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篇: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绿色和平:棕榈油贸易致印尼雨林毁坏严重

10月2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了调查报告《丰益国际印尼毁林实录》。该报告指出,全球最大棕榈油贸易商丰益国际(Wilmar)纵容其子公司及第三方供应商在印度尼西亚天然雨林的毁林行为,引发严重的雨林危机,并有大量毁林产品流入中国市场。

报告称,根据最新的地图分析,在2009-2011年间,印尼遭到破坏的热带雨林中有1/4是由于棕榈油商业化扩张而造成的。油棕种植肆意扩张导致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面积正在以每年250000公顷的速度消失,相当于5600多个天安门广场。目前森林破坏情况最为严重的是苏门答腊岛的廖内省,即苏门答腊虎的栖息地。岛上有15%的老虎栖息地因为油棕种植遭受破坏,野生苏门答腊虎仅剩不到400只。除了老虎栖息地,红猩猩栖息地也同样面临严重威胁,在2009-2011年已有14.1万公顷红猩猩的栖息地被清空,其中三分之一的破坏由油棕种植导致。报告中提到的全球最大棕榈油贸易商丰益国际,占据全球棕榈油加工市场逾三分之一的份额。截至2012年底,丰益国际已掌握了总面积为25.6万公顷的油棕种植园,其中四分之三(19万公顷)位于印尼,同时在印尼拥有多个供应商。

在印尼德索尼洛国家森林保护区内,已有约3.6万公顷被转换成油棕种植园。而这些被非法转换得来的棕榈油原料被丰益国际所采购。中国是全球棕榈油的第二大进口国,同时将近一半来自于印尼。丰益国际在中国独资成立的益海嘉里集团也是中国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和加工商,占有中国整个食用油市场的40%,以及1/3的油脂化学品市场。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绩效表现国际比较研究》出炉

绿色信贷将成银行业的重要投资领域

为推动中国银行业贯彻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11月4日,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普华永道共同完成的报告《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绩效表现国际比较研究》在京。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为520亿美元,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到2020年底全球碳能源市场预计将达到2.2万亿美元的规模。

报告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向可持续行业投资和放贷也可以成为银行业对冲碳强度较高的投资或客户风险敞口的途径;不仅如此,还提升银行形象,改善银行声誉,使银行成为绿色、负责任的机构。会提到,兴业银行通过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到2012年8月末已经累计投放4000笔绿色金融项目;累计投放金额近2000亿元。

没概念、没创新、没人、没钱

社会企业在中国遭遇四大挑战

11月11日,在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创业与社会创投高峰论坛了《中国社会企业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报告指出,社会企业在中国遇到没概念、没创新、没人、没钱的四大挑战。该报告由瑞士银行赞助,由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21世纪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共同撰写完成。

报告称,社会企业在中国遭遇的问题在于概念仍不明确,认识也不广泛。其次,社会企业集中在残疾人就业、扶贫和养老等领域,尚未触及教育、医疗等核心社会问题,其思潮和实践也集中在大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未能参与进来。而且社会企业概念目前的推崇者主要还是相对年轻的群体,社会上的主流商业公司和管理层对此缺乏认识。此外,社会企业家的培养和教育滞后,中国缺乏真正的社会企业家。从投资角度来看,社会企业缺乏天使投资人和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创投。

第五届“非公”论坛在京举行

民间寄望为公益捐赠开绿灯

11月14日-15日,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3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理性公益,多元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的康晓光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唐钧研究员代表本届论坛的研究团队了“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主题的行业发展报告和“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报告首次对中国具有免税资格的基金会与无免税资格的基金会的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10年后有资格的基金会的财产也将是无资格基金会的财产的1.622倍。两个研究报告勾画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未来发展的蓝图,并就税收政策改革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第一,将基金会的免税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的税前资格合并;第二,国家应该加快非营利组织,主要是非公募基金会营利性收益税收的收税优惠政策研究,尽快出台可供操作的政策。”

10家基金会首登“金桔奖”榜单

“黑马”千禾脱颖而出

光棍节,一场基金会与民间组织的联姻在北京开展得如火如荼。百家NGO首次披露了中国基金会评价榜(2013)报告,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 10 家境内外机构荣获首届中国基金会评价榜“金桔奖”的殊荣。

该评价榜由爱聚公益创新机构、罕见病发展中心、乐龄合作社、社会资源研究所、新公民计划五家民间公益组织于今年联合发起,旨在通过民间公益组织的视角,对境内外基金会做出独立评价,呼吁基金会与民间公益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将放开单独二胎:日前,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称,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由各省(区、市)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届时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两孩”,单独夫妇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

@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宣传,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念极度扭曲,许多人认为不生二胎是为国家做贡献。要在宣传上肃清“人口是负担”的流毒,让更多人意识到生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建议把每年2月2日定为“二孩节”。

恒大折桂亚冠:11月9日晚,2013赛季亚冠联赛决赛次回合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展开争夺,最终,广州恒大1-1战平首尔FC,凭借客场净胜球夺冠。

@石述思:恒大亚洲夺冠是给三中全会的一份厚礼。改革任务很重,足球却验证了一个道理:在不差钱的中国,只要用钱的主体是企业,钱用对地方,还是可以出成绩的,相信市场,相信企业,相信职业化,土豪主导比政府主导强。

之前美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主要是金融业、房地产业,但这些行业并不提供多少工作机会,大多数的经济收入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集中化程度太高,会限制经济的增长。有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是必然的,但如果贫富差距太大,国家的发展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原美国总统克林顿11月18日在华演讲时告诫中国勿走美国老路,房地产不靠谱。

第2篇: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林病研究法;森林保护学专业;贵州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6102

1 引言

《林病研究法》是森林保护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认识和提高森林病理学操作技能的课程,同时也是森林保护、林业、园林专业学生以及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等相关工作的科技人员在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森林病理学的科学研究及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林病研究法》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中理论与实验学时数比例为1∶1,是着重于森林病理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讲解,偏重于操作技能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使学生掌握森林病理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贵州大学从2013届森林保护专业开始增设了《林病研究法》。借鉴以往《林病研究法》、《植病研究法》等课程的教学内容[1,2],就《林病研究法》的研究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提出如下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意见,以期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部分内容重复

目前《林病研究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林木病害的调查方法、林木病害标本采集和制作、文献的查阅和方法、培养基的制备、林木病原真菌的基本研究方法、林木细菌病害的研究方法、林木病毒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林木线虫病的基本研究方法等。以上部分内容如林木病害标本采集和制作及文献的查阅和方法等在《森林病理学》理论和实验课程中已开设过,在《林病研究法》中重新开设存在重复。

2.2 课程实验内容不足及落后

《林病研究法》理论和实验课程缺乏如“柯赫氏法则”的验证过程;针对林木病害的研究多集中在病原真菌的研究,就林木细菌和病毒病害的研究较少,且未开设植物健康及病组织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实验内容。

2.3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尽管实验课程中包含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但均作为独立、单一的实验课程,所采用的实验材料也不同,破坏了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对整个流程的理解。同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实验教师课前准备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等操作,学生上课时进行相关的观察试验后,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教学方式偏离了生产实践,学生仅进行了部分实验内容,缺乏对整个实验流程的理解,因此造成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

2.4 学生考核方式存在不科学性

目前《林病研究法》实验课程采取90%实验报告成绩+10%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存在部分同学为了取得高成绩抄袭其他同学的报告,甚至编造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风,同时也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程改革对策

目前贵州大学《林病研究法》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仍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进行课程的改革。针对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3.1 课程内容的改革

删除原《林病研究法》实验课程中与《森林病理学》课程重合的部分,如林木病害标本采集和制作、玻片标本的制作、文献的查阅等。添加“柯赫氏法则”的验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等内容。共设置为6个实验内容分别为:实验一,林木病害调查的方法(1学时);实验二,林木病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4学时);实验三,“柯赫氏法则”的验证(4学时);实验四,林木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4学时);实验五,林木病原细菌及病毒的形态观察(2学时);实验六,林木病原线虫的识别、分离和培养(1学时)。

3.2 整合部分实验内容形成连续、系统性实验

将培养及制作、林木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整合,使学生熟练掌握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过程;利用分离、纯化后的病原真菌继续进行“柯赫氏法则”实验,使病原真菌分离和“柯赫氏法则”有机结合,形成连续、系统性实验,使实验最终结果依赖于每一步实验的成功,通过系统的实验锻炼学生严谨的思维,增加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课程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将病原真菌DNA提取、PCR、基因产物回收和测序、序列比对分析等几个部分整合为一个部分,使学生熟悉分子鉴定病原真菌的整个流程,可以独立完成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通过实验内容的整合,不但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通过连续性实验,增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系统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采用网络教学,提前将实验文字、视屏资料上传网络,学生通过自学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实验课上可以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3~5]。对于涉及经费较多的实验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模式,完成实验过程的学习。对于一些尚无法完成的实验,采取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实验原理和过程,使学生对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3.4 课程教学环节改革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结束后的整理工作,如实验前实验材料的准备、器皿的清洗、灭菌等工作,试验后实验用品的整理和器皿的洗涤等。通过实验前后工作的参与,一方面可以提高教辅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前后的相关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教学过程中不涉及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提前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3.5 成绩评定机制改革

实验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改变以往仅依赖实验结果好坏来评分的方式,既要包含学生学习的态度,也要包含实验操作、记录的准确性。对于实验结果失败,但态度端正、操作认真且能准确分析原因的同学在减分基础上给与相应的加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重在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对于实验报告抄袭、不认真的现象,要求学生重新完成实验报告,确保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采用这种考核方式不但可以约束实验纪律,使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对一件事情从一而终的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

4 结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主要手段[6],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需要课程内容不断更新的同时,教学方法、手段也必然随之提升。《林病研究法》实验课程改革有助于不同等级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具备实践应用的技能。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以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实验技术,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某一阶段性实验,增强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的改革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为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成绩评定机制的改革去除以往以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论成败的惯性思维,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使学生敢于尝试新的想法,正视实验过程。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书,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即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因此,为达到这一目的仍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彩霞,金 静,张茹琴.《植病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4(2):14~16.

[2]薛 煜,刘雪峰,项存悌.林病研究法[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3.

[3]侯世英,周 静,李昌春,等.“电工学”实验课程自主实验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4):492~494.

[4]王利霞,张登高.浅谈自主实验对培养学生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5):155~168.

[5]姚彤炜,曾 苏,蒋惠娣,等.研究性自主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1~2.

[6]刘凤泰.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4):6~10.

第3篇: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作用;问题及对策

可行性研究报告受到批准,是建设单位向国家申请补助或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合资的重要依据。凡是向国家申请补助或者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建设项目,应该向相关的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或银行通过有关部门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确认建设项目的实施性之后,才能批准进行资金补助或银行贷款。在项目建设的整个周期之中,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初步设计进行编制的根据。初步设计指的是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进行设计,最终为施工图做出准备。初步设计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项目经济技术指标、投资概算、建设工期、建筑节能、三废治理、劳动定员、设备选型、工艺流程、总体布置、产品方案和规模等,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在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原则。

但同时不能不注意到,在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在不少人看来,投资项目决策与评价的决定性指标,是投资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其他指标不过是经济内部收益率的陪衬,都是为经济内部收益率服务的,至于拟建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过去则往往很少考虑。在正常情况下,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经济内部收益率,是投资项目经济活动量的集中表现,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评价指标,因而过去往往以经济内部收益率是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还是低于行业基准收益率作为唯一指标来决策项目的取舍,一是忽视评价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二是忽视评价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项目与所在地区利益协调一致;三是忽视评价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避免或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社会风险。

有些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经济发展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过去一些业主和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收益和当地GDP的增长,仅注重项目经济收益和给当地带来的GDP的增长,而对就业率、社会保障度、居民消费指标视而不见,热衷于上所谓的见效快的项目,对关系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存权,关系到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升华,关系到经济长期繁荣、政治稳定的项目,则不愿意去投资。项目决策与评价也是以项目生产的物质成果作为判断依据,而有关项目生产与人的关系则很少去研究和评价。

有些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过去近30年的经济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投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我们也支付了比较昂贵的生态成本,经历了一个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的过程,自然资源损失迅速上升。一些业主或地方政府在项目评价与决策时,往往急功近利,只看到拟建项目眼前的经济效益这样的硬指标,没有看到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软指标。地方干部政绩考核也往往只注重GDP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多少,而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到老百姓长远福祉的指标,则考虑不够。

对近年来的建设项目进行总结分析,我们看到这样的事实:有的项目,工期一拖再拖,投资一增再增,仍然难以建成,成了"胡子工程";有的项目,虽然建成,但不能达标达产;有的项目,建成投产了,也能正常生产,但产品销售不出去,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很多,其中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粗糙,没有科学、客观、公正地为顾客提供依据充足、内容完整、实事求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这一严酷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此,指出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研究其对策,更好地为投资决策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1 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1 依据不足。

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建设必要性的论述中没有国家和地区或长远规划,没有国家产业政策,没有项目建议书及其批文;大中型骨干项目,没有必要的资源报告,对于需利用矿产资源的项目,没有国家批准的矿产资源报告;在投资估算中,没有主要设备的咨询价格资料,没有相应的工程造价的定额、标准;在经济评价中,随心所欲地采用一些过时的财务三率和参数等。

1.2.内容不全。

所谓内容不全,就是缺少应设的篇章。例如,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节能篇,有的没有环境保护篇,有的没有建设进度计划,有的在设计方案中没有方案比选及其推荐方案的论述,特别是有关章节没有风险分析等等。

1.3 深度不够。

所谓深度不够,就是该写的篇章都写了,但研究得不深不透,论据不充分,论述不详细,定性描述多,定量计算差。例如,有的缺少生产规模确定原则和计算过程,有的缺少设计方案的确定原则,有的缺少主要生产设备的计算方法,有的节能篇中只是泛泛地描述,缺少具体的节能措施和节能指标,有的环境保护物尽其用仍然采用已经作废的标准,缺少具体的环保措施。在经济评价中,对基础数据的来源不调查,不研究,不分析其可靠性和真实性等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如果不能占在市场,或者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这个项目将难以生存。因此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切不可等闲视之。有的可行性研究的市场预测,缺少对产品销售范围区内市场需求(包括显在需求和潜在需求)的调查研究,缺少产品寿命期的分析,缺少替代产品的竞争分析,缺少价格分析,缺少风险分析和营销战略分析。

1.4 人为掺“水”。

例如,有的有意压低设备价格和建筑安装费用,降低投资估算;有的有意压低成本,抬高产品售价,满负荷生产,无库存积压,抬高经济效益;有的对各种风险分析则轻描谈写,有意降低项目风险等等。把"可行性"编制成"可批性",甚至编制成“可骗性”。

2 可行性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有关政策问题。

早在1983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距今近30年了,仍在"试行",不见正式。各行业关于可行性研究的规定参差不齐,有的行业至今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有的行业有规定,但已不适应目前形势需要了。

2.2 建设单位问题。

有的建设单位对建设程序不了解,听说要搞可行性研究,随便找几个人写上几页就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这是盲人骑瞎马。有的建设单位对建设程序了解一二,但图省事怕麻烦,不按规定要求办事,这是明知故犯。

2.3 编制单位问题。

目前,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设计单位。目前,就可行性研究而言,设计单位先天不足,缺乏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装备资源和资金。具体表现在:一是信息不灵,特别是缺乏国民经济综合信息,这是造成可行性研究依据不足的主要原因。二是设计单位一般具有工程设计力量,但缺乏经济、市场、财务、营销、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和专家,这就不可能对经营风险进行认真而实际的分析和预测。三是有的设计单位,"艺不高,胆却大",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自己力量有限,跨行业、越资质地承揽任务。四是为了降低成本,不作现场调查研究,甚至连现场都不去,坐在家里闭门造车。五是一味迁就、照顾建设单位意见,完全按业主单位或领导意图办事,大讲可行方面,不讲或少讲不可行方面,对有利条件,连篇累续,以示利条件则轻轻一笔带过,失去了公正、科学、求实的基本原则。六是为了赶时间、争项目,抢资金,在短期内(有的甚至五、六天)就编出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粗制滥造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七是有的设计单位甚至出卖资格证书,为社会上其他人员或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负责任地加盖自己的公章。

3 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特提出如下对策:

3.1 制定新规,细化相关条款

国家和行业部门应对以往的规定进行清理,制定新的有关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使得可行性研究有法可依,有章可遁。其基本要求是:一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二是要与国际工程咨询业的要求接轨。三是根据本行业部门的特点,尽量细化有关条款。

3.2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工程咨询单位持证执业的规定。

早在1994年,国家计委就了《工程咨询业管理办法》(2号令)和《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暂行办法》(3号令)。1997年又发出了《工程咨询单位持证执业管理暂行办法》(计政研[1997]506号文),2005年颁布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根据以上文件精神,中咨协会和各地方、行业协会在资格认定、年检复评中就特别注意:在资格认定时要严格按照2号令中规定的资格标准,逐条对照,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认定。在年检复评中,要严格审查其产品(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对不合格品多的、顾客反馈意见不满意多的单位,要严肃处理,该降级的降级,该取消资格的就取消资格,决不手软。

3.3 加强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人员培训。

针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缺乏编制可行性研究方面的人才的现状,应有计划、有组织、多渠道地培训有关方面的人员。主要培训内容是:建设项目程序、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方法、可行性研究概论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软件应用。此外,设计单位还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按建设程序办事,严格审批可行性研究。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制订了《工程咨询成果质量评价办法》,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价目标、标准和方法作了具体规定,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前期质量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各类项目都要做好可行性研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简化建设程序和超越权限,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达不到规定内容和深度的,评估单位不予评估,审批单位不予审批。

3.5 设计单位应加强企业管理。

就可行性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意识和管理措施。所谓质量意识:一是企业领导要把质量管理当作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二是坚持不懈向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第一思想的宣传、教育,树立全员质量观念。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公正、科学、求实的行业道德,认真调查研究,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四是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资质和能力范围内,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 科技.1998(10)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姚永正,中国园林景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尹安石.现代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7]王洪成.园林景观设计要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8]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第4篇: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林业;可行性研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工程”一词在林业上使用频率很高,但与建筑领域的“工程”比较,显得有些见拙。根据笔者多年参与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结合宁夏林业建设的实际,谈谈建筑工程造价对林业可行性研究的借鉴及应用,找出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存在哪些问题,提出弥补的对策和措施。

一、现状及特点

宁夏林业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基础产业,生态效益是巨大的,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职责,处在首要的地位,社会效益主要体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而经济效益不明显,建设投入与经济产出悬殊较大。

1.现状。宁夏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三面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苏三大沙漠围合,属典型的土地沙漠化类型。据统计,全区有13个县、40多个乡镇、600多个村庄、13.2万公顷的农田、121万公顷草场遭受沙化危害。境内分布有贺兰山和六盘山两大主要山脉,是部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基地。贺兰山是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六盘山是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

2.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生态公益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经济效益不明显。二是林业工程点多面广,投资大,周期长。三是造林季节性强,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受地形、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大,森林易遭受火灾和病虫害危害。四是营造林工程单位面积投入标准低,国家投资和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主要用于种苗补助,其他如整地、种植、管护、抚育主要依靠群众投入。

二、作用

林业工程建设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世行项目增加预可研阶段)、作业设计阶段、造林施工招投标阶段和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其中可研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至关重要。在项目管理中,可研的作用体现三个方面。

1.可行性研究是林业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林业工程可行性研究要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条件,要明确工程建设目标和技术指标;要重点阐述营造林或非营造林项目、公益林或商品林项目建设方案,针对性提出选址、布局、技术、辅助设施方案,对于林产工业项目要在职业卫生、节能节水、安全消防等环节作进一步分析;要结合项目实际,找出项目风险点,加以辨识和识别,分析成因,提出防控措施,做好市场调查,力求使估算符合实际。

2.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资金筹措的重要依据。针对商品林项目或林产工业(葡萄酒庄)项目,林业工程可行性研究要在现金流量、资金时间价值、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利润、基准收益率确定、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融资方式、债务筹资、费用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方面做深入分析。这一章节内容与建设方案构建了可研报告支撑骨架,是政府项目财政预算和社会融资的依据,也是银行及担保部门资金借贷审核的重要依据。

3.可行性研究是林业工程合同履约的必须要件。在土木工程等领域,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与建设部等部委局早就颁布施行一系列规范性合同文本,如勘察设计合同示范文本、施工阶段合同示范文本、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设备采购合同示范文本等。这些文本由合同协议、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三部分构成,对合同履行监督、工程质量、纠纷解决起到严格规范约束作用。而在林业领域,除外援林业项目参照合同文本外,几乎没有颁布过林业合同规范性文本。因此,现阶段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合同履行的必须要件和重要补充。

三、问题及对策

有的项目虽然竣工,但效益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宁夏林业工程造价制定工作滞后。

1.问题

(1)可行性研究涉及相关学科还不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一个行业的成长都与其他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林业工程也不列外,造一片林子,就会涉及到水利、道路、桥梁、建筑物等。拿到一个咨询项目,首先要选择由林学、水利、土木工程、经济学方面专业力量组成一套“专班”。但在实际工程咨询中,往往是清一色的林学人员,难免存在顾此失彼。

(2)可行性研究深度还不够。林业项目与土木工程项目相比,深度显得不够。表现在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不完整,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不完整,文字描述的多、量化数据的少。

(3)可研报告核心内容偏少。公益林项目可研报告内容一般由项目概要、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与风险分析、保障措施和结论组成;商品林项目可研章节上有所变动,诸如建设条件、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项目管理与组织运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个别咨询项目,建设方案内容较其他篇章阐述的不多,财务评价、经济效果分析的内容偏少,有的一带而过。

(4)可行性研究缺乏独立性。从部分可研报告上看出,往往站在咨询者自身利益的角度,投业主所好,掩盖矛盾和风险,为“可行”而研究。如有的有意压低建设投资额,降低投资估算;有的有意压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的不分析风险,或有意降低风险。有的低估投资预算,高估收益,夸大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缩短建设期和效益回收期。

(5)林业工程造价制定滞后。2008年国家林业局首次出台了《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宁夏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林业工程造价,尚未建立林业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

2.对策

(1)搞好林业项目市场预测。在“互联网+”的时代,经济呈现全球化,只有“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通过对市场的容量、价格、竞争格局的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商品林或林产工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市场调查要把握住需求、供应、消费和竞争者调查,市场预测要重点解决好商品林投资方向、产品方案、生产规模和价格预测。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结合项目自身实力,分析外部环境带给项目机会和威胁,制定最佳的建设方案。

(2)做好林业项目财务评价分析。针对公益林项目,财务评价的目的是解决项目的盈利能力,针对商品林项目,财务评价的目的是解决项目财务的生存能力。分析评价分为准备、融资前的分析、融资后的分析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编制建设投资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融资前分析要编制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项目投资回收期,根据分析结果,如果项目效益符合要求,考虑融资;如果项目效益不符合要求,就要修改方案设计;融资后分析,要编制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和建设利息估算表,编制项目资本金流量表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找出敏感性因素和风险等级,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3)重视林业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生态造林、经济林栽培和葡萄酒庄等项目受自然条件和市场竞争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通过产品生产收入和造林抚育、苗木栽培、设施投入和土肥水管理环节费用与产量之间变化关系,找出盈利和亏损之间的转折点,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盈利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越小。林业项目风险主要来自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和风险应对,有目的进行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避免投资决策失误。

第5篇: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以“调”为基础,摸清下情

从4月13日开始,局9名班子成员每人领办一个调研专题,带领相关科室共30余人,利用一周的时间,深入到联系点、深入到山头地块,带头参加调研实践活动,亲自参加资料收集,广泛了解群众在林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对林业部门及林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因素和林农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搞清感之何来,事之何因,难之何处。对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4月14日,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开德在五山镇调研时,发现该镇林改工作困难较多,进度缓慢,当即召集局林改办和林站的负责同志,和镇政府领导一起研究存在困难的原因,剖析影响林改进展的症结所在,提出了加快林改进度的4个解决办法,为全县林改探索了新的思路。

——以“研”为重点,剖析根源

一是在课题上重点研究。局班子集体讨论制定调研课题,结合*林业实际,结合建设现代林业的需要,结合县委书记在县林业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上的指示精神,反复磋商,仔细斟酌,确定了“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由林业大县到林业强县的跨越”等6个全局性重点课题和11个专项课题。二是在内容上重点研讨。对调研报告中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等内容,采取“两下两上”的方式深入探讨,即调研人根据基层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后,在本调研班子和相关单位、部门中进行初次探讨,根据讨论意见,再次深入基层充实内容和完善框架后,提交局党组集体讨论审定,以此杜绝敷衍应付现象,有效防止调研内容浅、单、薄等问题。三是在措施上重点研究。对调研报告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按照“两个对照”来检验可行性,即:对照上情,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对照下情,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第6篇: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一、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进展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1924年,美国的OliverSheldon首先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但对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美国学者曾为此发生过激烈争论。20世纪30年代,AdolfA.Berle与E.Merrick Dodd两位教授为此引发了著名的“哈佛论战”。AdolfA.Berle(1931)、米尔顿,弗里德曼(1987)、F.A.哈耶克(2000)等运用传统企业理论、企业利润最大化等观点坚决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E.Merrick Dodd(1932)、哈罗德・孔茨(1993)等则从商业道德、福利经济学等角度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目前,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世界银行、欧盟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分别对此进行了阐述。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1974年发表的“企业社会行动领域”研究报告指出企业社会行动分为参与社区活动、人力资源开发、实际资源利用及环境维护、提品或劳务四个部分。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提出的“全球协议”要求企业承担维护人权、正当劳工和环境标准责任。我国学者绝大部分赞成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刘俊海(1999)、卢代富(2002)、李立清、李燕凌(2005)等分别从法学、企业性质、政治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性。我国大多数学者(宋献中等,1992;吴俊,1994;刘华、曹钻,2003;等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职工的责任、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或顾客的责任和其他社会责任。另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03)、李健(2006)等指出企业还应承担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责任和对政府的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研究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问题,国内外学者涉及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其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一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与本质。美国会计学家David F.Linowes-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David进一步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的社会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奠定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S.C.Mobley(197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Ahmed Belkaoui(1984)则认为社会责任是测定和报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一般带来不利影响时防止和处理这些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的有关事宜。可见社会责任会计的使用范围从公共部门扩展到整个社会,最终将企业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托尼,蒂克(1984)对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背景、社会责任的内涵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模式进行了论述。特雷佛,干布林(1984)除了对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探讨之外,还对未来社会责任会计方向进行了预测。在吸取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会计学者发展和补充了一些新观点,陈今池(1998)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计量反映企业社会目标的执行情况。葛家澍(2001)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把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而相当一部分国内学者(宋献忠等,1992;吴俊,1994;刘秀琴,2003)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责任与会计学的有机结合,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可以看出,对于社会责任会计主体,有的认为既包括政府又包括企业,有的认为仅包括企业。阳秋林(2003)对此的看法是,社会责任会计应用的范围是企业,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则是全社会。

二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发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提出的第4个会计目标要求会计应该有利于保护资源并报告其管理情况、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控制。1973年,Trueblood委员会提出《财务报表的目的》报告中要求企业会计报告企业活动影响社会环境的信息。Gray etal(1987)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采用一定方法向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计量并报告其履行的社会责任情况。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其中大多数学者(宋献中,1997;钟子亮,2001;刘华、曹钻,2003)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社会责任信息。而李冬生、阳秋林(2006)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为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目标一元论的观点基本上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中的一种。陈今池(1998)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喻小明、万玉兰(1999)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揭示企业的经济行为所导致的社会费用(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社会效益)。许家林(1997)、张亚梅(2001)指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三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基本原则。李昕(2002)认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依然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前提,但在其内涵上要赋予有别于财务会计的新内容。赵娟(2005)指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对传统会计假设既要继承,也要有所修正和扩充。基于此,宋献中(1992)、钟子亮(2001)、李昕(2002)、赵娟(2005)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包括扩展的会计主体假设、可持续发展下的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多重计量假设以及环境价值假设。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宋献中等(1992)、邓小洋、胡宏亮(1996)、李昕(2002)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姚正海、孙自愿(2003)、阳秋林(2005)等则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另外,姚正海、孙自愿(2003)提出了可控性原则、灵活性生原则、预警性原则;阳秋林(2005)提出了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与要素。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首先要增加社会责任内容。宋献中等(1992)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是社会责任,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的社会净收益。文建平(1999)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是社会收益。吴俊(1994)、喻小

明、万玉兰(1999)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是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的情况。另外有学者(祁新娥,1999)从资金运动的角度来阐述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引起的社会资源的消耗即社会成本和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贡献即社会效益两大方面。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四要素论”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包括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四项内容。“五要素论”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包括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效益、社会成本和社会净收益或净损失(何红渠,1999)。“六要素论”是在传统会计要素加以扩展增加社会责任内容,即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产权、社会效益、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或社会净收益(文建平,1999)。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了核算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外,还应反映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四个方面的内容,建议将其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人会计报表。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增加了社会责任内容,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概念体系,所以许多学者(宋献中等,1992;陈今池,1998;钟子亮,2001;李昕,2002)对此进行了探讨。综合起来,社会责任会计使用的会计概念主要包括社会经济业务或社会交易、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收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以及社会资产净额。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最终要反映净社会效益,因此要求鉴别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祁新娥(1999)认为社会成本包括人力资源耗用的社会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社会效益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贡献、对环境和资源的贡献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贡献。而岳彦芳、袁晋芳(2005)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邓小洋、胡宏亮(1996)、宋献中(1997)、刘秀琴(2003)等认为社会成本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费、资源损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和其他社会成本等,而社会效益包括产品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以及其他效益等。

五是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游离性,而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往往并不进入市场交易,没有交易价格,使得许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难以计量和确认(李昕,2002)。对于社会责任会计计量单位,绝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货币计量为主,同时兼用实物单位,甚至文字说明等多种计量属性。对于社会责任会计计量基础可以是实际成本,也可以是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替代成本等。Laurent Leduc(2001)的《社会责任计量》对社会责任计量进行了研究。刘华、曹钻(2003)将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分为货币计量法和非货币计量法两大类。非货币计量法主要是指文字表述法。而对于货币计量法,刘华、曹钻(2003)认为主要有支付成本法、成本收益法、替代品评价法、恢复或避免成本法以及社会公正成本法或法院裁决法;邓小洋、胡宏亮(1996)等认为主要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影子价格法等;此外,宋献中(1997)、何红渠(1999)、李昕(2002)提出了调查分析法,根据调查的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优先性评价法;而阳秋林(2003)则分资源种类介绍了多种社会责任会计计量方法,即针对不同的资源分别采用上述不同的计量方法。

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是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定必然影响到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Mathews(1995)指出社会责任会计应报告企业有关产品、职工利益、社区活动及环境影响的信息,Gray etal(1987)、Mathews(1993)对这些信息的具体内容作了研究。我国绝大多数学者(吴俊,1994;宋献中,1997;喻小明、万玉兰,1999;刘华、曹钻,200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反映和核算对职工的责任、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或顾客的责任以及其他社会责任。张惠中(1994)指出尽管其他社会责任越来越受重视,但却不应减低对企业收益的重视,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首先应能满足业主或股东的要求,保证企业获得收益。所以张惠中(1994)、何红渠(1999)等指出企业还应同时承担和反映收益方面的贡献。另外,宋献中(1997)、李健(2006)指出企业还应承担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责任;刘秀琴(2003)认为企业应该履行和报告对政府的义务。而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会产生某些变化,其内容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刘长翠,1997;田昆儒,1998;刘华、曹钻,2003)。

与其他会计信息相比,社会责任信息计量单位不限于货币计量方式,社会责任会计应同时采用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多种方式得到一致认可,也有学者将其称为非会计基础型披露和会计基础型披露,并尽可能地采用会计方法进行披露。总的来说,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以分为简单模式、中级模式和高级模式(宋献中,1992;何红渠,1999)。简单模式包括叙述性反映、在现有报表添加新项目、附注。中级模式是指运用一定的独立报表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污染报告、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环境交易报告。高级模式的社会责任报告结构完整,以货币单位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进行计量,并编制有关的社会责任报告,如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损益表和增值表。刘秀琴(2003)、罗金明(2006)建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循序渐进地由简单模式逐渐向高级模式推进,并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阳秋林(2005)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采用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为了增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完整性,宋献中等(1992)、Hess,David(2001)等建议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与报告标准。

(三)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美国等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较早。Kottert和Hesktee(1992)发现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以职工和顾客为导向的公司财务反应远远优于企业文化差的公司。Rao&Hamilton(1996)、Frootman(1997)、Terry L.Besser&Nancy Miller(2001)、Homer H.Johnson(2003)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并报告相关会计信息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提高公司价值,不合法的和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对公司的财务表现产生负效应。Bermaneral(1999)通过分析公司与履行社会责任有关的财务表现,得出的结果没有规律可循。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阳秋林(2002)分析了2000年5家公司的年报,表明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不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要好于效益差的企业,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要好于私营企业。黎精明(2004)分析了6家公司的案例,指出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内容很不全面而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肖淑芳、胡伟(2005)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3年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指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着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不高;披露内容不完整,披露方式不规范,行业间可比性差;环境信息质量较低,实用性差,缺少对公开披露环境信息的必要鉴证;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准则不够完善等问题。陈玉清、马丽丽(2005)通过查阅2003年78家电子通讯行业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发现无一家自愿披露定量的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定性社会责任信息情况也甚少;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真实社会责任贡献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不显著,对股价的解释能力较弱,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关注。郭锐等(2006)通过对辽宁省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的分析发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无明显影响,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映不灵敏;上市公司对公益、环保等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上述实证研究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不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还没有引起信息使用者的足够关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市场效果不明显。为此不少学者(刘秀琴,2003;刘长翠、孔晓婷,2006)建议我国应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审计制度,强化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并监督企业开展社会责任会计与报告实务。

(四)环境会计与资源会计研究环境会计研究曾是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后来逐渐成为一个单独发展的会计理论分支,但在部分内容上仍存在一定交叉,故其研究成果也会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某些内容。国内外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已有成果为我国研究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问题奠定了一定基础。与此同时,环境会计确认、计量以及规则方面研究不足的教训也可为研究社会责任会计提供借鉴。

环境会计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界(Jensen D.&C.Unger,1991;Lehman,Glen,1999;NicolasAntheaume,2004)都积极进行环境会计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颁布《环境负债会计》等公告,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已颁布《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环境绩效报告》。Brian B.Stanko etal(2006)对美国环境会计规范的发展及要点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客观评价,指出目前环境会计实务的难点仍是环境负债的计量和报告问题。有关国际经济组织和会计职业组织也采取多种措施来推动这一专门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如联合国会计与报告国际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已连续在几次会议上讨论了环境会计报告问题并出台了专门性文件(《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生态效率指标标准化的方法》),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的会计准则。我国对西方环境会计思潮的介绍与认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多数学者认为,葛家澍教授等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是我国开始环境会计研究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会计学会已设立“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来推动环境会计的研究,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已有孟凡利(1999)、李连华(2001)、许家林、孟凡利(2004)等出版专门论著对此进行研究,一大批学者(王立彦等,1998;耿建新、焦若静,2002;李建发、肖华,2002;等等)撰文对环境会计理论结构、环境会计报告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探讨,许家林、蔡传里(2004)还对1994年至2003年间我国学者在环境会计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基本成型。

资源会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虽然较为广泛,但从其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核算等方面看,亦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内容有很大关联。对资源核算问题的研究,会计理论界早就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其他职业团体、研究机构在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至今已先后颁发了多份与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问题有关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及研究报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制定并实施了其本国的油气会计准则或规范。Sidney Davidson(1970)的《现代会计手册》介绍了美国会计理论界在资源会计方面的研究成果。Lee J.Seidler等的《会计师手册》、HarryI.Wolk等的《会计理论》也专门介绍了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会计问题。我国学者(翟新生,1997;许家林,2000、2004、2006;林金高,2002)在资源会计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会计研究方面也已取得丰硕成果,部分成果已经体现于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中。资源会计研究取得的成效,也为我国确立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创新问题,并将其研究成果逐渐移植于相关会计规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二、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不足

国内绕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严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缺乏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会计的成果由于文化、法律、经济等的差异,特别是对可持续发展模式认识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并不一致,即使我国不同学者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最终导致了众多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内容认识的分歧。目前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包括对环境会计和资源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从传统经济发展的末端治理模式出发来研究会计问题,不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对会计发展的要求。如上述研究主要侧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略了再生资源的利用和资源再循环,没能很好地将遇到的循环经济问题纳入会计研究的范围。

(二)缺乏对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会计概念系统严谨的研究首先,目前对社会责任会计概念的研究较少且不够严谨,如社会责任会计究竟有哪些要素还存在严重分歧,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还远没有形成共识;其次,由于目前研究主要从传统经济模式或末端治理模式角度研究社会责任会计问题,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及会计概念的研究很难体现循

环经济的要求。因此,要推动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社会责任会计工作,就必须解决好社会责任会计相关概念问题。

(三)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研究社会责任会计最终应该能够计量并报告企业的社会收益,而社会收益是社会效益减去社会成本后的余额。前述研究对如何确认、计量社会资产、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研究不足,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缺乏可操作性,这些必然影响到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

(四)缺乏对社会责任成本分配的研究企业生产产品时由于耗用资源、污染环境等要承担社会责任成本,此时就存在两种以上的产品要共同承担某一项社会责任成本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该项社会责任成本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若不考虑各种产品耗费的资源多少或环境的影响大小,直接按传统的产品成本分配方法,可能会导致资源环境友好型产品丧失市场份额,从而引起企业的次优化决策。所以在循环经济理念下,必须考虑产品耗费的资源多少或环境的影响大小等因素来进行社会责任成本的分配,但目前此类研究甚少。

(五)缺乏对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综合业绩考核或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指标的研究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意欲通过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引导企业、投资者及其他相关者做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采用什么指标来考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综合业绩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目前此类研究较少。

(六)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度准则以及监督机制的研究目前西方国家的社会责任会计主要围绕计量、报告问题,最终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并建议制定报告及审计标准(Hess,David;2001),我国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问题也应该在此方面有所突破,以指导并监督企业开展社会责任会计与报告实务,促进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完整性。

三、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与创新构想

(一)循环经济理念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这一研究的目标是确立地位,界定内涵。主要针对目前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立足于推行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大循环成本理论、社会成本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厘清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会计之间的理论关系,明确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和完善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及推行循环经济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解除目前理论界、实务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会计的模糊认识。在此基础上,初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成本、社会责任负债和社会责任效益的内容,以便为进一步准确界定社会责任会计要素概念提供理论铺垫,弥补目前对社会责任会计某些要素认识的分歧。

(二)循环经济理念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与执行的实证研究这一研究的目标是了解现实,总结经验。主要是对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与执行进行实证研究,客观地评价各国在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与执行方面体现循环经济理念要求的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如是否认同循环经济理念、强调循环经济下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会计如何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何考核企业履行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社会责任业绩等。通过调查访谈和实地研究的方式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供求状况以及企业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为构建符合我国实情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框架和规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为设计相应的社会责任或企业综合业绩考核指标创造条件。

第7篇: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第一条为加强林木种苗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投资安排的林木种苗工程项目。

林木种苗工程包括:部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林木良种基地、林木采种基地、苗圃、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测站(检验室)、林木种子加工贮备设施设备和林木种苗信息化等建设项目。

第三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林木种苗工程项目的管理。

第四条林木种苗工程的各类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五条林木种苗工程项目的审批主要依据是国家、省级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林木种苗工程的建设项目坚持按项目投资、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监督检查验收的原则,实行监理制、招投标制,进行规范管理。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林木种苗工程实行国家林业局、省、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四级管理体系。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项目法人责任制。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成立林木种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工程实施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

各地要加强对林木种苗工程的领导,成立林木种苗工程领导小组,安排、审议、协调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林木种苗工程总体规划编制、项目审查、审批,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实施的指导、组织、管理、检查、验收、监督等,并负责部级、省级林木种苗工程实施的科技和管理干部的培训等工作。

第九条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林木种苗工程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林木种苗工程项目的审核,项目总体设计的审批以及本辖区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实施的指导、组织、管理、检查、监督和培训工作。

第十条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级林木种苗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和技术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建立国家、省、地、县四级林木种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实施进行监管,由国家林业局统一组织建设。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档案、工程实施进度、资金使用、信息反馈等报表、报告及总结等。

第三章设计与施工管理

第十二条各级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按国家批准的建设项目组织设计,严格按设计组织施工。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对工程设计文件审核,对工程施工等进行指导,保证设计与施工质量。

第十三条林木种苗工程设计实行招投标制度、设计质量负责制。

第十四条总体(初步)设计应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核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十五条总体(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建设内容、规模与布局,培育工程规划设计,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规划,投资概算及年度安排,项目的经营与管理,效益估算和位置图、场区布局图、各单项工程设计图等。

第十六条作业(施工图)设计应按照总体(初步)设计编制,由直接管理项目建设单位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作业(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部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依据,作业区划〔包括种质资源收集区、采穗圃,播种区、无性繁殖区、移植区、试验示范区、工厂化育苗区(包括温室区、大棚区、组培区、全光雾扦插区、炼苗区)等〕,辅助生产工程设计〔包括土壤改良、土建、给水工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灌溉系统工程、喷灌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供电通讯工程、防护工程和生产配套设施(包括生产、加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工器具设备、科研设备、生产用房及现代化育苗设施)等〕。

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林木良种基地: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依据,建设项目及规模,生产基地区划,土建工程、设施、设备规划,建园技术设计(包括无性系来源及数量,无性系配置,定植密度,嫁接方式,补植补接,子代测定试验方法,栽培技术要点等),经营管理措施(除草、施肥等土壤管理、树体管理,留优去劣及抚育疏伐管理,病虫害防治、隔离带及防火保护管理等)。

林木采种基地: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依据,生产作业区设计〔包括面积规划、种子生产能力、基地林分管护措施(疏伐、卫生伐、施肥抚育)、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等〕,土建工程设计(包括晒场、种子仓库、种子加工精选室、检验室等),种子加工处理设备及处理能力,种子检验仪器设备等。

苗圃: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依据,圃地工程(即生产用地建设工程,将苗圃划分为播种区、无性繁殖区、移植区、试验示范区、工厂化育苗区等),辅助生产工程(包括土壤改良工程、给排水、道路、供电通讯、防护工程和生产配套设施等)。

林木种子加工贮备: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依据,林木种子库面积、贮藏能力,晒场,种实处理机具、加工设备及处理能力,种子检验仪器设备,供电设施及供电能力等。林木种子低温库还应包括:制冷方式和温度、湿度控制范围,低温库主体工程设计(包括检验室、种子加工调制室、主控机房、配电室、给排水工程、中转库等,制冷设备机组及制冷能力等)。

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测站(检验室):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依据,主体工程设计包括检验室、软X射线室、贮藏室、标本室、超净工作室、准备室及办公室和检验仪器设施、设备等。

林木种苗信息化项目: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依据,主体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办公室等,硬件、软件和网络结构等。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实施,不得二次转包,保证施工质量。土建、设施、设备等大型单项工程实行招投标和监理制,其标准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报原批准部门重新审批。

第四章计划与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和实施情况,组织编制下一年度项目建设投资建议计划,在每年9月底前上报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审核平衡后上报国家计委申请下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第二十条未经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计委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年度投资计划。确需调整,需报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计委批准。

第二十一条全国重点林木种苗建设项目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严格的检查和审计制度,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变资金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十三条林木种苗工程管理费由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解决,用于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对项目建设的监管。

第二十四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承建单位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资金到位、使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逐级报送月、季、年度会计报表和信息资料。

第二十五条实行建设项目法人代表责任制和工程主管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对违规使用资金的,要追究法人代表、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监督

第二十六条建立林木种苗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包括现场监督、情况报告监督、审计监督和追踪评价监督制度。

第二十七条实行国家林业局、省、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四级监督制度。

国家林业局对建设项目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组织1—2次监督检查。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并逐级上报。

第二十八条各项目建设单位应每季度向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报送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情况和其它需要上报的情况。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将本年度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3月底前上报国家林业局。

第二十九条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林业局给予通报批评,视情节轻重,对项目采取缓建、停建调控措施,并建议有关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追究项目责任人(主管项目行政领导、项目法人代表)的责任。

一、投资计划下达且资金到位一年以上无正当理由尚未开工或建设严重超工期的;

二、擅自调整年度投资计划,或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

三、配套资金未按计划落实的;四、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和内容的;

五、建设项目质量和标准未达到规定建设标准的;

六、项目责任人、弄虚作假或有其它违法违纪行为的;

七、未按规定报送财务和建设情况的。

第三十条任何建设单位或个人都有权直接向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反映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资金违纪、建设质量等问题。国家林业局和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鼓励社会各界对林木种苗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

第六章检查验收

第三十一条林木种苗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验收分为单项验收、阶段验收与竣工验收。

单项验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已完成的某一单项目(如种子库、渠道、晒场、温室等),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的验收。

阶段验收是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单位按年度实施计划完成的任务组织的验收。

竣工验收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建设期限和内容完成后进行的验收。部级、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竣工验收,其它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可由国家林业局委托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第三十二条阶段和竣工验收时,要成立检查验收小组。验收小组由林木种苗管理、造林管理、计划资金管理、审计和有关科研等单位的人员组成。

验收的主要内容:项目建设任务完成的质量、数量、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的效益。

第三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在完成建设项目批准的年度或全部建设任务,通过自查,认为质量、数量符合要求,提出阶段或竣工验收申请,并向检查验收小组提供以下书面材料:项目建设工作报告;项目建设技术报告;完整的档案材料,包括有关文件、技术资料、图表及会计账目等必要的说明材料。竣工验收还应提交有资质的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检查验收小组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准的设计文件;各级下达的年度计划;国家、地方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采取内业(即技术档案、会计账目及规章制度等管理情况)与外业(生产建设情况、土建和设施、设备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

第三十五条验收小组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评定等级后形成验收报告,并由验收小组各成员签字。

验收报告的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概况,验收情况、评价及等级,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的竣工验收,要及时将验收报告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8篇: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你问我小时候的愿望啊?这个说起来简直太那个什么了。哈哈!”对面沙发上端坐的这位女士,妆容浅淡,身着EACHWAY黑色连衣裙,佩戴着一款多层珍珠项链,平添几分温婉与时尚,一开口则快言快语。如果没有将名字与她的气场对上号,那么猜测她的身份会是什么呢?有人曰:学者。有人曰:企业高管。

夏日早晨,小谷围岛上的广州大学城内,鸟啼花香,空气清新。在华南理工大学的一间办公室里,挂着几幅大大的合影,其中共同的人物正是对面的这位女士,她身旁伫立的分别是国际著名同行,包括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奠基者唐・舒尔茨。

靠墙的书架上,满满当当排列着关于哲学、营销、品牌的各种经典著作和畅销作品。有一本名为《整合品牌传播――从IMC到IBC理论构建》的新书,厚达三百多页,这是她的十年心血结晶。海蓝色封面上,她的名字映入眼帘:段淳林。她与这本著作对应的身份之一,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的确与猜测中的“学者”相符。她虽不是企业高管,但实际上却是众多企业背后的品牌导师。

一方面以创造多项“第一”而享誉品牌营销学界,另一方面则深入产业与企业内部,以实践验证和完善品牌营销理论,正是这位品牌传播学女教授的华丽AB面。

A面:不想当老师的她成了品牌传播学教授

回到开始的那个话题。段淳林换了个舒服的坐姿,回忆起许多年前的自己。那时的她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愿望是以后干啥工作都行,就是不要当老师。“因为我胆子小,很腼腆,经常一说话就脸红,觉得老师要在那么多人面前讲话,多害怕啊。结果没想到如今竟然当了老师,而且还在品牌传播领域里面做的有点口碑。”

国内“品牌传播”专业首创者

“我很少会站在那里嗒嗒嗒地一个人讲完。我随时都会走下讲台,跟学生们沟通和互动,进行案例研讨。很多人说我的气场特别强大,不管多大的场面。因为已经练出来了。”段淳林最初讲授的课程是《公共关系学》,跟品牌传播有点关系。

虽然品牌传播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和商业运作的实践,但其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却起步较晚,而国内品牌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更是严重滞后。2003年,段淳林任教的华南理工大学准备从学科的角度来建设品牌传播专业,并组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由于品牌传播系隶属新闻与传播学院,之前的学科定位一直限制在广告学的范畴之内。于是在筹建之初,段淳林等筹备组人员走访了国内20多所开设有广告学专业的老牌院校。当时,某著名高校的一位老师说:“广告学还需要作为一个具体学科系统学习么?很多学生在广告公司实习一段时间就无师自通了。”

这句话道出了当时国内广告学科的尴尬现状。于是,段淳林把目光投向企业,果断地对粤港二十多家著名企业展开深入调查:企业究竟缺乏什么样的广告人才?企业的答案是,如果单纯做广告,完全可以外包给广告公司。他们真正期盼的是懂传播、懂营销、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调研中有84%的企业没有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

调查显示,当时的奥美、盛世长城、电通等国际著名的广告公司也在转型,业务从单纯地做广告,延伸至包括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创意、媒介、促销、现场活动、新媒体、品牌沟通等服务领域。

鉴于对企业界、学界、广告界三方的深入调查与思考,段淳林得出结论:走传统广告学的道路行不通。“从定位来说,我们选择走特色的差异化道路,基于华工的优势,特色是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定位就是文科中的工科。”她用两句话形容,就是“传播学和管理学交叉,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相融”。

“以学科作为支撑的品牌传播学专业在国内是第一个,20多所院校的相关教学计划摆在桌面上,我们无法参考”。从市场需求开始,段淳林把品牌作为系统,把传播作为支点。在她反复推敲的教学计划中,以广告学为基础,介入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知识构架。其中,第一个层面是市场营销学中的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心理学;第二个层面是以管理学为核心的品牌战略规划、品牌管理学及企业文化与跨文化管理;第三个层面是传播学、广告学基础上的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摄影和广告文案以及整合品牌传播等。

由这三个层面所架设的国内第一个品牌传播专业,终于诞生了,2004年第一届本科招生,2005年开始招收硕士。品牌传播专业的独特定位,吸引了大批考生。那时并没有太多人认识到,这一专业方向的设置会给国内广告界、营销界、传播学界注入新鲜的力量。

当毕业季来临时,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被众多媒体提上公众的议程,但华南理工品牌传播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时至今日,品牌传播专业或研究机构在大学里遍地开花,但有的属于空壳子,只有几个老师在那里做研究,没有学科支撑。段淳林表示,“我们最厉害的就是学科支撑和人才培养。十多年的发展,无论从就业效应还是社会口碑与影响力,逐渐出来了。目前,广告学界对我们的真正认同才刚开始,因为学术界的观念总是根深蒂固的。”

IBC理论构建者

在创办品牌传播专业的过程中,段淳林感到困惑的是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特别是国内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为此她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套品牌传播与管理的系列教材《21世纪品牌传播与管理系列教材:品牌传播学》,在国内一批高校广泛采用。

“今天的人们可以丢老公丢老婆,但是万万不能丢手机,要是丢了魂都没了。”段淳林风趣地说。与此相应的,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品牌传播实践,已经成为当今品牌传播研究的核心,这也是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转型不可避免的环节。总结自己近10年的研究成果与理论思考,她推出了自己的代表著作《整合品牌传播----从IMC到IBC理论构建》。

IMC理论,即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于1992年由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提出后,广告、公关、促销、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传播活动都被纳入了营销活动的范围。“我不仅看过舒尔茨的很多书,而且和他有过很多次的交集,包括在斯坦福大学的深入交流。”她觉得舒尔茨最厉害的是前年在美国的西北大学成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整合营销传播学院”。

相对于舒尔茨的IMC理论,整合品牌传播理论(简称IBC)结合当前的营销环境和平台特点,具有三大全新观点:一是数字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化媒体如微博、微信,以及O2O应用的发展使消费者自我表达和自我追求有了成熟的平台,促使价值认同成为品牌传播的重心。二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本质上是以品牌核心价值为纽带的价值关系,通过价值共享建立价值关系。三是整合品牌传播的实质是通过战略组织传播进行价值整合,包括经济价值、顾客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等价值整合,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的。

回顾近几年的营销发展态势,段淳林感受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对品牌传播的冲击。“移动社会化媒体由于其整合性、互动性、自创性、发散性等传播特征,使消费者生活方式产生了彻底的改变。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消费者不仅作为消费主体存在,更是作为具有独立思想、心灵和精神的个体存在,他们以自身为媒体、自主创作内容进行自我表达,并影响着其他的消费者。这种消费者的转变使价值成为一切营销的核心,营销过程中的媒体创新、内容创新、传播沟通创新都必须围绕消费者价值进行沟通。”她推测,日益成熟的大数据、LBS技术、AR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将促使消费者沟通方式发生新一轮的变革。

如今,《整合品牌传播》作为EMBA的课程,由段淳林讲授四天,反响非常好。书中的观点,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持续传播。另外通过捐赠的方式,段淳林做了很多公益性的传播。“这一理论的构建目前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一是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层出不穷的新传播方式,二是任何理论构建都需要一个长期的验证实践并修正的过程。现在的一切发展太快,但我把想法先提出来,占据一个位置。别人要想超越我,除非有更创新的东西。”

B面:“挑战自我”的品牌导师

早在上学的时候,段淳林遇到新老师第一次点名,总被问到你爸爸怎么给你取这样的男生名字。她解释说自己在家族中是淳字辈。现在也有很多企业家初次见到她时惊讶地说,“这个名字太熟悉了,原来你是女的啊!”

“品牌传播是实践性、应用性、复合性、交叉性综合的学科,特别是应用性,如果没有实践经验和操作,要想把课程讲好,或者把这个方向研究好,确实不大可能。”长期的教学调研,段淳林对国内企业的品牌建设现状有着深入了解。这些年,她的脚步到过全国诸多知名企业,作为品牌导师,为企业发展把脉诊断、提供良方。“我们更多的是应用研究,比较务实和下沉,做了许多品牌战略的咨询案例,接触的企业家很多,各种类型的都有。”

从理论到实战的良性循环

“我很感谢陈春花老师。她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她的眼界和格局,包括对整个市场发展的敏锐度,我从她身上更多吸收到和企业对接的方法,要脚踏实地。”段淳林与管理学专家陈春花曾属同一个团队,一起为企业家讲授企业文化的课程。她补充说,自己和陈春花两人都是读哲学出身。“到了一定的层次,人必须读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这三大霸王学科,是每个研究社会科学的人都应该读的。”

段淳林记得,在2005年4月,为了对本土企业品牌有进一步的正确认知,她带领团队联合广东省外经贸厅、广东省财政厅对广东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27家出口企业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了40家出口企业,期间发放问卷600份。“我跑遍了广东省的所有专业镇。”

类似这样,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段淳林对国内品牌发展和建设的现状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且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课程设置做出调整和完善。“品牌传播课程本身的特点是实践性,如果与实践脱节,那么人家都不会信服。要有实践的经验,就要不断积累一些案例。我经常提到一个观点:要用横向项目来养活纵向项目。”

段淳林所谓的“横向项目”,大部分都是从课程带出来的“企业咨询项目”。“因为我给EMBA上课,身边有很多企业家资源。每次当我讲完课,就会有人找我。彼此认同就一拍即合。我根本不用去找项目。”有一次某个熟人向她介绍一位董事长,说你要打动他的心,让他愿意合作。这句话让段淳林很生气。“我从来不愿意通过我的说服去打动对方,而是通过我的讲课打动别人,然后他们来找我。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她强调,“我不愿意通过说服去合作,如果他们还没想明白,那就最好不要合作,我还有大把的研究要做。我们和广告公司的心态不一样,只抓优质客户,通过做项目去认识一个行业。我们跟商业机构不同,没有业绩指标的压力。”

了解到段淳林做项目的效率,有人称她为超人,问她怎么能做那么多事情?段淳林的秘诀是团队。“我一般带十个博士,每个博士做一两个项目。我在金字塔的上端,给他们大方向就够了。我把所有人的激情调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我强调团队要滚动着通过合力往前走,而不是单枪匹马去干。每个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跟企业对接。我们也会团队出击。”

在“企业咨询项目”的业务模块中,最普遍的针对企业的现状诊断,提供品牌战略规划,包括定位和品牌系统的建构。有些企业的产品定位很清晰,但未来的品牌怎么建构,主品牌和子品牌的关系如何,是要打住品牌战略还是产品战略等战略选择,品牌在未来如何发展,这些都需要从品牌战略规划的角度思考。

段淳林拿出一个卡通形象的徽章。“这是我们给一个做屋顶绿化的企业设计的,以后会演绎成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礼品,给它赋予文化内涵。这家企业原来卖屋顶草根本卖不动,我们为它提炼了新的品牌理念,建构了整个品牌系统。”

“在品牌战略的业务方面,我们服务了很多上市公司,目前我们手头有四五个项目都在运作。”段淳林特别提到某军工企业,后来转型为地产企业。2011年她应邀去给该企业讲了一堂课,随后带出了至今最大的一个品牌战略规划项目,大约200多万元。“那个董事长是工科出身,是一个追求精益求精的人。一开始想要他认可我们这样的团队是很不容易的。”当时的企业现状是面临着与消费者沟通的难题,广告语有32个字,董事长念起来要半天,挂在办公室里只有自己知道。现在的新广告语就出自段淳林之手,是当时放在130多个口号里投票出来的。除了设计新logo,更新广告策略,段淳林的团队还执行了一个年度的传播项目。

品牌整合传播营销推广是“企业咨询项目”的另一个业务模块,具体思路是结合品牌的战略定位,对传播资源进行管控和整合,“推广方案最少做一年,落地的时候,会有一个公关公司来配合”。

VI形象也是“企业咨询项目”中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业务。段淳林最近手头上的一个项目,就是为某国有企业进行形象提升。她解释说,“2007年我给他们制订的品牌战略,原有的logo和形象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战略业务。”

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动态化,对传播效果进行检测,这是“横向项目”中的新业务,运用软件就可以对企业的品牌状况进行抓取,就知道其网络形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我从2003年到现在积累了非常多的企业案例,原来的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已经很成熟,但现在有二次创业的需求,需要用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来凝聚企业需求。”段淳林表示,企业文化是“企业咨询项目”中的重要模块之一。

此外,“企业咨询项目”中还包括针对首席品牌官、品牌经理人、品牌策划师的培训课程。其中一个特色课程是“新闻报道与品牌形象塑造”,内容囊括网络危机治理和互联网事件如何管控,怎么树立品牌形象,新闻发言人在网络事件发生后怎么去解决网络困境等等。

总结这些年 做过的各种项目,段淳林感慨其中的诸多不易,但也深感欣慰。她服务的某服装企业,在2005年提供了整体品牌战略,用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开放的眼光解读中国文化,用文化内涵来提升品牌。推动该企业成为APEC合作伙伴,帮其做软文传播,执笔撰写书稿。当时规划的时尚博物馆、美术馆,如今已经变成现实。

陶瓷行业是段淳林的团队接触比较深入的领域。“2011年我们了中国建筑陶瓷品牌竞争力研究的报告,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评价了陶瓷品牌发展在消费者眼中的品牌实力和综合状况。很多企业都来购买我们的报告。”那是她们在陶瓷行业的第一个深度项目,也是极辛苦的一个项目。那个夏天的七月和八月,段淳林的团队一直呆在佛山,调研了75个建筑陶瓷品牌,70个卫生陶瓷品牌,她自己至少参与了二三十个。此后,她联合广东省陶瓷行业协会、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一起成立中国陶瓷品牌研究发展中心,把调研项目继续做下去,每年研究报告,下一步会增加网络的消费指数。回想起这番合作,她笑言:“材料学院以前哪里用正眼瞧过我们,他们一个小项目的规模都比我们的大项目大很多倍,但现在他们觉得光有技术是不行的,技术的确很重要,但是到了一定层次就无法把价值放大,就必须通过文科的软实力来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以需求为导向,为市场服务。”

“实验室”里的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

2013年,是段淳林特别铭记的一年。当时,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申报并成功建立了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信技术路线等理论方法应用于新媒体与品牌传播的模式之中,跨学科的探索与尝试新媒体与品牌传播研究方法的创新。

“这个实验室不叫什么中心或基地,就是为了强调技术与研究,从网络传播到终端需求,到泛媒体时代的全民创意。”作为“实验室”主任,段淳林介绍,重点实验室研究用传播技术手段使软件应用解决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社会问题。“移动互联网与整合品牌传播创新研究”和“大数据与新媒体传播效果研究”作为重点实验室的两大课题,正好为整合品牌传播理论的构建提供研究资源和研究基础。

跨界融合,是重点实验室的一个特色。重点实验室下设数字内容产业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移动互联网与整合品牌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新媒体集成管理与平台化研究中心、大数据与新媒体传播效果监测与分析研究中心,均属于跨学科、宽领域的交叉领域,文科与理工科融合。

“传统意义上的研究范式受到了挑战,今天的我们要更多地打破学科界限,只有融合才能产生新思维,才能有新的研究视野和探索技术。”段淳林表示,“不然就落后了。”正因为如此,段淳林在重点实验室平台上陆续与传媒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建立战略合作,目的是为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开创新的通路。

重点实验室创建以来,段淳林不断与产业对接、与国际化对接,她感觉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了。去年的斯坦福之行,让她了解到斯坦福大学研究的传播学涉及所有人类行为。“我们原来学的传播就是新闻传播,把传播理解的太窄。所以在学科建设的层面上,老有一种壁垒,以为只有学新闻的才是搞传播的,这是误区。今天数字媒体日益发达,逐渐打破了这种界限。”

与阿姆斯特丹大学一位教授的交流,也让段淳林深感受益。本来两个人研究的领域非常相似,但对方研究的五个领域里有一个是段淳林最感兴趣的,但也是她最弱的。“他研究怎么通过游戏来帮助企业创建品牌。他讲了一个案例,就是《中国好声音》的创意模板。这跟我所理解的网络游戏完全不一样。这个视角是我没有关注过的。”会面结束后,对方邀请她到阿姆斯特丹或奥斯陆进行交流。

在主持实验室之余,段淳林打算写两本关于品牌内容学和品牌哲学的著作。品牌内容学的思路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企业的内容怎么能够成为品牌。方法包括数据列表。“比如说,我们今天关注的10大热点可能是什么?明天可能是什么?在传播的角度上要不断地通过大数据和列表的方式推送最有价值最有可能成为品牌的内容,就是让内容成为品牌。”

曾经在本科以及读研究生时作为校篮球队的前锋,段淳林和她的队伍每次比赛不是冠军就是亚军。如今的她渐渐喜欢上了其他的一些新运动,并且喜欢听古典英文歌曲,不过“自己唱的少”。身边的年轻人与段淳林接触后,发现她比自己更前沿,不由地惊叹:“哇,你这样的年龄,怎么做到的呢?”段淳林回答:“我会不断地跟进前沿。我常跟学生讲,即时学习,即时更新,不知道就赶快查。”在她办公室的书架上,排列《从0到1》、《叠加体验》、《Rework》、《链接》、《21世纪资本论》等最新畅销作品,有些已经读过好几遍。

第9篇: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本报讯(记者高小立)6月28日,随着电视剧《茶馆》中最后一个镜头——王利发娶媳妇拍摄的结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独家制作、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馆》在涿州影视基地宣布前期拍摄完毕正式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