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

第1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摘要]通过对我国27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调查,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以兼职为主,女性教师多;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上,尚未形成制度。建议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结合实际,按生师比规定专职教师队伍数量。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1.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兼职为主。专职教师少

在本次问卷调查的27所高校中,除1所高校信息不详之外,其它26所高校共有专、兼职教师160人,平均每校6.15人。其中,专职教师47人,占29.38%,平均每校1.81人;兼职教师113人,占70.62%,平均每校4.35人。实际上,在26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尚无专职教师,兼职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只是挂名或偶尔参加活动(有先后聘请的)。因此,经常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数有可能还要少。

据我们的粗略统计,27所高校约有学生516 322人,按47个专职教师折算师生比约为1:10 986,即平均每个专职教师要面对1万多学生,这大大超过了一个教师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其教育质量能否保证也值得怀疑。

2

.教师队伍以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三方面力量构成,且以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为主

调查结果表明,160位专兼职教师中,除7人信息不详之外,153人中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背景的102人,占66.67%,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22人,占14.38%,有医学背景的14人,占9.15%,分列前三位。这一排序与马建青、王东莉(1995年)的排序不同,他们的排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且以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为主。这一结果不同是符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的,它反映了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专业化的进程及所取得的成效,是很令人欣喜的。

3.专职教师所学专业相对集中。兼职教师所学专业相对分散

本调查的47个专职教师中,除3人专业信息不详之外,44人中有心理学(临床心理、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35人,占79.55%;有临床医学学科背景的5人,占11.36%;有哲学学科背景的3人,占6.82%;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1人,占2.27%。44人所学专业涉及四个,专业相对集中,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哲学学科背景分居前三位。在本调查的113位兼职教师中,除4人专业信息不详之外,109人中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背景的67人,占61.47%;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21人,占19.27%;有医学学科背景的9人,占8.26%;其它专业(如中文、哲学、数学、俄语、体育、法律、煤炭)的12人,占11.01%。109人中所学专业一共涉及10个,专业相对分散,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学科背景分居前三位。

4.女性教师多,男性教师少

本次调查的160位专兼职教师中,女性教师107人,占66.87%,男性教师53人,占33.13%。其中,47个专职教师中,有女性教师34人,占72.34%;男性教师13人,占27.66%。在113位兼职教师中,女性教师73人,占64.60%;男性教师40人,占35.40%。

5.在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专职教师多于兼职教师

在本调查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中,除两人年龄不详以外,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8岁。35岁以下教师70人,占44.30%,36~60岁之间的教师87人,占55.06%,60岁以上1人,占o.06%。47位专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29人,占61.70%;113位兼职教师中,除两位信息不详之外,35岁以下的教师41人,占36.94%。35岁以下年轻教师的比例,专职教师高于兼职教师24.76个百分点。

6.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超过半数

在本调查的160位专兼职教师中,除12人学历信息不详之外,有研究生学历的88人,占59.46%;本科学历的56人,占37.84%;双学位的3人,占2.03%;专科学历的1人,占0.68%。其中,47个专职教师除1人学历不详之外,46人中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26人,占56.52%;有本科学历的17人,占36.96%;具有双学位的3人,占6.52%。

113个兼职教师除11人学历信息不详之外,102人中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历的62人,占60.78%;具有本科学历的39人,占38.24%;具有专科学历的1人,占0.98%。

7.其他参与人员因校而异

本次调查中,我们对“除专兼职教师外,你校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还有……”作了统计,除3所高校信息不详之外,24所高校中,四个选项中,选“学生辅导员”的占75.00%,选“班主任”的占54.17%,选“学生骨干”的占66.67%,选“任课教师”的占41.67%。(因每所学校可能选择了两个以上的选项,因此四个选项的百分比合起来超过了100%)。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同高校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广泛程度也有所不同。有15所学校选择了四个选项中的2~3项,占62.50%,有5所学校选择了四个选项中全部四项,占20.83%,有4所学校在四个选项中只选择了其中一个选项(学生辅导员或学生骨干)。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在职进修情况

1.专兼职教师进修制度还未形成。兼职教师进修机会更少

关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进修情况,在问卷调查的27所高校中,除两所学校信息不详之外,专职教师“一年至少保证有一次机会外出进修或参加研讨会等”的占60%,“有时有一次机会甚至更多机会,有时一次机会都没有,没有规定”的占32%,“没有机会”的占8%;兼职教师在这三个选项上的比例则分别为28%、16%和56%。总的说来,专兼职教师有一些培训与提高的机会,但培养的制度还未形成,随意性较大。相比而言,兼职教师的培养机会更少。本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这种使用多而培养少的矛盾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有较大比例的高校还没有举措培训其他参与人员

关于参与人员的培养培训与提高,笔者也曾作过调查,除2所学校信息不详之外,在其它25所学校中,“学校定期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活动”的占44%;“学校分批选派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占56%;“学校没有什么举措”的占20%(因其中有5所学校同时选了前两项,所以百分比合计超过了100%)。可见,在参与人员的培训与提高上,各高校之间存在差异,有20%的高校还没有培训举措。

在目前我国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以兼职教师和其他参与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下,在培养提高专职教师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兼职教师及其他参与人员的培训与提高,这是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也关系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已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科和研究生学位点,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首都师大教育系自1998年起招收学校心理辅导方向的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2年增设了心理咨询本科专业。然而,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规划并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2.切合实际,按生师比规定专职教师数量

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个文件中,除[2003]2号文件外,其它三个文件都强调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三个文件在文字表述上大同小异,即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专职教师的配置上,三个文件都提到“少量、精干”的原则。“少量”是数量规定,数量如何规定,[2001]1号文件中没有涉及。[2002]3号文件(实施纲要)别提到,专职教师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2005]1号文件中指出,“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这些提法比较模糊,弹性较大,刚性不足,操作起来不方便。笔者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太少,师生比平均达1:10 986,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日本国立大学每5 000~10 000名大学生配有1名专职心理咨询员,而私立大学则每3 000~5 000名大学生配有一名咨询员。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辅导与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为1:450,70年代以后下降至1:250至1:300。要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各高校要保证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现阶段可按师生比l:3 000~5 000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提高专兼职教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以及必备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教育部社政司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各省也设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但根据被培训者反映,普遍存在下列问题:培训内容过于注重理论讲授,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训练;缺乏实习督导;案例分析少;培训时间短,很少有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体验或彼此分享、督导,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建议:

第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师资要求、培训时间、拟达到的效果等,这些都要有详细的规定,做到培训计划化、规范化。一个培训计划在实施一到二轮后,要广泛征求培训人员和被培训人员的意见,做到及时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培训包。

第二,开展分类培训。目前,我国高校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专兼职教师、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其他任课教师等)的专业水平及技能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根据这一现状,笔者建议,各级培训部门要针对不同人员,制订不同的培训规格要求,坚持开展分类培训。按照不同的规格要求,实施不同内容、不同时间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第三,坚持培训经常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专业化水平低到专业化水平高,这一过程是分阶段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中间有个过渡阶段。我们的方向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完成这一过渡。要达成此目标,除了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引进、充实专业人才外,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现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因此,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培训的持久战准备,督促各级培训机构将培训经常化,并长期坚持。

第四,加强技能训练与实习督导。很多时候,各级培训机构为了增加规模效益,培训班的人数往往多则超过100人,少则70~80人,加上时间仓促,学员少有机会甚至没有机会参加技能训练与实习、督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笔者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控制承办方的规模,一般不宜过大,要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时间,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师资的研究能力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4.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2001年3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最低要求是“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经心理咨询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对于通过培训达到上岗要求者,由教育部认定的有关承训机构颁发资格证书,逐步做到持证上岗。”显然,这两个规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彼此并不互相认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必须加强沟通,解决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证上岗与现实存在的矛盾。

5.管理激励,调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教师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投入,需要付出,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管理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参与有学校管理作为保障。如将兼职教师的值班算作其工作量的一部分,并折算为标准学时;咨询老师的咨询报酬平均每小时不低于50~60元;学校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工作进行考评,对工作突出的老师,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并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考核不合格的要取消其资格;学校要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进行资格审查,符合要求的才可以上岗;凡获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的老师,可优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6.全员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第2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培训;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026-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也不断的暴漏出来。虽然国家比较重视职工安全与健康问题,同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陷入沉思。只有从源头上对危险有害因素加以控制,才能减少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只有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其自觉的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使其主动地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企业员工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安全与健康方面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因此对员工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显得很有必要。由于我国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起步尚晚,其教育培训水平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从政府层面、协会层面和企业层面对美国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剖析,找出我国与美国在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具体差异,来改进我国的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式,提升安全教育与培训的质量。

1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概况

1.1 政府及协会层面

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该法改变了各州单独立法的局面,加强了联邦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统一规制。美国设立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和职业安全健康审查委员会等机构[1]。在美国的众多与安全教育培训的有关的协会中美国石油协会最具影响力。美国制定了较完备的安全培训机构教师准入、聘用和资格证吊销制度[2]。美国的与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有关的主要机构的职责、培训项目及培训特点,见表1。

1.2 企业层面

美国政府和协会要求企业必须定期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美国企业不仅重视对新入职的本企业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同时也非常重视对企业合作伙伴的员工进行培训。美国企业通常利用会议室在安管人员的指导下为其员工提供集中的定期培训服务。每次培训并不是要求员工对所培训的内容粗略地看一下,而是在众多课程中选择那些与本企业生产作业相关的课程详细地进行讲解,并要求员工对培训课程的内容进行讨论[3]。在选择培训课程和拟定培训计划时,大部分企业都会考虑本企业曾经或者近期发生的伤害事故或者未遂事故,并且把这些事故的原因以及教训作为安全培训的重点。另外,美国企业非常重视培训的效果,并选择在培训结束时对其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测试来确定培训的效果。

2 启 示

2.1 职业安全与健康并重

无论是美国政府机构还是美国企业都非常重视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我国企业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视安全工作,但忽视了员工的健康。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应该做到安全与健康并重,不能只看到企业内部的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而忽视长期侵蚀员工生命健康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雇员和雇主并重

美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培训工作能够做到兼顾雇员和雇主的利益。他们认为安全即是效益,企业做好安全与健康教育培训工作表面上看是企业花费了资金来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而从深层次分析,正是由于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环境,企业关于工伤赔偿的资金伴随着企业的伤亡事故的减少而减少,并且做好安全工作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

总体来看,做好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对企业或者是对员工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也应该学习美国那样,政府部门在注重员工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利益,同时企业也要敢于在安全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与健康的教育培训环境,让员工深刻的感受到来自于政府和企业方面的关怀。

2.3 法律保障

美国建立的关于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培训方面的法律以及规章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我国也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在安全与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有新的突破。

2.4 协作机制

美国的政府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并且它们有统一的领导部门,分属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当前我国的安全与健康工作分属不同的部门来管理,虽然每个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但它们之间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沟通渠道,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协调各个部门关于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事务。

2.5 完备的培训体系

美国的法规明确规定了企业安全培训的方式、内容、时间等,并对违反规定不进行培训的企业进行处罚,同时美国在安全培训师考评方面也非常严格。

我国也应该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安全与健康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安全教育培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把与安全教育培训有关的每个细节把握好,才能够建立起完备的培训体系,才能够提高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的质量。

同时也应设置安全培训师考评制度,让真正有实力的人员担任安全培训师,而不能只看职称、看学历,并隔段时间对安全培训师进行考核来确保安全培训师的质量。

2.6 注重培训效果

美国企业非常重视培训的效果,经常在培训后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测试。而我国企业的安全培训大多数只能一种形式,一种摆设,很难收到具体的效果。

我们也应该建立培训后的考评制度,让企业的安全培训不只是一种形式,使企业的安全培训真正的起到为员工和企业服务的作用。

2.7 加强资金投入

美国政府部门设立有专项的资金来保障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企业在安全投入方面也会综合考虑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来保障安全教育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与使用。

安全资金的投入是支撑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机构应设专项资金来帮助困难企业完成教育培训工作,企业自身也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来确保其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8 增强全民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

美国十分重视公共安全文化教育和公众安全文化建设,从国家层面讲,我国也应该不断加强公众的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积极推进公众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安全氛围,使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培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推动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2.9 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

美国在日常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很重视对学生灌输一些安全与健康的教育培训知识。我们也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敢于采用先进的方法,在学生的课堂中穿插一些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方面的素材,让他们在就业前就已经具有良好的职业健康保护意识和职业安全技能,通过这种途径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职业卫生水平和职业教育状况,也有利于职工职业健康和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

3 结 语

由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生命健康的保障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这方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通过对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方法的分析,借鉴其先进的教育培训方式,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备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道路,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华炜,李欣,苏国胜,等.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培训现状及启示[J].专题介 绍,2014,14(7):5-7.

第3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师资队伍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单亲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编号:11YBA117)研究成果。

一、前言

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日益关注的问题,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就更不例外。但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积极性不足业已成为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大问题,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够

随着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发展趋势,其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当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公共基础课程,以课堂授课形式为主。但就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配备而言,据相关调查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专业老师较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生比远远低于其他公共课程的师生比,这无疑会增大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影响实际工作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院校采取专职和兼职老师一起授课形式,即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由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承担,同时其他老师也可以兼授的形式。

(二)整体水平不高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专任教师虽以心理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科班教师居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兼职教师,以致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构成相对分散,且整体水平不高。很多兼职教师是安排授课后再转型,或去进修专业或去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这部分教师相对于科班教师,绝大多数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还是工作技能经验上,均稍显逊色。

(三)继续教育欠缺

在当下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以兼职教师和其他参与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下,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形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兼职教师进修学习机会则更少。大部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未参加或偶尔参加下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这无疑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四)激励机制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细化工作,教师除了授课外,更多的是去学习、研究,并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解决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具体问题。而这不仅仅只是用上班时间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心理健康老师为之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应的绩效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加上专业老师教学工作量大,所以从事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就大打折扣了。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学院重视,引进人才

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智力、技能和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像对待其他专业一样,对口引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人才,积极有效的开展实施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建立学院心理健康专职、兼职教师培训点,定期聘请专业人士,推进校内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校内人才的培训。

(二)持证上岗,合理配比

目前高职院校虽配备了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但由于数量少,很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且大部分是兼职老师,不够专业。为此,高职学院应明确并落实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要求,担任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心理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关心学生,热爱此项工作,并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在此原则,学院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以保证生师比例结构合理。

(三)积极培训,提高水平

高职院校应注重现有师资的职前、在职培训,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并逐步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制订科学、合理、分层的培训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其他任课教师等不同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制订不同的培训规格要求,分类培训,持之以恒,实行到位。心理健康教师及全体教师也应积极把握机会,重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管理激励,有效考核

高职学院应规范相应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机制,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经费和条件,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经费和待遇问题,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条件。学院可拨付专门的经费,改善其工作环境、办公条件。并将待遇与个人工作积极挂钩,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考评,对工作突出的老师,予以奖励,并优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对考核不合格的也应采取相宜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佳利.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2]马惠霞、吴捷.对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情况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3]袁忠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求索,2011.9

第4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5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结构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兼职相结合;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应包括:专业强、观念新、心理素质好;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目标包括知识与理论、技能及理念的培训,重点是理念的培训;培养方法包括校本培训、远程教育、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后两者为重点。

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是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结构如何、有什么要求、如何培训,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结构

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普及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师资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6 000~7 500名学生中至少应该配有1名心理学专职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职的学校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教师,在美国叫"学校心理士"(school psychologist),在日本叫"心理专家"或者"学校心理相谈家",属"心理学专业技术工作者"范畴。

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优化学员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学员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员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专职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员或心理专家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心理教育,即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心理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二是心理咨询,即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协助学员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对心理问题严重者进行鉴别诊断,以做到及时转介,这又要求他们掌握相应的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活动和训练理论,熟练运用心理咨洵和心理活动技巧。

(二)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师资力量

在专职心理健康教员之外,军队院校还需聘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员。兼职教员是指学院正式聘用的,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既能够有效补充专职教员队伍的不足,又能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

二、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

要保证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良好发展,必须拥有一支专业硬、观念新、心理素质好的教员队伍。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应包括:

(一)专业强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统计等基础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还应了解一些医学心理学、精神心理学、治疗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自如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心理教育、测量、统计、咨询、调查、研究的能力。另外也包括一些非专业能力,如言语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调控能力等。

(二)观念新

知识和技能之外,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大影响的是教员个人头脑中的"内隐理论",即理念问题。它随时随地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教员的教育教学思维和课堂教学策略。教育家阿瑟·阔伯斯说过:"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他自己相信什么。"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观念对塑造教师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在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教育观念的重塑。具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具有的观念是:

1、充分尊重学员的观念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员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员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在此过程中,首要的是接纳与尊重。要采取真诚、同情的态度,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接纳、理解对方,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反思等方法,帮助学员自我探索,做出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判断和选择。

2、最大限度地保护来访学生的利益的观念

要严格坚持保密原则。在不危害别人和当事人的前提下必须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不经当事人的同意,不得将其情况向任何人透露(法律规定除外),这是对当事人个人权利和利益的最大尊重,也是心理咨询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同时还是咨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3、致力于来访学生的自我成长的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整个教育过程都要致力于调动学员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其自我反思、自我改善、自我实现的能力,最终促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学会成长。

4、提倡个性发展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发展"。个性,是一个人得以区别于他人的标识,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力的原始力和心理依托,也是判定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自己的尺度。我们应尽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应尊重学员的个性和人格。学员需要有发挥其能力的自由环境,以便激起更充分的探索和思考。

(三)心理素质好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员自身应具有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心态;具有豁达宽容的包容心;具有调节控制表达情绪的能力;具有理性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认知能力;具有知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具有真诚、友善、开明、合作的人格;具有亲切、热情、宽容、善良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较好的处理与学员的互动关系、引导学员理性看待问题,同时也作为榜样潜移默化学员的心理状态。

三、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教育培训,不是学历教育或学位教育,而是一种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要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员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

一是知识和理论的培养。包括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理论。二是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统计、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技能。三是理念的培养。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培训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仅需要解决知识和技能层面的问题,更要解决观念、信念层面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涉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作用、内容、对象、方法、途径等的认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行为。同时,理念还包括对人对事对生活对工作基本的观念。若持一种开放、通达、包容、理解的态度,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甘于奉献,尊重学员的人格和意愿,便有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及积极的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二)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校本培训、远程教育、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其中,校本培训主要依托本院校相关资源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远程教育主要借助远程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和机构进行远程培养。重点是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

体验反思式培训和参与式培训是对传统培训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培训是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中心,以"专家讲授"为主要模式,以讲解和讨论为主要方法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传递知识和培训技能,但难以重塑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需要解决知识层面的问题,更要解决观念、信念层面的问题,所以仅靠传统的培训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所谓体验反思式培训是指以受训者为中心,让受训者先体验心理辅导活动、先实践行动研究,再在心理辅导与行动研究过程中,让受训者以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理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受训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心理辅导能力发展的培训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创造一种真诚、民主、合作、共情的环境,引导和帮助学员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心理辅导理念的培训中确实要突出教员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从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中不断进行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尊重接纳他人,建立真诚信任的人际关系,相信他人有积极向上的潜力。参与式培训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参与式培训强调受训人员的参与、体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多向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尊重受训者、受训者体验的是平等和温暖的人际关系。其特点为:第一,通过需求评估,确定培训内容。第二,受训人员参与培训活动。不但在内容制定上而且培训活动的组织上也让受训人员参与,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和发挥其积极性。第三,全员参与。除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专业性之外,还要进行学院教员全员培训,要走普及化的道路。第四,多维评估。要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评价,要将自评与他评、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总之,在培训中,一要加强培训目标的人本化;二是实现培训内容的综合化,突破以往只重理论指导或只重技能训练的片面性,同时重视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三是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可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游戏、个案分析、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丰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铁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2]廖全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

第6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根据该法,美国联邦政府还建立了三个永久性机构:职业安全健康复议委员会、全国职业安全健康咨询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也曾开展过“安全生产月”活动,以提高全民的安全生产知识,推动国家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加拿大在十九世纪末就实行了企业缴纳较高数额的职业安全健康保险金制度,利用保险机制加强事故预防和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该制度还规定,职业伤害事故较少的企业,可逐年减少保险金及相关费用的缴纳,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对雇员的安全生产教育。英国政府为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安全健康监管和教育工作,专门成立有“职业安全健康执行局”,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活动,指导和帮助企业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对人力和财力有限,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的小型企业,还实施了“小型企业资助计划”,该计划规定资助资金的一半以上须直接用于安全与健康顾问对企业提供的安全诊断和培训服务。[7]类同于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启示此,日本则长期实施有“蒲公英”计划,帮助规模少于50人的小企业提高安全健康管理与教育水平。韩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局”则将开展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制定与发行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出版物和影视媒体为其主要职责。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机会、职业稳定性和收入高低,与其基础文化水平和所接受的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文化程度低,又无一技之长者,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就业盲目,择业困难,失业率增加,一方面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城市文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出于对培训时间、经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考虑,大多数农民工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此我们难以厚非。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缺乏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服务意识,投入不足(或有投入效果差),措施不到位,只求农民工为我所用,不事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象,却值得我们反省和改进。我国从国家、企业、社会各层面增强服务意识,视农民工教育培训为己任,建立更加开放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主动、积极地推进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企业与雇工之间缺乏长期稳定合约关系的现实情况下,尤其需要政府充分认识为农民工提供教育培训,不是施惠而是责任,并在政策、资金上调动和促进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努力提升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进一步而言,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提升,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均有甚为重要的作用。据本世纪初美国人口调查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提高一线工人平均受教育水平10%,可直接提高生产率5%-8%;西欧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工人的技术等级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就提高10%-20%。[8]强化监控管理,保证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实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保证职业技术教育的组织有序,实施规范,杜绝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是发达国家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特点。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在国家政策和经费支持,政府部门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巨大成果,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和认真地关注在不少方面存在的监管不力、控制不严、形式主义严重、经费使用不合理甚至弄虚作假,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已有十多年之久,但该法只是“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的一部综合性法规,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辅法规和制度,亟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立法体系来看,往往既有纲领性的综合法,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法规,具有较为完善全面的职业教育立法体系。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监督和管理。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的“无效供给”,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有的地方利用专项经费建了培训大楼,挂了牌子,但却不见教师和设备;有的部门巧立培训名目,套取培训资金,或按人头领取培训补贴,事实上却是“只见名单不见人”;有的地方对农民工培训机构审查不严、有的部门截留培训资金或“雁过拔毛”,国家的扶持政策、鼓励措施成了少数人新的“生财之道”,这不能不令人义愤和痛惜。解决之道是必须切实强化对培训项目和资金的监管,除了要加强培训信息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外,监察、审计部门应介入管控,严肃查处虚报套取、截留挪用培训经费的单位和个人,遏制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适应我国城镇化建设需要,促进农民工“短半径”就业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产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依托和基础,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地方性主导产业,是推动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战后的日本在经济振兴过程中,大力发展“城郊工业园”,对农村富余人员和失地农民提供转业培训援助,使该国并未出现农民大规模外出寻工的经验值得借鉴。从我国国情来说,城镇化发展依靠的是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带动和各类非农产业的横向扩充,从而吸纳、集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形成“工业化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这对实现农民工离家不远的“短半径”就业应是很有帮助的。因此,适应我国城镇化建设,大力引导和培育农民工教育资源,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建设所需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民工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帮助农民工实现“离土不离乡”的近距离就业,改变农民工外出打工常年难回家的生存方式,减少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很有好处和实际意义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教育培训的项目和内容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力求贴近区域经济建设第一线,贴近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农村和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使命和作用。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与培训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减少职业伤害的基础,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农民工而言更为重要。据相关调查,我国职业性伤害及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其中农民工是主要受害群体。“没挣几文钱,却落下一身病”是不少进矿、进厂务工农民的真实写照。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切实维护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权益,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如何建立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保障机制,除了要加快相关立法,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应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违章作业、冒险作业和提高事故应急处置与自救能力。2008年正式启动的“中加合作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项目”,在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对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公共政策的制定、强化雇主的守法和自我约束意识、提升农民工的安全卫生素质和扩大农民工职业安全保护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优化我国有关劳动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职业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与培训的体制与机制,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但其重视城市移民的素质提升和文明养成,使之顺利融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从而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理念和做法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国务院总理2013年1月16日在国家粮食局考察调研时指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10]的讲话也是对当前农民工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文化程度是农民工自身全面素质形成的基础,也是提高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前提。目前我国农民工学历多数为初中毕业或肄业,务工前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也不多,长期以来封闭型的小农经济环境、残存落后的封建习俗、行为懒散的生活习惯,对农民工融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会形成种种障碍,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我国农民工教育应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培养,尤其要通过开发企业与社区教育资源,结合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引导和培养农民工增强法制观念、爱护社会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得到同步发展和提升。当然,追本溯源,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全面优化我国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为我国的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合格劳动者。就此,韩国的“新村教育运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该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在全面推进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我国目前遇到的农村教育问题极为相似,通过前后为期三十年的“新村教育运动”,培养农民正直向上的价值观、勤奋自强的自我意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该国此后的经济腾飞,步入发达国家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作者:范安平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教授

第7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四川省革命老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南江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之一。从调查中发现南江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职多,专职少。135人中只有5人是专职,其他的全是兼职,专职率仅约为4%。2012年,教育部公布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1],对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2007年广东省编办与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要为心理教师设置专职岗位,并规定设立心理学科教师职称评聘系列。吉林省借鉴广东的做法,认为要保证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为心理教师设置专职岗位。2013年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吉林省为心理教师设置专职岗位和职称系列,真正建立起一支能够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部分,是基础教育实际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强烈愿望。由于诸多原因,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较高的重视,通过查阅以往相关研究文献发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还非常少,而四川革命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专职的少,而且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系统和技能。

二、四川省革命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外延

专业化,一方面是某一专业的从业人员达到该专业标准的动态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指其成长为专业人员的静态发展结果[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和核心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素养的专业化,主要包括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保证教师专业地位和职能发挥的客观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其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四川省革命老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发展较好的地区虽然同等重要,但在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外延上有所不同。四川省革命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使他们能对不同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定,拟定心理保健措施,掌握某些治疗方法和行为矫正技术[4];并能对自我心理进行调节。

其外延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尽可能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由于革命老区在经济上的制约,所以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近几年还不能普遍的实现。二是兼职教师学习专门、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能发现问题并及早预防与治疗。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开展活动。四是学习评价与调节自身心理健康的手段,避免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问题。五是较强的科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强的地域性,它既有共性,更有个别性、特殊性。教师应研究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和问题,制定出能适应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加强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探索符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以研促教[5]。

三、四川革命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一)高校相应的对口援助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高校成立对口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并委任校级领导任组长,由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人事处、计财处、宣传部、国资处、招就处、后勤、团委、相关系科教学系负责人为成员。小组下设心理援助办公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心理援助日常工作。

2.召开专题会议,落实专项经费

学院领导讨论通过对口援助南江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将开展对口援助工作所需的资金纳入财务预算,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对口援助工作。

3.积极深入调研,双方认真协商,拟定详细方案

组长率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亲赴南江,与南江县教育局领导深入交换意见,召开南江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听取一线教师意见。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对口援助南江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师资培训、朋辈心理援助、指导编写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指派心理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并将援助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共同提高科研水平。

(二)培养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革命老区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一旦培训成功,他们可以对学校其他教师甚至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讲,这样可以节约资源,产生实效。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1.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

学院选派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及初等教育系的专家前往南江为广大教师授课。培训以讲座形式开展,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共开展了五次讲座,主题分别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技巧”、“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分析与干预策略”等。南江县教育局安排各中小学1至2名老师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参训老师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

2.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进行培训指导

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性、教育性,所以教育应该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因此,在培训中教师们加大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特别是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活动课程的开展。

3.举行示范公开课

学院选派2名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南江开展了3次心理健康示范课。他们分别以“融入集体”、“我能、我自信”、“学会承受挫折”为主题进行了示范课,200余名师生观摩了示范课。示范课为教师展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送出去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专业程度如果要提高,送出去培训是另一种形式。而且培训的期限将延长(在美国培训的期限将由一年延到两年),培训方法更多地采用模拟的方式,以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6]。

(三)自主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这是一种专业化的体现。

1.利用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网络的发展,增加了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获取知识的渠道。

(1)对口学校组建心理援助专家团,建立网络心理交流平台

心理援助专家团由对口援助学校分管领导及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主要是利用QQ群,建立了“1+1心灵花园”网络心理交流平台,两校百余名教师加入了QQ群,实现了资源共享,案例探讨及督导。

(2)通过网络向经验丰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学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网―心育门户网站―首页,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http://njxljy.com/陶老师工作站、宁教授工作室,http://xljy.zje.net.cn/镇江市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牵牵心理热线等也已经在青少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补充,能够扩展学生心理成长的环境,最终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有效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购买资料

(1)杂志介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杂志栏目分为:学术空间、人物专访、一线快递国际传真、科研实践、师资培训讲座、专题讨论、教师成长、课程思考、个案分析、动态。

其中中小学教师特别应该关注的是一线快递、科研实践、专题讨论、课程思考。一线快递是对全国各地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等进行报道,或刊登某地区、学校、个人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等。科研实践是介绍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的设计;刊载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关的调查报告。专题讨论是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多方争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各方发表不同见解。课程思考是介绍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总结;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内容新颖的活动设计方案。

(2)书籍介绍[7]

通过当当网可以找到83件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商品,在此特别给教师们推荐以下几本书。

由谢维兴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8月1日出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推荐理由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迄今走过20年左右的历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中较突出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有很多路径,培训与自我进修无疑是基于目前现实状况所能选择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式。但作为培训与自我进修最基本的“载体”――教材、资料、参考书等,能够适合一线教师使用的并不多。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作者组织了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实践者,编著了该书。

由林甲针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8月1日出版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推荐理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模拟课堂的形式,对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的理念及操作方式给予了全面阐释。

由徐岳敏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6月1出版的《学生心理扩展训练教师实用手册》。推荐理由:本书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执笔,汇集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理念、成果和方法,经过专家认真遴选、评点总结而成,代表了目前教育实践中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具有时代前沿性。

由李权超、谢玉茹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10月1日出版的《实用团体心理游戏与心理辅导》。推荐理由:本书精选了62个切合团体实际、能够广泛推广的团体心理游戏和心理辅导项目。每个心理游戏均在现场进行过试用,并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了完善。

3.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学习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艺术中的艺术,通过培训学习,虽然可以学到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但是心理问题的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在不断更新。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继续借助学习资源平台,向同行学习,向专家请教,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专业水准。

(四)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比较严格的专业标准、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专门的认定制度和聘任制度,不是任意科目教师都可以担任的,更不是一些素质较低的教师的最后归属。

革命老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配备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样才能使革命老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实际的效果。

(五)给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恰当的身份与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第8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 心理委员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

班级心理委员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新层次和新亮点,在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班委体制中增设心理委员,创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但是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在现行心理委员工作中没有得到解决,依然制约着心理委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重视,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反响。2006年12月,全国高职院校首届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大家充分肯定了在高职院校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致认为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置是校园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已成为大势所趋,但长期以来较注重以教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功能的发挥,而以学生为主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关于心理委员方面的研究也较贫乏。因此,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依然制约着心理委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何更好的帮助心理委员获取基本的工作知识和实务经验,帮助大学生同伴完成人格塑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工作存在着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加上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局限性,所以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开展也并不顺畅。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不够规范

一些高职院校在选拔心理委员的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特殊的角色要求和一定的程序产生,甚至一些班级直接由班主任指派或辅导员简单委派,不能保证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造成其工作开展的局限性,削弱了很多活动的效果。出现部分心理委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得不到同学的信任。

2.心理委员培训不足,技能欠缺

首先,各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大多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不具备专业知识,助人技巧差。尽管心理委员在上岗前也会接受一定的培训,但这些培训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其次,目前对心理委员的培训主要采取面授课程的方式,这种方式过于纸上谈兵,虽然能够提高心理委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在面对具体的实践案例上心理委员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了。因此,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实践中讲理论。第三,心理委员流动性较大,心理委员培训的代际传递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为后续的培训增加了难度,也使后续的培训更显得不足。

三、完善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一些有效对策,真正把心理委员工作落到实处,改变一些不科学的做法和不合理的体制,使心理委员的工作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1.健全心理委员的选拔、考核和激励工作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与专业性,所以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和方法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心理委员在同学中开展心理互助工作,必须严肃认真,科学规范。所以,心理委员的产生要经过“个人自愿、班级推荐、辅导员考察”的方式产生。心理委员产生后,应该经过心理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要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心理委员实行三级否决制,即在班级多数成员、系辅导员或院心理咨询师这三个级别中,任何一级认为某人不适合担任此职务时,都可以对其进行罢免,并对考核优秀的心理委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调动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

2.合理安排心理委员培训内容

心理委员由于其承担工作的不同,上岗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应按照“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以系统理论和知识框架培训为基础,以实用技能和实际案例培训为重点,坚持发展性引导为主的方向。具体的培训内容可以包含: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的主要方式与方法及设计、校园心理危机事件识别、心理访谈的技巧和方法等。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充分利用广播、网络、院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通过举办讲座、团体辅导、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强化大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只有心理健康知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阻力才能减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提高,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4.转变工作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把学生仅仅看成是被动接受的个体,重少数轻全体,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确立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学生心理互助的工作机制。事实证明,通过发挥心理委员的角色优势,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主动寻求帮助能力和调节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班级心理委员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组织的最基层,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新层次和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宋英.大学生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J].中国学校卫生,2005,(12)

[2]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7:67-68

第9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 职业病;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健康知识;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3-01

职业病即为一种因从事某种职业而得的病症。职业病为可控制、预防的病症,有着明确的发病原因。为了防止工人患职业病,一定要重视职业健康教育,使之卫生习惯以及卫生行为得以优化,进而达到防治职业病出现的目的[1]。2012-07到2013-08,我市某企业到中心职业健康岗前体检653例,对653例岗前体检工人行职业健康教育资料予以研究,以此来分析为了防治职业病行职业健康教育的具体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人群资料 2012-07到2013-08,我市某企业到预防控制中心岗前体检工人653例,男性481例,女性172例,年龄:17岁到68岁,平均:35.50±11.20岁,653例岗前体检工人都是粮油厂的工人以及来我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岗前体检的工人。

1.2 调查方法 经问卷调查探讨为防治职业病行职业健康教育的作用。调查所用问卷内容涵括:①基本情况。②从事职业的相关卫生法规。③从事职业的相关职业病防治内容。题目形式:是非题、选择题,每人所需回答题目共有40道。用“了解者题数”表示“答对题数”。调查时间:在岗前体检工人初次到预防控制中心体检时予以调查。岗前体检工人对调查表的填写状况为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前的资料。在体检后,通过针对性辅导、发放相关资料以及知识讲座、发放相关图片等形式对岗前体检工人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在行教育培训2个月后,再对之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以及方法同初次调查相同[2-3]。

1.3 统计学分析 初次调查与再次调查所得结果依照检验学(t检验、P检验)、统计学(SPSS15.0软件)予以对照、分析。若P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在653例岗前体检工人中,共有四个基本特点:①文化水平低。在653例岗前体检工人中,文化程度:232例小学以下,380例初中,41例高中及高中以上。②从事工种时间短。411例从事工种时间低于1年,概率:63.08%;242例从事工种时间在1年之上,概率:36.92。因此可看出大部分都是流动职业群体。③外地人居多。在653例岗前体检工人中,502例为外地人,概率:76.92%,151例为本地人,概率:23.08%。④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的人较少。在653例岗前体检工人中,121例有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经历,概率:18.46%,532例从未接受任何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概率:81.54%。因此对于所做工作有无有害以及有毒物,很多岗前体检工人并不清楚,见表1[4]。

2.2 教育前后的职业健康知识了解率

2.2.1 知识了解率 比较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前与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后,岗前体检工人对防治职业病相关知识以及职业卫生法规相关知识的了解率,差异显著,P

2.2.2 文化水平不同者了解率 比较在文化水平不同者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前与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后,岗前体检工人对防治职业病相关知识以及职业卫生法规相关知识的了解率差异显著,P

3 讨 论

通过职业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患职业病率,并使得工人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意识。本文和教育前相比,行职业健康教育之后,岗前体检工人对防治职业病相关知识以及职业卫生法规相关知识的了解率明显提升,P

参考文献

[1] 杨智仲.浅议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219-220.

[2] 洪燕,王建英,傅武良,等.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门诊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职业医学,2011,32(4):71-72.

[3] 李汉锋,王永刚,杜田,等.深圳市福田区11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