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企业发展研究精选(九篇)

企业发展研究

第1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营销体系;社区;流量;粉丝;品牌化

西方营销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为企业建立一套营销体系提供了工具和方法,营销体系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公司愿景、发展目标、业务单位、业务流程、发展战略、竞争战略、人力资源和组织架构、营销策略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学术界和企业界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了解企业营销体系的理论范畴和应用方向,在此基础上梳理宏观层面营销思想的演变和微观营销体系中产品结构的演变。

一、综合述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学习营销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又进一步促进了营销理论的繁荣,学术界关于营销体系建设和营销体系优化的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而一些管理咨询机构在营销系统建设研究及营销体系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欢迎。

(一)学术研究方面

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营销体系优化展开了研究。有学者从服务性企业的大客户角度来研究营销体系优化的问题,主要针对大客户的界定和划分标准、基础服务、市场定位问题诊断、营销组合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系营销、关联营销、速度营销和价值营销的具体措施,采取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实施效果。有学者从营销组织的角度来分析的营销体系的问题,主要包括基于竞争导向的价格策略、基于市场主导的渠道优化策略、基于顾客价值的促销优化策略以及基于结构优化的产品管理策略。有学者分别从策略、组织、流程、渠道、预算、成本优化等角度来论述企业营销体系优化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组织会迅速扩张,从而会导致财务、信息、人员管理的失控,并从健全和培育营销职能组织、改造地区组织、革新业务流程等方面论述了优化企业营销组织的方法。有学者从提高顾客忠诚度的视角来研究营销体系的问题,研究指出服务营销可以弥补产品的不足与缺陷,可以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差异化的操作空间,还可以有效地增加产品附加值等一系列意义,并通过将服务的理念深入到企业文化中,将服务部门当作利润中心,建立良好的服务制度和多元化地开展服务创新来提高企业的营销效果。营销渠道管理优化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渠道是商品流通的主要平台,是提高商品流通速度的关键所在,在传统营销体系中,渠道开发与管理是重中之重,有“渠道为王”的说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渠道之一,这对传统企业来讲提出了新要求。

(二)企业应用方面

国内在营销系统建设方面较有影响力机构是北京长松致远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发《营销系统工具包》涵盖产品系统、流程系统和平台系统,服务方式主要是通过现场培训或视频培训,提升被服务企业管理人员的相关岗位技能,或通过图书引导企业自身改造。最近几年,国内有培训机构,如深圳单仁资讯和东莞转化率等企业在营销体系建设方面都融入了互联网因素,分别从定位系统、营销型网站、推广系统和运营系统四个宏观方面建立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战略营销体系,该公司还从流量提升系统、转化询盘系统、业务成交系统和检测优化系统四个微观方面建立了企业的战术营销体系。在业界产生了方泛的影响力。

二、营销思想发展研究

(一)基本营销思想

过去100年中,营销思想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观念五个阶段的演变,而营销管理则分为生产管理、需求管理和品牌管理三个分支。营销概念首先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注重生产管理发展到五六十年代的注重产品管理阶段,被称之为传统营销管理阶段,之后又发展到七八十年代的注重消费者需求管理,然后又进一步发展到90年代和21世纪的品牌管理。随着人类消费生活不断的变化,企业营销思想也随之发生改变,但它仍然是商业世界是最为活跃的一个主题。

(二)后危机时代的营销思想

企业营销思想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营销体系都是与消费者的行为密切相关,而消费者行为又与经济环境关联紧密。2008年爆发的信贷危机使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市场正日益转变为低信任度市场,消费者已经对商业经营失去信心。尽管这是整个商业体系的问题,但营销对此难辞其咎。营销几乎变作靠说服艺术来打动消费者,甚至操纵消费者,而且营销行为还常常夸大产品功能。金融危机给消费者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对眼前的消费信心不足,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消费者及所在的家庭会缩减消费支出或消费性支出变得更有计划性。面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消费者会较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理性地作出购买决策,对那些需要经常购买的商品的广告宣传和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也有了更强的抵抗力他们会注重所购商品的经济适用性。消费者会货比三家、量入为出,会更多地选购那些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的商品,冲动购买的行为越来越少,追求价值越来越常见。消费者追求的价值可可细分为核心价值和延伸价值、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在“后危机时代”,消费者是追求核心价值还是延伸价值?是注重功能价值还是情感价值?由此产生企业是强调以质量为本还是以营销为本的问题。从现实来看,“后危机时代”企业应该去掉营销中泡沫成分,回归到以产品质量为本的核心价值层面,更不能以营销手法掩盖质量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小米和凡客是最好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多样化营销,扩展营销渠道,注意线下市场与线上市场的的推进。还要在大众市场与小众市场中找到发力点,在面对大众市场的时候需要偏向质量为本、核心价值和功能价值,在面对小众市场的时候则更需注重营销手法、延伸价值和情感价值。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思想

同时,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消费者对企业广告关注越来越少,而他们之间的口碑效应越发可靠,有调查报告显示约有九成的消费者相信朋友或熟人推荐的产品,约七成的消费者信任网络上的顾客评价。在消费者信任关系日渐水平化的时代,失去任何一个消费者的信任就意味着失去一个潜在的购买群体。如今,营销已经不再完全是一种营销者向消费者施加的行为,消费者也可以向其他消费者展开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喜欢聚集在一些社群中,在社群中个体之间被认为是自己人,他们聚焦在一起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消费体验,只有那些真正令人心动和钦佩的产品特征才会吸引他们走出自己的社群。这为企业营销体系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协同创新、社区化和特征塑造能力。

1.协同创新。平台思维是协同创新的集中体现,平台可带来产品体验最大价值。协同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需要建立某种“平台”,可提供消费者定制的一般性产品;二是允许某个群体中的个体消费者定制化该平台,以满足自己独特的需要;三是整合消费者的定制化信息,根据这些反馈来丰富平台的内容,作为企业开放的资源。

2.社区化。移动互联网下消费者更愿意和其他消费者而不是和企业相关联,企业需要为消费者实现这种关联提供支持,让他们更便利地形成圈子相互沟通。消费者社区(群)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池状社区,即成员对某个品牌有着强烈的信仰,他们共享相同的价值观,但并不互动,该社区值得企业重点培育;二是网状社区,即成员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互影响剧烈,该社区属于典型的社会化媒体社区;三是星状社区,即成员围绕某个明星人物形成忠实的粉丝团。

(三)特征塑造

品牌必须具备某种真实可信的基本要素才能更好地和消费者建立关联,这种基本要素应当反映品牌在消费者社交网络中的形象,从而能在生命周期中形成自己的特征,企业千万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

三、营销产品策略发展研究

近10多年来,企业营销体系的发发展跟互联网的应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如果忽视了网络这一重要的工具,这样的的营销体系是不健康的。而网络在营销中的应用主要经历了搜索时代、流量时代、粉丝时代,现在已经到了品牌时代。每一个公司的发展,也会经历这样的成长阶段。而整个成长过程中,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解决好产品结构的问题,公司发展越完善,公司的产品结构就是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每一个单品互为补充。国为只有不同的单品持续地转化,才能形成可持续的长久的生意。一个相对完事的产品结构,一般来说需要五个款。产品结构是研究微观营销体系的根本。

(一)搜索时代的营销产品策略

在搜索时代,卖方与买方通过搜索实现第一次互动,早期的淘宝网或其它商业网店,页面简陋,也没那么多活动,主要依托搜索,实现流量变现。这个时候,最重的是要有爆款,要有区另其它竞争对手的热销产品,卖得越多,最后买的人也就越多,算是爆款时代的萌芽。

(二)流量时代的营销产品策略

然而一旦时代进入流量时代,就会发现仅仅只有一个爆款是不够的。网购人数的激增造就了流量的繁荣,之后的4年一直是流量红利,在这4年,谁会玩活动,谁会砸钱抢流量,谁就能取得成功。在这两个时期,流量成本还相对较低,新店崛起的机会还很多。商家通过让利给消费者一部分,甚至亏本,让消费者通过这个引流的产品进入店铺,再购买其它香洲较高的产品,达到盈利。这个时代,爆款被一分为二,一种是利润爆款,另一种是引流爆款。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利润款和引流款。与此同时,2011年各大团购网站风起去涌,团购活动不仅可以清库存,有的平台还记录销量,所以活动款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三)粉丝时代的营销产品策略

流量越来越多,用户慢慢就变成了老用户,有的老用户就变成了粉丝,顺利进入粉丝时代。粉丝是什么?粉丝就是对某个品牌、某个明星甚至某个产品相对热爱的用户。只买一次产品的只能叫用户,长久购买并且主动帮你传播的才是粉丝。那好了,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引流款带来流量,吸引更多的粉丝;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利润款盈利,通过活动款回馈粉丝和卖货,还得需要一个形象款,来完成粉丝心的那个“丰碑”。打造忠诚社群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用户体验,提高服务附加值、兜售品牌文化,培养一批铁杆粉、骨灰粉,小米就是其中的典型。粉线需要一个让他尖叫的产品,需要一个让他觉得用你产品很自豪的理由,那么就必须得做好形象款。

(四)品牌时代的营销产品策略

接下来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时代的灵魂是品质取胜和客户黏性,同时也面临和大公司的白热化竞争,逐渐会遇到一些瓶颈,而且做得越大上越是输不起,因此很多人会考虑多元化。如果引流款、利润款、活动款和形象款都没有做好,就去做多元化,肯定是找死。但是一旦前面四个款成熟,就必须得有第二手准备,姑且称之为:备用款。万一其他产品线断货、被删除或者需要升级,就必须得把备用款顶上去。

四、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对营销体系优化的研究学术界主要依据是西方营销理论,集中在电信行业、能源行业、航空业、银行业等领域,针对大企业的比较多,在中小企业的营销体系优化的研究还比较鲜见。而在企业服务方面所开发的营销系统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但属于通用模板,针对中小企业的行业特性不高,系统性不强。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营销体系中开拓市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展会、业务拜访、电话推销等方式。后期会完善了产品线,建立了营销渠道和专业管理团队。目前公司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一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互联网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或开通电子商务;二是如何塑造强势品牌形象,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互网络营销,品牌化运营这是企业全新的发展方向,如何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原有的营销体系进行优化升级。

作者:汤俊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汤俊.“后危机时代”的营销主张: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11)

[2]陈秋梅.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思考[J].统计与决策.2010(1)

第2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摘要】本文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绩效管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以期为绩效管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管理;战略管理

迈克•波特认为如果不能将战略转化为行动,那么战略的制定就是一项没有价值的活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如何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化为行动和成果是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正是基于多年来的管理实践,并在结合绩效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正是解决这一命题的最优选择。

1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

要了解绩效管理如何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首先必须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在五个方面:第一,目标的战略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以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为基础的,它是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环境分析和预测基础上,对企业提出的最高战略目标,企业的一切目标都服从于或服务于这个战略目标。第二,发展的持续性。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强调的是发展而不是增长。企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创新,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第三,企业的创新性。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于创新,特别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第四,环境的应变性。成功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适应性。第五,竞争的优势性。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的是在非平衡中求得竞争的优势,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水平。

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思想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以后,以其为导向,对企业绩效进行科学的管理就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将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理解是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实践途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其深层的目标,是基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员工及其主管持续动态的沟通,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及其绩效目标,确定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衡量办法,并在过程中影响员工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密切,通过分析,我们得知绩效管理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员工(广义上包括经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行为态度,科学的、规范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直接产生影响,如对员工职业生涯导向、价值导向、能力导向、努力导向都可以通过绩效管理来达到,而绩效管理又直接对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经营目标、企业形象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绩效管理的实施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并服务于这一战略目标,同时,绩效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的,也反映着企业对外的形象。对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的科学管理使得两者协调最终形成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再经历长期不断的持续改进和发展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2.1体系建立的整体思路:建立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整体思路是:先梳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然后梳理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部门职能、关键岗位职责,然后明确绩效管理的基本策略和管理框架,然后分解为部门、岗位和个人指标,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建立起基于企业战略的绩效目标体系,保证每个部门、岗位的努力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求相一致,再根据主要业务流程和职能职责选取关键绩效指标(KPI)并设计标准和确定权重。

2.2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SMART原则:S(Specific)即“具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反映的各绩效指标要是具体的。

M(Measurable)即“可衡量的”,是指绩效指标不论是数量化的或者是行为化的,测量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Attainable)即“可达到的”,是指绩效指标在经过相当努力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的,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

R(Relative)即“相关的”,是指绩效指标与总目标、相关目标的一致性。

T(Time-based)即“以时间为基础的”,是指绩效指标要讲效率,是有完成时限的。

3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

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为保证绩效管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如下图如示,该体系由绩效目标体系、绩效管理过程体系、绩效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四个子系统组成。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来最终提高组织的绩效,因此只有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绩效管理把企业的战略目标最终分解到部门和员工,才能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真正构建成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型的绩效管理体系。

4绩效管理体系实施中还应该注意的问题

4.1绩效管理的严肃性: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具有制度的严肃性,企业可持续发展也需要这样的制度保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在实施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既定流程和要求进行,做到奖罚分明。

第3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企业 研发 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161-03

引言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国内企业已经无法利用生产优势创造未来的市场,唯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才能立足市场。众所周知,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是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关键。因此,了解企业研发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到促进企业研发发展的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位于浙江中北部,介于杭甬之间的绍兴是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市之一。绍兴是浙江省唯一的“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四个“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试点城市”之一。从2003―2010年,绍兴已连续七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绍兴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扶持十分重视,从2003―2010年,绍兴先后制定了《绍兴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规划纲要》、《绍兴市科技型企业认定办法实施细则》、《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十多个扶持企业研发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与此同时,绍兴还千方百计地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从2002年的1.4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9亿元,七年时间增长了4.12倍。①绍兴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稳定在4.3%左右,在浙江各地市中占据首位。

然而,即使绍兴政府对企业研发异常重视,但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仍然偏低,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虽多,但总体规模较小,高技术产业的规模更小,专利技术产出量明显落后。因此,了解制约绍兴企业研发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而找到对应的扶持措施是绍兴政府与企业界人士的迫切希望。

一、绍兴企业研发模式及特点

(一)绍兴企业的研发模式

根据研发主体的不同,目前绍兴企业的研发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技术跟随、引进技术、合作研发和自主研发。

1.技术跟随模式。技术跟随模式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开办初期最常用的研发形式,一般是对市场对已有产品进行完全或小部分改进、仿制。这种模式投入低、风险小、见效快,在仿制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和技术积累,开展自主创新,不失为一条技术开发的捷径。由于投入较低,它是目前绍兴大量中小企业的主要研发模式。

2.引进开发模式。引进开发模式是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研发机构通过有偿方式将自身的专利技术转让或许可给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从而实现产业化的一种模式。企业为缩小与竞争对手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差距,往往会采用引进开发模式。引进他人的先进技术,通过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不仅可以迅速了解和掌握关键技术,还可以为自主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引进开发模式是一种成本和风险均相对较低的模式,目前绍兴企业引进技术主要来自该模式。

3.产学研联合研发模式。该模式是指企业、大学、研发机构等共同参与技术产业化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资源供给与吸收体之间是长期、连续、紧密的合作,这种合作至少要等到高新技术实实在在产业化成功后才能解除。在这种模式下,由于社会分工和利益主体的不同,科技成果源,产业化载体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分别充当,通过科技成果转让的形式,实现产业化。绍兴企业在研发合作对象选择上,绝大多数的企业首选是高校、科研院所,且跟浙江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要多于与浙江省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4.自主研发模式。自主研发模式是依靠企业自身实力,整合企业自身各种资源,自行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方式。该模式往往使得企业直接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既可减少许多交易手续和费用,又可省去技术泄露等许多麻烦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摩擦。由于单位内部的研发人员对本单位技术和生产状况比较了解,更有利于该项技术的使用、配套和完善。但这种模式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雄厚的研发资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方向,其研发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往往是绍兴广大中小型企业所无法拥有和承受的,但绍兴实力型企业均有自主研发模式。

(二)研发能力参差不一

绍兴企业研发能力参差不一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技术研发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绍兴大量企业研发的层次不高,主要从事生产技术的革新研究。这些企业的研发人员平时主要精力以生产为主,研发时集中起来,虽然有利于企业研发的前道、后道一条龙开发,但研发缺乏前瞻性与制高点,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的企业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包含多层次的研发创新体系。以新和成制药为例,该企业的研发创新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央研究院,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及时了解本行业国际上最新科技发展态势,关注世界上先进企业研发中心的发展动态,开发未来十年左右(至少五年以后)的产品,培养高级研发人才;第二层次是产品系列开发研究院,主要从事未来三至五年新产品的开发。其中,中央研究院的科技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产品研究所转移,部分中央研究院的专家担任新产品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对新产品开发进行策划和指导;第三层次是生产技术革新研究室,主要从事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作,具体包括:产品质量的改进、效能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环境污染的减少、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第二,企业研发的高低程度不一。有的企业由于经济实力有限,还处于企业初创时期,故以技术引进为主;部分企业经过一段原始积累后,有了初步的经济实力,但研发所需的巨额投入仍然无法承担,故以模仿创新与跟踪研究为主;部分企业经过发展后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已能进行自主研发,故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但研发的高风险性使其自主研发模式受到很大限制;绍兴少量企业(如新和成)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由于需要与海内外企业竞争,因此,企业不仅以自我研发为主,而且还具备较强的超前研究能力。

二、绍兴企业研发的制约因素

1.企业领导人对研发认识存在若干误区。在与企业领导人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绍兴企业领导人对研发发展存在若干误区。第一,大量中小企业认为技术创新是国有大企业与实力企业的事,与小企业无关;第二,作为绍兴实力企业的部分领导人风险意识不足,他们忽略了企业的生存原则,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而使企业资金安排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第三,部分企业领导人对不同市场目标下应该采取怎样的研发模式比较模糊,忽略了研发要按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的原则;第四,认为专利全部是政府的事情,忽略了部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需要企业通过自我保护与创新加速来维护;第五,部分企业领导人平时只注意埋头苦干,对政府政策关注不够等。

2.研发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绍兴企业多为中小民营企业,企业规模相对不大,其融资渠道受到很大局限。目前绍兴企业资金主要由自有资金、合股经营、贷款、民间借贷四个方面组成,自有资金是绍兴中小企业资金的首要来源。和国内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样,绍兴中小企业也存在贷款难的现象,即使企业在耗费很大精力后所获得的也只能是小额的、短期的贷款。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加上融资渠道狭窄,故绍兴企业投入到研发上的财力资源也较为稀缺。绍兴市科技局相关资料表明:从研发经费投入看,绍兴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经费投入;从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来看,研发财力投入水平占销售收入3%以上的企业数量很少,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

3.企业研发缺少产业技术层面的产学研战略合作。目前绍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存在如下局限。一是合作目标短期化。多数研发只针对三年甚至更短时间以内的技术问题,缺乏围绕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合作内容,缺乏中长期的合作创新目标。很多合作以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为目标,实质性合作不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建立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则更加不足;二是集成创新合作少。产学研合作多为解决企业的单元技术问题,针对产品及成套技术开发甚至技术路线创新所需的多元和复杂技术创新合作相对较少,面向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所需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就更加不足。

4.政府在研发中发挥的引导作用不够。一是引导研发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除了技术转让收入减免税政策外,绍兴政府对研发没有明确的促进政策,其提出的促进研发政策实施细则有待制定。研发的实践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组织模式,亟须政府的宏观管理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二是促进研发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有待健全。服务于研发的信息渠道分散,信息网络不畅通;促进研发的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中介促进研发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政府资源配置对研发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有关的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支持研发有原则规定,但引导力度不够。对政府重点支持的研发形式缺乏导向性的审核标准,支持的条件不明确,“贴牌”产学研现象较多。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的研发缺乏明确导向;四是引导研发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合理的分类管理与导向,制约了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人员参与研发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三、构建绍兴企业研发服务体系的对策

1.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企业创新发展舞台。绍兴应强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引导,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充分释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技术创新潜力,促进这股潜力向企业流动,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力向生产力转化。除了专项安排产学研合作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之外,应在具体方法上积极探索,多方位推动产学研合作:与市内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为中小企业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对符合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予以资金上扶持;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并加盟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

2.加大对企业研发的信息和技术中介服务。政府可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的公共信息,引导企业研发方向,减少研发工作的盲目性和研发资源的浪费。政府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要规范行政,杜绝或尽量减少提供数据及信息的随意性,提高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的可信度及决策支持作用。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加强公共信息公布工作,做到透明、及时、全面和广泛的公布,真正为企业所掌握,成为真正的公共信息。对于属于企业自身秘密不宜公开的信息,可以让商业性质的专业信息服务机构运用商业化模式加以整合,形成综合性的服务信息,指导企业的研发方向,提高全社会的研发资源协同性和配置效率。为更好的匹配技术创新的需求和供给,还需要完善技术产权市场,规范技术转让、转化行为。

3.抓好创新载体,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实验基地)、科学数据与信息平台、标准计量和检测技术平台,提高科技基础条件的配置效果与使用效率。大力推进孵化器建设,把孵化器建设作为培育企业研发发展的主渠道和工作载体,尽快建成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择优扶持一批省级以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研发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积极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并进一步增强中介服务功能与服务能力。

4.加强研发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研发投入体系。切实落实财政科技支出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增幅的政策,加大政府对研发资金的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科学安排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提高研发经费使用效率。加大对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加强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的政策扶持。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企业研发,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金融服务。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出台企业引才激励政策,吸引更多更好的科技人才到绍兴企业从事研发工作。鼓励企业创建和扩大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支持企业赴科技人才集中的大城市招聘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企业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方式聘用省外、国外高级科技人才。建立国外留学人才信息系统与联系渠道,大力吸引留学人才到绍兴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有计划地建设一批专家公寓或人才大厦,用于引进人才的安置。设立优秀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补贴。重视在研发实践中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科技项目立项中应兼顾研发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研发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改进人才评价规则,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技成果评审、技术收益分配等方面把科研发作实绩放到突出地位。

参考文献:

[1]Mowery,D.C,Oxley and Silverman,Technological overlap and interfirm cooperation [J].Research Policy,1998,(27).

[2]Hagedoorn.J.,rends and patterns in strategic technology partnering since the early seventies[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6,

(11).

[3]Narula R.and J.Hagedoorn,Innovating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moving towards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and contractual agreements

[J].Technovation,1999,(19):283-294.

[4]Furman,J.,M.Porter and S.Stern.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Research Policy,2002,(2).

[5]张宁辉,胡振华.技术创新特征及其对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的要求分析[J].当代财经,2007,(11):73-77.

[6]Cooper,L.N.,Moor.Shall we deconstruct science?from Discussion:Psychology:From Hysteria to the Therapeutic Society.Partisan

Review,1979.LXIV(2):p.232-245.

[7]王朝云.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特征、产权主体与创新效率关系[J].技术经济,2005,(1):12-24.

[8]王立宏.技术创新过程的演化特征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2):81-84.

[9]张宁辉,胡振华.技术创新特征及其对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的要求分析[J].当代财经,2007,(11):73-77.

[10]Biggadike,E.Ralph,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Entry,Strategy,and Performance,Division of Research,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79.

第4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一)知识经济使企业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当前,信息化的浪潮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它使用的广泛性及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等优点,在企业经营上具有巨大应用价值。因此,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惟有通过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才能产生新兴知识,这些知识可能仅仅表现为一个想法、创意,却能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利润,没有创新,知识经济发展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追求创新才能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命脉,所以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如何开展企业经营活动,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形成新的交换体制,冲破时空的限制,构架新的市场规则。(二)知识经济是企业改善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彻底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通过产品创新,能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功能更好地满足用需要,使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从而改善现有市场条件。

二、知识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一)提高企业对管理创新的认识。首先,要重视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由于其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和创造性,能够大大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越来越成为比企业拥有的各种物质资源更为重要的战略经营资源,相应地,对知识的开发和管理亦逐渐上升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企业的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生产力源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创新能力,而管理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优良的管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只有抓住并搞好企业的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但它一旦武装了知识要素,就会释放强大的物质和精神能量,发掘人的创造性。所以,企业文化与时共进,悄然变化。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基于人的充分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以知识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

(二)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轨道。同样,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管理伴随着社会的形成而形成,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的创新行为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因此一切的创新源于观念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企业在知识的生产,占有和有效利用方面的竞争,要提高竞争力,企业就必须提高获取知识和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创新是企业改善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是为了满足顾客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竞争优势而从事的以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显然,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具体化过程,通过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创新与改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生产方式的建立与运行,实现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科技投入,知识投入的比例越来越大。上述种种,都要求我们重视管理创新,因为管理创新能够更好的创新知识,让知识真正的流动起来。因此,当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是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时,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用户,形成新的市场,从而使企业可以在更广泛的市场中进行选择。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产品创新,企业能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功能更好地满足用需要,使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改变用户对企业产品的看法,从而改善现有市场条件。

三、结束语

第5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企业网站 电子企业 网络广告

一、企业网站的诞生基础

1、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

中国网络购物规模以平均每季度15%的速度增长,作为互联网领域里最“商业”的应用――电子商务,牵动了无数商家的神经。以家乐福、国美为代表,无数的传统企业迫切的想要跨入网商的行列;另一方面,也有无数从淘宝、拍拍等C2C平台成长起来的个人卖家意欲突破瓶颈,拥有更大的作为。B2B、C2C等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随着市场的细分,从网络里成长起来的买家和卖家对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的需求不断增强。

回首从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99-2002年萌芽阶段:2000年中国网民仅1000万。网民的网络生活方式停留于电子邮件和新闻浏览的阶段。网民未成熟,市场未成熟,电子商务环境里没能养活几家电子商务平台,只是孕育了一批初级的网民。2003-2006年高速增长阶段:当当、卓越、阿里巴巴、慧聪、全球采购、淘宝,这些生在网络长在网络的企业,在短短的数年内崛起。2007-2010年电子商务纵深发展阶段:拥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传统企业,以及中小网商会是未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开展电子商务所采用的普遍方法首先是在Internet上建立起企业的“店面”,树立起企业的网上形象;其次是在网上扩大企业影响,并利用Internet的各种功能,以尽量少的投资和精力来获取大量的客户群。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上网是近年来企业界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企业对上网感兴趣,归根结底是因为网上存在无限商机。企业如果自身资源允许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是最理想的上网方式,有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可以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优势。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Internet是强有力的工具,能以低代价却很方便的把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发向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全世界所有客户都能通过网站,了解企业。Internet已经连接了相当多的网民、企业、机构和政府,而且向着更广阔的范围发展。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络与世界各国的企业进行互通。

(2)实现电子企业。电子企业(EB,e-business),它描述了一个组织通过电子联结与它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开展工作的方式,以便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地实现其目标。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管理者、顾客、供应商和合作者。企业上网通常都会加入到网上的某个行业协会网站或商业网站中,成为会员或网员。在行业协会网站或商业网站上供求信息,获取有关政策和市场信息,享受其他的服务。第一种类型称之为电子企业增强型(enhanced)组织,即传统的组织一方面建立电子企业能力,通常是电子商务能力,同时还维持它的传统结构。许多《财富》500强组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介入电子企业的,它们利用互联网来增强而不是取代它们传统的做生意的方式。第二种类型称之为电子企业使能型(enabled)组织,在这种类型的电子企业中,组织采用互联网来更好的完成它的一些传统的业务功能,但不是销售任何东西。换言之,互联网使组织成员能够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地从事他们的工作。存在大量的组织采用电子联结来与雇员、顾客和供应商进行交流,以向他们提供信息的方式支持他们。电子企业进入的最后一个领域是成为全部电子化的企业。许多企业如亚马逊、雅虎和eBAY公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完全的电子企业组织,它们的全部存在都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建立网站,从销售的观点看,可以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企业网站还可以扩建成为网上销售和售前售后咨询服务中心。

(3)与客户互动往来。企业建立网站,将信息咨询开设到网上,可与外部建立实时的、专题的或个别的信息交流渠道。一些企业在网站上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使客户能够通过电子邮件向企业发表意见。一些企业的网站以BBS或公告板的形式联系客户,客户可以发表意见,同时也能够看到其他客户的信息和从前的信息。还有一些企业充分利用Web2.0的思想,更多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4)建立企业形象。让别人看到自己,展示企业的实力。企业就能够在国内和世界亮相,无疑是一种宣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从广告意义上看,企业网站事关企业形象建设,没有网站也谈不上企业形象。

(5)主动抢占先机。企业上网,这是时展的必然,任何一家企业要想跟上时展的潮流,必须尽快上网。为了不被竞争对手建立网站抢占先机,为了不落后于时代潮流,应该考虑建站的必要性。

(6)开展网络广告。企业可以利用自己或别人的网页在网上打广告。一些专业的网络服务者(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网上开设汇总信息的大型信息服务系统(ISP网站),面向企业提供广告服务业务。企业网站本身就是广告,一些企业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页,或者开设自己的网站,把企业信息集中起来,分类分栏,方便浏览。现代社会中的所有著名企业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或网站。

二、企业网站的含义

1、定义

简单来说企业网站(Enterprise Web Site)是企业整体形象的网上延伸,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形象展示平台与销售渠道,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开展营销的综合性的工具。

2、企业网站要素分析

一个完整的企业网站无论多么复杂或者多么简单,都可以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网站自身的组织结构、网站所能够提供的内容、网站提供的服务、网站所具备的功能。对于企业网站的基本要素来讲,如何做到网站的优化即对用户来讲使用灵活,符合个人操作习惯;对网络环境来讲,做到能够容易被搜索引擎检索,并且可以方便的统计出用户的来源,以及网站的维护人员日常维护的便捷。

三、企业网站的分类

企业网站主要为了外界了解企业自身、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并适当提供一定服务的网站。根据行业特性的差别,以及企业的建站目的和主要目标群体的不同,大致可以把企业网站分为以下类型。

1、基本信息型

主要面向客户、业界人士或者普通浏览者,以介绍企业的基本资料、帮助树立企业形象为主;也可以适当提供行业内的新闻或者知识信息。

2、电子商务型

主要面向供应商、客户或者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群体,以提供某种直属于企业业务范围的服务或交易、或者为业务服务的服务或者交易为主。

3、多媒体广告型

主要面向客户或者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宣传企业的核心品牌形象或者主要产品(服务)为主。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网站往往不能简单的归为某一种类型,无论是建站目的还是表现形式都可能涵盖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对于这种企业网站,可以按上述类型的区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站类型。

四、企业网站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企业网站现状

目前在互联网上出现众多企业网站无人访问,深入研究发现,企业做网站有两大需求,一个是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一个是利用互联网服务于企业管理,简而言之就是网络营销和企业信息化。对于后者,一般适用于大型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办公,而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做网站主要的目的则是开展网络营销。如果企业没有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做网站就盲目上马,自然会出现“无人喝彩”的尴尬境地。最新的CNNIC公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目前中国网站数量已达150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万个,增长率达到78.4%。这个数据表明,占国内网站数量比例超过70%的企业网站数量在快速增长。大批新企业网站的诞生标志着众多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

2、企业网站未来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立运营的企业网站,相对来讲大型企业几乎都拥有自己独立运营的企业网站。而中小型企业,截至2006年10月底,总数达4200万,占我国企业总数99.8%以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憾,商机难寻,信息化滞后,业务难管,人才难求,资金不足。这一切决定着中小企业很难独立运营自己的企业网站。而成为建立在其他网站基础上的企业网站。但是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网站,都可以作为网络营销的工具与企业信息化的标志。对于企业网站面临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企业网站的未来又将如何?

第一,网站职能将分离。企业网站的两大职能就是网络营销和企业信息化。这两块职能在网站架构、目标人群、应用方式和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目前仍然有大量的企业网站将两者融为一体,这种局面在未来将逐渐发生改变。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一个企业将会拥有两个甚至多个网站,分别用于不同的目的。

第二,高端市场大有可为,低端市场举步维艰。目前网站建设市场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特别是在低端市场,众多网络公司参与竞争,已近乎肉搏战。未来企业网站建设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低端网建市场上的散兵游勇将更加难以生存,此块市场将逐步被智能建站平台和免费建站所取代。而对于大型网建的高端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蕴含着大量的商机和能量,将是专业网站建设服务商努力奋斗的方向。

第三,综合网上营销平台将取代部分企业网站。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所需的网上营销平台,未来的发展将不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的网站,而更多的将是一些综合性平台。它们同样能够起到建平台、做推广、促转化的网络营销目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网络营销效果才是最终所追求的内容。

第四,Web使用挖掘技术的支撑。对于这样的严酷的现实,作为企业网站来讲就要从自身角度加以调整,使之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向健康而完善真正做到面向客户,面向需求的做好自己。做到网站的优化即对用户来讲使用灵活,符合个人操作习惯;对网络环境来讲做到能够容易被搜索引擎检索,并且可以方便的统计出用户的来源以及网站的维护人员日常维护的便捷。而这一切要依赖于具有强大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的Web挖掘,尤其是web使用挖掘的运用和开展,使之成为符合用户习惯,满足用户需要又能达到企业建站目标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玛丽・库尔特(Mary Coulter):管理学(第7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乔纳森・施瓦茨(Jonathan Schwartz):我博客,我领导[J].商业评论,2006(6).

[3] 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第6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发展战略 企业 问题

现阶段,企业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当中,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如今的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好的发展,各个企业在企业内部纷纷应用相应的发展战略,其目的在于不断的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企业不断的实践表明,深化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有一定的问题存在。

一、对决策力方面问题进行研究

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状况已经被我国社会高度重视。企业在发展中,决策力对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之所以在企业不断发展中强化决策意识,提高决策能力,主要是由多年的经验教训决定。

一方面,曾经在美国杂质上出列的全球500强的企业,发展到如今,只有1/3存留,换言之,有500家企业,在如今仅仅剩下了100多家,其余的企业很多已经破产,也有很多被兼并。另一方面,从世界上所倒闭的大企业中可以看出,有85%的企业倒闭是由于企业家在决策方面出现了失误所致。那么从这两方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尽管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也很有可能出现倒闭的现象,而导致倒闭的原因就是决策上的失误。为此,根据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当前企业应该注重决策方面的问题。企业在决策方面的内容有很多,最为主要的内容包括对投资项目的决策、主导企业以及主导产品方面的定位决策等。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核心能力

曾有相关人士认为,企业产品竞争到企业核心竞争战略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较大的飞跃。一个企业在发展中,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核心能力,培育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相关文献指出,要有效提升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让每一个企业寻找出能够真正属于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特长,并用该特长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培养自身特长,确保本企业内部拥有其他企业没有的资源优势,例如产品方面、人力方面等。如索尼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原因在于它拥有研发极小关键性的技术能力。为此,企业核心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开拓企业合作竞争以及协作竞争模式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其重要的内容就是竞争经济,也是合作与协作经济的一种表现。实践表明,竞争和协作在企业发展中都是无法分割的,企业如果失去了竞争,那么必然不会存在活力;如果没有合作与协作的存在,竞争更不复存在。在设计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之所以要保证协作竞争能够更加有效,美国有相关学者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对于那些全球性的企业而言,损人利己的竞争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需要不断驱动供应商以及经销商之间的传统力量,用企业投入的最低成本,实现企业最高的经济收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仅仅靠企业单独竞争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四、企业要确立双赢模式与观念

在企业合作竞争以及联合竞争当中,双赢模式已经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依据相应的文献解说,双赢模式主要从以往的,传统的销售关系当中发展出来的,将以往的那种非赢即输的思想观念改变,用合作共性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并确保企业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如今,我国一些相应的企业策划当中,已经将“双赢模式”有效的融入到其中,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模式。实践表明,双赢模式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并不单一,它的形式与内容广泛并且灵活,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应用在产品的制造方面,还能够将其运用在市场营销当中。

五、名牌创新

名牌创新在当前企业发展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关注,但是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有很多企业将名牌当成商品的档次,名牌就是高档的体现,代表着具有昂贵的价格。另外,有企业也会将名牌看成一个静止而凝固的概念,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名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及动态性,需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一旦停止创新与发展,那么名牌在市场中必然会失去成效。

六、企业文化、形象以及服务方面的战略问题

首先,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企业发展中也被称之为是一种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功能,即凝聚力功能、导向力功能、激励力功能以及约束力、纽带力等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存在,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企业形象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力量的存在形式,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原因在于,当所生产的厂家逐渐增加时,同一种商品销售商场也会越多,那么消费者将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那么这对企业竞争而言就会更加激励,而企业形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最后,企业服务也是现代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企业应该给予“服务增值”以及“服务创新”工作高度重视,如今,服务竞争在当期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已经日益凸显,为此,企业应该抓好产品的质量,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与质量,用服务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七、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8个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通过分析,明确在企业发展中,应用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所在,通过分析,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国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能够真正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洪运.基于柔性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23).

[2]耿力生.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和谐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第7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咨询业;中小企业;西部地区;政府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26-04

收稿日期:2010-02-10

作者简介:谢美娥(1978-),女,福建福鼎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发展、资源经济研究。

西部地区的不发达,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小企业的不发达。由于生存环境比较恶劣,西部中小企业数量少,成长性差,据有关测算,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约5.9年,而西部中小企业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 年12 月公布的《2005 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指出, 在最具成长性的前500家企业中,东部地区(389 家) 占77.80%,西部地区(49 家) 占9.80 %,地区间的差异比更高达1∶0.13 [1]。而咨询业是指专业咨询机构依托信息和专业知识优势, 运用现代分析方法, 为解决各类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复杂问题, 进行创造性思维劳动, 向客户提供决策依据和优化方案的智力服务业。当前咨询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50%左右拥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100%的公司接受过多次咨询管理服务 [2]。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都普遍存在家长式管理、经验式管理、专业人才不足、信息来源单一、决策盲目、行动力低下等诸多问题,而咨询业可以通过详细诊断和缜密设计,明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发展策划提供必要的依据,弥补家长式管理、经验式管理中企业领导个体知识与能力的不足,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见,咨询业的存在将改善西部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其健康发展。

一、咨询业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存在价值

1.为企业搭建一个更为优越的发展平台。咨询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搭建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高级专业人才不足是西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市场的激烈竞争又无一例外地要求企业具备丰富的专业人力资源,但如果要给出优惠待遇招聘齐一个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对于规模很小特别是那些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各种专业性咨询机构的存在则可以大大降低这些企业的发展成本。以一个小食品厂为例,从选址建厂到正式投产,中间必须和城建、工商、税务、环保、质检等许多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也涉及许多法律法规,诸如商标法、食品安全法、QS认证细则等,而且许多细节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如食品的企业标准备案、食品添加剂备案、QS认证中对厂房设备的设计安装要求(如风淋室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安装、样品检测实验室仪器安装以及认证单元申请等),如果没有专业人才指导而单凭中小企业的少数几个雇工盲目试验,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或,即使完成也走了不少弯路,付出许多不必要代价。但是,如果有专业性的咨询机构存在,只要付给一定的咨询费,即可使事情进展得比原来顺畅得多,这相当于政府已经修完路,个体通行者只需要自备车辆或购买车票即可成行,而不必支付个人根本支付不起的巨额修路费。

2.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西部产业集群程度低,咨询业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发达。与零售业等相似,咨询业属于服务业,需要达到一定的需求门槛才能生存。一般地,咨询需求越旺盛,咨询市场越发达。如在产业集群程度高的地方,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十分发达,并作为区域创新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区域创新活动。意大利是一个“中小企业王国”,其经济特色是地域同业中小企业集群,全意大利产业集群地有199个。中介服务业非常发达,企业只需负责内部的生产经营,其财务、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物流服务、广告服务、法律咨询等都可外包给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来完成。在萨斯索罗,与瓷砖产业有关的企业200多家,有许多与之配套的模具、釉料、包装材料、仓储、运输等各类服务企业,为瓷砖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再如,英国生物技术中小企业达270多家,约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1/3,产业份额占世界市场份额一成以上,为中小生物技术企业服务的配套专业化服务机构也十分发达,例如,在集群的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内,具有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为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在国内,由于近几年产业集群在一些地区迅速发展,咨询机构也在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达到了701个,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480余家,各种形式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6万多个,从业人员约为110万人 [3]。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少,且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一些大规模或专业化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里存在,而由于进入工业园区需要在投资规模、占地面积等方面达到一定门槛标准,这使一些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偏好选择在没有门槛或门槛很低以及土地、劳动力更低廉的地方投资,但这样一来,就更难获得中介、咨询机构的有效服务。

3.弥补政府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不足。政府提供专业化服务能力弱,也不能代办企业的某些专业技术性业务。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费用由地方财政负担,而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其地方财政收入普遍紧张,一般倾向于减员增效,以节省财政开支。一旦要为某个规模不大的特定行业(产业)扩大专业技术性指导部门,其财政开支如人员工资费用、培训费用等势必要大大增加,况且西部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大型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地方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细致周到的专业技术性指导服务是几乎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有关文件也明确规定,政府不能代办企业的某些业务,如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管理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从事认证、认证咨询及认证培训活动。这样,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性指导服务只能依靠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提供。

4.形成一种更加健康合理的社会分工关系。与贿赂寻租不正当不合法利益关系相比,企业和咨询机构更能建立起一种健康合理的利益关系。贿赂是一种违法行为,它损害社会公正和公平竞争,但在正式的制度安排不规范不健全的条件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贿赂可能是一种不合法但又合理的选择。而大量便捷、廉价、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这种不合法行为发生的几率,这是因为中小企业与咨询机构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时形成平等合法的利益关系,具有强大的优越性,这是与政府官员“合作”时那种贿赂―寻租关系不可比拟的(见下表)。从下表不难推测,在正式制度安排规范健全的条件下,具有经济理性的企业一般倾向于选择和咨询机构合作。

二、通过咨询业扶持中小企业的国际经验

鉴于咨询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些国家纷纷通过促进咨询业的发展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有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他们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1.促进企业对咨询的重视与需求。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科技转让促进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采纳和运用。如,1978年,德国政府批准了中小企业科技政策的基本纲要, 确定了为中小企业推广新技术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的扶持方式和机制;从1989年起,德国经济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受益对象的技术转让促进计划,从1991―1995年,国家经济部为该计划提供了1.6亿马克的经费支持 [4];1996年,为促进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 联邦教研部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六项措施, 其中一项就是中小企业促进中心应当与科研机构、大学和商会密切联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 [5]。其他国家或经济体也采取类似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如欧盟设立了“中转中心”,鼓励欧洲研究成果的交流和促进创新咨询与培训,到1995 年,欧盟与冰岛、挪威已设立了52 个中转中心 [6];日本通过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主要途径有技术指导、信息提供和信息培训;马来西亚政府为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和监管、市场营销等提供一系列的咨询与服务;韩国政府在通商产业部内设小企业局,为韩国中小企业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机构。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企业对科技的采用。

2.优惠政策扶持咨询业发展。国外政府主要直接补贴、税收减免、财政资助、优惠贷款等优惠措施扶持咨询业的发展。如德国政府就对咨询业采取财政支持和不同形式的补贴政策, 促进咨询业为中小企业服务。直接补贴有:前西德政府自1975年起, 就逐步在各部门、各行业、各研究所建立咨询部门, 由政府资助五年;对十 家非盈利的半官方咨询机构, 给予50%的经费补助;政府资助建立的几十家技术咨询机构, 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此外,政府还对中小企业的咨询费用和软科学研究实行部分补贴。美国:对于像兰德公司、传统基金会这样的综合性咨询机构,通常以“非营利”为由免去全部税收;对于营利性机构,没有特殊扶持,但采用鼓励企业咨询需求的措施,规定企业咨询费用计入成本,免征所得税。英国政府主要采取财政资助政策,170 多个综合性咨询机构的一半以上经费由政府资助。法国对实行对政府系统咨询企业优惠贷款政策,而意大利政府对技术咨询企业实行低息贷款政策,凡这类企业所需资金,可从金融机构的中期信用中央金库得到低息贷款,平均年利率为8%,付款期限为五至六年,由政府设立的国际保险公司提供担保 [7]。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国家非常重视涉外咨询对维护本国利益的意义,对鼓励咨询机构开展涉外咨询十分重视,对这方面给予扶持。如英国许多政府部门长期协助开辟国外咨询业务,对承担海外咨询业务的公司,英国政府提供占调研初期费用50%的补助,给咨询公司创造低风险的竞争环境,使该种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8];日本派遣政府调查团,常吸收咨询专家参加,并给予补助,对本国咨询机构在国外所得收益实行优惠税制。美国和英国对承担海外咨询项目的企业实行信贷优惠政策。有的国家还设置了扶贫基金,鼓励咨询机构拓展海外业务。这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资源化财富化的今天,无疑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前不久的“力拓案”就反映了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信息战略性意义认识的不足。

3.产业与区域结合的咨询供给创新网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既要符合区域特征,又要顺应产业发展要求,而广布于德国各地的技术中心恰好满足了中小企业这一需求。德国技术中心是一种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专业化服务的中介组织。它由众多中小企业以股份制形式组建, 将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科研机构及大学) 、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等各方面力量集于一身, 并按照行业专业化的要求组织建立起来,其人员、设施、工作方式都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而且,这种专业化特征还与本区域有优势的主导产业相统一。这种人员组织结构与国际咨询机构通行的矩阵结构即既按学科知识对人员分组又按课题需要组队研究不谋而合,在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上非常有优势,因此,深得当地大小企业的有力支持。各地技术中心之间联系密切,在全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和功能强大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咨询机构多,咨询内容广泛,单纯的政府管理难以应付,因此,西方国家十分重视行业协会对咨询业发展的自律、促进等积极作用。如德国目前有两个举足轻重的民间咨询组织,德国工商联合总会和德国手工业联合会,还有约30万个协会和联合会等社会组织,这些协会通过协会章程等形式,对咨询人员从业资格、职业道德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充当企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与媒介;承担部分政府职能, 如为政府和银行对申请促进资本的企业进行资格鉴定、行业优质企业的间接评审;为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经济、金融、科技、管理、出口、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为政府修订计划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帮助一些中小型咨询公司;广泛开展职工培训等工作等 [9]。美国的管理咨询公司协会(ACEM)、职业管理咨询协会(SPMC)和管理咨询学会(IMC)以及内部管理咨询者协会(AIMC),也是声誉卓著的行业协会。此外,英国的经营管理咨询协会(IMC),管理咨询协会(MCA),法国的咨询和研究团体联合会(SYNTEC)、加拿大的加拿大管理咨询协会(CAMC),日本的日本能率协会、日本经营士会、中小企业诊断协会等咨询行业协会,行业影响很大,各自在本国的咨询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西部咨询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规范咨询业的发展。规范咨询业的发展要从三个层次抓起。第一层次,需要加强对从事咨询行业个体人员的资格管理。咨询行业门类多广,各个行业都应该有相应行业的注册咨询师资格考试,只有通过相应行业的资格考试和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员才能从事咨询工作。第二层次,加强对咨询机构从业资格、诚信度和资质水平的管理。严格咨询机构的登记审核管理,规定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行业合格注册咨询师才能营业,严格审查其业务范围,并进行跟踪监督和接受咨询企业信息反馈,以评定其诚信度和资质水平,并定期向社会,供广大需要咨询服务的中小企业选择,减少其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损失。第三层次,加强行业运营环境管理。在行业这个层次,需要着重抓好行业运营环境的制度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体系,如从业人员的资格、咨询机构的行业服务规范等,使咨询活动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2.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互动。当前西部中小企业和咨询业各自发展状态都不理想,联系少、互促效果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供需双方都产生了一些问题:处于需求方的中小企业,其咨询意识低、对咨询公司的不信任、咨询费用过高、对低水平的咨询质量产生失望情绪;处于供给方的咨询业,提供的咨询产品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存在欺诈行为等。因此,处于第三方的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把咨询机构作为一种廉价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其在人才、技术、信息上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为防止咨询机构的欺诈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政府应加强监管,一经发现加以严厉惩处;为降低咨询费用高对交易频率的影响,可设立中小企业咨询费用专项基金,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的中小企业咨询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对于咨询机构,可在一定程度上扶持咨询机构发展作为促进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举措,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资助、优惠贷款、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支持等措施扶持其发展,诱导其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3.提高咨询业的供给效率。提高咨询业对西部中小企业的供给效率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征,根据其产业(行业)特征、企业战略、发展阶段、支付能力等进行咨询产品供给。如针对西部中小企业多集中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利润低,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但短期之内又不能实现完全转型的特点,在咨询机构配置上可诱导相应行业、可为中小企业提供急需的科技、金融、营销、认证等服务的咨询机构的产生,并给予一定政策倾斜;针对小企业对支付的咨询费用十分敏感的特点,鼓励咨询企业改变服务模式,以降低这些企业的咨询费用,如咨询解决方案的模块化设计,团购某些具有共性的咨询产品,争取政府各种援助等;针对中小企业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对环境变化和发展阶段不敏感的特征,鼓励企业长期以各种方式与有资质的咨询机构合作,以使企业在不同时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有效指导。

4.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中国目前的咨询协会还比较少,仅有少数几家,如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建设监理会,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等,而且这些协会也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挂靠于某些部委,经费来源少,来源渠道单一,独立性差,加上入会条件低,协会章程不具有强硬约束功能,因此在行业影响力上大大降低。但“小政府,大社会”是民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中国幅员广,中小企业数量多,咨询门类杂,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单凭政府行政力量很难监管好咨询业,将来政府仍很有必要根据国情特色,鼓励咨询行业协会的发展,拓宽其经费来源渠道,增加其行动独立性,并加强监管,促进其自律和自强。

5.搭建广阔的战略发展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赢利性咨询机构,其经济理性是追求成本最低效益最大,这种理性不可避免地具有市场经济短视、微观、局部的弱点,如个体咨询机构一般不可能花费巨大代价去国外搜集信息,以供企业咨询之用,即使这样,也是向企业收取高于成本几倍的报酬。鉴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鉴于企业的短视和条件限制,鉴于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鉴于扶持西部中小企业和咨询业发展的迫切性,政府应具备全局战略意识,创造比较便捷的涉外信息获取平台,如加大涉外情报人才培养力度,广泛搜集国外有关的经济技术信息,拓宽涉外信息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咨询机构开展涉外咨询服务等,以使西部的中小企业和咨询机构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需要。

参考文献:

[1]安世民,吴奇.对西部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思考[J].经济师,2007,(1):218-219.

[2]耿识博,郭丽华.咨询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08,(4):42-43.

[3]马中东,张东辉.产业集群与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互动机理研究[J].理论学刊,2009,(4):45-49.

[4]夕蓓.国内外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04,(10):16-21.

[5]吴怡青.德国利用管理咨询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J].现代情报,2006,(1):220-222.

[6]樊增强.日本、欧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J].现代日本经济,2005,(1):41-45.

[7]赵晓.中国与发达国家咨询业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J].时代经贸,2008,(1):115-116.

[8]任西.发达国家咨询业的特点与中国咨询业的发展制约因素[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54-57.

[9]耿识博,郭丽华.中外咨询市场运行机制比较――以中、英、日、德、美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8,(5):152-160.

A Study on the Problem about Consulting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 Enterprise inWestern China

XIE Mei-e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 China)

第8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1 引 言

临沂市是我国近年来崛起的商贸物流城,同时,临沂市又是我国农业大省中的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临沂市农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平邑金银花、郯城银杏、苍山大蒜、临沭杞柳、蒙阴蜜桃、莒南花生和板栗、沂南黄瓜、苍山牛蒡、费县核桃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迫切需要发展农产品物流,而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发展农产品物流可以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运输和配送等活动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和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进而提高农产品利润,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本研究拟选择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参与主体――农业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临沂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物流状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2 临沂市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物流发展不完善

目前临沂市农产品物流主体规模较小、服务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比较薄弱。近几年,临沂的农产品物流主体虽然取得较快发展但仍缺乏龙头企业,农产品物流表现出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缺乏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的特点。此外,我们调研发现农产品物流主体数目尽管众多,但是68%的企业会选择全部自营的物流模式,仅有27%的企业会选择部分外包,5%的企业会选择全部外包,主要是外包给从事贩销的小农户和各种专业合作社。这造成了农产品物流太过分散,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经过的环节过多,使得物流周期过长,造成严重浪费。

2.2 农产品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

我们调研发现临沂市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①农村交通网络不发达。尽管“村村通”为农户与龙头企业与外部市场的联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些道路并没有直通农户、直通田间地头,农户农产品收获后走向市场,还有“最后一公里”。②运输工具多以普通汽车和散装汽车为主,缺乏专业的冷藏、配送的交通工具,交通网络运输水平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致使农产品流通不畅。运输与配送的及时率仅达到60%左右,汽车的空驶率也比较高,使农产品流通不顺畅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经营风险。③农产品物流技术就目前来看,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仍占主导并且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包装和再加工技术比较落后,使市场需求与农产品流通出现裂缝,信息出现断裂,降低了物流的效率。

2.3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我们调研发现临沂市农业龙头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不能适应巨大的农产品物流量的需求。虽然临沂已经建成了各种农产品专业性网站和区域性粮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的获取主要还是靠传统方式,各种信息网站的利用率较低。大多数企业都未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商和客户居住相对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和传递。企业接受订单及信息的方式大多是通过电话和传真等方式。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农产品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

2.4 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临沂虽然有72%的龙头企业设有专门的物流职能部门,但缺乏较为专业的物流人员。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专科、高中及以下水平,而且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物流培训。

2.5 业务运作及供应链管理系统不完善

临沂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原材料大多来源于市场采购和农户采购,来源比较单一而且不固定。大多数公司与供应商之间是普通的伙伴关系,市场关系不固定,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根据我们的调研,有些企业由于技术及设备的原因,收到订单后还会出现不按时发货的情况,企业在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订单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改善。

大部分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应用,也未制定相应的供应链管理规划,目前尚未应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模式,也没有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的物流服务。

3 临沂市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

3.1 基础设施因素

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它决定了农村货运量与货运效率,最终决定着农村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一些以前无法达到运输要求的生鲜品也可以通过快捷的农村公路网络进行运输,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物流经济效益与效率,而且使更多的物流企业愿意开展农村物流业务,一些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出现的农村物流企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3.2 农业龙头企业自身因素

据调查发现,临沂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会选择全部自营的物流模式,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企业的实力比较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企业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③产品线比较单一,着重生产某一种产品。④客户集中在本城区,距离比较近,企业完全有能力完成配送。

部分公司会采用部分外包的物流模式,其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质量和价格,部分企业还要求速度快捷,如生鲜农产品的运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物流技术水平不够,资金短缺。②物流设施专用性造成利用率太低,专业物流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

4 临沂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

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特殊性,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政治稳定与安全,政府应该在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上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为农产品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展农产品物流。

4.1 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发力度

加大对农产品包装技术的研发力度。企业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发展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礼品化、系列化。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冷藏保鲜技术的研发力度,提升运输过程中的再加工技术,使市场需求与农产品流通相一致,提升物流的效率。

4.2 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企业要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选择适应产品的仓储类型,比如说建立恒温仓、冷冻仓等。其次,加强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运输和配送的及时率,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降低汽车的空驶率。

第9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员工工作倦怠问题

一、企业社会工作概述

企业社会工作就是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于工业界(企业界)与工会,以协助企业员工、工会会员及管理者解决个人与家庭的问题、困扰,由英文名“Industrial Social Work”翻译而来。事实上,企业社会工作与其它领域的社会工作(如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并无很大的差别,所不同的只是其所实施的对象、场所不同而已。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界的员工,实施的场所则大多在与工作有关的组织之中,如工厂,公司,工会等。但是其助人的本质是一样的。林万亿人为,工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实施于工业体系或工业机构中,透过工业社会工作人员与其它的相关专家的协助,增进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的工作适应关系,充实员工职业生涯的成就,提升合理而有效的生产环境。

对大部分人而言,工作使人得到各种需求和满足,如经济收入、生活舒适、自我认同等,同时工作场所也是人们获得社会化及友谊的地方。由此可见工作对人们的重要性。但是,并非人们的工作就是坦途,一些个人或家庭及其它方面的问题会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进而影响到工厂、企业、组织的运作,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一些问题,如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低,产品质量低劣,员工流动率高等。为了杜绝公司资源的浪费及人道主义的观点,社会工作界应致力于发展企业社会工作,一方面提供人性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企业组织达成既定目标。

二、企业员工工作倦怠问题的探究与解决

企业是由其内部的员工按照一定的结构与规则组织而形成的,并以盈利为目的,员工个人能力水平的发挥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企业若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就必须使员工的潜能被最大化的挖掘。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程度扩大化,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出现的一些障碍,个人家庭婚姻问题的干扰,或者企业本身激励机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就会使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异常地状况,或疲惫不堪,或萎靡不振,士气低落,注意力很难集中,甚至厌恶工作,而给企业发展带来困难,对此可以称之为员工工作倦怠。

(一)案例

李太太是某公司的一名业务部经理,从她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名勤奋能干的经理。但是,李太太最近的表现却屡屡出错,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李太太讲述女儿刚上初中,换了新的学校,由于成绩和同学伙伴们相处的问题,经常显得孤独而抑郁寡欢。而李太太也有其他的身体、精神上的问题。这些都使她睡眠不稳,无法集中精力,以致她不能处理好所负责的工作,必须超时间工作以赶上进度,这样一来又限制了她与女儿每天接触交流的时间,甚至会给丈夫带来很大的压力,当李太太工作一天回家后,通常是三个人争吵的开始。

杨先生在某公司上班已经有数年了,最初刚进公司的时候,他的薪资是在两千元左右。当时在他看来这已经很高了,因此他的工作热情也很高,工作态度也认真负责。但是现在杨先生却觉得工作越来越没有动力了,工作了好多年,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内容,工资没怎么见涨,而且公司还会时常加班,加班的费用也不会及时给付。结果他不再那么认真工作了,甚至萌生了跳槽的念头。

(二)案例分析―员工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

案例1中的李太太不能很好的工作,或者说是对工作产生了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的客观原因如身体疾病,主观原因如精神疲惫,家庭亲子原因,对女儿的过分关注等。最主要的还是家庭原因,而李太太又不能很好的解决,致使李太太与女儿和丈夫之间关系紧张,从而影响到她的工作表现,又将工作给她带来的挫折与沮丧带至家中,使问题更加复杂,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实例2则是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杨先生厌倦工作。员工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企业一旦失去了培养“细胞”的营养,“细胞”很快就会萎缩。在杨先生看来,公司已经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这种公司内在文化动力的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员工没有积极性,加之领导者与员工了解甚少,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几乎没有,使企业的目标很难与员工相挂钩,员工为此会遭受更多的挫折。

(三)解决方案 ― 如何解决员工工作倦怠的问题

工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旨在协助企业员工解决个人与家庭问题,以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的目标。据此,企业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服务机构,来给员工提供专业的服务。

专门的社会工作服务队整体企业员工来说,可以起到指导、协调、预防的作用,更对企业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对于员工个人的服务来说,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细致而又专业的方法协助员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案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其精髓在于“助人自助”。可以运用同理心、倾听、心理社会分析、行为矫治、危机干预模式等方法来协助解决员工的问题。

与此同时Jorgensen也指出,预备进入工商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加念企业管理、经济学、行政学、酗酒与药物咨商等课程。苏景辉认为社会工作者,除通盘的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外,亦应该具备劳工问题、劳工政策、劳资关系、企业管理、人群关系等知识。①

从根本上讲,每个员工出现工作倦怠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因此,针对个人员工提供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才是核心的,企业应从政策上、方向上关怀员工。这样,员工才会更有工作的动力,工作效率才会得到提高,工作倦怠才能被避免。

三、结语

企业社会工作不是一门全新的社会工作的领域,但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加,企业组织的结构与形式愈趋复杂化,同时社会对企业发展的关注、研究也愈来愈趋向于人性化,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与力量是不可轻视的。除员工工作倦怠的问题,还有企业青年劳工问题,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员工家庭婚姻问题预防与咨询等具体问题都需要运用企业社会工作的协助来有效地加以解决和提供相关内容的服务。

至少现在看来未有企业设立专门的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而国家和社会都应该给与重视。这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同时创造有利的机会,使企业界意识到企业社会工作者能够带来的效益,使企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负担与支出。同时,学校的社会工作教育要配合时代趋势培养工业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服务与企业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和谐生存与发展。

【注释】

①苏景辉.工业社会工作初探[M].辅仁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民国七十五年元月:67.

【参考文献】

[1]苏景辉.工业社会工作[M].台北:桂冠社会工作丛书,1989.

[2]林万亿.工业社会工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3]台湾省政府社会处编印〈台湾省劳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第七期,民国七十四年六月.

[4]苏景辉.美国的员工协助方案[J].《社会建设季刊》第六十四期,民国七十六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