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第1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音乐教育已逐渐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基本目标,并且有效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以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 声乐教学 有效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主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教育;或者一些教师过于偏重于叫唱,即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学生在音乐创作欣赏等方面仍极度匮乏。因此,在素质教育不断实施的阶段下,学校教育应认真领会音乐教学思想,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主要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声乐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有效课程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和鉴赏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而缺乏正确的讲解与教导。因此,在新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在教学的设计上加以创作,认识到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声乐教学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上课的情绪,比如在课堂上临时开展小游戏“击鼓传球”,即鼓声停止的时候,球传到哪位同学就由该同学演唱一首歌曲。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凝聚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从另一程度上感受声乐的魅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

二、丰富教学课堂的内容

改善声乐教学的质量,课堂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丰富课堂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前应认真规划好所教的内容,所学内容需与学生的兴趣、生活紧密相关,确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进民族传统乐器教学改善教育质量。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现代化教育时代下,人们对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较为重视,大部分家长也都希望孩子可以掌握一两种乐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乐器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上,二胡、钢琴、笛子等乐器都可以与传统民族课程资源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我国音乐的历史和传统,了解民族的乐器,激发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因此,从另一层面上来说,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资源,可以有效地改善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逐渐发展到教育事业中。在现代教育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在声乐教学课程上,多媒体应用可以做一些教师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从而使音乐知识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也更加方便,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符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因此,在素质化教育下的音乐教师,应充分做到教育的时代性,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进行有效地教学。例如,在教学音乐《长江,长江》一课时,教师可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以辅助教学,可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一段长江滚滚而来的景象,感受江水的浩瀚与汹涌,然后进行歌曲的学习。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热情,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一开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被多媒体视频调动起来,同时对音乐的背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这对于音乐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加强声乐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在素质教育化的时代下,任何教学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创作本就源于实际生活,因此音乐教育也离不开生活。在学校中,音乐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场所,联系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中间桥梁,从而对于音乐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也需加强。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并不断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将生活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关注和热爱音乐生活。同时,教师应将音乐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加强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音乐课程时,可以进行野外创作学习,带领学生走进户外,通过开展聆听活动,如聆听生活中的鸟叫声、风声、说话声、走路声等多种声音,促使学生结合户外所听、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物进行音乐旋律创作,将自己认为好听的旋律串联在一起以完成作品。该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到现实生活中,贴近实际音乐活动,使学生学会探寻与领悟,也更加充分地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应随着时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改善,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措施,创建一个和谐的音乐学习课堂氛围,从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能力,进一步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作者:孙小芬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

不管是学校领导、音乐教师还是家长对初中音乐教学认识模糊。初中音乐教学中,历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不曾引起社会的重视,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变成了学生苦学文化课之余的娱乐课、放松课,还经常被一些主课老师所占用;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认为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考上大学,至于综合素质更无从谈起。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在音乐教学的软硬件上的投入更是欠缺。

2.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由于音乐教师严重缺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音乐教师,这与音乐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相比,理论和专业素质无法相提并论,所以教学不能展现音乐的魅力,学生学习没有得到加强。而中学音乐教师很少有机会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致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3.音乐教学的模式陈旧,缺少吸引学生的趣味性内容

传统教学中,录音机、齐唱成为初中音乐课堂上唯一的教学形式,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样单一陈旧的教学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4.教师对新课标认知度不够

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还不够,对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要求不严,教学内容过于随意,认识度严重不足。因此,学生对教材中的歌曲和欣赏知识缺乏认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5.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中学音乐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只关心学生能不能学会,而不关心他们喜不喜欢学、能不能听懂。课堂上,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学生缺少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整体参与度越来越差,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

1.教师应从自身转变入手,转变教学理念

学校和家长之所以轻视音乐学科的原因就是没有摆正对音乐教学的观念,教师应该把音乐摆在与语数外同等的位置上,以当前流行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游戏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2.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兴趣,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合唱”“舞蹈”“器乐”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3.精读课标、深挖教材

新课改时期教学要求更严格,教研工作需要随时加强,我们应该以课改文件为工作指导,避免闭门造车,用群组和网上交流的模式,真正吃透课标要求,并在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学方法上,借助多种教学法的优势

新课程不断地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高效教学法提得最多,教师要借助高效教学法和新意教学法打破陈旧的传统教学,把教和学的位置交换,协调教师为主的课堂,尊重学生学习,把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教学的依据。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法的直观性和动态性展示学生学习需要的信息、图片、音乐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借助游戏法搞活课堂气氛,最终实现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的目的。

5.课堂评价要多元化、及时、到位

音乐课程教学评价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是很关键的,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考查学生的知识性东西,而应该分层次引导学生敢于表现。针对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及时表扬和肯定,评价主体不能局限于老师一人,而是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做到“自评”“组评”“师评”三结合。评价中注重“改进”“优秀”“听话”“纪律”等各方面,多元化评价学生在语言、表现能力等方面的成绩。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切记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具体点明其哪里做得好,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式,最好采用建设式批评,这种及时、到位的评价方式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很大的促进作用。

6.以课堂乐器为突破口,找到音乐理论学习的捷径

第3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从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旋律以及内容进行分析、鉴赏和演唱。初中音乐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音乐学科本身的发展需求,因此,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音乐学科还不够重视,忽略了音乐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制订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人物,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的音乐课不被重视,课堂教学也枯燥乏味,并且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贴近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做出关于学生音乐教学的新模式。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祖国的景色和建筑,并加上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雄伟壮丽的景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辽阔的草原》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民豪爽、热情、豁达的性格;《茉莉花》旋律清丽、婉转,波动流畅,展现出人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需要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其兴趣爱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脍炙人口的音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享受聆听音乐带来的快乐。快乐的情绪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其更容易接受、学习和欣赏音乐中的美和蕴含的情感,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音乐的内容形式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提高,音乐鉴赏是学生发展鉴赏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了解音乐教学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以提高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初中音乐教学,作为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音乐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掌握教学方法,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的音乐欣赏课堂,从而利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初中音乐学科更好、更长久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P键词】初中音乐 课程教学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19

初中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对自身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一方面可以改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教师营造的音乐学习氛围之内,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理解美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音乐课程在初中阶段虽然是一门副科,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包含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眼界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改进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心灵上的熏陶。那么初中音乐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如何改进音乐课程中的教学问题,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使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能够快速的感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时,往往因为这种教学内容的宽泛而产生一种学习目标上的盲目性,不知道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和积累。

因此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树立起清晰的标杆。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教师应该从明确、有效、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的考量和审视,结合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结合音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凸显教学目标设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应该以教学大纲为落脚点,做到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的统一和一致,为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找到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和大目标,同时结合不同章节、不同阶段音乐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出相应的小方向和小目标,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大目标和小目标相结合,层层推进,引导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向着一个正确而清晰的方向逐步前进,使得音乐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能够得到准确而坚实的落实,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坚持以音乐教学为基础,选择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课程和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在学生看来,音乐课程中的各种知识大都是一些抽象化的符号和声音,学生很难真正的进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情境之中,对这些抽象化的知识进行研读和消化,从而使学生和音乐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膜感和陌生感,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曲目的感知。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心理,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之中,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知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些抽象符号和声音的集合,但是在深层次上,这些抽象符号和声音其实是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蕴蓄情感的一种有效形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并不是假大空,更不是无用的,而是和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这些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扩充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同时可以使自己掌握一种和世界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为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找到一个更加含蓄和合适的渠道,扭转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理解和认知,拉近学生和音乐学科之间的距。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出发,引导学生对包含在音乐曲目之中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情感进行挖掘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5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一、课前,透析音乐经验、音乐作品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会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对音乐聆听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在聆听有效性这个方面丧失“话语权”。因此,教师课前要先“备音乐”,包括根据学生的音乐经验和生活经验选择音乐作品的曲目,充分熟悉音乐作品的相关文字、乐谱资料以及所规定的教材内容,反复拟设教学过程等,从各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才能够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音乐认知,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构建出一个清晰的课堂教学的过程草图,为引导学生的有效聆听奠定一个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课中,聆听引导

课中音乐聆听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聆听之前、聆听之中和聆听之后。

1.聆听之前

前苏联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指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如果能伴随一个良好的口头讲解,聆听过程则会更加受人欢迎。由此可见,对提高聆听有效性而言,关注聆听之前至关重要。聆听之前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导入性的地位,应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形成聆听期待;二是进行知识性的引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做好铺垫。

一般而言,新奇性和突然性等都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采用“设问”的这一语言结构来谈话。“设问”这种语言形式在服务音乐内容、沟通师生思维、抓住学生心理以及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兴趣感都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能够为聆听之前所需要的聆听期待做好准备。在“设问”中,问题的关键并不在“问”本身,因此学生的回答与否并不那么重要。关键点在于学生的自主思考或由教师协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设问”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情绪感,从而产生聆听期待。

2.聆听之中

聆听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即使激发出了强烈的聆听期待,如若没有恰当的聆听方法,也是无法实现有效聆听的。作为教学聆听的引导者,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的聆听技巧,培养学生的聆听方法。

(1)安静的氛围

传播学原理表明,音乐传播的有效性与传播环境有关。音乐聆听需要的环境是一个安静的课堂氛围。我们的教学评价往往倾向“活泼”的课堂气氛。“活泼”的气氛无疑是为了更好的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但与此同时,学生的耳朵却缺失了另一种重要的音乐体验方式――安静聆听。为营造安静氛围,可以在初次欣赏音乐之时,要求学生闭上双眼静下心来聆听,感知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音乐要素,并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情绪,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想象与联想,使音乐无形的艺术形象通往具象的想象形象,前往一个具有广阔空间的想象世界。例如,《森林水车》乐曲开始随着模仿小溪潺潺流水声和小鸟惆啾鸣叫的伴奏声部,流畅优美的旋律徐缓如歌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森林晨景。这样的场景在一片闹哄哄的气氛中是无法体会到的,只有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

(2)问题与思考

在欣赏的过程中,乐曲所能带来的感受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往往很难自己独立把握,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言简意赅的方向性引导,在不扰乱听音乐的前提下辅助学生更好地捕捉音乐的通道,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一步步走入音乐之中。如,聆听《梦幻曲》, 第一遍初听时问学生“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第二遍复听主题旋律,让他们带着“这段音乐的旋律走向有什么特点”的问题去仔细聆听;第三遍再听时,让学生轻轻跟着旋律哼唱,进一步体验旋律气息悠长、起伏匀称的特点,从而将学生引入到了美妙的梦幻境地。

(3)要素与特点

音乐是由各个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等,由此构成了音乐的表现手段。重点突出的音乐要素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些重点音乐要素,对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做出恰当的引导,并将这些音乐特点表达出来,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度与专注力。如,在上一年级欣赏课《青蛙音乐会》时,我先让孩子们初听全曲,仔细聆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第二遍聆听时让学生思考青蛙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几次。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段的聆听,在引子部分的乐曲中,青蛙的叫声的力度是怎样的?节拍的特点又是怎样的?在引导学生聆听主体部分时,思考速度和情绪有了什么变化,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等等。

3.聆听之后

音乐聆听往往伴随着音乐理解的问题。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即在艺术层面上,音乐是难以理解的,但在教学层面上,音乐又是需要学生去理解的。实际上,音乐难懂,但这不代表音乐不能懂,问题在于教学的角度与方式。音乐课堂中聆听教学“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自主理解的缺失。因此,在音乐聆听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生成”, 把课堂的音乐聆听延续到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譬如,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音乐,联系课中所聆听的音乐,与同学们进行分享,由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度和感知力。

三、课后,教学总结与反思

第6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一、初中音乐趣味性教学的特点

趣味性音乐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采取初中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初中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调动初中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初中音乐趣味性教学大体有以下特点。

1.音乐性

初中音乐趣味性教学必须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充满情趣的音乐想象和丰富多彩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在情感上打动初中生,动以情,感以形,晓以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2.游戏性

孩子爱玩的天性决定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在趣味性教学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初中生思维更活跃,刺激他们“动”的欲望,并通过反复游戏,初中生熟练掌握技巧,提高音乐素质。

3.形象性

初中生思维具体形象,如能以“形”诱人,则可能达到语言难以描述的意境。初中音乐趣味性教学针对儿童身心特点,采用歌舞、表演、故事、游戏、图画等综合手段,把抽象模糊的东西转变为直观形象的东西,使初中生更容易接受。

二、初中音乐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1.开放教学课堂

开放课堂就是打破原来固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学习,让学生的脑子随教学而动,让学生的思维随想象而驰骋,增加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的设备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局限于音乐课堂。实际上,初中生每天在家里和社会生活中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

我们应该开放教学环境,选择更多课外作品提供给学生欣赏。但是我们所选的作品首先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并能为学生的感受提供生动、感性形象的基础;其次,作品应该贴近初中生的表现能力,是大多数学生可以学会、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学生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的、生动的、寓意含蓄的、结构完整的、形式优美的、风趣的音乐作品。例如:在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根据音乐变化,借助自己的音乐感知,辅以多媒体展示一组中国大地的风景图片,学生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则热爱祖国的情感已经在心中潜移默化地滋长。

当然,在学习开放的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调控课堂。有些学生可能会扰乱课堂秩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调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课堂常规培养,在开放的同时做到活而不乱。

2.培养创新意识

初中低年级音乐学习主要表现在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中自然、轻松地展开,它是一种开放式的自我建构性活动。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的知识不可能从阅读或听别人谈话中直接派生出来,只能从他们作用于环境的动作中构造,只能从客体的经验中获得。”尤其在欣赏《四小天鹅舞曲》时,孩子们用他们的肢体表现小天鹅跳舞时轻盈可爱的样子,在他们的心里跳出愉悦的火花,不断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还可用乐器的不同音色及声音的强弱、高低敲击、创作,表现音乐风格。这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的表现和创作的兆头。

3.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指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整合起来,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感受音乐的教学情境。音乐教学情境有:故事或谜语情境、实物模拟情境、视屏或画面情境、声音或音乐情境、问题或对话情境、活动情境等。思考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引人入胜的情趣、意境?情境与音乐教学重点是否吻合?是否有内在联系?能否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有些教师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猜谜语,让学生不知所云,只会影响和干扰学生学习。

4.运用媒体教学

第7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 传播趋势 有效策略

随着学业的加重,音乐在初中生的眼中是杂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一常识性的问题早已是深入人心。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来影响和熏陶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喜爱音乐甚至觉得在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教师要凭借自己对音乐作品透彻的理解以及自己满怀激情的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进一步受到音乐美感的熏陶。音乐教师要注意采用一些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心理向往。

二、创造、表现

作为教学活动,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去开展音乐活动。在音乐的生理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唱歌、画画、游戏的喜爱几乎是一种天性。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这些与生俱来的天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去感受、发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创造另一个世界,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乐理知识或机械式的技巧训练,让学生们在一种游戏式的创造活动中发现这奇妙的音乐世界,同时在音乐的熏陶中开启学生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1.节奏游戏。在节奏教学时,要采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由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的方法,把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节奏融合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既直观明了又颇有趣味性,如附点节奏(蝉叫)、十六分音符节奏(敲打锣鼓)、二分音符节奏(钟声)、切分音(体育口令)。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生活中的简单节奏,可进行节奏接力赛的游戏:老师拍2/4××|×××|;学生甲接:×××|×× ××|(后一小节自由发挥); 乙接:××××|××××|(后一小节自由发挥);丙接:××××|×-|(后一小节自由发挥)。这个节奏游戏不仅要求学生创造节奏,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丰富了节奏词汇。

2.音高游戏。用唱名来表示音高,被称为识谱教学中的唱名音程感。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我们必须在识谱教学初期就进行充分的练习。如黑板上画谱游戏(线间跳),画出高音谱表,让学生们拿有各种不同唱名的图片,听音乐找位置,音乐尾音是“sol”,手拿“sol”的学生即刻到第二线……或者是听着音乐线间指点,找唱名的位置。

3.手指游戏。在教学中利用“顺口溜”的游戏形式来认识音乐符号,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例如认识五线谱,让学生做手指游戏,边读边在手指上指出C大调各音的位置,巩固音位:“伸出手看一看,五个指头五条线。小指比作第一线,拇指比作第五线。一二三四五条线,两指中间比作间。线间线间我上楼梯,mi、fa、sol、la、si、do、re、mi、fa。下加一线中央C,do的家住这里。同学们,re的家住那里?”

三、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视觉和听觉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所主要培养的两种感知能力。首要的是听觉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以此来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第二是视觉能力的培养。视觉能力很重要,这里所说的视觉能力,指的是在发声练习、视唱练习中的“视谱”和“视奏”,它要求达到“一目数行”的速视能力。此外,还有一种能力也是感知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那就是唱歌技巧。我们主张将这三种能力同时来进行培养,不必分开进行。所以,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地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他们逐步具有识谱和唱歌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讲了什么知识,就练成感知哪方面知识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唱“4、7”这两个音时,因为这是个增四度音程,学生不易唱准,因此可以用音阶填充法,把这两个音填充为“4 5 6 7”,这样学生们就能很准确地唱准这个音了。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应当让学生学会辨别优秀音乐的能力,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观,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伟荣 我国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11),88-89。

[2]胡志华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11,(1)。

第8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思考

当前我国初中阶段各学科都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音乐课程也不例外,初中音乐新课改理念要求广大教师须改变传统观念,彻底摒弃填鸭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师的教学不能在课堂上完全占据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对你所教的学科充满兴趣,你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同时你也能在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在倡导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广大音乐教师一定要结合音乐课程的特殊性,从情感上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方能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通过共同培养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现代著名教育家曹靖华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魔力”。事实的确如此,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基,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源泉。在音乐课堂中,唯有在欣赏歌曲的进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对整个音乐形象形成感性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主体,学生则成为欣赏教师表演的观众,这种陈腐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感到异常的枯燥,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借助师生共同培养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那么,师生共同培养究竟是怎样一种方式呢?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借助某种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教学,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借助共同培养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绝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备课前一定要认真仔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法。纵观师生共同培养这一激趣方式,其实是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初中音乐新课改理念强调的就是借助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灵活的教学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我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教室听音乐”。我别出心裁地带着学生一起扎着彩带,在轻快、祥和的音乐声中,和他们跳着舞进入音乐教室。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参与了音乐教学活动,而且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进入音乐教室后,我通过多媒体屏幕播放了很多茉莉花的图片,图片都配上了《茉莉花》这首曲调,我让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一边聆听美妙的茉莉花音乐。之后我又让学生眯着双眼聆听《茉莉花》这首歌,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充分肯定。在教学中我始终是引导者,学生成了主体,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唱歌的积极性完全被激发出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是参与者,一问一答,犹如谈心。可见,师生共同培养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音乐教学应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

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都喜欢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生。这一现象不但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教师较高水准的教学,还表现了学生对和谐民主教学情境的崇尚。在传统模式下,我们对音乐教学的评价皆是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准以及学生的兴趣,而对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较为忽略。

通过和谐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民主性不可能一蹴而成,更并非高深莫测的教学理论。它需要广大音乐教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其在这个开放的空间中自由徜徉、合作交流、探究问题,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能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能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譬如我在教学中就完全把自己放置引导者的位置,经常选取一些具有童趣的故事或童话讲给学生听,从听觉上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享受,最终激发其兴趣,让其主动去进行听唱练习,且在启发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音乐氛围中去感悟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如此一来,则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一个展现自我的良机,一次愉悦的成功体验。此外,我还借助音乐的学科优势,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帮助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扭曲的学生树立健康民主的学习态度。如在音乐教室这一独特的氛围中,老师就可借助这一有利环境创设温馨和谐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从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音乐的特魅力。而学生的心声能通过其视觉反映出来,倘若教师在课堂上抛却有色眼镜,用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那么在音乐课堂上将会有更多学生的眼睛闪耀出学习的光芒。

对于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这和体育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客观角度而言,音乐教师可从体育课堂上受到很多启发。众所周知,体育教学都是在室外进行的,这样学生可从自然界中受到更多的启发。音乐教学也可从这一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到室外去上一堂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在学校附近的树林中大家围成一圈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老师则拉着键钮式手风琴伴奏,这种情境是不需要刻意创设的却又是最为自然的,也是最能扣动学生心弦的,在这一自然真实的和谐氛围中学生能全身心的放松,并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民主开放的学习态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实施和新课改理念相符合的教学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方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此外,从宏观角度而言,学校管理层也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把提升学生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教学激情,以此提供音乐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问题;策略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却没有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来。

一、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音乐教学大纲虽然明确指出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初中院校中,音乐仍形同虚设。近几年,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很多学校的领导及相关负责人把音乐的地位看的越来越轻,认为音乐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音乐课,但是却上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致使音乐一直处于边缘性地位。

2、抛弃教材、自主上课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为例,不难发现,教材的编排是很有新意的。第一单元:歌舞青春,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第三单元:歌剧之夜,第四单元:神舟音韵,第五单元:环球之旅,第六单元:冬之旅;其中本书还有一部分附加内容:我的音乐网页。六个单元还有一部分附加内容,每个模块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适当。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根本不用教材,而是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自主上课。这样的教师方式,学生是学不到相关的音乐知识的,最终学生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就会对音乐失去兴趣。

3、形式单一、趣味性差

在初中音乐课上,很多教师依然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音乐教学。有很多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曲,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唱,甚至连最近本的乐谱知识都不为学生讲解。即使是音乐欣赏课,他们也只是拿出配套的音乐磁带或录音为学生播放一下就应付过去了。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单一的教学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了。只有加入多种教学手段,才能增强上课效果,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方法陈旧、参与度低

新课改虽然不断深入,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收效不大。有的教师依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来教授音乐。“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是“主角”,学生则是“配角”,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们的参与度特别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扮演“主角”,自己充当“配角”。

二、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1、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为什么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教育领导者及教师的观念陈旧所致。只有改变音乐教学观念,才能优化音乐教学。

教育领导者,首先应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然后确立以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目标,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尽可能培养出完善的人来。

初中音乐的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初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学习、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2、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师生间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其实,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比如,在讲到《歌剧之夜》这一单元时,我先让学生课下自己搜集歌剧的基本知识。等到上课时,再让学生把歌剧的基本知识说一说,经过学生的讲解,我们不仅省去了很多时间,还让学生们参与到了课堂中来,何乐而不为。待学生说完,教师再进行歌剧知识的梳理,比如告诉学生什么是歌剧、歌剧音乐及歌剧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学生们就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了。

还有,在乐理课上可以加一些练习节奏的身体动作,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平时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才是成功的教学。

3、认真研读教材,科学运用教材

纵观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不难发现,这套音乐教材编写的还是比较系统的,涉及的内容也很丰富。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科学运用教材。但是,音乐艺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教材提供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内容也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审美需求。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不要被教材的框架所束缚,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内容,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带领自己的学生去收集、去探索,寻找到“心平气定”、“轻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4、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

为了让音乐课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有教学效益,教师可以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比如寻找相关的音乐录像、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音频或视频,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立体效果。音乐课的情境也能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起来了,有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会渐渐被吸引,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文粗鞅.面向现代化的思考[M],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