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金融危机现象精选(九篇)

金融危机现象

第1篇: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92-01

一、就业形势分析

有资料显示,我国自1998年在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4万增至2008年的559万,2009年这个数字又再创新高达到611万。每年的毕业生增长率都达到120%,相应的每年的岗位增长率只有36%。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经济萧条,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大量企业相继倒闭,也让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变得更加艰辛。目前高失业和低就业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二、就业难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第一、大学生们在面对巨大就业压力的时候,仍以天之骄子自居。他们认为大学毕业后就会有一份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工作等着自己。这就造成了毕业生扎堆大城市、大企业的现象,殊不知这种心理即耽误了自己,也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外,这种居高临下的错误心理还不利于他们融入社会,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的办事能力也令用人单位失望。第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成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使大学生们对社会一无所知: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工作经验,而社会却没有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就算大学生们利用各种关系得到实践的机会,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到实用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第三、大学生刚刚毕业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他们频繁更换工作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也使大学生自身的诚信度受到质疑。(二)高校方面。高校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招生与就业脱节、学科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由于招生的市场化风险远远小于大学生失业和单位选才失误的风险,所以大学专业的设置不是以市场需求(就业率)为指导,而是以开设专业的成本收益率为导向。这就导致了文科类专业过度膨胀(开设成本较低),而市场亟需的工科则由于试验成本高、设备投入大而遭冷落。(三)社会方面。首先,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许多弊端,如就业法制尚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有待完善;其次,招聘单位重文凭不重水平的现象也很突出,过分强调工作经验的用人思想,使经验不足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瓶颈;再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这是多年来我们错误理解“知识”的含义造成的。我们认为“知识”只有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得来,从而忽略了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市场方面。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这样尴尬的局面:一是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量庞大。这主要是源自建国以后的第二次生育高峰,这些人口恰巧在“十一五”期间步入就业年龄,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二是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再以人头论英雄”,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三是受近期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中小型企业、工厂相继倒闭,大量的下岗职工伴随着进城务工人员,与毕业生抢占劳动力市场,也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三、缓解就压力的对策

(一)发展经济是根本。面对来势汹汹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政府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这一举措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也给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这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力证明。大学生求职者可以抓住机会,充分发挥自己不同于再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优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效力。(二)教育先行是条件。要真正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必须在所谓教育产业各环节中建立完全权责对称的体系。鼓励高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办学的特色,同时理性控制高校发展规模,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日常的教学中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开辟一条新路。(三)铺设就业服务通道。有关部门应该多为学生组织校园招聘会,鼓励针对性强、信誉度高的中小型企业来校开展双向选择活动,同时积极尝试丰富多彩的网络互选活动,切实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贴心的就业服务。还可以为毕业生网上办理签约、派遣、报到等就业的相关手续,降低其就业成本。此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校还可以联系相关用人单位,收集近期用人信息进行分析,建立毕业生需求预测及需求信息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产业发展形势、社会人才需求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并指导其就业。(四)专业培训必不可少。建立岗前、岗中的专业培训机制。新进员工按要求参与脱产式培训,完成预定的培训内容。通过岗前培训帮助新员工了解岗位职责,熟悉环境完成角色转换,和谐融入新团队。另外,也可以启动“毕业后在岗培训”计划,由用人单位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以凝聚单位员工队伍,提高其职业素质。还可以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鼓励企业招收用工计划外的大学生来企业实习,形成“国家买单、企业雇佣、学生成长”的一套新型模式,达到国家、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五)发挥社会保障职能。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在初级阶段,尚不完善。尤其在对大学生就业这方面的保障不够到位,损害了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公平性。所以在这里,一味的指责毕业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也是不恰当的。国家应在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为大学毕业生们建立暂时的失业救济和失业补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是作为社会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不断完善和修正自身这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孙燕娟 秦彤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刘赛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曾湘泉.杨伟国:中国劳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第2篇: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摘要:金融危机已经进入尾声,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表面来看是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引起的,但是本次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一次金融投机家的投机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打压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高额的利润差价。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没有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由此证明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原因不是市场自身造成的,反推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人为投机因素产生的。另外,通过大量分析推论世界范围内本年度第二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好于第一季度。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投机;机遇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风暴已经进入尾声,为什么这样说,这要从金融危机的成因谈起,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表面来看是由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引起的,但是笔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一次金融投机家的投机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打压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高额的利润差价,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可以确切地说金融风暴已经结束,由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现象也将进入底部,由此可以推断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本年度第二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好于第一季度。

一、金融危机成因分

笔者之所以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家们的投机行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本次金融危机不是市场自身原因造成的,查看历史数据,2008年9月以前世界范围内经济一片繁荣,各国经济指标大多为历史最好,而2008年9月雷曼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以后,金融风暴犹如海啸一般短时期迅速席卷全球并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2008年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指标迅速变坏,分析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没有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由此可以证明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原因不是市场自身造成的,由此反推出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人为投机因素产生的。

下面再通过一些间接现象来分析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要通过直接现象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是比较困难的,此次金融危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有很大的不同,1997亚洲金融风暴有明确的挑起者——金融大鳄索罗斯,而且投机过程非常明显,因此很容易通过直接现象证明亚洲金融风暴是一次金融投机,而此次金融危机其金融投机过程非常隐蔽和周密,很难从表面现象直接看出这是一次金融投机家们导演的一场大戏。只能从一些间接现象判断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首先看这些投机分子选择投机的时间,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正是美国总统换届之前,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忙于换届,是应对危机最薄弱的时期;再看金融投机家们针对的对象,此次金融投机的对象是美国证券和期货市场,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了五年,美国股市已经出现高市盈率高风险现象;再看本次金融投机家们利用的工具,本次金融危机金融投机家们利用的直接工具是次级贷和次级贷衍生物[1],间接工具是宣传媒体。为了使本次金融危机能够达到金融投机家们的预期效果,可以说他们是挖空了心思,实际上以美国的经济实力化解次级贷危机本来是不难的事情,但是金融投机家们根本不给美国政府机会,甚至不惜以牺牲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为代价,利用媒体导向制造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恐慌来打压美国证券和期货市场,利用了大约半年时间将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2000多点砸到6000多点。石油期货从143美元左右砸到38美元左右,有报道称专家估算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造成了十多万亿美元资产的蒸发[2],那么金融投机家们通过做空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的利润保守的估计也应当有万亿美元以上。至于说这些金融投机家们在美国证券期货市场通过抄底在未来的市场上赚取的利润更是高得难以估计。

二、预见经济即将好转的根据

文章开头笔者为什么说本次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了呢?其实这很简单,既然本次金融危机是针对美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一次金融投机,其目的无非是要通过高抛低吸来赚取差价,只要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见底了,金融危机也就结束了。根据道氏理论,股市的趋势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从2009年3月10日起美国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三周,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可以推断美国股市的上涨趋势已经形成,因此即使金融危机造成的危害还会有一定的延续,但是今后一段时间金融投机家们将会利用其资金实力不断推出有利于金融形势好转的消息来刺激美国股市的上涨,这当中可能有小的反复,但是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预见经济即将好转的根据有三点:(1)美国的经济基本是与证券期货市场同步的,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见底,经济下滑也应当见底。(2)美国实体经济生产能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破坏很小,只要金融形势好转,经济会迅速跟上。(3)世界各国提出了振兴经济的计划,特别是中国已经实施了经济振兴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正在实施多项刺激经济和消费的方案,根据本人在《试用量价时空关系式分析当前金融危机》[3]一文中的论证,目前世界各国提出的宏观振兴经济计划多数将刺激经济的增长。

根据以上三点本人推测全球经济3月份见底,四五月份将开始复苏,最迟6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将明显好于3月份。转三、面对机遇的措施

1.避开政治阻击,抄底矿产资源。实际上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抄底机遇,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更是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低价获取矿产资源的机会。众所周知,2008年之前只要是中国准备购买的物资国际炒家都会哄抬物价,但是目前如果中国大量购进矿产资源一般不会遇到国际炒家的价格阻击,这是因为如果国际炒家用哄抬物价的方法实行阻击,必然会推高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而目前正是国际炒家吸筹阶段很显然对于金融投机家们而言不希望迅速推高美国证券期货市场,所以国际炒家不会用哄抬物价的方法阻击中国收购世界矿产资源。但是国际炒家会用政治手段阻击中国抄底世界矿产资源,3月份澳大利亚否决中国五矿收购案就是政治阻击,因此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而言要学会灵活运用政治手段,避开政治阻击,抄底世界矿产资源。

2.适度参与美国股市。一般来说股市的底部区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因为国际炒家需要慢慢吸筹,以获取暴利。因此短时间内美国股市不会迅速走高,它会慢慢推高或震荡走高,这正是中国资金抄底美国股市的好时机,从历史的教训来看,中国资金参与美国股市最好以民间资金的形式参与,如果以国有资金参与美国股市很难获得发言权。中国资金可以学习日本资金参与美国股市的方法不求控制上市公司,只求影响上市公司。

3.做好准备,迎接外贸发展。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企业出口影响很大,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世界经济也会迅速复苏,中国的外贸企业此时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及时了解西方国家下一步的需求动向为新的出口做好准备。

四、金融危机后的反思

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们看到中国的在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先后有8只QDⅡ基金陆续发行并走向海外市场投资[4],其所选时间正是世界证券市场的高点,等于将资金拱手送给国际炒家。而当前应当是参与国际证券期货抄底时间了,我们的QDⅡ基金却一点募集的迹象也没有,这说明中国的基金管理者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样在2008年中国的许多银行和大公司在国际证券市场参与了证券期货的买卖,买了个最高点,但是现在当世界证券期货市场出现了极好的机遇时,大多数中国的银行和大公司却不敢参与了。比较中国实体经济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措施——中央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可以看出中国实体经济应对世界危机的能力远远大于金融虚拟经济应对世界危机的能力。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虚拟经济带来的效益远大于实体经济带来的效益,发展金融虚拟经济,提高自身金融虚拟经济的能力是中国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

最后要说明的是虽然这次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但是它带来的危害还会影响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因此虽然今后金融形势会有所好转,全球经济也会逐渐回暖,但是,全球经济的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放慢,企业要以长远的目光看待经济回暖,调整好自己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外汇通.次级贷危机的过程[EB/OL]./html/2008-03/871173.htm.

[2]环球网.美专家称金融危机让美国损失15万亿美元[EB/OL]./roll/2008-11/279106.html.

[3]胡小平.试用量价时空关系式分析当前金融危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3).

[4]经济通新闻.[QD追踪]表列去年至今8只QDII基金发行情况[EB/OL]..hk/gate/gb/.hk/we

第3篇: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关键词:经济改革;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金融自由化

一、引言

金融危机又俗称经济危机,其一旦发生,将会给金融市场一次致命性的打击,其后果往往伴随着经济的逐渐萧条,大量的公司倒闭和工人失业,严重的会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等严重后果。金融体系有其脆弱的一面,金融危机的形成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导致在风险来临时承受能力低下;外因是来自金融系统外部的资金冲击,比如国外大量资金的恶意打压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的金融威胁。金融危机还具有超周期性、传染性等特点,金融危机一旦爆发,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各行各业,是一种无差别攻击模式,当全面爆发后,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会遵循上一次金融危机的时间节点来进行破坏,所以金融自由化的放任力度要适中,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全盘掌控。充分认识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是做好防范工作的必要前提,结合世界各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自由化改革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金融危机成因

(一)经济周期

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金融风险的产生,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产生是由人们对市场的不理性投资或者不正当行为造成的后果。当经济飞速增长时,带动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开始进行各种投资,以求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断扩大在银行的债务,使得经济陷入一种“假繁荣”现象,随着投资的不断追加,最后导致债务人无力偿还高额的债务,形成市场上的资金短缺,这就是俗称的“泡沫经济”。由于债务人无法偿还欠下的高额债务,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被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强制清算资产,这种行为一旦蔓延开来,会造成一定的恐慌,造成很多债务人逃跑,进而导致一定的流动性危机、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

(二)内外经济不平衡

货币危机在狭义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某种固定汇率的突然崩盘,而广义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货币在其固有的流通领域内发生混乱。在国际化金融市场大环境下,收支平衡一旦被打破,货币的汇率就会出现大的动荡,各国为了维持其当前的固定货币汇率,势必会提高国内的利率,其目的是为了维持汇率的平衡。然而金融市场的货币贬值一旦无法通过提高利率来平衡,投资者势必会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而决定强行兑换高利率的外币,如果投资者在心理上承受不了就会出现大量的跟风现象,这种行为会推动金融危机的产生。由于货币不断被别国投资者大量兑换走,造成国内严重的财政赤字,为了填补财政赤字,国内的金融市场势必会极度扩张。如果银行的监管力度不够的话,极易造成信贷失衡,严重的会导致金融机构大量的非法资金增多和增大流动风险,同时国内的经济市场也会面临严重的投资风险的冲击。

(三)制度建设薄弱

健康的金融市场,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会计制度,完全透明的管理制度,清晰的商业和金融机构的固定结合法律条款,金融市场本身对金融风险的免疫力很低,一旦发生金融风险,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肯定是金融市场。一个健康的、积极地金融市场,前提必须要实现是制定出相对应制度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有制度来不断规范金融市场的一些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现有经济体系的稳定性。

三、我国金融体系现状

我国早期的经济是计划型经济,所以现有的金融体系完全集成了计划经济的特点,在全球金融体系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金融自由化改革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有效管理机制,市场的主体还是政府来进行引导把控,缺乏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资本架构也没有构建完善,现有的公司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很多制度还未完善,导致银行体系出现混乱,国有企业出现大量的道德方面的风险。当前我国的金融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激励和监管机制的失效问题以及权力和责任的不对称矛盾。我国金融市场直接受政府控制,资金的融资在政府的把控下出现不均衡的情况,时常出现金融腐败现象。这种种不良现象会直接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造成较大的波动,通过金融危机的易传染性特点,会迅速的关联到整个金融市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金融市场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够强硬,到时金融市场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可依,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金融市场受冲击的能力下降,投机倒把的现象会更加的肆无忌惮,所以金融市场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四、金融危机防范

(一)构建完善的金融危机预警体系

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需要对金融市场的前期评估,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检测和分析,这几个方面在其中起到很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预防金融危机的产生。一方面要根据金融预警体系来不断的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性原因,选择出相对应的预警提示,另一方面在结合实际状况来确定濒临爆发的临界点,通过这两方面的内容来确保预警系统发出信号的准确性。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

金融的自由化改革必须要逐步进行,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必须要在宏观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进行稳定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很多方面内容,比如避免货币利率的上下起伏过大,对外汇率的不规则流动等问题,特别要注意的千万不能引起银行危机的出现,否则会很容易造成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做好价格方面的改革,要在价格在趋于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自由化改革,否则极易造成资金的流向出现偏差,导致资源的分配出现严重不均衡,进而造成整个金融经济的不稳定。在实施改革的同时,要密切警惕和防范国外投资者的投机倒把,一旦发现此类现象的出现,要及时根据国内外的经济现状做出合理化调整,最后还应当合理的控制对外的贷款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好放款的比例,在足够资金储备的前提下,在根据经济条件进行证券投资和短期贷款业务的拓展。显而易见,单一的政策调整或单纯的依赖于汇率来进行资本升值,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国际上的收支不平衡问题,所以还是应该以消费需求为前提,通过扩大内需、降低银行储蓄利率、调整国外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扩大进易量、市场的全面性开放等结构性政策,同时辅以汇率规律性浮动,各方面共同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源上解决我国在国际上收支不平衡所带来的问题,避免我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率。

(三)完善金融制度,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

金融制度的完善,要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当今金融市场经济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创新,均衡市场架构,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性发展。建立一套能及时进行信息提醒的预防性体系。建立健全金融体系的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逐渐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其次,加强相关部门对金融市场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合理化检查。金融市场体系要正确区分发展与监管两者之间的关系,坚决把预防金融市场风险放在首要位置上。对金融市场要搞好各类问题的调查分析,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各项金融市场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并保证其正确性。再者就是要增强金融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后,还要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来行使监管权力,监管者根据不同的监管制度来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明确确立个监管部门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各自的职责和地位,建立一个和谐的金融监管体系。首先要确立中央银行的宏观统筹能力,其次要逐步提高各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以便于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跨越市场、体系等金融市场信息方面的共享,出现延误的现象,最终是要在强有力的监管下,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眼里打击违法违规现象和行为。

(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市场不断在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金融市场注意到中国市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占据着世界五分之一还多的人口,中国早已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的GDP所占比率还不高。中国经济牵制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如果中国经济市场出现问题的话,世界经济必然后会出现相对应的问题,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而是应该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去看问题。金融危机是全球性质的危机,它不可能只局限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因为它一旦爆发,将会是全球性质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秉着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与研究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要提高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危害的能力,比如要积极参与到国际化的金融合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对金融危机冲击力的抵抗力。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化金融大环境的经营、内部掌控、国际金融市场的制约以及监管力度的合理化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进行各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在世界上也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更应该提出大胆的建设性思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逐步向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靠拢,以增强自身在金融危机中的抵御能力。总之,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改革下金融危机的防范,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和探索,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繁荣发展不断努力。

作者:李慧玲 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第4篇: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税收改革,增值税,进出口税

2008年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遭受了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席卷。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是相互联系的,当实体经济遭受重创时,人民生活也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根据一些财经媒体的报道,我国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运行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同比都有下滑现象。同时我国外贸出口在2009年第一季度仍然出现大幅度下滑现象,我国政府面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立即采取积极的税收政策,其一是降低税收1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持续蔓延,还未见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形势,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确保实体经济度过金融危机难关。国际市场环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需求会出现萎缩,通货紧缩呈现在全球市场面前,现象明显,影响深远。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出现抬头现象,外部环境形式严峻,一些因素变得复杂和不确定。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持续下滑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矛盾。

一、金融危机对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持续,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社会危机。金融危机一旦深化就会演变成经济危机,更会导致社会经济出现衰退。经济衰退现象严重就会引起社会深层次问题,一旦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就会上升到社会危机,是个连锁反应。从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运行状态看,虽然没有向其他国家那样出现严重衰退,但是我国原本高速运转的经济也受到严重创伤,大量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抑制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政府必须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帮助经济走出危机。当然,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和政策有很多,也可以采取一些组合拳来更好的促进经济复苏,但是这些方法中,首先是政府应该采取财政税收政策来带动经济发展,而且,这种方法的成效最明显最直接。国家对税收的政策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有力武器,国家对税收采取最规范最严格的管理模式。税收肩负着为国家公共产品和相关服务提供财力支持的使命。税收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是巨大的,会起到以小搏大的杠杆性作用。

二、金融危机下财政税收增值税改革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行税收增值税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国务院曾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国家税务总局提交的增值税改革思路和方案。我国对所有行业实行消费类增值说的征收是从2009年1月1日开始的。当时全球出现通货膨胀迹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国际经济出现不确定性和动荡性,人民币升值。这些综合性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出口必定受到严重影响,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增长速度放缓。在这种境况下,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来减少外界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迅速反应、作出决策,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改革。这样的改革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当前经济形式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增值税改革和完善的内在要求。这些举措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刺激我国企业投资、带动企业发展,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换代,同时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减少技术创新成本。这一系列的作用都是经济运行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改革方向,只有做到这些,企业的产品才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有效降低成本、促进产品附加价提高、增加收益、降低风险。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税收增值税改革可以起到三方面的积极成效。其一表现在企业新购设备上,企业新采购设备所含进项税额的规范化得到提高,可以采取一些抵扣措施,最终促使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其二增值税改革点多面广,转型改革覆盖全国,涉及城乡,从而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可以促进各行业各领域的企业发展。其三扩大内需,增值税改革有效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三、金融危机下进出口税收政策改革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进出口等外贸行业所受影响最大。因此对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就显的尤为重要,也是我国政府金融危机下采取积极财政税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我国政府陆续采取了4次出口退税的改革和政策调整。曾先后从钢材、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等方面增加出口退税率,涉及产品种类高达6600种。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一方面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也增强了抵御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勇气。我国政府对进出口税收政策改革有明确要求,其表现在要求各级税务机关首先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进一步转变思路,改变工作作风,积极思考研究更加优化的出口退税流程和实施方法;我国税务机关采取的积极出口退税政策可以提高出口退税进度,从而有效补偿企业资金不足状况,提升其现金流量。因此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采取最优的进出口税收政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出后退税政策的引导下可以发展壮大,从而可以有效促进出口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四、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前进路上困难重重,其表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缺乏,导致其在行业中竞争力下降、优势得不到发挥。我国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是一些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的制造业,这部分企业迫切需要政府采取一些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其发展,帮助度过生死关头。我国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帮助其“过冬”。具体表现在:

其一、对一些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中小企业,国家按照一定条件和标准对其评估,符合标准的企业可以享受降低20%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其二、对于一些企业在缴纳城镇土地和房屋使用费方面确实存在困难的中小企业,可以按照标准和政策申请减免。

其三、对于销售或受让土地使用权或不动产的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差额征收相关营业税。

其四、对于筹资而建立的信用担保、再担保中小企业可以享受3年内减免税收待遇。

其五、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风险投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投资额可以用来抵消其所得税。

其六、国家鼓励社会资金用于捐助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基金。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捐助支出资金准予税前扣除。

其七、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采取暂免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积极税收政策。

其八、国家鼓励部分技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对其技术转让资金国家可以定额减免其经营税和个人所得税。

其九、国家鼓励中小软件企业的发展,对于一些中小软件企业国家采取减免税收政策。

其十、国家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在安置就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特别对于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中小企业国家给予优惠税收政策。

这些税收政策的落实对我国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度多难关其到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除这些优惠政策外,我国政府还出台一些新的税收政策,比如资源税、环境税、能源税等。我国政府应该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冲击的程度,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发挥财政税收在我国经济运行、企业社会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政府应该和企业纳税人站在一个方向上,切实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从而降低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破坏性影响。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只有政府和企业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才能走出经济增长的低谷。经济的复苏离不开积极的政策,政府的政策是多样化的,但是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最为深刻,也最长远,产生的效果也最明显。金融危机其实是危机中的一种表现,如果金融危机阶段国家不对经济运行状态作出判断和调整,不对企业进行财政税收政府调整,就会酿成经济危机,从而爆发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危机,对社会的影响巨大。因此在金融危机的状态下政府就应该充分研究财政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我国人口多,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出现问题,就会引起社会矛盾,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必须要安排合理、落实到位。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经济社会不稳定现象发生,中小企业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起到生力军的作用,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扩大内需。我国必须从根本上避免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转变。我国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可以避免此现象发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走向正常的运行轨道,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人民生活的安康。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府、企业、人民共同的责任和目标。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中小企业才能度过难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1 李晓刚编著,税收制度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20

2 赵金文编著,税收对中小企业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0-39

3 许容云编著,国际贸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90-100

第5篇: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财政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较强的特点,金融危机主要是指涉及金融领域的危机。引发经融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任何国家的经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下的产品都可能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货币危机。货币危机可以就其爆发原因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货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货币之间汇率的影响。即一个国家原先所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但由于各种经济原因(经济走势低迷、经济环境恶化等原因),致使一个国家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固定汇率制转而采取浮动汇率制。而浮动汇率制的变化往往难以得到控制,市场所决定的实际汇率也一般与官方制定的汇率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了狭义货币危机的爆发。

而广义的货币危机是指又到国际经济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汇率被动的开始出现大幅度的活动,致使一个国家的经济难以忍受这种变动最终爆发的货币危机。

2.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是指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不均衡而导致的金融危机。主要变现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借贷的过程中,所借的债务已经远远超过其自身的偿还能力,导致一个国家为了偿还债务而不得不改变自身的汇率来减少所还贷款,又或者采取大量印钞的方式来偿还债务。债务危机可以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自身经济,往往不顾债务的衡量指标,向国际之间大量借贷,最终导致其经济崩溃,完全丧失偿还能力,也给其他国家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3.银行危机。银行可以说是一个国家重要的金融机构。银行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个国家的银行过度的涉足房地产、股票等高风险行业,产生了泡沫经济,致使借贷方无法偿还所欠贷款,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碎,而从爆发全面的银行危机。

4.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全称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是一场由美国因此的金融危机,其影响范围迅速从美国本土蔓延到欧洲如日本,对亚洲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次贷危机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而引起的。美国为了让一些不具偿还能力的人也能购买到住房而采取一种次级抵押政策。而次级抵押政策在发展过程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

二、金融危机的危害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可以说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整体。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之中出现了危机现象,危机就会迅速的蔓延到其他发达国家中去,给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与世界各国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做到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以下本论点将具体探讨金融危机的危害。

1.影响国家出口贸易。在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中,首先危及到的就是我国的出口行业。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美元在国际中的地位进一步开始弱化,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与人民币的升值。与此同时,中国是出口大国。许多国家都在进口“Madeinchina”的产品。美元的贬值与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产品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致使中国所出口的产品的盈利降低,大量中国知道的产品无法出口,造成中国出口额逐渐下降。一些中国出口企业的信用额逐渐降低,造成出口企业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出增长趋势,金融危机致使中国出口产品的损坏率增加,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影响国内具体行业发展。金融危机在影响到我国出口行业之后,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进一步的恶化影响。首先受到冲击的国内行业就是保险业、汽车制造业与房地产等涉及大量流动资产的高风险行业。与此同时,由于出口受到影响,我国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以我国江浙一带的手工企业的发展为例。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江浙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每年程23%的速率进行增长,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出口出现问题。我国的防止也呈现出低迷势头,增长率逐年下降,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汽车制造业也是我国另一中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发达国家的发展,在上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开始逐渐进行产业转移,将汽车的加工制造企业迁移至中国,目的在于用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明显出现亏损现象,汽车销售量直线下降。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3.加重社会危机。金融危机除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之外,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秩序。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我国各行各业呈现出的亏损趋势,我国的失业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企业倒闭、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等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致使人们的支付能力进一步下降。由此在心理上给我国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导致人们的安全感下降,生活的幸福感降低。从而导致犯罪率上升,造成社会秩序紊乱,非常不利于我国的安定与繁荣。

三、金融危机管理中的具体财政政策研究

通过以上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金融危机的类型及爆发原因以及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各行各业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由此,本论点将具体讨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在管理过程中所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首先,国家应该加强财政支出与投资政策。一方面,国家应该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在应对金融风暴的时候,国家首先应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将发展农业放在首要位置。在各个方面推动农村的改革,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行,努力改善经济危机对于我国农民的影响,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房地产业应该实行有效地控制。就目前来讲我国房价除以一个居高不下的状态,房地产行业中泡沫现象严重,对于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非常弱。因此,国家应该采取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通过廉价房以及保障性住房来降低房地产业的热度,减少由于金融危机而给人民带来的恐慌现象。综上,国家在进行金融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采取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完善社会基础设施,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其次,国家应该减少税收。税收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而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高额的税收会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紧张,给人民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给社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应该转变原有的税收政策,进行税收改革。实行税收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增加人民的收入,让人们用更多的钱去刺激消费,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增加内需。同时,对于企业来讲,进行税收改革意味着可以增加企业的资金,让更多的钱投入到过大企业规模、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上面去。与此同时国家应该进一步的促进社会成产的发展,通过解放生产力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最后,对于出口企业国家也应该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一方面对于出口企业和对外经济,应该完善我国的退税政策,采用鼓励对外贸易发展的财政政策来减少美元贬值对于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另外国家应该积极的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将我国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我国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应该采取的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着,在国际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与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做到防患于未然。如今的国际形势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逐渐在被削弱,然我们仍然不能小看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由此,我们应该在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着世界经济市场的走势,保证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我国应该积极完善社会福利政策,拉动内需,提供社会岗位,完善法律制度,把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相信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及领导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中国防范与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会更加完善,我国的经济地位会在国际社会中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果.金融危机下财政风险的法律防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

第6篇: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简述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生背景

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相继引发了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经济衰退和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各国经济状态萎靡不振。从经济衰退时起至经济明显复苏回升之前的这段动荡时间,被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其周期长短没有确切答案。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采取各项措施稳定本国经济,以期将金融危机的损害降到最低,从2009 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滑趋势受到遏制,一些国家开始出现经济回暖现象。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在次贷危机后遭受了重创,很多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的体现在GDP 增长率。2007 年我国的GDP 增长率为13%,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 年GDP 增长率降至8%。尽管保持了8%的经济增长率是可喜的,但是由于我国具有较大的出口额,而且在当时的年度出口商品中,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占了贸易总额的很大比例。

虽然GDP 增长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但依然不容忽视经济危机后出现的企业利润下降、外贸公司倒闭、就业率下降、企业生存压力加大的情况。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依然是负面的,企业如何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缓解冲击,平稳度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重重困难,如何制定经营管理策略,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极大的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正处于转变的关键时期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企业生产规模与经营情况不匹配、资金存在缺口、融资困难、生产设备低于国际同类生产企业水平、产品竞争力较弱、纯利润率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1.企业管理方式较落后

我国企业尚未完成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过渡,因此企业在管理手段上依然明显低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在市场综合表现中企业呈现出竞争力不足、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差等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类问题集中体现,企业利润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停产、倒闭。

2.企业管理人才缺乏充足的人才储备

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其中就包括人才的竞争。企业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都要依靠人才竞争来支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普遍暴露出优质人才的缺乏和使用不利现象。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我国经济也将随着发生变化。要想抓住宝贵机遇让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就需要企业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7篇: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摘 要: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然现在由次贷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业已消退,但次贷金融危机给全球的金融体系带来的不良后果却影响至今。纵观金融危机发生的前因后果,金融创新如影随形。虽然爆发次贷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和当时的全球经济萎靡,但金融创新活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创新使一场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在范围和危害上让人记忆犹新。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金融危机,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危机;影响

前言

促进金融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也分为两方面:金融创新的正效应有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金融制度对金融业的推动作用;而金融创新的负面效应却会使金融业发展脱离实际,变成空中楼阁,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的关系紧密相连,一切高楼大厦的筑基都是从平地而起。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就是金融事业的不断创新,新兴的金融产品、信贷套餐、支付理财等金融消费方式从多方面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中,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拉动了国家的经济内需,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潜藏其中的金融危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金融崩塌的海啸最终仍旧会席卷而来。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和金融创新的解析,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为我国的金融创新事业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危机。即金融资产大幅度缩水、金融机构倒闭或面临倒闭、金融市场(一般来说是股市)产值剧烈下滑。当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某一方面发生金融危机时,另外两个方面也会同时出现经济跳水现象。金融危机不但会导致一个片区的金融体系崩塌,还会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和地区都产生经济倒退现象。工厂倒闭、人民失业、企业裁员等现象甚至会引发国家方面的动荡,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统治。

二、金融创新理论

广义的金融创新理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二是金融体制的创新。金融工具是指活跃在金融活动中的各个金融交易合约手段,如期权合约、期货合约、支票、信用卡等金融手段;金融体制是指根据本国国情和发展的金融现状来说,新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融资方式及金融组织等。(对我国而言金融体制的创新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探究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不断循环

从金融史的发展来看,金融业发展始终是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交替出现。某些在当代出现的金融创新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却也在日后为金融危机的出现做下了铺垫。

以美国的金融史为例:1929年10月24日,美国金融业大崩盘,股票一夜之间跌到谷底。此次金融市场的崩塌不仅给美国,还给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衰退效果。在此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推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该方案运应此次的金融危机出现而出现,开启了美国后续十多年来的经济平稳发展时期,是一次有效的金融创新。但与此同时,该法案的负面作用也逐渐累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金融又陷入了通货膨胀的新金融危机。由此可见金融创新和危机在金融发展史上总是交替出现。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危机具有双面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金融危机和金融创新的关系不仅如同双生子交替出现,而且在某些时刻还会产生互相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金融创新可以消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金融创新的出现往往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机,而在金融危机中,百业待兴、经济萧条。任何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会比往常达到更好的实行效果。金融创新可以解放金融生产力,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金融手段和金融体制焕然一新,创造出新的经济推动力,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创新也会引发金融危机的出现。金融创新在体制、手段方面的革新往往超出当代的经济实体发展,出现一种虚拟化的繁荣景象,如果美国的次贷经济危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超大量的通货膨胀把美国的经济渲染得如同花朵一样,却在一夜之间像泡沫一样迅速消退。当金融创新发展过度,超出当前经济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金融创新就沦为了赢取利益的投机工具。着不但不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还会直接引发出其中的金融危机。

四、金融创新对次贷危机的影响

(一)产生了新的风险

次贷金融危机中,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主要包含:基础资产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系统性风险等。而关于次贷是一种结构性的金融创新产品,它通过对资产、风险、信用等环节进行重组,对不同的投资者给予分配,而在这个重组和分配的过程中,就源源不断的产生了新的资产和信用,但风险也随着分配集中到每个投资者的手中。导致了一个看似经济美好却十分脆弱的金融市场。

(二)泡沫经济的产生

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中,不仅体现在金融市场的崩塌,还显示出金融创新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泡沫经济体。美国实体行业的产量不断衰退,但大量的虚拟经济却在蓬勃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例,通用汽车在2005年的亏损达到了86亿美元;福特汽车在2006年的亏损更是高达127亿美元。与之相反,美国的证卷业、银行、保险等为主的虚拟经济产值不断上涨,经济比重从1950的11.37%,到2007年已经飙升到20.67%。大量资产集中在虚拟经济中,构筑出了一个美好却容易幻灭的泡沫经济。

(三)过度自由的经济体制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受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虽然在体制中建立了美联储这一金融监管体制,多种金融创新产品却限制了这一监管机构的发展。实际上多个监管者管理的美联储从各种意义上都有着极大的缺陷。缺乏一个正确的导向监督作用,金融监管体制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金融的风险防控能力也相应降低。

五、从金融危机视角分析金融创新

从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待金融创新也要一分为二,既认识到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的破坏面。

如何正确的使用金融创新为金融活动带来新的动力,需要注意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和驾驭。对金融创新采取不避讳、不放纵的态度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既享受到金融创新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又规避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金融危机。

六、建议

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已进入高峰期,在对于金融创新的运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根据国情出发,在金融创新方面应从金融制度创新着手,改善我国现有落后的金融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其次是紧跟实际,保证金融创新产品带来的虚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是否脱离了实际现状的经济发展,杜绝泡沫经济;最后要实行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为金融创新规划适宜的道路,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熊飞.金融创新对金融危机影响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06:54-57

[2] 沈蕾.金融创新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1:23-24

[3] 刘迎春.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12:45-47

第8篇: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金融;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108-02

贸易金融作为贸易活动的灵魂,在经济市场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贸易金融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而发展,从最初简单、狭隘的融资与贸易结算发展为包括贸易信贷、结算、担保及风险、财务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并贯穿于贸易链的始终。2007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及贸易遭受长时间、大范围的影响及打击。全球金融危机,造成贸易金融的委靡现象,使贸易金融的发展在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到重创。贸易金融作为贸易活动的命脉使得全球金融贸易举步维艰,全球金融贸易活动受到极大影响。由于贸易金融在贸易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贸易金融萎缩的情况下,贸易链中的多个环节及相关产业都受到一定消极的影响。为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努力实现贸易金融及整个金融活动的经济正增长及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努力发展贸易金融并寻求创新发展的方式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探索贸易金融的发展及创新势在必行。

1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贸易金融要想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得到发展与进步,必须对制约贸易金融发展的因素加以分析,才能针对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不断完善与发展。

1. 1 银行放贷效率低下,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在贸易金融活动中,很多银行在放贷之前会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如果授信融资业务没有被列入低风险的范畴内,则无论风险指数的高低以及借贷金额的大小,审批程序与审批模式都极其复杂,审批环节多,最终导致业务办理拖沓、放贷效率低下、不具有时效性。这些都是制约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的消极因素。

1. 2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金融活动中,商业银行融资方式与融资产品大体相同,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我国多以货押业务这种低风险的手段进行贸易融资活动,而国际贸易融资则通过打包放款以及减免保证金和进出口押汇这种简单的形式,对进出口企业量身打造适合其经济发展结构的贸易融资方式,但却不能满足国际化进出口企业的需求。

离岸业务是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起着积极的影响及作用。但由于我国很多银行不具备离岸业务的牌照,而使得很多跨国公司无法获得国内银行的服务而转投外资银行,使得国内银行不仅比外资银行少了该部分优势,更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失去了很多机会。因此,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与缺失优势的同质化,使得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1. 3 综合金融服务在企业贸易链中的不足,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综合金融服务在企业贸易链各个环节服务的不足,是由于国际与国内贸易融资的相对孤立性造成的。传统的贸易融资在某一企业某项交易的单项业务环节中停留,使得进、出口贸易融资相互独立,国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相互独立。很多银行不能为兼具进出口业务的客户提供服务,因银行无法将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调整,再加上银行很难推出通过不同结算方式下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造成银行在综合金融服务的企业贸易链中方案缺失,从而制约了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

同时,在贸易金融活动过程中,银行应对兼具出口业务及国内采购业务的企业进行一体化服务,但目前很少有银行能够为此种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而是只有少数银行可以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中针对客户提供全面贸易融资服务,对在国内进行销售且具有进口业务的企业推行国内贸易融资与进口贸易融资相结合、优化的模式,以此服务以兼具进出口贸易与国内销售业务的企业。因此,积极发展贸易金融向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方案,并不断创新贸易金融向企业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及综合服务,如贸易金融信息咨询、贸易融资便利以及贸易金融风险保障和企业财务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与创新。但在目前制约贸易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很多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金融方案的整体规划不够重视,而过分关注整体金融方案的其中一个单笔业务。这种做法使得商业银行习惯性地将融资企业的贸易链进行分解,最终导致业务无法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渗透和布局。

1. 4 对贸易金融的认识存在不足,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在贸易金融活动过程中最常见的贸易融资活动属于狭义的贸易金融范畴,这是先进且流行的贸易金融理念。而包含了贸易融资业务结算、贸易融资财务管理以及贸易融资风险担保和信用管理的贸易金融活动才是广义上的贸易金融活动。但由于先进且流行的多为狭义范畴内的贸易金融活动,因此,广义范畴内的贸易金融活动其发展主体在整个贸易金融活动中的参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后金融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为了使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要加强贸易金融过程中物流业、商业银行业以及信用、担保业的多方参与,通过内外联动的模式,全面实施转让融资资产以及参与贸易融资风险等综合服务业务。贸易金融要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不断发展与创新,必须对贸易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

2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发展及创新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金融及金融相关产业应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抓住机遇并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实现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经济的正增长。因此,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发展手段应从贸易金融产品创新、贸易服务创新、综合金融服务创新以及贸易金融合作方式创新等入手,不断完善和发展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手段及措施,最终使得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稳步发展及金融、经济的快速增长。

2. 1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贸易金融产品

贸易金融产品创新要建立在银行控制物流及资金流的基础上,同时对相关联方进行信誉及责任捆绑,银行授信要建立在对授信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之上。贸易金融相关产业可以根据贸易金融以信用为基准达成贸易金融活动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创新。为避免相关产业之间竞争的同质化,银行应对融资企业进行量身定做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2. 2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贸易金融技术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申请贸易金融服务看重的不是业务的资费标准,而是银行的放贷效率。有些银行将业务操作过程自动化和网络化,通过先进、积极的信息科技方法操作贸易金融业务过程,取代陈旧的手工操作工作。同时,根据各个行业自身的特点及性质,为贸易金融活动中的相关环节提供即时信息服务,以确保贸易金融服务对更多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最终使贸易金融服务朝着标准、规范的方向发展。

2. 3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综合金融服务

不断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是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贸易金融的重要措施。为了使更多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应实现贸易融资业务以及涵盖各个层次的交互型销售方案同时发展。此种形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使被服务企业得到来自多层次的服务与便利。同时,将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引入到金融贸易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风险。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机构在贸易金融活动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得贸易金融活动中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日渐加深。

2. 4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贸易金融合作方式

外资银行的金融产品较为成熟,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较强,这是由于外国的金融体制相对比较完善。不难看出,金融体制与金融产品及产品创新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若想在贸易金融的创新过程中独占鳌头,创新贸易金融合作方式、加强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国际贸易融资行业中,对信用证业务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加强合作。贸易金融产品作为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在总利润贡献度中所占比例没有国外银行比例高。因此,通过对外资银行的优势加以借鉴及利用,实施联合营销策略,使中资银行在拓展境内外贸易融资项目时的业务范围得到拓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降低投资风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创新贸易金融合作方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3 结 论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了保证贸易金融及整个金融活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努力促进经济及全球贸易金融的发展,同时积极扭转经济增长局面以求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缩减到最小,努力发展贸易金融并找出创新发展的方式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黄海宁.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J]. 新金融,2006(11).

[2]肖铜. 贸易金融是经济复苏的助推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2).

[3]董君.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分析[J].北方经济,2010(14).

[4]王毕强. 郑猛. 拯救中小企业[N].财经,2011(25).

[5]罗武. 金融危机后贸易融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2(4).

[6]于中琴,陶凌云.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金融的发展与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2(2).

[7]付文平.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商贸易融资方式的选择[J].北方经贸,2010(12).

[8]刘连舸. 后危机时代贸易融资发展图景[J]. 银行家,2010(9).

第9篇:金融危机现象范文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追溯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所发生的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种经济现象。

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他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出现偿债困难等。

(二)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经营特点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等等。

(三)融资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融资的理解是: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资金的来源)和融出(资金的运用)。狭义的融资只指资金的融入。融资的主要特点有:间接性、相对的集中性、信誉的差异性较小、全部具有可逆性、融资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

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成因分析

当前,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多数,对于我国就业岗位的提供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袭击,中小企业面临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国家虽然及时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也在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力度,创新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努力开展工作,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1.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整体信用不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维系市场交易秩序运转的基础,如果信用基础不牢靠,即使收益不变但市场风险大大增加,也必然导致市场交易的范围、规模和频率的萎缩。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体现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方面。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先天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流动资金缺乏,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难以形成较大的、稳定的现金流量,因而在需要融资来补充流动资金时,相关部门不得不怀疑其到期的偿债能力;同时,因财务管理能力有限,多数中小企业均未能建立像大企业那样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且存在很多中小企业为了短期利益做假账以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

2.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现象严重。由于缺乏自己的人才、技术、信息和必要的设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明确的营销战略和相应的营销知识、人力和信息渠道,无法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来了解自己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只能依靠直接推销和定货加工来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因此市场空间较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现象严重,进而使得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贷款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较高。此外,贷款的相对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现行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灵活度不够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这是不争的事实。1.中小企业信贷质量评级较低,不良率高。2.工业型中小企业和中小出口贸易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大。3.中小企业信贷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较高,其他方式在融通资金中所占比例很小。4.中小企业信贷频率高,而且主要是中短期贷款,长期贷款比例很小。5.票据融资更倾向于信誉度高的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则涉及的很少。6.中小企业主的金融知识单一,面对银行时不善于宣传展示自己,这些都影响到中小企业正常的融资活动。

(三)自主创新能力差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更多地表现为技术方面的原因。通过比较分析,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差从技术角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企业自身素质和经济实力影响了自主创新能力。2.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21世纪“人才”概念非常重要,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开发和管理创新人才的缺乏。3.缺乏及时的信息和有效的创新技术源。4.自主创新风险高。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大企业,但这种高回报率却带来了高风险。之所以出现了高风险现象,是因为:一是,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的途径比较少,选择面窄,风险分散能力差;二是,生产规模较小,大规模的技术推广存在相当的难度;三是,中小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远远低于大企业。

三、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政府作用,建立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今天,各国政府为防止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实体造成太大的损害,纷纷出台政策干预经济。我国政府在强调信心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重点产业。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建议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制度先行是一个法治国家的主要特征;2.协助银行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要统筹协调各个行政事业部门,实现所有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数据的资源共享,为银行准确判断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提供平台,解决银行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对中小企业惜贷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企业信用登记体系

在短期内,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该担保体系是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的有效途径。日本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目前,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我国已经在担保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成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担保机构,初步建立起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以民营和地方性商业担保公司为辅的多级担保体系。但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仍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中小企业担保立法。2.建立政府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再担保。根据我国现行的担保体系特点,建议尽快成立国家、地方多级的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部级担保机构对全国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地方各级担保机构由地方政府和当地金融机构出资成立,对地方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3.尝试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由保险公司直接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履约保证保险。保险公司作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目前也获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4.搭建企业信用登记体系。企业信用登记体系的建立包括政府和民间两个层次,政府主要着力于建立起以企业信用登记、采集和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平台;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并监督民间积极发展具有独立性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和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建立信用登记体系,可以一定程度上削弱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三)银行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银行大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短期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在特定背景下除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外,还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实体,导致中小企业大规模面临倒闭,进而有可能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的时候,银行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美国政府在关键时候动用纳税人的钱来尽力挽救金融机构,其目的就在于防止发生危害更大的经济危机。我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除了扮演被挽救的角色外,更大程度上要与政府进行互动,配合政府实现对整个实体经济的拯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大对符合政策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四)“融资创新”应成为金融机构重点发展的对象

银行在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方面不应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只有当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的依据,从各类资产超额抵、质押转变为现金流预测和监测,仅将抵、质押和他人担保作为风险控制的辅助手段时,才有可能打开目前尚处空白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空间。具备及时规避行业风险的预测能力是银行大规模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陈艳,张明悦.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03:22-30

[2]周娜.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