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财务问题及建议精选(九篇)

财务问题及建议

第1篇: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工程建设;财务管理;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前言

我国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工程建设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工程建设成了国家的重点项目之一。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内容,但同时,财务管理又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它关系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并实现既定目标。但纵观我国当前的工程建设,其财务管理在实际的过程建设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成为了阻碍我国工程建设的一大因素,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一、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现状

通过对我国当前工程建设中的财务管理的研究分析可发现:首先,当前工程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容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规范制度的监督与保障,会使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其次,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专业人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缺失会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可能由于风险意识的缺乏使工程建设陷入不必要的资金风险。最后,大部分工程建设都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往往将财务管理单列出来,忽视了其它部门的配合和参与,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未参与到工程建设全过程

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项目都会跨越较长周期,而财务管理活动因为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也需要参与到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中,在项目开展的前期,财务管理需要参与项目的研究、论证、竞标、签订合同等环节,以确定合理的预算和执行方案,确保资金的优化配置;在项目开展的中期,要对财务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要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反馈,以更好的控制成本,实现预算;而在项目后期,要及时进行工程结算工作,以加强对资金的合理性安排。但就当前情况看,大部分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都还停留在表面,并未真正参与到整个过程,在项目初期,财务管理仅负责执行项目既定目标,在项目中期,对项目的监督不到位,而在项目后期,也未能及时处理工程结算工作。

(二)资金管理不合理

工程建设中,一般涉及的项目都比较大,资金需求量也较大,而资金回收期较长,对资金的管理和应用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进行,这就需要财务管理工作要将资金管理作为主要内容之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但目前,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大部分工程建设都采用“多头开户、层层拨款”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下,由于涉及到的人员过多,程序复杂,往往会导致资金的挪用、乱用现象,而降低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管理水平。

(三)财务管理账务缺乏透明度

当前,大部分的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的账务都缺乏透明度,并不向外公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受限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对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会计项目和资金调配等管理不到位,而无法清楚明了地公开账务。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账目都是与单位财务账目一起建立的,一些大的工程项目会涉及到多个单位,因而无法进行账目的透明、公开。此外,部分工程项目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会因为私利或操作失误而出现违法违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财务账目自然是无法做到公开透明的。而财务管理账目中缺乏公开度与透明度,也就缺少了相关的监督,而容易使财务管理陷入违法违规的风险。

三、加强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

要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工作,将其延伸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在项目前期,参与工程的设计,并对预算的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严格审核预算方案,在对项目工程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可以派遣财务人员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总结;在项目中期,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及时发现偏离预算的项目并采取措施纠正,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和材料的购买,要通过正规程序和渠道,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在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工程结算工作,确保应收款项和资金归位。要通过对工程建设整个过程的财务把控,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到位。

(二)加强资金管理,实现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

工程建设中涉及资金调配较多的项目有员工工资、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和临时资金的周转等,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要加强资金管理,就必须关注涉及资金调配的重要项目,要对这些项目进行相应的控制与管理,要遵循“专户专管、专款专用”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设置专门的负责人对资金进行管理,避免“层层拨付”中出现的资金挪用、滥用现象,同时也能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工程建设项目的进行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保证一项活动能有序且长久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在工程建设中,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涵盖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竞标管理等内容,同时,也要建立起与财务管理活动相关的奖惩激励机制,以促进财务管理制度的真正落实。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制约与引导作用,能够使工程建设中资金的使用、预算的设置和项目方案的设计更加合理、规范,使财务管理真正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从根本上提升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丹.浅谈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8).

第2篇: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是资金资产闲置现象严重。两个“城中村”留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闲置留存在乡财政专户账上时间达三年以上。按政策规定,留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属于农民集体资产应当用于增加积累、发展生产和公益事业。某“城中村”物流项目规划、土地已立项、批复,前期已投资1000多万元,截止审计日仍未投入使用,闲置时间达五年以上。

二是征地往来资金账目不清。“城中村”土地征收是由市城司负责收储,征地资金由市城司拨到区级财政、再由区级财政拨到乡财政,最后由乡财政拨到村。由于土地征收批次多、加上市城司不是按批次足额付清、同时也未办理往来资金手续,造成市城司到底欠“城中村”多少土地征收款不很清楚。

三是经营资产出租收入未收到位。“城中村”小超市、加工厂、预制厂及场地等经营资产都很多,两个村经营性合同都达几十份,经过审计发现欠收租金十分严重。农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要有明确经营责任,经营目标,做到资产保值增值。

四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目前,“城中村”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存在挪用土地补偿费和“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现象,挪用的资金用于村级各项经费的支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有一定影响,村级公益项目建设受到影响。

五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化。不按时报账,白条支付和假发报账的现象多,票据入账手续不完备,甚至有的支出凭证后竟无任何附件。

六是报账员财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城中村”从事财务的报账人员大都由村“两委”指定,有的还是村“两委”人员兼任,既是村官,又是报账员,加之没有经过正规业务培训,缺乏财务知识,会计资料不齐全,往来不清、账实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

“城中村”是城市最基层的村民自治组织,管好、用好村级资金是一项事关城市化进程及和谐稳定发展的大事。针对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集体资金资产效益。要科学决策、找准项目,加强资金资产使用管理,发挥集体资金资产效益。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建立资产台账,完善集体资产的监管办法,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加强征地拆迁及土地两补资金管理。加强“城中村”征地拆迁及土地两补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按政策规定使用,加大征地拆迁及土地两补资金在市、区、乡、村往来核对清理,确保“城中村”征地拆迁及土地两补资金账目清楚,资金及时回笼。

三是增强村干部依法理财能力。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逐步提高村干部法治意识、规矩意识和风险意识,要让懂财务、会管理的人担任村级报账员,认真把好财务管理的源头关,最大限度地消除违纪违规的几率,规范村级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四是规范村干部经济决策行为。对重大经济事项要严格履行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制度,要求村级财务公开到子科目,让村民充分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真正起到对村级经济事项的监督作用。并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对村干部的考核,着力规范村级经济决策行为。

第3篇: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主要问题

(一)现金管理隐患多

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大额提取现金的情况,个别地方还出现有出纳大额支出原始凭证丢失或收入没有入账等问题,给财政资金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有的将不合理支出长期用白条虚顶现金。借条长期不入账,账款不符,形成长期挪用。很多地方违反现金结算纪律,超限额、超范围使用现金结算,逃避银行等有关部门的监督。

(二)随意扩大支出范围

个别乡镇甚至巧立名目,或改头换面套取资金,以弄虚作假的方式,为职工发补助。有的乡镇将购买礼品的不合法支出换以劳务费票据在单位账内列支。

(三)专项资金管理混乱

专项资金与乡镇其他资金含糊不清、混淆使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严重。个别地方把国家拨入的各种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中,用于列支各种费用。很多乡镇下拨村级的专款跟踪管理不到位,村级专项建设项目资金,不进行招投标,无工程预决算,结算无正规税务发票。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

乡镇财务管理不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普遍存在做账不及时的问题,几个月不做账,只管支钱走,发票摆在出纳处。极个别地方几年不做账,账务一片混乱。一些地方建账不规范,票据缺乏真实性、合法性。

(五)债权、债务不清

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债权债务不实,造成支出不明或个人长期占用公款等问题。时间长了有些债权债务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单位已无人知晓,有些往来款项账户,本来就记载不清,日积月累,部分已成为呆死账。

(六)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固定资产登记不规范、不完整。固定资产管理没落实责任,也没进行盘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严,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二、问题成因

(一)领导重视不够

在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乡镇领导往往存在错误的政绩观,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在收入紧张资金紧缺时,不管是财政资金,还是专项资金,不讲规矩,都用于救急,这是乡镇财务违规的主要原因。

(二)会计队伍不稳

乡镇财务人员缺岗严重,很多乡镇没有财务人员。虽然近几年招了几批,但由于乡镇条件艰苦,留不住人,有的找关系调走,有的凭本事考走,只能由乡镇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会计或出纳。?l镇人员多数身兼几个工人岗位,精力有限,加之没有专业的财会知识,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

(三)监督管理不力

领导班子相互监督不力,往往是书记或乡镇长一人说了算。民主监督不落实,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也未实现常态化。

(四)项目建设无序

项目招标不落实,存在“指定”现象。项目施工不规范,有的不签订合同,或随意增加工程项目。工程款支付不规范,有的不搞验收就付款,也有些项目实施了,但程序有问题,工程款一直付不了。

三、几点建议

(一)提升会计队伍

第一,加强镇乡财政机构及队伍建设,县上设立“乡镇财政管理中心”负责乡镇财政管理、业务指导及财政建设等工作。设立乡镇财政所,为乡镇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财政所设所长1名,并设会计、出纳岗位。乡财政所会计人员实行县财政局备案管理,人员岗位变动需报县财政局审查同意,以确保乡镇财政队伍稳定和工作顺利开展。第二,狠抓业务培训指导。坚持多措并举,建立业务工作培训常态机制,每年举办乡镇财政业务培训班,以切实提高其业务技能。第三,实施乡镇财政综合考核管理,将乡镇财政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并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乡镇财政建设与管理目标责任书,对乡镇财政增收节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财政规范化建设、财政资金监督、债务管理等内容实行量化考核,年终逗硬奖惩。

(二)推进标准化建设

第一,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乡镇财务内控制度,要建立《机关财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制度,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增强操作性。二是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办公用品购置等项目全部实行政府采购,“阳光”操作,增强支出透明度。三是严格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乡长,“一支笔”签批,财务支出情况必须在党委会议上公布,接受干部监督。第二,信息建设。县级财政明确落实1名信息管理员,负责网络维护和数据管理。构建财政内部、财政与金融网点之间网络支撑平台和畅通的信息渠道,确保上下级财政之间网络畅通和网络安全。

(三)健全监督机制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制定完善乡镇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一是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把好权力制约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稽核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并实施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财务和经济运行的透明度,以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强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县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财政财务的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起各司其职、信息共享、联系畅通、查处及时的工作机制。财政部门也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对财政财务的监督与管理。

(四)把控管理重点

第4篇: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基建财务;财务风险

贵州省属高校大多数建设在贵阳市中心地段,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些高校的校园面积呈现不断缩小的境地。为了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给师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科研环境,形成了高校聚集区。高校聚集区北区由贵州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组成;南区位于贵安新区党武镇范围内,分别由贵州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组成,南区即为我们俗称的"花溪大学城"。随着高校聚集区的大力发展和加速建设,各高校的基建工作近年来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加速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搞好基建财务工作,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完工,质量能否很好保证,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如何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工作,防范基建项目的风险,成为当前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财务概预算管理不严

基建项目一般情况下专业性强,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同时许多项目还是很急着上马的项目,导致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编制预算时缺乏综合性、完整性和全面性。许多设计单位为了多收取设计费,人为增加设计概算;很多单位为了项目能获得批复,常常在申报时压低概预算,批复后又以各种理由追加概预算;很多施工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为获得赞成票,常常以低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又增加各种开支。基建项目各个环节审核不严、审而不调,造成三超现象严重,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概预算失去作用。A大学的新校区建设分为两期,一期的立项批复为14亿,一期项目主体工程采用EPC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全由一家公司来负责的模式进行。由于工程量大,项目多,时间紧,在施工过程中,三边工程导致设计变更、工程签证、新增项目很多,无形中加大了工程施工总价。

(二)基建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是高校顺利开展基建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手段。许多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基础和管理手段薄弱,无法对基建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基建财务是属于财务处的一个科室,设会计和出纳各一名。基建财务人员大部分属于身兼数职的、从事业财务抽调的一般会计人员,通过学习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能掌握记账的一般原理,但是没有基建专业的相关知识,根本无法有效地全程跟踪和参与基建项目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即使参与了,也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常常参加开会了只看不说,参加验收了只签字不懂。缺乏基本的基建专业知识,不了解基建财务管理的重点,不能完全掌握在建项目的相关信息,就无法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准确地调度安排资金,对基建工程无法做到全过程跟踪。,基建财务常常是被动的接受付款要求,对前期的工作一概不知。基建会计人员根据基建处和审计处的意见付款就行,前期的付款程序是不需要财务人员参与的,比如工程施工进度等,财务只需要关注资金情况,在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后即可付款。A高校就出现过临时要求在一周内支付上亿工程款,导致资金调度困难加大,手忙脚乱。在这种情况下,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上只是一种事后被动的记账工作,扮演的只是出纳角色,会计的监督职能无从谈起。

(三)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由于大学城的兴建,各高校在大学城均有校区,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收入,学费收入和科研经费收入。在兴建新校区时,财务拨款的份额很少,高校修建新校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A高校新校区建设总投资为22亿,其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3亿,银行贷款10.8亿,社会筹资6.8亿,学校自筹1.4亿。从该校新校区资金来源来看,财政拨款的比例很少,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银行合作才能保障资金,保证新校区建设的顺利开展。高校作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银行常常把高校作为优质客户,银行从不怕把钱贷给高校,高校自认为是国家单位,也不怕贷款多,较少考虑偿债风险。高校为了获得资金,银行为了获取利息,加上财政资金到位的时间都比较滞后,所以高校的贷款规模越来越大,高额的利息增加了建设成本,借新还旧债导致借款雪球越滚越大,贷款资金未能及时支付时形成资金沉淀,增加资金成本,这些导致学校面临着极大的偿还债务的财务风险并最终转嫁给政府,增加国家的负担。

(四)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不及时

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在工程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看重施工过程、忽视项目管理,看重资产使用、忽视竣工财务决算的现象大量存在。许多高校大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按在建工程进行核算,导致这些资产未入库,未计提折旧,不能真正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导致信息失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A高校的在建工程中,除新校区建设等几个项目属于在建项目外,其余项目已经全部交付使用,有的项目挂账上已经20年,仍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即使已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并报上级部门批复,因决算金额超过批复的概算,上级部门不予批复,导致转固工作又无法开展。

(五)基建项目相关管理部门沟通不畅

基建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在项目的立项、融资、预算、招投标、施工、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及决算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基建、资产、审计、财务等部门沟通配合才能保证项目如期保质的完成。然而,由于各部门职责、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基建项目的管理侧重点也不同。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导致不能及时提供报表,不能完整统计数据,不能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项目实施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甚至让相关各方蒙受经济损失,影响基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相关工作的如期开展。A高校基建项目的付款的相关合同、结(决)算报告、工程变更支撑材料、工程量清单等是请款人提出付款要求时才提供,加大了财务部门调度资金的难度,让财务部门处于被动状态,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时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二、解决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基建财务预算管理,强化过程控制

基建项目概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守科学、完整、严谨的原则,概预算的执行必须增强约束力、提高执行力。在预算执行控制过程中,将项目管理与数量管理、金额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结合起来,对超过概预算的支出严格控制。编制基建年度预算时,对基建工程进行项目管理,并对基建项目的各项支出进行细化,从数量、金额等方面分别进行管理控制,并将预算金额输入会计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预算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实现基建项目的过程控制。一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以便于各层次的管理者及时掌握预算信息,随时检查预算执行情况。

(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点主要有建设规模大、投资金额多、建设工期长,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越来越多,经手人员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只有完善基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保证管理的质量。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工程进度表报送程序,工程款审批制度及权限, 资金支付除提供合同、工程量清单、签证单外,还应提供现场人员、预决算人员、监理人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的会签表,严格审批手续,防止和减少不合理的支出。同时,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完善工程审计制度,专项审计和定期审计相结合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此外,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也应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监控中来,将事后监督转变为过程监督。财务部门应实时核对、审查工程的付款情况,认真履行核算监督职能。

(三)完善偿债风险控制机制

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果。高校领导应强化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应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来安排基建项目,通过分析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来评估实际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科学合理地举借债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基建项目贷款融资成本,确保稳健发展的基础上降低贷款的财务风险和经济风险。财务部门应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财务预算、资金支出情况、基建项目实施进度等核定分期用款数量,确定最优长短期贷款结的最优方案,控制贷款利息的支出,加强存量资金的管理,降低沉淀资金成本,增加资金使用的效益。采用专人管理贷款、建立健全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内审部门的监管等措施能有效防范基建项目的偿债风险,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应该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项目时间跨度长、人员调离岗位等原因会导致资料不全、手续缺失等问题,从而影响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开展。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在项目竣工后做好项目的验收及交付手续,完成各项账务处理及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做到账账、账证、账表、账实相符。财务部门应加强基建项目的档案管理,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工作,并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及时按国家规定上报主管部门,收到批复后,及时将资产入库,进行折旧,既便于资产管理,又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五)加强内部沟通和部门联系

高校基建项目的各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传递,有效沟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基建、资产、审计及资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加强合作意识,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各部门应强化基建工程的项目管理,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基建项目在开工前,合同管理部门应向财务、审计、基建等相关部门提供作为资金支付依据的合同,基建部门应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工程进度信息,中途如出现方案变更增减工程时,应将相关支撑材料送到相关职能部门,会签表相关部门也要严格审核支撑材料。财务人员应参与施工建设相关例会,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全面认识和了解基建管理。财务部门要向基建和审计部门通报工程款项的支付情况和比例,避免超付或支付手续不齐。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登记已经竣工验收的项目,管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资产,保证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曹异芳.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J].会计之友,2010 (10)中.

[2]郭海燕.关于高校基建会计实务存在的问题的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李林霞.浅谈高校基建会计核算[J].当代经济,2012(5)下.

第5篇: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信息和资源整合及协调控制的作用。它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所需要的信息及资源存在于企业内外环境的各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如何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配,监督控制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使企业资源不断优化,资产不断增值,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财务管理的三个基本职能包括:

(一)融资职能

融资职能是指财务管理需要为企业提供其生存和发展所需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资金。根据资金需求的特点不同,取得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取得和使用的成本也相差悬殊。在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今天,融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财务管理在企业融资计划和决策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融资职能的发挥体现在了解各种融资方式的待点、优势和局限性上,针对企业自身发展计划,寻求最佳的融资组合。这一系列考虑使用效益、无分发挥资金作用的资金筹集活动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二)资源分配职能

融资取得的资金及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是通过系统、科学地分析和计划,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资源分配的合理、有效与否将对资源最终的使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资源分配是通过对过去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对未来资源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之后得出的。

(三)资源的控制及评估

财务管理需要对企业的资金及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是否按计划使用,使用中的问题,使用后的实际效果是否与计划相符,进行及时的控制和评估。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财务资源分配职能的具体落实,另一方面也是对融资计划结果的实际评估,从而及时发现计划与实际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整体有效性。

二、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成功以至于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不仅与资产的获得及合理使用的决策有关,而且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发生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同时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要求财务管理要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公司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是税后收益最大化。但现代公司里,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往往导致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潜在矛盾,两者目标不一致,使管理者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财务管理就需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和激励的作用,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因此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周转不足。筹集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起点。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投资者的投资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现金。目前我国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3)企业财务控制薄弱,缺乏控制性。企业财务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第二,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第三,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第四,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严重。

(二)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1)强化企业经营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来看,在许多企业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机制缺损,风险管理弱化的现象,树立风险意识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从实际来看,由于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风险或者潜在风险占相当比重。有的单位施工不订合同;订立合同时不仔细推敲;有的对合作方资质和业务实力毫无所知;有的合同本身和法律相悖,属于无效合同;有的对经济文书、契约保管不善,造成损坏或者遗失,诸如此类都与风险意识淡薄有关。面对这种状况,必须强化风险意识,进行风险意识的全员渗透。在激烈的企业间竞争面前.风险意识必须渗透到企业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在全体员工中普遍形成一种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风险观念,每—个经济行为和经济过程都要想到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加强企业财务的分层管理。在独资和合伙制企业组织形式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他们享有财务管理的所有权利,并承担一切财务风险或责任。

当企业一旦采用公司组织形式,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就发生分离,这时,公司的财务管理权也相应分属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方面。

所谓财务的分层管理是针对公司制企业而言的。在公司制下,企业财务权分属于不同的财务主体,每一个财务主体为维护其自身利益,必然要行使其自身的管理权利,这就是财务的分层管理。具体为:

①出资者财务: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者,主要行使一种监控权力,其主要职责就是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以保证资本安全和增值。

②经营者财务:作为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理财主体,其对象是全部法人财产,是对企业全部财务责任的综合考察。其主要着眼点是财务决策、组织和财务协调。

③财务经理财务:是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注重日常财务管理。其主要对象是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企业日常财务机构的设置也是执行财务经理财务的职能,一般而言,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机构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以会计为轴心的财务管理机构,适合中、小型企业。

②与会计机构并行的财务管理机构,适应于大型企业。

③公司型财务管理机构,适用于公司或跨国公司内部。

(3)财务管理必须保证有效偿债能力,以树立企业最佳产业信誉。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已成为政府及政府部门无法推卸的包袱,政府和政府部门要担负起帮助企业消化包袱的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实行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对国有企业而言,国家作为出资者享有财产所有权,从管理国有企业转变为管理国家资产;对国家和市场而言,企业作为独立的产品生产者享有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要求企业建立资本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促使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落到实处。因此,财务管理必须保证有效偿债能力已摆上企业决策议程,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市场经济秩序的运转,关系到它的稳定。

三、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针对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不足,灵活进行制度、机构改革,并积极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渠道,如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建立更利于长远发展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春雨.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2).

第6篇: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当前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长、会计队伍不稳定,素质偏低。由于村民委员会换届制度等原因使得村长、会计更换频繁,有许多文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懂得财务管理人员被选任为村长、造成财务知识更新慢,制度理解不透,作为村级管财务的领导对一些新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多加阻挠,使得财务管理很难走上正轨。另一方面素质偏低,而且大部分都为兼职,农忙时节要干农活,很少有时间钻研业务,业务水平低只能进行简单的账务处理不能跟上时代步伐。

二是村级大额支出、资产、资源发包不走流程,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村集体大额支出村支书或村长一个人审批,不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不考虑村里的实际情况,私自购买,甚至还有的借债购买,严重增加了村集体负担。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流转不采取公开竞标,不经过乡经管中心审批,低价发包给亲朋好友。村财务公开只流于形式,对公开的内容不具体。

三是会计核算不规范,执行财务制度不严。表现为会计核算不准确,滥用会计科目,票据不规范,结账不及时。会计核算不完整只重现金收付业务、轻转账业务,对自建固定资产平时都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年末不及时转入固定资产,只记总分类账,不记明细分类账。

四是没有设置资产台账,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大部分存在资产总账科目余额很大,而实际资产价值很小,又没有资产台账,丢失什么资产,如何丢失无处可查。

五是乡村债务不断增加。近年来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修村村通水泥路是引发乡村债务增加的主要原因,按照省里“以奖代补”政策,对验收合格的通村水泥路,省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但还需乡村两级拿出配套资金,由于民穷财弱,社会筹集又有限缺口资金很多,不建设又怕失去政策机遇,只好硬着头皮负债也要修路形成新债。

二、改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选拔、任用制度,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凡农村会计的任用、调换、免职,都要经过乡镇主管部门批准,坚持任人唯贤,保持农村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不履行报批手续,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随意撤换在任期内的村级财务人员。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充实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并组织好村级财务人员的考试和考核。

二是规范民主理财组织,加强财务公开。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推选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财务知识、敢于说话、对群众负责的党员群众,组成民主理财小组,乡镇主管部门要定期对理财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理财人员的理财业务水平、监督能力,民主理财时,要做好登记。凡是村里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做到公开及时,公开内容具体,公开程序规范。

第7篇: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问题 建议

个人理财是指将私人财产交给银行打理,避免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的资产缩水从而实现其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过程就是商业银行的理财专家根据客户自身的要求,拥有资产的性质及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给不同的客户提出专业的合理的理财建议,实现其资产的保值增值。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品种逐步丰富,规模也逐渐扩大,盈利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但人们的需求也随着财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中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结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谈谈目前个人理财的问题并探讨相关的建议。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兴起于美国并发展成熟,相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来说是我们的前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经验丰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西方国家个人理财已深入人心,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商业银行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大多数人没有理财意识,银行提供给客户的是咨询与外汇理财服务。2002年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产品开启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里程碑,之后各大商业银行就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如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建设银行的“乐当家”等。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国人也认识到个人理财的重要性,资本市场资金重返银行,同时这次危机也大大推动了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据一项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千万富翁的人数已达96万,即每1400人中就有1个千万富翁,比2010年增长9.7%,亿万富翁人数为6万,增长了9.1%。这些富翁多数不懂理财需要通过银行等理财渠道来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这给商业银行既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仍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中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当前由银监会出台的三部规章,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虽然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所界定和规范,但其法律效力只是规章制度且定义模糊使得相关法律仅是“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而由于这种模糊性会引发各种法律风险和纠纷。

(二) 对市场定位不清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确,没有做好细分工作。以普通客户为主,贵宾服务的门槛远低于国外。我国商业银行仅把个人理财业务视为增值服务关注重点不在于利润高的优质客户而是客户的数量,这明显违背了“二八法则”,大量的服务资源用于低端客户,而使得中高端客户大量流失。目前我国很少有银行提供高端私人银行的理财服务,大部分理财产品为债券、股票、基金、期货、黄金等投资性产品,重心仍偏向于简单的储蓄投资或理财咨询,对于那些能承受高风险、期限长的高端客户却很少有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并且很少向国外一样有很多如教育基金计划养老规划、税务筹划、住房规划等更为人性化服务的非金融类理财产品。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不清,不能为客户群提供差异化的理财规划。

(三)理财业务成长性较差

从表面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自己的理财业务品牌,理财的年发行量由几百款上升至六千款左右,但存在严重同质化现象。如工商银行的“金账户”、建设银行的“利得盈”、光大银行的“定存保”等产品,他们都有很强的同质性,都是将零散资金进行投资,将投资赚的钱给客户一部分。各家商业银行互相模仿,金融理财产品设计缺乏创新。从短期来看这些理财产品虽然能为客户赚取固定的投资收入,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如果不重视提高自我研发创新的能力必然无法满足大众与日俱增的各种理财需求。

(四)专业理财人员匮乏

个人理财业务是国内新兴的一种金融业务,需要的是学习能力强、会管理、擅营销、胆大心细又懂得证券、保险、财务等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在多数商业银行在专业理财人才建设上存在明显不足。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理财师是凤毛麟角,可见对于专业理财人才的匮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根源问题。

三、对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制法规

当前我国没有为个人理财单独立法,仅是制定了三部制度形成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这给最高人民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案件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处理不好还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于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法律体系,明确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性质,建立良好的理财业务外部法律环境。无论是银行理财人员在推出产品时还是客户在接受理财服务时都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实行客户分层,提供差异化服务

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主要面对大众,而“二八法则”告诉我们20%的高端客户会给银行创造80%的利润,这一少部分人的理财需求旺盛,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应适当调整服务对象实行差异化服务,而不能像零售业薄利多销的方式去追求量的多少而忽略了质的水平。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将客户划分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第一层次是普通客户,只能在银行网点享受一般服务,如网银、电话银行等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第二层次则中端的客户,银行理财顾问会给他们提供咨询投资理财的服务;第三层次是高端客户,可以享受私人理财规划师提供一对一的理财服务。当然这种层次化差异化服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同时需要更多专业化的理财人才。

(三)提高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要以客户为中心,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根据特定客户的年龄、行业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提供更加丰富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尝试与保险、证券等相关行业进行“分业管理但混业合作”的方式应对,如与平安、人寿等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保”等理财产品。创新要体现本行的智慧和优势,要推出让客户耳目一新的产品,如将人民币币或人民币与外币连接的理财产品作为未来国内理财产品创新的重心也许能开辟一条新道路。

(四)加强理财队伍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

从长期看,金融市场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那中国商业银行应预测到这点并走在政策前面,提前引进或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为以后更为复杂的金融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激烈竞争中想要有一席之位,当务之急就是建设一个这样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在招聘上,坚持严格把关,公开竞聘、坚持持证上岗,尽量选择真正有实力、懂业务、营销能力强、道德责任感强的员工。另一方面,要对已招进的员工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增强市场拓展能力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况,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形成以优秀的理财队伍为依托,健全的法律环境为保障,客户差异化服务为基础及以产品创新为手段全方位提高理财效率,真正实现商业银行与客户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未卿,崔龙.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J]. 财务会刊.2011,4

第8篇: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职能发挥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是在事后。

(二)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大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由领导说了算,财务部门仅仅充当“出纳员”的角色,资金管理凭领导个人意图操作。此外,对会计内部控制不重视,只要按规定编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了,而忽视加强对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

2.内控制度不健全。很多单位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内控制度,包括经费开支标准、业务流程等,在实际操作中仅凭经验、惯例,或者是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办事,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3.人员配备、岗位分工不合规定。违反《会计法》规定,有些会计人员或其会计主管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取得。还有一些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实行不相容岗位的分设,造成职责不清,甚至出现会计、出纳工作由同一个人担任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存在缺陷

其主要表现在:

1.预算会计是以实现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它不进行成本核算,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

2.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

3.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决算科目。

(四)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准确性、约束力和严肃性

1.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是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2.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

3.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4.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

1.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不够,为某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

3.部门预算编制不够严谨,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二)相关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配套

最近几年,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但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三、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强化内控意识。首先,单位领导提高认识,带头学习有关财政、财务会计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支持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其次,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再次,相关部门要强化内控意识,与财务部门共同承担内控责任。

2.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一是对单位内各部门定岗定责,明确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互相牵制,以达到会计内控的效果。二是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在实施中规范财务流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完善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规范单位财务审批程序和制度,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一支笔”审批制度。三是加强内部监督,及早发现问题。内审部门对单位内控的执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下属预算单位财务工作指导、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促进财务管理整个系统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

1.加强基本支出预算的定员、定额体系建设,规范定额内容、合理定额标准。

2.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3.细化部门预算,防止出现无具体内容的项目预算或者应在公用经费中列支的项目重复在项目经费中安排的现象,有利于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三)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第9篇:财务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 改革 思考

一、 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政府逐渐将控制在其手中的人、财、物权下放给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招生计划、人事工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资金分配等诸多方面已经拥有相当多的自主权力。同时,为了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壮大自身师资力量和建设新校区,成为各大高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要实现经济效益,必须从"成本--效益"角度入手,实行办学成本核算。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知识产权专利化,高校出资创办实体公司、实验基地,以及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劳务等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由此给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带来了新的考验。实际工作中,高校财务人员按照自己对财务制度的理解进行操作,会计处理方式不尽统一,形成的会计信息的内涵也不一致,容易产生投资误导。

二、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南开大学的"杨育麟事件"和天津大学的"单平事件"给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敲起了警钟。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 计划性不强,资金使用盲目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各项经费的使用不进行细致的统筹安排,对各项项目开支不做规划,或者规划不清晰,使经费的使用盲目且缺乏实际操作性。这种对经费使用的盲目性,会导致超出预算或者开重点支出的经费不够,或者使得预算无法落实;同时,领导签字批准就可以报销的方式也容易带来盲目性,因为领导无法把握整体资金情况,资金有多少,已用多少,剩余多少,领导不一定能把握的很好,容易出现最后超支的情况。

 (二)收付实现制带来会计信息不明确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我国高校正是按照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往来和核算。比如学费的收入上,九月是集中收取的时间段,但是有学生拖欠学费的情况,有些是第二年交,有些是毕业交,这部分拖欠学费的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不在当年计入应收债权,这些将使本年度的资产收入虚减。

(三)投资筹资不当,银行贷款过多,增加财务风险

    随着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扩建、改进办学条件,由于拨款有限,要不断壮大发展,就需要向银行贷款。例如通过借款来扩建校园、改进学校基础设施;同时,高校开始进行投资,使资产保值增值,比如发展校办企业、运用各种允许的金融工具等。但是,对于贷款的风险和投资的安全意识、成本控制等,高校财务部门重视关注程度还不够。因此,很容易造成还贷能力不足和投资失利的后果。

(四)基建账和财务账分开做账带来问题

要使基建账和财务账内容达到统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业的工作,在达到统一之前,基建账和财务账实分离开的,这样一来,相关的国家职能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无法准确、全面、有效掌握高校的财务状况和信息。转到基建账上的资金,无论是哪种形式,最终都会形成费用、实物资产和货币资金。

三、  加强我国高校财务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理性贷款,避免风险

高校发展学校规模,扩建校舍,需要大量资金,这笔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拨款经费是远远不够的。很多高校都选择向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随着高校建设性融资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财务环境变化带来财务风险的增加。因此高等学校在向银行贷款融资之前,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去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不要一味追求高标准,一味求大、求新,要选择适合本校发展的模式环境,避免财务负担过重带来的隐患。

(二)合理投资,保值增值

高校在加强建设,谋求发展的时候,仅仅是向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是不够的。一方面,财务风险大,一方面,贷款利息比较高压力大。因此,很多时候还需要进行投资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这里面主要有校企联合办实业,技术专利转让等等形式;同时,可以选择比较安全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保值增值。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安全和稳定作为前提,可以参考社保机构的投资理财模式和方式进行。

(三)基建账和财务账统一,收付实现制和责任发生制结合

将基建账统一到财务账中,在财务帐中增设科目 "基建投资拨款"。收付实现制和责任发生制要结合,具体来讲,财政拨款的收支可实行收付实现制,而财政拨款之外的收支则可实行责权发生制,要按照谨慎性原则来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会计分期错位和教学分期的问题,同时也能随时准确掌握高校重要收入来源的学费收入的情况,有利于管理层合理运用资金,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部门了解实际的财务情况。

(四)固定资产价值的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中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损耗进行核算,无偿使用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高校可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定合理的折旧率,将固定资产的费用分摊到可以使用的年限中,这样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有助于加强高校的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高校资本运作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经济来往和活动形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高校原本的财务管理和制度需要进行调整已适应新的发展趋势。高校急需改进和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与制度,从而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德传:浅谈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创新[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高校学报,2005(8).

[2] 赵丽洪,对高校资金运作中财务风险管理的设想,会计之友(下),2007(1)

[3] 袁桂芳,李建勇,高校贷款的风险构成与控制,中国市场,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