)完善扶持制度,给予法律保障应在各个地区,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中小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更为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应综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目标,使得财政税收制度更为健全,能够真正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其中,应对扶持中小企业的规模、力度、范围等有评估机制,记性明确的扶持分类,可通过法律法规指引财政税收工作。一方面,要对当地不同环境、市场、社会下的中小企业施行相对的扶持方法。另一方面,还应从财政税收优惠的角度出发,分别进行短期优惠与长期优惠的扶持设定,使得财政税收更具规范性,能够全面保障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得到均衡的财政税收利益。
(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当前很多中小企业经营的困境,与企业的科技力量,科学经营能力有关,部分企业缺乏科技生产力,经营模式比较陈旧,且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基金,也难以进行转型。财政税收部门应帮助企业树立长远的发展指标,可进行企业活动的自主创新,针对有创新精神,有科研精神,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应加大扶持的力度,可引进人才对企业进行技术培训,而在人才引进方面也提供财政税收的相对优惠。如引进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么就可以给企业相对的财政税收优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促使企业注重新型人才的功能。
(三)全面落实扶持计划,区别对待扶持对象既要全面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针对不同的中小企业建立目的、经营方向、企业活动等还需要给予区别对待,予以不同的扶持标准,不能单纯地看重当地发展比较快的企业,而是要从长远的视角出发,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如,部分企业在进行科技研究,有助于带动同类企业的发展进步,那么就可以适当的增大扶持力度,并持续关注企业的科技研究。而部分中小企业的运作模式较为陈旧,尽管提供了财政税收优惠效果不明显。可基于前期的财政税收扶持效果,对企业进行评估,对于扶持无效、扶持后企业变动较小的,应减少财政税收优惠,待企业整改后进行财政税收扶持。
(四)建立财政税收队伍,加强扶持跟踪管理国家不能在财政税收扶持后,就放松对企业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应在财政税收优惠后,分析企业的能力,部分企业虽然得到了财政税收的专项基金,但没有充分的利用财政税收专项基金展开相应工作,而是填补了企业的窟窿,这些问题经过评估、记录、分析,可成为对企业的经营能力、信誉度等级划分依据,从而敦促企业进行内部的结构调整,展开企业的工作变革。
(五)科学调整税率,给予足够支持基于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情况,可在税率方面有所调整,帮助中小企业在融资、转型等意愿下施行计划,可在立法层面上,云溪中小企业自选纳税方式,严格的遵守法律的规定,同时,又能够结合企业的自身特色而选择纳税形式,经过审批最终由政府部门来审核其纳税条件。
然而我国目前的财政税收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间税收不平衡的现象,但还存在很多不利于西部大开发的因素:一是区域性税收偏重于东部发达地区,加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失衡;二是对内、外资实行不同的政策,违背“国民待遇”原则,不利于内资企业发展;三是对西部税收优惠方式单一,难以充分发挥调节资源配置,刺激投资的功能。如现行税收优惠方式仍以减免税和税率等直接为主,虽然近年来加强了对加速折旧、投资税收抵免等方式的运用,但无论从政策规定上还是从适用范围上,都有较大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鼓励西部大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为进一步促进西部开发,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改革与完善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建议:
1以税制改革为契机,制定有利于西部开发的税收政策
1.1改革所得税
首先,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中央地方共享,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的分享比例,增加的分享部分主要用于西部地区发展,同时还要对原有的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和归并,逐步取消对东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增加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特别是相关产业优惠,实现税收负担的差异性。其次,改革个人所得税,对于在西部从事工作的高新技术人员和紧缺人员给予优待,对其费用扣除方法要按照供养人口、物价指数等逐年进行调整,对在西部取得的股息、红利降低税率课征,对于工资薪金所得要提高费用扣除标准,为西部开发的人才引进创造便利条件。
1.2改革流转税
首先,由于增值税转型可以增加扣除,降低投资成本和税收负担,对基础产业和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有利,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又符合西部开发的战略要求,还能够为以后统一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积累经验。因此建议中央先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能源、交通、原材料生产等基础性产业、高技术产业以及重复征税较严重,税收负担较重的资源型企业等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其次,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对高档消费行业、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产业进行征税;同时还要调整营业税,降低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金融机构、邮电通讯、旅游等行业的营业税税率,这样做既方便于西部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又为西部地区筹集发展资金创造便利条件。
1.3改革资源税
首先,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由目前主要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扩大到森林、水力、草场等自然资源,这样既可以广开财源,增加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又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的状况。其次,实行从价定率征收,并适当提高税率水平。从价定率征收,可以使地方政府通过税价关系的调整,抑制资源利益外流,更好地运用税收杠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再次,建议将资源税改为共享税,加大地方分成比例,为西部资源开发积累资金,并将新增收入留给地方,用于西部地区环境保护。
1.4开征“西部开发税”
建议我国政府借鉴国内外经验,以东部向西部进行利益补偿为依据,开征专门用于西部开发的税种———“西部开发税”,该税种主要针对商品销售额征收,可确定为中央税,并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污染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补偿及老区建设和扶贫等方面。当然“西部开发税”不是永久性的税种,具有临时性,可以确定一个征收期限。
2实施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虽然在西部投资上,国家投资能起到重要支持和引导作用,但所占份额有限,发动民营、集体企业投资是当务之急。在投资开发上,西部的环境条件、服务条件较差,投资回报率低,因而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营造一个法制、稳定、长期的投资开发大环境十分重要。:
2.1调整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保留或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如对于在西部重点开发区从事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开发或鼓励投资的生态环境整治、污染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无论内资和外资),均可考虑予以流转税方面的优惠。对于以资产重组形式推动西部地区现有国有企业改制、转产或产业结构升级的各类投资者,也可考虑给予税收返还等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制定更有利于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税收政策。对西部以外地区到西部的投资,科技与各种减免税的优惠,如给予免征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实行加速折旧政策,提高西部地区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在所得税列支中的比例,并实施再投资减免税的政策。
2.2突出产业性税收优惠导向
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对于交通、能源、通训、水利、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农业和为农业直接服务的产业、高科技产业及知识产业等,应实行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同时对西部一般纳税人的资格条件进行修改,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
2.3改善税收优惠的操作方式
从直接优惠为主转向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方式主要由加速折旧、投资者扣、费用扣除、特定准备金、债转股等,其特点是对税收的间接减免,表现为延迟纳税行为,防止税收流失。即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体现政策导向,又有利于公平竞争,保障税收收入,为西部大开发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
2.4增加对新投产企业的税收优惠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改造,投资符合国家产业结果调整和培育西部地区特色的经济,国家可对西部大开发中新投产的企业、特定行业增加税收优惠,给予政策倾斜,有效的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吸引资金的力度将会直线上升。发展适应道理,是缓解当前矛盾的关键,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就是坚持发展。三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今天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能否实现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是要靠深化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内需增长、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除了必须依靠深入的体制改革,还需配合适度的、相应的积极税收政策,切实启动民间资本,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最终的消费需求,经济才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3建立财政税收政策互相协调的配合机制
税收政策和其它财政政策的配合主要表现在具体运作上的互补和协调。从结构方面看,税收政策与其它财政政策要在作用方向和作用力方面保持一致。为了更有效地促进西部开发,政府既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为实施税收政策提供必备的空间;政府还要实行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西部地区各类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吸引各类要素向西部流动,逐渐缩小东西部差距。从总量方面看,政府要履行宏观调控、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职能,会采取财政投资、财政贴息等扩张性财政政策,税收当局则要采取轻税政策与之配合;反过来,当政府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时,税收当局要采取重税政策与之配合。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政府在开发初期应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轻税政策,促进西部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壮大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提高其发展后劲,当西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财政税收的整体运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政府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
4建立适当的价格税收政策调节体系
(一)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基本做法研究
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过程中从内部职能部门的管理出发,推动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为财政税收职责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基本做法是和监督内部体系紧密联系,确保监督管理模式有效创新,为财政税收的监督体系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从监督职责角度看,是对各种监督模式进行系统性分析,按照财政税收的优化模式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策略不断实现。比如澳大利亚通过对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积极稳妥的进行行政管理模式创新,从多方面提高财政税收的监督效率。通过对财政税收的监督效率分析,保证各个监督管理模式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为监督控制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从监督专员、公共会计、财政监督模式等方面出发,确保各个监督管理机构能够符合创新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创新模式建设,为创新指导和监督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管理的过程中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积极稳妥的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监督创新与指导模式能够优化,积极稳妥的实现财政税收的再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模式优化,推动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为创新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经验模式研究
国外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立法程序,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优化,提高监督管理水平,为监督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优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财政监督模式创新,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完善立法程序,优化管理方法,积极稳妥实现经验模式创新,提高财政税收的财政监督法律规范化水平。比如美国在财政税收立法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非常完善,从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实现对财政税收的全方位管理。在财政税收监督优化管理的过程中从预算编制管理的思路出发,通过有效的专项监督、日常监督、个案监督实现对财政税收的全方位管理,保证财政税收能够在日常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财政税收监督权力又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优化,实现对财政税收的专项监督管理,提高综合创新管理水平。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措施保证财政监督权力的有效平衡,在监督权力实施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程序,积极稳妥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财政税收资源配置能够符合综合性财政管理的要求。
二、国内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制的完善
财政税收体制监督的过程中要从制度体系建设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优化管理,为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平台和条件,在制度优化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创新模式,提高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水平。
(一)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提高到立法层次
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立法层次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财政税收的立法性管理,为财政税收的综合性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财政税收监督管理属于行为范畴,必须要从行为管理的总体战略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立法机制建设,为财政税收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的立法管理必须要从内部监督色彩控制出发,确保财政税收资金预算能够符合资源配置管理的要求,推动全面性控制管理,为财政税收的创新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入手,积极稳妥的实现有效性监督,保证预算管理与执行管理能够符合监督机制的要求,确保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财政税收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可以科学合理的编制财政税收预算。通过对财政税收的立法层次分析,实现对财政税收的内部有效性监督管理,为监督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立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执行模式出发,对各种制约模式进行综合性分析,确保各种监督平衡机制能够全面的实现,通过有效的财政税收控制管理确保各种模式能够得到优化,提高财政税收的优化监督管理水平。财政税收内部控制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把各种监督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机制,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效率模式建设出发,确保各种监督效率能够顺利实现。财政税收事前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修正,通过有效的事后监督管理模式优化,确保各种监督主体和客体能够符合经济活动管理的要求。财政税收监督管理要从多层次控制管理思路出发,确保财政、税收、审计等工作能够符合财政税收控制管理的要求。要实现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各种监督能够全面协作协调处理。健全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有效推动财政税收管理,为财政税收相互促进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在健全各项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从制度模式管理的总体思路出发,推动各项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模式创新,实现财政税收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促进,为财政税收的优化模式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财政税收监督机制
要明确各个主体职责财政税收监督机制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个主体进行分析,保证各个职责能够有效的运行,推动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为财政税收的有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种监督网络活动进行分析,保证各种职责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提高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水平。为财政税收的优化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主体职责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种主体责任进行分析,确保有效的管理控制,提高监督控制管理效率。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预算模式出发,实现管理模式优化,必须从财政管理的战略思路出发,为实现多方位管理和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财政税收预算监督管理必须从政府综合职责出发,推动创新型管理,为财政税收综合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总结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财政税收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财政税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财政税收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本文重点针对我国财政税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化探讨,并根据我国财政税收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财政税收 问题 应对措施
贯彻落实财政税收制度是我国的重要任务,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能够合理分配我国财政资金,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说通过合理开展财政税收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我国政府职能,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依据与资金支持。
一、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我国预算体制有待完善
预算是财政税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财政税收工作的实施效果,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体制相对而言还有待完善,其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我国财政预算中没有制定完善的中长期财政预算及周期性预算,并且在实际财政预算工工作中其覆盖范围较小,极易发生资金挪用的状况,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总而言之财政预算工作的实施现状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本身的功能性及作用。
2.财政税收结构不够合理
在我国财政税收结构中,直接税与间接税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状态,财政税收机构不够合理,其主要表现在我国间接税比例较高,而直接税则比例偏低,这种现象会给人一种税收比例过高的感觉,另外各种税收比例计算上也存在一定的计算漏洞,需要我国财政税收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结构,使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更加健全。
3.财政税收制度中的税种不够科学
目前我国财政税收制度中的税种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其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及环境保护税等四个方面。增值税看似明确了纳税人的交税行为,但实际上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现行政策中并没有明确区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消费税纳税对象及税率等因素都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财政税收市场一片混乱的状况。企业所得税实施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假合同、假人数及虚列工资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财政税收制度的有效开展。
4.财政税收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逃税、偷税、代开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倒卖及盗窃增值税发票等恶劣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开展,扰乱了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秩序,不利于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除此之外,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开展中部分税收差额较大,据调查了解所得我国部分税收差额已达到30%~40%,该状况大大降低了我国财政税收征管的效率。
5.财政税收制度有待健全
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是确保财政税收政策有效实施的基础,然而就我国目前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现状而言,我国财政税收制度还不够健全,该制度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财政税收种类不够齐全,二是我国非税收入还没有正式纳入政府收入体系中,三是我国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税收没有得到国家及政府的充分重视,四是我国各级政府之间还存在财力不均衡、财政税收划分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财政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因素。
二、完善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应对措施研究
1.完善我国财政预算体制
在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要完善我国财政预算体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方面应扩大我国财政预算的覆盖范围,对财政税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合理化预算。同时应建立财政预算体系,主要对我国进行资本性预算、国有资产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及经常性预算,基于财政预算中的诸多内容,必须建立财政预算体系才能够保证财政预算工作开展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另一方面,应强化我国财政税收中长期预算,对我国财政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规划,促使我国财政预算更加完善,从根本上控制我国财政支出。
2.完善税收结构,降低宏观税负
近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收入一直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我国财政税收结构税负较重,给我国纳税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国财政税收相关部门积极完善税收结构,合理降低宏观税负,全面调整宏观税负水平,加快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3.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体系
在财政税收工作中,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体系,调整并完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中税种相关规范,优化资源税,增强国民整体环保意识,只有国民对税种及税收政策有一个客观明确的认识,才会在实际财政税收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其次还要不断改善我国企业所得税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所得税税收标准,对于税收中的漏税及造假等现象要严厉打击,以免此类现象扩展影响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开展。
4.加强财政税收监督,健全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财政税收工作项目较为繁杂,必须加强财政税收监督,对财政税收中的每项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这样一来监督人员就能够及时发现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该做法有利于优化财政税收工作组织,充分发挥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分配方法,并对转移支付手段进行制度化管理,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用到实处。
5.健全财政税收制度,深化会计制度改革
会计制度是我国财政税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财政税收制度的重点。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会计工作中还存在部分会计信息数据失真的状况,从而使会计数据信息无法真实客观的反映财政税收的实际状况,阻碍了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一状况下深化会计制度改革,健全财政税收制度尤为必要。在改革工程中要真正将改革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对会计问题的处理能力,确保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可观性,强化会计制度在财政税收制度中的作用。
三、总结
财政税收制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制度之一,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进行与长远发展,因此我国政府不得不重视财政税收工作的实际效果。目前降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弊端,我国政府应积极面对财政税收工作中的挑战,全面优化财政税收制度,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在财政税收中缺乏有力的监督,偷税漏税是我国当前财政税收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并且这种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企业通过开具虚假发票和制定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欺骗税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偷税漏税。这就增加了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开展的难度,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这主要是因为有关的财务税收监管部门工作不当,没有将相关的监管措施落实,对于财政税收监管工作没有足够的力度,没有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
2财政税收工作的改进建议
2.1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为了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进行税收制度的完善,完善的税收制度才能形成相应的工作标准。完整的税收制度也是保证税收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能够避免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维护国家的相关利益。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财政税收制度的完善。首先,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逐渐体现出来,各个企业也在进行相应的转变,因此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应当根据企业的改革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将财政税收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然后,要对当前的税收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企业征收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并不合理,因此应当对营业税和所得税进行调整,减少一些重复的税收以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保障企业的顺利发展。
2.2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统筹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建立平衡合理的财政体系。政府要将相应的财政关系进行规范,对我国的财政体制进行健全,明确我国各级政府对于财政支出所具有的责任,对于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充分的完善,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跨地区性质的公共服务,必须分清楚这些服务的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协调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增加一般性转移的支付规模,增加财政困难的城乡建设力度。
2.3加强税收的监督工作。对于很多企业采用投机取巧的手段进行偷税漏税,相关部门应当做好监督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对于偷税漏税的企业进行严重的责罚,使偷税漏税者付出严重的代价。
3总结
【关键词】财政税收;重要性;改革;管理体制;问题与对策
一、财政税收的概述
1、财政与税收的概念
财政是一种国家分配也就是集中性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财政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财政的产生于国家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出现了剩余产品,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出现了国家,阶级以及私有制。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社会产品中的剩余产品是财政分配的对象,保证国家实现财政的职能是财政分配的目的。
首先,财政有资源配置的职能,也就是为了合理化资源结构,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调配物力,财力和人力等社会经济资源,其次,财政还有收入分配的职能,该功能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公平分配和社会公平分配,最后,财政有稳定经济的职能,它不仅可以稳定物价,充分就业,而且可以平衡国际收支,达到稳定社会总供求,稳定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税收制度的内容包括税制要素以及税收体系这两个方面,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收管理体制也被广义的税收制度所包含。税收制度是在一定的法律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征税规范以及征税依据。税收是财政的基础,税收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是非常重要的。
2、我国财政税收的重要性
财政税收管理的作用是提高财政税收人员以及管理部门的工作热情,提高财政税收征管水平,确保完成国家财政税收收入的任务。财政税收是我国财政税收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不仅可以干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可以很好地调节国际收支,使其达到平衡。财政税收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就是从人民身上出来的钱最终要服务于人民。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和健全,但是,我国财政税收也有上清下乱,举报多,不够规范,上访频繁,前清后乱以及差距大等等问题,这是因为:我国在财政税收的工作当中财税管理难以控制,种种问题的产生以及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缺乏,造成了难以控制财政税收管理的问题;监督监管不够到位,一些财政税收的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没能在其位某其职,影响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民主管理不够完善,民主管理的不完善造成了财政税收的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必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常识,不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现在,大多数的财政税收的管理人员都没有进过正规的培训,不能称得上是正规的员工,甚至还有一大部分人员是兼职性质的,这样不可避免的,造成财政税收的工作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的低下,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资金效益有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收到了支出资金和收入资金简单分开模式的影响,浪费比较严重。
三、针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针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为了逐步完善我国财政税收的体制,提高财政税收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和完善现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力争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员,更好地为财政税收的管理服务,为人民服务;合理界定财税收支范围;提高财税资金使用效益,不仅要对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完善,创新和改革,还要积极推进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步伐,切实加强财政税收管理职能。
四、财政税收的改革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需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进行财政税收的改革:通过税收改革,促进各个大企业销售能力,正确处理经济和财政之间的良性互动;完善地税和国税之间的的协调机制,地税作为国家实行分税制的产物,具有调控经济,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社会分配的作用,所以,处理好地税和国税之间的关系,做到不有损双方的利益;通过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加快增值税的转型步伐和改革创新来建立税负水平恰当的税收制度,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建立起税负水平适中并且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通过合理搭配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改革增值税分享制度以及税收返还制度和善监督支付系统,来建立资金来源可靠的科学支付体系;为了优化税收征管组织形式,需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为了改善与保障民生,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达控制支出,降低成本的目的;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有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努力做到绿色税收。
参考文献:
[1]2003年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教材税法[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4.
[2]王志华.当前我国地区财政税收政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0,10.
[3]寇铁军.财政学教程.(第二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许德清.人大对政府基金和预算外资金加强监督的几点思考[J].人大研究.
[5]朱云飞,刘祥永.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4.
[6]刘茂兴,司俊.关于构建我国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1997.
[7]梅阳.知识经济的挑战及税收政策的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
关键字:公路 税收 发展建议
早在18 世纪,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指出:“一切改良中,以交通改良为最有效。”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也都证明了完善的交通网络对促进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从美国的税收发展来作为我国公路税收发展的,我们借鉴其先进的税收体系,对于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一、中美公路概况
自从1988 年10 月31 日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到2008 年,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走过20年历程。20年来,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从零的突破增至5.3万公里, 使我国主要公路运输通道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 长期存在的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 交通部将着手组织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到2010年, 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6.5 万公里; 到2020年, 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建成全国性公路网的国家,其中9.1 万公里高速公路连接了全国所有5 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形成了以州际为核心的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占到了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一。美国公路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其完善的公路税收体系。然而,近年来随着美国公路支出的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公路的发展需求,美国在公路税收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变革。
二、中美公路税收制度的对比
1.我国公路税收制度
高速公路具有准公用物品的特性。税收的本质是人们享受国家(政府) 提供的公用物品而支付的价格费用, 若高速公路被看作是纯公用物品, 高速公路将由政府财政支出提供, 政府通过税收形式筹集资金。但高速公路同时又具有私人物品特性, 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并且高速公路可采取设置护栏、收费站的措施向享受服务的居民收费。目前世界各国收费通行与免费通行的高速公路并存, 在理论上看可以说是公用物品和私人物品性质的高速公路并存。施行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国家, 高速公路被看作纯公用物品, 纯公用物品的供给, 市场是失灵的, 只能由政府财政提供, 政府通过向居民征税来“收费” 。而如本文前段所述, 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筹集的财政收入, 已经面临着财政支出的压力, 无法为高速公路的供给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 只能将高速公路交由市场供给, 政府通过制定价格机制以确保市场供给有效。而正由于政府保留确定价格的权利, 高速公路行业的供需关系、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是由市场决定, 而是由政府选择的一系列政策决定。
毫无疑问, 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着对高速公路的强烈需求, 从政府制定的高速公路发展规划中也能感受到政府对发展高速公路的迫切意愿, 然而高速公路行业的供需关系、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是由市场决定, 因而政府选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能否确保高速公路行业发展愿景得以实现的关键。政府选择的直接的制度安排包括财政补贴、批准收费权及收费年限、制定收费价格, 间接的制度安排主要为税收制度。我国税收制度有强调收入功能的特性, 具体到高速公路行业也不例外, 虽然有部分税收优惠政策, 但优惠不够。
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 增值税覆盖范围小,大部分的劳务被排除在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之外, 并且抵扣链条不完善, 增加了高速公路行业的税负。高速公路自建设开始到通车以后, 要消耗大量的工程劳务, 而我国现有税收制度, 对该部分工程劳务计征营业税, 并且直接转嫁到高速公路行业的建设成本和营运成本, 而不能作为劳务使用者的高速公路的进项税额来抵扣其车辆通行费的营业税, 增加了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和维修成本, 对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 高速公路通车后的路面维修, 都起到了一定的限制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目前的公路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路事业的发展,但同时有很多问题存在,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的税制改革阶段,对于公路税收制度的发展要重视起来,才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美国公路税收制度
美国公路网络的发展得益于完善的公路融资体制和融资立法,自1956 年公路融资改革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相关法案,通过运用法律手段对公路资金
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进行了较为规范的管理,包括公路资金的来源、税种的选择和税率的大小、各投资主体的责任划分和具体出资比例的多少,都通过立法的形式做出了规定。长久以来,美国公路融资一直秉承着“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公路项目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使用者税。一方面依据“使用者付费”的原则,通过由车辆的使用者承担道路成本而达到为公路建设融资的目的;另一方面引导使用者的消费行为,通过设置和调整税目、税率来促使消费者对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达到保护环境与节能减排的目的。美国公路使用者税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车辆的购买、拥有及使用三个阶段进行征收的,主要包括来自机动车燃油税、车辆购置税、轮胎税以及初期设置的油税等。购车阶段,车主要办理各种手续以获得合法拥有权时所必须支付的税费,主要包括对货车、拖车、公共车辆以及摩托车征收的购置税;保有阶段,车主只要拥有汽车,无论是否使用,都必须按月或年交纳一定的费用,如重型车辆使用税;使用阶段,包括汽油、柴油、油、汽车轮胎及配件材料与易耗品的消费税、重量里程税等。美国公路采用的是公路建设专项基金制,联邦信托基金是由美国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主要用于州际公路系统和主干道路建设养护的公路专项资金(从1983 年起信托基金的12% 左右会用于公共交通),其资金来源主要以消费税为主,其中燃油税所占比重较大。以1957 年为例,征收燃油税获得的收入占到了全部的89.4%。到了20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美国公路资金严重不足,燃油税比例在1980 年下降到了57.8%。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资金压力,于1982 年通过了《路上运输资助法》和1984 年的《亏损减免法》,两部法律提高了燃油税率,将汽油、柴油税的税率由原来的4 美分/加仑,提高到15 美分/加仑,很快燃油税比例在1985 年上升到76%,此后一直呈增长趋势,截止2005 年底,燃油税已经占到了该基金的86.1%。除去燃油税以外,货车、公车及拖车购置税位居第二,以2005 年计算,比例占到了9.1%,其它的超重货车使用税以及轮胎税分别占到了3.3%和1.5%。在美国的州级收入中,资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筹集,即道路使用者收入、州级普通税收以及发行公路债。
三、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快速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 政府选择强调收入功能的税收制度安排是其内在的要求。由于制度选择的惯性, 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税收制度没有给高速公路行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税收优惠, 不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同落后的交通运输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实现我国高速公路网的宏伟蓝图。
1 弱化高速公路行业税收制度的收入目标
弱化高速公路行业税收制度的收入目标, 提供足够的税收优惠政策以确保高速公路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政府应提供更宽松的税收制度环境, 以鼓励高速公路行业投资主体、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发展, 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和财政收入之间的良性循环, 以缓解我国财政支出压力, 确保高速公路又好又快地发展。
2.构建多环节的公路使用者税。借鉴国外公路税种设计,适当降低购置环节的税费,完善保有和使用环节的税种,从而构建起多税种的公路税收体系,增加政府财力,从而构建起多税种的公路税收体系,有利于加大政府对公路的投资力度。
3.合理设计公路税收的税率,降低我国在购买环节的相应税费,同时通过采用差别税率,如对大型车或高能耗车采取高税率,小型车或小排量车采取低税率,从而发挥其在车辆使用者的行为调节上的积极作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鉴于我国目前收费公路较多,必须探求建立一种收费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从而能够及时调整使用者的通行费负担,提高消费者对收费公路的接受度。
总结:
【关键词】营改增政策 现代服务业 税负影响
一、我国的税收现状
要想了解服务业“营改增”,首先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营业税,以及对其征收的税率及手段。其实我国对服务行业所征收的是价内税,这样的征税方式造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对于企业的重复征税。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在采购环节需要交纳增值税,但在后期售出环节又需要交纳营业税,就相当于企业既要替供货商缴税又要为自己交纳税款,企业交纳双份税款造成严重的税务负担,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不利于其经营发展。
那么,现行税制下的营业税出现问题,作为第三产业,服务行业以服务内部化的方式逃避重复征税,却加重了现代服务业的更多负担。与此同时,我国的税收制度是与世界脱轨的,在国际间施行的出口退税制度,在我国的税收制度之下根本行不通。税收的麻烦为我国服务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不利于其在国际间的发展,同时我国税务部门的管理也受到严重制约,我国税收制度需要得到改善。
二、营改增对现代服务行业税负影响
2012年我国在部分服务业施行税制的改革,“营改增”的出现很大程度的减缓了服务业的税收压力。
(一)营业税转为增值税
企业的所得税从营业税转为增值税相当于将价内税改为价外税。企业的原营业额不会发生改变,但税种的不同导致税收方式发生改变,税率也发生改变。不变的营业额乘以变化的税率,企业所缴纳的税款有所增加。服务行业的营业税在不考虑可抵扣进项的情况下原本的税率只有5%,但改成增值税却变成6%,企业的税负增加,所应缴纳的税款增多,企业税务成本加大。
(二)服务行业税率产生变化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税率必然会产生变化,新的税收方式会对企业的税负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按照营改增的税收制度,税收从5%的营业税变为6%的增值税,如果没有可抵扣进项作为抵扣,其前后税率差距相差1%,企业的税负受到税率变化的影响增加许多。
(三)企业所得税增加
企业所得税总体来讲在营改增后是增加的。企业所得税在营改增之前所缴纳的是价内税,就是将所交税款计入企业成本当中,但营改增以后,企业增值税不计入企业购进成本当中,企业成本的减少造成企业税负的增加,所以企业所得税的变化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增加。
(四)可抵扣进项税额增加
对服务行业进行营改增以后,服务行业所需要交纳的税款变成重点缴纳增值税。普通的纳税人在自身营业额不产生变化的前提下,其税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因为其没有可抵扣项,企业税负受到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影响,企业的税负降低。由此可见,企业的税收受到可抵扣项的影响,同时营业额的变化造成纳税人的税务负担产生不同变化。可抵扣项的存在直接影响纳税人所受到的税收压力的变化。
三、对于服务业营改增的建议
(一)考虑纳税人的身份进行营改增
在对企业进行营改增的过程中,需要对纳税人的身份进行考虑。首先考虑该纳税人是否具有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资格,如若没有,该以怎样的税率对该行业进行营改增。营改增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的前提下,不捣乱税收制度,对服务行业进行公平的税收,保证不出现重复征税的问题,又要为企业减少税收负担。那么对于纳税人的身份进行考虑和衡量是有必要的。在税收制度当中进行明确规定,在特殊情况该以怎样的税收方式征收税款,而不是所有纳税人都施行统一的税率。
营改增对服务也的影响是有弊也有利的,在其对企业税负进行不利影响的同时,其也有施行的必要,虽然其无法顾及到每个企业的感受,但可以在税率当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依据纳税人的身份,对税收制度做出调整,争取在其税负当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税收负担,为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失。营改增以后,很多的企业税收都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普通的纳税人无法改变税收现状,为了消除营改增的负面影响,税务部门依据企业的内部特点和行业特点对其进行税收改善,争取为其税负的减少做出努力。
(二)建立完整的营改增税收制度
对于营改增的税收制度而言,健全完整的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营改增作为新晋实施的税收制度,其在税收当面有相当大的改动,随着这些变化,在税收当中出现各种问题和负面影响。为了避免这些影响为服务行业造成的损失,政府应当健全税收部门的税收制度,从根源上找出影响企业税负的因素,在保证营改增顺利施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对企业税负做出改进,从根本上分析其影响的原因,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在税收人员方面也要健全队伍,专业的税收队伍能够及时发现营改增制度为企业带来的微妙变化,并能够凭借专业的财务素质,对其进行有利的改革和建议。企业在方面也要对自身的财务人员进行培养,在企业内部选拔优质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为企业的税负减压做出自身的贡献。政府还要对营改增进行大力宣传,任何一项变革都要经历低谷,经历陌生的对待。对营改增进行大力宣传,消除企业对新的税收制度的不理解,为税收部门扫清障碍,又能帮助税收人员的工作顺利开展。
对于服务行业的营改增虽然经历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为大部分的服务企业做出减负的贡献。目前状态下的营改增制度虽然还不健全,但相信在税务部门和企业的相互配合下,营改增制度会慢慢改善,为所有的纳税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纳税平台,为服务业的企业税负减压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侯志才,郑小平.营改增对抚州现代服务业税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