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教师的心理培训精选(九篇)

教师的心理培训

第1篇: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抗逆力;经验学习法;效能感;乐观感;归属感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 of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n the complicated social situations,teachers’resilience have descended widely.Dur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resilience,special concerns need to be given to teachers’sense of competence, sense of belongingness and sense of optimism.In this essay,the author expounds the theory concerning teachers’resilience, and also records the process of how to train teachers’resilience.

Key word:resilience;experience-based learning method;sense of competence; sense of belongingness;sense of optimism

一、教师心理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环节

教师专业化问题是新世纪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首先应关注教育者的丰富与完善。“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1]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既要着眼于对教师知识、技能、观念等方面的提升,也要强调教师整体素质的转变。

教师整体素质的转变,首先应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因为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了教师如何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在现阶段我国教师群体心理抗逆能力普遍降低的。什么是心理抗逆力呢?抗逆力是一种相对能改变、能抵抗压力的能力──即使面临社会逆境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的能力。导致了教师抗逆力的降低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在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面前需承担前所未有的压力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近二十年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均对青少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需要时刻分析社会的变化所引发的各种青少年问题,并努力通过教育的途径加以解决,这其中探索的艰难可想而知。近些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环节不断地在进行各种课程改革,教师需要时时面对新的教学任务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工作的压力再加上部分教师家庭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逆境,直接导致了教师群体的种种心理危机。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将直接对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

关注教师的心理危机及他们在社会的逆境中失去的心理抗逆能力,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引导,不仅是良好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培养教师抗逆心理素质的重要元素

教师的心理抗逆能力包含众多元素,具体来讲由内在和外在的保护因素组成。 [2]内在的保护因素包括正面的个人形象、效能感、乐观的性格、幽默感、利他信念、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外在的保护因素则包括与身边的朋友、家人及社区维持良好的关系的归属感。以上两种保护因素皆能帮助教师对抗及面对社会逆境。

在对教师抗逆力的培训中,首先应关注效能感(sense of competence)的建立,如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的订立,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等。效能感建立的过程不能停留在理念的灌输阶段,一定要兼顾知识、经历、转化三个层次,并着重强调经验学习法。可以尝试透过小组交流和生活中的模拟,将在培训中学习到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不仅使教师可以面对模拟的逆境,同时也可以掌握知识和技巧,能够面对和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种种逆境。

其次,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ness)的建立也非常重要。抗逆力的提升,有赖于教师的支持系统──家庭、朋友、同事、学校、小组的辅导者等。失去抗逆力的教师往往是因为与社会支持系统失去联系才导致他们对教育失去信心。笔者在大量的个案中发现,很多教师往往是在和家庭关系疏离、和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疏离、和社区的关系疏离之后,才对教育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因此教师抗逆力培养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建立他们的归属感,归属感可以让教师知道身边仍有关怀自己的人,永远支持自己,永不放弃,给予自己参与的机会,就算一个人掉入困境和谷底,只要仍然有归属感,就不会走上绝望的道路。

最后是乐观感(sense of optimism)的重建。乐观感薄弱的人容易消极、悲观,陷入抑郁的状态中。陷入抑郁状态的人容易自我膨胀,对家庭、社区、国家的归属感下降,最终失去更高的人生目标。重建乐观感是培育抗逆力的重要一环,拥有乐观感的人,将不再认为逆境中没有出路,不再认为自己的明天完全操纵在别人的手中或“命中注定”,会将逆境看成是暂时的、个别的和外在的,能够乐观和正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乐观感的建立可以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抗逆的能力。

三、培养教师抗逆心理素质的探索过程

教师心理抗逆力的形成受个人素质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心理抗逆力的提升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改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教师生活的家庭系统,教师工作的教育系统等都需要为教师抗逆力的提升创造相应的条件。有些教师心理抗逆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辅导和帮助,促进教师心理抗逆能力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地尝试和探索。近年来笔者曾参与和主持一系列关于教师心理成长的培训,其中许多内容涉及教师抗逆心理素质的培养。

提升教师心理抗逆力的培训通常以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单位,依托社会的专业力量,即社会工作团体,来辅导实施。培训通常会利用“经验学习法”①来组织整个过程,即整个培训需要教师本人的参与和体验,让他们能够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荀子·儒效篇》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之于行而止矣。”先哲们主张有效的学习从经验而来,著名教育家杜威对这种学习模式加以整理,即:“经验+反省=学习”。 [3]

(一)教师归属感的培养途径

在培训的过程中,归属感的建立尤为重要。归属感包括教师对家庭、对朋友、对同事、对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心理归属情感。归属感属于外在保护因素,教师如果可以和身边的朋友、同事建立相互支持和信任的关系,就会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可以坦然地面对,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培养教师归属感的具体途径是教师团队的建立和凝练。在培训中,培训者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让教师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而每个活动的完成均需要小组成员的精诚合作和一致努力。团队凝练的任务是打破存在于教师间的坚冰,让他们能够以真我面对彼此,并成为相互支持的伙伴。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能靠培训者去说教,而必须使教师在活动中去体验。在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中,有些活动的难度超出了教师个体的能力范围,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才可以完成;在有些活动中,每个教师个体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其他教师的协助支持,在个体目标实现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由衷地感谢团队的鼓励和支持。在培训中,教师在收获快乐的同时更加信任自己的团队,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所在团队的安全和温暖,而这种安全和温暖正是他们战胜逆境的力量源泉。

然而事情并非到此就结束,教师在自己的团队形成归属感之后,培训者可以适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活动中,你经历的事件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在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对你未来工作的影响是什么?教师的反思使他们不仅找到了前进的力量,而且找到了影响学生的途径和技巧。

(二)教师效能感建立的途径

教师效能感的建立涉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形象等众多层面,所以培训涉及的内容众多,本文选取其中的几个案例与大家分享。

〈案例一〉

在培训中,笔者曾带领教师们做一个称为“接纳真我”的活动。培训者给每个教师发五张红纸和五张白纸,让其在红纸上写下自己的五个优点,而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五个缺点。接到指令后,许多教师沉默了。在活动中,教师在用心地完成习作的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接下来培训者将教师每两人分为一组,让他们相互介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要求当说到优点时对方应给予鼓励,当说到缺点时,对方需要为谈话者提出相应的建议,即建议对方如何在缺点中发现自身的潜能,并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活动过后,教师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清晰,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在心中树立了良好的自我形象,同时也更相信自己可以面对生活中种种逆境和挑战。

在移情于学生的教育环节,教师也感受颇深。有的教师曾这样回应道:“我一直认为脾气急燥是我的一个缺点,而同伴的回应则告诉我,‘许多脾气急燥的人对事业、对他人充满热情,同时脾气急的人对事物的反映能力很强,并希望我努力去发挥脾气急燥背后的优势和潜能,并以此去克服其负面影响 ’。同伴的回应让我受益很大,它除了让我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发展自己以外,也对我如何教育学生有很大启发,以前我从来没有试图从学生的缺点出发去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通过这个活动我知道了如何去引导我的学生。”

〈案例二〉

在培训中,笔者还曾经带领教师们做过一个叫做“原生家庭”的习作(见表1)。在习作中,要求教师回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18岁以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个人物,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的人,然后写出对于这三个人物,最欣赏他们的是什么,最不欣赏他们的是什么。填完后培训者又引导教师写出通过以上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们又一次陷入了深思,他们将自己的思考延伸到遥远的青少年时代,仔细地去搜索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回忆起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在之后的分享环节,教师们不约而同地发现:“原来现在的我和与当初对我影响最大的亲人是如此的相像,我不仅继承了他们的优点,同时也继承了他们的缺点,我简直就是他们的影子啊!”发现了这些,教师们异常地高兴和兴奋,他们找到了自己所有问题的根源,同时也更客观地了解了自己和自己的亲人。

表1 原生家庭

找到了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培训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这个习作,身为教师的你对未来的教育过程有哪些设想呢?教师们反映强烈,纷纷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原生家庭的习作让我看到了成人世界对孩子的深刻影响,我明白了,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学生需要成长,教师同样需要成长,想让学生成长,教师必须首先成长。”在这些回应中,他们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在这样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为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案例三〉

“另类镜子”(见表2)的考验让教师对自己的发现进入了更深的层次。在“另类镜子”的习作纸上,培训者请教师写出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的年龄和姓名,然后在纸下侧的左边写出这个孩子的优势、长处和有利条件,数目不受限制。而在纸的右边写出这个孩子的缺点、困难和不利处境,只允许写出四项。写完后培训教师发问:你有什么发现?教师们纷纷说对孩子缺点项目的描写太少了。接着培训者会进一步发问: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接收到更多的是左边的(优点)信息,还是右边的(缺点)信息?教师们回答:当然是右边的信息。接着培训者继续问: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他们经常接收的是左边的信息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他们经常接收的是右边的信息又会对青少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时此刻教师们都积极地回应说,强调正面的信息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良性的影响。

表2 另类镜子

其实培训者的用意是鼓励教师能够多运用正面的思维教育学生,将心比心。虽然教师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是明白、认同是一回事,是否会应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教师本身大多不是在赞赏的文化中长大的,中国人从来都是处于忧患的意识与文化中。自幼长辈们都爱把我们互相比较,总是指出我们的不足去激励我们改进,以期学有成就。而对我们的优点则要谦虚,不要张扬。受这样的教育影响,教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自己,放过他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培训者的任务是需要让教师明白,我们的自我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是如此经年累月地积累下来,当中有父母的教育,个人成败得失的经验,旁人的评价,社会的标准,朋友的影响,等等。既然是从小受熏陶,要想改变谈何容易?心中虽然明白教育学生的要素是什么,然而教师拥有许多根深蒂固的信念,会轻易地将这些要素忘得一干二净。

培训者在培训中一步一步引领教师们明白,抛弃旧的观念从而接受新的观念,是一项需要反复进行的清洗过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有自省能力,留心自己在学生面前的遣词用句,甚至说话的态度、语气、情绪反应等,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思自己言行举止背后的想法和观念。假如你发现内心藏着许多挑剔,何不逐步放下这些责备和批评,善待自己,培养正面乐观的取向,更积极地去鼓励学生。其实教师的抗逆力来自教师的体会和个人修养,与教师的性格、习惯、信念有很大关系。教师如果能够领悟到这一点,立志改变自己,多一些忍耐和谅解,慢慢坚持下去,就能够使自己日益变得丰富、完善和快乐,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引向丰富、完善和快乐。

(三)教师乐观感的重建

教师乐观感的培养贯穿在教师效能感和归属感培养的过程之中。教师乐观的心理状态来源于教师本人和周围群体对他的积极评价。培训者根据教师的能力状况确定游戏成功的标准,以确保每个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既充满挑战,需要努力付出,同时也可以达到成功的目标,获得肯定的自我内心评价。通常情况下,教师抗逆心理素质培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历奇体验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经历的是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在培训者和同伴们的鼓励下,教师会勇敢地去实现艰难的目标,当教师通过努力的付出实现了自己心中的超越后,其心中收获的喜悦也是前所未有的。在教师的语言里,在教师轻松的表情里,培训者看到的是教师因自信而变得更加乐观。

其实教师的自信和乐观同样来源于与他们与周围群体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需有意识地构建一个安全而又温暖的小组环境,以帮助教师之间形成信任与支持的良好关系。比如在培训的最后阶段,培训者通常会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活动的名称是“背上优点和祝福”,即给每位教师的后背上贴上一张大纸,然后请教师相互写出对方的优点和你对他的祝福。对此活动教师们感觉既新鲜又兴奋,同时也充满了激动和期待,待到书写完毕,拿下同伴们对自己的优点评价和祝福时,往往会非常激动和兴奋,有的教师说这是他们从未有过的快乐经历,他们会细细地品味同伴对自己的支持和鼓励,并说同伴的鼓励让自己更加积极、乐观和自信,相信这些会帮助自己战胜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的艰难和阻力。

抗逆力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培养教师适应社会压力的理论工具。我国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因此运用抗逆力的理论研究成果服务于我国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记录的就是其中的尝试和探索。然而笔者参与的大多数教师培训只是临时性或短期的,在这些培训中,教师的压力得到了暂时的减轻和释放,然而教育任务的复杂性,教师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抗逆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进行,因此如何将教师抗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长期的教师培训制度相结合是另一个非常有必要探讨的课题。

①外文曾这样引述经验学习法的内涵:“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参考文献:

[1]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第2篇: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内隐学习;校本教师培训;启示

    一、关于内隐学习的观点

    内隐学习是一种区别于外显学习的学习过程,它是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 件或客体间的结构关系及经验,并试图改变其后某些行为的学习[1]。它是一种不 知不觉的、对复杂知识和规律的敏感性学习[2]。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 家A.S.Reber于1965年提出。在内隐学习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 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3]。杨治良的研究指出:“大脑对记忆的储存 与提取是由‘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两种不同的系统组成。后者指技能与行为习 惯、条件反射、非联系性学习等,其神经机制是脑的纹状体、杏仁核和小脑、反射神经回路 的机能”[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坚持意识与无意识的“冰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 受意识的欲望及早年经验的制约[5]。当代认知心理学家也发现大量无意识信息对 人心理、行为的深刻影响,最突出的就是关于内隐学习的研究。内隐学习理论上涉及意识与 无意识的重大问题,应用上关系到人类潜能开发的根本问题。实验证实,内隐学习具有高选 择力、高潜力、高效性[6]三大特性和自动性、理解性、抽象性、抗干扰性等特征 [7]-[12]。

    二、从教师知识分类看内隐学习在校本培训中的重

    要性按照知识管理学的分类,知识可分为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13],用荣?杨(Ron g Yang)的话说,显形知识可以说是“冰山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 分”。教学就是一个 存在大量隐性知识的专业领域,教学的艺术性正是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尚未规范化 和未显性化的知识的运用[15]。教学领域中有许多体现教师个性化和情境性的知识 很难归类和格式化。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也很难将它们直接传授给受训教师,它依赖于教师 在实践中的理解和领悟——即内隐学习的理解性。而研究证明,隐性知识(缄默知识或内隐 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内隐学习完成的[16]。

    隐性知识的价值过去往往被人们忽视。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揭示了显性知识的隐性 根源,更把人们对知识与学习的认识带进了全新的视野,引发了新一轮知识与学习的革命[17]。外显学习中发现和控制任务变量的机制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内隐学习是 自动的、无意识进行的,比外显思维更为有力(Mathews,1989;Fletcher,1998)。因此,从 教师成长角度看,校本教师培训中内隐学习在促进教师掌握这些隐性知识方面具有十分重大 的意义和价值,它体现了内隐学习的高潜力和高效性。

    日本学者左藤学则认为,在教师的专业领域中,存在着有别于一般大众的教师固有的知识领 域,即“实践性知识”[18]。实践性知识不是显性知识,是无意识的运用,具有隐 性知识的功能。因此,实践性知识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基础而形成的,是教师在实践中无意 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校本教师培训正是以教师的实践经验为背景,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为基础的教师在职教育和研修,旨在使教师做出选择和判断,以便形成专业性见识,解决基 于教师个体经验所形成的实践性问题。因此,在校本教师培训过程中,体现了内隐学习高选 择力的特性;这利于教师将那些零星的、尚未或难以规范的、不易保存、传递掌握和分享的 实践性知识个人化,内化为教师的具有个人风格的知识,并用于实际教学情境中去。

    三、内隐学习的自动性对师德培养的启示

    校本教师培训首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品德的形成更多的是无意 识的、内隐习惯的形成[19]。在师德形成过程中,不仅师德的认识离不开内隐学习 ,而且师德情感的形成、师德信念的确立、师德行为的锻造同样与内隐学习的状态密切相关 [20]。人类德性本身就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完成的[21]。这也 警示了教师师德必然是学生德育最直接的行为课本,但这种作用方式不是通过说教产生的, 而是学生内隐学习的结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文化、学校氛围、环境和校本教师培训的理念通 过教师的内隐学习对教师师德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班级的风气、年级氛围和教师师 德又会通过学生的内隐学习对学生品德教育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校本教师培训中内 隐学习的自动性在师德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四、内隐学习的抽象性对教师自主性学习的启示

    校本教师培训是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所以,教师始终都应是“学习 者”和“研究者”。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强调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是“我要学”的 内在动力,而不是“要我学”的外在压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训的成功和高效;这同时 也意味着校本教师培训要激发教师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鉴于此,要制定出能够满足教师个 体需要和个别化培训的学习计划,这有利于教师从外显学习过渡到内隐学习。人只有对自己 需要的东西才有敏感性,只有保持敏感性的学习才会有所创造和发现。这种良性循环是通过 内隐学习的心理机制建立起来的,并能满足处于各个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

    内隐学习的奠基人Reber通过实验证明了内隐学习具有抽象性[22]。内隐学习与某 一形式的迁移具体性相联系,使教师将其在培训中获得的技能、知识以及训练情境中获得的 态度有效地运用于新情境中去。教师将所学运用于实际教学和研究中去的可能并不为教师直 接意识,这表明内隐学习可以促进教师将内部动机转化为创造性教学和研究,并通过对实践 经验 的概括、总结,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提高教师内隐学习的抽象性水平。

    Reber1993年还在总结自己和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进化论的角度提出内隐学习的五条特征 :( 1)强有力性;(2)年龄独立性;(3)低变异性;(4)IQ独立性;(5)加工的共同性[23]。这即说明,内隐学习不受教师年龄、性别、智力、机体状况等差异的限制和影响,是校本 教师培训中抗干扰性的体现。

    五、内隐学习的高选择性对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启示

    教师的成长既基于对科学的学习,也来源于教师个体的内化和体验。对教师而言,对自己教 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不断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校本教师培训可以充分使教师的反思 植根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并及时使其在实践中把通过内隐学习所内化的理论加以运用。 这样内隐学习在教师的校本培训和教学实践之间搭起了桥梁:教师将学习的知识、理论和技 巧不知不觉地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当中,又将实践中的经验引入校本培训的学习中去加以 检验,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最终把知识个体化。其间,内隐学习是一个隐秘的,但同时又 是直接与快捷的通道,为教学中的反思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心理条件。它无需教师做出多少努 力便可以收取实际成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对校本培训中知识的不自觉的应用和对 实践经验的无意识的提取、加工和内化的省力而非对抗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内隐学习的高选 择力。

    六、内隐学习对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启示

    校本教师培训是基于学习型组织而进行的,在学习型组织中个人和群体的内隐学习、内隐倾 向性和内隐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其所着《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物》中提出五项修炼, 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建立共同远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要求 教师应用潜意识学习,在学习型组织中需要具有敏感性学习的能力,不断对准焦点,保持创 造性张力,努力实现终极目标。而团体成员相互间的潜在和内隐的影响,不论是信念体系的 还是行为体系的都会对组织成员产生重大影响,这对旨在促进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教师发 展的校本教师培训具有重大价值。由此可见,内隐学习是一种经常的、内在的、主动的、不 易觉察的、潜移默化的深层学习方式。

    总之,内隐学习存在于一切学习活动的所有过程中,是人类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品德形成 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它已渗入到校本教师培训中的各个方面,不论是知识范式,能 力范式、情感范式、建构论范式、批判论范式、还是反思论范式的学习模式[24]都离不开内隐学习的心理机制。内隐学习将会引起校本教师培训过程中教育工 作者更为广泛的关注,突显其在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秀艳,崔兴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J].2002,25( 1):43-46.

    [2]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Reber.A.Transfer or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ynthetic languages.Journ 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69,81:115-119.

    [4]杨治良.记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高尚仁.心理学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杨治良,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16( 3):138-144.

    [7]Brooks,L.R.Non analytic concept formation and memory for instances .In E.Rosch&B.B.Lloyd(Eds),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New York:witty,1998:170- 211.

    [8]Broods,L.R.Abstract analogies and abstracted grammars:Comments on Re ber(1989)and Mathews et al.(1989).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 mory and Cognition,1991:17:316-323.

    [9]Reber,A S.,Kassin,S.M.,Lewis,S.Cantor,G.W.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 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odes in the learning of a comples rule structure.Journa 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1980:6:492-502.

    [10]Reber P.J.,&Squire,L.R.Encapsulation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 me mory in sequence learning.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1998;(10):248-263.

    [11]0'Brien-Malone,A.,&Maybery,M.Implicit and Explicit Mental processes .Mabwah,NJ:Eribaum,1998:37-56.

    [12]Lewicki.p.,Hill,T,Bizot,E.Acquisition of procedural knowledge abouta pattern of stimuli that cannot be articulated.Cognitive psychology 1988;20:24 -37.

    [13]Michael Polanyi.Study of Ma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 o Press,1958.

    [14]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刘雪飞,骆徽.隐性知识视野中知识与学习的革命[J].开放教育研究,20 04(5).

    [16]Michael Polanyi.Knowing and Being[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 hicago Press,1969.

    [17]张民选.专业知识显形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2,16(1).

    [18]何曾豪,秦启庚,郭秀艳.内隐学习在教学上的应用[J].心理学,2002, 25(4):484-485.

    [19]孔维民.内隐学习理论与学校德育[J].教育科学,2002,18(3):7-9.

    [20]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1997.

    [21]杨治良,等.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1).

第3篇: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大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 杨可允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

在管理局深化改革、改制重组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我代表局教育培训处、教育培训中心党委和中心,向全局教育培训系统的全体教职员工、向30多年来曾经战斗在教育培训战线已退休的老同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向受到表彰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一贯重视和支持教育培训事业的局领导和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管理局的教育培训工作,伴随着油田的开发建设,已进入了不惑之年。40年来,教育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子女,培训了数以十万计的职工,为油田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从幼儿教育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完整的、设施先进的、功能互补的教育培训体系,尤其是实行专业化管理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8至199年度,局属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专业设置、教材、大纲、教学计划的大幅度调整和修订;进行了教师队伍的全员培训和专业训练;进行了教育资源的重组和环境的改造,初步适应了管理局提出的“职工培训、科研开发、生产示范、技术服务”的要求。局属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初步统计,中考升入省市重点学校的升学率在去年比前年提高6.9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比去年又将提高16个以上百分点;排除今年高职教育增招的因素,高考升学率在去年比前年提高3.8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比去年又将提高5个以上百分点;在省教委组织的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代表队5名队员中,有4名是局属学校的学生,并获得一金三银的好成绩,贾王旬同学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获得银牌,这无论在大庆还是黑龙江省都是第一流的。

中心管理体制运行良好,在“四对扣”的基础上,调整了局属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子,一大批具有高学历、强能大的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走上了主要领导岗位,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活力。全系统呈现出充满生机、蓬勃向上、高效有序的工作态势。

今年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两个大会,一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二是科技创新大会,目的在于推进科技成果的创新及产业化进程。这两个大会是全面推进科教兴国的两个轮子。各单位一定要认真的贯彻好,以推进全局教育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贯彻全教会精神,要抓住重点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通过学习,我认为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认识,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教育体系,把蓬勃向上的教育培训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第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无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对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

第三,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积极调整宏观教育结构,不断加强教育与经济和科技的结合,加强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改变一个模式培养人才的现象,使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训教育多功能的结合。

第四、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的一种价值导向,它既不是某种固定具体的教育类型、方法和手段,也不是固定具体的途径和模式,它的核心是创新与创造,主要是:

1.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的要求,而不仅仅限于升学考试和就业;

2.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3.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科学文化和思想修养的统一,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报效祖国的统一。

第五,加强德育工作,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强调理想、人文和思想教育,这将影响人一生的轨迹。倡导学校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冒尖,敢于当领头雁,敢于一马当先。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开发学生的特长。

第六,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和教育信息的含量,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及团结协作能力。

第七,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在这个基础上,实行教师聘任制,逐步淘汰不合格的教师,并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培训和安排。 要实行教师学历达标制度,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于当前的工作,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贯彻全教会精神,是当前教育培训系统的大事,各单位要切实抓紧抓好。这里有两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结合全教会精神,树立足够的信心,提出明确的目标,创造高效的工作,确保一流的质量。二是新的学年已经开始,各单位要在贯彻全教会精神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历史,弄清本单位的现状,看准本单位未来的走向,在此基础上,搞准本单位在全局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定位,制定好新的学年工作及发展规划。

第二,上个学年,为了开阔大家的思路,我们先后组织了有关人员赴先进学校、发达地区学校进行了考察,普遍反映很好,收获很大,但也或多或少暴露出一些负面影响。考察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什么?怎么学?学习之后自己怎么办?光看人家的条件不行,光是羡慕不已也不行,关键是要学习别人的教育观念,学习人家的教育思想,学习人家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听了两次汇报,中心领导认为,我们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立足本地的政策,面对本校的现实,创造自己的风格,追求一流的质量。

第三,要加强办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大家都经常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但什么是自己的特色?我觉得对其内涵的思考不够。所谓特色,就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成功的教育教学质量+合格的人才。所谓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即要形成本单位素质全面、基础合理、个性鲜明、独具风格的办学格局,其教育观念、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运行机制高效有序;所谓成功的教育教学质量,即经过科学的检测和评价,在实践中验证的,社会各界认可的高标准、高规格的、运行有效的质量体系及质量成果,并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所谓合格的人才,即所培养的人才既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又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同时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一个概念重要,弄清其内涵并付诸行动更重要。

第四,要特别注意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中心所属各学校领导班子经过严格的考核调整后,呈现了积极向上的趋势,但个别班子也暴露了某些不好的苗头。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我们要努力造就能够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没有高素质的领导及管理干部,实施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各级领导班子要把团结放在第一位,任何人不得搞小圈子;要把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任何人不得偷懒;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影响职工,用丰厚的学识和才干去教育带领职工,用炽烈的感情去团结职工,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以集体的远见卓识和多视角、多向性、系统性、求异性、创造性和思维,以埋头苦干的精神,去谋划学校辉煌的未来,不要忘记教育培训系统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干不好就下台。

第五,在总结上个学年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的领导干部和教职工队伍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态,据了解:有的沾沾自喜,有的兴高采烈,有的深思反省,有的牢骚埋怨等等,凡此种种现象都或多或少会对新学年的工作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正确的态度应当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忘记过去的成绩,一切从头开始;和别人比,看到差距,制定措施;和自己比,看到进步,树立信心;好的单位不要夜郎自大,要记住谦虚使人进步;差的单位不要自暴自弃,付出总有回报;面对现实是最好的解脱,敢于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努力了,就问心无愧,关键是我们努力了吗?

单位和单位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总会存在某些差异,这有历史的原因、地域的因素、政策上的倾斜、工作上的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工作,怀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目标去开拓、去拼搏、去奋斗、去创新,中心党委和中心一定会正确评价每一个单位每一名职工。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几篇文章,学习了全教会的有关文件,有这样一个体会,今天提出来和全局奋斗在教育培训系统的同志们共勉:

一生甘苦唯学问,

吃喝玩乐误光阴,

第4篇: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

完善岗位资格制度,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强。然而,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必然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甚至是错误。况且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问题重重,自己的心理都不健康,又如何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所以,我们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制度来逐渐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形成良性循环,用几年时间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分层培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梯队。

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通过恶补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以高带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结合。没有教师的自主学习,任何培训也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只有教师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培训机构在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使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让教师的自主学习延伸培训的效果。二是要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专家的讲课要密切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引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应该充分调动一线优秀心理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实践领域的培训者,通过现场观摩、演练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提高素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会操作。三是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结合。过多的集中培训不仅成本高,集中困难,而且会加重工学矛盾。在现代远程培训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应更多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远程培训的合理安排和互动平台的互动效果,使远程培训中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及时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四是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长春市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益于引导心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也离不开科研,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所以,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

(2)知识类课程。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题研究,如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心理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和人格发展问题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防范;教师心理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调适;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第5篇: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需求调查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基础,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前提。培训需求调查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培训目的:根据《2011-201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要求,广州市教育局每年举办教师培训项目。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将综合类(含特殊教育、民办、中职、教科研等)教师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委托我校承办,培训目的是加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队伍的专业能力。二是培训内容:根据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三级)培训要求,培训设计上突出技能培养和能力培养。三是培训对象,尽快掌握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建议。本次培训班针对各单位选派参训教师进行了教学前问卷调查,了解参训教师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了解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

参训教师基本情况如下:

二、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按照培训需求而制订的培训方案,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框架。制订培训计划,包括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授课教师、培训形式等。

根据国家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时间,培训班适当延长了培训时间跨度,注重打好理论基础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包括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及心理测量;二是实践部分,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心理测验技能;三是考试技能部分,主要是根据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进行诊断、咨询、测量方面的复习。授课教师以学校心理系教师为主,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组,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系副主任担任教学秘书,教学组通过集体备课,将培训目的、培训要求传达到全部任课老师,将培训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到每一位老师,确保了教学计划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培训形式需要灵活多样,培训目的是提升专业能力,在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与参训教师的互动,注重参训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开发从开发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完全定制开发、半定制开发和直接引进。完全定制开发是完全基于课程的开发流程进行开发,需要解决的是既定的问题,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或财力。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

本项目采用半定制开发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在培训课程设计上,突出“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的特点,将授课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考试辅导三个部分。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验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专题。安排心理学系具有丰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专家和教授授课,参与授课的13名教师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

四、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是培训过程的中心环节。培训目的能否实现、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培训课程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全依靠培训过程的实施。本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为提高培训质量,便于参训教师自学和消化吸收授课内容,适当延长了授课时间跨度,培训班从6月7日至11日1日,安排周末和暑假期间共面授学习20天。通过培训,进一步打牢了参训教师的理论基础、更新了观念、提高参训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解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沟通技巧,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提出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案;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策略、方式方法、经验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需要,满足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在现有生存发展环境中成长的心理引导、辅导、咨询和服务的需要。

在培训实施中,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并定期公布考勤情况。提高考勤主要依靠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以及周到细致的服务。依靠授课教师是指要有一批知识丰富、教学生动,能让参训教师通过学习有促动、有提高,从而愿意听、愿意学。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包括课堂上和课堂外,参训教师都是一线的老师,在培训期间希望能通过培训能够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疑问,授课教师要乐于答疑,与参训教师多沟通交流,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周到细致的服务,主要是为参训教师提供尽可能方便的午休、就餐,以及停车服务等,让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感觉到处处被关怀,时时被关注。

五、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评价是检验培训的效果并进行持续改进的依据。检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实施的进展和效果、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教学工作的质量分析、各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发挥管理职能作用的情况等等。广州市教育局非常注重培训效果评价,并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项目进行管理,该网站既是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的门户网站,也是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门户网站,同时也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乃至整个教师继续教育实现了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效果评价贯穿培训全过程,对培训项目的评估包括:项目自评、学员评价、专家评价,学员评价。

其中学员评价主要是在线调查,包括:对培训主题、项目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和内容、培训方式、方法选择、培训活动、对主讲和指导教师、培训资源及设施(软件和硬件)、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培训目标达成度和实施进度、培训总体满意度等10个方面进行评价。

专家评价是在培训结束后,组织专家到校评价,评价包括:项目方案设计科学性、项目按计划实施情况、项目资源统筹和师资情况、项目学员管理和组织教学情况、项目实施效果和学员优秀率、合格率综合情况、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培训结束后的项目自评包括培训总结和绩效评价等。

培训过程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前一个环节做得越好,后面环节就越容易,而后一环节的总结对前一环节的提高又起着促进作用。这样,培训过程就不是一个闭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本次培训中也出现的一些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是由于各单位选派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大多不具备医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历,在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时出现困难,而且报名部门不接受高校以培训机构的方式报名,造成部分参训教师放弃报考,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提前做好报考的准备工作。二是部分学校在暑假仍有其他工作安排,部分参训教师不能按时到课,影响了培训效果,作为培训部门可适当增加网络课程制作,使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以确保教学质量。三是培训质量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针对本项目,可将参训教师是否掌握培训内容和操作技能作为评价标准。另外,可进一步加强培训结束后效果评估,如增加参训教师培训后半年或一年后所在单位的工作评价作为一项培训学习效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学祥,安会泳.高校继续教育项目的课程开发与营销模式分析.继续教育[J].2014,(8).

第6篇: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心理满足;情境学习理论;元认知;第三物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从心理学角度来透视教师培训全过程,重点增加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心理满足感,这是提高教师培训效益与喜欢度的一种有效路径。

一、教师喜不喜欢培训是一种心理感受

“R-S”即刺激到反应,是心理学最简单也是最著名的公式,标题中的喜欢-S反应,其实就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现象,按照唯物观审视,是涉及到教师培训本身的质量-R刺激。

为什么教师们普遍不喜欢原来的培训?首先源于这个刺激,即一系列教师培训的相关变量组成。诸多实证研究显示,总体上教师们意见非常集中,无非是培训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方法简单;细致深入分析,教师们会悉数如下问题:培训主体以专家、培训者为中心,培训内容以专业、理论、教材为重点,培训地点以培训机构报告厅为据点,培训形式以授受式讲座为灌输等变量;总之,综观目前各种学历型、学分型培训,确实存在缺乏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等实际问题。

如果进一步追责,这些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首先,大多问责培训机构或者培训设计者,而培训机构会坦陈人手不够、精力缺乏;其次,归咎于讲课专家,如马德清干脆发文题为《教师培训形式主义坏在专家空谈》,历数专家讲座五大弊端:大而空洞、照本宣科、没有知识更新、无视教师需求、枯燥缺乏吸引力等,视频讲座更是违背教师主动发展的规律。确实,比如某省高校教师资格证4门考试的讲座视频25个,上述诸多问题无一例外。

笔者培训班的网络投票调查显示,教师们呼唤好培训之特性,其关键词主要有:“有针对性”“互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演讲技术高”“实践性”等;课间的访谈调查,老师们更是直言不讳“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喜欢理论,因为听不进去,昏昏欲睡,只好看手机。”当然还有很多研究,如袁振国等专家《教师培训的历史转型》的报告高屋建瓴,都很有意义,但鲜有从心理学视域下分析研究。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喜欢是一种情感,喜欢是由内而外发自真心的悦纳,而不是口服(迫于压力)心不服的现象。虽然我们发现,在某省师训平台上一些培训机构分数都是100分,说明教师们在电脑里对培训评价打分是满分,众所周知,这里还是很有水分的。因为培训机构给学员学分,是在学员给培训评价之后,在这种程序设计的制度下,学员给培训打100分,可能就是无可奈何的心态。而教师对培训的真正喜欢,是快乐地接纳,一种主观的体验与感受;如果教师对培训的喜欢度达到心理满足的境界,那就是真正满打满分。这时,心理满足的教师们往往主动忽略了对培训伙食等物质方面的种种不满意。

二、如何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

(一)教师培训基础点:唤醒了解元认知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里,早就明确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学习不同于孩子学习,是一种成人学习;教育学家认为,成人学习的核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所以,教师培训基础点,就是首先要唤醒每一个教师经验、了解教师的元认知。人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如果讲课专家能够唤醒听者的感知与经验,那么,培训教师自然认真学习。当然,著名的维果斯基提出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跳一跳摘到果子”,支持并证明了类似的观点。因此,每一个培训班,即使是同一个专题,比如新教师的培训或者区域骨干的培训,面对不同的学科、区域的不同班级,也需要做好前测调查,教师的身份、年龄、经验、需求与困惑等。显而易见,只有对受训者足够的调查,培训才能“对症下药”,提高针对性。《静悄悄的革命》作者日本佐藤学教授提出论点,学习的本质是一种“遇见与对话”,快乐的学习就是一种有效的对话,包括与书本、与人物、甚至与环境。有了教师培训先期调查,为了本次美丽的遇见与对话,教师一开始就对与众不同的培训充满了好奇的心理期待。

(二)教师培训立足点:第三物与主体性

设计教师培训,究竟是应该从授课专家资源出发,还是从受训教师出发呢?其实,没有非此即彼的对错,各有利弊侧重,都要兼顾平衡。而美国帕克?帕尔默(Parker Palmer)的《教学勇气》另辟蹊径地认为,平衡需要一个第三事物的支撑即要学习的事物,称之为“主体(Subject)”。他进一步解释说,应该以学习的事物(主体)或者说是问题(Problem)为中心。当然,这个“第三物――主体――问题”可能是培训教师面对的越来越多问题学生、可能是处理问题人际关系,也可能是教学技能提升、多媒体的使用等。所以,建议要基于帕尔默的这个“主体――问题”为中心设计成 “培训主题”(Subject of training)。在培训进行时,面对教师们的共性问题,进行需求性统筹解决;面对教师特殊性问题,培训组织者和专家进行个性化应对。如果教师的培训有了如上类似“解渴的前提”,那么,教师心理满足之主要内容迎刃而解。

(三)教师培情境点:在现场与操作性

“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情境学习理论(Situated learning)提出者让?莱夫(Jean Lave)教授认为,知识和技能是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而获得的,要在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首先,成人学习的动机源自于现实情境。该流派的博希尔(R.Boshier)等通过“教育参与量表”所得到的实证研究数据清楚地反映了成人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基于社会现实情境的特点。其次,有效的学习在于参与和实践。“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并将参与生活世界、生命旅程中的每一项、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珍视为可以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学习行动。”第三,让?莱夫甚至认为:“知识也根植于情境。知识不是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个体与情境发生的联系,并依其变化而变化的产物。因为知识产生于真实情境中,并用于知识的活动之中。”所以,该流派还推导出:知识具有个体与情境联系的属性!

不言而喻,在报告厅口耳相传的能力和技术必然是低效或无效的,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走进教育现场,走进学校、走入课堂,走近校长、走心教师。所以,培训设计者必须要增加实地考察的时间,在校园、教室、职能情境中。教师学习在真实的世界中面对面进行问题的解决,其过程必然是带有很强的操作性,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也这样认为。笔者组织的培训班4天走访了4所典型学校,观摩全市第一名优质课4节,经验型介绍4讲,考察心理辅导室、档案资料、器具,面对面互动式对话交流。

(四)教师培训策略点:共同体与故事性

勒温(Kurt Lewin)在场论基础上的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实验给出很多借鉴:教师培训不仅仅是个体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种学习共同体成员身份适应的心理过程。因此,尽管教师培训是临时的学习共同体,但是有效的培训就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等社会心理学原理,迅速构建研修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 of schoolmasters)的过程。共同体的本质就是参与、对话、分享、叙述、活动。培训研修过程中,除了专家、组织者与学员的关系,同时建立同辈教练(Peer coaching)关系,通过社会性的互动与协作来增进学习的有效性。所以,小组共同体建设是恰当必要的做法。

另外,要利用有关注意力、记忆力的心理学规律。注意(Attention)通常指选择性注意,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心理特征。为什么很多讲座让人“昏睡百年”?源于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与集中性。如果讲课主题、内容与方法不适当,人的注意力是可以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看手机)而忽视其他刺激(听讲座)的倾向。假设培训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所有有差异的教师能快速理解原理、定律与知识,那么,培训专家就要跟好莱坞影视编剧一样,要强调故事性,就是意味着专家善于讲故事,让教师分享时说故事。当然,要重视每一个教师有意愿地表达,不提倡强迫发言。好的故事,让原理、定理、知识更鲜活,更抓住人心,自然也更容易记忆。

(五)教师培训检验点:成就感与实效性

培训实效性的评价,机械的电脑设置打勾很容易,但教师培训中个体经验的唤醒、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落脚到实践能力的提升,马上行动与改变。其实有个关键检验点――教师愿意分享的做法、创意是否在本次培训中得到应有的肯定与激励,而且如果教师被点燃了提升、改变的欲望,那么培训心理满足感的分值将极高。专家经常被戏谑为“砖家”,如果在培训中被哪怕一次的“拍砖”,教师得到的是无助感、无力感,导致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降低,那么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培训组织者与专家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人,运用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原理采取培训措施,在研修互动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频繁地、具体地、富有变化地进行鼓励与赞扬,时时让教师充满了班杜拉(Albert Bandura)所说的“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

三、被验证的“遇见与对话――走心型”教师培训模式

根据诸多培训实战案例经验,以“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4天培训班为例,基于教师心理满足的理想型培训模式分三步骤:

第一步,顶层设计与团队建设。“培训主题”的确定也需要前测调查,还包括受训教师的元认知。组织者根据当前心理学发展最新进展,Y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后,确定本主题,提前一周建设好主题QQ群,通过手机短信邀请入群。在QQ群推送培训手册等内容之外,对本主题相关的内容与教师需求,设计QQ网络投票进行培训前测。根据投票结果修正培训内容,增加青春期性教育、家校沟通中的积极心理学,沙盘疗法重点讲沙盘的图解与分析等。具有意义感的开班仪式之后,是团队互动建设,按自由的小组座位,进行班长、班委、组长的民主推选与微信组阁。

第二步,前测调查与现场互动。组织者对教师身份等进行调查,比如普通教师、心理专职教师、分管校长、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还是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BA证书等。将调查结果,提早告诉授课专家。调研受训教师关于每个相关主题的困惑、需求与疑难,互联网、问卷法、现场访谈都可以,也是帮助受训教师梳理自己的问题。培训前的1.5天一般都是开设讲座3次,解决基础理论问题,每一次开场就是呈现相关主题问题,可以递交、可以现场举手分享、也可以写在各自用A4白纸折2折做的姓名牌旁边。第4次就是下学校实地考察,然后就是半天讲座、半天考察,继续解决帕克?帕尔默所说的培训学习“第三物”之问题。在每一次讲座、考察结尾处,都有一个5到15分钟的反馈环节,教师说一说本主题印象最深的内容或者收获。

第三步,集体研修与解决问题。整个培训过程中,分组合作建立研修共同体,对共性问题进行需求性分类解决,对个性问题个别化引导应对,帮助教师自己拿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至少有应对的思路,截至培训结束前需要确认。讲座型课“积极心理学的要义”强调务实与操作,开列书单与网址,供老师们进一步研究理论。情景型培训地点更多在学校里,在面对面对话过程中一一解决问题。在最后将很多被考察学校的接待教师也加入到QQ群,无私分享PPT与操作流程、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种WORD文档与表格,让这次“遇见与对话式”培训更加拓展与深入。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倒三角型中,尊重是处于第四层的较高级别需求。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马斯洛又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一般指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指人希望有威信、有地位,受到别人的信赖和高度评价。所以不难推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的用处与价值。在上述三步骤中,培训教师因我的需求、我的问题被重视,我是被尊重的,从而得到自己问题被本次培训解决的心理满足;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分享对话不断获得鼓励性赞扬,体现了教师的价值,还激发了改变与行动的欲望,教师们在不断地遇见与对话中成长。这不就是教师培训真正目的所在吗?

综上所述,“遇见与对话:走心型”教师培训模式,是基于成人教师个体经验与问题的共同体学习,要重视培训过程中教师的心理满足感,才能使意义深远的教师培训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士平.直面挑战 创新发展[J].继续教育,2017(1).

[2]马德清.教师培训形式主义坏在专家空谈[N].中国青年报,2015-10-19.

[3]袁振国.教师培训的历史转型[J].未来教育家,2016(12).

[4]奥苏伯尔.佘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第7篇: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 县域师训 运行机制 构建

【作者简介】 娄亚文,浙江省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陶研会、浙江省宁波市陶研会常务理事,高级教师,致力于中小幼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陶行知人格魅力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潘聪绒,浙江省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中专讲师,致力于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1-0024-03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是当今教育培训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从县域在我国行政管理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它面临着更加直接、大量的师训重任,而健全有效的中小幼教师全员培训运行机制是实现县域师训高质量的关键所在。宁海县通过多年不懈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师训管理体系,共创培训服务范式,逐步构建了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也逐步打造了具有宁海特色的教师教育品牌。

一、背景意义

在加快县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是关键,因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肩负全县近6000名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重任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使其工作职能取得最佳的成效,必须首先在认清形势的前提下,深刻领会构建县域师训高效运行机制的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1. 贯彻落实省教师培训制度改革精神的需要

2010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的文件《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浙教师〔2010〕175号),对全省“十二五”期间的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在培训学时上由原来的每位教师五年总学时240学时增加到至少360学时,且要求所有中小学教师在周期内必须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而且,所有培训均采用项目制,以充分体现培训的自主性、开放性。这就要求县一级师训机构必须更好地整合培训资源,更加科学有序地组织培训工作。

2. 加强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需要

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于200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虽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但是必须不断开拓进取,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培训服务,不断构建使教师全员培训有序高效运行的组织体系。在省教师培训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县域师训高效运行机制的建设与实践就成为不断提高培训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一个抓手。我们期望建立一个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师训运行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使命。

3. 不断提高中小幼教师全员培训实效的需要

培训对象的全员化是“十二五”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一个特点,同时省培训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强调了教师培训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自主选择性,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因此,探索与构建既能完成全员培训的目标,又能特别注重培训实效县域师训的运行机制就成了当务之急。只有建立了运作有序的组织管理体制,量大面广的全员培训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种类众多的师训项目才能有序实施,全县中小幼教师才能从中受益。

二、机制构建

在总结多年培训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宁海县自《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颁布以来,紧扣县情师情,不断完善以县培训机构为龙头,区域研训共同体为补充,乡镇师训站为延伸,校(园)本培训学校为主阵地的四级师训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县为中心,区域补充,基地延伸,导师负责,乡镇联动,校本落实,个体自炼”(简称“一个中心,六大环节”)的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

1. 县为中心,统筹管理

县教师培训机构是全县师训工作的中心,担负着县域内师训的统筹规划、指导管理、组织实施及监督监测的职能,主要抓好两大方面工作:一是制定整体培训计划,并对全县中小学的区域研训共同体、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突出培训的方向性、协调性、指导性和监督性。二是承担县本级指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的培训任务,包括教师素质优化“2+1”工程、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新教师培养“苗子工程”、“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工程等指定项目,学科教师的短时培训项目、通识培训项目等自选项目以及90学时全员脱产培训项目。

2. 区域补充,规范运行

区域研训是旨于更好解决工学矛盾和便于理论与课堂紧密结合,以不断提高一线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师训形式,为县级集中培训的有益补充。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县教育局于2008年8月作出建立区域研训共同体的决定,由相邻3-5个乡镇的中小幼学校为单位组成一个共同体,任命共同体负责人,设立专项活动经费,精选区域学科研训大组长,以学科为单位组班培训,区域内每一位学科专任教师每学年须参加区域活动至少2天以上。

3. 基地延伸,协同运作

为了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县级培训基地延伸到优秀基层学校,培训中心与基地学校共创条件、协同管理,双向互动,使学科参训教师走进优质学校,走进优秀课堂。从2011年开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不论90学时集中培训项目,还是短期自选项目和新教师培养“苗子”工程等,我们均将培训基地延设到有关优秀学校。经考核被县教育局批准挂牌的中小学、幼儿园培训基地学校19所,系统外基地一个,为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实践证明,1个县级基地+20个下设基地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很好地解决了当前培训的量和质的问题。

4. 导师负责,增强实效

要有质量地完成学科全员培训任务并使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紧密结合,仅凭培训机构的力量和临时外聘高校专家、部分名师是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幼教师的培训需求,我们必须有一支稳定的兼职队伍。宁海县早在2008年实施领雁工程学科骨干培训时就创立了“导师+基地”的首席导师负责制的培训模式,该模式是每个学科骨干培训班精选一名省特级或市县名优教师作为首席导师和3-5名县内学科名师骨干组成导师团,在师训中心的统一安排下,首席导师及成员根据要求认真完成调查研究、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及训后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培训管理过程由首席导师全面负责,师训中心管理联络员与基地学校的有关领导全程协同管理与服务,培训课程的设置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有机整合了职业素养、学科知识与课堂实践,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1/2。

5. 乡镇联动,上承下达

17个乡镇、街道(城区)师训站是宁海县四级师训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上承县师训中心和区域研训共同体,下联本乡镇中小幼校(园)本培训学校,肩负着师训调研决策和统筹管理辖区内中小幼教师全员培训等任务,具体是:组织落实中高级教师素质优化“2+1”工程、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和新教师培养“苗子”工程及“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工程等县级指定性项目,指导监督本乡镇各校制定落实教师教育年度计划、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近远期规划、各项师资培训制度,积极引导乡镇各中小幼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本培训,组织中小幼教师及教育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加大对乡镇各校的指导与督促力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乡镇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6. 校本落实,惠及全员

校(园)本研训是全员培训的主阵地,它根据本校师情和师资建设需求,开发校本资源,开展适合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各项培训,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完成县指定项目的培训任务;二是研发和实施体现本校特色的自主项目。宁海县至今共有76所被教育局批准公布的中小幼校(园)本培训学校,每一所培训学校均按要求设立师训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考核小组,校长为师训第一责任人,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考核小组注重结果的总结评价,并接受县师训中心、乡镇(街道)师训站双重管理与指导。

7. 个体自炼,巩固成效

教师培训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质量好的培训项目如果少了教师的自修自炼环节,是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的。为了使每一位参加校(园)本研训和外出培训的教师能认识到位,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在每一个培训项目结束后,我们都要求学员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对其后续的自修自炼进行定期跟踪指导。教师通过自修自炼,将培训所学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自身的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进,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这不仅让教师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让管理者和指导者发现其进步的轨迹。

三、成效分析

宁海县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创立了一条适合县域内教师全员培训的“一个中心、六大环节”的高效运行机制,形成了多方统筹、多方协作、多方共抓的管理机制,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培训成效。

1. 管理网络完善,上下关系顺畅

宁海县紧扣县情师情,构建以县培训机构为龙头,区域研训共同体为补充,乡镇师训站为延伸,校(园)本培训学校为主阵地的四级师训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县教师培训机构的统筹管理作用,展现了区域研训共同体规模适中、简便灵活、易于操作的特点,发挥了乡镇师训站上承县师训中心和区域研训共同体并下联本乡镇中小幼校(园)本培训学校的纽带作用,使得中小幼教师全员在校(园)本培训学校这个主阵地上得到最好的自我发展,实现了县、区、镇、校之间的四级联动。管理网络的完善,上下关系的明确、顺畅,为培训有序、高质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 组织层级分明,各方履职自觉

宁海县教师全员培训的“一个中心、六大环节”的高效运行机制,组织层级分明,从县中心、区域、乡镇、基地到学校及个人等每一级、每一环节均有负责人和明确职责所在,县师训中心切实履行好策划管理全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效能意识,各乡镇(街道)师训站站长(教办主任)及各校(园)长为本乡镇(街道)及本校教师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各方职责明确,履行职责自觉,确保了我县教师培训制度改革顺利高效实施。

3. 整合多方资源,凸显培训实效

在长期的培训实践中,宁海县整合多方资源,在县师训中心的统筹下,县内外、县内各部门及各名特优教师共同参与项目实施。一方面,县教师培训机构不仅与县教研室、教科室等师训中心成员单位通力合作,还积极依托名优高校联合开展培训,吸收并整合县内外的优秀资源为我县实施高质量的培训项目而服务。另一方面,宁海县着力组建一支由县内外的特级教师、各学科名师、骨干教师、教研员组成的覆盖全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培训者队伍,不仅通过“导师+基地”的首席导师负责制培训模式有效运转以及“学科高端研修”项目的重点实施等举措,充分挖掘本地培训资源,还聘请了部分省市专家、教授作为培训者队伍的补充。多方资源的有力整合,使得宁海县的师训项目实施更加扎实有效。

4. 全员素质提升,深得学员欢迎

宁海县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层次教师培训需求研发的各类培训项目,深得参训学员的欢迎和认可。无论是对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还是组织管理、服务质量,学员都给予高度的评价。从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平台上学员对项目的满意度评价来看,各个培训项目的非常满意率均在96%以上,有1/3的项目达到100%。随着培训的全面开展,我县中小幼教师全员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都得到逐步提升,特别是一线教师得到迅速的成长,涌现出一批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骨干、先进工作者、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等领军人物,实现了中小幼教师全员素质的明显提升。

第8篇: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全县干部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创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精选培训内容,强化过程管理,通过对干部教师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使参训者在师德修养、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显著提高,为引领、助推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出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夯实基础。

二、培训对象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领导干部及教师。

三、培训地点

县教研训中心和第二中学。

四、培训形式

采用封闭式集中培训形式。

五、培训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县局成立XX年暑期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孙xx任组长,副局长黄xx及教研训中心常务副校长杨xx任副组长,县局人事科科长轩xx、教研训中心副校长刘xx、郭xx及教研训中心高中部主任周xx、小学部主任陈xx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培训的组织管理,县教研训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基层单位要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师德水平、积淀教育内涵的良好机遇,切实认识到组织教师培训与提高教师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的密切关系。要成立暑期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培训工作;要开好培训动员会,做好参训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督促相关人员按时、全程参与培训,同时,全面协调好参训教师培训和生活,确保暑期培训扎实有效开展。

(二)突出重点,保证质量。县局相关科室及县教研训中心要根据目前干部、教师在教学改革、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和瓶颈问题,确定培训重点,确保培训有的放矢,求实、规范、有效开展,不断提高干部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各单位除安排好县局组织的集中培训外,还要按要求组织好校本培训。

为帮助各单位搞好自主培训,县教研训中心组织了培训资源(包括专题讲座和教学资源库中资源),为各单位提供菜单式服务,各单位可与县教研训中心相关部门联系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三)强化管理,严格奖惩。县局将把干部教师参加暑期培训情况与学校目标考核相结合,与专业技术考核、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工作相结合,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者,按下列规定处理:一是当年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二是取消当年职称评审资格;三是取消当年各级优秀教师评选和各类先进评选资格;四是扣除当年绩效工资的5%;五是当年继续教育不予验证。局相关科室及县教研训中心要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参训干部教师做好各种学习和生活保障工作,安排好食宿,安排好培训班主任和值班教师,组织好健身娱乐活动。要强化出勤、考核和实践环节,做好培训过程的反馈和改进工作;要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并将干部教师参训情况及效果纳入教师档案。各单位要认真学习、研究县局培训方案,领会精神,出台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确保培训质量。

六、注意事项

(一)参训人员要处理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全身心参加培训,妥善安排好家庭事务,参训期间统一在教研训中心食宿,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确需请假要认真履行请假手续,由参训人员向本单位一把手请假,一把手再向培训主管部门领导请假,培训部门主管领导将出勤情况汇总后上报主管局领导审批。

(二)参训人员要自带培训所需资料及洗漱、水杯等必备生活用品(行李由县教研训中心提供),往返要注意交通安全。

(三)参训人员要服从教研训中心管理,遵守培训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设施,注意节约,保持学习及住宿场所卫生,培训结束后,按要求搞好教室、宿舍卫生。

附件:1.xx县XX年暑期干部教师培训安排表

2.xx县XX年暑期干部教师培训名额分配表

3.xx县XX年暑期干部教师培训作息时间表

4.xx县XX年暑期干部教师培训培训管理制度

第9篇:教师的心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培训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02-01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的持续调整,令教育事业被提升至经济社会建设的核心位置。教育管理为强化国民素质、推进社会进步、强化国家实力、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等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代教育发展应全面完善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作为教育系统基础工作的中小学教育更应如此。为此,做好中小学教师团队培训管理尤为重要,应进一步优化团队整体结构,完善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提升教师人才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培养出综合全面的新时期人才。

1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内涵

广义层面来讲,教师培训主要为对教师掌握知识以及实践工作技能展开教育的重要系统性工程,主要涵盖职前培养以及职后教育工作。狭义层面来讲,教师培训工作主要为在职教师在继续教育以及在职教育的形势下,全面提升知识水平以及强化实践技能的具体过程。教师培训管理工作主要借助系统科学规划,展开高效性工作,实现既定目标。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不但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影响到科教兴国、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教师培训为现代社会发展以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基础。伴随信息技术、网络手段的快速发展,社会知识系统持续更新,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也需要有效的更新。中小学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核心主体,做好培训管理,可促进教师具备创新的工作理念,提升综合技能素质水平,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契合不同学生现实需要。由此可见在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策略过程中,应勇于找到现实的差距与不足,方能真正提升实践工作水平,优化中小学教育管理环境,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2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现状问题

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令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工作重要性受到了更多重视,然而其管理实践工作仍旧包含一定的不足问题。基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现实状况,主要问题在于,教育管理改革以及工作体制没有完全适应。

伴随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管理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教师管理培训体制则包含较多计划因素,令教师管理培训较难依据社会发展现实需要有效开展。对于教育事业的实践管理还包含教育机构以及政府他类部门任务交叉、双重领导的矛盾问题。令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互相冲突,形成主体以及职能不能清晰划分,令培训管理工作无法基于当前教学改革形势有序开展。另外,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欠缺有效的规划。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需要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伴随形成适应性改革。然而,当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管理培训行政命令具体作用却远远高于教育管理发展的具体要求,对教育培训欠缺统一一致的有效规划,进而令培训管理呈现出明显的走形式、走过场问题,较难全面提升教师整体职业素养。

再者,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欠缺良好的过程管理。目前,我国针对中小学教师团队的培训教育较多为专业院校的教育培训,在培训主体以及培训工作机构中并没有构建为有效的工作连接,进而令培训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呈现出培训工作内容以及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再者,培训工作的具体资金以及过程控制较难实现有效管控。完成培训工作后则欠缺严格细致的管理考核,令培训工作无法有效发挥内涵作用价值。

3 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科学策略

3.1 完善培训管理工作体制

优化完善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工作体制为确保实践工作效果的核心基础。在完善培训管理工作体制进程中,应促进管理机构以及教师任职学校与培训工作机构的有效统一。也就是教师培训学校与教师人才间的思想认识以及互相关系,应实现教育机构、各个学校间的有效配合,协同合作,清晰各自在实践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能与发挥的科学作用,进而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以及实践工作效果。

3.2 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战略规划

教师培训工作应全面结合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规划,制定更为详实可行的战略目标,确保教师培训工作同当前教育事业改革以及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形势相契合。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应全面考量培训工作需求分析同实践战略制定间的相互关系,工作内容应全面依据培训需求进一步明确与实施。应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进而为中小学教师具体培训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另外,具体规划工作内容中应细化各项工作标准,进而为各项制度的实施开展提供更为客观性、可进行量化的标准与具体参考依据。

3.3 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过程管理,做好效果评估

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环节的核心重点,应给予充分全面的资金投入,确保整体培训管理质量。伴随我国一费制教育改革体制的逐步推行,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经费的来源逐步变成影响其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为此,做好教师培训管理应完善资金基础保障。再者,应强化具体实施工作的过程管理,对培训学校提出高标准要求。应严格依据培训规划开展具体工作,提升实效性。同时,应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确保培训工作可有效合理的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全面服务。应利用逐步系统的层级推进方式,确保中小学教师均能接受到更为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进而真正提升自身实践教学技能以及知识水平。

现实工作中,应全面结合教师人才的现实状况,应用多元化教育培训方式,提升培训管理实效性。例如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激发教师参与热情,通过任务监督、意见反馈及时修正教学策略。内容上应引入国内外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基于本区域实际状况优化教材内容的编撰与更新。还应在培训工作中给予教师必要的帮助,进而令其有效的应对培训过程中的现实困难问题。另外,应重视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工作效果评估。通过实时的工作效果反馈,进而为培训计划的明确以及激励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培训提供科学的、客观性借鉴依据。

4 结语

总之,为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管理,不但应有效更新管理工作观念,还应合理完善实践操作具体流程,强化对培训工作主体的目标要求。借助多方配合努力、全方位、系统化工作,进而真正打造创建出一支优秀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提升实践工作水平,优化中小学教学效果,推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