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语文教学效果精选(九篇)

语文教学效果

第1篇: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创设 语境 文言文 教学

G633.3

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谈到文言文教学现状时说:“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基本模式总结起来就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八个字,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嚼烂了喂”的教学模式对师生双方来说,都一件最索然无味的事。久而久之,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就造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双输局面。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的学生们而言,文言文不亚于是“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直言文言文比外语还要难学。如此言论让作为母语教学工作者的笔者惶恐,然而在仔细分析学生学习实际和借鉴外语教学模式之后,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借鉴外语教学中的创设语境教学方法未尝不是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

一、创设文言文语境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很多教师认为文言文是是母语,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文言文中很多汉字都有很好的延续性,没有必要像外语一样创设语境来进行文言文教学。笔者认为这种观念在理论是正确的,但也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文言文虽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由于文言文在语言习惯、语法特点、语言体系是和现代汉语还有较大的区别,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从小接触文言文的机会并不多,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倒装句、省略句等实词、语法、句法对学生来说,不啻于甲骨文。在国际化、网络化的现实中,他们接触的外语环境要远远多于文言文语言环境,这也是学生之所以发出文言文比外语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没有情境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文言文首先就是语言,而且是处于一种脱离现实状态的语言,因此向外语教学借鉴,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语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必须和有效的手段。

二、创设文言文语境的作用

1、创设语境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方面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兴趣不大,但另一方面,随着穿越影视作品的铺天盖地,学生对古代文明充满着浓厚地兴趣,对古时候的英雄人物、历史轶事充满着敬仰和求知的渴望。而文言文教学恰恰是他们了解古代人物和历史现实的最好载体。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创设语境,营造诱导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使学生在较真实或虚拟的交际活动中发展文言综合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氛同也就相当活跃,对教学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没有急着讲解课本,而是给学生讲了楚汉争霸的故事,让学习委员当导演,把班级学生分成楚汉两个阵营,安排角色进行鸿门宴舞台剧表演,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配置台词,思考项羽失败的原因。在学生进入角色,了解了文章内容后,再给学生讲解文言文语法特点,整个教学氛围非常热烈,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2、创设语境 强化诵读

文言文的教学,关键在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文言和诗词的时候是采用“吟诗颂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摇头晃脑”。笔者发现,让学生齐声诵读的时候,学生往往是无精打采,磕磕绊绊,毫无章法。但在笔者示范古人“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吟读之后,学生的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纷纷大声地诵读起来。笔者见状,就抽几个学生单独诵读,同时让学生评价谁读得好,读得到位。最后让全班一起按照读得好的学生的声调进行大声诵读。那堂课的教学效果一直很好。这让笔者想起钱梦龙先生说“之所以对古典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遇到了一位喜欢教学生吟唱诗词的老师,至今还记得他教唱李后主词“帘外雨潺潺” 时那种摇曳生情的声调。”由此可见,在特定的文言环境下诵读文言文是引导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领会情感、品位意境的重要教学手段。

3、创设语境 促进想象

语文学科本来就有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言文离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在教学《六国论》时,笔者在说明战国时期六国灭亡原因“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时,让学生想象六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场景,明白了“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最终亡国的道理。又让学生联系现实,想象当今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复杂,如果学习六国做法将面临地严重后果,以此来加深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对其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展开想象,体会苏轼被贬后的苦闷,渴望回到朝廷但又不屑与宵小为伍、害怕再招谗言的复杂心情,增加学生个人人生体验。这些想象给了学生创造性的动力,在想象的同时,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而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思维。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创设语境,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原本怕学文言文的学生产生浓厚地学习兴趣。有人说,要想学好外语,只要去国外待上几年就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了,可见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文言文教学要想在学生中获得认可,也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而创设语境无疑是提升文言文教学的一剂良方。这也符合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体现了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然,文言文是“文”“言”一体的,我们在创设语境中注重“文”的同时,也要着眼于词句本身的学习。同时,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学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切不可让文言文教学固式化,也不搞花架子,及时总结教学中一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能力发展规律的教法。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52-02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反思提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指出“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明确提出“新课程强调反思”,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据此做出相应的变化。在一个教师的成长与成熟过程中,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思能力既是涉及自身发展的关键,又是影响后续教学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使语文教师能够精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应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语文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及其作用

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语文教师为了保证自己反思性教学的成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迅速地认知教学情境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并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控、调节、改进,进而选择最适宜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做出最佳调节和修正的能力。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反思性教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语文教师反思能力的外在表现和语文反思性教学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有利于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转换。

二、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反思型的语文教师,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为反思性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反思能促成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能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能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1.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内心期望,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端正教学反思态度。课后及时反思,将其归类整理提升,形成规律性的信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对教材展开反思,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将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对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思考。课程资源除了教材外,教师还应反思哪些社会资源或自然资源可以加以利用。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生活的内容尽可能地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材的内容,以生活内容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和素材。

3.教学设计及时调整。教师在反思中还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理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随时控制和调节教学进度,对某些教学内容和环节作适当的伸缩和取舍,既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其思维,又要把握教学的主动权,使学生的思维不游离目标。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佳境。

4.随时记录下自己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在教学中,即使是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的充分预知,也无法完全涵盖课堂实践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以,需要教师将课堂实践中自己的感知、感悟等及时记录,从个体预知、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等方面,对课堂实践进行客观和理性的记录、分析、总结,这是教师实现自我反思的最直接与简易的方式。

5.录音或录像,直接分析反思得失。课后记虽然可以为教师提供来自教学第一线的真实信息,但也仅仅限于以教师个体感知为主。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的高度融合常常会使感知者忽略掉其中的一些重要细节,为了使反思者捕捉到更加全面的信息,可以采用课堂录音或录像的方式。相比较而言,录音的方法由于操作简易而更加可行,它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交流、教学环节设置、教学推进速度等进行反思。课堂录像虽然不便操作,可行性低,但还是应创造条件每隔一段时间采用一次,它是课堂教学信息真实而全面的记录,提供的反思线索和价值都比较重要。

6.通过模仿学习,设定反思自我的客观参照。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设定一个评价反思的正确标准,即成功教学的环节、语言、效果反应、方法等。身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为其创设和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促使他们向教学有方的专家和先进教师学习,激励他们自觉地以先进为榜样,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树立参照,进而使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加快成长步伐。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反思过后要有所行动,无论是教法的改进还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解,都会使我们提高一个层次,变成我们自身所固有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一个理性的、能够不断“武装”自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懂得学习和会学习的老师,这些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型教师的体现。

7.收集评教信息,加强教学交流。教学中学生的反应起着一种督促作用,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环节中的得与失,有利于激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营造教师之间相互比较、促进的氛围,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态度和学习态度,实现终身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反思的速度与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评教由于一些客观与主观的因素,有时会有双重性,因此在收集评教意见时要善于甄别,理性分析,去伪存真,正确对待,避免形成紧张的教学气氛,影响师生关系和正常教学的开展。

8.检验自己,以促进反思。公开课和基本功比赛的参与,可以使教师从受到的评价和取得的结果中准确找出自己教学方面的成败之处,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但要注意在公开课评价的环节中加强针对性和两面性,任何“好好好”等“老好人”的态度都是极不利于授课教师的进步与成长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既是语文教师行为的结果,又是后续行为的动因,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获得的。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教学,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者,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黄洁.论语文教学中的反省认知活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6).

[3]胡波浅.谈反思性教学中的个体反思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第3篇: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一、打造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学习真正的目的不在于书本的简单浏览,也不是课程内容的完结,而是能够真正从书中学到知识,了解世界,懂得真知,甚至是学到获取知识的能力。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有可能在长期以往的学习中不断获益。真正高效的课堂,是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力求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了解真知。而不是对于课本文字的生硬记忆,粗糙地应付教育下的中高级考试。

2.减轻学生语文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面临应试教育考试的压力,学生课业繁重,压力重重。但是,如果学生能够以高效的学习效率投入到课堂学生中去,则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传统的课堂学习形式多偏向于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大多数时候,教师通过以试卷演练的形式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此来掌握应试教育中的各种题型,并通过学生的迅速记忆来强化练题效果。但是,这种方式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无法达到语文教学课程的真正要求。甚至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总会以事倍功半的效果呈现。为此,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尤为重要。

3.完善课堂语文教学方案,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礼记》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果想提高?Z文学习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常思,在日积月累中,体会语文学习的法与乐趣。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要养成阅读学习的习惯;要提高阅读量,在广泛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要常思考,针对应试教育下不同题型的不同解题方法,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要逐步完善教学方案,通过对教学体制的不断改进使学生真正受益,打造高效课堂。

二、打造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指导

1.运用互联网,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互联网作为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的产物,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生活中,互联网信息作为信息枢纽,连接着各个企业在国内外的经济动态;政治领域,互联网成为国家间往来的了解渠道;文化领域,互联网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丰富的视觉听觉以及动画效果,课堂教学形式更为丰富。

比如在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中,教师可以通过搜集来自然界各种奇异生灵变化的视频来为学生进行展示,如通过观看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的迅猛野兽的日常生活的视频剪辑来供学生学习,在观看中,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未知与潜藏中的危机;也可以通过图文展示的方式进行授课,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这一特征,将世界自然奇景的图文介绍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相关学习任务,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然美景的拍摄,并将拍摄的照片以小组的形式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学生可以选择将照片洗出来,也可以整理到优盘中在课上进行播放,甚至可以以绘画的形式进行简单的描绘,形式不限。通过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教学形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2.增强知识拓展力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语文作为文科性学科的里程碑,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并在主动学习中提高学科学习的接受力度。语文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但其具有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具有变换不一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以旅游郊游的形式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丰富经验,感受自然之美;也可以通过在图书馆中浏览图书典籍,心灵鸡汤,甚至是专业报刊来提高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对课本中涉及到的课外知识进行查阅总结积累的方式,拓宽视野。

比如在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徒生童话》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以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由于该书籍是学生小学阶段必备读物,很多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不是很了解。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作为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的安徒生在创作生涯中的经历以及作品本身的特点,供学生学习。尤其是安徒生本人在少年时期对文学的热忱以及不放弃的精神,作为现阶段的学生,主要目标是考取好的高中,甚至是为了进入好的大学,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安徒生坚定梦想、不放弃、不屈服的精神。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安徒生作品的特点,以及在讽刺与歌颂中,揭露社会黑暗的主题。方便对其作品的理解与分析。

第4篇: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素质教育模式已经渗透到多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语文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关注课堂效率,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1.有利于语文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只是简单重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是教育发展新时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以调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初中学生富有个性,给学生个性学习的机会,能够让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所以,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实践。

2.有利于初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高,会加快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一个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必然具有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敢于提出疑问与解决问题。高效的语文课堂,会从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制定,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程度地展现自我,促进学生大胆创新。因此,对于学生来讲,高效的课堂能够满足他们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的需求。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的成长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同时,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反作用于教师的成长。新课程改革给当代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坚持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让自己主导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更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多重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具有针对性。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教学想法也越来越多,自己也在学生的成长中快速成长起来。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教学改革实施的时间不短,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发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不足,打造高效课堂才更有可操作性。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不足。教师的创新意识,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只有教师敢于创新,课堂才能不断的融入新的元素,实现课堂效率的快速提高。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队伍中,许多教师缺少创新意识。虽然他们传授知识教学效率的提高很重要,但往往用错了方法。部分教师坚信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意义,认为他们只要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有教师认为只要加强学生管理的严格度,让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在语文学科,就能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观念没得到改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2.课堂教学氛围死板。教学氛围,可谓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一个元素。教师,是课堂氛围的主要调节者,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氛围,往往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忽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无法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教师一方面觉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足,嘴上说让学生快速参与进来。又用自己的课堂讲解,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在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下,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氛围普遍死板,缺少创新教学的活力。

3.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充足,就乐于将自己的思维运动起来,跟随教师一起去探索初中语文世界。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就很容易成为课堂中的旁观者,不理会教师的讲解,也不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目前,许多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十分枯燥,除了识字、阅读回答问题以及背诵课文,没有任何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

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需要语文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各个元素,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1.加强语文课堂结构的优化。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师要引导初中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开端。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预习,提供合理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学生经过预习,可以有准备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针对课程标准,找到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语文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的内容无穷无尽,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全面了解字、词、句子与篇章知识。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准备明确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做到有条不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课堂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利用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创设良好语文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的整体情感氛围。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和谐课堂氛围的打造,让学生的思维一直活跃于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更乐于探索知识,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加强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比如在讲解《安塞腰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演出的愉快氛围,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活跃起来,了解文字背后的情境与情感,能够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3.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到我要学的状态。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去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新鲜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应用积极评价方法,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会让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收获更多。教师要重视个人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敢于接受与应用新的思想与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充满饱满的热情下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素云. 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 学周刊B版,2013(1).

第5篇: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 改革;教学范式;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要求,从1999年起,各高校纷纷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中,高职高专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传统的教育的教学范式,以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主导,学生为辅。?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其定向、定时、定量的信息传输等特征,往往使课程显得较为枯燥乏味,教学效率相应下降?。如果不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要求学生“到课”,都很困难。“你讲你的,学生做他的事去了”。老师们很困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范式改革。

课程教学范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根据现代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围绕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怎样提供这样的课程教学?

一、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高职学校只要考生过了专科提档线就可以上,所以其文化基础可想而知。这对于学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他们虽然此类学生圆了大学梦,但进校后,由于自身基础不牢,学习能力差,各方面的素质都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反映在行为上就表现为没有组织观念、没有时间观念、上课经常迟到,甚至无故旷课,不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缺乏公民道德意识,对学习、集体活动缺少热情,过分地强调自我性,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判断力,没有时代紧迫感。他们人生目标模糊,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这一条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同学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考虑,在回避或者在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选择、不挑剔学生,让人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此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平时,又通过班会,校内传媒与相关活动,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

二、从上课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会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传授也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教”和“学”的中心任务不是例行公事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尽快地学会提出疑问。学会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学生拥有充分的表达权。在平等的氛围中,在协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形成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

三、要敢于弃旧图新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中央电视台上说,创新就是破坏已有的,但任何创新都从现在开始。建构21世纪语文教学新范式,必然从解构已有的范式开始,要勇于“淘汰自己的产品”。解构不完全是否定,而是在吸纳中重建;不是在废墟上重建,而是在已有的传统上创造。传统是新范式的正面或反面力量。科恩认为:“科学研究只有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科学传统之中,才能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新的范式必定扎根于已有的范式中,惟其如此,才能改革旧范式,创建新范式。一种新范式的产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有一个孕育、生长、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否定、肯定,筛选、升华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臻于完善。

第6篇: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效果 方法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各学科都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谓课堂教学效果,指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同样,这种“少教”“多学”的目标,也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是新课程改革下所倡导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教学目标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望和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究。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成功。对于教育工作而言,更是如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研究、做好备课工作是上好课程的第一步。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去准备。

(一)备好教材内容

对教材的研读是备课时首先要做的工作,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编写的方向和目的,要在通盘考虑教材内容以后,再具体研究每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这样备课的效果才会好。语文教师在备教材的过程中,要对课文内容做到精确研究。对于课文后面的习题,教师也要做到了然于胸,了解题型设计的意图,在所有内容都熟悉以后,再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稳扎稳打。

(二)备好教学环节

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从导入、过程衔接、重难点、课后总结等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做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有序开展。对于问题的创设,教师也要仔细推敲,既要突出教学内容,又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课后学生的扩展提高,教师也不可忽视。通过课后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拔节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备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层次水平,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个性差异,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做到因材施教。

二、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提问的方式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课堂的效果。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有目的性。一节语文课需要提多少问题?如何提问?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都是教师应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遇到突发的情况,要能够及时化解;提问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去考虑,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二是要有启发性。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了体现课堂的活跃度,设计一些缺乏质量、提问方式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想出答案,而不是张口就来。三是要难易适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层次的不同做到难易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所进步,避免让学生觉得不知所措、难以应付而产生抵触心理。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具体分解,以减少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三、指导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自古就存在道理。为此,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学习。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都轻视预习的作用,导致语文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告知学生预习的范围,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主要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带着问题去研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对于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要敢于提问、勇于提问,并做好预习笔记,以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水平,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圈、点、批、注等做好标记,提高预习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如果学生会听课,在课堂上就能够消化知识,再加上课下巩固,学习成绩就好;相反,如果学生不会听课,不能当堂听懂,课下又不懂复习,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让学生会听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听课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动脑、学会记忆,提高听课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人的记忆规律都有遗忘的特点,对此教师要结合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根据不同的时间间隔安排复习的进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是有帮助的。

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江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2011(8).

[2]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

第7篇: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新课程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也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存在形式主义问题

语文教学不是表演,不是教师的自我展示。要体现师生互动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师训生练达到语文能力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语文课上的学生“读、思、议、练”的统一。

学习语文,要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读书兴趣的养成,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事情,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主动识字习惯,查阅工具书习惯,读书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动脑、动笔、积累习惯,乐与他人进行交际的习惯,等等。

语文学习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是要强调阅读主体(学生个体)的不可替代性。并不是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个性化阅读要尊重文本,方式可以多种,但如果脱离了文本,观点再新,形式再活,效果将适得其反。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缺少实效性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授课中也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则只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也去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因此,并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3.多媒体资源使用过度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的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份依赖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1.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和作文同时起步。先由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写;逐渐过渡到用汉字写。总之,低年级重视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词汇,如果不进行写作训练就会形成“砂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的情形。刚开始时,可以不要求字数,然后引领学生扩充句子,从而逐渐学会写作文。这样由易到难,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阅读教学,除了要重视文本之外,还应当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充分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摆正教师、学生、文本的关系,要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要加强“三维”教学的整合,坚持整体推进,在知识、能力上,要注重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技能训练上,要加强朗读、默读和诵读;阅读方法上,既要重视精读,同时绝不能忽视略读和浏览。要深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真正的应用”的重要思想。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体现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学生阅读思路的训练;强调学生“读”的实践,要坚持学生潜心读书为本。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它主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习阅读。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返朴归真,真上语文课,真正进行阅读的教与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注意课堂领域内和课堂领域外的结合。

习作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要坚持“文本于语”,要从说话、写话入手,降低习作的难度,减缓习作的坡度。坚持“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少些束缚,多些开放。放飞学生的心情和思路,鼓励学生自主习作,重视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特别要重视阅读教学中读懂文章的“善读”环节。叶老指出:“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然渐有提高。”训练过程中,要重视放胆文的训练、想象作文的训练、平时小练笔的训练。习作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心中的“积蓄”,它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自学生的观察感受,来自学生的大量阅读书籍文章。

2.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遵循一些规律

倡导自由、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排斥接受学习。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他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接受性学习,而不是自动或独立发现得来的。这些知识主要是用言语呈现的。只要呈现的语言材料能够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那么,言语接受性学习完全能够产生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两者应当相辅相成。要从实效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多种学习方式互补而不是排斥。

合作学习要有原则性。首先,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其次,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时,当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绝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或“商标”。合作学习也不应期望获得统一的答案,应允许学生在合作讨论后仍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3.合理使用多媒体

第8篇: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更是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第9篇: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79-01

"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此,我们语文教学应抓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相应目标,实现语文由工具性到人文性的双重要求。

1.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教学是双边活动,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智慧的碰撞。这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是学生有效参与的发起者,没有教师积极营造的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主动"套近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这是语文人文性进行人文关怀的使然,也是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而且,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因此,教师要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去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认识语文。

2.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培弄学生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学生应具备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学生就应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而小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不会"凭空产生",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而且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引入多媒体技术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采取"一言堂",实行"满堂灌",过多的分析,扎实的灌注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大注意",只是在学生耳边形成了一股青烟上了苍天。自从现代教育技术进校园、进课堂后, "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手段就"落伍"了。由于其存在多种弊端,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特别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现代化,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粉墨登场,崭露头角,通过声、光、动画等多种介质,不仅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强化学生记忆。

4.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要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就必须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而积淀就是实践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教学时,既要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5.融合阅读与写作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偏颇。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常常把二者割裂开来,学生作文没有可借鉴对象,常常闭门造车,写出的作文既无章法又无文采。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道出了好作文是应多读书的,所以,我们应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育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可供模仿的"范本",就不会吸到好的作文方法,就不能解决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加强阅读写作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