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精选(九篇)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

第1篇: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那如何鼓励员工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呢?

一、立足岗位,彰显民主

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给予员工更高的安全保障和更多的劳动报酬,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一部分,是企业的主人。

多年来,中国重汽商用车公司已形成了员工代表大会、合理化建议、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厂务公开、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民主管理制度,近年来又出台了《员工改善提案管理办法》,鼓励开展员工自主改善活动,员工围绕现场改善查找现场存在的问题,将合理化建议目标定位在本职岗位上,对公司生产、质量、成本、安全、管理、技术等各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虽然建议的话题变小了,但成果显著。一方面,合理化建议的采纳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认同感,感受到自己对企业的价值,感觉自己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也就是说,合理化建议不仅可以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还使员工有了成就感、归属感、责任感。另一方面由于合理化建议的土壤是本职岗位,是员工最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最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操作过程中就能及时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出的工艺和操作方法往往也是最节省材料、最提高效率的。

二、合理奖励,激发热情

保护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是确保合理化建议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者应以此为出发点,多想一想、看一看工作中是否还“有漏可堵”,以积极的心态,给合理化建议一种合理的待遇。

过去,合理化建议活动总出现“一方热,两头冷”现象。即工会热,天天喊,发动大家提合理化建议,但员工不感兴趣、管理者对交上来的建议也不予重视和采纳。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中许多管理上的弊端就不可能被发现。久而久之,企业就失去了活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假如能给合理化建议制定一个合理的奖励办法,设立一个专项资金来兑现奖金,这将比工会干部喊上千遍万遍更能取信于员工,也更有实效。商用车公司以保护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确保合理化建议活动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出台了《员工改善提案管理办法》,并配合一系列的措施来鼓?詈椭С衷惫じ慵际醺镄潞秃侠砘?建议活动。据统计,2016年1-10份累计完成UEP改善899项,通过组织相关专家对改善活动进行了总结评审,共评选出优秀UEP改善项目17项,进行了精神及物质表彰。对有特殊贡献的合理化建议项目,则以建议者的名字命名形成新工艺、新操作法。这种既给名,又给利的奖励,使员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倍增。而商用车公司也从一个个“金点子”中获益,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现场作业环境得到优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三、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第2篇: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工会组织;合理化活动;必要性;体会

工会组织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表,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认同,工会组织在广大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一、合理化建议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工会组织适应社会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快速进步的客观优势,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企业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上,加速企业经济速度的增长,这是企业实施企内部改革的重要举措,不仅重视了劳动者的地位,也是劳动者价值体现的一个平台和途径,更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重要表现。

工会在进行合理化建议征集的活动中,可以间接的增强企业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员工们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共同维护企业利益。通过工会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利用企业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中发光发亮,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会组织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的实践实例

在诸多实践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借此活动获得了较为卓越的发展。例如,中平能化集团朝川矿工会通过广泛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在提高职工参政议政意识的同时,推动了矿井整体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四月份活动开始,全矿干部职工就积极响应矿党政工关于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的号召,心系企业发展,立足岗位实际,紧紧围绕“降成本,促发展、增收入”的征集活动主题,从如何节约一度电、如何多出一吨煤着手,无私地贡献自己的“金点子”、“银办法”。在职工合理化建议集中征集活动中,全矿干部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167项,基层单位、区队车间分级采纳实施59项,需要矿上采纳处理的合理化建议54项,根据合理化建议的新颖性、可操作性和实施评估价值,经相关业务部门两次评比认定,并报矿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对“加强支护强度,改工字钢支护为U型钢支护”等35项优秀职工合理化建议进行表彰奖励;对获得一、二等奖的29项优秀职工合理化建议以文件形式下发推广实施。截止10月底,共征集合理化建议283项,根据合理化建议的新颖性、可操作性和实施评估价值,对79项优秀职工合理化建议进行表彰奖励和实施推广,优秀职工合理化建议的实施推广预计增收节支达1000余万元。矿工会对实施情况进行了督查督办,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秉承公平、公正、公开三“公”原则,提高了矿工学习知识,贡献智慧的积极性。

三、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开展中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些许实践问题。

1、员工个体素质不高导致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质量低下。员工个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工会组织在合理化建议活动实践作用的发挥。合理化建议是指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力,想出能够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金点子。只有满足以上几点要求的建议才能被称为合理化建议,但由于参与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如果员工的素质低下,没有足够的智慧和知识作支撑,缺乏对时局的把握,提出的建议就会脱离实际,无法带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会大大打击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员工与企业实现共赢。

2、激励的方式过于单一。不少企业采取的奖励方法就是简单的精神奖励,但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简单的精神奖励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不能较好的激励员工的主人翁创造精神。

四、工会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实践体会

工会组织在开展合理化建议实践活动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因此,应该根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强有力的体系机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各级工会组织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合理化建议的宣传,扩大合理化建议在企业员工中的影响,同时,工会组织还应进行“知识下基层”的活动,取得员工对这项活动的建议和意见,扩大工会组织的影响,给活动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工会组织还应进一步的规范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出现“面子工程”的现象,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2、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质量。广大员工是实施此项工作的实施者,员工的质量决定着合理化建议的质量,因此,要想得到符合要求的合理化建议,就应该积极的提升员工的素质,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就煤矿工人来说,工会组织可以普及煤矿知识,提高煤矿工人对能源开展利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提高其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为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出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3、做到“两个提高”、“三个强化”和“四个结合”。“两个提高”指的是注重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时效性,注重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管理力度,如果对合理化建议的管理不当,那活动开展就是一句空话,如同空中楼阁得不到实现,只有将合理化建议管理好,活动的开展才能够得到掌控,才能确保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管理方面,要抓好上报审核环节,评比环节和公示环节;“三个强化”是指强化“协力推进”力度,强化“求真务实”作风,强化“典型宣传、经验推广”意识,坚持这三个强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四个结合”指的是要与推进员工实践岗位学习和岗位创新相结合、要与员工的科研成果转化活动相结合、要与增强企业工会活动相结合、要与优化工作相结合。

4、坚持动态化实施机制。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企业工会组织应该以各种方式传播到员工之间,供其他员工参考和学习,同时,对于员工提出来的建议,应该及时迅速的作出评价和回复,如果一个企业根本不重视员工的建议,没有及时的对员工提出来的问题进行解决的回复,这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也就不利于发挥广大职工的才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又好又快的发展,不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员工向心力,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在煤矿、工厂,工会可以用led等设备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公开,对于员工的建议,工会可以通过小黑板等形式进行回答。

5、采用多样的激励机制。对于员工提出的卓越的合理化建议,集团仅仅给予员工精神奖励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通过表彰大会等形式对员工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使员工不仅精神上得到鼓励、经济上同时得到实惠,加强员工对集体的热爱度,同时在促进员工学技术、提素质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唐京,梁建.员工合理化建议的多层次分析:来自本土连锁超市的证据[J].2009.3

[2]呼俊梅.新形势下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思考[J].2011.12

第3篇: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 企业构建 和谐劳动 地方经济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和谐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同志在去年8月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宜昌是湖北省加快建设的省域副中心城。2011年,宜昌市建筑业总产值529亿元,施工企业近600家,从业人员12万人,建筑业企业日益成为宜昌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日益成为影响宜昌市和谐社会构建的重点领域。深入研究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发现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并探索构建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对于更好地维护职工利益,凝心聚力推动“十二五”宜昌市建筑业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和谐宜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宜昌市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一)建筑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

近年来,宜昌市建筑业迅猛发展,宜昌市由2006年的144.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529亿元,增幅达2.6倍,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呈显出强劲发展势头,为宜昌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消化大量就业人口,增加了地方收入。宜昌市现从事建筑业人员共有12万人。“十一五”以来,宜昌市建筑业对宜昌市财政税收的贡献不断加大,5年累计实现利税33.81亿元,建筑业上缴税金占宜昌市税收收入的23.3%,年均增长25%。2011宜昌市建筑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7.6%,为宜昌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有力助推城镇化进程。2009年、2010年,宜昌市城镇化率分别为48%和49%,2011年达到50.76%,实现了年均1%的递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城乡居民住宅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推进城镇化、繁荣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品质等方面发挥了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拉动性作用。

三是有效带动关联行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是众多经济生产部门赖以发展的基础行业,影响、带动着其他约50多个产业。近年来,宜昌市累计建成工农业、交通、水利、文教、科技、军工等各类建设项目上万个,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及引导消费、调整结构、促进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建筑业企业已成为宜昌市企业群体众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

建筑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行业,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尤为重要。和谐劳动关系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四个方面。规范有序要求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运行要纳入法律和制度的轨道,依法循章运作,避免随意性,做到程序公正;公正合理要求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要公平公正,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既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实现,也要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权利和义务的失衡;互利共赢要求劳动关系双方围绕达到大企业这一共同目标各尽所能,精诚合作,整合双方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谐稳定要求劳动关系双方关系顺畅,和睦共处,即使出现争议,能够在内部通过协商谈判方式加以解决,使企业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是宜昌市建筑业实现新起点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业企业要实现做大做强,必须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因为:企业只有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与职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激发广大职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推动形成全体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提供强大动力。

二、宜昌市建筑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委等有关政府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和广大建筑业企业积极交流、科学谋划有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发展完善,涌现出以湖北益通、湖北广盛、湖北城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典型。总体而言,当前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是协调的,大多数职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但是面对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和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需要密切关注的形势变化。

1、劳动关系的市场化与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并存,给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市场导向机制基本形成,劳动者可以自由择业,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劳动用工形式正日益多样化,人才租赁、劳务派遣、季节性用工等方式受到青睐,多种用工制度广泛应用,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普遍存在,就业不稳定性增高,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劳动合同的不规范性与劳动关系主体的不平等性并存,客观上存在“资强劳弱”的状况。事实劳动关系仍然存在,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不依法签订合同或合同条款不全、约定内容不清、权利义务不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同时,部分企业的劳动合同仍体现出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不平等性,格式条款较多,合同签订及履行仍主要取决于用人单位,强雇主、弱劳工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

3、劳动关系日益人性化与劳动者主体日益分化并存,职工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建筑业企业逐步转变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大力实施促进劳资双方互利共赢以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人性化管理。同时,社会分工愈加细化,建筑业领域劳动关系主体出现了分层化趋势,这些主体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权利意识等均不相同,诉求也呈多元化趋势。

4、劳动争议增多与政府处置方式单一和力量不足并存,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建筑业企业劳资争议呈现显性化特征,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加,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投诉激增。目前社会组织薄弱,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角色没有被认可;政府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较单一,且力量明显不足,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政府主导的机制问题。一是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大。二是对劳动争议处理过分依赖行政管理,轻视劳动调解。三是政府主导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执法力量和手段不足,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力量薄弱,无法适应案多人少的客观形势。五是未能有效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教育和激励作用。

2、企业管理的规范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不强,忽视甚至损害劳动者权益。二是企业自身的资源问题和管理问题突出,企业人才招聘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培训动力不足。三是部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不合理,部分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低、增速缓慢,未能与企业效益增长挂钩。四是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建筑业企业的覆盖面还较为有限,规模以下企业党群组织及工作覆盖面仍然偏低。

3、劳动者的素质问题。一是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部分劳动者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二是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产业技术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三是劳动者诉求表达方式简单,维权手段存在偏差。

三、工会在建筑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着力点

工会是维护职工权益,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工会要做好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前提是全面把握工作对象的合理关切和诉求。

(一)加强和规范政府执法。

新形势下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行后,劳动争议大幅增加,但各级政府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力量薄弱,无法适应劳动关系矛盾易发多发的形势需要。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加强执法力量,提高劳动争议解决效率;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权力运行,践行“平等执法”理念,探索“人本执法”新路。

(二)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广大企业迫切希望政府为企业发展减负,尤其是出台更加合理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只有为企业减负,才能促其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进行更大投入,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和谐。

(三)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工会是联系职工、企业、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广大建筑业企业对建设工会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和发挥工会组织调解职能方面。

四、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

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分析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存在的问题,积极回应建筑业企业和职工的合理关切和诉求。各级建设工会要坚持多措并举,注重统筹兼顾,扎实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推动劳动法律法规全面落实。

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关系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关键是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和用法。建设工会要深度参与法制宣传工作,为维护建筑业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鼓与呼。

(二)进一步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作用。

总体而言,建设工会组织在三方会议框架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参与三方会议不平衡,工作机制不完善,社会影响力有限;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政府比较强势、工会相对主动、企业方弱势的格局仍然存在;三是建设工会系统对参与三方会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四是建设工会对参与三方会议的理论研究不深、理论探索欠缺;五是建设工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时的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六是建设工会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不足。

为充分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作用,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参与三方会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形成建设工会系统齐抓共管、企业方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推动地、县级建设工会加入三方会议,扩大雇主组织代表性,提高三方会议执行力;三是充分挖掘、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多重作用,深入研究企业劳动关系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向三方会议提出自己的议题;四是注重与企业联合会的沟通协调、求同存异,加强与人社部门、工会组织的合作共事;五是着力搞好培训,为建设工会参与三方会议提供人才保证,增强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话语权。

(三)着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精神力量,实现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各级建设工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工程、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积极引导企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靠诚信、守法经营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四)大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针对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各级建设工会要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企业、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提高调解和仲裁效能;积极研究、应对劳动关系中的宏观性、全局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矛盾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五)加强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舆论引导。

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政策性强、敏感点多、社会关注度高,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各级建设工会要不断提高宣传本领,科学制定规划,形成舆论强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建设工会参与三方会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宣传;着力宣传建筑业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回报企业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所决定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筑业企业只有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抓住宝贵机遇,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关柯.建筑业经济新论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督司.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乔目.内蒙古建筑业发展与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

第4篇: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这次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交流会是在集团公司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两个文明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既是企业文化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又是全面启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加快实施步伐的动员会。会议听取了王琳副总经理的重要讲话、王万春主任的工作报告和大唐珲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经验介绍,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珲春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对王总的讲话、王主任的报告和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战略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认为,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本次会议的召开,将对推进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会议的主要收获

1、提高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王总的讲话,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电力体制改革、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及系统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强调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了系统各单位对企业文化建设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讲话重点从“突出文化个性、提高管理者文化意识、激发员工潜能、保证执行力度”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和创新企业文化,为全面启动和积极推进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2、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王主任的报告简要回顾了集团公司组建以来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统筹安排,全面部署,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和七项主要任务,即:全面导入集团公司形象识别系统;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骨干的培训;多管齐下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运用有效载体推动开展文化活动;努力加大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力度;重点抓实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考核体系。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操作性强,为系统各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3、为推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会上,珲春发电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介绍,为我们提供了个性鲜活、内容丰富、示范性强的宝贵经验。特别是珲春发电有限公司的典型发言,说实话,讲实招,求实效,详细介绍了他们将企业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做法。如把爱融入管理的人本文化;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生涯设计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把文化理念、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变成视觉信息注入生产经营管理的目视管理等,都使大家深受启发。

4、拓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几天来,各位代表在认真讨论王总的讲话和王主任的报告的同时,结合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拓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视野和思路,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的支持系统(CI)理论有了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视觉、行为、理念三大识别系统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了规范使用集团公司VI手册的具体要求,为创建个性与共性相统一,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相协调的集团公司系统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

三、关于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1、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思想及思想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旨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进世界的能力。企业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文化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李毅中同志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指出:“要把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统一起来,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搞好国有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

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结合企业实际突出文化特色,引进企业文化中合理的有效的管理文化,做到文化内涵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具有很大的作用,直接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因此,有利于克服经济工作与思想工作的“两张皮”现象。

我们也要注意防止进入误区。企业文化不是筐,也不是万能钥匙。我们不能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同起来,也不能指望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热点、难点,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解决。

2、关于企业文化战略的制订与执行

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八年战略是指导集团公司及系统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性发展方略,不在于具体指导某件工作,发挥作用较长。战略确定下来后,为了保证实施,集团公司将相应下发一些文件和资料,对各项工作的开展作出具体的安排。

3、关于企业识别系统修订与导入

企业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三大部分。在制订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时,我们力求做到言语精炼、琅琅上口、好读易记,易于传播。因此在理念和行为规范中也提出了一些“三字经”、“四字经”,到目前为止,大家的总体评价比较好。在制订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时,我们希望它能够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个性鲜明,而不是面面俱到。现在提出的企业精神“敬业守则和谐争先”可能还不够理想,需要修改,也希望各单位能够提出一些修改方案。

我们的行为识别系统将规范对象简化分成了领导和员工两大类,没有涵盖整个系统组织结构里各个层面的成员,如运行职工行为规范、检修职工行为规范等,是为了给各单位预留一些“自选动作”的空间,在根据集团公司行为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细化。

现在,企业文化战略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请大家一起来修改、完善识别。将来,等战略确定下来后,思政部将把识别系统中重要的理念和行为规范挑选出来,编辑成企业文化手册,印发给员工学习。我们不要求员工将手册里的内容都背下来,而是希望员工能够理解并能够贯彻于行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铸魂,将纸上的文字变为了行动,才是真正达到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初衷。

本次会议还下发了珲春发电有限公司的VI手册,给系统各单位提供了一个参考、示范样本。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地印制自己的VI手册,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应用项目,并在进行办公用品或厂区环境中规范使用。

4、关于建“一把手工程”

为了将“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今、明两年,思政部将采取办讲座、组织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培训,提高文化意识和建设水平。各单位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也要防止步入误区,错误地认为只有厂长、经理重视才能启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党群部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坚持不懈地实践,在积极行动中争取成效,形成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良性互动。

5、关于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的划分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哪些属于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共同推进的“规定动作”,哪些属于各单位的“自选动作”,目前还很难做一个清晰、完整的界定,只能在实践中探索进行。例如,部分单位工作服和视觉识别符号的统一,可以列出一个时间表,逐步完成;而集团公司理念识别系统出台后,各单位仍然保留自己的企业理念,但必须服从于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与主导文化保持一致,不出现冲突甚至是对立的情况。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它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和研究,循序渐进,系统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主旨与内涵。

四、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几点要求

1、迅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各位代表回去后要立即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认真传达王总的重要讲话和王主任的工作报告,统一领导班子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要联系本单位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和具体的行动计划。各单位要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情况于7月底报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

2、重新梳理和盘点本单位的文化资源。各单位要组成专门的机构,对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一次重新整理和评估,对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战略,找出本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劣势,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诊断,并以此为依据,确立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3、找准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目前,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各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单位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寻找与企业自身情况相吻合的切入点,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企业文化建设基础扎实、机制完善的单位,要立足于企业文化的提升和创新,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学习型员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实际,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争当集团公司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者”,进一步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已经开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特色尚不鲜明、机制尚不完善的单位,要注意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突出个性特征、完善企业识别系统为重点,找准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及精神文明建设互动的结合点,逐步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

企业文化建设尚未正式启动或刚刚起步的单位,要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增强领导和员工的文化意识为切入点,立即着手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在全面导入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和广泛宣传企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抓紧做好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等工作,力争尽快赶上先进企业。

第5篇: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此外,会上还2005年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基础管理规范化达标企业和第十二届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命名第二批机械工业经营管理大师,表彰优秀车间、车间主任,举办优秀企业家论坛等。

此外,会议还组织与会领导和代表参观了中机企协和中国贸促会江苏省分会联合主办的“2006南京节约型机电产品展览会”。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十五”可圈可点

中机企协“十五”期间实施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推动了企业管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001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明确提出了“1250工程”(即“十五”期间在全行业创建1000家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200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50家现代化管理企业的目标)。到2005年末,全行业共创建现代化管理企业54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206家、基础管理规范达标企业2040家,在全行业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有机构成的“典型阶梯”。

“十五”期间,中机企协共评选出各类管理创新成果143项,为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如一汽和上汽的精益生产方式、三电贝洱的人人成为经营者、春兰集团的矩阵式管理、潍柴的资本运营和资本重组、上海汽轮机的信息化建设、济南二机床的流程再造、万向钱潮的比较优势管理、大连重工和大连起重的强强联合重组、万丰奥特的三维交叉管理、无锡威孚的清洁制造,上海人民电器的特色工艺管理等。此外,“十五”期间,中机企协还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委托的20多项科研和管理研究课题。

中机企协力促企业人才队伍成长壮大。“十五’期间,评选出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左延安、上汽集团公司总裁胡茂元、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陶建幸、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潍柴动力股份公司董事长谭旭光等六位机械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大师、215位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明星企业家和101位优秀企业管理者、234位优秀车间主任;从2004年,该协会着手实施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成为全行业唯一的培训认证机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权,中机企协承办了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从2003年起,连续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年度“中国机械500强”发展报告,举办了两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首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举办了首次“汽车装配工职业技能大赛”……几年来,中机协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对企业实施国际化竞争战略,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地域经济和机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十五”期间,中机企协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协会先后承担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的《关于构建滨海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的《关于建设西部重型汽车城的研究》等课题,对某些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勾画“十一五”蓝图

此次会议,还研究审议了《机械工业“十一五”企业管理规划建议》(简称规划建议)。据悉,这次“十一五”企业管理的《规划建议》编制工作,是在中机联的指导下,由中机企协负责组织起草的。

第6篇: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一、充分信任员工,挖掘潜力

当前,有些工会组织者和企业领导者认为工人群众提不出有水平的合理化建议,因而不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只是象征性地下发一些合理化建议征集单,收回后以应付检。我们的员工长期在这种状态下也养成了应付心理,除少数业务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员工外,多数人都是在缺少思索下写一些不着边际的内容,如若基层工会干部也不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致使征集上来的有用的合理化建议寥寥无几。这样就使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流于形式,起不到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作用。

近些年来.油田员工知识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尤其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磨炼,技能素质全面扎实创新意识强,于是涌现出何登龙、段福海等等这样“又红又专”的部级技能创新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对基层员工信任,相信他们能够提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有见解的合理化建议。例如,采油四区八队电工范德庆,1996年毕业的技校生。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抽油机电机易烧的原因后,发明了电机简易防烧装置。他向矿里提出建议应用此项装置,矿里审查后,认为可行.就在全矿范围内推广使用,为油田生产大大地降低成本消耗。

二、形式新颖多样,吸引员工

个别基层单位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征集单经常地往下发,员工群众却觉得可提的建议特别少,不知道提什么好,逐渐地使员工对此失去了兴趣。做为工会组织者和企业领导者就要擅于动脑,拓宽思路,变换一种方法或有针对性地确定一下范围,使员工群众在提合理化建议的时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才能使员工群众感觉到:我们是主人,因为大事小事都得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这样可以为油田工作进步增加可参考的东西。上年度,采油四厂改变通勤车运行和工资发放方式之前,针对这两件事及时下发了合理化建议征集单,目的在于掌握员工群众对这两件事的看法和建议.也为企业做员工思想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认真推广落实合理化建议工作

推广落实合理化建议,就是让员工提的建议有个归宿,使合理化建议征集工作有实际意义。征集合理化建议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经营服务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那么组织者就要给员工群众一个答复或交待.决不可收完建议后装进资料盒就算完事。为切实做好合理化建议征集和落实工作,企业与工会携手成立的负责落实的组织机构,对员工提出的建议要求一经审,确定为有推广价值,就要创造一切条件推广落实,对价值不明显的建议也要给予答复和解释。否则员工的建议一经提出,如石沉大海,必定会伤害其积极性.相反如果自己的建议能够得到重视,他就会爆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继续关注企业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

采油二矿工会在合理化建议落实上做了大量工作.在每年职代会上都要做为一项重要议程对合理化建议的征集和落实情况作以说明,这也是前面所说的把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与民主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体现。

四、做好表彰奖励工作,扩大影响力

采油四厂及厂属各单位每年都要对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表彰。表彰奖励活动范围应当具有灵活性。苜先,我们可以加大表彰力度,对提出的建议确实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的人应给予重奖。其次,不光厂、矿级单位要表彰评比,在基层小队也应该定期对提合理化建议者评比表彰。通过大张旗鼓地表彰评比,可以扩大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影响力,提高鼓励获奖员工创新创效的热情,从而带动更多的员工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五、加强领导,使合理化建议活动坚持经常开展

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种好形式,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当前,基层工会个别组织者在开展活动时常常是以量化来衡量工作尺度.这个队20条.那个队30条,这样就把工作歪曲了。因为在同一工作阶段,要大家提出数量极多而内容又不相同的建议是不现实的,很可能在收回来的50条建议中,有二、三十条的内容是重复的。所以,不要单纯强调数量,而一定要强调质量。在提建议时,可以让员工之间交流一下,以避免多张建议单填写同一个内容。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一阵风式的工作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想起来了就抓紧一点.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这样根本达不到工作目的。我们一定要把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当做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措施,保持这项活动的持续发展。

第7篇: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时间到”为你整理了这篇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情况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我局共承办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59件,其中主办13件,会办46件,现已全部办理完毕,并在安徽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进行了网上办理答复。

一、完善工作机制,压实承办责任

我局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把办理代表建议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作为推动全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一是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明确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列入全局年度重点工作,将办理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对未按要求完成办理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在高起点、严标准上推进提案办理,强化建议办理责任意识。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局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局领导按分工负责、承办处室负责落实的责任体系,建立由综合处督办、各承

办处室分别明确联系人的工作联系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完整闭合的责任链条。三是迅速部署落实。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对收到交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即组织业务处室会商,及时在网上签收认领。正式收到代表建议后,第一时间提出任务分解方案,明确牵头承办部门和协办部门。制作办理台账,定期梳理统计,及时掌握每一件代表建议的办理进度和情况,做到办结一件、销账一件,确保有序推进。

二、强化跟踪督办,确保有序推进

一是进行专项督办。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列入年度督查工作要点,由综合处负责全程跟踪督办,实行办理清单制度,按照办理时限要求,倒排工期,明确办理时间节点。今年通过周工作例会等形式,开展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督办3次,对办理进展滞后的及时通报。二是定期督促提醒。定期统计各业务处办理情况,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状态分为正在办理、已答复、已网上办结、序时滞后等状态,及时通过短信、电话、当面提醒等方式,督促提醒承办处室和承办人,确保所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均按进度答复办结,并在安徽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上进行网上办理。三是加强政务公开。办理答复完成后,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将适宜公开的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全部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并在办内网OA系统开辟专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答复意见供我局内部学习交流。

三、注重沟通协商,提高承办质量

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终把和人大代表以及会办单位的沟通协商作为建议办理的必要环节,做到办前沟通、办中协商、办后回访,了解代表思路再动笔,征求代表意见再完善,征得代表满意后再反馈。一是加强内部协调。严格实行承办处室、综合处、局领导“三审制”,严格审核把关拟答复内容,把好政策关、文字关、时效关,凡质量不高的一律退回重办,切实保证建议的办理质量。二是加强与省直部门会商。注意加强与其他承办部门的沟通协商,对主办的代表建议,积极会商各协办单位;对会办的代表建议,积极参加主办部门的协商会,及时答复主办单位。三是加强与人大代表沟通。坚持“未沟通不办理,未满意不答复”,充分利用上门走访、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人大代表沟通。对所提建议已采取相关措施的,认真为人大代表答疑解惑、说明工作进展情况;对尚未解决的,充分吸收建议内容,制定下一步具体的工作计划。

第8篇: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一、中国五冶集团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五冶集团随着管理提升、稳步快速发展势头的加快,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做到:在内容上,以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劳动关系、确定厂务公开事项、落实劳动保护、收集职工意见为重点;在方式上,以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厂务公开渠道、开展民主评议干部、设立职工诉求通道为重点,对职工关心的问题以及合理化建议进行积极收集整理,对容易发生矛盾的关键点和难点,予以公开公示;在工作目标上,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努力保持“四川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荣誉。

(一)以领导者重视为前提。中国五冶集团在制度中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组织机构进行了明确,一是组建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厂务公开工作办公室,与工会部门合署办公,负责日常工作;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工会有关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监督评议小组,负责监督检査厂务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职工反映的意见是否得到落实;并定期对厂务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査和评议。二是由组长亲自主持相关会议,并每年固定参加职工代表团长联席会、项目经理座谈会、青年骨干座谈会、青年代表座谈会、老干部形势报告会等会议,倾听职工意见建议,对职工反映的意见,能当场回复的就当场回复,不能当场回复的就落实责任进行及时解决,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督査督办,以确保职工反映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三是通过实施中国五冶集团《岗位责任管理实施办法》,将厂务公开履职情况纳入岗位责任考评,强化领导干部的厂务公开意识和职责,做到职责清晰、奖罚分明,确保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二)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中国五冶集团为规范厂务公开工作,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要求,本着“务实创新”的工作原则,坚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一是完善制度,修订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实施细则》、《厂务公开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程序、责任部门以及监督评议,从而确保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二是新建工作标准及流程,新建有《职代会召开流程》、《民主管理日常工作及流程》、《党群工作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明确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考核细则,并将制度、标准与流程纳入了中国五冶集团《工会工作制度及标准流程汇编》,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标准化、样板化。

(三)以多样的形式确保渠道畅通。

中国五冶集团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厂务公开的内容进行及时、全面的公开,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和回复。尤其注重对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重点内容、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等重大事项的有效公开和职工意见的反馈。一是有效落实职代会工作制度。职代会作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中国五冶集团高度重视抓好职代会重点工作,每年坚持规范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行政工作报告及公司业务招待费、福利费使用情况等厂务公开事项,接受职工监督;领导人和职工积极互动,广泛听取职工合理化意见建议;与行政积极协商,定期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职代会闭会期间,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职工生活福利、职工民主权利等重大事项都坚持召开职工代表团长联席会、分团会议,并监督行政对公司整合、职工聘任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公开、公示。近年来,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方案调整、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企业年金、推优等都经过职工代表充分讨论和审议。同时,中国五冶集团进一步落实工会经费自检自査制度、工会经费审计制度,确保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每半年开展一次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自检互查。二是充分用好各类宣传载体。为将厂务公开内容传递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项目、每一位职工,中国五冶集团充分用好“报、刊、网”等形式多样的厂务公开宣传载体:在宣传的面上,用好《五冶报》企业周报、《新坐标》杂志、公司网站、办公平台、项目宣传栏、项目公示栏等宣传载体,确保厂务公开事项推送到每一个角落、覆盖到每一个职工。针对公司重大、突发性厂务公开事项,及时在公司网站公开栏、办公平台公告栏、办公楼视频公开栏、项目公示栏中进行广泛宣传;针对非突发性厂务公开事项,通过《五冶报》、《新坐标》、宣传栏等内部报刊全面地向职工宣传企业各方面情况,为职工全面了解公司信息创造条件。针对宣传薄弱的基层,集团公司工会要求着重用好两个宣传载体,各项目规范设置厂务公开宣传栏、公示栏,分别承担不同的厂务公开任务:宣传栏,以宣传企业形势任务为主,工会要求宣传栏上必须每周更新《五冶报》,按季度张贴形势任务宣传材料,集团公司工会撰写宣传公司经营形势、重要管理要求、重要会议精神等厂务公开信息的形势任务宣传提纲,并指导二级单位结合提纲要求和本单位实际进行形势任务宣传材料的撰写,做到基层项目宣传栏上进行张贴率为100%(据统计,每年在项目厂务公开宣传栏上累计张贴宣传材料约500余份);同时要求,在宣传栏上要将中国五冶集团工会维权电话和基层工会主席姓名、电话进行公开,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公示栏,以公示企业管理信息为主,如民工工资发放清册每月公示;为落实基层工会会费收缴、管理、使用公示制度,将工会会费收缴、管理、使用情况按季度面向全体职工进行公示。三是扎实推进专项公开活动。针对一些经营、工程、安全、技术、质量专项活动及重要的管理要求、公司目标规划,中国五冶集团严格按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准确、全面公开信息,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提升。如每年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公告企业安全管理形势,总结安全管理经验,纠正管理不足;不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及时公布企业经营形势,研讨应对措施;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总结、分析经营管理工作成效,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拿出方案措施,统一职工思想,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四是创新基层项目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国五冶集团从党委角度重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中国五冶集团创新实施《项目党群文化工作制度》,工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该制度,制度要求各项目部开工一个月内必须策划《项目党群文化工作方案》,并要求突出项目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强调方案策划时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事项要具体,有可操作性,职工易于接受,乐于参与,如必须提出职工要推选员工代表、要每周更新《五冶报》、每季度张贴形势任务宣传材料、每周召开哪些例会和几次座谈会听取职工意见建议等等,并落实每一项工作的时间进度和责任人。还强调开展职工谈心交流活动,由项目工会负责人或工作者定期不定期开展交流谈心活动,从工作、家庭、心理各方面关心项目职工,倾听职工心声,并在交流中有意识传递厂务公开信息,收集上报职工意见建议,有效实施民主管理。五是确保民主管理渠道畅通。除了坚持在每年职代会前征集职工意见建议、收集职工提案并在职代会上进行回复外,中国五冶集团还要求层层推选员工代表,行使权力;要求员工代表广泛听取、收集职工意见,反映职工诉求,监督行政落实及落实情况反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设立职工意见箱,将其置于所有公司、车间、项目等办公区域,方便职工提交意见建议,并安排专人负责每月’定期开箱整理职工意见,做好开箱检査记录和职工意见登记。对收集到的职工意见及时梳理、上报、反馈,掌握职工思想状况,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平均每年通过职工意见箱收到职工意见建议有70余条,均能得到有效落实和回复。

(四)以两个结合抓实民主评议。为充分发挥民主评议的作用,中国五冶集团坚持抓好、抓实“两个结合”:一是与党委述职述廉工作有效结合;二是与行政履职考核紧密结合。通过与党政联合开展民主评议干部工作,由工会组织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具有代表性的职工代表参与干部的述廉述职、民主评议和履职考核,充分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有效地帮助职工行使职权。为确保评议结果的有效运用,起到评议监督效果,一是将评议结果纳入履职考核和干部管理档案,引入末位淘汰机制,促使高效履职;二是将评议结果反馈给参加评议的每一个人,帮助其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不断提升,及时改进;三是建立干部评议档案,为干部任用、奖罚提供依据。据统计,平均每年评议领导干部200余人,1200余名各级职工代表参与评议。

(五)以全方位的考核体系促落实。中国五冶集团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集团《综合业绩考核办法》中就包含了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考核细则,纳入公司考核体系之中,使之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各单位的考核,以落实综合性管理为主,要求各单位层层分解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方法和责任人,并对各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标落实情况严格执行考核,与工会工作者收入挂钩;对基层项目的考核,以有效执行落实为主,如2013年在中国五冶集团《工程项目综合考核管理办法》、《项目履约管理考核实施细则》中,设置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考核内容,按季度针对项目实施考核,与项目管理人员收入挂钩。

(六)以强化能力提升民主监督意识。为培训提高职工代表的民主管理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与水平,强化民主监督意识,中国五冶集团工会每年坚持在职代会召开前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履职培训,明确职工代表权利与义务,指导职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如何提合理化建议,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对于广大工会工作者,集团工会一是加强工会工作者业务培训和指导,结合《工会工作制度及标准流程汇编》组织学习、培训,并考试验收工会工作者学习效果;二是开展业务交流,由工会工作者总结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践,分享工作心得,探索工作不足,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三是结合具体工作,通过专项指导、工作检査等方式,针对起草职代会工作材料、职代会工作程序等开展业务指导,帮助工会工作者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重心,提供工作参考,增强工作自信。近来年,通过以上方式的强化,工会工作者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意识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能有效指导基层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引导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二、对进一步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中国五冶集团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之所以 得到了上级工会组织、企业和职工的普遍认可,并在2012年成功创建成为四川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笔者认为,主要是中国五冶集团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上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用好厂务公开载体,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举措,落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职责,致力于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做到企业满意、职工满意。同时中国五冶集团在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中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抓意识,通过强化领导者、职工、工会工作者意识’切实保障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企业有安排、有落实、有参与;二是抓操作,通过抓好工作途径和操作办法,让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公开载体,有公开程序,有明确的操作标准和流程,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和信息反馈,有考核落实,让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抓基层,基层项目作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最薄弱且容易忽视的区域,中国五冶集团通过对项目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过硬的考核机制,确保了厂务公幵民主管理工作在基层的有效开展。通过抓好以上三个关键环节,保障了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效地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群策群力,推动企业规范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中国五冶集团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推进及企业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还会有新的问题不断产生,也会存在已解决的问题重新反复的问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仍将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因此,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实际积极有效地跟进,密切贴合企业和职工需要开展工作,按照“严、细、新、实”的工作标准认真落实,且以“五化”来积极有效应对:一是稳固化,要巩固现有工作成效不松懈,稳定持续地开展工作,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二是标准化,严格执行标准化的制度规定、标准流程,以统一的工作标准、统一的工作内容、统一的工作程序落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重视规范性建设;三是本土化,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结合点,不断探索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避免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四是专兼并用化,要结合企业实际专兼并用工会工作者,确保工会工作者能有效完成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味的专职和兼职都不适应企业管理要求和工作的实际需要;五是监督常态化,工会要具备监督能力,掌握监督方法,依法实施监督,还要敢于监督,过硬监督,充分行使权利,有效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9篇: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推进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宣传贯彻全国全面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总结交流全市各级工会推行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的典型经验,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推动我市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创新发展。在今天的会议上,朱主席将要作重要讲话,对全面深化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制度建设提出总体要求,作出全面部署。下面,我按照市总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我市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的推进工作,先讲两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第一,前一个时期我市推进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情况的回顾与总结

在企业所有制结构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调整基本完成以后,我市各级工会组织按照省总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工会法》、《江苏省实施<工会法>办法》和《江苏省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指导意见》,以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职代会建设,创造了许多好做法,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取得了许多好成效。

(一)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适应企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职代会制度。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市出现了大量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外商投资等各类企业,同时,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和企业化运作的事业单位改制为民营企业,非公经济逐渐成为我市经济的主体,这给我市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这一状况,市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意见》,对全市各类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建设、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规范职代会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基层各级工会从实际出发,对不同企事业单位采用了不同的职代会建制形式,促使职代会建设在我市稳步推进。一是健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职代会制度,全面落实审议企业工作报告、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公布、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职代会职权;二是按照“坚持、调整、强化”的基本思路,督促转制企业承继职代会制度,并充分发挥职代会在广泛推进平等协商、落实集体合同制度,监督企业履行集体合同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作用;三是积极推行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职代会制度,落实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向职代会报告、经职代会讨论等制度,并开展合理化建议、民主评议中层以上干部、职工代表参与对企业中层干部的竞聘评议等活动;四是推广村(社区)区域性职代会制度,探索工业园区职代会和行业性企业职代会建设;五是指导外商投资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促使职代会与工代会相互衔接,共同作用;六是强化事业单位职代会职权,全面落实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充分保障员工的民利。在各级工会组织的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下,我市各类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单独建立职代会的企业已有1100多家,建立区域性职代会的村(社区)、行业、园区工会258家、覆盖企业3600多家,建立职代会的事业单位有200多家,全市职代会建制率已达60%,村级职代会建制率达到70%以上,百人以上企业建制率达到80%左右。

(二)积极探索,优化推进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制度建设的工作措施。在实践中,全市各级工会积极探索,采取和落实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一是整合力量促建设。通过全市各级工会的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将职代会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三个文明一起抓建设;各级劳动关系协调组织把职代会建设纳入常规工作,与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一起抓实施;各级工会把职代会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与其他重点工作一起抓落实,从而营造了党政支持、工会推动、职工参与的大力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指导促规范。市总工会和各镇、开发区、临港新城(办事处)、有关局(系统)工会,采用各种形式,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包括非公企业工会在内的基层工会干部学习职代会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工会干部推进职代会建设的工作水平。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普遍加强了对企业职工代表的培训和教育,努力提高职工代表的政策水平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能力。与此同时,市总工会编写下发了企业和村建立职代会制度的程序及规范、企业和村职代会实施细则,给基层工会修订完善了企业和村区域性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并牢牢抓住2005年创建省工会工作模范市(县)的有利时机,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分片深入镇村企业,指导基层企业开展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三是培育典型促带动。2002年6月,市总工会组织召开了全市镇村工会工作会议,对非公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全面进行部署动员,同年8月,在原璜塘镇新须毛村召开了村区域性职代会建设现场会,从此,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的各类典型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的职代会建设。四是加强督查促建制。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依托各级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和各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结合各类先进的评比、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施、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督查、对镇村、局(系统)、企事业单位、各级工会的年度考核等,加强对职代会制度建设工作的督查与考核;五是开展创建促深化。全市工会组织上下联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合格工会、模范工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等创建活动,把职代会制度建设列为创建的必要条件,有力地促进了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深化。这些宝贵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和发扬。

(三)讲究实效,努力发挥职代会制度的实际作用。我市职代会建设的大力推进,对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都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一是使广大职工加深了对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了解和理解,劳动关系得到及时理顺,劳资矛盾得到及时解决,保证了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二是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有不少企业原来劳动争议不断,职工频频跳槽,近几年,通过建立职代会制度,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妥善化解了劳资纠纷矛盾,职工队伍渐趋稳定。三是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促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四是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很多企业在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的过程中,组织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了《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涉及企业民主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了依法组建工会和依法运作职代会的观念。五是改进了企业管理方法,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不少企业将经营管理人员交职工代表评议,对评议意见较多的进行诫勉谈话,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六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尤其是不少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坚持并规范地运作职代会、事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在加强行风建设、班子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市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些企业业主、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对建立职代会制度还没有形成共识;全市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还不够平衡,覆盖面还比较窄,有相当一部分中小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还较为困难;我市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运作还不够规范,企事业单位职代会的职权落实还不够到位,职代会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的约束力不强,作用发挥有限;有的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下职代会制度建设的需要。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研究,采取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第二,今后一个阶段深化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将包括企业民主管理在内的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我们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高度,要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要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履行工会组织的法定政治权益和工作职责、加强工会组织活动载体和工作手段建设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深化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制度建设。

(一)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扩大职代会制度建设的覆盖面。扩大建制面,提高建制率,仍然是当前推进职代会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是我省第一部专门规范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是指导基层工会开展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条例》对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区域行业职代会、职工董事监事、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进行了立法规范,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在推行职代会建设、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省职代会建设进入了依法推进的新阶段。当前,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条例》,更加理直气壮地依法推进职代会制度,切实将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具体扎实地落实到广大基层企事业单位。首先,各级工会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工会宣传教育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声势,广泛宣传《条例》的出台背景、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重视支持和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的良好氛围。其次,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抓好《条例》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逐级培训到工会干部和基层职工代表,有条件的要争取将培训对象扩大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使广大职工和企业业主、经营者都能知法懂法,自觉用法守法。再次,加快依法推进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设步伐,工作重点是要提高非公企业职代会建制面,确保今年全市建立工会的非公企业职代会的覆盖面达到70%以上,2009年达到80%以上,2010年达到90%以上。

(二)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丰富职代会的组织形式和运

作方式。为促使广大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职代会制度,必须加强探索与研究,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外商投资企业都应单独建立职代会;人数在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单独建制率今年要达到100%;要鼓励和指导百人以下企事业单位创造条件,尽可能单独建立职代会,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以职工大会的形式代行职代会职权,但要按照《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参照职代会来组织召开和进行运作;行业特色比较明显、且同类小企业较多的地方,可以建立行业职代会;在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可以建立以村、园区、专业市场为载体的区域性职代会;在企业组织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村民基本上转变为职工的村,可以逐步建立村(企业)职代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下属企业比较多、员工人数比较多的集团型企业,可以分级建立职代会;在外投资或参股的、外地或当地员工占大多数的企业,一般在企业所在地建立职代会。

(三)以落实基本任务为切入点,推进职代会的规范化建设。一要选好一批代表。职工代表要由职工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代表的条件、数量和结构比例要符合法定要求,对因劳动关系已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代表,要及时依法进行调整;二要制订一个实施细则。凡是建立职代会的单位和地方,都要制订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实施细则,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三要开好一次会议。职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经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或者企业工会、企业经营者提议,可以临时召集职工代表大会;四要开展一次协商,签订一套集体合同。作为职代会工作机构的企事业单位工会,要主动代表职工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包括工资分配、劳动保护、女职工权益保护等在内的有关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督促履行;五要组织一次职工提案。工会应围绕职代会议题进行宣传发动、征集提案,对征集到的提案,应当及时整理分类,送经营者阅处,确定整改落实部门和办结、答复时间,在下次职代会上对提案的处理和落实情况要进行总结;六要形成一份会议决议。职代会审议通过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重要事项,应当形成书面决议;七要建立一套制度。要根据《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和省总制定的《江苏省职工代表大会操作办法》的精神,建立健全职代会定期召开、到期按时换届、向上级工会报告会议筹备情况和召开情况、向职代会报告有关工作和事项、职代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职工代表活动、职代会专门委员会(小组)活动、职代会质量评估等相关制度,以确保职代会的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

(四)以落实职权为核心,进一步发挥职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要着力落实体现时展特征的、凸现民主管理精髓的职代会职权,以适应企业运作方式的转变和职工利益需求的变化。一是听取本单位行政负责人的有关工作报告,落实职代会对经营管理与发展状况的知情权和对经营管理和劳动管理的建议权;二是严格规范民主审议程序,落实职代会对集体合同草案和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的审议通过权,落实职代会对职工协商代表和职工董事、监事的选举权,落实职代会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草案或重大事项方案讨论建议权或审议通过权;三是拓宽职工参与单位民主管理的渠道,将选举职工进董事会和监事会、事务公开、评议干部、合理化建议等纳入职代会的制度框架和活动范围内,从而更好地落实职代会对经营管理的参与权;四是定期向职代会报告有关事项,落实职代会对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实行厂务公开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职代会决议履行、职代会提案办理等情况的监督权;五是国有、集体企业及国有、集体控股企业的职代会,还应落实《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的另外3项职权。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参照《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从而使职代会紧紧围绕中心,积极参与建设,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主动服务全局,积极参与改革,在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全面履行职能,积极参与维护,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不断延伸渠道,积极参与管理,在促进其他形式民主管理制度的健全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