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教学设计与教案精选(九篇)

教学设计与教案

第1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1.图案设计的发展与教学

图案是一门装饰艺术,是制造某一物品之前所要进行的图样和方案的设计,十分接近现在人们所说的设计艺术的概念。而图形是图案的雏形,后者最明显的变化是比前者多发展了现代工业化的设计理念。图形存在的历史很久远,是人们通过绘、写、刻、印等手段进行特殊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视觉表现形式,它具有说明某种事物或表达、传递某种信息的作用,是人类意识物化的表达,也是人们最早的交流方式之一。图形的发展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们用棱角分明的石头在不同的地方留下符号、笔画、纹理等,以便与同伴分享关于此地的各种信息。而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经过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文字及图形。老子曾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将精妙、深邃的道理寓于图案的造型创作之中,再以形象或图式作为媒介表达出来,这充分说明了图形具有记录与传承文化的能力,也是人类意识主动对物体进行深层艺术文化改造活动的体现。现代图案设计可以说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产物,它既包括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所遗留下的文化遗产,也被现代建筑装饰、商品工业、平面设计等现代科学应用,属于文化与科学的双重范畴。因此,在现代图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其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在保留其艺术价值时,要积极地传承图案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意义及造型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文化的积淀会根据不同时间、地域、宗教等因素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图腾及纹样,而我们有义务了解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意义,它们是当时社会某些精神文明的物质体现,这对我们鉴赏艺术作品有很大帮助,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更能提升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得到更好的创新视角。而实用性则更注重商品的市场需求方向,找准主流与支流的需求量,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生活。

2.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与方法

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将其熟练运用到服务于人的创作观念中。它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以鉴赏美的艺术,也需要学生清楚地掌握事物的规律,以便于利用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艺术改造。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过:“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基础课程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文化底蕴,学生通过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学会对事物的形状、大小、方向建立多角度的观察和临摹,有助于发现其潜藏的内部联系与秩序,从而进行反复的训练,逐步获取把握全局、将杂乱快速整理为有序状态的能力。而这种由“质”到“量”的变化,足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技法有效增加,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开发了创造性设计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专业设计的教学就更为复杂,对全局观念更为注重。艺术设计从手工化到现代工业化的转变迎合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在艺术专业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到社会需求与工业化的背景条件。其实,现代图案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拥有诸多的契合点,图案的形态、构成、色彩等基本原理对现代艺术设计有较高的启发作用,可以说图形设计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基础的训练平台,而拥有现代工业化气息的图案设计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获得指导艺术创作服务于人的设计灵感。

二、现代图案设计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1.把握造型美的规律

《图案基础》一书描述:“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面的统称。”可以说,图案是艺术设计中包含审美与实用的部分。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图案取材于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再通过美学的规律进行编排创作,对称、均衡、反复等都是常见的艺术创作手法,线描、淡彩等是常见的创作形式。图案创作不是胡乱编造,而是真实地记录下事物的自然形态,再升华为概括或变形的艺术形象。所以一些经典的图案往往既包含了物质文化的积淀,也有长久以来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些创作规律或是对美的认识。在图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并知晓其创造美的规律与途径,如在图案造型的学习中,最常见的是去繁、夸张、求全、组合、巧合、寓意等。这些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运用,绘制出风格迥异的图案设计形象。去繁的手法能将主题特征高度集中,使形象更为简明扼要;求全能通过一部分反映整体,以小见大;巧合是对几种形象的结构形式进行融合,增加艺术作品的美观与趣味。这些艺术手法完全适用于艺术设计,不论是平面艺术或是装饰艺术,其造型美的规律是相通的,最终都是要完成对美的创造。因此,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学习,学生能在艺术作品的造型方面获得技巧上的帮助,并熟练地运用到其他形式的艺术设计中。

2.创造性思维与设计灵感

艺术的美是多面的,或细腻含蓄,或奔放粗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欣赏。而创造艺术的过程更是千姿百态,这个过程受到创作者本身的阅历、文化、技艺的限制,更受到其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寻求艺术灵感的助推力,具有帮助其顺畅完成从物质生活向精神艺术转变的加工任务。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如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盒子,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现代图案设计拥有对物体进行审美加工的能力,这源于其要求设计者必须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因为它的创作灵感是源自生活的,然后再把事物转化为美的艺术品,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如此,这种观察能够让学生较快掌握事物的形态、特征,从而以较快的速度获得合适的创作灵感与艺术手段。艺术需要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支撑其物质形态,鲁道夫•阿斯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道:“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者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圆圈代表什么?是月亮、车轮、硬币、纽扣,是一切圆形物体的可能。那么以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三个圆圈又代表了什么?在对图案的绘制中,富于联想能让艺术作品得到更多的解读,让其具备更多的意义,也为艺术设计带来更多的乐趣。

3.寓情于物的创作形式

世界是多元化的,而生活于此的各族人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独具匠心的表现方式,艺术则是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真实反映。中国的图案设计讲求寓情于景的委婉表达,对自然素材的特征进行取舍、提炼,美化其艺术形态,保存其精神,使之获得更凝练、更出神、更纯粹的艺术造型。而这些造型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之前原有物体的部分性质,更使观者形成了对某一物体的刻板印象,获得想到某物就产生某种情感的效果。如我国的民间图案“岁寒三友”“五福捧寿”等,都表现了独特的寓意。在图案设计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如何观察图案背后所隐藏和蕴含的人文知识,也要对这些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极高的要求。这些图案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巨大的启发,很多传统纹样被应用于建筑、装饰、广告设计,正是这些充满特殊意义的造型设计给艺术作品带来了更多的内涵和赞赏。而寓情于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教学领域,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知识,也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形式,能熟练地提取前人留下的关于造型美的规律。

结语

第2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案导学 运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涌现,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旨在回归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学案的设计及内容

数学“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提出的,是运用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份导学学案。教师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内导学和课后复习使用的课例学习材料。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学习,特别是注重对学困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要确立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使学生真正明确要学的是什么。目标的制定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具体确定学习目标,而且要重点突出,善于为学生确立学习的重点目标,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

2.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学习方法指导要充分结合学习目标,要举出一定的学习题例,通过题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3.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包括:一是与本学习目标有相关背景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图等。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前置,学生自学,促进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课中导学,即围绕重点、难点学习目标,设计导学训练题例,主要包括对重要概念、语句的分析、理解或质疑,有关知识和技能规律的归纳、总结和提升,重要思想方法的概括等,要充分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设计问题,使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课后复习,即及时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训练和方法应用,复习训练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二、学案导学的运用策略

1.课前导学。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课堂运用。教师及时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或存在共性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其次方式要精,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是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矫正,做出讲评。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3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关键词:抗辩式教学;案例设计

传统法学教育缺乏职业技能培养、执业实践训练的倾向日益突出,因而兼具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抗辩式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相比而言,抗辩式教学的实用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如何推进抗辩式教学在法学教学体制中的应用和设置、抗辩式教学需要哪些教学手段、如何整合现行教学资源等等具体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于此,本文以“案例教学”为索引,微观探讨抗辩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法学抗辩式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是还原法律适用场域的最佳手段

在抗辩式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案例教学无疑具有重大作用。抗辩式教学关注法律执业实践训练、关注法律职业技能培养,这种面向司法应用、司法实践的培养理念,必须回答和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法官、检察官面对疑难案件时,找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律师面对互相抵触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法律规则,论证出维护公平和正义的适当规则。毫无疑问,我们不能把课堂带到真正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但是我们可以把发生在司法实践部门的问题,浓缩设计成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来还原和再现法律发生的真实场域,在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现实问题,最大化地激发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真正的体验中锻炼和充实学生的能力。这就好像技工学校的学生,面对真正的机床,看到机器的故障,必须进行现场故障排除的检查和维修的训练一样。体验和感受,才能全面展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能力和推进问题解决的创造能力。

(二)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最佳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方式强调以老师为导向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学生未必有所收获。问题不在于老师讲授了多少,而关键在于学生真正习得多少。也就是说,以往我们只用硬性的指标(如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教学周历)去规定和关注老师的知识讲授,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问题――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学生不接受、不理解,所有老师的讲授就是零,甚至是负效应。抗辩式教学,就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做了一个互换,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为导向,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其中,案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最佳手段。

在案例教学的方式下,老师退出了讲台的中心,学生要主动学习和了解浩如烟海的法律规则,懂得查找运用这些资料的最佳方法,还要掌握相关方面的许多知识,特别是有关案例的法律渊源、历史背景和它涉及到的各种逻辑关系,只要能发现问题,并加以系统论述和批判,提出让专业人士信服的独到见解,就是案例课程最大的价值。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老师的适当指导,就会导致:学生不在被束缚于老师教学大纲涵盖的知识重点范围内,不在被束缚于老师所提及和思考内容的范围内,而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学习探索的范围也会最大程度地扩大和拓展,随着而来的是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不断反思和调整提高,而这正是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迫切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设计

案例的设计与指导是案例教学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如果案例不具有对抗性、不具有争议性、不具有典型性,就无法增加辩论的激烈性,进而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无法充分实现“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而案例教学必须进行科学设计和指导,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费力低效。故笔者认为,下述原则是案例设计与指导要遵循的重要指南。

(一) 案例的设计应该关注法律思维的培养

当前,我国法学高等教育中也存在案例教学。但这种案例教学的设计,是一种三段论式的设计方式,即为了证明某一个法律规则(大前提),找到一个实际案例(小前提),进而得出结论法律规则判断为合法或非法。比如: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万元(大前提),现有欲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人出资1万元(小前提),那么这个投资人的出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呢?不符合(结论)。因为1万元没有达到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很显然,这种案例的设计毫无专业水准。对于没有受过法学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根据逻辑推理,轻松得出判断。说到底,这种案例教学的失败之处在于,案例设计不须要分析思考、推理论证,说到底,这种案例不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而如果案例设计,是一种发散式的设计,没有老师提前的归纳和总结下对案例的剪裁,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正确答案的获得,而是把相关问题的原生态模式展现出来,不限定分析的思路,不设定确定的答案,重要的问题在于: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涉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独立地设定和探索思考和论证的角度,其所查阅和分析的资料范围可以远远地超出案例本身,案例只是提供讨论的论点和中心,而整个的论证过程完全是发散式的、创造性的。

(二)案例的设计应该关注辩论技能的培养

“由于法律规则本身的模糊不清、法律规则相互间的冲突和竞合,再加之具体案件中当事人证据的事均力敌,在很多案件中,律师都有抗辩的余地。”因此,在法庭诉讼活动中辩论就是不可或缺的技术能力。而辩论技能恰恰又是不经培训,很难拥有的技能。如果不掌握辩论技能,就无法找到对方的论证核心和重点,无法快速找到其论证的破绽和不足,无法形成有的放矢的回击。因此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下列技能:破题――找到论述的核心和方向,破题不好只会南辕北辙;立论――确立分析了进路和资源,立论不足只会独木难支;论证――形成缜密的思维推理和准确的言语表达,论证不利就会全军覆没;驳论――快速找到对方破题和立论的破绽,形成有力回击。这些技能是在长期的辩论实践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且毫无疑问,为这些技巧做支撑的是强大的知识储备、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深入的分析研究、高强度的言语表达训练。因此辩论是一门技术,又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是学生必有的经历、必备的素质。

三、现行教学体制下案例课程的设置构想

(一)案例课程的评价标准应从结论走向过程

以往的案例课程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结论。答案是合法,学生的答案正确,那么是否有论证过程并不重要,只要把相关法条列出即可。而抗辩式教学模式下,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是以结果为导向,也就是说,学生得出的结论并不重要,如果结论对了,但是没有对案例资料的分析整理、没有理论和实践资源的结合论证,那么这种结论只是空壳,学生并不能因此得到高分,相反,高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论证基础上――对案例资料仔细地分析和整理,最大程度地扩大对所涉猎问题的查阅和研究范围,法律本身就是生活,因此真正深谙法律的人,应该是掌握更多生活知识的人。恰当地分析和论证所得结论的合理性。这样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会激励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法律人自身的法律思维。所以,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与培养具有法律思维的人才目标相匹配。

(二)案例课程设置中必须增加辩论课程的环节

第4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影视案例库 设计与开发

[作者简介]唐湘宁(1974-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王静静(1989- ),女,安徽芜湖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硕士,南京邮电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江苏 南京 21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给予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学》影视案例库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C-c/2011/01/101)和2011年度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重点课题“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学》影视案例库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G01711JX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48-03

现代知识论认为,经验就是知识。因此,经验论的课程观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体验中感受知识与运用知识。在此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理论界与实践界达成共识,但是实践中对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讨还远远不够。当前,尽管我国有数百种“教育学”教材,但是核心架构都是“基本原理、教学原理、德育原理、管理理论”等四个主要领域,并且都以理论形式呈现,与教育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使得内容显得枯燥单一、要旨难以领悟。因此,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不仅是理论发展使然,也是教学实践使然。特别是如何创建学生有效参与体验的情境,如何设计高效可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把控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已经成为体验式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核心所在。

一、体验式教学影视案例库开发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的思想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哲学。杜威认为,课程应该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通,不应该以学科为中心,而是应该以学生为“圆心”,以此为出发点与归宿点。任何课程都应该在学习者的经验与生活环境内进行设计,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激发学习动机。因此,课程的组织与教学都要超越学科化实现心理学化,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对知识的接受都应该考虑到心理发展次序,并且利用好学习者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他反复强调,教师不应该将知识当作某些固定不变的东西,而应该是在生命的体验中形成的东西,学生的经验与课程中的体验“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

经验论哲学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认知过程,还是一种对知识、行为以及文化的体验与反思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感体验,升华了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最终使人的生命活力得到释放,生命的价值得到彰显。可见,体验不是“空降”而来,而是学生在不断领会知识、体验知识、感受生命的过程中产生的。总之,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手段,更是提升学生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因此,教学应该是知识性、生命性、发展性与智慧性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的重心应该在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并围绕这一重心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学生的体验、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实践参与以及实践性思维成为体验式教学的“关键词”。而传统的教学是以传递书本固化的知识为核心的规范,虽然这种输入式的方式在知识传递上具有高效率的特征,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意蕴的领悟与理解,作为教学本质的生命性、发展性以及智慧性被抹杀,学生获得的仅仅是一些固定化的“公共知识”,而没有转化为“个体知识”,教育“转知成智”、提升学生生命的本质得不到彰显。体验式教学过程就需要教师设计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性问题,让学生在对这些情境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习体验,进而生成新的知识,提升实践性思维的能力。可以说,设计实践性情境与问题是体验式教学的起点,这需要教师有很好地把控教学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网络、手机等各种新型媒体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素材,影视传媒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本质要求,影视案例教学就成为教学首选之策。所谓的影视案例,就是通过影视的方式“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含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国内外的一些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影视案例教学可以活化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提升理论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案例库开发的实践

教育学在以课程的形态出现时,相关教材建设就必然显得十分重要。教材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但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更需要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技巧,影视案例库的建设更是如此。“教育学”影视案例库的建立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教育学”影视案例资源库的需求分析。当前,教育学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在讨论学科问题的真正学术著作中,你不会找到‘教育学’这一项目。”它不仅遭遇了其他学科领域的蔑视,还饱受教育领域内的指责,“教育学的迷惘”“教育学的终结”“教育学的困境”“教育学的悲哀”无不折射出教育领域内学者的无奈。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学”教材验收受制于认识论的影响,过于讲究客观性、确定性,“教育学”也就以传递所谓已经经过检验的“可靠性知识”为己任,拒斥那些尚未形成一致结论的经验性知识,从而使“教育学”教材成为神圣知识的化身。正是如此,导致既有的“教育学”教材严格预设了学习内容,导致教材体系变化甚微,以基本原理、教学论、教育论以及学校管理等作为基本框架,这些僵化的理论却要承载阐释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责任。同样,作为教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育学”也存在着价值虚张、目标模糊、内容抽象、资源匮乏、方式单一的流弊,这与教师专业的实践性之间存在严重的背离。正因如此,导致该课程地位的低下,甚至遭到学生的拒斥。因此,如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范式变革提高教学质量,不但成为时代的需要,更是课程发展的命运选择。而影视案例资源库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新尝试。

现代社会已进入所谓的“读图时代”,图像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整个社会生活信息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因此影视案例也自然成为“教育学”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尽管影视教学在“教育学”课程中运用比较广泛,但是有关影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专题研究却不多见;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各种体验式培训机构,但是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出现专门的体验式培训的案例资源库;国内外教育学资源库绝大部分是支持教师日常教学,且主要针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对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很多,与体验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多进行主动尝试的初衷不符。因此,“教育学”课程的影视案例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存在不足,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2.“教育学”影视案例资源库的设计策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进行缜密的规划与设计,教学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同构系统”,而是富含多元成分与要素的复杂“异构系统”。这个系统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不同的操作者在实践中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最后建构最适合的教学方案。这种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就给资源库的设计者带来了“调适众口”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资源库的建设者从资源库的使用者(课程设计者)的视角出发,尽可能地涵盖多元化的教学设计要素。

尽管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具体要素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但是,马杰(Mager,R.R.)的课程设计“三要素观”得到的共识最多。在马氏看来,教学设计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就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目标?我们是否达到了目标?可以说,其中包含的目标、过程与评价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链条。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学”影视资源库的建设就需要沿着这个“链条”展开。基于此,可以将影视案例资源库的设计分解为目标、内容、过程与组织四大块。其中内容是核心部分,并且资源库的内容要凸显实践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的展示、问题的解决以及知识的生成等核心目标。

因此,在建设影视资源库的时候需要关注影视作品的典型性,要善于挖掘影视作品中的教育学意蕴,使之与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特别是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对影视作品进行适当的剪辑,突出与教学内容与目标相关的部分,更加彰显案例的典型性。同时,还需要注意影视资源的时效性。影视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事例都是时代思想的凝练,这些思想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体会、去挖掘,否则其中的意义就会在无导引的播放中流逝。再者就是要注意影视作品的趣味性。尽管影视作品都是艺术品,但是年轻学生会更加注重感官或外在的趣味性,思想很深刻的作品有时候就会显得枯燥与沉闷,只有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去挖掘其中的趣味性,通过对内容的精选与凝练才会被学生所接受,并从深层的体验中内化为个人知识。因此,尽管趣味性并不是影视库开发的根本性原则,但是教学中必须考虑影视案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当然,过分重视趣味性就可能使案例失去原有的教育初衷,降低了教育效果。

3.“教育学”影视案例资源库的内容建设。案例可以超越冷冰冰的知识体系,进而记录某个复杂的情境。影视中的案例往往发生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之中,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可以让学生在影视中体会当时的教学情境,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影视案例通过情境与人物的再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精选优秀的影视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可以提升教学实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如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魏敏芝对教育职业的执著与工作中的爱与责任心,可以作为关于师德内涵的理解与体悟。《我妻我女》中展示了家庭与社会在教育中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教育途径的思考,特别是让学生体会到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正确理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两者之间的过渡语转换,使两类教育形成合力。

针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会,正确理解教育学原理。在两年的实践中,有90%以上的学生对影视案例教学的方式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学生自建的影视案例库的访问量远远超出其他专业性课程的访问量。很多学生在作业中也选取其中的影视作品来分析与理解教育学原理,效果良好。可见,教师讲授“教育学”的第一使命并不是给学生分析教育的定义、目的、教学、德育等空洞内容,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真正领略古今中外的教育智慧,从这些智慧中理解教育学理论的博大精深以及教育实践的魅力,使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教育学的亲近、研读及热爱,这样教育学课程的意义得以建构。

三、影视案例库的使用策略

影视案例库的开发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物质准备,但是,只有科学运用影视案例库才会使这些教学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通常一些教师采取一边讲授、一边观看影视案例的教学策略,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影视资源得不到深层次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感官层面,不能使学生从感官体验延伸到对主题的理解与意义的追寻。因此,影视案例资源库的利用应该采取多种策略。

1.角色播演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播放影视与角色扮演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借助于教室已有的现代教育手段,演示影视案例,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此时的学生处于对影视案例的欣赏阶段,很难进入“沉思”阶段,因此,教师还要通过精心备课,准备好针对影视案例的讲解、发问、质疑等;同时,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设想自身处于影视情境中该如何处理。学生的设想其实就是学生对情境理解之后,将自己变成其中的一个角色而采取的行动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与内化程度。当然,在播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播演的质量,如视频的清晰度、音量的适切度、声画的协调度、时长的合理度等。而教师的适时发问需要紧密配合影视案例的进展状况,做到准确到位,其中的点评也需要切中学生的思维结点,这样才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影视案例的实践效果。

2.情境移植法。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基于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既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辩证唯物主义也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作为方法论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对上述原理的实践,它通过将客观世界转化为具体影像的方式,进入人的意识,形成某种主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影视情境不应该成为单一的情境预设,而应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引入或创建一些情境。学生在影视情境的渲染下会引起一定的情感体验,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适度补充一些更加生动具体的教育场景,就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情境移植的核心就在于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自然而快捷地进入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更加深刻地领会故事、行动与问题。这种情境移植要以学生的心理认知程度与目标为基础,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这种情境需要短而精,教师能快速引导学生“入境”,并成为其中的组织者。

3.互动探究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影视案例之后能够独立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观看之后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辩争、质疑、探究等。教师并不给予及时的回答疑问,而是完全交由学生去处理。最后,让各个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最后的观点进行点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探索精神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第5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首先,图案可简单的理解为图形的设计方案,拆分开即是图形与方案。而我们所理解的图案设计通常都是平面化的呈现,如在纸张上绘制图形的造型、样式、色彩等设计,而图案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平面,它同时也更多的体现在立体造型中,包括立体图案,所有的立体图案通常都通过平面方式进行设计,最终通过立体形态呈现。图案设计与传统的绘画表现是有区别的,绘画更多的强调造型与空间的联系,图案更多强调主观性、装饰性、创意性,在设计中可以不受自然物象固有色彩的限制。图案设计作为一门设计类的基础专业课程,同时也是美学的基础入门课程,它研究理性的图形、纹样的造型规律,同时又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兼具艺术美感,是对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的归纳与提炼。

二、对传统图案的了解与掌握不到位

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学习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可使学生在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传统图形的造型之美与设计规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学习,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图案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肤浅层面,无法全面的理解图案的构成规律与传统图案的演变过程,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图案都有相关的历史背景与特定的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艺术中灿烂的艺术宝库,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有利于在今后的图案创作中加深对图案寓意与艺术审美的解读,通过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与研究中理解其在造型、形式美感、装饰手法、用色等各个方面的设计技巧。这个过程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中国传统图案相关资料,并安排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传统图案设计的相关知识,分配学生组成小组,讲解自己对传统图案的理解,通过PPT的方式做成课件进行展示和讲解,既能增加课堂交流气氛、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又使学生在寻找素材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将被动的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三、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图案设计课程多以布置大量手绘作品的形式呈现,加之图案设计课程在时间设置上相对较长,通常会占据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不少教师会布置大量作业,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麻木心理,作业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下降,学生较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普及的当今社会,教学手段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调整,如在完成手绘基础训练结束后,可以教授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脑图形制作,使用电脑进行后期颜色的填充或者装饰,使用图形制作软件绘制图形或变换色彩,例如可以用电脑演示制作简单的二方连续制作方法,使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实现二方连续纹样的规律性,这样一来既能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时也可以掌握基本的电脑图形制作规律,提高图案绘制的效率。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使用多样化材料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局限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内势必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传统的基础图案教学容易停留在技术性的教学训练上,例如:如何对写生的图片进行描绘与处理,如何用最精细的线条准确勾勒出物体的外形,类似的教学模式在基础图案的教学方式中尤其常见,而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往往因此受到局限,停留在眼前固定的物体形象,忽视了如何去创造美感的形态。教师不仅仅传授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考能力,应因材施教,鼓励与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想象力,尊重个性的发展。技巧与造型的训练是设计的基础,如何突破眼前的具象形象,加以转换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在此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的设计能力,是当下高校设计专业的设计教育新的发展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教师会提倡动手,例如侧重于学生手头功夫的练习、手工艺的熟练度与绘画技巧的掌握,有的教师重视动脑,将设计思维放在第一位。两种教学方案各有千秋,由此我们可看出,未来的设计教学发展模式是两者互相结合的,既要脑中有想法,又要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任何设计的完美呈现都离不开技术手段做辅助,教育方式也如此,动脑与动手,既要训练与解放学生的创意思维、同时也要兼顾基础性训练。图案设计通常在白卡纸或素描纸上实现,多以在平面纸质上作画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可尝试更加多样化的表现材质,如纸盘、陶瓷、木材、玩具白模等可以实现图案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对象特征与自己的设计,创作出在固定的范围之内适合对象的图案。在教学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使用道具,展示更多制作形式上的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介入使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图案应用范围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同时可增添学生对图案设计学习的新鲜感。

五、多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设计灵感

第6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根据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的要求,“网络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是“去哪儿网”旅行网站产品策划与实施的综合性项目。该项目分为5个任务,分别是网络营销调研与消费者分析方案设计与实施、网络营销策略组合方案设计与实施、网络营销方法和手段方案设计与实施、网络营销推广和基于站点的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网络广告方案设计与实施。通过这5个任务,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企业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调研、策划、创意、表达与沟通、信息处理、网络营销工具使用、网络推广、网络广告策划与等工作能力。但是,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施情况,发现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和项目之间缺乏横向关联性和综合性。综合性项目有的是一门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有的是需要几门课程共同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项目教学法中的综合性项目学习到相关的技能和技术。因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螺旋上升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项目教学法应该提高项目的横向关联性与综合性。项目教学法并不能够自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有目的地予以安排和贯彻。例如,在实施“网络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指导,展示示范项目,提供宏观指导和技术等提高项目综合性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通过项目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与素质。同时,本课程还能通过与其他核心课程结合的方式,来提高项目的横向关联性。例如,在“网络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的项目教学过程中,任务5是网络广告方案设计与实施,这个任务可以为后续课程“网络广告策划”的项目打下一点基础。学生在“网络广告策划”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广告策划能力,那么两门课程就可以共用项目,这样就提高了项目的横向关联性,进一步优化了项目,更好地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了递进的学习过程和能力螺旋式增长的过程。

2提高项目的高度和规范程度,灵活看待项目教学法

很多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缺乏规范化,很多项目都是几个教师在各自探索中完成了项目的设计,这样一来,项目的高度和规范程度都不够。因此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规范项目教学,组织教师提高项目的高度,灵活看待项目教学法。提高项目高度,应该提高对学生研究方法的认识,完成项目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方法。很多学生在项目的教、学、做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做,但是不知道企业为什么要做,做这个有什么用。这个时候,项目教学法就应该发挥其优势。例如,“网络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就是在项目背景讲解中,先演示和讲解项目完成后,能够达到的效果,给企业、消费者带来的好处,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岗位和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学习项目知识和技术后,学生可以做什么样的策划方案,完成什么岗位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保障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规范项目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有效管理和监督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更好地把项目教学法的改革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去,学校可以定期检查和测评项目的规范性和适用性,更好地保障项目大小适中,保障项目选择的合理性,弥补由于项目不合理而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灵活看待项目教学法,关键在于区分项目教学的实质与形式。项目教学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项目教学的形式是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而采取的各种手段。项目教学应该紧紧围绕项目教学实质展开教学活动,为此采取的各种教学手段,可以灵活应用。例如,在“网络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中,是否必须分组,小组成员应有多少,项目应分几步,考核能否用笔试等问题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因此,灵活地看待项目教学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适应项目并完成工作,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善于应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项目能力

教师也应该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例如,“网络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与“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是共用项目的综合性递进关系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可以提升教师的项目能力,让教师在项目应用中提升教学能力和控制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善于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应该建立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应在教学资源库中共享项目资料和工程案例,更好地让教师将这些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在提升教师项目能力的过程中,也应该多让教师参加项目教学法的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对项目教学的认识和应用。最重要的是应该让教师参加企业相关的实习工作,通过企业实习可以真实参与到企业项目中,提升教师自身的项目能力。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取项目,带领学生完成项目的能力就能进一步提升,也就能游刃有余地运用项目教学法。

4提升项目评价环节中企业的参与度

项目评价应该有重点,也应该有项目评价方法。但是在项目教学法中,考核的重点除了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的能力、方法和合作能力等。项目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也可以包括一定的笔试内容。项目的评价指标如何落实,以及如何保证准确性、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提升项目评价环节中企业的参与度,可以更公平、更准确地评价项目教学法的效果,站在企业的高度真正体现项目教学法的理念。例如,“网络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由企业指导教师、教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普遍认为企业专家的评价是最公平的。增加企业评价,将特别重视是否每个学生都完成了应有的工作,重视每个学生的过程考核,做到每个学生每做一步都留下痕迹,避免出现一组学生中有个别人蒙混过关的现象。这样在企业评价过程中,企业也会更重视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评价。最后,把每个任务的考核方案进行多方面设计,包括网络营销方案的可行性、方案设计与实施效果、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行业素质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核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评价不如企业的评价更有信服度和说服力,而项目环节中企业的参与度越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越高,这样就达到了项目教学的目的,因此在项目教学法中,提升企业参与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5结语

第7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39-1

一、把握好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的关系,用心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要把文本读“厚”。日常教学工作的琐碎繁杂导致多数教师很多时候都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教材,只读教参和教学设计,少读教材甚至不读教材。然而,课标要求“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这就是说,教学活动是依托在教师读教材的水平,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欣赏上。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刻的阅读功夫,而且要认真反复阅读教材,即使没有任何参考书在面前,也能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语言美……这就是我们说的“薄书厚读”,读出自己丰富的理解和感悟来支撑课堂。

其次,针对学生的目标定位要“准”。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方案是写给领导看的,所以,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经得起检查,于是确定教学目标便要地集教参或多本教学设计书之大成,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发展无一不全。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发言中强调:“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这无疑告诫教师“薄书厚读”只是第一步,还须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研读教材,“长文短读”,读出最核心的内容,并且依据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同时兼顾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来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加以落实。这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功课。

再次,给予学生的内容要挑“精”。很多老师上课时总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笔者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总是怕自己少讲了、漏讲了。事实上,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抓住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充实简约。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的角度研究教材,精选与教学目标、文章主题相契合的本质内容,重点品读,与确定的教学目标、文章主题相去甚远的非本质的内容,大可不必过多纠缠。

二、教学方案要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注重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要打破教师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就要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准备,参与课后评价检验。如课前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自己制作学具,或课后根据课堂学习与感悟用讲一讲、画一画、写一写延伸巩固学习等。准备过程是积累感性材料,丰富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探究过程。这样,不仅为课堂学习做了铺垫,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课后延伸是通过实践巩固提高,把学生语文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反之,如果事事由教师准备,课后又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一方面教师没有那么多精力为每个学生准备那么多材料。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他们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东西,学生就会缺乏参与的热情,对学生来说,教授的东西再好、再全,也不如自己获得东西更深刻。

三、教学方案要注意转变教师角色,变讲堂为学堂,用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需要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是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这样的备课才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层次性,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要用宽容的态度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学生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目标,要强化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意识,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不同形式的作业或考试内容。只有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学生的个别需求,才会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生活中来,都获得较大的发展。

四、设计教学方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更好地联系生活与实际

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占用,充分发现、科学配置、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教师、学生、与教学有关人员、教材、媒体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我们应尽量多地挖掘和学生生活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资源。如: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他们可以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材本身作为一种资源也是丰富的、多元的,也需要我们去重新发现、挖掘。此外,现实生活中的物、景等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如利用好,学生就能更直观地学到知识,对我们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第8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1.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设计竞赛是一种能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竞赛设计方案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若干合作小组,通过有次序分工进行竞赛资料的调查与收集、课题构思的研讨与交流、参赛作品的展示与汇报等4个步骤的综合合作模式,促进各个设计阶段顺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课堂讲评学生竞赛方案时,不仅提倡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园林空间感和造型设计能力,更多的是激励同学们有组织地相互探讨,提出更好的构思创意。

1.2协调专业竞赛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园林设计竞赛作为一种课外实践性课程,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课外园林设计竞赛的运行体系和管理机制,才能避免在时间安排上与课堂教学发生冲突,通过协调计划安排、配套制度、完善设施、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使园林设计竞赛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参加设计竞赛的模式

2.1课程作业结合设计竞赛模式

2.1.1环境设计专业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师可以充分设计参赛题目,根据设计竞赛的时间分布规律,教学课程应有所侧重参赛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竞赛类型设置合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通过明确课程定位,使课程内容与竞赛主题满足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制定参加适合本校学生参加的竞赛计划。教研室在安排课程时,要给有指导学生参赛任务的教师少排课或不排课,方便指导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全身心地指导学生。

2.1.2教师在课堂上要制定学生感兴趣的园林主题性设计,并延伸到园林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竞赛。建议教师通过合理的赛程安排,制定住宅庭院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滨水景观建筑设计等主题鲜明的课题类型。在课程中安排竞赛主题内容的设置必须由浅到深、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以小空间的园林设计内容扩展到大尺度的景观设计内容,以强化理论教学的实践性。

2.1.3课程《毕业设计》要围绕园林设计竞赛的目标展开。学生在第8个学期都要外出进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课题设计,通过社会实际的设计项目作为参赛课题,可避免设计竞赛与景观专业课程相冲突的矛盾。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又满足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需求,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景观专业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

2.2第二课堂结合设计竞赛模式

第二课堂以园林设计竞赛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实践,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实践方式。第二课堂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学习形式上生动活泼。教师依据竞赛设计项目,选择项目相同内容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设计案例以世界著名园林景观大师的作品为主,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辅以教师设计实践的项目案例,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调研教师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对于项目的设计流程、设计结果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参赛作品辅导时,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着重从项目的设计分析构思草图入手,强调平面图的布局上满足各种功能使用的需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解创作内容与形式统一设计过程的一般规律,掌握设计的基本手法。

2.3工作室课余时间组织参赛模式

环境设计工作室一般是由一个教师牵头或是由几个同学建立的组织,它的特点是结构小、成员少、运作灵活,工作室基本上是由兴趣爱好相同的成员组成,因具有较高专业精神使工作效率更高。学校要以不同设计竞赛主题成立如滨水景观设计工作室、景观建筑设计工作室、景观动画设计等特色鲜明的工作室,并由具有责任心强、专业水平突出的教师负责,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主题的设计竞赛。竞赛往往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因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参加几个设计竞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点选择一个设计竞赛,并进入相应的工作室。教师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根据竞赛内容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参赛计划,对学生的作品在每个设计阶段给予全面的指导,提高学生参赛的成绩。

3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参加设计竞赛的方法

3.1选择合适的专业竞赛指导教师要从评委权威性、竞赛规模、主办单位性质等几个方面,来判断一项竞赛是否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帮助,要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参加国际级、部级、省部级、市级、校级等5个不同等级的竞赛。为取得竞赛的优异成绩,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竞赛赛事的过程、特点,针对竞赛主题布置课程作业进行集中分析、指导,通过园林设计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竞赛获奖还可以为学院带来荣誉,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2建立指导教师团队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指导学生完成竞赛的一个重要保证。园林设计竞赛日趋激烈,为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需要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全方位的视野,在教学、辅导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还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承担一些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让学生参与项目或课题来了解社会,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景观场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帮助学生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造出校内产学研相结合的浓郁氛围,同时聘用企业设计师共同构建专业教育队伍。

3.3强化工作室环境下的辅导

教师在工作室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可根据竞赛主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专业信息和资料,推荐园林设计构思新颖的专业书籍,运用多媒体有针对性列举优秀设计案例,供学生学习以开拓眼界、扩展思路,教师要根据参赛主题分析学生设计作品中的构思草图,启发学生从功能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深入地分析参赛作品不足之处,使学生通过反复对其设计作品的修改,探索自己作品的设计风格、设计手法,提高获奖的成功率。

3.4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

学院可以将课外园林设计竞赛作为一门课程赋予适当的学分,还可以把学生获奖的成绩作为评定各种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报销一定的参赛费用,对获得不同竞赛名次的为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并给予指导教师适当的经济补助。

3.5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

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与业界的横向联系重要场所。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设计竞赛活动所获得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景观设计的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学校通过与实力较强的设计单位建立合作机制,组织学生第三学年的暑假开始,让学生带着竞赛设计的任务,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经历相结合,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就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3.6院校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

园林设计竞赛是与其他院校师生进行交流的特殊教学方式。园林设计竞赛中存在着专业交叉化的明显特点,与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空间设计、城市设计等相关专业竞赛的边界相对模糊,参赛及获奖学生的专业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主要分布在环境、园林、建筑等各专业。因此,通过将各个院校的优秀竞赛获奖作品在展览厅集中展示,或将获奖作品在网络,或者把学生获奖作品刊登在出版物上,以多种形式构建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达到教学交流效果与示范的作用。

4结语

第9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

关键词:Excel 函数和公式 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57-02

电子表格Excel软件的使用是遵义师范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一个模块,它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具有完备的函数运算、精美的自动绘图、方便的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主要用来管理、组织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方便用户使用,其中本章节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在公式与函数的学习上,如何设计一个综合案例能把常见的函数与公式使用尤为重要。

1 案例设计

设计一个16级物理本科(1)班学生成绩表的案例,首先输入基本数据信息,然后把常用的函数和公式的使用进行教学,如图1所示。

2 案例分析

(1)利用AVERAGE函数计算各科成绩的平均分。

(2)利用公式计算总评成绩,总评=平均分×0.7+操行×0.3。

(3)利用MAX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高分。

(4)利用MIN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低分。

(5)利用SUM函数计算各科成绩的总分。

(6)利用RANK函数根据总评成绩计算学生排名情况。

(7)利用SUMIF函数计算男、女生总评成绩之和。

(8) 利用IF函数计算等级,总评成绩大于等于85为优秀,小于60为不及格,其余为及格。

3 案例知识点讲解

3.1 公式

公式的一般形式为:=。表达式可以是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和字符串表达式等,表达式可由运算符、常量、单元格地址、函数及括号等组成,但不能含有空格,公式中前面必须有“=”号。

3.2 函数

Excel 2010函数是系统为了解决某些通过简单的运算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而预先编辑好的特殊算式。函数包括函数名、括号和参数3个要素。函数名称后紧跟括号,参数位于括号中间,其形式为:函数名([参数1 [,参数2 [,…]]]),不同函数的参数数目不一样,有些函数没有参数,有些函数有一个或多个参数。一个函数有一个唯一的名称。

4 案例实践步骤

(1)用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分,选择I4单元格,选择【公式】选项卡下的【插入函数】命令按钮,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函数“AVERAGE”,单击确定,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在Number1中输入D4:H4,单击确定按钮,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学生平均分的计算。

(2)利用公式计算总评成绩,总评=平均分×0.7+操行×0.3。单击k4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i4*0.7+j4*0.3”,然后回车确定,再利用填充柄“+”计算其余学生总评成绩。

(3)利用MAX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高分。单击D12单元格,利用【公式】选项卡下的【插入函数】命令按钮,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函数“MAX”,单击确定,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在Number1中输入D4:D11,单击确定按钮。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课程最高分的计算。

(4) 利用MIN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低分。单击D13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MIN(D4:D11)”。利用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课程最低分的计算。

(5)利用SUM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总分。单击D14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SUM(D4:D11)”。利用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课程总分的计算。

(6)RANK函数根据总评成绩计算学生排名情况。单击L4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RANK(k4,$k$4:$k$11)”,回车确定,再利用填充柄“+”计算其余学生排名。

(7)在学生成绩表中利用SUMIF计算男、女生总评成绩之和。先计算男生总评成绩之和,女生总评成绩之和方法相同,单击D15单元格,选择“SUMIF”函数,在弹出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Range”参数里输入“C4:C11”,在Criteria参数里输入条件“男”,在Sum_Range参数里输入“k4:k11”。

(8)利用IF函数计算等级,总评成绩大于等于85为优秀,小于60为不及格,其余为及格。单击M4单元格,在其中输入“ =IF(k4>=85,"优秀",IF(0k4

5 Y语

在Excel教学中设计了学生成绩表案例,包含了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使学生理解了公式使用必须先输入等号,然后根据Excel中提供的+、-、*、/等符号进行表达式计算。函数包括了AVERAGE、SUM、MAX、MIN、RANK、IF、SUMIF等,主要使用【公式】选项卡下的插入函数命令按钮,然后根据不同函数的参数要求按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设置,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了函数的应用,其中RANK、IF、SUMIF这几个函数还需多加练习和体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