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农村致富新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致富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致富新技术

第1篇: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一、发挥全民培训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力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迁安农广校作为主抓农民培训工作的单位,积极探索科教兴农的新形式、新举措,努力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将科技的触角逐渐延伸到千家万户,播洒科技火种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一是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全民免费培训。实施“122”富民工程,大力开展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全市为民兴办的26件实事之一,作好这一富民工程也是迁安农广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促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收入”的目标,迁安农广校围绕全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以服务“122”工程为主线,与市就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联合,深入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免费培训。因地制宜地设置专业,根据农村实际开设了沼气工、农村经济人等8个专业;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配合市就业局,大力开展全民培训宣传周活动,同时,深入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和发动,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健全培训体系,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实施了包乡联络员制度。认真组织师资力量,迁安农广校积极和农口各部门、科技局、建设局、唐山市畜牧局、工商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联系,请他们讲课,保证了培训质量,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122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强化”,首先强化引导性培训,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手段,结合“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广播电台开办的“致富之路”栏目、下乡进村搞培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科技致富本领和维法维权意识。其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定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岗位,经过短期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快速转变。

二、深入实施“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

目前,迁安农广校“致富早班车”站点已达到11个乡镇103个试点村。基于几年来“致富早班车”良好的运行效果,2008年该工程被列入迁安市政府为民办的26件实事工程和迁安市29个农业重点项目。迁安农广校精心组织,不断健全制度,成立了乡镇“致富早班车”领导小组和各村广播站领导小组,完善《农广信息员管理规则》和《播放工作管理制度》等;实施“六统一”管理;为使播放内容更适合农村实际,迁安农广校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反映,选择播放内容;同时充分运用现有媒体资源,下载科技信息或录制科技讲座到MP3,通过大喇叭将致富信息等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为更大范围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迁安农广校在迁安电台开辟了《致富之路》栏目,为广大农民提供应时应季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务工常识。专业教师还分别在河北电台的“致富快车”和唐山电台的“金色田园”节目中进行养殖、果树、棚菜等专题讲座。

三、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迁安农广校紧紧围绕122富民工程,积极发挥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和师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增产增收。

一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在全市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了四突出:突出师资优势,由聘请的农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学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常年坚持利用农闲时间或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到乡镇村、大棚内、果园中、地头边开展专场技术培训。突出按需培训,坚持长期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所急所需,学校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方式灵活性,采取面授与音像相结合,技术讲座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科技明相结合等形式,多方位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突出以点带面,实行基地―联系点―专业村―农户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培训格局。学校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和教师联系点建设,进行种植、养殖、林果等方面新技术、新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是编印科技期刊,服务农业生产。为配合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组织编印《农广实用技术信息》每年12期,分设《政策信息》、《金色田野》、《养殖园地》、《林果园地》、《科技集锦》等栏目,每期1.2万字左右。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印“致富早班车”《实用技术专刊》,用于丰富各村广播站的播放内容,充实科技书屋,供农民借阅。

第2篇: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十五”期间,我市共举办市、县、镇、村四级培训班6400多期,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100多万人次,其中培训乡镇干部17.1万人次,培训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34.1万人次。举办种养加技术培训班3126期,培训30.2万人次;举办农村经纪人培训班494期,培训农村干部经纪人3.9万人次,党员经纪人11.3万人次;举办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班1266期,培训14.8万人次;举办电子、缝纫等劳动技能培训班1529期,培训16.3万人次。通过培训取得本科学历的有647人,取得大专学历的有2182人,取得高中学历的有7830人。掌握1-2门适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有21.5万人。达到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农民经济师以上水平的有4.28万人,取得绿色证书的有6.43万人。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增强了他们带头创业致富和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双强”本领,为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步伐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提升培训工作的组织化程度

1、层层建立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市成立了市委组织部、市科协总牵头,农林、科技、教育等17个部门参加的盐城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俞军任组长,印发了《盐城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考核评比细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和乡镇都普遍建立了领导机构,分别成立了由组织、科协、农林、教育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各地各部门都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处室专门抓。2006年,我市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张九汉、市委副书记冯永农、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炳贤为名誉校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俞军为校长的盐城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网络大学校务工作委员会由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进一步整合了全市培训力量,加强了对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

2、认真制定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我市在认真贯彻《2002-2006年江苏省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规划要点》的基础上,2002年,市委组织部、市科协联合下发了《2002-2006年盐城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规划要点》。2004年11月市委组织部、市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的通知》。2005年4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大规模培训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今后5年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措施。2005年4月28日,市委组织部又牵头在阜宁县召开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对全市未来几年科技素质培训工作作了全面部署。2006年又出台了《2006-2007年盐城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行动计划》,对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

3、健全工作制度,强化考核推动。市协调小组坚持每半年活动一次,交流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研究决定培训工作的重大事项,协商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先后制定了《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制度》、《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考核评比制度》、《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建档制度》、《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信息报送制度》等规章制度,把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的综合目标管理。实行村级后备干部初任先培训后上岗,科技素质培训考试考核成绩存入个人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在每年年初对市、县、镇、村四级培训职责、目标、任务予以明确;年中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大力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年底严格考核,将最终培训效果与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奖惩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4、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培训网络。近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开展“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全市上下建立了一个覆盖比较全面、功能比较完善的市、县、镇、村四级培训网络,形成了层层落实、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基层党员活动阵地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我市又大力实施有线数字电视、电话和宽带“村村通”工程,全市138个乡镇,2216个行政村,184个社区,都建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实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业化、网络化、数字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整合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我市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与有关部门和团体通力合作,积极整合与培训工作相关的师资资源、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经费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在培训工作的作用。借助广电部门技术和力量,采用数字电视技术,开设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七一”频道;与电信部门合作,建立盐城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红色盐阜”网,作为我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平台;整合农林、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教学资源和设施条件,基本建立具有盐城特色的教学资源库。新成立的盐城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整合市33个部门和单位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党校、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劳动培训中心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党员干部构建了一个开放型、多功能、高水平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培训体系。

6、建立专项基金,保证资金来源。我们通过财政部门拔一点,组织部门从党费中出一点,承担培训任务的部门筹一点,建立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专项基金,使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有了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十五”期间,我市投入培训资金累计达1300多万元。大丰市在实施“农村万名党员培训工程”中,采取“财政拔二分之一,党费解决四分之一,有关单位扶持四分之一”的办法,投入200多万元对2万多名农村党员进行了免费培训。省委李源潮书记对大丰农村万名党员免费培训举措作出批示:“万名党员培训工程很好,可作先进性教育中的一个典型抓”,极大地鼓舞了我市广大党员尤其农村党员提升自己素质的积极性。

二、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

1、坚持普及型培训与提高型培训相结合。对于普通农村党员,我们主要采取大规模轮训的方式,重点普及农业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增强致富本领。日前已经普遍进行了二至三轮培训。对于“双强”型村干部开展提高型培训,主要是开阔他们的眼界,拓宽他们的发展思路。我市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县、镇党委、参训对象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准备,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培训计划,紧紧抓住“双强”村干部这个重点,“十五”期间全市共组织3460名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5300名各村专业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编印了专题讲座材料汇编,通过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培训班授课、让“双强”型村干部代表作经验介绍,增强广大村干部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双强”本领。我们还组织2100多名“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赴韩国考察农产品加工企业、高效农业示范园、规模种养基地和现代农庄典型,“取经”强本领,“借脑”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村”建设。

2、坚持学历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在对农村党员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我们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学历偏低、对如何发展本地经济研究不深的现状,积极开展对村干部的学历教育。重点加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十五”期间,全市共举办了农村经济管理大专班200多个,全市共有300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党校、电大大专学历函授教育,并有7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本科段函授学习。为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我市决定从今年开始,打算再利用3年时间,努力使村主要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80%以上,其他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达40%以上。通过对村干部的学历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3、坚持常规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我们在认真做好农业生产基本理论和知识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业”、“一组一产”,针对当地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训,把专业技术学深搞透。全市共建有各类经济专业村438个。建湖县冈西镇的方圆禽业有限公司,发展草鸡规模化生产,将苗鸡防疫、饲料配方、饲养技术、经纪人队伍培养都纳入实用技术培训范围,使培训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在冈西镇的示范辐射下,也带动了周边乡镇的草鸡养殖。阜宁县沟墩镇大唐村的养鸡协会还发展为禽蛋合作社,形成了“基地+农户+市场”的示范基地,并组织人员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路,产品全部投放上海、南京等大市场,很受客户欢迎。

4、坚持种养加技术培训与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粮棉油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品养殖技术、特经栽培技术的培训的同时,为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展电动缝纫、机电、化工、宾馆(餐饮)、服务、农产品加工、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射阳县临海镇六垛居委会党总支,组织妇女党员学习刺绣技术,带动1000多农户从事刺绣加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刺绣专业特色村。阜宁县出国劳务能手徐娟不仅在县内开讲座,还输送100多人到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国参加培训并就业,出国务工人员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市劳动力转移达15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5%。其中,市外转移的120多万人,占80%,2006年全市新增劳动力转移7.22万人。

5、坚持农村经纪人培训与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相结合。为适应农产品市场流通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讲授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促进我市农产品的销售,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经纪人的“双带”本领。阜宁县陈集镇苗猪经纪人使陈集苗猪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甚至远销到朝鲜、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外市场,并全部实行网上销售。在培训经纪人的同时,我们为配合农业产业化、外向化,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品质提出的高要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亭湖区便仓镇根据生态农业、绿色产品的市场化需求,大力实施大棚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让党员干部掌握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弄懂市场运作规律,带领农民种植无公害蔬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员经纪人的“双带”本领。响水县2006年发展300名条件成熟的农村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入党,大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营销活动进一步活跃。目前我市农村从事农产品经纪营销活动的已达17万多人,其中持证的农村经纪人有18577人,党员经纪人达3800多人,经纪门类达500多种,2006年农村经纪人撮合成交额达到了84亿元。我们还针对我市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农产品销路不畅等突出矛盾,结合我市农业十五发展纲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全市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市共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3个。

三、创新培训形式,提高科技素质培训的实际效果

1、利用培训阵地,积极开展课堂培训。充分利用县、镇党校、成人中心校等阵地,邀请农业科技专家授课,邀请科技致富大户现身说法,组织学员交流学、用科学的经验体会等形式,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科技知识培训,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以专业党支部和分类党小组为主体,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到“”,在过好正常组织生活外,还邀请农村致富典型传授经验,专家教授讲授技术,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拓宽视野。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科技电教片,阅读科技报刊,倾听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传授致富经验,进行短期培训,不间断地开展培训工作。东台市梁垛镇的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既作为授课地点,又辅以可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实习培训,让参训学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每年接待学员参观学习不下万人。同时,以农民合作组织、农技协为载体,积极为农民提、供、销一条龙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学员的后顾之忧。三仓农民经纪人协会、西瓜产销协会多年来在为本镇农民服务,带领群众致富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结合农时、形势所需,举办专题培训班、岗位培训班、长训班等,进行专题教育,使其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和技能。阜宁县委组织部用党费征订了近500份《江苏科技报》,赠送给全县各个村支部,为各村送上科技致富经,着力在全县形成学用科技的浓烈氛围。射阳县先后邀请了中央党校教授王坚红、中科院院士王颖、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盐城市“双强”典型薛正红等一批专家、典型前来举办讲座、介绍经验,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发展思路。

2、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大力发展党员远程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像、互联网、电话等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培训。各级党组织利用电教手段,送致富信息、送科技、送项目信息到基层,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加大对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十五”期间,全市基层党组织共投资6923.6万元更新了电教设备,其中购置电视机3361台,VCD机3891台,音响等设备651套,购置和自制电教教材片25236部,农业科技片9617部,现场录制先进人物报告会3870分钟,自行摄制农业科技培训技术讲座216部,刻成光盘下发到基层播放网点进行播放,共下发电教片光盘69111张,农业科技光盘38144张,基本做到了运用电化手段对党员进行教育不断线,使党员在播放活动中真正受到教育,得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阜宁县以县电视台、《今日阜宁》、《阜宁党建之窗》网站为载体,推出科技培训专题,组织部从党费中拿出120万元,专门用于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滨海县在县电视台开办《科技金桥》栏目,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定期集中收看,以支部活动室为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实用技术培训录像带或VCD光盘。在滨海网站中开设《电教之窗》栏目,制作实用技术节目供广大党员干部随时观看。射阳、建湖、亭湖等县(区)每月在电视、广播中举办农技知识讲座,组织农村广大党员、基层干部以支部为单位集中收听,在有关党建网站上开设电教之窗栏目,定期一批基层急需的农业实用技术,供广大党员干部观看。

4、狠抓科技示范,强化典型引路。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积极开辟融学习、参观、示范于一体的培训基地、示范点等第二课堂,鼓励和支持乡镇干部、农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通过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经常组织党员到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家里现场观摩,进行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党员做给农民看,农民跟着党员干,使培训工作常办常新,有力地增强了培训的示范带动效应。东台安丰镇五进村党总支书记陈孝刻苦钻研食用菌新品种,改良了4个野生品种,组建的食用菌联合体辐射5个省的40多个乡镇,1752户农户,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灵芝破壁孢子粉获得了中国高新技术博览会金奖,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大王。射阳县共培植各类示范基地500多个,参加党员达8000多名,带动了近3万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南药、北蒜、东渔、西果、中蔬菜”的新型产业格局,大批群众在产业链上集聚,在产业链上致富。

5、利用党员活动阵地,加强现场教育培训。我们坚持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把组织活动开展在产业链上,把科技素质培训开展在产业链上,以专业党支部和分类党小组为主体,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到“”。在过好正常组织生活外,各专业党支部利用支部活动组织农村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介绍发家致富的经验,传授增收致富的技术,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科技电教片,阅读科技报刊,学习科技致富知识,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各县(市、区)组织部联合科协、农业局、劳动局等部门,加强党校、农干校、农广校、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劳动技校等培训基地建设,同时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学校,构筑县级培训阵地,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培训。全市各乡镇通过加强镇党校、成人中心校建设,发挥乡镇农科站、林业站、蚕桑站、兽医站等相关单位作用,通过加强村党员电教室、政治科技学校、村专业协会建设,构筑村级培训阵地。目前,全市各行政村的党员活动室日益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的主阵地。

6、组织农业专家、农村致富能手巡回宣讲。每年,我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在新形势下急需掌握的信息、技能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列成培训菜单,邀请农业专家和农村致富能手组成了巡回宣讲团,到农村宣讲党和政府有关农村的政策、文件,举办农业技术讲座,深入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培养科技素质的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利用正面典型引导,努力形成村干部致富共富的竞争态势。阜宁县在电视台、《今日阜宁》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双强”党员示范户王珍等20多名党员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党员自荐、村党组织推荐、张榜公布、县镇考核审批、党员领导干部上门送牌、挂牌等程序,对全县1800个“双强党员示范户”进行表彰奖励,增强了党员示范户的光荣感和自豪感。盐都区先后树立起了“小康路上领跑人—--韩才高”、“矢志兴村富村的村支书徐荣春”、“为上海披绿装、给家乡探富路的村支书周跃露”等一大批典型人物,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这些新时期优秀基层干部的事迹,并组成巡回报告团,让其介绍经验,树起了一面面旗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四、注重培训实效,放大科技素质培训的示范带动功能

1、加大技术实践和扶持创业力度。我们在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和致富本领的同时,十分注意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践和创业机会。滨海县选派64名党员干部到县内外先进村跟班学习,选派100名到企业挂职;筹集40万元存放信用社,建立创业扶持资金,对农村党员干部兴办项目进行贴息;为党员干部免费办理经纪人证书,开通“绿色通道”,发放小额贷款信用证,积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走向市场,带头致富。大丰市南阳镇吉兴村党员王苏平,是个养鸡大户,常年存养16000羽。镇、村干部把他送到了省市组织的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培训班后,他尝试“绿色养鸡”,一下子他的鸡蛋比普通鸡蛋贵了60%,有时甚至翻倍,尝到了学用科技的甜头。在他的带领下,周围群众都开始“绿色养鸡”,形成了饲料、种鸡、销售一条产业链。王苏平每隔三天将自己和周围农户的7吨蛋送往苏州家乐福、北京华联等大超市,致富了一方百姓。

2、放大示范基地品牌效应。我们根据实际,着眼于增强技术辐射和带动功能,瞄准“建一个基地,成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工作目标,积极引导各地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有榜样,实习有场所。通过抓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使群众跟着学、照着做,不出家门就学到了致富经验。同时,围绕基地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村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放大品牌效应。东台市梁垛镇的蚕业科普示范基地是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既作为授课地点,又辅以可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实习培训,让参训学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每年接待学员参观学习不下万人。盐都区根据实际,着眼于增强技术辐射和带动功能,先后建立起了大纵湖镇马沈村稻田养蟹示范基地,潘黄镇仰徐村生态园区和葛武镇农业示范园等23个示范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3、建立健全农技协服务体系。我们积极适应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内在要求,大力扶持农技协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互助合作和生产经营活动。重视和发挥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和农技协在推动农村商品生产、传播、推广技术、开展科技培训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依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构建联通千家万户的科技传播渠道,提供销一条龙服务,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高效的途径传递到农民手中。阜宁县积极探索把协会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协会上的新模式,全县建立了153个支部+协会组织,会员已达2386名。阜宁县新沟镇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原则,组建了禽蛋加工行业协会,对全镇12个禽蛋加工厂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销售,并与南京农业大学签定了产、学、研一体化协议,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南农大接受科技培训。去年,他们联合研发的“宏翔”系列产品获得了中国农博会金奖,产品直接销往加拿大多伦多、日本大阪等地,带动了全镇2000多养殖户走上致富路。

4、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农村党员“产业双带”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通过搞活市场流通促动、创办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规模经营拉动、创建专业协会推动,膨化特色产业,催生新兴产业。通过争创“双强党员示范户”和“争星升级达双强”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争做发展经济的领头人,服务经济的热心人,带民共富的贴心人,争创带头富、带民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示范户”。采取“党员+贫困户”、“党员+致富大户+贫困户”、“党员+公司+贫困户”、“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贫困户”、“专业支部党员+三峡移民”等模式,组织党员致富大户开展联户帮带送技能、致富信息送到户活动,带民致富。通过开展“人人为民做好事,努力为民办大事”竞赛活动,广大农村党员以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增收为核心,以富带贫,以强带弱,以点带面,通过“教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助一点资金”,既“输血”又“造血”,使帮扶对象尽早走上致富之路。通过开展“亲情联动、情暧万家”活动,组织有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挂钩到经济薄弱村,帮扶到贫困户,进行科技对接服务,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党员大户+农户”、“党员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户”和“党员购销联合体+农户”等与经济组织融为一体的“双带”新模式,全市由农村党员干部领办联办的产加销联合体已发展到3000多个,带来了一人领出一群、一群带出一片的头雁效应。

5、加大对重大疫情的防范。2005年是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年份,2006年又将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又一个特大暴发之年。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早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策略,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和农户采用综合治理、压前控后的技术路线,以统防统治推动各项综防措施的全面落实,科学经济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流行。采用应用抗(耐)病品种、完善耕作制度、改革育秧方式、科学开展化学防治,重点引导农户抓好狠治残虫、一代若虫、水稻秧苗期和大田前期灰飞虱三个时期化学防治工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2006年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期间,培训大户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10月份以来,国外疫情扩大蔓延,国内内蒙、安徽、湖南、辽宁等省份相继发生疫情,我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向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大户积极宣传防治禽流感知识,先后发放有关科普宣传材料5万多份,增强公众的安全卫生意识。

通过各地各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带头创业致富、带民创业致富本领强的“双强”型村干部和“双强”党员示范户,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目前,重视科技素质培训已成为共识,学科技用科技已经成为大多数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学用科技的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在农村经济中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

二是增强了农村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创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党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有所增强,培养出一批有本领、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形成了党员争着富、群众跟着富的喜人局面。

三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执政水平。实用技术培训的有效开展,使更多的优秀党员成为带领一方群众发展经济和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一批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农村党员走上了村、组领导岗位,优化了班子结构,从而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第3篇: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

-----区实施“四培养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2006年以来,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东风区区委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了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的“四培养工程”。通过“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群众拥护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四培养工程”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有效载体,已经得到验证,并收到明显成效,应该长期抓下去。

拓宽党员发展渠道,加大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和发展党员的力度,是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的现实需要

把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的要求,是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的重要举措。区委把农村党员的培养和发展锁定在致富能人这个群体中。在对农村致富能人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一批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进行培养。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提高致富能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通过对致富能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能够有今天,除了他们自身辛勤劳动外,主要是有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引导,增强对党组织的信赖和向往。同时,还以农村党支部为单位,组织他们参加“”及党支部的学习教育等活动,教育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建国乡建设村赵宝福是繁育水稻良种的技术能人,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但他一直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其主要原因是他思想上有顾虑,认为自己做得不够,离党员标准有很大距离,同时担心入党后忙不过来,影响自家经济发展。党组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乡村干部主动与他交朋友,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培养谈心,使他认识到了入党非但不会影响自家的生产,还可以带动其他农户发展壮大规模,实现“双赢”,增强市场竞争力。赵宝福思想顾虑打消后,主动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七月被村支部吸收为预备党员。入党后的他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村95%以上的农户种上了优质水稻品种。

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采取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组织经验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今年组织两次致富能人培训班,培训45人次,重点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是坚持标准,严格培养和发展。区委把致富能人中的积极分子培养入党,严格按照发展党员标准和程序,决不搞以金钱划线,“嫌贫爱富”,而是把那些在致富方面起带头作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和靠近党组织的人作为重点优先进行培养。落实培养计划,选择责任心强、威信高的党员干部做培养人,加强考察写实,并经常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实践锻炼,促其早日成熟。一年来,共举办党的知识培训班5期,先后培训各种致富能人320人次,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5名,发展党员15名,占全区发展党员总数的38.4%。

强化教育引导,加大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的力度,是始终保持农村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是事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不好,党员队伍能否成为发展农村生产力先进群体的重要问题。我们把农民党员进行分类排队,把具有劳动能力的党员作为重点,突出培养致富能力,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存在的无法致富、无力致富和无门致富的问题。

一是“特色党小组”带动培养。我们针对原有农村党小组设置不合理、作用发挥不突出等实际问题,创新党小组设置,根据培养对象所从事的行业情况和本人的经营、技术等特长,逐个进行分析,把从事生产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农村特色党小组,特色党小组成员组成既考虑年龄知识结构,又考虑致富能力搭配,确保每个党小组都有一名以上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包村乡干部、村干部都联系几个特色党小组,与他们共同分析研究致富路子或经济发展项目。全区共成立种植、养殖、运输等特色党小组43个。由于特色党小组的设置体现了党组织、党员及群众的意愿,符合农村生产的需要,激发了党小组的活力,增强了党员作用的发挥。松江乡宏力村早甘蓝种植特色党小组,带动全村农民发展早甘蓝生产1500亩,通过协会销售到俄罗斯市场。建国乡圳江村党支部书记崔长青和几名党员成立养猪特色党小组,与东北农大合作,投资300万元建成圳江村种猪繁育基地,带动全村170多户发展养猪,全村仅养猪一项人均收入可达1200元。

二是“捆绑式”帮扶培养。区、乡118名党员与农村有致富能力的党员结成“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对子115个,帮扶时间一定三年,达不到帮扶目标不解对。重点帮助他们解决脱贫致富中的实际困难,协调贷款、安排专项资金、提供金融部门贷款信用担保,协调财税部门在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年初以来,共为帮扶党员协调生产资金120多万元,落实致富项目115个。

三是实用技术、技能传授培养。区农、教等部门大力开展科技之冬、送农业技术服务下乡等活动,制订了“科教帮富”培训计划,按照不同产业类型,采取结对指导、技术讲座、学习观摩、发送科技致富电教片和实用技术资料等办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一年来,全区先后组织3批农村党员到先进市(县)参观学习,举办农村党员专题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目前,全区已有80%以上的农村党员掌握2至3门实用技术,495名党员家庭成为科技生产示范户。建国乡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姜艳伟,通过新技术培训,引进黑香稻等优质水稻品种,带动党员示范种植黑香稻100多亩,进而带动全村种植黑香稻3000多亩。今年,仅此一项全村增收100多万元。松江乡兴国村党支部书记刘秀英靠养猪发了家,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积极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努力学习掌握养猪实用技术。带头创办了全村第一个家庭养猪场,成为全乡致富带头人。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发展养猪业,全村养猪户达到160多户,仅养猪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就达1000多元。

四是树立典型扶持培养。区委把选典型、育典型、树典型作为活动的重点来抓,先后培养和树立了以松江乡奶牛养殖大户袁成林等党员致富能人14个。对致富典型大力扶持,重点培养,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袁成林在养奶牛之初,既担心资金不足,又无技术保障,区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畜牧贷款中为他解决了3万元流动资金,又从市里请来畜牧专家作为袁家的技术顾问。如今,袁成林已成为小有名气的养牛大户。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大村干部的培养力度,是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加快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

实施“四培养工程”,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而提高农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是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一是严把“入口”,做好“选拔”的工作。我们把能否带领群众致富、有无致富本领作为选拔村干部的重要条件,放宽选人视野,严格选拔程序,采取“两推一选”、公开竞争、群众测评、组织考核等多种形式,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动能力强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和村后备干部,确保选出来的村干部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国乡西太平村致富带头人李胜国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带领群众整修村内道路,组织群众外出承包土地200多公顷,赴俄罗斯等地劳务输出100多人,为村民担保赊购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20多万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松江乡模范村党员王杰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后,投资10多万元,开办了休闲园,现已发展旅游点3个,为贫困户提供劳动就业岗位30多个,平均每个岗位每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受到群众的称赞。

二是管好“口内”,做好“培养”的工作。区委结合《乡村干部三年素质升级工程》,以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增强发展意识和致富能力为目标,采取教育引导、培训提高、扶持服务等措施,培训村干部120多人次,其中,35名村干部已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所有村干部都学会并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村干部带头领办、创办示范服务基地40个。松江乡模范村干部金青松,开办了个体水稻良种培育研究所,在自家致富的同时,积极推广振兴2号、振兴4号、“9031”、“509”、空育“131”、“北国香”等系列优质水稻品种,带动农民种植优质水稻400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550元。

三是畅通“出口”,做好不合格村干部的更新淘汰工作。村干部能不能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让群众说了算,每季度组织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一次“实绩评议”,凡是群众认为起不到“双带”作用、不宜继续担任村干部的,一律通过适当的方式免除其村干部职务。出现村干部岗位空缺的,采取党支部提名,党员联名等办法,支持鼓励致富带头人竞选村干部,对率先致富并有能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乡村党组织确定专人,与培养对象结成帮带对子,重点培养,并让他们参与村里重点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使其熟悉情况,积累工作经验,并接受群众的检验。同时,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对基本符合后备干部标准的培养对象,及时把他们选拔进村级班子,增强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一年来,全区共选拔22名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中,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人达到了70%以上。

通过开展“四培养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党员和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党员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目前,全区农村35岁以下党员人数达到76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5%,比培养之初提高了三个百分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建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创新“四培养工程”载体,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四培养工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不仅是一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程,也是一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因此,各级党组织应该树立长期抓、抓长期的思想,从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入手,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四培养工程”的领导。主要是建立三个制度:完善领导联系点制度。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挂一个村,联系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培养一个“四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抓一个“四培养”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典型,并将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切实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建立工作责任体系。形成区委全面抓,乡镇党委具体抓,组织部门牵头抓,包村部门配合抓,村级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区委组织部规划协调,科协、工青妇、金融、税务、国土、工商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四培养工程”责任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责任体系。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加强对“四培养工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建立健全督查、通报、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不断推动“四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

第4篇: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围绕明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对人才、技术和信息的需求,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努力帮助基层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切实把农业科技送到广大农村、送到基层、送到农户,让农民得到实惠。冬春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重点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着力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组织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中央《决定》传达到千家万户,让农民了解《决定》的精神实质,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落实《决定》的各项措施中来。

(二)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好农业科技服务项目,选择好科技示范户,积极组织农业专家科技致富带头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真正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在实际活动中做到农业专家、科技资料、农资新产品、科技指导“四个到户”,提高农民种田的科技水平。全县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0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万个。

(三)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结合全县冬春农业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人员,重点围绕我县推广的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农业技术讲座不少于2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不少于6万份,要使50%以上农民要接受培训,80%以上农户受益。

(四)引导农民发展科技致富项目。引导培训农民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设施,发展特色养殖业、保护地反季节蔬菜生产、特色小作坊加工、冬季运输等,变冬闲为冬忙,帮助农民增强致富本领和增加收入。特别是在我县试验成功的科技致富项目,要认真调研和总结,积极引导发展。

(五)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按照农业内部转移、非农领域转移和外埠转移的思路,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增强转移就业能力和致富本领。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促进全县劳务经济持续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组织宣讲团宣传政策。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宣讲团深入村屯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中央《决定》和党的惠民政策,使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组织农业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业务和特点,发挥优势,利用冬春时机,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重点组织“科技大集”、“专家小分队”和“科技巡回报告团”,深入乡镇、村屯和科技示范户举办农业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技术咨询。向农民赠送农业科技光盘、科普图书资料和农业技术宣传单,向农民推介农业科技新成果、新品种、农资新产品,引导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选择致富项目、安排好农业生产计划。

(三)组织致富能手现身说法。各乡镇要把“种粮能手”、“蔬菜大王”、“养殖大王”和“转移就业能手”等组织起来,在本地做巡回报告和开展致富论坛,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宣传致富典型,激发农民早富、快富的积极性。同时帮助积极性高的农民,解决资金和物资等方面的困难。

(四)利用现代传媒传播农业科技。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和报纸开辟专栏,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播发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和农业科技新成果等科技致富信息。同时注意总结和宣传典型,用典型引路的办法,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

四、几点要求

(一)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和责任。把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作为冬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纳入日程,精心谋划,切实将冬春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落到实处。

(二)要把工作着眼点放在为农户、为农民办实事。要把科技下乡工作重心放在农民身上,要注重实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解决发展粮食生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选择致富项目等方面的难点问题。

第5篇: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党的先进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社会的不断发展,总是不断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内涵,对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提出新的要求。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农村快速、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保持农村党员的先进性,要紧紧围绕当前农村工作重点,培养四种能力。

1、“双带”能力。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农村,这就需要培养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把先进性体现在促进和加快发展上,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做出示范和表率,提升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一是以教育培训为主,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采取电教培训、基地示范、专家讲解、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党员通过学习培训掌握致富技能,增强致富能力。我县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优势,引导农村党员学习科技知识、管理方法,掌握致富技术。2003年以来,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整合全县各方力量,对农村党员进行进行科技知识培训。2005年还与县科协联合,将远程教育与科协的农函大培训相结合,构建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使每名农村党员掌握1-2门致富技术,培养了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搭建载体,以提升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2005年,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实施争创“双百”工程活动,在党员的带动下,群众学习致富技能的热情高涨,涌现出了一批致富能手。

2、学习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共产党员要想使自己不被淘汰,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充电”,提升自己。缺乏学习意识,平时不勤于学习,就容易导致思想上的落后、政治上的幼稚和行动上的盲目。因此,广大农村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做学习型党员,把学习作为掌握知识、增强致富本领的重要手段,不断培养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我县明确规定各村党支部必须制定党员学习年度计划,并定期进行考核。各村党支部每月至少组织党员集中学习1-2次,党员要认真完成个人自学计划,坚持搞好自学。

3、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始终站在农村发展的前沿,紧紧把握农村发展的脉搏,大胆开拓,勇于创新;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脑,紧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让农村党员转换思想,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不断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鼓励农村党员带头进行实践,引导他们走出田间地头,融入到市场经济中来,按照市场需求,带领群众抓好生产。通过自身的创新工作,成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先进性。

4、自律能力。在农村,党员的言行举止,对群众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需要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不断强化自身修养。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纪党规作为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违法的事不干,违纪的事不做,有损党员形象的话不说,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切实为群众树立榜样,在建立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中体现先进性。

第6篇: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一、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

我市因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全市有农村人口9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近一半,农村劳动力资源58.8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3.9万人。农业是我市的基础产业,但我市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村生产力还很落后,农民整体生活水平还很低。近几年来,我市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村实用人才,他们在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商贸流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人才数量少、素质低。现全市有农村实用人才22700名,仅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2.3%,文化程度近80%都在初中以下;二是人才分布不均,城郊多于远郊,川水地区多于脑山;三是农村实用人才的个体优势尚未形成群体优势,整体效益发挥不充分;四是有关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培养、使用机制;五是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潜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市委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全面建设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摆在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年3月,我省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强省战略。**年11月**市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同时市委、市政府制定了《**—2010年**市人才开发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预期目标,即到2010年**市农村45岁以下掌握一定技术和技能的人员,达到8万人以上,并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民增收,稳步推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各类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拓展信息传递渠道,推进农村技能培训课件开发。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实施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青年农民的科技培训、各类能工巧匠的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等工程项目,全市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不少于400期,培训人数不少于10万人(次),农村党员的培训面达到95%以上。通过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使全市农村干部和绝大多数农民党员全面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45岁以下的农民党员至少掌握1—2门适用于本地区生产需要的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5年内争取每个乡镇培养30—50名党员致富“明星户”,培养10—20名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头人,使其中一批人达到农民技术员或中、高级农民技师、经济师的水平,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层出不穷,逐步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和实际需要的科技人才和各类实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把“三培双带”活动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

“三培双带”活动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容之一,也将有力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步伐,因此把“三培双带”活动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在举办党训班的同时,重点加强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讲授,强化党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识,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以市县农广校、市县职业学校,县乡党校为依托,利用党训班、党课学习的机会,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党员新科技开发基地,进行示范培训,增强党员致富的能力。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一是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致富能手参加党组织活动,增强入党光荣感。二是引导、组织各方面的行家里手、致富能手参加党课和党内的其他活动,让他们直接了解和熟悉党内生活,深刻认识党的宗旨,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三是认真考察,跟踪了解,把那些积极上进,思想品质端正的致富能手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同时,加强党的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并进行相关内容培训。四是确定培养联系人进行帮助教育,让致富能手实现入党愿望。按照入党程序,严格标准,指定正式党员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帮助他们在政治上迅速成熟,为早日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

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对党员致富能手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争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实践者,事事处处作出表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党性强,思想活跃,掌握实用技术并且有较好的基础的党员,经党组织考察,列为村级后备干部。突出培养重点,加强培训,有意识让确定的后备干部参与村两委班子开展的活动,列席有关会议,增强工作决策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对于培养成熟的党员致富能手,根据村两委班子的需要,按照《基层组织选举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程序进入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使基层党员和干部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在示范带动作用中,把党员和村干部的经济、技术优势与群众的资源、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投资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通过党员、村干部带动广大群众学习农村适用技术,使党员干部成为先进技术的“二传手”,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村干部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兴办示范基地、组建服务中介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等多种形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争当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

三、把教育培训作为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最广大来源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群众,拥有较高素质的农民群众是培养大规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土壤。因此,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农村教育手段,大力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实用人才的培养。

结合实际,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农民培训工程,不断充实和更新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综合性,特别要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加大实用技术培训的分量,特别是一些短、平、快项目技术的培训,使一部分党员和群众能在短时间内富起来,并树立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不断拓宽培训渠道,满足不同层次的党员和群众的需要。培训主要采取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要符合农业生产经营特色的实际,又要考虑到相关人员的接受能力和承受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阵地和教学器具,轮训和普训相结合,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多种形式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同时,认真实施好《2002—**年全省农村牧区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实施意见》、《**市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规划》等意见、办法,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全市农村现有剩余劳动力23.9万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本着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目标,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劳务输出由普通劳动力转为技术工人,增强农村劳动力脱贫致富的能力。培训与服务管理模式主要采取“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培训+小额贷款服务”、“培训+就业服务”、“培训+劳动安全服务”4种方式,培训工作充分结合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特点,突出针对性、适用性、简便性和灵活性,把提高服务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开展好科普冬训和星火培训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针对科普培训对象,重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的培训。科普冬训的内容包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适用技术、岗位技能培训等,并根据形势发展和要求,对每年的培训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如增加公民道德建设、反、破除迷信等方面知识的讲授和培训。星火培训是星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农村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方式之一,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农牧业示范户开展,能有利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因此,要通过科普冬训和星火培训活动的开展,有效推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落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的综合素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思想政治过硬,科技文化素质较高,能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脱贫治富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实用人才队伍。

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充分发挥农村职业学校、化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村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依托市委党校,市、县农广校,县、乡党校,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把培训形式与科普冬训结合起来,把巩固培训成果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把自主培训与结对帮扶活动结合起来,使培训工作分阶段有序进行,确保培训工作的落实。充实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提升教研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全市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开拓省外继续教育基地,确保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稳定性和高质量;逐步优化整合全市各类培训资源,建立统一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人员的施教水平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积极与其它省、市(区)联系,利用外地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的基地和设施加强培训工作,并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坚持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突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推动教育培训投资的多元化、社会化。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

第7篇: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各支部: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提高村镇干部和广大农民素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文明村镇,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在全镇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村镇”的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村镇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以“知识兴农、科技富农”为主题,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村镇为目标,引导村镇干部和广大农民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在村镇营造“人人、处处、时时”学习的浓厚氛围,培养和造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各类人才,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二、创建范围镇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

三、学习内容

1、镇村干部要着重学习政治理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世贸知识、行政管理知识、村镇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网络知识,增强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能力。同时应掌握1~2项种养技术,每年进行1~2次学习辅导讲课。

2、农业技术人员在着重在知识更新上下功夫,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率先学习和精通先进实用技术,掌握市场信息,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3、镇村企业负责人要加强对市场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最新生产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努力增强新品种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4、广大农民群众要根据增强致富技能、提高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文化、政策法规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活动。在加大对鹅、猪、羊、牛等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养殖增收能力。

四、总体目标通过创建“学习型村镇”活动,镇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能自觉适应时展要求,确立终身学习理念,镇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改善;镇村建立起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网络,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进一步突出,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五、具体要求

(一)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各单位要建立学习日、农民学习月和党委中心组、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制度。把集中学习与平时学习结合起来,以平时学习为主;把集中辅导与自学结合起来,以自学为主;把知识积累与学以致用结合起来,以学以致用为主。

1、举办科技大集和送书到农户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利用重大节日和农村集日,开展新技术、新知识的宣传和演示活动积极开展咨询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向农民送书、专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荐书,积极组织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致富能人和科技人员开展致富家庭结对活动,努力拓宽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渠道。

2、开展巡回讲演活动。要培育一批学习典型,适时组织技术骨干、专业大户和致富能手,进行以宣传学习体会、传播致富经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巡回讲演活动,不断扩大示范辐射范围。

3、开展竞赛评比活动。通过竞赛评比,促进学习热潮的兴起。

4、开展培训活动。充分利用镇苏木党校、团校等阵地,积极举办各种讲座和科技培训活动,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各类农业协会要不定期的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发挥各类专业大户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和引导农民。

5、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各单位要以创建“文化特色村”和“文化特色户”为龙头,通过举办群众参与率高、涉及面广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活动之中,带动农民家庭文化和乡村民俗文化的共同发展。镇里要抓出1~~2个“文化特色村”典型,每个村要至少抓出3~~5个“文化特色户”典型。

(二)建章建制,务求实效版权所有

1、建立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各单位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协调、指导、推进和考评。

2、建立投入机制。各单位要本着勤俭节约、不加重负担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对图书室的投入。

第8篇: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围绕明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对人才、技术和信息的需求,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努力帮助基层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切实把农业科技送到广大农村、送到基层、送到农户,让农民得到实惠。冬春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重点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着力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组织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中央《决定》传达到千家万户,让农民了解《决定》的精神实质,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落实《决定》的各项措施中来。

(二)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好农业科技服务项目,选择好科技示范户,积极组织农业专家科技致富带头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真正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在实际活动中做到农业专家、科技资料、农资新产品、科技指导“四个到户”,提高农民种田的科技水平。全县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0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万个。

(三)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结合全县冬春农业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人员,重点围绕我县推广的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农业技术讲座不少于2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不少于6万份,要使50%以上农民要接受培训,80%以上农户受益。

(四)引导农民发展科技致富项目。引导培训农民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设施,发展特色养殖业、保护地反季节蔬菜生产、特色小作坊加工、冬季运输等,变冬闲为冬忙,帮助农民增强致富本领和增加收入。特别是在我县试验成功的科技致富项目,要认真调研和总结,积极引导发展。

(五)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按照农业内部转移、非农领域转移和外埠转移的思路,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增强转移就业能力和致富本领。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促进全县劳务经济持续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组织宣讲团宣传政策。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宣讲团深入村屯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中央《决定》和党的惠民政策,使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组织农业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业务和特点,发挥优势,利用冬春时机,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重点组织“科技大集”、“专家小分队”和“科技巡回报告团”,深入乡镇、村屯和科技示范户举办农业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技术咨询。向农民赠送农业科技光盘、科普图书资料和农业技术宣传单,向农民推介农业科技新成果、新品种、农资新产品,引导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选择致富项目、安排好农业生产计划。

(三)组织致富能手现身说法。各乡镇要把“种粮能手”、“蔬菜大王”、“养殖大王”和“转移就业能手”等组织起来,在本地做巡回报告和开展致富论坛,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宣传致富典型,激发农民早富、快富的积极性。同时帮助积极性高的农民,解决资金和物资等方面的困难。

(四)利用现代传媒传播农业科技。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和报纸开辟专栏,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播发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和农业科技新成果等科技致富信息。同时注意总结和宣传典型,用典型引路的办法,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

四、几点要求

(一)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和责任。把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作为冬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纳入日程,精心谋划,切实将冬春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落到实处。

(二)要把工作着眼点放在为农户、为农民办实事。要把科技下乡工作重心放在农民身上,要注重实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解决发展粮食生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选择致富项目等方面的难点问题。

第9篇: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市的实际,充分发挥市直部门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优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帮助市直工作队在所驻村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活动,提高新时期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文明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今年驻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把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活质量、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促进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市直工作队所驻村全面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服务活动,建立科技、文化、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其致富能力;推进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和新农村书屋建设。

三、活动原则

市科教文卫服务分团坚持“统分结合、条块兼顾、各有侧重、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驻村工作组织开展活动,为工作队及所驻村群众提供服务;县区服务队在配合市科教文卫服务分团搞好相关活动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制订驻村科教文卫工作实施细则,承担本地驻村工作队的科教文卫服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经常开展一些形式多样、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服务活动。凡是驻村工作队、群众所需所求,就是科教文卫服务的重点和方向。市科教文卫服务分团负责全市科教文卫服务工作的部署和指导。

四、活动内容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主要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协助驻村工作队制订所驻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参与工作队对所驻村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的考评。

1、送科技下乡活动

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科普大集、科技下乡等综合性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优势产业项目,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乡(镇)、村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切实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服务。

进行政策宣传、科普知识讲座、技术咨询。组织科技专家深入基层,宣传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针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示范,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和运用实用新技术的能力服务。

科技致富经验介绍。邀请优秀农民企业家和科技致富能手,介绍创业经历、致富经验,帮助农民更新观念,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为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服务。

搞好科技扶贫对接活动。组织科技人员结合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帮助当地农民围绕发展绿色食品、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资源开发利用,开发出适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农产品,形成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探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服务系统,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应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使农业科技知识快捷、方便地进村入户,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

2、送文化下乡活动

积极推动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开设文化音像专场,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3、送医下乡活动

开展健康检查义务活动,每年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对51支驻村工作队所驻村农民群众健康巡回普查义诊服务,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开展卫生常识咨询和预防卫生知识宣传,重点帮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众。

4、送图书下乡活动

推进新农村书屋建设,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

5、送法下乡活动组织法律宣讲队,以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森林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等为重点内容,向农民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动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

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深刻认识驻村科技服务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市驻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驻村工作科教文卫服务分团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活动;各成员单位要发挥部门的特点和优势,派出精干力量大力配合科教文卫服务分团的工作;各县区要精心制定方案,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自觉接受市科教文卫服务分团的指导,形成上下呼应、市县(区)联动的机制;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协调行动。

(二)抓好落实,加强督促检查

根据服务分团总体安排,各成员单位要深入农村,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做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送什么,不走过场,多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为广大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市驻村科教文卫服务分团在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的同时,要对县区服务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市驻村办将适时对各成员单位、各县区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三)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各新闻媒体要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活动的宣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开展活动的情况、工作成果和典型事迹,推广先进经验,促进驻村及科教文卫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