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课程管理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管理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管理的内容

第1篇: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船舶防污染管理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10-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尤其是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海事管理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航运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和内河水域环境、维护国家和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适应海事新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1]、应用型的海事管理人才是加强我国海事管理与监督的关键。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自海事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就开设,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对船舶防污染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海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亟需对该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

1 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 我国船舶防污染管理面临形势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海域的海运量逐年大幅度增长;海运量的增加加大了我国海域船舶通航密度,加剧了海域通航环境的复杂性,使船舶发生溢油污染事故风险不断增加,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也越来越大。[2]这些情况显示我国船舶防污染管理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从高等教育阶段对未来从事海事管理人才加强船舶防污染管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2 有关国际公约履约的要求

《MARPOL73/78》防污公约、《2001年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2000年有害和有毒物质污染事故防备、反应和合作议定书》以及《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等有关国际公约的全面生效,对于海事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学生了解掌握国际防污染管理的最新动态,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1.3 有关国内法律法规的要求

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或修正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JT/T451-2009)等多部防污染相关的条例、规定。授课内容应紧跟国内法律、规定的变化,以便学生掌握国内防污染管理的具体要求。

1.4 实验条件的改善带来的变化

海事管理专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已于2013年建设完毕,其中的溢油漂移与应急反应系统可解决船舶防污染管理应急模拟部分的实验,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做出相应调整。

2 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内容改革

2.1 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履约要求对内容优化

国际船舶防污染管理方面,在原有教学大纲体系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优化知识模块的学时分配,如:缩减“船舶与污染介绍”内容,着重更新和补充“港口国防污染设备、文书及原油洗舱操作检查要点及压载水管理”等教学内容。

2.2 根据相关国内法律法规要求对内容优化

国内船舶防污染管理方面,结合最新出台的条例、规定,适当增加了“船舶油污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国内油污赔偿基金、油污赔偿机制;海上溢油检测、海上溢油处置及港口、码头应急设备配置等相关内容。”

2.3 根据实验实践环节变更对内容进行优化

溢油漂移与应急反应系统的建成为海上溢油应急模拟提供了充分条件,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国内外溢油应急模拟方法的介绍,并增设了10学时的实验课程,在生动展示海上溢油行为动态的同时培养学生制定溢油应急决策预案的能力。

船舶防污染管理是海事主管机关主要管理工作之一,而船舶防污染检查亦是港口国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切实直观了解船上的防污染设备、防污染文书、防污染操作及港口防污染检查程序,教学实践环节增加了4学时(一天)的船上现场教学。

3 船舶防污染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不可能或缺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本文对课程建设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教学方法,实施“三位一体[3]”的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4]”。

3.1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能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课程在对原有多媒体课件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改变原有单一的PPT课件讲授的模式,引入Flash等其他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信息量等;同时,注重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上,都得到了改善,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专家组的好评。

第2篇: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考核体系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之的应用性学科,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学科中九门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健全的理论思维。那么如何构建完备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考核体系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工商管理系在精品课创建过程中,借鉴国内外该学科教改成果,并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套“一网一体、两式三法”和“三三”模式的新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构建起以完备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为特色的基础教学平台

国外的管理学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体系安排内容的,而国内主流教材也基本沿袭了美国斯蒂芬·罗宾斯的管理学教材以四职能为结构的体系来编写的。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职能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日益变化的环境而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增加了创新职能,这就诞生出了管理学新模式:管理=维持+创新。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管理学》(周三多等,2000版,2005版,2010版)为例,其职能内容见图1。

其结构内容见图2。

本课程教学基于先进的、高起点课程基础教学平台,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内容作了如下安排:

(一)本课程遵照教育部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综合类院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参照美国斯蒂芬·罗宾斯和国内主流的人大版和高教版的最新《管理学》教材,我们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精品课创建的要求,重新规范教学内容,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二)密切关注当今理论界和实业界发展趋势,我们教学任务组出版了自编新版《管理学》。该教材本着既重理论又重操作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容编排上紧紧把握国际管理教育的潮流,体现出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在框架体系上设计新颖,增加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插入现实性强、本土化的辅助材料;在结构选择上,根据每章内容加入灵活、丰富教学案例。

(三)规范教学内容。管理学课程体系应该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及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地课程教研活动,围绕课程难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教学心得和教学新方法;另外在教学工作中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教学讲义(包括电子教案等)及习题集等教学参考资料,教案内容规范、详实、完整。

二、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管理学教学方法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形成了丰富成熟的教学方法体系,但是作为一门基础性、应用型较强的学科,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暴露出了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过去的引导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方法在被许多学者运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缺点。集百家之长,组合式的教学方法是构建多空间、立体型的教学体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构建精品课管理学的教学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阐述。

(一)管理学的教学应该形成“一网一体、两式三法”的现代化立体教学体系

这里所说的“一网一体、两式三法”的教学体系是由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法、实验法和游戏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的多空间、立方体式教学体系。

1.网络教学

参与该课程教学的老师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网(esias)的强大功能,设置了管理知识讲解、问题与讨论、教材参考、案例分析与讨论、与著名管理类站点连接等多项功能,向学生提供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讲义、课程课件、教学案例资料、复习思考题、参考资料等,并在各功能模块和章节之间设置了连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实现各页面之间的跳转,实现了师生们的交互式和无限时连接。很早,国外大学学习管理学就已实现网络化。以英国西苏格兰大学为例,传统日常教学中除了上课外,其它教学工作全部通过网络来实现。它的“管理学”有一套叫做BlackBoard的系统,关于课程的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进行查询,比如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日程安排、电子课件、案例文档、复习提纲、考试须知、考试信息、成绩公布等都放在这个系统中,诸如改换教室、调整上课时间等通知也是通过这个系统来。此系统大大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工作与学习效率。在这一方面,我国许多大学有待改进,在社会已经网络化的今天,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当然,现在我国也有部分大学实现了这种教学的网络化。

2.多媒体教学

制作《管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图片、音频、文字资料、板书等以灵活,实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恰当的结合,在师生不间断的互动中完成教与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国外的大学在“管理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更早,运用的也更为成熟。理论课老师授课时,一般会使用电子课件,也会使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类企业的实际经营图片,有时为了说明特定的问题,还会向学生展示某些企业生活经营的视频资料。在这点上,中国大学并不落后。但不同的是,国外大学教师展示的多媒体资料更鲜活,更有时代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因此更能够获得学生的共鸣。中国大学教师由于精力、经济、公共资料的匮乏等原因,展示的多媒体资料往往给学生的感觉比较遥远。这一点,需要我们需要更一步提高和改进。

3.案例教学

组织编写案例教学辅助教材,作为本课程教学的辅导材料并专题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在每一部分都有案例穿插其中,并组织学生讨论,促进了教学互动,强化了教师与学生沟通,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中外大学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方面也有所差异。国外的许多大学极力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以身边的大型连锁超市、加油站、通信运营商、连锁咖啡店等企业为案例,而我国大学极力选取有代表性的知名民族品牌为案例。由于受到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的影响,案例教学中,国外学生相比国内学生来说,国外的学生查阅的资料更充分,文案更为规范,表现更为自信,对问题的分析也更有深度。

4.实验教学

管理模拟实验室(如工业沙盘、电子沙盘等形式)、ERP实验室等拥有现代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教学、模拟对抗、操作实验软件,同时接入了校园网及国际互联网,极大的提升了管理模拟实验室的软硬件平台,在学生学习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通过实验室的模拟操作,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游戏教学法

1996年,北京科技大学从日本引进管理游戏(Management Game,简称MG)教学法,管理游戏教学法开始在普通高校管理类课程中摸索试行。对于从未接触过管理知识的学生,如何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掌握管理知识,管理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管理游戏教学法具有更加生动、更加具体的特点,针对在校缺乏管理经验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提高学生的管理创新能力。(4)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创建“三三”结合的全景式课程教学建设模式

通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构建多层次、特色化、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管理学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相结合。管理学作为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依托公共基础课,同时又要兼顾专业课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又要为专业课程做好铺垫。

2.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创业教学环节的结合。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外,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外创业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验、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各项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理论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加强与企业联系,利用社会资源培育学生、参加包括创业计划在内的各项竞赛等等。通过该结合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同时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

3.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游戏教学的结合。在教学中加强课件建设,注重案例教学方式的导入和应用,注重实验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和游戏教学环节的建设。

(三)基于管理学精品课网站,要加强教师与网站、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适时更新、互动交流

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迅速发展,决定了管理学教育的动态性和前沿性。

管理学课程网站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了动态操作平台,任课教师都具有编辑权限可以随时提交文章、修改教案、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参考文献栏目中设置“延伸阅读”栏目,提供大量经典、前沿以及有关当前管理实践热点问题的文章。网站专门设计了师生交流BBS平台,比如微薄、论坛等形式可以共享、交流信息,及时反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便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管理学精品课考核体系的构建

“管理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当前,大多数院校的“管理学”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笔试只能考核共性的东西,学生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由于过度关注卷面成绩,导致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笔试鼓励“独善其身”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主张每位任课教师应严格考勤、课上主动参与、课下延伸学习、团队自编案例竞赛和期末集中笔试共五个层面的“管理学”课程考核新体系。

1.严格考勤制度。现代大学生缺逃课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组织。我们规定教师每次课都要严格考勤学生,对缺课、迟到、早退、请假的学生给予不同分数的惩罚。一个学期的考勤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5%。

2.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每次课堂教学都应准备相应的开放型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可给予相应的分数以奖励。这一部分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5%。

3.课下延伸学习。通过学校教学资源网,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案例分析、管理类经典著作阅读、时代管理热点话题讨论等,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这部分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5%。

4.团队自编案例竞赛。每个班在开始上课时都要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每个章节教学完毕,教师应分配给每个小组相应的教学任务,如开展课外市场调研、企业参观调研、企业家访谈等,并自编成案例,课上提交给全班学生供分享并进行评比竞赛,让学生自己评自己,教师按学生评的名次给予相应成绩。这一部分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5%。

5.期末集中笔试。教研室根据考试大纲和各专业的教学目标,每个学期编写考试题供学校开管理学课的班级集中考试。这一部分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元双.游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第3篇: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内容;实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F7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83-02

一、背景及必要性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酒店15044家,客房数约为200万间,床位300万张。从大体上看,酒店行业在近些年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现状,这些都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支持,得益于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现阶段的酒店发展将会出现新的特征,比如信息化、智能化,高档次酒店发展迅速,休闲度假酒店的需求迅速增长,经济型酒店的品牌整合速度加快,互联网也成为酒店营销的最大平台,酒店服务将会进入定制化的阶段,酒店服务管理会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等等。新的发展特征的出现向酒店工作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家教育局的倡导和部分高校的引领之下,有些本科大学已经逐渐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在课程安排上也相应加入了很多实训课程,有些教育专家早已提出必须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岗位相结合这一主张,使学校所学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这也符合现代化酒店的发展趋势,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而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所涵盖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前厅部是整个酒店的“大脑”,它保证着酒店的正常运转;它也是酒店建立良好宾客关系的主要部门,是留给宾客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的所在地。而客房收入一般要占饭店收入的40%―60%,在欧美国家的比例还要更大一些。因此,做好这两个部门的服务工作对于酒店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课程实训内容的开发与优化,为如何有效开展实训课程提出了新的思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都应该有所改变,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于学生而言,能在有效的实训项目的指导之下获得酒店服务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必备的技能,并在实训项目的指导之下切实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

二、《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内容安排

(一)实训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既然学校教学要以实际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学应先要了解酒店行业在前厅以及客房服务与管理中所涉及和包含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岗位的职责、岗位的工作流程标准、岗位的工作项目、岗位工作的具体操作规范等要求,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的目的。结合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训项目的安排:

学习

模块实训

内容具体实训内容

前厅

客房预定服务受理散客电话预定;网络预定;面谈预定;传真预定;团体客房的预定;预定失约行为及处理;预定变更及处理

前厅礼宾服务门厅迎送服务;行李服务;行李的寄存与提取;贵重物品的保管等

前厅接待服务有预定散客入住登记;无预定散客入住登记;VIP客人、团队等的入住登记;客房的销售技巧

问询服务问询服务;留言服务;邮件的处理;客用钥匙的管理等

前厅收银服务结账服务;外币服务;夜审及营业报表的编制等

总机服务转接电话及留言;查询服务;免电话打扰服务;叫醒服务;挂播长话服务等

商务中心复印服务;打印服务;传真服务;票务服务等

大堂副理紧急事件的处理;投诉的处理;客史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

前厅客房销售推销中高档价格的客房;推销价格较低的客房

客房清洁实训中式铺床;西式铺床;卫生间清洁;夜床服务等

客房服务实训迎送服务;访客服务;收衣服务;擦鞋服务;送餐服务;托婴服务等

客房管理实训客人离店查房服务;客房日用品管理等

(二)做好实训的教学准备

在实训之前应该做好万全的准备。在实训之前,首先应该做好理论知识的准备。教师在实训之前应该对前厅礼宾服务的概念、意义、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标准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等内容进行讲解。在实训之前强调本次实训的重要意义,告知学生实训的具体内容、评分标准以及操作要领。其次要做好实训物品的准备。在此基础之上,在实训之前可以让同学们提前下去练习和准备,确保实训课程万无一失。

三、《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中可以使用的实训方法

(一)校内实训

1.角色扮演法

这种方法是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参加者在给定的场景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实现实训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小组,由不同的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在真实工作当中的场景,从而开展实训工作。这样的方法很好地模拟了工作流程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仅让同学们的技能水平有所提高,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如果要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锻炼,这种方法用时比较长,而且对学校的实训设施要求高。

第4篇: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 研究综述 现状分析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实施以来,精品课程建设受到了高校广泛重视,但是目前精品课程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更少。为了认识目前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现状和便于以后探索新的研究视角、挖掘新的研究内容,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笔者认为,目前对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案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应用的研究;对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的研究;对财务管路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与路径的研究。

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的研究

周群华(2008)认为案例教学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财务管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他分别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案例选择,《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

李咏梅等(2011)借鉴周群华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认为案例教学可以将课堂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高校应重视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他认为案例教学研究对该精品课程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为例,研究了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教学案例选择、案例教学组织及案例教学实现需要改善的条件等。

(二)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教学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

周群华(2007)指出实践教学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基础。对研究型教学模式下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提出设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孔德兰(2010)认为实践教学在高技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精品课程必须遵循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有机结合,以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内容体系,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

薛荣贵等(2012)对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开展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增加财务管理案例的教学课时,建立和完善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材的建设、加强师资实践能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

张卫东等(2013)提出精品课程开发和建设应从职业岗位群研究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典型岗位能力入手。提出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案例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课程教案、背景资料、重点难点解析、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重点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设计了四个呈现递进关系层次的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

(三)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的研究

研究者认为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基本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及教学管理等几大方面。

周群华(2007)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认为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既能适应市场需要、又具有专业性与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目标(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设计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为主线,重点讲述企业价值的财务创造过程。(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在教学手段上应该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财务软件模拟或实习基地实践进行实践教学。(4)教材建设。要加强课程教材、学习资源、模拟软件等配套教材的建设。(5)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吸纳名师、配备辅导教师及实验教师、实行精品课程负责制。(6)激励评价机制。要制定相关教师激励政策并,对精品课程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估促建设。

盛锦春等(2008)探讨了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1)师资队伍建设。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师资要由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2)整合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摆脱传统教学中与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部分。(3)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4)课程资源构建。为学生自主学习及研究学习提供纸质、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资源。(5)科学考评课程效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不仅考核知识,同时考核学习态度、掌握技能、实践能力等。

杨淑娥等(2010)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教学理念,教学改革要以学校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研究能力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启发式教育的教学理念;对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问题导向法、启发式提问法、案例讨论法等十种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析了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根据企业资金流转的规律和笔者对财务管理的理及教学的经验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了逻辑安排。

(四)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对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

唐梦(2010)分析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途径。财务管理精品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定位不明确、趣味性和感染性不够、学时安排不能体现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从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教学实训内容结构、方式手段及教学参与性方面探索了相关的建设途径。

姚晓民等(2010)认为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构新型教学模式是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分析了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计不科学,教学手段与方法落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探讨了重构新型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确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胡秀群(2014)基于财务管理是海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实际,分针对海南省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师对课程建设积极性不高,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精品课程示范及辐射作用,提出了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与优化路径,应从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培养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等几个方面优化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

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梳理及总结目前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发现部分学者关注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及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实践教学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学者对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内容进行了研究,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及手段建设、课程效果评价等等,部分学者分析了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

可以看出,对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更多是理论研究,对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效果评价也停留于理论层面,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如何进行有效性评价、评价机制建立、指标体系的构建等问题没有进一步研究,在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财务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路径仍需进一步探索。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少数学者对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研究内容为案例教学及实践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中的应用的研究,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研究,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动态工程,关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定位,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包括教材建设、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整合实践,网上资源的完善及上网计划,精品课程建设效果评价,精品课程建设路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群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高教研究),2008(1、2):18.

[2]李咏梅,陶春涛.《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现代化,2011:83-85.

[3]孔德兰.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以“财务管理实务”国家精品课程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2):88-89.

[4]薛荣贵,罗淑平.关于本科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经济研究,2008:103.

[5]张卫东,于文.财务管理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1-153.

[6]周群华.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6):105-106.

[7]周群华,彭亦芬,薛荣贵.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391-393.

[8]盛锦春,袁善祥.关于高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8(09).

[9]唐梦,何少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3-46.

[10]姚晓民,翟志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3(2):33-35.

[11]杨淑娥,张强,李晓周.国家级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系列研究之一―关于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和理念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8-10.

[12]杨淑娥,张强.国家级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系列研究之二――关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2):103-104.

[13]张强,杨淑娥.国家级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系列研究之三―关于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安排逻辑及重点难点讲解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3):113-114.

[14]胡秀群.海南大学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若干问题探[J].价值工程,2012:117-118.

第5篇: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用电管理 交叉学科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河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基础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21-02

“用电管理”是农业电气化专业(简称:农电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中的供用电作,供用电管理规划等实际应用内容设置。“用电管理”是采用管理的角度对农业电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着重阐述供用电原则、供用电操作规程、用电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课程对于拓宽农业电气化本科学生的知识范畴,强化工科背景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企业运行问题的应对能力,提高农业电气化本科生综合素养,扩展学生就业渠道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普通高校本科生招生专业目录”颁布实施,农业工程中的“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变更为“农业电气化”,表明国家对农业电气化问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电气化作为一个现代高科技综合应用的、多学科交叉的内容被赋予了全新的任务和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将电力系统知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如何转变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农电专业的要求成为研究的重点。[1-3]传统的电力系统知识偏重于工业企业背景的研究,重点对工业企业中的供用电问题进行研究,以管理的角度对农业领域的用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4,5]农电专业的本科生同电力专业的本科生相比,在农业工程与电力工程的交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何根据农电专业的性质对相应的电力课程教学及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对于培养农业电气化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用电管理”作为农电专业课程中交叉内容范围大,专业涉及面广的课程,具有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根据专业的需要对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创造性的将农业知识、电力知识,管理知识三者相结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内容,是农电专业“用电管理”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6]

一、“用电管理”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电力专业的“用电管理”课程主要面向的电力企业的在职人员和即将进入电力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电力企业中针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问题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企业的管理、业务、服务等多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电力企业运行的规范化,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意识,规范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用电管理”课程面向对象专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深度,而问题的广度有限,具有明显的行业专属性。培养的管理、科技人才具有电力系统的定向性,对于专属电力系统中的问题能够分析和处理,而对于其他行业的问题了解较少,人才的行业专精度较好,行业适应能力有限。作为农电专业本科生仅仅掌握这些是不够的,农电专业的“用电管理”课程应该本着交叉学科的培养目标,以用电管理基础知识为内涵,扩充课程内容,将农业工程与用电管理相结合,以解决实际农业工程用电问题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思路,改革课程教学培养方案。

二、“用电管理”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总体方案

农业电气化属于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的专业,主要以工程学为方法,针对农业中出现的电力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具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与农业、农村有关的电力系统、电子信息产业、电力设备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设计、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用电管理”课程应该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科发展,培养符合农电专业要求的本科人才。

第6篇: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79-02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经营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也正因为如此,企业经营管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管理经营人才的培养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转型――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使得人才市场竞争日愈剧烈,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近年来的高校教学评估中,国家把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衡量大学综合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高校为非经管类专业开设了《企业管理》课程以增加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先修要求与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的知识基础之间的矛盾,《企业管理》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有必要针对该课程内容的关键特征,根据教学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本文将对《企业管理》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对应的教学方法,以期为非经管类专业的《企业管理》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企业管理》特点课程

课程特点分析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该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同时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实施提供了依据。《企业管理》课程的关键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教强。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管理的对象既包括人、物,也包括信息、技术等资源,涉及到企业组织运行的方方面面,其理论学科既与社会科学有关也与自然科学有关,理论体系涉及多门学科和专业,是典型的综合型和交叉型学科。从国内不同版本的教材来看(主要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高等教育推荐教材等),《企业管理》教材的内容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政治学、人口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2.先修要求较高。尽管《企业管理》课程内容涉及的理论深度有限,但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跨领域、跨学科的知识点多,加上《企业管理》课程在非经管类专业中多为选修课,总课时安排在32课时左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可能详细展开每个职能管理的内容,因此《企业管理》课程对课程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准备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企业管理》属于典型的管理类课程,课程学习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原理和基本管理方法、工具,才能较为顺畅地接受和理解课程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课程中包括许多专业性的内容,如财务会计、生产运营、物流管理、现场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课程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主要是商学知识),才有利于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互动与学习。

3.应用性较强。《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安排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操为基础,是通过系统化和专业化梳理组织后形成的知识体系,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前面所述,《企业管理》课程并没有就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做深入阐释,对相关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的分析也是点到为止,不构成该课程的重点内容。该课程更多的是对理论的管理实践意义进行说明,主要介绍在特定理念下的管理原则、手段、工具和方法的应用。

二、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在非经管类专业中开设《企业管理》课程时间还不长,跨学科和跨专业课程安排与设计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知识领域的差异和课程性质的不同,非经管类专业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没有做相应的调整。对于跨学科领域的课程安排,许多《企业管理》的任课教师忽视了非经管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准备不足的问题,采用与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一样的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基础薄弱。如上述,《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这需要在教学过程和控制环节上予以体现。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较少甚至缺乏学生实践环节和模拟操作,由于课程性质和总课时量限制,不少学校的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教学中很少甚至没有安排学生进行沙盘演练、计算机模拟操作和企业实地参观座谈,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二是任课教师本身的阅历和知识结构问题,很多高校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实际管理经验和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生涩的概念、观点和原则。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尽管各高校都比较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但非经管类专业的《企业管理》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问题,课堂中灌输式教学现象依然存在[1]。

4.学生准备不足。由于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不同,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企业管理》课程学习所要求的知识准备。从某种意义上看,《企业管理》课程属于通才型教育科目,学生对商科知识不熟悉会对课程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分析与选择

大而全的《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管理学基础为主的内容,二是企业内各个职能的管理。由于各职能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差异较大,难以将这些内容完全整合到一个具有密切逻辑关联的架构中去。各职能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营、研发管理、财务管理、现场管理、物流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等等,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内容详细展开。根据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可以将上述内容按照其关联性进行适当合并形成三个篇章:一是将管理学为基础的内容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发与创新管理进行整合,形成管理基础与决策篇;二是将生产与运营、现场管理、物流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整合为企业运营与业务管理篇;三是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整合为企业专业管理篇。对每个篇章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别确定主要内容、知识点、能力点、教学方式、实践项目、评价方式和支持性资源(包括教材和文献)。

四、《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实施

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根据教学进程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课前准备。由于《企业管理》课程信息量大、内容多,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确定教学内容后要分析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主线决定课堂内容顺序;根据学生商科知识预备情况,指定相应的文献和材料以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课程知识储备。二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尝试多种教学方式[2]。如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焦点问题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和发散性的思考;另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社会实践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培育和提高相关实践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向前,刘芳.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140-141.

第7篇: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 G320

[文献标识码] B

财务管理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高校的会计及相关专业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财务管理课程,因而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体系如何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作者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问题谈一些想法。

一、财务管理的课程范围

当前,关于财务管理课程应该包括什么内容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各种版本的财务管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内容在各种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这种混乱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也影响了会计专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有必要严格界定财务管理的课程范围,明确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大家普遍承认的财务管理概念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根据这样一个概念,财务管理课程应该包括与企业资金运动管理有关的所有内容。关于财务管理课程具体应该包括什么样的内容,通常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各自处理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部分内容,必须将二者严格区分,财务管理专业才能独立存在。根据这种观点,“财务管理学是研究资金直接管理的规律的学科,具体是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组织、调节和监督,以引导和调节资金运动的流向和流量;而会计学则是研究企业资金间接管理的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核算、分析和预测,以准确和及时地提供资金运动的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学的内容包括会计学的内容,其内涵比会计学更大,“因此,必须树立广义的财务观念,将财务管理定义为广义财务管理,才能进而科学、系统、全面定义财务管理学科,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而搞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

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正确。首先,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实际上不应该严格分开。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是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同一件事情的两种方法。财务会计从反映过程的角度来观察资金运动,财务管理从决策的角度来观察资金运动。所以,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是同一种学科,将二者严格区分,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不严格区分,并不是说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就不需要区分。财务会计侧重反映过程,而财务管理侧重决策,二者的视角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还是需要区分的。其次,财务管理课程不宜包罗万象。课程内容过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压力,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也会显得混乱。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应该简单而明确,同时注意与财务会计课程的联系。从这个角度讲,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应该只包括三个部分:筹资、投资和营运资金管理。量本利分析、销售管理、价格管理等内容应该归入管理会计;成本核算部分应该归入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部分或者归入财务会计,或者归入管理会计。这样,将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简化,使其目的明确,范围清楚,则对教学和学习都有帮助。

二、财务管理的课程安排

对于财务管理课程各个内容之间的先后顺序,各种财务管理教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各种教材都将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第一个内容,这是其共同点。第二个内容的安排略有不同,有的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放在前面,有的教材则把资金的时间价值放在前面。第三部分内容的安排也存在分歧。大部分教材将投资放在前面,理由是投资与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关系比较密切;也有大量的教材将筹资放在前面,理由是企业必须先筹资再投资,投资的折现率需要通过筹资计算资金成本后确定。将营运资金管理放在最后面也是所有教材的共同点。理由是资本决策是长期的,影响较大;而营运资金管理是短期的,对企业影响较小。

本文认为,财务管理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应该是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不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学生学习的方面看,财务管理目标比较抽象,而资金的时间价值比较具体,而且由于时间价值的计算通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所以容易提起学生对财务管理学科的兴趣;从课程本身的内容看,在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过程中,既用到了风险的概念,又用到了时间价值的概念,甚至涉及了企业价值的评估,因此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容应该安排在后面。至于风险价值与时间价值,本文认为把时间价值安排在前面更好,因为风险价值的概念比时间价值的概念要难懂一些。

下面需要讨论的内容是筹资与投资哪个部分应该安排在前面的问题。按照企业资金运动的顺序,应该先进行筹资活动,再进行投资活动;按照课程的衔接关系来看,投资决策与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联系紧密,应该先安排投资部分,后安排筹资部分。那么,是否存在二者可以兼顾的方法呢?答案肯定的。本文认为,可以把按照资金运动的顺序,把筹资决策的内容安排在第三个部分。

如前所述,筹资部分与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内在联系不如投资决策紧密,这会给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乱,从而在认知方面产生困难。但是,这种困难的产生是与传统教学顺序有关的。筹资部分,传统的教学顺序为:筹资概述、资金需要量预测、筹资方式、资本成本、财务杠杆和资本结构。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教学,的确与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都会产生脱节。但是,筹资问题也可以不按照这个顺序来讲。可以按照如下的顺序对筹资决策部分的内容进行调整。首先讲筹资方式。其中,无论债权筹资还是股权筹资都涉及证券价值的估计问题,可以与前面的内容直接联系起来。然后讲资本成本,最后讲资本结构。因为资本结构问题的最终结果是资本成本,而资本成本是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内容,这样就把财务估价、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至于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部分,考虑到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销售百分比法或者回归分析法,其结果通常是下一年的筹资数额,可以认定为是短期筹资的资金需要量问题,所以应该划分到营运资金管理部分。另外,在资本成本或者资本结构部分,可以将股利分配的内容穿去,因为股利分配实际上就是筹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关于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思考

当前,各方面都强调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在各个学科中都格外重要。当然,财务管理课程也不例外。流行的观点认为,既然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要增加实习课时,在总课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要压缩理论教学课时数量。

本文不同意这个观点。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归根结底来自于理论学习。财务管理学本身就是一种来源于实践的学科,其理论与实践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就是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所谓实践课时,通常只是针对某一企业进行模拟实习,与企业的真实环境相差很多。即便是让学生深入企业去实习,效果也很有限。一方面,财务管理通常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学生在实习期间很难接触;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学生一时之间也难以理清头绪。而且,财务管理并不存在统一的概念框架,每个企业都可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通过实习,只能了解某个企业的做法,换个企业这种经验可能就没用了。因此,学生对实践必须进行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彻底理解理论知识,这才能真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课程安排,本文认为不需要刻意增加实践课时。对于课时的安排,首先要满足理论课的教学课时。在这个基础上,再安排实践课。实践课的内容建议以竞赛的形式开展,采用类似于用友ERP沙盘模拟的方式进行。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大量联系实践,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争取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8篇: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行政管理专业 管理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并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相关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型人才。在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中,管理心理学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建设平台,属于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知识储备的课程代表,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模拟实习及毕业实习的完成起着基础铺垫性作用。

然而,在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却存在着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或多或少的无所谓、缺乏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等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试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与拓展出管理心理学在行政管理专业开设中如何解决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以期在行政管理专业培养中为本科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获得提供专业课程的帮助与保障。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心理学在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属于与管理学同类、管理学的后续课程而开展;因行政学立基于管理学、政治学、法学三大学科基础,因而,该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是起着夯实管理学基础的作用。同时,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进程中,对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人的行为及基规律一直受到行政学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在管理心理学教学开展过程中如何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创新成为该课程任课教师更为关注的课题。

1 课程理念创新

学生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存有这门课程跟学位关系不大的思想,部分原因在于这门课程在名称上似乎与行政管理专业没有太大关系。认知影响着行为,因此,想要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学习的重要性,就必须让他们在认知上转变看法,自我意识到此课程与该专业的相关性以及该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实现这些,必须起始于专业教师在理念上的引导。

首先,管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部分老师存在着一开学就讲课的习惯,而这种讲课是指直接教授课程内容。这样的教学看似抓紧时间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任务,但易于带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中的位置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在行政管理专业中教授管理心理学课程时,教师应首先从专业培养计划的角度去解读这门课程与该专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起点就了解到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建立于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三大学科基础之上,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应建立于这三大学科基础之上。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进一步学好相关的专业主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

其次,管理学的理念及实践方法对行政管理的变革起着重要作用。行政管理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若干次的范式转变与实践改革,从传统公共新政到新公共行政、从新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及新公共服务,无不体现着管理学的发展理念对行政学研究及发展的推进。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建立缘于三大理论基础: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官僚制及科学管理理论,当时管理的重点在于任务的完成及效率的实现,因而,行政管理的重点也在于制度的设计及效率指挥棒的指引。20世纪30年代后,管理学的研究重点由原先的泰罗主义向人际关系与行为科学时期转变,人际关系与行为学派认为,员工的积极性依赖于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公共行政的研究者正是着眼于人际关系与行为学派的管理基础去解释行政管理中的现象,强调政治与行政的二分不可能实现,注重管理中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的存在及其对管理的影响,树立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价值准则。

最后,从当前国外行政管理研究的热点看,着眼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人及其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行政管理的研究从最初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制度框架的设计随之转向组织设计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而当前开始越发关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人及其行为。传统行政学研究中强调人的完全理性,到现代西蒙的决策理论中认为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中只能做到有限理性,遵循决策结果的满意原则;伴随着多学科的研究推动及交叉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非理。由此,可以看到,国外行政管理的研究热点已开始部分关注行政管理中的人及其心理研究。

2 课程内容创新

从当前学科及课程的发展来看,关于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材的内容相对来说都有些陈旧,同时内容上相对单薄,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从管理中的人出发,分为个体、群体、领导及组织来进行教材内容设计;另一种是从管理学的职能进行划分,分为决策心理、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等。两种划分将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倾向于心理学部分或者管理学部分,但都没有从内容上很好地反映管理心理学本身的课程性质,因此基于课程内容的创新十分必要,这也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关键点。

首先,完善课程内容,着眼于管理职能与管理主体分类的内容创新。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无论是着眼于管理职能的划分还是着眼于管理主体的划分,课程内容都稍显单薄,并且偏重于管理学或者心理学中的某一部分,并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内容是着眼于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定位。因此,在课程内容创新中,课程组致力于将两种倾向性的内容进行整合,既包含管理主体中的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也包含管理职能中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这样课程内容既保证了完整性,又体现了充实性,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十分有帮助。

其次,课程教学内容中关注当前的研究前沿。随着社会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何保证将最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缓冲教材与现实研究之间的时差,成为课程组探讨的重要问题,也是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问题。比如,无论是基于行政管理专业的背景,还是基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决策理论及其发展都会得到关注。当前的教材中主要关注的还是从古典决策理论的完全理性决策到现代决策理论的西蒙为代表的有限理性决策再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但当前无论是关于决策理论还是关于决策中理性的研究都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因此,我们在决策中会将最新的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如前景理论、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等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创新

首先,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源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商学院,该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单向度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教学方式,而变为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同时,由学生主动从案例本身去发现、学习,教师在课程中扮演着鼓励学生学习的角色。传统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更多关注理论与知识点,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感觉疲倦,因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知识传授方式及学习效果,因为学生亲身参与到案例的学习、讨论及解读过程,在知识点及相关理论的掌握上更容易结合案例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法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入课堂。

第9篇:课程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范畴授课方式案例教学

《高级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级财务管理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由于学术界对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界定不同,众多高级财务管理教材在内容上、理论基础上相距甚远,各高校在该课程内容选择上随意性较大;由于该课程大多在大四年级开设,学生面临各种压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给教师授课带来困扰;在案例教学中往往存在案例难度大、学生难以把握、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问题

与中级财务管理不同,学术界对高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范畴看法差异很大,由此引起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在内容选择上随意性强,差异较大。目前,学术界对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高级财务管理应涉及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设立财务管理、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分立财务管理、企业破产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垄断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以及物价变动财务管理等内容,如王化成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学》。第二种观点是高级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理财理念、理财理论和理财方法,其内容应该包括企业价值管理与评估、财务战略管理与规划、公司治理及财务治理、财务预算管理、风险管理、财务预警管理、业绩评价、税务筹划等,如汤谷良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杨雄胜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等。第三种观点是以上两种观点的结合。从最近几年出版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看,以上三类内容的教材都有,但以第三种为多。但由于一本教材不可能将以上所有内容都囊括进来,因此,即使同属第三种观点,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差异也很大。第四种是以某一内容为主线的较专一化教材,如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为主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也有以并购财务管理为主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如陆正飞的《高级财务管理》等。

由于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界定和教材内容差异较大,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上也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基本上是根据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其它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解来设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专门开设风险与财务战略管理等课程的财务管理专业,其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偏重第一种观点;而对于专门开设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企业并购重组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专业,其课程内容设置偏重第二种观点。总之,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不同观点与教材内容的巨大差异的确造成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混乱和选择上的随意,学术界应尽快界定高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范畴。笔者认为特殊业务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补充或外延的扩大,其原理和方法主要应用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不称其为高级财务管理,而将其界定为特殊业务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中的高级管理者的理财理念、理财理论和理财方法,由于主要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企业的理财问题,体现财务管理的社会过程,立足于组织结构和治理环境,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来诠释财务管理功能,可以将其定义为高级财务管理。

二、授课方式问题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一般在大四年级开设,这一年级的学生往往面临着考研、考注册会计师、毕业实习、找工作等众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勤率较差或人在心不在、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缺乏学习主动性。较之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等课程,高级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不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不投入到案例分析中,根本达不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就尤为重要。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它相关理论,在教学中应从授课、案例分析及讨论、小论文、小组作业几个方面齐头并进。

随着我国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容和完善,各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进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也越来越趋向国际化,财务管理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也越来越多,老师即使整个学期在课堂灌输知识和概念,时间也是不够用的。由于高级财务管理及相关知识繁多,如果仍然采用“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老师的授课任务会很繁重,学生学了会忘记而且不会运用,并且缺乏自学和运用的能力的锻炼,即使走向工作岗位,也很难适合单位的需要。因此,授课应以引导为主,尽量减少授课内容,对课程的每部分内容可以专门进行设计。以公司治理为例,老师在课堂上仅仅讲授公司治理的整体框架以及重点、难点,提供公司治理相关最新并最具代表性的参考文献,提出目前各类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余时间指导学生重点掌握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获取公司治理相关资料,并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