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科学范文

神经科学精选(九篇)

神经科学

第1篇:神经科学范文

1、神经科学属于神经生物学专业。神经科学是指寻求解释神智活动的生物学机制,即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科学。

2、神经科学寻求了解在发育过程中装配起来的神经回路是如何感受周围世界、如何实施行为的,它们又如何从记忆中找回知觉,一旦找回之后,它们还能对知觉的记忆有所作用。神经科学也寻求了解支持人们情绪生活的生物学基础,情绪如何使人们的思想改变颜色,及当情绪、思想及动作的调节发生扭曲时为什么会有抑郁、狂躁、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病症。这都是些极端复杂的问题,其复杂程度超过任何人们在其他生物学领域中曾经面对的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神经科学范文

: ㈠、学科特点 就其研究范围来说,神经外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复杂,加上人类大脑的机能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千差万别,同种、同部位的疾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同一种或同一部位的疾病,这给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颅内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对于昏迷的病人,可能是颅内疾病所致(如肿瘤、出血),也可能是颅外疾病所致(如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疾病),其研究范围可能属于外科范围,也可能是属于内科疾病,因此,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面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是否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然后才考虑治疗方案。 就其治疗方法上看,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涉及大脑及其病灶,面对着人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的、复杂结构的、而且又是生命中枢所在的大脑,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决定,在什么部位、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既达到治疗目的,又对大脑正常组织损伤最小的理想术式;在手术时,必须十分熟悉大脑的局部解剖,以娴熟的操作技巧,进行手术操作,才能做到既损伤小,又能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手术后,采取何种有效的方法,促进病人的恢复,这一切,都对神经外科医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临危不乱,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治疗措施。因此,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也是神经外科的特点之一,而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㈡、实习方法 由于神经外科属于专科性强的科室,实习同学进入科室后,面对各种神经外科的疾病,常常感到疾病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实习的收获却与所用的时间不能成正比。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呢?怎样才能搞好神经外科的实习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习前及实习中掌握有关神经外科的实习方法。 首先,熟悉掌握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是本学科实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入神经外科实习前,就应该复习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入科后还应根据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对照复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其次,要选择好自己实习的立足点,明确实习的重点。由于神经外科的专业性相对较强,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专科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员和专科医生热衷于研究的疾病并不一定是同学需要掌握的重点疾病,同学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自己需要掌握重点内容,然后制订适合于自己的实习计划,而不应好高鹜远,片面追求专业性太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 第三,临床实习的目的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神经外科急症疾病(如头皮外伤、各型颅脑损伤、脑疝等)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工作程序等方面,这样才能及时正确地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判断,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第四,不要只注重手术操作。在外科实习的同学,往往过分注重手术操作,片面强调手术的“大”、“难”、“新”,而忽视了对外科手术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对于实习同学来说,做手术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会某个术式的操作方法,而是通过手术锻炼,掌握有关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如果没有熟练和扎实的外科手术基本功,是不可能做好外科手术的,这一点在神经外科显得尤为突出。 总之,要想搞好神经外科的实习,需要掌握和运用好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自己实习的内容和重点,需要练好有关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

第3篇:神经科学范文

根据北京天坛医院档案资料记载,1978年开始筹备建立神经内科;1980年9月正式建立神经内科,搭建起学科建设平台;1982年1月4日,神经内科病房开始试运行,接收住院患者;1984年11月20日,正式设立神经内科病床39张,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2紧跟国际脉动,推进学科建设发展

2000年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有病床110张,硕士毕业生8名。50名医师中,有研究生学位的不到20%。为使学科建设赶上国际步伐,2000年后,北京天坛医院公开在海内外招聘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科室管理瞄准国际前沿脉动,学科建设开始了跨越式高速发展。

2.1确定学科建设架构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划分专业组,脑血管病作为独立专业。2000年,北京天坛医院把神经内科分成脑血管病、痴呆、帕金森病等8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都有带头人,每位医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专业组,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力。脑血管病作为独立专业,在临床治疗、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之一。2004年开始承担中国卒中中心建设项目工作。第二阶段:整合医疗资源,成立“天坛脑血管病中心”。脑血管病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共同面对、协同防治,2010年10月29日,北京天坛医院打破常规科室结构,集中脑血管病医疗和科研资源,正式成立“天坛脑血管病中心”[3]。该中心设立临床部、研究部、影像部和培训部,将临床、科研和教育相互结合,并启动“北京市脑卒中诊断技术规范研究”项目。第三阶段:释放学科发展活力,成立神经病学中心。为可持续释放学科发展活力,北京天坛医院从2014年9月1日起,将神经内科正式更名为神经病学中心,下设9个专业亚科,即血管神经病学科、介入神经病学科、神经重症医学科、神经变性病科、癫痫科、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科、神经肌肉与遗传疾病科、临床神经生理科、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另成立临床心理科。第四阶段:顺应新院发展,确定神经病学中心架构。北京天坛医院以新院迁建为契机,2018年7月2日医院党委会讨论决定,确定神经病学中心新的组织架构,神经病学中心包括7个专业亚科,分别为:血管神经病学科、神经重症医学科、癫痫科、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科、神经肌肉病学科、运动障碍性疾病科、认知障碍性疾病科。同时,通过公开竞聘,神经病学中心和所辖7个专业亚科分别任命科主任。

2.2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打造一流的脑血管病团队

2.2.1建设卒中单元,推进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001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建立国内第一个卒中标准化治疗病房——“卒中单元”,为患者提供集医疗、康复、预防宣教、身心共治为一体的人文化综合医疗模式,提高了脑血管患者的治疗效果。“卒中单元”在2004年被纳入国家“十年百项”推广工程,此概念被收入到我国第一版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

2.2.2传递学科前沿理念,创办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2001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创办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成为国际上关于脑血管病交流研讨的一个重要平台。天坛会每年都有全新的主题,成为中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风向标,让我国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水平与国际接轨。

2.2.3编写《血管神经病学》教材,作为必修课程

2003年3月,美国提出了血管神经病学(vascularneurology)的新概念。2005年5月,美国举行了第一次血管神经病学的专业考试。面对这一形势,北京天坛医院让国内医师开始学习这一新的学科、新的概念,组织专家编写教材,200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班中开办《血管神经病学》。与此同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依托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及其衍生项目,在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中尝试开展临床科研一体化培养的模式,致力于培养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多面性人才[4]。

2.2.4会聚学科专家,创办专业杂志

2006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创刊《中国卒中杂志》,作为新的专业化卒中期刊,编委汇集了国内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康复科、基础研究等多个学科的知名专家。在此基础上,2015年,创刊StrokeandVascularNeurology杂志,致力于以英文形式面向世界传递中国脑血管病专业的科研成果和进展。

2.2.5卒中诊疗标准化,打造一流的脑血管病团队

天坛脑血管病中心搭建了多学科脑血管病医疗团队,整合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急诊介入科、影像科、重症监护、神经康复、急诊医学等多个优势学科的临床诊疗资源,同时还组建了流行病学管理、基础研究、脑血管病药物研发等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平台。在脑血管病中心内,医疗实践、研究、培训三位一体,承担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卒中诊疗技术规范”研究,将卒中的诊疗标准化、规范化,形成“北京模式”。此举打造了一支一流的国际先进水平脑血管病专家团队。

2.2.6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12年8月31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确定2012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2]649号),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2.7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改写国际脑血管病临床指南

在2013国际卒中大会,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团队研究成果——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为急性轻度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这一研究结果的发表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我国脑血管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临床试验水平得到国际认可,美国心脏学会据CHANCE研究的结果对其《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指南》进行了调整[5]。

2.2.8开展卒中医疗质量控制,承担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北京天坛医院自2011年始,承担国家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2013年,升级为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8年5月,承担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筹建)工作,同时承担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该中心汇总全国2497家具有脑血管病救治能力的卒中质控监测医院开展工作的情况。在2018年度部级质控中心工作评估中,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筹建)工作排名第一。

2.2.9学科进步显著,被誉为国际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最为活跃的团队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作为近年来国内临床医学进步速度最快的学科,作为国际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最为活跃的团队,连续7年创造Stroke杂志全球单中心产出第一的业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和2018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中,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蝉联第一[6-7]。

2.2.10打造“天坛标准”,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为使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同质化,2017年6月22日,北京天坛医院成立“天坛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以下简称专科联盟),打造一批“天坛标准”的神经疾病专科,全国近300家具有神经学科优势的三级医院加盟,覆盖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省区市。在教学科研方面,通过远程教学系统,建立完善的神经系统疾病专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联盟内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科研网络平台和病历资源的互享互用,促进我国神经学科可持续发展。

2.2.11以新院搬迁为契机,建设成为全国神经病学人才培养中心

2018年10月6日,北京天坛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第一座整体搬迁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搬迁至新院区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并对外试开诊,于2019年1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神经病学中心有病床290张,有医疗科研及技术人员近200人,拥有卓越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其中,研究生学位占90%多,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3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6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成功开创国内第一个亚专科分科模式,建设成为全国神经病学人才培养中心,全国规模最大、学科建设最为齐全的学科之一。

第4篇:神经科学范文

在2006年××*医学会神经外科学术年会上的讲话(院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

今天全市医疗神经外科学界的专家、精英都欢聚到这里参加2006年××*医学会神经科学术年会,作为东道主,请允许我代表我院全体员工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在座的有不少是关心和指导我成长的老师,作为医生我深知做一个外科医生的艰难与辛苦,作为管理者,我更知道外科对一个医院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无论是从业务收入上还是从历次的重大抢救事实中无不印证了这一点,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我们的工作得到市、县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也正是由于各位老师长期以来对我院关心和支持,才使我们海安人民医院在人们的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神经外科年会正是促进外科发展的例会,我真诚地希望这次会议能开出真正体现我们××*神经外科学术进展的水平,使我们所有医院都能从中得益,更希望我院的神经外科医生都能借此机会学习上级医院和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发展壮大我们自己,还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第5篇:神经科学范文

关键词:神经外科 教学者 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53-01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也稳步提高,各大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在教师队伍中,也不断涌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新生力量,面对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普遍重视,各高校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理念中,教师素质更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它几乎涵盖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的各个方面。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教育水平的影响上,尤其对于各大医学院校来说,作为特殊的学科,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神经外科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又较为迅速,新的临床诊疗技术不断更新,神经外科医师队伍的壮大也需要各大医学院校培养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神经外科教学者素质对学生的发展,医疗科技的开展都有着深远影响。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总结相关经验,就神经外科教学者素质提升浅谈部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沟通表达能力素质

神经外科学涵盖有关颅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和部分周围神经等各种疾患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伴随着各项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医生更加需要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医患关系,避免医患矛盾。这也就要求了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在知识层面不对等的条件下,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让患者家属清楚的了解治疗方案,消除患者极其家属的困惑,通过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建立和维护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还未进入临床科室工作,也欠缺相关工作经验,对医患关系没有充分的认识,也不了解沟通表达能力素质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神经外科教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培养。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教学者,其本身就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处理临床发生的各类事件。同时,也要不断的将各种实践经验及医疗处置方法言传身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在表达能力方面,教学者应当更好的把握,不论是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之中还是在临床带教时,与患者的交流上,都应当注重语言的规范刘畅,避免含混不清或者诱导性语言引发医患矛盾。同时,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掌握着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将自身所学很好的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医学知识的传授,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临床带教,都要求教师用精准,专业,生动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

2 创新能力素质

神经外科教学者从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中都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往往固化于对传统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的讲授,而没有时间顾及科学研究课题。作为一名培养神经外科医生的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之外,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开展新研究,新技术,挖掘神经外科诊疗空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创新研究。

3 教育研究素质

教育研究素质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的探索研究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科教学的需要,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总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更加生动的向学生讲授知识,培养学生对神经外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神经外科作为一门相对复杂而又抽象的学科,教学者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项知识技能,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新观点,启发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4 强健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神经外科教学者各项素质的基础,也是其它素质培养的先决条件。没有强健的身体素质,教学者也难以胜任临床带教及科研工作,更难以保证其它素质的继续提高。此外,神经外科手术时间强度也较大,且术式十分精细,在伽马刀放射治疗时,也会接触到电离辐射,产生相应的放射损伤,这均要求神经外科教学者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作为后盾。因此,神经外科教学者应当做好日常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健康强劲的身体素质,才能以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各项教学工作中来。

5 熟练的业务素质

医学学科教育具有着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等特点,医学专业教学者更应当通晓本学科的各项基本理论,以及各类临床技能,并实时关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这样方能进行教学及科研,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神经外科教学者直接面向的是本专业学生,其自身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了临床教学质量。

神经外科也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诊疗技术日趋先进,包括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立体定向和放射外科技术、介入放射治疗技术。这也要求神经外科教学者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生动化的传授给学生,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知识殿堂,教学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学者素质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我国神经外科学的发展尚需要各大医学院校提供助力,发展和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神经外科人才,为神经外科的临床诊疗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而作为神经外科教学者,更加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言传身教的同时不忘加速自身成长,以更好的胜任教学任务,提高神经外科学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水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 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0-101.

[2] 文彬.21世纪医学教师素质浅议[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2009(2):152-153.

[3] 任涛,李红.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途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3):12-13.

[4] 王素萍,徐计秀,冯晋华.医学教育与教师素质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5(1):15-16.

第6篇:神经科学范文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双语教学 模式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47

Mode and Explo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Medic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ZHANG Yahong, GUO Zhenyu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

Abstract Bilingual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surgery physicians and integration with the advance medicine knowledge in the world. We are carrying out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or some teaching experienc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mode, effect and idea.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future improvement.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and exploration

医学双语教学(Medical 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医学教学中,除母语汉语外,以外文原版教材(通常为英文)为基础,采用汉语、英文同步或交叉授课的教学方法。①

本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极为迅速的时代,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作为生命科学分支之一的医学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大批精通医学专业及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医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交流能力与扎实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亦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一种趋势。2004年教育部对医学本科教学中双语教学的要求是“用双语授课课时要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现代神经外科、护理学均起源于欧美,从根本上讲双语教学有利于神经外科学医护本科、研究生加深对神经外科学及相关护理学历史的了解及其新进展的理解。近20年是神经外科学和相关护理学基础与新技术蓬勃发展的黄金时间,这要求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及学生对相关前沿知识进行及时更新,以便掌握最新的前沿学术动态。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及学生不但要密切关注国外神经外科学及相关护理学最新进展,而且还要将我们自己的治疗及学习体会、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对外交流,这种国际范围的交流与合作都须以英文为媒介。

由于神经外科学及相关护理学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及专业性,神经外科医护双语教学在全国尚未广泛开展,也无经验可遵。但我们知道,双语教学的开展是势在必行,亦是大势所趋。我科自2007年起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医护学生进行临床双语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将内容及方法总结如下。

1 双语教学授课模式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分配使用两种语言的授课时间及对不同的授课群体采取不同的授课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摸索的重要问题。依照以往双语教学经验,②我们对于神经外科专业实习的护理专科、医护本科及研究生分别采取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

1.1 简单渗透式模式

该模式采用中、英双语教材,板书与作业均使用英文,授课时为中文讲解。对于双语教学初期,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有限,而学生群体的英语水平亦参差不齐时,该种方式较为适用。同时,涉及神经解剖、神经病理等的专业词汇大多较为生僻,记忆困难。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从简单的神经外科学词汇入手,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以便其愿意多接触专业词汇。我们体会,简单渗透式模式适用于护理专科学生或学生接触双语教学初期,而随着教学进度加深及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量增多,往往需调整教学模式。

1.2 过渡式模式

该模式中教材、板书及作业均为英文,但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教师用英文对较为简单的神经外科知识进行描述及讲解,要求学生能够使用简单词句回答一些相关问题。由于神经外科病种有多样、复杂(包括脑血管病、肿瘤、外伤及先天畸形等病种)等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课堂中要求教师能用简单易懂的专业词汇将各种疾病发生、转归及疾病相关解剖、病理及影像学知识融会贯通。该模式我们较多应用于医护疗本科学生或接触双语教学一段时间后、英文水平较前明显提高的神经外科实习学生。教学前我们要求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了解后,就能够有的放矢,同时能够较好融入课堂并形成互动教学。

1.3 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

该模式采用英文教材、板书及作业,教师使用全英文授课。要求教师和学生均用英文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该种模式为全英文的讲授模式,是双语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神经外科双语教学中神经系统解剖知识的讲解是神经科医护学生学习的基础。但鉴于该部分内容的复杂性,通常我们课前会要求学生准备相关的外文文献。通过次过程让学生在阅读外文资料过程中,不但潜移默化地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而且常常使其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形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该模式我们较多应用于英文基础相对较好的研究生,授课前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外文最新文献,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2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关键因素探讨

双语教学主要受如下三方面因素影响:教师、学生及教材。优秀的教师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基础,学生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主体,而完善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2.1 教师因素

由于神经外科学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开展双语教学除要求教师有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及过硬的英文水平以外,还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但现实情况往往事与愿违,那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英语老师往往欠缺神经科学专业知识,而具备较高神经科学专业素养的医师,却存在较大的英文口语困难和障碍。这些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相关教师队伍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英语和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再教育。通过我院近年双语教学经验,认为严格控制教师的资质是保证教学质量重要因素。神经外科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神经外科专业中级职称以上或博士学位。同时,双语教学前需进行公开试讲,英文口语好及应用能力强的教师优先上岗进行教学。医院还定期聘请相关教育培训机构讲师,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每学期定期组织双语教学竞赛,以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2.2 学生因素

如何激发教学主体――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③是目前广受好评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职能由“教”变为“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我们体会,双语教学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在授课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专题或病例进行学习、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双语教学授课期间,教师需选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来丰富授课内容,增大课堂信息量。在授课的同时,让学生增强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兴趣。同时,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也是双语教学中督促学生进行良性互动的重要环节。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培养是否达到目标的一种有效检验手段。建立合理考核体系是实施双语教学良好效果的保证,只有“授”与“评”的完美结合,才能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教材因素

如何选择一本“通俗易懂、难易结合”是经常困扰双语教学的现实问题。现阶段国际神经外科通用教材包括Schmidek and Sweet Operative Neurosurgical Techniques, Youmans Neurological Surgery,Kempe Operative Neurosurgery等,经我国众多神经外科专家的不懈努力,上述教材均出版了中文版本。我们使用后体会,专业神经外科教材有系统性、规范性及连贯性等优点,但有层次性不足及知识量过大等不足。这种情况往往造成学生学习、记忆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增加了教学难度,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我国目前暂时还没有一本适用于神经外科的双语教材,我们通过对神经外科实习学生英语水平的了解,对于不同英文水平的同学,均自行摘录、编写临床神经外科双语教材,关键词采用中、英文标注,晦涩难懂的部分专业内容用中文标注。自编教材最大的优势是针对性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总之,医学双语教学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及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临床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有良好英语综合能力的神经外科专科高素质人才队伍。

*通讯作者:郭振宇

注释

① 何兴样,刘伟,沈清燕,等.医学双语教学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4.4(3):23-24.

第7篇:神经科学范文

【关键词】 PowerPoint;临床教学;神经外科(学)

神经外科由于自身发展局限性,在过去的医学教学中常被忽视,即使安排一定课时的教学时间,也由于其固有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与不足,教学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根据神经外科的教学特点,我们利用PowerPoint进行神经临床教学,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神经外科教学特点

1.1 时间少,内容多

神经外科教学在传统医学教育中受重视程度低,授课时数少,而教学内容却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能更好地利用课上90min,将内容讲细、讲透。而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恰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要么板书草草,要么讲解匆匆。教学的节奏感和趣味性难以体现。

1.2 解剖知识点多

神经外科以解剖学为基础。神经解剖贯穿于神经外科教学的始终,但神经解剖知识点多,结构精细、抽象,不够直观,理解、记忆难度大。在临床教学中有相当多比例的学生恰恰由于解剖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导致神经外科知识学习困难。

1.3 实践性强

神经外科操作多,操作精细,实践性强。如各种体格检查法、治疗操作、手术操作等,由于掌握难度大,短时间难以掌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常借助于教学光盘教学。但是,教学光盘通常又是将很多操作集中在一起播放,使学生不易消化吸收,也没有很好的联系性。

1.4 教学备课复杂

神经外科很多疾病都有典型的体征,每次上课教师都不得不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给学生讲解,准备过程复杂,花费时间长。而且挂图体积大,易损伤,保存不易,更新周期长,制作难,费用高;过去幻灯片底片均为胶片,制作程序繁杂,成本高。在教学中频繁地更换挂图、幻灯片通常会使教学的连续性变得很差,而且利用挂图、幻灯片讲解通常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2 PowerPoint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优势

Microsoft PowerPoint以其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等特点,成为制作教学型课件的最普及工具,现在大学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课件基本上都是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成的课件通常称为演示文稿或幻灯片。

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辅助神经外科教学的优点:①可节约授课时间,避免了板书造成的时间浪费,能充分地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讲解。同时,能够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加深理解,提高课堂效率。②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备课时间缩短,不需大量搬运教具及挂图,同时更新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容易。③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直观,有利于细微结构的显示。界面美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④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安排教学环节,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陷。将检查方法、操作治疗技术合理地以影像的形式穿插于理论讲授过程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⑤可以充分地利用图片进行解剖对比讲解、辨认体征等,避免了大量挂图的使用、语言空洞地描述等缺陷,同时可将大量的MRI、CT、DSA、PET图片运用于教学及讨论、交流中。

3 PowerPoint在制作、获取的优势

PowerPoint不仅简单易用,而且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模板、自动版式、动画效果、声音效果、幻灯片切换方式等,可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教案。其制作、获取优势明显,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文字、表格等素材可直接从教材、资料中得到,也可以由教师总结、提炼或制作而得,根据教学任务突出重点、难点;②静态图片资料可以通过图像截取、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照相、医学网站下载或直接来源于MRI、CT、DSA、PET图片;③视频资料可由医学光盘中截取、摄像机摄像、手术过程显微镜配套摄像记录、医学网站下载等方式得到。

4 运用PowerPoint教学不足及注意事项

要想更好地利用PowerPoint来进行神经外科教学,平时就应注意收集素材,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运用PowerPoint教学需要不断总结、不断修改,反复使用与提高,以至不断完善。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虽然相对简单,但要制作一个好的演示文稿并不容易,目前教学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教学条理不清、文字过多或图片堆砌,以及滥用动画等。Microsoft PowerPoint 制作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单页幻灯片文字太多;每课时幻灯片页数过多;多媒体资料缺乏或应用不当;缺乏美感等;幻灯片辅佐讲课中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成了幻灯片解说员;讲述内容过多;忽视传统教具的使用等[1]。

总之,PowerPoint运用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既形象直观,又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增大信息量,并以生动的图像、声音和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能很快地熟悉临床中的实践操作全过程,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神经科学范文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科学体系,在临床中实行人文关怀是医学模式转换和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必然条件。该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在现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神经内科的学科特色,探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如何实现医学人文教育,以寻找有效提高人文素质的方法,指导临床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开拓医学人文教育新领域,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新常态,推动医学人文素养快速提升,全面提高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增强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引导住院医师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培养出合格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满足人们的健康服务需求,引领医疗环境向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教育,医学;医院科室;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职务;在职培训

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1],其是以预防、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状态为目的的综合科学。医学人文是将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医学法学等知识综合产生的学科,是实现人性化医疗、人性化医患沟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培训基地依靠临床实践提高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的规范化培训;在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并已成为主流形式。在规范化培训阶段,注重人文教育和医德医风及爱伤观念培养,对青年医生未来构建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矛盾尤为重要。

1规培医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是为规范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教育。现代新的医学人文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关爱与敬重生命、尊重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3]。通过对规培医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对患者关爱、关怀、关注的态度,尊重患者,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让患者满意,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1.1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离不开人文教育

当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人们对健康的理解逐渐深化,不再满足于消除躯体的病痛,更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作为医生应该把患者当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诊疗对象。当代医生除应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外,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情况,为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规范化培训阶段,灌输人文知识是培养医学生情商、树立正确服务意识的必要手段,进而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多方面的锤炼中成为高综合素质的医务工作者。

1.2铸建良好的医德医风必须注重人文教育

规培医生是跟随当代医学前进步伐诞生的产物,除要求具备精湛的医疗技能,还要求拥有人文精神的支撑和道德的底线。在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要让每一位即将独立行医的医生,深刻地意识到医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是医生的必备品质;要牢固树立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授学生以德,把德渗透到青年医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调整、情操陶冶之中,以此激发青年医生的职业尊严、责任感[4]。规培医生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生活信仰和职业操守,同时需兼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才能在将来正确应对实际医疗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1.3树立正确服务理念的重要途径为实行人文教育

无可厚非,医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学社会化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实行人文教育,确保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严格约束自己,保护患者隐私,杜绝不尊重患者的行为,构建全程贯穿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模式,帮助其尽早树立以患者的感受和利益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新理念,顺应时展要求,对其具有重要意义。

1.4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是强化人文教育

服务态度差、沟通障碍等人文关怀不足的情况,已成为近几年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其根本是由于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落后,使当代医生在医疗工作中仅仅以救治疾病本身为目的。只关注疾病的生物学本质,忽视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无法满足现代医疗要求所致。目前,社会上屡屡出现的病患伤医事件,固然与部分患者自身素质低下和媒体误导有关,但也应深思是否与部分医护人员缺乏人文关怀,未能及时疏导患者极端情绪有关。在临床医疗活动实践中具备良好的医患交流能力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实现医疗目的的重要基础,是医学生提高医疗技能的重要前提[5]。为改善医患关系,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必不可少。

2神经内科规培医生临床教学中实践人文教育的具体举措

西方医疗教育中十分注重对人文素质的培养[6]。国际上对住院医师的要求是:除了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具备人文方面的素养[7]。医学人文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兴起,已成为世界各地培养医学生均必须具备的基本课程。国内医学界已逐步认识到医学人文的重要性,但主要是学术界,对直接和患者接触的临床医生和医院的影响却远远不够[8],对于专科性较强的神经内科专业更是缺乏实用的人文教学方式。当今中国老龄化趋势加剧,为提高神经内科医生人文修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临床教学中实践人文教育势在必行。

2.1提高规培医生对人文关怀的认识

神经内科以老年患者居多,多伴有肢体瘫痪、失语、智能减退、尿便障碍等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患者同时承受心理与经济的双重负担,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医疗过程中迫切需要人文关怀。而规培医生刚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往往更重视医疗技术学习,容易忽视人文素质的修养,医疗活动中缺乏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充分,常常导致非医疗技术纠纷发生。所以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适当安排人文讲座,讲授医学人文知识,为规培医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带教教师言传身教,在日常教学、查房中以患者为中心,注意体现人文关怀,鼓励刚工作的规培医生多与患者接触,亲身体验人文关怀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规培医生给予正确的指导。

2.2树立规培医生正确的服务理念

医疗行业归属于服务行业,医患关系实质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9]。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存在运动、感觉及情感障碍,在临床实践中培养规培医生时,提倡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其直观感受患者的病痛,树立以患者的感受和利益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医学人文精神内化,逐渐形成医学生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医生应树立发扬关爱和尊重患者的人文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让患者真正相信医生是以维护患者利益为中心的,才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3培训规培医生医学人文技能

国内外权威统计资料表明,许多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交流不够、缺乏互相理解造成的[10]。医患关系融洽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不畅可导致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往往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线。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康复周期长,变性疾病进行性发展,无法终止病程,治疗手段有限,疗效甚微,头痛、眩晕、癫痫等疾病无法预知,反复发作,难以完全根治。这些专科疾病的特点本身就让患者难以接受和理解,若住院医师无法在诊疗中及时察觉患者的心理活动,将难以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或者在沟通过程中缺少技巧,也无法达到满意的沟通效果,往往容易引发纠纷。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必须在规培医生临床实践中引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科室定期由临床案例入手,模拟医疗场景,或带教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规范、人性化的语言,向规培医生讲解各种情况下与患者谈话的技巧;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如何耐心、细致地解答及交代病情;当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时,怎样适时进行开导和安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有哪些语言忌讳等。让规培医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学会把握沟通时机,运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表达需告知的内容。

2.4考核规培医生人文知识和技能

建立有效考评机制和评分标准,量化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成效,对于培养高人文素质医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出科考试中除了传统考核专科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外,还应加入医学人文知识和技能、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等项目,比如,如何表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能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否拥有准确、恰当告知患者病情的能力,最后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综合评分。希望经过考核证实,培训结束后规培医生自身人文素质普遍提高,从起初的不重视、缺乏技巧、没有理念到面对任何患者都能够从容镇定地进行有效沟通,做到在医疗过程中真诚地理解和关爱患者,尊重生命和人身权益。

随着社会持续发展,新的医疗模式要求医生同时具备精湛的医学专业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素质、人文关怀理念。作为实施监督机构的临床科室,需结合学科特色,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培养机制,有利于保证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输出。积极开展医学人文知识教育,让规培医生充分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授予医学人文技能,引导他们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去思考和实践医学人文内涵,为患者提供富含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确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伍思婷 鲁向辉 林佳才 刘若卓 崔芳 武雷 单位:中国人民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

参考文献

[1]张玉玲,史美俊.医学人文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作用探讨[J].兵团医学,2015,46(4):62-64.

[2]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24(3):5-6.

[3]杜治政.论新的医学人文观[J].医学与哲学,2008,29(7B):8-14.

[4]林岚,余杨,黄震,等.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1030-1031.

第9篇:神经科学范文

1.一般资料

2013年1到2014年5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见习的82名学生,其中男生32位,女生50位,学生年龄分布在20岁到24岁之间,平均年龄(22.24±1.3)岁,所有学生见习前平均成绩在60-100分之间,平均分(81.24±8.3)。将两组见习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见习前成绩状况等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41位实习生实施传统一般带教方法,实验组具体方法为由带教老师讲解关于神经内科的书本知识,并在课上传授临床经验以及临床示教操作为主。对照组41位实习生实施循证护理带教,实验组教学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成立循证指导小组,由经验丰富或者经过培训的护士长或者责任护师组成。首先,对41位实验组学生进行神内科常见疾病的课程指导教育,对神内科流行病理论知识指导,为学生耐心讲解常用的临床知识。让学生对神经患者的病史、临床特征、检查结果进行仔细分析,指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

(2)指导学生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对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进行介绍、学习文献的评价方法以及指导学生分析循证医学的结论等。包括EBM研究效果如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正确与否,力求为EBM问题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力求为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时必要的改革。(3)针对患者情况结合临床知识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最终决策。并且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出现的情形进行全面分析,锻炼学生分析患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全面培养见习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产生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在检验水准α=0.05的情况下分析两种带教方式下两组学生的成绩,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带教方案差异显著。

4.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临床疾病诊断能力进行评定。理论成绩采用笔试方式,满分为100分,临床疾病诊断能力的评分由循证指导小组进行,满分为100分。

二、结果

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采用EBM带教的实验组41位见习生,理论知识平均成绩为(95.42±8.14),相比之下,采用传统带教的对照组仅为(84.78±10.47);临床疾病诊断考核中,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94.48±7.97),对照组仅为(78.45±11.54)。不难发现,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诊断考核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相关热门标签