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精选(九篇)

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1篇: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王丛歌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 2014 年“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市级)(201411417SJ139)。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传统型平房区南锣鼓巷地区300余位老人的问卷调查和三家社区居委会深度访谈,分析出南锣鼓巷地区居家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南锣鼓巷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传统型社区 居家养老 困境 建议

一、研究背景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北京市东城区的老龄化指数远高于北京市整体水平。而东城区现有平房区10万户,30万居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胡同狭窄,居住紧张,交通不便等因素,传统的胡同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由于属于旧城保护区域,不得随意拆建,导致该区域居家养老问题更是难度较大。

2014年1月份,北京市人大代表、东城区危改办主任刘俊彩根据传统型社区的商业服务网点丰富而公共服务空间缺乏的特点,提议启动平房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这是目前见到首次特意关注传统平房区养老问题的提议。本文为项目组成员于2014年4月至5月对11个传统型社区的调研结果,希望能够对该地区居家养老困难的缓解有所帮助。

二、北京市传统型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根据调研分析得出南锣鼓巷地区居家养老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老人自身收入较低。在该地区老人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大约有80%。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的老人,可以支持基本生活。然而,一旦患病特别是出现失能现象,就很可能需要外部资金支持其养老支出了。二是社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改善。由于过去无规划地对房屋和胡同的改建造成了如今的拥堵与狭窄,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日常工作纷繁复杂,上级各个部门的基层工作最终都需要居委会来承担,因此导致居委会没有更多的精力组织社区文体活动,因此社区活动不够丰富。三是社区志愿服务有待整合。我们在社区调研中发现,只有43.5%的被访者了解或接受过社区志愿服务;超过半数的被访者不知道社区有志愿者服务。在与老人的交流中了解到,社区志愿服务却缺乏长效机制。四是社区社会化服务有所欠缺。就笔者所调研的数据显示空巢家庭占到38%,然而,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周围没有机构能够提供相应的上门服务;如果有需求,需要自己联系一些距离较远的专业服务机构。

三、关于北京市传统型社区发展居家养老的建议

1.探索以“社区微机构”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模式。建议街道、社区整合闲置场地慎重选址,兼顾床位数和应急措施的通达程度加以适当改造,建立以“社区微机构”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专门收住需要专业照护、家居环境不便、无障碍设施添置困难等家庭缺乏照护条件的老人;同时利用微型养老机构完备的资源设施,向周边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或开放服务。

2.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改革居委会职能。社区居委会应当把服务性工作当作主要工作,适当弱化行政工作。上级行政部门也应该简化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给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上级民政部门对居委会工作的检查或考核,应该加大服务工作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重视群众评议,以促进居委会工作的改进。

3.社区助老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常规化服务。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社区志愿者组织都已纷纷建立,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模式,根据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志愿者招募方面,可以周末或寒暑假等节假日招募学生志愿者;也可以联系周边的企业、商户等,呼吁其承担一定的社区责任;再者就是招募外部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具备某些专长的志愿服务。同时,社区应建立志愿者的评优评先制度,对典型的志愿服务案例进行宣传,提升志愿者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对志愿者的管理要规范化,对志愿服务有整体的安排与计划,还要定期了解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感受以及对志愿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4.社会化服务的引入。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南锣鼓巷地区老人需求量最大的七类服务依次为送餐服务、家政小时工、上门理发、陪同就医、上门做康复护理、送医药上门和代购物品。笔者认为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可以搭建平台,与驻区内的餐馆、家政公司、药店等提供此类服务的商业机构进行协商,或者吸引同类服务单位在该区域内设立服务网点,通过给予适当的政府补贴或在房租、水电等费用上优惠政策,引导合理定价,为老人购买社会服务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董帅.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职能问题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

[2]李兵,张文娟,洪小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研究——以北京市月坛街道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1):79-83

[3]牛奔.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第2篇: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虚置化;老龄化

1 研究背景

2004年至2014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由开始的793.9万人增长到965.53万人,增长率达20.36%。由此可见老龄人口总数持续上涨,且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随之发展起来的社区居家养老也成为新时代养老的热门选择。南京作为老龄化增长迅的省会城市十分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辅助、机构养老为候补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南京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共有93家,其中建邺区最多,已有13家,溧水区最少,只有2家。

2 存在问题

2.1 参与度不高

中国式传统的养老观念、社区宣传的不足、以及部分限制条件(如年龄限制等),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参与度不高。调研中发现,目前还有许多老人、社会人士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这一养老模式的认识并不全面,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误认为类似于养老院的养老机构。加之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使得大众认为,赡养老人应该是为人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一家人就应该住在一起。这些不全面的认识,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老人参与度不足。

2.2 收费偏高

由于南京市相关部门目前没有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应向老人收取的费用具体的划分规定,因此各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收费标准也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别,总体呈现出收费偏高且逐年增高的趋势。一般社区里的老人退休工资处于中下水平,多数在2500元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收入来源,养老服务站每月的收费已经接近老人退休工资的一半,这样的收费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已经超出了承受范围。

2.3 各项设施不够健全

社区从事社区诊疗工作的人员缺少老人专业护理工作经验,专业度不够,且理疗设备配备数量种类不齐全,因而使得服务站的专业服务水平停滞在较低水平。在助医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一般会给老人提供测血压、测血糖等基本检查,但是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理疗室里的理疗仪器,健身设备并没有人使用,虽然配备了理疗设备但是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这使得理疗室成了摆设。除此之外服务站活动面积小,功能室分配不健全(如没有建立专门的用餐室只能在活动室用餐),硬件设施(如室外健身器材,多媒体室电脑等)建设数量、质量未达到标准。

2.4 安全管理不规范

适用性不强,没有专设的消防安全设施是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存在的主要的安全问题。目前南京市绝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多是由政府提供场地将民房改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适用性不强,没有专设的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对于一些设在楼上的服务站来说,也仅有老旧昏暗的楼道,没有安全通道就算有的服务站会临时改建走道,但是改建后的规格还是未达到规定标准。由于南京的地理位置因素,个别老小区的地势高低不一,斜坡较多,斜坡外侧也没有安置扶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完善建议

3.1 政府资金扶持

政府应该丰富资金来源,多方面筹集资金,对于资金量需求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可以考虑实际情况给予额外的扶持。将视野放宽,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单位合作,给老人提供一些例如无偿捐赠,慰问演出、健康讲座等活动。可以尝试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得银行的支援。

3.2 扩大志愿者队伍

社区可以从内部发展一支自己的志愿者队伍,鼓励社区里40、50、60年龄段的居民参加志愿者队伍,以他们现在做志愿者服务的时间换取他们将来享受养老服务的时间。一方面,在老人之间建立互助关系,身体健康的老人可以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并以此获取养老时间;另一方面,和本市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高校可将志愿者服务列入学生综合测评,服务站依据每人每次工作的情况给志愿者打分,高校也可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评分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既解决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志愿者短缺的问题,又给高校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

3.3 严格规定构建标准

缺少硬性规定、约束框架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实行面临着极大的隐患,要想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必须要通过构建标准来约束。限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占地面积,以此划分不同的等级,例如一甲、二甲、三甲。并对各级别服务站的基础设施数量、规格,以及工作人员数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可根据市场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3.4 提升专业护理人员素质

适当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吸引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专业护理人员以持证上岗的方式参与工作,对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可以优先录取。政府或者服务站内部对录取人员要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并且每年定期要进行再教育。定期考核(例如健康饮食、急救、康复训练、日常保健相关知识),设立奖惩措施以调动专业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理疗室、医务室的理疗仪器发挥作用,避免“虚置化”现象的发生。

3.5 加强多方面监督

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不定期监督,可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部分老年人进行走访,或是委派第三方发放评估表给老人及其家属,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第三方及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并反映给相关部门,了解服务站的服务质量,及时获取真实信息,确保维护老人的权利和利益。各项评估结果透明公开,并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此来调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 结语

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既方便了老人的生活,也为老人子女缓解了部分压力,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既然社会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下转第40页)(上接第35页)如此重要,那家庭、政府和社会就应该相互配合,积极协作,争取把这一新型的养老模式发展得更好。因地制宜,听取各界意见,杜绝“虚置化”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使南京养老服务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徐晓雯,张新宽.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探析[D].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1).

[2]刘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虚置化现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M].理论观察, 2015.

第3篇: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孙丰源:建立“老有所养”的联动体系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社会生活养老和健康医疗问题日渐凸现。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医疗卫生界别的孙丰源委员。他对医疗卫生领域怎样应对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问题,做了深刻解读,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孙丰源委员首先详细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社会养老机构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相差较远,国办的养老院数量较少,床位数明显不足。据了解,大部分国办养老院都存在“入院难”问题,有些养老院入院需要排队等待数年之久。二是为了补充养老机构的不足,开办了一些民办的养老院,对于缓解养老资源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使有些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整体上仍缺乏规范。三是多数的养老机构不具备基本的医疗条件,使需要医疗的老人必须要到院外的医疗部门,非常不方便。四是由于政府投入有限,只能支付养老机构在职人员的工资,而大部分养老院都在满负荷运转,需要招聘部分编外人员,以满足人员不足。所以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就需要“创收”,使有些养老院收费标准偏高。

面对以上问题,孙丰源委员建议:一是大力宣传,提高社会老龄化的意识,提倡全社会对老年人的重视,关心老人、照顾老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二是增加政府的投入,建议政府部门对于养老事业设置独立的、可行的财政预算,专款专用,真正将预算资金落实到位。三是大力扩充养老机构。可以采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院等多种形式。根据有关规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应属地管理,特别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健康指导、临终关怀等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基本医疗均属基层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因此建议设立社区医疗和社区养老联动并举的服务体系,在养老院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医疗功能,或者在社区医院中开设养老机构,这样就同时方便了不能居家养老的老人,使他们既能养老又能就医,达到了“老有所养,养有所医”的效果。同时,使社区医疗的功能加强,增加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就业岗位,社区也能够留住患者,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四是制定养老机构合理的入院、收费和管理流程,规范服务流程,让老人进院容易,让子女放心,使每一位老人都能幸福地安度晚年,真正达到老有所养,养有所医,充分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4篇: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政策建议

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实现“老有所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迫切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党的十七大为大多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这是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阶段,制度体系走向的一个新的重要时期,让城市和农村地区全面覆盖,人人都有保障的发展方向,这将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所以从长远来看,在农村地区只有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有效地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的社会稳定。

二、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发展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1992年民政部正式颁布并印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之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入了大面积的推广阶段。90年代末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已初具规模。我国的养老保险经过了六十余年的发展,总体上实现了从“国家-单位”保障模式向“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转型,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机制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金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并逐步从制度全覆盖逐步走向人群全覆盖。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发展充分彰显出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设的适应性、规律性,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内容及意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保证老年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为目的的保障体系,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资金的组合模式,从养老金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和其他社会保障政策和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相结合,并能满足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援助措施的组合进行组织,由政府实施,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涉及民生的重大举措,使农民“老有所养”的目标得以进一步实现,它的意义在于:

(一)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通过个人支付、政府补贴的缴费方法,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在参保农民达到一定年龄(一般60岁)时每月以给付定额养老金的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其消费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有利于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城乡差距很大。而通过对农村居民实行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农民生活负担,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实现以人为本,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体系不合理,贫富差距很大,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国依靠外需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因此扩大内需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了对未来养老的忧虑,从而可以增加消费,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又可以通过乘数的作用,刺激总需求,进而增加国民经济总量。

四、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老龄化严重,政府财政压力较大。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比较大的国家之一,由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政府,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增多,对财政资金要求会更多。财政资金压力的增大,不仅会影响到政府服务的质量,更关系到新农保政策是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实行。

(二)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比率不高。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多数农民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他们普遍认为土地是他们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年老之前通过劳动获得生活来源,年老后儿女们可以赡养自己,在中国赡养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但是随着生育率的降低,耕地面积的减少,养老困境日益凸显。

(三)基金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新农保基金管理环节多,时间长,金额大,存在安全隐患。基金如何归集,应该由那一部门管理,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得养老保险资金保值增值都需要有关基金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农村社会养老险基金的未来保障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五、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策建议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之间的新关系,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中国的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的开发建设和整个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的养老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确保中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增加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协议方方面面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予资金支持。

第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合理宣传农村社保的政策,提高农民参保意识,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靠性和保障性,使更多的人民参与到这项惠民工程上来。同时也要提高基层干部对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认识,以推动养老保险业的发展。

第三,拓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渠道。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构,特别是要对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营运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限制性投资政策,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江俊;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监管[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姚金海;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10期

第5篇: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人口老龄化

论文摘要:解决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它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养老问题已非常迫切摆在人们的面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巢老人孤独而寂寞

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显示:发达城市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形成家庭生活无人照料的孤独而寂寞的空巢老人群体。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特别是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关注与关心,这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二)“四二一”家庭模式难以承担养老问题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四二一”(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家庭模式已经非常普遍。两个独生子女组建家庭后要承担四位甚至更多老人的赡养及照料。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青一代工作、生活压力普遍加大,外出打工与经商多等客观因素存在,必然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照料老人。

(三)老年人经济拮据影响生活质量

城市老人随着退休,工资收入明显下降,如果没有子女的资助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假如没有退休养老保险金(特别是农村老人),加上沉重药费负担,生活的拮据就可想而知,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老年人健康问题十分严重

身体健康状况差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本街道辖区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1305名老年人中,患有各类慢性病的就有1035人,占调查人数的79.13%,说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非常突出。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党的十七大以较长的篇幅描述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在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中,重点提到了要加强老龄工作。毫无疑问养老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一)呼吁政府推动,逐步建立完善的养老机制

做好养老工作是一项得民心,暧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的推动引导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政策,三是协调。特别要建立专项资金帮助生活困难尤其农村老年人。

(二)动员社会参与,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机构

1、从社会化居家养老入手,建立社区与家庭合作的养老机构。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对其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仍需要通过养老机构来解决,使他们在养老机构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政府和社区组织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体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也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使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对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社区应该将他们列为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对他们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

其次,要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可以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支援网络服务(如社区结对关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

2、从整台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入手,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3、从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

4、从提高老年人健康入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而且更渴望情感关爱,企盼心灵慰籍。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弘扬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家庭亲情关怀

第6篇: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困境;对策

居家养老是我国城市养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建立在弥补传统家庭养老不足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养老负担。但居家养老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就像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5%,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岁以下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这种趋势还在继续。这些都对中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居家养老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一、社保基金增值保值任重道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近日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二、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挑战。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们目前人均GNP不足1000美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具有突发性,超前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必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三、养老模式的社会关注。近几年影视的发展,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和关注的问题[1]。

居家养老模式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最初由“社区照顾”演化而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国外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 for the Elderly)。是在西方国家倡导的“在合适的环境中养老(Aging in Place)”的环境背景下由英国首先提出的。随后,西方发达国家对社区照顾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居家养老的定义,一种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居住在家,由家庭成员提供生活服务的家庭养老,而是由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共同支持,以社区养老服务和社会养老网络为载体,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地区率先在我国安老服务方面引入社区照顾概念,提出以“居家照顾”的方式避免低龄老人过早入住安老院,倡导老年人留在社区内养老,并鼓励社区居民互助合作。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也在逐步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综上所诉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却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也被许多学者形象地称为“没有院墙的养老院”。

2 徐州市老龄人口基本状况

1.徐州市老龄人口基本状况

当前,徐州市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徐州市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百岁老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呈F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幅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截止2015年底,徐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80万人,占户籍人口17.5%以上,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总数接近30万,占老年人口的17%以上,占比居全省前列。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2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末,老年人口将超过215万人,占总人口比率将接近20%;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农村青壮年大量输出,我市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已经超过50%,农村实际老龄化和空巢比例高于城市。30%左右的老人常感精神孤独,15%左右的老人为失能或半失能所困扰[3]。

2.资料收集与样本特征

本研究涉及的城镇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有子女但不与子女住在一起、年满60 周岁及以上的具有徐州城镇户口的老人。在铜山区与云龙区中随机抽取2 个社区,调查共发放问卷 360 份,回收有效问卷306 份,回收率为 85%。所有问卷由调查员上门访问并填答( 夫妇 2 人空巢家庭只调查其中 1人) 。街镇老龄科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给予了协助。

在本次调查的306位空巢老人中,男性占43.6%,女性占56.4%; 60 ~70 岁占 55.8%,71 ~80 岁占41.1% ,81 岁及以上占3.1%。从居住状况看,独居为 10.4%,与配偶同住为 48.7%,与未成年孙辈同住为5.4%,与配偶及未成年孙辈同住为35.5%。

3 徐州市老龄人口居家养老面临的主要困难

1.居家养老服务者专业技能较低,人员不足。

据调查了解现阶段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护理资格证的下岗女职工或者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不能切实地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具体需要提供较为专业的养老服务,只能提供基本的服务。而且志愿者队伍人员范围分布广泛,知识结构不一,面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需要的是老年心理学的、老年生理学的等专业常识,否则为老年人开展服务,反而造成老年人心理、生理上的负面影响,使志愿者的愿望无法实现。造成服务质量的低下、老年人健康照顾和情绪缓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官网公布徐州市级12349信息服务平台提档升级后,较好地对主城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行了质量监管,招纳加盟企业100余家、专业服务人员226名,然而老人数量不断增长,专业服务人员无法满足需求数量。

2.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投入不足,筹集资金困难。

随着老年人群体的逐渐扩大,服务人员工资水平的上涨,以及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增加,居家养老资金的紧缺现象愈发明显,但是政府对居家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却并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所需而同步增强[4]。在对养老服务有较高需求,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老年人的购买力又显得较弱。2015年9月主城区有1000位老人参与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调查,1000位调查对象中,仅有437位愿意自费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而这一人群的每月承受力在300元以下的占65.8%,300-699元的占23. 7%,700元及以上的仅占10.5%。刚性需求大而购买力不足制约着养老服务的发展[5]。

3.政策宣传不到位

目前,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给予原则上的支持和鼓励,都只是一种政策性倡导,但是尚未出台有关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6]。通过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76%的老人对于居家养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真正了解居家养老的老人仅占18%。而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的了解途径,主要是通过社区宣传、报刊书籍、电视广播、亲戚朋友和邻居,其中通过社区了解的老人最多,占到了28.7%。可见居家养老对于宣传居家养老知识的重要性,但目前大部分的社区对于宣传的重视度不够,宣传方式仅限于在小区的橱窗里张贴出相关的文件或报刊文章的相关章节等,但由于不少老年人行动不便或文化程度较低,他们不太能够关注到这些信息。

4.岗位职责不清晰、缺少评估机制。

目前大多数社区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只是限于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相对简单的上门服务,像更高一级的服务诸如家电维修、代购、水电维修、上门理发、送餐服务提供的却很少,而这些服务却是老年人十分需要但自己又无法提供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困境,需要的服务没有人提供,而提供的服务又不是老人最需要的。由于老年人大多比较保守,对于外人的戒备心比较高,他们往往不会让服务人员在家中逗留太长时间,完成一些基本的打扫工作后就让她们离开了,一般都没有达到居家养老服务时数, 并且享受服务的老人并不对服务进行评价,也没有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使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不高,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愿意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服务信心不足,服务的质量就越来越差,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5.单一的居家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相比,空巢老人( 尤其是丧偶或离婚独居) 晚年生活会面临更多困境,因长年孤寂,心理上缺乏依靠及安全感,会出现精神空虚、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等“空巢综合症”,久之则导致各种躯体疾病发生,甚至诱发老年痴呆、抑郁等精神或心理疾病[7]。所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8.8%、57.7%、21.4%和20.6%的被访者分别对健康讲座、上门看病、康复服务、长期照料有需求,由于身体及生活方式的特殊性,空巢老人对生活服务的需求较为强烈。41.7%、38.0%和28.8%的被访者分别对娱乐、读书看报和球类活动有需求。

4 解决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的对策

完善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社会、相关部门三位一体共同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制度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还任重而道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部署,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政策措施,抓好责任落实。各地要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年度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和运营情况等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党政主导、民政部门主管、老龄工作机构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民政部副部长邹铭指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应该紧跟信息化发展前沿。在“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养老机构利用大数据,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挖掘,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这类模式将政府、社会力量和社区家庭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广阔的市场商机[8]

2.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根据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需要,调整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居家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社会养老服务信息化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增长机制,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各类项目顺利实施[9]。组织建立资金筹集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并且要把筹集的资金用好,把项目运营好,把机构服务落实好,并对资源闲置现象进行相应调整。社会各界必须摒弃那种把养老仅仅看作是家庭私事的传统观念,一定要把发展养老服务业看作是依法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加大政府及各界的养老认识。开展居家养老系列活动,政府和社区要搭建好交流平台,创造机会,鼓励和推进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企业和志愿者等各种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鼓励他们提供无偿、低偿或有偿的福利服务,尤其要调动大中学生、社区成员和低龄健康老人等群体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生力军,发挥蕴藏着的志愿者力量,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并增进其服务满意度[10]。

3.强化督查指导。各地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进一步理顺老龄工作管理体制,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各级老龄委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检查指导职能,督促相关法规政策和工作任务的落实。老龄委相关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努力形成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合力。继续推行居家养老市场化,政府要肩负扶持、引导和监管的作用。政府应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要尽快出台文件并加快落实;已经出台文件的,要会同财政部门落实经费,并整合服务队伍、采集符合条件的老人信息,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家政、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服务,并明确政策落到实处.。社区组织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老年人自我服务和“时间银行”式的互助服务,由低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高龄老人,无病老人帮助有病老人,服务时间由社区记录并累计,既可以让空巢老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完成自身“财富”的积累,又可以让大家相互扶持帮助,生活上相互守望照顾,精神上互相抚慰依靠[11]。通过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广大志愿者及其队伍有序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及时不断向社会需要广大志愿者服务的社会资源信息,使广大志愿者及其队伍及时掌握,便于他们开展志愿服务。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服务资质、服务规范、服务设施、服务安全卫生、服务环境监测、服务产品等标准,使老年人更广泛的参与信任居家养老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而中国老龄化形势又更为严峻,它带有“老年人口庞”、“未富先老”和“速度快”三项特征。就如何推进和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本文通过对徐州市居家养老问题的调查得出现阶段徐州市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对策建议。广而言之,由于政府社会化养老职能的缺位、非政府组织参与度不高、现代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客观因素,本文的调查研究旨在得出问题,提出建议,从而引起政府、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者的意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居家养老的成果,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幸福晚年。

参考文献

[1]朱尧耿,王欢.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sgj120.2008.11.15

[2]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2016.9.21

[3]徐州老龄网2016年全市老龄办主任会议张弥雷主任讲话.

[4]孙苗苗,刘晓梅城镇居家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09

[5]徐州老龄网.徐州市主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运作探析.2016.12.27.

[6]彭城晚报.市民政局昨启动以“陪伴是最珍贵的礼物”为主题的温暖徐州关爱空巢老人行动.2017.01.12.

[7]_湾地区立法院.国民年金法:台湾地区[S/OL].[2011-10-27].

[8]徐州老龄网.徐州市主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运作探析.2016.12.27.

[9]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徐州养老网政策法规2012.03.01.

第7篇: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1、基本情况。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人,截至目前,参保总数32807人,占任务数31600人的103.82%;缴费人数22336人,占任务数21650人的103.17%;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总数3090人,占任务数3060人的101%;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为7758万元,当年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612万元;城镇退休职工人数9047人,发放基本养老金10172万元,基金缺口2414万元;下放知青参保883人,小集体职工参保3002人,“三类人员”参保3894人,大集体领取生活补贴394人。

2、存在问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矛盾逐渐显现。从近两年来的城镇职工养老收支情况看,2010年基金征缴收入为5062万元,基本养老金支出是7130万元。2011年基金征缴收入为15104万元,除去政策性参保收入(即知青、大集体、小集体、三类人员、失地农民参保)7189万元,实际2011年当期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为7915万元。而2011年基本养老金支出是8948万元,资金缺口巨大;与此同时,国家连续七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年平均调整标准为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150元左右,2012年调待标准为人均190元/人·月左右,预计2013年调待标准为人均220元/人·月,按现有实际退休人数测算调待支出将增加2388万元。此外,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社保基金供养的对象平均供养月数将增加,将进一步加大社保基金支付压力。

3、意见和建议。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有人做事。一项计划或方案再好也要依靠机构和工作人员去执行、操作。面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扩大和日益完善,广大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强,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经办和维稳压力越来越大,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几千多人发展到现在十几万人。如社保局的人员编制数一直维持在87年创办之初的15人,业务经办工作压力很大,建议增加社保局3-5个全额事业编制,以缓解社保工作人员压力;另一方面,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级协管员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人员少且不稳定,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建议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县社会保险部门与乡镇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沟通和协调,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社会保障工作队伍。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1、基本情况。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应参保人数为164928人(其中应参保缴费人数为136858人,应参保发放人数为28070人)。由于我县2012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中征缴工作从10月开始,截至目前,参保总人数为103475人,占任务数128586人的80.46%;其中78486人参保缴费(2012年新增缴费4123人),收取保费1606.60万元(2012年新增保费393.20万元);为27294人发放养老金,发放金额2290.99万元(2012年发放养老金1482.47万元),做到了应发尽发。

2、存在问题。一是由于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城乡居民参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了解不够透彻,有的甚至理解反正我到了60周岁不参保也可以享受待遇的模糊认识;二是城镇居民存在较多空挂户(户口在本地,人在外地),难以联系上,也有一部分人参加了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社保对城镇居民吸引力较小,造成城镇居民参保率较低;三是年轻居民参保率低,年轻群体主要为外出务工人群,一部分人在外参加了城镇职工社保,另一部分人认为缴费时间太长,离享受待遇太遥远,大多不愿参保。

3、意见和建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党的又一项惠民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从目前情况看,全县参保率还不高,还有提升的空间。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增加经办机构经费投入,确保政策宣传、经办管理等工作措施到位;二是探索集体补助办法,先要求每个乡镇选择1­—2个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级组织为农村居民参保缴费给予适当补助,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三是继续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对乡镇的考核内容,并加强督查,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力推进。

三、医疗保险工作

1、基本情况。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100831人,占任务数89100人的113.17%,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总额达6671万元,占任务数3600万元的185.31%,其中城镇职工参保缴费人数32116人,占任务数32100人的100.05%,城镇居民参保人数68715人,占任务数57000人的120.55%;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1508人,占任务数11500人的100.07%,基金征缴290.3万元,占任务数130万元的223.31%。

2、存在问题。一是工伤保险保障压力大,特别是省属四大矿区老工伤人员及其供养亲属工伤待遇,主要因素是省级财政资金未及时到位。省属四矿老工伤及其供养亲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省属四大矿区老工伤人员及其供养亲属近3000人,2012年省级财政按标准应支付2300万元,但实际负担1111万元,缺口高达1189万元,加大了统筹基金支付的风险;二是2007年省属四矿退休职工医保8000余人全部纳入属地管理,占我县参保退休职工的52%,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疗需求逐年增长,医疗费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我县基金安全运行。三是随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及城镇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工伤、生育保险政策的调整,各项待遇不断提高,对统筹基金的支付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3、意见建议。一是建议上级财政及时拨付老工伤人员工商待遇资金,确实保障老工伤人员工伤待遇;二是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提高省属四矿退休人员医疗补助标准,保障省属四矿退休人员医疗待遇。二是积极争取“苏区”优惠政策,在人力、物力上予以政策倾斜,以弥补“老工伤”的资金缺口。

四、就业再就业工作

1、基本情况。截至目前,我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78人,占任务数2600人的122.23%;城镇就业率98.08%,占任务数94.5%的103.79%;已帮助在政府已购买的223个城镇公益服务和基层社会管理岗位就业的人员享受就业优惠政策,占任务数353人的63.17%;“4050”人员就业人数369人,占任务数260人的141.92%;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340人,占任务数3400人的245.29%;其中省内转移6962人,占任务数2900人的240.07%;免费培训工业园区员工2382人,占任务数2200人的108.27%;对407人开展创业培训,占任务数400人的101.75%;发放小额贷款3889.5万元,占任务数3400万元的114.40%,其中,支持个人创业贷款3889.5万元,占比达100%;失业保险扩面18200人,占任务数18200人的100%;基金征缴总额294.5万元,占任务数240万元的122.71%。

2、存在问题。⑴招工难与就业难矛盾依然突出,就业总量供给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并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需求总量大,但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缺一技之长;与此同时,目前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也不高,不能满足各类人员就业的需要,造成目前就业难局面。另一方面,我县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电子、服装等劳动密集性企业越来越多,对劳动力需求也越来越大,劳动力供需矛盾逐渐凸现,而目前企业只管用工,不重视员工培训和技能的提高,缺乏长期用工的长效机制,企业人文环境也有待改善和提高,从而造成了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⑵失业保险金收缴困难。随着企业改制进程的加快,缴纳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减少,加上一些园区企业观念上存在问题,出现了失业保险费欠缴、少缴、拒缴等现象,影响了失业保险事业的发展;失业保险面难以拓宽。企业纷纷改制、减员增效,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日益减少。非公有制经济虽然不断发展,但速度慢、规模小,所能容纳的职工数量有限,能够参加失业保险的更是少之又少。以整个工业园区为例,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4个,参保人180人,参保率2.05%很低。

3、意见建议。⑴创新培训模式,帮扶就业创业效益最大化。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要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第一,要突出上岗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能掌握1-2项就业技能,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需要的各类适用的员工,解决上述人员就业难问题;第二,又要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抓好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可采取校企结合培训、订单培训等各种形式,依靠企业文化环境、事业发展和员工归属认同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第三,整合各类创业资源,充分发挥和放大资源整合效应,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和“绿色通道”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加快和延伸创业服务体系网络建设,为全民创业奠定的有力的支撑;⑵健全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财政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监督管理,在政策设计、资金安排等方面相互衔接,同时要防范化解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巩固缴费主体,扩大缴费来源。重点将私营和园区企业职工纳入到失业保险的队伍中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消除失业保险金缺口。一是加强就业引导,改变就业观念;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三是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五、社会保险扩面征缴

第8篇: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养老保险;征缴;问题;对策

为使养老保险更合理的收缴和使用,养老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重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管理服务社会化,实现在全省范围内调剂和管理基金,以确保离退休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养老保险体系。我们就是根据这个目标,依据国务院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逐步做到统一收缴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剂使用资金,统一养老金发放办法和标准、规范和调整,逐步统一企业缴费基数和比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也想出了不用的应对之策与解决方法。

一、当前征缴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缴费档次总体偏低,青年缴费比例较低,部分适龄参保人员缴费困难。2016年,宁阳县个人缴费平均值为340元每人,说明大部分人员均选择最低缴费档次300元,选择较高缴费档次人员少。原因可能是政府补贴差异不明显,补贴标准不高,目前补贴标准为30元、60元,选择500元以上档次的均补贴60元,体现不出选择更高缴费档次的优势,导致有缴费能力的人员也不愿意多交。2.缴费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到龄人员转入发放,退保参加企保等累计接近1万人,而新增参保人员不足(因前期宣传发动,能参保的早几年已经参保,剩下的为在外地交企保或不愿参加的,继续扩面难度大),导致每年缴费人数均比上年减少。3.对特殊参保群体的补贴政策范围过窄。仅对重度残疾人代缴最低保费,缺乏对其他贫困人群的补贴,补贴范围相应较窄,补贴标准相对较低。宁阳县前期精准扶贫各乡镇上报因贫困未交居民养老保险人员,因无相关政策和资金,未能给予补贴。4.基层经办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乡、村两级经办机构面临着缺编制、缺经费、缺场地、缺设备等问题,特别是村级经办人员力量十分薄弱,并且由于待遇低、工作量大等问题导致队伍极不稳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参保缴费进展。5.现金和银行代扣两种收缴方式均有不足之处。一是收取现金的征缴方式存在风险,由经办人员上门征缴保费的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作成本太高效益低,基金从征收到入库在外的滞留时间较长,在保费的收取、整理、上解过程中,容易发生截留、挪用等现象,基金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并且一旦发生这类现象,上级经办机构很难主动发现,一般只能被动等到参保群众举报反映。二是采用银行代扣方式收缴保费,由银行直接实现保费代收,村镇经办人员只负责记录缴费金额,不再直接收取现金,能够充分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但由于部分群众对代扣流程理解不透彻,有的群众代扣卡号填写不正确,有的群众用其他人的身份证开卡,有的群众不及时在卡中存入保费,或者还未代扣就将保费款提前取出,导致部分账号代扣不成功,影响了总体工作效率,造成基金收缴进度慢。6.外出务工人员多、参保人员信息不准确等原因导致征缴难度加大。宁阳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因人员外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外出务工人员缴费困难。

二、未来实现居民养老医疗统一征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加大了居民缴费负担。统一收缴后,在短时间内缴纳养老医疗费用,可能对一些经济困难或收入较低的家庭造成一定负担,进一步导致断保断缴现象的增多。2.统一征缴后缴费模式的选择问题。宁阳县居民养老多采用银行代扣缴费模式,而居民医疗由于未成年人、大龄老人等没法开卡只能采用交现金模式,未来统一收缴后怎么统一两种缴费模式,成为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三、对统一征缴工作的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宣传发动,吸引未参保人员参保缴费和已参保人员长缴多缴。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参保群众多缴多补、长缴多补的补贴机制,逐步建立和实施针对参保居民中低收入人群扶持补贴政策等等,进一步解决群众养老问题。2.转变征缴方式,以代扣代缴为主。防范基金征缴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代扣环节的效率。探索统一征缴后的银行代扣代缴方式。3.强化基层建设,逐步提高业务经办能力。一是加强乡镇人社所建设。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办公条件和场所;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稳定的专业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村级协办员队伍建设。

四、统一征缴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规范缴费程序和流程。对统一缴费的工作程序、缴费时限等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集中交流讨论,商讨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缴费办法,并安排对各环节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人员熟悉统一缴费程序,为下一步统一缴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2.强化舆论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加大宣传力度,印制缴费政策宣传资料,组织乡镇人社所人员入村入户,上门宣讲政策。通过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介,积极向社会宣传统一征缴政策。特别是宣传清楚统一征缴不等于“捆绑”收费,不让群众产生误解,影响稳定。3.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组织农保处、新农合办公室、各乡镇人社所和银行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相关办事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保证统一征缴工作顺利开展。4.利用统一征缴数据,开展居民养老扩面。目前居民医疗保险较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高,部分群众仅参保了居民医保,应利用统一征缴的机会,摸清参加居民医保而未参加居民养老的缴费年龄段人员情况,利用春节期间外出人员返乡探亲的有利时机,组织乡镇和村居人员,入村入户进行宣传,引导其尽快参加保险,进一步提高居民养老参保率和缴费总额。统一征缴涉及两个不同险种,缴费程序和缴费时限均有冲突的地方,实行统一缴费时存在以谁为主的问题,工作协调难度较大,但统一征缴是今后工作发展方向,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力推动工作进展,争取使居民养老医疗征缴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第9篇: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居家养老;产业化;需求;水平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或专门机构为依托,以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产业化是指将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有偿服务提供给老年人,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由专职人员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娱乐休闲等服务。

在2014年召开的两会中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十大热点之一,随着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水平越来越高,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养老金可否再提高、养老床位可否再增加、养老双轨制何时可以消除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养老问题在我国人口结构快速变迁、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渐萎缩、养老金支付的刚性特点导致政府财政支付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仅靠中国政府来承担基数庞大的老龄人口,无疑是给我国的财政增加了一个巨大的重担。

而“居家养老”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居家养老产业化为中国养老体系的建立开拓了另一块天地,既不过多的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又为国家创造了大批的就业岗位以及创业平台。

一、老年人对居家养老产业化需求状况描述

(一)老年人基本情况

本次共抽取400位老年人,其中42.0%为男性,58.0%为女性。女性考虑到各行各业人员退休年龄的问题,我们把调查年龄设计在50周岁以上,其中50-54周岁的占17.0%,55-59周岁的詹18.5%,60-64周岁的占22.8%,65-74周岁的占25.5%,75-84周岁的占13.5%,84周岁以上的占2.8%。

调查显示,个人月平均收入1000以下的占15.2%,1001~2000的占50.8%,2001~3000的占21.0%,3000以上的占13.0%。83.8%的被调查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退休养老金,6.5%为劳动所得,5.5%为儿女或亲戚供养,3.0%为社会保障或救济金,余下1.3%为房屋租金、股票所得或其他。

(二)居家养老产业化需求状况

(1)需求概况及态度

当问及需要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哪些服务时,选择家政服务占66.3%,选择医疗服务占42.3%,选择送饭占27.6%,选择日间照料中心占16.5%,选择文化娱乐占16.0%。这表明大多数老年人需要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并且家政服务、医疗服务所占比重最高。

有74名老人对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印象较好(占18.5%);有291名的老人对这些养老机构的总体印象一般(占72.8%);有35名老人对这些养老机构的总体印象较差(占8.7%)。说明大多数养老机构不能提供令老年人满意的服务。这为居家养老产业化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市场顾客。以盈利为目的的居家养老服务公司,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往往会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公司可以利用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态度,来扩大自己的顾客需求量,占据市场份额。

大多数老年人希望通过以居家养老方式度过晚年生活,且86.2%的老人希望与子女一起生活。这些老年人会存在对居家养老产业潜在的需求。

(2)服务需求及价格制定

当问及最需要哪些生活照料服务时,有32.5%的老年人希望开办专供老年人吃饭的食堂,有32.0%的老年人希望送饭上门,同时有23.3%的老年人希望有人帮助洗澡。有51.0%的老年人愿意为生活照料服务支付每月300元以下的费用,301~500元占24.5%,501~1000元占18.5%,据此,普通的居家养老服务生活照料方面的价格建议确定在300元上下。

关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28.0%的老年人希望举办兴趣班、培训班等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60.8%的老年人则选择专设老年活动室。65.4%的老年人每月愿为此支付200元以下的费用,25.8%的老人愿意支付201~500元的费用。据此,普通的居家养老服务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方面的价格建议确定在200元上下。

但是,当问及您是否信任私人公司提供的居家养老产品(服务)时,选择信任占39.3%,选择不信任占60.7%。由此可见,面对产业化的居家养老这一新型的事物,大多数老年人不能信任私人公司提供的居家养老产品(服务)。所以居家养老产业化的建设及推进还是需要政府给予肯定及扶持,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和普及,增加人民对于产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认可度,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私人机构。

(3)机构地点设定及对服务人员的要求

在服务机构地点设定方面,希望 "在居住的小区内,与社区相结合(500米以内)" 的有67%;选 "同一个街道(1500米以内)" 占15%。由此可见,大部分老人还是倾向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能设在社区内。

(4)收费方式及担忧

在收费方式上,有30%的人选择按“服务项目/次”收费,有18%的人选择按“服务时长/次”收费;有33%的人选择选按“服务项目/月”收费;有19%的人选择按“按月,享受所有服务”收费。关于收费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分散,但还是可以看出人们较为偏向按服务项目收费。对此我们可以制定出每个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每月或每次的服务项目越多,收费越高;既满足了各个经济层次的服务需求,又在其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结论及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老年人对于养老模式只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单纯的退休后独自或者与伴侣一起生活,一种是入住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集体养老这些概念他们都不了解。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我们应该通过正规的途径,对人民进行养老模式的普及,以方便人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二)产品面向大众、控制基本服务的价格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老年人希望每月的养老费用控制在1000元左右。在居家养老产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注意,应该把基本服务的价格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对服务有更高要求的人群,我们可以依据他所选择的服务项目进行相应的价格提升。在收费方面,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按服务项目/月来收费,在居家养老产业化建设当中可用作参考。

(三)服务人员专业化、经验化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老年人更希望提供服务的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社区服务人员这种他们比较熟悉的人或者是有照顾老年人经验的人。对此,面对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需求,我们应对居家养老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培训,包括家政、急救、心里照顾等多方面的技能。

(四)立法先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服务

作为一个法制化的国家,我们应先对居家养老产业制定基本的法律法规,既规范服务机构,又为购买服务的人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