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精选(九篇)

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

第1篇: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1.1对象

用抽签法选取本校2010级3个护理本科班,并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讲授法(51名学生)、一般情境教学法(54名学生)和缺陷式情境教学法(53名学生)进行教学,所有学生均已完成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3组学生中医基础理论成绩(F=0.115,P=0.895)、年龄(F=0.359,P=0.709)、性别(χ2=0.326,P=0.8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个班为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

实验章节为临床病证辨证施护章节,共18课时。1.2.1讲授法按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每个病讲授40~60min。1.2.2一般情境教学法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组。教学安排:①提前布置情境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自学后准备情境表演。②教师讲解(15min):授课教师先简单讲解1个病的相关理论知识。③小组表演(8min):学生表演1个病证。④课堂讨论(7min):小组表演完成后,要另一组学生根据表演分析讨论为何病何证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讨论结束后,每组选1个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⑤表演组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说明理由(5min)。⑥授课教师总结评价(5min):授课教师对所表演知识点进行总结,对表演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讨论结论是否正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并鼓励表现好的小组。1.2.3缺陷式情境教学法组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即在一般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或多个缺陷环节,讨论时让学生先寻找缺陷再根据情境讨论,其余具体实施方法与一般情境教学法相同。缺陷环节的设计,如“感冒”,中医辨证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4种证型。风寒感冒冬春季节多见,如表演小组表演的为恶寒、不发热、头身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喜热饮等风寒感冒的症状,小组表演时将场景设在炎热的夏天,炎热与风寒感冒原因不符,视为一个缺陷。又如“哮病”,中医辨证有寒哮和热哮两种证型,如果表演小组表演的为寒哮的症状,在饮食护理时嘱咐患者可以食用西瓜,饮食偏凉,寒凉饮食容易诱发寒哮,寒哮患者的饮食宜偏温热,西瓜不合适,也是一个缺陷。在课堂讨论时,小组表演完成后,要另一组学生根据情境表演的信息先找出情境中所设计的缺陷环节,并说明理由;授课教师总结评价时,要对表演缺陷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1.3效果评价

该章节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评价,3组学生均使用同一份试卷在同一时间进行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以及病例分析题。对3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课堂气氛问卷涉及互动情况、学生上课状态等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3个选项;满意度问卷涉及学生上课时的心情、积极性的调动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3个选项。统计分析3组课堂气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组间年龄、成绩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学生教学评价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2结果

3组学生考核成绩有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缺陷式情境教学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课堂氛围和满意度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法教学组(P<0.01);一般情境教学组学生成绩、课堂氛围和满意度优于讲授法教学组(P<0.01),详见表1。

3讨论

3.1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的优点

3.1.1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中医护理学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辨证施护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点繁多、分散、抽象。讲授法按部就班地讲解,很难使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5]。从3组教学方法的考核成绩来看,缺陷式情境教学组考核成绩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法教学组,将试卷按题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3组学生在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4种题型的得分无太大差异,但在病例分析题上,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组得分较高,且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回答得更全面、准确。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不仅将所学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所设计的情境剧中,将分散、细小的知识融合起来,而且有意识地设计了缺陷让学生寻找,全面调动学生的储备知识去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3.1.2活跃课堂气氛本研究结果提示,3组教学方法的课堂气氛不同,缺陷式情境教学组课堂气氛比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方法教学组活跃。情境模拟得越真实、学生越投入[6],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7],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如何设计剧中情节并将知识融入情境剧中,而且设有缺陷环节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缺陷环节设计得越巧妙,越能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活跃课题气氛。3.1.3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3组教学方法学生的满意度不同,缺陷式情境教学组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式教学组,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识别、判断情境中的缺陷,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促使学生利用一定的知识信息,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判断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8]。

3.2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讲授法(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对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9],存在学生准备时间较长、上课讨论时间较难控制、师生互动受限等问题。少数学生准备不充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互相配合能力较差,学习收获有限。应加强对缺陷式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结

第2篇: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一、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组简单机械: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编排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使得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学情搭配不当,无法让不同特质与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2、讨论流于形式:1)讨论变成"闲聊"。教师提问后,往往5-6个学生围桌而论,吵声不绝,但讨论内容多与问题无关。

(2)讨论过于频繁:有些公开课讨论次数频繁,如某老师在上《学会调控情绪》这一内容时,整堂课从讨论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的心情变化开始导入新课,到讨论控制情绪的方法总结新课多达6次,使学生参与的兴趣不断降低,效果大打折扣。

(3)问题设计过滥:有的问题含有深入探索的内容少;有的缺乏主客观条件;有的不在产生困惑的最佳时机进行,充塞整堂课教学,只是走过场而已,使思品课教学失去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3、教师缺乏理性点拨:如某老师在教学《学会调控情绪》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讨论"情绪对生活影响"的实例,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使小组合作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灵药与作秀的表演,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学生参与不均: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机会多,代表小组回答的现象多。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分工不明确。原因或是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或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本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

二、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的对策

1、构建结构合理小组: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或流于形式,小组最好4-6人为一组,成员应有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爱好等有差异的优、中、差生。

2、精选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互相取长补短,激发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非所有内容都需合作学习,而应视其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思维机会,汇集多角度思维,突破自我思维局限,建构学习策略。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教学中,各种方式的合作学习都应建在独立思考与体验感情的基础上,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所顿悟。小组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做,想想,写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倾听、讨论、达成共识。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教育他们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要关注全组利益,顾及个体,激发互助学习动机,鼓励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对缺乏合作勇气的学生,要肯定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

5、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协调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创设合作气氛,把学生引向合作学习。其次,指导学生如何合作,教师应到学生中去发现合作中的问题,尤其要在学生探索未果或存有疑惑而百思不解时,发挥其引导作用。可以传授式点拨,可以合作式参与,在平等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或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讨论探索。

6、营造民主安全氛围:教师备课时要把学情放在首位,充分了解每位学生旧有知识与能力及所能充当的角色;尤其让学困生与优等生共同参与,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同时要注意学生回答差强人意或与答案大相径庭时,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能凶神恶煞地呵斥或冷嘲热讽,特别对学困生,要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走出思维压抑状态,诱发学生敢于质疑,探索的欲望。

总之,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应改变原来枯燥的政治说教,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群体意识。让思品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有机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使它更具有特色和活力。

参考书目:

《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人教版

《思想品德》(七年级)人教版

第3篇: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探讨式课堂 中西方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探讨式课堂,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讨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中国在近代高等教育过程中积极探讨实行探讨式课堂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很多高校课堂积极探索探讨式课堂,但就教学效果和成效来说,西方的探讨式课堂明显优于中国,其原因是由于中西方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不同所造成的。

1 中西方课堂探讨式教学方法对比与分析

1.1中西方教育的背景不同

中国在有一段时期内,众多家长认为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孩子从进入学校那天开始就被家长灌入要听老师话,刻苦学习的思想,孩子不可避免的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紧张的学习环境之中,这种被动式的接受教育环境中,使得中国的学生缺乏自由表达、质疑、探讨的过程。西方人更注重人性的“自由、平等、发展”,他们在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会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更好的学会创造。于是,中国的学生相对于西方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中国的学生经过中考、高考的层层选拔才能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后,很少有人再像中学一样好好学习,混个文凭的人不在少数。而在西方许多国家,他们的大学是宽进严出,在大学里充满了竞争,经过一次次的筛选、淘汰,最后留下的学生才能顺利毕业。

1.2 中西方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的异同点

西方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是西方高等教育的最大亮点。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们在听课过程中会积极独立思考并不断质疑,这样学生更善于观察和分析。尽管中国日益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根除,学生们还是难逃死记硬背,机械性的接受知识。西方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学重点较倾向于理论。

西方的教学环境较中国来说,更为宽松。在西方,几乎所有的桌位安排都跟会议室的一样,这就体现出了西方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西方的人性化的桌椅排列方式决定了其小班化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教师非常容易跟学生进行有效的“目光接触”。西方的大部分学校中,老师拥有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任课教师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行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的考试,能够对学生建立多渠道的评价机制。中国的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自,他们的教学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安排统一的考试,甚至连学生的作业批改次数都要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中国在课堂纪律要求上更为严格。在一定程度上,严格的课堂纪律能够培养学生的毅力;但西方宽松的课堂环境却能保持学生自由的灵感,创造出丰富的想象力。

1.3 中西方大学生的观念及能力对比

在西方,大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其他人,体现了一种分享式原则。正是因为如此,西方人喜欢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在合作中,大家各尽其责,交流经验,同时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学生们密切关注着当今社会的时事焦点,他们的视野不仅仅锁定在校园文化与校园生活中,社会实践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相比之下,中国的学生,则缺少锻炼自我的平台,很少参加社会实践。中国的大学生之间容易充斥着个人竞争,强烈好胜心和个人表现欲会使得缺乏团队精神,从而无法提高自己。西方的学生敢于质疑,质疑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甚至是质疑权威;中国学生在学校中体会更多的是服从,过多不加批判的接受、模仿、学习,在其内心中很难形成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勇气。

1.4 中西方教师堂课上发挥的导向作用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西方教师在探讨式课堂中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起到课堂教学的主导的作用,老师的主导是对学生主体的主导,学生的这一能动的主体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

中国的探讨式课堂的教学理念与西方来说相差无几,但是中国的探讨式课堂教学却多限于表面的热闹形式,实质上却很空洞,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却是学生思维,交流也只是少数好学生的话语权。由此可见,在探讨式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缺乏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和合作式的教学策略。

2 结语

高等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牢固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创新的精神。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尤为重要。我们在发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要吸收和借鉴西方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1采用“先理论后案例”的教学策略,即先基础后应用的方法开展案例教学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首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给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知识点的有机串联。笔者在分析化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可分为:①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引出案例;②课堂讨论前,指导学生分析案例,发现主要问题,选择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加以应用,并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③课堂讨论时,指导学生在所学过的知识点中,设计出可行的方案,并分析各自方法的优缺点;④总结课堂讨论,并将案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引申与拓展。例如,分析化学中,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者互为补充,各有所长。滴定分析的优点表现为准确性高,仪器分析的优势在于专属性强和灵敏度高。如何理解这两类方法的优缺点,可以在学生学习酸碱滴定法后通过乳制品行业中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一具体案例讲解,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2008年,因食用三鹿婴儿奶粉而患肾结石的报道铺天盖地袭来,罪魁祸首三聚氰胺也因此浮出水面。在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式:C3H6N6,含N量高达66.64%)假性蛋白,能使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合格,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以假乱真);进而分析凯式定氮法优缺点(从而引申出滴定分析法的共性);第三步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借此引申出仪器分析法的优点)。通过这一案例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物质结构性质出发设计合理的分析方法的思维。

2先小组讨论后提问互动启发式开展案例教学

课堂案例讨论前先对学生分组,由学生自荐和推荐的原则选出组长,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组长负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知识点的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寻找答案,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和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教师随后再进行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和启发式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调整学生评分制度

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课堂上积极发言并展开讨论。期末成绩的评价也因此采用多元化机制,包括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实验成绩(20%)及平时成绩(10%)。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来自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评分可实行鼓励加分法,即积极参加讨论发言的同学得到加分,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采用这一多元化考评机制后,促使学生把学习落实在平时,既可以避免考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考试心态,减轻学生的迎考负担,同时又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减少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后,本校分析化学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内容也相应做了调整,在分析化学三基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的客观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基础之上,适量增加实验设计和分析讨论案例。在考试规定时间内,考察学生合理选用分析化学方法的能力并说明选用该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原因,以更好地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

4应用案例分析时的注意点

第5篇: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经济生活

新课程的实施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经济生活》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本文将以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模块为视角,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思政专业经济学教育教学策略加以探讨。

一、《经济生活》课堂教学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这种旧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对课改仍持观望谨慎态度者比比皆是,于是出现许多老教师不如年轻教师更能适应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倾注心力全方位地梳理知识点,却忽视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明显忽视基本技能的教育的情况,导致学生只会熟记事物的特征、概念,却不识实际事物。此外,许多教师开始关注情感的培养和熏陶,整个课堂师生互动、情感沟通的比较好,特别是那些观摩课、公开示范课,但教学中似乎缺少了知识点的强化与巩固。主要表现为放手让学生讲,教学缺少知识归纳作业、答卷中暴露出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土话白话比较多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等。

2.探究问题的泛化

一方面,教师将《经济生活》探究教学当成了提问教学,借"满堂问"的教学策略改变传统政治课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认为课堂上"声声不息"、绵延不断的学生作答声音最能够响应新课改所倡导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因而一律采用"一问到底""一探再探"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学生质疑的频次急速增加,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经济内容与探究教学的适应性如何、不同层次与不同个性的学生和具体探究问题的适应性如何、探究问题的设置与提出是否合理有效等问题却极少关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了充分彰显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探究问题的权为全权交给学生。教师对学生提出和选择的探究问题不加限制,学生可根据探究情境或探究材料任意决定所要探究的问题和对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着探究难度过大或过小、偏离探究本义、缺乏探究价值、缺乏探究可行性等缺陷。探究问题的泛化导致了课堂探究效率低下、探究成效不明显,这是当前《经济生活》泛化探究表现得最突出的一方面。

二、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1.研读课程标准,领悟“课程理念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要完成三维目标我们认为教学中要把握好两条:一条是用好教材。人教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新教材特别强调主干知识的逻辑性、理论性、强调能力主导、强调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条是重视过程。课堂教学由仅仅关注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变为还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过程中有方法,过程中有情感,过程中有态度,过程中有知识。

2.注重教学预设、走向课堂生成

教科书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材的主要观点在教学中是一定要得到落实的,而实现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教材的具体表述不是圣经,同样值得推敲商榷和补充,教学问题的产生或多或少和我们教师的教材观和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关系,我们决不能做教材的奴隶。教师要关注现实的经济生活,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学会用教材教学。因此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并抓住教学重难点。例如,第十课的“市场”“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这些概念,虽然在教材中出现了,但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而有些知识点虽然有进一步的解释,但要么以生活化的方式来解释,要么将解释放入辅助文。

3.加强讨论探究,提高探究的深度

在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抓住有效讨论点,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追问,教师在进行追问的时候。首先应该听清学生的回答,而且教师的追问应该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应该带有强迫的性质。教师需要大胆的丢掉原有设计,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把握好学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把握讨论时机: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组织讨论;在知识易混淆处讨论;在教材的重点、关键处组织讨论,尤其是对一些概念、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组织讨论;在概括结论时组织讨论。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交流(讨论、辩论)的习惯,使学生既能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又能容纳别人不同意见,养成自信与谦虚的品质:认真倾听,让各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独立思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避免出现在小组交流中盲目从众的现象;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踊跃代表小组发言,积极补充看法;遵守讨论规则和课堂纪律,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最后,教师还需要检测学生是否真实参与了课堂讨论。学生是否真实的参与了课堂讨论,参考对照标准如下:即学生们参加讨论主要是为了引起注意吗?对话是围绕所选课题进行的吗?学生们是不是在不同的间跳跃,而不做深入的探究?讨论仅仅是说出自己的观点,还是学生们之间彼此的回应?

三、结语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实施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一线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适合学生乐学、爱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生活》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大雨.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高效教学初探[J]. 学周刊,2015,20:153.

[2]. 共享: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走向生活――浅谈高中思想政治共享课堂教学策略的教学目标价值[J]. 华夏教师,2015,06:22-23.

[3]李瑞祥.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2015,10:218.

第6篇: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几个学生便立即围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热火朝天,待叽叽喳喳几分钟之后,随着教师的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然后,成绩好的学生主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完善,很快答案出来了,问题解决了,至于其它学生,在讨论中是否理清了思路、弄清了问题,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随着教师的问题,学生通过几轮热烈的讨论,时间便一晃而过,甚至有一些学生在别的同学讨论的“掩护下”打闹聊天, 小组合作陷入了“神散而形不散”的尴尬局面。

这种小组合作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吗?小组合作能够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吗?很多教师都产生了疑问和困惑,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以便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

(1)“大锅饭现象严重”的合作学习,缺少明确的小组合作要求和组内分工,部分学生懒于动脑,问题讨论缺乏深度。

(2)“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自主学习思考时间太少,合作时间不够;

(3)“神散而形不散”的外在形式,学生思维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成绩差的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和发言的权利被剥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一个萝卜一个坑”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保证每个组员都能为小组成绩有所贡献。每个小组的几个基本角色是:组长、记录员、主持人、监督员等,每个人必须完成合作任务的一部分,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多措并举,真正让“兵”教“兵”落到实处。采取必要的评价措施,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学习小组调控表和和反馈表,重视评价,进行必要的奖惩措施,保持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提问上应尽量做到对每个小组公平合理、机会均等,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价值。

2.先自主,后合作,留足思考的时空。创设情景,对有合作必要的问题,给足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先自主思考,后合作学习。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提出的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更不能急于抛出答案,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展现。教学中我们要精心备课,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的深度和讨论的价值。要注意课堂预设,引导学生思考,组内的交流探究,小组的互相评价,困惑的点拨释疑。注意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个人和小组的评价要合理和及时。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尝试解决问题。

第7篇: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一、重“说”轻“听”

语言是大脑思维的结果,是思维的外化产物。说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说是发展学生智力、训练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越来越重视“说”的训练,谈见解,说感受,议观点、编故事等层出不穷,并在不断创新,占据了课堂不少的空间和时间。这些教学设计形式新,学生比较感兴趣,在参与时表现得比较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学中“说”训练进行得非常扎实。但遗憾的是学生会“说”不会“听”。课堂上,如果老师没有给他说的机会,这些学生就垂头丧气,无心再听;甚至有些学生打断别人的发言抢着回答;小组讨论时,各抒己见,完全听不进别人的表达。

应对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听”与“说”应该并重,不能偏重任何一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中,听能使学生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学会全面考虑问题;还能使学生在别人的见解中产生思维的灵感,引他山之石攻玉,并能懂得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有助于学生养成虚怀若谷的品行。可见听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重视“听”的训练,让学生学会仔细地听、耐心地听、虚心地听、辩证地听。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均衡发展,营造高效的课堂。

二、重“小组讨论”,轻“独立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了主流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引入课堂,诚然,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采用组织小组讨论这种形式,这个问题刚刚讨论完下一个问题又接踵而来,根本就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些过于频繁的小组讨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正常的师生交流,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固不可缺,但学生的独立思考更不能少。可以这么说,学生只有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小组讨论才真正有效。否则,小组讨论只能流于形式,成为优等生的表演舞台,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进步发展。

应对策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小组讨论,在备课时对学生和教材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区分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哪些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需要进行小组讨论,以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优势加以解决。在组织小组讨论前,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等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样,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观点在争论中才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小组讨论才是真正有效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重“解决问题”,轻“发现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有效的质疑与释疑,是激励学生创新,让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质疑能启迪思维的创新,激发智慧的火花,开启学习的大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质疑机会。学生提出一个个问题后,会产生探究这些问题的动力,问题越多,动力越强,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进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发挥创造的潜能。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往往重视问题的解决,而轻视问题的发现。把解决问题当作是课堂的重点,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往往被老师的提问代替中,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第8篇: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分析

通过对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研究发现,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讨论法

民主讨论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民主讨论的积极作用。

2、利用学生天性的故事讲解法

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故事,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将课堂传授变成故事讲解,既实现了课堂内容的传授,又吸引了学生。

3、利用课程内容的情景设计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利用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景设计,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情景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也有重要应用。

4、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分析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和事例。目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均为对这些典型事件和事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这些事件和事例中吸取经验。

5、注重联系实际的现实演绎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了现实演绎法,有效的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6、增加课程与社会联系的社会调查法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归根到底是一门社会实践课,因此,社会调查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法之一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优缺点对比

以上我们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验证之后,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民主讨论法的优缺点

民主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讨论中获得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老师必须要加强引导。

2、故事讲解法的优缺点

故事讲解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从故事中获得思想品德知识。但是故事讲解法的缺点在于学生会过分关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故事的教育意义。

3、情境设计法的优缺点

利用情境设计法,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情境设计法要根据课程内容而定,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应用情境设计法,因而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典型分析法的优缺点

典型分析法是对典型事件典型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但是典型分析法如果应用的不好,会使小学生仅仅能记住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而忽略了普遍性。

5、现实演绎法的优缺点

现实演绎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但是受到小学生年龄的限制,现实演绎法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6、社会调查法的优缺点

社会调查法被认为是拓展小学思想品德外延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社会调查法的实行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开展起来遇到的困难很大。

三、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方法的优点并不突出,开展起来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发挥其优点改善其缺点,使其更适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讲,教学方法的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2、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必然需求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是在现有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需求。

3、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第9篇:课堂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小组讨论;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已经覆盖了各个教育阶段,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相关各个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入。作为一群年龄较低的教学工作对象,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教育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突击项目,而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则一直是改善小学英语口语教育方法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常见问题

1、纪律问题。由于班级大教师很难控制。课堂显得有些混乱。尤其是,当进行小组表演时,往往一整个班级的学生集体出动,课堂组织变得很复杂很难安排,而将大部分口语交流活动安排成小组活动模式,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组织状况,分散了教师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要跟几个小组长交流沟通,并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就可以了。

2、参与问题。由于学生水平不齐, 性格不同,很难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往往是少数几个人控制了发言或沉默不语。而性格开朗活泼的人往往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对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积极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站出来表演,而这样势必造成课堂节奏的拖沓,同时又限制了想参与活动的同学的积极性。

3、选题问题。教科书上的讨论题单调,缺少灵活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全班同学如果只围绕一个选题来讨论,势必会有的同学对这个论题不感兴趣,或者有其他观点,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放开手脚,将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各自的讨论帮助他们进一步对论题进行更深刻的认识。

4、效率问题。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布置的任务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大班活动由于节奏拖沓,往往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很少,而教师也无法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因而课堂效率不高。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纪律问题除了班级大、人数多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如:主题缺乏兴趣,表现单调,缺少挑战,小组表演时,说话不清楚或声音太小,使听的人失去兴趣,没有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参与问题、选题问题、效率问题以及语言表达都是由于没有做充分准备。我发现教师的设计和组织是上好每次口语课的关键。包括任务的布置,课后的准备,课堂表现和评估。根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式自主学习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以对子和小组开展基于主题和任务型的多样化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二、英语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学习方式的优势与必要性

(一)小组讨论能够为学生赢得更多的时间

过去的集体教学方式里,每个学生在90分钟内的发言时间很少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看客与听众。如果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将学生按照5人一组或6人、7人一组(视话题的内容及具体要求而定)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自由讨论进而形成小组的结论,然后再由小组发言人将其结论拿出来与其他小组交流。这样如果除去教师及小组间交流所需要的时间,还留给了每个学生大量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二)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笔者在长期的口语教学实践及日常访谈中发现,有些学生有着极强的害羞、怕教师的心理。这样的学生实际上是很想参加集体活动的,而根本上还是其自尊心超过了勇气的力量,这时候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积极地鼓励,可以从简单的问答开始,逐步的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接受更大的挑战。而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面对面地、针锋相对地交流与讨论,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并能有效地克服其害羞、怕错的心理,为其树立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小组讨论学习模式设计以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布置任务(Task):每次课堂口语活动前一周,我选择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选题要有趣并且多样化。说明目的、要求、注意事项以及评估标准。各小组选定主题并确定表现主题的活动形式如:讨论、辩论、访谈、对话、角色扮演、解决问题、小剧、小课题等等。

2、课前准备(Preparation):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教师应当做些适当的指导,如规定一些具体的任务目标,以及话题观点准备等等,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小组讨论的口语学习模式贯穿始终。

3、课堂展示(Presentation):经过一周的准备,在口语课堂上,每个小组给10—15 分钟进行展示和表演。每个小组同时要提交文字材料,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做演示的PPT。

4、课堂评估(Evaluation):小组展示和表演完之后,由同学、教师、个人按照制定的评估标准对小组以及小组的每个成员打分。并制定出教师和个人细节评分标准见和同学总体评分标准见。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每个小组都要交上所准备的口语文字材料或PPT演示文稿,并予以保存。

小组探究学习法的优点很多,体现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型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理念。以小组形式安排的英语口语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口语训练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发现如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如有些小组过分注重PPT 漂亮的画面和表演,忽略了语言信息的输出。另外,同学评估和自评打分时,标准把握不够严格和准确。还有的同学背讲稿,仍有个别同学念讲稿。这些都是小组讨论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小组讨论学习对班级整体互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小组上台表演与班级同学互动较少。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着水平,能力,性格差异。最后一点,由于一个班级中几个小组论题不同,且观点也有很大差异,教师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充分的点评与指导,这就造成了学生讨论时候积极性很高,然而很多论题无法得出什么有效成果,这就对教学质量打了折扣。因此,教师一定要扬长避短,加强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进度控制,积极指导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使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 邱美琴. 对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