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精选(九篇)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第1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不仅需要把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大量实验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三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因此,要运用有效策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让学生在认知方面由不懂到懂,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化学知识水平。

一、实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只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这种单一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学生面对着复杂的化学公式以及枯燥无味的化学课堂,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造成学生丧失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钻研与探索,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化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

2.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思维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一个台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能够使枯燥的化学课堂变得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做,跳出传统呆板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3.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化学知识。通过课堂有效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晰掌握化学方程式,不仅让学生真正学到化学知识,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带来的快乐,对化学学习不断产生兴趣,促进学生化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1.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单一的教学方法,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物理情境教学的创设,充分启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章时,老师可以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列举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以及我们经常用到的金属,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生活中所遇到的金属,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创新化学教学方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化学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灵活采用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教学资源,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化学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由于这一节比较抽象,如果仅凭学生的想象或者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全面把握,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这时,教师可以实验教学法或者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并且通过清晰的演示步骤与合作探究将抽象的化学方程式直观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3.增加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才是发展的硬道理。要想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具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化学实验,我们需要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大量实验,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化学公式。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化学实验机会,让学生走入实验室,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化学知识,推敲化学公式的由来,进行合作探究与化学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足够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增加实验教学机会,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2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课堂有效教学,在保证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时间下,使学生在知识、综合能力等得到相应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方面,使学生逐步进步或互动发展是权衡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学生的进步不仅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程,而且要进行个性化的思维,从而把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素养与创新能力。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入手,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最好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情境的讲授、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

如在讲二项式定理,可以引入“杨辉三角”发明,它是如何发现,揭示的实质是什么,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课时,教师可引入讲述小高斯计算1到100和的故事。

二、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入手,大胆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考和探求问题的源泉。主动学习的核心就是探究,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不断对问题进行思索,从而进一步提出问题,突破问题实质,掌握知识。一堂课,有许多新知识和概念,要求学生理解这些新知识和概念,运用自己学过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中会有一些疑点,而这些疑点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不断思考和疑问,可以把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新知识的疑问,引导学生共同探求。

如椭圆概念的教学,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折纸椭圆”的游戏。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然后要求学生在圆形纸片除圆心外的任意地方做一个点P(或刺一个小孔),下面进行折纸,使折起部分的圆弧通过点P,将纸抹平,得到一条折痕。再继续这样折下去,得到若干条折痕。观察这许多条折痕围成的一个图形是什么?椭圆。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思考讨论,进一步提出为什么,椭圆如何画得,如何定义,实质是什么等问题。

三、课堂教学从多方合作入手,强化交流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通过分工合作以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多方相互传递和交流知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进行生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使学生保持探究愿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情况入手,实施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课堂教学既要努力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目标,又要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他们准备一些有难度的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他们准备一些有基础,难度小的题,让学生能很快做出,感到自己能行,慢慢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每个层次学生都能逐步提高。

如两角和与差的运用一节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设计难易不同的题目。有直接牢记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有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有学会推导公式方法,能逆用公式化归,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针对不同学生,题目难度要适合,能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课堂教学从教学信息化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不仅有丰富的图形实物模型,而且有奇妙形象运动过程的影像。这些对教师语言无法深刻表达的问题进行有效展示,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应数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促使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所以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多学习各种信息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数学运用软件,如PowerPoint,Word,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等。设计出形象鲜明、声情并茂、演示力和感染力强的数学课件,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三角函数图像”的教学中,就可以制作一个flash课件,既直观形象又精确地展示动态的互动过程,使学生轻松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和图像的联系,学会利用三角函数线正确画出三角函数图像。

六、课堂教学从学生反馈入手,实施有效评价

第3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 化学课堂 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1-01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即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下面笔者通过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化学课堂进行个性化教学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

一、材料引用的个性化

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或者耳熟能详的个性化事例来引出问题、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本知识,继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效率肯定会事倍功半。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搭起书本知识与学生个性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对个性与知识的密切联系有所感知,让学生运用个性化体验去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那么学生学习就有了兴趣,课堂有效性也会大大提升。如比较Na2CO3溶液中各种粒子浓度的大小时学生对电荷守恒中CO32―前面的“2”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把电荷守恒比喻为“用人数表示胳膊数”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在原电池教学中,用“让玻璃管的小球从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方法是玻璃管的一端比另一端高”来说明同种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用弹簧现象”比喻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

二、问题设计的个性化

个性化探究教学应突出“个性”二字,对源于个性的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后,最终仍要回归书本,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后,应该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融入个性,积累素材,为下一次的个性化探究学习作铺垫。比如,在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疑:水可以灭火,你是否相信水可以生火?有没有同学见到水可以起火?学生对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设问产生强烈的好奇。接着教师演示下面的实验:在包裹少量过氧化钠的棉花上滴加少量水,棉花猛烈燃烧。学生被这种荒唐又实实在在的化学实验现象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的情境形式可以是一个实验、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问题、一个故事,总之,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就是好的个性化情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兼顾个性,要精心准备,努力做到目标明确、难度适中、梯度合理、角度新颖,同时联系教学的重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个性化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以“格林太太的两颗假牙”引入;在皂化反应的教学中可以自拍录像,探究肥皂的形成。

三、实验引探的个性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既是彰显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个性的活动。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就是“个性化体验”的奇妙之处吧!这启迪我们:设计课堂实验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既要彰显教师的个性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比如:在“氯水漂白性”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播放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的报道,麦地枯黄、油菜变白。联想质疑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实验探究:将上半部分干燥、下半部分湿润的绿色布条迅速插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为什么绿色布条干燥处不褪色而湿润处褪色呢?小结新知: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适合学生个性的实验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获得积极地个性化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的学生才能爱学、乐学。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训练达标的个性化

化学课堂上,适时适量提供必要的训练题供学生做是非常有必要的。个性化的化学课堂要求训练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探究化学科学知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给试题设计一个个性化的试题情境,进行个性化“包装”,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个性化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化学原来是如此美妙!例如,对“金属腐蚀条件”这个知识点,以往训练都是直接切入主题,如铁腐蚀的必需条件是:A.水 B.空气 C.纯铁 D.生铁 E.导线 F.酸液。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机械化记忆,缺少对学生个性化地体验,学生不知道记住有什么用,这种试题往往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给试题设置一个个性化地情境,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小明晚上在家帮母亲洗锅,第二天早上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出现,可能的原因是:A.未洗干净导致剩菜与铁反应 B.残留的洗洁精与铁反应 C.铁锅未擦干而被空气腐蚀生锈 D.铁锅与空气接触肯定会腐蚀生锈。把对知识的训练巧妙地设计为个性化问题,学生备感亲切、有趣,会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真正解决这些个性化问题,亲历学习、思维的过程,并获得愉快的个性化体验。

五、课堂互动的个性化

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高三复习教学中,可创设这样一个充满个性化的情境:小林妈妈是名化学教师,周末在家妈妈给小林提出一些充满个性化问题。⑴早饭时间到了,小林爱吃馒头,妈妈问:“这馒头‘发胖’,并有很多空隙,知道为什么吗?”⑵中午洗碗时,妈妈让小林用纯碱溶于热水去油污,并问:“其原理是什么?溶解时为什么用热水?”⑶吃完晚饭后,小林感觉胃部不适,吐酸水,妈妈拿来小苏打让他服用,并问道“为什么?有胃溃疡的人能服用小苏打吗?”⑷晚上电视报道有居民楼发生火灾,居民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妈妈又问“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若你是小林的智囊团成员,你能帮他解决吗?

第4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所谓“有效”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意义,达到预期的效果。凡是能够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无效益的标准。它包括教师有效的教学的策略实施和学生有效的学习的策略实施的双边双效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内容

1. 有效备课

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与考纲的结合点,吃透教材,清晰考点。深入领会教材内涵,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

(2)适当改变教材信息资源的形式,调整、补充教材资源。

(3)联系实际,扩大信息资源。利用生活中的或贴近学生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补充,重新设计,开发新的信息资源。

2. 清晰授课

教师授课中,语言应清晰精练,逻辑性强;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精讲精练,深入浅出,难易适中。

3. 灵活教法

问题性教学、开放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和创造性教学都是让学生在研究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得到成长和进步的好方法。例如:有效提问,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激发他们的灵感,并鼓励他们动脑思考。把握空间上的开放度、内容上的深刻性、对象上的层次化是有效提问的关键。而且,有效提问要把握好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的比例,过难与过易的提问都无利于学生的学习,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质疑的激情,收获的快乐。

4. 明确导向

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充实基础知识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听、说、读、写是人们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想交流的基本过程。英语教学是活动过程。要使学生高效率地进行英语教学活动,就必须使学生不断充实自身的语言知识,有限的语言量将会大大阻碍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最终妨碍语言努力的发展。我们不妨用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中的“适当集中”,既语言集中教学,语法集中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和条件,激励学生主动把握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知识准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进行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醒我们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督促学生博览群书,不断充实深化广义的知识。在微观课堂教学中,注重具体的知识准备,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语言活动创造条件。

2. 创设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可以促进英语课堂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1)情景教学使语言内容直观,易被学生吸收,从而降低教学过程的难度,激起学生兴趣及自主学习的欲望,达到同等语言难度的教学目标。

(2)情景教学使语言更接近学生,更接近生活,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语境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用已学知识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既可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也可以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学习,使学生更直接、主动进行语言学习活动。

3. 鼓励学生自主,有效地参与有效学习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程度。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应把讲台留给学生,师导生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如上课时,给学生设疑,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期待或鼓励,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启发设问、读图思考、列表对比、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也可以设置语言情境,让学生模拟对话,情景表演,编排英语小短剧等,这都能起到锻炼语言的应用和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

第5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关键字:体育;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1.引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使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支配者课堂的一切活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这改变,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就是运用信息化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即教学进度要学生的掌握情况不统一和教师的共性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积极的引进翻转课堂,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翻转课堂的简介

翻转课堂的推行人为美国人萨尔曼。汗,最开始他录制自己讲课的视频给侄女和侄子辅导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久而久之得到了借鉴和推广。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改变了传统的方式中教师先讲解知识,然后学生再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方法,把这种顺序颠倒过来。学生先通过网络中的资料学习知识内容,然后再到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把学生理解有偏差或者是不能理解的地方再做解释说明,从中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是颠倒的,因此称为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个性化的缺失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传授知识,目的是把教学所要求的全部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虽然多数的教育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体育教学也是一样,在体育课中,大部分的时间是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和示范体育动作要点,留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很少,甚至有的大学的体育课变成了自由活动课,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掌握真正的体育技能。另一方面,体育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相同,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同学间的差异,而制定相同的教学策略,很难兼顾所有的学生,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2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体育一直是作为一个辅助教学工具存在的,体育成绩也不作为高考的考量标准,另一方面,体育技能的掌握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没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再努力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造成大多数的学生不感兴趣。到了大学生更是一样,学生本来在中小学解散就没有养成很好的运动习惯,到了大学后跟提不起学习体育的兴趣。再者大学生都是成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已经发育完全,不再具有体育机能的可塑性。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是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操作,只是强调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要点,而不注重学生学生情感、人格、态度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造成学生对于体育课不感兴趣。

3.3评判主体单一,挫败学生的积极性

大学校园也是一样,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不过大学成绩要求比较宽泛,一般是六十分过关,若考不到及格分,就会面临补考或重修的局面。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分数的过分重视。教师也是一样,只重视学生的最终成绩,而忽视学生一个学期的课上表现。教师是评判的唯一主体,没有引入学生评价和家长互评的环节,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的价值

4.1让体育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文化知识。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的尊重的这一教学理念,它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外部学习环境,并且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翻转教学的教学实践也比较灵活,不受传统的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反复的观看视频资料,不像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课堂讲解只限制在短短的一堂课中,给了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在课上,教师和同学针对不能理解或者是理解有偏差的知识进行热点讨论,直到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翻转课堂的引入,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率。

4.2可以改变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体育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翻转课堂完全颠覆了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课前让学生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之间针对知识进行讨论,并且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巩固体育知识。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在线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4.3采用多种形式的评判标准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评判更加合理化,教师不在是单一的评判主体,家长和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判活动中来。因为学生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生的环节是在课下,家长可以做到很好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课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也会形成一个基本的印象,因此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判活动中来。这样学生的体育成绩就不能只用单纯的分数为标准,也要把平时的表现融入进来。学生之间的相互评判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形成以评促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让体育的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5.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5.1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网络化的教学支撑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学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网络化教学的支撑,就目前情况看,只有美国一部分地区开始使用翻转课堂,大部分的地区还未流行开来。我国的教育学者,也认识到了翻转课堂对于教学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因为外部条件有限,还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因此,想要真正的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建立设备完善的网路化教室,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能够录制精彩的教学资料,以便于学生的在线学习。

5.2体育教师要寻找优秀的视频资源

翻转课堂提倡学生在课前先利用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重复观看,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研究。因此体育翻转课堂的开展,需要体育教师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现阶段随着网络化的普及,网络上有许多关于体育教学的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够适应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能够在众多的课件中找到适合本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所提供的视频资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作为大学的体育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视频资源,这样即能很好的适应教学要求,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5.3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翻转课堂借助信息化的在线教育平台,它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能够独立的完成学习环节。但是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对于学习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加上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比较丰富,能不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下学习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要想利用好翻转课堂,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效力,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从心里对学习重视起来,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总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对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我们要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让其发挥应有的效力。

参考文献:

[1]王国亮,詹建国.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的价值及实施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2):104-110.

[2]李凤梅.“有效体育教学”的逻辑缺陷与研究低效———基于有效体育教学研究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1):91-95.

[3]谌晓安,陈景,朱晓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探索与可行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0):16-17.

[4]杨小燕,蒋苏,朱永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可行性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4):107-111.

第6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关键词:有效课堂 高效学习 实施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不够均衡,很多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这些年纪较大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比较严重,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过程之中也只流于形式上的表现,对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与正确的认识。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于年轻的教师而言就显得非常滞后,这些教师在工作中对新课程与学生能力训练缺乏正确的理解。而年轻的教师也存在着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短,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比较简单,这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存在很大的障碍。

为了使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我们应该针对课堂教学中现存的教学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例如,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有效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还要在学习教育理念之时做好笔记,并要求教师每学习教育理念后都要深刻、认真地写出心得体会。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之中,我们要经常向各级骨干教师去学习,学习他们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经验,学习他们对待教育科研工作不懈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使我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轻松驾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是教师课前的备课,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备课内容是极为多样的,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内容,还要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与判断,并针对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出符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要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科教学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才能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针对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明确每一章、第一节课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教师才能在授课前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与融合,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再把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之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与分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教学内容有效落实在本章节的教学活动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向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转变教学思想。先应该转变教与学的主次观念,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是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学,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只能在听中学,在听中记,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好。而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做中学、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去体验知识的产生,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活动也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与乐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参与,使课堂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互动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学有所得。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于教材中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积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际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从教的角度不断去唤起学生学的热情,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之中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思想彻底清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都能主动去学习,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

第7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以下是“乐美”教育理念下“乐美”课堂评价的基本观点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发展的评价观

教学评价的目的,就其实质而言,是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如果,当我们将评价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之间的优劣比较时,评价的本质就被曲解了。因此,“乐美”课堂教学评价主张树立健全的评价观,让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主阵地。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

1.起点性评价。每个学期初,各个学科教师都要对本班学生开展旨在确定每个学生学习起点的调查,收集每个学生的期初数据,形成l展性评价的起点位置。另外,教务处对各班各学科质量进行纵向和横向数据分析,开展班级学科质量起点调查,形成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通常在期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托起点数据,开展形成性评价,并适时修订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同时进行,重点是通过形成性评价,针对进步不明显、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了解和确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及时进行补救。每个学期的期中,各班都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对照学期初的起点评价,给予学生形成性评价,一方面既是对学期阶段学习状态的小结,以成果的形式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呈现学习困难所在,分析原因,帮助其取得进步。

4.总结性评价。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后实施(通常为学期末)。目的是评定学生学习进展和进步程度。主要通过学习成绩报告单的形式开展评价。

综上所述,在我校对学生的评价共分为三个阶段,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既包括评价的结果,又包含评价的过程;既包含学习的起点评价,又包含学习过程状态的评价。我们尽最大可能尊重每一个学生,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学习和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体现“乐美”课堂特色的评价依据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建立在评价依据的基础上,以此来反映各方面执行、完成的情况。近年来,经过我校不断探索、实践、完善,已初步形成了《边城中心小学“乐美”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将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从抽象到具体,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量化表》的过程中,为了让《量化表》切实反映教学工作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有效建设课堂评价的机制,我们实行的《量化表》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可用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清晰,内容涵盖科学全面。既要关注教师怎么教,更要关注学生怎么学。

二是可行性。要始终体现“乐美”课堂特征,促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三是正确性。在体现“乐美”课堂特征的同时,要符合课堂的科学性,符合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纵观《量化表》,大体可以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层次清晰,从操作的层面来看可用性非常强。评价各项指标直接指导“乐美”课堂特征。各项评价要求要符合课堂教学需要,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也有教师对课堂的灵活把控。

三、突出重点――激发学生“乐学”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在“乐美”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坚持关注:

1.学生的参与状态。我们把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作为是否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就数量而言,我们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及时间的累积量;就广度而言,我们看各个层面学生是否参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我们看学生参与的是表面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

2.学生的思维状态。我们重点围绕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等。

3.学习的达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加以运用,学生的技能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否得到帮助和解决;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是否更喜欢老师;等等。

四、强化引导――促进教师“乐教”

“乐美”教育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已经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与此同时,树立“以学定教,教为了促进学”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做到既关注老师怎么教,更关注学生怎么学。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我们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学习、讨论;二是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三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乐教”与学生的“乐学”的课堂行为相互作用的价值。

1.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

2.教师能否恰当地处理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3.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营造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鼓舞。

4.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师能否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第8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多少以及选择具体的内容对于教学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开设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量学生的体质,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志、以及吃苦耐劳品格的锻炼,但在通过对6所高中的调查中发现也有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总存在着浪费时间的,放羊式的教学。如何让体育课真正发挥其原有的功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使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新课改下正确把握高中体育课教学内容

首先,体育教学内容往往是一些高于现实生活的一些,甚至有些内容是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和掌握的抽象教学内容,这时候就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首先所要做的就是研读教材内容,深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可接受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是教学内容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课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创设一种课堂氛围是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所传授的知识之间存在矛盾和问题,使学生产生焦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学内容问题化,会使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一步一步按梯子往上爬,直至问题全部解决,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完成。再次,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情境化,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具体的场所、景象、境况等,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既有感情又有境界教学的融合,情境化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教师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创设一种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教学场景和师生共同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互动化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的互动化策略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能够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一种积极的交往形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最为关注的一种交往形式。在课外教学过程中,互动不仅能使教师教的轻松,还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的愉快,体育教师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体育课堂的教学互动策略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中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这是体育教学互动策略的前提条件,互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自由、和谐的进行沟通教学。其次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体能有好有坏、学生的接受有快有慢等特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统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一目标,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体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层次,争取做到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尽可能的是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学到知识和达到锻炼体质的目的。

三、新课改下体育课堂教学时间优化管理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是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知识的最重要保证。课堂时间优化的合理与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的学会优化时间。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有时间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教师的时间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时间。首先,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快的进入到教学内容。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在开始正是教授内容的之前会把过多的时间用于点名、整队列或者其他的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线管的事情,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备课,尽量减少不必要时间的浪费。其次,体育教师应该把握关键时间,进行教学。据研究调查,一般一堂体育课学生的精力(注意力和体力)一般集中在开始课堂教学的15分钟――20分钟左右,这段时间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关键黄金时间,教师应该把握这个时间,在关键时间内讲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练习密度策略

体育课堂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传授学生动作技能,而动作技能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练习,也可以这样子说,练习是提高动作技能最有效的办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嘉庆对学生的练习密度训练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课练习密度是衡量学生练习的效果的标准之一,也是保证体育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常璐艳.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05-01.

[2]陆伟.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0-06-14.

第9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过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052-02

数学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展现数学知识发生、演变、应用的过程,一个师生互相促进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这个过程的体验,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数学化的过程。学生经历分析、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过程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探讨问题的合理性解决策略

新课程强调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究,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使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得以顺利启动。同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性,从肤浅到深刻,从不完善到完善。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猜想、概括、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在形成对事物合理性的认识中,获取大量动态过程知识,完成知识建构。

例如,教学“弧度制”时,就可以采用以下设计:①教师提出问题:在上一讲我们已经学过角度制,有的同学注意到以角度制度量角时在运算上很不方便。以前我们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单位制,那么我们能否用一种新的单位制来度量角,使角的运算能像实数一样进行十进制运算呢?从而点出本讲主题——弧度制。②教师类比提出问题:角度制是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是怎样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呢?接下来教师启发:因为弧度与弧有关,即与圆有关。那么下面我们就在圆内来研究弧度制。③师生共同在同圆内研究两不等圆心角,得到结论:弧长越长,对应的圆心角越大,弧长越短,对应的圆心角越小,反之亦然。得到猜想:用弧长度量角。④师生共同研究两同心圆,得到结论:同一圆心角对应两段不等弧,否定猜想。教师引导分析:以上猜想有合理一面,但又不全合理,怎样使之合理?师生共析原因:圆心角对应的弧长与角有关,还受半径影响。因而,仅用弧长来度量角不行。换句话说,对于圆心角来讲,弧长不是一个定值。从而得出猜想:利用弧长L与半径R的比值。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接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对弧度制的定义进行类比猜想,去掉不合理因素使之合理完善。师生共同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经历了类比猜想、分析概括、探究发现、论证解决的过程,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教学观,又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过程的策略

教学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克服困难,获得问题解决,从而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等。当然,这里的“活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动手实践,实物操作”,因为就数学思维的本质而言,一方面“活动”的内涵应包括实物操作与符号运算等,另一方面更应注重“活动的内化”。因此数学教学应真正体现出数学活动过程的本质。例如,在抛物线概念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完成对抛物线及其相关概念建构:①动手操作:折线。在矩形纸片上距底边2cm处设置一点,将纸折20至30次,形成一系列折痕,它们整体地勾画出一条曲线轮廓。②观察、猜想:众多折痕围出一条抛物线。③建立坐标系,作图,发现折痕与函数y=x2/4的图象接近。④观察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折纸的过程及抛物线。⑤活动:画几条平行y轴的直线,折纸,发现其反射线都经过一定点。⑥观察几何画板演示这一动态过程。⑦形成焦点概念:一组平行于y轴的直线经过反射后汇聚成的一点。⑧动手测量:发现抛物线上的点到纸边的距离与到焦点的距离相等。利用计算机演示验证,定义准线。⑨定义抛物线并求其方程。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抛出抛物线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发现、概括出抛物线的定义及其相关定义,完成认知建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创造状态,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思考者、交流者。

三、合作交流——让师生共同参与过程的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识活动。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合作交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甚至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在互相帮助、接纳、赞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合作交流策略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放弃师道尊严的师生观,师生之间建立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②教师要做交流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同时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交流。③教师要将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做数学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在主动发展中,在探索中,在交流中不断获取知识,实现创新。④为了引发学生的交流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探索性问题。

例如,在正弦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直角三角形得到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器验证该猜想是否在一般三角形中成立,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得到猜想的三种证明方法:向量法、面积法和利用三角形的外接圆证明。此外,在证明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反思交流:三种证明方法的立足点是什么?三种方法都利用了直角,是巧合吗?向量证法和面积证法有什么本质联系?……

四、问题延伸——过程教学延续的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是分段的,分时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上升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问题延伸使教学过程得以延续和发展,使学生的探索得以延续和深入,认知结构更加完善丰富。问题延伸策略就是要进行一题多变训练:改变条件的叙述方式或改变条件、改变题设背景,或改变设问方式,或把相似的几个题目组合改造,引申演变成新问题等。例如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已知两点A(3,0)、B(0,3),抛物线C的方程是y=-x2+mx+1,抛物线C与线段A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的解法后,将条件“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改成“有两个公共点”,或“没有公共点”,让学生重新按以上方法解答,必有新的感悟。以上通过一题多变训练,把问题推广引向深处,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气势,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在挑战中寻找乐趣。

总之,上述各种策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综合使用。但不管如何使用,都应该体现过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实现学生的参与,知识的再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