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教师的幸福感精选(九篇)

教师的幸福感

第1篇: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曾记得有人问我,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你觉得幸福吗?当时我沉默了。说实在的,这样的问题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答。因为我根本没感觉到当老师的幸福,所以也就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了。我选择当老师,是因为父母曾经说“当老师很好”——这也算是父母包办,唯命是从吧。

起初的工作中,凭着年轻人的一腔热血,我每每都会认真地对待自己工作中的每件事和每个人,包括每个学生,总觉得这是我的职业,我应该兢兢业业。只是觉得不要做得太不像话,并没有想什么幸福不幸福。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很长时间了,但在现实中,当前我们仍在运行着事实上的应试教育模式,因而,我们教师的工作方式机械而枯燥。每天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反思;每天面对五六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每天要应付上面方方面面的检查,开会;每天……诸多教学和非教学的工作,让你忙得不亦乐乎,成绩排队和升学的压力使我们常常处于一种无形的疲惫之中,也根本无法顾及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幸福。

直到担任副校长并分管教学工作以来,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常常在琢磨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次看书,偶然读到某学校校长提出“学校以‘幸福教育’的文化理念来凝聚人心,求创新发展”。看到这里,我顿悟:我们就是应该让教师真正感到教育的幸福,只有教师感到幸福了,那样教师就对工作更有热情了,更投入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我们如何重视对教师幸福感的培养,并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

一、组织培育——核心是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工作的情绪、态度和工作意义。事实上,老师们通常也是用这三点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这份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让我情绪饱满?这份工作能让我全身心投入吗?干这份工作有意义吗?所以,从组织层面讲,要使教师有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能构建起和谐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因为和谐而幸福,因为幸福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

1.讲公平,使教师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公正公平会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当自我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公正公平的评价时,对老师们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反之,教师的态度就是消极、不满和抱怨。

长期以来,如何保持公平一直是组织中的一个两难问题。既然这个难题很重要,那我们做管理者的一定要去突破,特别是在各项荣誉的评比工作中、教师的聘任工作中、外出学习的推选等等工作中尽量做到公平而合情,以给老师们创造一个合理、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有人说,最成功的管理就是创造幸福的管理,因此,作为学校,我们要建立起公正、公平、公开的学校管理系统。

2.讲民主,使教师能达到情绪上的饱和

一个凡事讲民主讲程序的学校,这个集体的幸福氛围一定是比较浓的,这个学校一定是协调多于控制,主动多于被动,合作多于竞争,在协调中化解矛盾,使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的调动。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从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入手,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幸福氛围,使老师们的工作情绪始终保持激昂,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3.讲实践,使教师能享受校园环境的和谐

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具有实践性。学校要立足校本、立足师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考评方案等等的过程中,要多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当一所学校的管理制度颇具实践性,那它就是能满足教师需要的管理,而当教师的需要和期望得到较大满足的时候,人就会产生幸福感。试想,在一个关系融洽的大集体中,尽管工作忙碌紧张,但老师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协作,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困难再大也能轻松应对,老师们内心充盈着教育的幸福。

4.讲创新,使学校产生强大的发展后劲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地、更好地、更有效地发展。做任何事情,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同样是一个结果,你对教师怎么宣布;同样一个活动,你怎么样设计;同样一个制度,你怎么制定,老师们的幸福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你的一点点创新,可能都会给老师们少带来伤害,多带来惊喜和幸福感。

二、个人培育——核心是追求自我成长

1.重目标定位

每个教师可能都保持着这样一种心理定位:要做学校里教师中的佼佼者,要做校长的关注对象,要做学生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在现实中,可能你的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校长关注的目光不会总集中在个别人的身上。此时,我们的老师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觉得学校对自己不够好,当自我定位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落差的时候,幸福感就无从获得。

所以,对自己要有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教师前进的不竭“内驱力”。

2.重专业发展

课堂始终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享受课堂研究的教师,教学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所以,我们要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最大的理想,莫过于成为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中的“巴西球员”,感受那种从职业中获得的幸福感与艺术感。一个具有专业发展的教师,他肯定是一个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还注重研究和反思的老师,他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能达到一种高层次的“随心所欲”。

所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强的时候,就会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如果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又可以促进自身的职业幸福感。

3.重境界提升

一个没有积极自我观念,不能恰当认同他人,不能面对和接受现实的教师,他们失去了对真正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是不会有幸福感的。

要提升自我的境界,塑造好自身的人格也很重要,我个人觉得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自己存在的价值,虽然有时候感觉不顺意,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肯定的、积极的观念总是占优势。

(2)能恰当的认同他人,和他人合作。现在这个社会与人合作太重要了,孤立、孤独的人无论你个人的水平有多高,幸福感都不会很强。

第2篇: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一、 寻访幸福

幸福到底在哪里?有时候幸福很抽象,有时候幸福又触手可及,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能够时时感觉到幸福,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了。

平时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我看到学生总是以严肃的表情对之,学生看到我也是面无表情。相处这么久,仍觉得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够亲密,生疏感依然存在,也许这是大部分师生共有的现象。

一天放学后,几个学生在教室里下五子棋,这种游戏我最喜欢,所以我也忍不住凑了上去。学生看到我面带微笑,便邀请我:“老师,来跟我下一盘。”我欣然应允。一盘下来又有学生来邀请:“老师,也来跟我下一盘。”赢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输了,不服气:“刚才那里我没看见,再来!老师,我一定能赢你的!”那欢乐的气氛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师生之间可以存在另一种相处方式,也可以愉快而和谐……

有条短信形象地告诉我们:“幸福啊,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不知不觉中,我寻访到了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我想今后适当地放下手头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那些事情,用喝一杯茶的时间与孩子们沟通感情,可以交谈,可以游戏……那就是一种幸福!

二、 体味幸福

只要我们用心体味,幸福便会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也许,幸福是课堂上学生们专注的目光;也许,幸福是走廊上师生间的相互问候;也许,幸福是我为学生买的那套朴实无华的茶壶……

两天前,学校组织了春游。玩了一个景点后,孩子们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这时,班长兰英拉着我说:“顾老师,我已经花了65块钱了,等一下你能买件礼物送我吗?”我一愣:这孩子平时挺懂事的,怎么今天这么奇怪,敲诈老师了?我压制住不满,对她说:“等会儿再说。”

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然听到有学生叫我“妈”,不禁想到曾经对他们说过的一句话:“你是我们的妈,37个孩子共同的妈。”我豁然开朗了:原来,兰英真正是把我当成了妈,孩子问妈要礼物是理所当然的啊!于是,我欣然地在第二个景点出口处给她买了一套茶壶。看着她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样儿,我如慈母般地心生疼爱之情。

当天晚上,兰英给我发了条短信,感谢我送她的礼物,说一定好好珍藏。此时的我体味到了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呢?无疑是一种体味,是能够体味到教育的幸福。我们应时时都有一颗理解宽容的心,感受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感受教育路上经历的痛苦与快乐,感受学生给我们带来的时时刻刻真切而又实实在在的幸福。

三、 打造幸福

前天,我翻阅杂志,一位老师在他的文章中说,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让学生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所以,幸福,不是别人所给予的,而是需要我们自己打造。

开学第一天,就有学生带来毕业留言册让同学填,也有同学让我给他们写些话。一开始都是些平时比较活跃的同学,后来,一向被老师批评的小珏也让好朋友给我递来了留言册。

看到那张精心挑选的彩色纸张上的“恩师留言”四个字,我有些羞愧――我能算是恩师吗?为了对得起“恩师”二字,更为了对得起小珏对我的信任,我郑重地提起笔,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珏”,是合在一起的两块玉,你也是块美玉,望你挖掘内在的魅力,闪烁耀眼的光芒!写完后,我又仔细地检查了两遍。

把留言册还给她的时候,她正在做作业。看到我,她低下了头。拿到留言册后,她细细地看了一遍,就急忙塞进课桌,继续做起作业。那一天,她很快完成了所有的课堂作业;第二天,她上交的家庭作业一点没少做,而且写得特别认真……

我觉得,面对一个既可爱却又脆弱的心灵,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也许会在无数次期待中失落,但在失落后又开始新的等待。正因为幸福弥足珍贵,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是值得的。

四、 传播幸福

幸福是需要传播的。如果我们能为别人幸福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是属于大家的!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科学老师告诉我:“你们班的孩子知道地震后,说‘中国人口那么多,震死一个是一个’。”听到这句话,我一阵心寒。于是,决定利用班队活动课给他们讲讲有关汶川地震的事情。

班队活动课还没开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四川,你别哭泣”几个字,孩子们看到后便议论开了:“又要捐款了?”“我没钱!”……为他们的冷漠我又一阵心寒。课上,我给他们看了大量灾后的图片和视频,惨不忍睹的场面和幽怨的音乐似乎触动了他们。孩子们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表情,不一样的语言:“老师,我看不下去了。”“好惨,我们帮帮他们吧!”……

第二天,小楠和宁馨兴冲冲地跑来跟我说:“老师,琳捐了两百!佳把他攒的硬币都拿来了,有180几块钱呢!还有……”她们俩激动得说不下去了,把装满钱的小袋子郑重地放到了我的手里,那份沉甸甸的感觉让我倍感欣慰。后来,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班共收到了945元捐款时,他们也和我一样感动,还说要凑个整数,捐满一千。后来,我一共收到1052元……

这件事,不仅让孩子们,也让我深有感触。我们明白了:幸福不仅仅是得到,牵挂和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原来幸福是这样,当我们付出,甘心情愿地付出,为家人,为他人,我们是幸福的。传播爱,就是传播希望与幸福。

我想,我们都要让心静下来,盘点一下,我们拥有多少幸福。如果你是鱼儿,那幸福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幸福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花儿,那幸福就是一滴晶莹清纯的露珠;如果你是鸟儿,那幸福就是一片湛蓝湛蓝的天空……

第3篇: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以点带面,互帮互学,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找准闪光点即使给以鼓励,表现是其正气上升;以点带面,形成一帮一学习风气。逐渐形成良好的学风,学风形成了,当然班风也就稳定了。在班风的建设上,对于违纪学生狠抓,使学生感到铁的纪律是良好的班风重要的保证,从而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关键词]守摊儿;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品牌;口碑;幸福观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美术特长班的老师,“守摊儿”是我的格言,要想当好一名教师,我认为就要有点儿守摊儿精神,这就是我的幸福。

守好摊儿,是我的教学品牌。同样的是快餐,肯德基日进斗金;同样是饮料,可口可乐享誉全球!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品牌就是有一门教起来呱呱叫的学科和一群呱呱叫的学生。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感受到桃李满跳下的幸福。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我要教好自己的学科,才是捧这个饭碗的保障!同时作为一名美术特长班的班主任,我更是要坚守我的阵地,一定要守好这个摊,这就是我的品牌。为了这一摊儿,要起早贪黑,要废寝忘食,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守摊儿,就要像在路边摆摊儿做生意一样,关键在于守在摊前,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守,是课前认真备课,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案;守,是出满勤,干满点儿,给学生作好表率;守,是认真地批改作业,决不放过学生的一点差错;守,还要放弃自己的好恶,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守,要收敛自己的脾性,耐心和笑脸才是教师的通行证;守,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二十一年如一日,守住学生,放飞希望。

例如我所带的美术特长班就是我的骄傲我的幸福我的守摊成果:

1.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概况;由于文化课以前落的太多,好多新课程又没学过,学生情绪很不稳定。首先我的任务就是稳定学生的情绪,找准学生的结点即学生个性差异,知识层次差异,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让学生树立信心,鼓舞学生的斗志,形成教与学,学与思,学与帮的框架体系。

2.以点带面,互帮互学,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找准闪光点即使给以鼓励,表现是其正气上升;以点带面,形成一帮一学习风气。逐渐形成良好的学风,学风形成了,当然班风也就稳定了。在班风的建设上,对于违纪学生狠抓,使学生感到铁的纪律是良好的班风重要的保证,从而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被风学风。

3.首先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是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步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4.协调好个任课教师的时间分配,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况。

5.定期娉请老教师,心理学老师给学生鼓舞及力量。

娉请 ***老师讲高三如何备战:

(1) 加强考法指导,提高应试技巧;

(2) 如何调节美术生的反常情绪(专业合格证已拿到手,文化课落得太多,想学无从下手等一些问题)。

(3) 加强学科练习,配合老师查漏补缺,敢问,会问,学会纠错,同时也要提高听课效率,协调好师生关系等。

6.加强纪律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越到高考前越应加强纪律教育,人生观教育。

7.情感投入,感化学生上进。在学生出现学习及其他方面低谷时我就及时的予以情感投入感化教育,尽快恢复正常。

8. 进行升学指导,进入高三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升学理想,包括成绩差的学生,内心深处有一个理想的愿望,往往理想与现实又有很大的差距。帮助学生树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升学愿望,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以防理想与现实差距悬疏,而且有过激之举。

9.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成功教育。人需要激励,就象作物需要光和水分一样,美术生也是如此。他们拿到各大院校的专业合格证,面对文化课的学习,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是跑慢气的车胎,班主任是不懈的打气筒,尤其是高三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充足劲,打足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就是给学生一份信心和力量。

第4篇: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教育公平 幸福感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48-02

社会的进步靠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以说,一支充满朝气、才气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整个教育的成败。提升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中国,体现教育公平的一项任务。对应以上分析的制约农村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提升农村教师幸福感,需要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社会要关注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1.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在推动社会文明和创造和谐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尊师重教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按时发放乡镇补贴,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每个教室都安装电子白板,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善医疗、住房等福利制度。

2.寄予农村教师合理的社会期望。教师背负着培育下一代人才的巨大责任,社会对教师也寄予了深切的厚望,甚至将教师视为“神”,以为教师无所不能,一旦教师的努力与社会期望不能合拍的时候,对教师的责难便开始了,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新闻媒体对个别失职教师的大势批评,使整个社会对教师都充斥着鄙视、厌恶、甚至憎恨。社会的宽容和支持是农村教师成长的有利环境,合理的社会期望可以降低农村的社会压力,因此,社会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衡量农村教师的劳动成果,当社会对教师进行指责、谩骂时,不要把这些压力都推到教师个人的身上,教育管理部门要引导公众对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多关注农村教师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形成社会对农村教师良好的信任感。

二、学校要创造条件优化教师成长空间

1.减少农村教师压力。教师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需要发展、需要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往往将老师折磨得筋疲力M,“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很多农村教师真实的生活写照,在这样的状况下,幸福感荡然无存。学校领导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农村教师的日常工作,给教师们减压;要善于因材施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不恰当的人事安排;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农村教师、学会赞美下属,被重视、被尊重和自身价值得到最大实现正是农村教师幸福感产生的重要源泉。

2.创设和谐人际环境。农村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分不开。学校领导之间要做出表率作用,形成一种精神凝聚力,在做出利益分配和荣誉分配的时候进行全局考虑,避免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学校对教师间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行为要予以批评和制止;要弱化竞争,在精诚合作中缓解教师们的压力,让农村教师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快乐的工作,愉悦的生活。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提升人格魅力。成为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赢得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才会有幸福感。要提升人格魅力,首先要具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拥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始终保持一个平和、愉快的工作心境;其次,要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充满信心,并能虚心向他人学习,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执行目标的决心和毅力,对突发事件能沉着冷静的处理;再次,要具备持久的职业动力,在困境中求进步,在艰难中勇于前行,对工作始终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只有获得事业的成功,才会获得心灵的富足,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

第5篇: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职称;教龄;年级;方差分析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者对幸福的关注逐渐深入到工作、家庭与社会生活中,职业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成分,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也引起了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反观现实,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对教师自身及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教师们开始感受他们的职业带来的回报越来越少时,教师会产生消极的心情和态度。反映在教师的生理上表现为性急易怒,在情绪上表现为缺乏热情,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对于教学,也很少投入精力,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学生的纪律问题增多,从而导致教师对教育环境产生污染。正如美国学者德肯沃(1987)指出“无论教师的消极态度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基本道德的建立与综合素质的养成。而国内对于小学教师群体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本研究将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将着眼点放在国内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上,希望通过对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测量,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发现小学教师群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1所小学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12份,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90.15%。

2、研究工具

采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成就显示、工作认可、情感支持与工作吸引力,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施测程序

团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和注意事项。测时间为20分钟,完成后当场回收问卷。

4、数据的统计分析

使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所有教师在职业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见表1。

由上表可见,工作吸引力、情感支持、工作认可、成就显示四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19、3.90、4.06、3.95,总量表的均分为3.77。由于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中数为3,所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中等偏上。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的数据分析

为了便于进行分析,将频次少的组进行合并。如职称,把小高之外的组进行合并,分为小高与非小高两组;教龄,将非11-20年的进行合并,分为教龄11―20年组与非11―20年组。

以职业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职称、教龄和所教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小学教师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数据分析。以职业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以职称、教龄、年级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见,取P

鉴于教龄的主效应临界显著,我们对教龄在职业幸福感上的差异进行了时候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从事后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11―2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低于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差异显著(P

鉴于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4。

从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只表现在小高职称教的方面,而对于非小高职称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对于小高职称教师来说,教授中年级和高年级课程的教师比教授低年级课程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只表现在中年级的方面,而对于低、高年级差异不显著。对于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要比小高职称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见图1。

鉴于职称、年级与教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6。可见在低年级上,职称与教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903,P>.05。在中年级上,职称与教龄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778,P>.05。在高年级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F=3.751,P =.055

从结果看出,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教龄为非11―20的方面,而对于教龄11―20的职称差异不显著。职业幸福感的教龄差异表现在非小高职称的方面,对于小高职称差异不显著。

教授高年级教师的职称与职称的交互作用见图2。

四、讨论分析

1、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从研究结果看来,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处在中等偏上的状态,也就是一般幸福和比较幸福之间。其中,总量表的均分为3.77,工作吸引力、情感支持、工作认可、成就显示四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19、3.90、4.06、3.95,都高于理论中值3,所以可理解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中等偏上。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体验到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也即表现为正性水平(Diener,1984;Huebner, 2000a)。此外,该结果与姜艳(2006)对于苏州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对于职业幸福感的四个维度来说,工作认可维度的分数最高,其次是成就显示,再次是情感支持,而工作吸引力维度的分数相对最低,并与其他三个维度相差较大,但也仍处在中等以上。该量表的工作吸引力维度主要涉及教师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业动机。有研究表明,在职业幸福感测量中,男女教师在工作动机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教师的工作动机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张忠山, 2000;胡小丽, 2006),而性别因素在职业幸福感以及其他维度上(如领导关系、工作成效等)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的被试中女教师为457人占总人数的78.1%,男教师为128人,占总人数的21.9%。由此可解释工作吸引力维度上,由于女教师占了更高的比例,因此工作吸引力维度上的得分与其他维度相比较低。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教龄、职称以及所教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可知,教龄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分上的主效应临界显著,在工作吸引力维度以及工作认可维度上主效应显著;所教年级在工作吸引力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职称在工作认可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在量表总分与工作吸引力维度上显著;职称、教龄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在量表总分上显著。其它因素则不显著。

对教龄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后发现,在职业幸福感总分、工作吸引力维度和工作认可维度上,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11-20年教龄的教师。非11-20年的教师由工作10年及以下的年轻教师和工作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构成。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非11-20教师群体,也就是工作10年及以下的年轻教师和工作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群体在职业幸福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作10年以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师。这是因为年轻教师刚刚从其他的角色转换到教师的角色上来,新鲜感和挑战性都比较强,较容易得到满足。工作10-20年的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早已对熟悉的工作环境失去了新鲜感,重复的工作任务也很难再带给他们挑战,对工作的不满开始不断增加,因而他们的职业幸福感较低。而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师多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较高的职称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熟练的教学技巧,与教龄10-20年的教师相比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但与教龄10年以下的教师相比,成就动机有所下降,体会不到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新鲜感,因此职业幸福感指数较低。

在职业幸福量表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从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年级差异表现在小高职称教的方面,对于小高职称教师来说,教授低年级和高年级课程的教师比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具备小高职称的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资质和阅历,相对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低年级的课程对他们更没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因此体验到更低的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中年级的方面,对于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要比小高职称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这是因为中年级的课程对于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而对于已取得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缺乏同等吸引力,因此体验到的幸福感较低。

职称、教龄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后发现,在高年级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教龄为非11―20的群体,对于教授高年级课程且教龄为非11-20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比小高职称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这是由于高年级的课程对于非小高职称的年轻教师来说有更高的挑战性和吸引力,也能从中获得更高的满足感。

五、结论

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整体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非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班主任教师;11―2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低于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

由研究结果可知,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时间管理水平上均低于其他教龄教师,应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视;此外,可以通过对职业认同感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艳.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 硕士论文, 苏州大学,2006

2.刘颖丽, 任俊. 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6),173-140

3.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D]. 硕士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2004

第6篇: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初中教师

1 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以及情绪体验,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关注程度的提高,主观幸福感已成为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最近10年问.随着研究的日益丰富,关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探讨也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研究者的兴趣。许多学者对于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教师群体与非教师群体以及男教师与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等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近期还有人对城镇与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中小学教师。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明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揭示城乡因素是否对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存在影响,以推进本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笔者考虑地区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状况等综合条件,选取四川成都市、双流县、都江堰市、阿坝州及内江市20所中学的560名城乡初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镇教师288人,农村教师272人。

2.2 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与比较。该同卷系笔者根据对主观幸福感内涵的界定以及对初中教师访谈的结果,借鉴已有相关问卷缩制而成,并经反复修改和试测,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信度检验的克朗巴哈(Cronbach)系数q=O.8503)和效度(采用效标效度检验,问卷与效标分数的相关系数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r=0.613,P<0.01)。问卷分6个维度,分别为“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维度1)、“对学校及领导的满意度”(维度2)、“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维度3)、“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维度4)、“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维度5)、“与同事交往的幸福感”(维度6),共35个项目。每个项目5个选项,分别赋值5、4、3、2、1分。全卷分值越高表明该个体主观幸福感越强,反之则越弱。问卷个人信息主要涉及教师的4个特征因索,即地域、性别、教龄、任教科目。

2.3 数据收集与整理采用集体施测,教师匿名答题。施测完毕,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最后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的比较分别对城镇教师(288人)与农村教师(272人)在主观幸福感6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l所示;并对其进行t检验。

在本次调查中,除了“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这一维度之外,其它维度的平均分及总均分上,农村教师得分均高于城镇教师得分。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均分存在差异,且差异达到显著的水平(P<0.01)。据此可以认为,城乡因素是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从总体上讲,农村教师(99.16)比城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94.86)更强。这一结果与杨婉秋等人的研究结论恰好相反。

3.2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纬度的比较,城、乡初中教师在“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学校及领导的满意度”、“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及“与同事交往的幸福感”上均有差异且达到显著水平(P1=0.006<0.01,P2=0.000<0.001,P3=0.002<0.01,P6=0.001<0.01)。这4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农村教师显著高于城镇教师。据此可以认为,城乡变量是主观幸福感上述维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这一维度,城镇教师平均得分(19.48)稍高于农村教师(19.26),但差异不显著。“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这一维度,农村教师平均得分(12.11)稍高于城镇教师(11.18),但差异也不显著。

4 讨论

总的来说,城乡初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差异,农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有着更强的主观幸福感。农村教师从工作本身、学校及领导、收人福利、社会支持、与同事交往这5个方面都比城镇教师感到更幸福;而城镇教师只在与学生交往时比农村教师感到更幸福。

结合调查与访谈结果,笔者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从理论上来看,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主要依赖于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也就是说,幸福是相对的,根据评判标准的不同,人们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幸福感。虽然一般认为农村教师在许多方面尤其是物质条件方面不及城镇教师,但是相对于身边那些在烈日与寒风中,日日劳苦耕作以及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而言,农村教师已很满足于自己的工作与收入了。其次,从现实角度来说,农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农村教师在住房、日常基本消费等方面大大地低于城镇教师。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工资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在大多数农村,教师职业依然受到人们的尊重,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农村初中教师均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满意。

第7篇: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师;幸福感;对策

自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中国梦”成了全国上下追捧的话题,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把“中国梦”与“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追求“中国梦”最终落脚到实现“人民幸福”。“幸福”已是人们并不陌生的词,学者们对各行业幸福的研究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题也是他们的关注之一,但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身上,很少有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研究。高职院校目前正处于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现状,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发展梦显得十分迫切。

一、幸福的内涵

在《辞海》中,幸福的解释是“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

幸福,是一个广泛用词,涉及到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其涵义也因研究者的不同视角而有所不同。从哲学上看,老子用朴素辩证法对幸福作出阐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知足之足常,足矣”,认为福与祸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以知足为满足才是永恒的满足。孔子对幸福的理解,从他对颜回的态度中可以知道,做到仁与礼,就是最大的幸福。墨子对“幸福”则有着自己的坚持,就是“兼相爱”,认为个人要想得到幸福就得先“兴天下利”而后利己。这些对“幸福”的理解已经融入到中国文化的血脉里,影响着国人对幸福的理解。

在社会经济学领域,“幸福”是现实生活: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自己的房子,和所爱的人相爱、结婚、成家、生孩子等。心理学在对幸福的研究中形成了两大研究流派,对“幸福”有着自己的理解:享乐主义幸福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享乐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感官的痛苦,倾向于一种广义的快乐概念,主要指幸福是主观的快乐和相对于不幸的幸福体验,包括一切对生活好坏的判断。快乐可从各种领域的目标成就和价值结果中得到,不过最终着眼点在于快乐,即对愉快的生活感受。理性主义幸福观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实现,主观愉悦并不等于幸福。幸福不仅指快乐,还在于人类潜能的充分实现,是个体力量和真正本质的实现。

笔者认为,幸福是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是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自身迫切需要得到满足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认可程度。幸福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尺度,外界无法准确地判断个体是否幸福,但能为成就个体的幸福而创造条件。我们需要从经济学视角(收入、失业、通胀、消费等)、社会学视角(人际比较、亲情、友情、爱情等社会关系等)和政治学视角(经济体制、公共决策体制等)等多个视角去认识影响幸福的因素,为个体幸福创造有利条件。

二、高职教师幸福感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加确切地了解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因素,课题组参照兰州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张圆圆的自编问卷:《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在约谈九江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定性了解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编制完成《九江地区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问卷》主要从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利、参与机会等,以及物质报酬、工作环境(硬件和软件)、学校管理、自我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招生)五个维度来描述其职业幸福感。本问卷在九江地区高职院校共发出100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0%。现将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教师基本情况

1.所收回的问卷中有男教师53名,女教师37名,男女比例相当;已婚84名,未婚6名;

2.28岁以下8名,占总人数的8.9%;28-35岁41名,占总人数的45.6%;36-45岁38名,占总人数的42.2%;45岁以上3名占总人数的3.3%;

3.教授9名,副教授30名,讲师42名,助教及以下9名。

(二)对目前工作生活状态的总体评价

10%的教师认为幸福,32.2%认为比较幸福,44.4%认为一般,13.4%认为不太幸福。

(三)职业幸福感调查

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有53.3%的人认为喜欢教师这个职业,55.6%的人认为工作稳定和安全,41.1%的人认为收入较高,68.9%的人认为有两个长假,74.4%的人认为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72.2%的人认为工作集体关系融洽,38.9%的人认为学生的赞美与感激,27.8%的人认为有成就感,35.6%的人认为学校人文管理,16.7%的人认为社会地位较高,18.9%的人认为家长的尊重与支持。

由此说明,学校的管理、工作集体关系、工作稳定、工作收入、成就感、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认可度等因素都能够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

2.导致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83.3%的人认为工作烦琐机械,62.2%的人认为个人发展机会不多,60%的人认为脱离教学实际的形式主义的工作任务,53.3%的人认为工作缺乏挑战,38.9%的人认为收入低,35.6%的人认为多数学生难管理且家长不配合,27.8%的人认为对领导和制度不满意。

由此说明,工作烦琐机械、脱离教学实际的形式主义的工作任务、个人发展机会不多等是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高职教师幸福感的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情况来看,追寻教师的幸福感,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一)国家和社会需真正地重视高职教育,从多方面为高职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消除高职教师的心理不稳定因素。

1.加大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首先要发展,要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教育经费支持。政府应该重新审视高职教育,把高职教育视为高等教育一大类型,分析高职教育的社会收益,科学地测算高职教育成本,从而加大投入比重。其次,政府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多方面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为高职教育吸纳社会投入创造有利条件。

2.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将高职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工资、退休金及主要补贴都由政府直接发放,使高职教师与普通行政管理干部一样,享有法律保障的稳定地位和待遇,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尊敬。

3.调整收入分配制度。高职教育的学生主要从事企业一线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工资低、晋升机会少、工作环境恶劣。学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政府应该改革分配制度,使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健康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具有同等的地位,不会因为高职学历而被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拒之门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成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形成一个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良性循环。

4.创造良好的高职招生环境。首先,加大高职教育正面宣传力度。高职教育在普通民众心中存在一定误解,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通过主流媒体宣传高职教育的战略地位,使更多国民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定位、发展空间及其重要性。如:在高考报考指南上介绍权威高职网站,在比较各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及其专业设置情况的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告知民众高职生也可以成才,逐步使考生认真谨慎对待自己的高考志愿。其次,做好高职院校与中学的桥梁作用。为高职院校招到满意的学生和中学学生选择中意的学校牵线搭桥。比如:在高考前或报志愿前集中安排1到2天时间,让高职院校到中学进行宣讲和开展咨询活动,使学生与学校零距离接触。最后,增强对高职招生过程的监管。高职招生市场混乱,关系和金钱渗透其中,如有偿招生、中介机构的参与等,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办学质量的高低,而是公关能力的好与差以及招生时回扣的多少。政府有关部分应该采取措施杜绝有偿招生现象,防止教育净土被污染,真正保证各高职院校的优胜劣汰,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作为教师坚强后盾的高职院校应该从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培训晋升等多方面为教师提供帮助与支持,使高职教师有充分的归属感。

1.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真正做到人性管理。

据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反映学校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考核体系越来越多,但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教师被束缚在各种评估体系和规则之内,为了去适应考评的需要,只好一切围绕着考评转,很难宁静地追求工作的内在价值,更难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幸福感。学校的制度应该建立在对教师的充分信任与关心上,取消不必要的打消教师积极性的制度,减少琐碎的形式化工作,支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2.增强人文关怀,为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向善的工作环境。

第一,尊重教师。学校首先应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对教师的成功及时进行积极评价,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使领导干部和教职工之间形成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氛围。学校更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教师基本上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正直中有一点清高,大都有“士为知己者亡”的品格,充分的信任对他们意味着很多。

第二,关怀教师。作为领导,不仅要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同时更多地需要关注教师的家庭生活及业余生活。例如为年轻教师帮忙解决住房、婚姻及子女上学问题等,让他们感到温暖和体贴,心理上产生归属感,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以此来感染教师,增加教师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提升教师对幸福的感受力。

第三,培养教师。教师发展了,学生发展了,才会有学校的发展,学校不仅要为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把教师送到企业、送到兄弟院校、送到更高学府学习,同时还要邀请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管理,用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激活教师创造的原动力,使教师与学校融为一体,从而产生极大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3.搭建平台,推进社会服务。

数据显示,教师幸福感的获得与自身价值的实现有很大的相关度,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一方面来自于教学中学生的成绩与评价,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来自科研和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立足服务本地企业的思路,由学校出面,以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设备维护保养、培训等应用领域为突破口,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互惠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提升档次,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教师带动一批学生从做中学,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分获得学生与社会的认可。

(三)高职教师应追求自我价值,放平心态,不断提高自身感受幸福的能力。

1.尽心尽力,提升专业能力。

据统计显示,专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感,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成绩突出,不仅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同时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荣誉,职称评审也更有优势。崇高的个人志向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专业能力的不二法门。志向是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上对自己的期望, 是成长的内驱力。缺少志向的教师, 在专业成长途中就没有方向。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 往往会怨天尤人, 缺乏自省。学习态度同样重要,发展、成长的背后意味着艰辛的付出, 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就耐不住寂寞, 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能够放下身段,虚心向同事或是企业工人请教问题和做事的方法,不断增强自身能力。

2.韬光养晦,培育阳光心态。

现实生活中,彼此不信任、缺乏信念、爱攀比、不知足、过于忧虑成了人性的通病,人们感受幸福的能力越来越差。克服心魔的束缚,努力寻找生活中的阳光面,也是提升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教师,首先,应承认工作的优点:假期多,工作相对稳定,照顾家庭时间较多等。其次,端正教学态度,教育的特殊性促使我们需要努力做到“教育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教学是展示、是享受,而不是任务和牺牲,是创造而不是重复。第三,正确对待攀比。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幸福,而不是比别人幸福,所以,不要去比谁的房子大,谁的车豪华,而是比谁更充实,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韩忠月.提高教师幸福指数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葛喜平.职业幸福感的属性、价值与提升[J].学术交流,2010(2).

第8篇: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大家上午好。

能暂时放下任何负担,大家坐在一块儿聊书,这是人生的一大幸福。所以,在暑假即将来临之际,学校教科室安排读书交流活动,并且冠名为“教师的幸福感”,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刚才几位老师的交流中我听出来了,这几位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都享受到了幸福,享受到了读书的幸福,享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

我想结合《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关于教师的幸福和幸福感的几个主要特点来谈谈读书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列出了教师幸福和幸福感的以下四个特点:首先,教师的幸福具有精神性;其次教师的幸福具有关系性;再次,教师的幸福具有集体性;最后,教师的幸福具有无限性。我读着教师幸福的几个主要特点,不自觉地想到了读书为什么能给教师幸福。

读书吻合了教师幸福“精神性”的特点。与一般人群比较起来,教师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而读书正能使教师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精神生活的丰富能使教师感受到人生的幸福。最近我在读《松下幸之助传》《盛田昭夫传》,松下和索尼公司的两位老总的成长和成功经历,还在读台湾一位普通教师写的《老师,你会不会回来》。这几本书都启发着我人生只要有追求,只要不断努力和奋斗,总会获得成功。尤其是松下幸之助,不但创造了事业的奇迹,同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年轻时候就多病的他,那么忙碌和辛苦,他战胜事业困难的同时战胜了自己的疾病。

读书吻合了教师幸福“关系性”的特点。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与同伴、家长和学生共读,其乐融融。我一直忘不了有个学校的校长介绍他的学校,早晨问候不是“早饭吃过了吗”,而是“今天你读了吗”。我想,如果我们学校彼此之间的问候也习惯用上这句话了,我们的校园生活会更加幸福的。

读书吻合了教师幸福“集体性”的特点。教师、家长、学生共读,会有更大的收获,读书的收获是教师幸福的源泉之一。六一前夕,学校编印了《共沐书香》阅读成果集二。可能大家因为复习忙没有好好地读,大家可以趁暑假的时间好好读一读这本集子,想象一下家长和你的学生也在读这本集子,我想阅读的收获大家共享,我们一定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会感到职业的幸福的

第9篇:教师的幸福感范文

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认同,来源于教育给自己带来的无尽快乐。而现今的状况是,教师由于现有的工作压力,把本已悄悄降临的幸福视而不见,过于追求未知飘渺的幸福,而对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中的幸福却忽视了。当然这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另外造成教师目前感觉幸福指数低还有学校层面的原因,较多关注了物质文化的建设,却忽视了教师精神文化的建设。从目前对基层教师的了解来看,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首先,一些年轻教师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不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是为了生存而不得已走上从教之路。

其次,部分老教师当年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无怨无悔地走上从教之路。几十年教育战线的征战,长期的辛苦,工作的不断重复,使他们对体验到的幸福敏感度大大降低,导致激情降低,热情锐减。

最后,也是目前教师反映很强烈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教师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职称的评定、聘任关系到每个教师的荣誉和切身利益,而现在晋级框框定的过高,所给的名额又十分有限,致使一些教师排长队等着晋级,一些老教师被远远地圈在了界外,欲罢不甘,欲争无望,这必然会产生工作上的惰性。

二、加强教师心理疏导,让教师自觉追求幸福人生

校长对一所学校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对教师的管理。只要校长能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主动性,让教师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体验从教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把自己的幸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这样的学校我们何愁不发展、不奋进。

1. 要引导教师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教师是个清贫的职业,怎样让教师热爱这个职业,我想最关键的还是教师们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去渗透、去说服教育。如果找到了,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

2. 要引导教师对幸福内涵有深入的理解。要让教师知道,幸福其实只是一种心境,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尊重这个职业,就要热爱这个职业,就要主动去挖掘去体验这其中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受。如果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体验不到应该享受的幸福,不可以说不是一种悲哀。所以,要让教师明白,自己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充分享受这个岗位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这样的一天才是充实的一天,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三、加强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积极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成就教师幸福人生,构建和谐校园

教师是托起太阳的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所以,我认为作为学校的决策者,一定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成就教师幸福人生。

1. 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这种管理不是天天盯住每一个教师,用制度去卡住每个教师。作为管理者,应该树立服务意识,而不是高高在上地管制教师。在考虑学校发展时,必须考虑教师的发展,始终把维护教师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多听取教师意见,把教职工的建议和想法集中起来形成全校的办学思想和工作目标,大家都是一个想法、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使教职工从心灵上能感到暖暖的春意,才能感受自己人生的价值,体验做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