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高中语文考点总结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考点总结

第1篇: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38.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正:正常;误:经常)

39.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40.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41.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42.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让人搭理,而是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43.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44.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45.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46.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47.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8.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容易误用为贬义。

第2篇: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高中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1

高中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2

高中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3

高中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4

第3篇: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英语阅读理解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在这一块教学上花了许多心思,也用了许多时间,但学生考出来的成绩却不理想。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理解题这块“蛋糕”上取得好成绩,是摆在高中阶段师生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本人近二十年一线教学的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熟知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特点和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

1.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学科说明,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大致有:一是阅读量大,篇数一般为5篇;二是题材多样化,信息丰富;三是体裁尽量避免单一化,包括各种各样的文体;四是在难度方面,相较以往的高考阅读理解题有了明显的提高;五是试题的设计更加注重对事实细节的理解。

2.题目类型特点

测试的题目大致可分为:(1)猜测词义试题;(2)细节理解题;(3)归纳主旨题;(4)推理判断题等。命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概括阅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及事实间的逻辑关系,了解阅读材料的安排顺序;能理解作者在文段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

根据《考试说明》及近年的试题特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如下几点:一是要求考生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能理解材料内容,掌握主旨大意;二是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段,段间前后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在文段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是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推理与判断;四是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考生自己的经历与常识去理解。

二、要具备科学的解题方法和一定的答题技巧

1.从文章的逻辑结构、写作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学会处理文章各段间的联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时刻注意文段中语言的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作者写作的思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阅读理解的主要逻辑结构有:一是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某一事件、某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二是总―分―总逻辑顺序。即第一段为总的概括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三是分―总逻辑顺序。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

一般来讲,以时间为顺序的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语句,在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去找;以总―分―总逻辑顺序文章的在第一段概括性的语句中找;以分―总逻辑为序的在第一段总结性的语句中会得到体现。

2.以抓关键词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事实细节信息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来看,均加重了考查文章的具体事实和重要情节的试题的比例。这类试题考查的目的是检查学生能否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出事件的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及其他的事实细节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注意、辨认和记忆文章的具体事实、主要情节及重要细节的能力。

对于此类的题型,考生首先应该从题目寻找或思考可能的关键词,然后以此为线索,运用略读及查阅的技巧在文中迅速查找这一细节,找到后再把这一部分内容仔细阅读一遍,仔细比较所给的选项与文章在细节上的点滴区别,在准确理解细节的前提下,最后确定出最佳答案。

3.掌握猜词悟义的技巧,避免出现阅读理解的误差

词义猜测题也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一般占阅读理解总题量的10%左右。高考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阅读中难免有生词,而利用文章所提供的语境去推测生词的意义是阅读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掌握猜词悟义的技巧,培养学生猜词悟义的能力,也是高中阅读理解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如何猜测词义呢?其实,猜测词义必须先透彻理解题意,从短文中找到相关的词、短语或句子,再通过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构词法等,结合特定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推敲斟酌,最后确定其含义。常用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利用定义或解释、词间的对等或相反、因果关系、同位语猜测词义,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等。

4.合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即通过已知信息推知未知信息。这一类的题型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占的比例较大,二十个题中常常占六至八个,也恰是阅读测试中的难点,属于高层次题。据统计,学生们常常在这类测试题中失分。

在这一类题型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忠实于原文,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在文段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合理的想象,对文章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而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

三、坚持持之以恒的阅读理解强化训练,形成科学有效的答题策略

诚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理解是一项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学习分析语篇结构,行文特点,提高捕捉有效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答题策略;在平时还必须保证每天一定量的阅读,以增加语感并丰富词汇量的积累;同时,要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选阅读材料,坚持限时训练,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不要出声阅读,不要指读,不逐句翻译理解文章,不依赖字典解决生词,不停留于(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37页)表面,养成推理判断的阅读习惯等。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能力,在高考阅读理解题这块“蛋糕”上取得较好成绩,就要了解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特点及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同时强化阅读理解训练,形成科学有效的答题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昆山.浅谈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宿州师专学报,2002-03,17(1).

[2]王敏.得阅读者得天下:谈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考试:高考英语版,2009(6).

[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

第4篇: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作文课;教学策略

作文课是高三语文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有效的作文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在课堂教学和训练中通过作文题目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的技巧。

一、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1.提高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往往被爆出“零分作文”的新闻,而大部分的“零分作文”的原因是作文严重离题。因此,在作文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正确掌握命题者的意图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到语文作文课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在审题立意方面有所侧重,改掉传统作文教学中过多地重视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的习惯,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学生审题立意能力。

(2)要在课堂作文训练中结合人教新版教材来布置一些作文命题,尽量做到命题的多样化、细化、具体形象,总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看到题目时才会静心分析,在头脑中整理出写作思路。

(3)要依据近几年语文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来进行课堂训练,要加大作文题目的难度,侧重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分析材料内容,引导学生探讨材料的引申意义,寻找立意点。

2.增强阅读量,为审题立意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指出:“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作的。”在作文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的阅读模块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另方面可以依据高考命题趋势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二、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1.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素材,培养学生总结各类文体结构的习惯

高三语文作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备考,让学生在总结归纳高中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课教学中,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就是最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将高考作文题作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高考作文题开展训练,并且引导学生对历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去找出的高分作文的共同点。

例如2008 年有写偷看老师的日记来歌颂老师的关爱学生的品质(63分),2009年有通过时尚写母爱(65分),这两篇高分作文都是以记叙文的形式来描写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主动总结高分作文的文体结构,虽然目前高考命题趋势是文体不限,但在备考时期可以让学生多写记叙文类型的文章,形成自己的一套行文方法。

2.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素材,引导学生归纳作文构思的模式方法

除了学会总结文体结构形成自己的行文方法外,学生在作文课中要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作文的构思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用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让学生自拟提纲,在拟纲训练中学生逐步提密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再对高考高分作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比自己拟的提纲和高分作文提纲的不同点,最后进行总结。经过构思模式的训练,学生不但对如何写作文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对如何写出高分作文有了自己的心得。

三、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作文是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在作文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尝试多种类型的表达方式,在写作内容方面力求做到新颖生动,在细节方面要做到语言细腻,引人入胜。

具体在教学中可以用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例如 2012 年山东省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在开篇进入主题后先后用了四个排比句结构,让读者耳目一新。又比如2012年的湖南省满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国》在开篇点题,层层递进吸引读者深入到故事中。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也自己有了感悟和积累,在作文训练中也不再拘泥于模式化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高三语文作文课要以高考作为导向,一方面要把学生高中三年所学的语文知识综合到作文中并通过作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爱上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放飞想象的翅膀,享受写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一、边教学边复习,以新带旧,复结。

在进行高三正常任务教学的同时,穿插对高中内容如语音、词汇、语法和惯用法等语言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和系统化训练。每单元除精选课本上的词汇、语法、填空或阅读理解习题进行即时训练外,还要适当穿插语法专项、句型翻译、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强化习题。并告诉学生:词汇、短语的学习不能脱离语篇。要求同学通过诵读课文、范文,试着造句加深对词语与重点句型的印象。

二、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有效的词汇教学是关键。

在平时教学中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零散的、孤单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已学知识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摸索出、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复习效率。

1.“点”。归纳常用、常考重点词汇的基本用法、语法特点、适用条件及相关知识点,特别是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如need,consider,suggest,expect,prefer等。例如suggest,可表示“建议”,也表示“暗示”“表明”等意;还有suggestdoing的结构,以及做宾语从句时要用虚拟句型suggestthatsb.(should)do的结构,而作“暗示”、“表明”时则要用陈述语气;据此还可以联想到宾语从句中用虚拟语气的相关动词insist,demand,order,advice等。

2.“线”。对有共同用法特点的词汇进行归纳、串联,形成知识链。如,既可作实义动词又可作系动词的词有:sound,smell,taste,get,become,turn,grow,come,fall,go,remain,look,appear,seem等。又如常用动名词(不能用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有:mind,enjoy,finish,imagine,suggest,avoid,practise,delay,appreciate,risk,等。3.“面”。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培养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对搭配能力强的词汇在复习时让学生先进行归纳复习。如复习Put用法时,马上想到Putaway,putaside,putsth.inor-der,puton,putupwith,putthrough等,再区别记忆。

三、认真总结高考各题型的特点,挖掘出题规律,以求专项突破。

高考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完形真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下面重点谈谈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1.阅读理解。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可以从其阅读能力上直接体现出来,并且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高考英语测试的主题。这要求教师尽量采用整体教学法,积极培养学生获取课文中重点细节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提供的线索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的能力;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理解作者基本意图和基本态度的能力;预测下文的能力;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词缀推测生词词义的能力,等等。在进行专项复习中,让学生限时阅读,培养快速阅读的技巧。对于学生无法读懂的文章,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对语义的解析,使他们理解语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主旨大意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规定学生课外的阅读量,使他们熟悉各种体裁的文章,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注意文章的时效性、题材的多样化。特别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与饮食、环保与节能内容的文章。

2.书面表达。写作的过程与达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高中整个课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每篇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和表达好的句式。在高三的作文讲解中,也要重视对学生组句成文、文法知识、各种文体的行文方法的指导,并进行范文引导和习文点评。同时通过汉译英、词语造句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句法和文章结构的理解与认识。适当布置练习篇章写作作业,循序渐进,由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直到学生能逐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整篇佳作。这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步积累题型训练经验,获得答题技巧,提高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当然,对学生在写作中的常犯错误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规范使用大小写和标点;注意人称、时态的一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把握五种基本句型结构,避免中式英语,等等。对此,在平常训练中要常提醒,多练习。

四、提前高考模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6篇: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语文 复习技巧

按照我国新课改提出的相关要求,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内涵的深刻理解,将先进的语文教学方法渗透到高中语文的最终复习阶段,使之不断推广扩展,并最终在根源上铲除总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使得教师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积淀,还有效地保证学生在之后的高考中获取优异的成绩。

1.高中语文总复习中出现的困难

(1)在夯实基础知识过程中往往较易忽略其中的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涉及知识点众多,并且知识点比较杂乱,学习强度随之会不断加大,很多情况下教师为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争取较多的时间进行其他知识点的复习,往往会顾此失彼。语文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夯实基础,就进行下一步的复习,将导致对后续的复习不能很好贯彻,对于后续的作文模块造成严重的现象,阻碍语文素养的提高,使得语文复习效果不佳。

(2)语文复习题海战术、考试频率过大,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高中语文最终实现形式就是通过高考考试,因此,很多学校为保证语文教学效果,无限制地进行模拟考试,不断地通过做题、考试进行知识的检验,无形中会使得学生产生麻木的心理,背负沉重的考试负担,学校效率就很难提高。

(3)做不到以学生为主体。在进入高中语文总复习后,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的练习。这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会有所剥夺,对其语文素质的培养就会造成阴影,同时由于教师采用不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最终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2.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技巧

(1)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把握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在高三语文学习中,通常其内心都会焦躁不安。在语文总复习中,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目标明确,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要像无头苍蝇乱撞,毫无目的性可言,明确的目标可以避免造成学习混乱。而学生则需要严格地按照教师制定好的复纲,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语文总复习,从而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2]。

(2)教师要对新知识的学习及旧知识的复习做好有效的衔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中复习时,要把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基础,进行系统的语文复习。这样在复习过程中,不仅有效地对既有知识进行巩固提升,而且会对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感悟,从而形成一个知识学习的良好循环,最终获取一套完整的体系进行有序的复习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加倍的重视,做好和新知识的无缝对接,提高高中语文复习效率。

(3)学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核心。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任由教师在上面讲,对于学生的真正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因此,对于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真正渴求的要点就无从知晓,随之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成果不显著。

(4)因材施教,尊重个性。高中生已经都有主见,都具有自我的思想,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把握不同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此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加以指引,针对性、计划性地量身定做一份属于自我的复习计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5)树立自信心,坚持我能行。高考是中国学生最重要的一个考试,是人生中较重要的转折点,学生往往在面对高考时内心都会非常紧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总复习时,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正确引导,使其坦然面对即将而来的高考考试,良好的心态是高考考试的重要点,只有心理素质高的学生,才会在高考中不至于失利。这样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有效的培养,会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复习,并以轻松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

3.结语

在高中语文总复习中,语文的琐碎知识点是学生复习的重中之重,需要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和重视。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既有的教学理念应当逐步退出教学的历史舞台,以往的死记硬背已经无法满足高中语文复习的需要,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总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计划,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李艳江.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J].考试周刊,2015,45:39.

第7篇: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一、整体感知———布局谋篇

阅读模式的构建要经历篇章布局、段落赏析、句式分析与词语累积几个阶段。而无论哪一类型的文章,最先被关注的是作为整体的布局谋篇,也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阅读或写作都宜从整体开始。辽宁教育2017年第2期(上半月)教研

(一)作品的题材特征

框架结构的第一要义是作品的题材特征,不同题材的作品着重点不同。近年高考中出现的文学作品类文章的阅读集中在散文上,大致分为“生活感悟类”和“文化感悟类”,大多抒发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热爱和赞美之情,感悟对生活与社会的体验,展示作者追求人生真谛、感悟生命光彩、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怀。对散文的阅读应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蕴,分析艺术表现力。论述类文章是另一类常见题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文化内涵深厚,文化气息浓郁,紧扣时代脉搏。这类文章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记叙文大致分为写人、写物与写事三类。对人物形象,要注意从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去把握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对描写的事物,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作者通过一组景物的描写所创造的一种意境。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描写角度的变化、描法、事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

(二)作者的思考逻辑

思路是文章发展的脉络,展现的是作者的思考逻辑,通常表现在文章的选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方面。不同题材的文章思路不同:散文无论叙事、抒情或写景都有一条线索,或是事物,或是情感,或是游踪,抓住散文的线索也就理解了文章意蕴;说明性文章大致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只要理清了顺序也就理清了思路;议论性文章主要分析作者的论述关系,是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还是对照式,阅读时要概括出推理过程和逻辑关系,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作者的写作主旨

作者的写作主旨或是通过叙述故事、抒发感情、抑或阐述主张表现出来。只有抓住文章的主旨,阅读才能纲举目张。有的文章主旨比较明显,置于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有的文章主旨比较含蓄,需借助一定的修辞格和表现手法,运用含蓄的语言表现出来;有的文章主旨比较复杂,归纳时要注意到文章的各个方面,避免简单化、片面化。

二、局部突破———段落赏析

段落与句子作为铁骨钢筋,与作为血肉的字词一起组成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文章。因此,文章的局部突破就落在段落赏析上。

(一)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

文章的表现手法多样,叙事、记人、状物、写景、抒情、议论,都可能用到。从具象到抽象的象征,欲扬先抑的对比,渲染烘托的运用,联想想象的展开,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所要表达的感情明白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无论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凸显文章主旨服务的。

(二)注意段落所在的行文位置

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章,总是要围绕着一个中心层层展开。一个文段也是这样,它相对独立完整,特别是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段,常常能够显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每句话因其在文段中的位置不同而作用不同。首句一般是总领、总起,结句一般是总结、总括等等。找出在文段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与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的着力点,通过寻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段的思路、结构层次,建立起对文段的整体认识。

(三)探究有创意性的解读

近年来,凸显学生文学素养能力,拉开学生差距的鉴赏评价类题目大量出现,这类题目的能力层级为E级。此类题目极具开放性,答案不求一律,只求逻辑合情合理,也就是考生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开放性试题的题型虽然千变万化,但考点是相对稳定不变的。考生要能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明确究竟考查哪些知识点,从而找出答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读懂题目的要求,明确要答什么、怎么答、有何限制,可在关键词上标注重点符号。开放性试题要求观点明确,要点齐全,结构清晰,语言规范。行文的结构一般分为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三、重点关注———句式分析

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从理解到赏析,几乎每层级能力的考查都涉及句子,因此,句式分析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一)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所谓重要语句和精彩的语句,主要是指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句子,或有助于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或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其次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句对应的解说句,从全篇来理解把握局部;最后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

(二)关键词句的逻辑关系

重要语句还包括文中的连接性词语或标志性语句,文章中的一些关联词能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路,另有一些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可以提示文章的写作对象以及情感基调,还有一些总领、过渡、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等,在全篇中枢部分。通过这些连接性或标志性语句,可以厘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

(三)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不同于英语的形合性语言,中文属于意合性语言,这就为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为读者体会隐约的美感,用想象丰富意境预留了空间。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形”写神、以“象”写境,通过借代、留白等表现出来的信息,有时难免让读者云里雾里。这就要通过大量阅读培养语感,在阅读实践中建立起准确快速的情感和价值判断。

四、微观分析———字斟句酌

字词作为文章的血肉,是文章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高考语文能力要求中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一项,此处的“理解”指的是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求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文本定的含义。

(一)感彩的“褒贬对应”

本文中的词语,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大都有感彩。所谓“褒义”的词,就是道德上好的,行动上积极向上的,心态上乐观的,结果与影响上正面的,总之就是让人感觉舒服的;同理,所谓贬义,就是道德上不为人接受的,行动上消极倦怠的,心态上悲观压抑的,结果与影响上负面的,总之就是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词语的感彩大都固定,但在某些语境中也有褒贬义的转化。无论区分词语的同义异义,还是写作中感彩褒义贬义,都需要仔细斟酌,体味词意的细微差别,这是词语所体现的文化魅力。

(二)词汇程度上的“十环效应”

汉语词汇丰富,存在大量的同义或同类词汇。在进行同义匹配或者异义匹配时,所要寻找的可能不止一个,符合条件的词汇就像打到靶子上的环数,从仅仅沾着靶纸的一环到最精准的十环都有。在精细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词汇程度上的细微差别,力争达到最精准的十环,而不是粘上靶纸就好。阅读中不难发现,好的文章不一定是辞藻华丽的文章,但一定是用词准确、辞能达意的文章。

(三)词意当下的“语境含义”

第8篇: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考语文复习 有效性 复习方案

1.引言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说仍旧是考查基础知识。对于高考之前的语文复习,师生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有效引导”中使学生达到“有效掌握”的程度。语文虽是主修科目,但与数、英、理化科目相比,却被“弃”为边缘学科。因此,对于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提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如何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阐述。

2.教师是语文复习的“指挥棒”

备考阶段,由于科目众多,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处于盲目复习阶段。为了使学生在备考语文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最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复习思路。

2.1把握考点

教师必须对最近五年之内的《语文考试大纲》进行有效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授课内容做出合理安排。高三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阅读。针对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安排可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可分为对文章客观内容的把握和在把握客观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章主旨情境的理解。古文阅读板块则是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2)语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词语的读音、汉字使用的规范、成语使用、语句衔接、仿写、病句改写等。(3)作文。包括各类体裁的写作。

针对《教学大纲》做出的大体分类下还可做更系统的划分。例如,在古诗阅读理解中,可按古诗的题材分为边塞诗、怨妇诗、宫廷诗、山水田园诗,等等。每一类诗所使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又可做更详细的区分。为使学生的语文复习能够卓有成效,教师要在学生进入高三之前就对这些考点内容的分类、把握做足充分准备,并对照当年考试大纲对之前所做准备进行修正。把握教学内容、掌握考试重点,教师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2复习思路引导

高三语文备考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巩固,而第三阶段则是在巩固基础上的提高。

2.2.1夯实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语文课本的“地毯式”、“不留死角式”的复习。高考考的是基础知识,知识来源于课本,教师需要使学生对其有明确认识,目的是使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回归根本。这一阶段教师应重点督促学生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做到熟练背诵和默写。教师可利用早辅或晚辅的时间对背诵和默写的效果进行检查。除背诵、默写外教师也要根据考试内容做针对性训练,比如对字词读音、字词使用是否规范的训练等,可从课本中选取。这种方式也可促使学生重视课本。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教师的角色严格敦促和检查,同时也要适当引导。

2.2.2巩固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效的。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基础是通过大量练习夯实的话,这一阶段教师则主要通过选取典型易错试题做针对性考查,并对考查内容做精细讲解。例如,对于选择病句的试题,教师应该对该种题型进行分类讲解,使学生对每一类病句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有清楚的认识。

2.2.3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真题是用来备考的最好资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考试的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对真题试卷做详细讲解。一个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能从试题出发了解出题者的出题目的,并在讲解试卷时结合《考试大纲》为学生做充分解析。

以上三个阶段,是笔者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总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无联系的,恰恰相反,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阶段在突出复习重点倾向时,也要做到平衡分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复习中平衡掌握知识。

2.3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高三总复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训练,要使学生对语文复习保持旺盛精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例如,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讲一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学生是语文复习的“行军者”

每一个进入备考阶段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在内心产生一种焦虑,笔者认为化解这种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习。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做到对每一考点心中有数,这种来自知识的焦虑就会减少。在备考阶段中,教师是复习的指挥棒,在课堂中要按照教师的引领,在课下要按教师的要求做相应练习。笔者认为,学生在跟随教师步伐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这套方案应与自己老师的复习策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同为夯实基础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达到教师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补足自己认为有待完善的部分。例如,有的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早已背过,而在字词读音上还有待提高,那么就可以在背诵上分配较少一点时间,而在自己薄弱的部分做大量练习。

3.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要做到抓好重点,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与要求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除此之外,还要有计划性,对所复习内容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适合自己的短期复习计划。

3.3第三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的的基础上,笔者建议:(1)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要对《考试大纲》进行研读,同时要做到不丢弃课本。(2)时常回顾总结。学生要为自己准备一本回顾总结的笔记本,每天都要在本子上进行回顾总结,目的是检测复习中存在的漏洞。(3)每天定时做模拟题。此时做题时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要使语文复习备考达到师生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必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妍.高三语文复习有效性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5),10.

第9篇: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范文

1.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两种错误倾向

1.1过分弱化

受原有教学大纲和旧课标的影响,“不考即不教,不教即不学”的观念根深蒂固,在教学中对于语法知识,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做法是直接忽略,或者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仅仅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模糊概念,而具体应用时学生往往一头雾水,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仅仅停留与此,对其高中以后的语文学习影响颇大。

1.2过分强化

在教学中,也有少数教师不遵从教学规律,不深研新课程标准,不顾学生学情,随心所欲的教书,自顾自地把系统的语法知识一股脑拼命塞给学生,有时课上讲不完的课后还安排时间给学生补充,还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甚至一些老师把本应高中才掌握的语法知识也进行讲解强调,这种超出课标、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做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减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初中语文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2.1了解语法知识,掌握考试要点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对于学生掌握语法能力的考查,考查力度从未减弱过,几乎逢考必有语法知识出现,且语法考点无外乎落实到语言文字运用及阅读题当中,考查词的用法、短语搭配、关联词是否使用准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运用、扩展和压缩语段、仿写、修改病句等,对语法知识的考查融入到具体的语段和情境中,因此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在平时注重积累语法知识,各类考点即使出现的形式不同,但终极考点都基本相同。新课程标准附录中罗列了初中生要掌握的12种词的分类、5种短语结构、6种单句成分、7种复句类型、8种常见修辞格,学生据此可掌握语法修辞方面的考试要点及难度,平时对此类问题可额外关注,从而从容应对各类考试。

例如:陕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五小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球答题。(3分)

①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②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磨砺出。”③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1)第①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为第③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这道题就融考察学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及短语的搭配于一体,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很难得出准确答案的。

2.2学习语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构成。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且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学习现代文,还是学习文言文,都离不开一定的语法知识,只有掌握语法规则,形成一定语法思维习惯,才能形成语感,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3学习语法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法则,它就必须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通过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语法的本质作用在于使语言中的词语条理化、规律化,只有条理化、规律化,才能把所想的的东西表达出来,正确地反映逻辑思维。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由最初的词与词组成短语,又由句子到段落,再到完整篇幅,都需要学生不断地训练有条理、规律化的清晰表达,从而达到交流思想,使语言成为人类交际的工具。

2.4学习语法知识,提高学习外语能力

学习外语,语法知识也是必须要接触到的,汉语与外语在语法方面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学习汉语语法其实对学习外语也是一种帮助,外语同样讲究句子语序、成分、结构,我们很快发现一些中外语句式结构的异同。

3.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如何适度渗透

3.1随文学习,打好基础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不系统学习语法,那么学生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连主人自己也什么都找不到”,此话不无道理,教师在讲授汉语语法时,虽然不强调花时间做专题全面系统讲解,但应结合教材随文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语法现象做总结归纳,把学生的知识仓库整理得井井有条。大部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后面都附有相关语法知识,如八年级上册附录有汉语词类(虚词)表,八年级下册附录有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标点符号用法目录等,初中语文教师可借助这些现成的资源,积累语法知识点,让学生理解概念,弄懂用法,形成知识链条,为学生学习应用打下扎实基础。

3.2实例分析,掌握规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法知识中这样提到“本标准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点拨和指导,指导的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这就说明语法知识点不适单独拿出来“操练”,而是教师要随文点拨,把知识点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中,结合具体实例,抓住典型问题进行剖析,总结规律,让学生学“法”用“法”,牢记于心,甚至举一反三。

3.3总结归纳,形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