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体育活动培训精选(九篇)

体育活动培训

第1篇: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我爱祖国海疆”航海建筑模型竞赛总裁判长姜招银首先为学员们介绍了如何组织青少年开展航海模型活动等内容,详细解读了2016年新修订后的“我爱祖国海疆”竞赛规则,并就学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针对新改版后的沙船项目,姜老师采用图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地为学员们做了讲解,令大家受益匪浅。

随后,遥控帆船世界冠军龚群星重点讲解了中天模型“白马湖”号遥控帆船的竞赛规则,详细介绍了帆船各部位的名称、功能、作用以及遥控帆船的操控方法等。市模型专家程明君则重点介绍了模型飞机的相关知识,他用通俗的语言将模型的结构、飞行原理、制作方法、调试技巧等教授给大家。全国航空模型冠军江山专门介绍了大型遥控模型飞机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提高遥控技术、技巧等内容,并用自制的遥控纸飞机在操场为学员们做了精彩的飞行表演。

除了理论技术方面的培训外,本次培训班还设立了一个重点培训课目,以使每位学员都能了解和掌握”白马湖”号遥控帆船的外场实训操作。经过专家老师的现场指导,学员们很快就能上手,基本掌握了操控帆船前行的方法。

第2篇: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因此,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主体和主导者双方积极性的调动。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合理设计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师生员工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开展汽车文化系列活动,促进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技能成才的思想意识

教育学家威廉・格拉瑟在他的“选择性教育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所有的动机都源自内心,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佳,其真正的理由是,学生没有在学校里找到足以令他满意的学习动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学生树立技能成才信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实现育人成才的办学目的。笔者学校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所学的专业上。

1.开展汽车百科知识竞赛和汽车文化手抄报比赛

学校6个班级70余名学生参加了汽车百科知识竞赛,比赛内容涉及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品牌文化、汽车新技术知识、汽车驾驶技术及交通法规;手抄报比赛中,学生们将自己喜爱的汽车品牌和车型,将自己掌握的汽车维修知识和对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展望图文并茂地展示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版面中,学生上交的60多幅作品排版新颖、绘图精美、内容丰富。两项赛事集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增长知识,扩展视野,锻炼思维,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热爱,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2.组织学生开展汽车维修技能竞赛

学校61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校内汽车维修技能比赛,通过初赛,评出24名学生参加复赛。经过复赛,选出4名优秀选手参加北京市技能竞赛。学校参赛的冯俊伟同学获得理论比赛和实际操作比赛总成绩第一名,王亚伟、张勇强、伍俊成三位同学分别获得总成绩第3、4、6名。学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2名学生最终代表学校参加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汽车技术项目比赛。一系列专业竞赛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水平的热情,有效提高了学生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开展规范化技能竞赛,创新竞赛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比知识、比技能、技能操作比规范的职业意识。

二、以团组织和班集体建设为阵地,向学生传达正能量,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作为公交集团的人才培养基地,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要具备适应公交企业发展的健康人格。健康的人格不仅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更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学校非常重视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感受正能量,接纳正能量,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1.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七星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曾经被评为北京公交集团公司级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不仅常年活跃在校园里,而且经常走进敬老院、公交场站开展社会实践,积极开展以“我志愿、我快乐”为主题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日,学校团总支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校园内大扫除,擦洗宣传橱窗;教师节来临,志愿者们向辛勤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献上感恩的鲜花;志愿者服务队走进了房山区光荣院敬老院,看望退伍老兵,学习老红军的革命精神,为老人送去图书,为光荣院种上敬老树;到前门快速公交1线参观学习,开展站台服务、义务指路;十一期间到天安门广场疏导客流、协助安检。公益小组积极开展校内勤工俭学公益劳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志愿者们的自身人格得到不断完善。

2.以班级团支部建设为阵地积极开展“天勤活动”

笔者学校十分重视发挥班集体这一阵地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2013级预备技师班团支部精心设计了以“感恩、责任”为主题的“成人礼”主题班会,“成人礼”上全班学共同回顾了班级成立以来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观看以“感恩、孝亲”为主题的视频故事,庄严的“成人礼”誓词使学生树立起对国家的公民意识,对父母、师长的感恩意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意识。通过成人礼主题班会,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该项目参加了公交集团公司“2013年-2014年度‘天勤计划’好项目评选会”,学生们设计的活动项目得到了集团公司团委的充分肯定,获得了集团公司团委的天勤活动资金支持。

对此,学校团总支根据学校工作特点合理设计团总支活动计划,编制团支部“天勤活动计划项目书”。各班团支部利用“天勤活动”资金开展本班团活动,先后开展了以“参观汽车博物馆、弘扬现代汽车科学”为主题的天勤活动,以“健康校园、活力青春”为主题的篮球比赛天勤活动和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天勤活动。系列天勤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团员青年的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班级建设的系列活动,开展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意识,既要靠日常的管理检查与纠正,更要靠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思想意识。笔者学校每年新学期的入学教育涵盖了集中军训、开学典礼上优秀毕业生回访母校、蓝领精英进校园现身说法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人理念,增进学生对先进企业文化的了解,切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学习《技工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竞赛活动,政府奖学金获奖学生演讲活动,“创建文明校园,争做优秀学生”主题征文演讲活动以及以拔河、跳绳、踢毽等体育类班级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开展评优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引领广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学校团总支积极开展团员教育评议活动,根据德育积分和期末学分绩点,各班团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对团员进行综合评价,评选集团公司级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和优秀志愿者。年底组织召开学校共青团年度“达标创优”竞赛表彰大会,对获得集团级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和学生会优秀委员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表彰会上全体与会成员重温入团誓词仪式,借以增强团员青年的责任意识。同时学生科组织政府奖学金获奖学生表彰大会,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系列活动,提升师资队伍和班主任的职业素养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教师的社会角色是“知识的源泉”“伦理的化身”“社会价值的代表”。事实也证明,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由教师来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师的这一职责和职业特征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其他任何因素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学校通过岗位练兵、专业竞赛引进教研等活动的开展,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建设。

1.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岗位练兵,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学校先后组织了教师教学论文比赛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比赛,通过比赛达到教师间互相交流经验、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比赛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参与度达到100%。

教学部门与工会积极配合,开展《创新工作室》活动。活动内容涵盖了教师的教案编写能力、课件制作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及课堂管理组织能力展示,以及考察教师按照现代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资源,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能力。活动促进了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组织教师进行典型任务工作页的编写比赛

此次比赛共收集到31名教师设计的典型工作页60个,参赛作品内容新颖,难度适合学生现有水平,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学及培训中突出一体化教学特点,为今后教学及培训工作的开展和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学校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设立不同的活动主题,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学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1.开展“面对学校当前的现状我们自身如何调整”大讨论活动

2014年6月,针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主观上的消极懈怠现象,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整顿教学秩序专项工作,并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面对学校当前的现状,我们自身如何调整?”主题大讨论活动。活动中,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全体教师宣讲教学常规,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动员;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全校学生加强课堂常规、行为规范和学籍管理制度的宣讲;各科室组织本部门教职工针对当前学校现状、结合岗位要求以及对专项活动的相关建议开展讨论。大讨论活动后,学校认真听取各科室、部门讨论情况的汇报。结合讨论结果,制定整改措施,使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高教育培训服务整体水平的动力。

2.以迎接建校三十五周年为契机,在师生中开展“提升师生素质,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十个一”)系列活动

为促进新学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9月,学校组织开展了“提升师生素质,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的“十个一”系列教育活动,以此推动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培训质量。“十个一”评选即:在教师中开展一次“最好任课教师”“最佳教案”“优秀论文”“最生动的模拟课”评选活动;在班主任中开展一次“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活动;在班级中开展一次“最好班集体”“主题班会”“班级环境和学生宿舍环境”评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一次“最佳读书心得体会”“最佳活动创意”评选活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最好任课教师”“最佳教案”“优秀论文”“最生动的模拟课”评选活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激发了教师对加强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利于形成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钻研业务,积极进取的教风。也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活动,促使班主任更主动地发挥其在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和骨干作用,努力建设奋发向上、文明守纪、团结友爱的班风。“最好班集体”“主题班会”“班级环境和学生宿舍环境”“最佳读书心得体会”“最佳活动创意”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了技能成才、劳动光荣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了良好情操和道德风尚,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有利于形成知荣明耻、乐观向上、热爱专业、勤奋好学、苦练技能的学风。

同时,学校将“过程管理”的意识渗透到“十个一”教育活动中,并使之深化到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争做十个一”产生的正能量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中得到体现。为确保“十个一”活动的落实,真正发挥主题教育活动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学校先后制定并出台了系列岗位考核责任制,并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设备的监控职能,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考核,将考核约束与引导激励有机结合,使师生在参与“十个一”活动的过程中自觉接受过程管理、参与过程管理,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经营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3篇: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美国;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020-02

一、美国小学SPARK体育课程介绍

SPARK课程的全称是“The Sports,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儿童的运动、游戏和体育活动课程)。1989年6月,一个研究小组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获得了一笔研究经费,开始改革、实施和评价小学的体育教学。该研究小组从当时美国已经比较普遍的学生肥胖问题入手,提出通过运动、玩耍和休闲娱乐活动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终身健康,由此便诞生了“The Sports,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其中文名字是运动、游戏和休闲娱乐活动课程。从名字中我们就不难看出,SPARK不仅是一门体育课程,而且还是将游戏、休闲娱乐与体育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课程。也正因为这个特点,该课程才会让众多孩子在短短几十分钟的体育课上爱上运动。在SPARK课程研究团队中,既有专门负责研发的人员,又有专门负责进行市场推广的人员,也有专门对实施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人员。

二、美国小学SPARK体育课程教师培训的过程

SPARK课程的教师培训是以其教材为基础的,根据教材分不同的阶段进行。一般而言,SPARK课程的教材共分为两部分,即K-2阶段和3-6阶段。K-2指的是小学低年级,而3-6则相当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材,都比较注重于通过教学内容的变换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身体活动。

在SPARK课程培训团队针对一般小学体育教师的常规培训中,以两天为一个培训日程,第一天以培训K-2阶段的教材教法为主,第二天则以3-6阶段的教材教法为主。在每一天中,培训师又将时间分为了四个小的部分,而每个小部分都以不同的培训内容为主。比如,在第一天的培训日程中,主要包括舞台设置(Setting the Stage)、体能讨论(Disguising Fitness)、技能学习(Learning Skills)和综合(Pulling it Together)四个部分。而第二天的培训则包括聚焦体能之一(Focus on Fitness One)、聚焦体能之二(Focus on Fitness Two)、聚焦技能之一(Spotlight on Skills One)、聚焦技能之二(Spotlight on Skills Two)四个部分。在SPARK的教材中,并非只包括这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只是培训师为了培训的需要,将教材内类似的部分集合在了一起。实际上,SPARK的教材是由很多不同的单元组成的,而此次培训师只是在这些单元中选择了少部分的内容来对培训参与者们进行培训。

在培训开始之前,培训师首先会向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隆重的介绍培训的目的,共包括四个方面:亲身参与SPARK活动、通过学习SPARK课程的教学和管理策略来帮助达成教学目标、深度体验SPARK课程团队的各种培训材料和享受培训这个过程。通过培训师提出的这四个培训目标我们可以看出,SPARK课程非常强调参与和体验的感受。而国内的一些教师培训与其相比,可能更加注重对教学和管理策略与方法的学习与培训,至于培训参与者的感受则很少关注。在一个培训日程的活动中,参与者们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很好地体验了不同的SPARK课程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既有基础性的体能锻炼,又有综合性的技能学习与小型竞赛活动。但无论是在何种类型的培训内容之中,培训参与者的普遍感受除了高兴与快乐之外,更多的还在于培训师对体育教学的灵活实施而给他们带来的思维层面的启迪。

三、美国小学SPARK体育课程教师培训的特点分析

通过简单的介绍SPARK小学体育课程的培训过程,以及观看其官方网站上的培训录像,我们可以发现其培训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引导教师让孩子们不停的运动起来。在SPARK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强调最多的就是MVPA(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即中等至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量。也就是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不断的运动起来。至于多长时间才是合格的,SPARK课程团队认为至少50%的MVPA才是合格的,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在一堂课上,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运动的学生至少要有一半以上。其实,真正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难,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如何分组以及如何进行引导。而从培训场景来看,培训师在组织培训参与者的活动过程中,始终通过各种分组练习、队形变换等方式让参与者们保持着50%的MVPA。

第4篇: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依照市教育局《关于年“教师培训年”活动实施方案》具体要求,根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的精神。市教师进修学校精心准备,认真落实“教师培训年”各项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市获河南省“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单位,市教师进修学校获市“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单位,这些成果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现总结如下:

齐抓共管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

一、领导重视。

一直以来都走在全省的前列,市的教师培训工作多年来都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而对于“教师培训年”活动我市更是高度重视,为了保证教师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果,市建立了教育局组织领导、进修学校统筹布置、各乡校(园)协作配合”联动机制,上下齐抓共管,团结协作,这是市“教师培训年”活动取得巨大成果的前提。

市教育局的主要领导和主管科室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年”活动,首先。培训前认真准备,培训中督促检查,培训后全面总结,接到省市有关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的有关文件后,局长会议研究确定了市“教师培训年”活动方案》并迅速在全教育系统布置安排,要求各校都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并在广大教师中传达,做到思想有准备、工作有措施”培训活动开展期间,教育局领导经常深入培训班做报告、检查慰问,这些都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对于保证学员的缺勤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培训结束后,市教育局对“教师培训年”活动进行总结惩处。

市教师进修学校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培训前在师资准备、教学设置准备、教学方案的制订都认真落实到位,其次。培训中,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培训后健全档案。进修学校的得力工作是培训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

各受训单位通力合作是培训工作的有力保证,

第三。各受训单位在思想发动、人员布置、督促检查都认真配合。

二、加大经费投入是教师培训年”活动的强有力保证。

市教育局加大了培训经费投入,教师培训年”活动中。有力提高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改善了办学条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包括培训费和书费全免,

(一)培训免费。教师培训年”活动的所有培训全部实行免费。这样就减少了广大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大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购置和维护了电教器材,

(二)改善办学条件。年我投入1万余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改善了学习、办公条件。

三、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

几十年来一直承担着中师教育任务,市教师进修学校与师范一门二柜。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发展幼师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学校建有三个网络教室,二个多功能演讲厅,两个音乐教室,音乐器材、美术器材、体育器材、电教设施齐备,这为各类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尤其是体音美教师培训和幼儿骨干教师培训中,这些设施发挥了巨大作用,一般的进修学校是望尘莫及。

四、加强师资培训是培训质量的保证。

各专业教师齐备,市教师进修学校现有教职工120余名。为了保证培训质量,除了选配最优秀的教师担任“教师培训年”活动的培训任务,还在师资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根据上级的要求,

1全部参与了省级师资培训。校先后派出了13人次参与省高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体音美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师资班的学习。

校全部选聘优秀的小学教师任教。选聘的兼职教师是一支主要有省学科带头人、省级优质课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师,

2选聘了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凡是与小学教学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教师。业务能力强,理论水平高,非常逊色的完成了所承担的培训任务。

并与学员代表交流,

3加强培训的教研。所有的培训班开班前我都组织任课教师研讨交流。力争做到培训内容满足学员需要,培训形式适合学员要求,培训有实效。

五、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效

根据培训的具体特点选择。对于每种培训选择何种培训模式。

第5篇: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一、建立培训市场的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4所,成人中专校142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6所,此外还有近3000所乡镇成人学校、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培训体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各类成人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可见北京市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卖方市场和一个潜力很大的买方市场。对于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存在,研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不断发育和完善。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设置专业自、制定收费标准的自、用人自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应当转变职能,由传统的行政指令性管理转为制定政策,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行的调控体制,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第6篇: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一、建立培训市场的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4所,成人中专校142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6所,此外还有近3000所乡镇成人学校、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培训体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各类成人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可见北京市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卖方市场和一个潜力很大的买方市场。对于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存在,研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不断发育和完善。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设置专业自、制定收费标准的自、用人自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应当转变职能,由传统的行政指令性管理转为制定政策,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行的调控体制,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第7篇: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 参与式教师培训 认知性参与 情感性参与 行动性参与 实效性

在教育培训领域,参与式的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和推崇。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地推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多数研究者认为参与式教师培训就是培训者和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一个成功的参与式培训中,所有学习者(包括那些胆小的、“愚笨的”、社会地位低的)都能够参加到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为集体决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培训者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协助者出现,他们与学习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参与式教师培训,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参与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这只是参与式培训中的一个方面,参与式教师培训应是教师参与培训的全程。包括: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参与培训内容的确定、参与培训活动的过程、参与培训效果的评价、参与对培训项目的持续关注或研究,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不因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持久的存在于教师的心灵深处,并持续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对参与的认识

教师培训中的“参与”应有两层意义:一是培训者和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把“参与”作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教师教育成长的全过程。“参与”应该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

1.参与是一种理念,意味着培训双方角色的改变

从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看,参与式教师培训把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对象”、“受训者”、“学员”定位为“参与者”。培训双方的角色以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构成了培训活动的基本框架。参与者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是培训的主体,是培训内容和活动的生成者和创造者。

2.参与是一种状态,意味着主动地选择和进入

参与是一个主动进入和选择的过程,教师应从习惯他人灌输、被动接受转向积极主动参与,参与确定、选择,去体验、探究、表达和交流。表达自己思想、经验、疑问,参与争鸣。

3.参与是一个过程,意味着行为的改变和转化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整个组织活动是互动的、动态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身体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参与、情感的参与,以及教育行为的转化。

4.参与是一种策略,意味着要精心组织活动和恰当选择方法

培训者一方面要尊重教师的认知、情感和学习特点,作为教师的“协助者”和“合作者”来精心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培训策略的选择,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5.参与是一个目标,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

通过参与式教师培训,使教师把外在的教育理论和信息内化为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情感、态度、自我效能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发展和升华,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促进教师全面、持续的发展。

二、教师参与培训的层次类型

1.形式性参与和实质性参与

形式性参与是对外界要求的应付,非个体自觉的愿望,缺乏学习动力,身在教室,但没有思维层面的真正参与。而实质性参与是出于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思考,思维和情感的高度投入。如果教师是迫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参加培训,把培训视作是一项任务被迫完成,而不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参加培训,这种参与就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非实质性的参与,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效的参与。

2.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和行动性参与

这是从学习者的知、情、意、行的达成角度层面进行的分类。认知性参与是主观认识到、让自己成为自觉的活动主体,但如果动机没有被进一步激发,也不会持久。情感性参与,要求调动教师的情感因素,唤起教师感情上的共鸣,以实现情感的唤发、激励、强化功能。行动性参与是教师认识到培训的价值,情感被激发,从而把认识和情感层面的东西在教育行动中持续体现出来,把教育认知、教育情感转化为教育行动。

3.短暂性参与和持久性参与

这种分类反映了培训由表到里、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如果培训者一讲到底,而教师自己也只是记笔记式的被动接受,习惯于高信息量的知识灌输,对开展多样参与性活动的培训方式缺乏认同,缺乏研究的意识、思考的习惯和表达自身观点的能力,那么其内隐的、深层的、支配其实际教学行为的个人观念就不会改变。这只能是一种短暂性的参与,时过境迁后,难以对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行为产生切实的影响。持久性参与应是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和行动性参与的高度融合,不因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在培训结束后,继续持久的存在于教师的心灵深处,并转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行为。

三、教师的全程参与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根本

教育研究表明,成人学习有其特有的特点:一是他们想学习或认为需要学习时才会去学习,这说明成人学习更具主动性;二是如果能将新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或工作中,他们更愿意学习,这说明他们更关注实用性;三是如果能将所学的新知识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情相联系,他们更愿意学习,这说明成人学习更容易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创新成为可能;四是如果能取得成绩和收到反馈,他们更愿意学习,这说明成人学习更注重实效性。但就目前的教师培训来看,实效性不强,且教师多处于被动状态,主要表现在:培训机构的垄断,教师不能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培训课程由培训机构单方面决定,教师不能参与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者掌控着培训过程,教师话语权缺失;培训结束时,教师不能参与对培训的评价等多方面。最终表现为:培训结束后,培训的内容并没有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动,一切随培训结束而结束。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培训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教师的需求,全面科学地设置培训课程,使教师参与培训内容的确定

课程设置是直接影响培训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培训内容应反映广大教师普遍关心的、在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置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要在实际调查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参与式培训就缺乏前提。要改变培训课程只重视理论的现象,建立培训课程超市,构建“大平台、多模块、小专题”的课程群,优化培训课程结构,完善培训课程层次。教师教育发展的大平台上,应包括理论型、操作型、实践型、学术型四种类型的课程,下设教育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操作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科研课程等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再分为若干相关的专题。培训专题要突出应用性、时代性、创新性,随着时展、学科发展和学校教育的需要不断补充、扩展。培训内容最终应由培训机构与参训者共同生成、确定。形成“规定课程―自选课程”相辅相成的开放性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2.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精心设计多种活动,使教师参与培训的过程

参与式培训需要和谐的人际氛围。教师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只有当教师成为自觉、主动的参与者时,培训才可能有效、高效。要改变过去一讲到底、漠视教师主体性、忽视教师话语权的做法,重视互动协作,讲求实际效果。充分利用教师的经验、经历,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搭建平台。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如观摩借鉴式、案例教学式、实地考察式、专题讨论式、实践操作式等,进行多模式的探索、改革。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摩课、网络互动等参与性强的活动达到培训的目标。使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相匹配,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重视对培训效果的反馈监控,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意见,使教师参于对培训的评价

教师参与培训评价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参与培训评价,可以及时反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培训机构对培训活动进行理性反思,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评价、反馈系统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机构的评价,包括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的组织方式、培训教师的确定、培训时间的长短与培训周期的安排、培训的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对培训者的个人培训效果的评价。从培训活动的方式到培训的效果;从培训内容是否满足教师的需要到培训是否突出教师的主体性,是否真正促使教师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及时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便于以后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4.打破单一培训机构垄断的状态,实施教育培训券制度,使教师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

改变当前单一机构垄断教师培训的局面,需要在教师培训中引进竞争机制,建立一个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由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等共同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建立“课程超市”,改变现行的拨款方式。把教师培训经费转化为培训券,再把培训券发到教师手中,然后教师凭培训券自由选择培训机构,最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券到政府兑换等额现金。教师凭培训券不但可以选择培训机构,而且还可以在“课程超市”选择培训课程。这样不但可以打破现有的教师培训垄断局面,给教师带来更多的选择课程的机会,而且也要求更多的培训机构,开设出适应在职教师培训需要的课程,促成培训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助于培训机构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成人培训方式的更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61-64.

[2]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5,(7):18-20.

[3]朱拥军,查永军.论参与式学习的层次性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5):35-37.

[4]修晶.成人学习原则与参与式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49-50.

第8篇: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一、把握重要意义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对于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各(总)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总)支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贯彻落实《规划》和《实施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工作目标

从*年起,用4年时间,对全体党员进行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三、确保培训时间

各党(总)支部要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计划安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活动。

乡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所在党支部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员干部一般不少于40学时。

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各村党(总)支部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村干部一般不少于24学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支部组织进行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支部委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流动党员的培训由乡党委和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

四、拓展培训内容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对广大党员进行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党风党纪及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同时,应根据县、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党员的职责和实际需求,确定教育培训的主题和具体内容。对机关党员,着重加强宗旨意识、能力素质、勤政廉政、联系服务群众本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事业单位党员,着重加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农村党员,着重加强农村富民政策、就业创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学校和卫生院的党员,着重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着重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义务、就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五、创新培训方式

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方法和途径。

(一)组织开展党员集中轮训。乡党委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党员集中轮训。培训可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结合进行,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乡党委组织领导干部讲党课,每年不得少于2次。

(二)设立党员“流动课堂”。乡党委要聘请县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流动课堂”要紧贴党员实际,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能教起,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培训要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创设灵活多样的活动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在创先争优的具体实践中增强党性意识,提高能力素质。各党(总)支部可根据各自行业、类别、岗位党员实际,确定特色鲜明的“党员活动日”主题,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实践活动。乡党委定于每月28日为全乡党小组活动日,各党(总)支部应组织、督促各党小组开展主题活动。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培训。各党(总)支部要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党建网”、《旗帜》电视栏目、格塘公众信息网等载体,创新党员教育培训的新模式、新途径。坚持以用为本,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调用灵活的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库,加强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满足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乡党委将逐步开通覆盖区域内全体党员的“党建手机报”,定期“红色”短信,传播党的知识,报道党的活动,进行党员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六、落实工作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成立党员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任副组长,各办办主任为成员,负责抓好全乡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工作。乡党委要抓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各党(总)支部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创先争优活动重要内容,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培训的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培训任务落实,并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于6月底前上报乡党委。

第9篇:体育活动培训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精神,从我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培训目标 

1、建立主动参与、高效开放、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我校的校本培训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2、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三、培训对象 

所有在职教师均需参加培训和考核。 

四、培训学时 

XX年/2008学年度总培训学时不少于30学时。 

五、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本学期仍将通过每人每学期自选自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给教师提供尽量多的教育教学“杂志”(理论指导,让教师能够研有所向,学有所依),并要求做一定的教育笔记,读后写出心得体会,及时地把握教改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通过网上学习,录像学习,专著学习和专家讲座等形式。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科学运用教学评价的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的培训。、 

4、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资料下载、幻灯制作、fiash制作等学习培训。 

5、青年教师的专线培训 

通过组织帮扶对象,利用听评课、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帮扶对象为刚进校的青年教师) 

六、培训形式 

根据本校实际,我们将采取以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主的多种培训形式,如:专题培训、主题研讨、小组交流、案例分析、教学观摩、课题研究、师徒结对以及竞赛、反思、自学等,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的组织机构 

1、建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略) 

2、主要职责: 

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3、明确分工:组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人。副组长则负责宏观调控和指导方案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汇总情况,研究改进措施。成员是校本培训的具体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工作并组织和协调培训方案的落实;组织考核工作,并做好培训记录,登记学分,整理存收档案资料。 

(二)严格的规章制度 

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保障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 

(三)科学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内容 

我们将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计划结合起来,严密而科学。同时还安排了师德专题培训、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内容。具备了从思想精神到业务上的实质性内容。 

八、校本培训活动安排表 

第一┆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月份

活动内容安排

备注

九月

1、拟订、学习学校培训计划,教师针对自身实际,拟定自学提高计划。

2、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师德学习。

3、组织教师参加全员竞赛的教学比赛和区“教学能手”的比赛前的听评课活动。

4、对新教师进行岗位培训。

5、完成9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十月

1、教研组阶段性课程改革研讨汇报会,探讨新课改中出现的疑难和困惑。

2、组织一、二年级语、数学科教师进行研究课的听、评课活动。

3、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网上学习)。

4、进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培训。

5、完成十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6、继续开展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帮扶活动。

十一月

1、三、四年级语、数学科研究课教学评比活动。

2、组织教师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新教师培训后的汇报展示课活动。

4、完成5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5、各教研组开展专业理论学习。(集中两次)

十二月

1、五、六年级语、数学科研究课教学评比活动。

2、组织教师进行如何写好案例分析和叙事撰写的学习。

3、完成6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