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诊断学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诊断学教学论文

第1篇: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简单介绍超声诊断原理、正常声像图和异常声像图之间的区别,超声诊断学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教学不同步,往往出现讲到的相应系统疾病的超声特征时,相关疾病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并未讲解,学生无法理解超声诊断与疾病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疾病超声诊断的整体认识,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诊断思维的混乱。此外,超声诊断学内容具有综合化、融合化的特点,超声诊断学教学学时少(20~30学时)与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多、超声诊断学概念抽象、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快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求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强调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应重点强调临床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原则及鉴别诊断。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及临床实践,多举例,联系疾病讲解分析,如讲到超声检查时,让学生回忆以前体检或到医院做超声检查的经历。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超声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汇合点,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超声诊断学以后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影像检查手段是最优的(比较影像学范畴),能够理解超声诊断报告的内容,从而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在每次授课结束前,授课教师应对本次授课及近期授课内容做简要总结,突出了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优化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超声诊断学的讲解内容,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

二、加强对学生超声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超声诊断学是医学中的形象思维学科,观察超声图像时要有三维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学生单纯的平面观念,使其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学好超声诊断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可以从不同方位和角度观察病变的回声强度(强回声、等回声还是低回声)、形状是否规则、最大直径、病变的边缘是否清晰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或浸润情况。超声诊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思维习惯在日常学习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较好地掌握利用超声波分析诊断疾病的正确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如条件允许,可以将便携式移动彩色超声诊断仪(床头彩超)带进课堂直接应用于理论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彩色超声诊断仪(此方法也已被用于心电图教学过程中),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此外,我校设有超声诊断实验室,拥有多台教学用彩超,使学生都能上机操作,让他们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三、改进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超声诊断学需要从观察图像来诊断疾病,传统的教师讲授利用板书、挂图或绘图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单纯依靠死记硬背,遗忘较快,使学生在超声诊断学的学习中总处于被动状态。采用多媒体辅助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形象、动态、直观、交互式等优点,可以真实形象、直观具体地反映超声波诊断的特点,为超声诊断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超声诊断学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使传统的超声诊断学教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教学虽然已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但超声诊断学多媒体教学中也应注意在幻灯制作上必须多下功夫,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背景和文字要对比鲜明(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白底黑字效果较好),适量加入动画、声音或实际患者超声诊断录像,对超声图像加以讲解、分析,可以极大提高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效果。避免对超声诊断学教学幻灯片的简单复述,放映幻灯片过程中避免速度过快,讲授时语速适当,讲到重点时应放慢速度,给学生思考和记忆的时间,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例如眼神、声音和动作等)突出超声诊断学的重点知识和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最好在讲授过程中能做到抑扬顿挫。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应根据超声诊断学教学的需要和特点,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传统教具,使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突出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利用联想式、启发式、探讨式和回顾式等教学方法,把难懂的超声诊断学概念、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记忆。有些重点部分,还可利用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必要时可采取PBL教学法或CBL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超声诊断学课程难点、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沟通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地利用“填鸭式”教育完成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否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医学生的学习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并且应该持续终生。目前,一般医学院校的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医学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因为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支撑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是对医学的兴趣和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每个医学生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现代大学医学教育学强调医学生是医学学习的主体,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以“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对这一群体笔者并无偏见),但客观上不少学生在自立方面比较薄弱,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缺乏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解决上述问题,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应积极主动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向临床医学学生明确学习超声诊断学的重要性、实用性和必要性,严格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此外,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均为附属医院的超声心电科医生,而非学校专职教师,师生之间相处时间短,日常沟通较少,师生感情较为淡薄。因此,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应做好自我介绍,给出联系方式(手机、固定电话、QQ号码、微信和E-mail地址等),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有任何问题而不方便课堂提问的,均可向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咨询或与教师讨论,做到教学相长。

五、完善超声诊断学的考核方式

第2篇: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1.内容广泛。机械故障诊断学是多学科综合的课程,与数学、信号处理、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主要包括:信号检测、动态系统分析、故障诊断的人工智能方法、故障诊断的工程应用等,知识面非常宽广。因此,理论性非常强,我们以前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也都是特别注重理论,所以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

2.学生基础薄弱。机械故障诊断学是为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但是学生以前本科所学专业基本上都是热能工程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于在故障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振动基础、传感器等的基础知识几乎都不具备。因此,从一开始,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就感觉非常难,例如对于时域中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及频谱分析中各种频域概念很难理解。此外,有不少同学还没有接触过Matlab软件,或者说对此软件还是一知半解,课程后面的一些作业都很难完成。

3.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以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工程实际的结合不是非常紧密。因此,很多理论知识,即使学生学习过了,也不知道在工程实际中有什么用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4.缺少实验教学环节。在以前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缺少实验设备,没有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因此机械故障诊断总归是纸上谈兵。

5.考核方式单一。本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采用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往往在交作业的前面几天进行突击,写出来的报告要么是格式不符合要求,要么就是大段地抄袭参考文献资料。以上这些问题在机械故障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因此,这也是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亟待需要进行改变的现状。

二、补充讲解基础环节

针对很多同学的故障诊断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的情况,在本课程的绪论课之后,安排了一二次课,用来讲解与故障诊断直接相关的振动基础、传感器知识及Matlab仿真的一些基本知识。讲解的内容不要求非常全面,而是着重介绍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这些知识在故障诊断方面可能的应用,例如:振动中三类问题、频响函数、振幅的几种表现形式等。传感器的基本知识。此外,对于在故障诊断仿真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的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及后面将要用到的若干工具箱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介绍。通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补充,同学们对于后面碰到的内容不会感觉太突兀,可以快速领会并且直接应用到后续的学习内容中去。

三、增加学生讲课环节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门课程中能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专门安排了学生讲课的环节。由于选这门课程的研究生人数不多,从操作上来说,是比较可行的。首先选取了重点内容,例如:作为最重要的故障诊断基础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作为现代智能故障诊断代表的模糊诊断方法、神经网络诊断方法、专家系统等。选取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布置安排学生进行讲课,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现有的实践表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讲课的学生都能够做到充分准备,采用ppt形式或者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而且他们在讲解的过程中,还能够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从而自己对所讲的这部分内容在故障诊断实践中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实践证明学生讲课环节对于主讲的学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非常扎实,大作业也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与自己讲过内容想过的题目,来完成本课程的大作业。

四、增加讨论环节

尽管学生讲课环节,对于主讲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对没有参加讲课的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准备,所以学习的效果比较有限。为此,我们在增加学生讲课环节的同时,特意增加了讨论环节,希望能够弥补学生讲课环节的不足。讨论环节的内容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提前安排每一位同学准备讨论内容。第二种在学生讲课环节的基础上,对于某些非常重要的内容,要求主讲学生认真准备讲课,而其他同学也要认真准备,并进行讨论。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模糊诊断方法、神经网络诊断方法及故障诊断实例教学部分等安排讨论环节。实践证明,讨论环节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的学习惰性,经过提前准备,学生对于一些需要讨论的内容可以掌握得比较扎实。而且这种讨论环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从而不断地敦促学生积极参与。

五、增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环节

由于本课程与工程实践实际结合非常紧密,为了避免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从如下几个方面增加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1.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断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介绍给学生。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就使用一个水轮机故障诊断系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且给学生简单介绍OpenPredictor故障诊断系统。例如在介绍故障树诊断方法时,介绍了船舶碰撞故障树的实例分析。

2.要求学生自己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查找具体的实例应用。例如在模糊诊断方法的学习过程,要求同学们介绍自己所查到的模糊诊断方法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实例。

3.尝试在教学环节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例如在故障诊断实例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对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系统、齿轮故障诊断、轴承故障诊断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和介绍。

六、添加实验教学环节

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机械故障诊断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实验教学环节还是必不可少。以前没有开设课程实验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现在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故障诊断实验设备,因此,为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内容选择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比较常见的齿轮故障诊断及轴承故障诊断。而且把实验安排在课程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希望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对于故障诊断的整个过程,从布置传感器、数据采集、信号处理、诊断分析、诊断报告等方面有个深刻的认识。这一点是其他教学过程学生所得不到的训练。

七、考核方式多样化

由于本课程以前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仅仅依靠课程结束后学生所提交的大作业。由于这种大作业的形式较好,对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继续保留写报告的大作业形式。但是,在教学改革中,将显著提高大作业的要求,例如:对题目的要求有明显限制、要求字数要求、参考文献的篇目要求显著提高。而且,特别鼓励在大作业中加入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故障诊断研究。大作业所占的比例要求,从原来的100%降为60%。除此之外,将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讲课环节、讨论环节和实验环节等的表现纳入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中,这几项所占分值比例为40%。结果表明,这样对学生将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在各个不同环节中都能够积极投入,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八、结论

第3篇: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超声诊断;临床带教;PBL教学模式;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76-01

超声诊断是临床四大影像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微创、方便、快捷等多种优点,且诊断效果非常显著,诊断率极高,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1],基于此种特点,目前超声诊断方法已成为医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超声诊断的临床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就简单分析我院接收的50例超声诊断临床带教的临床资料及效果,旨在探究科学、系统、完善的超声诊断临床带教方法,以期为提高医学生的超声诊断学习效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收的50例超声诊断医学实习生,均为本科学历,其中男性22例,占44%,年龄在22-28岁之间,平均(24.6±1.3)岁,女性28例,占56%,年龄在23-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1±0.5)岁。

1.2超声诊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50例医学实习生中,超声诊断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为21例,占42%,掌握一般的为17例,占34%,掌握较差的为11例,占22%;超声诊断操作能力较好地为13例,占26%,一般的为24例,占48%,较差的为13例,占26%。

1.3研究方法我院将50例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学历、超声诊断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分析,从而总结超声诊断的临床带教方法。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且50例医学实习生信息中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不具有临床统计意义。2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发现,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实习生超声诊断基本知识匮乏、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带教学习课时不足等。

2.1实习生超声诊断基本知识匮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无论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或硕士研究生,对超声诊断的基本知识都比较薄弱,超声诊断理论专业知识非常匮乏,50例实习生中,超声诊断基本知识掌握较好的仅有21例,还达不到一半的比例,为超声诊断临床带教增加了难度。

2.2超声诊断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可能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学习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部分实习生对超声诊断的基本操作都不能完全掌握,对于探头的型号、频率如何选择搞不清。50例实习生中,实际操作能力较高的仅有13例,只占了26%的比例。

2.3带教学习课时不足除了实习生本身因素外,我院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也存在课时不足的缺点,一般每天超声科学习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导致实习生对超声诊断仪器、使用方法等的认识不全面,降低了实习生超声诊断的实习效率。

3讨论

3.1重视超声诊断理论知识教学超声诊断理论基础知识是保证学生超声诊断学习的基础,一味的忽略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会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认识不足,不利于学生超声诊断的临床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医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必须加强理论教学,比如,在每天的带教学习中,带教教师可以花一个小时进行超声诊断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熟悉超声诊断的原理、方法,并抽查医学生掌握情况。

3.2运用PBL教学模式引导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因此,在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带教教师应该就某典型超声诊断案例采用PBL教学[2],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学习效率,比如,带教教师可以以“乳腺疾病超声诊断”为例,为学生提供乳腺疾病超声诊断方法、声像图、治疗效果等,并与学生探讨其他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促进学生超声诊断的学习。

3.3增强超声诊断实际操作技巧的教学超声诊断实际操作能力是医学生超声诊断能力的基本体现,对医学生的实际从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带教教师应该加强超声诊断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仪器、诊断疾病,例如,详细的为医学生讲解超声诊断探讨、频率的选择技巧,仪器设备的调节方法以及不同疾病的扫查方法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技能,为以后的从医打好基础。参考文献

第4篇: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都很重视中医,强调中医后辈力量的培养,除了全国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外,还规定了全国西医院校的学生都必需进行中医的学习。中医学发展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良好局面。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 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由于课时有限,多将中医课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由于中西医理论和认识疾病的方式有很大差异,给西医院校开展中医课程学习带来很大困难,《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其基本知识是学好中医前提,如何提 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使学生对中医诊断学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从事西医院校中医诊断学教学,总结了一些心得,以供同道参考。

1 掌握中医学科的特点

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在中医学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确切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确切含义,在对理解中医诊断、治疗始终以整体观念为纲,辨证论治为目,将相关知识统率在一起进行讲解。在具体中医诊断学的讲解中,因为时间有限,一定要教会学生运用中医学的特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中医诊断学,不管是那一系统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无不体现中医学两大基本特点的具体运用。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西医认为感染是主要原因,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炎症”,从很多医生,特别是西医医生首先想到的是“抗感染”,如果开中药是也一定要选用一些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有明确的抗感染类中药,尤其以大量中医认为寒凉药为主,其实这就非常有饽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我们知道,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很多病人表现为:张口抬肩,面色恍白,嘴唇紫绀,背心畏寒,少气,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按照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应该属于肺寒证,应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之类加减为宜。当然,我们不否认痰热雍肺等其它证型的存在。只有这样通过具体的实例,将中医的思维模式,运用到中医诊断学的学习中,才能将中医诊断学学好。

2 培养对中医诊断学的兴趣

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课程课时较少,中医诊断学学时总共不到20学时,这么短的时间里,教师要讲好,学生要学好,加上西医院校学生本身中医理论不够扎实,中医诊断学条条框框较多,中西医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又不一样,要学好中医诊断学,兴趣就很重要。传统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多采用板书的教学模式,讲课内容枯燥,呆板,也不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困倦甚至厌倦的情绪。笔者认为,教学必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并愿意主动去学,才能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1]。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务必要利用尽可能多的多种教学手段,突出特色,增强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 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

正如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研究东方文化,如果不研究中医,就只研究了一半。可见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中医诊断学,了解中国文化和其包含的哲学思想,就非常重要。中医之道, 根在中华传统文化。脱离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开始。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以《易经》为哲学基础,在长期的医药学实践中建立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及养生康复等科学理论体系[2]。它不仅具有哲学属性,充满朴素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而且蕴涵着自然科学属性。中华传统哲学是中医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和源泉,它认为精气是宇宙与人类共同的构成本原,通过气的中介作用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精气学说是研究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只有站在中华文化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角度理解和认识中医学,从而理解中医诊断学知识,才能正确理解、接受和运用中医诊断学为人类健康服务。

4 和西医诊断学比较学习,融会贯通

第5篇: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急诊医学;病例讨论;八年制教学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是一种精英教育模式,实行“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的原则。本校自2004年开始招收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教学中既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本医学素质培养,同时也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独立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培养。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员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本校从2012年开始,在急救医学中试行临床医学八年制病例讨论教学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院2008级八年制学员29名,大学第五年,已完成基础课程和内科学、外科学等大部分临床课程学习。

1.2方法

①病例选择:由教员负责选取病例,选择病情危重、诊断难度大、有明确病理结果的病例进行讨论,主要来源于曾在本院做过尸体解剖的疑难案例。

②资料准备:选定病例后,教员整理出完整的病史资料,包括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患者整个治疗经过和病情演变以及最后的患者抢救经过。

③实施方法:29名学员每4~5人一个小组,提前一周开始准备材料,查阅文献,并做成PPT。汇报时每组指定一名学员上台汇报,每组限时8分钟,汇报的内容包括归纳病史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最后,教员总结,公布病理检查结果,点评学员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结果

病例讨论充分调动全体学员主动学习的热情,所有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文献,并相互交流讨论,完成了PPT的制作,积极上台发言。

2.1病史特点的归纳总结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病史特点的总结,小组间的差别不大。

2.2诊断和鉴别诊断

各小组在诊断上的分歧较大,仅有一组学员列出的诊断完全符合病理检查结果,但是所有小组的鉴别诊断分析较为全面。

2.3教员点评

各组学员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较高,临床思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是个别同学对临床过程中的细节重视不够,没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2.4反馈结果

期末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员均认为有必要在急救医学教学中开设病例讨论,有27名(93%)学员认为病例讨论课比传统大班课的收获大。

3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法,可以让学员在了解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同时,主动查阅课本和文献资料,并逐层分析、深入理解,学习常规技术、新技术、新进展,明显提升学习效率。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医学课程大部分都是讲座式的教育,即由教员讲解专科理论知识,学员被动的听讲。由于教员讲授的内容大都是课本知识,部分学员认为可以通过课后自己看书来记忆,所以上课时积极性明显不高。而在病例讨论过程中,选取的病例是临床中的实际案例,大都是疑难病例,由于诊断困难造成患者死亡,后期有病理解剖结果明确诊断结果。由于疑难所以学员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主动去查阅文献,并且相互分析讨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可以深刻掌握疾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也可以扩展前沿知识,了解该病例相关的一些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学者在医学生中做过有关病例讨论的问卷调查,发现全部学生赞成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并且有98%以上的学员认为有较大收获,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了[1]。也有学者做过对照研究,发现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员的考试成绩[2]。

3.2提高学员的临床判断思维能力

临床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才能够对症下药,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而一个诊断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有正确的临床判断思维能力。八年制学员由于其培养时间相对紧凑,临床实习时间有限,在独立接诊患者时,面对大量的临床信息,容易出现主次不分、忽视重要细节等情况,造成诊断困难。再加上平时依赖带教教员,很少独立思考疾病的病因分析和诊断。实施临床病例讨论,完全脱离对上级医师的依赖性,完全靠自己去分析总结病史特点,各小组内相互讨论分析,促进学员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老师再结合病例的最终结果剖析学员诊断思路的优缺点,引导启发良好临床思维习惯的养成,学员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3.3锻炼学员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是一种精英教育模式,学员毕业后两年就可以晋升主治医师,而医院对于主治医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完成繁重的医疗工作,还必须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尤其是在大医院。并且主治医师还要负责指导、培养下级医师的医疗工作。这就要求主治医师不仅要有娴熟的诊疗技术,还要善于表达,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下级医师。但是,在八年制学员的授课计划中,没有专门设置培养训练授课方法技巧的课程。在临床病例讨论过程中,学员的角色发生转变,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准备PPT,并上台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主动讲授的习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病例讨论教学法为学员以后走上讲台提供很好的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小莉.病例讨论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4(4):34-35.

第6篇: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物理诊断学;程序教学;病例讨论;诊断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53-02

物理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放射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并称为开启临床医学大门的四把金钥匙,尤以物理诊断学为关键,诊断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医学生能否成功转变为合格医生的关键。而临床工作中常常是人命关天,诊治关命。诊断正确是成功治疗的前提。因此,为提高成教学生的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笔者采取了多种方法。

1 在教学中引入“病例分析讨论”

在讲解理论时,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理论内容引入临床病例,如:患者的主要不适及就诊、服药过程,通过提问使学生逐步分析,得出若干个疾病诊断;进一步提出需要做的体格检查及重点的体格检查,进行体格检查的手法;继续延伸至哪些疾病可以出现该症状等。然后教师指出学生分析恰当与不恰当之处,给出正确的答案。近三年的实践证明:“病例分析讨论”是目前训练临床思维技能最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同时又严格模拟临床实践中医生接诊患者后的常用诊断程序。所以,学生练习的越好,对临床思维技能的掌握就越熟练,当他们进入临床工作独自分析病例资料时正确率就越高。

例如讲解肺部体检时引入病例:男性,78岁,以“间断咳嗽30余年、突发气短1 d”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病容,端坐位,张口呼吸,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52/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问题:(1)该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2)重点需要做什么体检?(3)可能病因是什么?(4)经过体检后你考虑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首先由学生讨论回答,然后讲解肺部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2 采用模拟患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于接受

传统的物理诊断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常常是整节课灌输理论知识,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更是如此[1]。但物理诊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练习的机会。在教学中,笔者用少部分时间采取多媒体教学讲授要点,然后由授课教师及一名助教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学习。教师在愿意充当模拟患者的学生身上示范手法,并且结合病例对临床需要注意事项及阳性体征的判断进行的阐述,然后就该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通过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讲解正确答案的方式使学生快乐地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采用模拟患者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物理诊断学的学习效果[2]。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对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

3 采取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教学

物理诊断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讲授理论比较枯燥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动态图像及合适的音乐制作在课件中,使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习效率[3]。物理诊断教学中运用动画对心肺的外型、解剖、内部运动等进行完美再现,同时将典型患者的查房录像制作在课件中,使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信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教学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便于学生掌握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应用诊断程序教学

诊断程序是从典型的症状、体征出发,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成教的部分学生已经在临床中工作,对患者有一定的接触,但对诊断程序掌握不足。因此,笔者在教学采用了诊断程序教学。具体方法为:教师提取某一类疾病的、独立于任何一个具体病例之外的、能够导向正确诊断结论的一般性思维程序,以程序性的步骤来体现科学的原则和规律,并保证原则和规律的严格遵守。由于这些程序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而且把体格检查手法和理论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提高了对临床思维方法的把握程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先学习程序,再做病例练习”的方式,可使学生更易掌握诊断的学习内容[4-5]。

5 学标准,保证正确手法

成教学生往往在思想中存在某些固有的、自己认为正确的基本技能检查手法,不容易接受教师讲解的正确手法,所以在学校考试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时,基本技能操作可能不过关。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体检手法生疏并且不规范,错误手法多。如有的学生叩诊心浊音界时把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放在左第五、第四、第三肋间进行叩诊,称以前上学实习时在某医院见医生这样叩。由此可见,教师手法不规范、不标准,可能影响学生今后的行医生涯。笔者采取课前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检体手法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标准和规范,同时作为带教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手法,教会学生准确的检体手法,并让学生反复练习以便牢固掌握。

6 让学生熟悉正常人体标准及正常值

牢记人体正常标准及正常值是学好物理诊断学的基础和前提。如正常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数据及范围,发育正常的指标、营养状态,不同的意识状态,患者的面容及表情,皮肤的变化等;如提问学生正常体形的分类,学生回答:“瘦高行、肥胖型、正常型”,很显然,经过中专或专科的学习,学生并没有记住正确的“正力型、无力型、超力型”。再如颈静脉怒张的诊断标准?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 cm处,搏动范围为2.0~2.5 cm等。只有懂得正常标准,才能发现异常情况,对患者的临床情况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

7 按规定的检体顺序和手法标准完成检体

物理诊断教学中体格检查的正常顺序是“自上而下,从前到后,由外向内,先胸后背,视、触、叩、听”。但对具体患者要灵活掌握。例如有医师遇到一位严重胸闷、气喘患者,医生一定要让患者躺下听诊心、肺,患者躺下后呼吸立即停止,医生则告知家属患者不能抢救而离去,导致了患者的死亡。在临床实践中,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不能平卧就要在半坐位完成体格检查。一位阵发性牙痛的患者来就诊,牙痛与活动及劳累有关,临床初步诊断“不稳定心绞痛”,一位刚上班的医生非常纳闷:“怎么和书上的不一样呢?”。后经过牙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了之前的诊断。所以,同一种疾病可有多种临床表现,需要经过详细地问诊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6]。

8 严格考核、确保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在成教医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临床技能、基础理论进行定期考核,督促学生在课堂及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纠正或更新了以前错误、陈旧的理念及检体手法,确保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考核,也建立了良性的教学机制,每次考核过后,教研室都会及时进行总结及考核情况分析,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7]。

总之,成教学生因为有一定的临床基础,在教学中更需要注意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应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的方向与最新动态,使他们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增加其学习的动力[8]。

[参考文献]

[1] 张君.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探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4):102-103.

[2] 朱建芸,麦丽,陈幼明,等. 检体诊断学的实习教学方法探讨[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33-1034.

[3] 闫丽. 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0):105-106.

[4] 陈清. 临床思维方法[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99-257.

[5] 温晓艳,梁文杰. 诊断程序教学对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1):57-58.

[6] 欧阳钦. 临床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 王冠凤. 构建立体化考试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改革[J]. 成人教育,2012,(10):75-77.

第7篇: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学校曾有多人参加区组织的“课堂诊断”征文竞赛并获奖,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堂诊断”教研范式的积极性。《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深入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见》颁布后,学校组织学习并制订了《小学校本教研制度》,为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将“课堂诊断”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1、提高认识,自觉参与。

“课堂诊断”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有效教学,根本的是抓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课堂诊断”作为校本科研的重要范式,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中诸多细节的分析研究,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通过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中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积累,进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完善制度,稳步推进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落实了三级负责机制:首先,校长为校本教研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校长、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备课组(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四个集体备课组),督促检查“课堂诊断”工作的开展情况,保证了每次研究活动落到实处。其次,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校课题组研究工作。科学、规范地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案例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现场“课堂诊断”活动。再次,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示范课、研讨课。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课堂诊断”紧扣集体备课范式,提升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

从规模较小校情出发,沿用“系列小课题研讨”集体备课范式,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常规集体备课,解决贴近教学实际问题,让每个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讨论、观摹和交流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将备课研究成果整理归档,供教师交流学习。校内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现场诊断活动。英语科教师参加现场课堂诊断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开展中年课堂教学观摹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加强了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听随堂课的频率,校教研室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并能认真诊断,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重视了中高年级语数学科的预学调研工作,每位教师能自觉参与研课、磨课。中年语文教师参加优课评比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三、丰富“课堂诊断”校本行动形式,优化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成果

第8篇: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诊断病理学;病理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57-02

病理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进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伴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传统病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这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为诊断病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诊断病理学不但能够让医学生了解疾病本质,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型医学生诊断疾病、诊治疾病的能力。因此,在诊断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病理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部分医学院校特别是一些医学职业院校并没有将诊断病理学课程纳入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的必要培训课程体系,不但使临床医学生缺少了一种工作前的必要知识培训,而且不利于临床医学生的临床诊治疾病,也不利于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整体诊治能力以及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最终可能影响对疾病的及时有效诊治。因此,把诊断病理学课程纳入到临床医学生的培训课程体系,并重点开展诊断病理学实践教学工作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在临床病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开展诊断病理实践教学的意义

病理诊断是临床疾病的最终诊断,是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性最高的诊断方法,一直被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患者预后方面起着关键作用[2]。在实际工作中,病理诊断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与患者直接接触,只是根据送检标本、医生描述等信息,结合病理医生的个人知识和经验做出诊断,因此对于病理医师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掌握病理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对于相关的交叉学科,如组胚、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国外,病理医师均需通过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够获得病理医师执照,同时,临床医生也要掌握一定的病理诊断学知识。而在我国,绝大多数病理医师直接来自于医学院校的病理专业毕业生,而临床各科室的医生特别是青年医师对病理知识的掌握也很有限,这往往会成为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之间沟通的障碍。为了得到正确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病理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改变,并根据组织标本的肉眼特征以及镜下表现进行综合诊断,这个过程既需要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也需要组织形态学的经验,有时候组织形态学的经验更重要。组织形态学的经验只有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大量的取材、阅片来获得和积累,因此实践教学在诊断病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基础知识教学。另外,病理切片制备过程烦琐、错综复杂,在取材、包埋、切片等流程中极易出现差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责任心才能做出合格的病理切片,才能在形态学上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诊断。因此,必须进行充分有效的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诊断病理学[3]。

二、诊断病理实践教学的方法

诊断病理学融合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和内外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等临床学科的多学科知识,是一门应用桥梁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医学生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如何让医学生应用好诊断病理学,需要指导教师立足于“桥梁”的出发点,整合临床与相关基础学科知识,让医学生重视、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工作。

首先,作为一门桥梁学科,病理学科与临床各学科间密切相关,把病理诊断流程融入理论授课过程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诊断病理学中基础理论知识融合了诸多的医学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信息库,而且枯燥乏味、不易掌握,需要病理医师勤奋学习并不断加以实践,数十年才能略知一二。因此,做好一名病理医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教师只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授课,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将会非常多且抽象,学生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在枯燥乏味中做个信息的看客,而所得的知识极少。但是,如果将病理诊断流程相关知识融入到理论授课之中,让临床医学生亲身参与并进行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基础理论知识更容易被掌握,从而大大提高医学生对病理诊断过程的了解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医学生病理实践能力的目的。举例来说,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位病患的就诊经过,将病理诊断流程及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讲解过程如下:首先,介绍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就诊原因:52岁女性患者因外阴接触性出血于妇科门诊就诊,行阴道镜检查发现局部宫颈上皮粗糙,醋白实验阳性,取活检送病理科。其次,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宫颈活检标本来到病理科后到制成切片所需要的流程,让医学生跟着这位病患的标本一同体会病理规范的操作流程。最后,切片制作完成后,进一步讲解病变在显微镜下的特点,列条式地讲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准,这些均为基础理论讲授内容。通过实践过程与基础理论知识的整合,使医学生更易将显微镜下的图像同病患的临床信息相关联,有了整体的知识概念,而不是单纯的讲述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及抽象的图像,这样结合实践的讲述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基础理论。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媒体创新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突出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与创新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教学理论研究及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在改革中实现创新。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平台,采取问题引导、讲导结合、讲习结合、讲练结合、精讲启发、视听组合等方式,课堂形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静态知识进行动态加工,对动态知识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媒体运用的最佳组合,化难为易,使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枯燥单调的形态知识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教学活动中,采用设疑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难度,在扩大新知识量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病理学实习、实践课程学习中,安排“临床病理讨论会”(CPC),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首先让学生独立讨论分析临床病例,然后教师进行启发式总结,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诊断结论,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阅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镜下绘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

总之,在诊断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维和理念,同时可将科学研究思路引入教学,为临床病理诊断医生的培养打好理论基础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杰,李甘地.病理科(八年制)[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第9篇:诊断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实践教学;故障诊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35-02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汽车故障诊断主要由专业的维修工程师借助专业设备来完成,靠维修工程师的丰富经验来实现准确的故障诊断,认为理论基础不深。其实不然,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整体结构已经形成了一个集机械、液压、电器与电子控制于一体的综合体,诊断技术也逐渐从传统的人工经验模式向智能化仪器方向发展。《汽车故障诊断学》被许多高校列为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专业课。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研究生教学培养的要求,在专业课学习时,应注重理论学习、文献阅读、工程实践、归纳总结等环节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经历的美国高校研究生专业课学习中课堂教学、文献阅读、工程实践等几个环节,结合美国高校在工科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在《汽车故障诊断学》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几个改进点,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进方法

改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完成基本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设置专业文献阅读、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撰写等环节,每个环节要求学员认真阅读资料、严密组织实验、详细分析实验数据、撰写总结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报告,课终按正式论文格式撰写学术论文,并以各环节的打分来综合评定最终课程成绩。

1.基本课堂教学。《汽车故障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涉及了工程数学、可靠性理论、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介绍基本的概念、诊断参数的获取、特征信号分析、状态识别方法外,还需要给研究生灌输本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方法,如小波分析、神经网络诊断原理、模糊诊断与模糊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诊断原理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在讲解时以笔者从事汽车故障诊断方面的科研项目为牵引。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员进一步了解本课程学习内容与工程活动的密切关系,并结合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联想,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提高学员的学术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文献阅读模块。多年来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期刊,如国内期刊《振动、测试与诊断》、《振动工程学报》等,国际期刊《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ock and Vibration》等,这些期刊为本环节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体做法是课前搜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论文,布置给学员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些论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形成报告,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这样既锻炼了学员的文献阅读、分析归纳、口头演讲的能力,也使学员对投稿期刊有所了解,对于研究生学习有着重要帮助。

3.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是专业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汽车故障诊断学》这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合理设计工程实践过程、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知识点设计工程实践内容,如以“柴油发动机故障信号采集与分析”为题设计工程实践内容,如表1所示,明确了实验对象和实验工具,涉及内容涵盖了故障诊断研究必须经历的信号采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内容,并对实验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

完成实验后,要求学员写出实验报告,对数据处理与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进行口头汇报,分享实验过程的心得与体会,通过交流,使学员能充分掌握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给出合理的数据计算结果,熟悉相关知识点。

4.课终论文。在完成专业课的课程教学后,需要学员根据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学习,撰写学术论文,该部分的要求应紧密结合教学的知识点,依据实验中采集的数据,也可以根据论文题目的需要,引导学员自主完成需要补充的数据,为论文撰写提供支撑。具体实施时采用教师命题、学员自主组合选择的方式来开展,表2列出了最近一期教学中布置的论文题目与完成人员。

5.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根据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情况给出综合评定。在课程学习之初,对各环节成绩的比例、评定方式给出明确说明,在每个环节完成后按照评定标准进行严格打分,最终根据各环节的打分计算本课程的成绩。具体成绩组成与标准如表3所示。

三、结论

在《汽车故障诊断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引入文献阅读、工程实践、论文撰写等环节,使学员在学习本课程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还锻炼了文献理解、归纳总结、动手实验、语言表达、综合分析等能力,通过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学员普遍反映本课程的学习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对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肖云魁.汽车故障诊断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妮娜,杨溥,李英民.美国工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方法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5,(3):66-69.

[3]李政民卿,王黎娜,陆凤霞,等.美国基础教育给中国工科研究生专业基础教学的启示[J].大学教育,2014,(11):22-23.

[4]苏绍Z,王跃科.工科研究生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183-184.

[5]常瑞,陈文智,郭玉东,职玉峰.面向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EPI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6,(3):71-74.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under New Situation

ZENG Rui-li,MEI Jian-min,ZHAO Hui-min,SHEN Hong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 300161,China)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