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战略危机管理精选(九篇)

战略危机管理

第1篇: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机战略管理危机管理系统

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一部分,即使企业的产品不出口,在家门口面临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国际化的。在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像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抛向了全球竞争的舞台,中国企业遇见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机遇,但同时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大量增加,市场环境变动更为频繁,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有时足以令企业灭亡,危机不断出现更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常面临的危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调查人员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结果表明,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危机。我们归纳一下,民营企业通常面临以下的危机:

1、人才资源的危机

据相关调查,有33.7%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甚至有些技术人员离职带来的公司机密的泄漏与产品的仿制。

2、资金断流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而一旦有了融资渠道,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或者不恰当的多元化的战略带来的资金链的断裂,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公共关系的危机

企业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因为媒体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这方面的追究,个别事件引起对企业的猜测和不信任,还有谣言的广泛传播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4、管理决策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带来危机;或者在企业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由于“路径依赖”和“惰性作用”等原因使企业的操作状态与组织的现实环境和规则发生矛盾、企业的安于现状和企业发展的意愿形成冲突,造成企业行为缓慢、应对危机能力弱化。

5、非关税壁垒等新的游戏规则引发的危机

对于走向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目标国出台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标准或政策,都有可能给这些国际化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说新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家知道现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越来越严,过去可以被允许的,现在可能不被允许,现有的经营活动突然被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围,也会引起企业危机,还有现有的经营模式被宣布非法,还有所以来的游戏规则被新规则所取代,还有所依赖的技术被淘汰,等等,这些新的法规、新技术、新标准都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

二、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

引起民营企业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少民营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初期靠家庭作坊式管理还很有效果,随着企业的壮大,有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资源和企业环境,便出现决策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特别是对危机的预警意识,更缺少危机出现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因素加上目前不断变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或者贻误解决的时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甚至让企业走向衰退与灭亡。

那面对这样的现象,面对动态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民营企业该如何防范和克服这些危机呢?我们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已经小有所成的那些“感觉”不错的企业,要把危机管理上升到战略的角度,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航行提供保障,也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防御、处理能力融入战略管理的规划中,企业把危机管理列为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将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公司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性危机管理体系分为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性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层战略。这个层面是在公司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界定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及其范围,最终确定危机防范的措施、流程和组织形态,一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发生异常变动对公司战略产生的危机、主要竞争对手突然发生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危机、政府政策发生变动产生的危机等。第二个层面是策略性层面,也就是战略管理中的职能层面,危机管理包括了技术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危机、质量危机管理等。

一般危机战略管理包括四大环节: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监控。(见下图)

我们要注意企业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里,企业的战略环境就是由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它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企业和战略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与互相制约的关系,由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企业战略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竞争的范围与合作空间无限扩大,进入了一个无“疆界”的竞争时代,许多产业也正在走向整合,很难界定产业的起点与终点,技术边界也在模糊,但是企业如果想谋求长远,都必须注意在大的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共生的问题。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依赖于其自身对战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协同进化能力,企业的使命就是谋求与战略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建立危机管理系统

史蒂文•芬克(StevenFink)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罗伯特•希斯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包括管理者和主管去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应对危机局面、如何从危机中很快复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对此的通用说法是危机管理“PPRR”模式,“PPRR”模式指危机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即危机前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时的应对(Response)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

对企业来说要制定危机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要成立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或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的企业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开展企业危机的自测和预防,开展培训和演练,制定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制定危机中的改革措施等等。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动态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影响因素的出现也使危机“防不胜防”,因而,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必须将事前预防与事中处理并重,在“防”的同时积极应对、科学处理“不胜防”的突发性危机,化危为安、实现振兴是危机管理追求的目标。

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那些可预见的冲突事件或潜在的威胁与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根据一些信号要提前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可能存在的诱发危机的因素,准备危机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此时危机还处在潜伏状态,企业能够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有较为充分的时间按照程序化决策的过程展开危机预防工作,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预警的防火墙—“危机教育”、“环境信息监测与评析”、“危机的预测与预报”、“危机的预控与处置”。通过这样的“防火墙”,我们便能够根据“信号”提早觉察到“危机”的到来。

2、扭“危”为“安”

每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面临复杂和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影响。国家新政策、行业新制度的出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变化、产品或服务接受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自然条件或生产资源状况的突变、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预防”危机,还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采取恰当的措施,扭“危”为“机”。

在这个阶段,重视媒体作用,与相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及时沟通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企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媒体建立互相双赢的伙伴关系,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和媒体的沟通,要通过高素质的公关部门不断保持和媒体的交流,以取得媒体的认同;二是危机来临时,企业要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通过坦诚来赢得公众谅解。在这个阶段,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准确的决策、面对的困境的不气馁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通过努力和媒体的帮助扭转恶劣的局面。

3、危机后的总结和复苏

既使企业采取了有效的危机处理方式,企业的日常经营、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很难一下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危机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就是重塑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危机后的振兴。在这个过程要注意通过一系列的公关策划,重塑企业形象,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企业应该统筹进行规划,通过策划使企业从危机中复苏。总之,要尽一切努力避免使你的企业陷入危机;但一旦遇到危机,就要接受它、管理它,并以战略的思路与眼光规划未来。

参考目录:

1、吴启宏.论危机管理与危机沟通[J].现代管理科学,2004(7)

2、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3、佘廉.企业预警管理〔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2篇: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危机传播的无序化

危机是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所区别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它所具有的特征、影响因素等等会有所差异,对其理解和重视程度的不同,也直接决定着危机应对的策略、方式与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R・罗杰斯曾说:“世界的未来靠的并不是自然科学,而是靠我们人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①当前,信息全球化、传播技术数字化、关系交往多元化,传播,已成为最为重要的革命性力量。各种问题越来越受到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依赖于传播方面的“密钥”来予以解决。

以更微观的视角来看,以人们对危机的认识,在今天的社会现实情境下,大多数危机是随机性和规律性共同作用的结果。②随机性的存在,增加了人们对危机认识的不确定性,而通过各种努力,实现对危机规律性的总结认识,是提高危机应对管理水平的必然路径。

总体而言,在今天的传播环境下,危机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受自身特征和传播环境的叠加影响,其传播的实现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即危机传播面临着“传播的危机”,其最大的特征,是传播秩序的混乱,是传播过程的无序化。

面对危机传播的无序化特征,每一次具体的危机传播过程,都面临着如何建构动态的、适应的、健康的危机传播系统,如何应对其中随机性的变数等问题。随机性与规律性是相对的,此消彼长的。如何更好地扩大危机传播系统建构中的规律性,减少其随机性呢?战略与制度层面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制度的作用,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换句话说,要使危机传播系统发挥健康有效的运行功能,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是最重要的保证。

战略与制度的选择

危机传播制度的建立,从宏观层面看,是通过顶层的制度设计,在国家制度层面为危机信息的传播给予一些规定性。也就是在保证公众知情权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的传播沟通职能的发挥,使社会各方实现良好沟通,提高整个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

在危机信息的传播中,由于危机发展的不确定性、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传播秩序的混乱等因素的存在,公众的信息安全会遭到一定的挑战和影响,甚至产生焦虑和恐慌,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会加剧这一结果。同时,由于大众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众传播又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所以,来自传播制度方面的作用会对危机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国家对危机传播制度的建设,从宏观到微观,已经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探索。例如,英国重视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协作,要求有关机构在平时必须做好准备,把配合媒体作为紧急反应计划的一部分进行讨论和演习,并任命受过专门训练的新闻官员负责媒体事务,甚至要求电话总机接线员和其他员工也必须清楚地知道在接到媒体询问时该怎样应答。德国政府重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与媒体的互动,要求政府公务员自觉遵守“回答记者和媒体提出的每一项问题”的法则,形成了为记者服务、为媒体服务、为公众服务的传统。法国有一套比较健全的新闻制度,从国防到外交、从自然灾害到恶性事故,在事件发生后,基本上都能在第一时间由国家有关部门直接信息,以杜绝社会上的猜测和不良传闻。③

我国在“非典”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就一直在推进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危机传播制度方面的建设,一个明显的表现,即是相继建立起了突发事件等类危机的处理机制和新闻制度。但是,我国现有的传播制度层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面临一种适应性的调整。在当前的危机传播实践中,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或失之粗疏,以及新媒体作用的不断凸显,也不断反衬出当前我国加强危机传播制度研究和建设的意义与实践价值。

在应对危机中,完善的危机信息传播机制,一方面,可创造良好的危机管理环境,明确权责,配置资源,理顺流程;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协调各种传播关系,及时传递危机信息,防止谣言与流言的扩散,帮助政府及危机组织制定危机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实现危机传播管理的目标。同时,危机传播制度还具有诸多特殊性及重要影响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危机传播制度的建设,是与危机传播观念的发展相适应的,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相一致的。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往往与整个社会的危机传播观念的成熟度高度相关。

2.危机传播的过程,也是各种利益和权力组织相互博弈的过程,所以,传播制度的建设,更有利于在总体上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建构危机传播秩序,防止一些具体的危机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干扰,最终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损害。

3.危机传播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保证政府在危机传播过程中的在场,从而有利于干预和监督危机事件的发展,避免产生更大的社会危害。有利于及时传播信息,消除社会恐慌,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4.危机传播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保障公众知情权,增强社会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为政府应对危机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利于有效传播政府的危机管理政策,进行社会动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应对危机。

第3篇: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机 战略管理 危机管理系统

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一部分,即使企业的产品不出口,在家门口面临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国际化的。在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像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抛向了全球竞争的舞台,中国企业遇见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机遇,但同时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大量增加,市场环境变动更为频繁,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有时足以令企业灭亡,危机不断出现更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常面临的危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调查人员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结果表明,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危机。我们归纳一下,民营企业通常面临以下的危机:

1、 人才资源的危机

据相关调查,有33.7%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甚至有些技术人员离职带来的公司机密的泄漏与产品的仿制。

2、资金断流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而一旦有了融资渠道,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或者不恰当的多元化的战略带来的资金链的断裂,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公共关系的危机

企业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因为媒体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这方面的追究,个别事件引起对企业的猜测和不信任,还有谣言的广泛传播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4、 管理决策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带来危机;或者在企业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由于“路径依赖”和“惰性作用”等原因使企业的操作状态与组织的现实环境和规则发生矛盾、企业的安于现状和企业发展的意愿形成冲突,造成企业行为缓慢、应对危机能力弱化。

5、非关税壁垒等新的游戏规则引发的危机

对于走向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目标国出台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标准或政策,都有可能给这些国际化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说新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家知道现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越来越严,过去可以被允许的,现在可能不被允许,现有的经营活动突然被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围,也会引起企业危机,还有现有的经营模式被宣布非法,还有所以来的游戏规则被新规则所取代,还有所依赖的技术被淘汰,等等,这些新的法规、新技术、新标准都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

二、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

引起民营企业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少民营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初期靠家庭作坊式管理还很有效果,随着企业的壮大,有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资源和企业环境,便出现决策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特别是对危机的预警意识,更缺少危机出现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因素加上目前不断变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或者贻误解决的时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甚至让企业走向衰退与灭亡。

那面对这样的现象,面对动态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民营企业该如何防范和克服这些危机呢?我们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已经小有所成的那些“感觉”不错的企业,要把危机管理上升到战略的角度,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航行提供保障,也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防御、处理能力融入战略管理的规划中,企业把危机管理列为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将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公司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性危机管理体系分为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性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层战略。这个层面是在公司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界定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及其范围,最终确定危机防范的措施、流程和组织形态,一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发生异常变动对公司战略产生的危机、主要竞争对手突然发生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危机、政府政策发生变动产生的危机等。第二个层面是策略性层面,也就是战略管理中的职能层面,危机管理包括了技术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危机、质量危机管理等。

一般危机战略管理包括四大环节: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监控。(见下图)

我们要注意企业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里,企业的战略环境就是由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它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企业和战略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与互相制约的关系,由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企业战略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竞争的范围与合作空间无限扩大,进入了一个无“疆界”的竞争时代,许多产业也正在走向整合,很难界定产业的起点与终点,技术边界也在模糊,但是企业如果想谋求长远,都必须注意在大的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共生的问题。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依赖于其自身对战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协同进化能力,企业的使命就是谋求与战略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建立危机管理系统

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罗伯特希斯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包括管理者和主管去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应对危机局面、如何从危机中很快复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对此的通用说法是危机管理“PPRR”模式,“PPRR”模式指危机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即危机前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时的应对(Response)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

对企业来说要制定危机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要成立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或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的企业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开展企业危机的自测和预防,开展培训和演练,制定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制定危机中的改革措施等等。

1、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动态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影响因素的出现也使危机“防不胜防”,因而,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必须将事前预防与事中处理并重,在“防”的同时积极应对、科学处理“不胜防”的突发性危机,化危为安、实现振兴是危机管理追求的目标。

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那些可预见的冲突事件或潜在的威胁与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根据一些信号要提前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可能存在的诱发危机的因素,准备危机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此时危机还处在潜伏状态,企业能够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有较为充分的时间按照程序化决策的过程展开危机预防工作,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预警的防火墙—“危机教育”、“环境信息监测与评析”、“危机的预测与预报”、“危机的预控与处置”。通过这样的“防火墙”,我们便能够根据“信号”提早觉察到“危机”的到来。

2、扭“危”为“安”

每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面临复杂和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影响。国家新政策、行业新制度的出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变化、产品或服务接受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自然条件或生产资源状况的突变、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预防”危机,还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采取恰当的措施,扭“危”为“机”。

在这个阶段,重视媒体作用,与相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及时沟通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企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媒体建立互相双赢的伙伴关系,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和媒体的沟通,要通过高素质的公关部门不断保持和媒体的交流,以取得媒体的认同;二是危机来临时,企业要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通过坦诚来赢得公众谅解。在这个阶段,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准确的决策、面对的困境的不气馁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通过努力和媒体的帮助扭转恶劣的局面。

3、危机后的总结和复苏

既使企业采取了有效的危机处理方式,企业的日常经营、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很难一下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危机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就是重塑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危机后的振兴。在这个过程要注意通过一系列的公关策划,重塑企业形象,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企业应该统筹进行规划,通过策划使企业从危机中复苏。总之,要尽一切努力避免使你的企业陷入危机;但一旦遇到危机,就要接受它、管理它,并以战略的思路与眼光规划未来。

参考目录:

1、 吴启宏.论危机管理与危机沟通[J].现代管理科学,2004(7)

2、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3、 佘廉.企业预警管理〔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4篇: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现状

企业财务因在金融危机时期受到严重创伤而引发的企业财务危机,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许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状况。这些危机包括但不仅限于与企业现金流周转不灵、项目应收货款无法及时收回、企业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等等。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很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任由危机局面扩散,而导致企业面临不得不裁员以减少运营成本,更有宣布破产的可能。因此,我们知道如何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定财务管理战略是势在必行的挽救之举。他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又能为企业新一轮创收提供财务上的支持,是企业实行下一步经营计划的立足之本。

2.如何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实施

2.1以本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展开对财务部门工作的管理

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是实施财务管理战略的先决条件,有一个良好团结的财务团队才能在后续的财务工作中事半功倍。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财务部门工作的管理。

2.1.1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部门组织架构

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部门架构,管理工作混乱松散。由此可见,组建财务部门的组织架构是调整的第一个步骤。有效的部门组织架构,能提高财务部信息咨询上通下达的顺畅;对财务管理工作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更系统的监管财务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和效率。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不同组建财务部门,比较普遍的是设立财务部经理,按需配一名助理协管工作;下面分设会计小组、出纳小组、按需分社统计小组等分支互相协调工作。上面是最普遍的组织架构,有的公司根据本企业业务需要还会在经理以上配一名总监,经理下面分社不同财务版块的主管。比如把现金、不动产、成本等版块分开等等。

2.1.2通过岗评明确岗位职责,方便工作实施和管理

财务部门根据工作职能的不同,分别有不同的岗位设置。包括财务部门负责人岗位,主要职责就是领导企业的财务工作,组织一系列的季度、年度财务计划,参与企业整体经营决策。主管以下细分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利润核算、资金核算、进出结算、账务报表、稽核岗位等等。根据自身企业不同的特点,将财务部门工作进行细分,实施一岗一人或者一人多岗制。有明确岗位分工和确定岗位职责是梳理顺财务部门工作,将责任分配到人的最好方法。

2.1.3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少的配备。企业应有意识的培养财务管理人员,丰富本企业的人才库以备不时之需。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财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受过专业高等院校教育系院校财经管理专业为佳;持证上岗的同时必须具备操作相关财务管理系统的技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财务基础知识。

2.2中小企业在特殊时期的财务管理战略实施要点探讨

2.2.1合理把控企业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断裂有可能导致许多正在执行中项目被迫中止,对于企业的伤害级数书无可预估的,因此合理把控现金流,使得企业现金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是企业财务人员所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的使用和管理现金,首先应制定现金使用规划方案,每个部门根据经营目标,按月或者按季度提交现金使用预算给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做好现金的预算和准备为以后执行项目保驾护航。其次,在拨款后及时跟踪现金去向,计算经营过程中的投入回报率以备下次核算使用。如果实际经营部门所提的预算过高,而已根据以往的经营数据予以驳回,从而修改至合理的预算范围内。企业现金流周转顺畅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金流主要分流出现金和流入现金两部分,只有这两部分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状况健康平稳的发展。

2.2.2制定以增加企业经营价值为目的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任何没有目标的工作就像无的放矢的箭,永远射不中靶心。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一样,需要从财务管理战略上设立企业目标,该目标的核心是让财务部门的工作为企业经营增加价值。从财务日常的每一项工作中去把控,以期更好的完成这一目标。财务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和抓住每一次为企业收益的机会,实施价值管理体系,可以将企业收益最大化,以回报企业的投资者。

2.2.3及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后金融危机时期是一个企业财务部门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努力进取,实施有效的企业财务政策才能度过难关。在风云变幻的商业社会,谁都不知道下一秒自己的企业会面临怎样的困局和难题。所以,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为企业继续经营保驾护航的重要方面。为了在财务危机来临时更好的化解,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对日常的财务运营工作及时进行统计和归档,对各部门有关财务配合的工作进行实时的监管跟踪。周期性的提交财务报表和财务运营分析情况,以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2.2.4组织企业内部财务工作者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团队的力量永远超过个人的能力,企业在培养专业高效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财务团队的基层工作人员。提高或者优化短板员工以提升整体财务团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更需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从不同的领域挑选适合本企业财务工作的从业者。企业内部可以组织定期培训,将多方面的资源信息和企业财务目标共享给财务部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有更高的眼见和胆识运用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职业经验,为公司制定财务管理战略。使公司内部每一项跟财务有关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运作,并且能够为实际经营管理部门提供财务上的风险预警。使中小企业能够在特殊的危机时期度过难关,运用自身特点和又是整合社会资源,树立企业健康形象,为企业长久的经营目标做支持工作。

作者:路加惠璘 单位: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中北大学朔州校区

参考文献:

[1]邢浩.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5-126.

[2]梅笑柳.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04:81-83.

[3]梁少鸿.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7:86-87.

[4]季秀杰.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创新策略[J].绿色财会,2011,09:3-4.

[5]刘文开.试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J].商业会计,2014,02:41-43.

第5篇: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危机管理 危机预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旋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危机管理。实施危机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农村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粮食连续多年较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民心气更顺、发展劲头更足。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还存在着众多农村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变化和疾病危机

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农村带来的危机日益凸现。如草原退化、沙漠化问题;森林资源锐减问题;农用塑料薄膜残留以及农药使用带来的遗留问题;部分生物物种减少甚至灭绝;外来物种的侵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80种植物、40种生物、25种微生物入侵,有些物种的入侵对传统农作物带来的危害是致命性的。

人力传染病防治问题在广大农村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80%以上的结核病人在农村,因肺结核导致每年丧失3.5亿劳动力;西部农村疫情的发生率是东部农村的近两倍;艾滋病、人禽共患疾病在农村的形势更为严峻。

2、重大自然灾害危机

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洪涝、干旱、地震、森林火灾、草原火灾、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明显增加。以洪涝灾害为例,1991年全国的损失为500亿元,1994年为1700亿元,1996年为2200亿元,到1998年就增加到了2700亿元。在我国每年由于重大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受灾面积达到3000万亩,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体制和管理方面的危机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基层管理部门面临着三重压力:一是上级政府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压力;二是由于传统管理体制造成的基层政府自身财政负担方面的压力;三是来自农村基层的压力。由于有些配套改革不到位,减轻农民负担难以很好落实。多年来很多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到位,农村公共事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广大农村信息闭塞、农业人才匮乏、农业技术落后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还存在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问题。另外,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为6:1。有些地方的村集体组织涣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社会稳定危机

农村社会稳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危机和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某些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少数基层干部存在腐败问题,一些地方农村基层财务不公开等等;二是封建家族势力在农村的不良影响;三是宗教问题、邪教问题,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我国广大农村还普遍存在着封建迷信问题,西方基督教、天主教等也正加大对我国农村的渗透和影响,法伦功残余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农村还存在村霸等黑势力;五是由于政策落实、基层腐败、土地纠纷等原因而造成的农村集体上访事件还时有发生;六是农村隐形失业、潜在失业问题也较为突出。

5、基础教育以及素质发展方面的危机

教育资源的分配相对不公,农村中小学教育出现的乱收费问题,广大农村文化设施薄弱,愚蒙文化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农村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根据统计,2002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为76%,农村科技人才相当匮乏,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6、经济及金融危机

在很多农村,乡镇政府、村及村民小组债务缠身,组织运行困难。农村基层金融组织贷款的大部分是贷给工业,而农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同时,农村贷款的65%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的。有些乡镇和村集体,旧的债务还没有还清,新的债务又有增加。

二、危机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

社会的进步既是生产力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不断解决各种社会危机,又遭遇、解决新的危机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经济、法律乃至自然环境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对社会、国家、组织以及个人的冲击和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实施危机管理,可以预防、削弱、化解各种矛盾,有利于创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社会发展凸显农村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和发展,现代社会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关联性越来越强,社会高度依存致使各类危机事件日益增多。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就越差,诱发危机的因素就越多、爆发危机的诱因及渠道就越多,危机的扩散效应也就更严重。如2003年的SARS危机,一开始不过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是很快波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类危机事件可能会越多,日益显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2、全球化进程向农村危机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可能加速危机的蔓延和扩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性危机都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美国911事件使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并对国际政治格局、经济和军事形势都带来了影响。同样,在东欧巨变时,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预感到其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国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我国的长治久安。从某种意义说小平同志就是有效地实施了危机管理。全球化和国际化加速危机的传播,增加了危机控制的难度,向农村危机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危机管理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环境友好

型社会是指效益显著、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清洁优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可能使得自然生态更加脆弱。一方面,城镇在提供给人们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又使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遭受危机危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越来越大。城市人口大规模聚集和流动的特点虽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创造,但一旦发生突如其来的灾难,其危害程度就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及经济不达到地区对各类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明显不足。疫情、矿难、海啸、地震等各种灾害直接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施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预防获化解、削弱其影响。所以,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离不开危机管理。转贴于

4、实施危机管理可以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有学者认为我国开始进入危机社会或风险社会,一系列社会问题相继出现,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如上所述,我国农村各种危机无处不在,加强农村危机管理刻不容缓。

5、农村危机管理是科学发展的检验工具

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可以依据经济指标来度量的,同时从一些经济指标也可以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危机。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发展状况,把握发展尺度。所以,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危机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热门方向。

6、实施危机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

保障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危机管理;保障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危机管理;保障社会结构的和谐离不开危机管理。国家、政府需要危机管理,企业、事业单位离不开危机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需要危机管理。

三、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危机管理是指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为了预防、摆脱、弱化、转化或消除潜在的或显在的各种危机,在掌握现有危机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不断寻找新的危机信息,通过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对危机加以预防和控制,以及对危机爆发所采取的挽救、恢复、维护、反馈、转化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SARS疫情的爆发,使国人在理论上对危机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和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危机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1、危机意识差

行对国外而言,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危机意识比较差,而广大农村对危机管理知识更是贫乏。虽然学术界早就呼吁加强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人们注重对突发性事件的事后处理,但对危机的事前预警不够重视。与此同时,公众的危机意识差,以致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差,人们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差。公众缺乏海难、火灾等危机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和基本的常识,更缺乏危机的防范意识。

2、缺乏法律、政策支持,缺乏应有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考核体系

和日本政府相比,我们缺乏在政策、法律、规划、资源的管理方面有效地实施危机的防范与管理,一直没有把危机管理纳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没有把危机的预测、分析、评价和确认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和环节来做,往往是危机发生之后才就事论事;同时,政府各部门往往是各自处理分管领域的应急事务,管理体系是相对割裂的,没有一个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和危机管理体系。SARS危机开始处理时就暴露了这个问题。

3、缺乏信息支持和财政支持

危机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可转化性等特点。完善的信息管理是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有效化解和处理危机的基础。实施危机管理要有健全的机制,更离不开物质支持。我国目前存在危机资源配置滞后和缺乏危机资源管理机制的问题,一旦发生突发性危机,有关部门才会成立一个临时组织,然后紧急拨款。没把危机管理的预算纳入政府的预算体系之中,也缺乏必要的专项基金应对危机。

4、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与训练机制

危机管理知识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程,危机防范意识、危机处理技巧也是公民必备知识。如东北某酒店大火中,三位日本客人就是凭借火灾防范知识安全逃生,而同时入住的其他国内旅客均被烧死或窒息死亡。

四、如何有效实施农村危机管理

1、切实增强危机意识

任何社会并不总是莺歌燕舞、歌舞升平的,农村各种潜在或显在的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解危机、削弱和转化危机、正确处理危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实施农村危机管理的前提是社会、各级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广大农民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危机意识、确立危机管理观念。要通过各种形式使人们了解危机的危害性,使政府组织和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自觉地规范行为,并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2、健全危机管理体制与机制

政府部门应建立起危机管理体制,有专门的机构、资金及政策和法律支持。如美国政府成立有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作为危机处理协调机构。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设立了“内阁情报集约中心”,该中心由警察、防卫、消防等部门的专家组成,实行24小时5班制,主要任务是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收集和传送相关信息。1998年政府在内阁官房(相当于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新增了由首相任命的、拥有统一协调各个部门权限的“内阁危机管理监”(官职为副官房长官),并设立了“官邸危机管理中心”。日本有《灾害对策基本法》、《国民保护法案》、《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案》等多部相关法律。在西方国家,很多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危机管理机构。应建立农村危机管理的财政保障体系,把农村危机管理经费纳入国家和政府预算体系;建设社会动员机制,发挥社会自我调节力量的作用。应重视农村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工作,把应对危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3、建立农村危机预警系统

首先是建立信息系统,保证农村基层政府和村集体能够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收集各种可能会导致危机事件的信息。一些社会、经济乃至自然灾害危机,都是可以通过指标来进行分析判断的,通过对危机指标的监控可以达到预防危机的目的,所以可以针对不同危机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指标体系。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政府及组织应该建立预警信息系统,加强对各类危机的监控,尽可能确保危机不发生,或使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日本的“中央防灾无线网”、“消防防灾无线网”、“防灾行政无线网”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的建立”,对提高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水平有重大意义,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试运行,对洪涝灾情、旱情、林(草)、火情、雪灾进行监测评估,在我国防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严仍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生态管理创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

[2]李淑霞:谈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高红贵: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民族论坛,2006(12).

[4]陈锡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问题[J],理论前沿,2007(1).

[5]蒋珩:21世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J],经济师,2007(1).

[6]石路: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与防范机制[J],贵州民族研究,2007(1).

第6篇: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SWOT分析法 中小企业 财务危机战略管理

一、引言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实体经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局面。如今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两年,世界经济局势已经出现了好转,但距离恢复到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尚需要一段时间。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经济体,在经济波动中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随着理财环境的不断恶化,一批中小企业面临投资失利、融资困难、产品降价、订单减少、员工失业等问题,甚至面临财务危机。如何制定应对策略,如何在后危机时代中寻找机会,确保中小企业走出财务危机困境并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是摆在中小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Strength)、劣势W(Weakness)、机会O(Opportunity)、威胁T(Threat)。SWOT分析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与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企业的财务危机管理也应基于战略管理的思想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并从财务视角对企业整体战略进行审视,以促进企业战略的调整完善,这样制定出来的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战略才能满足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并促进其加速实现。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根据SWOT分析法对中小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财务危机管理战略。

二、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相关因素分析

(一)中小企业发展优势分析(S)(1)灵活的经营方式可创造更多更快的盈利机会。中小企业具有企业规模小、资金投入少、管理人员少的优势,使其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以较低的成本进出市场,从而更快更多地赢得盈利的机会,这种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是大型公司无法具备的。中小企业一般选取投资额较小的项目,其投资建设期也较短,短期内能够获得投资回报,及时回笼资金,资本营运的效率较高。(2)决策效率较高为中小企业降低了管理成本。中小企业拥有相对简单的机构组织和规章制度,其决策者也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决策的做出无需经过大量人员研究决定。因此,中小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对市场做出反应制定相应决策,节省了时间成本。中小企业内部的环节相应较少,更易于管理者考核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中小企业有效地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中小企业发展劣势分析(W)(1)缺乏有效的财务危机管理机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很多机制都不健全。其中财务管理的各项机制,尤其是财务危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风险控制能力差,投资决策不科学。同时,中小企业往往不能清楚地划分会计和财务管理职能,而只有会计部门承担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所有工作,没有专门的财务预测、决策机制,更没有完善的财务危机管理机制。因而,无法对财务危机进行有效地防范和处理。没有有效的危机防范机制就使得中小企业在决策前不能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导致企业不稳定性增加;没有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就使中小企业在发生财务危机后不能快速有效地处理危机,转危为安。(2)过度负债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0%以上,其中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高达30%以上。高资产负债率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筹资风险和财务危机。从负债资金内部结构来看,企业负债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而中小企业短期资本90%左右来自银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也大部分是靠银行贷款解决的。权益资本和负债资金内部的结构失调,使中小企业筹资严重缺乏弹性。(3)融资困难导致资金严重不足。根据发改委调查显示,在中小企业目前筹资的首选方式中,48.41%的企业选择利用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38.89%的企业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来扩大规模,而选择通过其它形式来筹资的企业不足13%,其中仅有2.38%的企业首选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融资渠道单一,外部融资困难,融资金额不够等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表现。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4)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收入额不高。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难以购置或研制高新技术,也难以吸引高层管理、科技人才,因此也就难以形成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自然难以令人满意,普遍存在销售收入额不高或不稳定的情况。那么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甚至生存下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旦外界经济环境出现波动,或中小企业内部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对中小企业的打击都可能是致命的。据统计,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这与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收入额不高有紧密的联系。(5) 企业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和经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尚未树立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机会成本等科学概念,在经营中企业往往只重视企业的盈利和发展,而忽视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不能够很好地预见未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预防。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最优化思想。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不权衡资本成本,不考虑资本结构,投资时不测算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当危机到来时企业又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

(三)中小企业发展机会分析(O)(1)政策大力扶持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目前国家已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将其成长与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结合起来,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改善。国家正在制定各方面的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包括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而制定的一系列银行信贷优惠政策;2009年出台的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36号文件等。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信状况不够好的现实,使得很多银行在对资金链比较紧张的中小企业放贷时控制得比较严格。因此,政策的扶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的机遇并不够充分。(2)创业板的推出为众多中小企业开辟了融资新渠道。2008年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推出让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创业板上市相对于在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门槛要低许多,这就为更多的具有巨大成长潜力和成长能力的新兴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会,尤其对许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小企业来讲,创业板为其提供了一个上市融资的新平台,可以解决众多企业的资金困境,为企业提供一个股权融资的新平台。

(四)中小企业发展威胁分析(T)(1)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中小企业理财环境恶化。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美国经济下滑和美元贬值导致的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东南沿海大批中小出口企业的利润下降;国外需求不足,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为保护其自身经济构建起贸易壁垒,增加我国产品进入难度,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进行影响。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上半年对东南沿海的宁波、杭州、苏州、厦门、常州、昆山等城市调研统计,这些城市的中小企业出口量平均下降了30%左右,约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销售收入明显下降,10%左右的中小企业出现破产危机或已经破产。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衰退,市场慢慢复苏,但由于对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的投资消费决策更加谨慎,商品供求关系不断变化,价格也随之摇摆不定使企业仍处于恶劣的理财环境中。(2)通货膨胀加速使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加大。为了能够使我国平稳度过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息,对市场进行平稳。如今我国的经济已经出现好转,但通货膨胀现象却悄然出现,这尤其对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的理财能力发起了挑战。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资金需求量增加。由于物价的上涨,使采购同等数量的物资将需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不断涨价所产生的损失,或想在囤积原材料中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进行超额储备造成了资金的大量需求。而实际上,在通货膨胀期间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发生资金紧张,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从而引起经营资金供应量的减少,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金链紧张甚至缺口的问题。(3)人民币升值缩减了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利润额。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欧美经济衰退,使得人民币对美元、英镑和欧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有较大幅度地升值。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型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失去价格优势,从而利润额大大缩减。这对于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讲是致命的打击。2010年美国再次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这将给出口型中小企业带来更深的财务危机。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商会的人民币压力测试结果中显示,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

三、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战略管理策略

(一)重新定位企业战略,作为财务危机战略管理制定的基础 根据上文对中小企业的SWOT分析重新定位企业战略,并据此完善企业原有财务战略,如(表1)所示。SWOT分析法共有四中策略选择:(1)增长型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2)扭转型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3)多种经营策略。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4)防御型策略。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根据上述的SWOT分析,中小企业的优势和机会并不明显,虽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逐年加大,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而中小企业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威胁却较多、较大。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威胁影响很大,沿海许多中小企业因此破产或出现财务危机。而针对危机,又缺乏有效的财务危机管理预防措施,发生危机后管理者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因此中小企业应将企业战略定位为防御型,即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同时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也应基于企业总体防御型战略,重视财务危机管理,完善原有的财务危机战略管理。

(二)基于中小企业战略的重新定位,完善财务危机预警战略 (1)拓宽融资渠道,防范过度负债危机。除了向银行借款这条主要筹资渠道以外,中小企业应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尤其是非债务融资渠道,从而优化资本结构,防范过度负债带来的财务危机。中小企业可以寻求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投资与合作,联系同行业上下游与之有良好合作关系和信用水平较高的单位,共同合作完成项目达到扩大资金规模获得共赢的目的。这需要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加强信用建设与信用积累,增强信用意识,才能更好的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另外,中小企业可大力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来拓宽融资渠道,委托金融租赁公司出资购得相关生产设备,然后再以租赁的形式将设备承租使用,从而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缓解目前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2)构建基于现金流的预警指标体系,防范资金短缺危机。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实力薄弱,融资能力不强的弱点,而资金短缺给企业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因此,为了防范资金短缺带来的财务危机,针对中小企业的预警系统应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本文从偿债能力、财务弹性、获现能力、盈利质量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基于现金流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同时,基于德尔菲法,通过对九位专家的五次问卷调查确定了各指标占总指标体系的权重和预警临界值。预警指标体系见(表2)。(3)提高管理层的财务危机管理意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包括财务部门的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关注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税政策的变化,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战略,避免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中小企业管理者还要随时关注市场供求变化,防止因供求变化而造成资金被积压,从而导致资金周转不畅、资金链断裂,最终破产倒闭的情况出现。在物资采购方面,管理者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证长期低价稳定获取原材料,避免因物价波动或原材料稀缺而给企业造成的原料短缺,最终经营受损,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出现。在销售方面,管理者既要注重大力争取客户,又要注意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应收账款回笼,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4)实施战略性储备和利用套期保值,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财务危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战略性储备,即在通货膨胀可预期的前提下,将部分通胀形成的虚拟利润转化为实体利润,从而降低通胀影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业由于预见通胀准确所产生的额外收益。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套期保值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提前锁定存货价格,从而将通胀形成的虚拟利润转化为实体利润。但与战略性储备相比,其优点在于只需使用部分资金签订远期合约即可,无需向战略性储备那样购入大量存货,产生额外的仓储成本和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但套期保值需要投资企业对期货产品的市场有极高的洞察力和较准的判断力,否则极易由于判断失误导致强行平仓,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5)利用特定金融工具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财务危机。出口型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银行提供的远汇、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即企业在产品出口后,立即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在结算上企业还可以要求在收款的时候采用人民币或者是其他强势货币结算,或者是合同一经订立,就在外汇市场上买入相应外汇的看跌期权,约定可以在未来的收款期以商定的价格把美元转换成其他货币如人民币。进口型中小企业可以趁机低价进口国外原料或先进设备,降低成本。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于国外的政府债券、基金、外汇等金融理财产品,也可以利用外汇买卖、结构性存款、远期利率协议等金融工具,实现避险保值。

(三)基于中小企业战略的重新定位,完善财务危机处理战略(1)财务重整,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财务重整是指采取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的各种策略,从而使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获得根本性改变或提升的一种财务危机处理方式。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强的弱点,可以通过与其上游或下游企业合并的方法来消除与这些企业之间的债务,同时可以增强自有资本实力,增强资金周转能力,获得更多的资金偿还外债或进行经营周转。财务重整还能为企业节省很多交易成本,使得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2)主动入股到同领域龙头企业,盘活资金。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的局势,如果仅靠自己的力量在已经处于市场中劣势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起色,甚至可能很快倒闭。这时如果能够主动入股到同领域的龙头企业,借助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已在市场中占据的有利地位能够盘活已有资金,度过难关。(3)调转方向开辟国内市场,扭转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局势。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如果改变经营方向,其难度一般低于大型企业。面对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造成的国外市场萎缩的不利局面,中小企业可以趁势尽快掉转方向,充分利用国家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以旧换新”、“家电下乡”、“代金券发放”等大力开辟国内市场,从而弥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国外销售额锐减的不利影响。(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产品的销售量最终由市场有效需求所决定,有效需求是指消费者有需要且有能力的消费需求。消费者需求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奢侈消费心理需要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主要生产满足消费者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众多的市场中,如何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甚至扩大市场份额,就要在保证较低成本的前提下不断推进产品技术创新,以合理的价格销售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具有新技术含量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增加销售收入。

虽然造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是复杂的,但财务危机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通过基于SWOT法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存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确定导致财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因素在于其自身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外在威胁。因此,为了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把握机会,中小企业选择扭防御型企业战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财务危机战略,弥补内部劣势,抵御外来威胁,妥善防范、化解和处理财务危机,并尽量化财务危机为新的发展商机,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财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防:《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基于SWOT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1期。

[2]李增广:《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建议――基于SWOT视角的分析》,《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8期。

[3]Darrell Zahorsky,A Business Owner's Secret Weapon: SWOT Analysis,2006.

第7篇: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字:战略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

作者简介:陈俐洁,女,1988年6月20,籍贯:四川内江,成本会计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这导致当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后,它们生存空间就变得更为狭窄。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型行业,成本控制是发展的关键。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价值链,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抢占未来市场份额的基础。在此,笔者认为,在钢铁企业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 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

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首次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后来学者又将战略管理定义为: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

战略成本管理是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分析成本的各个环节。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企业价值为核心,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内外结合地找出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从而企业成本得以更加全面系统的管理。它与传统管理会计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管理方法注重的是短期内的成本管理;而战略成本管理则是就企业的长期效益,以战略的眼光提出的具有整体性和前瞻性的决策方法。

由于过去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都是一味追求规模扩大,力争发展为一个“全能型”的工厂。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和主导产品。专业分工模糊,产品专业程度很低。这使得生产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必要的支出。也使得生产效率无法提高,产成品质量不够格,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对自身优势清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查后,通过对竞争者的实力进行分析估算,然后制定的发展方案。企业管理者主要应实施的战略成本管理具体方法有:

(一)作业成本制度与价值链分析结合

作业成本制度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种新型成本管理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KaplanR.S和Robin-Cooper首次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我国钢铁行业以往大多使用的是标准成本制度和目标管理法。当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采用单一的成本分配标准很可能扭曲产品成本,导致不科学的定价,产品失去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在传统成本法上的一大改进就是将单一的成本分配标准变为多元化的标准,并以“成本动因”作为企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基础。这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可靠、准确的成本信息,增强成本归属感;也使得企业的价值链能够从根本上得以调整优化。

钢铁行业采用作业成本制度和价值链分析的综合成本管理能够在生产环节上有明显改善:

1) 多元化分配标准更准确,产品更具竞争力。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钢铁生产中的间接费用比例也在不断加大。继续使用单一的人工工时或者机器工时作为费用分配标准,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各产品成本信息,这很可能导致生产量大、技术上不很复杂的产品成本偏高。作业成本法能够理清生产过程中各步骤的成本动因,从而确定不同的分配标准。更为准确的成本,使各种钢材的定价更合理。

2) 以销定产,资源合理分配。很多钢铁企业总是盲目追求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其实这样更容易导致原材料的耗费,以及更多的仓储费。而作业成本法认为应该根据销售量确定生产量,根据生产进度状况确定库存。这有利于企业降低库存,也降低了相关的仓库保管费。这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更为合理。

3) 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追溯成本动因,有助于财务人员分析资源在企业内部的流向。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可利用资源本来就很有限,如果再不加节制的随意投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建立在成本动因上的价值链分析,使企业的资源变为可计量的。同时,使企业更加清楚哪些作业是增值的,哪些是不增值的。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消除不增值作业。有利于企业产品专业程度的提高。

(二)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就是通过寻找内外部损失成本曲线和预防鉴定成本曲线的交点,来确定最佳质量成本水平。

首先确定一个行业质量标准,然后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结合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制定质量改善计划,并将计划投入到实际生产运作中。最后,定期制定质量成本报告,使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质量改善计划必须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的产品定位,分类别、循序渐进的确定产品质量成本,以防进入“质量陷阱”。特别是加大预防鉴定成本。因为外部质量成本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一定的售后质量赔偿,更多的是影响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

钢铁行业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屡见不鲜。比如,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九月份对一些钢铁企业进行检查,查出近三成产品不合格。这对于钢铁企业应该是一个重大的预警信号。质量把关是一个长久的事项,战略成本管理是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管理。产品质量正是消费者评定一个企业好坏的一大标准。所以,采用质量成本管理能够为企业在这方面有所改善。

二、结束语

引进的先进管理方法并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运用。例如,邯钢也曾进行了战略定位分析,以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为目标,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现成本否决,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的管理体制,结果企业成本连年下降,并且保持了持久的低成本优势。

金融危机已使国外钢铁企业受挫,很多企业必将转战中国,那么国内市场上这些具有先进模式的钢铁企业对本土企业的威胁是很大。国内企业应该从现在开始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道路。通过战略管理,为企业提供长期有效的发展策略,是企业能够随时适应市场的变化,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稳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杨宇红,梅世强.《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会计的有机结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

[2]郝斌,钟世鹃.《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的整合》.《技术经济》2005

[3]、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会计研究》,2000

[4]方婷、侯冉《浅析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的结合》《商业时代》2007年 第12期

[5]李晓艳.《作业会计对传统会计成本观的突破》.《财会月刊》,2000

[6]杨雪梅、唐艺《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 2003年第8期

第8篇: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 金融危机双因素战略转型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企业文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严峻,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美国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杠杆造成;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造成经济危机难以收拾的局面。

2009年金融危机依然存在并随之蔓延,如全球股市持续跌宕起伏。国际货币基金总干事卡恩曾指出,市场过渡的蒸发表明金融危机依然在发展。随着2009年金融危机形势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及经济衰退逐步成为现实后,我们更加意识到对后危机时代的深刻思考及严峻考验。

一、后危机时代概念的产生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对中国经济来讲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以“破坏性强”和“影响力强”为标志的经济危机对于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是惨痛的。以美国为首的金融秩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金融体系几乎全面瘫痪。随着对这场经济危机的回顾,及对未来经济――中国经济在危机之后如何发展的预测。应该说我国经济已步入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艰难期,即“后危机时代”。随之而来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命题,如“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后危机时代的改革与发展”、“后危机时代的政策与监管”等。

二、后危机时代的定义及特点

2009年的冬天,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走进了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顾名思义即表述的是金融危机的后期,主要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后危机时代的特点,即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出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计划,大规模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挽救金融机构,稳定市场信心。

三、经济危机带来的双因素――挑战与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给全世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回忆,随之后危机时代为中国银行业发展提供一个非常独特的环境,中国银行业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着更加趋于成熟的金融环境,首先金融危机推动了我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之间的快速接轨,体现在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其次,为银行业提供了更多创新机会,对银行业和金融产品的需求也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第三,中国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也更趋于科学,强化了对银行业监管的举措等。自从2008年以来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虽然这次经济危机是不幸的,但给我们带来危机的同时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主要表现三个方面:首先是国内业务市场拓展,即指国内经济起稳回升对银行业的创新机遇。其次是国际化发展的机遇,随着企业生产和竞争的国际化,企业间的兼并增多。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外,中国的银行业也在相应地向国外发展,我们也将为企业在兼并和发展中提供金融服务。

目前,我们正处于后危机时代,在这个时代机遇和风险并存,所以我们仍要关注各种各样的风险。尽管最糟糕的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但是整个危机还并没有结束,危机后续的冲击还是会对企业环境及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尽管总体风险减少了,但是经济环境还是会有一些波动,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程度影响。

四、后危机时代推进的持续战略转型

为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商业银行需要有效的战略转型措施。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大致可分为直线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制结构、矩阵结构等。美国哈佛商学院的钱德勒教授曾提出“组织结构服从企业战略”。根据各种组织结构的优劣特点分析,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均实施了一系列组织结构改革。目前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创新主要集中在“事业部制”结构的改革。“事业部制结构”的特点是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的原则,各事业部的经济责任明确,同时保留职能专业化功能等。“事业部制结构”是指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产品或地区等的划分而建立生产经营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在总部的领导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体现出“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的原则,使公司总部能集中精力进行全局性战略决策。事业部制能有效缩短管理层级,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化经营模式。

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流程再造也是各商业银行的创新改革之一。流程再造是商业银行基于客户服务提供的一体化前中后台流水作业流程。通过对该流程业务的优化及改造,为客户按不同业务类型提供不同服务。此外,在实施六西格玛优化流程再造过程中,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科学有效地量化分析,以数据和事实进而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从而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

五、后危机时代需扎实做好风险管理

风险和机遇往往是并存出现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金融创新必须要得到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管。后危机时代要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构建适合自身防控系统性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的识别、处置及适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识别、计量检测、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将创新活动的风险管理与其他传统业务的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管理措施。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全面进行风险识别,即在风险出现前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此外,在企业战略控制层次中,运用组织控制、内部控制和战略控制三种控制形式,以达到对企业实现其目的和目标的推动作用。首先,组织控制,在此种控制形式中,战略管理的控制可通过组织系统层层加以控制。如董事会成员定期审核企业正在执行的战略,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监控各种资产组合风险,并测试其可行性;高层管理人员则要设计战略控制的标准等;内部控制,则要求具体职能领域的管理人员在作业层次方面的控制,多指战术性控制;战略控制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控制,需要企业对发生或即将发生战略问题进行战略项目活动等计划控制。通过建立各种风险监督管理机制及风险预警系统,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点。

六、后危机时代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成功关键因素的高低及资源配置能力的好坏。从企业战略角度分析,企业战略构成的要素包括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及协同作用。根据各要素在战略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在战略管理文献中,根据霍夫和申德尔的观点,资源配置不仅是战略中最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确保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资源配置是指企业根据过去及目前的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资源配置的好坏会极大程度影响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程度,资源配置又称为企业的特殊能力。

竞争战略对企业的竞争地位及经营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般竞争战略中,差别化战略形成的关键在于三点。首先是要明确客户的需要是什么?即要围绕市场的需求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次是竞争对手是谁?从而进行有的放矢地形成差别化;第三则是在企业的具体优势当中具有的可持续性比较优势有多少?与此同时竞争手段和资源配置又如何?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及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有利机会和环境威胁,运用SWOT分析模型,在分析企业的优劣势、环境优势及威胁后,进行加权区分,从而明晰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同业竞争过于激烈,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崛起,进一步引入了竞争机制。外资银行也进一步抢滩及瓜分市场。这些均使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因此,发展企业创新精神、开拓同业细分市场、获得垄断竞争地位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作为金融企业大军中的一员,面对国有各大商业银行在各金融领域、产品领域、客户关怀、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效仿、攻击的压力及挑战,开拓创新、研发调研已成为势在必行。

七、后危机时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全体成员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主流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理念、使命及目标均为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危机正是考验企业文化体现过程中是否健全、是否完整的一种体现。企业文化的构成包括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确定的行为规范、形象与形象性活动――共同信念、价值与理想等。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文化为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文化是战略实施的关键;文化是战略控制的“软件粘合剂”等。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经济的全面复苏取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复苏。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更需要企业去全面深入地履行社会责任。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任重道远。

因此,后危机时代需夯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提升激励机制,全面保障专项资源配置,深入细分市场,明确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明晰市场定位和战略发展重点。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的差别化,增强非竞争的竞争战略。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后危机时代的特点及后危机时代带来的双因素――挑战及机遇,我们应在防范风险,抓好监管的同时,抓住机遇,下大力度狠抓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将后危机时代的战略思考运用到金融改革与发展浪潮中,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同时,运用成功关键因素及竞争优势全面提升企业在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9篇:战略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企业财务战略;产业结构调整;财务管理

一、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经济一度触底、但短期内又没有很快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阶段,这一时期就是后危机过程。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加快,但危机带给全球经济体系不利影响仍将持续,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既面临国内外经济的调整期,市场需求不断下降,又面临经济刺激引发的全球性产能过剩。

2013年初以来,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具体来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如下:一是世界贸易萎缩趋势将继续。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保护对国际贸易的阻碍较大。二是世界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调整。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中国要改变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模式,要积极应对全球结构调整,主动调整战略,解决过度以来外需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企业也要积极顺应世界消费形势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进行市场开拓。三是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加强,一部分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向世界,成为跨国公司,逐步从资源的被整合到整合全球资源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及特点,结合企业在这一时期制定财务战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财务战略。

二、当前企业制定财务战略面临的环境和问题

随着战略管理思想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也越来越具有战略性。战略管理思想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再认识,并向着更积极地保障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方向努力,这一战略思想要求企业的财务战略更具系统和预见性。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企业的发展尤其在财务战略选择上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物价上涨持续进行,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际竞争力也面临下降,这种风险将会持续。国内企业出口产品成本提高对其竞争能力有抑制作用,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更大影响。同时,金融危机爆发造成市场供大于求,企业存货增加,三角债问题也日益严重,资金流动性出现问题,很多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二是当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后危机时代,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大,加之现行财务管理系统落后,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防范能力也较弱,不能提出有效的财务管理对策,也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三是我国资金市场流动性逐步紧缩,导致企业筹资困难的问题突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的筹资环境恶化,正常的外源性融资渠道也普遍受阻,企业投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

通常,企业定位自身的财务战略是其根据自身和外部作出合适的财务战略途径、方向和目标。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利好政策的支持等,但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潜在运营风险会传导至企业的财务控制上。企业财务决策过程中,要采用安全稳健型的财务战略,这一战略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能够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企业的财务表现为适度负债、中等收益、适度分配。具体实现手段如下。

首先,要保持资金链畅通。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既要避免资金的沉淀,又要避免存量结构的失衡造成的中断问题。在日常经营中,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降低赊销比例。要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注意对存货的管理。可以根据外界的实际需求量,降低存货量,也要想尽办法加快存货的销售,保持现金流流转畅通和良性运转。

其次,要注重“协同”性,加强企业对于资源的掌控。传统的财务管理战略模式强调服务、支持企业整体战略,对企业外部资源的考虑较少。全球化下,企业要积极进行价值链和产业群的竞争,协同好上下游企业间的利益。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业务的协同,实现财务在内部的“流”管理,注重价值最大化。要加强与外部业务的协同,追求对外财务资源的价值最大化。通过内外业务的协同,力争实现整个价值链财务管理的价值最大化。这实际上也能构成未来企业应对变化的市场的保障。

再次,要积极进行多渠道融资,调整投资方向。多数企业的融资依赖于银行贷款,因此,企业应该开拓思路,采取多渠道融资,积极运用票据、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以保证企业经营。要尽量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调整投资方向。企业要进行企业资源的整合,保证核心产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面对一些优质资产和投资机会,企业要进一步进行战略性产业调整,遵循稳健原则,防止过度经营。

最后,要将企业财务战略融汇与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中,同时建立财务预警制度。

面对金融危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要根据产业升级需要调整财务战略。一方面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而动,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领会政策,明确导向,利用政策支持,增强筹融资能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常态的财务预警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失误,建立免疫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