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精选(九篇)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

第1篇: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研究背景

在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地区发展失衡、产业结构趋同、收入差距拉大、外贸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为推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重要文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措施。然而,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推进乏力,其原因之一在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此可见,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投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改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还将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促进区域金融理论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投融资的环境问题意义显得非常重大。

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垫付资金或其它资源于某些事业的经济活动。融资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指经济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经济活动。投融资环境的含义从最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基本物质条件,进一步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概言之,投融资环境是一定区域影响投融资行为的一切投融资条件与投融资效益的总和。一定时期的投融资环境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融资环境的比较

(一)投融资主体结构的区别

从投融资主体的构成上看,我国传统投融资体制条件下,长时期内政府是唯一的投融资主体。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但其投融资所占份额仍偏低。从目前投融资主体结构看,政府在投融资决策上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不但在公共物品领域,而且在许多竞争性投融资领域,政府投融资所占比重都很大,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融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参见表1和图1所示)。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中国国家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一项的比例是很大的,一般占财政总支出的30%左右,这说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建设的介入程度很深,它与西方政府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的经济职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范围,政府对经济事务的介入程度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例如美国的政府支出中没有经济建设费一项。即使把有关农业、商业、交通运输、能源、资源与环保等项支出算作经济建设投融资,其总额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也不过10%左右,大大地低于中国30%的比例。

(二)融资方式的差异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刚刚起步,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市场机制还很不健全,一级市场不发达,二级市场又疲软。反映在投融资上,筹资的渠道不多,筹资成本偏高,投融资的宏微观调控通过资本市场运作的效应还十分有限。表2和图2是2006年各地区非金融部门的融资结构,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区域的融资结构中,贷款占比最高,高达80%以上,债券和股票的比例很低,各区域中股票的融资又低于债券的融资。也就是说,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2009年全国各地区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量大幅增长(见表3所示),融资结构中的货款仍占主导地位,但债券融资占比有14个省份非金融机构部门直接融资比重有所上升,这促进了部分省份融资结构的改善。

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悠久,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发育,具有比较规范、高效的运行特征。反映在投融资上,表现为能为企业和居民及外国投融资者提供多渠道、多形式、多便利、低成本的投融资资金来源,适应了现代企业向社会化、大规模、高技术方向发展的需要。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还远没有形成。另外,金融体制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它对投融资的调控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储蓄观与消费观的差异

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近几年的储蓄增长率几乎都在15%以上。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骆乐,2006)。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风险意识,尤其是个人投融资的风险意识整体上看比较淡薄,在储蓄转化为投融资方面存在着某种因为文化与习惯而引起的障碍,这是我们在通过市场配置投融资资源时应该充分注意并加以引导的。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尽管人均国民收入很高,但储蓄率却往往较低。人们的消费意识更强,西方国家政府,至少自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十分注重培养国民的消费意识并重视刺激消费的效应,从而从需求的角度拉动了投融资。由于投融资手段的多样化和投融资回报率高,因此,不仅储蓄转化为投融资的机制较为灵活有效,而且其它投融资资源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国际比较的借鉴和启示

(一)明晰投融资主体

我国应当根据目前投融资的基本状况,逐步改变现阶段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的投融资局面,同时,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重新划分原先为政府独立承担的责任。并且,政府应该承担一些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对自己承担的项目应该独自承担投资经营风险;个人应根据“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在可操作实施的情况下,有偿使用或购买公共用品或设施服务。

(二)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般而言,各项具体的法规都是调整各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其中的某些法律和法规对外商投融资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商法、公司法等,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却还不够完善。在法律使用上做到严格和公平,会对外国投融资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否则,将会影响外资的进入。

必须健全有关外商投融资的法律体系,要把给投融资者的优惠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增强国内外投融资者的信心。从长远来看,健全各种与投融资环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政策框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使投融资者的根本利益得到保护。

(三)优化间接融资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对政府而言,仅靠财政收入的增加来加大经济建设的各项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而发行国债可以缓解政府压力,大力发行国债,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相对于国债融资、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更主动、融资成本更低。

参考文献:

1.付晓东,胡铁成.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M].商务印书馆,2005

第2篇: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金融 协整分析 区域协调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早已引起政府、学界乃至社会各方的关注。江苏省作为沿海地区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最为典型的省份之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江苏省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本文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经济总量指标与相关金融指标之间的关系,从金融的角度探究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关联,并提出金融支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新思路。

样本与变量选择

依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统计口径,把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分别记作N、Z、B。其中,苏南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以及苏州五个城市。苏中由三个城市组成,分别是扬州、泰州以及南通。苏北由五个城市组成,分别是淮安、盐城、徐州、连云港以及宿迁。根据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GDP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分别记为:GDPN、GDPZ、GDPB;以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S、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L作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指标,分别记为:SN、SZ、SB、LN、LZ、LB;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C作为金融基础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中介指标,分别记为:CN、CZ和CB。

本文的数据源于各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及江苏省统计信息网。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有的协整关系,而又可以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所研究序列分别取自然对数,并在表示相应变量的字符前加字母。取对数后LGDP分别对LS、LL和LC求导,可以得到相对于GDP的弹性。本文的样本区间为1980-2011年的数据。

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

图1、图2、图3、图4表明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GDP总量、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上述四图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经济总量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苏南、苏中以及苏北地区在1990年以前经济总量相差不大,但自1990年提出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三角战略实施后,苏南与苏中、苏北地区发展差距明显拉大。苏中地区只有3个市,但其总量仍大于苏北地区。这说明,苏中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好于苏北地区。2000年以后随着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和江苏省对苏北地区政策的倾斜,苏北地区经济总量逐渐反超苏中,区域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二)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就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而言,其与三大区域的经济总量趋势图相似,苏南与苏中地区总体较高,而苏北地区则相对较低,但苏中地区的人均居民存款余额要明显高于苏北地区,这说明,虽然苏北地区经济总量增长较快,但经济的发展水平仍远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

(三)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贷款余额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并且增长速度自2002年后明显加速,其增加速度快于GDP的增加速度。而苏中、苏北地区的差距则在逐渐缩小,但与苏南地区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析

由图4可以看出,三大区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总体上保持相同的发展趋势,但苏南地区自始至终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三个地区的投资额有收敛的趋势,苏北地区高于苏中地区的投资额。

从总体上看,三大区域在1992年以前在总量指标方面比较接近,差距较小,但自1992年后,三大区域发展差距逐渐增大,2000年后,差距明显扩大,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绩效比较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

由于所选取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考虑,首先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选取ADF检验法,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变量GDPN、GDPZ、GDPB、SN、SZ、LN、LZ、LB、CN、CZ、CB均为I(1)序列,LSB为I(2)序列,变量具有平稳性,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二)变量之间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是揭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方法。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变量间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苏南地区GDP与年末金融机构贷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间存在内在的稳定关系,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与金融机构贷款、固定资产投资间存在协整关系。苏中地区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存款与贷款,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间存在协整关系。苏北地区GDP与贷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存款、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间存在协整关系。

(三)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揭示的是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其间的因果关系则需要通过因果检验方法来明确。本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来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由于模型的检验结果敏感地依赖于滞后期的选择,本检验按以下法则选取滞后期:首先根据AIC和SC准则,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再根据内曼-皮尔逊提出的似然比统计量来确定滞后期。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苏中、苏北地区金融机构的贷款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金融机构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变化。苏南地区城乡居民存款是金融机构贷款的原因,这说明苏南地区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比较强,金融业较为发达。所有区域的GDP与城乡居民的存款都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四)协整方程式

利用Eviews软件可以得到苏南、苏中以及苏北三个区域的经济总量GDP与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S、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L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C的协整关系式。

1.苏南地区。

LGDPN=1.611133+0.107125LSN+

0.501731LLN+0.255097LCN

由上式可以看出,苏南地区金融机构贷款额LLN与LGDPN相关性系数为0.501731,即前者每增长1%,则后者会增长0.501731%。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苏南经济基础好,发展迅速,企业融资渠道呈多样化趋势,除了从商业银行贷款外,直接融资占到相当重要的比重。同样地,可以分析得出居民储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推动效应,与理论预期相符。不难发现: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但苏南居民无论是投资意识还是投资渠道,相比较苏中和苏北的居民都占有优势。

2.苏中地区。

LGDPZ=0.822888-0.052736LSZ+

0.972165LLZ+0.036183LCZ

由上式可以看出,苏中地区金融机构贷款额LLZ与LGDPZ相关性系数为0.972165,即前者每增长1%,则后者会增长0.972165%。可见,苏中地区金融机构贷款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较大。此外,城乡居民存款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即前者每增长1%,则后者会减少0.052736%。分析其中原因,笔者认为:苏中地区经济基础不及苏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投资渠道较少,大部分的资金通过银行等渠道流入苏南地区,导致当地的储蓄未能转化为有效投资,反而抑制了消费,因此对经济增长具有微弱的抑制效应。

3.苏北地区。

LGDPB=0.397941-0.199482LSB+

1.069798LLB+0.166828LCB

由上式可以看出,一方面,苏中地区金融机构贷款额LLB与LGDPB相关性系数为1.069798,即前者每增长1%,则后者会增长1.069798%。金融机构贷款额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较大。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为-0.199482。实际上,大量事实和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其民间资金的投资渠道的多寡。对苏北而言,经济相对落后,居民储蓄较少,相应地转换为商业银行投放的贷款金额较少,因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有限。苏北相对较落后的经济状况必然在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有所反映。大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通过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

金融业推动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即金融支持对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苏中、苏北地区的资金产出弹性都明显高于苏南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苏南地区。由于苏中、苏北地区起步较晚,金融业相对较为落后,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的转化效率较高,资金外流较为严重,居民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导致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需要政府进行一定的引导,在金融方面加强对苏中、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比如在严格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苏中、苏北地区的银行业准入条件,发展形式多样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机构,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逐步消除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增强金融对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于苏南地区而言,资金的产出弹性较低,表明苏南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出下降,传统的依靠高投入的增长方式已日益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一)制定灵活的区域金融发展战略

从宏观政策面上看,江苏省要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区域金融中长期发展计划纲要,明确界定发展区域和优先发展条件,在三大区域内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作为区域金融主体的区域经济和相应的金融组织,也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力争国家区域金融发展优惠政策,不失时机地发展本区域金融业,使本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优先于区域经济和金融业发展平均水平。在制定区域金融发展战略时,各地必须立足自身环境优势,通过金融机构创新战略、制度创新战略、金融市场培育开拓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战略、技术引进战略等,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吸收其他区域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科技,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促进本区域的发展。

(二)构建区域金融支持与合作协调机制

建立专门的区域金融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区域间的资金流动、金融政策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金融的地域限制,实现金融资源的区域融通。苏北地区可以选择开放程度高、具备一定基础条件、区位优势明显或具有长远发展的地区或中心城市建设成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苏中起着“承南接北”,可以考虑在南通或扬州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通过要素的流动和积聚,扩大金融发展空间,从而建立起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进而带动边缘地区发展。苏南继续利用金融优势带动周边地区金融发展,并逐步实现区域间金融市场的扩展和渗透,使适度垄断型金融区域逐渐与市场竞争型金融区域相互融合,最终实现一体化。

(三)加大苏中苏北地区金融扶持力度

从国际经验看,对落后地区的金融扶持方式主要有政府直接参与型和政策引导型两种,但是,金融支持落后地区发展不应局限于政策性金融,还应该包括商业性、合作性和慈善性金融行为,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发挥和运用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在市场化原则的运作下,为苏中苏北地区发展提供全面、良好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一是政府要为特定的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提供可靠渠道,为其政策性的信贷投放提供担保,以确保其运作的可持续性;二是注重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主要体现在财政对有关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促进财政、金融部门的紧密协作和相互支持;三是以农业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等形式加大对弱势群体、弱势产业和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偿付能力,以金融的有效偿付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

要推动和加快区域金融创新,尽快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作用机制,进一步提高区域金融发展的自组织能力。从金融机构经营的地域功能出发,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金融发展还需要银行、证券、保险三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要在继续保持银行业的规模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证券业、保险业,在发展和增长过程中调整和优化比例结构。同时要大力发展信托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促进金融服务体系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

(五)畅通投资渠道并提高投资效率

在目前通胀背景下,可以预期在未来一个较长的周期内,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是一种常态。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紧、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资金投资渠道窄构成了目前我国的金融界生态。笔者认为,应以市场规律以及国际惯例为指导,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夯实金融市场的基础、整顿金融市场的秩序、活跃金融市场的交易,全面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以给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以有力的支撑。例如,打破所有制歧视、改善基础设施和维持社会稳定,让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更加公平、更加积极地进入投资领域;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和过多、过高的税费,提供金融支持和其他便利服务,使实际投资与消费的边际效益高于其他经济活动;建立和完善私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及股权市场、债权市场等。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树华,方先明.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18)

第3篇: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一、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储蓄及资本供给

资本储蓄从个体上讲是资本所有者将暂时不用的钱财积存起来的经济行为,从整体上讲是社会资本的累积和聚集过程。资本储蓄是社会资本供给的基本源泉,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强大支撑力,形式上表现为储蓄资本。在一个经济体中,资本储蓄是资本投资的基本前提。资本储蓄的主体分为家庭、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外资也按主体性质并入),其中家庭称为个人储蓄者,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称为法人储蓄者。资本储蓄的层次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资本储蓄者是最终资本供给者和原始资本所有者,二级资本储蓄者是派生资本所有者。一般而言,家庭、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属于一级资本储蓄者;金融机构可以是一级资本储蓄者,如投资银行等直接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二级资本储蓄者,如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间接金融机构,但金融机构以二级资本储蓄者居多。

在一个社会中,家庭作为重要的一级资本储蓄者,是社会资本储蓄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储蓄资本的典型盈余者、最终供给者和原始所有者,只有将其拥有的储蓄资本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才能实现所期望的保值增值和其他相关利益。另一方面,家庭作为社会再生产环节的价值追求者,往往无力通过自身的投资来获得满意的投资报酬,需要依赖社会专业资本投资者的投资来分散投资风险。否则,家庭的储蓄资本就不能对社会形成有效和合理的需求,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就会下降,社会财富就会减少。

二、资本使用者的资本投资及资本需求

资本投资从个体上讲是资本使用者以放弃或者延迟当期消费为代价的经济行为,从整体上讲是储蓄所形成社会资本的使用和增值过程。资本投资是社会资本需求的重要引擎,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巨大推动力,形式上表现为投资资本。在一个经济体中,资本投资是资本储蓄的根本保证。资本投资的主体分为家庭、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外资也按主体性质并入)。资本投资的层次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一级资本投资者由一级资本储蓄者转化而成,二级资本投资者由二级资本储蓄者转化而成,三级资本投资者是最终资本需求者和实际资本使用者。一般而言,家庭、政府机构属于一级资本投资者;金融机构可以是一级资本投资者,如投资银行等直接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二级资本投资者,如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间接金融机构,但金融机构以二级资本投资者居多。工商企业可以是一级资本投资者,也可以是三级资本投资者,但主要归属于三级资本投资者。

在一个社会中,工商企业作为唯一的三级资本投资者,是社会资本投资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投资资本的典型短缺者、最终需求者和实际使用者,只有将其拥有的投资资本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才能获得所追求的投资回报和其他相关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工商企业作为社会再生产环节的价值创造者,往往无力通过自身的储蓄(工商企业也是资本储蓄者)来获得进行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大额资金,需要依赖社会全体资本储蓄者的共同储蓄来增加资本供给。否则,工商企业的投资资本就会得不到足额和及时的满足,工商企业的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社会财富就会减少。

三、资本管理者的资本融通及资本供求调节

资本融通从个体上讲是资本管理者将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储蓄和资本使用者的资本投资从而将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衔接起来的经济行为,从整体上讲是社会资本的转移、配置和均衡过程。资本融通是连接和调节社会资本供求的强大力量,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孵化器,形式上表现为金融资本。虽然资本融通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可无可有,但在发达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如果没有资本融通,社会资本供给、社会资本需求的实现以及社会资本供求平衡的调节就会成为泡影,现代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就会不堪设想。现代意义上的资本管理者分布于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基金业等诸多金融机构(如表1所示)。

四、社会资本运营离不开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社会资本供给和社会资本需求的均衡发展,社会经济的有效增长,仅有资本储蓄、资本投资和资本管理远远不够,要在社会资本供求之间建立一种将资本储蓄转化为资本投资,从而将最终资本供给者即原始资本所有者转变为最终资本需求者即实际资本使用者的体制和模式,即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分为直接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和间接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直接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是指资本所有者将自身储蓄的资金自行投资的体制和模式,其特点是在最终资本供给者与最终资本需求者之间不需要资本管理者作为中介,最终资本供给者(家庭、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将一级资本储蓄直接转化为一级资本投资,从而将资本直接提供给最终资本需求者(工商企业)使用。直接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最终资本供给者(一级资本储蓄和一级资本投资)最终资本需求者(三级资本投资)”的两层资本运营模式。如证券投资是一种直接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无论证券投资者是投资于上市的证券还是未上市的证券。

间接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是资本所有者将自身储蓄的资金委托他人投资的体制和模式,其特点是在最终资本供给者与最终资本需求者之间需要资本管理者作为中介,最终资本供给者(家庭、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将一级资本储蓄转化为一级资本投资,构成资本管理者(金融机构)的二级资本储蓄,资本管理者再将二级资本储蓄转化为二级资本投资,从而将资本间接提供给最终资本需求者(工商企业)使用。间接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最终资本供给者(一级资本储蓄和一级资本投资)一资本管理者(二级资本储蓄和二级资本投资)一最终资本需求者(三级资本投资)”的三层资本运营模式。如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无论基金投资者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还是投资于创业投资基金。再如信用投资也是一种间接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如表2所示。

五、社会资本运营离不开金融市场

资本所有者为了实现其投资目的,需要资本管理者的中介服务和金融市场的支持。一级资本储蓄者(家庭、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作为社会的原始资本所有者和金融市场的最终资本

供给者,通常采用的投资工具有股权工具和债权工具,通常采用的投资方式按投资者委托的金融机构是直接金融机构还是间接金融机构。分为直接(自行)投资方式和间接(委托)投资方式。所以,一级资本储蓄者进行资本投资依赖的金融市场分为四类(如表3所示)。

资本使用者为了实现其融资目的,需要资本管理者的中介服务和金融市场的支持。三级资本投资者(工商企业)作为社会的实际资本使用者和金融市场的最终资本需求者,通常采用的融资工具有股权工具和债权工具,其按融资对象分为公募(非定向)融资方式和私募(定向)融资方式。所以,三级资本投资者进行资本融资依赖的金融市场分为四类(如表4所示):

六、社会资本运营离不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作为资本管理者,引导社会资本从一级资本储蓄者(家庭、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最终流向三级资本投资者(工商企业),从而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经济效率较高的产业和地区,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金融机构分为卖方金融机构和买方金融机构。

卖方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两者的异同是:第一,两者作为金融市场的中介,在资本供给者和资本需求者之间搭设桥梁,提供信息,促成交易。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承担的是间接金融中介职能;投资银行承担的是直接金融中介职能。第二,两者作为金融市场的资本投资者,以赚取必要的投资回报为目的。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既可以作为二级资本投资者(也是二级资本储蓄者),以发放贷款、融资租赁等为投资对象,也可以作为一级资本投资者(也是一级资本储蓄者),以买卖证券等为投资对象;投资银行只能作为一级资本投资者(也是一级资本储蓄者),以买卖证券、企业并购等为投资对象。第三,两者作为金融市场的卖方,通过出售中介服务来谋取利润。区别在于商业银行出售的主要是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盈利形式为存贷利息差;投资银行出售的主要是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盈利形式为佣金和。第四,两者作为金融市场的资本管理者,需要承担一定的资本运营风险。区别在于商业银行要特别关注信用风险;投资银行侧重于控制在包销的情况下需要承担一定的证券发行风险。

第4篇: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资本结构;期限结构波动

企业投融资是公司金融领域的核心内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的公司资本结构研究。资本结构是按照资金性质将企业融资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考察债权融资占企业融资或企业资产的比例关系。国外学者利用1926-2008年国外上市公司数据,发现资本结构并不稳定,公司资本结构是不断调整的进而呈现波动状态。这与传统的资本结构稳定论[2-4]相悖,进而掀起了一场关于资本结构是否稳定的争论。目前鲜有文献从期限结构的角度考察企业投融资波动情况,仅有的关于投融资期限结构的文献也主要是关注于企业债务的融资期限结构[5,6],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基于细化的财务指标研究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7,8]。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期限的资金需求不一,从期限结构角度考察企业投融资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企业在成长时期往往需要进行大量长期投资,离不开长期资金的支持;企业陷入危机时,更需要短期资金缓解现金流紧张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主要也是指长期融资难、长期融资贵,比如2019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比起资金性质,资金的期限结构往往更具有现实的意义。那么,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结构是稳定的还是波动呢?图1是1998-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结构图,即按照期限结构(长短期)对公司资产端和融资端进行划分,分别得到长期资金来源项、短期资金来源项、长期资产项和短期资产项等四项指标,然后在年度层面分别取中位数。可以看到,中国上市公司四项指标的波动范围相对较大,其中融资端的波动范围接近20%,而资产端的波动范围在10%左右。由此,可以得到一个直观的结论: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结构波动相对较大,而且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期限结构波动大于投资端。文章将通过详细的统计性描述论证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波动情况。现有文献主要是从资金性质研究企业融资,而文章首次从期限结构角度考察企业投融资,为企业投融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

一、中国投融资期限结构分析

(一)数据说明

文章样本时间区间为1998-2018年,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进行如下处理:①剔除营业(总)收入为负的公司;②剔除[总负债+所有者权益-总资产]的绝对值大于总资产的0.01%的公司;③剔除创业板公司、剔除金融类和煤电气水供应公司。经过上述步骤的筛选,得到共计2,677家公司,32,385条观测值。所有连续变量在1%的水平上进行winsorize处理。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

(二)投融资期限结构比较

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结构研究,PanelA中共包含波动范围、波动标准差两个公司层面的指标,然后再分别取中位数。其中,波动范围即为每个公司在样本区间内长(短)期资金来源占比在整个样本区间内的极差,波动标准差即为企业长(短)期资金来源占比在整个样本区间内的标准差。波动范围能够反映企业的波动幅度,而标准差则体现了企业在波动区间内是否充分波动。PanelB中则详细列示了每个公司在全部时间区间内的波动范围。从表1中可以看到,PanelA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结构波动较大,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端的波动范围为0.369,标准差中位数为0.109,略高于投资端。PanelB列出了每个波动范围区间对应的公司数目占比,比如71.16%的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波动范围大于30%,11.24%的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端波动范围大于60%,类似地,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端波动情况也相对大于投资端。文章将基于此事实深入挖掘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端波动背后的原因及其可能地经济后果。

二、总结

第5篇: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一、丽江市经济发展概况

丽江市位于滇西北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连接部的横断山脉,属滇西集中连片特困区。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人口126.2万人,现有纳西、彝、傈僳、白、普米等22个少数民族,属于典型的边远民族贫困山区。近年来,丽江市紧紧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以旅游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培育壮大绿色水电产业、特色生物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等,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丽江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3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地区生产总值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5.38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5和1.6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83亿元、47.35亿元、39.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22.7%和6.9%。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43亿元,同比增长29.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2和0.4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93亿元、47.27亿元和78.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14.2%和150%。

(三)城乡消费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1.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22.95亿元,同比增长15.6%,农村实现零售额8.17亿元,同比增长8.6%。

(四)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

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59.73万人次,同比增长18.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6.52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分别接待国内、海外游客917.93万人次和41.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9.1%和7.8%。

二、金融支持丽江市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丽江市金融部门始终以贯彻落实好金融政策支持丽江加快发展为己任,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较好地满足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有力的促进了区域基础设施改善、旅游业繁荣、中小企业壮大和“三农”发展等,为美丽丽江、和谐丽江作出了金融业应有的贡献。截至2013年6月末,丽江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3.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1.65亿元。信贷重点支持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支持“三农”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以“一创两建”(即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创新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农户住房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业产品商标权质押贷款等14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大力改进支付服务,全市惠农支付服务点达384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此外,在华坪县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促进了当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截至2013年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04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2.4%。

(二)重点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制约丽江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为切实破解此薄弱环节,近年来,丽江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市政府各项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积极筹措信贷资金大力支持道路、水电、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3年6月末,全市固定资产贷款余额139.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3.5%;当年新增贷款12.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量的67.4%。

(三)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融资难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近年来,丽江市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信贷投放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同时,支持了一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市中小企业(含微型企业)贷款余额138.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3%。

三、金融在支持丽江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边远民族地区发展的顶层设计缺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边远民族地区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滇西边境山区是连片特困地区,要给予相关金融政策保障。目前,金融在支持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方面仍处于零星、散乱和自发状况,缺乏统一的规划,支持力度非常有限,难以满足边远民族地区资金规模化、多样化的需求,迫切需要从顶层设计金融支持边远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具体措施,为金融业加大支持力度指明方向和道路。

(二)金融组织体系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边远民族地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节点,基础设施、中小企业、“三农”、县域小城镇、个体工商户等急需资金支持,但丽江市现有的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证券、信托和租赁等金融服务缺失,金融机构网点和电子机具投入不足,仍有23个乡镇没有固定的金融机构网点,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国家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在引导金融机构网点向边远民族地区县域以下倾斜的同时,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门槛。

(三)信贷资金外流与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突出

近年来,尽管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边远民族地区的投放力度加大,但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两类边远民族地区县域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分别受制于信贷管理经验不足和信贷规划,有大量的闲置资金被迫上存。2013年6月末,丽江市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比分别为33.63%和52.70%,系统内上存资金量达60余亿元。与此同时,丽江市却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

(四)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且出台了许多有效的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但随着“三农”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向大额、长期等转变,融资难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与融资难相伴的是融资贵,据调查丽江市农户贷款利率平均上浮60%以上,上浮幅度较全市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加上担保费用后平均上浮50%,上浮幅度较全市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

(五)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健全

边远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贷款多数存在还款来源较难保障,潜在相对风险较高。然而,目前边远民族地区资金需求的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信贷风险集聚在发放贷款的银行。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制约了金融机构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要求的长期、大额、多样性等新的资金需求支持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农业产业化等发放信贷的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四、健全金融支持边远民族地区政策的建议和思考

(一)研究制定金融支持边远民族地区的顶层设计

国家层面要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政策安排,结合边远民族地区金融需求特点,研究制定金融支持边远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为金融支持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一方面,要明确边远民族地区的承贷主体,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支持边远民族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为金融机构突出支持重点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要出台金融支持边远民族地区发展的正向激励政策。在金融方面,对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合意贷款规模、不良贷款核销、资本充足率等方面给予倾斜,具体来说要出台执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取消边远民族地区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规划限制,明确边远民族地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必须留在当地使用等。在财税方面,借鉴国家扶贫贴息贷款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中央财政对边远民族地区贷款贴息制度,帮助解决融资贵。

(二)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

各金融机构要围绕交通、旅游、民生等丽江市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按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要求,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确保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切实提高信贷资源结构配置效率,确保信贷总量合理均衡较快增长。同时,各全国性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反映丽江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争取各自总行的信贷资源倾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进一步通过充实资本、加大存款组织力度等措施不断提高信贷投放能力。

(三)建立健全与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各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机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机构网点要向边远民族地区倾斜,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当前要加大机构网点向边远民族地区县域以下空白乡镇倾斜力度,尽快实现边远民族地区乡镇金融机构固定网点全覆盖。二是优先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新型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发起人条件,探索允许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企业和个人等境内各类出资人作为大股东发起组建村镇银行,优先支持民族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

(四)完善金融支持民族地区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是金融长期支持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建议国家财政出资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民族地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二是建议给予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立的金融机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帮助解决民族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高的难题,调动金融机构在民族地区设立网点和开办业务的积极性;三是构筑民族地区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探索成立由财政、银行、企业、农户等多方出资的政策性贷款保险公司,对民族地区贷款进行保险;四是借鉴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的成功经验,积极鼓励和支持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立贷款担保机构,探索在民族地区设立由政府主导的再担保公司,对民族地区贷款风险进行分担。

第6篇: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一般而言金融政策首先主要通过信贷传导渠道和利率传导渠道直接影响市场资金供给和企业投资需求,然后在产业资本形成转化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金总量结构和投资结构两方面来影响市场资金供给和需求状况。前者是通过对市场资金供应总量结构的调整变化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储蓄率以及企业资金积累率等因素的影响;后者是指资金供应结构(投资结构)的变化带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这方面与国家或者地方区域性的产业倾斜发展政策、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以及企业投资预期和偏好等相关。

(一)区域信贷控制的产业趋同效应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中央的信贷政策很难面面俱到,这也使得各种政策针对性不强,造成各地产业结构存在同步振荡、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因此,实现区域信贷政策的区域化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配套,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协同。我国银行信贷业务投放的政策性比较强,信贷控制是政府实施金融政策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商业银行除了75%存贷比要求外,各银行内部对各区域的信贷业务具有一些软约束,包括对各地区信贷业务规模控制与行业控制。每个年度,总行都会给对每个地区下达信贷规模与行业结构指标,这种具有行政指令性的计划指标导致了区域金融市场间的隔离,使得各地区对各行业的金融支持具有一致性,并直接引导了金融资本的流向与规模,进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趋同效应。目前来看房地产、通讯、生产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部分来自银行的信贷资金。从表1中分行业信贷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看,2012年信贷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最高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达到32.19%,而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二者分别是4.78%和4.45%,二者差距相比达到8倍之多。

(二)金融业务规模经济的产业趋同效应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具有逐利性特征,追求利润。而金融业务极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导致了金融机构所服务的对象具有趋同性。以银行的信贷业务为例,银行信贷业务的收益是利息收入,由贷款额度L及利息率r水平决定。贷款业务的经营成本包括:融资成本、监管成本、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经营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营运成本、人工成本、风险成本和税收成本)。按照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固定成本FC,如水电气、职工与业务无关 的基本工资等;二是与业务数量相关的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监管成本等;假定单笔业务成本为nc,业务数量为N,业务量相关成本NC=nc×N。三是与业务规模相关的成本,如资金成本。假定贷款规模为,每单位贷款的资金成本的d,SC=L×d。在FC、nc、r和s固定的情况下,利润与放贷规模成正比,而与业务数量成反比。所以银行比较偏好单笔信贷规模较大的业务,特别是在信贷总规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银行会放弃小额信贷业务市场。而由于不同行业,资产规模天然的存在较大的差异,银行对业务规模的偏好会导致其对不同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同。在表2中给出了2012年部分工业行业的资产规模情况,可以看出各行业之间的平均资产规模差异较大,单个企业资产规模最大的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资产规模达到69.32亿元,而平均资产规模最小的行业是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为0.46亿元;二者相差150多倍。

(三)金融企业风险控制方式导致的趋同效应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以自身利益为目的,逐利性较强。特别是银行放贷体系中,银行为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因素,偏好选择国有企业及抵押品比较充足的企业进行放贷融通资金。这不仅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自身风险,而且切合了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这样的逐利性,也导致了一些新兴行业、新型企业在获得资金的途径上困难重重,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企业在选择行业时,也会考虑融资的便利性,而更加趋向于选择一些已有规模效应的产业进行投资,减少不必要的融资障碍。这样,资金的流向逐渐趋向于一些固定资产较多的工业行业,渐渐形成了产业结构的趋同。假定:全社会流动资金规模为C,假定有两个行业,分别为1和2,每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第i个行业每单位投资所能产生的可抵押物价值为mi。每家企业决定在地区A、B进行投资发展。银行总行对每个地区进行信贷规模指标控制,投放到A地区的总信贷额度为LA,投放到B地区的额度是LB。贷款利率水平r与风险相关,假定银行对风险的评估只与抵押品的充足率相关。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A、B两地区其它差异,A、B两地的信贷行业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在区域信贷规模控制下,严格以抵押品的充足率来发放信贷必然导致区域间产业结构的趋同。

(四)金融政策的统一性导致产业结构趋同效应金融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一方面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影响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又受到政府部门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选择的提供资金供给。这两方面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调整,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金融政策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信贷政策的统一性会影响产业结构趋同。信贷政策主要是为了衔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设计贷款的方针、原则以及政策导向达到为宏观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各地区域性差异非常大,但目前信贷政策很难做到各地差异进行区别对待,这也就使得全局性的信贷政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地产业结构同步振荡、产业结构趋同。其次,资金供给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影响。一方面,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储蓄率及资本积累水平等影响到资金的充裕程度进而在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属于资金总量不同决定的产业结构趋同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不同的投资结构决定资源的不同分配和再分配,从而影响资金的投资偏好进而对产业结构趋同产生影响。资金供给主要透过资金供应量和资金供应结构两方面的变化来改变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最后,投资需求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调整的影响。企业通过投资改变资金的流向和资金配置,不同的资金配置比例影响投资结构进而改变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投资需求的不同,一方面透过投资资金配比的变化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另一方面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投资需求,进而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调整的目标。

(五)政府行政干预导致的产业结构趋同效应政府与金融机构相互渗透,相互利用也是导致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重要原因。政策性金融机构同时兼具企业和政府的性质,它在资金来源上依赖于国家或地方财政,而相应的业务却更多的与企业相关,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盈利、亏损以及相关业务都存在政府的身影(朱元[24],1996)。政策性金融机构透过财政资金和银行的性质起到政府意志与金融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利用的目的,达到政府希望的产业结构趋同的效果。同时,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借助金融机构使财政资金经营化,实现金融政策和产业资金配给的协同,从而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为此,政府透过财政金融与微观主体结合,间接管理和直接管控实体经济,达到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统一,其最主要透过金融手段来完成。但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本身并不是纯粹的企业,他并不是以市场主体的角色来经营和管理。这种地位也成就了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主体扮演宏观调控职能和政策推动者的角色。这种特殊性也有利于它先行投资和形成政策投资导向,表明政府的政策投资意图,在产业发展初期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扶持的企业的政策依存度也开始不断下降,由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承担起市场主导型的机制发挥作用。

二、数据来源、变量设计及说明

(一)数据来源通过对金融政策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相关理论的分析,本文以我国2003年以来各省市面板数据对金融政策影响产业结构趋同的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2003-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各省市行业数据。

(二)变量的描述性说明1.因变量———产业结构相似系数sim本文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测度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度,对于区域i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公式为。2.自变量金融发展水平(FIR):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Goldsmith[5](1969)和麦金农[25](1973)两位学者对金融规模指标的衡量标准,这两种标准各有侧重点。Goldsmith[5](1969)以金融相关比率这一指标来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水平的存量和流量关系,进而反映出该国的经济金融化程度,这也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借鉴的主要指标。其表达式为金融资产总量/GNP,用来衡量一国的经济金融化水平。麦金农[25](1973)指标主要通过货币负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中货币结构以及货币规模情况,其表达式为M2/GDP,用来衡量一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本文认为,信贷政策是导致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本文用信贷规模占GDP比值来反映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税收负担(tax):用各地区税收收入除以GDP计算得到,反映各地区税收负担水平。财政投资支出占比(inv):用国家预算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比(fin):用各地方财政收入占该地区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计算得到。人均储蓄(sav):传统理论认为,产业结构趋同与要素禀赋具有重要关联,人均储蓄代表的该地区资本要素的丰裕程度,用当年年末各地区储蓄存款余额除以常住人口,并用CPI指数进行平减。

三、模型设计及结果分析

文中因变量是各省市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影响产业结构趋同的金融因素包括: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指标(贷款结构:私营经济贷款占比),其他为控制变量指标(税收负担、财政投资支出占比、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人均储蓄)。基于以上的分析判断,实证研究的计量方程为。上式中:sim为产业结构相似度,load为金融发展水平,信贷结构比重,tax为税收负担,inv为财政投资支出占比,fin为分税制虚拟变量,sav表示人均储蓄。利用2003-2012年各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政策与产业结构趋同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遗漏解释变量等原因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以各指标的滞后项为工具变量,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回归,借鉴萧政[26](2004)提到的协方差方法检验固定效应模型是否优于混合模型的方式,计算出F统计量为5.63,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回归模型。因此,在模型1和模型2中分别使用2SLS方法估计固定效应模型(FE)和随机效应模型(RE),采用Hausman检验二者优劣,Haus-man的统计量为180.17,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从模型的DW统计量为2.029判断,不存在自相关问题。用Greene[27](2000)提出的方法检验面板数据模型的组间异方差问题,构造的卡方统计量为151.36,说明固定效应模型存在组间异方差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最后利用可行的二阶段加权最小二乘法(TSWLS)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列在模型3中。根据模型3的参数估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Load与Sim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相似度具有较强的相关影响;信贷规模占GDP比重越大的地区,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说明金融政策对经济总量较大的省市,越有利于推动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趋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财政投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比与产业结构相似度在5%以内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并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财政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间产业结构的趋同。税收负担、人均储蓄与产业结构相似度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一个省市税收负担越大,越不利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和经济发展集聚,因此,应该优化税收结构,适度减轻区域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的竞争活力。此外,资本要素的丰裕程度对于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负向影响,资本要素禀赋越丰裕的地区,其产业结构与其他地区之间差异就越大,产业相似系数越低,表明人均储蓄禀赋越高越有利于区域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四、本文结论

第7篇: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当前,创新竞争日益激烈。北京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推动北京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是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的根本要求,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战略需要。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观点。

——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着眼点是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新引擎,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新坐标,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是综合使用多种融资工具、创新融资模式,加快形成科技与资本对接的有效机制。目前,我市科技企业融资结构仍以债权融资为主。债权所有者需要定期获得固定收益,与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科技企业的风险不匹配;相对于债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在科技金融中应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股权融资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创业者对企业的控制权,一些创业者不愿意采用这种融资方式。要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多种金融工具的统合使用,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形成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提供更好金融服务的良好效应。

——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发挥好政府的推动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关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而科技企业特别是早期科技企业资产少、规模小、实力弱、风险高,科技与金融结合存在天然的障碍,这就要求政府承担起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责任。政府应通过搭建平台、完善制度、营造氛围、加强监督等手段,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结构不合理、社会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弥补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阶段市场失灵缺陷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运作中应注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努力使政策措施产生尽可能好的效果。

——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重点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高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资金缺乏且风险大,融资非常困难。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国或本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通道,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我国大陆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针对科技企业多元化的有效融资需求,探索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科技企业融资促进机制,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难点是解决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科技创新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金融机构很难对科技成果的价值、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出准确判断,这影响了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意愿和效率。应通过培育和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搭建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特别是要加强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把关于科技企业的有用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并让其采信,使那些有创新实力、有市场潜力的企业及时获得融资。应支持引导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逐步发挥其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渠道自主化等优势,促进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综上,进一步推动北京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各类主体作用,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优化科技金融环境,以破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为重点,建立健全以政策性资金为引导,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补充、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相配套、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多种融资手段统合使用的科技企业融资工作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和良性互动,促进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工作协调和政策集成

一是完善科技金融国家层面和市级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北京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高层指导与统筹协调。拓宽中关村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工作组服务范围,使其统筹负责全市科技金融发展。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统筹使用科技金融资金,改变各方资金一定程度上的分割游离状态。

二是增大科技金融政策合力。从整体上加强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形成推动北京科技金融特别是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合力。协调国家相关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措施,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政策服务体系。加强对各部门各区县已出台的支持科技企业信贷融资、债券发行、上市、私募股权融资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等政策的分类整合和效果评估。根据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重点需求以及目前政策缺陷,进一步完善对知识产权质押、商业银行引导和民间资本进入等的支持政策;对部分不符合改革方向和上位政策规定的条款,要及时清理或修改完善。

(二)积极推动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

按照国家九部委和市政府联合的23号文要求,以中关村核心区为基础,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由国家科技金融创新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的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工作。要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待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应用系统论观点,构建动态的空间布局,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功能区系统的功能,切实发挥功能的导向和龙头作用。具体开发建设工作由属地政府委托相应的融资建设平台来进行。经认定的科技金融机构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功能区内先行先试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总结和积累经验。特别是要加快中关村西区产业转型调整和空间腾退,充分发挥该地区已有的科技金融要素聚集的优势,充分释放本地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潜力,尽快出形象、出品牌、出影响力。

(三)优化调整财政资金支持重点

依靠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以及专业机构评审等多种方式,挑选出创新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早期或首次融资的中小科技企业作为扶持重点,采取资本跟进、贷款贴息、无偿补贴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要注重从平台建设、政策扶持、手段采纳等方面,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科技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在支持债权融资上,把扶持重点从给企业贴息,转到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上来,通过设立风险备偿金并逐步扩大其规模,提高风险补贴的针对性。在支持股权融资上,通过整合现有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追加财政资金、追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手段,做大北京股权投资母基金规模,支持母基金与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作。

(三)大力促进股权投资机构发展

进一步完善落实有利于股权投资基金在京注册、发展的便利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行业经验丰富、行业背景深厚的“一般合伙人”团队。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信托资金、捐赠基金、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等期限较长的资金积极参与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激活“有限合伙人”庞大资金储备。全力支持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更多私募股权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交易。发展并购市场,拓宽股权投资退出渠道。鼓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在中关村核心区继续聚集,促进金融机构与股权投资机构开展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投联贷、并购重组、股权交易等投融资合作,使中关村核心区成为全国创新资本中心。

(四)创新和改进间接融资服务

深化政府与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在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门槛,稳步扩大统贷业务规模。

鼓励商业银行按照银监会提出的四单原则(即小企业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财资源、单独进行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进行会计核算)完善特色化的考核管理机制,适当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探索对未发生道德风险、单笔数额不大、经追索确无法收回的小企业不良贷款的自主核销机制。抓住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机遇,申请先行先试政策,争取民间资本尽快在京开办银行。

借鉴“硅谷银行”模式,设立科技银行或创新创业银行,与风险投资公司密切合作,灵活运用股权与债权,为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增值服务。

支持依法设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特色担保公司,适当扩大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等专业担保机构的资本规模,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之间通过分保、联保、再担保等方式提高行业承保能力。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保、互保等抱团方式实现增信。

鼓励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共保保险,利用履约保证保险给企业增信,降低授信风险。保险公司要着重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的研究,加大对科技保险新型险种的开发力度,尤其是科技企业对外合作和产品推广应用方面的险种。

(五)抓紧完善科技金融配套服务体系

加快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建立良好市场秩序中的监管作用,整合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基础信息,强化信用信息的采集与更新,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渠道,推动统一、完备、全覆盖和一体化的征信平台建设(其中包括将企业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信用信息纳入征信范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推动提高评级报告质量,扩大评级报告应用范围。加强政策引导和信用监督,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完善信用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入实施“以信用促进企业融资,以融资推动企业发展”的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战略,紧密围绕信用宣传、信用服务和信用管理三大主题,推动企业信用与自主创新、企业信用与科技金融创新、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企业信用与区域合作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创建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和处置制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属地管理制度,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专利、信息服务、价值评估、技术评价等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知识产权质押物流转市场,丰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质权处置途径。

(六)引导发展互联网金融

第8篇: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一、重要意义

2009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政府有限财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市政府通过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筹集资金的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老工业基地改造步伐。但是,我市政府投融资管理工作在举债规模科学、偿债资金落实、债务风险控制、融资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改进和加强。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融资体系,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国发19号文件要求,认真清理我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运营管理,完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

二、目标及原则

(一)工作目标。

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通过清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充实资本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多元经济结构、具有运营和发展实力的经济实体,形成“低成本借入、高效率使用、严格风险控制”的运作模式,以满足政府投资需求,实现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分级负责的原则。市政府负责加强市本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工作,区、县(市)政府负责加强本地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工作。

2.分类管理的原则。按照国家政策确定的分类标准,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负担的债务进行分类管理。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公司建设,促进政府投融资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清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

清理范围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按照国发19号文件要求,清理后区别不同类型的债务,分别进行妥善处理:

1.对于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没有经营收入的债务,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

2.对于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要落实债务人偿债责任和偿债计划,按照协议约定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3.对于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要制定偿债计划,落实偿债资金,切实承担还本付息责任。

(二)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运营。

纳入规范范围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既包括专门承担政府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也包括同时承担其他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按照国发19号文件要求,要划分平台公司类别,区别不同类型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规范:

1.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落实偿债责任和还款措施的基础上,可采取整合、重组等方式建立能够承担项目建设和运营任务的市场经济主体;充分利用现有政府支持政策,充实资本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做大做强。

2.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同时还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任务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落实偿债责任和还款措施的基础上,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在完成政府确定项目建设和运营任务的同时,明确发展方向,确定职能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3.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运营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壮大。

4.其他兼有不同类型融资功能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也要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规范。

(三)完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

在清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运营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我市政府投融资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政府投融资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完善政府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发展的政策,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监督管理,使我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四、组织领导

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投融资管理中心负责日常调度和综合协调工作。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一)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负责全面真实反映债务情况,分类统计债务并分别提出妥善处理意见;按照国发19号文件要求,确定平台公司类型,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自求平衡、自谋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运营模式,定位业务范围,提出完善平台公司建设、规范自身管理的方案。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主管部门:按照隶属关系,负责核实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基本情况;组织协调项目计划管理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审定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分类及处理意见;审定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提出的完善平台公司建设和规范自身管理的方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提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改进运营模式、明确业务范围等方面的意见。

(三)项目计划管理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配合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主管部门或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按照国发19号文件的分类标准,认定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项目类型及债务类型,特别是对融资的在建项目后续资金要提出安排意见。

(四)财政部门:负责配合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主管部门或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认定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情况,并对与财政相关的内容提出意见;拟定全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承担政府债务有关管理工作,按照上级部门和政府要求进行债务统计,上报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

(五)人民银行沈阳营业管理部:负责衔接金融机构,配合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主管部门或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做好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

(六)规划国土和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负责配合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主管部门或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核实认定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中涉及的土地、国有资产等相关内容。

(七)监察和审计部门:负责对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八)区、县(市)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方案,做好相关工作。

五、实施步骤

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时限,周密部署,细致安排,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按时完成。本次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要在年底前完成,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自我检查阶段。

由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填写投融资项目债务相关表格,以及平台公司财务报表;按照国发19号文件要求,对债务进行分类并分别提出处理意见;确定平台公司类型,查找在融资项目运作、债务偿还、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出规范管理、完善平台公司建设的方案。

(二)政府各相关部门审核认定阶段。

市本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主管部门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相关报表、债务分类及处理意见、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完善平台公司建设方案等进行审定,并在征求项目计划管理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沈阳营管部等相关部门意见后,报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区、县(市)政府也要将本地区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情况报市投融资管理中心。

(三)汇总上报阶段。

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将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主管部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区、县(市)政府报送的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情况,汇总后报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

(四)总结提高阶段。

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根据全市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加强我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建设的措施,明确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职能定位和业务领域,制定市政府支持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建设的政策。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要妥善处理债务,根据自身的职能定位和业务领域,结合市政府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规范投融资行为,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六、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做好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各区、县(市)政府要明确责任部门,尽快制定本地区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方案。

(二)密切配合、精心组织。

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多、任务交叉多、项目数量多、债务情况复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各项工作都要有指定部门和专人负责,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9篇: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社区再投资法;金融资源均衡配置;公平

中图分类号:DF93/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70-02

一、美国《社区再投资法》的立法背景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家庭贷款银行委员会(Federal Home Loan Bank Board)要求家庭贷款公司(theHomeOwners Loan Corporation)对美国较大城市及周边地区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信用等级差、风险较大的社区在地图上会被用红线圈示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红线区”。“红线区”一般为少数种族以及穷人聚集地,这部分群体因此较少或根本无法得到信贷,即使能够获得贷款,也要受到高首付、高利率、高贷款手续费和较短的贷款期限等苛刻条件的限制。为了保障这部分群体的信贷权,解决部分银行在实践中的特定不足——从一个地区榨取价值,却没有相应地提供商品(信用)和服务,1977年10月22,卡特总统签署通过了美国《社区再投资法》(the 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以下简称CRA),试图通过法律的形式制约金融机构,加大对中低收入社区和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支持力度,以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美国CRA法案产生的过程来看,CRA法案出台的直接原因是解决一些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的资金外流问题,这与我国目前面临的诸如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存款资金外流,金融机构从落后地区撤并、弱化网点功能,只存不贷或基本不贷等问题具有很强的相似性,CRA法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立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二、我国为实现金融资源均衡配置进行的相关立法

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的金融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已经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导致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落后西部与贫困农村设立的金融机构只愿意从上述地区吸收存款,而不愿意向其发放贷款或投资,甚至将从上述地区吸收的存款,贷款或者投资至其他地区,金融资源严重外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人为地阻止资金过度外流,生活在上述地区的弱势群体将无法获得或者只能获得数额较少的信贷,金融资源配置公平将无从谈起。进行保障弱势群体信贷权的立法,是防止上述情况恶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为了防止农村、西部的金融资源过度外流,保障弱势群体信贷权的实现,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特别指出“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为了落实中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9月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试行)》),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增加县域信贷资金投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考核办法(试行)》共五章,24条,分别规定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标准、激励政策和考核管理。

《考核办法(试行)》借鉴了美国CRA法案的经验,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再发放给当地的金融需求者,这有益于当地金融资源的积累与留存,为弱势群体信贷权的实现创造了基本前提条件,是我国纠正金融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有益尝试。但《考核办法(试行)》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我国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一)借鉴CRA法案,扩大《考核办法(试行)》的适用范围,根据金融机构的规模不同确定差异化的考核内容

《考核办法(试行)》将适用范围圈定在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与CRA法案相比,《考核办法(试行)》的适用范围明显过窄。CRA法案的适用对象主要是美国政府金融安全网的受益机构,即参加了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机构,包括国民银行、储贷机构、州立特许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其中不仅有地方性的金融机构,也有全国性的金融机构。义务主体多样带来了社区金融需求者权利实现的更多可能性;我国义务主体设定的单一必将减少弱势群体信贷权实现的可能。在《考核办法(试行)》的推行积累起一定的经验后,可以考虑扩大再投资义务的主体范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