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

第1篇: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习题讲练 思维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

习题讲练是常见的教学活动,基于课堂的习题讲练针对的是学生共性,基于学生个别问题的解答是以学生个体为主,其中巩固概念、技巧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训练都是习题讲练的重要内容。在平常讲练中,我们容易忽略思维训练,没有从思维培养的角度去备课、授课和反思,而侧重于技巧方法的掌握,造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很高水平。有效开展思维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有活力、有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在习题讲练中创设、引导、培养。

一、对思维训练要有明确的认识,把握习题讲解中数理逻辑思维的特点。

第一,思维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创设情境中思考、判断、归纳等,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因此,在学生思考的起点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应尽量不改变先前创设的情境,充分尊重思考的主动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学生自己去想。

第二,学生个体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表现出很大差异,在平常课堂教学中,对一个知识点的发散,有的同学能总结出很多结论,有的则不能,但课后却总能做得很好。其次,同一已知,同一结论,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影响下,也不是所有同学都能阐述已知到结论的逻辑联系。思维训练从教学效果来说主要是针对学生共性的训练,让更多的人在课堂上得到有价值的训练,对个性差异较大的同学进行适当引导,多给予学法指导,使思维习性与多数同学有更多共同点,同时也应尊重学生思维的个性,往往“出彩”的学生是个性表现突出的学生。

第三,思维训练离不开对事物的客观分析,数理逻辑思维训练更是如此,思维是主观行为,道理是客观的,尊重逻辑的客观联系,分析时就不会有偏差,学生的推理错误大多来自于思考时的主观臆断。

第四,数理逻辑思维训练与经验总结有必然联系。思维训练的基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经过有目的地思考,得出一定的经验总结,再作用于以后的思考,经验的总结有助于思考得到好的成效,但这不是思维训练的全部,思维训练还能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第五,思维训练是实践活动,合理的思维训练会有很好的训练总结,从而指导以后的思维训练,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因此,训练的内容、训练的程度都应因知识点的特点而定,特别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共性,做好情境创设,进行适度引导。

二、合理备课,对思维培养要细化、规范化。

思维培养应在习题讲练备课中有完整体现,习题不是为思维训练准备的,但习题的训练具有思维活动,习题的讲解更是展现出了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思维活动,其间思维如何体现,思考量的多少,思考如何与知识点结合,如何反思,等等,都需要在备课时做合理安排,备课一定要备出学生思维。另一方面,习题讲练有课前练课堂讲,或课堂先讲再练,或课堂先讲后练,思维培养贯穿习题讲练的布置、训练、讲解、训后总结评价,因此,在备课时就应做好相应安排,对可变因素作合理预见,在哪一段练什么能力,应收到哪些预期的效果,都应心中有数,备出训练情境创设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三、注重课堂训练和引导,做学生思维的指挥家。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高业务素质,对思维培养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知识点要有较高的熟练程度,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交谈要和蔼,表达要流畅。

课堂的思维训练要恰到好处,习题讲练是培养思维的主要途径,思维培养是与方法和技能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时还以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来实现。习题讲解时,思维训练要明确,不可含糊不清,只讲题,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漠不关心,避而不谈,该学生思考时,一定要足量、要适度,因为多了学生会晕,少了又缺乏灵活性。

合理利用小组讨论,充分发挥思考的主动性,通过“辩”使逻辑显得清晰,让学生“相互启发”,形成更多的知识经验。

四、注重讲练中思维训练的反馈反思。

训练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遇到哪些不合理因素和困难,把这些困难和不合理因素与学生结合起来分析解决,会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磨合,有利于思维培养。思维训练是一种实践活动,要不断反思完善自我,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多和学生交谈,多听学生的体会,客观分析学生的建议,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达到“心领神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习题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舞台,组织好学生训练,固化思维形成经验,创新思维形成突破,使学生在一次次训练中提高能力,促进技能与方法的掌握和知识经验的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威.数学习题课的主体参与策略.中学数学月刊,2012(4):60-61.

第2篇: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创造思维;理论与认知;教学方法;多维度;审美意识;理性思考;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26-01

一、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意义

设计思维课程训练,属于新的课程体系,近几年才得以重视并引入设计基础教学之中。在以往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的就是对学生创造力、思维意识及审美趣味的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中事物的观察与好奇心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思维和创造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感性更多,而理性的设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分析与规划等能力相对薄弱。艺术的本质是创造与个性的发挥,在实际设计与创作过程中,感性固然重要,而理性才是达到合理有效且富有创意设计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的设计教育迫切需要对于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创造精神的汲取。通过设计思维训练课程一系列的专题训练与方法讲授,培养学生多而广的思维方式与思考模式,从重视设计知识与技术层面的训练模式转变为设计思维意识、艺术修养、创造性思维等层面的培养,摆脱思维惯性与单一。

思维的过程,是人脑神经细胞对于各种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的过程。思维作为人脑最为活跃而无羁绊的部分,作为设计专业而言,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并使思维活跃,大学所培养出的所谓设计人才就如工厂批量化生产,培养出的学生学习模式和理念呆板,知识积累与技术重于思维形式与素质培养,那无疑于整个设计教学的失败。同时,也扼杀了一代代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设计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对自我的发掘与完善,通过开拓思维与想象力,构造复杂而机敏的思维结构,提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创造的主动性。古人云:“变法不难,变人心实难。”人心,指得就是心理学中关于人的思维模式的范畴。而设计思维训练课程,就是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开发和有效训练的课程设计和体系。

二、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安排

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侧重于思维的理性分析。第二部分,侧重于艺术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在设计发展进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力是推动设计不断进步的动力。整个教学环节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目的,通过想象、联想等专题思维训练,以图片、文字想象及联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感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与创造力,提高学生思维维度。通过集体思维法、脑力激荡法、脑地图等思维方法讲授,以专题的形式与设计专业教学结合进行有机训练,培养学生集体思维与个人思维的参与能力。通过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随机组合、六何法、问题日记等理论知识讲授,启发学生多而广的思维维度,为设计的思考加入新的思考角度与方向。以分析、归纳与推理等理性思维的理论讲解为载体,灵活地通过各种专题训练,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之中,以这样一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将思维训练与专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想结合,使感性思维和理性的思维认识得以完善。

三、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思维训练课程教学环节中,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符号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等多角度的思维结构,不再以最终作业或作品为评定分数的标准。尊重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过程,观察并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这个表现包括互动过程中的思维及思考能力水平与发展过程,课题参与讨论与专题训练的发挥与表现等等。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开发过程和能力水平。在教学模式上,设计思维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使具体课题进行实时调整。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及教学方式,从被动汲取变为主动认知、思考、参与的过程,使教与学之间呈现一种自由而活跃的教学效果和课堂状态,这才是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意义所在。

四、总结

第3篇: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思维训练 多角度 巧妙设疑 求知欲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同行们都深切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尤其开放性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程标准对开放性思维训练有明确阐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第一,巧设疑,重引导。设疑启发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质疑问题,使学生努力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启发方法。在设疑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方法在于通过将设计的难易适度的疑难问题加以发掘、深化,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问题。例如苏教版八上《苏州园林》,课后就设置了一道开放性训练题:“……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会有别的思路吗?”在教学中,我把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生从说明顺序的分类思路出发,有的采用时间顺序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有的同学采用空间顺序用移步换景手法写游记,有的则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更有同学大胆构思,变换叙述人身份,或导游,或旅游推广大使,或市民……异彩纷呈,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第二,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追求,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日不断进行知识积累,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怀疑已有的学说,敢于打破陈规,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敢于进行创造性实践。

第三,适时调整,给足课堂思维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日常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时候受制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不得不把课堂上刚刚激发的思维火焰熄灭。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激情受到压抑,课堂气氛流于沉闷。教师顾此失彼,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怎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当然,在思维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开放性思维训练的“度”,设计开放性训练题目必须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思维的训练。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把握好课堂,我们将会硕果累累。

第4篇: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所以强化学生数学的发散性思维训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目标,最终实现素质教育。下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效培养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主动探索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帮助学生打开智慧的“天窗”。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定期的评价与纠错,建立错题档案对知识加深印象。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故事、游戏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从学生切蛋糕的游戏导入教学,在讲分数的除法时,也可以通过切水果的方式来进行形象的教学,能够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着积极作用。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小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进行竞争,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是指根据同一来源根据不同的思维方法而产生的相同的答案。发散性思维的基础是思维朝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它与定向思维相对,其主导从多个方位或者新的思维和视角来思考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可以采取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方式。

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如果思维比较狭窄,那么学生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多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至少想出3种不同的解答方案,在布置课外习题时,也要求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以一道题为基础题,让学生自己进行习题的变化,并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其他的学生进行思考、解答等方法。通过长期的坚持训练,既能够增长学生的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对训练的内容进行有层次、有坡度的精心设计,通过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性思维的佳境。

五、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思维的联想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标志,联想性思维指的是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也称为数学的“转化思想”。在进行思维广阔性训练时,让学生寻求多种解题思路时,就可以通过思维的联想性来进行思维转化、从而获得解题思路的捷径。特别是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通过思想的转化、数学方法的转化,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联想性的训练。比如一些应用题,表面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是通过思维的转化,都可以按照工程问题中的整体思想“1”来进行解答,并且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比如,四则运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甚至是相对的,但是通过思想的转化,可以发现加减法之间是互逆的,乘除法之间也是互逆的,当知识之间建立了联系,就能形成知识的体系。因此“转化思想”不仅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显著的帮助,更是对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想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154-155.

[2]廖明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8):60-61.

第5篇: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发散思维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1. 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矗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2.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DD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

3. 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4. 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5、结束语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是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而思维的独创性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原动力,发散思维是思维的独创性的前提和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多个思路想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数学开放题,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荆永才:换个角度思考是优化解题的有效途径[J]:数学教与学;2011(04)

第6篇: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关 键 词】 求异思维;数学;教学

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训练求异思维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如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低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他们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该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拓宽思路,培养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思考角度,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将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成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一题多解、发展求异思维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增长知识,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四、展开想象,激发求异思维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的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北京教育学院. 李荫轩数学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M]. 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1986.

第7篇: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 发散性思维 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如果将学生的数学素质看做一个坐标系,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纵轴的内容。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从纵横两个维度上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必将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同时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我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二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连环接一连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面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识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从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一题多解、变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及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接过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第8篇: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小学阶段是人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对儿童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学生应当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积极性,儿童的求异性、广阔性和联想性是思维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特性进行培养和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1 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攀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二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不3=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拔,学生列出了3+3+3+3+3+2=3 X 5-1=3 X5-1=3 X 4+2=2 X 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间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端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端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讨。

2 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一一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加乘之问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异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一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3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第9篇: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1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现状及必要性

2010年暑期,“河南农村科技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在河南省进行了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现状和思维导图在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的应用的专题调研,调研对象是来自河南省信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等3个涉农区市县15个乡镇的201名不同年龄群体,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此次调查的群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1~56岁;初中学历占51%,高中及中专占20%,其他学历占29%。对于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方式,游戏(交谈)占31%,读书读报占12%,看影视节目占33%,网上冲浪占3%,参观考察占4%,集体文化活动占14%,其他占2%。主要收入来源仍集中在粮食、蔬菜、果树等种植业和养殖产业上,其次是外出打工。对于调查对象参加科技文化培训活动的形式,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占34%,支农人员下乡培训占20%,系列讲座占30%,自费培训占9%,其他占7%。对于参加科技文化培训的效果,15%的村民表示收获很大,62%的村民表示还可以,16%的村民表示一般,7%的村民表示没什么作用。对于已参加科技文化培训的不足,培训时间太短占21%,培训内容太难、生产生活的对应性差占11%,培训方式太单一、感到不形象生动占64%,其他占4%。通过以上调查,可以清晰地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农闲时间用在了看影视节目和玩游戏上,但农民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视已渐露端倪;(2)农村科技文化培训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和“求致富、想发展”的理念在河南广大涉农地区已形成共识,甚至有少数农民自费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3)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效果总体来看比较明显,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对于农民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4)有关部门组织的农村科技文化培训,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有的内容过难,培训方式囿于讲师讲课、演示,学员听课、做笔记等常规形式,没能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和思维特点进行,所以培训效果不能做到最佳。由此,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的科技文化培训,积极探索适应农民文化水平和思维特点的培训方式和工具,适应农民需求,反映农民心声,已是新形势下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新课题。

2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Tony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又被译为心智图、脑图,其提出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1]。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图1)。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思维导图由颜色、图像、关键词、曲线等要素构成,充分发挥了大脑思维的“想象”与“联想”的特点,能够充分挖掘大脑的创造力与记忆力潜能。TonyBuzan认为思维导图就是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表现[2],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还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3思维导图在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的应用

有关部门组织的农村科技文化培训方式单一,局限于讲师讲课、演示,学员听课、做笔记等常规形式,这样的培训形式没有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和思维特点(形象性思维较强)进行,致使培训课堂气氛沉闷,培训内容在师生间流通不畅,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至此,思维导图这一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有力工具即将在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舞台上发挥特殊作用。思维导图应用到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主要基于以下2个方面的考虑:其一是思维导图放射状的结构与大脑的发散性本质相一致,可以提高培训的效率;其二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可以在“做”中学,在参与制作思维导图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培训的目的。

3.1制定培训计划

当培训组织者使用思维导图做农村科技文化培训计划时,他们可以把需要考虑的所有要素都“画”出来,形成一幅“全景图”,这样就既照顾到了宏观目标,又不会漏掉细枝末节。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农村科技文化培训”的关键词思考,所以不会“误入歧途”。在向别人讲解计划时,也易于让听众把握所有逻辑脉络。例如,培训组织者以“河南农村科技培训”为中心关键词,以“参与人员”、“场地”、“设备”、“时间”、“内容”等作为一级分支的关键词,再以“参与人员”为原点,画出“讲师”、“学员”等二级分支,依次类推。所有的分支都使用不同颜色来画,并且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加以标注。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张贴到农村公告栏或印刷分发到农民手中,既赏心悦目又容易记忆,避免培训过程中农民遗忘培训时间、地点而致使缺席现象的发生。

3.2建立完整、系统的培训知识体系

通过前期的调研我们发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但形象性思维能力较强。根据这个特点,培训组织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促成农民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图2),进一步加强对所培训内容的整体把握,并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这样就可以保证农民在科技文化培训过程中不漏掉关键性的内容要点,其分支结构又可以使他们清晰地记住各要点间的逻辑关系,使其记忆更深刻,理解更全面。

3.3做学习笔记

在本次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农民做笔记时,从头到尾只使用一种颜色,那么在一整天的学习时间里,其大脑的左半球负责识别词汇信息的脑细胞经常会超负荷工作,而大脑的右半球负责颜色和形态的脑细胞却无所事事。而且这种笔记方式埋没了关键词、浪费了时间,还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所以采用传统的做笔记方法,会大大浪费掉大脑这个“超级计算机”的潜能,故参加培训的农民觉得培训课程内容过于抽象,显得枯燥无味。科学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许多人做笔记时只用了一半不到的大脑皮层,对学习产生了“嗜睡病”。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左、右2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3]。但我们没有注意到左脑和右脑相联的技巧,反而用一些使大脑产生拒绝和遗忘的草拟、笔记方法增大大脑的负担。这2个因素合并起来产生的不利之处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其实,思就是想,维就是联系。思维就是想联系,也就是交合信息(杂交、移植、嫁接信息)。一个人想问题,进行多维的信息相互交合的动态结构图,就是一幅带个性特征的思维导图[4]。而思维导图是一种打破了传统方式的全新的做笔记方法。当参加培训的农民采用思维导图来做学习笔记时,由于采用了各种色彩和图像的方法,比较适合农民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其记忆效率会显著提高;由于采用了“关键词”方法,他们就会经常思考所学内容的关键点;由于采用了曲线和无限分支的方式,他们能够很容易地了解所学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3.4小组讨论的最佳工具

在农村科技文化培训过程中,还引入了“探究式学习”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让农民通过小组讨论,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农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时,他们需要共同来思考问题。这时,思维导图是对讨论过程进行记录及过程管理,并进行成果总结的最佳工具。在农民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们让小组成员来共同绘制思维导图。他们可一起在一张大白纸上边讨论边来画,也可以先让每个成员各自画出自己小的思维导图,最后再汇总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在整个过程当中,思维导图可以不断被扩展和更改,每位小组成员的意见都不会被漏掉,大家也能从其他所有人的想法中得到启示,更容易产生出新的想法。

3.5帮助学员总结和复习所学内容

在每次培训课程结束之前,讲师用思维导图带领大家一起总结培训内容,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员的记忆效果。学员也可以在课后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复习。

4思维导图在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的应用实例

在这次农村科技文化培训中,我们以健康知识“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为例,让农民了解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的发散放射结构,正与思维导图的特点相一致,所以适合采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培训,适合农民的有效学习。为了探索和验证思维导图在此项培训中的优越性,我们选取信阳市固始县的76名农民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2组。Ⅰ组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培训,为试验组;Ⅱ组使用文字材料和讲解等常规方式进行培训,为对照组。在Ⅰ组,我们由思维导图引出课程的知识体系(图3),用不同颜色和图形、图像列出HIV病毒、传播途径、防治办法、哪些接触不会感染和与HIV作斗争等5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呈现,每个方面的标题上都有相关材料的链接。这样培训的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关键词明晰、色调宜人,有效引起了农民的注意,他们兴奋地利用此图了解艾滋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小组讨论过程中,他们还根据自己的所知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更好地完善此思维导图,达到扩大交流、共同创新的目的。最后讲师指定他们其中的几个人用思维导图记录他们的观点,讲师在这个过程进行巡视,调动小组中每个培训对象的主动性,对具体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在Ⅱ组,学员聆听讲师的讲解,阅读下发的参考资料,走神现象较为严重,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师生互动比较贫乏,知识流动不畅,在讨论过程中有时出现冷场。培训结束后,我们随即使用同一份试卷对2组学员的接受情况进行测试,结果发现Ⅰ组测试的平均分86.7明显高于Ⅱ组的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