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1篇: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语文课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她是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的领地,也是培养学生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重要阵地。离开了语文这片沃土,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难得到发展和提高。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措施。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中要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实现这两者的高度统一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标精神下编排的语文教材,琅琅上口,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理。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教学中我深钻教材,努力摸索、实践,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单一的、单向的、机械的教学模式,让音乐、艺术、数学等其他课程走进语文课堂,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丰富课堂内涵,给语文课堂注入鲜活的血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综合素质。.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第2篇: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法;应用

一、趣味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其中最有效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就是趣味教学法,在该种方法的辅助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高效率地传递知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所掌握的知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常常出现两种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传统老旧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使得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语文课堂上的知识也就并不感兴趣。不仅如此,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不能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使得小学生的语文教育质量不佳,而采用趣味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丰富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体验,使得语文知识对小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小学生对于语文的热情也就大大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使用趣味教学法,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趣味教学法能够使语文课文在精心的课堂环节设计中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有了吸引人的语文课堂导入,学生在课堂开始对语文课堂充满了兴趣以及好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课堂的质量,在趣味教学法的设计下,教师可以根据讲授的内容设计精美的课件,使学生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能切实地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背景等等内容,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根据趣味教学法准确地树立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吸引小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育的质量。

其次,在使用趣味教学法的时候,语文教师还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方式,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禁锢小学生的思维,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实际,在趣味性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地思考问题,不断地深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小学生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地在语文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如何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应用趣味教学法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为学生之后所有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学科,在小学阶段掌握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很积极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教学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改善当下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趣味教学法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用趣味的方法引入当堂课的重点知识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所接触的语文知识都是最浅显易懂的,针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的课文也经常是能够震撼学生心灵、给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例如,在阅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的时候,经常能够感受到优美的景色、宏伟的建筑、美妙的画卷等身临其境的景观,这些景观在优美文字的描写下会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久而久之会使得小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趣味教学法全方位、多方面地进行课堂重点内容的导入,尤其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例如:在学习六年级课本中的《草原》一文的时候,为了使小学生对于景色描写的文字有更深刻的感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草原的美景,使小学生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大段景色描写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不仅如此,重点知识的引入与导入还可以借助时下最流行的趣味性话题,小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之后对于语文课堂之后的学习有更大的积极性,也会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融入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环节中,对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阅读理解质量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教师在趣味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

考问题

为了使小学的语文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更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在恰当的时机提出趣味性的问题,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望月》这篇文章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些亲近大自然、了解月亮等相关自然知识的活动,小学生能够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对月亮这一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通过简单的一个提问就能抓住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月圆的规律是什么?布置一些观察任务,使得小学生在观察月亮的天象,上网搜索与月亮相关的故事以及自然知识等,这些任务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小学生在思考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也能够更有理有据,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更加的细腻。

为了在小学阶段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弊端,采用趣味教学的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在语文知识学习与掌握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提升自己对知识以及未知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语文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完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3篇: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英语思维;专业词汇梳理

介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现在英语学习已经普及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英语教学不仅包括通识基础的英语教学,而且还涉及具有学科背景的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1]~[4]。专业课程英语教学因其更具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从而在大学英语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全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还可以帮助同学更深入的学习西方现代科研技术,为以后的英文科研书籍阅读和论文写作,乃至提高采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工效率及效果等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外的学生都会选择来中国读书,无论是来攻读学位或者短期交流,全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都有利于对提高留学生的教育,拓展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所以采用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更加需要和国际接轨。课程本身不能定位在仅仅是中文版课程的英文翻译,而是需要通过潜心设计,对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方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使学生能够适应全英文教学的同时,做到系统地顺利连接其他课程,满足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共同需求。

鉴于专业全英语教学课程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全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重点阐述采用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一些指导性原则。

1 未雨绸缪,在课程开始前给出新章节的相关生词

专业背景下的英语课程,因其特定的学科性,往往会涉及一些在其他方面不常见的词汇,常见词汇的不同词义以及固定的语言表达。如果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词汇、熟悉一些相关词语的用法和上下文的话,这些专业词汇和语句往往会成为学生有效跟随课堂教学的障碍。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述的关键词,对一些固定搭配的专业词语和表达方式都会造成歧义和疏漏,从而造成课堂领悟一知半解,课堂教学效果下降。由此,在正式讲述课堂内容之前,需要教师给出这些词语和搭配的正确解释,并衔接好中文和英文之间的相互转换。具体方式可以通过胶片中列表或者通过板书写在黑板的边缘,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不予擦除,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回顾,做到知识的顺利衔接。

此外,在每一章节开始之前,也有必要总结上一章节出现的相关生词及语言表达的中英文释义对照,给出下一章节的生词对照,以降低学生对英语专业课程接纳的难度。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次听英语课程时,仍然以翻译老师的话为理解课堂内容的必要方式,为了保证专业课程英语教育的完整性,需要在新的章节开始之前建立易于接纳的语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扫除课程开始之前的语言障碍,使其更容易地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2 化繁为简,将生僻的句子以简单的方式表达

英语和汉语不同,如果汉语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英语的特点则可用形神兼备来描述。具体来说,使用汉语表达对句子的语法表达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汉语习惯于平铺直述的描述客观事物,侧重于使用短句表达。而英语则有比较明确的句子结构。含有主语从句,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的复合语句表达在英语文献当中经常出现。课堂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复述书本上的语句,不做任何简化,会使大多数学生很难连贯完整地听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日常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特别注意尽量使英语表达简单化,口语化,通过使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来代替书本上的英语书面表达。同时,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他们是否能够跟上上课的节奏,是否已经对讲过的知识已没有了疑惑。必要时,也需要通过对一两个学生的提问,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对已讲内容的接纳程度。总之,采用简单的英语和口语化的讲授方式进行授课,即可以减少学生的听课压力,同时对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帮助作用。学生也可以学习如果采用英语对一个想法、一个流程进行直观具体地阐述。

3 积思广益,创造课后讨论的英语学习气氛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课后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采用全英语进行讲授的专业技术课程,课堂上学生不仅会遇到关于专业知识的问题,可能还会有英语方面的理解问题,综合起来,对知识点的接纳难度将会对中文授课大很多。作为授课教师,在课后或者课间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之后课程的开展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都是一件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针对专业知识,除了为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解惑之外,还要考虑询问学生对如此英语讲授的方法是否接受,看如何加以改进。通常情况下,由于一些课堂没有讲述过的基本知识,学生以前是通过中文学习的,学生虽然能够听懂此次课程的英语讲授,但是并没有真正透彻地领会知识点内在的关联。所以,教师在和学生讨论时,需要分辨他们不懂的真实原因,勤于总结学生困惑的源头,将问题归类,通过改革讲授方法,个性化地解决问题,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如果某些问题是因为学生对于英语教学方面的不适应而导致的,那么适时地在课堂上着重总结这些问题,将对提升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者,通过在课后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使用英语讨论课堂内容,也会对学生适应英语语境,掌握专业知识,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可以消除对采用英语交流的恐惧,顺应和习惯英语语境。除此之外,还希望能在课后成立学习小组,利用英语沟通讨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4 持之以恒,在全英语教学上努力“排除”汉语

虽然现在英语教育越来越普及,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好了,但是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在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当中也必定会遇到比普通专业课程教育更多的问题,在起初的一段时间内,采用英语教学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的最初期,例如在前几个小时的授课中,学生往往反映不能很好的接收专业知识,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能适应老师的英语口语特点和习惯,自身的英语水平达不到回答课程提问等问题,从而渐渐失去了对本门课程的兴趣。有时候,老师会在学生的压力下,在全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上使用越来越多的汉语,最后可能导致了英语教学只停留在英语课本、英文课件、和英文试卷等书面材料上,而在课堂上则使用汉语来教授这些英语课程,这样就失去了全英语教学的意义,退化成了“半英语教育”。短期来看,采用中英文混杂的方式,确实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不符合采用英语进行授课的初衷,而且使学生对英语教学失去兴趣,对学院学校国际化拓展不利。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坚持在课上使用英语教学,拒绝采用中文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或重复,还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在作业和考试中使用英文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做到彻底采用英语进行授课、辅导。

5 采用视频,提升英语气氛和课程的趣味性。

《电磁场与电磁波》中的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印象、深化理解。但是由于课时有限,以及有些实验的准备较为复杂性,甚至有些实验带有一些危险性,随堂进行实验的操作和演示较难实现。为此,我们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增加视频内容的方式来补充此类内容。现阶段《电磁场与电磁波》英文课程中已经包含了66段视频内容,其来源基本分为现场实验、现象演示、应用举例、仿真模拟等四个途径。视频采用英语进行录制,并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事实表明,学生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这些视频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而且延展了课堂内容,使学生对理论的了解更为感性深入。

6 与国际接轨,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参与课堂教学

我们利用985三期建设项目中的“模块化”专家经费,邀请国外高校中具有多年电磁学教学经验的老师,来学院讲授部分课程。外国专家的介入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们对课程国际接轨的认可程度。“模块化”专家参与课堂教学需要较多的协调和准备工作,比如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因所用教材不同而带来的差异、以及需要实时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外教沟通,及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修正和优化等。

小结:采用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下,掌握此门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更肩负起了使学生更快适应英语环境,拓展他们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建设,是非常有利的。目前很多技术领域的前沿科技,依然以西方为主导,很多经典的教材文献也是以英文撰写的。而日益开放的学术氛围和贸易氛围,也使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对于日后选择出国的同学来说,全英语教学也可以为其做好充分的准备。专业课程英语教学为所有毕业生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是当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负责认真的体现。希望我们从自身经验总结出的四个原则,即正式讲授课堂内容前,进行基础词汇和用法的提示,教学中注意句子的口语化表达,积极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共同研究方式方法上的改进,以及在课堂上 “排除”汉语干扰,能够为老师们提供一些有效进行全英语专业课程授课的帮助,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卓越工程师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徐巍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3年02期

[2] 《“电路”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吴素平,王旭红 《中国电力教育》 2012年06期

第4篇: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有限,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重要。实践教学经验表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认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渐改善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逐渐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所有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语文教师顺利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合理的制定阅读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逐渐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锻炼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多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训练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时刻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语文阅读活动,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一些书籍,使学生可以明确阅读的大致的范围,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书籍的阅读,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使学生逐渐适应课外阅读的难度,并积极的尝试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确保学生可以相对顺利的进行阅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状况,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全面的学习语文知识非常重要。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基础的上,合理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友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写算,2015,(6):382.

[2]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第5篇: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又要求“ 了解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教学目的是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法修辞教学的内容不同于描写语法和理论语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性,所谓教学性就是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所选内容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本文通过对造成这种语法淡化的危害 , 原因 , 并指出自己的看法 , 希望能够使得语法教育重新被重视起来

关键词:新课标语法修辞教学淡化

在中国语文教育界近十几年来 , 对语文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问题争论不休 ,教育部于 2001年、2003年先后颁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语文教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然而 , 语法在语文教学的地位也“几度沉浮”。语法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 在 1955年 - 1958年间,语法教育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文学教育区分开来 , 实行了汉语文学科分科,可以说当时的语法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与文学教育并驾齐驱。可是后来,语法的地位又发生了动摇 , 随着汉语、文学分科的取消,语法修辞知识也就相应地削减了。近几年来 , 很多人认为 , 主、谓、宾 , 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划分在语文学习中 , 最让孩子头疼 , 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对语文这么科目的学习兴趣 , 同时语法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语文教育界发出了要求“淡化语法教育”的呼声。

所以近期的语文教育在语法教育方面着重在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并没有有计划的教给学生以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 , 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 , 在写作中形成语法、修辞、逻辑上的严重混乱,危害很大。

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相当多数的教师是围绕着中、高考“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既然中、高考不考语法修辞知识,那么语法修辞知识就不教了,或者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看,教师则成了局外人。

窃以为,如此功利性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有悖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的内容进行探究,以便深入准确地把握好其基本内容及其不足之处。

一、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关于语法修辞的教学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明确提出了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任务。语法修辞知识是语文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世界发达国家的母语教学课程标准中都把语法和修辞或语言技巧的学习列为重点内容,作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1]

应该看到,一方面语法修辞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给广大师生留下繁琐无用的印象,短时间内难以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淡化语法修辞知识的结果,在题海战术中冒出许多不伦不类的语言测试题而招致语文学界的激烈批评。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出答案:语法修辞知识一定要讲,但又不能讲得过多过细。一个没有语法修辞知识的母语教学,其科学性必然大打折扣,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汉语语法学百余年,修辞学八十年,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适合教学的知识内容。不过在目前形势下,要采取少而精、分散式、渐进式的随文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中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由五部分组成,确定了教学内容和范围,也反映出语法体系的取向和特点。其中前四部分是语法,第五部分是修辞格[2]。

第一部分是词的分类,共分出十二个类别。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第二部分是短语的结构。短语的结构分类简单易学而且概括性强,对于初学者来说由此入门非常适宜,像连动结构归入广义的偏正式,兼语结构理解为动宾套主谓都是可以的。至于介宾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等粘附型结构, 在讲介词、助词等词类时可以介绍,这里也就不必列出了。关于分析短语结构的层次分析法,笔者的意见是可讲可不讲,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能认识短语的结构类型就足够了。

第三部分是单句的成分。“要点” 列出的是传统的六大成分。这也就等于提示我们,单句是可以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属于传统语法, 是非常适用于教学的。这种分析法在句子平面上一次分出六种成分, 可以清楚地显示句子的格局,学生在原句上就可以作加线分析, 非常简便实用。要理解一个句子, 找到谓语是至关重要的, 抓住谓语也就抓住了核心。

第四部分是复句的类型。复句教学仅限于二重复句,以此限制难度。通常阅读课文中三重以上的复句也不多见。在实际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要点”之外的内容应该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目的复句可以在因果复句中分出目的与因果,归入因果复句。复句分析采用加线的层次分析,再标上关系。

第五部分是常见的八种修辞格。比喻最常用也最复杂, 教学中应适当侧重。比拟辞格分为拟人和拟物, “要点”只列出拟人。夸张是语义上的,其余的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都是形式上有明显特征的,都是常见而且比较容易判定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确实是简之又简,始终控制在最基本的常识范围之内。通过学习语法常识, 学生可以了解基本的词类、短语、单句、复句知识, 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阅读课文中的语言现象,理解其中的语言难点。通过修辞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体会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将语法修辞的知识应用于语文阅读课的实践,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理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巩固了自己正确的语感,而具备敏锐的语感也就为纠正语法修辞的错误打下了基础。这是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提出的发展语文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思想完全一致的。

二、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关于语法修辞的教学不足:

1、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材编写中仍然体现了轻视淡化语法修辞教学的倾向

1.1、根据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是作为必修课程,而“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选读”是作为选修课程,在七大板块中只有“语言文字应用”与语法教育有关,而且仅仅是作为选修科目存在的。[3]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明确列出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但对于此项内容的评价体系也未建立,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也未有分段的明确提及,仅仅只有识字量简单的标准而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对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无具体要求,只是在附录三给了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于是很多教师便将其作为不教语法的一个理由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有关《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解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着重”“主要途径”“不宜刻意追求”只是强调了“实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则点明了语文实践的目的——掌握规律,而语法不就是规律吗?

可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并没有否定语法教学,只是提出不要过于强调单纯传授语法知识的做法,不要脱离语境讲授和记忆语法规则。教师不要脱离语境去讲授语法,学生不要脱离语境去学习语法,这也应该是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吧。[4]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不要为教语法而教语法,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言的实践,要通过实践,发展听说读写的全面技巧。

1.2、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可以看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无论是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还是苏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在每一课结束后都有相应的研讨与练习,而在这些研讨与练习中大部分是文学内容,是对情感及个别字词的解释,极少涉及语法修辞内容。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义务教育的教材出现了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等多种不同版本,并且这些教材都把语法修辞等内容放在附录中,这种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改革对教材选编的要求,特别是有关语法等知识的要求,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创新性。或许正是这种编排体系,使有些语文老师忽视或放弃了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他们认为,附录就是“附庸”,“附庸”就是次要的,次要的就是无关紧要的,当然是可教可不教的。因此在教学中对附录里的应用文、语法修辞知识基本不提,或蜻蜓点水式或走马观花式一提而过。殊不知完全曲解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白白地浪费了教材资源。[5]

2.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师关于语文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仍呈混乱局面

2.1、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造成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混乱。这里面有两个因素: 一方面, 根据教育部统计, 到2000年95%以上的小学教师、80%以上的初中教师、70%以上的高中教师学历合格, [6]这中间,包括各种教育学历。其实,中国目前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学历与实际素质不符合;;另一方面,中国语文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轻视语法教育,所以受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知识极度匮乏。所以造成了老师自己都讲不清语法问题,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觉得语法教学让人头痛, 更何况是学生。

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每册的《说明》中,都明确注明各册教材“汉语知识短文安排在最后”,“学生结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随意阅读,不考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在《教学评估》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

于是,这些都成了教师不教语法的依据。殊不知,这些提法在现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和《课标》中都已经消失。

2.2、 语法修辞知识争议较多。汉语的语法修辞体系较多,分歧也较大,解放后语法界有过几场大的讨论。如1955- 1956年关于主语宾语的讨论, 1957年关于单句复句的讨论, 近十年来关于析句方法的讨论。[7]现在中学教师头脑中的语法修辞知识和概念也是各式各样,这难免给中学语法教学带来困难。我们明白, 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主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弄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精密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学会语法、修辞、逻辑, 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教材开发与管理中要求“.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

三、语文新课标背景下语法修辞的教学不能“淡化”

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只是在课程阶段目标中稍有提及,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中简单列出了语法修辞知识的要点。“淡化语文知识”、“淡化语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了,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没有系统的讲解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的课时,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学习语法知识的必要了呢?

笔者认为,基础的语法修辞知识不能“淡化”。语法修辞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组织原则和监控者,同时语法修辞与听、说、读、写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过去,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只注重传授语法知识,而不关注学生语法能力的培养,机械地讲解语法术语,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需要,使得学生怕学、厌学语法,而老师也觉得语法难教,语法教学的道路越走越窄。语文是母语教学,其目的就是要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法是语言的一部分,语法修辞教学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母语语法修辞教学的目的有:

一是正确认识母语。语法修辞研究的语言的结构和使用规律,学生通过学习语法修辞就能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能正确的认识语言。语法和修辞、语音、词汇一样都是语言成其为语言的基本条件,学习语法修辞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母语,提高语言素养。

二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孩童学习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渐渐习得语言,学习语法修辞可以将零星的语言材料条理化、系统化,从具体的语言事实中归纳出运用语言的规律来,学生从而能够自觉地运用语法规则指导听、说、读、写等各项活动。

此外,学好母语语法修辞也是为学习外语做好准备。在我国,语法修辞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心所在,有别于英语国家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没有大的英语环境,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母语语法体系的指导下完成的,要提高外语的学习效率就必须依赖一个良好的母语学习基础。现在中学的英语老师常常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法常识以至影响了教学效果原因就在此。

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教学目的是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法修辞教学的内容不同于描写语法和理论语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性,所谓教学性就是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所选内容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吕叔湘说过:“易教的大都易学。但是易学的不一定易教。有的东西要学生学起来容易,教的人要大伤脑筋,想出好办法”。这就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语法修辞教学不能忽略,关键在于给她注入活水,这“活水”就是与生活相连,要有实用性。

一是呼吁重视并提高语法教学地位。我们呼吁提高语法修辞教学地位, 并不是说超过语文教育人文性, 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语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所占比例,系统学习语法知识是有必要的。从教材的编排入手,加大语法知识量。

二是对教师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教学培训。针对广大中学教师语法修辞知识薄弱这一点, 高校应当对其进行继续培训, 树立统一的语法修辞知识和概念体系。

三是“不考试”只是一种“淡化语法”教学的策略,是针对过去语文教学中纠缠于繁复的语法概念而忽视语言的生动运用而提出来的。在考试中不考的是语法概念的辨析、静态的语法分析,考的是在读写中渗透语法的真实运用。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单纯考查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少(占很少的比例)。例如中考试卷中“仿写句子”,就是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真实表达。因此,“不考试”的提出,目的是将语文教学从机械繁复地肢解语言的训练中解放出来,引导教师关注生活、关注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的课程目标设计。其中指出,要“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 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并且提出应“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

新课标选修课举例中也提到可以设置包括语法、修辞在内的专题课程。这等于在高中阶段再进行一个小的学习循环,一方面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所学内容, 另一方面紧密结合语言运用实践在语法修辞方面介绍更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新课标搭建的平台上,如何搞好语法修辞知识教学,需要广大教师和语文工作者集思广益, 科研攻关。我们应该认真吸取建国后五十多年来语法修辞知识教育的经验教训, 循序渐进,争取逐步合理化,而不是淡化语法修辞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一民《新课标语法修辞知识解读 》 语文建设 2003年9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 秦训刚, 蒋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 施家园. 《对中学语文语法教育的思考》〔J〕. 江苏教育, 2004, (3)

第6篇: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作者:吴若碧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成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一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节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1996年秋在省内部分正式开展试验。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第7篇: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总体教学而言的,即如何使它达到“低耗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对每一堂具体的语文课来说的,即如何实现“保质保量”。“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试从以上两方面谈谈语文有效性的问题。

一、关于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属于宏观层面,应该从战略上把握。

(一)“大语文观”的确立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举措

用“大语文”做语文的事,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教学不会受“时空”限制,可以“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B·科勒涅斯·华特语)。语文教学一定要发挥好这个优势。

“大语文”是课堂语文、课外语文和环境语文的“总和”。可用公式表示:

大语文=课堂语文+课外语文+环境语文

1.课堂语文是有具体“规定”(如时间、空间)的语文。有规定就该有规矩。应该有些什么规矩呢?容笔者在第二个问题中阐述。

课外语文属于“开放”(如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学习内容开放等)的语文。课外语文的实施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兴趣为本体。

课外语文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其内容是“五花八门”的。

①课外阅读。这是课外语文的主体。

②趣味游戏。以趣味为主旨,以游戏为承载方式,让学生在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学习语文,享受快乐。如猜字谜,编字谜,加、减笔画成为另一个字等。

③竞赛评比。先比赛,后评比,优胜者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如记成语比赛、背古诗比赛、演讲比赛等。

④主题集会。按照某个主题,定期或不定期地搞一些集会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信息交流会等。

⑤报刊采编。以文字或书面的形式举行活动。如出墙报、编小报、出专集等。

⑥文学社团。将写好者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活动。组织范围可以是班级、年级和校级;写作的基础层次也可以是高级的、低级的。

⑦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近“名流”,在切身体验中感悟语文的功能与价值。如文字打假、人物采访、新人新事报道等。

⑧研究发现。汉字是创造性的文字,汉语是智慧性的语言。汉字、汉语不仅美不胜收,而且奥妙无穷。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对汉字特点、汉语现象和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如对联、修辞等)进行“研究”,就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语文知识,引发语文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情感,进而把学语文当成自己的事业。

……

2.环境语文是“影响”的语文。环境语文虽不能让学生直接“习得”语文的本领,但学生一旦置身其中,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语文气质”的改变。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环境语文的真正价值。

环境语文的实施,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①充分利用母语特征,让“语文意识”得到有效地培养与强化。汉语是母语,学习汉语有环境,有基础。有环境,说明“到处”都可以学;有基础,说明可以很自然、很有效地学。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语文教师要经常用言语向学生暗示,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这个特征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

②充分利用“舆论”工具,让“语文意义”得到有效地理解与同化。学习语文是有重要意义的。基本意义是可以掌握表达的工具;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崇尚智慧、爱民族,甚至爱国。环境中需要有这种舆论的承载物或者支撑点。

③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语文意象”得到有效地呈现与内化。学校内的墙壁、柱子甚至空地都是资源,都可以开发成语文的“天地”,让学生游走其中。教室内的黑板通常是教师上课的“专利”,其实,完全可以将其多功能化:利用两边写些词语、警句、古诗词和精彩片段,让学生诵读、研习。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开发利用资源。环境语文便可在这方面展示它的用武之地。而空间资源则又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

(二)“实践观”的确立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二是语文教学要着重进行“语文实践”。前者说的是目标,后者说的是手段。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手段的高明。按课标所说,语文教学的手段极其简单——“实践”便是。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即获得言语的技能。技能的形成当然离不开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确需要“求简”。我喜欢用四句话来表达语文教学的“简法”:“听”来之于听;“说”来之于说;“读”来之于读;“写”来之于写。

如果以上“说法”成立,那么,接下来可考虑四点:

1.实践的“序”。技能是逐渐形成的,实践自然应该有“序”。就某一种技能来说,不仅要有“纵序”,还要有“横序”,使之成为纵横交错的立体的网。

2.实践的“趣”。只是一味地实践,或者就实践而实践,肯定会让学生“疲惫不堪”。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趣”的介入。如何使实践内容变得富有情趣,如何让实践过程变得有滋有味,需要教师精心策划。

3.实践的“度”。这实际上就是“量”的考虑。在实践中,要力求“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4.实践的“路”。这是指方法。实践的方法非常重要,“得法者事半功倍”。方法要优选。古人说“取法乎上得其中”。因此,如果不注意方法的优选,很可能会落得事倍功半。

二、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说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得不关注两个词:效果与效率。“效果”是指实践的客观结果;“效率”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课堂教学既要考虑效果,也要考虑效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看,“效果与效率”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效果有效率;二是有效果无效率;三是无效果有效率;四是无效果无效率。很显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求第一种种情况,即“有效果有效率”。

课堂教学的“有效”应该从“课”的构成上考虑。任何一堂课都该回答三个问题: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教(学)得怎样?对应于这三个问题的就是“内容与目标”、“过程与方法”、“反馈与评价”三个维度。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对这三个维度的有效控制。

(一)内容与目标

1.内容即课的容量。要考虑两点:①适宜。根据年级不同、对象不同、教学材料的深浅不同,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所教与所学的内容。②宁“少”毋“多”。这是就策略而言的。课堂变数很大,“生成”无时不有,内容“少”了,教师就有了主动权,课堂效果也更容易保证。

2.目标即课的“标的”。这也要考虑两点:①要明确、具体。“明确”就是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就是目标具有可检测性。②要集中。“集中”的意思有二:一是指目标要少而精,便于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二是指目标与目标之间要有“联系”,能够合成为一个符合“三维”要求的大目标。

关于目标,此举两例:

例一:六年级“语言与个性”习作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明白“语言”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②让学生“写好人物的语言,反映一定的个性”。

例二:三年级《买梦》习作教学目标:

借助童话,创设习作情境,引导丰富想象,编写奇妙梦境。

显而易见,例一的教学目标不仅明确、具体,而且集中,是符合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的。例二虽然措辞简约,但不明确、不具体,也谈不上集中;更为不妥的,是“借助”、“创设”、“引导”都不是表达“目的”的词。因此,单从目标角度讲,例二的课堂教学将难以保证“有效”。

(二)过程与方法

总体上要牢记两句话:对于“过程”来说,要细、要实,避免“走过场”;对于“方法”来说,要多、要活,力争“事半功倍”。

“过程”与“方法”只是表述上的区别,实际操作上不可能分得十分清楚,因为有的“过程”就是方法,有的“方法”就是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过程与方法的处理上,应作以下考虑。

1.要学会做“减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无效”或者“低效”,常常是因为课堂上“加”了一些不该加或者没有必要加的内容。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公开课往往没有平时的课上得实在、上得自然,原因就是公开课常常要承载一些不该承载的东西,也即“加”得太多。所以,专家们都呼吁:公开课要向家常课回归。

有两个方面特别需要提醒。一是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平时上课都不怎么会去用“现代”的教学工具,一到公开课上,却常常变成了“必备”的手段,特别是所谓的“课件”。这是很大的误区。要知道,媒体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表述吗?“辅助”两个字是非常关键的。用了现代(包括“非现代的”)教学媒体,能够对课堂教学有辅助,就用;否则,就不用。不要让课堂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表演或演示舞台。二是资源的开发利用。或许是课标的缘故,有的教师上课很喜欢补充拓展,并美其名曰“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确实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对整个语文教学来说,也的确需要这样做。但是,就课堂教学而言,还是得慎重,因为,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真正有效的资源也并不是那么好开发利用的。笔者听过一节课,上的是古诗《示儿》,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把《七子之歌》作为“资源”利用了,并联系到台湾尚未回归,意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并提升情感。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台湾尚未回归祖国与中原尚未“平定”、九州仍在“不同”之中是有完全不同的“政治背景”的。台湾未归不是当政者不想或者无能,而中原平定不了、九州统一不起来,根本点便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缺乏应有的“政治抱负”。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很好的佐证。因此,南宋与今天的中国,不仅仅是两个时代的不同,更重要的还是“两种人”的不同,是完全不可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你说,这样的“资源”是利用好还是不利用好呢?

2.要学会做“简法”。“减法”是把课堂上无关紧要的东西减掉,“简法”是求教学方法的简单。课堂教学不要老是想这个法那个法,把它考虑得很复杂,应该越简单越好。譬如阅读教学,我觉得有一种“法”就够了。什么法?“读法”!如何操作呢?从宏观上说,一是考虑如何让学生把课文“读懂”,二是考虑如何通过读使学生“会读”;从微观上说,一是考虑课文的那些地方、那些方面应该“重读”(花大力气读),二是考虑用什么形式读、安排在什么时候读和叫那些对象读。这样来考虑,操作起来很方便,效果也可能会更好。

在教学方法的考虑上,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做法还是很有时代意义的。因此,曹文轩教授提出应倡导“裸课”的思想。

3.教师要学会“偷懒”。教师的“偷懒”是从课堂教学的时间这个“恒量”的角度说的。教师少占用时间,学生就可以多占有时间。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活动非常凸现的课堂。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读、说、写和动手、动脑的实践中,才能形成令人满意的语文素养。课堂上,教师最需要“偷懒”的是“说”。书面表达上有“惜墨如金”之说,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惜‘话’如金”,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教师要多运用“哄”的策略。小学生是要哄的,低年级的小朋友更需要。哄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行动策略。哄可以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把学生调整到学习的最佳状态。而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稳定、积极性高、状态佳时,学习效果才能够得到保证。

(三)反馈与评价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系统。有控制,就一定有反馈与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反馈与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而从控制论角度讲,实现有效控制又离不开反馈与评价。所以说,反馈与评价又是有效的根本保证。

反观当今课堂,反馈与评价总显得“底气不足”,不是空白,就是匆忙。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1.反馈与评价要像习作课那样,有具体的“评改”环节。就是说,在一节课当中,要具体设置一个反馈与评价的环节,用“环节”来保证对教学效果的“测量”。反馈与评价的环节可以安排在一个教学内容完成的时候,也可以安排在一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安排可以灵活,但这个环节的设置必须“固定”——课课都有。

2.反馈与评价要及时、到位。反馈评价及时有助于效果的保证。一般情况,提倡“堂堂清”,即每一堂课都作反馈评价。“到位”更重要。反馈与评价如果不到位,自然就失去了反馈与评价的意义。为了保证到位,反馈与评价不能定位在“一次性”上。

3.反馈与评价要以中下生为“目标”。反馈与评价一定要瞄准中下生。所学知识,如果中下生掌握了,过关了,优等生肯定不在话下。这其实也是全面发展观在课堂上的体现。

4.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作自我反馈,自我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反馈与评价环节,虽然对教学效果有了一种“机制”的保障,但说白了还是属于“由外到内”的强制。这种强制手段尽管也能奏效,但对学生来说是被动的。“被动”带来的后果,会出现“个体不达标”的情况(因为教师安排的是集体行为,难以顾及个别现象)。如果学生能够作自我反馈、评价,那么,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主动的过程——学生会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达标情况作自我反省和矫正。学生自己的反省与矫正,便是“彻底”的学习。

关于语文的有效性,在作了以上的一些思考之后,笔者想用以下两句话作结:

第8篇: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一、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差异

在课程目标定位上,高中语文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文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对语文进行恰当的审美和探究,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大学语文课程旨在使学生在语言训练和文学鉴赏过程中逐渐拥有人文精神,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内容方面,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文学鉴赏以及文言文在整册书中所占的比重有限等。与之相比,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深度以及广度上都得到有效增强,包括文学鉴赏、应用文写作、实用口语训练等必修课程,有的院校选修课则设置在每个学期的课余时间,从不同的层次对语文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研究。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面对高考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会依照固有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通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逐一分析人物形象,对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探讨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视对文章思想性、文学性等的探究,课堂氛围也相对活跃,学生讨论更加热烈,课堂趣味性与学术性并存。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会以学生的讨论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评价标准方面,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往往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中把大量精力都花在高考范围内的知识点上,并且把考试成绩认定为教学评价的最重要标准。与之相比,大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标准相对多元化和人性化,而且拥有较强的前瞻性。培养学生搜集、分析、组织、运用材料的能力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必须依照与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充分遵循过程与结果、学生与教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

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各个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不尽相同,但大多都表现出以下几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学生的目标大多很明确,因此在进行学习时,会带有不同程度的功利性。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专业课学习以及四六级考试,往往忽视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很多大学语文必修课的到课率都不太高,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选修课的到课率以及认真听讲的学生则更不如人意。开设课时相对较少。相关调查发现,很多理工科专业中根本没有语文课程的容身之处,在文科专业中,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也少于65个课时。除此之外,在很多高校,语文课程的设置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对教学目标、大纲甚至教材都没有统一的规定,教学质量更是缺乏严格的标准。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程度较低是致使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存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已经适应了中学语文缓慢的教学进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因为快节奏的教学,对大多知识点都无法消化吸收,最终出现厌学情绪。因此,加强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显得十分迫切。

三、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措施

第9篇: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精读;课后练习

0 引言

在语言课程中,要想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就需要从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进行反复的操练,大学英语的教学也是如此。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的各种教材,每个学习单元都配有相应的练习题。以笔者所在的南京某高校的独立学院为例,采用的是,本教材练习部分的篇幅大、覆盖面广,包含了对学生文章内容理解、词汇记忆、语法结构、拓展写作等多方位的考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课后练习的处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是时间的限制。教材课后练习的量不少,但是一般的教学进度计划的练习课只有2-3个课时,不可能都放在课堂时间内当堂操练和讲解。

第二是学生的意识。如果教师把练习的准备工作放到课外,能否达到练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语言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无法独立完成练习,他们要么不做,要么就照抄教参的答案,根本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失去了练习的意义。所以,简单的把大部分练习推给学生课外自觉练习是不现实的,主要还得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有效完成。

第三是教师的方法。在练习课上,许多老师就是按照练习的编排顺序和学生逐题讲解或者对答案,学生听得无趣,老师讲的也无味,课堂气氛沉闷。不少教师甚至认为练习做不做无所谓,连核对答案这一步也省去。另外,现在市面上的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都写的非常详细,从课文背景到语言点分析,从文章结构到练习答案,应有尽有,对学生来说,专门的练习课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

针对大学英语练习课的教法,国内不少语言专家和大学英语教师都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从教材本身的编排、教师对练习的处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目的都是为了使练习课成为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的有效场所。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在独立学院的具体教学实践,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修订版)Text A后的练习为例,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练习课的处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独立学院英语精读教程课后练习的处理方法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修订版)的每个单元包括Text A, Text B和Text C三篇文章,都配有相应的习题。其中Text A是精读课上的重点,其余两篇文章一般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完成。Text A后面的练习主要由Reading Aloud,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Vocabulary, Word Building, Structure, Cloze, Translation, Reading Analysis和Structured Writing等九个部分组成。Reading Aloud选择了课文的一两段文字供学生朗读和背诵来增加语感;Text Comprehension采用问答式题型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Vocabulary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常用单词和词组的用法;Word Building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词缀以扩大词汇量;Structure部分操练一些常用的句型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Cloze部分根据课文内容改写而成,具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巩固词汇知识的双重作用;Translation有英译汉和汉译英两种,前者针对的是课文段落的翻译,后者为句子翻译,要求学生主要使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来遣词造句;Reading Analysis和Structured Writing是有机联系的,指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篇章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写作。以上这些练习题型的设置构成了一个紧扣单元课文的全方位的练习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这些丰富的练习非常关键。

1.1 灵活掌握做练习的时间

教师平时安排教学进度和进行备课的时候,通常会把每次课的任务划分清楚,分为词汇学习、课文讲解、课后练习等几个先后的步骤,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必拘泥。练习本身就是针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所以完全可以穿插到相应的学习过程中去,或者说,把不同的练习放在不同的授课时段来处理。比如说,Vocabulary中的词汇填空题,在单词学习结束之后就要求学生完成,“趁热打铁”,及时把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检查;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可以结合课文的讲解进行;Structure练习是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用句型而展开的专项训练,也可以将其穿插到课文内容讲解的时候进行,在讲到文中相应原句的时候结合练习进行分析和训练,目的明确,效果会更好。其余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统一在练习课上或课后完成。

1.2 合理调整练习的形式

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考虑到的是所有学生的需要,从语言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将课后练习进行适度的调整或者加工改造,使练习的难易度和趣味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做练习的效果。比如说,Vocabulary部分的填空练习,不仅要把合适的词和正确的形式放进去,还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中的问题的数量和难度不一定合适,教师可以删减部分,或者改变问题的说法;Structure中给的练习句子很多,在课堂上只需挑选三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句子训练一下就可以了,节省时间;中译英练习可以要求学生为每个句子提供不同版本的翻译,尝试使用多样的词汇和句型,避免学生照抄答案;Reading Analysis和Structured Writing部分结合四六级考试的写作要求进行练习,学生动脑动笔的目的性和动力就更强。

2 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2.1 参考书的使用问题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缺乏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或不愿独立思考,所以他们对各类教学参考书的依赖性较强,平时学习、做练习和复习迎考都指望参考书,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照搬答案,死记硬背而非真正掌握了知识点。所以教师在一开始就要强调参考书的正确使用:课堂上不要带来,课后作为复习整理时查漏补缺的参考。

2.2 教师之间加强合作

教师要安排好练习课,势必会增加备课量,而且理想的做法是针对各个单元的特点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单个教师的时间、精力和创新性可能不够,考虑也未必周到。如果教研室的教师可以合作编写和建立一套与课文配套的练习活动资源库,提供多样的设计和材料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就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负担。

3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课时少,任务重,练习量大,内容多,如何上好大学英语的练习课非常关键;独立学院的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心理特点更是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爱心。这些都要求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要加大备课力度,关注学生需求,群策群力,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教学和练习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巩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淑贤.《大学英语教程》练习课教学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03).

[2]李艳.谈《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课后练习的处理方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毛立群.外语综合实用能力的培养与练习设计[J].外语界,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