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博物馆藏品管理学精选(九篇)

博物馆藏品管理学

第1篇: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问题;措施

一、前言

博物馆藏品指的是博物馆依据自身性质、任务和社会需要搜集并经过鉴选符合入藏标准,并完成登记、编目等入藏手续的文物和自然标本,它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本文从博物馆及藏品的概念入手,分析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方法。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馆藏藏品数量的增加、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管理工作不规范。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当前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博物馆藏品管理虽然建立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并未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比如,对于入库的藏品并没有严格按照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入库、建档、保管、提用、统计、注销等工作程序对藏品进行登记管理,甚至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突击检查藏品管理工作人员随意地填写编造,出现各种无号、错号、重号的现象,一旦藏品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调动和变迁,没有做好接管工作就会给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没有严格按照安全操作的规定来提取藏品,无意间造成人为的损坏。第二,博物馆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由于人手不够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导致藏品因为缺乏人手专门看管而容易丢失。

二是管理措施不当,保护技术落后,致使藏品损坏严重。当前,博物馆藏品管理措施不当,保护技术落后,致使藏品损坏严重,表现在:一是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与保存条件相对滞后,设备设施简陋,没有结合藏品的质地、级别和种类分别设置符合各种文物藏品的专门库房;二是博物馆藏品的库房环境不好,没有考虑藏品的避光、防火、防水、防潮条件,对所有的藏品都是采用统一的形式,没有分门别类的采取专门的保护和管理的措施,致使藏品受到严重的损坏,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作用没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三是藏品的保护和技术滞后,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潮流,比如我国的博物馆藏品包含很多信息,但是大都是采用手工操作、文字描述,再配合相关的图片进行说明,工作效率较低。

三是管理人员素质有限和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首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没有熟练掌握藏品管理或者有关于藏品保护相关的专业知识,知识范围和视野狭隘,不了解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不具备博物馆藏品管理、养护等方面的能力;其次,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人员系统中人才结构不科学合理,由于工作性质和待遇报酬等因素的限制,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人员中具备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人才不多,也难以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且专业性强的专门人才,造成人才的断层与资源结构不和谐,真正能够从事博物馆藏品保护的人才寥寥无几,最终制约了博物馆事业的蓬勃与健康发展;再次,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水平有限,缺乏电脑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无法适应与满足网路信息化时代下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从而阻碍藏品信息资源的开采利用,导致藏品管理的工作效率低和质量不高;最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高,缺乏“服务大众”的思想观念,平日里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保护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健全和完善博物馆藏品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化博物馆馆藏结构和特色,实现藏品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素质和思想水平。

一是完善博物馆藏品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和健全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藏品管理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入库-建档-保管-提用-统计-注销等工作程序对藏品进行管理,按照规定办事,并且要不定期地检查藏品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地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同时将具体的工作分配落实到每个藏品工作人员的身上,对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忽视和违反藏品管理规章制度要依法进行处罚,保障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二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藏品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随着现代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博物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藏品信息化管理指的就是坚持利用藏品管理软件完成藏品信息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以网络作为技术平台,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实现藏品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和应用,优化博物馆藏品的结构和特色,保证博物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素质和思想水平。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人员中展开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让他们充分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上肩负从事藏品保护与管理的重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认真履行藏品管理办法、遵纪守法、淡泊名利、吃苦耐劳、宁静致远、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促使博物馆藏品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锻造一流的人格品质,使整个博物馆形成良好的氛围环境,切实保障藏品的安全。

第2篇: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浓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博物馆便成了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影响博物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博物馆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应当把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视为博物馆发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新形式下的今天,博物馆发展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与此同时,博物馆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博物馆藏品的更新换代、硬件设施的短缺、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运用、资金的不足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对博物馆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求博物馆管理的真确方法,从而为广大公众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博物馆。下面笔者主要从藏品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活动组织、数字化管理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一、藏品管理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石,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人类社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藏品象征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产业,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能进行再生产的特性,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因此,必须加以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使之长期保存。

(一)藏品保护方面

为了保证藏品的安全,博物馆必须建立收藏藏品的专业库房,并配备专业的库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对于价值珍贵的藏品,开设专柜进行收藏。该库房必须具有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防霉等功能,以便更好的保护藏品安全。同时,控制好库房内部温度和湿度,调整藏品的受光度,从而减缓藏品的自然老化。

(二)藏品修复方面

关于藏品的修复,要做好清除和修补两方面。及时清除藏品上的一切附着物,对藏品残缺部分进行修补,使藏品的危害降到最低,以恢复藏品的本来面貌。修复时要注意修复方法,修复过程中,不能改变或者破坏藏品原有的特征,质地各不同的藏品均有其各自的修复方法。

(三)藏品展览方面

由于藏品信息的不够全面,许多博物馆内的藏品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摆设。因此,博物馆方面应该最大限度的完善藏品信息,利用图片、文字、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让观众真正的了解藏品。

二、人员管理

近年来,大多数博物馆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尽人意,普遍人员专业不对口、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抱着“混下去”思想的人员被安置在各业务部门,似乎进入博物馆工作不需要什么门槛,不经训练、不加专业考核的一些人不断进人博物馆工作,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博物馆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博物馆管理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就必须从本质上提升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专业修养。因此,在博物馆的管理中,我们有必要加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一)员工招聘方面,完善员工招聘信息,制定一份详细的员工招聘计划。

(二)员工培训方面,不仅要培训博物馆相关内容,而且还需培训营销、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要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所有层次的人员都能胜任其岗位。

(三)员工管理方面,创造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描述所有员工的工作,完善薪酬政策,保持定期的员工会议。

(四)此外博物馆方面可以与高校合作,要求职员定期参加高校的学历教育,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最后组织员工去参观一些知名的博物馆,学习国内外博物馆管理的成功经验。

三、资金管理

资金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中流砥柱。在资金的严重缺失下,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博物馆要增添大量存包柜、安检设备、保安、清洁工等,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资金是博物馆的物质食粮。为了使博物馆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每个博物馆管理人员都必须争取获得资金支持和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对博物馆进行资金管理。

(一)博物馆应该采用并保持一个财务方案。

(二)积极参与一些学术的、政治的大型活动并宣传博物馆,来提升博物馆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把博物馆发展与当地文化、旅游业相结合,确保博物馆运行的公共资金。

(三)博物馆可以成立捐赠者俱乐部,制定资助、捐赠政策。

四、活动组织

博物馆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大型政治题材专题展等,同时对普通大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众的需求并举办一些合大众口味的展览,此外,博物馆还需了解一些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紧跟潮流,在社会潮流的推动下,人们就有可能成为博物馆的观众。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走“亲民”路线,做到与观众无沟通、交流等任何障碍,拉近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让观众真正的融入到活动本身。

五、数字化管理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需要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管理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博物馆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加大对博物馆内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如引进计算机、数字显示屏、藏品管理软件等设施和系统,打造一个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博物馆,将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在网络博物馆宣传,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最新动态,网络博物馆作为实体博物馆的一种延伸,更方便、更快捷地位广大人民服务。

综上所述,博物馆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改革博物馆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已成为当前博物馆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提高博物馆管理效率,为广大观众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纪远新.浅析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6)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第3篇: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摘要]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本文从藏品管理的根本工作、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

[关健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动态化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第4篇: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文物藏品;藏品保管; 藏品鉴定

Abstract: any cultural relics into the museum.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llection from surface is relics in warehouse or in the exhibiting goes on, and in essence is a science of protection, the reasonable use and the rigorous copy such a rich content, means complex process. Thus a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useum foundation work, is also a task onerous, technical professional work. Cultural relics collection only realiz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can be used in the future when furth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nel display layout, save the tim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for the society, provide more convenient service.

Keywords: cultural relics collection; Collection custody; Collection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K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文物藏品是国家的珍贵文化财富,是博物馆开展陈列宣传、科学研究和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物质基础。任何文物进入博物馆。珍藏的全过程从表面看是文物在库房或在展柜中进行时间的推移,而实质上却是一种科学的保护,合理的使用以及严谨的复制这样一个内容丰富、手段复杂的过程。因而文物藏品的科学管理是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任务繁重、技术性强的专业工作。

在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韩城市博物馆于1999年建立了525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对加强文物藏品的规范管理进行了认真研究,及时组织力量,认真细致地对馆藏文物重新进行鉴定拣选、清库登记,对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按质地和类别实行了分室保管,分类上架;同时重新进行了编目、建帐、建卡等工作;并制定《韩城市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规范》,从而使我馆文物库房藏品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并为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我们的体会是:

1、领导重视是搞好文物库房规范管理的关键。

几年来,在韩城市博物馆党支部和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馆的文物库房规范化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赞扬。2000年11月,我馆成功举办了全省地县级博物馆文物库房规范化管理现场会,成为全省县(市)级博物馆的样板,同行馆所不断前来学习和交流。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馆领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第一,改善库房条件,完善保管设施。为了加强藏品的安全保护管理,我们在完成库房门窗加固的同时,先后购置了消防器材和保险柜、铁皮柜等。将珍贵文物全部存入保险柜和铁皮柜加以特别保管,增加了安全系数。2002年我馆安装了包括门磁、红外线对射和探头、烟感报警、振动报警、摄像机、监听等组成的符合国家文博系统二级安全风险防范要求,具有立体防御空间的电视闭路监控系统,将人防、物防、犬防、技防融为一体,确保了文物安全无恙。又为保管员添制了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必备用具,基本达到了科学管理的要求。第二,充实库管人员,补充新鲜血液。近年来,由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业务工作量的加大,人员稀少,人才奇缺。馆领导非常重视,一方面从馆内挑选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志,另一方面从新分配的大学生中挑选专业对口的同志,不断补充进来,为文物藏品管理储备了新生的后备力量。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多次邀请老文物工作者帮助我馆进行文物藏品建档建卡工作,在实践中对年轻同志进行传帮身教工作。并请省市专家莅临指导,帮助鉴定藏品和管理工作,选派库管员参加国家、省市文物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学习。不断丰富库管员的业务知识,增强库管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库管员的管理水平。

2、高度的事业心,是搞好藏品科学化管理的根本保证。

文物藏品保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为不仅藏品本身具有研究价值,而且工作本身也是一项研究工作。要真正科学地做好藏品保护,使藏品管理工作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必须有一支素质高的队伍。保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藏品管理的好坏。有一支事业心强并具有相当文化业务素质的队伍,就会出现高水平的管理效果。首先是思想素质,保管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有一定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工作技能。为了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队伍,适应保管工作的需要,我们不断对保管员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文物藏品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若保管不善,就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那将是对历史、对人民的犯罪。使每个保管员都有一种压力感和工作责任感。在业务技术上,我们通过参加省局专题培训班培训,请省局专家现场指导等方法,不断提高保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又多次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博物馆工作条例》等工作规则。经过反复学习和培训,使每个保管员初步掌握了馆藏文物征集、鉴选、划级、登记、分类编目和建档等一系列基本知识,成为库房管理的骨干力量,为逐步实现我市文物库房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3、藏品鉴定是搞好科学管理的基础。

藏品鉴定是搞好藏品管理和科学研究、利用的基础工作,藏品研究的首要内容,也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我们过去也搞过鉴定,请过专家,但因没有请专家组全面系统地对所有馆藏文物进行鉴定和对鉴定后入藏管理进行系统辅导,县市级文博单位人员由于专业水平所限,往往对一些文物的时代、名称、价值、真与伪鉴定不确切,所以在建档建卡过程中出现少量偏差。因此,保管员除自己应具有一定的鉴定知识和能力外,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加,还必须不断请省市专家对藏品进行认真的鉴定,否则,将会给以后的编目分类、建档、建卡带来后遗症,也会使科学研究和利用造成谬误。

【结束语】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也是一项即繁琐又十分复杂的工作,一件文物从接收入馆到入库保管和使用,中间需经过多道手续,并且这其中又大量属于重复性的工作。藏品保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藏品,为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提供方便服务,在使用这些藏品和相关资料时,同样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因而文物藏品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文物博发[2001]81号)。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化部 1986年6月 19日)。

3、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群众出版社1993年1月。

4、北京博物馆学会:《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第八届学术研究讨论会论文选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10月。

5、王宏钧:《博物馆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第5篇: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一、博物馆科学管理方式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记忆、传承、创新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场所,对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管理工作作为博物馆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必须得到重视。优化藏品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藏品的价值作用,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扩大了藏品收藏的范围,增加了收藏品的种类,为博物馆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促进博物馆走向繁荣。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的不足

1、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差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文化素养和知识有限,从事的都是保管、看护藏品这类较为简单的工作,不能对藏品进行专业的讲解介绍,更不能研究藏品的历史,发挥藏品的价值,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发展,而且对博物馆的公众形象产生了影响。1974年6月,广西博物馆文物仓库和书画库出现大面积虫害,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一心只想赶快消灭虫害,在没有专家论证、没有做实验的前提下,“请市粮库有关技术人员喷射消毒除虫药物”,使大批书画文物遭受药物熏染,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正确处理好博物馆职业道德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关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现意义的。

2、藏品展览手段单一多年来,博物馆的藏品展览一直都是延续传统的方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加不能满足时代进步对藏品的需求。传统的展览方式与人们数字化的生活渐行渐远,无法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博物馆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展览手段进行突破创新,以推动博物馆的发展壮大。

3、制度及具体措施不健全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扩展视野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但由于藏品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这一好事变成坏事。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的推行,响应的参观者的人数也会增加,会出现各种突发事故,许多博物馆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人员无法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文物藏品如果管理不善,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还会造成被盗、损毁等情况。新疆博物馆的珍贵文物由于管理不善,两次被盗,其文物库房的大量少数民族民俗文物还因长期堆积于潮湿的环境而发霉虫蛀。管理藏品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博物馆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发展不全面根据国家的规定,博物馆的大部分场馆是免费开放的,国家为此投入了许多资金,但是往往入不敷出,资金的缺乏使得博物馆的管理机制和设备无法及时的更新和完善,制约了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应针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根据社会的需求,创新展览方式,扩宽资金来源,使博物馆公益性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三、藏品管理工作策划

1、打造专业管理团队打造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团队,方法很多。例如,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领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精神,不断地经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大众化的需求。定期请专家来博物馆,对管理人员进行文物鉴赏、鉴定,及专业知识的培训。面对市场的需求,要求博物馆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现有的不对应的政策进行调整,实行奖励优秀员工政策,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高了,审美标准、欣赏水平日益提高,若博物馆不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创新,就会使参观者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博物馆的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藏品陈列展览方面着重考虑,充实其内容,将知识交流、审美情趣有机结合,打造适应社会的精品展览。例如,将地方文化特色与展品结合起来,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吸引参观者的参观欲望,增进地方文化的交流。广西博物馆建馆以来,在展览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建有铜鼓群雕,有壮、瑶、苗、侗等民族的民居和代表性建筑,辅以生产、生活用品原状陈列和民族风味小吃,节假日还组织传统工艺和民族民间文艺表演。除了在本馆举办陈列展览外,还多次赴国外以及国内的一些城市举办专题展览,或引进国外及国内的展览到本馆展出,以此促进文化交流。随着文物院文化主体概念的创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博物馆馆藏品资源的有效利用,扩展了博物馆的发展空间,推进了博物馆的的可持续发展。

3、健全制度与措施对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要求其管理工作更加到位,对于突发事故能及时反应并制定解决措施,合理的控制参观人流量,一定程度上确保参观者及藏品的安全性。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藏品的特性,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加强管理观念和残品保护意识,是管理人员及参观者能充分认识到藏品的价值及历史意义。

4、坚持“本性”走向产业化贯彻博物馆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强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资源利用化。对于经费不足等情况,应找准根源,制定相应的策略,推动现有的文化发展,引进市场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机制。青海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青海省博物馆,是青海省文化厅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建于1986年9月26日,是青海省最具有价值的博物馆之一。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藏品有1万多件,而且充满青海民族文化特色。由收藏品的种类和价值就可以看出,青海省博物馆的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能够很多文化遗产,文物完美的保留下来,收藏更多有价值的东西。2015年4月27日,青海省少数民族知名书画家向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捐赠了4幅书画作品,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代表博物馆接收了这些作品,并颁发了收藏证书。这些作品入藏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不仅丰富了馆藏资源,今后也将在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展览中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作用。

四、藏品展览策划对博物馆的意义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以收藏、保管、科研、展示文物及服务功能为主的博物馆,想要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不断坚强文化竞争力。而提升文化竞争力可以通过文物展览实现,展览藏品可以使参观者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并产生情感共鸣,成为保证博物馆文化竞争力的关键。通过藏品展览策划,可以将藏品的历史性内涵直观的展现在参观者眼前,充分的挖掘文化的共性,使其产生共鸣,更能推动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历史文化的进步。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这对博物馆藏品的展览陈列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既要全面展示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要将科学思想和欣赏水平融合一致。因此,陈列展览策划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藏品展览策划

1、空间布局博物馆的陈列艺术与空间展示密不可分,陈列艺术就是对充分利用空间的艺术,设计人员巧妙的对空间进行个性化创造,将展示空间与藏品进行艺术的结合,提升参观者的审美情趣,吸引其前来参观。

2、明确定位博物馆的定位决定着博物馆展览体系的走向,而科学、严谨的体系构造,必须经过全面的分析思考,针对博物馆各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出定位方向。例如上海博物馆是艺术型的展览体系,各展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并且从历史的角度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辉煌,给世界各国展现了中国文化,发挥了展览特色,促进了文化交流。

3、营造氛围一座博物馆的成功与否,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上,更重要的是将历史文化传递给社会,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营造展览氛围至关重要。在藏品展览过程中,营造历史文化氛围,使参观者感觉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某

城市属于红色旅游区,该市博物馆利用这一特点,将旅游与藏品展览结合起来,分区域设计展馆,让参观者既能了解到该藏品的历史价值,又进行了文化交流与传播。4、创意展览博物馆在产列展览的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应不断的引进新理念,走环保低碳路线。例如位于慕尼黑的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其馆内所有展示材料都采用白墙和橡木地板,为藏品的展览提供了最纯粹的背景,让参观者获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感受到藏品的价值。

六、结语

第6篇: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摘要】美国儿童博物馆收藏、开发、利用物品的历史悠久,并

>> 藏品研究对提升博物馆水平的作用和意义 论博物馆本土题材藏品征集和展览的意义及途径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 利用藏品提升博物馆公众吸引力 参观美国的儿童博物馆(上) 对我国中小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工作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民间博物馆及其藏品的几点认识 基层博物馆现代藏品征集的途径 试述县级博物馆收藏品的防霉 浅析博物馆典藏品入藏的条件 藏品与博物馆发展的思考 浅谈对博物馆青少年观众讲解及博物馆教育的研究 现代音乐博物馆征集藏品 浅谈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美国的音乐博物馆 美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意义 对博物馆安全风险及防范的思考 关于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研究 试析美国儿童博物馆存在于社区的教育意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张海水:《美国儿童博物馆研究》,硕士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7] .

[8]罗家英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

[9]穆宪主编:《当代幼儿教育实用大全》,海洋出版社,1990年。

[10]小巫:《给小孩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

[11]珍妮特・冈萨雷斯一米纳著,徐韵、周红等译:《多元化社会中的早期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12] http://.

[13][14]http:// bostonchild /exhbits-programs/collections.

[15]俞平:《论基层博物馆的流动展览》,《黑河学刊》2006年3期。

第7篇: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第一条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准确鉴别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加强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搜集藏品。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藏品必须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藏品必须重点保管。

第三条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第四条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应由馆长分工负责领导。必须设立专门保管部门或配备专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保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刻苦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对于接触有毒药品、尘埃的保管工作人员,应比照当地有关工种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福利待遇。

第六条为保证藏品安全、进行科学研究或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文化部文物局可以调拨或借用全国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拨或借用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一级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

第二章藏品的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和建档

第七条征集文物、标本时,必须注意搜集原始资料,认真做好科学记录,及时办理入馆手续,逐件填写入馆凭证或清册,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鉴定,确定真伪、年代、是否入藏并分类、定名、定级。鉴定记录应包括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见。凡符合入藏标准的,应连同有关原始资料一并入藏。各种凭证每年装订成册,集中保存。

第八条登帐

(一)藏品总登记帐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设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登记时要严格按照文化部文物局规定的格式,逐件、逐项用不褪色墨水填写,字迹力求工整清晰。如有订正,用红墨水划双线,由经办人在订正处盖章。未登入藏品总登记帐的大量重复品、参考品和作为展品使用的复制品、代用品、模型等,应另行建帐,妥善保管。

管理藏品总登记帐的人员不得兼管藏品库房。

(二)藏品定名

自然标本按照国际通用的有关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的命名法规定名;历史文物定名一般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器形或用途。

(三)藏品计件

单件藏品编一个号,按一件计算。成套藏品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组成部分可以独立存在的,按个体编号计件;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的,按整体编一个号(其组成部分可列分号),也按一件计算,在备注栏内注明其组成部分的实际数量,以便查对或统计。

(四)藏品计量单位

按照国家计量总局公布的统一法定计量单位办理。

(五)藏品时代

按其所属的天文时代、地质时代、考古文化期、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文物,有具体纪年的写具体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具体纪年不明的写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物,一律写公元纪年。

(六)藏品现状

写明完残情况及重要附件等。

(七)藏品来源

写直接来自的单位、地区或个人,并注明“发掘”、“采集”、“收购”、“拨交”、“交换”、“拣选”、“捐赠”、“旧藏”等。自然标本应写明时代和产地;出土文物应写明出土时间、地点和发掘单位;近、现代历史文物应写明与使用者和保存者的关系。

(八)藏品总登记帐、藏品分类帐上的登记号,应用小字清晰地写在藏品的适当部位(不妨碍观瞻、不易磨擦之处)或标签上,并回注在入馆凭证(清册)和总登记帐上。

第九条编目、建档

(一)博物馆必须建立藏品编目卡片。编目卡片是反映藏品情况的基本资料,是藏品保管和陈列、研究的基础工作。除填写总登记帐的项目外,还必须填写鉴定意见、铭记、题跋、流传经历等。文字必须准确、简明,并附照片、拓片或绘图。

(二)博物馆必须建立藏品档案,编制藏品分类目录和一级藏品目录。《一级藏品档案》和《一级藏品目录》的格式由文化部文物局规定。

各博物馆的《一级藏品档案》和《一级藏品目录》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部文物局备案。

(三)为加强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各地博物馆可根据本馆经济及人才条件,逐步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藏品。

第三章藏品库房管理

第十条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和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发生文物损伤要及时处理并报告主管文物行政部门。发生火灾、藏品失窃等案件,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上报当地公安部门、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部文物局。发生一级藏品损伤等重大事故,应立即上报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部文物局,并查明原因,根据情节轻重给有关人员以必要的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库房应有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光(紫外线)、防震、防空气污染等设备或措施。库内及其附近应保持整洁,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文物安全的物品,并严禁烟火。库房区无人时,应拉断该区所有电源开关和总闸。

第十二条藏品要按科学方法分类上架,妥善收藏。一级藏品、保密性藏品、经济价值贵重的藏品,要设立专库或专柜,重点保管。

第十三条藏品出入库房必须办理出库、归库手续。对藏品的数量和现状,必须认真核对,点交清楚。藏品出库后,由接收使用部门负责保管养护,保管部门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使用部门应尊重藏品保管部门的意见,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予以纠正。

第十四条严守库房机密,建立《库房日记》。非库房管理人员未经主管副馆长、馆长或藏品保管部门负责人许可,不得进库房。经许可者由库房管理人员陪同入库。库房一般不接待参观。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各类藏品的保护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每年均应从博物馆的业务经费中划出适当比例,用以更新和添置必要的藏品保护、藏品收藏设备,改善库房条件,减少、防止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对藏品的损害。

第四章藏品的提用、注销和统计

第十六条馆内需要提用藏品时,必须填写提用凭证,一级藏品、保密性藏品、经济价值贵重的藏品经主管副馆长或馆长批准,其他藏品经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始得办理出库手续,用毕应及时归库,按原凭证进行核对,办清手续。陈列的藏品,要以确保安全为原则,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管理。纤维质素的文物要特别加强保护。每年提取的次数不宜过多,每次陈列的时间不宜过长,并应减少或避免紫外光照射。未用于陈列的藏品,必须及时归库。

第十七条馆级负责人提用藏品,须经同级其他负责人同意,藏品保管部门负责人提用一级藏品,须经主管副馆长或馆长批准,提用其他藏品,须经本部门其他负责人同意,填写提用凭证后办理出库手续。

第十八条馆外单位提用藏品时,一般应在馆内进行。一级藏品经主管副馆长或馆长批准,其他藏品经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有关保管人员承办并负责藏品的安全,用后立即归库。

藏品借出馆外应从严掌握,一级藏品须经主管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藏品经主管副馆长或馆长批准后,办理借出手续。借用单位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藏品安全,并按期归还。

第十九条藏品严禁出售或作为礼品。馆际之间藏品可相互支援、调剂余缺、互通有无。

调拨、交换一级藏品,须报文化部文物局批准,调拨、交换其他藏品,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调拨、交换出馆的藏品,必须办理注销手续;进馆的藏品,必须办理登帐、编目、入库手续。

第二十条藏品总数及增减数字,每年年终应及时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部文物局。重要情况应附文字说明。

第二十一条已进馆的文物、标本中,经鉴定不够入藏标准的,或已入藏的文物、标本中经再次鉴定,确认不够入藏标准、无保存价值的,应另行建立专库存放,谨慎处理。必须处理的,由本单位的学术委员会或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复核审议后分门别类造具处理品清单,报主管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妥善处理。

第五章藏品的保养、修复、复制

第二十二条积极开展藏品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运用传统保护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设备,防止自然因素(温度、湿度、光线、虫害、污染等)对藏品的损害。根据需要与可能,建立藏品消毒、修复、复制、标本制作和科学实验等设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逐步加强藏品保护科技力量。

第二十三条因藏品保护或科学研究的特殊需要,必须从藏品上取下部分样品进行分析化验时,由馆长或其授权的人员组织技术人员会同藏品保管部门共同制定具体方案。一级藏品一般不予取样,尽量使用时代、类型、质地相同的其他藏品替代,必须使用一级品原件进行分析化验的,其取样方案,须报文化部文物局审批。其他藏品的取样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二十四条凡采用新的藏品保护、修复技术,应先经过实验,通过主管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评审鉴定后推广运用。未经过实验和评审鉴定证明可确保藏品安全的新技术,博物馆不得随意采用。

第二十五条藏品修复时,不得任意改变其形状、色彩、纹饰、铭文等。修复前、后要做好照相、测绘记录,修复前应由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制定修复方案;修复中要做好配方、用料、工艺流程等记录;修复工作完成后,这些资料均应归入藏品档案,并在编目卡片上注明。

一级藏品的修复方案由主管副馆长或馆长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主管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藏品的修复方案,国家博物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由藏品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或由藏品保管部门负责人会同科技修复部门负责人审批。其他博物馆由主管副馆长或馆长批准。

第二十六条经常使用的一级藏品和容易损坏的藏品应予复制,作为陈列、研究的代用品。复制品应加标志,以免真伪混淆。复制品使用的材料、工艺程序、复制数量和复制时间等,均应作出详细记录归入藏品档案。

为藏品保管和陈列研究需要,复制一级藏品,由主管副馆长或馆长批准。这类复制品,不得作为商品对外提供。复制其他藏品,国家博物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由藏品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其他博物馆由主管副馆长或馆长批准。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七条对在藏品保管工作中,有下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认真执行本办法,成绩显著的;

(二)库房保管措施落实,忠于职守,全年未发生文物损伤事故的;

(三)为保护藏品与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斗争的;

(四)在藏品保护科学和修复、复制技术方面有重要创造发明的;

(五)为博物馆征集文物、丰富馆藏做出特殊贡献的;

(六)长期从事藏品保管工作,贡献较大的。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一)违反本办法和《文物工作人员守则》的;

(二)发现藏品被盗、损坏或不安全因素,隐匿不报的;

(三),违章操作,造成藏品损伤事故的;

(四)利用工作之便,,中饱私囊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渎职造成藏品(特别是一级藏品)重大损失,情节严重的;

(二)监守自盗藏品的或内外勾结、偷盗藏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条款从重制裁。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适用于全国文物系统所属的各类型博物馆,同时也适用各级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文物保管所。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馆长组织实施,当地主管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实施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8篇: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政策管理;最终含义

历史是无法改写的,现在认为是错误的、过去并不一定是错误的,而我们处理现在的事物时,也尽量避免以前的错误。这个规范聚焦于非法获得的文物以及这种获取行为的破坏性影响方面,规范写道:博物馆不应该获得的文物、无论是通过购买、获赠、继承遗产或交换都不能获得,任何藏品除非是管理机构和负责的官方认可,博物馆方可以合适的理由来收藏,有些特殊的藏品收藏或被出口,是违反法律的事。这个规则涉及到的原则包括了专业研究的需要和博物馆明确定义的收藏,维护文物历属国的利益,避免以不合法的方式获得任何一件藏品,应有政府批准过的有效证明,以确保将有可能在公开的市场上售卖,从发源地的国家运输出去,这也是问题的难点所在。

一、制定藏品管理政策的必要性

多年来,我们博物馆的办馆目的可谓屈指可数。尽管如此,我们对这几个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到头来,博物馆工作人员还要为应答捐助者的质问,而提供必须的评估报告。尽管是义务,但总感觉这些并非易事。这些问题都是博物馆社区内经常遇到的,可以说,其本身就反映出对博物馆目的、作用、以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职责的某种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作指导,不良的政策极易产生,长期累加起来的局面会很难应付。最好的办法是预防,使这些问题避免发生,建议每个博物馆都要建立和采用自己的藏品管理政策。

藏品管理政策包括开始博物馆的缘由和目的、博物馆运作,及其与藏品管理中相关联的专业标准。这些政策能为博物馆业务人员提供指导,为社会公众提供比较详尽的信息资源。藏品管理政策包括如下主题:(1)博物馆目的及其收藏目标;(2)收藏物的获得办法;(3)藏品的处理办法;(4)藏品的借入借出政策;(5)处置监存物;(6)藏品的日常保管和控制;(7)藏品的接收等级;(8)藏品的安全规程;(9)藏品的活动记录、记录时间和藏品的存放位置。

无论从综合原则,还是具体细节的角度,上述的每一个主题在制定藏品管理政策中具有指导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制定某个博物馆藏品管理政策并不是将“藏品管理政策指南”作为僵死的教条去简单复制,而是以此为线索,诱导他们去思考和讨论。对每一个博物馆来说,只能视其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定,政策的形式和内容会各有不同。制定藏品管理政策并不是一触而就,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和过程。其中包括集中全体博物馆业务人员的意见,要与博物馆的董事会成员诚恳地讨论,有争议的地方直到达成一致意见,并在藏品管理政策形成过程中做出调整。必须注意的是,制定藏品管理政策的目的并不是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在于界定职责的权限,使履行职责时各有依据。初步草拟的政策要经过董事会批准,涉及政府部门权限的条款要通过授权。一经通过实施,该政策就正式成为职责的授权。

二、博物馆藏品政策的最终含义

那些有着丰富文化或纪念性遗产,而其他资源贫乏的国家对此有更多的主张。这些国家已经了解到,文化遗产资源在社会、精神或文化的表述中是可以对国家凝聚力产生重要的影响的。藏品的社会意义通常由其原生态位置的保存或阐释等来证实。由于时间并通过展示当今社会对其重视的特殊事件或活动,藏品也可获得社会价值。有的藏品对特殊人群和信仰体系,尤其内在固有的精神上的重要性,如宗教文物等。把这些本土的文物从原址移开,它的社会意义就会大大减弱。社会意义指向了现在的和当代的价值,如果这种价值终止了,也只变成了历史意义。原址保护能够使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得到和谐统一。在实践活动中,藏品政策最终含义是:

(一)博物馆接受捐赠或是继承遗产的前提是没有发现法律或者道德的异议的。如果是购入买卖关系必须被证明是合法的。在此基础上,第—步是经过分析文物的原始状况做出文字性记录。如果综述是含糊不清的,将会根据捐赠者的意图做非法获得。从博物馆的标准来说,将藏品从它的历史地点上移走是不正确的,但是,人们做这类偷窃的事情的时候是不考虑博物馆道德准则的,并将非法所得的藏品在市场上出售。有时,博物馆决定买进这些藏品,相信这样是不会有大的错误,并且还为后代保留藏品。这是一个可以引发争论的问题。

(二)博物馆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介绍藏品和鉴定方法时,尽可能谨慎和客现。当对一件藏品的真实性和来源有任何的怀疑时,这个信息就应该被谨慎地记录在博物馆的官方文件上,同时也反映在藏品的说明标签上。如果怀疑是可以成立的,那么,说明性材料就应该涉及到这一点。因为,公众期望了解藏品的确切状况。工作人员应该以道德的义务来保证显现藏品的真相,而不是为本馆的私利而放弃原则。

(三)当错误是由我们前辈犯下的时候,完全原谅他们过去的投机决定是危险的,人们的欣赏品位在进步,看法观点是会改变的,有些藏品曾经名列“最期望获得的文物”的清单,也许几十年后,仅仅在收藏的谷底沉浮。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需要用道德的义务来考虑各种可能性。

每个博物馆收藏的物品要与博物馆的目的和活动紧密联系,并且是在有效法律名义下进行。任何涉及到物品的状况和限制都应该在转让文件或其他文字记录中清楚地记载。除非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博物馆不应该收藏那些他们无法用合适方式进行登记、保管或展出的物品。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并经过博物馆管理者的必要考虑后,认为该物品对国家或其他文化遗产具有意义以及对其他博物馆有特殊利益时,博物馆才可以收藏超出现行政策以外的物品。值得提出的是卢浮官收藏政策也经过几次重要调整而成为现在的七个门类。1878年人类民族艺术部分迁出,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后,将所有远东艺术藏品、有的甚至是17世纪皇家的收藏转移到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1986年,奥赛美术馆开幕,卢浮宫19世纪后半叶的艺术收藏,包括印象派绘画全部转移到奥赛。法国文物收藏丰富,经过馆际藏品政策调整,部级博物馆各具收藏特色。

参考文献:

第9篇: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馆藏;文物;安全

馆藏文物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财富,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变革、进步的全过程。馆藏文物安全是文博单位生命线,作为基层文管所馆藏文物的管理人员,有责任加强藏品的安全及管理工作,根据工作实际就基层馆藏文物安全重要性、现状、存在问题、主要对策等几个方面做如下阐述:

一、馆藏文物安全的重要性

馆藏文物指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物件等。馆藏文物是基层文博单位存在的基础,是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根本保证。它是自然、人类发展的历史见证,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做好这些藏品的保护和管理,是当前基层文博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未来兴建博物馆的重要基石。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部分犯罪分子在倒卖文物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必然会将做作案目标投向文物集中、防护相对薄弱的基层文博单位。涉及基层文博单位的案件往往案情重大、社会关注度高,有的还可能引发炒作,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做好馆藏文物安全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层馆藏文物安全现状

县级文管所或博物馆在法制规章、发展规划、管理机构、标准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限于资金、技术、人员等诸多问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问题。在基础研究、实用技术、管理机制、规范标准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基层文博单位馆藏文物安全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由于库房简陋、人员少等现实原因,难以对藏品实施有效的保护。做好馆藏文物安全工作,需要我们基层藏品管理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

1、基层库房安全工作有待加强。我们建立了馆藏文物档案,制定完善了库房安全管理制度、文物库房24小时值班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等制度。文物库房配备了防盗门窗、消防、电子监控设备,并与110联网。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库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已基本形成了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实现了安全工作以制度管理人、规范人,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馆藏文物的安全。不过,国内某些省市馆藏文物被盗、被毁案件的发生使馆藏文物安全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吸取各类事件的教训,牢固树立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生命线的思想,紧绷馆藏文物安全这根弦,不麻痹大意,时刻警钟长鸣,关口前移,防范在先,不断强化安全措施。

2、基层文物数据安全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以前基层馆藏文物的数据化建设主要依赖文物调查项目数据采集软件(即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展开,通过对我县在级馆藏文物进行了规范的采集、数据录入,科学登记,通过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基础工程让馆藏文物实现了数字化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起一个长效、动态、可持续的馆藏文物登录、管理和利用平台,极大的提高了馆藏文物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此软件平台虽然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并进行数字化建设,但软件管理操作复杂且安全性、稳定性还有改进的空间,因此,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多次备份等手段以防止数据库损坏、丢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同时由于办公网络的防护薄弱等原因数据被窃取的危险性增大。

尽管根据馆藏文物现状,优化了保管条件,但由于文物库房条件简陋、保管经费不足等原因,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和状况不容乐观。

三、存在的问题

1、库房面积狭小。据了解县级库房面积普遍偏小,且有一室多用现象,所以难以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依文物藏品的质地分类管理。据2005年《北京地区馆藏文物腐蚀调查报告》显示:门头沟区文物管理所藏乾隆年间纸制品因长时间叠压在一起,稍移动就剥脱损落,而梅兰芳纪念馆等博物馆甚至没有专用库房。很多县区文博单位由于库房面积的限制,体量较大的石刻只能放在室外保存,虽然制作了防雨棚,但是长期暴露在室外,风吹日晒在所难免,导致部分石刻有不同程度的风化。

2、设备简陋。库房条件差导致部分铜器、铁器、字画等文物容易发生腐蚀。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经专家组调研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这些问题在基层文博单位尤为突出。

3、专业人员短缺。馆藏文物保护需要精通文物业务工作的人才,但文管所人员配备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使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难以很好地进行。

四、主要对策

1、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尽快建设启用博物馆及配套设施,同时解决人员编制、引进专业人才、文物保护地方法规建设等重大问题,为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人才、政策保障。

2、馆藏文物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文物的保管、展示、修复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努力探索多渠道投入的路子。

3、馆藏文物保护是一项标准高、要求严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人员培训、交流上多倾斜、多投入,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为馆藏文物保护工作长期有效开展构建坚实人才保障。今年7月四川博物院为促进与省内兄弟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宜宾博物院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到四川博物院交流、学习。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业务人员在思想上把文物安全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剖析,认清了现阶段文物安全形势,从文物征集、库房安全、运输安全、展览安全、修复安全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文物安全工作是博物馆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此次交流活动获得了良好效果,对于馆藏文物安全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始终坚持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文物工作特点,积极探索文物保护的新路子、新办法,尽职、尽责、尽力保护好文物,为当地馆藏文物事业辉煌的明天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