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规化管理范文

常规化管理精选(九篇)

常规化管理

第1篇:常规化管理范文

一、以人为本,凝心聚力,齐抓共管

教学管理过程中,做为教学管理干部,我们把“质量提高”铭记在心,吃苦放在前,工作干在前,服务干在前,切实履行领导的岗位职责,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教学,确保成绩有大幅度地提高。

1.努力形成抓教学质量的合力。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因此着力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教导处是抓教学管理的指挥部,对学校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教导处的主要工作任务,因此教导处应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开展教研、听课、评课、评估教学、通报成绩等措施,落实教学工作的要求,明确教学的目标,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张旗鼓地抓教学的各项管理,理直气壮地追求教学的高质量。

2.教导处首先要引导和激励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工作,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聪明才智,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阶段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实际备好课。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学刁。第三还要热情辅导各类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四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书上作业、课后作业等,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要求要有批语,要有正确与否的符号,要有量化的成绩评价;注重组织学生考试,通过考试的信息反馈,检查和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导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组织教师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把教育局对教师教学各方面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3.教导处要注重对在教学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如:照彩照上光荣榜、发前十名荣誉证书、按学校奖励制度进行奖励、将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通过教师会、家长会宣传成功的经验,让优秀教师作教学经验交流,增强教师的荣誉感、自豪感。同时注重对教学成绩不太显著的教师谈思想、谈方法,帮助他们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组织他们听别人的课,组织教研组长和个别教师听他们的课,真心诚意地帮助和指导他们,使他们进步和获得成功,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掌握更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二、每天的教学大战,每天扎实的常规教学管理

1.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为此我们在学年初,学校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充分商议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各班的巩固率、各科的均分、及格率、优生率、差控率的目标。由教师签定教学目标一式两份,一份教师自留,以便实施自查;一份存学校以备检查用,同时公布上墙,对照实施。教师还制定了优生成绩目标,学困生转化的成绩目标。

2.加强目标的过程管理。为达到这个目标,学生有流失情况,班主任、科任教师就会立即家访动员学生入学,使巩固率得到目标。每次测试、月考及期中、期未考试,教师就会对照目标自检并调整、增加措施。教导处要对照目标进行评议;辅优、控差指标,落实到人进行对比检查,有利于找差距、添措施,起到了目标的导向性作因。为避免低定目标,我校制定目标一律不与奖金挂钩,对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表扬,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帮助、协助找原因添措施,把完成目标的过程作为量化管理的一种比较手段,促进教师完成自己定的(也是学校定的)目标,使教师有一种成功感,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

3.在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中,教导处要精心布置和检查,如学校制定了每月检查一次备课本,我们的做法是由教研组长将本组教师备课本收起来,集中在教导处检查,看备课数量、进度、教学过程、新课的设计、作业布置量等,教导主任在与教研组长的共同研究下评定等级,签字盖章。对一些备课质量较差的教师通知到教导处交换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对一些备课质量较高的,在教师会或教研会上进行推广介绍,促进了备课质量的提高。教导处采取参加教研、听评课、巡查课堂、召开学生座谈会与教师谈话等方式,了解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措施,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换意见,鼓励教师大胆采用一些好的方法。例如:一些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受到思考、分析、归纳、借鉴、讲述等方面的训练,所学的知识更深刻、更清晰、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相互启发,促进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一些教师课堂进行点名发言,使学生在课堂发言得到真正的机会均等,所有学生都面临被点名发言的可能,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问题集中精力学习,优生正确回答可以给其它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答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困生可能不正确询回答让学困生学习中的困惑在课堂就表露出来,得到正确的指导,尽量让学生听懂、搞清楚后轻松离开教室。教导处及时把教师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向其他教师推荐,有目的地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引导教师把心思用在教学上、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方法的优化。

4.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制度要有效,首先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由教师制定和认可;其次应具有科学性,体现公正、进取、激励功能;第三应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太繁、太全。制度并非什么时候都适合,应结合教学实际突出重点,我校制定的《教师绩效奖励办法》就是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局有关文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集中讨论而形成的,得到了教师的支持,因此制度的实施效果很好,起到了激励、规范、评价的作用。坚持按制度办事是各项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学校教导主任在学校工作中:兼任主科,公务繁杂事情多;面对师生,办事具体矛盾多;独当一面,权力有限困难多。但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必然受到群众的称赞和拥护,为严格地执行制度,照制度办事,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在按制度办事中要注重落实以下几点:(1)坚持在平时工作中对照检查,提倡现场办公;(2)坚持公平原则,制度面前一视同仁;(3)纠错的目的在于促进、提高,要善意地提出改进措施;(4)进行评价,实施奖惩,我校评估方案每期未评估后前5名直接定为优秀,上报期末学校资金按成绩发放,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总之通过按制度办事,通迂日常教学活动,做好教学的各环节管理,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强化目标管理,努力营造质量目标意识

以“学校围绕教学转、领导围绕教师转、教师围绕学生转、整体围绕质量转”为指导,强化目标意识,层层分解目标,使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全部动起来,紧盯各年级目标的培养,努力提高初一合格率、初二优秀率、初三高分率。具体为:①学校强化教学中心质量意识,教学管理干部做好教师的后勤服务工作,当好教师教学的参谋和助手,从思想和教学上解除教师杂念,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②目标分解到教师和学生,盯住奋斗目标和质量目标,开展学生谈心辅导、分类会、交心会、学法指导、家长会等。③以上年秋季期末考试教研室成绩通报为基点,科学合理的对学科质量目标进行分解,以年级整体——班级——学科——学生,加强学科平时测试目标的的过程监控,及时召开教师—班主任—学生的会议,及时做好提醒和指导。

四、增强信心,鼓足干劲,盯紧目标,忘我工作

教学质量是我们立校之本,增强紧迫感,切实加强我们教学常规各环节的认真落实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质量目标开展工作是我们提升成绩的有效策略。(1)班主任更进一步增强管班意识,落实巡班制,勤在校,多跟班,认真落实好班级学习一日常规,牢牢记住班主任是班级质量目标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做到:抓班风、学风,创优良学习环境;抓学生思想,保班级稳定;抓班级质量目标监控,保优促尖稳差;抓家校联系,齐抓共管,保思想稳定;攻弱科保强科,力求科科平衡。(2)围绕班级弱科和优生中弱科想千方设百计,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分类会,谈心辅导会。在开学初,年级的班主任要开好3个会和一个主题班会,由年组监控。初一做好新生学生行为规范工作,尽快让学生适应学校初中生活,尽快走人正规。A:≥480分及待进480学生会;B:≥400分及待进400学生会;C:≥300分及待进300学生会;D:开好班级质量目标分析会。对教学质量目标的考核定为:

初一、二年级评估公式:

A:学科评估:高分―2+优秀―3+及格―3―低分―2=总分

B:班级评估:前10―2+80名―3+优秀―3+及格―2=总分

初三年级评估公式:

A:学科评估:【(高分1+优秀1)―3+及格人1】+【(高分2+优秀2)―3+及格人2】=总分

B:班级评估:年级前10―2+年级80名―3+高分―3+优秀―3+及格人=总分

第2篇:常规化管理范文

一、围绕教育公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沙县将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以办分校、托管等形式进行扩充,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覆盖面。

一是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连锁园,制定优惠政策,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和土地出让金等形式,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幼儿园,积极引导动员房地产商将已规划建设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无偿交给教育部门,由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连锁幼儿园,扩大城区学前教育资源。

二是在现有“小片区”管理的基础上,试行学区制模式,以一个或若干个乡镇为单位建立学区,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带动学区发展。鼓励打破学段限制,实行九年一贯制管理,合理设置学区中心学校,让一个学区设立一所学区中心学校。通过实行“四个一体化”,即教师配置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财务核算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学区制”改革。

三是在现有学校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实行薄弱校托管模式,即一所优质校托管一所薄弱校,将优质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学校文化等“复制”到薄弱校,促进薄弱校内涵式发展。这一措施在城区先行先试,如由县实验小学托管虬一小学,翠绿小学托管水南小学,通过实行“三个结对”,即师资结对、教学结对和管理结对,推进“托管”模式改革。

二、围绕教育均衡,深化学校三风建设

近年来,沙县通过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教师管理机制,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

一是全面实行校长聘任制、任期制。校长每届任期3年(含试用期一年),原则上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时间不超过两届。建立校长双向交流制度,在同一所学校任职超过两届的校长,原则上应交流聘任至其他学校,同时鼓励城区校长、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在部分学校试行校长组阁制,扩大校长干部使用权,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学校管理、教学管理等研讨,互相参观、学习、评议,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设立校长职务津贴和奖励基金,每学年开展一次校长述职报告、评价考核,对社会满意度高的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二是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细则,建立“三风”巡查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担任学校“三风”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学校巡查“三风”建设,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设立“谏言纳策”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广泛听取对学校和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建立“滚动―辐射”培养模式,加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市培计划,依托“名师工作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及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培养区域优秀“种子”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

三是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坚持以“大家访”活动为载体,每个学期必须对每位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家访,形成家、校、社会共同育人机制。鼓励教师通过深入家庭、电话访问等方式密切家校联系,实现家校互动、携手育人。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关注行动”,关注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促进学校和谐发展;重点关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建立全社会立体式关爱留守儿童联动机制,联合有关部门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及时解决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养成教育等问题。深入推进“幸福成长工程”,完善“三房五室”建设,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三、围绕质量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多年来,沙县以构建教学模式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水平。

一是大力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加强对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宏观指导与规范管理,完善城乡、公民办管理一体化、教研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机制,通过构建“联片互动、资源共享、协作提高”的片区管理模式,开展学前教育质量监管和办园水平评估,促进公、民办幼儿园达标升级,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是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分别在小学、中学开展“先学后教”和“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实现由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向思维方式训练转变。通过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建立和完善教学学科质量整体监测机制,诊断、分析各学科教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有针对陛地研究和改进教学的对策与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积极稳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导沙县一中在学科建设日髟成特色,适当增加沙县一中向农村初中学校招收定向生的比例,从2014年起开始招收学科特长生,以适应高考制度改革的需求。继续支持金沙高级中学向体育特色学校发展,逐年增加体育特长生招生比例,力争三年内使体育特长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50%。引导沙县五中集中精力办好初中,依托青州造纸厂的地域优势,逐步促进沙县五中高中部向职普―体化转型,形成“一校一特色”的高中办学新格局。

四是加强县职教中心建设。以县职教中心为主体,整合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小吃行业和金沙园区、金古园区、生态园区的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沙县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四、围绕立德树人,深化学校文化建设

在基本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沙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德智体美的有机融合,构建以“见实效”为核心的全方位德育工作体系,突出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一是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处的区域特性、生源特点等进一步提炼、深化,形成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不断提升,不断系统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重点从环境、制度、行为和活动等四个层面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举办教育讲座、科普宣传、辅导报告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活动和技能创新大赛,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加快全县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劳动技能教育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体育设施设备,适时推进“体育运动场塑胶化”,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校大课间活动评比制度,开发推广简便易行、学生喜爱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体育项目,全面推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四是改进美育教学,坚持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怡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项目和艺术活动,充分发挥春晖教师业余艺术团的带动、辐射作用,在中小学校组建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队等,通过开设音乐室、舞蹈室、书法绘画室等,为学生提供艺术活动场所,使中小学生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五、围绕科学规范,深化学校常规管理

近年来,沙县从学校管理常规的各个环节着手,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向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要效率,形成有效管理模式。

一是构建学校常规管理的长效机制,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德育常规管理、安全常规管理、校园常规管理等,坚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各级各类学校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校长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校常规管理全员参与的态势。

二是实行精细化管理,重新完善备、讲、批、辅、考等教学常规管理环节,做好规范化管理。重新学习并落实省市有关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要求,把教学常规作为教学管理底线,要求加以落实。加大落实教学常规的指导检查力度,做到日日有抽查,周周有反馈,月月有通报,期末有总结。

三是建立督导责任区制度,采取随机督导、专项督导的方式,组织县教育局业务股室、教育督导室督学、片区教学督导员和进修教研员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学校管理常规开展督查督导。建立督导通报制度,总结推广先进的做法和经验,挖掘、展示亮点,表彰先进,鞭策落后,通过网络向社会公示督导通报,促进学校管理常规常态化,提高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水平。

六、围绕核心价值,深化思想文化建设

在面临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形势下,沙县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

―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班队活动课和课前5分钟,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和志向。深入开展“三爱”“三节”(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打造―批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文化品牌。

第3篇:常规化管理范文

提起红七中学,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那段不平凡的历史。1930年11月7日,就在红七中学校园里的那棵大榕树下,红七军召开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动员全军北上征战。为了纪念这段革命史实和继承红七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光荣传统,1966年9月,河池县第一初级中学正式更名为“红七中学”。多年来,红军精神一直在红七中学里薪火相传。在创建义务教育常规管理达标学校的过程中,红七中学将红军精神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将红军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基础,以“尊重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工作理念,以红七军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精神带领全体师生把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

全区“常规管理年”活动刚启动,红七中学就立即行动,成立了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学校领导班子全部参与,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为了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学校多次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相关文件,通过全校师生会议、表彰会、教师会议、优秀学校经验介绍会、校长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学校常规管理的有关知识和内容,使师生深刻领会学校常规管理的意义,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教师管理方面,红七中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力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学校加大了对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力度,多次安排教师到南宁、桂林及各县市学习交流,还邀请教育专家、名师、名校长到学校开设讲座。学校实行教学一线教师工作目标定标制,严格加强管理,确保教师完成各项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同时,规范教师教案和听课记录,教务处定期进行检查和反馈,强化科研意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不把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工作热情的新路子,通过完善奖励机制等办法,营造教师爱岗敬业、争做表率的浓厚氛围。2011年,红七中学特别设立了“红七中学奉献奖”,该奖项每年评选两次,根据分工不同,推选出对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奖励,此举有效凝聚了全体师生的心。学校还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开拓创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在学生管理方面,红七中学摒弃评价学生的“唯分数论”,提倡赏识教育,从多角度多层面来评价学生,使学生的发展更健康、更全面。学校还加强家校联系,健全和规范家长接待制度,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此,学校与移动公司合作,推广校讯通网络平台,要求班主任每星期利用校讯通网络平台向本班学生的家长发送短信,把学生的表现及时汇报给家长,侧重表扬和鼓励。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欢迎。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被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红七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很多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往返乘车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与运输公司沟通,周末派车接送学生,为学生回家提供便利。为防范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红七中学在校园内安装了监控系统,确保学校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还专门指定一名副校长为安全检查组长,发动全体师生认真排查不安全因素,并把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收集汇总,再逐一进行整改。

第4篇:常规化管理范文

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管理的决策者也是执行者,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担负着多重角色。所以,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班级常规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幼儿教育政策的正确解读和领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近日,广为人知的“喂药”事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喂药”事件的发生不仅折射出教育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幼儿园安全防范的缺失、家园信息共享渠道的不畅通等问题。我认为教师作为该事件的直接参与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喂药”是政策明文,“喂药”是园长的行政指令,当行政指令凌驾于政策明文时,少有教师敢于出面制止,从而导致多地类似情况的发生,在社会上形成恶劣的影响。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政策要有所了解,对幼儿园下发的文件认真解读、贯彻落实,对班级制定的规范坚决执行,对不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指令予以拒绝和制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果能领悟以上几点,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才会增强,在工作中才会做到遵章守纪、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第一时间杜绝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把教师的爱心和童心贯穿到教育实践中。近日,北京一所幼儿园儿童遭老师毒打、惩罚的事件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引起热议。事件的发生给受害幼儿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创伤,给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则是对幼儿教师负面的评价。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对幼儿的爱心。“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这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父母的天使,无论长得丑与美、可爱还是木讷、聪明还是顽皮,在班级中,都应给予同等的爱心。做错事,不能凭借主观意愿用责骂、惩罚、毒打的方式解决,否则不仅问题没有解决还会适得其反。童心是教师通往幼儿心灵世界的桥梁,好的幼儿教师其实就是孩子们中间的一名“小伙伴”,保持了一颗纯真的童心、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就能与幼儿产生感情上的交流,就会在幼儿内心引起共鸣,成为幼儿的“忘年交”。同时,教师和孩子们的感情日渐升华,教师的管理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二、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

班级作为幼儿园实施教育的最小单位,不仅是家长管理和幼儿园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展现幼儿园办园理念、教育教学及保教工作的窗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求教学出色,更重要的是具备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的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全方位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对本班幼儿有全面了解。横向来看,幼儿之间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的心理特征、特点熟悉,就能采取不同的、适合幼儿的管理对策。纵向来看,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触新鲜事物,生理和心理上在不断变化,有些管理策略也要做调整,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然后针对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表现,有计划地开展管理工作。班级管理要保持一贯性、连续性。首先,班级常规工作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名教师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本班幼儿的教育上两者要统一,不能有原则上的分歧,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再次,班级管理常规一旦形成,我们就要严格执行下去,一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二是对幼儿的严格要求。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班内制定出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位老师按照同样的标准引导幼儿。保持家园合作信息渠道的畅通。“学校家庭5+2”,意思就是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进步,在家里的两天如果松懈,效果就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家园合作信息渠道的畅通一方面要求老师与家长如实地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行为习惯,便于及时管理。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通过校讯通、QQ群传播一些先进的家教信息,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班级里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家访等渠道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家长从各方面、分情况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使家长积极地参与班级常规教育,保证家园信息渠道的畅通。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近年来,教育投资相对来说有所增长,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教育投资仍然比较少。尤其是学前教育因为不属于国家学历教育,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小,一些幼儿园教师准入门槛低,师资力量薄弱和投资不足导致目前国内早教市场鱼龙混杂。在此情况下,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注重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和价值。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忽略幼儿建构过程中的个体特征和能力倾向;关注幼儿建构过程中外在的,一般的表现状态,对幼儿隐含的、潜在的能力及其价值不敏感;对幼儿建构和互动活动中不同特点及产生的问题缺乏对策。教师应该具备三心,即细心、耐心、爱心。不到两岁就双目失明,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16岁考入哈佛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她的杰出才能使她成为五大洲近30个国家的盲人、聋哑人利益的代言人。为什么海伦•凯勒能在身体严重残疾的条件下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因为她拥有深爱她、了解她、相信她的父母和家庭教师。是他们及时发现了海伦阅读书写语言表达的兴趣和优势,又科学地加以教育、引导。正如只有一个海伦•凯勒,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举世无双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了解孩子,耐心加以指导,用一颗爱心善待每一个幼儿,我们就会看到这些孩子是多么与众不同,多么了不起。教育方式要多样。从事幼教行业这么多年,清楚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使这些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紧紧依靠单一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用不同的音乐规范不同的活动,可以使幼儿减少一些吵闹。在进餐前播放优美的钢琴曲使得进餐气氛变得轻松,在午休前播放一段柔和的摇篮曲可以使幼儿尽快进入梦乡。这些都可以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语言重复;为了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我们可以将评比小红花落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给予小红花奖励。对于一些缺点,可以以一些做得好的幼儿做榜样加以矫正。这样下来,每一位小朋友都会在轻松的气氛下将自己的缺点慢慢改正。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在喝水处、洗手处、楼梯口等贴上小脚印,通过这些贴画告诉幼儿具置。对于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要主动先让孩子讲,并及时提问题,给孩子更多自己练习的机会,当孩子表述困难时,提醒孩子想好再说,同时要主动加入孩子的游戏,与孩子多交流。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四、结语

第5篇:常规化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实训中心是中职学校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关健因素之一,规范和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是保证实训教学有效开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具体实践,探索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和规范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中心管理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规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职学校要发挥实训中心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就要在规范实训管理、提升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实训有序、有效和深入开展,而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是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策略

(1)强化实训中心管理,需要从学校管理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实训中心管理涉及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安排、实训指导教师、实训管理人员、学生、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其管理制度与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行为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各种管理制度相互联系,综合平衡各种管理制度的管理措施,是确保实训中心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2)强化实训中心管理,需要针对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核心因素制定管理制度和措施。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就要抓住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核心因素。我校在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上,抓住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学生、实训管理人员和管理材料这几个核心因素,制定了强化管理的制度、规范管理的工作流程、实施处理方法、绩效考核标准等一整套制度措施。

(3)强化实训中心管理,还要紧紧抓住实施强化管理的关键因素。实施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关键因素在于统一认识,共同管理。实训中心能否通过努力,统一学校各个方面的认识,特别是获得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协调各个中层管理部门的意见,统一各个基层部门甚至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识,是实施强化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我校强化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1)修改规范强化实训中心管理的制度。我校实训中心在实施规范和强化管理之前,由学校实训中心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各个专业的实训室现状和课程实训要求,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修改,重新制定了实训管理实施流程,明确了实训管理制度细则,同时制定了实训教师职责和操作流程,修改了学生实训行为规范,并重新规定实训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形成了一整套强化管理的实训中心管理制度。

在修改制订新的管理规定过程中,实训中心与学生处充分沟通,对其中涉及学生行为规范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如在学生佩戴校卡的问题上,协调规定了学生在校内必须全天候佩戴,从而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共识;在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上,通过与校长办公室充分沟通,达成了教师绩效评估与实训课管理效果挂钩的共识,并初步形成了实训效果评估与被评估双向考核的原则。

第6篇:常规化管理范文

学生报到管理要求

1.学生原则上不得提前到校,确因特殊情况需提前到校,必须经学校审核同意。擅自无故提前到校按照违反校纪校规处理。

2.学生到校时,应当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安全有序报到。入校时接受体温检测,主动出示健康码,合格后方可入校。无特殊情况,尽量避免接送人员进入校区。

3.新生报到原则上家长不陪同,确有需要的,应在“新生进校申报电子通道”进行申报,1名学生的陪同人员最多2人,需在当天18:00前离校,且新生办理报到手续区域及宿舍仅限新生进入,陪同人员不得进入。另陪同人员需完成进校前14天的自我健康管理,核酸检测阴性(核酸检测报告随身携带以备查),并做好进校后个人防护措施。

校园日常管理规定

1.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等。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

2.鉴于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全体学生第一学期原则上不得申请走读。确有特殊情况,可向所在学院联系。

3.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注意用眼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宿舍卫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晾晒、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

4.严格遵守学校进出管理规定,尽量减少出校,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在校园内的学生和授课老师,可不戴口罩。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

5.学校实行控制性管理,学生要减少不必要性外出,如确实有事外出,需提前通过学生临时离校APP进行申报审批,全程在线办理。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原则上离校仅限当天出、当天21点前回,不允许在外过夜。南京本地学生允许周末回家过夜。长期校外实习的学生,由各系汇总审核后,统一上报审批。

6.遵循“非必要不外出”原则,尽量减少外出。确因特殊情况临时外出须请假并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

7.学校备有应急用防疫物资。学校鼓励学生自行准备口罩、体温计、手套、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防疫物资在学校超市有售,货源充足。

国庆及中秋小长假管理规定

十一国庆节及中秋小长假放假安排:10月1日—10月8日。学生在小长假期间可在南京市内进行活动,原则上不得离宁。如果离宁,返校后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连续14天健康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

聚集性活动管理规定

1.根据校园情况合理设置人员密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校区、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等活动。

2.学校图书馆和公共教室照常开放,按原有管理办法预约。学校每天会对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学生在校期间应随身携带备用口罩,在校内人员密集场所建议佩戴口罩,在通风、人员非密集区域可不佩戴口罩,参加体育课不佩戴口罩。

教室卫生管理规定

1.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教室内卫生清洁,垃圾及时清理。对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讲台、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

2.加强流感等秋冬季高发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体魄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提升。开展经常性防疫培训、检查排查,将疫情防控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3.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纳入入学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师生、家长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师生主动接种流感等疫苗。关注学生心理等问题,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食堂卫生管理规定

1.学校食堂进出口分离,入口需洗手消毒、体温监测、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实行错峰、错时就餐,会延长开放时间。

2.加强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餐余垃圾及时清理和收集。

3.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工作服。

4.学校鼓励自备餐具打包分散进食,外卖一律不得进校。

学生宿舍管理规定

1.学生宿舍实施封闭式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建议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

2.宿舍要勤通风、勤打扫,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洗手设施运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区域消毒。

3.安排专人负责宿舍的卫生管理和检查,进行出入登记、体温检测和晚点名制度(每天22:00前由各学院辅导员组织晚点名以检查学生是否在校)。

关于提供核酸检测证明的规定

以下几种情况返校的学生需提供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

(1)来自低风险地区的学生,须持健康码绿码或有效健康证明报到,并进行14天的自我健康管理;无法提供有效健康证明的学生,需要在校外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返校。

(2)来自或途径过去21天内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调至低风险地区的学生,须持健康码绿码和到校报到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进校,并进行14天的自我健康管理。

第7篇:常规化管理范文

《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特点,对幼儿园管理和保育教育工作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的合理组织和实施对于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幼儿园工作效率,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有重要意义。我园以《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为指导,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引领,以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操作为抓手,不断转变观念,树立质量意识,在精细化管理中营造保教工作无障碍的氛围,优化落实保育教育活动常规教育,调整规范保育教育工作行为,提升保育教育活动实施的质量,保障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一、我园实施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实施意见,我园在实施《常规》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保育员对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日活动组织存在重集中教学活动,重游戏、轻日常生活管理,轻基本生活常规训练;教师执行一日活动作息较为随意,随意减少幼儿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时间,对幼儿常规养成教育缺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意识。

2.管理层对教师、保育员施实一日活动常规教育的过程监管不到位,督查力度不强,督查工作没有做到持久性和常态化;教师、保育员没有把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作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出现教师、保育员对待常规教育工作消极倦怠,班级幼儿常规管理滑坡等不良现象。

3.保教人员之间缺乏有机整合。保育与教育之间的界线划得过清,同一班级中的保教人员各司其职,缺乏协调统一。保育人员缺乏参教意识,教师缺乏与保育员的有效沟通。种种行为割断了教师与保育员缺乏有机的联系,影响幼儿保育教育活动常规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4.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教师、保育员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教育的内容把握不准,无合理安排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内容和活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过渡衒接缺乏科学性,造成时间浪费,幼儿消极等待等现象。教师、保育员在观念和行为上还存在一定的落差,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园存在的以上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落实保育教育活动常规教育的措施不到位,实施保育教育活动常规教育的管理不够细化,教师、保育员执行保育教育活动行为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影响了保育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的质量。

二、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管理入手,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引,把握管理的要点,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规范操作为重点,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做到:

1.精心组织学习,强化思想认识

为提高教师对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福建省幼儿园管理规范(试行)》和《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帮助教师分析目前幼儿园在落实保育教育活动常规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使教师明确实施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教育,对于建立班级正常的保育教育秩序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2.制定实施计划,有效落实《常规》

《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针对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各环节的特点,对幼儿园管理和保育教育工作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它为我园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常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常规管理中各类人员在保育教育活动中的职责和工作方向。如何调整规范保育教育工作行为,有效落实《常规》,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1)分层培训,解读《常规》。为了让保教人员深入理解《常规》,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分批学习和培训,从《常规》的细则和具体的行为要求,逐一从晨间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集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离园活动分七个部分来解读学习,使教师熟悉《常规》文本,理解内涵,并将《常规》所要求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树立起保育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此外,根据《常规》对保育员工作的要求,我们还专门对保育员作细致的《常规》解读,使保育员明确工作内容,并且做到规范操作,体现保育工作的教育价值。

(2)落实《常规》,有效跟进。为有效推进行《常规》的落实,管理上我们制定出一套管理办法,形成行政——班级(教师、保育员)——幼儿三级管理网络。首先,我们要求每个行政挂钩到具体的班级负责督查指导保教人员落实《常规》工作,设置了相关的检查常规工作量化表:有《作息时间执行检查表》、《户外活动锻炼记录表》、《晨间活动情况记录表》、《区角游戏检查表》等等,各类表格都有相关的细则与要求,要求行政每周要把各项工作检查到位,记录在案,并在每周的教职工例会上进行小结反馈,表扬鼓励好的做法和行为,对存在的问题和行为提出整改措施。其次,我们把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目标具体到了幼儿的保育教育生活之中,要求每个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集中教育活动、游戏、进餐、睡觉、盥洗等各个环节中定出可行的规则要求,制订出一套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目标计划,一步一步地对照执行,有效地推进《常规》的落实。

3.关注过程落实,细化各项工作

注重过程管理,落实每一细节,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我们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把落实保育教育活动常规工作力争做精做细,调整规范保育教育工作行为,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用精细化管理促提高,并通过以下举措使保育教育活动常规工作形成了常态化的管理。

(1)行政人员检查细化。为了帮助行政人员了解教师、保育员工作的规范性,让行政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有章可循,进行有目的检查,我们要求行政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确保活动环节实施到位。如我们针对每月的工作重点,制定了行政人员检查要点和细化的要点检查表,并实行如下方式对全园班级的常规情况进行检查:

浸入式检查:由园长和副园长组成质量检查组,主要检查的对象是骨干教师和年段长所任教的班级,我们采用事先不打招呼的形式深入班级对一日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并对照《常规》要点和园部作息要求,了解年段长和骨干层面在组织一日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既从幼儿的表现到保教人员组织实施活动的策略等多角度审视一日活动中教师、保育员的优势和不足。检查后,我们采用和教师、保育员面对面的沟通,帮助她们了解存在的不足,提供检查组指导的要点等形式,指导她们调整规范保育教育行为。

跟踪式检查:由分管教学和后勤的副园长负责并担任组长,在对教师、保育员全面培训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一日活动作息检查各班教师保育员具体落实的情况。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研究思考解决的办法与对策为主,对各班教师保育员一日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式的检查。对实施情况较好的班级采用实地指导的方法,就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实施中问题较大的班级,采用现场示范、活动后分析指导、阶段性再跟踪的方式,帮助教师、保育员转变观念,学会方法,获得(提升)经验。

(2)保教人员工作细化。为了确保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精细化、明确化、规范化,我园按《常规》中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保育员严格按照《常规》细则中的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准确把握一日活动的操作要点,确保一日活动规范、科学。

调整工作时间,确保教师、保育员之间的配合。首先,我们要求班级的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分工不分家,注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保证班级保教质量,共同完成保教任务。其次,要求保育员要提高保教配合的意识,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保育和教育配合的内涵,在操作上要明确保教配合的环节与内容。如调整保育员工作时间,制定保育员跟进配合的版块和内容(点心、午餐、户外活动、离园等环节需要跟进;关注特殊儿童的生活护理)等,明确操作要求,使保教配合形成合力。

关注操作细节,实现一日活动常规的有效落实。为了规范我园教师、保育员的保育教育行为,让教师、保育员明确、预设好一日活动教育每个环节的内容,关注各环节中操作细则,同时也让幼儿明确在每个环节中做什么?怎么做?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们根据《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的内容要求,结合本园的实际,相继出台了《实幼教师操作手册》及《实幼保育员操作手册》,要求教师、保育员在实施一日活动教育中要依照《手册》中的细则和程序来规范行为,关注操作细则,确保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的有效落实。

融合过渡环节,实现一日活动环节的有机衔接。为了改变过渡环节幼儿行为整齐划一,教师、保育员消极控制,单一的紧凑化的处理方式,我们努力做到弱化过渡的痕迹,融合教育与保育的功能,达到即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的需求,又满足幼儿身心的需求。如我们利用音乐.故事、游戏等活动作为环节的转换信号,使版块之间的过渡环节模糊、弱化,边缘互相融合,减少幼儿在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同时,我们还把握好过渡环节中幼儿的生活护理,如晨间来园活动、如厕后的仪表、户外活动后的整理、离园前的准备,让幼儿形成宽松、自主、有序的生活习惯,实现幼儿自我管理和一日活动环节的有机衔接,提高幼儿在园的生活品质。

4.强化监督考核,建立评价机制

第8篇:常规化管理范文

教育教学常规是在教育与管理理论指导下,长期实践的智慧积淀与经验结晶。它具有操作性与实践性强的特征,是实施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规范。为创造性地落实规范要求,充分发挥常规的引领与驱动效能,我们在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不断优化“常规”的内容、丰富其内涵,发展其功能。

一、从建设与发展常规着力

虽然常规是长期实践经验与管理智慧的高度融合,但这些经验和智慧受历史环境制约和教育现实的影响,其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实践中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求发展,那么常规就会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只有与时俱进地发展常规、优化制度,制度和常规才更有活力、更具科学性和引领性。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坚持把发展“常规”、优化“制度”作为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作为规范管理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着力点。组建了校长指导下的年级和功能部室等管理实体为主体的制度与常规调研修订小组,开展常态化的“优化常规、落实规范、追求高效”的校本实践与研究活动,引领实践者、各层级管理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和感悟,在全面总结常规落实情况的基础上,深刻反思和认真分析其常规内容的科学性取向、实践性价值及其引领性功能达成状况.为学校的常规建设建言献策。在广泛吸纳意见或建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据“科学、高效”和“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管理原则,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突出“人本”理念,蕴含学校文化特色,体现学校教育精神,具有促进教师成长、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引领学生发展的常规要求和工作规范。这不仅使制度和常规重建过程成为优化管理的常态,还成为引领实践群体深化理解、提升能力和形成合力的发展过程。

二、从创造性地落实常规着力

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常规和制度,是学校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基础条件,而创造性地落实常规,有效发挥其引领作用和规范功能则是高效管理的核心所在。我们把落实常规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加强学校目标管理及方向性、原则性指导的基础上,放权于年级的过程管理,为年级和学科教研组、班级教学组等基础管理实体留足创新空间。用开放的、有丰富内涵的校本课题研究、话题交流、示范展示等活动引领实践,着力激发实践者的创新热情,挖掘其智慧潜能。让基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成为优化常规的基础,让来自于体验的认识与构思成为创新措施的智慧,让生成于感悟的智慧成为创造性落实常规与措施的能力。

三、从强化督导引领措施着力

我们不仅用细化岗位职责、制度和常规要求等措施来规范其工作,用优化任务和目标引领年级的过程管理,还实行学校领导和业务主管干部蹲年级督导制度,通过管理者深入学科组和班级教学组参加活动,走进教学、活动和生活等场所督导与引领。要求管理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观察者、探索者和学习者的心态观察与思考,了解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情况,思考制度、常规的合理性及改进措施。用身临其境置身事中的观察、体验和征询意+见、访谈交流等方式调研,了解常规落实过程中的亮点与问题,为总结推广经验,优化措施提供信息,并及时与实践者共同探讨破解困难的方法,寻求弥补不足及薄弱环节的措施,帮助解决现实工作中具体困难,协调服务和保障部门提供支持,为年级工作提供基于实践的指导、服务和支持保障。

第9篇:常规化管理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管理目标行政管理

论文摘要: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过程是一种有序的管理活动,它在高校整个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使之更富有成效,得进一步分析其现状、特点和作用,树立起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新观念。

大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生管理的目标,合理地组织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有计划地指挥、协调、监督和实施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各项活动的总称。而大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规范、程序和方法,对大学生日常行政事务所进行的一种管理。大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事务,十分具体而又非常琐碎,但它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了,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否则将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可以这样说,大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而又具体的工作,分析其现状、特点和作用,确立新的管理观念,是实现大学生管理目标的一个基础,因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一、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现状

基于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起着优化育人环境,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重要作用,各高校都设立了管理学生的机构,建立了管理学生的队伍,制订了管理学生的制度。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对稳定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对培养人才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作为整体管理中的一个部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并有待于探讨。

(一)与其它管理工作配合不够。在大学生系统管理中,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性能都是好的,其整体性能也会是好;“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不顾整体目的实现,仅仅只力争自身的最佳效益,却不一定能保证系统整体的效益”。①目前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与其它管理一样,尚存各自为政倾向,这是由于各个管理层次的目的、职能和权限的不同以及管理对象的特点、方法和措施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要重视与其他管理的横向联系与协调,重视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管理配合、渗透,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益,同时也起到提高整体管理效益的作用。

(二)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合理的规章制度制约引导学生的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由教育者将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探化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和习惯”。②从理论上说,管理能促进教育,教育能保证管理,管理必须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应克服只讲管理不讲教育,或者只重教育不重管理的倾向。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我们知道,作为管理对象的大学生,是有思想、有理智的人,他们的行为虽受制于规章制度,但主体行为还是由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控制的。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只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效率不商。由于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没有统一固定的被所有管理者接受的模式,也由于这种管理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因此缺乏理论的指导,靠经骏管理者居多。若是这种状况不改变,要想提高管理效益是有难度的。

(四)管理学生的制度不够完善。在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中,逐步确立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有着不容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制度管理上来说,有三个环节:一是管理制度的制订;二是管理制度的实施;三是管理制度的补充修改。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有些不完善、不成熟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加以修正补充,这影响管理效率。

另外,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管得过细,而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有时视学生为被管理对象,有时管理的民主度放得过宽等现象,所有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常规行政管理进行再认识,慎重积极地进行常规行政管理理论新建构的探讨,以便进一步发挥“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统一性。它是指常规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统一。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其他行为管理的法规,是全国高校都要贯彻执行的。这种政策的统一性,对管理好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关键。学校其他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都不能与此相背,否则,学生管理就会乱套,管理工作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杂乱无章。

(二)强制性。它是指对学生具有非常严肃的约束力。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而更多的是靠采取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学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象思想教育工作那样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思想教育往往表现为通过知识传授、人格感染以及启发、诱导、说理等方式,影响教育者成长和发展。而常规管理总是同规章制度、法制纪律相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法制条文和纪律措施以约束、控制等方式影响被管理者成长和发展。它一般有“法”的约束功能,不允许违反,否则就会受到纪律处分。如《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就是针对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而制订的,只要触及到就要受到纪律处分,以此来促进他们改正错误,做遵纪守法的学生。

(三)程序性。它是依据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流程,完成常规行政管理任务。这种管理任务往往是基本不变的。如从学生人学至毕业,整个过程可分为人学阶段:招生、新生报到、注册等;学习阶段: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奖学金与助学金评比、三好学生等奖励和学生处分等;毕业阶段:毕业鉴定、颁发毕业证明、调配、派遣等。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但这都是常规性的任务,具有周期性流程的特点。

(四)动态性。它是指常规行政管理要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每所学校的学生数虽处于相对稳定,但亦有变化,每届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往往同一届学生人学时与毕业时相比,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和兴趣爱好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更何况,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具有能动性,“在管理对象运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注意调节,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整体的、长远的目标,这就是动态原理的实质。”③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搜集信息,随时进行一些调节,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要在动态中实现管理目标。

三、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作用

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基本作用主要有:

(一)约束作用。大学生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应该做而没有做或不应该做而做了就要受到处罚。制度为大学生提供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许多规定具有“法”的作用,如学籍管理办法、考场规则等.都是不允许违反的。正是这种管理的约束力,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学习秩序的正常化。(二)教育和激励作用。学校的一切措施包括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基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一基点制订的。约束学生的某些行为规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常规行政管理政策和制度,既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起着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激励作用,在执行奖励条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评估作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而进行的。”④学校评价学生,是根据培养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套对学生的奖惩办法和条例,依据这些办法和条例,衡量学生的表现,确定奖惩。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品德及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有关情况或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和整理综合,从而作出合乎学生本来面貌的客观评价。

(四)反馈作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检验过程。常规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协调和所订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管理过程是否得体,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管理的效率是否高,管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反馈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四、树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新观念

观念虽然是客观的反映,但它同时又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要突破常规行政管理中的某些框框,首先得从观念转变人手,只有常规行政管理观念的更新,才会有常规行政管理行为的转变。

(一)树立创新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人、市场经济的冲击,各种文化的冲突和整合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原有的一些程式化的常规行政管理已变得不再完全适用,因此也不能再套用和照搬原有的管理方式。应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地进行创新,从常规行政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上进行新的摸索,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管理之路,逐步形成新的管理理论。

(二)树立信息观念。当今的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大学生正处在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最佳年龄段,他们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容易与时展的脉搏产生共振。因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想随时把握他们的发展趋势,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信息观念。比如,学生中横向联系的社团组织,由少数发展到多数,由单学科发展到多学科,由学校发展到社会,向着纵横交叉的网络化组织发展。如果管理者还是墨守成规,闭目塞听,不树立起信息观念,要想对此进行管理,是很难的。

(三)树立服务观念。常规行政管理者必须正确对待大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不仅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所以管理者在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的同时,也要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生括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因为“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出发”,⑤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正是考虑及满足学生某些心理需要的表现,在常规行政管理中取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使学生能自觉纠正某些片面的认识和过激行为,真正起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四)树立整体观念。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从横的结构关系看,有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断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纵的层次关系看,从校、系到班级,有行政管理部门又有学生各级组织,他们之间既有上下的关联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从常规行政管理活动看,既有管理的连续性,又有其阶段性,同时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还有一个整体协调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有全局观点,有一个系统的运筹规划。坚持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坚持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其管理的整体作用,克服与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彼此脱节的状况。

总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有其相对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它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等不可取代的特殊影响力。目前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原先那套学生管理办法不可能完全适用,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联系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提高大学生管理的实际效率与水平。

注:

①顾翔主编:《大学生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70页。

②④李锦坤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天津人民出版社l988年7月版,第120、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