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精选(九篇)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第1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在社会主义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农机技术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因此,要在农村做好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让农机能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为农业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

[关键词]

农机;农业;推广

农村的发展已经到达关键阶段,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农村的机械化进程是农业进步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对其整个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进步的重要指标。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创建符合当地实际的推广体系十分必要。

1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1.1推广形式不丰富在原本的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的推广只能以单一的模式进行,不能给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在此种情况下,带有“计划”特点的技术推广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限制,不能顺利达到目标。在农机市场开放之后,各种农机的生产和创新速度加快,各种类型的农机工具开始进入市场。加上我国采取一些政策支持,导致农机进入农村的活动再次掀起高潮,农机技术的更新速度更快速,但推广方式依旧不能符合现实要求,农机的推广需要根据市场和农村的变化情况做出调整[1]。

1.2在推广中受到阻碍一些行政部门与农机部门之间存在冲突。行政部门一般主管宏观调控,农机部门则只负责农机技术的推广,这两个部门的职责并没有重叠,但如果在工作中没有形成共识就会彼此产生限制,让正常的工作无法继续进行,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形成负面影响[2]。

1.3推广人员存在不足由于推广工作较晚,具体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一些事项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实际上,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人才,农村经济条件较差,不适合在农村当地招收专门的人才,很多人才也不愿意来到条件不佳的地方工作。此种情况造成农机的推广人才处于缺乏状态。而且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农机技术有了解的工作人员并不多,需要经过专门指导后才能投入到农机的使用之中。否则就会在农机使用中存在诸多缺陷,甚至发生安全事故[3]。

2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2.1当地政府保持重视我国的农业产值在经济中占据较大比例,三农问题的影响力较大。为让农机的推广工作达到新的水平,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农机部门要和当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获得政府的支持。政府也要从本地农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知晓实现本地农业机械化会对本地农业的发展形成较为强大的推动作用。政府要深入基层对农民进行了解,让农民适度知晓农机的信息,统计农民的农机需求信息。要根据本地农村的性质,考虑不同类型的农机技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农业要求。要对农机在当地农村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后尽快上报,并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合理解决。

2.2加强行政部门和农机部门的沟通两个部门容易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生冲突,导致工作受到阻碍。应借助政府的力量,让两个部门实现较好的沟通,并制定专项政策,促使两部门的职责能得到明确分配。还可以专门建立一个监督部门,对两部门的工作情况实施监督,一旦发现矛盾,要及时调节,排除监督人员对两方的关系进行协调,让推广工作能得到顺利向前推进。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对两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从意识层面改变两方工作人员的认知。

2.3提升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准从农机部门、农业部门邀请农机推广的专家,前往农村展开实际调研,记录当地的农业发展信息,并对当地农民进行采访,了解当地对农机的实际需求,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并在随后的工作中进行总结,制作成培训教材,分发给参与学习的技术推广人员。专家将教材上的信息传授给推广人员,推广人员就能对本地的实施情况有所了解,知晓农机推广的大致方向。专家还要在农村组织专门的农机技术推广实践活动,带领推广人员前往各村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推广活动。专家不仅要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也要增强其责任意识,让其能在工作中具备较高的道德操守。在农机推广的基础上,将生产、推广、营销和服务等环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如果在最初就如此实施,很难引起较大的反响。因此,首先要建立其示范点,在示范区建成后就要前往广大农村进行宣传,说服广大群众参与到示范点的参观之中,让推广人员全程参与,为民众解说,让其从各个角度了解农机的推广。专家也要全程陪同,一旦遇到推广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由专家给出专业解答。

2.4推广要符合市场规律农机推广部门需要对农机的作用进行重新认知,依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调整自身的服务范围,依据实际的情况改变原有的服务理念,清除以往的农机技术推广遗留下的障碍,参照市场需求与农民的需求开展推广活动。在推广过程中,还要组织科研人员探索新型、实用性较强的技术,研发出先进的农机,与农机大户保持密切交流,并将农机大户设定为技术带头示范户,让农机大户起到榜样作用,有助于农机技术在农村的深入推广。

3.总结:

农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适当丰富推广模式,并招收、培训较多的人才,为技术推广提供人才支持,如此就能让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不断趋于完善。也要注意平衡双方的矛盾,解决冲突,为农机推广扫平障碍。

参考文献

[1]林育,张超.浅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成效与主要经验[J].农业机械月刊,2014,25(11):120-122.

[2]姬理为,庄卫东.浅谈如何推动友谊农场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J].现代化农业,2015,35(7):53-55.

第2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要想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必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文章以山西省乡宁县为例,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策略建议

山西省乡宁县位于吕梁山区,农民占80%。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非常重要,不仅可使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而且为未来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把新型农业技术研究成果,通过示范推广,传授给农民,让新型农业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帮助农民能够接受新技术,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劳动成本的提高、对农产品品质的高要求,使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才能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能够为农业生产创新性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化,让成熟的技术体系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现阶段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优势巨大,在国内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在乡宁县的调查发现,首先是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建设,在推广的工作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但却很少有专门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这使得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容易出现人事分离的情况,部门之间无法做到相互协同,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技站出现“空壳”的现象也较为严重[2]。其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还不能完全明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具体职能,无法正确的传达先进农业技术。同时,农民的接受能力较差,出现许多“学不会”的情况,使得很多技术资源产生了浪费,使真正的农业生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第三,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建设运行机制效率低,虽然政府在不断的对这一政策推出新方针,但在实际的推广中,许多农民依然抱着传统的农业思想,对新技术的推广不予理会,使得农业新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3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

3.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制度

政府作为人民的引领者,必须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需要有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将农业技术渗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之中[1]。同时,需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管理制度,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尽可能的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提高农业科学发展的创新性。对农业技术推广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严格把控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在有关农业技术咨询方面安设专职人员,让每一位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人员都能够切实使用最新、最好的农业技术。例如,山西省政府可先以乡宁县作为实验点,针对当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标准。在不同职位安排相应的专职人员,通过各个职位的人员相互配合,大力向乡宁县推广农业技术,在不断的改善中找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最好的管理制度,以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和推广效果。

3.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才是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因素,无论是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都离不开人才,农业技术能否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转化为实践效果,也与推广人员的素质密不可分。因此,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当前最重要的一环。政府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人才的队伍建设,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培养相应的人才,从而为农业技术发展,及推广体系的建设储备资源[2]。同时,主管部门还需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重点的专业知识考核,在招聘的过程中选取那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来进行相关的工作。例如,山西省政府可以引导农业推广专业的大学生去到乡宁县下乡支农,以公益的形式让拥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进行推广工作,并让专业知识欠缺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旁学习,以吸取其中的经验,找到自身的不足。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当中来,为农业技术做出一份贡献。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人员,统一的进行培训。请知名的教授来开办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知识讲座,让所有的推广人员能够学到最新、最全面的相关知识。只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才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产生实际的效果。

3.3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效率

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效率,政府需要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不断的改革,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方法。在乡宁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验点成功之后,不能死板的套用在其他地区,而应当多加分析,灵活运用这样的成功经验,切实有效的保证在各地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政府还需要增加在农业科技上的投入。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一个阻碍就是资金少,各地政府对此还不够重视,缺少经济支撑便无法从更多的渠道中做出良好的推广,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行走的缓慢。在推广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既需要畅通的经费渠道,同时还要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效率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农民懂得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他们明白了农业技术确实能够为他们的生活以及整个农业产业提供支持,提高农业的收益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时,农民才会自觉自愿去接受整个农业技术的推广,推广体系与农民之间才能做到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效率才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在乡宁县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推广员不但要向农民传递农业技术信息,更要向他们传达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推广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先向接受能力强的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其中一家得到农业新技术所带来的收益时,再与之一起向更多人进行推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效率,还可以让百姓之间互相帮助,一起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当中来。

4结语

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时,应当首先完善管理机构、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推广工作的效率。在政府的带领下,一步步慢慢建设出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清国,徐云峰.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5(32):192-193.

[2]张兆文.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其实践[J].福建农业,2015(06):42.

第3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依然还存在不足之处,这对我国农业生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不断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此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很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存在财政困难、经费缺乏、供给短缺的问题,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很少,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期发展目标。甚至部分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放,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导致了工作人员把工作重心放在经营盈利上而忽视了农业技术的服务推广。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工作做得不到位, 新品种实验示范和推广方面也有心无力。农业设施物资的检验和化验分析的工作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管理不完善,运行机制顺畅

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人员安排上随意,人才大量流失;部分在岗人员无法胜任岗位工作,整体上降低了服务推广水平;农技人员大量存在“在岗不位”,被调去搞其它工作;机构职能上也很混杂模糊,缺少明确的工作重点。

3、农技推广人员的数量需要扩大,素质有待提高

对某县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调查分析表明,其中种植技术的推广人数只有19 人。技术人员的短缺使得岗位工作负荷过大,一人要承担多方面的工作。现代农业对技术的专精的要求,让工作人员很难胜任不同种类的技术工作。被调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有大专学历的7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9人,其中仅1人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无法独立承担实验示范和重大的技术推广项目。岗位培训太少,先进新技术和知识获取途径缺乏,难以提高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农技推广发展形势和要求。

4、设备物资落后缺乏,工作条件艰苦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或办公场所很差;乡镇农技人员缺少必要的社会地位,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大多在农村,工作环境艰苦,高学历的技术人才能够找到条件、待遇和发展更好的工作,不愿来农技推广部门。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和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大量农业院校毕业生对农技工作望而却步,直接造成了农技推广体系的人才严重匮乏。

三、乡镇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笔者针对目前情况提出一些具体解决措施。

1、保证财政供给充足,经费及时到位

如果把正式的农技人员纳入到财政预算中,足额到位的发放资金,对经费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对账目进行严格考核监督,就可以大力建设农技推广区域站点。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和新品种, 采购设备仪器, 开辟科技实验示范基地, 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为农技推广站点配置专门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打印机、传真机等必须的设备,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

2、健全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针对不足进行改革,强化公益性和专业化职能。科学界定农技推广部门的职能,把经营性的服务推向市场。以现代化的网络沟通协调管理,统一的体系更发挥信息优势。大力开展各种农技推广的服务活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和形式多样的格局,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企业、农民的合作,以大胆的创新把农业技术注入到农业产业化中,为农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对各个业务部门的协作分工保证农技推广顺利为农业的增收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持。

3、加大农技推广的宣传

通过网络和报纸电视等现代的媒体来加强对农技推广的宣传,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在专业的刊物上,或者建立网站来推广。针对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建立科技观摩园或在城市郊区建立农产品采摘园,还可以建设优质品种展示和农业技术示范园来作为传播基地。

4、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

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农技人员和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加入农技推广体系中,淘汰不合格人员。用引进、培养、联合的方法建立人才培养制度, 比如农技人员的聘用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 培训制度,农技推广的责任制度。 有步骤有计划的对在编技术人才培训深造,请外部专家来做讲座或派遣骨干外出考察或到院校进修、鼓励自学等,以拓展专业知识技能和知识的及时更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竞争上岗,以岗定酬,优化其体系的人员结构。以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评定待遇,建立流畅的人才自下而上的发展流动渠道,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体系内的活力。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取得过很多成绩,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十分必要,不但能让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从中受益, 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

结束语:总之,为满足我国现代化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明坤,张杰,何福林.论我国农业推广方式的优化[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01).

第4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加快调整和健全我国当前施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在我国政府的宏观指导与调控下,创建结构科学合理、功能全面以及计划统筹和产业化的农机技术推广扶持计划。我国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包含部级的农机研发部门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高等农业院校的科学技术推广体制、社会组织形式的农机推广体制、专业化的经济合作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农机生产企业的科研推广体制、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民间农机推广机构等。具体指的是政府主导与民间辅助的农技推广组织的联合发展,创建技术先进且符合我国农机技术发展需求的工业化体系。同时,我国政府应不断增强不同组织形式和体制构成的农机技术推广方式的指导和宏观调控,采用多种手段来鼓励农机技术的发展,并且还要加快制定与当前农机技术推广以及农业、农民需求相符的政策、法律法规。另外,还要对农机技术的推广体制与形式和内容施行统一化的管理和监督,使农机技术的推广在基础设施、服务方式上得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要不断加强农机技术推广的管理、技术支持以及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自身功能水平,促进农机技术推广的公共服务功能在农业发展领域的良好体现。

2加快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不断创新

2.1公益示范模式

政府应不断加强农机技术推广的公益化与社会化发展。同时,要加大在农机技术与农机设备上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上的投入力度。当前我国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要方式有政府主导推广与农户、农业生产示范基地联合,政府主导推广与农户联合等。以上2种方式都是由政府作为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主要出资人以及法律主要执行者,对农机技术推广组织提供相应的农机技术指导,从而调控农业示范基地、农户生产作业。

2.2企业带动模式

当前,我国应大力研发和制定经济效益较好、技术操作性强且资金投入较小、农民能接受的农机技术推广项目。以农业企业来促进农机技术推广的模式主要是由中介机构作为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生产销售的交流与沟通渠道,且农机技术研发机构与企业研发单位可以双向提升企业在农机技术上的研发进度和成果的完善,使农业企业能将这些研发成果进行生产与转化,为农户生产提供技术与资金上的支持。

2.3合作社、民间团体推广的模式

合作社、民间团体推广模式是在自由平等及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多元化的农机推广联合体系。民间团体成员在进行农机技术、作业及生产经营环节上的推广过程中,团体组织能向成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资金服务,保障成员的独立经营不受团体推广的影响。另外,这类推广模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目前我国因专业性农业技术人才匮乏以及农业服务单一所造成的农户在技术、经营上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缺陷,还能全面协调政府、组织及农户之间的关系。目前,这类推广模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农民及农业企业的广泛认同。

3完善我国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策略

3.1健全农机技术推广的法律规范

在农机技术推广的法律规范建设上,要积极地学习和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要不断健全我国现行的政策法律体系,实现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形成,最终为我国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逐步完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法律保障。

3.2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不断提升我国农机技术推广扶持资金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进一步拓展农机技术推广融资渠道,从而形成政府资金扶持与农户自我融资的联合,改善我国农机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

3.3增强农机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需创建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农机技术推广人才队伍,为我国农机技术推广建设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首先,要不断加强对现有农机技术人才的培训教育,通过函授、短期培训及深造等方式来更新现有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其技术推广能力,以此使其掌握最新的农机技术,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其次,要加强对农机技术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技术人员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中来,建设一支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最后,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及储备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出一批能掌握最新农机技术的新型农机技术人才队伍,并通过对农户的示范和指导,全面提升农户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在人才与技术上保障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

4结语

第5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68-02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九五”以来,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推广网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是从原来的计划经济演化而来。以行政推动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推广模式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推广模式已明显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有:农技推广体系以国家农技推广为主,适应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推广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对农业投入少,技术推广经费特别是推广人员经费、基础设施经费等都严重短缺,农技人员待遇低,推广服务手段落后;基层农技系统人员构成复杂,职能定位不明,主体力量分散、管理体制不顺、队伍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功能。

1 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依靠力量,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实践证明,有效的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有效的推广。没有有效的推广,农业技术便无法真正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技推广机构作为政府农业技术及政策的实施者,其作用是其他各类服务组织难以替代的,其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的力量。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农业生产压力大,13亿人的中国不可能依靠进口粮食来维持生活,同时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农民文化程度低,居住分散。农技推广成本高,难度大。因此,各级政府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为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2 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建立以国有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是传播农业先进技术的重要载体,是科教兴农的骨干力量。各级政府要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要稳定和加强市、县农技推广机构。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和行政管理,制订农业生产发展和技术推广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重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植物病虫害及农情的搜集、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二是要加强乡镇农技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乡镇建立集农技、水利、种子、植保、土肥、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有条件的县建立区域服务站,乡镇服务站除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推广任务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广先进技术,为农民提、供、销、信息一体化服务。三是要培育扶持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积极支持和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种养购销大户、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创办各种农民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民办科技型服务组织,建立科技示范场,为会员及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物技结合连锁经营服务,使科技、生产和市场结成共同体,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型产业。农业技术社会效益显著,但推广难度大,推广机构本身很难在为农民服务过程中获得收益,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在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增加资金投入,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认真落实对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将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稳定增长。以提高农技推广事业费。要建立农技推广奖励基金,对农业科研成果研究开发和适用技术普及推广等有贡献的给予奖励。对基层农业技术机构编制内的人员经费、养老保险、医保经费等要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切实给予保障,真正实施农技推广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农业发展基金每年必须列出专项,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从其举办的企业的以工补农、建农资金中拨出一定数额,用于乡、村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二是放活经营,提升产业化服务能力。乡镇农技站要在做好公益性基础农技推广服务的前提下,努力拓宽农技推广服务经营渠道,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发展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通过试验、示范、推广途径和农资经营服务等方式把技术传授给农民,使乡镇农技站有一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业务经费、工资待遇等资金的不足。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各类农业服务科技企业,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实行有偿服务。对这些服务企业,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制订优惠政策,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开发。对于从事农业开发的龙头企业,政府要从项目、资金、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高科技开发工作,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4 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能力

农技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要提高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一是必须巩固和健全市县农技推广中心、镇农技推广站为主体的法定化、公益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县级派出到乡镇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意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其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

强指导和服务。二是要实行政策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1983]74号文件有关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和适当增加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技人员、农业科研人员到艰苦地区和乡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和实施资格认证制、竞聘上岗制、职称评聘制、岗位目标任务考核制、继续教育制等制度,使在机构、人员、机制、利益等方面适应农业和农民的需求,从根本上增强综合素质与服务实力,真正体现国家和政府对农技推广的重视和支持。四是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和任务,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完善资格准人、全员聘用制与用人、收入分配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推广成效评价机制、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以及农技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方法共同作用,促使科技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以确保发挥公益性农技服务的作用。

5 改进推广方法。提高服务效益

农技推广是农业技术的传播,具有周期性。既需要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又需要考虑效益原则,而农技推广过程就是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使农民采用、传播新技术的过程。在农技推广方法上,要不断探索与拓展,积极向市场服务型转变。一是以项目带动,努力提高农技推广水平和科技创新力度。可实行项目招标、主持人负责制,并建立相应的实施程序和项目管理制度,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与提高农技推广水平;二是创办信息刊物,建立农业信息网,努力拓展技术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快捷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三是重视长期宣传,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可通过农业干部学校、业务站、专业协会及广播、电视、黑板报与印发农技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与培训,促使农民多渠道、更广泛地接受新技术;四是建立科技示范户、联系户制度。可重点选择、联系和扶助各类专业户,建立档案,组织参加技术培训及定期或不定期直接上门服务,并努力扩大示范辐射效应;五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由农技推广人员直接承包或经营科技示范场(基地),把复杂的技术分解成适合农民接受的简单技术,并带动周边农户使农民切实掌握农业新技术,促进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创业能力提高;六是创办协会,努力提高农业标准化与产业化经营服务水平。依据主导产业创办专业协会,并努力重视专业培训与技术服务,特别重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与产业化开发,以促进取得更大的效益;七是提升农技推广产业化经营服务。按照技术引进、开发、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集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开发经营、推广于一体的服务产业化经营,把技术推广与自我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功能和经济发展的实力。

第6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必要性;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33—1

1 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基层的公益组织,是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防控动植物疫病、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前沿阵地,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实现“一个衔接,两个覆盖”。这是中央支持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基层农技人员的长期期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各项“三农”政策贯彻落实到位;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群众绿色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

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基层的公益性公共服务组织,是各级政府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技术和管理等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素质、生产技能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保障。《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这充分说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伊通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发展高产优质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伊通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素质不高、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亟须解决。各地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力度,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2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执法力度不大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抓的力度还不太大,特别是一些法律法规和文件明文规定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比如在农技站的建设上、管理体制上、乡镇农技员的工资报酬问题上等等都没有依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2.2 乡镇农技员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一些乡镇农技站的开拓精神不强,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没有很好地将技术服务、经营服务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结合起来。有的农技站的同志一心只想经营服务,将技术服务摞置在一边不管,也有的农技站的同志的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的节拍,难以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需要。

2.3 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不理顺

有的乡镇农技站以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为主,将农技员作为乡镇干部使用,农技员成为乡镇的财税征收员、尾欠清收员、计划生育工作队员、驻村工作队员等等;有的乡镇农技站的人事、物业由县区农业局管理,财务、业务由乡镇党委政府管理,最后谁也没有管好,谁也管不了,乡镇的农技推广工作难以开展起来。

2.4 农技站的事业经费十分短缺

乡镇农技站的同志工作在农村,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十分艰苦,但得到的报酬却很低,养家服口都十分困难,哪里有心思去想农技推广工作,哪里有心思去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因此,有些农技员就成为了农资经营“专业户”,有的外出打工谋求自己的生路,造成农技推广队伍很不稳定。

3 解决目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对策

3.1 转变思想观念,开展科技创新

一方面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支持农技站开展科技创新,对在科技兴农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给予重奖。另一方面,要求乡镇农技站的同志也要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当地主导产业的开发,扎实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样,才能树立起农技推广部门的形象,提高自身的地位。

3.2 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延伸产业服务链

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乡镇农技站必须按照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依据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民群众的需要,不断改进推广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延伸产业服务链,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过来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要逐步实现服务链条的“三级延伸”:一要把技术无偿服务与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相结合,实现服务链条一级延伸。过去,大部分乡镇农技站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都是无偿的,既没有自然风险,又没有经济责任,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积极性都不高。为此,必须根据农民的意愿,按照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以合同的方式对当地的主导产业实行全程技术承包,为农民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

3.3 转换服务机制,增强农技服务工作活力

为了激活农技站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农技服务工作的活力,乡镇农技站要大胆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服务机制,实行“一站两制”的管理办法,确保乡镇农技站在新的形势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3.4 狠抓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第7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村畜牧业;兽医技术;技术推广体系

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辅,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畜牧兽医行业所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新时期推广农业的活动中一定要重视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建设。畜牧业发展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程度,严重地影响着农户的收入,因此,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在我国农业推广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建设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1我国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当前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属于全民所有制单位,在经济上是自收自支的状态,这就会导致畜牧兽医站存在着缺少资金投入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的不够,因此农村畜牧兽医服务站的基础设施难以完善,目前所拥有的实验设备也过于简陋,导致对于有些疾病的诊断就难以保证精确性,我国相关部门对其并未引起重视,没有对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虽然有的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畜牧兽医站的建设,但是很多农村畜牧兽医站的设备器材还远远不能达到有关标准。

1.2缺乏高技术人才

在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专业人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乡镇畜牧兽医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在民间兽医、煽畜兽医组建兽医协会的前提基础下建设的,大多数职工是通过子承父业或者拜师学艺的方式进入的,处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专业知识水平尚有欠缺,也会使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得建设受到影响,另外,受到乡镇畜牧站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影响,很难吸引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去乡镇站就业。

1.3体制有待完善和优化

时代的不断进步导致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农村畜牧站如果想要适应当前社会并融入到市场中,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当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缺少一个科学、有力地制度保障,推广活动也将变得随意,因难以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畜牧兽医站的服务能力也将大大减弱。

2提高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全面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高的畜牧兽医队伍,有利于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实现畜牧生产的跨越发展,开设相关的业务培训班,加强对畜牧站工作人员的培训,让其相关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的使其达到相关的技术知识的要求,以提高畜牧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调整工作人员的比例,转变非专业人员人数多的现象,引进畜牧专业毕业生,加入到乡镇畜牧兽医建设队伍中,加强畜牧兽医人员对于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以及畜牧兽医推广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的学习,从而使其畜牧兽医人员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让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能够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对其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政策以及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

2.2加大管理力度,创建科学合理的体制

农村畜牧兽医站因为其职责的特殊性,所以对专业以及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农村畜牧兽医站是一个事业型的单位,其主要是负责基层畜牧兽医推广工作,它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农村畜牧兽医站想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以及技术水平,保证其能够稳定发展,就应该通过加强管理力度,用严格的制度来确保体系的有效建立,县级政府同农村的畜牧部门也应当协同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其管理上主要是要求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以县级相关部门的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地区不应一味地效仿,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创建科学合理的体制。县级畜牧部门和乡镇畜牧部门既要分工进行负责工作,同时也要团结合作,相互的进行配合,通过创新管理体制,保证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能够与时俱进,使其更加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而使农村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加强,以便于畜牧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3加大投入力度

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作用,而畜牧兽医业的发展,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息息相关,想要使畜牧业的推广体系能够不断地进步,就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包括政策、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发展畜牧业的生产以及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加强投入,在硬件方案,要将落后的实验场地、设施器材进行更新,对于已经破损的设备要及时更换,这样农村畜牧兽医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的心情与积极性也能够提升,针对有投入就有产出的原则,对畜牧技术投入的增加,加强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投入;在软件方面,农村畜牧兽医的工作中,有非常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兽医专家,他们在兽医工作站工作多年,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还具有娴熟的技术,因此,我们可以聘请他们作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专家或者顾问,针对所处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出推广建设的难点,并提出一些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1]肖丽华.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7):60.

第8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99-02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对公共部门推广体系的经济激励

把落实财政支持作为完善激励制度的基础。只有确保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保障这些机构的人员经费和推广经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激励问题。要继续完善加强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的经费补助机制,通过重大项目补助促进重大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把改善福利待遇作为加强激励的第一要务。福利待遇过低是导致公共部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最直接原因。要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按国家规定执行,真正实现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同工同酬,应尽量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与全省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基本一致,以此稳定人员队伍。

把完善社会保障作为加强激励的重要环节。社会保障不力也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积极性不高、社会成就感低的重要原因。对于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还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障项目的人员,尽量要按照公共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来参与基本社会保障项目。将欠账补齐后,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应由单位缴纳部分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条件允许的地方,应将上述人员的应由单位配套的住房公积金也纳入财政预算,享受和其他非私营单位职工同等的待遇。

二、引导社会投入让非公技术推广体系成为公共部门推广体系的补充

积极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开展技术承包、转让、培训、咨询等服务。对于推广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的组织,可以项目经费或者奖励的方式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建立财政推广基金的方式,为这些非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供贷款担保及其他信用服务,更好地发挥非公共部门技术推广组织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为农户提供更加多样、更具特色的技术服务。

此外,运用财政支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分担机制。设立“两型”农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对相关项目的支持和相关部门人员的补贴奖励。将符合“两型”农业要求的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和农业环保技术因地制宜按示范项目的方式进行分类推广,仔细实施每个示范项目在短期内增加的成本,以财政补贴或者优惠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给示范项目以补偿,增强农民从事示范项目的积极性,通过示范项目带动“两型”农业发展。同时对于参与示范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补贴,提高他们推广此类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才建设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状况已经远不能适应“两型社会”、“两型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推广各部门应当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使人员培训长期化、制度化,强化“两型”观念,使其适应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的变化,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依据。与此同时,要把队伍建设和人才招聘、收入分配、晋升机制、技术职务评聘紧密结合,建立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年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落实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业内整合,打破原来条块分割、互不干涉,欠缺协调合作的局面。在县一级可设置农业、畜牧水产、农机、林业等技术推广中心部门。县级以下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根据区域内产业布局、农业特色、资源特色、农业生产条件和政府财力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机构设置模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机构设置方式,都应当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有利于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有利于各推广部门、组织之间的协调,有利于为农民提供反应快速的公共服务。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职责,结合两型农业发展要求,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考核内容和方式,根据考核内容建立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以此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责任。对基层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要建立业务主管部门,基层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的机制,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服务对象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评价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要形成合理的人员进出机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聘用人员续聘与否。解聘后所缺岗位或者新增岗位人员通过公开招聘从原落选人员或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录用。完善职务、职称晋升机制。要适当给予推广体系内工作实绩突出的人员以跳出体系到主管部门或者职能部门任职的机会,通过这种流动可以加强其他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交流,也可以加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人才队伍更新。同时,对于职称评聘,要向基层一线倾斜,且重点考察工作实绩。

五、努力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要使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符合两型农业发展的特点、农民需求和心理变化,不断提高两型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农业创新扩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民从获得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到最终采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也是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过程――从认知到兴趣、从评价试用到最终采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推广方法。两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也同样遵循上述农业创新扩散的一般规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研究推广两型农业技术项目时,在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的阶段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对两型农业技术足够的认知是他们有兴趣评价使用并最终采用的基础。不能因为提升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对两型农业技术项目的认知困难而轻易放弃两型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重点抓两型农业示范户建设。两型农业技术项目短期效益相对较低的特点,意味着这些技术项目一次性全面铺开推广是困难的,但集中资金和重点抓好某区域内的示范户建设是可行的。通过两型农业示范户的示范作用推动创新的扩散,带动普通农户采用两型农业技术,无疑比全面无重点推广的方式更有效率。

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推行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解决疑难困惑,大力宣传两型社会知识,提高广大农户对两型社会和两型农业的理解,让“两型”意识深入人心,为两型农业技术项目推广打下良好的思想氛围和认知基础。

规范非公推广机构与组织的行为。非公推广机构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考虑利益与回报问题,导致忽视了社会效益,使其行为和后果均不符合“两型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规,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规范各企业、组织的推广行为,尤其是各类经营组织的行为,以完善非公有推广组织的自律机制。

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人员的组织承诺

中国文化重视经验中的情感体验成分,为了赢得组织内成员的感情承诺,就要让组织内成员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组织的关爱。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决策部门要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人员尤其是基层一线人员的需要出发,悉心设计各项政策,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环境,为基层技术人员高度投入两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努力达成推广目的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基层人员的每一份工作业绩,机构领导者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并通过公平的分配和晋升系统给予回报,实现情感留人和利益留人相结合的目标。

第9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创新 激励机制 组织创新 组织化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94-02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越来越重要。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及当前取得的成绩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动植物新品种和农业、农机等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和植物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扑灭,机械化防汛抗灾、排涝抢险,森林火警火灾预报和森林防火,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机安全监理,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等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知识产权难以保护或物化的技术推广等服务界定为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职能机构。

近年来,各地农村不断加大科技推广普及的力度和深度,通过大力实施"万名农民培训"、"阳光培训"、"绿色证书"等农民培训工程,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科技三下乡"等科教服务活动,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学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二是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市场化体系初步建立。三是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四是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农情传达逐步畅通。

二、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畜禽发病死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38亿元,相当于畜牧业总产值的2.82%,农民平均年损失26.44元。猪、禽的死亡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将减少损失1.87元,按出栏后的价值计算,人均可增收9.76元。另据测算,如果我国通过推广先进技术,是我国化肥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年可以节省成本252亿元,亩节省成本12.9元;如果使我国农药的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每年可以节省成本90亿元,亩节省成本4.6元。

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农技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少,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制约着推广力度。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当前除了各级对农业的政策性资金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资金可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技推行体系建设、服务条件亟待改善,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

2、我国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存在四种心理:一是求稳怕乱的农本心理,认为结构调整风险大,不如种粮食稳;二是直观务实的从众心理,不敢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看到别人成功后才模仿采用;三是盲目求快的过急心理,对新东西敢于大胆尝试,但一失败就放弃。四是小而全的自给心理,在自家地里种上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白菜等多种蔬菜,只是为自家生活方便,主导产品无规模,特色产品无优势。另一方面,在农业内部,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

3、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现代农业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多样化,品质高端化,农业生产处于大的结构调整中,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粮食生产技术需求迫切性下降,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加;由原来对高产技术的需求对优质技术的需求,由节约资金技术的需求转变为节约劳动技术的需求。但现行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是以提高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产量为主要目标,建立在“地区目标群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完全同质性”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

4、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技人员知识老化。近几年专职从事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现有的乡镇农技人员多数仅仅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只会简单的农业适用技术指导,缺乏市场预测、行情分析及经营管理指导能力,而且接受再教育、再培训的机会少,知识老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展要求。

5、农民居住地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村委组织功能弱化,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我国农业经营存在分散性的特点:农业涉及2亿多个农户。农业生产的高度分散性,农民组织的缺失,使得技术推广成本高,导致技术与产业的割裂。农民获取知识途径少,农业技术含量低。一是培训力量不足。乡级农技人员仅有部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而且农技人员浮在机关上的多,兴办基地、深入一线与老百姓面对面指导的少,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培训内容模式单一。农民培训通常采取举办培训班、赶科技大集、咨询解答、散发资料等形式,模式单一,农民不易接受。三是培训设施落后。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设备还不普及,大范围开展声像教育很困难,科技培训教育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人均占有土地少且分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当前农村土地较少,人均不足一亩地,发展种植、养殖调地很困难。

三、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与对策。

(一)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

一是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传统观念通常是从技术供给者的角度看问题,把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的过程,把农民看作是农业技术的被动消费者,而没有对农民的技术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缺乏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因此,今后要注重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改变“你给的我不要,我要的你没有”的技术供给状况。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的农业推广部门应该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正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让农民自己选择,引导千家万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开展科企合作,发展农科教示范企业。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各类农业技术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的选拔培养,每个村选拔5-8个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创新者作为科技示范户,带动更多的群众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动员和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和有培训能力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民培训,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促进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稳步有序发展。二要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法。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科技宣传等各种形式和载体,加快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扩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利用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覆盖面广的优势,直观、快捷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三要拓展培训范围,突出培训重点。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队伍,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四要尊重农民意愿,拓宽培训内容。要根据时令季节,开展配方施肥、合理用药、秸秆还田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要继续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扩大阳光工程的培训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推广机制的创新,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在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下,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还缺乏市场激励机制,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还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其工作的好坏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的,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式,不能让农民满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解决推广主体的激励问题,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比如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可订立“超产提成、减产赔偿”合同;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名优品种、高效生产模式,带动农民跟进。福建南平市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措施,它能使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而长期有效的合作,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的“双赢”。?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扶持力度。发挥政府指导、引导职能,尊重农民意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对大力号召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借鉴粮食直补的做法制定优惠政策,给予生产者一定的补贴,调动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通过引进激励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来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对农技人员的使用管理,工作业绩与工资、职称评定直接挂钩;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乡村人才给予一定补贴,在提拔重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给予一定补贴,确保他们在农村蹲得住、留得下。建立农技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对现有从事公益服务的农技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内容的继续再教育。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推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