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

第1篇: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辽宁省居家养老;物业企业;服务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28

1 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及可行性

辽宁在1996年先于国家四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显示,2014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74.5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37.3万人,占总人口19.6%;其中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40.4万人,占总人口的12.6%。辽宁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5%,比全国老年人口高出4.1个百分点。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保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供需矛盾依然突出。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2014年《辽宁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物业企业兴办或运营养老服务项目。

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于每个小区,对于居住环境和人员更熟悉,对小区设备有一定的管理和使用权,并有安全、清洁、维护等专业服务团队,为养老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果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业企业作为小区的管家,离居家老人生活最近,并且有自己的服务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优势明显。物业企业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1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随着辽宁省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养老资源的匮乏也凸显出来。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为构建新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各种养老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降低养老成本,减少社会养老压力

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可以降低社会养老费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养老的压力,弥补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由于物业服务公司在物业小区开展工作,有许多服务的方便条件,物业企业通过员工培训和适当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来提供养老服务,可降低养老成本。

1.3 物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其社会价值

养老服务是全社会的一个共同问题,不仅是由政府或一些养老机构可以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物业作为一个服务业,致力于为老年人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养老事业做出贡献,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努力,充分体现社会价值。

1.4 改善物业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物业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或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不能经常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问题。让家庭的老人与距离最近的物业的贴心照顾,可以随时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将让业主慢慢改变传统的物业意见,将让业主逐渐接受物业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管家。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可以改善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促进物业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物业服务质量,从而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2 方案设计思路

依据前期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养老服务开展中的难点问题并尝试解决,并借鉴国内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经验,设计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服务方案,方案实施的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方案的服务对象为物业服务小区内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方案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

3 方案实施主体

方案实施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由物业企业组建专门的养老服务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也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关系,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物业服务企业会结合现有管理体系的内容,并根据其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及所提供服务的定位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把物业相关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衔接。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组织机构的配置取决于对服务对象的定位:服务于某些特殊群体,如空巢老人群体,这类群体在各小区中人数比例较少,仅需要选派“为人和善、耐心细致,具有很强爱心的”物业管理员专门负责其居家养老服务即可;若将服务群体扩大到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这就需要在物业服务企业组织框架内组建一个专门的部门,即养老服务部,并选派和培训服务人员,负责老年业主的入户巡访、照料、活动组织、服务监督等工作,保障老年住户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需求。专门从事养老服务部门建立初期,需全面掌握服务区域内老年人的情况,专职人员的配备需多一些。后期随着老年人基本资料完善及与各部门在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交叉融合,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可将养老服务和部分物业服务部门进行岗位整合,部分职责转移到楼管员、维修员、保安员、会所经营等岗位人员上,即专职和兼职的养老服务人员相结合。人员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陪护人员、医疗护理人员等,根据服务需求动态调整。

4 养老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

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从初期的服务部分特殊群体逐步推广到物业区域内有服务需求的全体老年业主。在养老服务的开展中首要任务是掌握老年群体的基本状况,包括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生活需求等,对服务对象的基本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并进行分级分类。按照各层级的养老群体不同,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重点培育与老年人养老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项目。对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主要采取社区养老中心和物业服务相结合方式提供养老服务;对于失独老人,物业派专人提供陪伴服务;对于高龄老人,主要由物业服务人员提供上门养老服务,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由社区和物业共同提供上门服务,并与专业机构联合,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提供生活服务、精神慰藉及医疗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形式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请老人走出家门到老年服务机构中享受自己所需要的多种服务,也派专业服务人员走进家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多种服务,同时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条件和贴心服务。

虽然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应该是有偿的,但养老服务从本质上应该属于公共服务或者说福利范畴。因此,对于不同服务内容或不同服务群体应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在确保服务质量和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服务收费。服务包括无偿、低偿和有偿区别对待。如对于低收入、高龄、失能老人一般由政府补贴和企业降低服务收费标准来确保老人享受养老服务,如对于精神层次服务需求可由物业服务人员无偿提供。

5 养老服务内容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定期探访服务。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物业服务公司可以定期上门拜访老人家,与老人聊天,下棋或进行老人喜欢而探访者又能办到的活动。定期访问,通常每周两次或三次,每次半天,根据老人的要求,增加或减少。为了做好探访工作,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调查,力争派出与老人嗜好“投缘”、“合拍”的探访者,使相聚愉快,探访者需要有一定的服务质量和“技巧”。

(2)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室内清洁、洗衣服、做饭,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购买蔬菜和食品等材料。通常是由老人打电话给服务企业,为企业送去的。由于网上购物已经逐步达到了普遍规范的水平,服务公司可以派人帮助老年人代收发邮件。

(3)日常维修服务。物业企业派维修人员或请维修公司及社会服务机构,帮助有需求的老人定期检查维修非公共区域内的房屋、设备、设施等,或按照老人的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4)餐饮服务。可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联合经营老年食堂,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方便可口的餐食,还可为老人提供电话订餐并按时配送到家的服务,减轻老人的厨房劳动。

(5)电话确认健康服务。对孤身老人提供每日电话确认其健康状况的服务。由物业服务人员承担,收取少量服务费或免费服务。频率可以保持每天一次,以免影响老人休息。

(6)医疗服务。物业企业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老人家里安装专门的医疗报警按钮,与物业企业、就近医疗机构相联系。对年老多病的老人实行定期上门探视服务,对于行动不便又不需住院的老人积极协调医疗机构在家中治疗。服务人员密切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并协助解决医疗服务需求。

(7)外出陪伴服务。力争一年内安排几次外出活动。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通常是几个小时。外出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包括购物、购物、到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地的参观或游玩等。由老人向物业服务企业打电话确定,物业服务人员为老人外出安排交通工具,并派人进行全程陪伴服务。

(8)建立老人休闲俱乐部。物业服务企业可利用会所的闲置时间及与社会机构合作,向老年人优惠开放活动场所,设置专门为老人服务的项目。定期安排老年人休闲娱乐活动,开办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生活。

(9)开展老年人咨询服务。对老人了解不多但有所需求问题,例如疾病、生活极其关系,开展老年人咨询服务,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安度晚年。聘请各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对老年人进行知识讲授和技能培训,开展涉及法律、科学养生、医疗保健、人际沟通、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

物业企业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又适应多数业主“花钱买服务”的各类养老需求,有利于形成社会资源对养老服务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6 方案实施步骤和过程

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方案的实施先在物业服务区域内的1-2个园区试运行,服务内容可以从基本的生活服务开始,服务部分老年人,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总结经验不足,完善后进一步推广。

方案实施过程如下:

组建养老服务部门――制定养老服务规范――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培训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服务试开展――养老服务监督检查和评价――养老服务方案改进――养老服务全面开展。

本服务方案只是从理论上对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设计,还有待于实际应用,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1014)[Z].

[2]辽宁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14)[Z].

第2篇: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今后,福建省居民养老保险将不再有城乡差异。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决定将福建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保”)制度,并提高政府补贴标准。

意见指出,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均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保。

城乡居民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2000元,以每100元为一个缴费档次,共20档。各县(市、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鼓励多缴多得。

选择缴费档次100元的,政府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政府补贴增加5元。选择1000~2000元的,政府补贴均为每人每年75元。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46~59周岁的参保人,应按年缴费至60周岁,在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前允许一次性补缴不足15年的部分,补缴部分政府给予相应缴费补贴。

对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计生对象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手术并发症人员以及非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政府为其代缴不低于50%的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对城乡重度残疾人,政府为其全额代缴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所需资金由市、县政府承担。允许缴费困难群体个人增加缴费,缴费后按照相应档次予以缴费补贴。

对农村45~59周岁生育两个女孩或一个子女的夫妻,以及城镇45~59周岁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在选择不同缴费档次予以相应政府补贴的基础上,省财政再增加20元缴费补贴。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目前福建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市、县(区)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部分的资金由市、县(区)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身故,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依法继承。

有条件的市、县可先行探索建立丧葬补助制度,在待遇领取人员身故后,按当地当年基础养老金标准的20个月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金,所需资金从市县财政补贴中支出。

年满60周岁符合规定条件的城乡居民,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潘园园)

福建省2013年紧缺急需人才

为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以更大的魄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福建省公务员局日前《福建省2013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含平潭综合实验区)。《指导目录》根据重点产业、行业、领域、项目、学科及山区、欠发达地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提出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的指导性意见。

据了解,2013年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分布在27个重点产业或行业,涉及领域80个,主要涉及岗位192个,所需专业760个。同时,为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四个一千”人才工程,单列平潭综合实验区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

这些重点产业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工业、汽车工业、船舶工业、地质矿产、建材工业、冶金工业、轻工纺织、电机电器、生物医药、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水土保持与生态林业、水利水电、能源电力、环境保护、海洋渔业、交通运输、现代物流、城市建设、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体育、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科研教育等。

查询《指导目录》发现,福州急需引进的人才主要分布在软件产业、机械工程、汽车制造等行业。大多数被引进的要求为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硕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年龄在40或45周岁以下,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平潭综合实验区急需人才则分布在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物流等行业。岗位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年龄在40或45周岁以下,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相关专业工作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对符合《指导目录》条件人员,由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并给予享受引进人才生活津贴、住房补贴等有关待遇。

(谢添实)

福建省进一步做好2013年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免费技能培训

2013年,福建省人社、经贸、外经贸、台办、信息产业、财政、企联等部门联合开展紧缺技术工种免费技能培训,按照属地原则,以设区市为主负责组织实施;培训范围为省经贸委确定的百家重点工业企业、省信息化局确定的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和各设区市确定的重点工业企业;达标以上技工院校承担培训任务,统一使用福建省人社厅开发的培训软件管理系统,实行实名制管理;统一使用人社部颁布的技工院校专业教材,提高培训质量。

(夏 颐)

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高技能人才补贴新政策

近日,宁德市出台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新政策,对获得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在本市企业服务一年以上的,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补助5000元和1万元,补助资金由所在地县(市、区)财政承担。同时鼓励企业举办紧缺工种培训班,达到一定课时和人数的,每班给予企业补助3万元,补助资金由所在地县(市、区)财政承担。

(宁德市人社局)

莆田市人社局多措并举做好2013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为有效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按照全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要求,莆田市人社局精心筹备,制定多项措施,确保2013年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1.着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即将出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特别是经办机构认真学习宣传《实施意见》,力争6月底前实现首轮的参保工作,全年实现参保率达90%以上的目标。

2.着力推进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已经出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并轨统一政策,并在全市全面铺开。下一步,将通过三方面的努力实现全年参保率达90%以上的目标。一是制定更加优质便捷的配套政策服务参保居民。二是争取获得上级单位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实现城乡居民和农村居民“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服务设施和标准”三目录的统一。三是利用媒体、信息广告、宣传手册等广泛宣传,做到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3.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实名制系统。制定出台《劳动力就业实名制管理办法》,拟投资120万元,开发城乡劳动力资源实名制管理软件,2013年在仙游县试点先行实行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实名制管理,建立城乡劳动者资源数据库,将城乡劳动者就业状况进行统计,为统筹规划、开发、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4.着力推进城乡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启动仙游县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服务窗口,设立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在16个“幸福家园”试点村推进劳动保障平台的规范化建设。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地点到位和规范运作的“四到位一规范”要求,在16个试点村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通过提高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办公水平,使基层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成为莆田市城乡集“就业、培训、保障、维权”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莆田市人社局 郑玉树)

龙岩市拟定2013年人社工作要点

2013年,龙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0.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小额担保贷款8亿元;组织创业培训4500人。力争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人,职业技能鉴定4万人,技工院校招收新生2500人。力争城镇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达到30.9万人、83万人、25万人、38.7万人、30.4万人。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4%,群众举报投诉案件和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分别达到95%以上。

(龙岩市人社局办公室)

福鼎市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根据福建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从2013年1月1日起,福鼎市为2012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省级统筹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再次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福鼎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对这次调整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拟定工作方案,组织经办人员加班加点开展工作,认真审核企业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信息,同时积极与财政部门、银行沟通协调,筹措安排好资金,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调待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企业退休人员手中。3月28日,福鼎市已完成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发放工作,确保企业退休(职)人员及时领到增加的基本养老金。

此次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幅度为历年最大的一次, 据统计,全市符合2012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省级统筹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共计9950人(含死亡补发16人),其殊调整人数536人,包括具有高级职称退休科技人员、2012年到达70周岁人员以及月养老金低于570的保底人员,调整标准和方法为基本增加部分244元,加上退休、退职人员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1.5元。此次调待工作共计每月增加基金支出283.50万元,其调月增加基金支出1.29万元,人均每月增加285.38元。我市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达1639.15元。

(福鼎市社保中心)

泉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

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2013年,泉州市调整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财政预算安排城乡低保资金1210万元,覆盖全市13万城乡低保对象,进一步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权益。

据悉,全市计划投资1074.5万元,为307户居住在危房的农村低保家庭建设安居房,每户补助3.5万元,为低保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市、县两级共投入300万元,补助300名贫困脑瘫儿童、聋儿及贫困孤独症儿童;全市计划投资648万元,为全市1800名特困且重度失能的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实施15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工程,全市计划投资600万元,选择150个老年人聚集的社区,进一步完善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木 林)

颁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日前,福建省人社厅召开2013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颁发仪式暨机关党的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表彰了2012年度厅机关优秀公务员、工勤人员和直属单位优秀领导干部。钟维平厅长向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颁发了2013年度工作、综治、保密和机关党建等4项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递交了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会议传达了全省机关党的工作会议精神并对2013年厅机关党的工作作出部署;传达学习了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尤权、省纪委书记张昌平在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对2012年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并部署了2013年工作。

钟维平厅长指出,2012年是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推进、成效显著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厅干部职工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主线,勤勉努力,兢兢业业,务实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对2013年工作,钟厅长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切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继续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四点要求。

(叶秀娟)

上杭县实现全民老有所养

笔者从上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12年,该县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为19.32万人,享受养老金的总人数为6.9万人,累计支付养老金32782万元,基本实现了全民老有所养,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1967人,统筹离退休人员4934人,支付养老金8476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2574人,统筹离退休人员4787人,支付养老金19586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居民14.86万人,参保缴费率达93%,比上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为全县5.9万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4720万元,养老保险的全覆盖,让上杭老区城乡老人养老不犯愁。

(上杭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华伦辉)

尤溪县2013年新农保工作开门红

2013年,尤溪县新农保工作以国务院表彰 “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新动力、新起点,力争在保费征缴、待遇发放、档案整理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尤溪县各乡镇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尤其是溪尾乡、西滨镇积极采取五项措施,推动工作取得实效:一是靠政府主导推动参保缴费;二是靠宣传发动引导参保缴费;三是靠基层平台建设支撑参保缴费;四是靠优质服务方便参保缴费;五是靠奖励措施督促参保缴费。截至3月15日,分别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的42.2%和40.7%,居全县前列。

(黄德武)

德化县人社局五举措服务企业用工

一是调查摸底。春节前后,走访调查五十多家企业,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通过调查摸底,2013年德化县缺工行业主要分布在陶瓷、服装、酒店服务业,缺工工种主要是陶瓷行业的树脂彩绘、倒胚、成型工,服装行业的针车工以及酒店服务员等。截至目前,德化县企业用工需求约4000人。

二是举办专场招聘会。2月19日和22日,与德化县公务员局、德化县总工会联合举办春季人才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四千三百多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两千四百多人。

三是继续“走出去”招工。加强劳务协作,长期与大田、永安、尤溪、永泰、仙游等地保持沟通联系,和省内外劳动就业机构建立劳务协作点二十多个;于3月上旬,组织企业参加市政府、市就业中心组织的赴四川、云南、河南等地的招聘活动;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对走出去招聘的企业,给予省内1000元、省外2500元的一次通、食宿费用补贴。

四是鼓励“以工引工”。利用召开“新德化人”代表座谈会和到企业调查摸底的机会,积极宣传,采取为老员工发放招工补贴的办法,鼓励外来工多引进老乡到德化务工。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计划,通过印发《致德化县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和召开外出务工人员代表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动员他们返乡创业、就业,尽最大努力留住本地工。

五是建立招工信息员制度。将企业中组织能力较强、来自人力资源较丰富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聘请为招工信息员。要求招工信息员利用春节返乡等机会或其它途径引导、介绍家乡劳动力来德化企业就业。

(德化县人社局)

大田县举办第三届职工缝纫技能大赛

近日,大田县总工会、人社局和福建格林集团(三明)公司联合举办大田县第三届职工缝纫技能大赛,来自城乡80多名缝纫工选手参加了比赛,共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14名。本次活动的获奖者均获得了该县人社局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前六名获奖者还获得了县总工会授予的“技术能手”称号。

(林 丹 范可杰)

宁化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上新台阶

“现在我们社区老人可以就近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免费打牌娱乐,累了还可以在服务站看电视、休息。自2012年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很方便了。”3月5日,宁化泉上镇泉上社区老官高兴地说。

2012年以来,该县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通过改造等方式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提供服务场所,相关工作上了新台阶。现有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87个,其中室内活动场所22个九千六百多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65个十一万多平方米。已有89个服务网点加盟助老服务,可上门服务人员达600余人。各级投入资金31万余元。

采取招募、聘用等办法建立以专业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主体,义工队伍为补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目前已建成翠江镇双虹、北山、朝阳等1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有专(兼)职管理人员47人,专(兼)职助老服务员124人,志愿者服务队47支362人。并规范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法律维权服务、文化教育服务、体育健身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有老年人4911人,建立健康档案4911份,得到各类服务的老年人4800人,服务率达92.3%。

该县强化管理,提升水平。通过完善制度、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等方式,确保服务质量。

(俞祥波 杨继华)

寿宁县六百多个计生家庭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感谢计生办帮助我联系到就业岗位,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比较稳定,收入有保障。”3月4日,正在寿宁县际武工业园区忙碌的武溪村独女户孙时春欣慰地说。孙时春是受惠于县“计生惠民”工程的计生户之一。

寿宁县大力推行“计生惠民”工程,做到真心解困真情帮扶,促计生家庭劳动力全员就业。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优先安排计生家庭成员参加培训,使他们基本掌握1~2门生产技能,对农村计生家庭成员的培训费和技能鉴定费用予以优惠或减免。2013年以来,该县人口计生部门积极与县劳动就业部门联合举办“送技能、送政策、送岗位”培训班4期,培训计生家庭成员2000余人次;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3次,提供就业岗位两千多个,其中六百多个计生家庭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叶允江 吴苏梅)

晋江市召开2013年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会议

3月28日上午,晋江市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会议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市人社局陈鹭旭副局长主持会议,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就从4月份始至6月底开展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和细致安排。

会议要求全市各镇、街道本着对退休人员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深入细致开展工作,确保按质、按量、按时、按规定完成资格认证和信息采集工作,进一步杜绝养老金被欺诈冒领现象发生,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为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市社保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依托各镇、街道劳保所,加大宣传引导,简化手续,并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晋江市社保中心)

南平市延平区人社局社保中心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日前,以福建省社保局吴正斌局长为组长的省社保经办机构达标示范窗口验收小组一行四人对延平区社保中心经办机构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验收小组对窗口建设进行现场验收,查看了软硬件设施建设情况。在现场查看、听取工作汇报、翻阅资料后,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吴正斌局长充分肯定了中心在达标示范窗口建设中取得的成效,肯定了延平区窗口建设工作抓得细致周到,能因地制宜开展标准化建设。下阶段,延平区人社局将按照验收小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部、省补充细化标准,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南平市延平区人社局办公室)

三明市小额担保贷款创历史新高

2012年,三明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83笔、金额达6.66亿元,创历史新高,有力地推动了创业就业工作。小额担保贷款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占全省的44.5%,比上年同期比增172.53%,贷款回收率99.6%。

第3篇: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居家养老 社会保障 社区 养护员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制颇为重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重视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途径,于2002年9月首创“居家养老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纽约时报、读卖新闻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居家养老院”的情况。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日本养老问题专家多次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民政部领导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

一、居家养老的概况

居家养老,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而是特指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即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和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人到家中提供有偿的各种长期服务的养老方式。大连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社区老人经济条件和养护员岗位的需求,分为A、B、c、D四个档次。A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3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高龄(80岁左右)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的人);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B类:每户每月享受的政府养护补贴2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需要照料的男70岁、女65岁以上的老人;双亲老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内(含1000元)、单亲老人家庭月收入在600元以内(含6OO元)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病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下肢瘫痪等重大疾病由医院出具证明),如其子女是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可以作为养护员选用,但必须经过街道、居委会人户调查,情况属实,由居委会张榜公布3天,如无异议,可享受政府补贴。C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100元,条件是在享受B类条件以外的社会老人生活需要照料的;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另一方是失业人员且同时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D类:居住在本地,经济条件较好,需要此项服务的自费老人。居家养老审批时间定在每月的10日前,由所在街道将申报者的户籍、工资、医院证明等相关材料各一式两份(原件、复印件各一套)报送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审批。

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现有六十岁以上老人9700多人,占辖区人口的12%,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600多人,孤寡老人近20户。通过调查发现,全街道共有47户特困老年家庭急需照顾,有的是孤老户,有的是子女下岗、失业无力赡养户。以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和照顾,但是由于人力有限,时间不固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另外随着退休职工纳人街道管理,社区干部愈加繁忙,很难长期担负起照顾老人的任务。虽根据“星光计划”要求,在对老人服务上,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建立了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每个社区都有老年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器材,但对重病、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仍未解决。同时,街道有许多下岗职工,尤其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困难,长期在家,靠低保金过日子,生活十分坚苦,而下岗女工都是料理家务能手,加上老人的特点是恋家,所以街道巧妙地将这两个弱势群体结合起来,先将下岗女工培训成养护员,再利用社区慈善会所得捐赠支付养护员工资,这样既解决了照顾扶养老人问题,又解决了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开创出一条不设围墙的家庭养老模式。

由于居家养老费用低、服务周到、家庭氛围浓、适合老人生活习惯、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到各层次老人欢迎,居家养老迅速发展起来,由最初的13户17人发展到现在的77户118人,这一做法也得到了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沙河口区在全区16个街道推行这一做法,目前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2003年居家养老院获得区长特别奖,目前此项措施已在大连市全面推行。

二、居家养老的组织机构

为了促进沙河口区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沙区居家养老事业健康、适度、有序的发展,特设立以下机构。

第一,沙河口区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社会福利科,负责行业审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福利养老人员的审批,把居家养老院纳入社会养老机构重点指导、服务、管理范围。

第二,街道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责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日常管理工作,院长由街道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院长由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科长兼任。主要职责是:研究确立家庭养老院的工作计划、措施的实施,人户摸底调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居家养老院的养护对象和养护员;负责签署养护员协议、养护员的调配、管理、考核和培训、发放养护员的工作补贴;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募集慈善资金等。

第三,社区居委会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由居委会主任兼任,主要职责是:调查、采集家庭养老需求信息,上报社区需要增加的养护对象;定期征求老人意见,改进服务;负责养护员的管理、业务学习、考核和业务讲评;为有家庭养老需求的老人选派养护员;负责居家养老院的设施建设与维护;传达部署养老院工作任务。

第四,居家养老院。每个居家养老院由一名养护员和一户被养护对象组成,养护员与老人签订协议书和服务承诺,养护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爱心奉献,热情服务;必须每天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清扫卫生,买菜做饭,和老人谈心,带老人看病等。有病、有事需要到居委会请假,居委会派人接替,养护员每日填写日记和家庭财务收支帐;经常征求老人意见,居委会月考核、季评议,如果老人不满意可提出更换养护员。

第五,社区医院。社区为每户居家养老院选派家庭医生,为每个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每周一次为老人体检并做好记录,为每个老人发放一个急救卡,老人可享受免费就诊;定期对养护员进行日常护理培训和老年人常见病例护理以及各种急救常识的培训。

第六,监督员。监督员由街道老龄委、退管站和部分老党员组成,负责养老院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对养护员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征求养护对象意见,及时提出有利于养老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三、居家养老的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方面趋于完善,目前正向“六化”方向发展。即管理规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养护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1.管理规范化。养老事业水平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居家养老院从创建到现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居家养老院的发展,市、区政府出台了《大连市家居养老院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推行社区居家养老院建设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作目标,即“十五”期间,沙区要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规范的居家养老院管理机构,确保生活需照料的三无老人、享受低保的老人,全部纳人居家养老院福利服务养老范围,满足社会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提供有偿、低偿的养老服务;各街道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须具备“9有”,社区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合同文本、统一体检、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建立养护员考勤、考核、评议、奖励制度,使居家养老院在管理体制、用人制度、补贴标准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

2.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制约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随着居家养老规模的日益扩大,供养对象的增多,支付养护员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培训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资金不足、来源渠道不稳定等问题凸现出来,必然制约、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发展居家养老的资金应建立多元的筹措和运行机制,具体的方法是: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沙区政府为每个街道下拨居家养老院开办事业费,对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区政府每月资助300元养护费,低收人老人每月补助200元,社会老人人均月收人低于1200元的月资助1120元。区政府年出资十万元用于养护员公益岗位工资和培训,每年市民政局发行1-2次专为居家养老筹集资金的社会福利,所得资金款项用于居家养老费用。沙河口区成立慈善总会,各街道成立慈善办事处,动员社会力量向海内外募集款项,对捐助额4千元以上的单位、个人可给予一年“冠名权”,长期包户捐助可予以永久“冠名权”,对为社会福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可授予荣誉称号。

3.运行市场化。居家养老事业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思路发展,在管理方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责任制度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其中享受资助的“三无老人”仅41户,其余全部自费。目前,全市已发展自费户500多户,养护费每月300-1300元不等。沙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政府对居家养老的老人资助和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发展自费户,未来居家养老市场潜力非常大,不仅适合“独居”、“空巢”老人,而且适合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这种方式使双职工子女白天安心工作,免去其后顾之忧,晚上同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又可以节省子女去养老院探视的时间,费用适中,因而受到不同层次老人的欢迎。

4.服务方式多样化。目前居家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是老人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随着其发展还要满足老人更高层次的需要,根据不同老人特殊需求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比如根据老人兴趣、爱好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健康老人提供室内外活动场所,社区医院为低收人老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为老人提供小时服务、单项服务、日托、相谈等服务。中山公园街道还联办了“夕阳红”养护院,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24小时服务和针对临终老人的“临终关怀”。

5.养护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居家养老服务是新的“银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劳动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优先在公共服务社及辖区失业人员中培训养护员,逐步建立职业资格和职称序列等级管理制度,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沙区中山公园街道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医护理学院联合办学,建立了中山公园居家养老培训基地,利用高校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基地常年开设家庭护理、老年心理、老年常见病防治和急救知识、养护员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请专家教授讲课,建立标准化题库,使养护员培训正规化。市劳动局为居家养老院设立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并逐步建立养护员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未来的养护员的工资依职称和服务质量而定。中山公园街道目前已培训253名养护员,184位已走上养老护理岗位,并且和市内各军队干休所达成协议,派出养护员40多名。

6.服务对象公众化。居家养老院在确保国家供养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无子女享受“低保”老人需求的同时,为社会老人提供有偿和低偿的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有支付能力的老人自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做大做强“银发产业”,即解决了老人的需求,又解决大量失业人员就业。

四、发展居家养老的重要意义

1、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方向。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据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中国人口老年化的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或者依靠家人实现保障,这已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老人多,子女少,4个老人2个孩子照顾,压力大;二是社会服务提供的家庭保姆和小时工虽可解决老年家庭服务的部分问题,但服务质量、稳定性无法保证;三是公办养老院数量有限,对急剧增加的老人来说怀水车薪;四是私人养老院收费较高,管理不到位。而居家养老是一种更普遍、广泛的养老方式,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其覆盖面不仅包括“三无”老人,而且包括享受养老金待遇的人,甚至可以惠及到广大城乡的全体老人。

第4篇: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医改政策的具体实施,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医改取得了初步成效。卫生部门是医改的主战场,也是医改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如何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服务、公共服务项目更好地落实,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现结合我市实际,谈谈个人看法。

     一、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确保医改取得成效

 xx市辖xx个办事处,xx个居委会,xx万人,全市共有二级医院xx个,一级医院xx个,个体诊所(村卫生室)xx个。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五大工程”带动全局,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医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改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投资建成了xxx病房楼,改造了xxx卫生院,开工建设了xxx医院,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举办,企业转型、整合资源、完善规范的原则,全市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xx个。建设中以调整原有卫生资源为主,新建扩点为辅,充分利用xx卫生资源,整合市属医院资源,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个(政府举办xx个,企业转型xx个),社区卫生服务站xx个(政府举办xx个,二级医院领办xx个,企业转型xx个),xxx个涉农社区卫生室纳入全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内容,在新建居民社区高标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建设中。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我们围绕“设施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规范化、中心示范化”目标高标准建设,投资70余万元,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xx台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投资xx万余元统一购置配备档案柜、档案盒、印制健康档案。投资近千万元,按照房屋标准、识别标志、基本设备、功能设置、制度规范、信息管理,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等“八位一体”要求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

(二)、创新理念,转变卫生服务模式

围绕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今年元月1日起在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市政府及时将实施基本药物补偿资金xxx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核定人员编制。全市新农合参合率97.4%,按规定提高了报销比例和报销封顶线,扩大了报销病种,新农合资金管理运行正常,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围绕十项**服务均等化,我们印制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居民人手一份,建立健康档案143000人,建档率达86.5%,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95%以上。在电视台开设健康教育栏目,各社区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宣传栏63个,印制5种健康处方,开设了健康讲座进行健康教育。规范预防接种,将预防接种及免疫规划实施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免费为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开展了新生儿访视、基本保健服务、预防接种及禁忌症评估等工作,儿童预防接种卡、册、证建立率到达95%以上。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实施了孕产妇住院的降消项目,为xxx名住院孕产妇实施补助,免费为xxx余名孕产妇发放叶酸。对管理的9989名65岁以上老年人、8560名高血压患者、4642名糖尿病人、81名重症精神病人进行定期随访,提出健康指导建议。开展了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目前完成xxx对的婚前医学检查。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实施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开展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开展优质医疗服务,规范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技能,严格执行双向转诊制度,减轻患者负担。

(三)、打造特色,着力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

我市在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我们拓宽思路,积极探索通过卫生服务破解社会管理的焦点、难点问题,实施贴近社区、贴近居民的服务模式来增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孤寡老人、慢病患者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家庭照料困难的实际情况,将社区卫生服务与老年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融为一体,拓宽老年保健业务,开设了生活养老区、康复养老区、医护养老区,为辖区老年人集中提供管理服务;xxx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市残联合作,正在实施开展残疾人康复,突出肢体康复和智能康复;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出中医理疗、疼痛等慢性病的康复;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职的医生和护士,实行片医制,设置片医牌,方便群众联系。

(四)、创新机制,保障社区卫生服务长效发展

建立了长效投入机制。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配套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资金、**服务经费资金、基本医疗保障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按人口、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每年及时预拨,考核后进行补助。

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明确目标责任,制定了《xxx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xxx市基本**服务考核细则》,财政、卫生部门组织每年两次考核检查,每次考核情况均通报到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工作好的进行表扬,对后进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并与**经费拨付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今年两次对基本**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考核,重点督导检查了基本**服务、示范社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配发社区卫生服务设备使用情况以及问题整改情况,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建议,进一步推进了基本**服务工作的开展。

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要求,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定岗定编定职责,实施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制定了考核办法,实行绩效考核同社会效益挂钩、同个人工资挂钩、同财政补助挂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建立了人才培养机制。认真实施51111人才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脱产学习与岗位培训相结合、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历继续教育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培训社区卫生业务人员,先后实施了中医知识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电脑知识培训、基本**服务培训、示范社区创建培训,推荐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全科医师培训、新生儿疾病筛查、妇产科知识培训和B超、X线技术人员培训,累计外出和集中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人员xxxx人次,提高了业务技能,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保障了基本**服务的开展。

做好十项基本**服务,推进**服务均等化是一项惠及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的实施,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认识到位是前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保障居民健康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目前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要发展好、维护好群众的健康权益,必须要提高认识,坚持抓,稳步推,构建体系,完善功能,成效明显,才能受到群众欢迎。

(二)、财政投入是保障。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政府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工资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保障,全科医生、护士的培训经费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奖励机制。

(三)、正确定位是关键。功能上要以**服务为主,服务对象上要以群体为主,服务内容上要均等化,服务模式上要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水平上要精细优质化,在服务特色上另辟蹊径,涉足医院难以涉足的社区和家庭,和医院形成功能互补,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预防、保健和社区康复服务,引导小病进社区。通过规范和引导,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守门人”的作用,帮助居民维护健康。

(四)、群众满意是目的。要将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在围绕十项基本**服务提供的各项服务中,除了按规范标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来吸引广大群众外,还推行亲情式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对象建立朋友关系,不仅解决群众的疾病痛苦,还要在心理上给予关注,在生活上给予帮助。通过对个体的用心服务,感动社区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二、基本**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困难。基本**服务是一项新的卫生工作,在我市承担其具体工作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部分由原来的卫生院和企业医院转型而成,受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医院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城市人口稠密的建成区**服务业务量较大,需要建设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受到已有建筑的影响,房屋得不到落实,不能按要求规划布局。

二是从事**服务人才缺乏。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部门存在着重医轻防的观念,医务人员大多不愿从事预防保健工作,医学院校也较少设置预防保健类专业,导致人才缺乏。再者,**服务要求的全科医学是一门新设置的专业,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与当前快速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三是**服务人员长期工作在基层,条件较差,业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发展空间有限,对高层次的医学生吸引力不大。四是**服务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急需培养。

三是财政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促进**服务均等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给予了大量**服务经费的财政投入。但是,由于承担**服务机构基础十分薄弱,基础设施、必要的抢救设备和基本设备缺乏,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来改善设施、培养人才。目前,有效合理的基本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政府对基本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经费投入有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补偿能力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四是居民对**服务的认识尚需一个过程。**服务是一项新的卫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每一位居民,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取得全社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居民由于经济能力、文化知识、综合素养、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差别,社区居民对基本**服务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健康的关系了解甚少,缺乏基本的保健和医疗常识,认为有病才去就医,且只有去大医院看病才放心,对社区医疗服务不信任,也由于人们经济条件的制约,小病不及时治疗拖成大病,预防观念更是淡薄。因此,很多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入户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工作配合不积极。

 三、基本**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本**服务是预防与治疗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和机能的科学和实践,需要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享有维持身体健康的社会水准。 基本**服务均等化要求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服务。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公众的**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等;也有面向个体的**服务,比如,疫苗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等是针对特定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结核病的防治等是针对患该种疾病的患者群,预防碘缺乏病等项目则是针对地区的人群,这些都是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内容。基本**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服务差距,最终使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逐步实现**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创造条件,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各级要将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作为重大民生问题纳入政府任期考核目标,各级政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纳入目标管理,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真正形成政府重视、新闻宣传、财政、建设、办事处、卫生等部门全力配合协调的局面。

  (二)、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投入政策和机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议纳入卫生建设项目,按照建设标准予以支持,使其尽快达标。进一步加大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力度,研究制定规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标准,使其形成规范统一的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加大岗位绩效工资力度,调动积极性,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三)、建立完善基本**人才流动及培养机制。一是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政策,在职称和福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一方面吸纳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更多的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二、三级医院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下社区制度,规定每年下社区卫生机构的期限,并把下社区的执行情况,考核作为职称晋升必备的条件。二是鼓励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全科医师培训、执业医师考试等形式,取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的相应资质,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转岗培训。卫生集中脱产培训,依托大医院的技术力量及离退休专家的作用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大医院专家深入社区开展业务技术指导、坐诊,以缓解社区卫生机构人才不足的局面。

  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影像资料、健康处方、固定专栏,大力宣传保健知识,宣传**服务内容,宣传服务模式,宣传政策,提高群众自我健康认识,形成健康行为,积极支持配合,自觉参与**服务。

第5篇: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一、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关注民生,保障民权

1、规范和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低保救助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做好“为民解困”工作。一是健全区、街、居社会救助工作三级网络,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二是增强低保工作透明度,实行“阳光作业”。认真核定困难户的家庭实际收入,严格把好进出关,三是按常补、非常补对象,及时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并对常补对象和特殊困难对象实行全额保或分时段性全额保,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分类救助”。四是完善低保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工作,实现“数字低保”。举办一至二期低保业务知识培训班,提升低保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五是做好农村低保工作,规范程序,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继续做好医疗救助试点工作。采取基本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救助。基本医疗救助,确定基本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发放基本医疗救助卡,按家庭人口数分类救助;对于大病医疗救助,确定六种大病救助病种,特殊病种,酌情救助。规范操作程序,加强督促检查。细化操作程序,完善签领手续,及时张榜公布。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区、街、社区三级医疗救助档案。

二、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文明和谐社区

1、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统领社区建设各项工作。通过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建设“六大和谐”,即建设自治型社区,促进自我管理的和谐;建设服务型社区,促进居民各类需求的和谐;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居民素质与时代要求的和谐;建设平安型社区,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建设生态型社区,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建设保障型社区,促进社会群体关系的和谐。每个社区根据各自实际,确定创建和谐社区特色,制定创建和谐社区方案,报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以街道为单位,将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情况,列入年终区三文明社区建设单项考核。

2、积极探索和建立社区干部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社区干部管理办法,推行绩效考核制度,调动社区干部积极性。全面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适应社区建设发展需要的社区干部队伍。按照“分级负责,分批培训”的原则,对全体社区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在社区干部中组织开展“我为构建和谐社区作贡献”演讲征文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干部服务水平,在街道和社区服务窗口实行文明办公、微笑服务、首问责任制度,建立社区干部每周“一日、一情、一手册”(服务走访日、民情调查、干部走访手册)制度,开展“重民意、虑民情、系民心”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使社区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3、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达标基础上,大力培育新的精品社区。重点打造七里街、环湖路、南湖等精品社区,力争全年完成三到五个精品社区培育工作。继续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国债项目资金,配套投入用于街道、社区推行“一门式服务、敞开式办公”等项目的建设,结合“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等项目的实施,区、街配套投入资金用于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抓好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信息建设,建立区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社区三级信息网络,以社区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人性化为切入点,促进社区建设发展。

4、以民主自治为目标,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继续完善居民自治,切实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社区要成立社区协调议事会,制定和完善“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完善社区论坛、居务公开、居民代表会、协调会、听证会、评议会等制度,探索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调动社区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依法开展自治活动,畅通民主渠道,做到社区自治有组织,实施自治有人抓,执行自治有人管。

5、大力加强社区服务工作。努力形成“建设标准化、队伍职业化、居民自治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智能化”为特色的社区服务新格局。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服务资源,扩大服务领域,健全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手段,完善服务网络,培育精品亮点。完善区社区服务中心12343市民生活服务热线功能,促进社区服务向纵深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引导辖区单位内部生活设施,向居民开放,辖区单位生活设施开放率不低于80%。积极组织开展社区自愿服务活动,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每个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人数要不低于居民总数的10%。重视培育和发展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各类社会工作组织,拓展服务项目,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首先是突出服务对象,以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困难户、失业人员、优抚对象为重点实施社会保障的无偿,以面向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对象开展政务服务、居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的低偿、有偿;其次是拓展服务项目,立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依托社区服务站、援助站和便民服务点,针对社区环境整治、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生活救助、困难援助、学习教育等8大类居民需求,在每个社区建立起5个系列10个以上服务项目,基本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服务需求。

6、积极抓好村民自治和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按照市民政局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村落社区组织建设,抓好村落社区的建设。

三、夯实拥军优抚安置工作体系,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

1、积极开展双拥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继续抓好“三个纳入”,即:将双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具体范畴,纳入考核系统、街道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五大体系”,即: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和武装部、双拥办组成的组织协调体系,由组织、人事、劳动、民政部门组成的优抚安置体系,由卫生、教育部门组成的优抚对象医疗、驻区部队子女入学、入托的卫生教育保障体系,由驻地供电、供气等部门组成的基础建设服务体系,由驻区各部队组成的拥政爱民体系,从而有力的确保双拥工作落实。二是深入进行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抓好六项活动:举办一次区班子领导参加的“军事日”活动;举办一场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国际形势讲座;举办一次双拥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一次双拥演讲比赛;举办二次优抚对象座谈会;举办一次“八一”军民联欢会。三是不断促进各项优抚政策的落实。不断扩大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成果;进一步做好残疾军人的服务工作;继续抓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减免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优抚对象享受廉租房工作。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四是努力提高科技拥军、科技助民活动层次。充分发挥辖区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较多的优势,利用各种科技平台建立教学培训、技术开发等科技拥军基地。今年为驻区部队官兵和我区退役士兵举办二到三期两用人才培训班。要依托区劳动就业培训机构,建立就业指导服务网络,为待业的驻区部队随军随调家属和驻区部队官兵,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扶持等服务。五是广泛深入开展双拥工作进社区活动,积极探索在新型经济组织中开展拥军活动的新路子。要充分利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其他社会中介组织的资源和手段,为优抚对象提供服务,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拓宽领域,大胆探索,积极开展社会化拥军,引导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阶层拥军,积极创造适应国家和军队改革建设需要,满足广大军民需要的新内容、新经验。

2、认真做好退伍士兵安置工作。

一是做好*年度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妥善处置安置改革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困难,积极稳妥地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确保这项工作圆满完成。二是做好*年冬季退役士兵的档案接收和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有关政策规定。三是积极为退役士兵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帮助退役士兵尽快转换角色,掌握就业基本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四是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协同有关部门利用现有各类人才、劳动力市场和公共职能介绍机构,为他们举办人才交流活动。拓宽退役士兵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使他们能够走上就业岗位。

四、完善社会福利服务工作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积极开展社会化养老示范活动,促进社会养老家庭化,养老服务社会化,大力建设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形成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养老社会化进程。从完善“五个机制”入手,形成关注和支持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氛围。一是完善工作宣传机制。加大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长效宣传机制。采取社区板报、报纸、电视等形式宣传养老服务,营造出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以国家、集体投入为主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落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的优惠政策,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床位补贴,扶持他们的发展。*年,拟在*年的基础上把社会化养老服务、爱心门铃再增加一倍,送时服务达到200户,春风牵手卡再扩一倍。三是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坚持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的有机结合,推动社区养老、照料工作的开展。促使辖区现有的老年服务设施和卫生、体育、文化等设施向社会开放,培育和发展社会服务团体和社会性中介组织,形成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队伍培训机制。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依托民营居家养老服务公司培养一支养老助理员队伍,由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社会福利院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居家养老服务培训后上岗,入户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五是完善机构管理机制。完善养老机构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开展“星级老年之家”、“星级养老机构”评选活动,探索政府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指导和服务、对办理中的违规行为的监控、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等,制定管理办法。

2、区福利院拟筹建新楼,满足老人入住需求。目前,区社会福利院占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为8栋5000平方米,床位300余张,相对兄弟县区,已显落后。打算按民政部和省民政厅A类一级福利院的标准,打造一要占地面积100余亩,设置床位数1000余张,寓老人入住康复、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A类一级福利院,以确保全区三无老人及社会各界老人入住需要。

五、完善老龄工作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第二次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为老服务工作,确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是确保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把全区所有贫困老年人都纳进了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为加大对“三无”老人的供养服务,对孤老实行集中供养和居家供养。二是通过发放慈善医疗卡和临时性医疗救助的方式,对生活困难老人实行慈善医疗救助。三是发挥社区老年人协会的阵地作用,广泛开展退休人员书画、比赛、等形式的文体活动,使老年人在社区就能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四是搞好民巷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和马家池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的经营工作,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五是做好对全区百岁老人元旦、春节、端午节三节的走访慰问工作。六是开展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以良好的工作态度,优质的服务迎接老龄社会的进程。

六、构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体系,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1、坚持培育发展、依法监管,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一是严格执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认真做好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年检和管理工作。二是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打击经济犯罪,取缔无登记许可证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使我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宣扬典型,倡导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社区,鼓励举办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好社区民间组织,在一个街办进行试点。四是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管理,加强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协作,规范社区民间组织的运作,引导其健康发展。(全年)

第6篇: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关于1-4月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区委:

今年以来,青白江区人社局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大兴市战略”、区委“五区”发展战略为要求,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稳慎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截止4月底,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均按序时进度顺利推进,实现良好开局,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产业升级转型为导向,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开展劳动保障“个性化”服务和“网格化”就业实名制服务,深入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特色产业工人培训、订单定向培训、技能人才提升培训、技术能人创业培训、就业困难群体技能培训“五大”创业就业培训,大力推行就业援助巡回服务、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等工作,努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持续扩大就业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劳动者就业更加充分和体面就业。截止4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75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5.03%;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11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2.17%。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21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1.99%;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369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6.32%;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展创业培训3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开展就业培训187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2.57%;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9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9.12%;劳务转移输出9531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82%;实现劳务收入34107.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0.60%;成功向富士康项目输送647名人员,完成目标任务的110.41%;落实社保、岗位、培训等各项补贴94.028万元。

(二)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加强宣传、执行和征缴基金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对被征地农民社保费用,采用新账不欠、旧账尽快了断的方式,对欠费及时进行清理,积极向市政府争取支持,力争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保体系,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人人享有”;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社保基金监督和两定机构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和效益最大化;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择”门诊统筹制度;全力配合做好医保关系转移宣传工作,并做好政策咨询解释和手工办理转移工作,积极完善医疗保险药品和医疗服务谈判定价机制、深化付费方式改革、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努力减轻参保人员的就医负担。截止4月底,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02万人,参保率达79.9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5.53万人,参保率达98.36%;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新增931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新增1931人;生育保险参保新增1007人;工伤保险参保新增1064人;失业保险参保新增727人;为31571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调整金额合计675.63万元,人均月调整金额214元;有964人次享受“可选择”门诊统筹报销2.40万元,报销比例达48.58%;办理医保关系转移137人,其中转入79人,转出58人。

(三)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围绕我区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将高校毕业生作为主要储备对象,借助鼓励政策和招聘手段,有组织、有目的地将我区经济发展所需的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服务业等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高层次人才配置到各企事业单位,并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着力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截止4月底,共为驻区企业引进各类大学毕业生153名,完成目标任务的25.5%;保持全区每个村(涉农社区)有2名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大学生志愿者58名,完成目标任务的75.32%;“支医”大学生志愿者23名,完成目标任务的115%;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8名,完成目标任务的40%;新增副高级职称技术人才46名,完成目标任务的92%;正式启动了2012年我区面向社会公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积极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及时化解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事件,并结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加强宣传并积极开展了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专项检查活动。同时,及时启动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加大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宣传落实力度,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会同相关部门督促指导企业开展集体协商,深化企业民主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加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仲裁和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指导,积极宣传年初施行的《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人社部第17号令)。截止4月底,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65起,结案65件,投诉举报结案率达100%;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37户;排查各类用人单位359户,未发现违法行为;为劳动者追讨回被拖欠的工资80.41万元,涉及劳动者28人;签订集体合同31份,涉及企业830家;签订工资集体协议5份,涉及企业5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4件,已结案110件,结案率达96.49%。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今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目标任务均顺利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被征地农民社保问题亟待解决。由于我区征地农转非人员数量庞大,且应缴纳的社保费用历史遗留欠账太多,被征地农民信访问题日趋严重,为确保我区社会稳定,恳请市委、市政府在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政策上给予倾斜,以便我区尽快解决在社会保险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难度大。近年来,由于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先后引入了大批项目,征用了一大批土地,致使我区征地农转非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加,而这部分人员在被征地后,均由征地部门按相关政策为其购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导致应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减少,为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恳请市委、市政府在下达扩面目标任务时,予以充分考虑,确保我区年度目标能顺利完成。

(三)圈城待遇差距较大。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市二圈层,各项工作、政策均按照二圈层予以执行,但在工资待遇上却一直处于二圈层最低,与三圈层持平的状况,这导致了我区引进的各类人才大量流失。因此,恳请市委、市政府能在制定各项资金补贴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即:在各类资金补贴政策上享受三圈层待遇),切实解决人员待遇问题,以推动我区各项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按照“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青白江”发展目标,区人社局将充分发挥民生后勤保障部门的作用,坚持以“人才优先、民生为本”为工作主线,以“创先争优、改革创新”为工作动力,以“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为目标取向,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服务,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坚实的社会保障基础。

(一)突出公平就业,努力促进城乡就业更加充分。一是把帮扶困难企业与稳定就业岗位紧密结合,全面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大力开发新的更多就业岗位,以稳增长保就业。二是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依托,优化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全面实施“人居为主、画地为格、责任到人”的单元管理模式和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加快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继续规范和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部门联动、政策支持、服务多样的创业带动就业模式。四是积极深化“订单、定向、校企合作”培训模式,严把培训质量关,逐步实现就业培训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3900人以上(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00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500人以上;开展就业培训5100人以上;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促进1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3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

(二)突出人人享有,努力促进社保体系更加完善。一是继续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参加社保,并稳妥解决因历史原因而未参保的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二是不断优化社保经办机构的服务水平,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对社保功能的服务作用,力争在促进购买服务和业务外包方面取得新进展。三是充分发挥耕保基金帮助农村居民参保缴费的作用,全力做好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险制度受益面。四是巩固和深化基金监管工作成果,加大从源头上防范基金风险的力度,并继续加强对“两定机构”监管力度,确保基金健康平稳运,确保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新增人数1.5万人;全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0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6.9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9.3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7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参保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三)突出人才优先,努力促进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一是积极鼓励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服务业等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二是开展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工作,增加高级人才总量。三是抓紧培育和引进一批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逐步提升生产一线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四是积极引进一批在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经济社会领域引领和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五是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大学生创业产业园、人才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培养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急需的紧缺人才。确保全年为驻区企业引进各类大学毕业生600名;为我区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性事业人员230名以上;选派78名城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支援农村基层建设;全区每个村(涉农社区)有2名、城镇社区有1名大学生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计划”志愿者75名,“乡镇公立卫生院大学生支医计划”志愿者20名。

(四)突出柔性协调,努力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一是全面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灵活的工资增长机制,确保全区企业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二是加巩固深化和谐劳动关系乡镇、街道成果,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扩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三是继续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和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能力,及时灵活处理案件争议,最大限度地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四是加强执法检查,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同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进一步加大劳动违法案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查处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年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100%;处置因劳动关系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率达100%;城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9%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分别达95%和85%;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对规模以下小企业的覆盖率达到6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当期结案率达95%以上。

 

 

 

第7篇: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建设好两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办管理处园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原则;

2、坚持自愿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共享原则;

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

二、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

(一)服务对象:在这两个社区生活,户籍属管辖的或户籍不在的,但连续居住两年以上年满60岁周岁的老年人,均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其中“三无”、高龄、独居、特困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

(二)服务内容:根据老人居家养老实际需求,努力推出亲情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推出:

1、日间托管服务(含助餐送餐定餐服务);

2、家政保洁服务;

3、医疗保健服务(含上门生活照料、精神慰籍服务);

4、文体娱乐服务。

(三)服务方式:按照有偿服务为主,低偿服务为辅,区管委会购买服务为补充方式,根据不同老年人经济状况,推出无偿、低偿、有偿三种养老服务。

1、无偿服务。

(1)对“三无”老人(不适宜去福利院居住的);

(2)75周岁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市劳模、城镇低保户;

(3)75周岁以上的特困残疾人。

上述人员,每人每月由管委会购买一定数额的服务卷提供养老服务或志愿者、义工服务。

2、低偿服务。

对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且经济比较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75岁以上,争取每人每月由管委会发放一定数额的居家养老服务券。

3、有偿服务。

有经济能力、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通过自己购买,由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的各种便利服务。

三、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根据服务对象人数和服务需求,努力打造万达、园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做到养老服务中心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内设日托室、配餐室、医务室、娱乐室、工作室等,服务用房要求房间透光通气,室内物品摆放整洁干净,特别是餐饮设施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户外有健身场所和活动器材,功能配套,软硬件达标。

(二)服务中心需有一支稳定的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队伍,需设置3-5个公益性岗位,以保障服务中心日常事务性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需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持证上岗,专业服务人员要统一着装,挂牌服务。

四、工作时间和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部署和摸底评定阶段(3月10日至4月30日)

在总结前期居家养老调研基础上,为顺利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一是成立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及时了解新举措新情况新办法;四是完成居家养老问卷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爱心”建档工作,组建评估组,拟定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评估办法。

第二阶段:中心建设和服务实施阶段(5月1日至8月15日)

(1)街道、管理处、社区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用房选址工作,重点落实万达、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抓紧抓好万达、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与配套工作,完成室内装修、设备采购等。(2)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两支队伍(专业服务队伍、社工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专业服务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工作,确保万达园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顺利开展。(3)三是完成万达社区、园居家养老服务站挂牌工作,启动项目实施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和迎检验收阶段(8月16日至8月底)

对万达、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个运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重点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管理进行总结评估,查找差距、总结经验,完成迎检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各职能部门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充分认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要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居家养老服务事项决择,负责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协调指导和督导检查,区社发局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区财政局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运行提供资金保障。街办、管理处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场组织和调度,并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社区要结合自身工作对所辖社区老年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养老意愿和需求,统一登记造册,制定适宜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相关开发商本着开发建设服务群众、开发成果人人共享的宗旨,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场地支持和资金帮助。总之,要层层负责,做到各司其职,保障各环节的任务顺利完成。

第8篇: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__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注重分析检查,注重联系实际,坚持边学边改,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五项措施,破解五个难题 一是精心制定政策,破解村干养老之难。村干部养老保险是近年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提)案的“热点”,为解除村干部养老之忧,由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精干人员深入乡村调查摸底,到周边市县取经。引进“他山之石”,借鉴他乡成功做法,并广泛征求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乡镇、村干部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起草了《__县村干部养老保险暂行办法》(送审稿)。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从20__年元月1日起全县村干部统一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现在,此项工作正逐村稳步推进。

二是坚持送教下乡,破解农民工技能培训之难。联系目前农村劳动力缺少技能的问题,结合市场需求和当前农民工就业工作的实际,按照群众得实惠的科学发展理念,努力做好送技能下乡工作。针对农民工居住分散、不易集中和当前正值农忙的特点,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加技能培训,县就业局组织人员带着学习资料到有关乡、镇举办电脑和纺织、针织技能培训班。将培训班办在农民家门口,让农民掌握技能,增强就业本领,使参训农民工学技和劳动两不误。

三是建立劳务基地,破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难。为加强城乡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县劳动保障局积极和中铁四局沟通联系,与中铁四局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协作关系,将__县作为中铁四局的劳务基地县之一,以促进中铁四局雇用我县富余城乡劳动力。4月下旬,分管局长带领有关同志专程到中铁四局四公司合肥、南京的两个施工现场,实地为__籍务工人员举办两期培训班,努力增强务工人员构建和诣劳动关系的法规意识和维权意识。

四是着力多点突击,破城镇居民医保扩面之难。着力于部门协作。明确劳动保障、教育、地税、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责任,做到认真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着力于政策宣传。重视媒体宣传工作,向广大参保城镇居民宣传居民医保政策、规定、案例等,提高广大城镇居民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于社区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经办城镇居民医保登记、缴费、基金支付和一些调查核实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着力于学生参保。突出学生参保的重要性,允许在校学生可以同时参加两种政策性社会医疗保险,并可以享受双重待遇;着力于督查考核。对各乡镇、学校、居委会参保缴费情况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及时编发动态信息通报相关领导、相关部门和各代办单位,并做好定期督查和年终考核工作;着力于整体参保。力求城镇居民全家整体参保,最大限度地杜绝有病参保无病不保的逆向选择,维护基金安全。最近,县医保局根据急事急办的原则,针对广大群众目前反映的转诊转院、异地就医、慢性病管理以及优化工作流程、为广大参保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等问题,巳组织各社区居委会医保经办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详细解答、说明和业务培训。

五是利用网络技术,破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之难。全县参保的企业离退休人员、遗属抚恤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按低保发放生活费人员共计6828人,用以往的手工方式对这些人员进行现场资格认证,效率低下、手续脱节,导致部分已认证人员停发了养老金,引起了老同志的不满。为切实办好人民群众不满意的事,县社保局主动改进认证方法,决定通过手机和网络视频进行资格认证,对所有领取社保待遇人员进行图像采集,纳入社区计算机管理。为此,局领导带领工作人员送服务上门,在约定的时间到各乡、镇进行服务对象图像采集认证,为广大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9篇:居家养老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简要介绍

*街道办事处位于市中区中部,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居民3.2万人。主要管辖*、郎茂山两个我市最早拆迁安置的老居民小区和泉景四季花园、卧龙花园、天润苑、山水家园等中高档次的新建小区;老居民区存在“下岗职工多、流动人口多、特困家庭多”的三多特点,新建小区呈现“白领阶层多、省市直机关干部多”的特点。无论从居民构成还是社区建设水平,*街道基本涵盖了我市新老社区的各要素,因此在我们办事处开展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特点突出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指导有力。上至区委组织部,下至街道办事处,对此次试点工作都非常重视。组织部的领导多次到办事处督促指导,帮助我们出谋划策。街道党工委将社工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科学安排,专门成立了“*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街道处以上领导干部、各科室负责人、各社区党总支书记组成,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

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试点工作开始后,我们在社区内以黑板报、悬挂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社工工作,还充分利用科普大学、党员活动日等时机向居民介绍社工人员、宣传社工知识,让居民逐步认识和接纳社会工作者,现已初步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氛围。

三是科学设置,注重实效。为了能够将岗位设置得科学合理,切实做到符合群众需求,我们走访入户360余家,发放调查问卷520份,采集信息185条,为顺利开展社工试点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寻求新的创新和突破,在运行机制和体制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采用了“1+X”等工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三、认真落实试点任务,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突出重点,在努力实现社工“四化”方面狠下功夫。

(一)努力实现岗位设置的科学化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依照群众需求,在办事处设立一个社会工作总站,在社区设立五个社会工作分站,成立“春红心理咨询室”等五个专业岗位,设立一个外联中心,形成“一总、五分、五室、一中心”的岗位体系,实现“指导有方、保障有力、服务有效、外联有为”的全方位、多层次效果。

“一总”:*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总站,由社会事务科科长任站长,负责我办社会工作的全面指导,对社工人员进行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策划活动开展,负责对社工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

“五分”:按照服务对象的属地,依托现有的社区服务分站,设立七东社区社会工作分站、七西社区社会工作分站、郎南社区社会工作分站、郎北社区社会工作分站、郎五社区社会工作分站。在各自辖区内,负责宣传社工工作,帮助联系社区居民,为社工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搭建桥梁。

“五室”: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设“曙光”就业服务室、“小摇篮”育婴指导室、“金色夕阳”工作室、“春红”心理咨询室、“指南针”帮教指导室。分别为辖区居民开展就业、早教、为老服务、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工作。

“一中心”:设立外联中心,由社区党员义工担任。负责联络辖区内,从事专业化服务、便民化服务的民间团体、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机构等单位,协调共同做好社会工作。

(二)努力实现人员配备的合理化

按照区里的实施意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我们采用调剂的方式在机关和社区工作人员中,选拔了五名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有一定社区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专业社工。

5名社工均具备了较高的基本素质,基本达到了社工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努力实现义工服务的全员化

社工人员配备实行“1+X”模式,即一个专业社工与若干个义工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办事处机关工作人员率先行动,积极充当义工,社区党员义工、团员义工、大学生义工也积极参与,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目前,我们已经与*大学科技协会、自行车协会、电脑协会等志愿服务社团建立了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形成规模庞大的大学生义工服务队伍。

(四)努力实现社工服务的专业化

在发挥五名社工专业特长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培养社工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行为方式,以发挥他们近距离接触居民、了解居民需求的直接优势,努力开展好助老爱老、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工作。

四、发挥岗位优势,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小摇篮”育婴指导室

“小摇篮”育婴指导室通过对社区0-3岁的婴幼儿及家长普及早教知识,开展亲子活动,增进母子感情、提高婴幼儿智力,使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

“小摇篮”育婴指导室配有4名有育婴师证的义工,专门负责入户随访、早教训练和开展亲子活动。

试点期间,“小摇篮”育婴指导室共介入“付倩女儿学走路”等个案4个,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小组”和“意外伤害处理训练小组”两个小组活动。

“付倩女儿学走路案”是“小摇篮”育婴指导室介入的第一个个案,也是最能体现“小摇篮”育婴指导室社工专业价值的个案。

案主付倩于2007年11月3日,向社工师姚怀琴咨询“孩子都一岁两个月了,可还一直不会走,该怎么办?”

通过会谈,社工师了解案主夫妻双方工作忙,孩子一直由姥姥、姥爷带。老人对孩子细致入微,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不让孩子乱爬乱动,致使孩子学走路落在了同龄孩子的后面。社工师得出这是中国典型的祖父母带孩子溺爱孩子、造成孩子运动量方面得不到充分锻炼的案例。

为此社工师制定了详细的会谈计划,于2007年11月5日、11月25日、12月15日三次与案主的母亲张女士进行了交谈,从让她接受科学育儿的观念入手,手把手教给张女士如何正确帮助孩子,从爬行--到扶腋站立--到学走路的正确方法。经过近2个月的不懈努力,孩子现已经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蹒跚走路,通过体格智能测评,已经达到了正常孩子的水平。老人也接受了科学育儿的理念,案主母女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小组活动中,“感觉统合训练小组”主要是通过让家长学习亲子操和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加强婴幼儿血液循环和呼吸机能,以增进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平衡能力。整个小组活动历时1个月,进行了2次家长亲子操培训,开展了“宝宝爬行比赛”、“宝宝串珠比赛”、“骑木马比比看”等4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提高了宝宝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家长普遍反映婴幼儿的社交能力也明显提高。

此外,“小摇篮”育婴指导室还对35位婴幼儿家长开展优生优育指导、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亲子感情培养、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咨询服务;对新生儿及3岁以下儿童进行入户随访,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体格智能训练,已有105名孩子的家长,享受到细致周到的早教随访服务;每月开展2-3次早教知识培训,已为45位准妈妈开展了孕前准备、孕期保健、新生儿护理等课程培训,为75位婴幼儿家长讲授了婴幼儿营养、语言开发、学做好妈妈等科学知识,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次,有力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二)“金色夕阳”工作室

“金色夕阳”工作室通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协助老年人充分认知老年、接受老年,帮助其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上的迅速退化,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帮助老年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安度幸福晚年。

“金色夕阳”工作室由一名社会工作者负责,并由其邀请一定数量的义工协助工作。试点期间,“金色夕阳”工作室共开展“剪纸课堂”等15个小组活动,介入“李爷爷走出孤独”等个案2个。

“剪纸课堂”是“金色夕阳”工作室开展的第一个小组活动。选择开展剪纸课堂作为“破冰”,因为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而且社区的老年人学会以后接着就可以派上用场,装点家园,活动开展后深受老年人喜爱。

“包饺子比赛”、“体验科学健身”等活动,培养了老年人的协作精神,锻炼老年人的全身协调性,给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一些趣味性,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

“社区是我的家园,我要维护它”、“我环保,我自豪”、“情系灾区,我们在一起”等活动,拉进了老人与社会的距离,体现了老有所为,发掘了老人的潜能,使老人有一种“老有所为”的能力感,提高了他们的身心素质、社区参与程度和社区归属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了社区生活。

“写春联、送春联”、“元宵佳节共欢乐”等活动给予了老人春节慰问和精神的安慰,为组员营造了温馨热闹的环境,使老人们感受到了小组成员带来的欢乐,培养了小组凝聚力。

“关注听力健康”、“为老人上门义诊”“夏季健康行”等活动,增加了老年人的健康养生知识,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帮助老年人建立了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

“参观*战役纪念馆”活动,采取“缅怀”的工作方法,通过带老人参观*战役纪念馆,带老人回到6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去,回想曾经勇于奉献、不怕牺牲、顽强不屈的精神。帮助其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上的迅速退化。

在介入的个案中,通过会谈,社工了解到李爷爷的儿女都没有在他身边,一个人生活得很是孤单,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此社工制定了详细的会谈计划,采取了怀旧和生命回顾工作方法。鼓励李爷爷回顾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地倾诉出来,以达到内省的目的,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

通过三次会谈,李爷爷情绪明显好转,开始与家人、邻居往来,重新建立了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曙光”就业服务室

“曙光”就业服务室在掌握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通过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再就业援助等渠道帮助其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使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试点期间,“曙光”就业服务室共介入“指导毕业生小王如何找工作”等个案3个,开展“创业服务进社区贴心行动小组”、“明天会更好小组”等3个小组活动,同时凝聚集体智慧,设计出“曙光”就业服务室的图标。

个案“指导毕业生小王如何找工作”在大学生普遍找工作难的今天具有典型意义。社工师了解案主小王有理想、成绩也很不错,可找工作屡次碰壁,加之案主家里经济拮据以及旁人的错误思想灌输,令其产生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只能靠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偏颇思想,从而也就不愿意再去尝试找工作了。

为此社工师制定了详细的会谈计划,于2007年12月5日、12月25日、2008年1月18日三次与案主小王进行了交谈,从寻找共同语言、建立信任基础入手,让其详细描述两次面试的经过,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用一些贫困出生的成功者的事例以及社工师自己的实际例子扭转案主的偏颇想法,让他相信这个世界是承认个人的能力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的。经过近2个月的工作,案主已决定再次参加工作招聘,并显示出较强的自信心。社工也根据案主情况,积极联系用人,协助就业。如今小王已经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积极投身其中。

此外,协助*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同辖区内51名“4050”的失业人员签约社区公益性岗位;推荐公益助学人员名额2人;积极宣传《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两部新法律;每月入户随访就业困难家庭,及时为他们带去最新就业信息;全力通知社区内有需求居民参加金融知识讲座及各类招聘会13次,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四)“春红心理咨询室”

“春红心理咨询室”以关爱社区居民个体心理和谐,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宗旨,把维护和增进居民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用心理学专业知识,随时随地对广大居民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疏导,对严重的心理疾病进行干预与建议。

试点期间,“春红”心理咨询室共介入个案10人,计17次;团体讲座4次;黑板报2期;调查问卷2次;咨询宣传活动2次。在社区逐步形成“心理健康为了人人,人人需要心理健康”的氛围。

个案“王女士邻里闹矛盾”情况是这样的:王女士因收水费的问题与一楼的女教师发生矛盾,心感郁闷。社工师在于其交流中发现,真正的问题是王女士在文化部门退休后心理落差所引起的心理矛盾冲突,当收缴水费事件触及到她这一心理问题时,矛盾就发生了。

通过交谈,找到了王女士的心理症结,使她客观地认识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邻里关系得到改善,促进了邻里和谐。

试点期间,“春红”心理咨询室进行四次不同专题的团体心理讲座与辅导。2008年3月14日请劳教所的心理专家对辖区居民进行了有关犯罪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对居民如何掌握防骗术,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3月28日对居民进行了“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指导”讲座,对维护家庭和谐,创建和谐社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5月16日针对辖区老年人举办了“老年心理健康维护”的讲座,受到了辖区老年朋友的欢迎。

汶川地震发生后,“春红心理咨询室”围绕灾难对人们心理的冲击,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心理疏导工作。居住在辖区的四川成都籍打工姑娘,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因牵挂家乡和家人,情绪一直十分低落,社工师获悉此事后,一方面积极帮助她联系家人,一方面到其家中对其跟踪进行心理疏导。经过近半个月的疏导,小姑娘顺利从地震灾害的阴影中走出,积极参加到重建家园的行动中,并为家乡捐款捐物,贡献力量。

此外,李春红还以小组的形式,向居民普及宣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汶川地震使“春红心理咨询室”更加认识到了心理关爱的重要性。

(五)“指南针”帮教指导室

“指南针”帮教指导室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就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试点期间,“指南针”帮教指导室共开展个案3个,座谈、入户走访11次,开展“爱我家园”公益劳动、“3.13”义务植树和社区矫正对象家属支持3个小组活动。

案主李某2005年3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通过与案主座谈、家访,社工师重点强调对其思想和心理矫正,注意沟通,利用每周一次的电话汇报和每月的公益劳动机会,了解其心理历程和心理变化,并注意掌握李某的学习和就业情况,了解到李某有求学的意向后,积极鼓励其参加学习培训。通过近一年的指导帮教,李某现在已经顺利回归社会。在山师东路经营了一家服装店,虽然刚刚起步,但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五、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提

由于社工试点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在试点初期对如何开展工作感到茫然,觉得无从下手。去年9月,区委组织部对社工试点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及时举办了培训班,使我们领会了文件精神,初步理清了工作思路。街道党工委多次召开协调会,大家统一了思想、消除了分歧,确保了试点工作如期启动。因此,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很难保证试点工作如期进行;没有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很难保证各社工充分发挥功能,圆满完成试点工作。

2、合理设置社工岗位,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关键

满足居民群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保障困难群体最基本的权益,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的核心。我们在设置社工岗位的时候,充分考虑以贫困居民、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问题青少年等为重点,优先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流动人口服务、婴幼儿早教服务等领域推进,设置的岗位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3、“1+X”模式的应用,是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工作中,我们实施了社工与义工联动的“1+X”模式,即一个社工,带着若干义工一起从事社工工作。目前,“小摇篮”育婴指导室,义工是固定的4个具有育婴师资格证和早教工作经验的社区工作人员;“金色夕阳”等四个工作室,义工人数是根据每次活动需要,临时确定。有了这些义工的参与,社工就有了强有力的帮手,工作开展起来更加有成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工活动的影响力。

社工与义工都是“助人”,社工的特点是“助人自助”,义工的特点是“助人为乐”。义工的壮大需要社工的带动,社工的发展更离不开义工的参与。社工和义工的有机结合,为社工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居民寻求社工帮助的意识不够。社工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被居民接受、认同并主动参与,需要一个过程。通过10个月的试点工作,5个社工岗位开展了不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回顾一下,大多是社工主动开展的小组活动,由居民主动寻求社工帮助的不多。今后,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如何更大范围内扩大宣传,是社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社工专职化程度不够。在社工人员队伍配备上,现在我们主要采用的是调剂机关干部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队伍素质高,工作主动性强。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社工承担“社工工作”和“本职工作”双重任务,很多情况下社工是在完成本职工作后,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从事社工工作的,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社工工作上,因此专职化程度不高也是这次试点工作中比较遗憾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