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品牌营销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品牌营销管理办法

第1篇: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第一条为规范汽车品牌销售行为,促进汽车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汽车品牌销售,是指汽车供应商或经其授权的汽车品牌经销商,使用统一的店铺名称、标识、商标等从事汽车经营活动的行为。

汽车供应商是指为汽车品牌经销商提供汽车资源的企业,包括汽车生产企业、汽车总经销商。

汽车品牌经销商是指经汽车供应商授权、按汽车品牌销售方式从事汽车销售和服务活动的企业。

汽车总经销商是指经境内外汽车生产企业授权、在境内建立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从事汽车分销活动的企业。

第四条境内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自产汽车的,应当建立完善的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提高营销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汽车供应商应当制定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规划(以下简称网络规划)。网络规划包括:经营预测、网点布局方案、网络建设进度及建店、软件和硬件、售后服务标准等。

第六条同一汽车品牌的网络规划一般由一家境内企业制定和实施。境内汽车生产企业可直接制定和实施网络规划,也可授权境内汽车总经销商制定和实施网络规划;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须授权境内企业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境内设立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制定和实施网络规划。

第七条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工作,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汽车品牌销售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辖区内汽车品牌销售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的设立

第八条汽车总经销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㈠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㈡获得汽车生产企业的书面授权,独自拥有对特定品牌汽车进行分销的权利;

㈢具备专业化汽车营销能力。主要包括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促销、网络建设及其指导,产品服务和技术培训与咨询、配件供应及物流管理。

外商投资设立汽车总经销商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㈠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㈡获得汽车供应商品牌汽车销售授权;

㈢使用的店铺名称、标识及商标与汽车供应商授权的相一致;

㈣具有与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的场地、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

㈤新开设店铺符合所在地城市发展及城市商业发展的有关规定。

外商投资设立汽车品牌经销商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申请设立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

㈠汽车总经销商申请人将符合第八条规定的相关材料报送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㈡汽车供应商将符合第九条规定的汽车品牌经销商申请人的相关材料报送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㈢外商投资设立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的申请人分别将符合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和外商投资管理有关规定的相关材料,报送拟设立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报送材料进行初审后,自收到全部申请材料1个月以内上报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合资中方有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的,可直接将申请材料报送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自收到全部申请材料3个月内会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对予以批准的,向申请人颁发或换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外商并购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及已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汽车品牌销售经营范围的,按前款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汽车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申请设立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的资质条件进行评估,评估意见作为审批、备案的参考。

第十二条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查验有关证明材料,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

第十三条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申请人应当持予以备案文件或《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的经营范围核定为“品牌汽车销售”。

第十四条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涉及经营品牌变更的,应当按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五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连锁经营应当取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并按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设立从事汽车品牌销售活动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应当持汽车供应商对其授权和同意设立的书面材料,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外商投资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应当按第十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20*年12月11日以前,同一境外投资者在境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活动且累计开设店铺超过30家以上的,出资比例不得超过49%。

第三章汽车供应商的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汽车供应商应当为授权的汽车品牌经销商提供汽车资源及汽车生产企业自有的服务商标,实施网络规划。

第十八条汽车供应商应当加强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的管理,规范销售和售后服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其授权和取消授权的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企业名单。对未经汽车品牌销售授权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不得提供汽车资源。

第十九条汽车供应商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汽车质量保证和服务承诺,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车型,并采取积极措施在合理期限内保证配件供应。

汽车供应商不得供应和销售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汽车。

第二十条汽车供应商应当合理布局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点。汽车品牌销售和与其配套的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网点相距不得超过150公里。

第二十一条汽车供应商应当与汽车品牌经销商签订授权经营合同。授权经营合同应当公平、公正,不得有对汽车品牌经销商的歧视性条款。

第二十二条除授权合同另有约定,汽车供应商在对汽车品牌经销商授权销售区域内不得向用户直接销售汽车。

第二十三条汽车供应商应当根据汽车品牌经销商的服务功能向其提供相应的营销、宣传、售后服务、技术服务等业务培训及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二十四条汽车供应商不得干预汽车品牌经销商在授权经营合同之外的施工、设备购置及经营活动,不得强行规定经销数量及进行品牌搭售。

第四章汽车品牌经销商的行为规范

第二十五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

第二十六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严格遵守与汽车供应商的授权经营合同,使用汽车供应商提供的汽车生产企业自有的服务商标,维护汽车供应商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所经营品牌汽车的销售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七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必须在经营场所的突出位置设置汽车供应商授权使用的店铺名称、标识、商标等,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事非授权品牌汽车的经营。

第二十八条除非经授权汽车供应商许可,汽车品牌经销商只能将授权品牌汽车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

第二十九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明示汽车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内容,按汽车供应商授权经营合同的约定和服务规范要求,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并接受消费者监督。

第三十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明示所经营品牌汽车的价格和各项收费标准,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实行明码标价。

第三十一条汽车品牌经销商不得销售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汽车。

第三十二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建立销售业务、用户档案等信息管理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本区域销售动态、用户要求和其他相关信息。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境内汽车生产企业转让销售环节的权益给其它法人机构的,除按规定报商务部批准外,需报请原项目审批单位核准。

第三十四条建立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备案制度。凡符合设立条件并取得营业执照的汽车总经销商,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2个月内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凡符合设立条件并取得营业执照的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2个月内向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将汽车品牌经销商有关备案情况定期报送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

第三十五条汽车供应商应当将授权汽车品牌经销商使用的店铺名称、标识、商标等有关材料报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进口汽车品牌使用的中文签注名称应当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备案的相一致。

第三十六条2005年10月1日之前,汽车供应商应当对在本办法实施之前设立的汽车销售企业进行确认,并将确认的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名单及品牌授权、企业登记情况报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确认的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其经营范围核定为“品牌汽车销售”。

未经确认的汽车销售企业申请从事汽车品牌销售活动的,应当按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七条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暂停汽车供应商新设品牌销售网点的审核。

对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第三十八条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按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三十六条规定,办理完手续的汽车总经销商、品牌经销商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九条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汽车交易行为、汽车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汽车供应商、品牌经销商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条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商务主管部门建立汽车供应商、品牌经销商信用档案,及时公布违规企业名单。

第2篇: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会展营销;会展经济;会展品牌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30日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异常频繁,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展业不仅可以为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增加地区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以及优化地区结构。

海南省会展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会展业给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放大效应也日趋明显。但从展馆面积、展览数量来看,海南与全国会展发达的省份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要想把会展业做大做强,需加快改革与创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在规范中求得更大的发展,积极扶持和促进会展营销,全面提升会展业整体的市场推广能力和市场整合能力。只有这样,海南省会展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克服“营销瓶颈”,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走在全国的前列。

一、会展与会展营销

(一)会展的含义。关于会展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简称CE;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的统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简称MICE。国际上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国内的海南省“冬交会”也是典型的会展活动。

(二)会展营销概述。会展营销是指研究如何在满足展会参展者的利益的基础上,刺激和调控参展者的需求,会展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根据社会环境和企业条件,在一定的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对会展项目和会展服务的策划、设计、定价、招展、展后服务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司的业绩,另一方面可提高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二、海南会展营销面临的问题

(一)人们的会展经济意识不强,会展营销理念相对落后。海南的会展经济意识相对较差、积极性不高,对会展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此外,海南当地的会展企业的营销理念较为落后,停留在传统的生产观念和推销观念,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的市场营销理念,更加缺乏创新性的营销理念,而且对营销理念的研究缺少预见性和动力。海南大部分会展业只重视会展的规模和参与人数,很少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有特色的会展,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海南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海南的市县对会展业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对其引导。

(二)营销渠道不够通畅。海南的会展营销渠道不畅通,在全国的省市几乎没有专门的办展机构,缺少完善的营销网络,海南在省外的营销工作都由当地的会展商来承办,这就导致会展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海南会展的网络营销渠道开发很慢,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会展网站。另外,目前海南的会展业还没有和旅游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大部分的会展活动将参展商、消费者推向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但是旅游企业又不能提供完善和全方位的服务,对会展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会展经济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每次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都需要高素质的会展人员和专门的会展公司,但是相对来说,海南省这方面的人才和公司相对稀缺。总体来说,与全国会展发达的省份相比,海南省全行业性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至今没有建立,没有权威的资信评估体系。海南省大部分会展界的企业高层不是从会展营销起家,缺乏专业理论修养,会展营销素质也不高。

(四)会展业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海南省会展业里面普遍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会展场馆通常被当作是一种事业单位,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营。由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就造成了目前的“展销会”的先天畸形,后天的发育不良必然受到影响。迄今为止,海南省对会展业仍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规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没有对参加会展的参展商进行严格的审查,导致违背合同的事情常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海南省会展业的信誉。另外,举办会展的审批制度也不够健全,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把会展当作“形象工程”来做,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五)会展主题单一,品牌少且缺乏优质品牌。相对于东部发达的省份,海南省正处于会展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会展主题的雷同现象非常严重,缺少适合本地特色的题材;品种相对单一,以农业产品的展销会为主,最终导致会展公司资源的大量浪费且效益很低,会展的规模一直做不大且效果很差。而且省内大多数会展公司片面追求会展的规模和参与人数,没有重视品牌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宣传效应,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会展品牌;海南会展企业品牌营销理念落后,严重制约了海南省创建名优品牌的进程,造成严重落后于会展发达地区的局面。

(六)政府和行业协会作用不明显,多头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由于海南的会展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等局限性,政府在整合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联合营销中存在很大障碍,政府没有在会展营销中起到良好引导作用;在我国东部会展发达的省份,行业协会组织在会展行业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促进会展业有序健康地发展,但海南省会展行业组织相对涣散,实力相对弱小,根本无法起到引导营销的作用。另外,各市县的会展业之间缺乏互相沟通和交流,严重制约了海南省会展业的整体发展。海南会展业中仍然存在着多头办会展的现象,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造成责任不明,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海南省会展业水平的提高。

三、海南会展营销对策

(一)倡导会展营销理念创新,树立新的会展营销观念。会展营销只有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才能摒弃传统的、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模式,才能使企业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树立从服务参展商到服务观众,从大众营销到品牌营销观念。树立新的会展营销观念,会展的参与者包括从政府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到每一个参展商,甚至与会展业相关的其他服务产业都必须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会展的组织者更要树立新的会展营销的观念,在会展营销中应统一分配资源,从会展方案的设计到会展营销的实施,都要竭诚为参展商和消费者考虑,努力为参展商服务,并加强管理与指导,要把参展商和观众的参展满意度与忠诚度放在首位,使相关主体利益实现最大化。

(二)提高营销渠道的畅通性。努力拓展会展营销的渠道,在各省市建立相应的办展机构,会展企业要多走访各地的商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加其他省市举办的展览会、博览会、洽谈会等会议,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结交新老客户,并与相关会展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推出会展的新形式,大力发展网络和虚拟会展,建立集信息、商品宣传、企业推广、网上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会展体系。会展业与旅游业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举办会展期间,旅游企业为参展商提供完善的服务,会展业通过旅游业的渠道来宣传会展品牌,从而双方实现共赢的模式。最后,不断整合和完善各种营销渠道,来建立和完善强大、畅通的营销网络。

(三)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会展企业综合实力。海南会展业应建立专门的会展营销的研究机构,并联合海南大学等高校组织会展人才培训,优化从业人员结构,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技能;并且应该加强自身的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争取跻身于我国会展企业的前列。此外,海南各高校也应该开展相关的会展管理专业,为海南会展培养储备人才并注入新生力量。

(四)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健全会展业市场运行机制。海南会展业若仍然持有由政府主办会展的理念,会展业将永远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也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更不会拉动海南省其他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海南会展业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前提下,贯彻与执行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的机制,实行政企分开。会展场馆也要按市场规律来运营,并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推动会展业公平竞争、合理有序地发展。另外,会展企业必须认真探究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会展业市场运行机制。

(五)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名优品牌。品牌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和工具,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要吸引客户并建立自己的忠实客户群,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着力打造名优会展品牌,在我国东部会展发达的省份,大部分都有具有特色的名优会展品牌,比如广东省的“广交会”。海南会展公司必须重视会展品牌所代表的主题和特色,以专有的品牌特色吸引到更多的参展商和消费者。海南会展公司必须树立正确营销目标,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消费者,并提高参展商和消费者对会展品牌的忠诚度,而不是简单的人气。海南会展业必须学习会展发达的省份打造品牌的先进理念和品牌建设的方法,准确和科学市场定位,做好自己的独特和擅长的领域,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

(六)提高政府对会展业的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多头管理问题。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在省级会展主管部门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协调统一,切实解决海南省会展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政府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并积极提高办事效率,简化申报手续和参展环节,达到优化办事程序的目的。政府要成立管理会展业和旅游业专门的管理机构,将会展业和旅游业进行统一管理。另外,会展企业联合成立专门的会展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会展行业协会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营运准则,配合政府对会展业的发展政策,对展览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并积极为会展活动出谋献策,为会展活动提供服务,推动会展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坚持会展业“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办、行业自律”的发展模式,切实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Carolyn R.Fryar(1991)What's Different About Service Marketing The Journal of servicemarketing.Vol.5 No.4.

[2]彭品志.会展营销的战略性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3]王先庆.广东会展营销与品牌整合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3.5.

[4]王春雷.会展市场营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庞如春.浅谈我国的营销[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第3篇: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金锣何以能够在竞争异常残酷的肉类市场上屡创佳绩?除了超低的成本控制能力、优质低价的价值观等成功因素,其超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区域市场把控能力,还来自于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外界环境变化,对区域市场的营销分支机构不断进行的组织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区域市场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山东市场营销分支机构沿革

20世纪90年代初,金锣开始从承包冷库、屠宰生猪起家,主产品大部分供应春都、双汇用于火腿肠等肉制品生产,在山东区域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营销分支机构。随着屠宰量的不断扩大,快速消化生猪屠宰各种副产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公司在总部临沂成立销售部,并分别在济南、青岛设立销售办事处,租赁省、市食品公司冷藏库和办公场所,开发冻品经销商和面向消费者销售屠宰主副产品。

90年代中后期,金锣开始上马火腿肠生产线,以火腿肠为代表的高温肉制品取得了异常迅猛的发展,产销量每年均以成倍、数倍的速度快速增长。由于高温火腿肠和冻品在产品储藏、运输、销售、终端、客户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迫切需要高温火腿肠销售的专业化管理和运作,金锣在公司总部成立冻品销售部、火腿肠销售部,分别负责屠宰主副产品、高温肉制品在全国的销售。在山东区域市场内,考虑到人员成本、工作效率和管理费用,对济南、青岛办事处的管理采取一套班子、多类别产品、多头管理的模式。

市场巨变挑战区域市场管控能力

进入新世纪,山东区域的肉制品市场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消费者肉类需求的变化、产品类别和品种的急剧扩充、零售终端格局的变化、肉类竞争格局的演变、竞争对手区域战略、策略和市场手段的创新,市场环境变数丛生,都对金锣掌控区域市场的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1、区域市场领导地位受到威胁。金锣上马火腿肠较春都、双汇都晚,但凭借“一流质量、超低成本”这个最具威力的行销锐器,加上对本省消费习惯和市场的透彻了解,金锣从春都、双汇手中抢夺了大量份额,1997年后在火腿肠产销量跃升到领导位置。但随后双汇在山东市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攻,本地另一品牌“江泉”则以更低价格祭起价格战的大旗。山东作为金锣总部所在地,销量增长停滞不前,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不断缩小,公司得以安身立命的战略要地受到极大威胁。

2、城镇与农村市场的分化。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经济强省。进入新世纪后,山东市场呈现出城市和农村市场的消费差异,东部以青岛、烟台为代表的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居民购买力强,消费向中高档、追求品质和健康的方向发展,相应的市场争夺也就异常激烈;而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迟缓,居民购买力和消费结构则趋向于中低档,但农村市场庞大的消费量亦不可忽略。如何平衡农村和城市市场?如何分配营销资源?都是营销分支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3、零售业态和零售格局演变。以超市、大卖场为代表的新型零售业态的迅速崛起,给山东市场传统肉制品的批发、零售渠道带来了巨大冲击,城市市场的超市、大卖场成为消费者购买肉制品的主要消费场所,而传统的批发、零售渠道则退居次要位置。零售格局的变化对金锣营销分支机构对各类终端的应变能力、运作能力和掌控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4、多品种产品营销专业化要求提高。肉制品行业的激烈竞争加剧了企业产品创新的步伐,在高温肉制品快速发展的同时,低温肉制品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南京雨润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低温肉制品厂家,双汇也全面加大低温肉制品的市场拓展。而冻品、冷鲜肉、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在零售终端、流通渠道、储运条件、陈列条件、消费者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细分品牌的发展促使各品种产品营销的专业化。

5、竞争品牌区域市场战略调整和组织创新。1998年成为中国肉制品老大的双汇集团提出了“稳住河南优势市场、夺取山东领导地位”的区域发展战略,打破原来在济南设立销售省级办事处的模式,压缩渠道层次,降低渠道管理重心,营销组织直接延伸到县级城市,并且分品种设立销售办事处,分别在德州、济南、青岛、临沂等4个地级城市各设立冻品、高温肉制品、代温肉制品销售办事处,全面抢夺客户和终端,形成对金锣集团的全面包抄之势。

存在的问题和组织创新潜力

除了市场、竞争对手和外界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之外,金锣集团区域市场营销组织自身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亟待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适应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一、区域营销组织存在的问题:

1、纵向问题点

①营销组织各层次缺乏清晰的职能定位:总部营销部门直接参与区域市场的销售;营销组织的每个层次不太清楚自己的责任和权限,很多问题都要退回总部解决;一线销售人员同时面临冻品销售部、火腿肠销售部、广告部等的多头领导。

②职能分配“头重脚轻”:办事处缺乏足够的权限,大小决策都要层层上报批准,信息反馈慢,无法快速反应,错失市场良机;决策重心高、决策流程长、决策时间慢。办事处经理权力实施受到销售支持部门制约,使放下去的权无法运用;总部管理职能停留在消防员角色,不能对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作出分析,政策制定与区域市场特性脱节,随意性大,影响区域市场销售工作。

③总部权力和管理幅度过大:总部的管理职能、权力和管理幅度过大,但同时面对层面不同的大量问题,包括策略性问题,战术性问题,甚至某一个客户的具体问题,精力有限,而且远离实际市场,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缺乏针对区域市场特点的决策和运作策略。

2、横向问题点

①缺乏专业化分工:办事处同时负责冻品、冷鲜肉、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和中式传统肉制品等多类产品的销售,人员、利益、资源分配的难度阻碍了各细分类别产品的销售;办事处内部协调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问题制约了营销效率的提高。

②营销功能不完善:总部没有专门负责市场研究、开发和策划的部门,无法在市场调查、品牌推广、销售促进、产品上市等诸多方面给予指导和专业培训,从而导致区域营销组织和人员缺乏对市场的专业调研的经验和技能,缺乏系统的产品策划和推广的能力,缺乏针对产品特性的营销策划和策略,新产品开发设计也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且上市过程缺乏节奏的把握。

③缺乏对分类产品的营销能力:冻品销售人员缺乏对熟肉制品的营销能力和经验;高温肉制品营销人员对低温肉制品的分销,尤其是与大卖场、超市进场谈判等方面缺乏专业的经验和技能。

二、区域营销组织创新的潜力

1、过去成功的关键因素:金锣在山东的区域营销组织曾经因为适应了企业自身的状况和区域市场特点,再加上营销队伍的超强战斗能力,从而得以在山东市场创造了很多辉煌业绩。这些因素体现在:基于对市场了解而具备的市场预见能力;总部和办事处领导的个人判断能力;对区域市场的熟悉和与客户的地缘关系;销售人员超强的吃苦耐劳能力;企业整体形象的宣传策划。

2、组织创新的方向与潜力: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金锣的区域营销组织进一步完善以取得更大成功,为此区域营销组织需要从销售转向营销,从销售产品转向经营品牌,转到经营品牌与客户的关系;区域营销组织创新的方向为:超强的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贴近终端和消费者的快速反应能力;功能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超强的产品营销能力;超强的品牌沟通能力。

区域营销组织创新的四大原则

区域市场的营销分支机构是公司营销组织在区域市场的延伸,而营销分支机构的组织创新则是企业关于区域市场营销战略、策略和各种营销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金锣集团对于区域市场营销分支机构的组织创新,制订并坚持以下四条原则:

1、与区域市场战略相吻合的原则

区域市场战略是公司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企业对区域市场一个阶段内的战略目标、市场与产品布局、资源配置等,是区域市场营销分支机构在产品、人员、资源分配的具体指导原则。山东是不仅是金锣产品销量和销售额的主要市场,更是金锣集团的大本营,以绝对优势保持金锣在山东肉制品市场的领导位置,是金锣在山东区域市场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2、基于自身状况适度创新的原则

营销分支机构的组织创新,不能不顾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实力,贪大求全、求新求异,或者盲目照搬竞争对手或其它行业企业的组织创新模式,而必须具备策略思考能力,在考虑自身状况、竞争品牌区域市场战略和营销组织模式、市场变化的基础上,找准对手的弱点和软肋,做到独特、适合自身状况和高效。

3、基于市场竞争能力持续提升的原则

营销能力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区域市场营销分支机构的组织创新,必须能够增强企业在区域市场上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包括市场信息的敏锐觉察力、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产品和品牌的超强推广能力、客户开发和忠诚度维护的能力等。

4、基于品牌形象和品牌力持续提升的原则

山东区域市场肉制品的竞争,已由质量、价格的竞争转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将成为新世纪肉制品市场最终赢的关键。因此,营销分支机构的组织创新,要能够保证区域市场内“金锣”品牌推广和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确保在区域市场上的品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基于竞争创新区域营销组织

2001年,基于对山东区域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消费形态、零售格局演变,以及集团公司对山东区域的市场战略的要求,金锣集团采取“层次清晰、反应灵活、功能完善、协同有力”的特点,同时适应不同产品的专业特性和不同地区的差异的方法,对区域内的营销分支机构及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创新:

1、营销分支机构的组织创新思路: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建立具有强大营销功能的规范化、专业化区域营销组织体系,降低管理重心,增加管理密度,产品营销专业化,贴近终端,全面掌控区域市场。

2、营销分支机构的组织模式创新:将“直线型”管理模式改变为“矩阵型”管理,强调团队型合理协作、职能体系和管理体系相对分离、交叉构筑地区平台、强调各部分有清晰的管理范围、总部强调支持和服务、区域组织拥有很大的灵活性、自我协调能力很强。

完善并共享市场职能:在集团公司总部增设市场部,全面提高集团公司营销体系的营销功能,在市场信息收集、研究、共享反馈,新产品研究、开发与推广,品牌规划和形象传播等方面,则采取整合的策划推广体系,从而确保集团公司在品牌形象、市场管理、营销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统一和资源共享。

营销专业化:为了避免区域销售组织不同产品种类销售的内部协调困难和严重内耗,提高细分品种产品的营销水平和能力,就需要在冻品和肉制品的销售上分别实现独立的业务队伍、独立的销售管理体系、独立的销售行政体系。为此,金锣集团对冻品和肉制品两大类产品分别设立独立的区域销售组织,独立运作和管理。

3、营销分支机构的组织管理创新

减少管理层次:降低区域营销组织的重心,由原来的营销总部—区域大区—省级办事处—地区业务组,转变为营销总部—省级大区—地区级办事处—县级业务组;

增加组织密度:考虑到双汇等竞争对手在山东市场的组织创新,为了确保市场的高渗透率,金锣撤消区域大区(原来涵盖数省和地区),改为省级大区,增加大区数量;同时,大幅度设立地区级办事处,地区级办事处由原来的济南、青岛,扩充到济南、青岛、烟台、济宁、滕州、临沂、

德州、淄博、潍坊、东营等10个,增强了地区级办事处对区域市场的全面掌控能力,

从而确保山东市场“铁板一块”;

层次职能清晰:总部作为营销决策和业务支持平台,负责全国性策略、计划、年度目标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迅速、及时地营销支持服务,全面支持区域队伍的营销工作,负责内部管理和建设,对一线队伍提供业务指导,而将日常性、区域性业务决策权力下放。

省级大区作为营销监督控制平台,负责对本区域的市场、财务风险、队伍建设等进行监控,以防范和控制风险为工作目标,对地区办事处提供业务指导。

地区办事处为营销管理平台,区域决策中心,负责对本区域的日常性业务的决策,本区域销售队伍建设、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等内部管理,区域产品管理、市场策划等重点营销职能建设,制定本区域的营销策略和总体操作思路、总体营销预算,负责指导和协调下属各县级销售组具体业务,从而提高区域营销组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县级业务组为营销执行平台,负责本县市场的销售业务操作、促销执行和卖场管理。

4、营销分支机构业绩考核与机制创新

冻品和肉制品区域营销组织独立后,公司分别针对冻品和肉制品的销售制订了包括各个岗位在内的KPI指标体系,将目标管理引入营销考核体系,并且对不同的产品设计不同的奖励提取比例,销售人员费用包干到个人,大大提高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组织创新“引爆”区域市场竞争力

第4篇: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其实,在加入世贸前,外资婆家早已对中国的汽车市场垂涎欲低,只是吃不准中国的市场容量,更主要是受中方政策保护屏障的制约!但它们也并非坐视,而是从品牌、渠道、资金融信贷等搅动中国车市,一点点渗透,其策略及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寻租”合资、埋下祸根!

外资婆家把握本源、制造矛盾!极富浓厚“寻租”(租用政策)味道,绕过政策保护的壁垒,附着中方厂家,严控品牌的输出,采用多品牌差异化策略,蓄意“一石二鸟”,培育日后产销渠道对立因子,目的就是把中国变成三来一补的“汽车制造基地”!如德国大众同时将品牌掰成两半,一半导向长春,另一半扔给上海,衍生裂变成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两个“商号”,两大阵营产品及其渠道可比性、对抗性强,捷达VS桑塔纳,宝来VS波罗,高尔夫VS高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控制了品牌就掌控了渠道,即可以抑制竞争对手的入侵,又可以把玩“中方”于指掌间,让中方成为永远长不大的“阿斗”。此外,别的牌子或多或少也有这方面的嫌疑!

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合资品种搭桥,国际产品进驻!两三年前,外方很少将优质品种引进中国,而此后随着中国车市的高歌猛进,外商不愿坐失良机,纷纷拿出一两个成熟透顶的品种与中方合资,如日产风神蓝鸟、华晨宝马、广汽丰田(佳美)等等,最近,又有印度汽车巨头塔塔借道华晨入华,外商们的企图昭然若揭:一来缓解本土市场衰退造成的压力,二来进一步把控中国市场。如通用汽车,先将别克引进中国孵化出上海通用,采用“上海通用授权销售服务中心”的扁平化品牌专营体制,而后引进绅宝等在国外销售多年的产品,构筑大而全“通用世界”,采用多品牌并销的渠道策略!其后,由于我方政策变数,又以凯迪拉克4S专卖店作为试点应对,两者分网运营!最大限度地享用合资品牌的渠道,削弱合资品牌的势力范围!

三、“总代”刺探、“4S”围剿!

外资婆家投石问路、落井下石,主要体现在渠道上,在钳制“上游”的前提下,外资方又瞄准了渠道,通过重心下移、扁平化的手段整合渠道,妄图箍紧“中游”,抑制经销商。

奔驰、宝马等进口车主要采用“重心下移、点到为止、均衡发展”的多头总制(掩藏其“野心”)即厂商-总(N个)-区域-下级商-最终用户的渠道模式,去掉中国区唯一总,对整个市场精耕细作,实行一个区域多个经销商制,窥探中国汽车市场,测试中国市场潜力!有时,甚至炮制出“一山二虎” 的格局,频频更换总代或允许并存,如北京地区奔驰商一个月内频频变动。瑞典富豪,设立了北京(北区)、上海(东区)、深圳(南区),在南区,先是授权太古区域总,而后物色了深圳中汽南方;法国雷诺,先是授权深圳久天泽华南六省,而后又授予广州宝昌行同样的权。

接着,普遍推行“欧盟变阵”(欧盟汽销界反对视为垄断的“前店后厂”模式)时发指的“4S”的品牌专卖店模式,给经销商戴上紧箍咒!欧盟委员会2002年2月5日宣布了20年来最大规模的汽车销售改革计划,普遍降低汽车的销售、维修和服务价格,允许汽车经销商跨国、跨区销售,可以同时销售不同品牌的汽车,新规定允许汽车交易不必提供维修和售后服务,以便独立的汽车维修商以竞争价格提供服务。而与此同时4S模式在中国却倍受推崇盛行开来!

其实,《汽车品牌管理办法》直接针对的是渠道的建设及运营的“合法性”问题,其中渠道(经销模式)是焦点中的焦点!4S是火药桶,分营还是合营的渠道整治是导火线!汽车行业主管部门与中方厂家的反应态度及应对策略是引爆装置,一触即发!这也昭示着外资婆家欲“捞过界”控制渠道的狼子野心。

过往外资婆家只管出品,沾不上终端,而中方厂家负责渠道的建设,确切地说在未普遍施行4S店之前,汽车经销的渠道往往都深深打上中方厂家的烙印,与厂家体制(机制)千丝万缕,而且渠道自身,不论是水平性渠道、还是垂直式渠道、抑或混合模式,都缺乏造血和给氧功能!而且相互间各种矛盾交织碰撞!

在中国,最早的汽车销售是由国营的汽车销售公司(机电总公司、中汽贸、中汽销)垄断,90年代中期,汽车厂商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譬如,一汽大众采用混合业态经营,按品牌区隔经营,一汽红旗采用自营自销的方式,而捷达(宝来、高尔夫)和奥迪A6则采用特许制和“四位一体”的特许专卖店的模式;上海大众则实行由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行使产品总经销权的模式,并由其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多级销售网进行产品的批发与零售。东风神龙汽车则采用在全国各地设立商务办事处实行大区垂直经销制,由大区发展经销商(2000年后开始采用4S店的品牌专卖制模式)等等,不一而足。这种一哄而上、抓大放小、粗放建设渠道的“无为而治”,都是中国加入WTO前汽车产业保护政策的特定产物。中方采用“鲸吞式”的粗放经营,暴露“死穴”!而外资婆家施行“蚕食式”的精耕细作,暖水煮青蛙,不愠不火。

到后来,广州本田率先采用4S店渠道建设模式,把该模式推向极致并取得显著绩效。一两年间,4S店模式“横扫一切”成为国内汽车厂商竞先借鉴效仿的标杆!更成为外资窥觑中国汽车销售渠道的“敲门砖”,成为外商清理门户的“杀手锏”,同时也是抑制中方渠道发展的“紧箍咒”,成为肢解中方大型综合性汽车流通企业的“利器”,防止出现类似家电行业中国美、苏宁以渠道取胜的汽车连锁超市!目前中国大型的汽车市场,采用汽车专卖店+超市+物业管理的模式经营,多品牌混营、集约化经营是汽车经销商做强做大自身品牌、降低单品牌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新办法出台意味着经销商要集中优势资源做好能够取得授权的某个品牌。如此一来,品牌连锁、跨区销售便成了南柯一梦!

四、二次寻租、降龙伏虎!

外商第一次寻租,是通过与中方厂家合资输出品牌租享政策!第二次寻租,是借助“汽车大卖场”的“地盘”或“势力范围”租用渠道!打压国内正在成长的强势经销商!外商可能会考虑选择与一些纯粹扮演物业租赁管理、具有一定影响力而对己又构不成威胁的大型汽车市场合作,如著名的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这是粗放经营时期的特定产物),也有可能另起炉灶,自行出资构筑新渠道。一来可以抑制业务综合、服务门类齐全的大型汽车流通中心(如汽车城)向“大4S” (按业内人士的解释“大4S”就是把4个S分开,再把每个同样的S合并,进行统一管理)或“汽车服务贸易园区”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防范上述的汽车大卖场裂变成“汽车摩尔”(汽车超市)!

在国内, 汽车超市目前实际上是多品牌的汽车零售市场,它突破了品牌专卖制对品牌经营的限制,希望以品牌全取胜。

由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北京金源汽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三家共同兴建的金源亚市将合力打造超五星级汽车超市。这个位于北京西北三、四环之间的金源亚市,包含了汽车、建材、家居、百货、超市五项内容。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说,金源亚市用了一个新词“摩尔” (ShoppingMall),即超级购物中心,在欧美国家比较流行。一般而言,“摩尔”是指由管理商统一经营管理,主要采取出租方式运营的集零售、娱乐、餐饮、休闲等于一体的复合商业业态。 “摩尔”和“大4S”的兴起,对老式的大卖场和单品牌的4S店会造成极大的冲击。4S店由于品牌单一,抗风险能力弱,投资较大,导致回收期过长,很容易在技术上出问题。而“摩尔”和“大4S”凭借多品牌经营的形态,竞争力完全上了一个层次,这无疑成为中国汽车经销商突围的两大法宝!

五、融资信贷、更新换代!

现阶段,中国进行宏观调控,金融领域秩序整顿、产业规模适度紧缩、严控汽车信贷,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竞先抢滩中国,不久前,我国银监会颁发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时隔不久,国内首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福特、大众也将紧跟其后迅速开展汽车金融服务!而此时国内银行却出台了一系列严格限制车贷的规定!这无疑把这块市场拱手让给国外汽车金融机构!这也给外商控制中资厂家(办法规定了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的业务范围)、汽车经销商(办法同意开展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包括展示厅建设贷款和零配件贷款以及维修设备贷款等在内的业务)、干预消费市场(办法允许开展提供购车贷款的业务)提供的机会。

它们可能采用“高开高走”的策略,开发优质客户,先“安内”解决系统内部的问题,大棒与美元恩威并施!再次牢牢把持经销渠道,在更换渠道伙伴方面掌握绝对的说话权!原先,大多数汽车经销商都靠银行信贷圈地兴建汽车城,汽车城要生存发展,要扩充地盘,开发新渠道,资金是命脉,资金供应链不通畅或截断了,企业就会举步维艰!如今,中方银行车贷限死,运营规模大的经销商的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被“堵死”!同时,还可笼络民心、刺激消费、抓牢终端!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居民购车资金60%--70%来自贷款,车贷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在30%—50%之间,而我国这两个目前都偏低,车贷市场潜力巨大!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了汽车金融公司可以转让或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为外商处置优质或不良运营困难的汽车经销渠道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兼并收购汽车渠道奠定了基础!

第5篇: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预算不是闭门造车,需要结合市场的具体状况,项目组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在控制总体费用的前提下更多的考虑各区域市场的差别化需求,使预算更贴近市场实际。 原则三:全体相关人员参与 预算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市场执行,项目组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发动企业各层级人员进行参与。其中董事长确定企业总体营销费用率,营销总经理分配各营销中心费用使用标准,各中心总监确定各区域市场费用,基层人员按照产品和渠道确定所在区域的具体费用标准。 ② 仰韶项目组编制预算的流程

项目组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按照销售组织的分工实行了三级预算体系,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级预算的核心是董事长的沟通问题,费用预算往往成为销售部门高层和企业高层谈判的筹码,在此过程中项目组从行业的角度出发,给董事长提供行业内主流厂商的通用费用点数,董事长通过行业内的对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确定了年度费用预算率。 二级预算的核心是年度销售任务的分配问题,年度销售任务比较重的中心往往会要求相对较高的费用预算,在这个过程中间项目组保持了客观公正的态度,从各中心区域市场的实际出发,通过年度销售数据的分析预估出相对合理的区域市场成长率,最后确定了三个销售中心的销售任务和相对应的费用。 三级预算的核心将费用科目细化成区域市场的操作指南,由于区域的消费特性和经销商状况存在差异,所以区域市场的预算并不完全一致。项目组出台了区域市场预算统一模板,规范区域市场费用的使用类型,同时协助区域市场负责人做好分市场预算。 ③ 预算的作用 预算体系的全面导入改变了企业前期单纯依靠经销商的意识和能力运作核心市场、企业的费用投入无法落地、企业无法有效的掌控核心销售终端的现状,使企业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费用投入和使用方式上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使企业的管理和增长方式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3、省内重点市场办事处运作模式的导入 办事处是营销中心的二级操作平台,它可以在公司营销政策和规定的指导下,根据本区域市场的具体特点,制定适用的市场策略和管理方式。同时,办事处可以规划、建立并优化完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帮助企业掌控核心终端。重点市场建立办事处,并进行以办事处为主导的精细化操作是众多白酒企业的通用做法。项目组在进驻仰韶企业之后针对重点市场导入了办事处模式,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操作办事处模式初见成效。 ① 办事处市场的选择 在办事处市场的选择上分为两类:第一类,公司传统的强势区域,这些区域承担了非常大的销售任务;第二类,年度规划确定的重点市场,这部分市场承担着企业销售的增量部分。彩陶坊办事处实施“一二七工程”,仰韶窖香采用“三六九市场布局策略”。 彩陶坊“一二七工程”指成立一个核心市场,二个根据地市场,七个重点市场,在“一二七”市场全部成立办事处。 仰韶窖香“三六九市场布局策略”指三个根据地市场,六个样板区,九个培育型市场,在这些市场全部成立办事处。

无论是彩陶坊的“127”工程还是窖香的“369”市场布局策略,都遵从了办事处市场选择的两项基本原则,即兼顾市场销量和增量,兼顾市场容量和 ② 创新办事处市场运作模式——实施以平台商为主导的密集分销模式 在办事处运作模式上,项目组相对于传统的白酒企业办事处进行了微创新,实施以平台商为主导的密集分销模式。 以平台商为主导的密集分销模式是指在地级市市场按行政区划或人口数量划分若干小的区域,每个区域设立一个分销商,在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时候选择一个平台商。区域市场办事处控制广告费用和部分公关团购费用。以平台商为主导的密集分销模式运作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第一, 以办事处为主导。重点市场运营由办事处主导,办事处负责该市场 内招商、经销商管理、主导及监控企业资源的投入; 第二,小商多商覆盖。重点市场注重发展小商,但限制其在约定的区域运 营。样板区选择多个经销商达到该地级市所有区域全部有经销商覆盖的目的。 第三,重视平台商的选择时机并为其留足利润空间。前期发展小商的过程中其招商政策扣除一定的比例,为平台商预留利润空间。在市场运作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根据各个区域的小型经销商状况择优选择一个平台商。平台商总体统筹区域内小商的市场进度,平台商享受区域内其他分销商的销售收入的提成。 ③

第6篇: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 广告效应 民办教育 品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民办教育也获得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各级各类民办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据有关资料显示,21世纪,教育领域需求稳步上升,这也为各民办教育集团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教育的市场化运作使许多民办教育机构都取得了成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加入到这个产业中来,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民办教育在营销策略和方式上应像企业一样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曾经说过:“我们卖的是水,顾客买的是品牌。”由此可见,我们已经进入了品牌消费的时代,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民办教育要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胜出,必须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及意义

整合营销传播(IMC)的中心思想是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统一的、集中的作用,其目的是协助品牌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也就是说,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营销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手段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播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根据上面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运用整合的营销传播策略能够凸显企业的品牌因素。因为策略性的整合传播效果,将大于各种促销方式和个别规划及其执行的结果,同时还可避免个别规划传递相互冲突的信息,从而使传播效果达到最理想化。

首先,不同时空的“同一种声音”有利于引起受众的注意。当前我国民办教育越办越红火,但教育项目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教育消费者在消费不理性时代所关注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就业及科研等情况。但现今人们已经趋于理性,选择学校时很重视学校在社会上的口碑。“最好的广告就是满意的顾客”,必须要在各方面使学生满意,学校良好的口碑才能得以广泛传播。要使在校的学生满意,就必须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特色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下功夫。这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传播民办学校的同一种声音(好的口碑),可增强宣传信息刺激的强度,引起教育消费者的注意。

其次,整合营销传播的综合效果还源于受众信息处理的积累模式。人们在接受了十几年的民办教育的广泛宣传后,在头脑中已经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在广告宣传上,不能指望新信息迅速取代旧信息,而是要使新、旧信息结合。营销传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头脑中的信息不断储存、比较、处理和反思。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同一种声音”,便于受众接受、处理所传播的信息,提高传播的效果。

由此可见,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可以突出品牌因素,它是实施民办教育品牌形象建设工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规划并实施媒体、时机、广告、资讯的有效组合,就可以使点滴的传播动作和内容沉淀为民办教育品牌资产。

二、整合营销传播在民办教育品牌形象建设中的运用

运用整合传播方法要求我们在做形象宣传的策划时进行一种整体性的传播,集中传达出民办教育成果和各种有关品牌活动的统一形象,而且,所传达的信息必须清楚一致;它要求我们进行多元化的传播工具组合操作和比例安排,强调综合传播效果,为了在受众心中形成更清晰和出色的民办教育品牌形象,就要在整合传播的战略指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形象塑造的传播活动。

1、塑造优秀的民办学校形象

民办教育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十多年来,从最初人们普遍对民办教育不信任,到今天人们主动踊跃地来选择,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受教育途径来重视,这其间经历了艰苦的观念转变过程。民办教育发展初期,因为相关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一些民办学校为了生存,以不规范的办学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直接损害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这种失信的经营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使社会部分人对民办教育产生了误解、怀疑,由此,民办学校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大打折扣,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形象重塑。虽然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这就需要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在实践中去塑造优秀的品牌形象。

例如,青岛黄海职业学校为满足青岛用人单位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需求,采取了校企结合的方式办学,以最快的速度构建“基础平台+能力模块+职业资格证书”的多功能课程体系以及构建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汽车驾驶能力、公共关系能力+专业+特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的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的自身技能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与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因为紧紧围绕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做文章,学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由此可见,民办学校形象塑造除了利用各种媒介,还可以通过特色办学而树立口碑,从而达到塑造品牌的目的。

2、塑造民办学校优美的环境形象

环境是学校的品质体现,是与消费者、外界直接接触的地方,直接接触产生的印象是任何广告也无法改变的。因此品牌形象建设还需校容校貌等环境因素的扶持,才能取得满意的整体效果。民办学校由于资金比较充足,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要优于公办学校,这也为打造学校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浙江绿城育华学校,它的校园整体设计风格和绿城集团的房产开发风格一致,绿城房产是知名品牌,借助于此,绿城育华学校也很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进了学校随时能感受到绿城房产的建筑风格和优良品质,这样可以强化人们对品牌的整体感受,从而提升学校品牌的整体形象。

3、塑造优秀的民办学校教职员工形象

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教职员工的形象的传播塑造包括管理者的形象、教职员工的形象和学校的团队精神三个方面的团结、健康、积极形象的传播。学校管理者的形象的传播塑造是通过组织有关报道和制造管理者与公众的接触,突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着意塑造领导班子能力、素质、魄力、气度、业绩等,以给教职员工、同行和社会公众留下良好的学校管理者印象。教职员工的形象的传播不仅包括教职员工的精神风貌,还包括尽职尽责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对外表现。团队精神的塑造需要借助一些成功个案的传播报道来间接表现学校和教职员工间协同运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或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公关活动如招生咨询、毕业生招聘会等直接塑造。如果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在学校的品牌传播中的作用,自觉自愿地为学校品牌建设出力,将对民办学校的品牌建设大有益处。

4、塑造优秀的民办学校学生的形象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的产品就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办学者要有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注重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效果,从而打造民办教育的优秀品牌。

由于民办教育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也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有的民办教育依托国有名牌公办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得民办教育的学生也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有的甚至超过了公办教育所能享受到的待遇。那么,作为教育产品的学生的形象,实际上就成了民办教育的最醒目的广告。学生的素质如何、社会对他们的满意度如何都成了人们观望的焦点,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代表了他们学校的品牌,这个品牌越能恰当的满足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质量要求,说明其质量越高。这就需要在打造学生形象品牌时,对学生的教育是内外兼修,德才兼备。例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吕晶晶荣膺“亚洲小姐”桂冠,引起杭州满城轰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也一时成为媒体焦点,声誉鹊起。

优秀的学生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是学校品牌形象的最有力的代表。学校要结合优秀的学生事迹来策划相应的营销和宣传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广告、各种形式的文字报道、公关活动和营销活动等,来塑造高质量的学生形象,进而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打造民办教育品牌形象是大有可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告诉我们,当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时,产品的竞争就演变为品牌和企业形象的竞争,民办教育的竞争也恰恰如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大家都开始重视运用先进的策略,那么,谁能塑造好自己的整体形象并赢得公众的认可,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⑴甘忠泽 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3.

第7篇: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核心网点;品牌形象;品牌推广;社群营销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象征。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邮政核心网点面临品牌形象的巨大挑战。核心网点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网点品牌形象迫在眉睫。

1邮政核心网点的品牌困境

5万多个网点是中国邮政重要的基础资源,是社会大众认识邮政最重要的对外窗口,也是中国邮政相对于其他快递企业最具优势的线下渠道,是中国邮政最响亮的品牌,为邮务类业务的发展发挥了支撑性、关键性作用。但是随着邮政业务的迭代换新、新零售的发展,目前邮政核心网点普遍呈现出网点装修旧、业务少、营业短、素质差、亏损重等影响邮政企业品牌形象的问题。以东莞邮政为例,核心网点存在以下问题。1.1装修旧。东莞邮政大部分核心网点选址在曾经繁华的工业区周边,近几年随着东莞经济转型发展,大量工厂倒闭、外迁,网点周边人流量越来越小,并且大部分网点装修时间超过5年,普遍存在装修老旧、柜台封闭、场地脏乱的状况。1.2业务少。东莞邮政核心网点开办业务主要以四项普遍服务业务为主,随着网络社会发展,寄信等普遍服务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少,同时受邮政营业业务种类的限制,核心网点业务种类越来越少。1.3营业短。因人流量小、业务少,很多网点营业时间已申请调至最短营业时间。1.4素质差。因人员紧张,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营业员调至金融柜台,核心网点则多由业务不熟悉的外包人员顶替,出现较多投诉等问题。1.5亏损重。近年来邮务网点收入规模呈逐年下滑趋势,运营成本及业务收入极度不平衡,亏损严重。尽管全国各地邮政企业都在积极推进网点转型,但邮政核心网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不能一撤了之、一迁了之。《邮政法》第九条明确规定:邮政企业设置、撤销邮政营业场所,应当事先书面告知邮政管理部门;撤销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营业场所,应当经邮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予以公告。如何根据现状通过提升邮政形象、挖掘邮政资源、开拓新的营销方式吸纳更多客户关注邮政品牌、使用邮政业务,需要邮政人积极探索实践。

2东莞邮政核心网点品牌建设实践

2.1打造核心网点的外在品牌形象。2.1.1提升邮政核心网点店面品牌形象。企业形象是商品形象和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更容易为企业赢得客户信赖、达成合作、获得社会支持。东莞邮政在城市金融转型三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创建便民服务中心与金融网点互相融合的移动端平台渠道,创新开展便民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以核心网点改造为基础,探索依托商业区商超、工业区中心,结合邮乐网开展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建设便民服务中心100个。根据核心网点所处周边环境、网点面积等因素按照标杆点、标准点和简易点分别对外立面和网点大厅进行装修升级。外立面招牌加社区便民服务与主要业务标识、加装LED与营业牌;网点大厅取消封闭柜台,设置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区与开放式邮务与政务柜台,同时设置客户洽谈区。目前全市共有25个镇区58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其中整体装修36个,招牌改造22个。2.1.2改善邮政核心网点员工品牌形象。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人,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邮政品牌。核心网点员工的形象、素质、业务熟练程度决定着邮政形象。提升网点柜员队伍素质是东莞邮政长期追求的目标。首先提高核心网点柜员入职门槛,在业务知识、沟通技巧及仪容仪表等各方面进行通关后入职;其次从业过程强化业务培训及营销技巧等提升。亲切的服务态度、端庄的仪容仪表、专业的职业技能、贴心的温暖服务,可以使公众对邮政员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公众对邮政企业的信任度。2.1.3塑造邮政核心网点公益品牌形象。信誉是品牌的基础,没有信誉的品牌几乎没有竞争力。核心网点建立信誉需先从解决公众需求入手,建立公益品牌形象。一是深入挖掘东莞历史,传承历史文化和传播城市文明,建设“虎门1839”“可园邮局”等主题邮局。二是开展“公益送”主题活动,结合公众需求,以免费送春联、公益送蔬菜、下乡送年货等具体活动形式开展“公益送”活动。三是计划在全市打造10个妈咪小屋、30个爱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和互联网从业人员提供休息场所。四是打造邮政暖心便民服务厅堂。网点充分发挥暖心设施功能,准备报刊杂志、幼儿玩具箱、时令饮品、雨伞、一次性雨衣、充电宝等暖心物品,打造邮政暖心、便民服务厅堂,营造有温度、有质感的邮政服务。五是按照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要求打造绿色邮政,即绿色运营践行者、绿色生活推动者、绿色生态守护者、绿色品牌塑造者。2.2拓展核心网点的业务产品品牌形象。2.2.1品牌基础——履行邮政普遍服务。核心网点是确保邮政普遍服务的依托点。邮政普遍服务是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是中国邮政的生存之本和价值所在,是中国邮政的品牌基础。邮政践行使命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要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好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国家要求邮政承担提供普遍服务的义务,即邮政服务网点要普及、资费要低廉、对传播文化类及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邮件要给予优惠,并确保国家每个公民都能使用邮政服务。2.2.2品牌延伸——打造金融卫星网点。品牌延伸是企业推出新产品,快速占领并扩大市场的有力手段,是企业对品牌无形资产的充分发掘和战略性运用。为完善邮政核心网点业务功能,提升邮政核心网点服务金融能力,东莞邮政打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发挥“卫星”“情报”“宣传”功能,助力城市金融转型升级。营造服务氛围,打造金融社区服务。在活动或重大节日期间,在网点做好氛围营造、网点堆头及主题布置,针对周边客群特点,在网点增设特色活动区域如儿童简易游乐区将客户吸引进来,推广开户、余额、保险及微支付等金融业务。加强业务宣传,优化金融服务功能。理顺核心网点办理金融业务的范畴,如移动展业开户、公积金、余额、保险业务宣传等。一是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标准化、专业化服务,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客户到点办理;二是客户引流,通过各项代办业务引流客户到网点;三是加强便民中心周边的宣传工作,提升客户对便民中心业务范围的获知程度。丰富活动形式,树立金融服务品牌。根据网点周边环境,网点人员“走出去”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通过策划各种活动,向公众宣传推广邮政金融业务。2.2.3品牌跨界——创新邮政营揽投中心。品牌延伸专业化是指品牌延伸的新领域与其原有领域处于同一行业并有一定的关联性,专业技术、目标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共同性。目前东莞邮政国内包裹进口业务量大于出口业务量,投递站单点服务面积大,揽投员单程最远距离超过10公里,无法实现1小时内上门揽收,客户体验较差。为解决进口业务量大、邮路过长等困扰投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东莞邮政把普遍服务核心网点与揽投网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网点协同发展。通过合理的布局及建设规划,解决普遍服务网点、尤其是老旧工业区内的普遍服务网点人流量小的问题。按照市场导向进行选点、迁点和建点,缩小服务半径,通过多频少量实现均衡作业、满足市场竞争需要。通过在网点叠加增值服务、优化财务核算及考核机制等措施整合邮政内外部资源,重焕网点活力。2.2.4品牌整合——建设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品牌整合营销是指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传播的过程。成功的品牌整合能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保持顾客忠诚,扩大市场份额。自2016年起,东莞邮政结合政府民生服务需求,创新性提出建设“民生综合服务平台”概念。民生综合服务平台是东莞邮政充分挖掘线下网点资源、线上平台资源以及整合寄递、金融、电商、文化传播等综合服务而打造的“政府统筹、部门授权、邮政承接、整合资源、多方联动”的O2O一体化平台,为政府缓解服务压力,方便群众和企业办理政务服务。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经代办包括车驾管、税务、公积金业务、公安户政、出入境证件、工商项目、法律文书、地铁卡销售等8个大类近50项政务便民服务,帮助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动”的便利目标。2.3升级核心网点的营销方式品牌形象品牌升级是指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品牌内涵和表现形式也要不断变化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3.1构建“互联网+”业务生态圈。东莞邮政核心网点在金融业务板块,积极推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展业开户等新型业务种类,推动网点布设ATM、CRS及ITM等自助设备,搭建东莞邮政App、“东莞邮政微管家”微信公众号等线上业务预约、业务办理渠道,全市网点实现微信收款,形成电子渠道与金融网点、核心网点互连互通、线下实体银行与在线虚拟银行齐头并进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新格局。另外,东莞邮政民生综合服务平台线上平台“邮邮”微信公众号是东莞邮政核心网点“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整合邮政特色业务资源,叠加违章办理、六年免检、期满换证、遗失补证、驾驶证记分查询、年审预约等车主服务功能,办理税务双代、保险服务、交管业务进度查询、邮乐网等邮政线上便民服务。东莞邮政积极尝试推广“互联网+”业务办理模式。推出微车管所一站式便民服务智能设备,十分钟可实现驾驶证拍照和驾驶证体检,解决以往需要用一天时间跑医院、跑照相馆、跑车管所办理驾驶证业务排队难等问题。另外,积极引进莞家政务自助终端,推动24小时智能邮局,布设包裹柜自助收寄等智能设备,创新邮政服务。2.3.2引入社群营销模式。在移动社交方式基础上的社群零售模式,拉进了网点与目标客户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传播效率。东莞邮政通过社群产生的交互方式,积极引入“门店+社群”“终端+社群”的新零售营销模式。一是通过社群链接用户。当前环境下,新的营销手段主要用微信群的方式与目标客户建立链接。针对核心网点开展的驿路邮爱、车驾管、税邮等各项业务要求,组建专门的微信群并由专人管理,针对优质客户添加微信建立联系。在客户业务办理过程中,提醒用户关注“邮邮”微信公众号,便捷查询业务办理进度。二是通过微信群激活用户,定期在微信群宣传邮政热销产品及政策变动,组织绘画比赛、小小银行家及积分赠送等活动。三是提升营销效率,将警医邮平台数据每日导入金融客户管理系统进行车主数据建档,一方面便于识别客户资产,推荐适合的产品;另一方面记录客户生日、业务到期日,便于业务提醒,让客户二次到邮政办理业务。对客户信息进行定性分析,金融开门红期间或新产品上线时主动邀约客户参与活动。

3邮政核心网点品牌推广策略

品牌推广是企业塑造自身产品及服务形象,使广大消费者广泛认同的系列活动过程,旨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推广主要有以下途径。3.1口碑相传策略。“口口相传”“有口皆碑”一直以来都是所有品牌追求的目标。邮政网点客户多为周边社区住户、工厂员工等,较为聚集,口碑相传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驿路邮爱”系列活动之绘画比赛、广场舞大赛等紧紧抓住口碑传播的中心人物“意见领袖”,迅速在幼儿园家长群体和广场舞爱好者群体建立邮政品牌形象。3.2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并推广企业的品牌,通过一系列推广措施,提升企业整体形象,达到顾客和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可。核心网点可通过邮政App、微信公众号宣传邮政央企形象、邮政新政策、便民利民措施、政务服务业务及邮政各项公益活动。还可利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宣传网点整体形象及集邮等业务,提升客户关注度。3.3事件营销策略。事件营销受众面广、突发性强,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效果,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邮政可在办理交管业务中引入微车管所一站式便民服务设备,十分钟即可办理驾驶证拍照和驾驶证体检业务,实现邮政网点一站式办理。例如,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东莞新生活》对邮政网点便捷的服务方式进行了采访,之后,央视财经网站、东莞阳光网、东莞南城、东莞交警等媒体进行了转发,进一步树立了东莞邮政高效服务民生的品牌形象。3.4活动营销策略。活动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或整合有效的资源策划大型活动而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东莞邮政把东莞文化、广东名园可园文化和邮政文化融合推出“可园邮局”主题邮局,东莞日报、南方+、东莞时间网、东莞阳光网、东莞文明网等媒体争先报道,利用“传统邮政+可园文化+现代创意”塑造又一网红打卡地。“虎门1939”主题邮局、宏远篮球九连冠等项目也产生了较好的活动影响力和品牌传播效果。“人民邮政为人民”“邮传万里国脉所系”是中国邮政百年品牌的沉淀。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中国邮政应全面聚焦用户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提升邮政实体渠道特别是核心网点整体竞争力,发扬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协作精神,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邮政改革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不断提升中国邮政打造行业“国家队”的综合实力,进而推动品牌升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加里•阿姆斯特朗,普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学[M].王永贵,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官税冬.品牌营销:新零售时代品牌运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3]李婷.品牌营销100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4]姜延钊,王德英.基于核心能力的邮政网点布局优化探讨[J].邮政研究,2009(6)

[5]刘建平.论新零售形势下邮政实体渠道转型发展[J].中国邮政,2018(8)

[6]刘宇伟.营销渠道理论发展及其重心演变[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5)

[7]王颖,王方华.营销渠道理论研究的范式演变与最新进展.市场营销导刊[J].2006(6)

[8]曾繁裕.以营销创新促邮政品牌建设初探[J].邮政研究,2009(1)

[9]袁向博.浅析中国邮政品牌的品牌建设[J].新课程学习,2010(6)

[10]灵鹤道长.社群新零售转型:实体店最核心的逆袭之路让你从根本解决问题[EB/OL].,2019—07—27

第8篇: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茶叶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环境也更加严峻,茶企所面临的营销风险也更多。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茶叶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依据市场发展规律进行,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营销方案,开展营销活动,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营销风险,降低企业经济损失。但是目前,从我国茶企发展的情况来看,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依旧存在人力资源、财务、合作等诸多危机、隐患,强化茶企内部管理控制力度,树立危机意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茶企市场营销危机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

市场营销;茶叶企业;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树立危机管理意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各种经营风险,还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基于市场营销视角的危机管理,是将危机管理缩小到了市场营销这个工作领域之中,主要针对企业对外营销这个部分所进行的危机管控。茶叶企业营销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因此茶叶企业内部管理者必须要明确营销管理的重要性,消除其中存在的各种危机隐患,保障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推动企业经济增长。

1茶叶企业市场营销危机的主要表现

茶叶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者营销策略、营销战略手段失误,导致了企业内部产生了营销危机,这对茶叶企业的整体发展呈现不利趋势,很有可能对整个企业的服务和销售造成瘫痪性影响。茶叶企业需要尽可能的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也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让茶叶企业尽量减少也避免营销危机情况的产生,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茶叶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1人力资源危机

茶叶企业初见规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需要茶企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案,让企业的管理办法可以更好地激励人才进行工作,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具有积极促进和辅导作用。茶叶企业需要以自身所具资源为中心,从各个高校或生产市场中挑选出销售精英人才,让茶叶企业从低迷的销售环境中更好的走出来。茶叶企业由于人力资源匮乏而产生的销售危机,将会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茶叶企业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方案。

1.2财务危机

茶叶企业需要面临巨大的中国茶叶市场,因此需要更好地对资金进行调整,保证可以将其汇率、贷款、利率等调整到茶叶企业能够接受的程度。为了更好地预测市场波动变化,保证将可能遇到的市场危机降到最低,需要茶叶企业以现有资源为基础,进而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让茶叶企业可以按照原生产计划进行运转,也可以转亏为盈。

1.3合作危机

中国的茶叶企业竞争压力十分巨大,茶企要想拥有更大的茶叶市场,就必须保证可以良好地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与其他企业以合作伙伴的方式进行购置、销售、宣传相关茶叶产品,进而有效地完成茶叶销售和管理工作。对部分联销商压榨价格,让供应货物无法及时进行销售,这对合作关系也是不利的,对茶叶企业整体生产运营具有致命打击,因此需要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让茶叶企业可以避免出现这种合作危机。

1.4信用危机

无论是哪家茶叶企业都需要有其自主的品牌形象,生产的茶叶产品需要满足社会需求,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同时,其产品的质量和销售售后要有一定的保障,在消费人群中建立一定的信誉。由于多数茶叶企业以销售为基础,以营利为目的,对茶叶产品没有进行高质量的保证,这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也抹黑了茶叶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让茶叶企业陷入公众的信任危机,无法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2市场营销视角下茶叶企业危机管理的必然性

2.1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中国的茶叶企业发展迅速,为了占有一定的茶叶市场,相应的茶叶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办法,保证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发问题,同时,对企业有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进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让茶叶企业可以更好的经营和发展。茶叶企业需要树立相应的品牌形象,让总体的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完善企业营销计划,使企业遇到的危机降到最低。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管理系统需要给出有效及时的解决办法,保证企业的品牌形象不受损失,让消费者可以更好的接受茶叶企业的相关产品。

2.2调整企业的营销方案

面对日益激烈的产业竞争市场,需要茶叶企业将可能遇到的危机降到最低的同时,建立有效完整的营销管理办法。茶叶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按照市场需求提供相应茶叶产品的同时,保证其产品在制作和加工过程中,质量能够得到保障。营销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方案,茶叶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投放相应的产品到市场当中,本企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存活,也可以让自身的品牌形象得到良好的维护。

2.3平稳的、有效的发挥企业人力资源能力

茶叶企业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完善,此时,茶叶专业人才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茶叶企业需要尽快的在同等行业中立足,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团队,让人力资源可以对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茶叶企业在完善相关管理方案的同时,针对企业内部人才要合理进行培养,吸纳更多有经验的人才,并将其分配到专有岗位,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中投入更多的工作热情,以饱满的工作态度,为茶叶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引领茶叶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3加强茶叶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

3.1提升危机管理观念和处理危机问题的能力

茶叶企业以销售、生产茶叶为主,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以及科学有效的营销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茶企拥有更大的市场,也可以进一步避免产品危机情况的产生。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让茶叶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需要茶叶企业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茶叶企业需要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从而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茶叶企业员工都要以企业发展为主要工作核心,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帮助茶叶企业应对更多的突发危机,进而为公司挽回更多的损失。茶叶企业员工需要以自身能力为基础,保证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处理其他有关企业发展事宜的工作。

3.2提升产品质量,创设有效的品牌

茶叶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和壮大,是因为其具有完善的品牌规模,以及品牌效应。茶叶企业在进行服务和销售,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提供质优价实的茶叶产品。为了更好地应对茶叶企业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危机,需要茶叶企业建立完善的品牌形象,以企业实际发展为基础,进而加强对茶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保证以服务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体系。茶叶企业的相关产品原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才能生产出让人放心的茶产品。为了更好地树立茶叶企业的品牌形象,需要一套严格的生产加工管理模式,向消费者展示其加工流程和加工原材料购置环节的同时,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树立完整的企业形象。

3.3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市场的波动对茶叶企业威胁巨大,因此,茶叶企业需要良性的看待市场波动问题,在降低成本管理与营销方面损失的同时,让茶叶企业及时制定完善的解决办法。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保证产业企业可以良性发展的基础。茶叶企业在保质、保量地为消费者提供相应产品的同时,需要更好的对茶产品的营销方案进行设计,从而对可能出现的茶叶危机进行预警,避免对茶叶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茶叶企业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保障全体员工的工作重点是以企业更好的发展为基础。全体员工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发展建设任务当中,避免危机问题产生的同时,让茶企可以迅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3.4构建完善的沟通桥梁

茶叶企业之所以能够良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危机,是因为企业相关领导加强了对危机处理和管制工作,保证及时有效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让茶叶企业的销售以服务消费者为基础,满足消费者需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茶叶企业领导需要及时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网络媒体或者亲自到市场调查、宣传,进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茶叶企业要想更好地做大做强,需要有自身的管理方式,并生产出高质量的茶产品。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也可以将茶叶企业良好的在网络上进行宣传。茶叶企业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和解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茶叶企业需要寻找强大的合作伙伴,以长远发展为目标,保证在合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解决企业中遇到的危机情况。茶叶从原材料的选取到生产加工销售,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以销售更多茶产品为目的,从而让茶器与消费者都得到满意的结果。茶叶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相关茶产品的同时,需要履行相应的职责。茶叶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经常采纳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获取更多对茶叶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来解决可能出现的合作危机。

4结束语

在国家茶叶贸易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茶叶企业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茶叶企业的发展机遇更多,参与市场营销的频率增加,而与此同时,所面临的营销危机也在提升。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市场营销的作用,规避各种营销风险,减少营销危机,最大限度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茶叶企业必须要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明确营销危机管理的重要地位,强化危机管控意识与力度,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营销视角下的茶叶企业危机管理展开了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扶秀红 单位:商丘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晶晶.探析中小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茶叶,2016(2):59-60.

[2]刘雁南.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突破研究[J].福建茶叶,2016(4):76-77.

[3]魏炳.市场营销中危机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5(2):91-93.

第9篇:品牌营销管理办法范文

一、继续执行“放开、免费、包容、规范”的商标使用政策,允许符合《蜜柚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要求的所有柚农、柚商,规范使用“蜜柚”地理标志商标。

二、实行强制推广与自愿使用相结合的品牌办法。凡使用纸箱包装蜜柚的个人和企业,必须在其经营蜜柚的外包装箱醒目处统一使用完整的“蜜柚”品牌名称,并印上“蜜柚”地理标志商标标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字样。允许企业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资格的企业,可印上“绿色食品”标志。

三、使用“蜜柚”地理标志商标时,商标标识上必须印上该商标注册号,并同时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为方便相关群体规范使用商标品牌,有关部门已在“网”首页开设了专栏,公布年蜜柚商标品牌使用通告和“蜜柚”地理标志商标标识和蜜柚包装箱样板,可供下载使用,县新闻中心要将相关内容在县有线电视上进行免费宣传。

四、继续实行营销大户、出口企业使用“蜜柚”地理标志商标与出口基地审批、植物检验检疫相挂钩办法。鼓励规范使用蜜柚品牌名称和“蜜柚”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杜绝乱、滥用品牌名称和商标的行为。

五、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继续通过中国(上海)超市联采中心等协会组织,推广使用“蜜柚”地理标志商标。所有经营蜜柚的超市,要规范使用“蜜柚”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扩大“蜜柚指定直销点”授牌范围,凡提出申请,并经县政府授权单位审核,符合条件的经销商均可获得授牌,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快的速度打造蜜柚营销网络及品牌效应。

六、鼓励企业在县内印制蜜柚包装箱和商标标识。但商标标识暂不实行统一印制与配送,所需商标标识和专用标志由使用者个人委托制作,费用自理。个人委托印制或采购的商标标识必须合法规范;受委托印制和配送蜜柚包装箱和商标标识的企业,必须到县工商局办理手续和备案。

七、对擅自篡改蜜柚品牌名称、乱用滥用商品标签,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严重扰乱正常蜜柚生产秩序的违法行为,将加大打击力度,依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