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司马光砸缸范文

司马光砸缸精选(九篇)

第1篇:司马光砸缸范文

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

我晕!现在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缸?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第二个学生:“哪买的缸?多少钱一个?”

这个问题不重要,下一个!

可那个学生还问:“很重要的,老师,如果那个缸很贵,我总不会把我家最贵重的砸了吧?”

我瞪了他一眼:“那缸不是司马光家的!下一个同学!”

第三个同学问:“缸是干什么用的?”

又是一个超幼稚的问题。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家用缸腌泡菜。”

如此出色的学生是谁教出来的?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候每家都有一口缸是专门用来存水的。”

第四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

看来对学生开历史课真的很重要。不得不解释:“那时候没有自来水,人们都是取河水或井水存在缸里每天用。”

“连自来水都没有,说明古代人很笨,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那个学生发出感慨。

第五个学生:“那个缸放在哪里?”

我有点不耐烦了,斥责他刚才老师讲故事时干吗去了?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我明明讲了放在院子里,你站着听一会!

他申辩:“老师我认真听了,我的意思是问,那个缸放在院子里的哪个地方?是院墙边还是院门口还是屋檐下还是院中间?”

这个我哪知道!司马光也没有留下回忆录详细说明,再说放哪小孩不都掉进去了吗?别找借口,继续站着!

第六个学生:“那缸为什么没有盖子?若有了盖子小孩就不会掉下去了。再说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啊,没有盖子,灰尘昆虫脏东西什么的都往里掉,人吃了会得病……”

我……这都哪跟哪呀!“有盖子的,掉到一边去了。”

我意识到这样提问下去不是办法,弄不好会被这帮家伙扯得昏掉,只好拿出屡试不爽的老办法,提问领悟能力强的好学生。我示意体育委员。

体育委员:“那缸有多高?”他也昏头昏脑随着前面的思路走。

“大概……到我肩膀这么高吧!”本来想说和我一米八的个头一般高,可我也没见过那么高的缸,可说太矮了司马光也就不用救了。

体育委员没看到我的示意:“那么高,小孩是怎么上去的?有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换了我可上不去。大石头多大?司马光多大?老师您讲了司马光当时也是个孩子,那他抱得动大石头吗?那缸里的水要是不够深,小孩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就不用救了。”这家伙不顾我已铁青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下去:“既然要救证明缸里的水足够深或者是满缸水。能承受那么多水的压强而缸没有破说明缸壁是够厚够坚固的。司马光既然只是小孩子,抱不动大石头,那么他拿小石头能砸破那够厚够坚固的大缸吗?不可能!就算他拿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一下下耐心地砸,直到砸破为止,就算他最终把缸真的砸破了,那小孩估计早就淹死了,所以……”

“Stop!”我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这小子的物理学得真不错。

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班长身上:“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第2篇:司马光砸缸范文

当年,司马光凭着自己的机智砸缸救人。他们一群小伙伴在一起玩,可有一位小伙伴掉进了水缸,别的朋友都哭着喊着。但司马光却机智勇敢、镇定自若,用石头砸破了缸。水流了出来,那位小朋友得救了。从此,司马光家喻户晓。

过了几年后,司马光长大了。有一天,身强力壮的他经过了一个小村庄。突然,他听见一阵急促的喊救命声。司马光猛地一回头,看见一只手在使劲地摇摆,身体却已经整个浸在缸中。这时,他灵机一动,想起了小时候自己砸缸的故事。他便毫不犹豫地抬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想向那缸砸去。可是当他走到缸的旁边,觉得那里的气味儿有点不太对劲,于是闻了闻,顿时明白了那个人为什么会掉进缸中。原来,他是想喝假酒。司马光想:看来这人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啊!假酒是害人的,他怎么还要去喝呢?哎!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先把缸砸了,救人要紧!正在这时,一个膀大腰粗的人走了过来,对司马光说:“万万砸不得啊!这是咱地区的纳税大户啊!”司马光坚定地说:“今天我非得把这缸砸了,不能再让你们制造假酒害人了!”那个人说:“我们制造假酒关你什么事儿,哪轮得上你上来插一手?再说,要不是我们制假,你司马光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能在屋子里读书识字吗?”司马光又回答说:“用制造假酒得来的舒适生活,我宁可不过,我宁愿过穷苦的日子,也不能让你们制造假酒害人,我今天一定得砸缸救人!不然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制造假货呢!”话音刚落,一声极响的声音入耳了,司马光不畏地把缸砸破了。让那个制假的人措手不及、面如土色。因此,司马光威名远扬……

如今,社会上的假货多得不计其数:假币、假鞋、假食品等都在危害着人们。如果,社会上能够多一些像司马光一样的人,那假货就会永远地消失了!

第3篇:司马光砸缸范文

1、敢于打破常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挥创造性思维;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白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敢于砸缸就是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结果,应充分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采用最可行的以及最直接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司马光砸缸范文

司马光,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与那个砸缸的故事紧密相连。司马光砸缸,一砸千年响。编入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这个故事,年复一年,教化不谙世事的孩子们。

翻检历史书页,不难发现,那个砸缸的小男孩很早就鲜活在世人的口耳相传中,存活在宋人的笔记里。《冷斋夜话》(宋・释惠洪著)第三卷“活人手段”一节,完整全景式记录了司马光砸缸,以及此事对当世的影响。作者在文末写道:“至今,京、洛(即当时的东京开封、西京洛阳)间多为《小儿击瓮图》。”由此可知,司马光举起石头,使劲砸下去,结果养活了很多民间画工。

他f万没想到,自己儿时不经意间做的一件小小举动,竟然成了融入历史血脉的大事,流传千年。但他毫不在意,觉得不足挂齿。用今人的眼光来打量,这是何等迂腐,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网红”机会,怎能不往心里去,不好好运作一下呢?

没错。司马光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字――迂。39岁那年,他开始一笔一画写人生,到老年集录成《迂书》。司马光在书中自称“迂夫”,写了大小很多事,却不曾记述砸缸。他心心念念的是童年另一件小事,剥青核桃。

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家玩,见到桌上有青核桃,姐姐想把皮剥开,左右开弓,却不得要领,无奈放弃。姐姐走开后,家中女仆把青核桃往开水里一烫,很快就把外面那层难剥的皮给去掉了。姐姐回来后见状,惊问:“谁剥开的?”司马光得意洋洋,说:“我自己剥的。”恰巧这一切都被父亲司马池看在眼里。父亲正颜厉色地训斥他:“小小年纪,怎么能胡说八道,可不能撒谎啊!”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信口开河,胡乱扯谎,并以此警示一生。

民间流传一则故事,说司马光老来拮据,准备将自己的病马卖掉,到了市场上,买家按照正常行情出价,他却主动告诉人家,这是病马不值那么多钱。

至诚至信,由此可见一斑。

诚,是司马家族的底色,是烙在小司马光心底永不褪色的印记。他那行走的一生,一直以此为尺,时时事事,度量,不逾矩。

那年,他的学生刘世安考上进士,跻身国家公务人员行列。行前,约请老师赐赠一个座右铭。司马光只给他一个字――“诚”,并嘱咐道:“人生至诚不妄始。”

后来,他在人生随笔集《迂书》中详解“诚”之义。他说,事事鞠躬,入里三分,不见得就是恭敬;长哭流涕,不一定就是哀痛;粗茶淡饭,粗衣陋裳,不能说就是简朴。有些人用这些来蒙人,一蒙一个准,却不足以打动人。

那么,怎样才能打动人呢?司马光说:“君子所以感人者,其惟诚乎。感人者,益久而人益信之。”虚假能蒙人,终不能长久,唯诚感人,日久,人更加信他。

自古一字能成师,司马光,仅凭这一“诚”字,足以是万民之师,尤其在失信时代。

第5篇:司马光砸缸范文

一、读拼音,把汉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12%)深 生 蜻 京 阵 怎 二、看拼音写词语。(10%)yi fu  shi hou fei chang(  ) (  ) (  )gao su dong Wu guang ming(   ) (  ) (  )hua er guang rong ban fa(  ) (  ) (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8%)1.“第”共11画,第7画是“”。( )2.“稻”的部首是“禾”。( )3.“军”的部首是“车”。( )4.“米”和“立”组成“粒”。( )四、组词。(10%)回( ) 兴( ) 道( ) 湖( ) 逃( )会( ) 星( ) 到( ) 蝴( ) 桃( )五、填上合适的字。(8%)一( )瓜地 一( )树枝 一( )红旗 一( )同学一( )石头 一( )乌鸦 一( )瓶子 一( )大雁六、照样子写词。(4%)例:蹦跳(蹦蹦跳跳)风雨( ) 高低( ) 前后( ) 来往( )七、选词填空。(5%)在 再 向 像 有 又1.我看见飞机( )天上飞。2.我早上去看了奶奶,下午( )去看奶奶。3.爸爸说我( )妈妈那样爱学习。4.爸爸说:“你要( )雷锋同志学习。”5.学校里有许多花,现在( )要种很多花。八、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句子,加上标点符号。(10%)1.好事 做的 这件 谁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路 种 在 两旁 树 少先队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造句。(10%)常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1%)司 马 光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有一回,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小朋友们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被救出来了。1.上文有几小节?(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正确的答案后打√)(5分)①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②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事。( )③司马光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一起玩。( )3.用____划出写司马光救小朋友经过的句子。(3分)十一、看图各写一句话。(12%)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一)答案一、生、深、阵、怎、京、蜻二、衣服、时候、非常、告诉、动物、光明、花儿、光荣、办法三、1.√;2.√;3.×;4.√四、回家、开会;高兴、红星;知道、到处;湖面、蝴蝶;逃跑、桃子五、片、根、面、位、块、只、个、群六、风风雨雨、高高低低、前前后后、来来往往七、1.在;2.再;3.像;4.向;5.又八、1.这件好事是谁做的?2.少先队员在马路两旁种树。十、1.上文有3小节。2.②;3.(第3小节)

第6篇:司马光砸缸范文

1、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2、司马光砸缸,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3、王冕读书,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众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鞭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司马光砸缸范文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是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较多观念,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灵活性是指思维具有多方指向,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功能固着和定势约束,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超乎寻常的新异成分,因此它更多表证发散思维的本质。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多路思维——多向思考,多种方法

多路思维是指对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朝着各种可能解决的方向,去扩散性思考该问题各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它注重从不同角度、不同逻辑起点、不同思维程序考察客观事物,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整体认识。很多数学题的解决办法不是唯一而是有很多种,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合适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

[案例]

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使左右两边同样多?

(左5支铅笔,右7支铅笔)

生:这个简单,我会。只要把右边的铅笔拿1支到左边就可以了,这样两边就都是6支铅笔了。

师:你还有其他办法使得两边的铅笔一样多吗?

学生开始思考,大部分学生表示疑惑:这题还有其他办法吗?

师:大家再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两边同样多”,除了这个要求还有别的吗?

生:没了。

师:那一定要保持一共12支铅笔吗?

生:不是。

生:(恍然大悟)我想到办法了,从右边拿掉2支铅笔就可以了。

生:我也想到了,往左边再放2支铅笔就可以了。

师:没有了吗?再想想。

生:(兴奋)我想到了,可以左边放3支,右边放1支。

生:还可以左边拿掉2支,右边拿掉4支。

……

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想到的都是“最标准”的答案,从右边拿1支到左边。后来,经过教师的提醒,学生想到可以往其中一边增加或者减少铅笔,也能使得两边的铅笔数量一样。再后来又考虑到可以完全改变两边的铅笔数量,只要保证题目要求“两边铅笔一样多”即可,在这个条件下,可以想出无限多的方法。

人们通常喜欢按照固有的模式去思考,因此很容易养成思维的惯性,而且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首先考虑经常接触的方法,思维很单一。数学教学中,只有把多向思维训练落实到位,才能使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横向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具有这种思维特点的人,思维面较宽。训练学生的横向思维,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较容易地解决相同类型的不同问题。

[案例]

题1:小红期末测试语文和数学平均分为93分,语文比数学低2分,请问她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分别是多少分?

师:谁来说说这题如何解答?

生:我知道,昨天的课上我们已经学过这一类应用题了。平均分93分,我们就可以算出总分是93×2=186(分)。语文比数学低2分,我们可以用(186-2)÷2=92(分)算出语文成绩,那么数学成绩也就很好算了。

题2:甲乙两个仓库一共有150吨粮食,从甲仓库拿出10吨粮食到乙仓库后,乙仓库的粮食还比甲仓库少10吨,原来甲乙仓库各有粮食多少吨?

师:现在请你们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

生开始思考,感觉难度比较大。

师:请先找出这题的关键条件。

生:从甲仓库拿出10吨粮食到乙仓库。

生:乙仓库的粮食还比甲仓库少10吨。

师:想想这题和上一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都是两个,上面是语文和数学成绩,这里是甲乙两个仓库的粮食数量。

生:都能知道总量,上面可以用93×2=186(分)算出总分,这里直接告诉我们一共150吨了。

师:差别在哪里呢?

生:多了1个条件,上一题是语文比数学低2分,这题是从甲仓库拿出10吨粮食到乙仓库后,乙仓库的粮食还比甲仓库少10吨。

师:多了1个从甲仓库拿出10吨粮食到乙仓库的条件,怎么解决?拿完以后,甲仓库和乙仓库的粮食怎么变化?

生:甲仓库少10吨,乙仓库多10吨。

师:结果怎么样?

生:乙仓库的粮食还比甲仓库少10吨。

师:现在你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生略加思考,大部分学生顺利列出算式:乙仓库为(150-10×3)÷2=60(吨),甲仓库为150-60=90(吨)。

刚出示题2的时候,学生对这道题的条件不能很好掌握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关键条件并分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题1和题2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可以把题2转化成类似的和差问题来思考,从而使题目意思变得简单易懂,最终顺利解决题2。

遇到非典型的和差问题,高年级的学生都会觉得很简单,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的中年级学生来说,会算、会灵活运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典型的和差问题和非典型的和差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逆向思维——回头一望,豁然开朗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加强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逆向思维作为训练小学生思维转换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新课改中也备受重视。众所周知,正向思维有时会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甚至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此时就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向,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人们常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问题的解决变得轻而易举。

[案例]

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师:比一比你们的眼力和思维能力,看谁能把这个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求出来。

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只有极个别学生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师:大家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想想这个故事再来看看这题。

于是有一半学生恍然大悟,顺利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想不出来。

师:谁能说说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方法?

生:砸破水缸,流出水,小孩得救。

师:一般人的想法都是怎样把小孩从水缸里捞出来,而司马光就反过来想,把水放走,人就出来了。今天我们就用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思维方法来解这道题。

师:司马光砸缸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做这道题是求什么?司马光砸缸的“缸”中有什么?

生:司马光砸缸的目的是救小孩;我们做这道题是求阴影部分面积;司马光砸缸的“缸”中有水和小孩。

师:我们把这道题比作司马光砸缸的“缸”。这幅图中有什么?

生:有阴影部分面积和空白部分面积。

生:哦,知道了。司马光救小孩等同于求阴影部分面积,水等同于空白部分面积,水流出来等同于把阴影部分面积减去。(学生很快做出这道题)

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准备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着手去解决问题,后来发现条件不够,因此感觉迷茫,无从下手。于是,教师一步步引导他们转换思维模式,以熟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换个思路、换个思考方向,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

第8篇:司马光砸缸范文

“爸爸!家里没米了!”我蹲在米桶前面。“你没看见沙发旁有米吗!”我急忙奔驰过去,果然有米,可是被打了个死结。于是,我不假思索地结起解来。

我一手拿着结,另一手仔细地结着解。经过九九八十一道洗碗工序的手解起结很不容易。我手上的水似乎很喜欢与我做对,一会儿这只手滑,一会儿另一只手又滑了,正当我马上解开第一个解时,还是滑了。我顿时火冒三丈,一瞬间闪到卫生间拿着毛巾擦来擦去,直到干了才肯罢休。

把手擦干就是好,经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我终于解开了第一个结。可是,下面的那个小结好像很不服气,长得小小的。我无可奈何地蹲在地上叫着:“爸爸!我解不开这个结!”接着,传来一声回应:“自己想办法!”我左思右想,又冥思苦想,再昼思夜想,还是没想出来。

第9篇:司马光砸缸范文

【关键词】 阅读积累 语言训练 想象能力 生动评价

1 加强阅读,重视积累

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同步作文,读适于学生读的课外书,如小主人报、故事会、童话系列、优秀作文……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专门准备一个收集好词佳句的笔记本,每周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为写话打好基础。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范围相当广,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其身心将受到一次大的洗礼,心情自然会愉快,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何乐而不为呢。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在说话训练中注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提倡从一年级抓起,要写的真,离不开观察,要写得美,离不开想象。教材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问题:给某个故事续个结尾或改编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如学习一年级上册课文《司马光砸缸》时,我利用课件向学生演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让学生先仔细观看,体会一下司马光砸缸时的情形,然后启发学生想想,除了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缸救同伴的方法外,还能用什么更好的救人办法?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找一根竹竿伸进缸里,让缸里的的同伴抓住竹竿,这样就可以把他拉出来了;有的说,往缸里扔一个救生圈,让缸里的同伴先抓住救生圈,然后再叫大人来救人;有的说,往缸里扔一个木盆,让缸里的同伴爬进木桶里……虽然同学们的想象不一定切合实际,但却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这样深入启发,引导学生多思多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既活跃了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语言作文教学效率大有益处。既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又使说话受到良好的效果,以至于下课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还想在上一节语文课。为写话课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写话从最简单入手,循序渐进

3.1 由句到段,由简到繁,引导孩子写话规范。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决定了说写训练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客观规律。我利用了“好句大擂台”来吸引孩子们学写句子。即先学写一句话,在一年级上册让学生认识句式――谁在干什么。谁就是人物,干什么就是事情。然后让孩子依照我们的例句来说。接着再出示“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让学生来认识比较。最后,出示“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让孩子们依照例句写下自己的话,所以在理解这种句式上,学生比较轻松,并且通过好句大擂台的比赛,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抢争擂主,为了写更好的句子,不需要我们再多言说,有些能干的小朋友已经能用上好词,说完整的一句话了。

3.2 结合教材的教学,引导孩子以说促写。教材是基础,内容丰富的写话资源。例如学习“g、k、h”让学生说话,有个学生说“哥哥带弟弟来到河边玩,弟弟的把小蝌蚪放到小河里,他们高兴得笑呵呵!”这样不仅降低了汉语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强了拼音学习的效果,还联系了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也为写话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放飞自己的想象,就能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写话广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