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高血压速降办法精选(九篇)

高血压速降办法

第1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李先生患有高血压病。他一直服用硝苯地平降压片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只是他在每次服药后30分钟左右会出现头皮发紧、发热、头痛、心慌和头晕等不适症状。最近,李先生通过监测血压发现他的血压有些波动,于是就来信咨询如何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李先生提出的问题也是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这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年都服用短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的降压速度快,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后其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很快达到高峰,这会超过其病情所需的降压效果。由于血压下降得过快,患者便出现了头皮发紧、发热、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同时,短效降压药的作用时间短,当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渐渐下降至谷底、达不到降压的效果时,其血压又会高出正常的水平。这就使得很多服用短效降压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经常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的现象。另外,短效降压药容易漏服,这也会引起患者血压的不稳定。②气候变化、情绪激动等因素也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不稳定。③老年人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较差,其压力感受器及循环调节功能也普遍降低。这也能使他们的血压经常处于忽高忽低的状态。上述这些情况不但容易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起伏波动,还会加速其动脉粥样硬化病的进程,甚至可引发脑中风。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使用一天只需服用1次的降压药,即使用控释降压药或缓释降压药(这两种降压药均为长效降压药)。

控释降压药是这样制作的:先制成一个含有降压药成分的药芯,然后在此药芯外包上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半透膜。再用激光技术在此半透膜上打出若干个小孔。病人服用该类药物后,药物与其胃内的液体接触后,水分便会通过半透膜上的小空浸入到药芯中,使药芯逐渐溶解。当药芯内部的渗透压高于外部的渗透压时,药物就会通过半透膜上的小孔比较恒定地徐徐外流,为血液提供比较稳定的药物浓度,从而起到平稳降压的作用。拜新同(即硝苯地平控释片)就属于此类药物。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每天早晨服用一片拜新同,其药效可维持24个小时。缓释降压药是这样制作的:先把降压药制成小颗粒状并分成数份。然后留取少部分的药物颗粒作为不包衣的速释部分,再将剩余的药物颗粒分别包上厚薄不同的“外衣”作为缓释部分,最后将该药的速释部分和缓释部分结合起来制成药片。高血压患者服用该类药物后,由于药物颗粒所穿的“衣服”厚薄不同,药物在人体内溶解的时间也就不同。其速释部分可立即溶解,起到快速降压的作用,而缓释部分可在预定的时间内向外释放药物,起到持续降压的作用。伲福达、圣通平和利焕(均为硝苯地平的缓释片)都属于此类药物。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晨服用一片此类药物,可基本能保证24个小时内的血压稳定。

控释降压药在理论上是按照零级速率恒速(定时定量)释放药物的,故其疗效更为稳定,但价格较贵。缓释降压药释放药物的顺序是先多后少,是按照一级速率递减释放药物的,故其疗效较控释剂稍差,但比短效降压药要强很多。控释降压药和缓释降压药都是利用辅料和特殊工艺制成的,两者之间仅有工艺上的差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降压作用持久,副反应少,用药次数少且不易漏服;②可缓慢地向人体释放药物,使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波动小,可避免血压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提高了降压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服用控释降压药和缓释降压药时,都不要将其嚼碎或掰开服用,否则达不到长效和时效降压的目的。另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即使服用了长效降压药,也应定期监测血压,如血压控制得仍不理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所服的长效降压药与其他种类的降压药联合应用,但不要与同种类的降压药联用。

第2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1978年,曾经有人连续直接从动脉内记录血压,发现上午6~8时血压约较其他时间高20%;心梗发生率约较其他时间增加40%。故晨间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恶化的“高峰”时段。

促使高血压清晨出现“晨峰”现象的外因有立位及开始日间活动等;而内因则可能与血小板聚集率急速增加、血浆皮质醇增加、血黏度增加、相对性纤维蛋白溶解不足等因素有关。那么,如何才能阻断心血管病出现“晨峰”呢?

血压波动导致危害升级

如果全天血管内压力波动大,很容易造成血管内皮受损,日久会造成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轻、重度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很大,不能平稳降压,可能比不吃药更危险。

有些服用短效降压药的患者,按医嘱应该每日服用3次,但只服用1次,这必定造成血压波动性大。因为他们的血压在服药后的4~6小时内下降,但之后如果不再服药控制,血压就会上升,长期下去很危险。因此服降压药,不能只看血压是否下降,而是看血压是否能24小时平稳降压。

减小药物引起的血压波动性的最好办法是做血压24小时监测,以了解血压全天变化。这也是掌握夜间入睡后血压变化唯一的最可靠办法。可是24小时血压监测过程较复杂,患者不可能常做,所以当前医学界推荐高血压患者学会自测血压来了解服药后降压是否平稳,血压是否得到24小时控制。

“长效”取代“短效”

在降压药的选择上,目前医学界的共识是优先选用1天1次给药、具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降压药物。但是服用这类降压药,常需要2~3小时才能起效,因此,选择降压作用快和长效的药物是最理想的。许多长效降压药物如替米沙坦能平稳降压至24小时以上,对清晨高血压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当然任何降压药物对不同人降压疗效不同,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自我监测血压对于帮助医生指导用药很重要。

合适药物抑晨峰

为阻抑晨峰而采用晚间或睡前加用降压药时,要注意不要使夜间血压过低,它可招致脑供血不足和后睫动脉低灌注,导致视神经梗死(水肿)等。因此,现在睡前用药多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

有的药物如长效α1受体阻滞剂(阿呋唑嗪)在晚间使用,不一定会产生上述夜间低血压现象,因在血压水平低下的夜间,其降压幅度并不如日间那样明显。

配合医生,调整方案

第3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关键词:脑出血;急诊处理

脑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或者脑溢血,属于脑实质内出血。本病发病急骤,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脑小动脉病变,也可由于动脉瘤、梗死后脑出血、脑动脉炎等引起,多在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等特点,如不及时抢救,有可能导致死亡或者残疾,因此及时的抢救治疗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近年来,脑出血患者逐年增多,我院在抢救脑出血患者有丰富的经验,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抢救诊治情况,探讨急救措施对脑出血治疗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我院共收治脑出血急诊患者78例,男4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5±6.2岁,所有患者均有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53例,冠心病15例,肺气肿10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意识模糊27例,轻度昏迷24例,中度昏迷25例,重度昏迷2例。或者多表现不同程度的血压显著升高,头痛、眩晕、意识障碍等症状。脑出血发病时间多在冬季、春节,本组患者冬春季发病38例,占48.72%,发表时间多集中在白天和上半夜,发病就诊时间5min~60min。入院患者均行CT检查,出血部位多是脑叶、小脑、基底节区、 脑干、丘脑、蛛网膜下腔和脑室。部分患者有2个以上的出血部位。

1.2治疗办法

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根据病史来有目的性的进行判断,进行体格检查和CT检查,以确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迅速完成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吸氧。选择静脉留置套管针输入液体,同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对于颅内压升高患者,应迅速静滴脱水剂,20%甘露醇静滴125~250ml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血压超过180/100mmHg者,酌情使用硝普钠或心痛定、开搏通控制血压;对于呼吸困难者,迅速清理口腔、咽喉、鼻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呼吸衰竭征象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改善通气功能;可予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 凝血酶等进行止血处理。具有手术指征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视病情许可手术的,予以手术治疗[1]。

2 结果

本组患者好转49例,治愈20例,死亡9例,治愈率为25.64%,生存率为88.46%。行气管插管16例,保守治疗55例,行微创穿刺手术15例,开颅手术8例。3例死于心脏骤停,6例死于呼吸衰竭。

3 讨论

脑出血的发生多在外界温度变化较大时发生,尤其是冬季、春节较易发生,可能有寒冷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相关;有高血压病史,而且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生脑出血的病例较多;患者多在白天活动时发病,这主要和患者的运动、情绪、劳累等相关。因此,脑出血的发生,不仅与生理因素、既往病史有关,还与患者的情绪等相关,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典型的脑出血诊断并不困难,对于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给予相关的体征检查、CT检查等明确诊断,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3.1院前急救的处理

出血一般发病较急,预后较差[2]。院前急救主要是保证患者安全渡过昏迷期,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情况,阻止病情恶化,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脑出血患者转运过程中,维持头高脚底,患者头部偏向另一侧,防止异物堵塞呼吸道。在急救首要任务是止血,监测生命体征,常规进行体温、呼吸、脉搏、意识、瞳孔等检查、记录,迅速询问病史,发病情况,进行临床评估分析,为抢救方案提供指导[3]。

3.2建立静脉通道,有效降压

脑出血患者应及时建立2~3条静脉通路,补充胶体液或者晶体液。脑出血患者血压可以出现血压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有效处理血压至关重要。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应适当使用降压以防止出血加重,降至病前水平即可;病情危重者,血压会发生骤降,应适当选用升压药以维持病人生命。脑出血大多伴有颅内压增高,应迅速进行有效的脱水疗法,如静脉点滴甘露醇,控制脑水肿发展,防止脑疝的形成。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降低患者体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患者脑水肿现象。伴有高血压危象,则应加用剂量为 20~40mg速尿,并进行静脉推注。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于血肿>30ml者,可早期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4],这对防止血肿压迫脑组织及血肿对脑实质的不可逆性损害或产生脑水肿、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珠峰.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22 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97-98.

[2]陈志,刘群,冯野,等.小脑出血83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5):419-421.

第4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康宝制药是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和生产的部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位居全国医药强势企业之列,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基地。

主导产品: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康宝得维(非洛地平缓释片)、法莫替丁、惠复得、脑蛋白水解物、可立停、留普安等。

2010年,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每年还在以1千万的人数继续增加。而且,高血压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30岁以下的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0%,上升的趋势远远高于老年人。有统计显示,在中国每年死亡的300万心血管病患者中,50%都与高血压有关。

为了控制血压,除了吃药以外,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在向来注重食疗的中国,通过入口的食物来预防或改善某些疾病是常见做法。但在降压方面,哪些可能有效?营养学方面的权威专家为大家开出了一份餐桌上的“降压药”处方。

一豆三子一米

在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中,除了肥胖外,吃得太咸、食物中含钠太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钾、镁能起到中和钠的作用,对抗由钠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洪昭光教授推荐的辅助降压食物里,“一豆”即豌豆。豌豆所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C等成分的量都较高,对保护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患有高血压或有血压升高现象,出现头痛、心烦、脉弦等症状的人适合吃。

“三子”是松子、榛子、葵花子。松子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降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降血压的作用。榛子和葵花子里含钾比较高。

“一米”是指花生米。花生中近一半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的功效。用醋浸泡花生米1周后,每晚服7―10粒,可以辅助降压。

五种降压茶

首先是山楂茶:有助消化、扩张血管、辅助降低血糖、血压的作用。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总医院营养科研究员赵霖教授教大家,可以每天数次,用新鲜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荷叶茶:有扩张血管、降血压的功效。做法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煮沸,放凉后即可代茶饮用。

玉米须茶:将玉米须泡茶饮用,每天数次,每次25~30克,有很好的降血压功效。临床上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高血压疗效尤其明显。

葛根茶:葛根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等有食疗功效。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槐花茶:将槐树花蕾摘下晒干,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每天数次,对高血压患者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一卜一子一豆

“一卜”是萝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教授说,取白萝卜切碎捣烂取汁,每次50毫升,每天2次,能够降脂降压,软化血管。“一子”指莲子,其中的有效成分对血流动力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松弛血管,降低血压,还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莲子的降压用法是:取莲子10克,龙眼肉15克,百合12克,五味子9克,每晚用水煎服。“一豆”指绿豆。它含很多有效成分,药理分析表明,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和减少血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

降压食物可以吃,但不能毫无节制地吃,更不能代替药物。专家们特别强调,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来保持血压稳定。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食物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吃降压食物,一是要注意一定要长期坚持,才能发挥作用;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体质来吃,最好吃前咨询一下医生,确定属于自己的食疗原则。

非洛地平缓释片介绍

商品名:康宝得维

药理作用:本品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适用病症:高血压、心绞痛。

第5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致病因素及临床救治办法。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分析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致病因素,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70例病例中,总有效数为64例,总有效率达到91.43%;而对照组70例病例中,总有效数为49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的成功救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 结论 采用内科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致病因素;救治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074-02

[作者简介] 朱崇惠(1976-),女,云南昭通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工作。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于老年男性,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高血压病并发症,在发病前通常未有任何征兆,少数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口齿不清或肢体麻木等前兆,多发于患者处于情绪激动、紧张、兴奋等情况,或者在排便、用力时出现[1]。该类病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往往在几分钟到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快速发病直到顶峰。需要救治及时,才能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为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致病因素及临床救治办法,该研究以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为研究对象,总结致病因素及临床救治办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其中男87例,女53例,年龄分布在51~81岁,平均年龄为68.3岁。入选患者高血压病程分布为1~20年,平均病程为10.4年,将140例病例平均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颅CT进行确诊,其中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者经CT检查显示有占位效应。对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予以吸氧及心电监护,采取甘露醇(20%)125 mL快滴,4~6 h/次,并采用奥美拉唑40 mg静滴的方式预防发生应激性溃疡。此外进行导尿及抗生素治疗,注意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保持机体水分、盐及电解质的平衡[2]。

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改用静滴甘油果糖250 mL/次,1~2次/d,每次滴注时间为1~1.5 h,或与速尿交替静滴的形式。此外,予以综合治疗方法,内容包括:

①病情早期注重对血压水平的调控。当患者的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20 mmHg时,予以降压药,力求在患者发病的24 h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60 mmHg的水平上,以利于患者预后。因而予以患者口服硝苯地平10 mg,以及深度肌肉注射硫酸镁(25%)10 mL;②待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采用针灸等理疗方式进行配合治疗。并酌情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例如丹参注射液等促进血肿的吸收;③注重合并症的治疗,例如患者多发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热等疾病。同时采取心理干预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情绪、精神方面的护理辅导。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评分降低幅度高于90%;效果显著: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评分降低幅度高于45%而低于90%;效果良好: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评分降低幅度高于20%而低于45%;未见效果:未达到上述3条标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的方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70例患者中经综合治疗后,治愈为17例(24.29%),效果显著为29例(41.43%),效果良好为18例(25.71%),未见效果为6例(8.57%),总有效率为91.43%;而对照组7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后,治愈为10例(14.29%),效果显著为17例(24.29%),效果良好为22例(31.43%),未见效果为21例(30.00%),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的成功救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观察组(27.46±3.12),对照组(28.35±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评分分别为:观察组(5.47±1.09),对照组(12.6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阶段

通过显微镜观察,脑出血可分为3个阶段[3]:①出血阶段。在该阶段观察可见大面积出血,毛细血管的管壁可见肿胀充血,或有管壁破坏出现点状出血的现象。血液中红细胞均较完整,沿出血灶边缘可见有软化脑组织,神经细胞出现局部性缺血变化或者消失,星状细胞可见树突破坏情况。②吸收阶段。在脑出血出现后的1~1.5 d里,便可见胶质细胞的增生,多为小胶质细胞以及血管外膜细胞所形成的格子细胞。除了起到吞噬脂质之外,因部分格子细胞积存含有铁血黄素,可能在血肿周围堆积成片。③恢复阶段。在该阶段,随着溢出血液及其他受损坏死组织的清除,胶质细胞、胶原纤维和胶质纤维代替了原先的缺损部分,在患处形成瘢痕。

3.2 致病因素

通过脑血管的解剖特点可知,脑小动脉具有管壁薄、中膜肌纤维少、不存在弹性纤维层的特点,外膜也比其他器官动脉外膜更加薄弱。而豆纹动脉及丘脑穿通支等脑底穿通支均属终末支,发源于主干动脉,与主干动脉呈90°角分布,因此所受管腔压力较其他脑内同管径动脉更大,容易成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发部位。

脑小动脉为了对抗较高的血压,容易出现管壁增厚,从而避免脑微循环灌注压随之升高。当出现高血压时,脑小动脉的管壁出现纤维状变性或玻璃样病变,或者出现管壁轻微出血、缺血甚至坏死,内弹性纤维层则因遭到破坏而出现夹层动脉瘤或者较微小的囊状动脉瘤,分布位置多在桥脑、基底神经节、大脑白质、小脑动脉穿支等,高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这些微动脉瘤若遇到血压猛然升高时,容易出现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由此可见,脑血管本身的解剖特点、管壁病理性变化以及骤然上升的血压综合作用,导致了高血压脑出血。

3.3 救治办法

通常情况下,发生脑出血后往往容易继发脑水肿,进一步则出现脑疝。传统药物治疗方法一般选用甘露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甘露醇容易导致较多的不良反应,发病早期使用甚至可能导致连续性出血,若长期使用则容易引起肾脏损伤。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可酌情采用甘油果糖或速尿等脱水降压药物,同时小剂量使用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扭转缺血状态,加快血肿的吸收速度,减轻脑水肿程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4]。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2点:①合理补液。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应先进行1~2 d禁食,予以多盐少糖液体静脉输液,并对尿量和尿比重进行严密监测,若脑水肿尚未完全控制,则应保持入量低于出量,若脑水肿基本得以控制,则应保持出入量持平。若发现有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则应酌情进行补液,2~3 d后可采用多次少量鼻饲牛奶的方式进行补充。②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问题。经临床经验总结发现,低钠血症是急性脑出血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而应及时予以纠正。当采用脱水剂降低颅压时,往往导致尿量增加,致使钾大量流失,因而可予以氯化钾3~4 g/d进行补充。在酸中毒纠正方面,传统治疗理念通常采取短时间内予以大剂量碳酸氢钠的方式,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此类方法容易导致血红蛋白增大氧亲和力,氧离曲线出现左移,使人体对氧的摄取能力受到抑制,同时,大剂量使用碳酸氢钠容易引发高钠血症,造成血浆高渗,减少脑血流量,引起脑细胞缺氧,同时降低脑脊液的pH值,加重脑水肿情况,造成更为严重的脑损害[5]。因此目前酸中毒的纠正措施,碳酸氢钠的首次剂量多以1 mmol/kg进行计算,在随后的治疗中视具体情况再进行灵活调整。

通过该次研究发现,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的特点,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因而使用单纯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其疗效往往不够理想,总有效率较低。而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可以全面掌控病情,于发病早期对血压进行重点控制,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再辅以针灸治疗,选用中成药发挥其活化血瘀的功效,并采用心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的情绪、精神方面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受损脑神经的修复。并且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预防或减少预后抑郁症等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面,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不同方法,在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时,应视患者具体病情灵活掌握,内科非手术治疗适用的情况包括:

①少量出血。凡大脑皮质下出血或壳核出血且出血量低于30 mL者,或者血肿直径低于3 cm的患者,可以实施内科非手术治疗;②昏迷。若患者出血后出现嗜睡症状,或发病后已立即处于深昏迷状态,以及病情晚期导致昏迷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实施非手术治疗。若患者出血后意识清醒,也可采取内科非手术治疗方法;③其他不符合手术指征情况。若患者年龄过大,同时伴有心肺及肾脏等脏器疾病、严重糖尿病者,均应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6]。

综上所述,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茜,洪玉娥,吴君仓,等.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0,14(7):833-834.

[2] 蒋麦洪,范惠先.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35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0):9-11.

[3] 李晓玲.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8):89-90.

[4] 谢云杰.高血压脑出血外科学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134-135.

[5] 施湘峰.软通道微创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7):884-886.

第6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基本原则一:不能讳疾忌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表示,许多高血压患者在刚开始的时候,很难接受自己需要长年服用降压药,往往会采取静养、改变饮食、运动等方法调节血压,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李建平说,高血压患者不能讳疾忌医,非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而且血压受情绪和外部因素影响很大,一旦控制不住,会导致很危险的后果。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更要引起重视,一旦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不仅加快高血压进展,还会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基本原则二:降压不要太快太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指出,高血压是慢性病,慢病还要慢治。但是许多患者并不知道降血压要缓慢平稳地降至正常,所以经常希望医生帮助其快速降压。她解释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血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不能一天两天就降下来。如果血压突然一下子降下来,反而还会带来危险。特别是那些常年高血压的老人,如果降得太快极易发生脑梗塞,造成严重后果。孙宁玲表示,降压应该和缓,让血压慢慢往下降。正常情况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一般一周到两周才能起效,四周到八周血压降到目标值。

基本原则三:控制清晨血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教授说,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通常在6:00~10:00)血压会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值,清晨服药前也恰是降压药物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因此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多发于这个时间段。

他表示,造成患者清晨血压管理不当的原因,除了与其自身的病理生理学等因素有关外,还有药物使用的问题。很多患者所使用的降压药无法控制24小时血压,如果患者服用的降压药药效并不能持续24小时,在第二天清晨服药前药物浓度低下,药效薄弱,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血压波动。

对此,他建议患者使用真正长效且每日服用一次即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服用这类长效的降压药物,作用时间长,减少血压波动,一天一次就能平稳控制好24小时的血压。有些长效药物半衰期长达50小时,可以涵盖偶尔漏服,最大程度减少血压波动。

患者如何能知道什么药是长效,什么药是短效?有个很简单直观的办法,就是去看看说明书中药物的半衰期。半衰期越长,药物作用时间越长,就越长效。半衰期至少要大于24小时才能有效控制清晨时段血压,帮助高血压患者平稳安全度过清晨血压高峰时段。

基本原则四: 长期坚持服药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指出,很多患者都存在不坚持吃药的问题。她强调,间断服药,引起血压波动会更危险,降压就得长期坚持服药。

第7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吉林长春殷诚答: 有的婴儿喂了一段时间牛奶后,会突然发生腹痛、呕吐、腹泻,有时大便里还带点血丝。这通常是牛奶蛋白过敏。这些婴儿还常伴有夜寐不安,出现湿疹和荨麻疹,有的甚至还发生哮喘。据专家统诜,在每10 个牛奶喂养的婴儿中,大约有5个不同程度地出现上述症状。

造成牛奶过敏的原因:由于婴儿肠壁的“屏障”功能不够完善,牛奶中的蛋白质未经分解就透进了肠粘膜内,使粘膜内的一些免疫活性细胞受到刺激而处于敏感状态。这些处于敏感状态的细胞再次遇上牛奶蛋白以后,就会向蛋白分子发生攻击,其结果是肠粘膜遭到破坏,于是出现了腹泻等反应。

对过敏的婴儿可以使用脱敏的方法。其简要步骤是:发现过敏后先停奶2周,改用其它代乳品,如豆浆、奶糕等。2周后,用鲜牛奶lO毫升喂一次,如还有一些过敏反应,只要不严重影响婴儿健康,隔三天再喂鲜牛奶15毫升。依此类推,每隔三天递增l5毫升到10毫升。如果随着牛奶量的增加,过敏症状并不加重或反而减轻,则在增加奶量的同时,可考虑缩短进食的间隔时间,直到恢复完全正常喂牛奶的状态。尽管比较麻烦,但由于牛乳有着其他代乳品所不具备的优点,所以这方法还是值得一试的

江苏如皋郜家巷卫生所 沙陈

血压

控制在多高为宜?问:我今年64岁,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经过几次治疗,虽然症状有所好转,可血庄依然偏高。不知医生为何不把我的血压降至正常人的水平?

宁夏银川

李庚模答: 您治病心切,希望药到病除,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是否每个人都要降到正常水平;应视其年龄、病情而定,不可强求一律。一般来说,对于年轻而又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是可以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的;但对一些老年患者,特别是比较严重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把血压维持在比正常水平略高一些的幅度,是比较理想的。

第8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6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病例。结果 死于脑疝25例(39.7%),并发症18例(28.6%),恶性脑肿胀11例(17.4%),脑血肿残腔再出血9例(14.3%)。结论 脑疝、恶性脑肿胀及脑血肿残腔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本文对此针对性提出相对的处理办法,以提高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 死亡原因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重,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术后死亡亦较常见。我院从2003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开颅直视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184例,其中死亡63例(34.2%)。现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3例中,男性44例,女性19例,年龄48-74岁。

1.2临床表现 既往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并明显血压增高,部分呼吸、心率改变。双侧瞳孔散大9例,瞳孔不等大14例。术前中深度昏迷26例(GCS8分以下),浅昏迷29例(GCS9-10分),嗜睡8例。

1.3出血部位 皮质下出血7例,外囊出血12例,内囊出血36例,丘脑出血6例,单纯脑室内出血2例(并脑室铸型)。

1.4出血量 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35-80mL,平均54.5mL,其中35-60mL25例,61-80mL38例。

2 结果

死于脑疝25例(39.7%),死于并发症18例(28.6%),其中肺部感染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3例,消化道出血3例,心功能衰竭2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死于恶性脑肿胀11例(17.4%),脑血肿残腔再出血9例(14.3%)。

3 讨论

3.1脑疝 脑疝是因为脑内血肿形成,压迫脑组织,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若脑干受压历时较长可使脑干实质内的血管牵拉受压,特别是基底动脉的各穿通支可被拉断,引起脑干内出血、软化,尤其是脑干内重要生命中枢和细胞,此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可引起患者的死亡[1]。本组25例(39.7%)死于脑疝,术前均已形成脑疝且历时均超过1.5h,多在一周内死亡。术后脑疝较难恢复,可见早期及超早期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良机。对病情迅速恶化,血压、呼吸需药物及人工维持的病人,不考虑手术治疗。深昏迷,双瞳孔散大者,尽可能在半小时内减压。对于一侧瞳孔散大,另一侧瞳孔对光反射尚存在,经积极手术可望存活。

3.2并发症 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下丘脑和脑干功能障碍:急性脑水肿,高颅压、中线移位或病灶直接损害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使应激反应增强,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入血,导致不良影响,如心肌损伤、神经源性肺水肿和上消化道出血。②原发病症:高血压脑出血大多为老年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及基础疾病存在。③继发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严重感染不能控制至全身毒性反应,继而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④医源性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感染,快速补液或使用脱水药,导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加重心衰,肾功能衰竭。本组并发症18例(28.6%),其中肺部感染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3例,消化道出血3例,心功能衰竭2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对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预后差,缺乏特效治疗,一旦发生,病情迅速恶化,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是防止的关键。术后对易发脏器进行功能监测,包括密切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常规进行血生化和血气分析,动态监测肝、肾、心功能等,对高发器官如呼吸、消化、循环等进行重点保护。对于肺部感染,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对有昏迷、咳嗽反射差,且呼吸困难者及早作气管切开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对血氧饱和度低于92%的患者及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应积极地抗感染治疗,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对于肾功能衰竭,选用适当的脱水剂,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控制液体入量,并注意监测肾功能。对于消化道出血,一般认为脑出血患者在应急状态下过度的交感反应致胃粘膜缺血后出现一个反跳的过度副交感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胃粘膜糜烂所致应激性溃疡出血,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停用激素,选用适当的止血剂及抗酸治疗。

3.3恶性脑肿胀 长期高血压患者多有脑血管痉挛,小动脉长期代偿性扩张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手术麻醉后脑血管扩张,开颅清除血肿后,颅内压突然降低脑血管代偿性进一步扩张,致使过度灌注的血流突破毛细血管床,迫使血管扩张、崩裂,血浆及红细胞外渗,血管原性脑组织水肿及小血管广泛出血造成脑肿胀。本组11例(17.4%)死于恶性脑肿胀,其中术中发生7例,术后发生4例。术中及术后注意有关不利因素可降低恶性脑肿胀的发生。①麻醉药物及术中所用药物最好为扩张脑血管较弱的药物;②术中在血压不下降的情况下切勿静脉快速灌注;③术中及术后控制高血压;④术中一旦出现恶性脑肿胀,首先适当降低血压,再切除部分脑组织,小心、彻底止血并去骨瓣减压;⑤术后出现恶性脑肿胀可降血压、给脱水降颅压药物,并用冬眠疗法和亚低温疗法。

3.4脑血肿残腔再出血 造成再出血的原因有:①术前血压异常增高。②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手术时,由于血压尚未稳定,扩张的血肿已将周围的血管牵张损伤、坏死甚至断裂。③当清除血肿突然减压后,原发出血血管及血肿周围损坏、断裂的血管同时出血,而止血时多采用电灼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由于呛咳、躁动等诱因,导致血压升高,极易诱发再出血。④出血后6h内手术者,再出血几率大[2]。⑤病前有酗酒、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或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本组9例(14.3%)死于脑血肿残腔再出血。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术前血压异常增高者,说明颅内压过高,应当先予甘露醇快速静滴,并适当应用降压药,可选用硝普钠、硫酸镁等,一般情况下控制在150-160/90-100mmHg以内较为理想[3];②烦躁不安导致血压波动者,适当应用镇静药物;③6h以内手术,则血肿对出血点的压迫止血作用减低,反而容易再出血,病情允许应避免此时手术;④及时检查凝血功能,针对性短期使用止血剂。

脑疝、恶性脑肿胀及脑血肿残腔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对致病人死亡的原发病、合并症及并发症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涂通今.概述脑移位综合征及其外科处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5):296.

第9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感冒或流感病毒的传播,传统上归咎于打喷嚏、咳嗽等渠道,可新加坡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唱歌、大笑、吹口哨等同样可让你中招,尤以引吭高歌的风险最大,因为这样传播病毒的速度更快。这些病毒在引发感冒或流感的同时,还可潜入你的心脏引起心肌炎。

解决办法:流感高发的季节,少去或暂时不去K厅,在车站、地铁、商、超市等热闹地方逗留时,别与朋友大声谈笑、吹口哨或者悠然自唱。若带孩子出入上述所,一定要戴上口罩,以保安全。

2.疏于换洗内衣

美国细菌学家检测发现,内衣穿上一天,上面就会留有约0.1克的排泄物,积聚着大约1亿个细菌与病毒,通过你的手传播到嘴巴、鼻子等处,引起呼吸道感染,进而流窜到心脏作案。

解决办法:内衣勤换洗,最好每天一换。坚持勤洗手的好习惯,堵塞细菌的迁徙途经。

3.睡前懒于刷牙

口腔堪称为细菌的王国,每平方厘米超过一亿个之多,固然多数是有益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坏细菌,如厌氧菌、链球菌等。这些坏细菌寄生在牙齿和舌头上,在产生不愉快口气的同时,暗地里干着毁损牙齿,诱发牙周病、龋齿等勾当,或被咽进肚子里引起胃病,或潜入呼吸道诱发气管炎,甚至可能潜入血流而殃及心脏健康。虽说口腔可分泌唾液,对这些细菌可进行冲刷与杀灭,但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唾液的分泌量大大减少,给了坏细菌生长繁殖的机会。医学研究表明,即使偶尔一次睡前忘掉了刷牙,也可能会造成口腔细菌趁虚而入。

解决办法:每晚睡前都要刷牙,一次也不能落下。

4.洗手不用肥皂

勤洗手的人日渐增多,无疑是个好现象,但往往冷落了肥皂,只拧开水龙头冲冲了事。殊不知,只用水冲洗是无法完全清除细菌或病毒的。就说如厕吧,手极易沾染大肠杆菌而引起腹泻,但肥皂属碱性,能降低44%的腹泻发病几率,而单纯自来水冲洗的降低率仅为25%。换言之,如果只用清水不用肥皂,细菌或病毒还有将近20%的机会偷袭得手,给你的心脏健康蒙上阴影。

解决办法:如厕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并揉搓至少20秒钟。

5.闹市骑车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开车、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其中骑车上班者危险最大,因为这些人吸入的尾气最多,受污染最严重,同时还要耗费一定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心脏的供血不足。加上拥堵的交通使人紧张、焦虑,促使血压升高,导致心脏病猝发。

解决办法:虽然骑车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穿行在污染严重的马路上弊大于利,不值得推荐。

6.用力挣便

近年来,因挣大便导致心脏病猝发而致死的“马桶事件”连续发生,原因在于挣大便时,迫使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瞬间血压迅速窜高,心脏难以承受骤增的压力而停跳。马季、侯耀文等可谓典型例子。

解决办法:蹲马桶忌用猛力,大便干结难解时可采用塞肥皂条、服用果导等办法,必要时到医院灌肠,以解燃眉之急。

7.口味太重

迁就口感,追求咸中得味,导致盐分摄取超标,既可使血压升高(每天多吃1克盐,血压上升约2毫米汞柱),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冠心病的形成。

解决方法:每天摄盐量控制在6克以内,其中有3克可以直接从日常食物中获得,所以食物调味用盐宜限在3克以内。注意:方便面、快餐、火锅等盐分特别多,经常吃的人最好减量食用或不食。

8.疏忽“二手烟”、“三手烟”

主动吸烟的人少了,但被动吸烟者依然很多,因为他们不知道“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研究人员发现,经常被动吸烟的人患中风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80%,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增加25%~30%,与糖尿病挂钩的风险升高20%。每天平均接触“二手烟”1小时,就足以使其心脑血管受到损伤与破坏。“三手烟”则是香烟燃烧时释放出的大量粒子与气体,残留在吸烟者的周围物体上,如衣服、墙壁、地毯、沙发、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处,潜藏着的有害物(如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钋210等有毒成分)之多,毫不逊于“二手烟”,故而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解决办法:少去或不去有烟雾的公共所,非去不可时戴上口罩,并尽量缩短停留时间。购物、就餐等选择无烟超市或餐厅。工作房间经常开窗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机,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9.暴饮暴食

应酬、公关等合容易暴饮暴食,暴食后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消化食物,致使供应心、脑等器官的血液大大减少,如果本来就患有心脏供血不足,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就大大上升。

解决办法:无论何种合,都要牢记健康第一的原则,绝对不要放纵自己的食欲。

10.心情抑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