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畜牧与生物技术精选(九篇)

畜牧与生物技术

第1篇: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技术;提升

一、提高现代畜牧业畜牧技术的推广效果

1.推广技术应创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衡量技术创新的三大指标,一项创新的推广技术能够改变现有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如畜禽的成活率、出肉率等。

2.推广内容应适用。任意一项畜牧技术的推广都要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的需求状况。技术的推广需要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超出客体能力范围的技术推广则很难实现。

3.推广目的应有效。推广目的的有效性表现为目的与目标一致,畜牧技术的推广目的指导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制定又服务于目的的实现。一般由政府职能机构推广的畜牧技术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较强的目的性,推广的效果比较好。

4.推广活动应系统。畜牧技术的效果不仅仅受技术,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状况、资源条件等,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因此,畜牧技术的推广活动是个系统工程。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畜牧技术的提升策略

1.推广实用技术。(1)重视畜禽的品种选择。在挑选畜禽的品种时,应该从正规有保障的地方引进,这样可以提高畜禽的品种质量,降低畜禽的死亡率,使畜禽能够健康生长。(2)改善畜禽的舍窝。引进带有高科技设备的畜禽舍窝,使畜禽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与寒冷的冬季,注意降温措施及保温措施。畜禽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改善,畜禽的生产周期就会缩短,随之提高畜禽的生产能力。(3)提高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学习畜禽的饲养方法,使用科学有效的畜禽饲养管理技术,采用优质健康的饲料,让畜禽更好更快地生长、产蛋,不断加强畜禽的质量。(4)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中,不仅要重视畜禽的生长,还要重视环境的发展。

2.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对畜禽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疫病控制、卫生消毒等重要环节着手,促进畜禽在质与量上共同发展。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不断创新,使新的养殖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总结,及时做出调整找出解决办法。建立畜牧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网站,针对畜禽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供大家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在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将先进的畜牧技术应用到现实养殖过程中,促进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3.推广标准化的畜牧小区。选取与农村居住区以及周边交通干线距离适中的位置作为畜牧小区,在布局上将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污道与净道分开,并且配备污水处理的相关设备,确保将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与卫生防疫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标准化的畜牧小区。推广标准化的畜牧小区,改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可以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4.推广污染治理技术。(1)推广先进的污染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畜禽饲料的转化率,减少氮、磷等恶臭气体的排放,从源头减少污染。有效分离污染物,采用干湿分离、粪尿分离、雨污分离等办法处理畜禽产生的粪污,尽量不给周边的环境带来影响。(2)推广先进的污粪处理技术。推广使用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使污染物变废为宝,提高污染物的利用率,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同时给附近的人们带来经济效益。(3)提炼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畜禽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可用微量元素,将其提炼出来可以制造有机、无机的复合肥,制成的肥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好处。

5.实行药物残留的治理技术。一是加强环境卫生工作,杜绝疾病发生。为在畜禽饲养全过程推广使用消毒用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药残问题;二是认真规范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饲料厂家必须将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的安全性作为基本指标。对于在饲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厂家和养殖场必须通过法律手段、经济制裁手段,予以严惩;三是重视“停药期”。企业生产的饲料应在标签上标明的停药期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畜禽生产者应严格遵守执行。

三、发展生态畜牧业

第2篇: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畜牧兽医管理体系现状

*地处秦岭南麓东段,全县辖25个乡镇,204个行政村,3个社区,73646户,28.6万人。其中农户64860户,占87%。*畜牧下设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县动物检疫站、县肉牛产业办3个县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和2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全县现有在职工作人员90人,其中县畜牧局12人,其余28个县乡畜牧兽医事业单位78人。全县畜牧干部中专以上学历的70人,占90%。

存在问题

一、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近十年来,全县特别是乡镇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减员严重。1996年机构改革前,乡镇有畜牧兽医技术干部109人,近年来,累计减员达52人。现在全县25个乡镇在职的畜牧干部有57名,每个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干部服务半径达62.09平方公里,承担着1200户、2.8万头(只)畜禽的技术服务,远远高出国家农业部规定“乡镇畜牧兽医人员人均承担40平方公里、700农户、1.8万头(只)畜禽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任务”的标准,全方位的畜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很难到位,群众反响很强烈。

二、畜牧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在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有90名职工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26人,占28%,36-45岁的有28人,占31%,46-60岁的有34人,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三、畜牧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乡镇在编的57名人员中有28人系改革前招进的亦工亦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25个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四、乡镇畜牧站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全县2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均属县、乡镇共同管理,由于乡镇政府有时拉用畜牧技术干部从事行政工作,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畜牧技术推广难以得到全面有效开展。

五、村级畜牧兽医基础体系极不健全

全县206个行政村,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村兽医站,县、乡、村三级畜牧防疫体系基础缺失。

畜牧系统现有的技术力量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防治的非常时期,畜牧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对策和建议

一、改革县级

加强县畜牧局建设,增加编制,实行公务员管理,努力建立健全*县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体系、畜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和畜牧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议设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县畜牧技术服务推广站。

要确保改革后的县属畜牧单位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应对县级畜牧兽医单位人员和资产现状,根据单位性质、岗位设置、工作职能、个人工作能力和专业特长等,进行合理调配和资产重组。

二、加强乡镇级

根据实际,建议将原有的2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乡镇农牧站分设出来,并更名为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人员按2-5人设编,财政全额供养,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畜牧兽医局统一管理。所需人员从原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中调整和通过统一招考,择优录用,不足部分可在畜牧兽医类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公开招考或招聘。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受县畜牧兽医局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和管理,以县畜牧兽医局为主。主要职责是承担所在乡镇的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等职能。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剥离,逐步走向市场。

第3篇: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畜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优化区域布局,构建优势产业带。坚持依靠科技,鼓励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畜牧业竞争力。坚持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强化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扶持,鼓励多元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总体目标。到“”末,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50%上升到55%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目前的34%上升到38%以上;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草原生态保护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四)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要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带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产区。大中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畜禽种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东部沿海地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要加强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中部地区要充分利用粮食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西部地区要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

(五)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稳定生猪、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大力发展奶业,加快发展特种养殖业。生猪、家禽生产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奶类生产要加强良种奶牛基地建设;肉牛肉羊生产要充分利用好地方品种资源,生产优质牛羊肉。

(六)加快推进健康养殖。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按照市场需求,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全面推行草畜平衡,实施天然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技术,增强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能力。

(七)促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快畜牧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培育畜禽新品种。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畜牧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

(八)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的畜禽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调整畜产品出口结构,实现出口产品、出口类型多元化,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要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三、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九)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畜禽改良中心和一批畜禽原种场、基因库,提高畜禽自主繁育、良种供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能力,建立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普及和推广畜禽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推进种畜禽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相结合,逐步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育种机制。加快种畜禽性能测定站建设,强化种畜禽质量检测,不断提高种畜禽质量。

(十)构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饲料标准试验中心和饲料安全评价系统,制订饲料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强化饲料监测,实现全程监控。加大秸秆饲料、棉菜籽饼等非粮食饲料开发力度,支持蛋白质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加快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增强优质草种供应能力。在牧区、半农半牧区推广草地改良、人工种草和草田轮作方式,在农区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加快建立现代草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推动草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十一)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种畜禽无主要疫病,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逐步实行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加强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四、加大对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十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

(十三)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扶优扶强。全面开展屠宰加工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技能培训,继续实行屠宰加工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屠宰场(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十四)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严禁地区封锁,确保畜产品运销畅通。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衔接产销的作用,促进畜产品合法流通。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保证上市肉类的质量。加强对液态奶和其他畜产品的市场监管,完善液态奶标识制度。

(十五)加大畜产品进出口管理力度。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出口畜产品生产加工管理模式。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备案制度。加强对大宗畜产品进口的调控与管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严厉打击走私,有效防止境外畜产品非法入境。强化对进口畜产品的检验检疫,完善检验检测标准与手段,防止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

五、进一步完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六)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小区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禽健康养殖。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强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保护和建设草原,加快草业发展。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维护生态安全。

(十七)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推广、种质资源保护、优质饲草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等方面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及人畜饮水等专项资金时要对畜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继续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税费,继续实行对饲料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减轻养殖农户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期间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调整完善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十八)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畜牧业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养殖。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加快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九)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六、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扶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4篇: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应城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覆盖市、镇、村三级,主要承担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和科技推广等工作。为贯彻落实好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应城市畜牧兽医局组织专班对全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现报告如下。

1应城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1)应城市畜牧兽医局下设科研及推广单位。应城市畜牧兽医局下设7个二级单位,即应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应城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应城市蜂业管理站、应城市畜种公司、应城市种畜场、应城市种禽场,其中应城市种畜场、应城市种禽场为企业单位,其他5个为事业单位(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为全额拨款,其他3个为差额拨款)。5个事业单位均在市畜牧兽医局办公楼办公,每年市财政和畜牧兽医局拨款34万元左右,职工年收入1.2万元左右。局机关及二级单位都承担有科研及推广任务,一部分单位还承担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监督等职能,共有事业编制83名,实有在职工作人员83名(其中正式人员65名,聘用人员18名),退休人员36名。

(2)派驻乡镇的机构。应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各乡镇设有动检分站,主要从事当地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和消毒灭源等工作。乡镇动检分站实有工作人员46名,全部是聘用人员。各分站大多是租用的办公场所。职工年收入1万元左右。

(3)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应城市各乡镇设有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南垸和开发区与农业中心合并设置),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等工作,为民办非企业机构,经费来源是市拨“以钱养事”资金。财产主要有原兽医站土地房屋、办公设施、防疫设备等。各中心大多是乡镇提供的办公场所,职工年收入1万元左右。实有在职工作人员23名(2005年综合配套改革时分流的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

(4)村级动物防疫员。由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聘请,主要开展包片村防疫、疫情监测和技术推广工作。实行“以钱养事”,年初与中心签订责任书,年底按工作完成情况兑现报酬。职工从兽医行业获得的收入每年3 000元左右。实有在职工作人员278名(其中原集体兽医49名,聘用兽医103名,临时兽医126名),退休人员87名。

2主要采取的措施

应城市各级畜牧兽医推广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期以来积极履行职能,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真开展动物防疫,保持了疫情稳定。动物防疫是保证畜禽健康的关键措施,是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播的必要手段,对于畜牧生产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每年全市组织畜牧兽医人员对猪、禽、牛、羊等开展强制免疫,克服了人员少、经费不足、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狠抓防疫密度,力保防疫质量,保持了全市动物疫情的稳定。

(2)认真开展动物检疫,保证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动物检疫是防止疫情发生及传播的重要手段,是防止有害动物及其产品流通、上市的关键措施。历年来,全市动物检疫工作者认真抓好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运输检疫,着力抓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的管理、兽药市场的整治、饲料行业的监控,全市无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

(3)认真开展技术推广,保证了畜牧业快速发展。一是跟踪服务大项目、大基地。认真做好规划指导,确保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回报。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大力推广了养猪“150”、蛋鸡“153”、肉鸡“156”、养羊“1235”模式。推广了品种改良、人工授精、生猪三优、禽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分别与养鸡、养猪协会联合举办禽病、猪病研讨会。以“三进农户”、“千百万”和“阳光工程”等活动为契机,组织畜牧科技人员编印技术资料,举办各类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直接培训农户,参与市组织的“三下乡”等活动。

3值得推广的做法

近年来,应城市畜牧兽医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在疫病防控、动物检疫和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得益于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

(1)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每年年初,市政府与乡镇、市畜牧兽医局与畜牧兽医中心签订《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状》,实行双层目标管理。在此基础上,各乡镇与中心、中心与兽医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报酬,做到有据可依。

(2)严格检查督办。每年春、秋两季防疫,市畜牧兽医局都组织专班人员进行启动督办、进度督办、重点督办和检查考核。各乡镇和中心也及时开展自查。通过深入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规范“以钱养事”资金使用。2012年年初,市畜牧兽医局根据乡镇防疫工作量的大小向综改办提出“以钱养事”资金分配方案。到年底,综改办再根据检查考核的结果划拨资金,对不能完成任务的扣减“以钱养事”资金,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工作走过场。

(4)解决了集体兽医养老保险问题。集体兽医是原集体性质乡镇兽医站正式职工,长期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为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市畜牧兽医局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于2010年将他们纳入了企业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兽医队伍。

4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应城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市畜牧兽医局是畜牧兽医工作的主体,工作落脚点主要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而市畜牧兽医局只能通过业务指导安排乡镇中心的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管理权限,造成工作难落实。工作中事事要通过乡镇政府,而乡镇政府工作较多、业务不熟,往往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管理不力、督办不严,很多工作没有实施到位或走了过场,没有实现畜牧部门预期的目标。

(2)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人员思想不顺,消极怠工。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企业、协会,称之为社会型服务组织,工作人员没有归属感。政治上无盼头,待遇上无搞头,职称上无奔头,工作积极性不高。

(3)人才引进机制不活,队伍老化。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多年没有人员引进,造成后继无人。由于长期不能补充新鲜血液,人员老化和知识老化十分严重,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十分不利,有些中心还在聘请60岁以上的兽医搞防疫工作,兽医力不从心,既影响工作效果,又有很大的风险。

(4)乡村兽医待遇不高,责任心不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给每个兽医的待遇每年只有3 000元左右,除集体兽医市里办了养老保险外,其他性质的兽医人员没有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而乡镇兽医每天走村串户,进行猪、鸡、牛、羊等各种动物防疫,工作量大,待遇低。因而有些兽医敷衍塞责,应付差事,影响了防疫和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

(5)“以钱养事”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应城市畜牧“以钱养事”资金是财政直接拨付到乡镇政府(财政所),每年190万元左右,然后由乡镇政府(财政所)再拨付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畜牧部门为迅速开展春防、秋防和突发重大动物疫病而要求将“以钱养事”资金及时拨付到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而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在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因而出现了资金挪用等一系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因资金分配上的问题导致了很多工作只是表面上应付,落实不到位,导致了常年坚守防疫第一线的兽医人员待遇偏低,积极性下降。

5建议

依据《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农医发【2009】9号)和湖北省农业厅的意见,在湖北省乡镇建立集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按照“派驻制”、“三权在县”的总体要求,改革完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重新建立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派驻制”、“三权在县”的总体要求,各乡镇建立畜牧兽医站,为市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职能为动物防疫、动物检疫、技术推广等。每站定编5人。全市设17个站,共定编85人。人员的来源分为①综合配套改革时划入现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原事业单位干部整体转入;②从乡镇动检分站人员和乡村兽医中公开招考。以后每年从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中招考10人。对于未考入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动检分站人员和乡村兽医人员,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择优聘用,继续实行“以钱养事”。对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乡镇畜牧兽医站“以钱养事”资金由市财政直接划拨到市畜牧兽医局,再由市畜牧兽医局根据中心人员数、工资额、工作量所需物化劳动、工作经费、聘用乡村兽医工资等划拨给乡镇畜牧兽医站,市畜牧兽医局负责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稳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经费、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拨付、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3)合理聘用村级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和技术推广的最具体的承担者,要按照1 000农户配置1名防疫员的标准合理选聘。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站“以钱养事”资金要不少于现在的金额,继续足额拨付,以保障村级防疫员的合理报酬。

第5篇: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第6篇: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20__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为适应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全面推进我省“畜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营造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动物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的舆论氛围,增强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力,积极调动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和参与我省畜牧业发展和动物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全局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我局新闻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辽宁和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这条主线,根据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服务“三农”、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坚持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宣传方式方法,采取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式,提高宣传质量,为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卫生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宣传方式

(一)利用媒体阵地,加强对畜牧业经济建设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中央新闻媒体和《辽宁日报》、《农民日报》、辽宁电视台、辽宁畜牧兽医在线网站和《牧业通讯》杂志、《中国畜牧兽医》杂志、《现代畜牧兽医》杂志等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我省畜牧兽医工作。各地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应主动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畜牧业发展的最新形势,积极组织提供新闻素材。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当地媒体搞好畜牧业宣传,努力扩大宣传效应。

(二)联合开办专栏、专刊,突出介绍我省各地畜牧业经济建设成果。在搞好宣传报道的同时,各市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主动与上述主要媒体衔接,采取栏目协办、专题报道、专刊宣传等形式,加强深层次的宣传合作。尤其是《现代畜牧兽医》杂志,是我省一份面向全国畜牧系统和行业发行的关注畜牧技术与市场信息、关注行业动态发展的专业媒体。要通过该杂志宣传展示我省特色畜牧经济发展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拉动畜牧资源的广泛流动,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三)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活动。各地要紧紧围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饲养方式转变、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畜产品安全、种畜禽繁育、草原建设、行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采取学术研讨、现场展示、专题报告、专题培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策划宣传活动,以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宣传重点

(一)畜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宣传现代畜牧业在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畜牧业对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建设和谐辽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省畜牧业已经步入全国十大畜牧生产省行列,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新阶段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主线,确立了建设“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推动“三大产业”之一的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

2、突出宣传动物防疫工作对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动物疫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大敏感问题,特别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畜禽结构和畜产品流通方式的变化,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为此,要着重宣传我省关于动物疫情监测、快速应急反应、疫病预防控制、科技创新、防疫骨干队伍等方面建设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促进具有我省特色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尽快形成。

3、广泛宣传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动物产品安全是建设我省现代畜牧业和提高动物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只有抓好动物产品安全,才有利于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才能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全省有32家兽药生产企业通过农业部GMP验收,全年完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140个,猪肉中“瘦肉精”检出率为0,这些成绩充分说明动物产品安全在建设现代畜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4、宣传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以实施“畜牧业倍增计划”为标志,我省畜牧业步入了建设畜牧业强省的新阶段,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禽养殖已成为我省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__年全省农民人均增收中近50来自畜牧业。实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从多环节增加养殖业收入。

5、宣传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加强生态

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只有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畜牧业,才能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提高草原生产能力,转变牧区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生态安全,才能促进了我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卫生工作有序的开展。(二)畜牧业法律法规

1、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认真组织学习讨论《畜牧法》,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规范畜禽市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为《畜牧法》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深入宣传《草原法》、《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草种管理办法》、《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宣传各地草原执法的先进工作经验和实例,对严重破坏草原的大案要案公开曝光,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农牧民知法、守法。

3、宣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广泛宣传制售和添加违禁药品等违法行为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畜牧业的发展。

4、宣传严格执法、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的事例,树立执政为民的行业形象。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揭露和鞭挞各种损农、害农、坑农,危害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损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同时,震慑各类违法份子。同时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三)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积极宣传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宣传全省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新经验、好办法,尤其是着重宣传20__年我局开展了120个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建设工作所取得的好经验、好办法,更好的推进全省动物卫生体制改革。

2、深入宣传20__年省委加快畜牧业发展座谈会、省政府加快畜牧业发展工作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宣传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典型实例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导向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充分参与到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来,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跨越式发展。

3、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关于确保禽类及其产品正常流通秩序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我省关于支持畜禽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家禽业的恢复和发展。

4、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提高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全省奶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畜牧业实用技术

1、广泛宣传动物疫病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尤其是禽流感的防控知识和技术,宣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和重大动物疫病科普知识,增强全社会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防范意识。

2、宣传养殖小区规模化生产技术、瘦肉型猪规模化生产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牛羊肉生产技术等,广泛宣传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程序,提高畜产品安全。

3、宣传畜禽粪污治理和无害化排放新技术,宣传畜禽粪污治理现场会的精神和先进技术,发展生态畜牧业。

4、宣传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的新成果。宣传推广夏洛莱肉牛和利木赞肉牛育种技术、辽宁绒山羊育种和改良所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辽宁绒山羊舍饲圈养技术、肉羊杂交改良技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

5、宣传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和退牧还草技术,推广草原建设中取得的新典型,加强草原建设。

(五)畜牧业典型经验

1、广泛宣传我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黑山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取得阶段性胜利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指导今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大力宣传动物卫生监管系统行风建设的新成果。尤其是这次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热情讴歌他们的事业,充分展示动物卫生人员的思想作风和高尚情操,促进行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突出宣传动物卫生监管系统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宣传他们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知险而进、不负重托的作风,通过宣传,树立典型,使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动物卫生工作的开展。

4、宣传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和应用软件开发成果,进一步完善网上预警、查询、咨询、对话、诊断等功能,促进信息化步伐。宣传实施畜牧兽医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审批、公告等取得的新进展,促进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5、宣传畜牧业开放合作,向国内外展示我省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发生的新变化。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用事实说话,把我们的立场观点寓于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通过事实说服人、引导人,为我省畜产品的外销和出口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畜牧业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国家和我省关于畜牧工作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树立对外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支持。为此,今年8月份,我局将组织召开全省动物卫生宣传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全面加强我省动物卫生宣传工作。

(二)将新闻宣传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进一步落实畜牧业宣传工作的职责部门,确定专人负责。同时,积极争取宣传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把握新闻宣传的正确导向。正确导向是宣传工作的关键,畜牧业宣传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认真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和政策,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严格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的工作纪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宣传中央和地方关于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准确反映群众意见,把握分寸,维护本部门形象。

第7篇: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同德县 畜牧业 健康持续发展

1、立足县情、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同德县畜牧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农牧区经济中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产业。畜牧业已成同德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农牧区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振兴农村牧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新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形成了一些新兴学科如分子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动物分子营养、动物繁殖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与分子诊断等,高新生物技术将在动物遗传改良、品种培育、提高动物繁殖力、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动物性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要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对畜牧业的贡献率。目前,畜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传统的放牧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新化发展,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才能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先进技术集成和应用技术推广

2.1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先进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

要加强畜牧业技术研发和集成,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加大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科研人员坐在办公室和实验室搞科研,而这部分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缺乏生产一线的经验,缺乏发现问题的机会,而从事畜牧生产的人大多文化知识偏低,多数是农牧民,而从事技术的人员也多数是农牧民,最近几年有大量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这些高校毕业生大多从事一些市场工作,如兽药和饲料的销售工作,而真正从事畜牧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素质较低,将科研部门的优势与生产单位的优势有效结合是解决科研成果转化,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2.2 加大应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畜牧生产科技含量

目前,畜牧生产实践中技术含量仍有待提高,基层生产单位的管理和技术应用仍存在不科学的方面,因此建议以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重点增强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着力抓好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关键环节。

3、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同德县现代畜牧产业技术体系

以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当前同德县畜牧业产业体系还不健全,畜产品优质品率有待提高。“十二五”时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4、建立促进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机制,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

4.1 制定专业人才基层就业激励政策

由于行业特点,很多年轻的从业人员不愿意在基层从事技术工作,宁愿改行也要留在城市,目前,很多中小型的养殖场缺乏技术人才,有很多养殖场无法招聘到能够拿得起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是解决畜牧生产单位缺乏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而这些专业人才大部分没有从事畜牧生产,多数在做流转、市场营销工作,因此建议在“十二五”时期行政主管部门联合财政、人事部门出台一些激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比如与“大学生村官”类似的政策,让他们能够在基层一线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发挥专业特长。

4.2 培养本土化实用人才

目前很多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学历较低,只具有中专或大专学历,甚至没有学历,这些人一般具备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理论知识薄弱,“拔高能力”有限,因此建议开展非脱产学习来提升本土化技术人员的素质,比如行政主管部门从财政补贴选派一部分在岗技术人员到高校进行培训,进而达到提升养殖行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5、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畜产品安全管理

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依据我县的地理资源建立优质绿色畜产品产业带。要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继续推进牛羊等稳定生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水平,推进牛、羊等反刍动物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提高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从实际来看,安全、健康的畜产品仍有很长的路,建议建立市场监管、流通检查队伍,形成一套针对各类肉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支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加快良种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肉、奶等畜产品优质品率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积极饲养食草动物促进畜牧业的迅速发展》[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

[2]蔡德梁;畜牧业领域内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远景[J];草食家畜;1980年02期 .

[3]杨效章;我省畜牧业如何实现现代化[J];新农业;1980年13期.

第8篇: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一、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强饲料生产和草原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四)明确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

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提高奶类在畜产品中的比重,积极推广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五)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转化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注重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六)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畜禽品种、加大选育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健全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保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七)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

继续做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八)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防治系统;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人。依法对进口动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卫生检验检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

(九)加强对转基因畜禽产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法规及行政管理程序,对畜禽动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资源。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四轮作,舍饲圈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南方草山草坡。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调动广大牧民发展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强化草原建设、保护和监管。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非牧业使用。坚决禁垦牧区草原,制止采集发菜、滥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建设规划,切实做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工作。要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草原地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防火意识;同时,完善草原防火各项制度,充实防扑火设施装备,提高防扑火能力。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十二)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内又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要积极组织引进。加快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规律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科技企业。

(十三)加大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继续实施"丰收计划"和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同时,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切实改善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十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这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仍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奶制品,开拓畜产品消费市场。搞好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多次转化增值。

(*)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促进畜产品出口。赋予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出口权,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加强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扩大出口。

七、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十七)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完善羊毛拍卖制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农牧民进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各地生猪和禽蛋的民营运销组织十分活跃,对于搞活畜产品流通,稳定和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扶持和推广。

(十九)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逐步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八、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9篇:畜牧与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