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医疗法治建设精选(九篇)

医疗法治建设

第1篇: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关键词法律视角;医疗纠纷;法治意识;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革,医疗体系逐渐完善和健全,人们对医疗卫生观念也在相应转变,对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但由于医疗资源的总量与患者需求、区域配置之间的不平衡,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医患纠纷数量逐渐增大,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剖析医患纠纷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作为突破口,完善法治化背景下医院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化路径,从而建设好法治医院、平安医院。

一、当前医院医疗纠纷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从我国裁判文书网统计出,2013年至2018年间涉及医疗事故的裁判文书数量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2013年1991件呈现低谷,高峰期在2017年6342件,2018年略有下降为5464件。[1]裁判文书网上显示的数据仅是包含了已经到法院并且经过审理的案件,还有大部分的医疗案件和纠纷在医院、政府以及其他第三方调解机构得到了调解和处理。医患纠纷从最初的矛盾演化为医疗案件,会经历一段过程。深究近年来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医学专业性导致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等

医学是一门复杂、高深的学科,医学生要经过长期系统化的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培训,且需通过专业化的执业考试后才能成为医务工作者。此外,医学界对人体生命科学复杂性的研究具有局限性,加上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多种因素决定了医疗本身存在着极高风险性。对于患者而言,对当前医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和疾病风险的未知性等方面认识不足,自然处于弱势地位。[2]与医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相比较,双方形成了严重信息不对等。

(二)优质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的不平衡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虽然数量较多,但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综合水平等与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还存有一定差距。我国虽然实行分级诊疗制度,但是分级诊疗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不乐观。患者更倾向于到具有权威性的三甲医院看病治疗。三甲医院原本主要是针对疑难重症进行治疗,但不得不分配许多优质医疗资源到一般症状的解决和处理上。这种情况导致了大医院的挂号难、看病难问题,“黄牛”和“号贩子”也就相继出现,上述矛盾长期无法得到合理处理解决,便使得民众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大。[3]

(三)医患双方沟通不足、解决机制不畅

患者数量的增多、医护人员数量有限、医生每日接待问诊数量也有限等原因导致医患双方沟通不足。门诊患者看病等待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就诊所花费的时间,医生也不能花过多精力去回答每一位患者、家属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医护人员都会按照要求认真履行了告知义务,但患者对医疗风险往往不能理性对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值又高于正常值,此种矛盾随时可能激化患者的负面情绪,使之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导致伤医案件发生。关于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还有学者将其归因于媒体对“医闹”的片面宣传、医患间信任的缺失、医疗保障和救济机制的不完善等。[4]

二、法律视角下医疗纠纷处理和医院安全管理的难点

(一)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法治观念薄弱

1.院方法治建设体系不完善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未建立统领全局的法治建设体系,由于组织架构不健全,法治认知薄弱,管理理念缺乏法治思维,没有纲举目张的工作抓手,未能形成一套有效的法律事务和经验路径处理医疗纠纷。[5]对待部分医闹患者,迫于多方面的压力,往往采取不合理的做法“平息”事端。这有悖于采取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初衷。对于医患纠纷的处理不能仅停留于“治标”层面,更重要的是“治本”。2.医护人员法治观念薄弱医疗纠纷发端于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部分医务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薄弱,未能将医院法律风险的防范关口前移。一般公立医院是由医务部门先行调解处理医疗纠纷,并由外部聘请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医务部门的人员大多数并非同时具有医疗纠纷业务工作能力和法律专业知识背景,仅依靠于外部法律顾问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往往降低了医疗纠纷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法治培训形式大于内容在院方组织法律培训、法律实务知识讲解时,部分医护职工由于自身工作繁忙、法治意识不强,认为处理医疗纠纷和参加此类教育培训属于行政、后勤人员的本职工作,自主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强烈;同时有些培训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走过场、达不到预期效果。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更加有意识地在接受医疗服务中运用法治思维和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若医护人员不重视提高自身法治思维和观念,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和医疗处理规程展开医疗服务,在医疗纠纷中将会陷于不利之地。

(二)医患纠纷处理过程中,部分患者法治意识缺位

近年来,在一些“医闹”事件中,部分患者对医院任意打、砸、闹,采取极端行为围堵医院、要挟医院和政府,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扰乱了社会和谐稳定。部分患者采取极端方式不仅不能解决医疗纠纷,反而还会触犯法律的底线;不仅没有维护到需要维护的合法权益,还会使自身受到法律的制裁。应采取合法合理的途径保护自身权益;我国《民法典》《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损害责任认定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三)医院安全管理方面,安全保卫力量还需优化

1.人员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部分医院存在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在医患纠纷发生的早期未产生足够的重视,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控制和处理。安保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突能力不足、缺乏快速反应的协作机制。医院虽然有对应的应急预案,但并未定期开展有效的培训和演练,导致人员风险防控意识欠缺、能力不足。2.客观硬件配置不够优化医院属于开放的人员密集场所,空间大,人流量大。仅靠医院现有的普通安防系统以及安保人员日常巡逻,是难以第一时间赶到纠纷现场处理化解。根据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的《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加强医院技防、物防、人防建设,推进医院智慧安防建设。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检设备,完善一键报警及防控设施设备等硬件,强化安防系统建设。3.多部门协同力有待提高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临床科室之间、科室与医务、安保部门之间协同力不足,各为其政,在法律事务方面容易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而在发生医患纠纷事件时,医院安保人员只能采取协调和劝解的方式进行处理。虽然医院和公安合作在院内建立了警务室,派驻人员在医院内执勤巡逻。但由于警力有限、经费短缺等问题导致实际情况下公安对医院空间安全治理参与不足,驻院警务室并未发挥出其应有作用。[6]

三、法治视角下医疗纠纷处理的完善路径

(一)完善医疗法律体系,推进医疗服务法治化

进程医生和患者是医患命运共同体,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和利益平衡只能建立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内,因此应完善我国现有的医疗法律体系,重构医患之间的制度信任,保障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合法权益。[7]在最高检2021年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坚决严惩任何一起伤医扰医犯罪。高度重视对医护人员的权益保障,不仅是要严惩任何一起恶性医闹事件,对存在风险和隐患的医疗纠纷也应做好预警和应对。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虽然弥补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部分不足,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和法律责任部分进行了完善,[8]但对于医疗损害鉴定制度、赔偿制度以及相关的保险制度还需细化。因此完善医疗法律体系,要推进医疗服务法治化进程,从而真正实现途径多元化解决医疗纠纷。

(二)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及时化解医患纠纷

发生医患纠纷,并不意味着一定就会发展为恶性暴力伤医事件。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在合适的时间节点化解处理纠纷,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倡导医患之间积极沟通交流,建立运行有效、畅通的沟通机制。患者对自己病情不隐瞒,真正信任医生;医务人员对待患者要更有同理心,将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应对方案告知患者,解决患者心中的担忧和不信任。在诊疗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完善制度化管理。对待诊疗行为中出现的意外和摩擦提前应对处理,把握住医疗纠纷发展恶化的共通性,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理规程。

(三)提升安保能力,保障医院安全稳定运行

医院安保法治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应健全完善医院医疗纠纷处置规程、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安保力量建设,主动排查调处化解各类医患矛盾纠纷。积极构建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体系,织密安全管理网。其次,完善医院安防配置,根据新《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要求,切实完善医院内部的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将消防、安防和监控等配置为有机联动的整体,提高隐患识别的精确度。同时,贯彻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人建立重点人群预警机制。最后,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巩固多部门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医院内部科室之间加强沟通协作;警医联动方面,完善医院与属地派出所的联动机制。为实现平安医院建设的预期目标,也需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政府、人大以及各社会团体监督与配合,以便从容应对各类医疗纠纷。

四、结语

处理好医患关系,需要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同时需要医事法律制度规范的指引,医患双方构建法治思维,遇事找法,从而有效解决纠纷;院方还应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进平安医院建设。

参考文献

[1]乔晓东.论目前医疗纠纷处理现状及解决路径[J].法治与社会,2020(14):144-145.

[2]金恒宇.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医患关系的伦理学思考[J].卫生软科学,2010,24(1):34-35,42.

[3]杨锐.中国式医患关系的成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5):346,348.

[4]陈颖,黄羽沛.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医患关系改善之研究[J].医学与法学,2021,13(2):76-80.

[5]陈薇薇.法人治理结构下公立医院法治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20,28(3):38-43.

[6]姜厚宇.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的医院安全治理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21,19(4):48-52,63.

[7]申卫星.医患关系的重塑与我国《医疗法》的制定[J].法学,2015(12):79-91.

第2篇: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按照《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卫医发〔2011〕1098号)文件精神,***区卫生局结合我区实际,在我区内认真进行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的工作,确定了***区人民医院、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家单位为试点医疗机构,以中医康复为抓手,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根据对照评估工作方案内容,对我区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两年来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区人民医院

2012年***区人民医院主要做好康复医学科的筹建工作,包括房屋、设备、人员、经费的逐步配套。医院将门诊三楼原中医门诊和针灸门诊的重新设计装修,并新建了近70平米的康复训练厅。先后选派3人次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配备了中药熏蒸床、理疗床、牵引床、远红外线按摩理疗床、中频治疗仪、红外线烤灯、电针仪、周林频谱仪、温热磁场振动治疗仪、TDP治疗机、激光疼痛治疗仪等设备。开展了针灸、电针、温灸、火罐、腰椎牵引、颈椎牵引、中频治疗、超短波、红外线、热磁疗、推拿、按摩、中药熏蒸、药离子导入、中药涂敷治疗康复理疗项目等。在卫生局统一安排下购买了7张电动牵引床、3台蜡疗机、2台热敷治疗机等物理治疗设备。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区医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现有医师4人、护士3人、治疗师3人。在医院内建立疾病早期康复介入制度。指导3家社区开展康复治疗服务和康复咨询服务。两年来门诊康复服务7860人次,住院病人61人次。

2、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开展康复项目:牵引、手法复位、中药熏蒸、中频治疗、推拿、电针、火罐、放血疗法。

卫生技术人员32名,其中中医3名,没有康复专业人员。结合原有的中频,熏蒸等中药理疗康复,做好了专科优势病种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完善专科病种的诊疗规范,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继续打造好康复理疗在社区的影响力,让康复理疗成为真正的具有同等竞争力的特色专科。在两年里科室共接诊病人1250人次,收到广大患者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康复医疗设备:普通电脑牵引床、多功能电脑牵引床、中频治疗仪、中药熏蒸床、神灯、电针治疗仪。2012年区卫生局配备了①熏蒸治疗机一台②智能疼痛治疗仪③离子导入治疗仪④极超短波治疗仪⑤艾灸治疗机⑥电针治疗机⑦神经损伤治疗机⑧磁振热治疗仪等设备,填补医院的医疗空白,为颈腰椎等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经济有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3、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康复科,工作人员3名,其中中医主治医师2名,中医执业医师1名。现有设备:红外线治疗仪2台,中频治疗仪2台,超声波治疗仪1台,电麻仪2台,牵引床1张。开展的项目为中医、针灸、推拿、耳穴、艾灸、拔罐、牵引、中药导入、电疗、超声波治疗。目前重点康复人群为中风后遗症患者,主要以针灸、中药、推拿、心理治疗和偏瘫康复器帮助病人进行恢复,并总结出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将经过医师系统规范治疗的康复者进行了记录,并建立了规范的档案进行管理。今年已有5位患者参与了康复管理,对康复建档者定时认真的进行随访,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并且给与患者予有效的建议。另外,今年对脑肿瘤切除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名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今年特派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提高了中心的康复水平。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1、康复场地不足及康复设施不全,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2、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康复知识学习还在起步阶段,可以说针对性有了,系统性、实用性还刚刚开始。

3、由于康复体系建设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卫生部门无法单独完成,因此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缺失,有利于此项工作的财政、医保、人事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待出台。

4、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不成熟,还需磨合,适合双方的分工协作方式有待探索。

5、对公众的康复知识有待普及,康复医疗服务病源不明确,服务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6、康复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没有显现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突出打造技术品牌。将康复医疗体系的建设纳入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工作规范,努力做好我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

 

 

                               ***区卫生局

第3篇: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应急救治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5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在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加强应急培训,逐步增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

在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到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骨科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452医院等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区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2、加快全区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辖区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卫生应急专家库,并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区范围内包括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区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工作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力争每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立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食药监局、区红十字会等组。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员单位职责由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从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区财政局要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保证。

第4篇: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一、创立活动的首要目的

在镇党委县政府指导下,有关部分协分配合,卫生院积极参加,深化开展安全病院创立活动,经过采取响应办法,使医疗执业情况分明改善,卫生院及周边安全情况分明好转,医疗服务质量分明提高,卫生院内部医患纠纷、刑事案件、治安事情和安全隐患分明削减,卫生院治安防控才能分明加强,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患纠纷调处机制逐渐完善,并努力构成安全病院建设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发明安全有序的诊疗情况,促进卫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二、首要工作任务

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社会治安综合管治,保证政流行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施行、促进和谐卫生建设的目的,着力处理新情势下执业情况面对的突出问题。

(一)明确镇党委县政府的责任,增强部分间的共同与协调,提高行政部分执行力,坚持县政府在朝为民、依法行政的优越形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不变。

(二)坚持健全第三方介入调停医疗纠纷工作机制,着力施行医疗纠纷人民调停工作,保证医患两边正当权益。

(三)坚持健全医疗纠纷补偿风险分管机制,大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加强医患两边抵挡医疗风险才能。

(四)完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医疗投诉治理组织,患者投诉有详细人员招待,医疗事情获得实时有用处置。

(五)坚持安全防备系统和治安捍卫工作长效机制,严格打击风险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富安全和毁坏医疗次序的行为,保证医疗机构周边情况优秀、医疗机构安全运转。

(六)进一步增强卫生院治理,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保证医疗安全,增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卫生院治安防备节制才能和突发事情应急处置才能。

三、首要工作内容

(一)增强指导,明确责任,加大县政府和部分对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治理力度。

1、镇县政府及相关本能机能部分将安全病院建设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办法,作为正直政流行风的主要手段,把安全病院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管治目的治理,采取有用办法,切实增强指导。

2、综治办要将坚持健全第三方介入调停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和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作为本年工作的重点,坚持多渠道化解医疗纠纷工作场面。

3、明确部分工作职责,研讨制订创立安全病院工作的详细办法,坚持健全创立安全病院工作机制,施行部分联会准则、部分工作信息通气准则、督导检查和督办工作机制,增强部分间协分配合,构成创立工作的合力。

4、县政府和相关部分根据创立安全病院建设标准、审核评价指南等文件,对创立安全病院活动进行严格督导检查和评价,将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医疗责任保险、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停机制,妥善处置医患矛盾。

1、坚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停工作机制,在司法部分指导下组建第三方调停工作机构—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该机构是自力于”行政、医、患”之外的中介服务机构,承当调停医疗纠纷、化解医患矛盾工作职责。

2、坚持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各类工作准则和人员职责,完善招待注销、纠纷受理、调停指派、查询取证、调停结论等调停工作顺序,标准调停工作流程,提高调停程度。

3、设立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工作招待室,完善工作场合、设备等需要前提,组建调停工作专班,实行奉告职责。

4、增强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与卫生行政治理、司法诉讼、司法援助、劳动仲裁和保险等部分的工作联接,健全指导机制、服务保证机制、调停与理赔联调联念头制和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机制。

5、坚持医疗责任风险社会分管机制,履行医疗责任保险,处理医疗责任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护风险的才能,维护医患两边正当权益。

6、医疗责任保险依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好处分管的准则进行,坚持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奖惩机制,指导保险两边有用协作。

(三)提高医疗机构治安防控才能,打击毁坏医疗次序、风险医患关系的违法犯罪过为。

1、卫生院将创立安全病院活动、提高医疗机构治安防控才能摆在主要日程,成立创立工作专班,按期研讨工作,制订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人身财富安全、维护正常医疗工作的各项准则,认真组织施行。

2、根据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捍卫工作条例》和公安部《机关、集团、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治理规则》以及内部安全治理准则、标准和标准,增强医疗机构治安综合管治和消防安全治理,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查准则。

3、坚持健全卫生院内部治安捍卫组织,增强夜间治安巡查,增强技防、消防设备建设,增强主要部位、重点科室和麻醉、、放射源的安全治理,实时排查和消除不安宁要素和安全隐患。提高安全认识和防控技艺,不断加强应对突发治安事情、火警等事故的才能。

4、充分发扬卫生院门卫值班、电子监控系统的效果,积极共同公安机关依法维护卫生院工作次序,保证医患两边正当权益,防止因医患纠纷激发治安事情。

(四)增强医疗机构治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治理司法、法律、规章和诊疗护理标准、惯例,做到依法执业,标准执业。

2、健全卫生院规章准则和人员岗位责任准则,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准则。增强卫生院内在建设,狠抓中心准则落实,落实首诊负责制,施行单病种治理,开展临床途径工作,履行诚服气务。

3、增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练习。依照《护士条例》、《医师按期审核治理方法》要求,严格对医务人员施行审核。

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执行卫生部《处方治理方法》,结实坚持“以病人中心”的服务理念,准确施行医治和护理。为患者供应完善生活护理服务,供应康复和健康指导。

4、增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就治和转诊治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成功率。增强卫生院传染治理工作,提高卫生院传染节制程度,有用预防和节制病院传染。

(五)制订和完善防灾祸事故、防群体性突发事情练习训练,加强突发事情应急处置才能。

1、坚持应对突发事情的应急组织机构,制订工作准则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完善应对突发事情长效机制,做到“事前防备”、“事中应对”、“过后总结”;制订和完善防灾祸事故、防群体性突发事情应急预案,预案应与本单位营业范围和实践状况相结合,预案应具有应急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应对突发事情工作队伍,执行24小时价班,做好“四防”工作备勤和应急值守,实时精确上报相关信息。合时组织相关应对突发事情练习训练,提高应急处置才能。

(六)增强招待工作,完善化解医患矛盾和预防、排查医疗纠纷的工作机制,依法、公平、实时处置医疗纠纷。

1、坚持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和预案,完善患者投诉处置准则,坚持优越的医患沟通平台,有用开展沟通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做到关隘前移,重在预防。

2、培育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才能,对重点科室和部分负责人进行常识培训,使医疗服务和工作向重质量、重保证、重安全、重服务、重法治方向发展。将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标准化轨道,运用综合手段,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避免医患纠纷的频发和群体性事情。

3、坚持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首访负责制,注重初信、初访工作,对医患纠纷隐患按期排查。坚持预防在先、发目前早、处置在小、妥善化解、决断处置的准则,降低化解矛盾的成本和精神。

4、对要求过高、无理取闹形成严格影响的上访当事人,要在把握现实证据的前提下,依托公安和司法部分采取实时、有用、决断的处购置法,依法维护正常的工作和医疗次序。

5、坚持“安全病院”的每月例会准则,对有关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排查、总结经历,实时化解各类矛盾。

四、职责分工

(一)“安全病院”创立活动,由镇综治办牵头,卫生、宣传、公安、司法、民政、安全办、共青团、妇联、保险等部分参加,密切配合,各司其职。

(二)镇综治办将创立“安全病院”作为本部分目的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共同司法、保险部分坚持健全第三方介入调停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和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增强监督治理,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努力把医患纠纷处理在萌芽形态,削减越级上访事情,防止因医患纠纷激发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情。

(三)镇派出所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捍卫条例》等规则,指导、监督并组织协调卫生院增强内部治安捍卫工作,严格打击损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富安全和建设扰乱侵犯医疗机构次序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针对病院场合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合时开展治安专治行动,大力增强卫生院场合的治安治理,依法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次序。

(四)司法所协谐和坚持第三方调停机制,指导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依法调停医疗纠纷,开展对卫生院相关人员进行司法培训,为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供应司法支持。

(五)党政办采取多种有用方式,积极宣传党的卫生政策,深化宣传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严重意义和首要办法,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维护患者健康权益,指导患者充分了解和尊敬医务人员的劳动,指导医患两边理性、客观、公平地看待医疗服务能够呈现的风险。

(六)食品、药品安全办要贯彻执行药品、医疗道理监督治理的方针政策和司法法律;监督治理药品、医疗道理质量安全,监督治理放射性药品、品、进行有用监管。

(七)共青团针对青少年制定以推进“安全病院”建设工作为主题的宣传方案和方案,采取多种有用方式,在青少年中宣传推进创立“安全病院”的相关工作。

(八)妇联依法教育、指导广大女人医务人员发扬自我尊重、自傲、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综合本质,促进安全病院发展;增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络,协谐和推进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办实事。

(九)镇卫生院成立创立“安全病院”指导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完善内部医疗质量保证系统、治安保证机制和工作机制,实时处理因医疗事故、医疗过失、医患矛盾等激发的医患纠纷,依法维护医患两边的正当权益,妥善处置大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五、工作安排

“安全病院”创立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常常性、艰难性的工作,必需常抓不懈。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2月~年3月):发动部署,制订方案

成立活动指导小组,落实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制订下发镇创立“安全病院”活动施行方案,明确创立活动总体目的、首要任务、办法及工作要求,并召开现场会进行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年3月~6月):自查自改,建章立制

1、镇卫生院对照“安全病院”创立目的和要求以及“安全病院”建设标准,依照方案部署,增强宣传教育,查找单薄环节,制订整改办法,推进创立工作。

2、司法部分协调相关部分,积极做好医疗纠纷人民调停机构建设,充分运用这一平台,准确处置和化解医疗纠纷。

3、镇卫生院积极共同保险部分坚持合适本镇的医疗责任保险并组织施行。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增强医疗风险节制与医疗质量安全治理。

4、由综治办牵头,会同派出所、司法所等部分结合开展卫生院及周边治安情况整治专项行动,对卫生院内部治安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

第三阶段(2012年6月~7月):督查整改,完善准则

1、镇成立督查组,对卫生院开展创立“安全病院”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进一步查摆问题,完善准则,推进创立工作深化开展。

第四阶段(年8月~9月):严格审核,总结验收

1、由镇综治办牵头,成立创立“安全病院”工作审核评价组,对“安全病院”工作进行阶段性审核。

2、报请县创立“安全病院”指导小组验收。

3、坚持创立“安全病院”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研讨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是具体贯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学习科学发展观,增强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工作,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行动;是维护社会和谐不变,推进和谐、健康茅坪建设的有用办法;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打造安全病院的有用路子;是镇党委县政府关注民生,在朝为民最直接的表现。因而,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关于保证医疗机构安全和不变,准确处置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和谐,维护社会不变具有主要意义。

(二)增强组织指导。相关部分要把“安全病院”创立活动作为当前维护社会不变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要把“安全病院”创立活动纳入本部分、本单位治安综合管治的主要内容,构成指导注重、部分共同、社会参加、上下联动的活动气氛。成立由镇综治办牵头,相关本能机能部分构成的创立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立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镇卫生院,张宏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增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要成立部分工作指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缜密安排、增强办法、注重结果、认真施行。

(三)明确创立职责。相关部分要准确处置抓发展与抓不变的关系,要依据创立“安全病院”的目的任务,切实承当指导责任,认真实行工作职责,要以创立“安全病院”活动为载体,增强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增强准则和机制建设,完善工作顺序,落实各项工作办法,坚持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查制,实时处理创立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将安全病院创立工作作为维护社会不变、认真处理民生问题的主要工作抓紧抓好。

(四)亲密部分共同。综治办、卫生院、宣传、公安派出所、司法、民政、食安办、经贸办、共青团、妇联、保险等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研讨制订各部分施行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详细办法,坚持各项协调工作机制,构成工作合力。各部分依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紧紧围绕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首要任务,增强协分配合,构成创立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式。一起推进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深化开展。

(五)增强卫生院治理。镇卫生院要结实坚持“以病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直办院方向,增强医疗质量和安全认识,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增强内在建设,认真执行各类医疗护理治理准则、操作惯例和技能标准,提高医疗质量和技能程度,标准医疗服务;要加大医疗安全治理力度,尊敬患者各项权益,积极实行奉告任务,增强医患沟通,认真处理患者投诉,不断标准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开展各项专治活动,果断打击违法行医行为,依法取缔无证行医和游医;要严格打击不合法采供血液,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维护供、受血者的正当权益,积极发明卫生院安全的各类前提,到达安全病院的目标。

第5篇: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建立;评价

从中医理论上讲,急性心肌梗死类同于胸痹、真心痛、心痛等病症,发病的患者胸骨后及心前区会出现持久、剧烈的窒息与压榨的疼痛感以及濒死感,同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症状也会出现并持续30分钟以上,而且,患者还会呈现出面色苍白、喘息咳唾、神情萎顿烦躁等问题,严重者危在旦夕[1]。近年来,这种起病迅疾且病情严重的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2],亟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以临床路径的标准系统诊疗方法,对AMI患者进行诊治,具有较为显著的功效,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花费,因此,加强对于临床路径的研究极其必要。

1临床路径的理论含义与建立基础

1.1理论含义临床路径是当前时期较为新颖的医疗模式,它通过研究分析掌握患者病情与诊疗需求,致力于对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期进行优化与缩短,同时对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患者以其具体的病种为前提,获得最为优质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最终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与费用,是一种较为系统化、标准化的诊疗方法。目前,临床路径在各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展现了极其明显的优势,可以在节省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的基础上,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获得显著上升,受到了世界各国医学界人员的重视[3]。

1.2建立基础AMI临床路径以中西医对此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与经验为基础,即对中西医理论各自的诊治优势进行有机结合,然后参考以往时期与AMI疾病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咨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专家,最终建立起来。目前,中医学对治疗AMI疾病,已经积累的深厚的临床知识以及经验,且其疗效颇为显著,而西医学则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优势,可以有效辨别该疾病的具体症状,实现对于该疾病的精准及时地诊断。因此,中西医结合对AMI进行治疗的临床路径,具有较为显著的科学、合理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治疗水平与管理质量,推动医患关系的优化完善。

2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建立方法

AMI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路径作为标准的疾病治疗模式,结合了中医和西医治疗该疾病的最优临床经验以及知识,可以有效实现对于医疗工作行为的规范,降低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问题,缩减患者治病的成本,同时提高管理的质量。现将该临床路径的具体构建工作加以报告:

2.1以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为基中西医结合对AMI疾病进行治疗,其临床路径的构建,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与临床实践的指南作为基础指引,即:立足于中医药的诊断治疗工作的主体,以目前所有可以得到的最佳的研究证据作为依据,寻求医生诊治该疾病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构建。然后再以此作为前提,以患者的住院或工作日数为基本单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充分征求患者治疗的意愿,对医疗活动和疾病管理的方法进行实际组织,最终为患者构建出标准化的科学合理的治疗模式。

2.2结合文献资料以及专家指引AMI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路径,在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借鉴,并咨询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专家人员,对诊疗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与调整,才能够最终建立起来,并达到其应有的科学合理性。文献资料包括古籍与现代文献、系统综述、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meta分析几个方面,对于专家的咨询则侧重于AMI的主要发病病机及治疗方法两个方面,得出AMI疾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而再灌注治疗之后主要的治法则为益气活血法。

3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评价工作

AMI的临床路径所具有的具体效能,还需要经过具体、系统、精准的评价才能够得出,因此,在建立起该临床路径之后,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努力展开对该路径的相关评价工作。其具体评价如下文所示:

3.1评价基础采取历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接受临床路径治疗及不接受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前者为治疗组,后者为对照组,以检验该路径的具体效果。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1年4月――2012年1月间,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以及在2010年4月到2011年3月间治疗的STEMI的患者,前为治疗组接受临床路径治疗,后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

3.2评价依据以PEMS3.1程序为样本含量估算的方法,以AMI疾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已设定好的纳入、排除与出院标准,对患者进行选取与出院判定。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频率、卫生经济学的评价指标为主要的结局指标,以医疗时间、医疗服务的评价为次要的结局指标。患者接受SPSS13.0软件的数据统计分析,设定P

4讨论

AMI临床路径作为以急性心肌梗死为核心的标准治疗程序与模式,具有综合性、科学合理性的特征,它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所需要的治疗时间与费用,并达到对于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的优化。因此,该临床路径适宜在治疗AMI疾病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创洲,马媛.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v.2708:1220.

第6篇: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全国示范中医院市中医医院

时长:约11分钟

摄制:巅峰动力

“天地会昌之国,英灵秀出之乡。“地处成都西北19公里,是著名的中医药之乡,历代名医辈出,清代名医唐溶川,现代名中医苟意湘、许宗民、桑琢斋等人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在市家喻户晓。

画面:“天地会昌之国,英灵秀出之乡“水墨动画标志性建筑古代名医介绍

时间:25秒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市中医医院从1952年成立之初的联合诊所,一跃发展成为全国首批示范中医医院、四川省首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而享誉四方。医院位于市天彭镇南大街396号,占地面积13648?o,作为“5。12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单位,医院在上级领导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获得了中央灾后重建资金,建设“灾后重建住院综合大楼“。大楼建筑面积约9991平方米,设计床位236张,于12月31日竣工投入使用,大大拓展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医院业务用房总面积达到25312。31平方米。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496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105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1人,实际开放床位400余张。医院先后涌现出了周邦培(成都市名中医)、刘六勋(名中医学术经验师承工作指导老师)、陈晓(成都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余加义(成都市名中医)等多位目前仍在医院为病员服务的当代名老中医。

画面:中医医院早期外景“医院位于市天彭镇南大街396号,占地面积13648?o,医疗业务用房25312。31?o,医院现有在职职工496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105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1人,实际开放床位400余张“等基本字幕信息名医诊断画面

时间:60秒

医院长期以来坚持发挥传统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优势,为广大群众解除疾苦,同时也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6月16日,正值传统端午佳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市卫生局主办、医院承办的“弘扬中医药文化宣传日“活动在市中心广场隆重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杨龙会、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冯兴奎、成都市卫生局副巡视员温蓉利、成都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卢洪岩等领导应邀到会。市人大副主任方虹,副市长刘蓉,市政协副主席高跃等领导出席了活动。我市中药材种植相关镇负责人和中医药企事业单位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日“活动的开幕式。在活动现场表演了体现中医药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文艺节目,名中医在现场为320多名群众进行义诊和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我院的医务人员为1100多名群众开展传统端午节“烧艾火“、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展示,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进一步浓厚了市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画面:6月16日,“弘扬中医药文化宣传日“;相关领导中景及同期字幕群众现场互动活动场景(资料提供)

时间:90秒

医院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发现方向,吸收和引进现代医学发展成果,不但中医特色浓厚优势明显,现代医学的应用也在本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医院拥有与四川大学遗传研究所协作成立的四川省同级医院唯一的pcr分子生物实验室,在分子生物检测技术(dna检测)方面填补了地区的 空白。

画面:医院领导会议特色中医和现代医学代表设备pcr分子生物实验室及操作特写局部。

时间:30秒

医院第一个同沿海三级甲等医院厦门市中医院联合成立了“厦门-联合腔镜治疗中心“,配备了德国最先进的腹腔镜、前列腺汽化仪、纤维胆道镜、高频电刀、子宫旋切器械等一整套腹腔镜手术系统,开展的微创手术在本地区微创外科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引进的钬激光设备治疗拓展了中心的微创外科手术范围,为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提供了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

画面:“厦门-联合腔镜治疗中心“挂牌“腹腔镜、前列腺汽化仪、纤维胆道镜、高频电刀、子宫旋切器械“等先进设备画面钬激光设备治疗的临床使用特写局部。

时间:40秒

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享誉金彭的骨伤科,是地区最早的省级重点专科,结束了市无省级重点专科的历史。

画面:骨伤科科室治疗情况(带病员)特写局部。

血液透析治疗室是目前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好、技术最好的肾病科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已有十多年历史。

画面:展现血液透析治疗室的面积、设备、人才的优势(带病员)。

肿瘤科是地区唯一的肿瘤专业病区,拥有成都地区县级医院唯一的高能超声聚焦刀,开展肿瘤无创绿色治疗,填补了空白。

画面:肿瘤科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特写局部。

康复科是地区第一个开展中医康复治疗的特色科室,是市最大的中医康复特色专科,在成都市范围内也处于领先水平。

画面:康复科代表工作场景

核医学科是目前地区唯一的放射性治疗临床科室,主要利用同位素(i131)治疗甲亢等内分泌疾病。

画面:核医学科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特写局部

时间:40秒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几代中医人的不懈努力,医院已经成为设备设施先进,科室设置齐全,中医特色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现代化中医医疗机构。

画面:领导关怀社会支持医院历届领导(照片资料)“19个临床科室、45个专业组“字幕包装医院现任领导班子

时间:15秒

医院加入120急救网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了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立了“急危重症、创伤、中毒“绿色通道,配备了大量地区最先进的尖端医疗和检验设备,如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美国通用电气dr,德国西门子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波检查仪,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仪,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大型c臂数字化多功能光机等。

画面:120车辆及救护监护室抢救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美国通用电气dr,德国西门子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波检查仪,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仪,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大型c臂数字化多功能光机

时间:35秒

重症医学科作为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是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标志。在新住院大楼二楼,医院严格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标准设立了重症医学科病区。病区总体布局规范、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配置了重症监护病床10张。配备了宜安呼吸机、drger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病人可移动监护仪、心电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震振排痰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中心静脉穿刺、气管插管、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连续中心静脉测压、亚低温治疗、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多发性外伤致创伤休克、ards、肺水肿、围术期患者的呼吸功能管理、急性消化道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或自发性脑出血非手术者、呼吸循环支持、严重感染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等急危重症患者具有较强的救治能力。

内科一病区是中西医融合的综合性科室,已经建成心脑血管、呼吸内科等专业组,心脑血管专科是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科室收治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病、支气管扩张、呼吸衰弱、胸膜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患者,在中医药治疗胸痹、眩晕、心衰、肺胀、心悸等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画面:内科一病区诊断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

内科二病区(肿瘤科)在中西医融合治疗肿瘤方面开展了很多独特的治疗模式,是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科室运用传统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能聚焦超声刀这一现代无痛无创治疗手段,逐步引进热疗、放射粒子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等先进的肿瘤治疗手段,结合中医药特色疗法,开展各种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填补了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空白,该科正在向建设“市现代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的发展方向努力奋斗。

画面:内科二病区诊断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特写局部

内科三病区拥有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中风病科“和糖尿病、肾病、核医学(甲亢)等专业组,开展各种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融合治疗。肾病组依托血液透析治疗室13台国际先进的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透机、2台费森尤斯4008s血滤机,救治各种原因所致肾衰、药物中毒患者,每年救治患者7000多例次。核医学(甲亢)借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的技术力量开展放射性碘治疗甲亢,已治疗甲亢患者近三千人次,一次性治愈率达到90%以上。糖尿病组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画面:内三科诊断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肾病组依托血液透析治疗室13台国际先进的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透机、2台费森尤斯4008s血滤机,“等设备规模核医学实践治疗糖尿病治疗及康复镜头特写局部

内科四病区是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科“,主要开展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脾胃病)的诊断和治疗。科室运用现代医疗设备,结合中药灌肠(肠道水疗)、中药硬膏热帖敷治疗、灸法、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循经闪罐等特色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对于急性胰腺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胃食道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技术水平。

时间:60秒

外科一病区主要开展普外科(肝、胆、胃肠)、泌尿外科、乳腺外科、烧伤、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除开展常规外科手术以外,近年通过灾后对口援建,成立了唯一的“厦门-联合腔镜治疗中心“,开展腹腔镜下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小、疤痕小等优点,结束了只有三级医院才能开展腹腔镜和胆道镜两镜联合手术能力的历史。医院引进目前最先进的钬激光治疗设备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手段先进,复发率极低,安全可靠、快捷无创的钬激光治疗解除了泌尿系统结石的痛苦。

泌尿外科能开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肾、输尿管、膀胱的结石及肿瘤等手术。普通外科开展了甲状腺、乳腺、肝胆、胃肠等各种疾病及肿瘤手术。烧伤外科利用中西医融合治疗烧烫伤特有的优势,开展了各种烧伤植皮手术,对于各种烧伤病人的治疗处于我市先进水平,已成功治愈烧伤病人近千例。

外科二病区主要开展胸外科、神经外科、肛肠痔瘘科、创伤急救外科、血管外科等疾病的治疗。胸外科能收治各种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裂伤、周围型肺癌、心包填塞、心包积液、食道癌、膈疝、膈肌损伤病人。神经外科现已成功开展各种头皮肿瘤、颅骨肿瘤、头皮挫伤、脑震荡、脑挫裂伤、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膜瘤、脑胶质瘤、脑室积液、慢性硬膜下积液、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肛肠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痔瘘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骨伤科作为1995省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的重点专科,以全程中西医结合为特色,运用各种传统疗法配合各类现代手术治疗,能成功开展各种骨科大型手术,颈、腰椎间盘切除术和臭氧髓核消融术。科室运用中医特色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和膝关节关节炎,小针刀治疗劳损性腰痛,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开展骨与关节损伤的中西医结合微创,人工关节置换,颈、胸、腰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

画面:骨伤科诊断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特写局部

康复科是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是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科室运用传统中医特色的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治疗各种类型的软组织损伤、颈腰椎疾病和各种痛证,擅长于脑血 管意外和脑外伤的恢复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深受患者欢迎。在,康复科创新性地开展了三伏灸、三九灸等中医药外治治疗项目,把传统中医药技术的运用范围从“病后康复“扩展到“未病先防“,为中医“治未病“项目的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康复科致力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由我院承担的“市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成效卓著,在7月成都市卫生局在我市召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现场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我院积极发挥中医优势特色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画面:康复科诊断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三伏灸、三九灸的应用“市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照片(提供若干)特写局部

时间:80秒

妇科用中医妇科和微创手术技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是全市唯一的中西医融合妇科,在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同时,将现代科技运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科室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开展了妇科手术、计划生育手术以及各种微创腹腔镜手术。

画面:妇科诊断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

眼科和耳鼻喉科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种眼科、耳鼻咽喉科疾病,其中眼科早在1994年就率先在开展了第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术,耳鼻喉科能运用内窥镜开展各种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

画面:五官科诊断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特写局部

时间:30秒

医院还有功能完善的“治未病中心(健康体检、亚健康治疗)“,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智能化信息管理、中西医融合的健康理念为各类人群开展个性化的体质辨识、健康咨询,提供一流的“一站式“服务。

画面:治未病中心诊断代表工作场景(带病员)特写局部

医院秉承“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建设技术高超、服务周到、群众满意的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医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整治,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方便患者就医。

画面:大厅接待礼仪护送病员电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齐全

时间:30秒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要求,市中医医院坚持“厚德精术、仁爱济世、务实创新“的院训,正向“弘扬传统中医,发展现代医学,建设管理体系科学、硬件设施先进、技术水平一流、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中医医院“的发展目标迈进。

画面:各个设备特写的蒙太奇融合

时间:30秒

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在不远的将来,一所立足,面向天府的技术服务一流、中西医并重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屹立!、

她就是全新的市中医医院!

画面:医院外景旭日东升出字“市中医医院“闪光

第7篇: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随着传统医学研究的深入与普及,国内外对中医临床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加,中医学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理论和方药,中医学所采用的医学模式有利于应对西方医学缺乏显著疗效的重大疾病和疑难病。由于重大疾病和疑难病具有病死率和病残率高且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特点,在制定干预和救治方案时,既要求救治措施的恰当可行,又必须疗效显著。因而,在近年内,国内外中医临床研究的项目与课题大幅度增加,出现了传统医学地位上升的发展趋势。利用Google趋势图显示,自2004年后中医的关注曲线图呈现上升现象,除中国大陆地区排首位外,海外依次排序为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与地区。

1 研究背景

数千年来,中医以其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观、重视人体平衡调节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以及基于具体矛盾具体解决的辨证论治思维方式对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西方文化及西方医学的传入,对中医学的质疑不断产生,其焦点之一是中医学能否符合现代科学的标准,尤其是其临床效应的评价标准能否符合现代科学的标准。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基于西方医学临床效应检验标准设计的中医临床效应的评价研究。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应大生产的需求,中成药的生产及应用越来越普及,使中医的临床研究可以类似西医采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而且其结果也能够符合统计学评价的需求。在中医临床研究进步的同时,中医的整体观、个体化诊疗模式以及辨证论治的方法却有些淡化,因为无论是整体观、个体化诊疗模式,还是辨证论治都无法满足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的需要。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够在保持整体观、个体化诊疗模式、辨证论治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评价中医临床效应,包括评价中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案、中医临床疗效及中医临床的安全性等。

2 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目前开展中医临床效应的评价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临床疗效的验证、专家与名老中医的意见及中医临床文献数据的支撑,其中最后一点是国内外临床评价与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目前开展的评价研究往往缺少中医临床文献数据的支撑,主要是缺少文献数据分析与利用的方法。此外,由于数据资源分布广泛,种类多样化,使得有效地收集、整理信息与数据,总结出中医个体化诊疗效应的共性规律极为困难。以2004年发表在国内的中医临床文献为例,相关文献约22 000篇,治疗病例数达1 939 822例,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获得可信的结果,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仅由经验评价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科学性显然是不足的。利用既往国内、外研究成果,整合现有资源,在浩如烟海的大量文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中医临床效应评价提供科学、充分、翔实的数据,是具有很大价值的。

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循证医学在临床文献的评价利用方面总结了大量的经验,而且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推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如果能够有效地借鉴循证医学思路对中医临床文献进行证据发现的研究,有效评价中医临床疗效、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安全性,将对中医临床效应的评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开展此项研究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目前中医的临床研究,特别是能够充分体现中医特点的临床研究很难符合西医临床研究设计的规范;其二,如果完全用西医的方法和手段验证中医临床效应,是很难真正反应中医临床效应的实际情况的·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的思路,依据中医临床文献的特点,寻找解决中医疗效、治疗方案与安全性证据提取与发现的方法,在中医药临床文献评价的基础上,实现证据的有效发现,最终提供一整套方法与应用工具,应用于中医临床效应评价·中医文献与西医文献不尽相同,中医理论体系也有别于西医理论体系,中医临床的有效信息在文献中的存在方式与在西医文献中存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提取中医文献中的有效信息,必须建立起中医学独特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将通过研究影响文献质量的因素,来评价中医文献的质量,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系统,这是建立高质量的临床文献数据库的重要保障,是深化分析中医临床文献数据的前提,也是完善中医临床效应评价体系的基础工作。

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医临床文献数据库,其中所包含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数据的参考价值并不尽相同。为了评价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需要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规范。我们将根据临床效应评价的需要及要求,针对临床数据库本身的特点,对临床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细化评价。

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展的中医临床文献评价研究,多限于平面研究,这将影响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二维之间的关系展示,很难发现不同疾病同一阶段出现的相同病势·病位·病因组合等多种关系,也很难确立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发病部位间和不同发病阶段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间的共性因素,因而很难发现中医临床的共性技术,更难进行相应的信息归类与统计分析,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深入开展。基于结构型数据库中的临床文献数据,利用协同工作软件及相应的应用程序有可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方法,发现临床文献数据的动态演变规律,依据证据要素进行归类,形成不同维度,以便发现病证之间、诊断与疗效之间、疗效与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

3 研究方法

3.1 建设中医临床疾病数据库系统

中医临床疾病数据库系统由中医临床疾病结构型数据库、中医临床文献数据库、中医临床个案病例数据库、中医诊疗标准与技术规范数据库等4个主体数据库组成,并包括1个中医临床数据平台。

3.1.1 中医临床疾病结构型数据库

按照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以及计算机可理解的语言模式设计数据库结构,对应用自然语言表述的中医临床疾病数据库及相关临床文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和加工,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3.1.2 中医临床文献数据库

整合50年来已经公开发表的临床文献研究数据,围绕近10年来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中医干预有疗效优势的重大疾病和疑难病主题进行相关诊断方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数据的采集。

3.1.3 中医临床个案病例数据库

以期刊及相关医案书籍中的个案病例为基础,设计个案病例数据库结构,用于存储现有中医临床文献中有关个案治疗的相关信息。

3.1.4 中医诊疗标准与技术规范数据库

建立各类重大疾病和疑难病的标准、技术规范及临床救治方案等文献数据库。

3.1.5 中医临床数据平台

①临床疾病应用平台:提供最简明与清晰的治疗方案。通过本平台,可以全面了解临床对于各类疾病和疑难病的救治方法与需要观察的指标。提示医务人员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与检测项目。②诊疗规范平台:按疾病专科分类,提示疾病的处理原则与诊断方法,临床用药与护理要点。根据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的需求,提供相关信息。按照不同的临床工作范围,提供相应的查询入口,便于数据的直接利用。③临床知识平台:临床用药(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特点、用药方法、注意事项、药理学与常见疾病发病原理与预防、治疗方法等按不同需求提供给临床医务人员。④多功能数据检索与数据查询平台:建立相关数据的关联通道,便于用户按照导航系统的指示,查询与浏览数据。⑤网络链接数据查询平台:与国内外相关疾病诊疗网站建立查询链接,进行最新技术信息查询。

3.2 文献质量的评价研究

包括期刊、文献及数据质量评价研究。期刊评价在参考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自引总引比等一般性期刊评价指标外,还将参考其他一些与中医临床关系密切的指标。文献评价在参考期刊来源、作者、单位、地区、发表年限、科研立项、自然增长规律等一般文献评价指标外,还将参考中医临床自身特有规律所关联的指标。数据评价在参考循证医学数据评价指标的同时,充分考虑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形成相关指标。

3.3 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价研究

针对所有期刊、文献和数据进行影响因素评价,评判不同文献及数据的应用价值及参考价值。主要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对文献和数据进行评价,评价诊断方案设计、疗效判定设计、治疗方案设计、安全性设计等因素。按照中医临床特点进行高频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的设计,注意解决文献中的高频数据不一定能够发现中医诊疗要素、统计结果显示有效率高的也不一定是最佳治疗方案等问题。同时,依据中医临床诊疗特点,研制制约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分析,对于影响中医临床效应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疾病的发病率、地区、年龄、性别、研究方法、症状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诊断与观察指标、治疗方案、用药特点与配伍规律、有效率与有效指标的相关关系。

建立临床疗效与治疗方案分析系统,利用Business Objects和Birt软件,将抽取的各种疾病数据,进行统计与归类。包括临床研究方法统计、各种疾病报导频次与病例数统计、中医诊疗方案统计、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中医治疗统计、中医证候频次统计、地区统计等。最终发现发病率、地区、年龄、性别、研究方法、症状与证候、观察指标、中医治疗方案、用药与配伍、有效率等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起的数据分析系统将提供数据分析的核心服务,根据分析方法的类别,又可分为如下3个子系统。高频分析系统:提供高频分析服务,将高频分析的结果展现给用户,供用户进一步分析数据,将用户认为有价值的结论保存,留待以后参考或者提交到服务器,由相关的专家系统讨论;关联规则分析系统:提供各属性以及属性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将关联规则分析的结论展现给用户;聚类/分类分析系统:提供的聚类/分类分析,可以按照治法治则、功效等相关属性采用各种聚类/分类方法分析,提供聚类/分类分析前的数据过滤转换服务。

研究海量信息处理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实现海量数据统计分析、超大规模、高复杂性优化问题求解以及复杂离散系统的建模,从而形成软件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技术,确立基于网格计算的海量信息处理的形式化理论与方法。

3.4 中医安全性评价研究

通过分析50年来文献中报道的中药毒副作用与中医临床治疗失误的数据,客观评价中医临床效应的安全性,完成中医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揭示部分中药毒副作用及其产生原因,探索中医方剂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建立不同类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提出影响中医临床效应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因素,提供评价中医临床安全性的方法。

第8篇: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为深入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开展中医医院或康复医院的康复服务和研究能力建设,加强中医康复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丰富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根据《海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琼财社[2016]2155号)和《海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琼财社[2017]31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原有康复科建设基础上,通过改造或扩建的方式,整合资源,建设中医康复单元,以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其他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提高中医康复技术水平,建设一支康复人才队伍,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提高我院中医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项目承担单位和内容

(一)项目承担单位。

三亚市中医院。

(二)项目内容。

 1.建设中医康复单元: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11年,有独立的门诊和病房,病房面积1600平米,床位46张,功能用房面积紧张,康复治疗大厅150平米,其他功能用房不足50平米,病房空间拥挤,远没有达到《康复科建设标准》要求,门诊面积40平米,所有开诊内容都集中在一个房间,没有单独的康复咨询室。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促进中医康复场所规范改造、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改进,整合多学科资源,集中设置相关中医康复技术和人员形成中医康复单元,以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脊髓损伤、项痹、腰腿痛、儿童脑瘫、中风病亚病种、骨折术后、心脏病、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坚持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的特点,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改善和促进患者功能障碍恢复为开展工作的归宿点,重点着手于长期优化康复治疗和防治方案、拓展康复使用范围的临床研究。在建设过程中,以建立康复科重点病种辩证论治规范、临床疗效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展康复科疾病谱,开展康复新技术,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和能力。

 2.配置中医康复设备:康复科目前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我们将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三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备齐全的中医康复设备,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康复服务。目前康复治疗的开展主要是以一对一的这种粗放的形式开展,现代科技下诞生的高端康复医疗设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确实起到很大作用,但在我们科室并没有得到体现。为了紧跟时展步伐,逐渐缩小我们与省内、国内大型康复机构的差距,在“填平补齐”中医康复设备的同时,也需要购进部分现代康复设备。

 3.提高中医康复技术水平: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专科可持续发展,力争建立多病种一体化治疗中心。完善康复护理队伍建设,开展中医特色的康复护理服务。完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以改善和促进人的功能,维护和提升人的健康状态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医康复技术优势,走“中西医结合康复之路”,开展康复医疗、康复护理、康复咨询等领域的康复服务。实现基于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有效结合的分层级、分阶段康复,促使中医康复技术与服务向社区与基层的覆盖与辐射,形成完整的康复医学网络。

 4.开展人才规范化培训:通过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支梯队合理的康复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培养专业的康复人才,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积极承担系统的中西医康复专业人员培训任务,培训三亚市辖区内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构建中医康复人才队伍,向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输送人才,能够达到辖区内全覆盖,并促进中医康复技术与服务的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

 5.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争取5年内将我院康复科建设成为“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服务一流、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中心。该中心集临床、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服务于本市60万人口并向外辐射周边县市,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康复基地。建立优化康复治疗、中药防治中风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建立和完善康复亚专业-周围神经损伤、骨折术后等康复的康复治疗方案,完善信息来源,建立康复治疗辩证论治规律,建立康复疗效评价标准和康复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康复防治本专科重点疾病的资料库,确定疗效确切、经济实惠的方案,以便推广应用。

三、项目组织实施和资金安排

(一)组织实施。

省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生计生委负责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三亚市中医院按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合理制定采购品目、规格和数量,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采购工作。

第9篇:医疗法治建设范文

一)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二是进一步开展基层全科医生及住院医师培训,一是扩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单位范围。加大市级医院对口支持乡镇卫生院工作力度。三是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两类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五是探索研究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二)巩固发展合作医疗。

确保门诊统筹工作平稳运行。做好门诊慢性病弥补。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和服务行为监管机制,做好门诊统筹。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新农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做好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及监测工作。依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高效运转。

三)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积极融入“1+8乡村圈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互惠互利,相互协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与乡村社区及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直接面向群众,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科学设置、合理布局、调整撤并等方式,根据乡村总体规划、服务半径和人口数量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划新设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型医疗模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精心打造社区卫生“15分钟服务圈”切实为居民提供平安、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95%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

四)加强医政管理。

抓规章制度落实,一是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抓服务流程改进,抓服务公开透明,抓医药费用控制,提高医院建设与管理水平。二是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制订和完善医疗质量考评体系和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督导各医疗机构建立院级、科级和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各项质控措施得到全面的落实,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或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意外的发生。三是落实医疗平安责任制和医疗平安责任追究制,增强医务人员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平安第一、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加强医患沟通,进一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四是继续组派15名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对口支援3所乡镇卫生院,认真贯彻落实医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积极指导公立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五是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社会满意度调查、医疗服务信息公示、规范急诊、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评比、突击夜查房、医疗平安培训、医院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研讨、医疗质量点评等载体活动,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对适龄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等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试点效果。完成全市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身体合格的劳动力。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疾病预防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疾控体系绩效评估,促进疾控机构职能转换。建设好市精神病医院,提高精神卫生防治能力。

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相关预案,完善应急工作预案。重点加强学校等高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深入调研建立独立的卫生应急机构是否可行,空虚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卫生应急队伍,开展卫生应急专业培训和演练,健全卫生应急贮藏机制,做好应急物资储藏。加强预警预测,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医疗急救体系专业化建设,继续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

加大100%平安套的使用推广力度,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等重大污染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艾滋病的检测和筛查工作。推行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强制推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健全艾滋病医疗救治管理体系。继续加强以甲流感、手足口病等为重点的污染病防治。继续巩固和扩大地方病防治效果。全面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应对麻风病防治体制改革,做好麻风病防治。开展糖尿病日、高血压日、爱牙日等慢病防治日的健康教育工作。

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监管。大力开展卫生监督进社区、进农村行动,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协调力度。加强农村和乡村社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实施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完善网上行政许可审批机制的运行和监管。全力加强食物中毒防范和处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以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的食品平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打击非法行医以及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非医学需要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的违法行为,做好血液平安日常监督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市场监督长效机制。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污染病防治监督执法,扩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职业病危害、重点人群的监督覆盖面。完善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实施育龄妇女增补补服叶酸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强化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积极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

推进卫生镇、卫生村和卫生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

六)以“部省联动”为契机。

以污染源控制为重点,以村为单位人畜感染率控制在2%以下、1%以下村数较上年有所增加、不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感染为工作目标。强化人畜同步查治,以182个人群感染率大于1%流行村为重点,同步推进人畜查治工作,目标人群和耕牛受检率达到90%以上,化疗覆盖率达到98%以上;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改结合,整村推进血防改厕,确保建设一户、使用一户,保质保量的完成13000座血防改厕任务;加快以机代牛步伐,重点建设后湖、西大垸、高场等3-4个无耕牛乡镇,局部地区建设一批“无牛村”逐步从根本上控制耕牛这一主要污染源;进一步做好熊口镇吴家垸村、龙湾镇三合村、张金镇化家湖村和后湖管理区关庙办事处等10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疫情监测工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集中投入,大力改善疫区环境,控制人畜感染;完善省部联动工作机制,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血防工作向疫情传达控制目标迈进。

七)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为全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筛选推广应用适宜的中医诊疗技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药宣传力度。

八)实施科教兴卫。

全市开展住院医师培训项目。二是继续实施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岗医师全科知识脱产集中培训。三是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培训,一是将市中心医院、市卫生学校及油田总医院纳入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申报。使学员掌握内、外、儿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对基层罕见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能力,提高乡镇卫生院内、外、儿科服务水平。四是继续开办村医业务培训班,组织村医参与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