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大学生日常管理精选(九篇)

大学生日常管理

第1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日常管理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41-01

1、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原因

1.1 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落实邓小平理论的要求

十五大上,国家明确的提出全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包括了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教育、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科学体系。大学生日常管理隶属教育的范畴,教育部应该把邓小平理论落实其中,所以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就势在必行了。此外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中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议,该项提议明确指出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伟大构思。这就成为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所以,为了把邓小平理论落实到教育中,大学生日常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

1.2 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是实施未来工程的需求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高校之间也开始激烈的竞争,各个高校都在顺应社会,培养可以给社会带来贡献的人,因此高校的制度和工作必须进行改革。大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保证就是日常管理的严格执行,只有强有力的大学生日常管理才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用丰富的知识接受未来社会的考验,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3 加强大学日常管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条件

现在的大学教育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是完全依赖课堂的,这一重任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会涉及到生活、纪律以及各项课外活动等诸多问题,这就是大学生日常管理人员要完成的任务。这些人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生活,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学生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与常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的提高,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学生日常管理在教育中的价值

2.1 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高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途径就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大学教育不仅只注重课堂,还应包含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纪律、社会交流能力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内容,学校应规范各种制度,并积极组织各项活动,使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均得到提高,使大学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2.2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各高校之间也不得不面临激烈的竞争,所以,高校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各项工作和制度,给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高校日常管理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具备优异的素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的教育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使各高校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光添彩。

2.3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还有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很多伴生物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而产生,并且给大学校园带来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可以理解和接受任何现实的东西,同时他们对很多不合理的现象给出了宽容的态度。比如对大学生“同居”,虽然他们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是他们却认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的价值评价表现得也更加宽容,这些主要表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社会地位的高低、学业有成、事业成功等。我们还发现有很多学生觉得上大学每天很无聊,不知如何打发业余时间,其实大学和高中老师宣传的是不一样的:大学不是天堂,大学也是要勤奋学习的。谈到上大学的意义,将来的工作以及将来最想要的是什么?很多人都是没由想过的,这些大学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此时,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彻底改变一个学校的风气。

3、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对策

3.1 组织学生开展能促进日常管理工作的活动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方面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地与工作人员配合,就会使得学校的秩序得到保证,比如学校组织的服装系的军被大赛和机电系的技能大赛,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日常管理工作方面的教育。总而言之,大学生日常管理是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只有强化日常管理工作,才能正常维持学校的秩序,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给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

3.2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又一重点,是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已经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代大学生道德衡量的标准,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有科学世界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首先,校园生活中仍具有美丑不分、是非不明的现象。其次,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世纪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行为的规范。

高校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所唾弃的;倡导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修养,将“八荣八耻”真正贯彻到学生的生活里,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从而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并努力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度的形式将荣辱观教育执行下来,通过定期测验的形式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合格的人才。

4、结论

在高等教育中,日常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日常管理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优劣有着莫大的关联,它决定着学校的风气,是学校能否为社会提供优异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日常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对策。该研究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秀云,王孝琴.物联网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大家,2011,(10).

[2] 王孝琴,徐秀云.物联网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大家,2010,(24).

[3] 谭向阳,魏薇.论换位思维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文史博览,2005,(20).

[4] 李宝研.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日常管理探索[J].世纪桥,2011,(03).

[5] 谢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16).

第2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型

现阶段大学课堂教学由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生能力与方法培养、开放教育为中心。大学生对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的感受和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已成为高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已被各大高校所重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教学更加人性化。大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推进高校管理科学民主化及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繁琐复杂,仅靠教学管理队伍难以掌握全校的教学信息。现行教学改革、相关政策规定由教务处网上通知各学院,再由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班会、宣传栏通告到班级。由于有的通知不到位,有的通知缩水等各种原因,造成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有时向学生揭示不清楚,导致学生举报等事件时有发生。联合国《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该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校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因此,大学生参与管理则可以使学校及时得到第一手信息,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信息。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使学生有了专门发表自己意见和建议的平台,管理的民主性得以体现。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能够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学会接受、承担责任,并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相当高的独创性,积累实践经验,增强自信心,不仅有助于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挥,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搭建平台。

2007年初国家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工程针对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工程在强化教学管理中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中心地位要通过学校制度建设。”同时还提出,要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正是为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二、大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一直是管理者占据权威的中心地位,教师和学生被视为被动的管理对象,这样就造成其管理地位模糊,学生的参与行为不够。同时,学生还受到院校领导和教师的双重管理,主体性教育观念缺乏,因此,主体性教育观念能够正确发挥教学管理者的主导性,尤其是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性,这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新颖思路。

1.主体性教育思想。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并不一定都是主体,只有具有主体性品质的人才是主体。主体性品质主要表现为人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主体的参与就是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的人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行为。”因此在人才培养中,确立起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具有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时,它们在人才培养中的倾向才会成为主体性参与行为。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主体性品质价值取向,实现和发挥学生的现实主体性为基本保证的教育。主体性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潜在的主体性转变为现实的主体性,发展其它方面的身心素质。同时,大学生在教育实施与教学管理过程中主体性品质的培养与发挥,能为将来步入社会发挥现实主体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以生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人本管理思想中,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应该把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高校人本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确立及贯彻实施。“以生为本”明确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关注学生的权利,学生具有获取知识、选择专业、提升自身素质等权利,这就要求学校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适应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高校贯彻“以生为本”思想,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学生视为体现教育管理价值和教学质量的主体。大学生主体性参与日常教学管理体现了高等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也是高校人本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构想

1.全体参与。学生作为大学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应该参与本专业的教育实习、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等政策的制定,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通过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主动参与日常管理工作,与管理者和教师做好日常的互动交流,商讨日常政策制定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2.职能团体组织参与。职能团体即学院学生会组织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学生以这样的形式参与本专业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学生会组织是学院党团组织领导下的大学生活动团体,而其下设的学习部与监督部对于大学生有效学习及教师的积极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学生会应根据大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另行增设一个教学辅助管理部,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与学生的专业发展、自身学习关系密切的日常教学事务管理工作。

3.优秀学生代表参与。由院学生会组织选出优秀的学生代表参加与本专业教育学习有密切关系的院教务会议或校教学委员会会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各班级学生代表,如班级学习委员、课代表或者志愿者,参与学院各教研室关于教务会议及教学研究管理。学院定期召开学生代表、职能团体大会,商讨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事宜,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

四、大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保障措施

1.正确的观念先行是前提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是以正确的观念为前提条件的。因此,院(系)领导、管理者要重视大学生主体性参与的作用,并维护其参与的权利,积极引导大学生到日常教学管理和教育实施中来。要树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观,把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效率和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学生要正确树立积极参与的权利意识和自信心,学生代表和干部要树立服务意识,预防权利意识的滋生,要有奉献精神,认真代表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2.以学生干部为组织保证。院(系)学生会下设的各个学部是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常设机构。各学部不仅要了解院(系)范围内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各种经验,还要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工作,如收集日常教学信息和开展专题性调查等。学校应以学生干部为引导主体,组织学生与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对学校下发的文件和信息及时通报和交流,及时将学生对教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信息和政策的评价分析呈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召开专题性学生代表大会,及时通报校级教学信息,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使教学管理实现交叉化、网络化,信息更加快捷、真实,安排工作更加顺利,落实、监督和检查更加方便,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激发大学生参与积极性。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首先应该赋予积极参与的大学生代表教学管理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管理中来,同时设立各种荣誉称号的奖励,如“优秀谋划者”、“优秀教学管理参与者”等,用荣誉来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管理的动力。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水平,开设“教学管理”选修课,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招聘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参与管理,根据学生掌握教学管理理论和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报酬和适量的学分奖励。

4.制度法规和政策的保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相关文件精神,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明确纳入其中,保证大学生主体性的参与和人才的培养,如制定《大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条例》,使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水平评估制度,逐步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对院(系)级教学水平考评的依据之一。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要有必要的政策保证,要有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如制定《大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条例》需要开展相关的专题调研,需要经费的支持,同时对于学生日常的培训工作需要聘请教师等。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受到相应的制度约束。学校领导应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在现有的制度和条件范围内参与教学管理,并对学生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6): 4-7.

[2]钟秉林.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1): 6-8.

[3]武小霞,苏安玉,李文滨.落实“质量工程”加强学生管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9(8):56-57.

[4]王升,刘晓鹏.参与、主体的参与和主体性参与的含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63.

第3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Abstract: Daily management of stud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nd its quality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Thus, th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ers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is work,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daily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大学生;日常管理;高等教育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daily management;higher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71-02

0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决定了他们的思维相对上一辈大学生也更加敏捷,知识面也更加广阔。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能充分发挥日常管理的功能,而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在高等教育中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本文的研究对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日常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

1.1 有利于使大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高等教育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评价标准及教学体系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距甚远。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用人单位主要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作为评价人才的基础,而高等教育的过程又过于循规蹈矩,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高等学校必须意识到,为了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高校必须对现有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在努力贯彻党的教育路线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各高校也不得不面临优胜略汰的考验,因此,高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其各项工作和制度进行不断地改革,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不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能使学生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具备合格的综合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和竞争力,使各高校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1.3 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单凭课堂教育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高效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日常管理即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途径。大学教育不仅应包括课堂教育,还应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如纪律、生活能力、社会交流能力等。这些就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学校应规范各种制度,并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如各种知识竞赛、各种才艺表演等)使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均得到提高,使大学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1.4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转型而来的伴生物,对大学校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理解和接受任何现实或现存的东西,他们甚至对很多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现象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像对大学生“同居”、当“二奶”现象,他们认为是不道德的,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价值评价也表现得更加宽容,标准多重,表现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社会地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学业有成,事业成功等。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觉得上了大学每天很无聊、空虚、沉闷,业余时间不知如何打发,大学不像高中时老师宣传的:大学是天堂,很自由,没想到大学学习很累,至于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将来要做什么?我最想要的是什么?将来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很多人没想过,所以这些学生机械地在大学里学习、生活着。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此时,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4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摘要 通过对大学生的2683条“说说”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发现,新媒介已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呈现出“随时随地”、“物尽其用”、“为我所用”的图景。在新媒介的使用中,大学生也充满了“个体自理性”,即从自己的目的、认知乃至想象出发,有选择地、自我矫正式地使用新媒介管理日常生活,而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绩效和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 新媒介;自我管理;QQ说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汪黎黎,怀化学院外语国学院讲师,湖南怀化418008;姚劲松,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湖南怀化418008

1)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辅导员专项课题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FDY11013);怀化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研究”( HHUQ2009-37)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Manz的界定,个体自我管理是指一整套认知和行为策略,其能帮助个体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自我激励的机制,从而推动个体不断朝着理想的绩效水平发展。自我管理是强调在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或长期的整体目标(如自我发展)导向之下,采取自我评估、自我认知、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悦纳等认知与行为策略,调节自己的思想、情绪、心理、行为乃至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

据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大学生周上网时长达到25.1小时/周,大学生群体使用各类交流沟通应用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是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主力军。此外,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对自媒体非常熟悉且依赖性较强,47%的受访大学生“手机绝不离身”,37.4%的大学生“天天登录,形成习惯”,40.4%的大学生“在无聊时登录”。呵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的不断普及,新媒介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随时随地收发信息、浏览网页、沟通交流、互动娱乐正日益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大学生是如何挖掘、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来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的?或者说新媒介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产生了怎样的勾连?这种勾连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又有哪些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怎样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介管理白我?这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在已有研究中,较多地采用自我报告式的测量方法,但被试者的自我报告可能会与实际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如Ebersole的研究发现,学生自我报告的网络使用动机与专家检查到的实际网络使用行为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实际生产的网络文本人手,采用文本分析法,并以深度访谈作为辅助研究手段。

鉴于新媒介是一个模糊而动态的概念,本文以是否接入互联网作为界定新媒介的标准,只要用计算机、手机、IPAD等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形式接人了互联网,便属于新媒介使用行为。大学生对大部分网络运用的使用率较高,新媒介使用行为多元而复杂。所以,本文拟通过研究大学生对“QQ说说”(以下简称“说说”)的使用,以管窥大学生对新媒介的日常使用经验及其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选择“说说”的理由如下:一是“说说”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与QQ即时通讯相关联的工具,随QQ-起内嵌到电脑、手机、IPAD等多种终端中。此外,“说说”(最多140个字)与QQ签名(最多50字)能同步更新,且可同步发布到腾讯微博上。可见,“说说”具备新媒介的特征。二是由于与QQ相关联,“说说”在大学生中拥有较高的普及度和用户粘性,而操作简单、使用QQ时随手发布、创作门槛低、能得到QQ好友的关注和互动,又使其较之一般的博客、微博拥有更高的使用率。三是“说说”的公开性和可保存性,为文本分析提供了可能。

在样本选择上,综合考虑年级、系部、性别等要素,采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先挑出一个学生作为样本,然后再按一定要求从其QQ好友中挑选出新的样本。最终,样本总体情况如下:共选出12名学生,大一至大四每年级分别有3名,男女各6名,分别来自中文、物信、生物、教育、外语、工商、音乐7个系部。然后,选取一个完整学年度,对12名学生发表的“说说”及互动情况做文本分析。

在统计期间,12名学生共发表“说说”2683条。本文首先结合“说说”发布的前后语境及整体语境,对其进行逐条阅读、分析,通过资料浓缩,“将具体、零散的资料提炼为具有一定意义关联的资料……寻找类属之间的相关关系,将不同的类属合并成类群”,再根据“说说”发布的语境①,用NVivo软件对每条“说说”进行编码、归类,编码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88.4%。最后,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发现

(一)“随时随地”的使用:嵌人大学生日常生活

“说说”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说说”有着较高的使用频次,在统计的1年时间里平均发布223.6条,日均发布0.6条;最多的发布433条,日均发布1.2条;最少的发布123条,相当于3天发1条。

大学生对“说说”的使用呈现出随时(anytime)的特征(图1)。如图1所示,在分析的样本中,全天24个时段里都有“说说”发布,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非睡眠的休闲时段,382条(14.2%)“说说”发布于睡觉前的22-23点;其次分别为21-22点(7.5%)、12-13点(6.9%)、23-24点(6.1%)。值得注意的是,“说说”的发布量在学习时段并未明显减少,除上、下午刚上课的第一个小时内,比例相对较低外(8-9点为2.7%、14-15点为3.7%),其余时段的发布量在4.5%-5.4%之间波动,较为均衡。凌晨1点-6点,仍有少量“说说”在各个时段发布。在“说说”的发布渠道方面,分别有1012条(37.7%)通过QQ签名、863条(32.2%)通过QQ空间、808条(30.1%)通过手机QQ空间发布。至少②有30.1%的“说说”通过手机发布(图2),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对“说说”的使用具有随地(anywhere)的特征。

(三)“物尽其用”的使用:勾连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

文本分析发现,“说说”实际上已经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理及日常的生活、学习、社交等产生了广泛的关联。按照质化分析资料整理中的“互动模式”方法,结合“说说”发布的语境,经梳理、浓缩、寻找关联、循环修正等,最终提炼、总结出“说说”在日常信息管理、观点与愿望表达、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关系管理等方面,勾连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图3)。

文本分析发现,785条(29.3%)“说说”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信息相关联。可见,利用“说说”管理日常生活信息,是大学生最普遍的应用,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大学生主要在三个层面利用“说说”管理日常生活信息:一是日常生活记录(占总数的23.1%,下同),主要记录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遇到的各类事件、各种见闻、旅行游记等,大多是只言片语、碎碎念式的随手记录与发布,相当于一个日常生活的“记事本”、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二是信息公告(2.5%),即发布告知公众的信息,具有非常明确的信息传播取向,其目的就是为了传达和告知,而不是单纯的记录,相当于一个“公告牌”。下面这句便是典型代表:“通告:本人不慎发现自己近日有严重避世倾向,原因不详,在言行上如有冒犯或得罪,纯属无心,还请诸君见谅。”三是信息储存与分享(3.7%),储存、分享有价值的或有趣的信息,包括名人名言、歌词、台词、流行话语、老师课堂话语等;分享与QQ好友密切相关的信息。此类信息具有明显的分享取向,相当于一个供大家传阅的“摘抄本”。

研究发现,“说说”亦是大学生用以表达观点、抒发感悟和管理情感的重要场域。513条(19.1%)“说说”关联大学生的观点与愿望表达,其中444条(16.5%)是来自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及少量对时事发表的观点和看法;69条(2.6%)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的个人心愿、各类祝愿等,如希望考试通过、尽快病愈、求顺利等。492条(18.3%)“说说”关联大学生的情感管理,包括心情呈现与表达(7.7%)、情感宣泄与释放(4.4%)、心理活动呈现(3.8%)和自我情绪调节(2.4%)。在这里,大学生记录、呈现、表达着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宣泄与释放着各种情绪,呈现着内心深处的想法、疑虑、焦虑及内心的独白与交流等,安慰着自己、悦纳着自己以调节情绪。可以说,观点表达的管道、抒发感悟的空间、管理情感的场地,使“说说”非常鲜明地呈现出大学生“自留地”的色彩。他们在这块“自留地”里,生产着自己的话语、观点、思想和情感,甚或视之为倾诉对象而习惯性地“对话交流”乃至恣意释放情感,以此展示并塑造着自己的个性,也建构着一个自我的世界。

大学生把“说说”作为一个以具体目标为导向的自我管理工具,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426条(15.9%)“说说”关联着大学生的目标管理,内容包括目标设计(1.5%)、自我激励( 6.2%)、自我监控/规范( 5%)、自我反省(3.1%)。具体表现为,用“说说”记录日常生活中确定的具体目标尤其是学习中的总目标、分目标等;记录围绕确定的绩效和目标,对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等进行的自我监控、自我规范、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甚至自我惩罚等。随手粘上一句:“没能力,分心的事很多,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小小的心,大大的梦,加油!”如此,用“说说”进行目标管理,也就将原本属于心理层面的自我管理过程外显化,既可实现“记录在案,以资对照”的自我管理效果,也可通过这种外显与公开,将公众的关注、监督、评价等自我以外的因素引入,共同促使目标达成。

令人意外的是,大学生还充分挖掘并塑造了“说说”的社交、关系管理等功能。371条(13.8%)“说说”关联着大学生的关系管理,被用来传递指向特定人或人群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有各种温暖的节日祝福、生日祝语,也有向特定人传递的普通信息、表达的谢意,还有少数针对性的指责、泄愤甚至谩骂。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公开化的渠道传递个人信息?小婷在访谈中如是说:“在‘说说’上祝福别人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他(她)的爱,会觉得自己很重视他。’’可见,大学生选择用“说说”来传递个人信息,而放弃短信、QQ即时聊天等私密渠道,其潜意识里希望的不仅只是传递信息,而是将信息背后隐含的传受者之间的关系公开化,借此来管理、强化一种关系。

综上,“说说”的文本分析显示,尽管“说说”只是QQ即时通讯工具附带的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但其功能却被大学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开掘,使其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产生了广泛的关联,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阿晨在访谈中对“说说”做了如下描述:“‘说说’是一个倾诉者、一个陪伴者、一个记录者、一个苦难的承受者,有点儿像一个朋友、一个平台、一个日记本。我们记下了很多之前需要自己一个人承担、很少分享的事儿。”

(三)“为我所用”的使用: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性

从整体上看,“说说”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发生了广泛的关联,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对“说说”的应用是同一的、均质的。尽管12个学生对“说说”的5个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使用的偏好和运用的力度存有差异(表1)。这种差异,说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说说”的使用较多地呈现出“为我所用”的利己目的。也就是说,在这块“自留地”里,他们往往从个人目的、意愿出发,有指向、有选择地使用“说说”为自己服务。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说说”相较于其它媒介具有哪些优势,能在哪些方面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体验和认知。这既构成了他们使用“说说”的基础,也是他们各取所需、有所侧重地使用“说说”的关键所在。结合深度访谈及“说说”文本,简要分析3个学生样本。

阿晨,大一,他认为,“说说”的优势在于能够隐晦含蓄地传递不能明言的观点和态度。基于“社交”取向的认知,他更多地用“说说”来维系、管理日常生活中的关系(占总数的29.5%,居首位),而其它的“说说”也大多有着一定的“社交”指向,即使是发表信息、释放情感,也是为了向特定的人或群体证明自己的存在、维系自己的身份或寻求一种群体认同。如他在“说说”中以倾诉的口吻,充分表达、释放了对靓颖的感情,其目的并非仅在于在“自留地”里恣意释放情感,而更在于寻求一种“凉粉”的身份认同感,因为其QQ好友里有几十位“凉粉”,这些信息是为他们而发。

小黎,大四,她认为发布“说说”可以表达、发泄情绪,能及时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并认为“说说”的优势在于:“是希望引起别人关注的一种方式,而且比QQ给人更多的期待,因为没有直接对话,所以发‘说说’的当事人会在期待中等待别人的回复”。可见,与阿晨的认知不同,小黎并没有预设信息的回复者,而是对“说说”公开、延时传播带来的“谁会回复”充满期待。这种寻求关注、充满期待、获悉自己的关注者、寻求未明确对象交流的整个过程,或许正是她使用“说说”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她主要用“说说”来发布没有特定传播指向的信息,较均衡地使用“说说”来表达观点与愿望(28.7%),表达、释放情感(28.7%),记录、分享信息(24.2%)。相反,对有特定传播指向的目标管理(指向自我,2.5%)、关系管理(指向特定人,11.5%)使用较少。

阿毕,大三,他认为发布“说说”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寻找被关注的优越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每天一有时间都会不自觉地去看,也许看起来漫不经心,也不会经常去评论,但是这已是一种习惯了。”基于此,他对“说说”保持着较高的使用率,日均发布1.2条,且强调自我、有些个性的他还将“说说”完全构筑成一个“自我”的空间,含目标设计、自我激励、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规范在内的,鲜明指向“自我”的“说说”居于首位(40.6%),而在情感管理、观点与愿望表达中也大多是“自我”的情感与观点。正是对自我的强调,“说说”日渐成了他的感情寄托和精神支柱。

综上,基于对“说说”的认知、体验乃至想象,大学生有选择地、“为我所用”地使用着“说说”,并在使用中进行自我纠偏、自我矫正与自我调试,呈现出较强的能动性,充分凸显了他们的主体性。孙冉的研究认为,“出于利他目的的作者似乎更偏爱于日记;出于利己目的的作者似乎更偏爱于日志”,这也为本文提出大学生使用“说说”呈现出“为我所用”的利己目的,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四、结语与讨论

总体而言,本文以大学生对“说说”的使用为例,通过对“说说”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勾勒了一幅新媒介勾连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总体图景。基本结论是:伴随着移动新媒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新媒介与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全面而深入的勾连,已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渐成为Weiser眼中的“影响深远的技术”一一“是那些能够消失的技术,它们将自身编织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至于人们很难将其区分出来。”同时,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是一个能动的“意义”行为: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新媒介的价值,用以满足日常生活管理的需要并延展日常生活空间;他们对新媒介有着自己的认知、体验与想象,并将其投射到使用行为中,有选择、有目的、有取向地利用新媒介的各种优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我纠偏、自我矫正使用行为,从而实现“为我所用”的利己目的。简要地说,新媒介勾连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图景可浓缩为:“随时随地”、“物尽其用”、“为我所用”,而勾连之间呈现的是大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社会认知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个体自理性( personal agency)”,认为个体具有主动选择信息、决策判断并做出目标导向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Bandura认为,个体的自我管理功能正是通过对个体自理性的实践才得以展现。前面的研究揭示,大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目的、认知乃至想象出发,有选择地、自我矫正式地使用新媒介管理日常生活,体现出他们对新媒介的使用具有较强的“个体自理性”。

第5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1、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包括大专院校在内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学校教育管理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当前,学校生活社会化趋势不断增强,学生生活环境、生活服务质量对学生学业、良好思想意识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学生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学生个体思想上的差异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大政治思想教育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引导,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现代部分大学生存在个人意识与独立意识较强而社会意识和自立能力较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显露,所以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根据学校与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围绕思想教育这个中心来展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当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教育观念存在问题。目前,有很多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思想教育”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1)部分学校实施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特别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等的不完善;(2)一些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对学生的“管”多于引导和关心服务,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师生之间很难达到理解与认同的;(3)目前很多学校不断扩招,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也有待提高。

2.2学生思想观念及外在环境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和竞争机制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逐步转变,大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不断出现。一方面,社会上腐败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的信念和理想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弱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缺陷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索取与奉献、享乐与艰苦等方面存在的矛盾逐渐膨胀,同时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滞后造成了学生知识灌输与思想品质及综合素质培养的不平衡。

3、如何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学校应不断更新思想教育观念,完善管理工作体制。学校应全面深入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并不断进行学习讨论,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强化民主、责任、法治和服务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保护,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具自觉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做细做深做实落到实处,不断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2把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心,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都较为繁杂和琐碎,在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因此,许多学生思想上和价值观方面一下深层次的问题容易被忽略。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把握重心,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充分考虑学校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的效果,正确处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管理队伍相对薄弱的问题,要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育管理队伍。首先,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很多工作都是依靠辅导员来完成,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校风、学风的建设。学校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优秀的辅导员队伍。不仅要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而且要积极培养辅导员的管理教育能力,并设置严格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与考核制度,实行奖优惩劣,真正把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班团干部班子的群体力量,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与教育工作。

第6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

从高校辅导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现状可以看出,辅导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辅导员的日常事务管理能力较低,无法满足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需求,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辅导员的日常事务管理能力。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现状

(一)辅导员和大学生缺乏沟通

沟通可以把辅导员和大学生联系在一起,并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如果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辅导员就无法开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即便是开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也过于形式化,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如今,很多高校辅导员的数量比较少,学生数量比较多,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数量不相匹配,导致辅导员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也无法真正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高校辅导员组织管理可以让辅导员更加明确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但是,高校缺乏有效的学生事务管理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高校辅导员提高学生日常事物管理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增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高校辅导员可以用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辅导员可以使用微信,QQ等多种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辅导员一定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多关心学生,缩短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多读书,这样才能有问必答,赢得学生的尊重。高校也要认识到加强辅导员培训的重要性,定期派遣辅导员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辅导员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经验。

(二)提高自身的协调管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协调管理能力,合理处理人际关系,多去学生的宿舍进行走访,与学生一起分享喜悦,也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调整对策,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校辅导员要特别关注家庭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避免这部分学生出现自卑心理,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够真正融入到集体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高校辅导员主要充当一下角色:一是学生工作的领导者,二是学生工作的组织管理者,三是学生工作的协调者。辅导员把学生和教师连接在一起,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影响。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也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主要旋律,高校辅导员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也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但是,大学生的学习是多样化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关注社会动态,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放松自己,找不到生活和学习节奏,无所事事,沉迷于网络,生活空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难度。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辅导员就必须从学生入学时着手,合理制定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方案。在学生刚入学时,高校辅导员就需要组织学生开会,向学生介绍高校的特点和文化,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环境,并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校园文化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途径,高校必须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对大学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还需要掌握沟通技巧,并合理运用沟通技巧。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如今,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导致很多高校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就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差异化问题的出现。事实上,高校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辅导员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举办学生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举办专题讲座,二是辩论会,三是征文,四是座谈会,五是读书活动,六是演讲比赛,七是文艺演出,八是技能比赛。高校辅导员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比赛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学生的寝室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学生寝室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寝室不单一的是学生睡觉的地方,也是学生的思想阵地,学生大多数时间需要在寝室内度过,学生可以在寝室休息,学习,就餐,沟通交流,辅导员必须时时关注学生在寝室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辅导员也可以到学生的寝室和学生一起组织活动,缩短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辅导员要想真正提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就需要加大对学生的研究力度,这也是展开学生事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辅导员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就无法保证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合理性,也无法提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水平。在开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之前,高校辅导员首先需要找到学生的档案等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多观察学生,对于学生的言行进行记录,做好工作记录,真正融入到学生中间。学生干部可以辅助辅导员开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主要依靠力量,辅导员要在日常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备选优秀班级干部,并多为学生干部提供管理实践机会,高校辅导员要起到引导作用,耐心引导学生干部开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关键,高校辅导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辅导员需要多与就业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并积极配合就业部门工作,快速整理双方的就业信息,二是做好学生数量和就业意向的分析整理工作,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指明就业方向,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状况和就业标准,三是指导学生写自荐书和就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让高校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并在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而且要抱有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和就业理念,不能好高骛远。四是高校辅导员要认真组织毕业生进行双选工作,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五是对于未签约的毕业生,高校辅导员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避免学生出现自卑的心理,鼓励学生主动去企业参加面试,多方获取就业信息。高校辅导员要配合高校和就业部门创建全面发展的就业环境,让毕业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积累经验,熏陶情感,充生活,思想得到升华,提高学生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这就是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的使命和职责。

第7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中职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日常管理 协调

一、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要求现状分析

1.中职日常管理要求现状

学校对中职生日常管理要求基本上都有一套标准,其中涉及早操、升旗、课堂考勤、宿舍卫生、宿舍安全、班团会、按时归宿等各个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大量日常工作是围绕以上各方面检查、通报及处理展开的。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时期,存在不同程序的叛逆,对学校各种日常管理约束存在较大的抵触,所以预防和处理违纪情况,几乎占用辅导员和班主任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有学者对中职学生日常管理现状的调查正反映了以上情况。目前,教职员工与学生对学校学业管理持认可态度。但是,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在纪律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约束力一般,其中除了对纪律作风评比和管制刀具的排查管理的评价较好之外,其他针对学生纪律管理方面评价都较差。学生对除管制刀具的排查、纪律作风评比、学管人员宿舍值班检查和对夜不归寝等严重违纪认为一般外,其他如对课堂考勤、早间操检查等日常管理认为较差[1]。

2.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是中职学生的现实状况。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不齐,文化素养偏低,在初中阶段基本属于“被放弃人群”[2]。中职学生入学不久,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学习被动,有厌学情绪;在校期间基本成为“混天一族”。

针对这种情况,中职班级文化几乎成了“管教文化”,辅导员、班主任几乎奔波于抓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等事务中,这些做法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学生抵触情绪大,导致治标不治本,长期效果较差。班级文化建设的其他做法如让学生制定目标、创造良好的教室环境、制定班规班歌班级口号[3],存在重视程度不足、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特点的问题[4]。

归纳起来,中职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学生缺乏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特点的班级文化意识

目前,到中职读书大多是家长对子女的选择,而家长选择的原因不外乎小孩学习成绩差、毕业后能直接找到工作和没有时间对小孩进行管教,希望学校对小孩进行教育等因素,所以中职学生中存在大量“问题家庭”子女,单亲、留守、寄养等家庭的学生比较多,这些学生往往我行我素,不爱学习,无视学校教育。某些学生家长对中职校的教育缺乏认识,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一门技能而已,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家长的这种认识直接对学生班级文化意识产生负面影响。

(2)学生缺乏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美化意识

整洁、明丽的教室环境和温馨、舒适、卫生的宿舍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对教育对象在读书期间及至整个人生都将产生正面的影响。中职学生由于受以前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在个人卫生习惯、班级环境保洁、保护环境意识上都相对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在家里从未搞过家里卫生。

二、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中职教育者逐步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从班风、学风各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与此同时,教育者在努力纠正中职生入校后暴露的日常行为方面的不良现象,使得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要求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一方面教育者在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另一方面学生对班级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触行为,从而使班级文化建设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管理者继续进行保姆式日常行为管理,无暇思考和顾及班级文化建设,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三、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分析

经过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可以发现,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不能适应时代、不符合学生心理等问题,从而导致中职生对日常管理要求抵触。

1.班级文化建设未能适应时代要求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学生接受的信息都是零散的、碎片式的。所以,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一种动态的变化适应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发挥班级文化的学生主体性、独特性、动态性等特点,实现班级文化的自我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和心理调节等功能。然而,中职学校面对新形势显得应对措施不足,依然传统地将班级文化做得大而全,未能抓住一些“点”而做,以一些“点”而联结,导致班级文化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应付式,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尚且如此,日常管理不会太认真执行,从而产生不遵守学校日常管理规定的动机。

2.未能符合学生成长心理

中职生心理的成熟发展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远离家庭关怀的学生,归属和依存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其次,向往丰富的专业知识,强烈的求知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最后,面对未来的人生,不断需求自身社会能力发展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班级文化实现。传统大而全且虚的班级文化建设未能满足中职生成长心理的需要,学生的归属感不强,与个人职业能力相关的成长成才班级文化未能很好地创建。这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更加剧了与强制性的日常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四、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协调的对策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发展,中职生对日常管理的抵触只能通过良好的班级文化创建“疏”,而不能用强制措施“堵”,这样才能使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协调。

1.营造成长、成才文化

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熟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缺乏家长管教和工作压力时,很容易沉迷上网、聊天、打游戏,认为这就是接触社会,也由于没有人生规划、没有明确人生目标,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积极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的现象。同时,正是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存在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根据这个特点,在尊重成长规律、尊重差异、尊重学生权利的前提下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学生激励他们,用老师成长的亲身经历引导他们,用负面的例子警示他们,激发学生的成长、成才动机,让被动成长成为主动成长。

2.营造制度文化

中职生这个群体对自由的理解较为极端,他们认为没有任何规章就是自由,认为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自由。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一定要依据制度形成的规律营造制度文化,首先制定班级制度时要学生共同参与;其次,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大家相互监督;最后,对违反制度的情形要多引导,而非一味惩罚。让遵守制度成为一种主流,让不遵守制度边缘化。在课堂、出勤、早操、宿舍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学生有制度意识,让制度文化无形地影响每位学生。

3.营造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积极向上的文化

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多开展一些引导性活动,确定一些可实现的目标,激发学生的争创意识,如宿舍内务大比武、三星级宿舍创建、书香型宿舍创建、班级创意文化墙比赛、小制作比赛等,在创建过程中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用先进文化引领人。另外,这些活动一定要有成果,还要大力宣扬这些成果,让学生付出之后获得一种满足感,以至于对以后的活动产生一种美好的期待。

4.营造职业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个目标表明中职学生的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教育者需要把职业要求进行非常透彻地理解,在班级化创建时把职业要求引入日常管理要求中,如把无菌的职业要求引入医学生的教室和宿舍卫生要求当中,把严格上下班时间这一职业要求引入不迟到、不早退等考勤管理中。

总之,教育者要针对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通过多种文化营造,将班级文化创建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活动中,让文化真正成为一种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姝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5.

[2]韩龙君.中职学校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41-142.

第8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日常生活档案 网络平台 高职学生

网络平台是一种崭新的信息平台。它的出现,给高职档案管理工作者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条件。本文以渤海船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基于网络平台建立高职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践。

一、建立高职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的建立,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教师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就业等各方面都非常有必要。网络是大学生青睐的信息交流渠道,支持语言、图片、文字等多方面的信息。笔者通过辽宁省某高职院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该院学生多数使用安卓、塞班、苹果等智能手机,占到学院学生总数的75.95%。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职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学生日常成长信息档案,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这一档案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开展有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高职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

高职学生日常成长档案是指学生自入学第一天起,记录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诚信、心理等方面的信息。该档案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状况,也能够反映学院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学生日常成长档案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建立高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档案。该部分档案由学生独立完成,主要通过平台,记录学生的早操、课堂学习、一日三餐、晚自习以及就寝等方面的信息。学生需要将每天记录的信息,打包整理发送给班主任老师,并由班主任老师统一整理归册。

第二,建立高职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的档案。该部分档案由系部专任辅导员负责,主要记录学生参与学院、系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学生申请的志愿者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各类证书如荣誉证书、获奖证书等;撰写的论文;发明的专利;出版的专著;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第三,建立高职学生实习档案。该部分档案由系实训中心主任负责,主要记录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情况。我院(渤海船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实践实习累计780学时,涵盖专业基础实习1周、船舶识图与结构制作实训3周、放样实习2周、钢料加工实习2周、船体装配焊接实习2周、装配实习3周、CAD/CAM与生产设计实训6周、船体装配焊接实习2周、工学结合生产实训4周等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这些实训锻炼,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第四,建立高职学生诚实守信档案。该部分档案由系部专任辅导员负责,主要记录学生助学贷款的偿还情况,信用卡还款情况,旷课、旷寝情况,参与非法组织、活动情况,偷抢行为,诈骗等信息档案。

第五,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该部分档案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组教师负责,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包括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记录;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测评;学生的恋爱观测评;学生的个性心理测试等综合信息档案。另外,还需要单独建立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单亲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注。

第六,建立高职贫困生档案。该部分档案由学院学生处老师负责,记录贫困生的家庭所在地以及各成员收入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特困和贫困两类学生的档案。在学院国家助学金、励志成才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评定工作时,翻阅贫困生档案以及学生的成绩档案,综合评定,选出适合的获奖学生。

第七,建立高职学生成绩档案。该部分档案由学院教务处学籍办老师负责,记录学生三年的所有课程成绩、全国计算机IC3考试成绩、全国大学生英语A级、四级和六级成绩等综合信息。

最后,学院排专人(学生处管理人员)负责收集以上七个部分的档案资料,并进行归档处理。每部分档案均按照封皮、目录、信息记录单、总结的顺序装订成册。

三、建立高职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的几点建议

1.提高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的归档意识。学院各系主任、副主任、专业课程组组长、实训中心主任,学管人员等都应高度重视学生日常成长的归档管理工作,并把学生的日常成长档案整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完成。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完善自己负责的档案资料。

2.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学生日常成长的全过程。如负责学生实习档案建立的实训中心主任,一定要亲自参加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并做好记录,将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归档;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思想政治课程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来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并针对测评结果撰写分析报告,提出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辅导建议;负责贫困生档案建立的学生处老师,需要翻阅学生的原始档案资料,还需要进一步合适学生所提供的特困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家庭信息的准确性。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家庭状况,按1~3的比例选出特困生与贫困生,并建立相关的信息档案。

3.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学院成立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以各系主任为组长,学工办主任和团委书记为副组长,七个部分负责人为组员的档案管理队伍。定期地组织参加档案管理相关的培训,学习档案管理知识与技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效率。聘请网络公司平台技术人员,举行专题讲座,讲解平台对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的作用。让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四、网络平台在学生日常档案管理系统建立中的实践与效果

高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地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渤海船院)思想教育青年工作者,大胆尝试采用网络档案技术,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综合信息,并经过编辑上传至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系统中。该系统经过反复运用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总之,高职学生日常成长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来完成。各部分负责人需要尽职尽责,完成自己负责的档案收集工作,同时,要确保收集信息的准确,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该档案的建立,时间周期长,任务繁琐,反映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会给学院其他部门的工作带来诸多方便,也给学生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各方面的信息档案的收集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玉敏.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档案建立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9):29.

[2]刘.建立精细化的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档案,开展特色学生管理工作[J].家教世界,2013,(22):205.

[3]杨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6):72-76.

[4]谭伟贞.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J].兰台世界,2010,(4):39-40.

第9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学生管理

新兴的互联网社交工具――微信公众平台,是利用微信应用软件向关注该平台的用户进行消息群发、自动回复、互动交流的一种互动社交手段,目前被企业广泛应用,用于提高服务水平。受到企业服务微信平台的启发,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迅速发展以及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群体庞大,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在线咨询、师生互动等活动,对传统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补充和提升,开启学生管理新模式。

一、传统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和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学生个性多元等情况的产山,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传统管理理念与模式陈旧。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通过辅导员主导、学生干部辅助开展,大多停留在“以人管人”的层面。这种方式有助于师生沟通互动,但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以人管人”的工作模式下辅导员工作量大,难免存在工作盲区。

(二)管理头绪繁多影响工作效率。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包括安全稳定管理、深入课堂与学生寝室、相关部门事务通知与办理、班级管理、谈心谈话、就业指导等,学生遇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寻求辅导员帮助,导致辅导员管理头绪繁多、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没有相应的机制和平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尽管有学生干部辅助辅导员进行管理工作,但是也处于服从安排的地位,并且绝大多数学生未形成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客观上增加了辅导员管理难度。

(四)学生个性意识强。目前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个性意识相对较强,传统的“管教式“教育如若拿捏不当便容易引发学生逆反。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科学运用学生喜爱的新事物、新工具进行管理是潮流趋势。

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借助新兴的技术和工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高效的日常管理,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微信公众平台是可以利用的新兴工具之一。

二、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

(一)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广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新媒体微信平台,结合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开发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崭新平台,集日常消息通知、重要文件自主查询、常见问题自动回复、线上活动互动、特色工作展示功能为一体,为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增加时尚、青春、科技等元素,使工作轻盈迈入了实时互动、时尚科技、移动互联的前沿时代,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辟新思路、新途径、新领地。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各类消息,学生即可通过微信软件点对点即时收信,准确传递信息,弥补传统口头通知时效性和准确性不足的缺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微信公众平台过的消息都能通过关键词搜索查询,便于学生随时查询历史消息记录,也有利于日常管理工作记录存档。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以管理者为主体,学生处于服从安排的地位。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自主查询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培养计划、办事流程、历史通知。此外,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学生需求定期开展丰富有趣的线上活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四)增进师生互动与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同样具有聊天功能,辅导员通过微信平台,与学生可一对一,也可一对多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谈心谈话,学生也可以对辅导员管理工作、日常教学工作等方面进行意见反馈。同时,辅导员作为微信平台后台管理员,可以较好地保护与学生谈话的私密性,促进与学生良好的沟通与了解。

(五)开发学生管理工作展示的新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完全免费,易于推广。除了在校大学生可关注平台以外,平台也可对所有公众开放,包括在校师生、校友、报考学生及家长、相关行业等。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日常动态、精品活动、招生信息、就业需求等,全方位展示学生管理工作,是打造校内外形象宣传窗口的新平台。

三、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学生管理工作模块构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全面梳理学生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形成一套完善的内容模块构成,为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设计奠定基础。

(二)掌握微信公众平台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研究,掌握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功能、使用技巧,包括账号申请、账号推广、消息、自动回复、数据统计功能等,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管理工作特点的使用方案。

(三)完善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使用方案。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较新的互联网工具,也是初次引入学生管理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通过对微信平台进行初步使用,进行日常消息、工作动态展示、文件自主查询、师生交流互动、线上活动设计,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学生基本需求调查等问卷调研方式,不断改进完善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方案。

(四)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自动回复功能,研究构建自动回复体系。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自动回复功能,针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常规性事项和学生常见问题进行梳理汇总,研究构建平台自动回复体系及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办事效率和日常管理工作效率。自动回复内容包括历史消息、专业培养计划、学籍管理规定、违纪处分管理规定、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就业相关问题咨询与解答、常见疑难问题解答、工作特色与动态等。

四、结语

微信公众平台是日常学生日常管理的方式之一,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管理方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在实际运用中,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盲点进行调查研究,完善互补机制,使传统与创新的工作模式有效结合,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度校级基金项目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号14SZZ08

参考文献:

[1] 张丽莉.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3,(5)

[2] 陈晓罗.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师生信息互动平台研究与实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3] 蔡茂州.当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7)

[4] 曹进,吕佐娜.大众又化视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以腾讯微信为研究对象[J].东南传播,2012,(09)

[5] 赵敬,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实践,2013,(8)

[6]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7] 孙金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