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德育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1、寻找“动点”
(1)“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
(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3)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2、 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 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
(2)制作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
(3)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课堂组织。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扩大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活动中学生情绪激昂,教师如组织不当,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目标思维内化活动。要做到形、神结合,形散而神不散。师生需要默契,老师更需要有较强组织能力。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控制。
2、课堂评价。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兴趣爱好也有差异,从而导致在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进度与产生效果产生一定差异。因此,在活动中如何及时、科学地评价课堂活动化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困难。
3、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对于新课程,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很大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故往往会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
[关键词]英语 教学活动 学习风格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43-01
1学习风格的概念
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由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谭顶良先生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Reid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学习风格的种类也很多,根据《感知学习风格倾向问卷》初中生的学习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视觉型,这是一种对图表、图片、绘画及电视画面比较敏感并有很强视觉性记忆的类型;(2)听觉型,这是一种喜欢与他人进行合作或学习并接受语言信息好的类型;(3)触觉型,这是一种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擅长角色扮演的类型。
2测量概述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问卷调查法测量出学生的主要学习风格并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设计不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查工具是Reid(1987)所设计的《感知学习风格倾向问卷》。
3课堂活动
教师在了解了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格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3.1与视觉型学习者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每一节课的开始,在电脑屏幕上可以放一首英文歌曲并配有歌词,并在学生听过歌曲后对一些词汇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加深记忆。
如果热身活动是讲故事,那么可以让学生先找些书面材料,题材不限,长度控制在三到四分钟讲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把较难的句子、词汇改变成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的水平。故事讲完后,可以设计一些二、三道问题,供学生练习。
在词汇教学中不要简单地根据单词表或字典里的释义给学生讲解,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词汇配以绘画,这样每堂课会有新鲜感,印象深刻当堂课就可以记下单词,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复习单词时,可以展示这些图片,让视觉性学习者说出单词,拼写,以及中文的意思,避免了复习课的枯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一些词汇,短语,句子一定要有板书。
课后的活动,教师可以为视觉型学习者准备一些简单中英文对照的书籍,指导他们写读后感,每天的默写五个一百分可以换取读一本书,这样的机会很容易得到,同学们争先恐后要拿到五个一百,课上,课下认真背单词,都以得到英文书为荣,学习英语的气氛很浓厚。
3.2与听觉型学习者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的英文歌曲中,听觉型学习者可以听到旋律优美,歌词清楚的英文歌曲,这是他们喜欢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学生通过模仿单词的发音可以在兴趣中扩大词汇量。教师要对所选的歌曲进行把关,不仅要流行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七年级可以是英文歌谣,级可以让他们接触一些给予爱,奉献爱的歌曲,例如Take me to your heart,Hero.
在讲故事环节中,听觉型学习者在听完故事后可以很快地回答出Question。在词汇学习中除了图片,文字,还可以加上声音,比如动物的声音,某人物台词的声音等等。
课后,教师要介绍一些简单的演讲稿,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Special English给听觉型学习者,这样通过听来模仿听到的语音,可以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
3.3与触觉型学习者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触觉型学习者动手能力强,许多是班级的“捣蛋鬼”,教师首先不要讨厌他们,可以设计一些英文故事,使触觉型学习者根据故事内容设计表演动作,使听故事的同学更好得理解故事,这样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提高。。讲授和复习词汇时,触觉型学习者也可以根据单词设计肢体语言。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指导同学们排练英语课本剧,这时同学们乐在英语学习中。
有一位男学生,一进校从七年级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都不大,课上不认真听讲,小动作多,课上总是制造麻烦,但是他动手能力强,同学们的修正带,手表坏了,修理时总能看见他的身影。经过Reid的感知风格问卷测试后,他确实是触觉型学习者。我在教学中先让他找一些流行的英文歌曲,他开始很惊讶,但还是同意了。随着他的歌曲在英语课上播放,一种认同感在他心中萌生。后来的英语课他总是主动提供英文歌曲,和同学们一起唱,态度非常认真。有时还用动作和声音把卡通人物展现出来,同学们为他喝彩,他的内心也在悄悄改变:课上安静了,小动作少了,成绩也提高了。
人的个性对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是间接的,它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只有有针对性的照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施以适应教育,才能使每一类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来学习,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所得。
参考文献
[1]Reid,J.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
[2]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一、精心备课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强调以教材为本,过分依赖教材,最后变成死教书。新课改指出,教材是一种教学资源,至于老师如何备课,如何安排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新课程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外,还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要让学生体验各种探知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安排一些小实验、小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备课的时候,老师要时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这句口号人人会喊的,但真正要做到却是很不容易的。除了注意因材施教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如何相互帮助。学生相互帮助,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
二、挖掘生活资源
生物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很多生物教学资源,我们老师要让无声的日常生活资源,变成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素材,再将这些生活资源与教材进行有机的整合,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酸奶是我们常用的饮品,好喝又有营养,那么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探知它的制作过程。有些学生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在制作酸奶的时候,需要无污染的新鲜牛奶与器具,那么,如何保证制作酸奶的器具是没有被污染过的呢?再如,夏天的食物容易变质,我们能不能猜测一些防止食物变质的方法呢?这些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三、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
初中学生天生好动,假如死板地要求他们在课堂只听不动,是没有教学效果的。在应试教学中,老师过分的强调师道尊严,过分的强调严格的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上动也不敢动,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解,对生物课没有什么兴趣,再加上生物学科在中考中的作用也不高,很多学生的心根本就不在学习上,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比如,在学习消化系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品尝水果,如小西红柿、红枣等等;在验证水对植物的作用的时候,可以用吹风机吹芹菜,学生会看到被吹风机吹过的芹菜,耷拉下来,假如,将这些芹菜再放置在水中,可以看到芹菜又挺起来了,这说明水具有使植物坚挺,保持直立的作用;在学习呼吸系统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一起做深呼吸,然后看看谁逼的时间长些;在学习血型、输血与献血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抢救病人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输血的时候怎么配对血型。总之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增加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掌握生物知识。
四、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
探究教学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因为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很多老师怕跑堂,常常不喜欢开展,但,只要我们组织得好,它与其他教学模式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生物教学能经常性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习惯了也就不会跑堂了,时间上也好控制。更何况,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不是为了完成教书的任务。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展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并学会与其他同学交流技巧。比如,探究鱼鳍的作用,这是用时不多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能很快完成,但对学生的素质提高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假如凭老师的讲解,估计也没有几分钟就能讲完,但学生无法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更无法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有些探究活动在课堂上不好开展,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探究,比如,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有的探究活动,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就布置学生在家完成。比如,探究霉菌的生长环境,将某些新鲜的食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从而得到食物霉变的原因。让学生在家做探究活动有很多优点,首先是时间充足,其次是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时大胆的猜想,敢于标新立异,设计的实验方案、步骤要力求科学、简单。当然,初中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毕竟还有限,凭一人之力常常设计不出好的方案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找到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假如某些学生模仿了别人的方法,也不要批评他们,因为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如果批评了,他们可能连模仿的能力都会失去,更不要说去创新了。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来说,要想贯彻实施生本课堂原则,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这样对于老师了解学生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使教学活动效果达到最佳,实现高效率教学。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如何增强初中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一、掌握提问技巧
了解学生的需求就是要知晓学生对于老师教学所持的看法。要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所想,老师就要多创造一些可以与学生产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于老师讲述内容的接受度。因此,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参与程度的强弱与老师的提问方式有很大程度上的关联。如果学生认为老师的提问没有意义,无法进行回答,都有可能使学生在老师提问过程中“失声”,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互动,从而使老师预期的教学进程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所以,英语老师如果想要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式教学,就要充分思考自己提问方式是否适合学生,能否使学生积极响应自己的提问,从而达到使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目标。以“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课为例,如果想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方式,老师可以将自己的问题选在让学生讲述自己生日时间或者自己过生日的场景等这类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方面,使自己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有回答的欲望,这样,便可以使提问的方式发挥其原本的作用,也真正落实了以生为本的原则。
二、实现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较强的代入感有助于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化,只有学生掌握了老师的授课内容,才能说明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实现了有效性这一目标。尤其对于英语来说,语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最真实的场景下才能有感而发,有思考的方向,才能进行有质量的回答。在学习“Don’t eat in class.”这篇课文时,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对于课文和相关句型的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联想最近几次遇到的自己班上同学在班上吃东西的行为,对这一行为进行观点阐述,表明自己对于这种行为的所持观点,以及今后遇到这种行为会采取什么行动。通过这种情景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话题讨论中去,避免了无话可说,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要对学生英语表达中不得体的地方进行指出改正,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情景教学是一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老师设定的大方向中尽情发散思维,最终实现老师预想的教学效果。所以,针对英语具备的开放性的语言学特点,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经常运用此方法,以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
三、增强课堂趣味性
趣味性的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放松心情,进而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增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因此,老师就要避免将课堂打造得过于严肃性,一味追求震慑学生,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会有紧张感和惧怕错误的想法,遏制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老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尽量打造的充满趣味性,让学生感觉在如此轻松的课堂上即使回答错误也无所谓,从而积极投身于课堂参与中,与老师形成良好互动。以“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一种运动方式,其余同学用英语进行竞猜。这种英语小游戏可以充分将学生的参与度带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运动单词,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积累。
生本课堂要求老师以学生的需求为自己的教学指明方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对老师教学是否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体现,学生参与性高,老师才有更多可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方向。所以,老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使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最优化,也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相应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齐小健.A sample teaching plan for reading:教学设计[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01).
1.对教材活动内容的重新调整
1.1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按照教学进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教学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进行,那时天气寒冷,池塘里基本捞不到水蚤,在花鸟市场也不易购买到,因此这个探究性实验几乎很少有学校安排学生操作。而9月份天气温暖,正是水蚤大量繁殖、活动的时候,因此,笔者开学初就安排学生捕捞,进行探究性实验。学生探究欲望浓,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实验效果好,保证了探究性实验的正常开展,产生了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了探究能力。
1.2“人的性别决定”这节内容,纸片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存在纸片剪裁花费时间、不简便、纸片不易混合、演示实验时视觉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可将此活动改成乒乓球游戏。(1)在一个纸袋上标明“母亲”,在另一个纸带上标明“父亲”。(2)把两个黄色乒乓球放到标有“母亲”的纸袋中,每个黄色小球代表一个X染色体。(3)在标有“父亲”的纸袋中放入一个黄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白球代表Y染色体。(4)从每个纸袋中随机抽取一个球(不要用眼睛看)。如果拿出的是两个黄球,表示孩子是女的;如果一个黄球和一个白球,则表示孩子是男的。记录得到的“后代”的性别。(5)把小球按原样放回纸袋,再重复步骤(4)九次。
2.组织栽培和饲养活动
七年级上册教材主要是植物学有关知识,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建议是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秋冬季节,正是栽培小麦的季节,因此给学生分发小麦种子,安排学生栽培并观察小麦的一生。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自觉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如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植物的开花与传粉,等等。除了用种子繁殖种植小麦外,也可以营养生殖,例如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种植大蒜、生姜等都能观察到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在活动中,学生会自发产生探究欲望和各种疑问,极大地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七年级下学期是春夏季节,正是饲养家蚕的时间段,教师给学生分发蚕卵,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昆虫发育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情感。
八年级上册主要是动物学方面的知识,其中教学“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部分内容时,部分学生有饲养春蚕的经历,鉴于秋蚕不易获得,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观察到更丰富的生命世界,可让学生捕捉果蝇,并饲养和观察果蝇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果蝇这种材料具有容易捕捉、生命周期短的优点。在25℃左右,从受精卵到成虫大概10天左右,但由于果蝇个体小,会飞,学生在饲养和观察过程中会遇到饲养容器不易清洁、较难观察到受精卵和羽化过程的问题。而另一种材料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具有个体大易观察、易饲养、易清洁、成虫不飞的优点,但其生命周期较长,从受精卵到成虫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如果直接从花鸟市场买回幼虫,学生就可在1个月左右观察到幼虫、蛹、成虫的发育过程。通过这个活动,在饲养过程中,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遗传性状等知识,在饲养中发现、在饲养中收获。
3.以科技创新大赛为平台,开发探究性活动
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大赛,有全国赛和各个省、市赛。借助这个平台,教师可通过讲座和课堂宣传这项比赛,挑选对生物学兴趣浓厚,喜欢做实验和探究的学生进行定期培训,辅导参赛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例如:挑选主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并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能得到快速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他们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研究,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后备力量。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
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一、有效学生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利用活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活动可以消除学生在数学课中的疲劳,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汲取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能减轻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有效学生活动的四个要素
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我们要认真把握好活动的“四要素”,即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效果。
1.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课堂四十五分钟,需要涉及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那么,师生的活动时间应如何分配呢?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时间分配也会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要求应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要多于教师的活动时间。如果没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2.认真确定学生的活动内容。有了合理的时间安排,我们就要认真确定一下学生的活动内容了。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安排及训练要点来认真确定每节课让学生活动的内容。
3.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有课外的,也有课内的,在课堂上主要有:观察、动手操作,动脑,自主交流,小组探究、猜想、归纳、验证、推理等活动方式。
4.努力提高学生的活动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活动效果的好坏是检验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优劣的唯一标准。
三、有效学生活动的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老师要提高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要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时效性,则在备课中就要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学情。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是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有明确要求:时间合理,一般以课前5分钟以内为宜;目的明确,明确学习任务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富有启发性,导入的问题情境要求是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
(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活动中获得新知。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顺利地进入到逻辑推理的证明,便轻松愉快地得到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课堂练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目的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启发性原则;④多样性原则;⑤少精活原则;⑥量力性原则。
2.练习设计的类型
①设计复习性练习;②设计准备性练习;③设计形成性练习;④设计基本性练习;⑤设计变式练习;⑥设计判断性练习;⑦设计混合性练习;⑧设计综合性习题;⑨设计拓广性练习;⑩设计系统性练习。
除以上练习设计外,为了反馈调节教学过程,检测评价教学效果,还需设计“检测性练习”。当然不是每堂课都要全用上面各类练习,应根据教学实际来确定。
四、课堂小结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创新 德育教育 对策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人格品德方面的教育极为迫切,因为他们还处在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他们品德塑造的黄金时期,为此,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的创新德育教育,提高德育质量。新形势下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初中生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是责无旁贷,班主任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先锋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个性、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
一、巧用班会时间,狠抓德育教育工作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身份识别,有了既定的自身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在初中阶段他们又处在个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初中生的个性特征,他们好模仿,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在在德育方面,他们也会被感化和同化。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初中生的数量较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很难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班集体的作用,班级作为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单位之一及自治组织,其学习氛围、班风及班主任的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是目前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依然较大,学习任务依然较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很难挤出专门的时间,这时候班会或者班级活动就成为开展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班会作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平台,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活动,作为联络师生感情和同学之情的盛会,对学生的德育感化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开展德育教育,如进行日常的校纪校规的教育、开展尊老爱幼的教育、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同时在开展这些教育的时候可以选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观看教育类的视频、开展话剧表演等等,最好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二、发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和课堂的作用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因为作为人民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此,作为初中教师除了完成教书的任务外,还要有责任有义务的培养学生的品德,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教学的机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初中生几乎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一般都来自老师的讲解或者父母的熏陶,他们的个性在此阶段还没有完全凸现出来。如果单纯的进行德育教育,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较淡,也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初中生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可能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是如果我们的老师能运用好知识迁移及图示理论,做好日常生活与课堂知识的完美结合,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激发,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依据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把德育工作运用生活化的情境和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喜闻乐见,学有所获。例如,在学习牵扯到文明行驶和有关交通的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交警叔叔和行人,通过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许多的交通法规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三、开展德育实践,让学生感悟德育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我们还不能仅仅依靠教材,教材中的文章必定是有限的,内容涉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这样是达不到既定的教学效果的,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为此,我们要开拓视野,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初中生的德育、法律教育。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德育和法律知识后,有意识、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加强对这些品德情感的感悟。如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在学习上,生活上结成帮扶队,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四、挖掘学生资源,培养得力小助手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纷繁复杂,如果班主任都事事亲躬,不但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同时也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一旦班级管理跟不上,学生就会失去自觉性,班里就会乱了套。为此,班主任老师要学会借力管力,使用民主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法,选出几个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学生,然后把班里的卫生、纪律、两操、文艺等工作放手大胆交给他们,让学生来管理学生。定期召开班干部会,不断指导他们的工作方法,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校德育工作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渐摆脱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与管理,这对以后的发展都十分的有利。
五、以身示范,家校合力
初中生喜欢把自己的老师作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就要给学生做好榜样,做到高为师,身正为范,不光有惊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要拥有一颗爱心,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让学生尊崇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身上学习高尚的品质,提高自身素养。对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来说,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包括家庭。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认为有效的教育活动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而是家校合力,两者相互推动和促进。对于学校来说,要有效的联系学生家长,只要学校的条件允许就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家长可以以身说法,用现实案例来开导和教育学生。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请德育事迹进校园,开展德育活动。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参与活动,让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德育合力。对于家长来说,要相信学校和老师,要大力配合学校的工作,对于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只要条件允许就要积极参加,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不良品德,矫正,文化,教育
我们国家在加快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强初中生的道德发展教育事业,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初中生的道德发展呈现出诸多良好的表现,例如思想活跃、成才欲望强烈、自我意识较强等方面。但是对于初中生的道德发展同时仍存在不良的现状,初中生对待人生不够积极、心理素质明显很差、诚信观念淡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采取所示,进行矫正。
1、重视家庭教育,去除不良品德的根基
家庭是导致初中生的德育的根基所在。家庭是初中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的思想道德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总体上看,家庭教育大体上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问题,有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比如有的家长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学校作为看管孩子的场所,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不闻不问;有的家长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投机行为,低级庸俗的生活作风,甚至违法犯罪活动,使其子女耳濡目染。对于这些家长的做法潜移默化的就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他们对社会做出的不满的行为,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话语都会造成初中生的效仿,在这种的家庭的教育中初中生的道德修养也不会很好,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举办家庭教育讲师团师资培训班,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对初中生道德人格影响很大,父母总是认为自己所说的永远是正确,不能够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这样很容易使自己的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家庭在培养孩子时应该实行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有的家庭也对孩子望子成龙心切,而对子女过度的溺爱,并对其放任不管的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初中生产生各种道德人格问题。转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树立教育子女“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确思想。借鉴以往中外家庭教育的经验,并且根据当今的社会经济需要和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家庭育人目标,即做“四有”新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常言道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子女日后做事的标准。所以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明白,家长应当平等对待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净化家庭环境,让孩子耳濡目染,一开始就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因此一是我们要明确家庭在初中生道德教育中的义务、责任和日标构建家庭道德教育的科学体系运用机制和评估系统。二是要制定具体化的家庭道德教育指标体系和实施规则使家长们知道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内容、方法步骤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并形成相应的责任制度。二是要建立家庭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形成科学规范、协调统一、系统运作的评价标准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初中生道德教育中的整合与互动。
2、抓好学校教育,提升品德教育的效果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当今,已经忽视了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去,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在教育方面考虑到应该让学生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侧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于道德教育看的很轻,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当前大多学校都把教育质量当成学校的生命线,家长用以衡量和判断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标准也是判断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于是,学校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教育,重近期效应,轻长远效应,重局部利益,轻国家利益。而在教师的德育教育中,一些教师无视德育教育的规律,不遵守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犯错误则严加惩罚,经常采取一些传统的、简单粗暴的、压制堵塞的的办法来教育他们。对后进生进行挖苦、讽刺,对自己与对学生,标准不一致。缺乏社会实践,致使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彼此孤立,达不到预期的德育综合目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各级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却不尽人意。“目前学校在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不在不重视,而在不实在;不在不突出,而在不渗透;不在不知情,而在不贴心;不在不活动,而在缺实效。”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学校对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应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各类活动之中。并应重视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过于抽象脱离初中生生活实际。而在相对封闭的德育课堂中进行的独立过程依靠单独的课程如公民课、思想品德课等、单独教师、单独机构来实施。
3、实施实践教育,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实践能力
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工作要为初中生服务,注重初中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初中生作为肩负建设祖国和完成历史使命的新一代,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是首当其冲的。在德育工作中要从初中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制定德育内容,设计、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问题,“90后”群体身上呈现的道德人格“知行脱节”。现今学校只注重学生的课业学习,对德育教育很放松,使学生对道德实践却一无所知。我们要对初中生全面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初中生道德观念。现如今,道德实践活动在校园中广为流传,也吸引了很多大学生,“讲文明、树新风”就是不变的口号。通过实践提高道德素质也是最快最有效地方法,这样每个大学生不但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让每个大学生切身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掉校园不文明行为,避免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脱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立具有实践性的德育方式,强化初中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就应改变以政治课堂教学为主的德育方式。德育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应该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德育方式就要具有实践性,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在课堂中任何学科教学都要渗透德育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集体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规范他们的言行矫正他们的思想,提倡和鼓励高尚,无私等传统美德,鄙视惩戒和卑劣等恶劣行为,从而指引他们走正确的路。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总之,在初中生思想道德发展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的放矢地谋划工作新思路,改进工作新举措,拓展工作新领域,才能使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