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急诊护理新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诊护理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诊护理新技术

第1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方法:选择41例行急诊PCI术患者进行分析,了解护理配合在急诊PCI术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进行PCI术,术中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急诊PCI术顺利实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93-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突然发生完全性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1]。目前我国AMI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死率较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AMI治疗的首选方法,它可尽早开通相关梗死血管,有效的恢复血运,挽救缺血坏死心肌,改善心功能,使病死率明显下降。我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共对41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疗效显著,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41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41~76岁,平均58岁。根据心电图表现,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7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4例,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2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

1.2介入手术方法。常规以Se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或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后行PCI治疗,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者3例,PTCA加支架植入者38例,术中预先经右股静脉置入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者7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行PCI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4例。

2结果

本组41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手术成功。术中2例出现室颤,给予有效除颤;并发低血压8例,再灌注后心律失常3例,通过严密观察,恰当的处理,得以纠正。

3护理配合

3.1术前准备。我科由一名护士长和2名高年资的护师组成,均24小时保持电话开通,随叫随到,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必须在20min内到岗。一名护士负责备好各种抢救物品。氧气、吸引器、32道电生理仪处于备用状态,除颤仪电极板涂导电糊调至300焦耳备用,抽取0.5mg阿托品一支,多巴胺20mg加生理盐水至10ml(每毫升含2mg),肝素12500U加生理盐水至25ml(每毫升含500U),并用记号笔注明药品名称。所有急救物品放置在方便而固定的地方,使之处于紧急备用状态,做到在抢救中“分秒必争”。另一名护士负责按无菌要求铺台,协助消毒,为术者穿衣,协助术者抽取术中药品,同时备临时起搏器,各种型号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

3.2患者准备。将患者平移至导管床上,按要求摆放好,用约束带将肢体固定(术侧肢体除外),立即吸氧,心电监护,在左侧肢体应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连接三通确保术中用药。必要时同时开辟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大量补液。

3.3术中护理。

3.3.1心理护理。AMI患者起病急,病情重,胸痛持续不缓解,部分患者伴有濒死感,绝大多数表现为极度紧张、焦虑、恐惧。因此耐心的心理护理很重要,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应体现在手术的全过程。向患者简要说明手术操作过程,必要性及预后,以及病人在术中需要配合医生的各方面事项和具体方法,术中如有胸闷、胸痛等不适的感觉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该病,做好思想准备,减少因不良情绪造成的心理障碍,给手术带来不利。

3.3.2护理配合。导管室的护士应具备机敏的反应能力,在手术配合时,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术中分工明确,抢救有条不紊。一名护士根据手术进程配合医生,准确熟练递送各种器材,做到有效的为台上医生提供各种需要。保留标签贴病例,并负责完成护理记录单。另一名护士负责观察生命体征、神志、意识变化,注意随时询问患者自身感受。密切监测心电图、动脉压波形,若发现压力曲线不良要及时提醒医生,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要迅速准确无误的完成,对术中出现异常情况能迅速配合医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协助医生包扎,在电除颤仪监护下护送患者回CCU病房,并向CCU护士交接清楚术中病情、抢救用药、注意事项等。

4讨论

急诊PCI术的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手术风险大,难度高,且要求患者从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在90min之内。要求导管室护士尽快到岗,快速术前准备,包括物品、药品、仪器、患者的准备等;主动术中配合,包括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严密监测,熟练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准确地执行各项操作,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2]。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急诊PCI术顺利实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具体护理措施,全面促进患者预后的身心康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186例,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急诊手术患者中,除37例全身麻醉患者之外,其余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均接受了系统的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以平稳的心态度过手术期,术后恢复效果也较为理想。结论:对于急诊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对于手术成功率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在急诊手术中,患者通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慌、畏惧、忧郁等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将对患者的内分泌、神经及循环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干扰麻醉效果,对于患者预后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深入了解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进而才能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186例,男性99例,女性87例;年龄3-86岁,平均(35.4±1.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3h,平均(1.1±0.2)h。本组病例中,急性阑尾炎68例,腹外伤42例,急性胰腺炎30例,消化道穿孔25例,急性胆囊炎15例,肠梗阻6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心理护理措施 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病情重、发展快、手术时间紧迫等特点,而在术前普遍缺乏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本组病例的术前焦虑程度分析中,患者在术前的心理状态以烦躁、焦虑及恐惧为主,为做好接受手术的必要心理准备,因此,本院护士用较短的时间向患者简要介绍了手术的方法、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并且向患者说明进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同时,当患者病情较为紧急的情况下,护士利用手术准备阶段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以安抚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情绪,自觉接受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急救工作。

1.2.2 术中心理护理措施: 由于手术室的环境较为特殊,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护士应向患者进行手术室相关仪器、设备及主治医师基本情况的介绍,以减轻患者对于手术室气氛的敏感情绪[1]。护士在急诊手术的进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引发的不良刺激,保证各项操作的稳、轻、准、熟。在对患者使用约束带辅助手术治疗时,护士应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和误解。

1.2.3 术后心理护理措施: 在急诊手术患者术后3-5d,护士应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心理反应与相关需求进行细致、耐心的护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实际心理需求。在患者术后,护士应主动进入病房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在术后是否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便及时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在急诊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护士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特别是要关注患者在术后常见的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鼓励患者按照医嘱合理进食、及早进行恢复性锻炼,以利于患者在术后早日康复。

2 结果

本组急诊手术患者中,除37例全身麻醉患者之外,其余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均接受了系统的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以平稳的心态度过手术期,术后恢复效果也较为理想。

3 护理体会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心理护理作为一项新型的护理项目,其以现代医学研究中的科学理论为基础,旨在促进护士与患者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偏激行为和不良心理状态的作用。对急诊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要保证护理措施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因此,急诊手术室护士必须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知识层次,在对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时,要保证仪表端庄、操作娴熟、动作温柔、言语亲切,其目的是在全面展现自身修养和学识的基础上,协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安全感[2]。

在本组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通过系统的分析得出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急诊手术患者普遍面临生命安全的威胁,或者躯体遭受伤残,因而心理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特别是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脱离了亲人、朋友的关怀与照顾,面临陌生的手术室环境,患者自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2)焦虑、担心的心理状态,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普遍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机体防御反应,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于急诊手术的原理和流程缺乏必要的了解,而对于治疗效果的预期则较为强烈,所以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患者极有可能产生焦虑、担心的不良心理状态;3)急诊手术患者的常表现出情绪休克的状态,常见于车祸、摔伤、急性工伤等致残者,由于在受伤过程中患者处于难以接受现实的无欲状态,所以在急诊手术治疗中表现出现表情淡漠的状态,对于周围的刺激则不言语、无反应、无主诉。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人们对于疾病和健康知识认识程度的加深,在接受急诊手术治疗时,患者普遍能够理解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因而多数患者乐于配合护士开展的心理护理工作[3]。而作为护理人员则必须牢牢抓住患者的这一心理特点,适时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引导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急诊室救治工作。另外,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改善护患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意丹,李晓凡.国内急诊手术焦虑的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7):119-120.

[2] 何忠杰,孟海车,林洪运,等.城市创伤的急诊救治――附719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2,14(2):113-114.

第3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急诊手术;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手术作为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刺激,通过下丘脑及其控制分泌的激素影响免疫功能,从而产生特殊的心理问题。急诊手术以急、危、重为特点,患者因缺乏心理准备和身体剧烈不适而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因此加强其心理护理,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稳定,有利于顺利渡过手术期,促进预后身心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急诊手术1386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1岁,臂丛麻醉49例,全身麻醉197例,硬膜外持续阻滞麻醉1140例。

1.2 方法

1.2.1 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 第一紧张、恐惧患者面临生命威胁,或遭受躯体伤残,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进入手术室,亲人分离,环境及人群陌生,仪器翁鸣,器械碰撞,都会使患者本能地产生恐惧、孤独感;缺乏相关知识,把手术和麻醉想象得十分可怕。第二,焦虑、担心焦虑情绪是一种防御反应,由于不甚明了手术的原理和具体过程,对其结果抱有一种期待,这种不确定性结果使患者处在一种不稳定的情绪中[1]。包括:麻醉效果和手术意外;手术预后和并发症;患病后角色突变,放不下工作和家人;术后伤残社会角色转换和人际关系敏感;经济能否承受等。第三,情绪休克状态常见于急性工伤、车祸等致残者,因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接受现实的无欲状态,表现为表情淡漠,对周围刺激无反应,不言语,无主诉。

1.2.2 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

第一需要尽快得到救治如胎儿宫内缺氧窘迫急需剖宫产,孕妇希望能立即把孩子剖出;车祸伤肢失血过多者盼望尽快手术止血及骨折内固定。第二,需要安全患者关心医院的设备条件及医疗技术条件,希望得到快速的、正确的手术治疗,保证生命安全。第三,需要关怀和安慰患者由于病情急、危、重,自主性减弱,依赖性增强,需要较多的关怀和安慰,给予心理支持。

1.2.3 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 第一充分发挥言行效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做好患者心理反应的评估及个性化、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基础。急诊手术患者常通过察言观色从医务人员的表情、言行中判断自己病情程度及预后,因此护士要敏锐的观察评估,以镇静、简练的言行给予肯定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可以像家人一样抚摸患者,拉好被角,并告知整个手术过程会一直陪伴着他,对小儿患者及感情脆弱者更要和蔼、关切。有一青年男性患者急诊做阑尾切除手术,主诉平时体健连针都没打过,躺在手术床上,他两眼恐惧,双手紧握,全身颤抖,脸上不停的冒汗,血压185/110 mm Hg,心率120次/min,致使麻醉无法进行。我见状马上停下手上的工作,走过来一手抚摸他的头,一手轻握住他的手,安慰鼓励他,又简单的介绍了麻醉和手术的常识,他这才慢慢地放松下来。第二,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以便临阵沉着冷静,有条不紊。

2 结果

1386例急诊手术患者均做术前术后心理干预,除197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外均做术中心理干预,所有患者以平稳的心态顺利渡过手术期。

3 护理体会

3.1 在认识上形成准备期待,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平稳渡过手术期,减轻术后并发症[2]。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的信任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良好的护患关系又是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基础[3]。

3.3 综合分析,重点施护,有助于多层次多角度的个性化护理 细心观察,耐心询问,才能了解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对车祸术后致残者重点消除其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感情极其脆弱者重点给予亲人般的温暖,安慰并鼓励,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对3~6岁患儿重点通过讲故事,哄等亲密接触使其产生依赖感;对7~14岁患儿重点通过鼓励与表扬,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对农村患者重点消除其自卑心理。

3.4 护理人员应提高知识层次加强自身修养 护理人员仪表端庄,言语亲切,动作温柔,操作娴熟,充分表现学识与修养,能给患者以支持、鼓舞和力量,从而获得安全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 考 文 献

[1] 周意丹,李晓凡.国内手术焦虑的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119-120.

第4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年就诊量约6万人次,急危重症患者约占就诊总数的46%,作为高风险科室,患者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涉及到潜在性的法律问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1]。因此,进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理行为对象具有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多学科性的特点,护理工作具有任务繁重、被动面临突发事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批量伤员等特点,护士的急救技能又是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急救过程中承担着诸多的法律责任。

护士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急诊的扩建和工作量的逐年加大,需要不断增加新护士,造成护士年轻化,学历高低不等,急诊门诊46名护士中,平均年龄28.4岁,年轻护士存在工作经验和应变能力的不足;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容易导致护士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2],抢救技术不熟练或违反操作规程,容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依靠法律的武器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不能将自己的工作责任和法律责任相互联系,故在护理工作中易导致护理纠纷发生;对护理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记录不全面、内容不严谨,导致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服务意识和护患沟通技巧:繁重的抢救工作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3],影响个体工作,使服务意识不强和工作满意度下降,导致患者及家属不信任。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护士来不及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短时间内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所有需求,导致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患者转运期间的危险因素:转运危重患者时未能充分评估病情和正确把握转运指征,准备不充分,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不到位,搬运方法不当,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以及发生病情变化未能及时正确处理,与接收科室工作配合不协调和交接班不细致等都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非技术方面因素:抢救工作需要多种仪器的辅助,如呼吸机、除颤仪、心脏复苏器、心电图机等,仪器的故障或用后不能及时消毒、保养;抢救药品不齐全或用后不能及时补充;器械、药品放置不科学导致抢救过程慌乱等因素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措施落实到位:风险管理制度是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保证,根据护理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要求,充分评估急诊工作的各个高危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和防范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通过分层次的岗位培训与考核,使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急救护理专业化,要求急诊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操作的同时,还要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专业素质,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法律知识培训,强化风险意识:通过举办法律知识学习班,组织医疗护理纠纷个案分析会,不断提高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避免、控制护理风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提出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的主要依据。提高沟通技巧,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在急诊护理服务中,护士要善于捕捉患者的服务需求,满足其对服务精细化的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关心、细心、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说明抢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处理技巧,使之明白各项操作、检查等护理工作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因素。

加强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转运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情况,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材;做好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心跳骤停者就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迅速到急诊科继续抢救;转运前电话通知接收科室,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因等待而加重病情,将患者一般状况、用药、液体出入量等情况做好交班,并在“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本”上双方签字。规范仪器药品的应用和管理:仪器药品的质量问题会直接或间接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必须注重急诊仪器、药品的管理,做到专人管理,定点放置,使用后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每周全面、系统检查两次,并在记录本上做详细登记。

讨论

第5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27

急诊科是危、急、重及复杂患者的聚集地,因为特殊的环境和工作对象因素,急诊科中出现一特殊的群体――急诊科护士。她们肩负着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抢险救灾及留观患者观察及护理等重任,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给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重要影响,因此急诊科护士比普通病房护士所承受的身心压力要大[1]。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规。因而,急诊科中年轻护士的心理状态更不容乐观。工作早期经常、不良的心理应激会使个体形成一定的不良认知,而影响其日后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甚至引起心身疾病,从而降低这一护士群体的工作、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对急诊科年轻护士做好早期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干预不良认知、宣泄负性情绪、清除心理垃圾,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水平并最终提高心理素质为根本之策。以下为急诊科年轻护士心理压力产生因素及心理疏导的具体阐述。

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

护士自身因素:①个人业务素质因素:年轻护士由于工作时间较短,临床经验尚不丰富。当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自己难以顺利处理的问题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自责、自怨等不良情绪。②沟通、协调能力因素:年轻护士由于沟通、协调的经验不足,不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当沟通不畅,双方难以达到共识时必然使护患之间的冲突增加,破坏护患关系。因而,年轻护士在工作中无成就感的体验,使其逐渐对工作感到倦怠以致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③人格因素:现在的年轻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能受委屈,心理平衡能力较差。护校毕业后,从事着服务性的工作,医院环境的严管理、工作的高压力、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都给这些年轻护士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④认知因素:年轻护士从护校毕业后大多都要经历一些认知上的调整,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磨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些需要年轻护士在认知发展上出现变通性思维新的整合。当不能有效、合理的整合时必然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

工作环境因素:急诊科是危、急、重及复杂患者的聚集地,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年轻护士长时间处在这样一个工作节奏快,突发事件多,嘈杂、气味难闻以及充满患者和家属的愤怒、恐惧和悲伤等不良情绪刺激的环境中,这些不良应激给年轻护士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工作性质因素:急诊科处置的是各种危、急、重症患者,其病情来势凶猛、复杂,在对患者紧急处理时,很难及时做到自我防护,时常受到传染病的威胁,这对护士的身心健康直接造成威胁。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下,护理人员普遍不足、超负荷工作、疲惫得不到缓解,紧张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放松。不规律的倒班,生物钟的紊乱,在身体疲惫的同时更易致心理的疲劳。

社会环境因素:随着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患者应用法律来保护自我的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而患者重医轻护,对护士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当现实情况不能满足他们的主观愿望时,患者及家属会把心中的怒气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护理人员常因害怕医疗纠纷而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指利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协助各类心理障碍患者以及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婚姻恋爱等方面面临困扰的来询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借助谈话和肢体语言等方法来疏导其心理障碍,同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如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使来询者获得内心安全感、成就感以及被人尊重的感觉,以满足来询者的心理需求。达到提高来询者心理平衡能力及人格的不断完善。

心理疏导的适合对象:通常一般性心理问题最适合于心理疏导,即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一定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者。其次是某些类型严重的心理问题单独进行心理疏导或配合其他治疗也会有较好的效果。对于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则要建议到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心理疏导过程:①建立信任关系,收集资料:心理疏导者首先要与来询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收集资料初步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来询者的性格、平时调节情绪的方法、社会支持度等。充分尊重来询者,以真诚获得来询者的信任,并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其身心感受,充分达到共情。使其真正感到被理解、被接受。②明确心理疏导的目标:根据来询者的情绪、心理问题,通过与其共同协商,确定双方可以接受的并通过双方努力基本能够达到的目标。③针对来询者的特性及心理问题采取适宜的语言及交谈方法介入:来询者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为此交谈的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如对富有暗示性者,语言要明确肯定;对抑郁个性者,语言要温和,充满同情关切;对强迫个性者,论述要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对于内向拘谨者,要多给予理解、鼓励;对敏感多疑者,交谈应诚实恳切;对依赖过重者,不宜过分迁就或提供较多的支持;对被动个性者,应多让对方发表看法。总之,应充分考虑到来询者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情绪、心理问题需注意要有不同的交谈方式。比如,受委屈、受压抑的人,要尽可能让他们宣泄;因为自卑、缺乏自信而求助的,交谈时要多给予鼓励;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态度要沉着,语言要肯定,方法要果断。其它还要考虑来询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工作、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程度等。④心理疏导中的参与性技术:首先,疏导者要充分利用倾听的技术。倾听是疏导的第一步,是建立彼此信任关系的基本要求。在这过程中,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对来询者的倾述做出反应。比如,“噢”、“哦”、“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良好的倾听不仅可以收集资料,对某些来询者来说也是宣泄情绪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次可根据来询者的困扰予以相应的开放式、半开放式或封闭式问题进行提问,并使用鼓励、重复技术以获得更详细、准确的资料。通过内容、情感反应,来捕捉并感受来询者的感受,由此了解来询者的思想、情感,使来询者能更为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心理状态。⑤心理治疗方法的配合应用:在疏导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个体配合以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如对于经常有不合理想法的来询者,可以使用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对于常有紧张、强迫倾向的来访者,可使用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

讨 论

急诊科年轻护士心理压力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在医疗环境,护患关系已渐有改善的今天,更要注重自我的内在调适。合理应用外部的资源来调动内部积极的力量是心理疏导的主流。培养年轻护士的心理应对能力、及时调适心理状态,是维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工作质量的关键。

第6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急诊;心理护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35-02

急诊科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有限,环境特殊,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在此接受手术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在突况下就医,对于紧急手术缺乏信心和必要的心理准备[1]。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89例,通过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并住院的患者共47例,年龄18~56岁,平均(31.56±7.24)岁,其中,男28例,女19例。胃穿孔4例,肠梗阻6例,急性阑尾炎12例,骨折6例,剖宫产9,其他10例。研究对象文化程度均在小学及以上水平,能清楚地理解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

1.2 护理干预

1.2.1 术前心理健康护理 (1)改善术前患者心理不适状况:急诊患者入院时,病情较急,大多数患者没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容易出现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况[2],这时可以通过对周围病房的环境改变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境,应用礼貌用语等方法,关心患者。(2)术前健康指导:护士术前访视患者,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术式、必要性、安全性,在没有时间访视的情况下,找机会和患者进行交谈[3]。

1.2.2 术中心理健康护理 (1)热情接待手术患者:负责接待的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该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陌生感,使其产生安全感,以减轻或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让患者了解手术室内各种设施布局和医务人员穿戴情况。(2)满足患者需求:做到各项操作前的告知工作,让患者感到舒适。患者有疑问时要耐心倾听和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满足患者需求[4]。(3)对于采用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这类术中清醒的患者,要向他们讲明可能感受到的器械撞击等感觉。

1.2.3 术后随访 (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术后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用简单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知手术很顺利,刀口能很快恢复健康。(2)缓解疼痛: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从具体环节减轻患者疼痛,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3)不定时随访:术后的患者总是期待医务人员能给予关怀,院方也想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程度,这时随访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反馈信息中进一步提高本科的工作质量。

1.3 临床评判标准

为了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情况。笔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包括10个因子,90个条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由1~5逐渐加重。总分为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和/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其中阳性项目数为单项分 ≥ 2的项目数,表示患者在多少项目中呈现“有症状”;量表中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如果P < 0.01表明该量表是行之有效的[5]。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为(131.96±39.76)分,干预后得分为(120.44±33.12)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在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3.1 加强沟通可以融洽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护理人员都了解加强沟通可以融洽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急诊护士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用爱心、细心、耐心去温暖、感化每一位急诊患者,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6]。在急诊就诊的患者没有充足时间接受健康教育,多数病情来势急、时间紧急,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根据不同的个体实施个性化护理[7]。还有部分患者病情危重,如失血、梗阻、贯通伤等患者很虚弱,应采用言语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8]。

3.2 做到真心实意为患者服务

随着人性化护理的深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急诊手术患者心理需求的护理。有几点需要注意:(1)耐心。护理人员要正确对待患者的情感和情绪这些特点,劝解帮助患者,使患者服从手术和用药治疗的需要,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关于疾病的问题。(2)专心。术前和术后护理必须忠于职守,认识和体谅患者的心理、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3)关心。生活上的关心,热情的服务态度,会使患者增加手术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一心。在患者出院后,也要关心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研珍,王军秀. 急诊护士工作中的心理护理[J]. 家庭护士,2006,4(10):32-33.

[2] Biacklaws H,Veysey H,Skinner V,ea al. Interferon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a family impact study[J]. Gastroenterol Nurs,2009,32(6):377-383.

[3] 宋晓平,叶黎明. 手术室开展围术期患者系列化心理护理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1998,11(6):23-24.

[4]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34-38.

[5] Bai Xinghua,Su Lanruo. Status quo of application of PICC for tumor patients under going chemotherapy and nursing care of them[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8,(22):1324-1326.

[6] Williams M,Dennis M,Taylor F A.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1 symptoms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 Palliat Med,2004,18(6):558-563.

[7] 邱菊,赵雅娟. 急诊护士的心理护理要点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 中国社区医师,2009,11(9):154.

第7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儿童患者;心脏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28-03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输液方法,其主要优点有:简便、减少多次静脉进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在儿童患者中建立有效的静脉留置针十分必要,通过静脉留置针途径接受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1]。但留置时间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焦点,留置时间过长容出现感染、皮肤红肿等不良反应[2]。因此,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成为护理人员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在儿童心脏手术患者给药不同类型的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心脏手术的儿童患者200例,按住院顺序给予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66例,女34例,平均(8.4±4.2)岁,房间隔缺损27例,室间隔缺损25例,大动脉转位20例,法乐四联症12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主动脉缩窄7例;对照组男63例,女37例,平均(8.2±4.4)岁,房间隔缺损29例,室间隔缺损26例,大动脉转位18例,法乐四联症12,动脉导管未闭9例,主动脉缩窄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给予美国BD公司生产的普通留置针。操作方法:(1)根据两组患儿的年龄、血管粗细及病种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20~22G)。(2)两组患儿均选用头皮静脉进行穿刺。(3)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大于6cm周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选取比较粗直的静脉穿刺,以15°~30°角度在静脉上方直刺进针,控制进针速度,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与皮肤平行,推进留置针入血管2~5mm后,拇指和无名指后撤针芯2~3mm。移出钢针前,轻压套管顶端处的静脉,以防血液溢出,直接将钢针向后拉。将钢针放入锐器回收器,连接输液管,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每天检查穿刺部位,无感染发生情况下,每天更换3M无菌敷料,最长应不超过3d。在进行输液或者给予药物的时候,应进行冲管,输液完毕后进行封闭。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护理时间、皮肤损伤率、不良反应率(静脉炎、感染、胶布过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皮肤损伤率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留置时间、护理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留置时间(5.2±0.8)d明显长于对照组(3.4±0.7)d,护理时间(0.6±0.2)h明显短于对照组(1.1±0.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率发生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9,P=0.268>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是在临床护理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操作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钢针。静脉留置针的主要优点:(1)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3];(2)减少穿刺次数,避免损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为输液和输血建立了方便的通道;(3)建立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效率;(4)适合长期输液的患者、儿童患者、老年患者等,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建立有效的用药通路,提高抢救成功率[4]。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这些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并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7.0%,略高于对照组使用普通型静脉留置针的95.0%,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提示我们对于普通型和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成功率无差别,可能穿刺成功率与留置针的类型无关,这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皮肤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提示我们为了减少皮肤损伤率,应该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研究结果优于王润凤[4]报道的实验组患者穿刺成功率94.5%,皮肤损伤率12.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平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提示我们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儿童心脏手术室应用时间较长,另外,观察组的平均护理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提示我们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方便护理,花费时间少。可能原因是:在使用设计上安全型比普通型更人性化,方便使用。安全型防刺伤,又防血液污染,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花费时间比较少。卓桂芝[5]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研究报道,实验组静脉针留置时间长为(6.4±0.7)d,其研究结果明显高于本研究,可能原因是研究对象不一致造成。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不宜过长时间使用,一般认为不应该超过3~5d。

静脉留置针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等[6-11]。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不良反应有静脉炎、感染和胶布过敏等,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可能原因:两组均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对患儿进行评估和沟通,制定合理方案和操作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均有娴熟的穿刺技术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正确的穿刺方法及有效固定留置针,并进行合理的封管;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争取家长的配合。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12-16]。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研究样本相对比较少,结论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样本量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在儿童心脏手术护理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减轻患儿痛苦,选择合适类型的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在儿童心脏手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蒋林,周红.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6(2):438-439.

[2] 申洁,耿秀双.特殊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7(19):46-47.

[3] 谢艳,冼日凤.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4):1095-1096.

[4] 王润凤.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于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9):2544-2545.

[5] 卓桂芝.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62-563.

[6] 张素平.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2,10(8):2251-2252.

[7] 鞠兆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99-102.

[8] 王桔,周望梅.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04-107.

[9] 何冰娟.医用输液贴与胶带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75-76.

[10] 叶琴,宋月梅,张红梅.新生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7-48.

[11] 张世玲,李桂芹.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4-75.

[12] 黄冬梅,仇海荣.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3(20):56-57.

[13] 汪明芳.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186-187.

[14] 韦美勤.PCI术后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78-79.

[15] 徐丽华.新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8):859-860.

第8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0-0155-04

Optimization of the workflow and management of nursing work in the infusion room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AO Weiwei1 ZHANG Wanli2 WANG Xiaowei1

1.Infusion Room,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wan District in Wen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24, China; 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wan District in Wen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2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workflow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infusion room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thods The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was applied in the infusion room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for a year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The degree of congestion in the infusion room was observed by visualization scale(VAS),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observ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omplaints, errors and drug loss rate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2016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nursing care without intervention in 2015. Results The degree of congestion in the infusion room of emergency in 201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2015(P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usion room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Optimization of workflow; Service quality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主要给药方式之一,医院门急诊输液室承担着门诊、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功能,在抢救治疗和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1,2]。随着医改惠民政策推进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提升,近几年医疗需求呈爆发式释放,门急诊患者逐年增加,门急诊输液室日平均输液量也剧增,工作量也随之加大,输液室成为医院人流量最大的科室之一[3,4]。但有限的医疗资源无法跟上群众的需求,造成门急诊输液室的拥挤和嘈?s,护士工作压力明显剧增,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降低,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给护士心理带来不利影响,工作中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5,6]。因此研究分析输液室的拥挤程度对护理质量和护士心理影响,建立科学、及时、可靠的拥挤程度评估体系和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干预应对措施,以保障输液室护理质量、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患方的满意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和迫切性,同时具有重要的科学管理价值和社会意义[7]。本课题组主要应用信息化技术优化门急诊输液室工作流程和管理措施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6年1~12月为期1年在门急诊输液室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观察其对输液室输液量、拥挤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2015年门急诊就诊数为593436例,2016年门急诊就诊数为629884例。

1.2方法

1.2.1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 患者在入院挂号后登记相关信息并生成个人档案,然后根据患者的就诊卡生成医嘱,根据医嘱确定输液顺序并打印出2张带有二维码的输液单,一张交予患者保存,另一张贴在输液袋上,以便后续核对。患者可以根据排号选择合适的位置,在喊到患者的号后,使用扫描器匹配成功后即可进行输液,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有不适反应可按呼叫器需求帮助。输液结束后使用扫描器扫任意1张二维码即可结束输液。

1.2.2 干预措施 ①心理护理:患者在长时间等待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表现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8]。②优化输液流程、改善就诊环境:转变传统的挂号输液服务,采取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患者能够清楚自己的输液顺序,能够有效解决盲目排队的问题。在门急诊输液室配置电视设备,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服务;免费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9]。在门急诊输液室各处设置免费设施,如塑料水杯、热水等,并在门急诊输液室角落摆放健康的绿色植物,放松门诊患者的情绪。③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医院要注重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能。④引进精细化5 s服务管理,营造整洁干净输液环境,开展标准化就医导语和分诊导语培训,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效率[10]。⑤大力宣传输液控制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使用直观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干预前后门急诊输液室的拥挤程度,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研究期间每月护理投诉、差错、不良事件发生率。直观量表评分(VAS)刻度分为0~10,0为“不忙(not busy)”,2为“忙(busy)”,4为“特别忙但不拥挤(extremely busy)”,6为“拥挤(over crowded)”,8为“严重拥挤(severely overcrowded)”,10为“危险拥挤(dangerously overcrowded)”[11]。研究期间每月1、10、20号的1:00、9:00、14:00、19:00、22:00各评估1次拥挤程度,但分别由不同评估人员完成,相关资料收集后统一由独立研究人员进行分析。观察期间,由两名高年资护士评估输液室拥挤度,在直观评分量表上记录。药品损耗率=损耗药品/总药品数量×100%。护理投诉率=投诉例数/总例数×100%。差错发生率=护理差错/总例数×100%。护理满意率=(满意+较满意+一般)/总例数×100%。满意度划分标准参照相关文献[12]:满意:问卷评分≥85分;较满意:问卷评分≥70分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门急诊输液量比较

2015年门急诊总输液量为142354例,门急诊就诊数为593436例,输液率为23.99%;2016年门急诊总输液量为135826例,门急诊就诊数为629884例,输液率为21.56%。2016年在门急诊就诊数增加的情况,门急诊输液室总输液量呈负增长,门急诊输液室输液率下降,显著低于2015年(χ2=1022.296,P=0.000)。

2.2干预前后门急诊输液室拥挤程度比较

2015年门急诊输液室1:00、9:00、14:00、19:00、22:00以及全年平均VAS评分为(1.17±0.37)分、(7.83±1.25)分、(6.94±1.09)分、(5.94±1.33)分、(3.61±0.22)分、(5.10±0.81)分,2016年门急诊输液室1:00、9:00、14:00、19:00、22:00以及全年平均VAS评分为(0.81±0.15)分、(6.81±1.26)分、(5.97±0.91)分、(4.83±0.94)分、(2.92±0.25)分、(4.27±1.54)分,2016年各个时间点和全年平均门急诊输液室拥挤程度均显著低于2015年(P

2.3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2015年(1323例)和2016年(1299例)?T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34%和99.77%,2016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2015年(χ2=92.705,P

2.4研究期间药品损耗率、护理差错及投诉发生率比较

2015年药品损耗率、护理差错及投诉发生率分别为0.31%、0.38%和0.037%,2016年药品损耗率、护理差错及投诉发生率分别为0.14%、0.13%和0.011%,2016年输液室年药品损耗率、护理差错及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2015年(P

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促使现代医院不断改革,从而满足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门急诊输液室患者多,护士工作量大,加上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引发冲突和矛盾,影响输液治疗的效果,从而引发医疗纠纷。近年来,输液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和拥挤相关文献呈直线上升,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造成:①门急诊输液室患者与病房不同,门急诊输液室患者身体状况不一,个人情绪状态各异,病种复杂多样,年龄差距大,周转快,流动性大;②用药范围广、剂量层次不齐,许多新药配伍使用有无禁忌根本无法查询;③业务比较烦琐,护士普遍年轻缺少经验,相对难以管理;④尤其春夏和夏秋换季时期人流量显著增加,传染病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是前来就诊患者的常见疾病,多需要输液,护士工作压力明显剧增,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降低;⑤输液室环境拥挤嘈杂,噪声明显[13]。这些均不同程度影响护理质量,给护士心理带来不利影响,工作中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

第9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自1977年Gmntizig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介入诊疗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是使发生梗死的心肌得以再灌注治疗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然而急诊PCI术使冠脉再通后,仍有不少患者并发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表明心肌再灌注不良,结果使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2]。本文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42~78岁,均符合1997年WHO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3例。侧壁心肌梗塞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2~9h,平均5.7h时。入院到导管室的时间差为30~120min,平均70min。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局麻下穿刺,经右股动脉途径44例,桡动脉途径3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者植入临时起搏电极。明确梗死相关血管后,沿动脉鞘先后送入指引导管、导引钢丝,再把球囊沿导引钢丝送至血管病变处,进行扩张,最后选择适当的支架精确植入。术前及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术中静脉注射普通肝素充分肝素化;术后返回病房。

1.3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急性左心衰伴快速房颤1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皮下出血、血肿伴假性动脉瘤1例。经严密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

2护理

2.1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观察及护理 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发生率约3%~5%,多发生在术后30min~5.0h。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或神志改变,严重者表现血压和心率快速下降、甚至意识丧失[3]。常见原因为患者情绪紧张恐惧、饥饿、尿潴留、局部压迫不当或拔出鞘管时局部刺激疼痛等,尤其在拔管时极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心率及血压变化,维持好静脉通路,预防血容量不足[4],拔管前做好解释,消除紧张恐惧,加强心理护理[5],常规备好抢救器材除颤器、吸引器和抢救药物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等。拔管时患者平卧,避免半卧位,并要掌握硝酸甘油输液滴速,监测血压,偏瘦的患者最好鞘管周围皮下注射利多卡因。拔出股动脉鞘管后,穿刺点按压止血15~20min,按压力度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为准。特别在拔管过程中及拔管后必须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注意患者情绪,一旦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迷走反射时,应立即使患者头偏向一侧,氧气吸入,快速补液,遵医嘱静推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6]。可以有效预防并早期发现VVR的发生,为抢救赢得时机。随时配合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