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红色传统教育精选(九篇)

红色传统教育

第1篇: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校园文化 融通 教育

一、校园里的负面文化现象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负面“文化现象”:

例一:每当新生入学,老师们都会发现一些刚从高中应试教育校园中走进大学素质教育校园里的学生,精神状态堪忧,缺乏正气、灵气和大气,或目光漂浮,神不守舍,或目光空洞,一片茫然,不太像有修养的或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例二:当某些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以其超乎常人的理想和理性及服务大众的崇高精神,在思想上和现实行动中为大众服务时,有时会受到另一部分学生的嘲笑和恶搞。

例三:大学校园里也重视思想教育,经常开讲马列毛等课程,但听到文化史上先进人物的事迹时,一些学生非但不相信,更有甚者千方百计找理由贬低这些先进人物。他们不是把自己逐步提到雷锋、白求恩的高度,以取得一种正向心理平衡,而是一定要把雷锋、白求恩拉低到自己的高度,以取得一种逆向心理平衡。怀疑主义、不相信一切美好事物,是他们的基本特点。

例四:一些毕业生在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时,会很懊悔。四年大学生活中,他们在学校、社会负面风气的影响下,或走向无所事事,或走进生存竞争的原始丛林,或玩世不恭,或孤芳自赏,或陷入折腾自己的境地。

二、对校园负面现象的文化分析

仅仅从思想和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是不够的,如果要真正理解这些校园负面现象,我们更要从文化的高度理解。通过认真观察和解剖,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校园负面现象的出现,跟缺乏两种文化基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学生更多地接受过大众娱乐文化或“庸俗、低俗、媚俗”三俗文化的刺激。他们也表示喜欢传统文化,但分不清精华和糟粕,认为风水、占卜、看相、宗教迷信就是传统文化;他们很崇拜西方文化,甚至分不清“西方文化”和“大众娱乐”,以为好莱坞明星和麦当劳快餐就代表了西方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而是糟粕,对他们影响更大。

传统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都是私有制文化。从人格教育和人格形成的角度看,它们对学生人格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例如,封建思想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中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感官满足、个人奋斗、唯利是图、生存竞争等,对现在的大学生影响尤其大。

传统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改造、升级的文化对象。但缺乏文化理解力的学生,却对红色文化有很深的误解,对红色文化持一种冷漠的态度。的确,充满理想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气息的红色文化,令在玩乐文化、物质主义、个人主义中泡大的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基因的双重缺失,使极少数青年学生变得心灵肤浅,人格扭曲,他们变得自私、麻木、冷酷,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学习工作的幸福感,没有社会集体感,没有为人类事业奉献创造的充实感,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人与人天然联系的真诚,没有人与世界天然联系的诗情画意。用马克思的话说,人被异化成非人。而这一切,完全可以改变,必须改变。

三、重视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融通和教育

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精神维系;红色文化,是新中国政权合法性的文化证明。后者是在对前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符合历史进步的时代先进文化。这两者不但不会形成对立,反而会形成统一,应该在扬弃传统糟粕的同时融会贯通地构成非常大气的文化体系,推动中国和人类的文化发展。

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但目前没有时间和精力做体系性的研究,谨把与学生作学习、工作、生活探讨时涉及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部分谈话披露出来,以供大家参考,由于编辑行文的需要,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发表时作了一些修辞性处理:

传统个人修身哲学希望寻找心灵的光明,红色文化寻找和创造心灵与社会的双重光明。红色文化不但改造人,而且改造世界。

光明是与黑暗相比较而存在的,要理解光明,就必须了解黑暗。如果不了解什么是黑暗,怎么能理解光明?不管是个人内心的黑暗还是社会的黑暗,了解黑暗本身就是在寻找光明。批判黑暗,就是为了创造光明。有了光明的理想,就能照亮现实的黑暗;黑暗退去了,光明就会现实地被创造出来。和鲁迅就是从文化角度揭露黑暗、批判社会和创造光明的典型代表。

不能接受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光明之人的心性愚昧,正是来源于他们自心的黑暗,这种内心的黑暗是在社会歪风邪气影响下不自觉形成的,本质上是庸人主义和混世哲学。他们对个人和社会的改造避而远之,同时又渴望个人幸福,妄想社会赏赐给他们光明。这就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幼稚,一种只想窃取不愿诚实劳作的贪婪,一种伴随着麻木不仁的自私,一种脆弱而可怜的小资心态,一种用层层黑暗包裹起来的不敢直面光明的自我保护,一种对社会责任和自我改造的逃避,一种不可自我原谅的愚昧,犹如鲁迅笔下阿Q们那种人物的人格特征。

青春不应空过,光明照亮你我;思想是导航,团结是力量;实践求真知,行动为证明;批评出于友谊,自我批评因为真诚;手拉手能互助,集体能增强勇气对抗黑暗。无论多么顽固的内心愚昧和社会堕落,无论多么曲折的心路和世路,都挡不住觉悟的终将到来。我们都应该成为光明使者和寻找光明者,对内心和社会的改造,都应该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努力下去,一定会发现新的自己,一定会感动社会。

信仰红色文化的我们,在加强社会责任感、社会认知的同时,也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开展一些修身养性、提高修养的活动,以提升精神境界和思考深度。

我们不要做那种有点小聪明但脚步漂浮的学生,进步者要很懂自己和同学的思想心理状况。有时候,看起来自己是振振有词,实际上可能是为自己千方百计找借口开脱,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对自己负责,就不能放过灵魂深处任何一点黑暗,否则就不叫修行人。红色文化信仰者和传统心性哲学修养者一样,都必须坚持这个原则。

这的确是一辈子的事,贵在对自己真诚,唯真诚能破心中黑暗。

处理事情需要顾全大局。例如,当同学中出现矛盾,我当然也有看法,也可以帮助某些人而批评另外一些人。也可以直接指令如何处理,但我一般不会这么做,为的就是不破坏集体的民主集中制度,也为让他们自己摸索、成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矛盾、争吵与团结中成就新的自己,学会相处和建设集体,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在认识社会过程中认识自己,一定要让大家懂大局,有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一个人成不成熟的标志,就是有没有走出自我中心。个性不等于自我中心,应该有个性,但绝不自我中心。

遇到争吵,应理性、冷静,不是控制情绪,而是集思广益,开门纳谏,发展壮大集体事业。这是走出个人情绪和自我中心的最根本方法,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与封建君子个人修养的根本区别就在这里,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马克思哲学不同于封建修身哲学,但也离不开修身哲学。

公有制的人指的是集体的人,私有制的人是指个体的人,这是哲学中的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把道德观念的根本区别搞清楚。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这两点对学生干部应该有所启发。

第2篇: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一、红红的土壤播红种。福建云霄县和平乡的乌山是闽南特委机关所在地,有“闽南井冈山”的美誉。乌山上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和平乡境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革命先辈的身影和足迹,村村都留有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这一切都是宝贵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的红色教育资源。我校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本土红色元素,为创设红色教育情境夯实基础:一是充分发挥现有的革命遗存,与老游击队员之家、闽南特委机关遗址、卢叨陵园、曾潮州烈士墓等结对,将其作为学校红色教育基地;二是挖掘和平乡境内参与革命的人和事,加以总结和提炼;三是建立乌山革命展览室,组织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二、红红的精神燃红火。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书写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我校立足于老区的教育,始终把革命教育作为立校指导思想;始终把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用老区精神办教育,用老区精神教育下一代作为办学策略;始终把着力培养既有时代素养,又有革命先辈优良品质的老区新一代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我校的革命传统教育特色,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上,又落实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在历次制定学校三(五)年发展规划时,学校都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年度工作计划中,革命传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互为载体。在创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活动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红色校园文化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将弘扬老区革命传统,彰显红色乌山文化特色作为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明晰了工作思路,保证了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能得到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红红的队伍育红苗。红色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的,需要的是教育者持之以恒的努力。从这方面来讲,创建红色文化的团队尤为重要:一是成立以中心校长为组长的和平中心小学红色教育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和协调红色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下设几个工作组,分工具体,责任到人;二是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每个党员教师都是一面旗帜,每个党员就是实施红色教育的行家里手;三是四所红色教育基地校的领导及教师团队都能为先行先试者;四是培养一批讲解乌山革命史的年轻教师和乌山少先队红色小导游,为宣传和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提供服务和保证;五是聘请一批老红军或革命遗属担任红色教育校外辅导员,让广大师生近距离了解革命先辈的形象和事迹,提高红色教育的效果。

四、红红的教材润红蕾。如果说学科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是牵着学生通向知识殿堂的红绸带,那么校本教材应该是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依托,是让校园文化展开红色之花的雨露。要持续有效开展红色教育,就要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去追寻昨日革命战争时期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加以过滤与优化,从而提炼本土文化精髓。为了让老区下一代了解乌山革命史,再现革命祖辈生活和革命战争历程,我校校本教材编制组多方搜集资料,深入老区群众和老红军、老革命遗属家中,收集了乌山革命历程中有代表性事件进行整理,以富含童真童趣的语言,成功编写了《和平中心小学红色校本教材之一——乌山革命故事读本》;为了再现革命祖辈的革命胸怀和精神世界,影响下一代,我校编写了《和平中心小学红色校本教材之二——乌山革命诗集》;为了开展革命歌曲进校园活动,以歌声熏陶小学生的心灵,整理编制了《和平中心小学红色校本教材之三——乌山情系列革命歌曲》;为了再现革命时期老区群众生活中乐观、勇敢的心态,我校编制了《和平中心小学红色校本教材之四——乌山民间歌谣》。这些红色校本教材的开发,为全面实施红色教育,创建红色校园特色文化提供了保证。这系列教材如点点雨露滋润着老区红苗,让他们茁壮成长。

五、红红的活动开红花。活动是德育的主要形式。只有搭建平台,经常性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才能使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质。红色教育活动已形成内容上的系列化、目标上的层次化、时间上的常态化等特征。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已经形成了校本课程、乌山革命斗争故事等一系列的丰富的传统教育内涵,使红色文化建设显得深厚而又浅显可触。目标上的层次化是指传统教育针对低中高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具有层次的教育要求,如低年级要求学生记住一两位乌山革命英雄名字,中年级学生能讲乌山的革命故事,高年级学生能就乌山革命写出自己的感想等。目标要求上的层次化,使红色文化的传承环环相扣而又层层深入。时间上的常态化是指我校每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已经形成惯例,如清明节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的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缅怀先烈的文艺活动,十月十三日少先队建队日的红歌比赛歌咏活动等。这些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且成效显著,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能掀起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小高潮。

第3篇: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21-04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良的教育资源,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是契合的。因此,要将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寻找两者最佳结合点,共同发力,促进大学生党员参与政治忠诚教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是出于客观要求、现实要求和必然要求三者的统一。

(一)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逐渐动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导致他们政治立场不坚定,对党的事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需要凝聚包括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广大青年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迅速,队伍日益壮大,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常态下,对他们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尤为重要。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适应了客观大环境发展的需要。通过红色资源,将它所蕴含的科学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激活,有机地融入政治忠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提升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素质。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现实要求

魍痴治忠诚教育主要通过说教和单向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欣赏水平,使忠诚教育停留在讲传统、走形式、说教化的老办法上,抑制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政治忠诚教育创新的有效方式。政治忠诚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实现方式,就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政治忠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红色资源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提供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既丰富了政治忠诚教育的素材和形式,又为政治忠诚教育提供了多样的实践场所。通过文献资料、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的宣传和学习,采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政治忠诚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红色资源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财富,承载着特定时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爱国为民情怀、崇高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政治忠诚等精神内涵。红色资源的利用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摆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发挥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就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彰显自身的时代价值。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利于实现红色资源整合方式的转变。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榜样激励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观意义重大。同时,随着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两者契合度越来越高,红色资源蕴含的价值和潜在价值将会进发出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困境

红色资源是维系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崭新手段,对于提升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立足于具体的实际,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价值最大化,仍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红色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红色资源是宝贵历史财富,凝结和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反映时代先进的思想理论和观念,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精神内涵。我国红色资源总量多,分布广,遍及全国各地,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在社会中都发挥着自身的价值。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旅游价值,在利用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红色资源巨大的教育价值。红色资源的分散性使得其转换为教育资源来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红色资源自身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具有潜隐性,深入挖掘、整合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前,政治忠诚教育在高校中发展滞缓,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红色资源开发度低,高校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度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红色资源的应用方式不足

红色资源本身具备多样的存在形态,作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也应该是多元化的。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局限于灌输式的教学和走过过场式的参观实践中。大学生党员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组织生活过程中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红色故事、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实践等往往只是以简单的方式引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大学生党员红色实践主要是参观红色遗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红色实践限于形式,存在走过场、轻教育内容的倾向,导致大学生党员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未能领会红色资源的内在精神实质。在新媒体时代,红色资源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上应用和推广较少,相应平台搭建和后续利用和维护投入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缺乏内生动力。

三、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必须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责任使命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着力以红色资源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观。

(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灵魂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红色资源是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凝结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须借助红色资源的力量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挖掘并提炼反映革命先辈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崇高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素材,教育大学生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四者的统一;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多元文化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和立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信仰和认同,并将理想信念升华为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在实践中展现自身忠诚品格。

(二)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

高校开展政治忠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红色资源既是革命奋斗历程的见证者和优良结晶,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就要以其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共同构筑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石。首先,要通过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上的洗礼,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党员要时刻牢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做到不忘初心,主动担当作为。其次,充分利用典型的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故事。通过讲解先进典型的红色故事,鼓励大学生党员在先进事迹的感染下,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思想上和行动上进一步升华。认真领悟红色资源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行动擦亮党员身份,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通过红色实践来孕育大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强化大学生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定力,强化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忠诚、担当;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而奋斗。

(三)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党史国史教育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红色资源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传承下来的,蕴含着一段段历史,是党史国史的浓缩和精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培育大学生党员的革命情操和爱国、爱党意识。首先,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红色资源承载着多样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故事,为大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特定的节日、特定的场合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党史国史内容的了解和认同。其次,高校要将红色资源融入渗透到党课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国史知R的灌输和革命情感的培育。同时,邀请革命先辈为大学生党员讲党课或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革命先辈的现身说法增强党史国史教育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再者,举办红色资源系列展览,将党史国史通过红色资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多方面、全方位扩大党史国史教育的影响力,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的思想。

四、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途径

红色资源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立足于红色资源的现状,深入开发整合,通过理论武装、文化传承、平台构建和红色实践来凝聚力量,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度,促进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

(一)学习红色理论,做红色信仰的引领者

大学生党员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础。一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习红色知识,用红色理论武装头脑。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红色资源有机地贯穿到相应知识点中,既达到育人的效果,又能增添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二要开展专题党课,有针对性地传授红色知识。红色资源不仅是开展党课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更是党课知识素材的来源。大学生党员在党课的洗礼下,在认知上对红色资源有更深层的了解,在精神上对红色资源多一份崇拜和敬畏之意。三是坚定红色信仰,为最高理想而奋斗。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党员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要从红色资源中领悟革命前辈们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不懈追求,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培育红色文化,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效手段是通过红色文化内化人心,孕育党员的政治忠诚,一是要积极培育红色文化。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来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通过编撰红色文化书籍,收集红色文物资料,聘请红色专家教授,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教育课程等来提升红色资源自身的影响力;二是将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内在动力。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观,借鉴传统文化发展的经验,促进红色文化的形成。三是推进红色文化“三进”。高校应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整合,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实现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多层次、多方面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大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三)搭建红色平台,做红色阵地的构筑者

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既要秉承传统面对面的传授形式,又要结合大众化、多元化、快捷性、互动性的新媒体进行补充。大学生群体,包括大学生党员,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进行学习、交流越来越频繁。以红色资源为基础,通过新媒体来搭建红色平台,多形式和多渠道实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势在必行。一要建立专题网站。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分版块、分类别展示和宣传政治忠诚教育相关主题的内容,加强对网站管理和维护,定期、及时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党员通过专题网站学习和掌握政治忠诚教育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基础。二要建立微信、微博平台。随着“互联网+党建”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方式,要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效果,必须借助微信、微博来增强政治忠诚教育的影响力。通过与大学生党员成为朋友或粉丝,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动态性变化,对大学生党员给予正面激励和评价,引导他们强化对党的政治忠诚度。

第4篇: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关键词】 红安;将军文化;深入课堂;过程渗透;持续保鲜

【作者简介】 李其武,湖北省红安县将军城小学政教主任;刘黎明,将军城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姜晖,将军城小学政教处副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58-02

湖北省红安县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有一所年轻富有朝气又洋溢着浓郁的将军文化气息的学校――将军城小学。这里环境清新雅致,各种红色景观点缀其中。一景一物、一凳一廊无不体现着学校红色教育之理念,一墙一报、一字一画都闪耀着将军文化的光辉。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利用红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通过加强德育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开发德育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方法,逐步形成了将军文化之“12345”的德育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着力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立足两个课堂(学校和德育基地),狠抓三个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与德育常规教育的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之继承与创新的结合),注重四个突出(突出关键、突出重点、突出体验、突出合力),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各年级组建立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聘请一名革命传统教育辅导员,每学期一次革命传统教育讲座,举行一次祭扫将军墓活动,组织一次实践活动),提高了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将军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一直重视校园红将军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特别是近几年,红安县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县市,我校从校委会到各处室更是高度重视将军文化建设。一方面,在校园基础建设及校园布局中注意彰显将军文化,如,学校建有将军文化宣传橱窗,立有大型将军画像宣传牌,学校门楼两侧悬挂老将军为我校题辞写真,开辟了将军文化长廊,通过将军长廊文化,向师生推介红安籍将军及其辉煌战绩。全校五十多个班级即五十多个中队,皆以红安籍将军代表命名,如秦基伟中队、陈锡联中队等,各教室都张贴将军照片。学校还投资100余万元铺建了将军广场和将星大道,真正做到了“让每面墙壁皆红色,每处景观都育人”。另一方面,学校按照“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教育思路,从办学理念、“三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构建具有将军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校名到校训,都体现了将军文化特色。通过听、学、讲、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老区精神。学校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专栏定期播放、播报红安将军录、红安革命旧址遗迹简介、红安将军的战斗故事片及文稿等;各年级组还成立了红色歌谣咏唱小组等积极开展红歌传唱活动。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革命传统的精神内涵和教育魅力,受到将军文化的熏陶。

二、深掘德育课程资源,注重资源整合

1. 加强德育教材建设

近几年,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整合课程资源,使德育工作系列化、特色化,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可爱的家乡》《将军的摇篮》《永远的丰碑》《将军童年的故事》等系列读物。为了发挥红色歌谣对小学生的教育作用,学校党、团、队联合音乐教研组抽调专班收集整理了30多首红色歌谣,装订成册,作为我校音乐课的校本教材,要求老师在音乐课、班团(队)会上组织学生学唱。

2. 加强德育基地建设

德育基地能起到诸如学校教育等一般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直观、形象的教育作用。我县的革命遗址、遗迹较多,由此形成的德育基地也多。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因地制宜地创建了相应的德育基地,认真研究、寻找基地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结合点,进一步挖掘这些基地的德育意义,扩大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各处室及年级组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对德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积极构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着力点的德育教育体系,我校的德育工作已呈现出系列化、特色化态势,德育工作实效得到了提高。

三、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注重活动育人

1. 让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

学校结合革命传统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让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即各处室、各年级组确定一处革命遗址或纪念馆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聘请一名老红军或老干部担任革命传统教育辅导员,每年“清明节”组织一次将军墓祭扫活动,每学期到敬老院为老红军或孤寡老人搞一次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专题讲座。如政教处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传统教育作出了系列安排:元月初,组织学生慰问军属烈属;3月份以学雷锋活动为主题,组织学生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4月份组织师生祭扫秦基伟将军墓,并在墓前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6月份举行“我和红军爷爷奶奶比童年”大队会;8月份组织学生给老将军写慰问信;10月份通过举行手抄报比赛、图片展览,给祖国母亲过生日;11月份举行黄麻起义纪念活动,组织学生模拟小长征;12月份举行大型文艺汇演,高唱红色歌谣,演讲将军童年的故事。其他年级组也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了系列传统教育实践活动。

2. 充分发挥革命旧址遗迹的大课堂作用,拓宽德育渠道

学校教务处和二年级组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做到了“六个结合”。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立体教育网络);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事政治教育相结合(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爱国情操,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发奋学习的雄心壮志);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相结合(既让学生了解过去,又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革命传统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与“三百教育”(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读百本爱国主义图书)相结合。积极做好革命传统进教材、进课堂工作。

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学校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和红安精神,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学科教学中领会、把握革命传统和红安精神的实质。如语文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后写参观日记,组织学生读本地的将军故事,然后写读后感;思品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德育乡土教材,了解老区人民的英雄斗争史;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抓特务”“紧急转移”“突破封锁线”等小游戏;音乐课上,教唱红色歌谣;美术课上组织学生到纪念碑、红安洞等革命遗址写生。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音乐教研组多年来一直把红色歌谣作为音乐教学的校本教材,精选了12首革命歌曲,教学生传唱,并把唱红歌纳入音乐课必考内容。《小小黄安》《四季读书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歌谣已在校园里广为传唱。

四、夯实德育工作研究,践行“将军文化”

1. 不断摸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原则,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突出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积极致力于德育工作研究,并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学校网站上开设了“德育之窗”专栏,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平台。2015年,我校申请立项了市级德育工作研究课题――将军文化之“12345”德育模式的构建与探究。

2. 融合将军文化精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红安的传统精神也不能丢。学校创造性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体验教育的理念,以红安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为素材,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开展系列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如在社会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弄清“黄安”更名为“红安”的时间、缘由;引导学生从校名入手,体会“将军城小学”校名的意义。

3. 打造精品工程,收获丰硕成果

第5篇: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关键词】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遵义医学院2012年硕博启动基金项目,遵义高校依托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编号:F-59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4-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红色资源的意义

(一)顺应时展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形势下,教育客体及教育环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马克思曾说“比较具体的范畴在一个比较不发展的社会形势中有过比较充分的发展”,但是“比较简单的范畴……它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充分发展恰恰只能属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形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拓宽思路。遵义红色印记的内涵就是我们引以为荣的长征精神,恰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教材。利用和研究这丰富的课程资源在遵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建立红色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领域,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使遵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富于特色

遵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和外界环境结合起来。依托遵义红色资源,采取参观红色革命胜地、 观看红色影视、 传唱红色歌谣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参观红色革命胜地、 观看红色影视、 传唱红色歌谣等教育方式的过程中,犹如自己就置身于那真枪实弹、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争年代,沐浴着满腔热情……教育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增强感染力,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种教育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改变了以往只在课堂教授中单一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使遵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富于特色。

(三)充分利用遵义红色资源,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正如“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症下药,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焕发生命力。革命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红色资源,可以促进革命精神与时俱进,满足自身理论体系发展的需要和时展的需要。

二、遵义饱含多种红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

遵义这座红色圣地,红色资源物种繁多,实实在在,谱写着“物种丰茂、人杰地灵”的传奇。有实物性的,如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也有精神性的,如特有的民族精神。在这里,红色情怀慢慢滋养,慢慢生长。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人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抒写着革命年代的民族精神,用自己团结向上、爱好和平的执着描绘着对战争年代的敬仰。在这座红色的圣地,灿烂与辉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盏不朽的指明灯,屹立在城市的最东方,用它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奋斗的青年,不断成长成才。第一,红色经典形式丰富多样,直观生动,感染力强。遵义红色资源涵盖红色革命圣地、红色影视、红色歌谣,无论是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圣地,还是观看红色影视,亦或是听、唱红色歌谣,都非常的方便。第二,遵义红色资源所彰显的革命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其教育价值永不退色。遵义的红色资源所呈现的“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精神在革命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在当前的和平时期,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它是与时俱进的,其教育价值永葆活力,教育影响未曾退却。

三、坐落在遵义红色圣地的高校在汲取红色文化精髓时的弊端

(一)有所利用,但不全面,不深入

遵义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利用了红色资源,但还存在重点轻面、分散性倾向,重形式轻内容、有“走过场”倾向。往往都是形式上的“排演”,进行所谓的参观革命旧址的活动,博物馆、展览馆这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仅仅是孤傲的建筑,只能清高的矗立在自己的领域,人们对它们仅仅是望而生畏的态度。因为在参观中,老师没有发挥自己侃侃而谈的风貌,没有对教育者进行细心的指导和介绍,只是挎着照相机“咔、咔、咔”地摄下自己觉得“最唯美的瞬间”。最终到底,是因为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最终导致本是以红色教育为目的的参观活动,变成了走马观花的看新鲜的娱乐活动。遵义的红色资源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遵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扩大视野,着眼全局,充分挖掘充分发掘和利用遵义的各种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校园内宣传工作不到位

在校园内没有做好对遵义红色资源的宣传工作。大多数学生对娄山关战场旧址、黎平会议会址等这样的红色资源表示听说过,但是没有去过,也没打算去。原因是因为听说那只是历史遗留的、供游客参观的旅游景点,去参观的话,既费钱又费神,没意义。学校在校园内对遵义红色资源的宣传工作不够。

(三)受经费和安全问题的限制

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的时候,很多因素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路程情况、经费问题,以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安全问题,这些因素都必须考虑,让一些有想法的老师望而却步。调查得知,有的老师有意组织学生参观遵义的红色资源,以此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给学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往往由于经费问题,计划未能实施。一是学校没有专项经费支持这项活。二是学生没有认清这种参观活动的意义,宁愿不去也不愿自己拿钱。另外,由于参观活动属群体活动,人数多、难管理、易出意外,一些老师为了给自己减少麻烦,还是选择课堂授课,而不愿组织这样的活动。

四、高度深入,掘地思考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高系统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很多动态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就像齿轮工作一样,围绕教育这一轴心,与其他要素相互摩擦、碰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联系起来,井井有条的工作,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不断发展与完善。遵义高校依托遵义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需要学校和理论课教师的努力。第一,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就必须要转变,依托遵义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观念必须转变。当前,很多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习惯了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方式。理论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使本课题研究结果在实践中得以实施。第二,学校要从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学校要有这方面的专项经费,以支持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制作红色影片、录制红色歌谣以及实地参观、聘请导游、讲解员等所需费用。第三,开发多种教育形式。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化盛典,可以让我们的教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对莘莘学子进行教育。例如参观红色基地、了解红色生态文化、观看红色文学作品展览、举行红色节日庆典等等,缅怀革命先烈,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但是着眼于现在,我们仅仅具有的是简单组织参观仪式,对红色经典更是淡然待之。这种“冷漠与无情”,造就了我们的文化传承只能是简单性、片面性发展,还缺乏全面性。

其次,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第一,红色资源各管理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工作,形成系统的红色资源开发整理体系。第二,政府对红色资源进行宣传,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也要加强红色资源德育优势的意识。政府部门要做好红色资源和高校的“中介”,为高校依托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务。第三,全社会形成一股红色氛围。全社会共同努力,让红色城市处处有红色气息,给高校形成一个好的氛围。

(二)提炼的红色资源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更加深入

红色文化表现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大类,对受众有教育意义的,最终还是精神层面的遥遥领先,将物质形态领域的东西演变、升华为精神形态领域的,这才是红色经典永久留存的灵魂和核心。目前,在进行将红色经典渗透到大学生“灵与肉”的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弊端。红色文化仅仅是物质版的融入到大学生的肉体,而对其灵魂的升华,是嫣然而过,这种不谨慎、不仔细的态度,往往会导致灵魂与肉体的扭曲,这就让我们的大学生在提高自己的过程中,肤浅的认识一些问题,不能领悟其精髓,更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及道德水平。很容易陷入讲形式、走过程,局限体会利用红色资源的物态形式开展工作的精神式主义。因此,要使提炼的红色资源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更加深入。

(三)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

遵义高校依托遵义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功能优化、易于操作的信息回馈系统,健全安全评价机制。信息回馈在提高人们知识素养与技能素养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在人们的工作管理与安排中更是熠熠生辉,只有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联系紧密的回馈系统,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接受反馈的信息。各职能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及时解决所接受到的反馈信息,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葆活力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岚岚、魏代强.深度开发红色资源丰赡校同红色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6).

[5]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线,2007,(6).

第6篇: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关键词:陕西;红色体育;当代体育文化;精神价值

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将陕西的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把老一辈革命家的体育文化精神融合到现代体育文化中,实现对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当代体育文化的形式与规则,来展示革命战争年代的体育运动方式与感人的故事。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在战争时期,就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特征分析

(一)红色体育文化的革命传承特征

陕西红色体育文化起源于战争年代,是以劳动人民、工人阶段以及无产阶级领导为主要参与者的体育运动形式,在无产阶级红色革命思想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的新式体育运动方式,是在党的革命斗争路线指导下,通过增强人民的体魄,紧紧围绕提高军民的体质,满足当时斗争的需要。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传统红色体育文化的创新。红色体育的传承性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实践性较强,强调体育运动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要求体育活动能够从实际出发,在延安时期,人们本着勤俭节约的目的,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原则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例如鲁艺将具有迷信色彩的大秧歌进行改编成新秧歌,使得秧歌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体育运动形式。红色体育的革命传承要求我们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锻炼人们的体魄与情操为目标,有效的开展体育文化运动。因此,在当前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应该加强对红色体育文化活动的教育,提高对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认识,进而能够有效的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体育思想。

(二)陕西红色体育的教育传播功能

在革命战争时代,红色体育充分考虑了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体育比赛、体育运动充分结合了陕西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体育活动宣传革命思想,让人们在体育活动中领悟与学习革命思想,体现了红色体育运动的教育意义与实践的功能。陕西的红色体育起源于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人们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红色体育运动对人们进行教育,向他们传播革命思想,提高他们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例如在延安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中也将红色体育运动列入到教学大纲中,要求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效条件开展体育运动,在强健学生的体魄同时,也要能够加强对学生革命思想的教育,在《少队游戏》体育项目中,将体育竞技与习武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大的教育功能。因此,在现阶段要弘扬红色体育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

(三)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创新特征

红色体育文化在当时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因为它在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创新性将红色体育锻炼与军事训练结合在一起,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教育。在革命发展的过程中,革命领导者不断的吸收与借鉴苏联的军事体育模式与经验,并将其融合到红色体育文化活动中,使得红色体育文化运动不断的向正规化方向发展。这样就要求我们在继承陕西红色文化体育传统时,需要创新红色体育文化运动的形式,要求人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体魄,还能够认识到红色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红色体育文化的自力更生的特征

在陕西红色革命的时代,物质始终十分匮乏,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根据地军民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因陋就简的原则来开办体育活动,在当时的体育活动中,奖品十分简单,但是体育运动开办的却十分有意义,在当时的陕西革命根据地,这种红色的体育运动形式十分常见。虽然边区革命根据地虽然遭到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但是无产阶级领导者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倡导人民群众少花钱、多办事,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运动中来,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文化活动,来增强人们的体魄与军事素质。因此,在现代体育文化活动中,我们应该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体育锻炼,以最俭省、节约的方式开展多元化、经常化的体育活动,并提倡开展大众化、集体性的体育文化活动,使得每一个人都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

二、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当代文化价值

(一)强健体魄,激发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陕西传统的红色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当前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红色体育的教育功能,结合不同地方的体育环境氛围,鼓励人们采用多种途径来参加体育运动,发扬传统红色体育运动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红色体育的发展不是闭塞的,是在与群众进行广泛的交流、宣传与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为陕西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开展红色体育活动,能够有效的增强社区之间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人民之间的团结。因此,在发展当代体育文化价值时,应该充分的吸收各个方面的特色,充分拓展体育文化的内涵,创新红色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体育活动的内容,在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能够形成民族的、多样化的发展思路,发展体育文化的同时,要发展大众化的体育,激发人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保证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更好的为群众体育活动提供服务,这样才能使人民大众达到健身的目的。

(二)传承传统红色体育文化活动的精神,创新红色文化的发展思想

在中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根据地军民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延安红色体育精神,这是中国红色体育蓬勃发展的动力,从陕西红色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延安的红色体育精神是中国红色体育发展的动力与精神之源,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红色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红色体育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人民服务、开拓创新、实事求的精神,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也影响着我国体育实践的发展与人民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强调了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普适性,需要将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将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民族化的、科学化的、多元化的体育形式,也需要发展竞技体育,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发展。从我国现代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国际体育活动中,还是国内的大众体育活动中,都能够体现出红色体育文化的精神,也体现出当代红色体育文化对传统红色体育文化与思想的价值追求。

(三)陕西红色体育文化对当代体育价值认知的影响

红色体育的价值取向是指红色体育的文化价值能够作为现代体育发展的行为准则与追求的目标。陕西的传统的红色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文化特征,能够稳定的对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施以影响。因此,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对现代体育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它要求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要能够注重普适性的发展,强调体育文化的发展要能够为大众服务,能够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第二,它追求现代体育发展的的工具性,强调用体育来发展文化,现代体育的文化价值要求能够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红色体育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的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它强调体育文化的发展,要能够“以人为本”,使得体育活动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只有这样,红色体育文化的价值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例如,《延安保卫战的体育实景》真实的展示了红色体育文化的价值,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体育休闲活动机会,还能够促进地区体育活动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层次认识到红色体育文化的价值。

(四)红色体育文化强调体育的人文关怀

从人性关怀的视角来分析体育运动,应该关注体育文化运动中的价值,利用红色体育文化来提升人的价值,这不仅能够提升红色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而且还能够维护人的尊严,人们在参与红色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而能够有效的塑造人的身心,有效的对传统红色体育文化进行传承,也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红色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思想,也是老一辈革命家优秀思想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对现代社会体育的实践产生影响,还影响着人们对现代体育文化的认知程度。因此,应着力于研究红色体育为何而存在,探究体育锻炼对人存在的本质意义,积极的鼓励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扩大红色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应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分析体育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提升全社会公民的身体素质,这对红色体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对现代体育文化价值影响的重要体现。

三、结束语

陕西的红色体育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现代体育活动实践的影响,从陕西红色体育文化的特征来研究其在现代体育文化中的作用,是发扬红色体育文化的基本立足点。对红色体育文化进行传承,需要分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坚持红色体育发展的方向与原则,创新性的发展红色体育文化,注重现代体育活动的普适性,使得红色体育文化的发展,要能够为人民大众服务,以提升全国公民的身体素质为基本目标,才能发挥传统红色文化的传染力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郑彩壮,郑胜.中央苏区赤色体育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刘显,马晓利,熊晓正.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影响与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

[3]王珂.简论中国红色体育文化精神对当代体育的影响[J].陕西教育•高教,2011(10).

第7篇: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1概念、数据和研究方法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红色文化蕴涵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适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开展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红色文化分为实物形态即外在显型部分和观念形态即内在深层部分,其中观念形态是红色文化的主体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运用红色文化蕴涵的革命英雄事迹和崇高人格魅力,可以激发人们坚持真理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意志和献身真理的精神;运用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和理想目标,可以教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生的完美。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们科学的人生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外在特征,可以对大学生形成视觉、听觉等触动。因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和外在特点,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种类型,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教育价值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利用,本研究调查主要是基于这种情况进行的。2010年9月,本调查组在南昌市两个理工院校开展了“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状况调查”,调查中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本次调查采取一次性设计,获取全部样本的严格随机抽样形式,所获得的数据、专业、性别等主要指标均与理工院校大学生总体状况接近,显示本次样本获取具有较高的信度。在问卷设计中,我们主要把红色文化具体化为: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旅游(纪念馆)、红色经典文化知识(书籍)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调查都包含有获得的途径,受访者如何看待等问题。所有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均由SPSS19.0简体中文版软件辅助完成。

2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总体状况

(1)多数大学生通过影视或参观等方式接触红色文化。从数据结果来分析,唱过红歌的学生285人,占总数的62%;看过红色影视的学生有392人,占总数的85.2%;至少去过一处纪念馆的学生有412人,占总数的89.6%;而看过红色经典名著的人最少,只有61人,占总数的13.3%。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接触红色文化的方式不一样,其中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最多的方式是参观纪念馆,其次分别是影视传播、红歌演唱,最后是经典红色名著的阅读。而在问到“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去纪念馆”的,学生回答“自己组织去的”147人,占35.1%;而回答“您从哪种途径看过红色影视”的,366个学生回答“通过电影院或电视”,占总数的79.6%;在“通过什么途径唱红歌?”的回答中,自己想唱的学生202人,占总数的43.9%,老师要求唱的81人,占17.6%;而在阅读红色文化经典名著的学生中,21.3%的学生是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去阅读的,主要通过课堂了解红色文化知识。可见,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主要以参观“纪念馆或革命遗址”和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为主,而通过“课堂学习”的最少。

(2)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精神需求”大于“娱乐需求”。当询问到“是什么吸引您唱红歌的?”较多的学生回答“歌曲的曲调优美,令人振奋”。问到“您认为所体验的红色旅游项目里,红色旅游应注重什么?”时,重视“旅游点的纪念意义或者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的人数达到390人,占总数的84.8%,而回答“红色旅游点的观光价值”仅6人,占1.3%。当问到“了解红色文化知识,您有什么收获?”回答“心灵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升华”和“增加了对党的感情和对先烈的崇敬”的一共有248人,占总数的53.9%。这表明,他们普遍认为,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传承革命教育非常重要”。

(3)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仍不太满意。在问到“您认为传统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书籍)不能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时,79人认为,“内容呆板无新意”,占总数的17.2%,回答“形式单一”有95人,占总人数的20.7%,回答“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的180人,占总数的39.1%。在效果上,“您觉得现在的人们对革命精神态度怎么样?”“不很看重”的321人,占总人数的69.8%,“完全不看重”的54人,占总人数的11.7%。但是,他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回答“您觉得红色革命精神对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相关吗?”回答“有比较大的关系”的262人,占总人数的57%。

(4)大学生普遍反对红色文化过分商业化包装。大学生普遍对红色文化旅游活动表示欢迎,在选择“红色之旅”的动机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历史事件的吸引”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拜”。但是,当问到“当前,有一些人对红色经典进行商业化包装,您觉得商业化对红色经典的传承会带来哪些影响?”时,266人回答“红色经典在传承中脱离了现实”,占总数的57.8%;回答“您认为红色经典应该以何种方式传承下去?”时,有125人认为还是“传统地忠于原著传承”为好,占总数的27.2%,76人主张“娱乐性质的改编”,占总数的16.5%,但175人则主张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占总数的38%。

3影响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情”和“意”的开发。红色资源蕴涵着大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资料,如果教学工具缺乏,没有多媒体,无法把形象生动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出来,则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知识的传授,没有情的感染和意的训练。没有情感,道德内化就难以实现,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内心自觉的行为,而根据青年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特征,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应该主张从“知”方面教育学生、从“情”方面打动学生,从“意”方面锻炼学生[1]。红色资源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为实践体验式的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但这需要一定的资金,需要教育者的精心组织才能完成。

(2)偏重理论课程设置,忽视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校由于经费投入困难等原因,存在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的现象。实践课程比重较小,以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课的情况来看,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只占1周时间,而且缺乏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3)从思想动机方面看,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红色文化开发者三方都有强烈的当下取向。从接受教育的学生来看,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学业忙碌,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人们更多地生活于当下或眼前,很少关注理想和信念,在为了明天的生活做准备的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娱乐变为了大学生共同的消费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一定意义上,娱乐的意义就是在于注重当下的感觉,凸显当前的价值。从传授教育的教师来看,传授知识,特别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既方便,又安全。这不仅便于教学管理,也容易评价学生。如果组织学生去参加实践,面临资金方面的问题,也带来组织管理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采取课堂教学是教育者和高校领导者共同的心愿。从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来看,他们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红色文化对下一代的教育意义。重视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是,作为特殊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不能单纯用商业眼光来进行开发,还应重视其教育下一代的价值。

4总结和建议

(1)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投入,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考虑到资金和安全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附近的红色资源,例如,南昌的高校可以利用“小平小道”、“烈士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等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教育。还可以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

(2)充分利用高校红色网站资源。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批准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等作为高校研究红色文化教育的基地,这就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搭建了比较坚实的学科平台。这些基地平台,为本校乃至全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提供了研究成果。他们设计了校本课程,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丰富和发展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论宝库[3]。

第8篇: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关键词】红色文化; 学校; 德育; 丰富; 优化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红色文化色彩浓郁的百年老校。1929年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工农红军第七军的政治部旧址——“清风楼”就矗立在校园中央,如今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百色起义的光辉事迹,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素材,革命先烈不怕吃苦,勇于向前的精神给予了我校全体师生无穷的精神滋养,成为我校办学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几年来,我校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使我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1 利用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红色文化中蕴涵的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的利益而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与具体时代的结合,对实现德育教育效益的优化具有特殊价值。近年来,我校积极挖掘“红色文化”中有关理想信念的“经典题材” 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如学校开展“弘扬革命优良传统,争做红七军好传人”讲故事比赛,通过同学们娓娓道来的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歌颂红军战士们为了实现解放全人类,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个革命目标,冲破家庭和社会重重阻力,历尽千辛万苦甚至生命垂危的关头,也毫不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等,对学生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们在学习英雄的活动中受到革命理想、顽强意志、拼搏精神、奉献意识等多方面的教育,同时也使革命先烈精神深深地根植于学生们的心田,并在实践中不断光大。

2 利用红色文化丰富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

红色文化资源展示了生动具体的革命历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对青少年感染力强,影响力深。青少年处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当前的健康成长,还能影响他们一辈子,塑造他们的未来。

为了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形象生动的教育,用百色革命先烈的精神教育好百色革命的后代,学校收集百色精神故事以及编写民族英雄童谣、红歌等,形成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家乡的光荣革命历史和先烈的英雄事迹,培育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抓住优势,开展以“红”为主的主题教育。我们首先利用校园内“清风楼”这一独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利用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陵园、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博物馆、铜鼓楼、红军桥、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确定六项德育主题系列活动,即:一年级:我在清风楼前入队,参加入队宣誓在清风楼前入队留影;二年级参观红七军军部旧址、红军码头等;三年级参观纪念馆、红军桥;四年级在每年的清明节代表学校为革命先烈敬献花圈,举行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做红七军好后代”等主题活动;五年级军训,走进军营,与“共建”部队官兵开展活动;六年级社会调查,走访老红军、老干部,撰写社会调查小论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激发了爱国情感,树立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意识。同时也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受到启发,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达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预期目的。

3 利用红色文化优化德育教育的效益

德育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理论的理解与实践的体验结合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红色资源价值永恒,便于开发,教育方式多样,是德育教育效益提高的关键。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实践体验,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使受教育者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红色资源即为德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如我校组织的在清风楼前入队前进行入队宣誓、在百色起义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百色起义纪念碑祭拜革命先烈等活动,使教育的内涵在体验和感悟中得到升华,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着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针对我校新校建设的实际,认真的进行思考和设计,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让每一处风景都生情。校园文化的打造,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既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也要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还要潜移默化陶冶学生情操。使校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学习知识的海洋,和谐发展的天地,放飞梦想的起点。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红色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创新机制,培植亮点,充分利用教学楼走廊空间和校园空旷环境,积极打造一块“红色文化”,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为四个楼层和两个廊桥创设丰富的主题文化:一楼为“爱我家乡”系列,尽选百色起义烈士陵园、清风楼、军部旧址、纪念馆等红军革命遗址,培养学生热爱红色家乡的情怀;二楼为“养成教育”系列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三楼为“国学经典”系列,陶冶学生情操;四楼为“军事与科技”系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精神。两个楼道命名为“红军廊”和“行知廊”,分别悬挂红军口号和陶行知教育格言,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生活实践教育。突出少年军校的特色教育,学校在建设现代化、数字化、人文化、生态型校园环境的基础上,大力融入“军事题材”,打造军事文化环境,用“红色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第9篇:红色传统教育范文

【关键词】红色资源 高校德育 创新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曾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有效整合德育资源,营造全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要依托本市宣传、理论、新闻、影视、文艺、出版等部门,利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德育资源,进一步弘扬主旋律。”这里提到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属于各类教育资源中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凝结、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的先进伦理观念,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主要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观,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等等方面。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开发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入到育人工作,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弘扬革命的传统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多年实践,上海高校在红色资源的运用中创新了很多学校德育方法,在综合现有经验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和上海红色资源的特点,就上海红色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进行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红色资源开发打下了基础。对于以高校德育创新为目标导向对上海的红色资源进行开发、挖掘、整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加强研究如何科学运用红色资源,努力构建高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树立正确的导向,来帮助大学生们了解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运用上海红色资源,努力探索体验式的德育方法

德育“入心”,体验先行。道德的实践性本质决定了任何一种知识性的或理论性的道德教育方式要想发挥作用,最终达到影响个体德性的目的,都务必化为主体的活动或实践,通过活动或实践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在将红色资源运用到德育的过程中,应以红色资源为媒介,注重理性和感性、内容和形式并重,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坚定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激发保持其爱国热情和树立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他们明荣知耻的道德意识,在实践中让大学生们接受教育。红色资源开发要与德育规律相契合,遵循德育的活动规律。以德育对象的特征与需求为导向,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学校德育中,可以把学校德育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满足兴趣爱好,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教育。红色资源大多有生动的背景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结合重大的革命纪念日,组织一些纪念活动,如参观革命圣地、听革命传统报告等等各种形式,对红色精神继承和弘扬,同时又与时代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新的时代精神。比如,可以通过营造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去感受和体味,发展智慧、开拓思维、产生顿悟,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建立红色资源基地,加强红色基地建设

德育基地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上海市的特色和亮点。高校也要把红色基地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和宝贵资源,充分发挥其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与基地的合作与联系。从红色基地的角度来说,基地可以在历史照片、珍贵实物、艺术品、模拟场景等传统展示方式的基础上,增加结合高科技等青年学生喜欢并容易接受的展示方式,还可以与其他甚至沪外红色资源基地资源整合综合展出,实现足不出沪亦可一览老区革命文化。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及时主动与基地联系,掌握了解基地动态,针对基地的不同特点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基地利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社团着重开展相对应的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生会对参观的内容加深理解,从而产生好的效果等等。如文学社团,可以组织爱好文学的学生参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以及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故居和纪念馆等。

结合当前流行的文化作品等,开展相应的活动。结合有影响力、质量高、学生欢迎的红电视,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历史遗迹或者历史陈列馆等。如电视剧《黎明之前》热播之际,学生肯定会对上海党组织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兴趣,有想了解的意愿和需要,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了解中共地下工作的开展情况,体验艰苦斗争环境。

结合重大政治活动开展基地参观活动。如党代会召开之际,组织学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中共“四大”会址、中共“四大”史料展等。

努力构建全方位、网络化的道德教育模式

将红色资源作为德育的内容之一,采用的方式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覆盖面广、立体的。红色资源“德育产品”开发思路和呈现形式创新,是开发多种红色资源宣传模式的基础。在“德育产品”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是方式之一。组织学生到红色基地进行参观,通过实践体验,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除此之外,还可运用其他渠道。比如,与宣传教育结合,利用宣传教育的社会普及功能,把红色文化的感召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对图书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散见于全市区县的红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整合,还包括一些老革命家的亲身经历、革命故事的发掘和整理,口述历史等,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知识化,整合成一个系统的红色资源库,让大学生们走进历史、了解红色文化精神、提高认识。

第二,通过宣传媒介,如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的宣传,制作一些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特别是红色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了解上海革命事迹,让大学生们从思想上产生共鸣。结合课题型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社团和学生自己创办的学术性刊物等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可发动学生通过挖掘、收集、整理文史资料,走访“老革命”、“产党员”,扩大红色资源教育的覆盖面。

第三,在大学校园网上开辟红色资源专栏,开设相关“红色资源”网站,网站内容应切合时代特点,贴近现实,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发相关软件,打造“红色资源”的网络世界。

第四,红色资源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在校园中营造红色氛围,采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红色资源,展示红色资源,根据学校实际特色区分布置,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永久的红色景观等。让同学们在生活中随时感受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社团举行的活动、学校组织专题演讲等形式,让同学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红色资源”的宣传中,让同学们在现实中认识到“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来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指出的是,宣传红色资源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运用各种方式。

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德育课程

高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学校德育课程、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是通过完善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推进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德育课程。将红色资源及红色资源产品直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之中,或者根据学校特点和专业特点等实际差异情况,在教学内容上专门安排关于上海市不同红色资源的专题教学课时,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则应体现红色资源内容以及红色精神教育评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